0

杨尚儒将军之子(经典20篇)

导语:你们知道《红楼梦》中讲述的“姽婳将军”是谁吗?以下是开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浏览

2153

作文

104

篇1:赵云为啥叫常胜将军的典故

全文共 288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一直以来,民间总把赵云称为常胜将军,虽说不被治学者所认同,但老百姓的这种质朴情感却不无道理,毕竟小说的影响力要远大于正史。

根据《三国演义》的叙述来看,赵云单独带兵的机会极少,仅有的几次败仗,也无法算到他的头上,如夷陵之败,他未参加,街亭之败,诸葛亮是统帅,马谡才是原罪者。而但凡赵云参加的战斗,哪怕战局处于劣势,他亦能临危不乱,独自断后,收拾残局,斩将杀敌,表现不俗,难怪常胜将军之名深入人心。

要分析赵云的常胜之道,愚以为得从“截江夺阿斗”这个桥段着眼,以管窥豹,结合前人述评,或能找出一二干货。

见机快,处置迅速

小说第61回,由于刘备入川的消息被东吴君臣侦知,顾雍进言乘机收复荆襄,遭遇吴国太的强烈反对而作罢。张昭于是退而求其次,设计了一个骗局,派周善为使,以国太病重为由,骗孙夫人携阿斗回吴,作为换回荆州的人质。赵云“截江夺阿斗”的桥段正是在此背景下发生的。

按说孙夫人回娘家,不算啥大事,但是阿斗的去留问题,就值得计较了。旧体制是家天下,刘备为主公,他不在,那么阿斗就是小主公,诸葛亮以下都得听他的,因为阿斗幼小,所以一切事务均由诸葛亮做主。比如孙夫人的第一反应也是“须使人知会军师,方可以行”。偏偏诸葛亮此时在外巡察,不在军中。

事情万分紧急,赵云来不及找张飞商量,只能独自决策了。若是换了一般将领,肯定是先请示汇报,找不到领导的话,起码也得找几位同事商量商量再说,但如此一来,恐怕黄花菜都凉了。刘备曾赞扬赵云“一身都是胆儿”。但常胜之道,凭胆气是没用的,张飞胆儿小吗?守下邳还不是一样败于吕布。可见临危决断才是致胜的根本。作为负责一方的领导,决断力是必须的素质。

面对突发事件,能否迅速的做出分析、判断及处理,能否有勇气去承担决断后的结果,是成败的关键。这方面,赵云绝对是个榜样。无论是长坂坡的七进七出,还是街亭之败后的“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无不体现出他超强的决断力和敢于担当的勇气。

巧周旋,有理有节

四五骑对五百人,实力如此悬殊,胜败难料,但赵云还是追去了,因为他有另一个素质,那就是善于周旋,讲道理,重分寸。

小说这样写道:赵云入舱中,见夫人抱阿斗于怀中,喝赵云曰:“何故无礼!”云插剑声喏曰:“主母欲何往?何故不令军师知会?”夫人曰:“我母亲病在危笃,无暇报知。”云曰:“主母探病,何故带小主人去?”夫人曰:“阿斗是吾子,留在荆州,无人看觑。”云曰:“主母差矣。主人一生,只有这点骨血,小将在当阳长坂坡百万军中救出,今日夫人却欲抱将去,是何道理?”夫人怒曰:“量汝只是帐下一武夫,安敢管我家事!”云曰:“夫人要去便去,只留下小主人。”夫人喝曰:“汝半路辄入船中,必有反意!”云曰:“若不留下小主人,纵然万死,亦不敢放夫人去。”

这是一位“掌内事”的官员与领导家属的言辞交锋,读来煞是有趣。面对孙夫人蛮不讲理的呵斥,赵云不卑不亢,并不正面回答,而是通过巧妙的一步步的反问,将孙夫人带入无理的尴尬境地,如不让诸葛亮知道,是违制,带刘备唯一骨血走,是夺情,等等,理由相当充分。当孙夫人诬其谋反时,他也充耳不闻,不反驳,不争辩,只求达到目的,堪谓有理有节。

周旋,是决胜的过程,善于周旋,则是权谋的制高点了。

所谓“气势勿倚尽,留些厚道;锋芒勿露尽,留些深敛”。显然,赵云所考虑的是,倘若孙夫人将来回到刘备身边,毕竟还要相处的,那么,此时的周旋就显得尤为必要,既不完全得罪,又不能让自己失职,取中正是留余地。

兵家吴起曾说:“不和与战,不可以决胜。”这个“和”字,是指上下和顺、知己知彼、诸事准备充分之意,亦可引申出巧妙周旋的意思。

领导干部遇事不思考,不积极疏解民怨,没有耐心与民众化解矛盾,那么,想志在必克,恐怕是徒劳的。冲冠一怒,雄心期决胜,而忽略周旋的过程,不失败才怪,又怎能做常胜将军?!

不放弃,坚持到底

当然,决断力、处置能力仅仅是决定胜败的前提条件,而事物总是千变万化的,“昨夜西风凋碧树”,能否“望尽天涯路”,就看你是否敢于“独上高楼”了。赵云夺了阿斗之后,面对的是怎样一种境地?

“欲要傍岸,又无帮手;欲要行凶,又恐碍于道理,进退不得。夫人喝侍婢夺阿斗,赵云一手抱定阿斗,一手仗剑,人不敢近。周善在后梢挟住舵,只顾放船下水。风顺水急,望中流而去。赵云孤掌难鸣,只护得阿斗,安能移舟傍岸。”实际上出现这种局面,他事前并非没有料到,而是没有时间准备而已。

在水上不比岸上,杀人行凶不行,船又不能靠岸,可不是万事皆休?但赵云没有放弃。我们说,坚持是一种态度,一种毅力,更是一种胸襟。中途放弃,才是真正的万事皆休。

想想之前的七进七出救阿斗,想想夷陵之战前他对刘备的苦苦劝谏,想想与曹操争夺汉中期间的沔阳斗智,赵云的这种永不放弃的可贵精神,是可以写就一本书的。没有了这种精神,哪来的常胜将军赵子龙?也正是因为赵云的坚持,事态终于出现了转机,救星来了。

正在危急,忽见下流头港内一字儿使出十余只船来,船上磨旗擂鼓。赵云自思:“今番中了东吴之计!”只见当头船上一员大将,手执长矛,高声大叫:“嫂嫂留下侄儿去!”原来张飞巡哨,听得这个消息,急来油江夹口,正撞着吴船,急忙截住。当下张飞提剑跳上吴船。周善见张飞上船,提刀来迎,被张飞手起一剑砍倒,提头掷于孙夫人前。夫人大惊曰:“叔叔何故无礼?”张飞曰:“嫂嫂不以俺哥哥为重,私自归家,这便无礼!”夫人曰:“吾母病重,甚是危急,若等你哥哥回报,须误了我事。若你不放我回去,我情愿投江而死!”

张飞可没有赵云那样懂得权衡,该杀人杀人,该无礼无礼,莽张飞可不是白叫的。从张飞的及时出现,也颇能说明赵云的临济决断、巧妙周旋与不懈的坚持,都是有依据的,那就是张飞绝不会不知晓,知晓后绝不会不管不顾,有这个强援做后盾,“截江夺阿斗”的成功也就不是偶然的了。

就决断力而言,张飞确乎不如赵云。小说随后写道:张飞与赵云商议:“若逼死夫人,非为臣下之道。只护着阿斗过船去罢。”乃谓夫人曰:“俺哥哥大汉皇叔,也不辱没嫂嫂。今日相别,若思哥哥恩义,早早回来。”说罢,抱了阿斗,自与赵云回船,放孙夫人五只船去了。

你看,他作为“三叔”,遇到这种家务事,还需跟赵云商量,足见在张飞日常的意识里,赵云的见地是高于他的。

对于赵云的常胜之道,姜维的评说可谓中肯,他说赵云“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怎么理解呢?“执事有班”是指严守法度,不逾越职司范围,看似死板教条,其实不然。领导人的所作所为,若失去了法律与制度的底线,那么,任何决断、处置或坚持,都是无效的,非法的,会产生巨大的破坏力。而“柔贤慈惠”就是执行力的范畴了,示人以仁义道德、气度胸怀也好,示人以忍辱负重、顾念大局也罢,只要人民群众满意,就当得起一个“顺”字。

唐代贺朝《从军行》有一句“骑射先鸣推任侠,龙韬决胜伫时英”,他将“龙韬”作为决胜的先决条件,乃真知灼见也。试问,刘备若不是以仁义这个“龙韬”混世,焉能成一代帝业?同样的道理,赵云若不是具有上述三种素质,焉能成常胜将军之美名?朱黼在《三国六朝五代纪年总辨》里论赵云:“可谓深切著明,知天下大体矣。”诚哉斯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游将军领作文500字

全文共 522 字

+ 加入清单

6月19日我跟爷爷爸爸妈妈和妹妹一起去了将军领那里美丽极了。

首先我们来到了大门走进去看见有好几盆花像是花的海洋。从上面看,你们会看到组合成了一个非常美丽的花很大,打得好像比一层楼还大。有很的颜色,比如:有蓝的、有绿的、有黄的、有紫的、有红的……。我们再往前走看见有很多小孩穿着那些八路军的服装,然后妈妈就叫我过来那里,我穿了一个八路军的衣服,然后看见有一些枪、手榴弹和长矛,我拿着一把大枪,和一把小枪挂在身上、腰带上还有一个手榴弹,手里拿着一把刀很有气势的站在一个地方照,照完我们就上山了。上山的路上我们看见一座座的房子,房子里面放着很多东西,比如:有前几任的主席,还有一些在战场上死去的同伴,然后我们还看见了他们的装备,有大炮,有机枪,有手榴弹……然后我们还看了他们都吃野菜。我们出来了继续上山。我们迎着花香,看见两边都是花我就摘了一朵给妹妹戴上了,我还摘了最美丽的给妈妈戴上了。来到了半山腰上我们看见正在维修中,我们就感觉有点遗憾然后我就说:“妈妈我们在这上面看一看吧。”妈妈说:“行。”我过去了,我看见地下有一个个的柿子树,看见了树上有好几颗柿子,看像是一盏盏小灯笼挂在枝头上。真遗憾啊!没有上到最高顶,我觉定我要下次再来,要爬到最高顶。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看到90多岁的“农民将军”夫人而感动

全文共 290 字

+ 加入清单

2013年9月26日,习近平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新华网报道,习近平在讲话时饱含深情地向在场的300多位与会者介绍了一位年逾90岁的老人。习近平说:“我刚才看到这位老前辈,她就是我们的老将军甘祖昌的夫人龚全珍,她今年90多岁了,我看到她以后心里一阵阵的感动。”习近平介绍,甘祖昌是我们共和国的开国将军,江西籍的老红军。新中国成立后,他当了将军,但是他坚持回家当农民。“我当小学生时就有这篇课文,内容就是将军当农民,我们深受影响。”

会见结束后,胸佩全国道德模范奖章的龚全珍老人激动地说,总书记对为新中国作出贡献的老一代人非常尊重,对我们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给予充分肯定。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将军的部队读后感

全文共 1166 字

+ 加入清单

合上《将军部队》这本书,我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那烽火连天的岁月,这本小说是从小人物的角度出发,展现了战争时人们的悲惨命运......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将军他患了白内障,无法看清东西,便退休了。他在家里有两个大木箱,里面装着一些木牌,原来是白色的,现在是暗灰色的木牌,这就是将军的部队了。他每天都把这些牌摆放在院子里,然后到了晚上就再收起来,每天都这样,直到死亡。他穿越过幽暗的历史隧道,看到的不是战争的残酷,士兵们的英勇,而是一些微小的细节。 读到这,我不禁赞叹这位老将军的爱国情感,和他和将士的亲密无间,他怀念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小鬼”,因此才会每天都拿出那些木牌来看,他连某某的爱好了什么的全都知道。而且这位老将军还很细心,他说:“某某的脚很臭、鼾声如雷,连警卫队员也受不了。”说着还情不自禁地笑了。 《将军的部队》令我感受到了中华革命时的艰难,让我知道了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和老将军对部下的慈爱、细心、关注。现在,我们没有生在那个年代,没有经历过灭绝人性的屠杀,是多么美好啊。可是,现在我们也将战争渐渐遗忘了,没有老一辈们经历的令人难忘的时代。我姥爷生在战争时期,它常常跟我讲述战争时期的老事情。在看完这本书后,我对我姥爷讲述的故事,有了更深的理解,明白了现在的生

活真的是来之不易,需要我们好好珍惜。

看完这本书,我就想过去的孩子们是怎么过的呢?我想,一定不是和现在的我们一样有各种各样的玩具,能和伙伴们在一起嬉戏、娱乐,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健康的成长,有老师、亲朋好友的关爱,他们有的只是因为战争而硝烟弥漫、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还谈什么上学可言?可是我们现在有的同学却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在这么优越的的环境中养尊处优,当什么“小皇帝”“小太阳”,不好好学习,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认真完成,有的甚至还逃学旷课,夜不归宿,打群架,这样做能对得起我们的革命先烈吗?老一辈们的童年是在战争中度过的,那段历史他们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他们从战争中走出来的。如果有一天,他们向你讲述过去那段不愿回想起的历史,请耐心倾听,因为,那是他们记忆深处的伤口,他们带有恐惧的伤口;也是为新时代所高兴的“伤口”。

现在,当我们生在一个告别战争的时代,一个告别阴霾的时代,我们不仅会感叹道:“生在一个远离战争的时代;一个新的社会;一个拥有好政策的时代。这是有多美啊,生在这个时代,真好!”青山埋忠骨,大地存浩气!英雄的事迹激励我们奋勇向前,英雄的精神让我们更加相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我们是十分幸福又幸运的,我们出生在这么一个和平的年代,所以我们更要学会珍

惜生活,好好学习,将来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奉献给祖国,把我们美丽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创造美好的生活,这样对能对得起为祖国流过鲜血的革命先烈!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4.目送读后感(优秀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历史典故:姽婳将军

全文共 1174 字

+ 加入清单

姽婳将军,明朝末年人。本是秦淮歌妓,后又成了衡王朱常庶的宠妃,虽然平生只参加过一次战争,却因此而被人们称为“姽婳将军”。姽婳就是美丽的意思,这位年轻貌美的姽婳将军,在那次艰难的战争中香消玉殒,然而她那不散的芳魂,又在世间留下一段神奇的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典故:姽婳将军,欢迎阅读!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中,贾政讲述了“姽婳将军”林四娘的故事。当年一位恒王出镇青州,他“好武兼好色”,令一班美女习战斗攻拔之事,其中林四娘“姿色既冠,武艺更精”,恒王让林四娘统辖诸位美女,称为“姽婳将军”。

当然了,这位恒王是一个真正的“须眉浊物”兼草包,竟被“流贼”杀死。文武官员纷纷要献城,“不期忠义明闺阁”,林四娘带领众美女夜袭贼营,力战不支,殉王报国……有人考证,曹雪芹并非杜撰,历史上确有其人其事。林四娘是明末崇祯年间的秦淮歌妓,后成为衡王朱常庶的宠妃,平生只参加过一次战斗,在战斗中香消玉殒,被人们称为“姽婳将军”。

到了清代,蒲松龄还把林四娘写进了《聊斋志异》。

此事的考证是否可靠不得而知,但是历史上层出不穷的“姽婳将军”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她们不爱红装爱武装,不系明珠系宝刀,艳李浓桃临战场,让婀娜和娇媚在刀光剑影里亮丽着。她们上马杀敌,就是将军;下马后娴静美好,是为“姽婳”,称之为“姽婳将军”,用《红楼梦》中的说法,是“妙极神奇,更觉妩媚风流”。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姽婳将军”是妇好,她是商王武丁的妻子。甲骨文中有关她的记载有二百多条,她曾率领一万多人的军队去攻打前来侵略的鬼方,并大胜而归,因功勋卓着而深得国民的爱戴。

后来,她的墓中出土了带有“妇好”铭文的“钺”,是妇好生前曾使用过的武器,重八点五公斤。另一件虎纹铜钺重九公斤。妇好使用如此重的兵器,可见她武艺超群,力大过人。

在历史中,虽然这些巾帼英雄不让须眉,屡立功勋,但正式被皇帝册封,列入国家编制的女将军只有一位,她就是明末的女帅秦良玉,她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封侯的女将军。

秦良玉是一位苗族姑娘,她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自幼从父习文练武,善骑射,通诗文,战功卓着。她统帅的“白杆兵”更是威名远扬,这也是她自己独有的一支部队。

崇祯二年十二月,清兵绕道喜峰口,直抵北京城下。崇祯皇帝匆忙下诏征调天下兵马勤王。秦良玉闻讯,火速“出家财济饷”,率“白杆兵”兼程北上。当时各地赶来的十余万官军互相观望,畏缩不前。唯独秦良玉率先奋勇出击,收复永平、遵化等四城,解除了清兵对北京的威胁。

为此,崇祯皇帝召见了富有传奇色彩的女将军秦良玉,封其为一品夫人,充总兵官,加封少保。崇祯感慨万千,写下四首诗赐给了秦良玉,夸赞她的功绩。其中“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这一句是非常值得体味的。在国家危在旦夕的时候,崇祯皇帝对男人们也许是不抱什么希望的,他们是靠不住的。明末的男人们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门巴将军观后感

全文共 975 字

+ 加入清单

以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总医院院长李素芝为人物原型的大型主旋律电影《门巴将军》昨天确定于8月1日全国上映。李素芝在西藏扎根36年,其感人故事被公认为是足以感动中国的正能量。2010年,李素芝曾经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在今年八一建军节之际,这部影片将作为献礼片正式公映,让全国观众感受到这股正能量。

影片《门巴将军》以西藏军区副司令员、西藏总医院院长李素芝为原型。由李素芝同志的亲密战友西藏军区副政委卫晋、青年作家秦飞担任编剧,整个剧本取材于真人真事改编。李素芝年轻时放弃上海舒适的生活,坚持到西藏做军医,为藏区人民群众、边防官兵服务整整36年。期间常年与妻女分居两地,被女儿怨怼不愿叫一声“爸爸”,甚至母亲去世都不能见上最后一面,却永远把西藏人民的生命放在第一位,攻克高原多发病医学难关,免费医疗免费手术,以仁心仁术受到全西藏人民敬仰爱戴,被称为“地球之巅的生命使者”。李素芝36年兢兢业业的努力也改善了西藏驻军和边防战士的就医条件,将移动医疗队伍的车载手术室、车载救护室等完善起来,争取在第一时间到达病患的身边,抢救每一个珍贵的生命。在李素芝心中,每一位病患都像他的亲人一样,每当救活一条生活,李素芝的脸上总会挂着如释重负、开心的笑容。正是这样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理念,李素芝被西藏的老百姓亲切的称为“门巴将军”。

作为西藏军区的首部电影,也是关于反映李素芝同志感人事迹的第一部电影,有关部门由上至下竭尽全力协助影片拍摄。雪域高原氧气稀薄,高原反应强烈,气候寒冷恶劣,生活环境残酷,想在西藏拍摄出一部高质量的电影十分不易。《门巴将军》所有主创都希望还原出西藏高原真实风貌,来创作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电影魅力。这种努力被落实在了影片的每一个细节上。

曾主演《飞天》的刘之冰饰演“门巴将军”李素芝,他表示自己虽然常演主旋律人物片,但还是一次次的被李素芝的故事感动落泪“医者仁心常见,像李素芝这样的医者仁心不常见,在这样艰难的自然生存环境下,在贫瘠穷困的土地上,在信神佛多过信科学医疗的旧风俗下,李素芝靠的不仅仅是高超的医术,更重要的是博大的胸怀和对生命的信仰。”刘之冰还表示,虽然《门巴将军》是非常有“正能量”的影片,影片是把这些感人事迹通过接地气的故事讲述给观众,信仰与科学的矛盾、蒙昧与坚持的冲突、父女情、夫妻情、军民情使影片故事跌宕起伏,“十分好看,万分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将军的三个问题哲理故事_600字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有一个将军,他总是被三个问题迷惑,所以他乔装成平民,上山去找一个和尚来教化。

当将军找到禅师时,禅师正在花园里挖土,将军说:“我有三个问题要问禅师来开导我。第一,什么时候是做事的最佳时机?第二,和谁一起共事最重要?第三,每个时间要做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禅师没有回答,只是继续挖掘。将军见他又老又瘦,就拿锄头替他挖,说:“禅师若答不上来,请告诉我,我会回来的。

就在这时,一个重伤的人闯进来,将军把他包扎起来,让他躺在小屋里。第二天,当他醒来,不知道他在哪里,看到将军便请求原谅,将军疑惑地问他原因。

这人说∶「在战争中,你杀了我的兄弟,夺取了我的财产,我立誓要杀你。知道将军自上山来,埋伏在路上,却被你的人打伤了。原以为我一定死了,但现在我被你救了,我想做你的仆人。“将军没想到这件事让他与多年的宿敌如此化解。

在离开前,将军反复问禅师这三个问题,他说:“我已经回答了。”将军疑惑道。

禅师解释道,“如果你昨天不怜悯我给我锄地,你就会回来,而你在路上必然会遭到这个人的袭击,所以挖土是你最重要的时候。“昨天,如果你不救这个人,他早就死了,不能和他和好。因此,他是你最重要的人。最重要的是照顾他。记住,最重要的时间是现在,这是唯一可以控制的时间。最重要的人是现在和你在一起的人。最重要的是让你周围的人快乐。这就是人生的追求。

将军听了这话,突然大悟,于是便和那个人高兴地下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张自忠将军的眼泪

全文共 1748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人们都说,张自忠将军没有泪。日本人说,他是中国第一位男子汉。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人们都说,张自忠将军没有泪。日本人说,他是中国第一位男子汉。日本人的说法也许是可笑的,然而可以理解,因为他们怕他。

为什么不?喜峰口、芦沟桥、台儿庄、十里长山,他不止一次让大和魂哭泣。

就是当他最后死在日本人手中的时候,杀死他的人仍然整整齐齐地列队向他的遗体敬礼,并像护送自己的将军的尸体一样护送他离开战场。

战胜的日本军队从一个市镇通过,百姓们得知那具蒙着白布的尸体就是张自忠时,不约而同地涌到街道上,跪倒失声痛哭。“将军一去,大树飘零”。

一位被俘的国民党军师长也走在行列中,见状大怒,喝遣:“自忠将军没有泪,他也不愿意看见眼泪!”

我准备写一部《张自忠传》,这是个多好的细节,闪闪发光呢。

去年,我采访了一位曾给张自忠当过副官的老人,把那个细节告诉他。他摇摇头说:“将军也有泪。”

那一阵,天老哭。

在哭这片被强奸的土地。

通往台儿庄的津浦铁路旁,张自忠的大军在疾进。一场震惊世界的大会战就要在那里拉开帷幕。中、日双方,它将是谁的奥斯特里茨?

大雨如注。被千军万马碾踏过的土地最是泥泞。

突然有令:停止前进。

雨中,全军肃立。张自忠身披黑色大氅,策马来到军前。

一阵凄厉的军号声响起来。将士们统统变了脸。那是杀人的号音呀。

两个士兵被五花大绑地推过来。

将军凝视着他们,良久,向站在身旁的警卫营营长孙二勇摆摆下巴。

枪声聒耳。马蹄前,横下两具尸体。

张自忠向全军宣布了他们的罪状:昨天,这两人路过一家小店铺时拿了两把伞,不给钱反而打了店老板。“这种时候,我不得不这样做。”张自忠说,“我要打仗,而且要打胜仗。”

他吩咐孙二勇把绑在他们身上的绳子解开,好生掩埋。

尸体被抬走以后,他沉痛地低声说:“我对不起你们。你们还未杀敌,可我先杀了你们。怨我,怨我平日没教好你们。”

他低下头。

副官心酸了。他以为将军也含泪,可是他错了。将军很快抬起头,眼里没有水,只有火。“还有比这更坏的事情,”他说,“昨天夜里,我军驻扎在田各庄时,一个弟兄竟摸到民房里去糟踏人家姑娘。16岁的黄花闺女呀,日后要嫁人,要当娘,如今全毁了。天快亮时,那家伙跑了,可那姑娘肯定地说,他就是我手下的人!现在,他就在队列中!”

队列凝固了。

张自忠目光如剑。。“男子汉敢做敢当。这事是谁干的?站出来,算你有种!”

空气也凝固了。“站出来吧。你如果有母亲,就想想你母亲;你如果有女儿就想想你女儿。要对得起她们。站出来,我老张先给你敬个礼。”

他的戴着雪白的手套的右手缓缓举到帽沿儿边。

风声,雨声,人却没声。“那好吧。”张自忠笑了,笑得很冷。“我只好不客气了。那姑娘说,她把那个家伙的大腿根给抓伤了。今晚宿营后,以连为单位,全部把裤头脱下来,检查大腿根!全部,一个也不许漏掉,包括我,!”

副官说,当时他清楚地看见站在张自忠将军身边的那个人颤抖一下。

宿营后,真相大白了:干下-那丑事的人竟是警卫营营长孙二,勇。

张自忠大怒:“我瞎眼了,养了一条狗。抓起来!”

所有的人心里都很亮,孙二勇活到头了。拿走百姓两把伞的人尚且被处以极刑,他做下这种事,够死1000次了。谁不知道张自忠将军眼窝浅,容不得一粒沙子。

然而,当军法处长请示张自忠如何处置此事时,将军竞足足沉吟了5分钟,才说出一个字:“杀。”

他怎能不沉吟?就算孙二勇是一条狗,那也是一条“功狗”啊。

二勇,一个勇字还不够,再加一个。他使用这名字是当之无愧的。

他曾是张自忠手下驰名全国的大刀队成员之一,喜峰口的长城上,有18颗鬼子的头颅像皮球一样在他脚下滚动过。“七七”事变中,他率一个半连扼守芦沟桥,与日军一个旅团搏杀。桥不动,他也不动。

尤其是,他是张自忠的救命恩人。一年前,张自忠代理北平市长,是汉奸们眼里的钉子。一夜,张自忠路遇刺客,担任贴身警卫的他奋身扑到前面。他的胸膛做了盾牌。三颗子弹竟未打倒他,刺客先自软瘫了半边。

有勇气,又有忠心,_个军人还需要什么别的呢?他衣领上的星星飞快地增加着。

这一回,星星全部陨落了。

杀人号又一次在鲁南的旷野里震响。昨天的一幕重演了。不同的是,张自忠没有出现在队列前。他不监斩。

他坐在自己的行辕里喝酒,,一杯又一杯,是否要浇去心头的块垒?不,不是块垒,是一座悲哀的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我爱我家的“大将军”作文500字

全文共 484 字

+ 加入清单

的乌龟像一位大将军,非常威武!就连它吃饭,娱乐,和我一起玩时,它也不失威风。

当我把龟粮扔进去时,它立刻游到龟粮最多的地方,对其它乌龟威胁似的张了张嘴,大口大口的吃起来,表示“这是我的,谁敢抢”的姿态来。其他乌龟看到了,都只有流口水的份了。

它的样子也像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军:头上布满“皱纹”,两颗又黑又圆的眼睛,给它增添了几分威严。充满威严的眼睛上面,有一抹鲜艳的虾子红,就像传说中的“红眉大仙”。锋利的爪子,像刀尖一般,抓人可疼了,谁都不敢惹它。

每次,它和一只名叫卷尾的小乌龟玩“叠高高”,它总是把卷尾压在自己下面,再伸长脖子,一副胜利者的样子。可怜的卷尾只好灰溜溜的跑了。

“大将军”可从来不把我放在眼里过。可它和我一起玩时,又怎么会斗得过机智的我呢?

我故意把手放在玻璃缸外,显然这位大将军发现了我,仰着头走来,好戏开场喽!“大将军”把头扎进水里,脖子伸得老长了,一副“你小心点”的表情。它张大嘴巴,前进着,快靠近我的时候,头往前使劲一顶,“咚”的一声,可把自己撞疼了!它眨了眨眼,现出一副“不和你一般见识”的表情来。

我家的大将军,它给我的家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革命英雄人物作文杨靖宇将军

全文共 1245 字

+ 加入清单

1939年是抗联一路军抗战以来最为艰苦的时期之一,部队伤亡很大。曾当过杨靖宇身边警卫战士的黄生发老人回忆道:“天气嘎嘎冷,我们的棉衣又不齐,有的同志手脚冻伤了。可是敌人的部队越集越密,‘讨伐’越来越频繁。就在杨司令他们为解决棉衣问题召集各方面军负责人开会研究时,因叛徒出卖,在那尔轰的东北岔一带被岸谷隆一郎带领的日伪军层层包围,敌兵力达4万多人。天上有飞机,地上有机枪大炮,汽车来回运送粮食、。在我们的正面,敌人满山满谷。为了掩护各部队分头转移,杨司令带领我们300多人在正面吸引住敌人,由机枪连开路,生生撕开一条口子。

“但是,当我们经南泊子突围到了五金顶子时,敌人已经纠集了更多的兵力,我们甩掉一股又遇上一股,很难得到个休整的机会。雪地行军,裤子总是湿的,让寒风一吹,冻成冰甲,很难打弯,也不知有多沉,迈步都吃力。鞋子也都跑烂了,只好割下几根柔软的榆树条子,从头拧到尾儿,当作绳子把鞋绑在脚上。衣服,全叫树枝扯烂了,开着花,白天黑夜都挂着厚厚的霜,浑身上下全是白的,全是凉的。

“这时候,多么需要火啊!生起一堆火,好好地烤一烤,把冻成冰的衣服烤化、烤干,把冷冰冰的身子烤暖。特别是夜里,气温降到摄氏零下40多度,冻得大树喀吧喀吧直响,粗大的树干冻裂了缝儿,人又怎能受得了啊!可是一生火,火光照出老远,青烟飘上林梢,敌人就会像一群绿头苍蝇一样扑上来。我们只得不停地在雪地上蹦高,生怕坐下来再也起不来。

“更难的是没有吃的,不要说粮食啊,连草也埋在二三尺深的积雪里,没法找,没法挖,我们只好吃那难咽的树皮。先把老皮刮掉,把那层泛绿的嫩皮一片片削下来,放在嘴里嚼啊嚼啊,就是咽不下去。勉强吃下去了,肚子也不好受……”

杨靖宇鼓励大家:“革命就像一堆火,看起来很小,可燃烧起来能烧红了天,照亮黑夜。革命,不管遇多大困难总会胜利的!”1940年2月,杨靖宇牺牲前夕,他和战士们同吃着一碗用雪水熬煮的糊糊,十分沉静地对警卫员说:“就是我们这些人都牺牲了,还会有人继承我们的事业,革命总是会成功的。”此后几天,他都没有吃到一粒粮食,饿了就以草根、棉絮充饥,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1940年2月23日下午,敌人在蒙江县保安村三道崴子包围了杨靖宇。在日本侵略者留下的战场实录中有这样的记载:“讨伐队已经向他(杨靖宇)逼近到一百米、五十米,完全包围了他。讨伐队劝他投降。可是,他连答应的神色都没有,依然不停地用向讨伐队射击。交战20分钟,有一弹命中其左腕,啪嗒一声,他的落在地上。但是,他继续用右手的应战。因此,讨伐队认为生擒困难,遂猛烈向他开火。”下午4时30分,杨靖宇被敌弹射中胸膛,壮烈殉国,年仅35岁。杨靖宇为国捐躯后,日本侵略者剖开了他的遗体,发现他的胃饿得变了形,里面除了尚未消化的草根和棉絮,连一粒粮食都没有!壮士喋血,为争民族之气,连残暴的侵略者也震惊和折服了。当年参与“围剿”的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都不得不承认:“虽为敌人,睹其壮烈亦为之感叹:大大的英雄!”并特意为杨靖宇举行了“慰灵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将军上一游优秀作文

全文共 51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上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将军山游玩。买过门票 后,进入公园,到了将军山下,迎着台阶登上山顶,这里曾经是 岳飞将军抗金的战场。后人为了纪念岳飞将军,就在这里建立了 一座将军塔和一个岳王祠,将军塔上有“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岳王祠里面有一座巨大的岳飞将军的雕像,两侧的墙壁上刻着他 的生平事迹介绍。

走到山底,我们沿着湖边小路来到了小九寨沟,我看见了 由木头搭建的小木桥,弯弯曲曲的,看不到尽头。两旁的水杉树 又高又密,桥下的河水里长了许多的水草,走在桥上,非常凉 爽,这里真是一个避暑胜地啊!

走出小九寨沟,听到前面传来一片欢声笑语。过去一看, 原来是儿童乐园。这里有滑滑梯、翘翘板、双杠、钢丝桥、射 击、扔沙包等……,我马上加入到这个欢乐的队伍里,我玩了这 个又玩那个,玩得真开心。

从儿童乐园出来,我们来到了孔雀园和梅花鹿园,这里有 好多孔雀和梅花鹿,它们可是国家保护动物哦!

顺着山路一路走下来,我们来到湖边乐园,租了一个四个人的竹 排,一家三口在竹排上顺着湖水漂流而下,漂到了一棵柳树下。

我看见柳叶从树上纷纷落下,像一朵朵菊花在空中飞舞,看的人 眼花缭乱。

眼看天快黑了,我们该回家了,这是我最难忘的一天。将 军山好美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有关将军与马的作文

全文共 4014 字

+ 加入清单

“龙花雪毛,金鞍五陵豪。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著名诗作《白马篇》,我不知道李白所写的骑白马的将军是谁,但却对他的“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的豪气所佩服。其实,在唐朝,在古城汝南真有一位白马将军,还有一段白马将军与白马神显灵的故事呢。

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了藩镇割据,在各个藩镇中,淮西是个顽固的割据势力。唐元和九年,即公元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死,他的儿子吴元济自立。唐宪宗发兵 9万征讨淮西,但是他派去的统帅,不是腐朽的官僚,就是自己另有企图。结果,花了整整三年工夫,费了大量财力,最终都失败了。朝廷官员都认为不能再打下去,只有大臣裴度认为淮西好比身上长的毒疮,不可不除。唐宪宗拜裴度做宰相,决心继续征讨淮西。

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朝廷派李愬( sù)担任唐州(今河南唐河)等三州节度使,要他进剿吴元济的老巢蔡州(今河南汝南)。李愬作战勇猛,足智多谋,人称白马将军。唐州的将士打了几年仗,都不愿再打,听到李愬一来,有点担心。抵达唐州(今河南泌阳)后,李塑为分化瓦解淮西军,善待、重用俘虏或招抚的淮西将领,尽知淮西地形险易及兵力部署。他故作柔懦懈惰,御军宽怠,以麻痹敌军,还特意对将士们说:“皇上知道我懦弱无能,所以派我前来安抚你们。对攻城打仗那类事情,我可担当不了。”这些话传到淮西军中,淮西军因屡败西路唐军,见李愬名位卑微,行事又如此不堪,遂掉以轻心,对他也就不作什么戒备了。

这个消息传到吴元济那里。吴元济打了几次胜仗,本来就有点骄傲,听到李愬不懂得打仗,更不把防备放在心上了。以后,李愬一点不提打淮西的事,唐州城里有许多生病和受伤的兵士,李愬一家家上门慰问,一点官架子也没有。将士们都很感激他。

那时候,唐州的官军刚被吴元济打败,士气低落,伤兵很多。李愬看到士气开始振作,就向朝廷要求增派军队,准备袭击吴元济的老巢蔡州。朝廷又给了他两千骑兵。

李愬知道,要打败淮西,还要争取熟悉叛军内情的淮西将士投降过来。他每次获得投降的士兵,都亲自去问寒问暖,由此对于敌人的地形、道路、兵力等情况,了解很清楚。有一次,李愬的部下活捉了骁将丁士良。唐军中很多人吃过丁士良的苦头,要求把他开腹剖心。李愬见丁士良是条好汉,就亲自给他松了绑,把他收为部将。丁士良感激之余,献计擒获文城栅(今河南遂平西南)吴秀琳部谋主陈光洽,招降吴秀琳部三千人。西路唐军因之士气高涨,连下多城,淮西将士降者络绎于道。

李愬谋取蔡州,问计于吴秀琳。吴秀琳以为欲攻取蔡州,非李祐不可。李愬便设计生擒李祐,免其一死,并委任他为自己牙队的将领——六院兵马使。李祜是淮西有名的勇将,唐军多次败在他手里,都想杀他,李愬却想尽办法保护他。李祜非常感激李愬的恩德,决心帮他攻取蔡州。

当时,吴元济把主力都用来对付其他官军,李祜便向李愬献计说:“蔡州的精兵都在洄曲(今河南商水西南)和四面边境,守卫蔡州的不过是一些老弱残兵,可以乘虚直取蔡州。”李愬以为然。

元和十二年(817年)十月初十,风雪交加,天气极度寒冷。十五日李愬突然命李祜、李忠义带领三千人组成突击队,作为先锋,自己和朝廷派来做监军的宦官带领三千人为中军,另一个将领带领三千人为后队,离营出发。军队的行动十分秘密,除个别将领外,全军上下均不知行军的目的地和部队的任务。有人跑去问李愬。李愬只是说:“向东进军。”

此时夜深天寒,风雪大作,旌旗为之破裂,人马冻死者相望于道。张柴村以东的道路,唐军无人认识,都没有走过,黑夜行军,十分难走,人人自以为必死无疑,但众人都畏惧李愬,无人敢违抗军令。唐军强行军六十里,终于抵达蔡州附近。夜半,雪愈下愈大,人马来到州城西十里的英河西岸,李愬命令士兵短暂休息后,强渡英河,兵发城北鹅鸭池。命人“竹击池中鹅鸭,以乱军声”,乘敌不备,一举攻入外城。

十六日拂晓,大军到了内城,内城里的淮西军一点也没有发觉。鸡叫头遍的时候,天蒙蒙亮了,雪也止了。唐军已经占领了吴元济的外院,吴元济还在里屋睡大觉呢。有个淮西兵士发现了唐军,急忙闯进里屋报告吴元济说:“不好了,官军到了。”

吴元济懒洋洋躺在床上不想起来,笑着说:“这一定是犯人们在闹事,等天亮了看我来收拾他们。”

刚说完,又有兵士气急败坏地冲进来说:“城门已经被官军打开了。”

吴元济奇怪起来,说:“大概是洄曲那边派人来找我们讨寒衣的吧!”

吴元济起了床,只听见院子里一阵阵吆喝传令声:“常侍传令啰……”(常侍是李愬的官衔)接着,又是成千上万的兵士的应声。吴元济这才害怕起来,说:“这是什么常侍?怎么跑到这儿来传令?”说着,带了几个亲信兵士爬上院墙抵抗。

李愬命令将士攻打院墙,砸烂了外门,占领了军械库。吴元济还想凭着院墙顽抗。十七日,李愬又放火烧了院墙的南门。蔡州的百姓们受够吴元济的苦,都扛着柴草来帮助唐军,唐军兵士射到内院里的箭,密集得像刺猬毛一样。到太阳下山的时候,内院终于被攻破,吴元济没有办法,只好哀求投降。

李愬取得了全胜,一面用囚车把吴元济押送到长安去,一面派人向宰相裴度报告战果。

裴度、李愬平定淮西、活捉吴元济的消息传到河北,河北藩镇大为震动,纷纷表示服从政府。唐代藩镇叛乱的局面总算暂时安定了下来。李愬为国家的统一做出了重大贡献,“李愬雪夜袭蔡州”一役,也成为我国古代利用天时奇袭制胜的典范战例,被蔡州人民世世代代传为佳话。

新中国成立以后,“李愬雪夜入蔡州”被编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科书中。

李愬讨伐淮西时骑的是一匹白马,强渡英河时淤泥深至马颈,难以奔驰。战后,李愬班师路过白马战死的地方,道:此处应铺路修桥。同行郡守遂修石桥一座。当地百姓为纪念李愬造桥之倡议和白马陷淤泥之艰难,故名白马桥。

蔡州百姓感激李将军夜袭蔡州,消除了他们的战乱之苦,又在桥东北200米的高岗上特为李愬建造了“白马将军庙”,庙中塑白马将军李愬像,绿袍金铠,手握长柄战刀,胯下白色骏马,二侍从旁之,庙内墙壁绘“李愬雪夜袭蔡州活捉吴元济”的彩色壁画。每逢祭日,焚纸进香,以示纪念。同时,还为平叛时战死的白马建了“马神庙”。过去,传说白马桥一带过去常有鬼魅和歹徒出没,危害过往行人。自从建成马神庙后,黄昏时,常有人见一白马目光炯炯立于桥头,保一方平安。可惜,由于战乱,不久被毁。

后来,周围村庄的人们,对李愬将军尊崇有加,又自发修了一座小庙。每年的将军庙庙会,都是由郏庄寨、里湾、张杨郏三个村子共同主持。庙里除了李愬将军本人的雕像以外,还有两个“逮马小”分别牵一匹白马和红马,站立于前殿的两边。两匹马高低、大小和真马一样,塑造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据当地老人说,开始建将军庙的时候,庙门前面本来没有“影壁墙”。有一年,东南十多里远的康湖村,接连出现夜间马踏庄稼、啃吃麦苗的现象。庄稼多次成片被毁,实在叫人心痛,村里就安排几个腿脚利索的年轻人拿长矛在地里巡逻,碰巧遇着一白一红两匹马正低着头在地里啃麦苗,几个年轻人上前用枪头子戳在马屁股上,只见两匹马一蹿西北飞奔而去。大家紧追不舍,顺着血印一直撵到里湾村将军庙前,眨眼间便不见了马的踪影。几个人进入庙门,只见两位“逮马小”手里牵着的两匹马大汗淋漓,白马屁股上正殷殷地渗出血迹。他们找到主持将马啃麦苗的事说了一遍,主持才知道是两匹马惹了祸,给人家造成了损失。决定在将军庙前垒起一座“影壁墙”,挡住了马的出路,从此,那两匹马再也没有走出庙门一步。

当地百姓又讲述了一个“将军显圣”的故事。

据说在民国二十几年,一股武装土匪(那时称“大杆”)要攻打郏庄寨进行抢劫。本来土匪人多枪多,力量大于寨内,应该轻易破寨。由于四门紧闭,防守严密,连续几天,就是久攻不下。那时群众都说,夜里看见有二人骑着两匹大白马在寨墙上巡逻,还不时听到马的嘶叫声,大家都说是“将军爷”在暗地里保护大家。破寨的土匪因害怕遭到报应一直不敢强攻,最后就用秫秆、柴禾堆在寨门旁边,泼上煤油,想用大火烧毁寨门,巧取郏庄寨。可是就在点火的当口儿,只见从将军庙上空飘来一大片乌云,顷刻间,瓢泼大雨对着即将燃烧的柴火堆倾盆而下,不但保住了高大的寨门和寨内的群众,还把寨外的攻寨匪兵淋得落花流水,都说是“将军爷”显灵了。守寨的村民趁着雨势及时打退了土匪的进攻,取得了胜利。从那时起,一首歌谣一直流传到现在,这首歌谣是这样唱的:“郏庄寨,铁打的,土匪来了不咋的!”

1995年,中央电视台《军事天地》栏目摄制组在汝南袭蔡州故地拍摄了“中华历史名将——李愬”系列专题片。

后来,战乱使马神庙和白马桥均被毁掉,人们在位于汝南城西十里的英河上,又架一座,桥两空,长5米,宽3米,青石垒墩,青石铺面。由于洪水泛滥白马桥又被冲毁,目前只剩下几个青石桥墩卧在英河的萋萋芳草之中,默默向人们讲诉着当年白马将军的故事。

而今,在遗址东面的英河岸边是汝南县白马桥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主任程先生听说我是来考察白马桥和马神庙遗址的,他热情的接待了我,带领我到他家,拿出他珍藏的从马神庙原址挖出的庙上建筑构件。他说,他是程咬金的后人,庙北面是唐李庄都是李愬的后代,他们的先人都是当年为了看护白马桥和马神庙的,他还亲自领我到他自己在原址重修的马神庙。虽说只是一间小小庙宇,与当年宏大的场面不能相比,但供奉白马将军还是那样威风凛凛,似乎还能听到当年金戈铁马的嘶鸣。

白云苍狗,千年一瞬。今天从白马桥遗址向南50米,是一条东西走向的省一级公路S333,英河上又建了一座钢筋混凝土桥,也叫白马桥,站在桥上,一辆辆汽车飞驰而过,显示着运输的繁忙。两座桥同一个名,在夏日的阳光下,静静地横跨在英河之上。大概,它们都是为了纪念当年的白马将军吧,那是一定的。

唐代文学家韩愈,曾奉命写过有名的《平淮西碑》记叙此事。宋代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也有记载。唐代诗人王建有《赠李愬仆射》一诗,仅以二十八字包举平蔡战役,写得有声有色,生动地记录了这次奇袭:

和雪翻营一夜行,

神旗冻定马无声。

遥看火号连营赤,

知是先锋已上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追求名利的例子四:“跋扈将军”

全文共 215 字

+ 加入清单

梁冀是东汉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西北)人,做过大将军。在朝廷里横行二十几年,人称“跋扈将军”。

正直大臣李固、杜乔等人多次弹劾梁冀,但他们最后都被梁冀杀害了。公元158年,已经26岁的恒帝为了夺回大权,在宦官单超、具瑗和司隶校尉张彪等人的帮助下先发制人,包围了梁冀的住宅,逼迫梁冀夫妇自杀。遭处置的梁冀党羽达300多人,一段时间里,朝廷几乎没人上朝了。梁冀被抄家后,恒帝把他的财产进行拍卖,得到30多亿银钱,相当于当时国家税收的一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致老将军的一封信五年级作文

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将军爷爷们:

你们好!我是山西路小学的一名学生,最近了解到了一些有关于您们的知识,我很震撼!也使我觉得,您们的一生是充满传奇与勇敢的。无数人的努力构成了一部“人类历史”。历史要发展,要向更高一级进步,原动力便是其中绝大部分生命所做出的奉献。随着历史的无限推进,那些做出过贡献的生命的价值便显而易见了。相反,一些躺在历史长河中随波逐流的或是充当河中顽石起阻碍作用的生命,他们对历史的发展毫无奉献可言,历史也不会承认他们的价值。

生活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我们不能忘记您们做出的贡献,是你们奉献了你们的青春甚至生命,换来了国家、民族的解放,你们为了抗击侵略者,抛头颅、洒热血,你们的无私无畏、忠于祖国的精神鼓舞着我们,你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怕流血牺牲。

我们还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呢?此时,在我的心灵之中,已埋下了一颗金色的种子,那就是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就是扎扎实实地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那就是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去完成他们没有完成的事业……要向老红军一样,填补自己的成长历史,不要让自己的历史是空白的,否则我的人生将是暗淡无光的。

将军爷爷们,我们向您们致敬!祝您们永远健康长寿!

此致

敬礼

山西路小学5(1)班 xxx

二○XX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百岁开国将军任荣的故事

全文共 439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2017年6月16日2时28分,任荣因病救治无效在武汉去世,享年一百岁。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任荣简历: 1917年9月生于四川苍溪县。1933年,16岁的放牛娃任荣参加了红军,随红四方面军转战川北和陕南。1935年参加长征,三过草地。抗日战争时期,执行保卫陕甘宁边区战斗任务。解放战争时期,率部转战于热河、辽宁地区,参加了辽沈战役。朝鲜战争爆发后,任志愿军政治部组织部长、朝鲜停战委员会委员。1964年1月卸去担任9年的朝鲜停战委员会委员一职,任五十军军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对于攀越雪山和跋涉草地,任荣将军的感觉显得与众不同——“只有开怀,没有怨言。当我们爬上山顶时,我顿时忘记了手脚磨烂后的伤痛,只觉得心旷神怡。”

1933年的春天,18岁的红军便衣队队长任荣抬头张望眼前那座直刺云霄的雪山,兴奋得手舞足蹈。雄峻的高山披着炽烈的阳光,闪烁着金子般的光芒。“那时我真是童心未泯,”将军嘴角不由得拉长了,“第一次见到雪山,觉得它好漂亮好神奇。”这座雪山海拔四五千米,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空气稀薄。当地老乡传说:山上有钟,能呼风唤雨,抛冰擞雪,喜怒无常.红四方面军志欲翻越这座大山,与中央红军会合。

逶迤攀升的长龙缠绕在山际。他们开始爬山时晴空万里,骄阳似火,将士汗流浃背,如雨湿衣;攀至半山腰,突然狂风大作,乌云翻滚,瓢泼似的大雨夹杂着冰雹,劈头盖脑砸下来,他们用斗篷遮住头和脑,拼命往上爬。快到山顶时大雨又变成了白毛大雪,铺天盖地袭上山头,天地间白茫茫混浊一片。道路被覆盖了,他们在没膝的积雪中行走,大口喘着粗气,衣裤磨出了洞,手脚被山石扎得血肉模糊。“当我们爬上山顶时,环视周围,峰峦起伏,云山银海。”将军的话语富有诗意,“我顿时忘记了手脚磨烂后的伤痛,只觉得心旷神怡。”

将军略去了其中的苦难,像是一位充满童趣和幻想的探险家,在讲述一种妙趣横生、鲜为人知的自然景象。“翻过了这座山,什么困难都被我们赚到了脚下。”

越过雪山,进入懋功境内的两河口镇,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先头部队胜利会师。6月18日,这个时刻总在任荣将军的记忆里跳荡。这天他见到了红一方面军的领导人,“他们中戴眼镜的多,拿拐杖的多,他们多是知识分子,文质彬彬,有大将风度。”这个瞬间深深感染和影响了任荣。若干年后他官至将军,麾下有千军万马,每遇作“指示”时,脑海里总是不由自主地蹦出那些首长镇定自若的模样。

参军后的第一次流泪:因为马吃了百姓的青稞,马夫被判了死刑。“我忘记了他的名字,解放后无法告诉地方政府对他的后代给予照顾,这是我一生中的一件憾事。”

会师后任荣随部队昼夜行军,翻越大雪山,于7月中旬到达松潘以西的毛儿盖。在这里,任荣流下了参加红军后的第一次眼泪。

任荣所在师政治部主任的马夫姓刘,是任荣在陕南沔县扩红时扩来的一位农民。他是地主家的一名长工,生活在饥寒交迫中,40岁刚出头,面相苍老得像个60岁的老人。他报名参加红军,任荣嫌他岁数大,有些犹豫。老刘见状痛哭失声。任荣无法再忍心拒绝,留下他,让他当了马夫。这天,老刘放马,经历长途跋涉后饥饿已极的战马吃了藏族群众的青稞,胀死了。他因此获罪,被判处死刑。

任荣外出归来,听到这个消息,如炸雷轰顶,流下了伤心的泪水。”我认为他绝不是有意搞破坏,只是不清楚青稞与青草的区别,造成了失误。他应该受到处罚,但罪不该死。他的死实在令人惋惜。我忘记了他的名字,只知道他姓刘,解放后无法告诉地方政府对他的后代给予照顾,这是我一生中的一件憾事。

一发炮弹在他身边爆炸,他被掀出几米远,左脚前掌被炸掉一半,警卫员见状急得哇哇大哭。“我卧在担架上指挥了那次战斗。”

与许多从硝烟中走来的将军一样,任荣将军的身上留下了许多战争的创伤。1947年,时任八纵六十八团代理政委的任荣率部参加辽西会战,围歼国民党军“西进兵团”,在一次激战中,一发炮弹在他身边爆炸,他被掀出几米远,倒在地上。一阵刺痛袭遍他的全身,他挣扎着立起身子,看见左脚前掌被炸掉一半,血流如注。

警卫员见状急得哇哇大哭,慌乱中不知如何处置。任荣咬着牙,取出急救包,扯了一条绷带,让警卫员帮他扎紧小腿。他令抬担架的战士将他抬上,直奔战斗第一线“我卧在担架上指挥了那次战斗。”

战斗结束,趁部队打扫战场和搜捕俘虏的间隙,医生打开伤口进行清洗。“脚上的炸烂了,由于没有麻药,清洗时疼痛难忍,宛若那股伤痛依旧在他身上涌动,将军的身体伴着他的回忆不住地颤动。医生当即决定将我送往位于大虎山附近的野战医院。从战场到医院的路上,脚上的血顺着腿柱外流淌,背部和担架都被血水浸透了。”

由于失血过多,任荣处于昏迷状态。

在野战医院,由原日军军医本田博士和原日军护士上松为他开刀截骨“原想把中趾割掉,本田博士与我商议,争取多留一趾,可能对将来走路多起一点支撑作用,我同意了。”

本田博士和上松护士每次给他换药,都要反复查看伤口,一丝不苟,并用鼻子闻一闻换下的纱布,看是否有臭味。开始一段时间伤口仍化脓,经过治疗,他们说:好多了,大有希望。“他们精心给我治伤,使我非常感动。”将军忆及此事,眼睛有些湿润,“从这件事上我常常感到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也体现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爱和深厚情谊。”后来任荣随军南下,再没见到他们。他一再打听,听说他们回国了,从此再未联系上。“全国胜利后,我托人帮我联系也未果,这也是我人生一件憾事。”将军说。

开住朝鲜的吉普车上,除了任荣和秘书、警卫员外,还搭乘了一位俄文翻译。后来他才认出翻译竟然是毛泽东的儿子。

1950年10月23日,志愿军总部机关奉命入朝,人员分乘大小车辆, 由丹东沿鸭绿江北岸,向长甸河口开进.任荣乘坐的吉普车上,除了他和秘书、警卫员外,还搭乘了一位俄文翻译。“一上车,我就觉得这位年轻英俊的俄文翻译有点面熟,但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一路颠簸,一路交谈。他告诉任荣,他在苏联学的俄语,回国后务过农,做过工,当过工厂的党总支书记,刚结婚不久。

“你是新郎,离家打仗她乐意吗?”

“乐意!可支持我啦!”稍停顿了一下,他继续说,“不光她支持我,我父亲也支持我,是他叫我参加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

“你父亲思想挺进步的。你在工厂多好,参军打仗多苦,多危险呀!”

“我不怕!战争能锻炼人。”

任荣回忆说,当时的思想可不像现在这样复杂,只是对这位身体结实,皮肤白净,举止稳重,知书达礼的俄文翻译颇有好感,同时又觉得他父亲的思想很进步,至于他父亲是谁,没有问,也没想到要问。

中午到达长甸河口,他们在这里吃了一顿午饭。饭桌旁,他们边吃边聊。“越聊感到疑问越多,”将军说,“留洋归来,还有学问,怎么会去务农呢?”

当毛岸英告诉他在吴满有那里务农时,任荣突然恍然大悟。吴满有是抗日战争年代陕甘宁边区的著名农民劳动模范,是毛泽东最亲密的农民朋友。当时吴满有的名字在解放区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啊!你的父亲是毛主席?”

“是的。”毛岸英很平静地说。

任荣惊得张大了嘴巴。“那时我想的最多的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奉献得大多了,他的五位亲人为革命先后捐躯,如今,他又把自己和杨开慧的大儿子送到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任荣回忆说。

10月24日早晨,他们一同到达大榆洞,见到彭德怀司令员。从此,毛岸英就留在彭总办公室工作。任荣被任命为志愿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任荣和毛岸英办公起居都在大榆洞,两人也经常见面。毛岸英紧随彭总左右,为彭总决策服务,一有时间,就读书学习。第一次战役结束后,毛岸英为让彭德怀轻松一下,邀请彭总下象棋,任荣站在旁边观战,这也是战斗间隙难得的消遣。

谁也没有料到,11月25日上午,也就是第二次战役刚刚开始,美军飞机突然轰炸志愿军指挥部所在地,一枚凝固汽油弹落在了彭总所在的房顶上,房子瞬间燃烧起来毛岸英和另外几个参谋因观察敌情没有进防空洞隐蔽。当敌机离去,彭总从防空洞出来,看见毛岸英被烧焦的尸体,他一下子惊呆了,好长时间没有缓过神来,极度的悲伤使他反复念叨一句话:“为什么偏偏把他炸死?”

毛岸英遇难时,任荣正在东线执行任务,不在大榆洞。当任荣回来时,毛岸英的遗体己被掩埋在大榆洞的山上。任荣感到十分悲伤,怎么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在不惊动朝方的情况下陪刘思齐入朝为毛岸英扫墓。任荣和乔晓光大使商定并征得刘思齐的同意后决定,刘思齐姐妹及大使馆都不献花圈,以免引人注目。

戎马倥偬,转眼到了1 9 5 9年。这年2月上旬的一天,时任朝鲜停战委员会中方委员会委员的任荣,在朝鲜接到罗瑞卿大将从北京打来的电话。

罗瑞卿说:“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牺牲8年多了,毛岸英的爱人刘思齐提出来,要和妹妹邵华一起到朝鲜去为毛岸英扫墓。这是烈属多年来的心愿,并且得到毛主席的支持。不过,毛主席说,这件事不要大张旗鼓,不要惊动朝鲜党和政府。这件事一定要按主席交代的去办,既去扫了墓,又不惊动朝鲜党和政府,不声张。任荣同志你看怎么办好?”

任荣说:“这好办,我经常去朝鲜的城市开会,有固定的护照。刘思齐和邵华可以作为我的工作人员,随我去朝鲜。”

罗瑞卿说:“这好哇,就按你的意见办。我让刘思齐和邵华到丹东来与你会合,一切由你安排。”

几天后,刘思齐和邵华在中央警卫局专派的一名叫沈同的同志的陪同下,乘火车到达丹东,而后由任荣陪同入朝。

毛岸英烈士安葬在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内,是1955年秋由大榆洞迁来的。

为了使扫墓不惊动朝方,任荣和乔晓光大使商定并征得刘思齐的同意后决定,刘思齐姐妹及大使馆都不献花圈,以免引入注目。

任荣带着刘思齐和邵华沿陵园台所拾级而上,穿过向郭沫若题写“浩气长存”的牌楼,来到志愿军烈士群墓前。任荣指着群墓前面的一座白色圆形墓说:“那就是毛岸英烈士的墓。”刘思齐和邵华眼泪立刻夺眶而出。急奔过去,双双跪在墓前,双手抚摸着墓碑放声痛哭,极度的悲伤使刘思齐数次差点晕倒。任荣和陪同人员不得不把仍痛哭不止的刘思齐姐妹连拉带劝地搀扶起来,沿着毛岸英的墓缓缓绕行—圈。

临离开墓地时,刘思齐边抽泣边在丈夫的墓地捧了—把土,用手绢包起来,紧紧地握在手里。大家一起再次向毛岸英烈士墓三鞠躬,作最后的告别。姐妹俩—步一回头地缓慢挪动着脚步,刘思齐望着毛岸英烈士的墓,喃喃地说:“再见了,岸英,安息吧,岸英,你永远活在我心里。”

“后来听说,刘思齐回到北京就住院了。沈同向毛主席汇报了朝鲜扫墓的情况。毛主席听了很高兴,说,岸英牺牡8年了,思齐年纪也下小了,再—个人单过下去也不是个事,应该再找个志同道合的人,组成幸福家庭,我们都帮助地找吧。”

将军的的眼睛湿润了。往事永远沉积在他的心间,他常常会感到一种隐痛。20世纪90年代,将军离休后隐居家中,笃学深思,对政治理论和中外历史仍情有独钟,曾挥毫写道:“举卷挥毫争日月,观今鉴古鉴春秋。识途老马途宽阔,奋翅雄鹰翅劲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张自忠-将军纪念馆

全文共 371 字

+ 加入清单

张自忠将军纪念馆位于山东省临清市青年路中段。张自忠临清市唐园村人。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指挥,率部与日军血战。1940年5月,在湖北宜城壮烈牺牲。为弘扬其爱国精神,中共临清市委、市政府于1998年10月建成此馆。馆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建筑为仿古式,典雅大方。展厅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序幕厅,其中陈列有毛泽东为张自忠题写的“尽忠报国”,以及张自忠牺牲地湖北宜城十里长山、抗日战争爆发地北平宛平卢沟桥的巨幅照片。第二部分为张自忠生平事迹展览,展有200余幅珍贵历史照片和部分文字资料,系统地介绍了其功绩。第三部分为张自忠纪念碑廊,共收入朱德、董必武、李先念、郭沫若、李宗仁、孔德成、季羡林等题词碑刻50余块。第四部分为张自忠故里碑亭。该馆已被列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八腿将军作文700字

全文共 724 字

+ 加入清单

“啊——”同学们高分贝的尖叫声一声接一声,这是在干什么呢?原来,老师正在让我们观察螃蟹呢!我想,螃蟹的出名不光由于它那独具一格的走法,还由于它威武霸气的样子。我们都戏称它“八脚将军”。

瞧,它披着一身坚硬的盔甲,背着圆盾牌,是青灰色的。这盾牌大得出奇,足有我的手掌心那么大,仿佛专为它行军打仗定制的,好让整个身子都缩在下面。它还随身带着两把利剑——一对粗壮的钳子,足有我的大拇指那么粗。上面的绒毛黑黑密密的,非常整齐,没有一点凌乱的,似乎是它时时梳理过似的。看来,爱美之心,“蟹”皆有之。走动的时候,它会不时地挥舞着“利剑”,像一位凯旋归来的大将军一样趾高气扬,还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咔嚓”声,仿佛在示威恫吓:“谁敢冒犯我,格杀勿论!”哈,这只螃蟹派头可不小哇!

再看它的八只脚,又细又长,每只脚上都有四个关节,但从第二节开始长毛,就像一把把小刷子。虽然细脚看起来脆弱不堪一掐就碎,但再看就令人害怕了——脚的最末端,那一段尖尖长长的,锋利得像一把匕首,又似老鹰那锐利得能刺破猎物皮肉的利爪。“八脚将军”活动起来,更是令人瑟瑟发抖。只见它八条细长的腿张开,往地上一撑,“嗒嗒嗒……”飞快地向前冲,连看也不看一下,仿佛所有人看见它都会让步一般。它的眼睛原先是缩在壳里的,走动时,两只黑豆一般的小眼睛伸出来,滴溜滴溜地打转,还真像一个狡鞊又英武霸气的大将军。

你别看“八脚将军”平时那么威风凛凛,其实它也有可爱的一面。它吐起泡泡像一台泡泡制造机。一个个泡泡源源不断地从它的嘴里冒出来,吐一个破一个。此时的它,像一个正在襁褓中的婴儿下巴不住地流着口水,真是既可爱又淘气。

啊!我喜欢观察“八脚将军”,因为它虽然让我们望而生畏,但也让我们哈哈大笑,给我们带来了欢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独脚将军“陈策”的故事

全文共 1735 字

+ 加入清单

陈策,1893年—1949年,字筹硕,广东(今属海南)文昌人,中华民国海军中将,中国国民党海军广东舰队的名将。曾协助孙中山在广州对抗陈炯明,抗战时负伤截断一腿,有“独脚将军”之称。日军攻陷香港时,陈策带领数十名英军成功突围,获英皇颁授帝国骑士司令勋章。yuwenmi小编为大家分享独脚将军“陈策”的故事,欢迎阅读!

香港沦陷,陈策带领七十二名驻港英军分乘五艘快艇,突破日军封锁线,重返内地防区,此役陈策英勇负伤,"独脚将军"称号由此而来。

一九四一年日本不宣而战,偷袭了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香港是日本侵略军攻击的目标之一。

日本派了三师最精锐的部队,配合着绝对的空中优势,去对付六营缺乏训练、装备不全和被困于一个无法防御的陷阱下杂的杂牌军。

十二月八日。日军十二架战机轰炸启德机场,机场和英军高射炮队措手不及,还未回击一弹,便与机场停着的五架皇家空军飞机和八架民航机一起被日本空军摧毁。

日军自罗湖桥南下,十二月十四日完全占领九龙半岛,十八日在港岛北角登陆,至二十五日英军抵抗力逐渐衰弱,港督杨慕琦在水电俱毁、全城于绝望情况下,向日军投降。

当时担任中国政府驻港军事代表的陈策将军,在战争爆发后,随即发动港九同胞供给人力,维持治安,协助英军抗战。

陈策,海南岛文昌人,此时已年近半百。他是民国初期海军界的一位传奇人物,个子不高,却具结实身躯。早年追随国父孙中山先生革命,在陈烔明叛变炮击总统府一役中,他英勇地参加保卫国父的战斗,率永丰舰驶进广州市政府附近策应,亲自迎护国父下永丰舰,驶往黄埔,后随侍至上海。三十年代任海军第四舰队司令,主办黄埔海军军官学校。

十二月二十五日中午,日军便衣队进迫花园道英军总部及港督府一带,距离中国指挥总部所在的亚细亚行仅数百米,这时英军总部来电向陈策报告英军准备投降,陈策以坚定的口吻,通知英方说:"我是中国人,绝不会向日本鬼子投降!本人决计突围,贵方如有人愿意相从,请即到亚细亚来!"

陈策率众人在镇海楼登上等候的一艘鱼雷快艇,立即启航向鸭梨洲冲出,以最快速度驶往大鹏湾。船驶离香港仔不及半里,便被日军发现,立刻开火,先用机枪密集扫射,弹如雨下,英军舵手不幸中弹身亡,艇长及两名英国水兵亦受伤倒在船舱,剎那间,陈策头部亦中弹,幸戴有钢盔防护,未致受伤。艇上轮机中弹损坏,只能在海面不停旋转,成为岸上日军枪炮的死靶。

在千均一发九死一生之际,陈策临危不乱,大声喝令"弃船!"正欲登梯出舱下水之际,一个身材肥胖的英军官突抢步登梯,一阵机枪子弹扫来,那英军官即倒地身亡。陈策亦同时被子弹射穿左手腕,鲜血涔涔渗出。

这时正值隆冬十二月,海水凛冽寒风刺骨,陈策数人相继下水,对岸日军发觉后,立即在周围构成严密的火网,力求追杀海面泅水的人群,仅存一手一脚的陈策,只能浮水求生。

陈策被掺扶上岸后,命令其余四人,要设法找到先行出发的五艘快艇,赶快离开鸭梨洲,对他个人安危倒不必介意。陈策低声向身伴的军官徐亨交代他向中央报告的内容,指定徐作为他的代表,显然已作出为国捐躯的打算,接着脱下手指上的结婚戒指,交给徐亨,以平静的口吻叮嘱:"假如我有不测,请把它交给策婶!"徐亨黯然应诺,表示一旦接到快艇,就会立刻回来接他,一定要等他回来。陈策微微点头表示应允,叫徐亨把手枪留下,万一敌人登陆搜索,也可准备拼掉他们几个。

在黑沉沉的夜色中,徐亨等四人终于找到一艘等待他们的鱼雷快艇,十多个英军官兵自告奋勇参加,折返鸭梨洲原处搜救陈策,惊险地在一座小山巅上发现了他的身躯,大家合力把陈策抬下山。回到快艇后,这支突围的中英联军,齐声向陈策欢呼,更拥戴他为此次突围行动的司令。

晚上九时许,五艘鱼雷艇向大鹏湾的坪洲启航,航行到达大鹏湾附近时,突然发现一艘日军驱逐舰迎面驶来,气氛立呈紧张,陈策处变不惊地下令五艘鱼雷快艇一字排开,加速前进,直向日本驱逐舰冲去。

他们一行在游击队护送下,安全到达广东惠阳防区,中国海军军官陈策将军率领七十二名中英官兵,自香港浴血冲出重围的消息,也传遍全世界,后来陈策应电召返重庆述职,更备受陪都各界人士热烈欢迎,国民政府授颁一等干城*。抵达重庆后,英国各报章均用头条标题,报道及表扬陈策领导突围的英勇事迹,并大书特书指为中英友谊并肩作战,写下记不磨灭的光辉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将军与士兵观后感

全文共 587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的春节晚会里有一个《将军士兵》的节目,得到亿万人民的认可和赞赏。这个节目以抗日战争阅兵式前夕,阅兵部队训练的为素材,勾画出在士兵当教官,训练将军走正步的场景。尽管对话不多,但是让我们这些入伍多年的老兵和老百姓都被将军的话语深深地打动,让许多看电视的人们热泪盈眶。

还有当三军仪仗队的士兵,整齐的列队闪到两旁时,从队伍中间出现,有两位军人推着坐在轮椅上的百岁老兵张玉华走到台前。当主持人介绍他时,张玉华一个百岁老兵努力的站起来,向祖国人民敬礼。百岁中国军人王玉华目光坚定,让我感到他对祖国的忠诚和血性永远不会变!

当他再一次站起来在军人的辅助下,举手向我们敬礼的时刻,让我的眼前,浮现出,当年王玉华和他的战友们,在数不清的血雨腥风和炮声隆隆的战场上的征战和拼杀。就是他们用血肉筑起了,英勇果敢不怕牺牲的的钢铁长城。他们这些战友“小米加步枪”,令敌人四散逃跑。他们这些战友,抗美援朝敢和飞行上千小时的美军飞行员“空中拼刺刀”......保卫着我们的中华民族土地和家园。让我们至今享受着和平的阳光。

这样的强军文化题材,歌颂了我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歌颂了英雄主义的精神,这才是我们军队的军魂和根脉,我想80后、90后的官兵们一定会把老英雄的传统代代相传,永放光芒。就像《铁血忠诚》的歌词:

......

中国军人的铁血忠诚

将军和士兵昂首挺胸

目光闪烁着英雄血性

请党和人民检阅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杨靖宇将军纪念馆观后感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东北烈士纪念馆坐落在哈尔滨市南岗区一曼街,为一座高大的欧式建筑。该建筑于1931年上半年建成,总建筑面积4283平方米,当年是以东省特别区图书馆的名义立项,由社会集资筹建,日伪时期(1933年至1945年)被伪哈尔滨警察厅占用。1946年,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行政委员会、东北军区决定将这座建筑辟为东北烈士纪念馆,经过两年筹备,于1948年10月10日正式开馆。该馆也是国内建筑最早的烈士纪念馆。馆内陈列多以东北抗日联军使用过的物品为主,其中与杨靖宇将军有关的文字资料及物品占了一大部分。

在东北烈士纪念馆门前左侧立有一块铁质牌匾,上书“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时刻提醒前去参观的人勿忘国耻。纪念馆党委书记杨春胜在得知学习考察组的来意后,当即表示,将有关杨靖宇将军的所有资料、物品全部拿出来供我们挑选。“只要你们需要,我们全力支持!”杨春胜面对将军家乡的来客,毫不吝啬。经过仔细挑选、论证,我们相中了几幅照片及杨靖宇在哈尔滨任市委书记时穿的一件大衫和他在开封上学时写的两篇作文及东北抗日联军用的一幅军用地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