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战争年代的故事作文(精彩20篇)

犹太人身为世界上最聪明的种族,他们的处世哲学都是非常值得学习的。今天小编分享战争年代的故事作文,希望读者喜欢。

浏览

3415

作文

28

篇1:战争的成语故事:偃旗息鼓

全文共 625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人们常用“偃旗息鼓”来比喻休战、无声无息或停止行动。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词目】偃旗息鼓

【读 音】yǎnqíxīgǔ

【释 义】偃:仰卧,引申为倒下。放倒军旗,停敲战鼓。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现多指停止战斗,也比喻停止批评和攻击。

【用 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事情中止或声势减弱。

【近义词】销声匿迹

【反义词】大张旗鼓、重整旗鼓。

【成语故事】

《三国志·蜀志·赵云传》中记载:在一次战斗中,蜀将黄忠杀死了曹将夏侯渊,并夺取了战略要地。曹操非常恼火,把米仓移到汉水旁的北山脚下,亲率20万大军向阳平关大举进攻。黄忠、张著商议趁夜烧劫魏军粮草。临行前赵云和他们约定了返回时间,过期不归就带兵出寨接应,正与曹操亲自统率的部队相遇。赵云同曹军厮杀起来,把曹军打得丢盔弃甲,救回了黄忠和张著。

曹操没有善罢甘休,指挥大队人马追杀赵云,直扑蜀营。赵云的副将张翼见赵云已退回本寨,后面追兵来势凶猛,便要关闭寨门拒守。赵云下令大开营门,偃旗息鼓,准备放曹军进来;一面又命令弓弩手埋伏在寨内外,然后自己单枪匹马站在门口等候敌人。

生性多疑的曹操追到寨门口,心想,寨门大开,必有伏兵,即匆忙下令撤退。就在曹操调头后退的时候,蜀军营里金鼓齐鸣,杀声震天,飞箭如雨般向曹军射击。曹军惊慌失措,夺路逃命,自相践踏。赵云趁势夺了曹军的粮草,杀死了曹军大批兵马,得胜回营。

后来,人们常用“偃旗息鼓”来比喻休战、无声无息或停止行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战争的一些名人故事

全文共 6897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是正义的;对那些失去一切希望的人来说,战争是合理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战争的相关素材,欢迎大家阅读!

永远不要在敌人犯错误的时候打断他们。——拿破仑·波拿巴

没什么比中了弹却安然无恙更让人兴奋的事情了。——丘吉尔

我从不主张战争,除非为了和平。——格兰特

战争使多数人流血,却养肥了少数人。——威·申斯通

最初的奋力一击,是战争成功的分水岭。——高尔史密斯

真正而持久的胜利就是和平,而不是战争。——拉尔夫·沃尔多·埃莫森

【陈胜吴广揭竿而起】

赵高、二世准备安葬秦始皇,从各地征调几十万囚犯、奴隶和民夫修理秦始皇在世时已在骊(lí)山下开辟的坟地,把铜化了灌下去铸成地基,上面修盖石室、墓道和墓穴,挖出江河大海的样子,灌上水银,还有别的花样说也说不完。大坟里埋着无数的珍珠、玉石、黄金和不少宫女。为防盗坟,墓穴里安了好些杀人机关,完工后把所有做坟的工匠全都封死在墓道里。

二世胡亥葬了他父亲以后,怕篡夺皇位的事泄露,屠杀了全部十多个哥哥、十来个公主,杀光难对付的大臣,下令建造秦始皇在世时就开始造的阿房(ēpáng)宫。

那时,中原的人口不过两千万,被征发去造大坟、修阿房宫、筑长城、守岭南的差不多就有二百万人。北方的地区很大,除了驻扎军队还得押送大批贫苦农民去防守。

公元前209年七月,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地方官派了两名军官,押着强征来的九百名贫民壮丁,动身到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去。有一个叫陈胜、一个叫吴广的贫苦农民也在里头。

陈胜年轻时,跟别的雇农一块儿给地主耕地。一天,大伙儿在地头上休息,陈胜对大家说:“咱们将来富贵了,大伙儿可别忘了老朋友!”

大伙儿笑着说:“你给人家扛活耕地,哪儿来的富贵?”

陈胜说:“唉!你们怎么知道有志向的人呢!”

现在军官督促这一批壮丁往北赶路。他们到了大泽乡(今安徽宿州东南)正赶上下大雨,没法走,但误了日期,就得杀头。陈胜偷偷地跟吴广说:“这儿离渔阳还有几千里地。就算雨马上就停,怎么也赶不上日期,这不是白白地去送死吗?咱去也是死,起来造反失败了也是死,一样的死,还不如借着楚将项燕的名义号召天下,起来造反。”

吴广也情愿跟着陈胜一块儿干。第二天,陈胜替伙夫去买鱼,伙夫剖鱼从鱼的肚子里剖出了一块绸子,上面有“陈胜王”三个字。大伙儿仨(sā)一群儿,俩一伙儿地咬着耳朵聊着。半夜里,大伙儿听到野外有狐狸叫:“大楚兴,陈胜王!”那是吴广在荒郊破祠堂里,学着狐狸叫的。谁知道呢!大家就对陈胜指指点点。

时机到了!早晨,陈胜叫了吴广一起去见凶恶的军官,大伙儿也一齐跟了去。两个人进了营帐,对军官说:“天下雨,误了期,就要杀头,还是让我们回去种地吧。”

那两个军官,一个拔出宝剑就向吴广砍去。陈胜手疾眼快,一个飞腿,啪的一声,把那把宝剑踢下来,连忙拣起,顺手把他杀了。吴广夺过另一个军官砍来的刀,把他的脑袋劈开了。就这么着,外面的人也都拥进了营帐。

陈胜、吴广大声对众人说:“弟兄们!咱们要活命,就得造反了!”

大伙儿大声喊叫:“咱们杀出去!”

陈胜叫弟兄们做了一面大旗,旗上写了斗大的一个“楚”字。大伙儿对天起誓,同心协力,替楚将项燕报仇,大伙公推陈胜、吴广做首领。陈胜就自己称为将军,称吴广为都尉。九百条好汉一下子就把大泽乡占领了。

大泽乡的农民一听到陈胜、吴广出来反抗秦朝,都拿出粮食来慰劳他们。青年子弟纷纷拿着锄头、铁耙、扁担什么的,到陈胜、吴广的营里来投军。人多了,一下子要这么多的刀枪哪儿来呢?他们就砍了许多木棍做刀枪,砍了许多竹子,梢儿上留着枝子,当作旗子。陈胜、吴广带领着这么一支农民起义军揭竿而起,浩浩荡荡出发去打县城。“揭竿而起”的成语说的就是这件事。

起义军打下了陈县(今河南淮阳),陈胜召集陈县的父老共同商议大事。陈县的父老一见陈胜的军队不抢东西,不伤害老百姓,个个喜欢。他们说:“将军替天下百姓报仇,征伐暴虐的秦二世,我们请将军做楚王。”

于是,陈胜就称了王,国号“张楚”。陈胜派吴广带领一部分人马去打荥(xíng)阳(今河南郑州西),派周文带领另一部分人马往西去打京城咸阳,又派了几路人马去接应各地的起义。

陈胜派到各地去的军队都得到当地农民的拥护,原来旧六国的地盘大部分都给起义军占领,起义军没到的地方也纷纷起兵响应,秦朝的统治眼看就给起义军推翻了。

起义军节节胜利,占领了大片的地方,可战线越拉越长,号令不能统一,有好多地方反倒给旧六国贵族分子霸占了。陈胜起兵不到三个月,赵国、齐国、燕国、魏国都有人自立为王,不去支援吴广和周文他们。后来吴广在荥阳碰上了秦国的大将李由,周文碰上了秦国的大将章邯(hán),抵挡不住,打了败仗,都死了。最后,这位首先起义、为天下除害的张楚王陈胜给叛徒杀害了。

陈胜、吴广虽然死了,由他们点起来的反抗秦朝残暴统治的那把火越烧越厉害,尤其是在会稽、在沛县,出了不少英雄好汉。

【襄、樊之战】

我们这一站将走近宋、元的一次着名战争襄阳、樊城之战。襄阳、樊城依山傍水,控制着南北交通,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蒙古军想南侵必定要夺取襄、樊之地。

蒙哥去世后,忽必烈匆忙从鄂州北归,夺取了大汗之位,即为元世祖。他在平定了阿里不哥之乱后,他采纳了谋臣意见准备南下攻取襄阳,继而夺取江南地区。1269年,忽必烈派遣丞相天泽亲自督军,以阿术、刘整为元帅率大军围攻围襄阳、樊城。

蒙古大军针对襄阳、樊城的防备措施以及宋军擅长守城和水战的特点采取了在两座城外修筑碉堡围城,长期围困的策略。蒙古军先在鹿门山(今换被襄樊南)、白河口(今襄樊西)建造堡垒,切断南、北宋军之间的联系;在汉水中筑造实心台(今东敌台),绝断宋军水道;在灌子滩(今襄樊南)设栅栏,绝断起东西往来;从万山一直到百丈山(今湖北襄樊南)建筑岘首山、虎头山一字城,联系各堡垒,集合十万兵力将城池团团围住。另外,封锁汉水,把守通往襄阳、樊城的水路要道。同时建造船只训练水军。蒙古军多次击败前来救援的宋军。当时,南宋丞相贾似道掌管朝政,昏庸无能,由于曾经与忽必烈密约各地称臣,所以不派得力将领赶往救援。襄、樊被围困了三年,贾似道一直密而不报告,甚至有人敢提起蒙古大军攻宋的便遭到贬斥。

驻守江阳的吕文焕多次出击都没有摆脱困境。1270年,张世杰奉命率军援救襄阳、樊城赤于滩圃(今襄樊东南汉水中)被蒙古军击败。七月,宋派夏贵率领5万水军、3000战船乘大雨涨水之际,携带粮草救援襄阳,在新堡(今湖北襄樊南)遭遇蒙古伏兵,惨败而归。第二年二月,吕文焕率领1.5万步骑,上百战船突围,被蒙古万户张弘范所击败。后来,李庭芝奉命督军救援襄、樊,但是将领范文虎却不听从指挥,听命于贾似道,限制了救援行动。

1271年十一月,蒙古正式建国,国号元。建国后,元军加紧了攻打襄、樊的步伐。1272年,阿术、刘整奉命猛攻樊城,不久攻破樊城外城。宋军退到内城,被元军重重围困。当时,城内虽然粮食不缺,但盐、薪、布帛等奇缺。李庭芝无法调遣范文虎的军队,就派张顺、张贵带领3000人乘轻舟满载物资援助襄阳、樊城。五月二十五日黎明,经过殊死激战宋军终于抵达襄阳城下,张顺战死。外援的到来极大地鼓舞了襄阳、樊城军民。张贵潜入襄阳后,派人联系郢州守将范文虎,相约龙尾洲会师。后来张贵率军出城接应来支援的宋军,但由于叛徒的出卖以及范文虎的失约,军队在龙尾洲遭到元军伏击。宋军被元军重重围困,经过奋战,全军覆灭,张贵受伤被俘,惨遭元军杀害。此后,襄阳、樊城就与外援断绝了联系,只靠汉水上的浮桥互通联系。后来元军烧毁了两城之间的浮桥,切断了两城之间的联系。接着元军兵分几路配合回回炮集中攻打樊城。1273年正月,樊城被元军攻破,宋守将都统范天顺力战不屈,自杀身亡;统制牛富率领数百人与元军巷战,身负重伤后也投火自尽。元军占领樊城后又转攻襄阳。同年二月,宋襄阳守将吕文焕投降元军。樊城和襄阳两大军事重镇相继失守,决定了南宋灭亡的命运。

张顺、张贵是怎样率军冲破元军重重阻拦进入襄阳城中的?

张顺、张贵奉命援救被围困的襄阳城。临行前他激励将士说:“此次救援襄阳,任务艰巨,每个人都要抱着必死的决心,如果你们之中有些人并不是出于自愿,那么就请赶快离去,不要影响了此次行动。”当时3000水兵精神振奋,表示誓死完成任务。救援开始,张顺二人集结船队连成方阵。每艘船上都设有火枪火炮,并准备了强劲的弓弩,进入元军的重围。船队到达磨洪滩,遭到满江元军的阻拦,无法通过。张贵率兵猛攻,先用强弓射向敌舰,之后用大斧砍杀,冲破重重封锁,终于胜利抵达襄阳城。但张顺却在此次战斗中不幸身亡,几天后,襄阳军民在水中找到他的尸体,只见他还身披战甲,手执弓弩,怒目圆睁,襄阳军民非常敬佩他,将其安葬之后立庙祭祀。

【草木皆兵】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

【势如破竹】

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灭大计。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一定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

大将杜预不同意多数人的看法,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杜预认为,必须趁目前昊国衰弱,忙灭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张华征求意见。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也劝司马炎快快攻打吴国,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任命杜预作征南大将军。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了二十多万兵马,分成六路水陆并进,攻打吴国,一路战鼓齐鸣,战旗飘扬,战士威武雄壮。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国一员大将,率领军队乘胜追击。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吴军听到风声吓破了胆,纷纷打开城门投降。司马炎下令让杜预从小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此时,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不如暂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现在趁士气高涨,斗志正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样,劈过几节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举攻击吴国不会再费多大力气了!”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下,直冲向吴都建业,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晋武帝统一了全国。

【如火如荼】

春秋时代末期,吴国国王夫差连续征服了越国、鲁国和齐国,雄心勃勃,又继续向西北进军,打算一鼓作气征服晋国。

可正在这个时候,越王勾践抄了吴王的后路。他带领军队一直打到吴国的国都姑苏(苏州),又派人马占据淮河,把吴王的退路切断了。

这消息给吴王夫差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他非常震惊,立即召集文臣武将商量对策。大家说,现在退回去等于两关打了败仗,还会两头挨打;如果能打败晋国,就等于在诸候国中当定了霸主,再回去收拾越王勾践也不算晚。

大主意已经拿定,当务之急是尽快征服晋国。考虑再三,决定出奇制胜。

一天傍晚,吴王下达了命令。全军将士吃得饱饱的,马也喂足了草料。从全军中挑出三万精兵强将。每一万人摆成一个方阵,共摆三个方阵。每个方阵横竖都是一百人。每一行排头的都是军官司。每十行,也就是一千人,由一个大夫负责。每项一个方阵由一名将军率领。中间的方阵白盔白甲,白衣服,白旗帜,白弓箭,由吴王自己掌握,称为中军;左边的方阵,红盔红甲、红衣服、红简直就像深不可测;右边的方阵则一水儿黑色。半夜出发,黎明时分到达离晋军仅有一里路的地方。天色刚刚显出亮色,吴军鼓声大作,欢呼之声震天动工地。

晋军从梦中醒来,一看吴军那三个方阵和声威气势,简直都惊呆了:那白色方阵,“望之如荼”--像开满白花的茅草地;那红色方阵,“望之如火”--如像熊熊燃烧的火焰;而那黑色的方阵,简直就象深不可测的大海。

【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一夫当关】

故事:《史记》载:公元前207年刘邦入咸阳,“守函谷关,项羽至,不得入。”函谷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形势,由此可见。古代,还有几个与函谷关有联系的成语故事。

【围魏救赵】

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齐国派田忌率军救赵。田忌乘魏国空虚而引兵攻魏,魏军回救本国,齐军乘其疲惫,大败魏军,赵国因而解围。

【出奇制胜】

战国时期,齐国将领田单用火牛阵出击燕军,使燕军大败。这就是孙子兵法势篇中“凡战者,以奇胜。”

【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儿,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马革裹尸】

东汉马援自南方还军,故人多迎劳他,号称有计谋的孟冀也向他祝贺。马援说:"你怎么也同一般人一样呢?方向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我想自请击之,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死在儿妇女婢中呢?"见《后汉书·马援传》。后以"马革裹尸"等指为国而战死沙场。清张贷《西湖梦寻·岳王坟》:"但恨和一成,国家日削,大丈夫不能以马革裹尸报君父,是为叹耳!”

【破釜沉舟】

公元前206年的巨鹿之战,当时项羽大败章邯。这场战争有两个意义:一是消灭了秦军主力,农民军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二是项羽由一个将军一跃成为联军统帅,战争开始由灭秦之战逐渐向楚汉战争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战争成语故事--远交近攻

全文共 514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初期,周天子的地位实际上已经架空,群雄并起,逐鹿中原。郑庄公在此混乱局势下,巧妙地运用“远交近攻”的策略,敢得了当时称霸的地位。当时,郑国近邻的宋国、卫国与郑国积怨很深,矛盾十分尖锐,郑国时刻都有被两国夹击的危险。郑国在外交上采取主动,接连与邾、鲁等国结盟,不久又与实力强大的齐国在石门签订盟约。

公元前719年,宋卫联合陈、蔡两国共同攻打郑国,鲁国也派兵助战,将郑国东门围困了五天五夜。虽未攻下,郑国已感到本国与鲁国的关系还存在问题,便千方百计想与鲁国重新修好,共同对付宋、卫。

公元前717年,郑国以帮邾国雪耻为名,攻打宋国。同时,向鲁国积极发动外交功势,主动派使臣到鲁国,商议把郑国在鲁国境内的访枋交归鲁国。果然,鲁国与郑重修旧谊。齐国当时出面调停郑国和宋国的关系,郑庄公表示尊重齐国的意见,暂时与宋国修好。齐国因此也对郑国加深了感情。

公元前714年,郑庄公以宋国不朝拜周天子为由,代周天子发令攻打宋国。郑、齐、鲁三国大军很快地攻占了宋国大片土地.宋、卫军队避开联军锋芒,乘虚攻入郑国。郑庄公把占领宋国的土地全部送与齐、鲁两国,迅速回兵,大败宋、卫大军.郑国乘胜追击,击败宋国,卫国被迫求和。郑庄公势力扩张,霸主地位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战争的成语故事_3100字

全文共 2951 字

+ 加入清单

【坚壁清野】

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傕(yù)传》。

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军占领了兖(yǎn)州地区后,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徐州要地。

那时,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有个名叫荀傕的人,非常有才能,为避董卓之乱迁居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他看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门下。曹操大喜,任命他为司马。从此,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出谋划策,深得曹操的信任。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病死,死前将徐州让给了刘备。消息传来,曹操夺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着要出兵徐州。荀傕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说道:“当年汉高祖保住关中,光武帝刘秀据有河内,他们都有一个巩固的根据地,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所以成了大业。如今将军不顾兖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兖州的军队留多了,则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吕布此时乘虚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兖州。最后,一定是弄得兖州尽失,徐州未取。”他还指出,“眼下正值麦收季节,听说徐州方面已组织人力,抢割城外的麦子运进城去。这说明他们已有了准备,一旦有风声传来,他们必然会加固防御工事,转移全部的物资,一切准备就绪迎击我们(原文为:‘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这样,你的兵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么东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军队就会不战自溃。”

曹操听了荀傕的话,十分佩服,从此集中兵力,很快打败了吕布。后来,又打败了刘备,占据了徐州。

“坚壁清野”:坚壁,是加固城墙和堡垒;清野,是将野外的粮食、财物收藏起来。加固防御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资全部转移,叫敌人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一点东西,因而站不住脚。这是对付优势之敌的一种作战方法。

【揭竿而起】

这个成语出自西汉贾谊的《过秦论》,讲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事情。

公元前209年7月,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地方官派出两名差官押着九百名贫民壮丁,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去防守边疆。这两个差官又从壮丁里挑选出两个身强力壮的人作屯长,让他们再去管理其余的壮丁。这两个屯长一个叫陈胜(字涉),是个雇农;另一个叫吴广,是个贫农。他俩原来并不认识,现在碰在一起,共同的命运,很快就使他们成了好朋友。

陈胜、吴广一行往北拼命赶路,一点也不敢耽误。因为按照秦王朝的法令,误了日期,是要砍头的。可是,他们刚刚走了几天,才到大泽乡(今安徽宿县西南),正赶上下大雨,只好扎了营,待天晴再走。雨又偏偏下个不停,眼看日期是耽误了,陈胜同吴广商量,说:“咱们即便走,误了日期,也是死;逃,给官府抓住,也是个死。反正是个死,不如大家一起反了,推翻秦二世,为老百姓除害。”

吴广也是个有见识的人。他同意了陈胜的意见,并商定借着被秦二世害死的太子扶苏和深得群众拥戴的原楚国大将项燕(项羽的祖父)的名头,以号召天下,去攻打秦二世。

于是陈胜和吴广就带着几个心腹首先把那两个差官砍死,然后提着他们的头,向大家讲明了不起义造反就得白白地送死的道理。这几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愿豁出性命跟着陈胜、吴广一块儿干。大伙砍伐树木为兵器,高举竹竿为旗帜,对天起誓,同心协力,推倒秦二世,替楚将项燕报仇。大家还公推陈胜、吴广做首领,一下子就把大泽乡占领了。大泽乡的农民一听陈胜、吴广他们起来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纷纷拿着锄头、铁耙、扁担、木棍来营里投军。

人们将“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简化成“揭竿而起”这个成语,比喻高举义旗,起来反抗。多泛指人民起义。

【草木皆兵】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

【势如破竹】

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灭大计。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一定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

大将杜预不同意多数人的看法,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杜预认为,必须趁目前昊国衰弱,忙灭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张华征求意见。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也劝司马炎快快攻打吴国,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任命杜预作征南大将军。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了二十多万兵马,分成六路水陆并进,攻打吴国,一路战鼓齐鸣,战旗飘扬,战士威武雄壮。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国一员大将,率领军队乘胜追击。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吴军听到风声吓破了胆,纷纷打开城门投降。司马炎下令让杜预从小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此时,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不如暂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现在趁士气高涨,斗志正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样,劈过几节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举攻击吴国不会再费多大力气了!”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下,直冲向吴都建业,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晋武帝统一了全国。

【如火如荼】

春秋时代末期,吴国国王夫差连续征服了越国、鲁国和齐国,雄心勃勃,又继续向西北进军,打算一鼓作气征服晋国。

可正在这个时候,越王勾践抄了吴王的后路。他带领军队一直打到吴国的国都姑苏(苏州),又派人马占据淮河,把吴王的退路切断了。

这消息给吴王夫差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他非常震惊,立即召集文臣武将商量对策。大家说,现在退回去等于两关打了败仗,还会两头挨打;如果能打败晋国,就等于在诸候国中当定了霸主,再回去收拾越王勾践也不算晚。

大主意已经拿定,当务之急是尽快征服晋国。考虑再三,决定出奇制胜。

一天傍晚,吴王下达了命令。全军将士吃得饱饱的,马也喂足了草料。从全军中挑出三万精兵强将。每一万人摆成一个方阵,共摆三个方阵。每个方阵横竖都是一百人。每一行排头的都是军官司。每十行,也就是一千人,由一个大夫负责。每项一个方阵由一名将军率领。中间的方阵白盔白甲,白衣服,白旗帜,白弓箭,由吴王自己掌握,称为中军;左边的方阵,红盔红甲、红衣服、红简直就像深不可测;右边的方阵则一水儿黑色。半夜出发,黎明时分到达离晋军仅有一里路的地方。天色刚刚显出亮色,吴军鼓声大作,欢呼之声震天动工地。

晋军从梦中醒来,一看吴军那三个方阵和声威气势,简直都惊呆了:那白色方阵,“望之如荼”——像开满白花的茅草地;那红色方阵,“望之如火”——如像熊熊燃烧的火焰;而那黑色的方阵,简直就象深不可测的大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战争年代的孩子作文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1937年8月28日,下午2时,日日本飞机疯狂轰炸上海火车南站。当时上海的逃生者及其附近的难民蜂拥而至,争先出逃、南站拥挤不堪。第一批四架日机首先向南站投弹炸死难民500多人。不一会,又有八架日机飞抵南站上空投弹,炸死200多人。车站天桥、月台、铁轨被炸得稀烂。广场上很多被炸死的妇女紧抱着无头缺肢的孩子

战争!战争!就是战争把原来生活得很美好的孩子:小平——一个一岁半的孩子,变成无家可归的小孩,因为战争,命运把小平变成了孤儿。

事情是这样的:在日机疯狂轰炸上海火车南站之前,小平的爸爸妈妈想和小平一起乘火车去旅游。但是命运硬要把小平全拆散。在小平的爸爸妈妈拿到乘往目的地的票时,突然一架日机飞来,小平的爸爸妈妈看见了赶紧把自己的心肝宝贝——小平紧紧抱住。一声巨大的爆炸声把小平的父母被炸弹击中了腿部,可是小平在爸爸妈妈的怀抱中被保护的完好无损。这时小平的爸爸妈妈只剩一口气了。他们说道:“小平,爸爸妈妈以后不在了,你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打败日本侵略者为爸爸妈妈报仇呀!”话音刚落,小平的爸爸妈妈就死了。小平看见爸爸妈妈死了吗就坐在废墟上撕心裂肺地哭起来,脸上带着痛苦的表情。小平心想:难道爸爸妈妈不要我了吗?把我一个人丢在这里吗?泪水一滴一滴滴滴在小平的爸爸妈妈的脸上。过了几天小平被一户好人家收留了。小小平长大后立志打败日本侵略者。

小平为和平而战;为父母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全世界无辜的人民而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战争的故事[150字]

全文共 201 字

+ 加入清单

1月31日,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电影院看《智取威虎山》。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战争故事,一群30人的解放军准备打败好几百人的土匪,由杨子荣打入敌人内部,用计谋取得了土匪信任,当上了头领,把情报传递给后方。在大年三十晚上,趁土匪们正在吃百鸡宴的时候,解放军们勇敢地爬上威虎山,与杨子荣里应外合,成功地打败了敌人。

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不仅仅因为它是3D的,还因为我喜欢机智勇敢的杨子荣和机灵坚强的栓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战争成语故事--借刀杀人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 借刀杀人

【拼音】: jiè dāo shā rén

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权臣陈恒当道,派兵出征鲁国,只是为铲异并扩充自己势力,当时吴国鲁国有着共同的伐齐联盟,齐国无论攻打哪个国家,对方都给予支援。而吴国的后面偏偏有个越往勾践虎视眈眈,想随时灭掉吴国,吴王却没意识到这点,想和强大的晋国争霸。几个国家的矛盾错综复杂,给具有远见的政治家子贡提供的可乘之机。最后,子贡不负孔子厚望,终于存鲁,乱齐,破吴,霸越而强晋。

【解释】: 比喻自己不出面,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出处】: 明·汪廷讷《三祝记·造陷》:“恩相明日奏仲淹为环庆路经略招讨使,以平无昊,这所谓借刀杀人。”

【举例造句】: 凤姐虽恨秋桐,且喜借他先可发脱二姐,用借刀杀人之法。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九回

【近义词】: 以夷制夷、暗箭伤人

【反义词】: 亲历亲为

【歇后语】: 孔明斩魏延

【灯谜】: 除董卓有何良策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英文】: make use of other person to get rid of an enemy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揭竿而起

全文共 692 字

+ 加入清单

揭竿而起,揭:举;竿:竹竿;指旗帜。揭竿为旗;奋起反抗。泛指人民起义。

出自汉•贾谊《过秦论》:“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典故】

公元前209年7月,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地方官派出两名差官押着九百名贫民壮丁,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去防守边疆。这两个差官又从壮丁里挑选出两个身强力壮的人作屯长,让他们再去管理其余的壮丁。这两个屯长一个叫陈胜(字涉),是个雇农;另一个叫吴广,是个贫农。他俩原来并不认识,现在碰在一起,共同的命运,很快就使他们成了好朋友。

陈胜、吴广一行往北拼命赶路,一点也不敢耽误。因为按照秦王朝的法令,误了日期,是要砍头的。可是,他们刚刚走了几天,才到大泽乡(今安徽宿县西南),正赶上下大雨,只好扎了营,待天晴再走。雨又偏偏下个不停,眼看日期是耽误了,陈胜同吴广商量,说:“咱们即便走,误了日期,也是死;逃,给官府抓住,也是个死。反正是个死,不如大家一起反了,推翻秦二世,为老百姓除害。”

吴广也是个有见识的人。他同意了陈胜的意见,并商定借着被秦二世害死的太子扶苏和深得群众拥戴的原楚国大将项燕(项羽的祖父)的名头,以号召天下,去攻打秦二世。

于是陈胜和吴广就带着几个心腹首先把那两个差官砍死,然后提着他们的头,向大家讲明了不起义造反就得白白地送死的道理。这几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愿豁出性命跟着陈胜、吴广一块儿干。大伙砍伐树木为兵器,高举竹竿为旗帜,对天起誓,同心协力,推倒秦二世,替楚将项燕报仇。大家还公推陈胜、吴广做首领,一下子就把大泽乡占领了。大泽乡的农民一听陈胜、吴广他们起来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纷纷拿着锄头、铁耙、扁担、木棍来营里投军。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1161 字

+ 加入清单

让孩子学习有关战争成语故事能让孩子学到很多知识,那么给宝宝讲哪些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好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运筹帷幄】

刘邦当皇帝后,在都城洛阳南宫摆设酒宴,招待文武官员。刘邦 说:“诸位不要瞒我,都要说真心话,我为什么能取得天下?项羽又是为什么会失去天下的呢?” 有两位头领马上回答说;“项羽待人轻慢而且好侮辱人,陛下仁 厚而且爱护别人。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征服的地方就分封给大家,跟天下人同事利益。而项羽妒贤嫉能,有功的忌妒,有才能的怀疑,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刘邦摇摇头,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说在军帐中出 谋划策,决定胜负在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镇守国家,安抚面姓, 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 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态,我 却能够使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才下的原因,项羽虽然有一位重要的谋士范增,但他却不信任。这就了被我攻灭的原因。”

【背水一战】

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命手下大将韩信领兵攻打赵国。赵王带了二十万大军在太行山的井陉关迎击。

当时,韩信只带了一万二千人马。为了打败赵军,他将一万人驻扎在河边列了一个背水阵。另外派两千轻骑潜伏在赵军军营周围。交战后,赵营二十万大军向河边的一万汉军杀来。汉军面临大敌,后无退路,只能拼死奋战。这是潜伏的那两千士兵乘虚攻进赵营。赵军遭到前后夹击,很快被韩信打败。 战后有人问韩信:“背水列阵乃兵家大忌,将军为何明知故犯?”韩信笑着说:“之字死地而后生,这也是兵书上有记载的呀。”

背水一战: 背水布阵,作最后的殊死战斗。指最后决一死战。

【草木皆兵】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战争年代的孩子作文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大战期间,是一个战火纷飞的世界。在国外的一天,敌军扫荡了许许多多无辜的家,这时,一个年轻人突然叫道:“不愿屈服的人冲啊!”说完,整个场面混乱起来,敌军为了恐吓,一枪打死了那个年轻人,其他人见了赶紧落荒而逃,这其中就有一对姐妹。

为了躲避敌军的追赶,她们俩很快回到自己的家。虽然她们的爸妈去中国了,但是幸运的是她们发现了一个正躲在她们家的我军队员。他说:“我正在请求支援,你们俩赶紧躲一下吧作文战争中的孩子400字作文战争中的孩子400字。”见到有救了她们俩十分高兴,连忙躲了起来。但是“战争之虫”并没有消灭,敌军很快发现了联络员,并将他杀死,姐姐见了,轻声对妹妹说:“我一定要消灭这群人,再见了。”说完,她便冲过去一手抢联络机,在她生命结束的最后一秒成功联络支援,但她也因此丧命。敌军见情况不妙,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正义我军队员对敌人的憎恨之心成为驱动力,很快找到这里,并把敌军一网打尽。但妹妹却已经痛哭流涕,她一定在想:以后我一定要为姐姐复仇,打败更多的敌军!“

世界原本是和平的,但是人们的憎恨心、王者心形成了”战争之虫“,疯狂地啃着”和平之花“。我希望全世界要永远和平!让谦虚心、志气心变成”除虫剂“,消灭”战争之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关于战争成语故事

全文共 1516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战争成语故事:破釜沉舟,公元前206年的巨鹿之战,当时项羽大败章邯。这场战争有两个意义:一是消灭了秦军主力,农民军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二是项羽由一个将军一跃成为联军统帅,战争开始由灭秦之战逐渐向楚汉战争转变。

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坚壁清野,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傕(yù)传》。

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军占领了兖(yǎn)州地区后,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徐州要地。

那时,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有个名叫荀傕的人,非常有才能,为避董卓之乱迁居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他看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门下。曹操大喜,任命他为司马。从此,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出谋划策,深得曹操的信任。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病死,死前将徐州让给了刘备。消息传来,曹操夺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着要出兵徐州。荀傕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说道:“当年汉高祖保住关中,光武帝刘秀据有河内,他们都有一个巩固的根据地,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所以成了大业。如今将军不顾兖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兖州的军队留多了,则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吕布此时乘虚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兖州。最后,一定是弄得兖州尽失,徐州未取。”他还指出,“眼下正值麦收季节,听说徐州方面已组织人力,抢割城外的麦子运进城去。这说明他们已有了准备,一旦有风声传来,他们必然会加固防御工事,转移全部的物资,一切准备就绪迎击我们(原文为:‘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这样,你的兵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么东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军队就会不战自溃。”

曹操听了荀傕的话,十分佩服,从此集中兵力,很快打败了吕布。后来,又打败了刘备,占据了徐州。

“坚壁清野”:坚壁,是加固城墙和堡垒;清野,是将野外的粮食、财物收藏起来。加固防御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资全部转移,叫敌人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一点东西,因而站不住脚。这是对付优势之敌的一种作战方法。

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揭竿而起,这个成语出自西汉贾谊的《过秦论》,讲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事情。

公元前209年7月,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地方官派出两名差官押着九百名贫民壮丁,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去防守边疆。这两个差官又从壮丁里挑选出两个身强力壮的人作屯长,让他们再去管理其余的壮丁。这两个屯长一个叫陈胜(字涉),是个雇农;另一个叫吴广,是个贫农。他俩原来并不认识,现在碰在一起,共同的命运,很快就使他们成了好朋友。

陈胜、吴广一行往北拼命赶路,一点也不敢耽误。因为按照秦王朝的法令,误了日期,是要砍头的。可是,他们刚刚走了几天,才到大泽乡(今安徽宿县西南),正赶上下大雨,只好扎了营,待天晴再走。雨又偏偏下个不停,眼看日期是耽误了,陈胜同吴广商量,说:“咱们即便走,误了日期,也是死;逃,给官府抓住,也是个死。反正是个死,不如大家一起反了,推翻秦二世,为老百姓除害。”

吴广也是个有见识的人。他同意了陈胜的意见,并商定借着被秦二世害死的太子扶苏和深得群众拥戴的原楚国大将项燕(项羽的祖父)的名头,以号召天下,去攻打秦二世。

于是陈胜和吴广就带着几个心腹首先把那两个差官砍死,然后提着他们的头,向大家讲明了不起义造反就得白白地送死的道理。这几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愿豁出性命跟着陈胜、吴广一块儿干。大伙砍伐树木为兵器,高举竹竿为旗帜,对天起誓,同心协力,推倒秦二世,替楚将项燕报仇。大家还公推陈胜、吴广做首领,一下子就把大泽乡占领了。大泽乡的农民一听陈胜、吴广他们起来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纷纷拿着锄头、铁耙、扁担、木棍来营里投军。

人们将“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简化成“揭竿而起”这个成语,比喻高举义旗,起来反抗。多泛指人民起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战争年代的孩子

全文共 646 字

+ 加入清单

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谁受到的伤害最大?是妇女?是战士?你们说的都不对。应该是那手无寸铁的孩子

“轰轰轰!”几声巨响,原来是几十枚炸落到了火车站上空,不远处的大桥,从中间被狠狠的撕裂了一道大口子,数十块巨大的石头从天而降,有的落在了地上,有的落在了民房之上,卷起了漫天的的尘埃,七八块狰狞的大石头矗立在那尘埃之中。民房再也抵挡不住那石块的沉重,慢慢地倒塌了下去,由于连锁反应,楼房一个接着一个倒了下去……

“哐!哐哐!”几枚炸撞到了正在高速运行的火车上。啪啦,这辆正在运行的火车逐渐被这巨大的烟雾吞噬了……过了一会儿,这一辆火车慢慢的显露了他那庞大的身躯。只见这火车上的巨大的裂痕,显得异常凶猛、恐怖。但是,它还在“呜呜呜”地叫着,它像是在向人们哭泣,又像是他死也不能离开他那相伴许久的铁轨……

“哇…哇,哇…哇,呜哇。”在这种地方,惨叫声,哭泣声不绝于耳,人们当然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但是,但是……这,这可不是普通的哭声啊,这明显是一个不到三岁的小孩哭的呀!顺着哭声去寻找,发现一个2、3岁的孩子坐在地上呜呜的哭泣着,怎么,怎么会?能走会跳的大人都没有一个活了下来,他这连爬都不会爬的小孩竟然活了下来,难道是在火车上遇难的时候,他的父母见势不妙,将小孩推开,自己用他们的身躯做肉盾,孩子才没事?还是一点点的微小余波将小孩推飞了出去?

又有几枚炸在孩子身边炸开了,象礼花一般,煞是好看。小孩仍不知情的哭着:“爸爸,妈妈……”

在一丝苍凉阳光的照射下,一具小小的,模糊不清的小尸体静静地躺在了草地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与马有关的故事:论战争和平与人性

全文共 985 字

+ 加入清单

你知道在我们世界上,最伟大的忠诚为何物?

是为了自由与感情,穿越一切苦难与鲜血的勇气!战乔伊在那纷飞的战火中越过了整个战场。在划过天际的闪光弹中,那英勇的影子深深地刻在人们心里;那美丽的鬃毛随风飘扬,耶和华仿佛赐予了它无穷的神力,让它无畏地飞奔在痛苦和悲伤之中。

乔伊犹如那血中漫舞的青鸟,在燃烧的风中掠过。

乔伊是一匹真正的神驹。不,严格的来说,它已经超越了这世上的一切物质。它是马,却充满了人性的光辉;它是普通的,却敢于在血光中飞奔;它很不幸,却依然为着自己的梦想而飞翔……我们是人,但又如何比得上它那神一般金色的心灵?这个世界上,人把握着世间万物的生与死,但一部分人的心灵充满了贪婪和嗔恶,不配于上帝赋予他们的职责!我们是人,应该为此而感到耻辱,并让自己回归人类善良的本性,让这个世界再一次被人性的圣光所笼罩!

乔伊和主人艾伯特那深厚的情谊让人感动。相隔千里,却心中皆有彼此,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寻找对方。乔伊回归的路上曾遇到过许多同艾伯特一样善良的人,但它的心依然在艾伯特身边。无论多远,无论多久,它都要回到主人身边。艾伯特也自愿入伍,一边为自己的祖国而英勇战斗着,一边不断地追寻着乔伊的脚步。正是因为他们的心互相吸引着,所以才会有最终那在晶莹白雪中的完美团聚。

战争是政客所挑起的争端,与平民百姓毫无干系,更与军人彻底无关。因为他们也只不过是政客所握在手中的武器罢了。所以,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他们不能对此抱有怨言。当乔伊在无人区被铁丝网所困时,所有的士兵都抛去身上的责任和命令,让人性在胸中激荡。当双方的两名士兵联手救下乔伊时,凄凉的战场似乎已不再是悲伤而苍凉,被善良的金辉所代替。这金辉源于双方士兵友好地握手,源于每个人美好的本心。

乔伊原本是一匹享受自由与快乐的马儿,但被残忍的德国军官送去运输炮弹。当他代亲如一家的黑马拓松上马圈时,那充满血丝的眼中闪烁着无尽的坚决,射出一道道充满爱的白光,是多么纯洁,是多么无畏!拯救拓松仿佛在这一刻变成了它一生的责任。他们之间美好的爱与责任令人们为之惊叹,为之深省。

战争是世界人口的调节器,它是永远不可能停止的!所以我们所拥有的仅仅是短暂的和平。在这和平中,我们更应像那空中飞翔的天马一样,撒下充溢着人性光辉的种子,让整个人类,整个世界,被爱的阳光所覆盖。尽量减少那些本不应出现的飘洒在空中的鲜血,多一些红日下充满爱的拥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坚壁清野

全文共 622 字

+ 加入清单

坚壁清野,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傕传》:“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敌军;将军攻之不拔;路之无获;不出十日;则十万之众未战而自固耳。”

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军占领了兖(yǎn)州地区后,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徐州要地。

那时,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有个名叫荀傕的人,非常有才能,为避董卓之乱迁居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他看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门下。曹操大喜,任命他为司马。从此,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出谋划策,深得曹操的信任。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病死,死前将徐州让给了刘备。消息传来,曹操夺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着要出兵徐州。荀傕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说道:“当年汉高祖保住关中,光武帝刘秀据有河内,他们都有一个巩固的根据地,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所以成了大业。如今将军不顾兖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兖州的军队留多了,则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吕布此时乘虚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兖州。最后,一定是弄得兖州尽失,徐州未取。”他还指出,“眼下正值麦收季节,听说徐州方面已组织人力,抢割城外的麦子运进城去。这说明他们已有了准备,一旦有风声传来,他们必然会加固防御工事,转移全部的物资,一切准备就绪迎击我们(原文为:‘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这样,你的兵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么东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军队就会不战自溃。”

曹操听了荀傕的话,十分佩服,从此集中兵力,很快打败了吕布。后来,又打败了刘备,占据了徐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战争年代的孩子作文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上面这张图片所说的是事情,是在伊拉克战争中发生的一件事。

在伊拉克的上空远处,出现了几架远程轰砸机,开始,人们以为是几只大鸟,都不在意。但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年轻人说:”那是美国的B_29远程轰炸机,大家快逃。“人们纷纷收拾是东西,飞奔起来,可是人跑的速度终究不是飞机的速度,有一位爸爸为了保护妻子和孩子,朝一边跑去,把轰炸机吸引了过去,最终被榴弹炸死。妈妈和孩子到了一个不知名的地方,飞机又出现在她们的头顶上,妈妈让小女孩躲了起来,远程轰炸机投下榴弹,妈妈也被炸死了,小女孩呜呜地哭着,她大喊:”爸爸妈妈,你们快回来!“

看到这张照片,我无比痛心,我不禁要问:”美国人,你们为什么要跑到伊拉克发动战争,战争能给你们国家带来石油,带来财富,但那是建立在伊拉克人们的痛苦之上,他们的家园被毁,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你们看到小女孩痛苦的模样吗?那就是你们给她制造的痛苦,她失去了最疼她的亲人,你们良心何安?“发动战争受害最深的是儿童,发动战争的国家你们不为别的着想,也要为儿童想一想,他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栋梁,是祖国的未来,他们不希望战争,期盼和平,期盼幸福生活。

侵略者,请你们看看小女孩,假如那是你的亲人,你们不难过吗?所以请你们停止战争,停止侵略,还孩子一片洁净的天空,让他们在鲜花中读书,阳光中生活,共享一片蓝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战争的成语故事:南辕北辙

全文共 78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南辕北辙,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词目】南辕北辙

【读 音】nán yuán běi zhé

【释 义】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比喻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用 法】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背道而驰,缘木求鱼,适得其反

【反义词】如出一辙,亦步亦趋

【成语故事】

故事原文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原文译文

魏王想要攻打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季梁听说这件事后,半路返回,来不及抻平皱缩的衣服和去除头上的尘土,去拜见魏王说:“今天我来的时候,在路上遇见了一个人,正在面朝北面驾着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去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很精良。’我说:‘你的马虽然很精良,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我的路费很多。’我说:‘你的路费虽然多,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我的马夫善于驾车。’这几个条件越是好,就离楚国越远了。大王的行动是想成为霸王,举止是想取信于天下。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锐,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有好的名声。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那么(您)距离称王的事业就越来越远了。这就好像到楚国却向北走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苏联战争历史故事

全文共 276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战争都是残酷的,偶尔发生的趣事如昙花一下,让我们了解一下苏联战争历史故事吧!

故事发生在苏联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当时,红军与白军的斗争是十分残酷的。这一天,红军一队 25 个人,在政委叶甫秀可夫的带领下,拼死突围出来。重重包围他们的,是大量手执闪闪发光的马刀的哥萨克。未能突围的 119名战士和所有骆驼都直挺挺地长眠在那冰冷的荒滩上了。白军指挥哥萨克上尉,认为突围红军走的是沙漠,没有根草,没有骆驼,他们是活不了多久的,所以放弃了追击。

25 个人中有 1 个是女的,名叫马丽娅。她是个小个子,身材纤瘦苗条,长一头的棕发,一对淘气的大眼睛,闪着猫眼一般的黄光。

马丽娅酷爱写诗,一空下来,就要舔着铅笔头,在报纸边角上,吃力地写下些字体歪歪斜斜的诗句。这些诗有写革命的,有写斗争的,也有写领袖的。可是编辑部里的那些人却说这些诗火候不够,还不能录用。

马丽娅写诗的火候或许真不太够,但她的枪法是十分够火候的。每逢上战场,只消政委用手指向前方一指,说:“马丽娅瞧,一个白党军官!”马丽娜会眯起眼睛,舔舔嘴唇,然后从容地端起枪来。到此为止,这个军官算是已向阎王报了到了。枪声一响,那人就会应声而倒。于是,马丽娅就会放下枪,说:“嗯,第 29 个,这个遭鱼瘟的!”

“遭鱼瘟的”是马丽娅的口头禅。这也难怪,因为她是地地道道的渔家女。7 岁起,她就穿着硬绑绑的油布裤子,坐在油腻腻的剖鱼凳上剖银白色的青鱼肚子了,这一剖就是 12 年。

到 19 岁那年,红军在招赤卫队志愿兵,她就报名去了。起初,人家取笑了她一顿,将她赶跑了,可是后来经不住她一次次的软磨硬缠,终于收下了她。于是,她就成了赤卫队中唯一的一名女性。

这伙突围的人自己也搞不清,他们该上哪儿去。到安全的地方,最近的也得走 10 天,可他们只有 3 天的粮食。

正当他们愁眉不展的时候,前面来了一个商队,他们迅速地包围了这个商队。政委登上沙丘,端着枪,发出喇叭般响亮的声音喊迫:“喂,站住!要是有枪,都撂在地上。不许动!否则将你们统统干掉。”

吉尔吉斯商人吓得魂飞魄散,全都屁股一撅,像只鸵鸟一般地卧倒在沙地上了,红军士兵们气喘吁吁地从四面八方围上去。

蓦地,一排枪声响处,政委身边一个士兵“咕咚”一声倒在地上,一动不动地伸直了胳膊。

政委一卧倒,高喊道:“卧倒!……打这些龟孙子们!”

枪声大作。骆驼后猫着的那些家伙枪法相当准,不像是商队里的人。荒野被这僻僻啪啪的枪声震动了。最后,商队里的枪声终于稀落下来。

红军一步一步逼近去,直到 30 步之遥才看清,骆驼后面有一个头戴皮帽、肩上佩金肩章的家伙。

政委回过头来,对马丽娅说:“马丽娅,瞧,一个白匪军官!”

马丽娅答应一声,从容端起枪,手起一枪。

不知是马丽娅的手指冻僵了,还是她跑得手发了颤,总之,正当她刚刚说出:“第 41 个,遭鱼瘟的”时,这个军官却活生生地从骆驼背后站了起来,两手举着长枪,刺刀上挑着块手帕。马丽娅气得将枪往地上一扔,哭了起来,眼泪顺着脱了皮的脏脸往下直淌。她的百发百中上哪里去了?

政委要人点清了这商队的财产,然后用化学铅笔写了一张收据,塞给了这些生意人,任他们倒在地上,捂着脸去痛哭。

他记起了这个军官,回过头来,只见这个军官泰然自若地站在那里,边抽烟,边冷冷地笑着,盯着政委瞧,两只眼睛湛蓝湛蓝的。

政委问他:“你是什么人?”

军官喷了口烟,回答:“近卫军中尉奥特罗克。”

人们在这军官的一只秘密的小口袋里找到了一张公文。公文里写明,白军头子高尔察克上将任命中尉奥特罗克为邓尼金将军里海军部政府的全权代表,由他去作口头汇报。看来,这个蓝眼睛是一个要人呢。

政委问了他几句后,发现他的态度极其恶劣,就对马丽娅说:“喂,马丽娅,我把他交给你了。你得好好儿看着他。要是放跑了他,我就扒了你的皮!”

马丽娅没有吭声,将枪往肩上一背,走上前去说:“喂,跟着我,你是归我管的了。你别以为我是个女人,就想溜之大吉。我让你先跑 300 步,看我能不能一枪将你嘣了。一次失手,第二次保险饶不过你,遭鱼瘟的!”

中尉斜了她一眼,咯咯笑着,很斯文地鞠了一个躬,说:“能在您这样漂亮的小手下当俘虏,真是三生有幸!”

马丽娅哼了一声道:“废话少说,你大概只会跳跳四步舞吧。抬起你的蹄子,起步……走!”

就这样,这个白军中尉就当了马丽娅俘虏。

这天夜里,他门在一个湖的岸上宿营。

马丽娅用驼毛绳子把这个中尉的手和脚捆起来,然后又在腰间缠上一圈,将绳头紧紧惧在自己手里。红军小伙们都来嘲笑她,可她不睬他们,倒下来睡在这中尉的身边。

这天夜间,风声呼啸,雪片像鹅毛似的飘下来,哨兵只好钻到毛毡里去避寒。这一避,竟睡着了。3 个商人潜回来偷偷牵走了所有的骆驼,而骆驼上还背着救命的粮食呢。

第二天一早,中尉从毛毡下探出脑袋来。望了一下,吹了一声口哨,冷笑说:“太帅了,苏维埃的纪律性,十足的笨蛋!”

政委气得七窍生烟,大喝一声:“闭上你的鸟嘴,坏蛋!”

现在,生活变得异常艰难,走着走着,他们已只剩下 10 个人了,其他人一个接着一个的死去了。几乎每天早晨总有这个或者那个睁不开眼睛,腿肿得像圆木一般,他们的鼻孔里只有出气,已没有进气,于是政委只好流着眼泪,亲手用枪打死了他,让他早些解脱。

10 个人走得跌跌磕磕的,唯独这个白军中尉腰板笔挺,走得很沉着。红军战士们已不止一次地劝政委:”政委同志,干吗还带着这个累赘?口粮已经不足了,还让这家伙白吃?嘣掉算了,他那身衣服和靴子还蛮好的,大家也可以分着穿。”可是政委就是不让他们动中尉一根毛。政委说:“只要我们还活着,我们就要带他到司令部去。他是一本活材料,肚子里的资料大有用处,不能白白打死了他。”就这样,他们走啊走啊,终于走到了阿拉尔海边。

第二天,他们来到了一个吉尔吉斯的村落。乡亲们既可怜,又佩服他们,就给他们东西吃,使他们迅速恢复了体力。

一个星期后,他们弄到一条被风刮来的渔船。这船还有几分新。他们将船修理好了,坐上 4 人,2 个摇船掌舵, 1 个是马丽娅, 1 个是白军中尉。

政委吩咐要将他早日送到司令部,万一路上有变,就毙了他。

开始时一路顺风,可是第三天的夜里,狂风呼呼地怒号起来,滚滚巨浪越来越高。一个巨浪滚过之后,桅杆旁的两个红军战士不见了。白军中尉坐在齐腰深的水里在画十字祈祷。

马丽娅生气地叫道:“魔鬼!……你干吗泡在水里?快舀水!”

中尉跳起来,赶快用自己的皮帽舀起船里的水来。

马丽娅朝着狂风怒号、黑乎乎的大海大声叫道:“谢明!维赫尔!你们在哪里?”

浪花激荡着,听不见有人回答。显然,这两个红军战士被浪卷走淹死了。

接着,风将这艘半浮半沉的船送到了一个小岛边,船底在沙子上擦得“籁籁”发响。

马丽娅跳下水去,说:“来,跟我下水!”

中尉也跳进水里。

他们两人先将船拖上岸。马丽娅抓起了枪,叫中尉将口粮袋背上岸来。

[苏联战争历史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战争年代的孩子

全文共 496 字

+ 加入清单

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谁受到的伤害最大?是妇女?是战士?你们说的都不对。应该是那手无寸铁的孩子

“哐!哐哐!”几枚炸弹撞到了正在高速运行的火车上。啪啦,这辆正在运行的火车逐渐被这巨大的烟雾吞噬了……过了一会儿,这一辆火车慢慢的显露了他那庞大的身躯。只见这火车上的巨大的裂痕,显得异常凶猛、恐怖。但是,它还在“呜呜呜”地叫着,它像是在向人们哭泣,又像是他死也不能离开他那相伴许久的铁轨……

“哇`…哇,哇`…哇,呜哇。”在这种地方,惨叫声,哭泣声不绝于耳,人们当然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但是,但是……这,这可不是普通的哭声啊,这明显是一个不到三岁的小孩哭的呀!顺着哭声去寻找,发现一个2、3岁的孩子坐在地上呜呜的哭泣着,怎么,怎么会?能走会跳的大人都没有一个活了下来,他这连爬都不会爬的小孩竟然活了下来,难道是在火车上遇难的时候,他的父母见势不妙,将小孩推开,自己用他们的身躯做肉盾,孩子才没事?还是一点点的微小余波将小孩推飞了出去?

又有几枚炸弹在孩子身边炸开了,象礼花一般,煞是好看。小孩仍不知情的哭着:“爸爸,妈妈……”

在一丝苍凉阳光的照射下,一具小小的,模糊不清的小尸体静静地躺在了草地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精选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689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成语不仅仅给我们带来了故事的乐趣,还教会我们的一些人生道理,本文就来分享一篇战争的成语故事,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运筹帷幄】

刘邦当皇帝后,在都城洛阳南宫摆设酒宴,招待文武官员。刘邦 说:“诸位不要瞒我,都要说真心话,我为什么能取得天下?项羽又是为什么会失去天下的呢?” 有两位头领马上回答说;“项羽待人轻慢而且好侮辱人,陛下仁 厚而且爱护别人。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征服的地方就分封给大家,跟天下人同事利益。而项羽妒贤嫉能,有功的忌妒,有才能的怀疑,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刘邦摇摇头,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说在军帐中出 谋划策,决定胜负在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镇守国家,安抚面姓, 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 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态,我 却能够使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才下的原因,项羽虽然有一位重要的谋士范增,但他却不信任。这就了被我攻灭的原因。”

【背水一战】

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命手下大将韩信领兵攻打赵国。赵王带了二十万大军在太行山的井陉关迎击。

当时,韩信只带了一万二千人马。为了打败赵军,他将一万人驻扎在河边列了一个背水阵。另外派两千轻骑潜伏在赵军军营周围。交战后,赵营二十万大军向河边的一万汉军杀来。汉军面临大敌,后无退路,只能拼死奋战。这是潜伏的那两千士兵乘虚攻进赵营。赵军遭到前后夹击,很快被韩信打败。 战后有人问韩信:“背水列阵乃兵家大忌,将军为何明知故犯?”韩信笑着说:“之字死地而后生,这也是兵书上有记载的呀。”

背水一战: 背水布阵,作最后的殊死战斗。指最后决一死战。

【草木皆兵】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

【坚壁清野】

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军占领了兖(yǎn)州地区后,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徐州要地。

那时,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有个名叫荀傕的人,非常有才能,为避董卓之乱迁居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他看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门下。曹操大喜,任命他为司马。从此,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出谋划策,深得曹操的信任。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病死,死前将徐州让给了刘备。消息传来,曹操夺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着要出兵徐州。荀傕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说道:“当年汉高祖保住关中,光武帝刘秀据有河内,他们都有一个巩固的根据地,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所以成了大业。如今将军不顾兖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兖州的军队留多了,则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吕布此时乘虚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兖州。最后,一定是弄得兖州尽失,徐州未取。”他还指出,“眼下正值麦收季节,听说徐州方面已组织人力,抢割城外的麦子运进城去。这说明他们已有了准备,一旦有风声传来,他们必然会加固防御工事,转移全部的物资,一切准备就绪迎击我们(原文为:‘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这样,你的兵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么东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军队就会不战自溃。”

曹操听了荀傕的话,十分佩服,从此集中兵力,很快打败了吕布。后来,又打败了刘备,占据了徐州。

“坚壁清野”:坚壁,是加固城墙和堡垒;清野,是将野外的粮食、财物收藏起来。加固防御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资全部转移,叫敌人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一点东西,因而站不住脚。这是对付优势之敌的一种作战方法。

【揭竿而起】

公元前209年7月,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地方官派出两名差官押着九百名贫民壮丁,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去防守边疆。这两个差官又从壮丁里挑选出两个身强力壮的人作屯长,让他们再去管理其余的壮丁。这两个屯长一个叫陈胜(字涉),是个雇农;另一个叫吴广,是个贫农。他俩原来并不认识,现在碰在一起,共同的命运,很快就使他们成了好朋友。

陈胜、吴广一行往北拼命赶路,一点也不敢耽误。因为按照秦王朝的法令,误了日期,是要砍头的。可是,他们刚刚走了几天,才到大泽乡(今安徽宿县西南),正赶上下大雨,只好扎了营,待天晴再走。雨又偏偏下个不停,眼看日期是耽误了,陈胜同吴广商量,说:“咱们即便走,误了日期,也是死;逃,给官府抓住,也是个死。反正是个死,不如大家一起反了,推翻秦二世,为老百姓除害。”

吴广也是个有见识的人。他同意了陈胜的意见,并商定借着被秦二世害死的太子扶苏和深得群众拥戴的原楚国大将项燕(项羽的祖父)的名头,以号召天下,去攻打秦二世。

于是陈胜和吴广就带着几个心腹首先把那两个差官砍死,然后提着他们的头,向大家讲明了不起义造反就得白白地送死的道理。这几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愿豁出性命跟着陈胜、吴广一块儿干。大伙砍伐树木为兵器,高举竹竿为旗帜,对天起誓,同心协力,推倒秦二世,替楚将项燕报仇。大家还公推陈胜、吴广做首领,一下子就把大泽乡占领了。大泽乡的农民一听陈胜、吴广他们起来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纷纷拿着锄头、铁耙、扁担、木棍来营里投军。

人们将“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简化成“揭竿而起”这个成语,比喻高举义旗,起来反抗。多泛指人民起义。

【势如破竹】

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统一大计。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一定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

大将杜预不同意多数人的看法,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杜预认为,必须趁目前吴国衰弱立即灭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自己最信任的大臣张华征求意见。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也劝司马炎快快攻打吴国,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任命杜预为征南大将军。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了二十多万兵马,分兵六路水陆并进,攻打吴国,一路战鼓齐鸣,战旗飘扬,战士威武雄壮。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国一员大将,率领军队乘胜追击。司马炎下令让杜预从小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此时,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不如暂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现在士气高涨,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样,劈过几节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举攻击吴国不会再费多大力气了!”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下,直冲吴都建业,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晋武帝统一了全国。

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如火如荼】

春秋时代末期,吴国国王夫差连续征服了越国、鲁国和齐国,雄心勃勃,又继续向西北进军,打算一鼓作气征服晋国。

可正在这个时候,越王勾践抄了吴王的后路。他带领军队一直打到吴国的国都姑苏(苏州),又派人马占据淮河,把吴王的退路切断了。

这消息给吴王夫差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他非常震惊,立即召集文臣武将商量对策。大家说,现在退回去等于两关打了败仗,还会两头挨打;如果能打败晋国,就等于在诸候国中当定了霸主,再回去收拾越王勾践也不算晚。

大主意已经拿定,当务之急是尽快征服晋国。考虑再三,决定出奇制胜。

一天傍晚,吴王下达了命令。全军将士吃得饱饱的,马也喂足了草料。从全军中挑出三万精兵强将。每一万人摆成一个方阵,共摆三个方阵。每个方阵横竖都是一百人。每一行排头的都是军官司。每十行,也就是一千人,由一个大夫负责。每项一个方阵由一名将军率领。中间的方阵白盔白甲,白衣服,白旗帜,白弓箭,由吴王自己掌握,称为中军;左边的方阵,红盔红甲、红衣服、红简直就像深不可测;右边的方阵则一水儿黑色。半夜出发,黎明时分到达离晋军仅有一里路的地方。天色刚刚显出亮色,吴军鼓声大作,欢呼之声震天动工地。

晋军从梦中醒来,一看吴军那三个方阵和声威气势,简直都惊呆了:那白色方阵,“望之如荼”--像开满白花的茅草地;那红色方阵,“望之如火”--如像熊熊燃烧的火焰;而那黑色的方阵,简直就象深不可测的大海。

【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穷兵黩(dú)武】

东吴名将陆逊之后陆抗,有勇有谋,很年轻就被任命为建武校尉。

东吴后期朝政xx,且国君孙皓荒淫暴虐,滥杀无辜。陆抗对此非常不满,便多次上疏劝谏。但是,孙皓对这些建议置之不理。尽管东吴内政混乱不堪,但由于陆抗谋略过人,善于用兵,因此一直虎视东吴,而欲南下一统中国的晋,也无可奈何。

当时,晋朝的车骑将军羊祜(kù)镇守襄阳。他见陆抗能攻善守,知道要立即打败东吴并不容易,于是改变对东吴策略,采取了和的战略。陆抗也明白羊祜用意,于是也用同样的态度对待晋方。在边境,两人还常派使者往来,以示友好。因此当时吴、晋一部分边境竟出现了和平局面。

孙皓听说了边境的情况,十分不悦,派人责问陆抗。陆抗回话说:“我如果不采取这样的政策,反而会助长羊祜的威德。”孙皓听后,也就没再说什么。但他还是想出兵攻晋统一中国。于是频频调兵。陆抗知道后,便又向孙皓上疏说:“现在,朝廷应该加紧农业生产,储备粮食,增强国力。让有才能的人发挥作用,使各级官员不荒怠(dài)职守,严明赏罚以励百官,审慎实施刑罚以戒黎民。如果图虚名重形式,处处用兵,好战不止,耗费的资财动以万计,士兵疲劳不堪,即使敌寇没有削弱,我们自己也会因此受累而被拖垮。”

但是,孙皓对陆抗的忠告仍是置若罔(wǎng)闻,以致于国力日渐衰退。而陆抗死后,晋军便挥师南下讨伐东吴,吴国最终为晋所灭。

成语“穷兵黩武”,现在的意思是使用全部武力,任意发动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兵不厌诈

全文共 645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成语来源于《韩非子.难一》,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

公元前633年,楚国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第二年春天,晋文公派兵攻占了楚的盟国曹国和卫国,要他们与楚国绝交,才让他们复国。楚国被激怒了,撤掉对宋国的包围,来和晋国交战。两军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对阵。

晋文公重耳做公子时,受后母迫害,逃到楚国,受到楚成王的款待。楚成王问重耳以后如何报答,重耳说:“美女、绸缎等等,您都有了,我能给您什么呢?假如托您的福我能回国执政,万一遇到两国发生战争,我就撤退三舍(舍为十里)。如果楚国还不能谅解,双方再交手。”

为了实现当年的诺言,晋文公下令撤退九十里。楚国大将子玉率领楚军紧逼不舍。

当时,楚国联合了陈、蔡等国,兵力强;晋国联合了齐、宋等国,兵力弱。应该怎样作战呢?晋文公的舅舅子犯说:“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对于注意礼仪的君子,应当多讲忠诚和信用,取得对方信任,在你死我活的战阵之间,不妨多用欺诈的手段迷惑对方。你可以采取欺骗敌军的办法。”

晋文公听从了子犯的策略,首先击溃由陈、蔡军队组成的楚军右翼,然后主力假装撤退,引诱楚军左翼追赶,再以伏兵夹击。楚军左翼大败,中军也被迫撤退。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城濮之战。晋国取胜后,与齐、鲁、宋、郑、蔡、莒、卫等国会盟,成为诸侯霸主。

在这个故事中,还引申出另一个成语“退避三舍”,用来比喻退让或回避,避免发生冲突。

兵不厌诈”这则成语的厌是:满足,诈:欺骗手段。用兵作战可以尽可能多用欺诈的战术迷惑对方,以获取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