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年好莱坞灾难片《深海浩劫》观后感汇总20篇

《极限特工:终极回归》是一部动作戏十分好看、打斗场面很爽的动作片,各式各样的动作戏层出不穷,让人看得直呼过瘾。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观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浏览

5984

作文

45

篇1:2024好莱坞压轴高分灾难巨制《深海浩劫》观后感

全文共 953 字

+ 加入清单

1. 影片制片人联系了马克·沃尔伯格并告诉他,他们希望在影片里看到老一代和新一代影星的屏幕组合。随后沃尔伯格联系了他认识的老一代演员像Jack Nicholson。出乎意料的是,剧组希望马克·沃尔伯格充当影片里那个老一代的影星,而其他人则喜欢Dylan O Brien充当那个年轻的影星。

2. 为了拍摄影片中的油井Deepwater Horizon, 剧组在路易斯安那州的查尔梅特,也就是影片的主要拍摄地,搭建了一个真实的油井。剧组打造的油井被认为是最大的舞台立体布景道具。

3. Kate Hudson也就是影片中的Felicia。在Instagram上发布了一张和她继父Kurt Russell的照片,即影片中的Jimmy。她说这是她第一部和她继父有合作的电影。

4. 影片中饰演海岸警卫队中尉的角色(Graham McGinnis)在现实生活中同样是一名海岸警卫队新奥尔良航空站的直升机救援泳者。

5. 影片在多伦多电影节首映式上让观众们一一起立鼓掌。

6. 这是第二部马克·沃尔伯格与导演Peter Berg合作的电影。第一部合作的电影是Lone Survivor(2013),也是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

7. 影片最后的拍摄日期为2015年8月7日。

8. 这是首部马克沃尔伯格与迪伦奥布莱恩(Maze Runner移动迷宫男主)合作的电影。

9. 许多在墨西哥湾油井工作的员工拒绝把深海地平线油井泄露事件改编成电影,因为他们觉得这是对遇难者的不尊重。但是Mike Williams-深海地平线油井泄露事件的幸存者,一度支持把这个事件改编成电影,因为他觉得很有必要让别人知道他和他的员工在油井泄露事件中到底经历了什么。而且电影剧组的目标也是想让影片看起来尽可能的贴近实际情况。

10. 影片刚开头可以听到一段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录音,取材自灾难发生几天后的审讯。

11. 电影里女主打电话打听深海地平线油井的情况时,电话那头说有看到火光冲天,并且有人从油井上往下跳。实际上确实是这样,深海地平线油井泄露事件中,由于事出突然,大部分人来不及疏散,部分工人被迫从75-100米高的油井上跳海逃生。

12. 影片改编自美国史上最严重的油井泄露事故,深海地平线。爆炸事故发生三周内,每天大约有21万加仑的原油流入墨西哥湾。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深海浩劫》观后感

全文共 355 字

+ 加入清单

2016好莱坞压轴高分灾难巨制电影深海浩劫》在北美一经上映便成为“年度黑马”,口碑横扫同期影片,烂番茄83%的极高评价与IMDb的7.7优秀评分充分证明了影片的绝对品质。这部取材于6年前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石油泄漏爆炸事件的电影,在上映前就让众多观众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加上逼真的特效、宏大的场景和走心不做作的情节,使得影片才刚刚上映,依然在各大进口片夹击之下取得佳绩,收获无数观众地极力点赞。

电影中从灾难发生到最终众人逃生的整个过程,令许多观众都看得汗毛立了起来,众人顽强的抗争和舍己为人的精神打动了无数观众。有观众甚至激动的说道:“终于在国内大银幕上又看到一部能激动竖拇指的电影。前半段沉稳老练的叙事铺排,后半段华丽的镜头(点名那个跳海跟拍长镜头)和音效,奥斯卡最佳音效编辑奖若少了你还有什么投票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好莱坞大片《极限特工3:终极回归》观后感

全文共 1978 字

+ 加入清单

开篇声明:我确实是一个不爱好莱坞的人。

一般的好莱坞商业电影总是用同一个套路,只是换几个面孔,架几个场景,更新一下汽车飞机武器装备,然后每年生产出同样的电影。

好莱坞真不愧是文化工业集大成者。

《极限特工3:终极回归》也是这一类。

《极限特工》第一部在2002年上映,由《速度与激情》中走红的范·迪塞尔主演。

15年后,在01年上映的《速度与激情》都已经要演到第8部的时候,《极限特工3:终极回归》也终于上映了。

这部电影讲了一个简单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极限运动界里的一个大英雄带着一帮英雄毫不费力杀死了反派拯救了世界。

嗯。

这种流水线电影嘛,总结起来一般有这么几个主要元素:明星、正义、伙伴、爱情、打打打。

正义嘛,一般的好莱坞大投资大制作电影如《速度与激情7》《环太平洋》《星战外传3:侠盗一号》就是动不动拯救世界。

特别一点的片子就是《速度与激情1》那样,讲一讲个人在新伙伴里发现了正义和自我的故事。

伙伴呢,我们都知道正义的英雄是不会单打独斗的。正义英雄拯救世界的标配是:精通计算机的伙伴一名,司机一名,美女(帅哥)打手一名,酱油打手N名。

特殊一点如《极限特工3:终极回归》(以下简称《极限3》)还会配置负责调动气氛的DJ(吴亦凡饰)。

爱情就没什么好说的了,这主要看扮演反派的女人漂亮还是正派的女人漂亮,总之是选最漂亮那一个,两个人亲一亲,剪两个镜头的床戏就算是了。

动作戏还是比较重要的,打打打最能体现荷尔蒙了,俊男美女打打打更是能秒杀一片。一般观众人对这类流水线电影评价的主要标准呢,就是动作戏啦。

动作戏好不好嘛主要看景别和剪辑。

像《卧虎藏龙》这种好的电影呢,动作戏都是全景、中景,十几二十秒才切一个镜头。那打呢是真的打。一般的电影呢像《极限3》,一到吴亦凡的动作戏就大特写狂切,biubiubiubiu的。看上去是挺炫,其实不费什么事儿。

动作戏虽然抢眼。

但是流水线电影最重要的还是明星。明星阵容是这类电影的吸金必备,没有明星谁会去为不带逻辑的流水账买单呐?

讲到这里你们是不是都以为我要把《极限3》批判一番?

其实不是,我是要为它讲一番好话的。

因为我爱范·迪塞尔。(害羞

说实在的,谁会不爱这个满身纹身和荷尔蒙的男人啊?

好吧我承认确实会有人觉得他一身结实肌肉反而有点油腻。

但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喜欢肌肉的嘛,即使不喜欢这一型的,那你还可以看吴亦凡啊。

《极限3》明星阵容强大,除了肌肉型的范·迪塞尔,还有中国动作一线明星甄子丹、风靡中国的小鲜肉吴亦凡、性感坚毅的意大利影后艾莎·阿基多、中性帅气的短发女神露比·罗丝、风趣神秘的黑人BOSS塞缪尔·杰克逊。

360度无死角照顾你的萌点。

想象一下,这一群人走在一起就是超载的荷尔蒙啊。

这部分就重点介绍一下两个主演和大家关注的吴亦凡。

范·迪塞尔当然是扛大旗的。

15年后他以50岁的年龄仍然承担电影中的少年人设,出场即使用雪橇滑板为工具,为贫困山村的人民偷来电源,让山村人民都能看上足球赛,并收获了全村人民的喝彩。

当花瓶美人问他为什么不直接交电费的时候,他仍然绽放出少年感满满的笑容,“我不会把钱交到那群富人手里。”

说实话,虽然很帅,但很让人出戏。

即使范·迪塞尔脑残粉如我也觉得出戏。

另一个扛大旗的是甄子丹。看预告片会有点模糊,甄子丹是正派还是反派。

其实甄子丹在片中扮演的是一个意志不太坚定的正义角色,负责重头动作戏。中国功夫观赏性还是很高的啊。

还有你们的吴亦凡。

说实话吴亦凡在电影里其实也就打了个酱油,台词也少镜头也少。

作用也不大,一群玩极限运动的极限特工,出任务的时候,带一个能带动party气氛的DJ。

嗯,我反正没能理解。

优点大概都说完了,实际上我确实是不想分析这部电影的人物塑造、叙事风格、镜头语言、背景架构的。

因为这些都没什么新意,是普遍套路。

但作为一个影评我知道还是要说两句的——

人物塑造上文已经讲过,主人公是意志坚定地维护正义的英雄, 以不服从上级命令为主要原则,偶尔还能讲讲笑逗逗乐。

二号主人公是一时动了邪念的旧英雄,虽然给英雄造成了一点点小麻烦,但在紧要关头还是会立马响应英雄的号召,变回正义的伙伴。

女主角当然也是正义伙伴。虽然偶尔会被英雄误会是反派,但她对正义的追求是十分坚定的。

这设定听起来是不是和之前磨人的《功夫瑜伽》一个模子?

叙事呢,就是打一打消灭了第一个反派,发现还有一个大反派,打一打又消灭了这个大反派。节奏起伏主要靠打架和发现反派,附带着还有些缓解气氛的爱情戏。

这设定听起来是不是和之前磨人的《功夫瑜伽》一个模子……

镜头还要说吗?和之前磨人的《功夫瑜伽》一个模子,也是快速的景别转换切切切,以眼花缭乱来使人精神振奋。

拿《极限特工3:终极回归》来和《功夫瑜伽》比实在是委屈了它。

摸着良心地说,同为流水线产品,《功夫瑜伽》和这部电影还是差了几个段位的。

无论从明星咖位、演员演技、特效,甚或是动作戏来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马克·沃尔伯格主演《深海浩劫》观后感

全文共 744 字

+ 加入清单

深海浩劫》可以称得上是一部灾难片,没有天灾,只有人祸,包括约翰·马尔科维奇饰演的石油公司高官,在利益和上层压力的基础上忽略安全环节等等。作为事件性作品,本片也不像《迫降航班》那样专注于灾难之后的物是人非,本片在人物方面并无过多笔墨。

有意思的是,比较突出的一个噱头,就是对主角家人的塑造。还记得《勇闯夺命岛》和《世界末日》中,在事件发展中安插了主角妻儿的角色,比如《世界末日》里在航天中心与父亲对话的丽芙泰勒。这样的做法使得主人公的一举一动都牵挂着其家人的心,也为电影增添了一丝人文色彩。《深海浩劫》同样如此,都是好莱坞拍摄技巧的常规选项。

而且本片除了还原真实事件外,也有遵循好莱坞的游戏规则,将马克·瓦尔伯格饰演主角,个人身上的英雄主义刻意的放大。于是我们看到了攸关之际“你跳我也跳”的场面。所以别看《深海浩劫》的故事源自真实事件,但实际上本片还是一部典型的好莱坞工业产品,情节紧张,英雄主义,还有最后一刻的圆满结局。

电影的故事就是顺水推舟的发展而下,我们所要关注的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去还原一个事件发展的过程,电影的铺垫还是略显过长。说道这里,想起了另一位很会烘托气氛的商业导演,已故的托尼·斯科特,他是一个将好莱坞电影工业吃透的牛人。后者的《危情时速》是我看过最扣人心弦的真实事件灾难电影。假如《深海浩劫》交给托尼·斯科特的话,效果又会怎样呢?

PS,如果不懂油井术语不清楚灾难如何发生,开场可乐喷发那段一定不要错过,起到了解释说明的目的,真是面面俱到。

PSS,作为电影的发生地,路易斯安那州,电影前半段展示了著名的阿查法拉亚盆地的美景,航拍之下的沼泽湿地,非常美丽。然而现实情况是,就是由于石油开采,让盆地三角洲地带割得支离破碎,墨西哥湾的海水长驱而入,在不远的将来,这里将不复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好莱坞《间谍同盟》观后感

全文共 1148 字

+ 加入清单

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艺术作品里,二战都是说不尽道不完的话题。《间谍同盟》的故事背景也发生在二战期间。影片的制作简直是“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首先体现在道具方面尽善尽美,无论是建筑和街景的选择、房间内生活用具的陈设;还是男人笔挺西装、女人摩登衣裙的考究设计,都在力求还原二战时期的历史风貌。此外,片子在摄影也用心良苦,全片画面呈现一种灰蒙蒙的色调,不但造成复古之感,还形成压抑氛围,引领人们思绪回到二战年代。

影片的前半部分讲男主麦克斯在卡萨布兰卡执导刺杀任务时,与搭档玛丽安在工作中日久生情的故事,“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影片中,两人需要在卡萨布兰卡这个鱼龙混杂的城市,扮演多年的夫妻,每次面对危机的化解都让人看得惊心动魄,也使得两人关系更加紧密,让人想起了《潜伏》中余则成和翠平那对假夫妻。

下半部分,是麦克斯带着妻子玛丽安回到相对和平的伦敦。相较于在战争上敌我分明的拼杀,回到祖国后面对的是那些看不见的敌人,这才是真正考验的开始……剧情发展到这里,矛盾点已从敌我矛盾过渡到爱情与国家利益间的矛盾,这样的编排更加突出了斗争比战争更加残酷。如果说前半程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令人感动,那后半程他们的境遇就是令人唏嘘,伟大电影中的爱情走向向来如此。

或许对于一位将军而言,“只解情场为卿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才是最好的归宿。抛去常人无法企及的特工身份,影片中麦克斯和玛丽安其实就是一对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家人的夫妻罢了。每个人都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如果你想和别人一起生活,组织一个家庭,那么你就必须去妥协和让步,这不是一种失败,而是一种生活的智慧。你要得到随心所欲的权利,也必然要付出别人看不到的代价。只有你自己衡量这代价是否值得。年少的时候,我喜欢那些很酷的女生。

大家都留双马尾的时候,我喜欢一个短发女孩,她与众不同,充满魅力。我也喜欢过那种周六的下午,一个人漫步在书店,叫上一杯咖啡看书的女生,看着窗外的细雨,充满知性的气息。可是与众不同并不等于可爱。现在我更欣赏那种能够将自己的家庭紧紧团结在一起的女性,这些女性有着非凡的智慧,能够明白家庭才是一切幸福生活的根本。一个女人一个人过得再好,上过月球,下过马里亚纳海沟,如果她的家庭是支离破碎的,也并不值得夸耀。

最后来说说男主皮特,到了知天命之年的皮特早已褪去了曾经青涩的外表,变得沉稳而又深邃,这种气质与麦克斯这个人物很契合。可以说,皮特的出色表演撑起了整部影片。他依然性感,但如今的这种性感是由内到外,是那种历经世事的成熟,会给人一种安全和归属感,这恰恰是麦克斯这个人物的精髓之处和魅力所在。在现实中,可能有不少人疑问为何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女孩变成了大叔控?我想说:在11月23日这部《间谍同盟》上映后,当你看了皮特的表演就会找到。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灾难巨制大片《深海浩劫》观后感

全文共 981 字

+ 加入清单

戏剧源于生活,早前小妹也看过不少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聚焦》、《为奴十二载》、《逃离德兰黑》……每一个都是让人寒毛竖立的的震撼!而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灾难片则更可怕,因为每一个镜头背后,都是侵染着鲜血的事实。

比如这部《深海浩劫》。电影改编自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2010年4月20日,墨西哥湾曾发生一起英国石油公司钻井平台爆炸案,导致大量石油泄漏,11名工作人员身亡。这也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漏油事故,BP石油公司迄今在为之赔偿和买单。

当时这起事故在全球引起了极大轰动,因为比天灾更让人心痛的是人祸。观影后小妹最大的感受就是“真”,真实的危险和真切的自我牺牲精神。

整个剧情的搭建都基于事实,前半部分安静祥和,然后逐步升温,到最后大爆发,基本按照剧情片的套路走的。电影也埋了很多伏笔,狂喷的可乐、直升机撞上飞鸟、坏了的车……冥冥中似乎有种预兆,这些小细节也充分将观众的情绪调动起来,我们都知道有大事要发生了,但导演就是揪着你的心不让他落下去!

油井喷发的场景也逼近真实,本片由变形金刚团队打造,特效肯定过硬,而精益求精的剧组还真的搭建了一个油井!欣慰的是,电影并没有借着灾难的外衣去炫特效,呈现出来的只是对现场的还原。

另一种真,来自人物的刻画!很多灾难片习惯的把男主人公打造成救世主的形象,常常让人感觉是从隔壁超级英雄片场回来的!这一点上《深海浩劫》不能说完全没有,但至少没有那么多。

在灾难面前,在死亡逼近时,人会做出什么选择?电影中男主人公返回去救同伴的举动是很难的,那位爬上高处去移动吊车(原谅文科生不知道那到底是个啥)的人更是shock到我了!上去自己可能是有去无回,不上去大家可能会凶多吉少,然而他没用到一秒就做出了决定。

个人认为电影最触动自己的地方是灾难过后,主人公被营救后送到附近酒店,一片麻木中,他趴在酒店地板上开始失声痛哭,不得不叹服导演的强大,这个这个情绪点实在把握得太精准,至少小妹就被深深的击中了!

所以小妹真的很不喜欢看这种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灾难片,实在太沉重了!能活下是不幸中的万幸,但有些创伤是时间也无法抹平的!而后人的回顾,是对他们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警示,珍惜当下,还有安全第一。

当然,电影里无处不在的星条旗、石油里捞出来的恐龙牙齿、还有专业性太强文科生看的一脸懵逼这些小细节还是可以勉强忽略的!11月15日,《深海浩劫》电影院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好莱坞压轴高分灾难巨制《深海浩劫》观后感

全文共 421 字

+ 加入清单

我大抵是写给自己看的,无甚文采,只是对要点的罗列,如此如此:

[优点] 大量的封闭空间,音乐不祥,光影效果突出(闪烁的灯光,突兀的光束),偏蓝冷色调,配角的过度轻松与主角凝重的对比,水下的危急情况与水上的风平浪静的对比,生死面前自私与牺牲的人性反差,宗教的插入犹如一股清流一种救赎,肉体上的脱困与精神上的崩溃,片段化场景的频繁切换,温馨场景与灾难场景的频繁切换,紧急和安逸的场景切换,最安逸的时刻突然而来的情节高潮,对井喷后人的受难情况进行慢镜头而对井喷的泥浆情况给出快镜头,追求金钱利益与时间效益的原因又使得情节发展情理之中顺理成章。

[缺点] 夸张的催促和详细提及的技术细节对影片发展暗示过强,欲悲先喜的铺垫过于明显,使得情节发展完全能够提前预知,虽使得结构连贯性加强,但情节的冲击感不足,剧情上的发展难免让人索然无味。不过幸而有高超的拍摄技巧、强大的艺术张力与美国片神特效的加持,另考虑到对事件真实客观还原的不易,剧情的不足也就不必挂齿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美国影坛最引人注目的黑马《深海浩劫》观后感

全文共 1337 字

+ 加入清单

彼得·博格善于拍大片,而《深海浩劫》这部片子完全符合“彼得·博格”的风格。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如果你喜欢彼得的《孤独的幸存者》,或者那部被低估了但其实很棒的《改朝换代》,那你很有可能也会喜欢这部电影。片子拍得很不错,并且以此向那些遇难者们表达了深刻的缅怀之情。博格教科书式的导演风格很适合这种讲述真实故事的片子,他好像故意弱化了动作戏的部分,反而集中体现了片中角色们的故事以及他们的蜕变,这样观众才会关注这些人究竟经历了什么样的事。

这部影片不是钻塔上的《虎胆龙威》,虽然片中有许多动作戏,也有许多危险场面,但导演把整部片子的基调渲染得很真实,从头到尾都让人觉得这是真正在发生的事件。博格在给即将到来的危机埋伏笔这个方面也做得很棒,一直让观众心惊胆战,不知道灾难究竟会在什么时候爆发。最好的一处伏笔是影片开头时Mike的女儿用可乐罐子模拟采油过程的场景,预告片中也有这一段。博格是做演员出身的,所以做导演的时候,那些表演上的经历是他最宝贵的财富,也正因如此,博格才是最适合这类片子的导演。他擅长表演,而且他也知道怎么讲故事 ,他知道如何让那些经验丰富的演员们奉上精彩的表演。

众位演员表演相当给力 比较恰当的例子就是库尔特·拉塞尔和约翰·马尔科维奇。这两位演员的表演都很有看头,特别是拉塞尔,这个角色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他的表现非常精彩。马尔科维奇则表现出了角色身上的狡猾且不值得信任的特点,但同时又很好笑,因为演员的口音很像比尔·哈德模仿的政治顾问詹姆斯·卡维尔的口音。拉塞尔扮演的Jimmy先生这个角色真的特别亮眼,他给角色注入了恰当的庄重和老年男子的粗暴魅力。如果说Jimmy先生是片中很出彩的角色,那拉塞尔肯定是这部电影中最出彩的演员,即使忽略其他剧情,只看他的表演都值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片中的电视演员们,吉娜·罗德里格兹(《处女孕事》)和 迪伦·奥布莱恩(《少狼》),他们在电影中的表现都很扎实,证明了他们已经准备好在电影界大展拳脚了。

最后要说一下马克·沃尔伯格,他是个非常有能力的演员,在这种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里,他的状态是最好的。我觉得他身上有一种在大片中无法完全展现的人性美,比如《决战猩球》、《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甚至他在《明星伙伴》和《周六夜现场》里的喜剧表演都无法展现他的这种特质。只有在《斗士》、《无间行者》,或者《可爱的骨头》这样比较安静的片子中,他才能展现自身的人性美。博格跟沃尔伯格之间的合作非常默契,《孤独的幸存者》就很不错,《深海浩劫》也同样精彩。

罗德里格兹也出演了本片 不幸的是,我认为《深海浩劫》在今年的颁奖季中没有什么竞争力,这很遗憾。这部片子所引起的反响可能无法与2013年的《孤独的幸存者》相比较,而后者也才仅仅收获了奥斯卡最佳音响效果奖的提名而已。但是,我觉得库尔特·拉塞尔对Jimmy先生的精彩演绎并不是毫无价值的,他是50后演员当中最棒的几位演员之一,也是一位真正的明星偶像,而在这部片子里,他是最出色的一位配角。虽然他从来没有获得过奥斯卡奖的提名,但我觉得之后几年里,他在《深海浩劫》中的表演一定可以去角逐奥斯卡金像奖。但是,他的精彩表演也可能会因为本片的商业性而被忽略,而且这部片子本身也没赶上颁奖季的好时候。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马克·沃尔伯格主演《深海浩劫》观后感

全文共 1259 字

+ 加入清单

深海浩劫》的故事背景是这样的:2010年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在美国墨西哥湾租用的钻井平台“深水地平线”发生爆炸,导致大量石油泄漏,酿成一场经济和环境惨剧,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漏油事故。虽然这是一场持续将近三个月的灾难,电视新闻里几乎每天都在进行连续剧式的播报,每个人应该有意无意都看到过,而本片聚焦的则是海上钻井平台“灾难发生的那一刻”,详细讲述这一重大灾难背后的技术成因和人为疏忽,以及灾难发生时的英雄壮举。

好莱坞的灾难片往往都爱加入家庭片元素来强化情感色彩、拉近同观众的距离,本片就从马克·沃尔伯格扮演的技术工程师的家庭展开故事,展现他所拥有的甜美妻子和可爱女儿组成的幸福家庭。他用可乐饮料来给小女儿讲解石油钻探原理的那场戏,也算是用形象生动的方式在对观众进行讲解。此外,影片充斥着大量有关海洋石油钻探的操作规程、技术细节、专业机器、工作环境等方面的专有名词,以及钻探工人团队同管理层之间的矛盾。一般的灾难片往往用前半个小时来做铺垫,而本片的铺垫戏份用得更多,很显然,导演是真正想让观众将灾难成因了解得清清楚楚,才这么事无巨细地加以展现。此外,大量的文戏也用在了刻画一个个性格鲜明的钻井工人身上,同时对于那些大腹便便的管理层,影片也并未进行脸谱化的反派形象刻画,而是揭示出他们同钻井工人基于不同的利益与立场所产生的必然矛盾。而且暗示英国石油公司重利益不重安全的公司文化,才是灾难发生的罪魁祸首,而钻井平台上的美国管理层,只不过是在这样的公司文化之下,做出符合自身职位利益的决定罢了。

影片展现的钻井平台石油泄露+燃爆的大灾难,也是此前灾难片从未表现过的,看起来比较有新鲜感,当然,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对观众造成某种陌生感,比如说影片反复用特效画面表现的石油是如何经过钻探管道从海底喷出的过程,恐怕没几个观众能真正看懂。但是,石油在钻井平台上喷溅泄露并引发大爆炸的壮观场面,无疑属于观众“喜闻乐见”的灾难戏和特效大场面。尤其是爆炸那一下的冲击波破坏力格外强劲,仿佛一枚炸弹在每个人身边爆炸一样,大部分人无论身在钻井平台的何处,都瞬间被爆炸气浪掀飞出去,整个钻井平台也瞬间变成一颗火树,让观众对于海上钻井工作的危险以及石油泄露的恐怖都有了更为深刻鲜明的认识。

由于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所以并没有像常见的灾难片那样,过于戏剧化地营造一波三折、险象环生的灾难逃生动作戏,而是较为写实地展现了钻井工人们自救和逃生的过程。大部分人在大爆炸之后其实都安然无恙,也能够迅速乘坐救生艇逃生。影片的英雄主义主要体现了以马克·沃尔伯格为代表的少数工人身上,有一场戏马克·沃尔伯格穿过火场去接通电源,一路躲过各种爆炸和倒塌物,还有一场戏是一位工人去爬上吊塔驾驶室,挪开即将倒塌砸向幸存工人的吊塔,可惜他在完成任务之后不幸牺牲。最后,马克·沃尔伯格和一个黑人女工人因为没有赶上救生艇,还上演了一场飞跃火海、跳进大海的逃生戏,没有谁是常见灾难片中那种具有超凡体能、无敌运气的“光环主角”,有的只是基于责任与勇气的平凡英雄!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马克·沃尔伯格主演《深海浩劫》观后感

全文共 1357 字

+ 加入清单

2010年4月20日,一个甲烷气泡从海底冒出,随后演变的蝴蝶效应,导致“深水地平线”石油钻井平台起火爆炸,36小时之后伴随着巨大的声响和炽烈的火焰,沉没在墨西哥湾。事后统计7人重伤、11人失踪。

电影《深海浩劫》在六年后以逼真的影像还原了这一事件的始末。

对数字敏感的人跳起来说,才死了11个人就能拍灾难片。言下之意,每年我们的高速公路上和煤矿井下比之惨烈的不可胜数,都可以立刻封道改成片场,串起来拍成连续剧。

有这种世界观的人,他的数学老师功不可没。

韩国电影《隧道》,今年影响力仅次于《釜山行》,全片只死了两个人。依照以上思路,按死亡人数来归类电影,大概这应该是部喜剧。

当然我们都知道不是。

灾难片中“灾难”二字虽须突出,但比惨这种事情,交给在华府门口卖身葬父的代号9527做就可以了。生命被掩埋,却让平日里不显的人性于暗处发光,才是灾难片一贯为之的主流价值观。

《深海浩劫》很想做到这一点,可惜未能成功。

同样遗憾的是马克·沃尔伯格等人领衔主演的几个主人公,他们很想阻止这一切灾难的发生,虽然按照《星际穿越》中提到的“墨菲定律”来看,这一切都是迟早的事。

墨菲定律的原句是这样的: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

电影除了如烈焰地狱般的灾难现场外,剩下就是围绕这个该死的定律,讲了两拨人去做钻探石油这件事,然后其中一方的选择导致了这场人祸。

这一次,美国人毫不犹豫地将这盆脏水泼给了BP为首的英国人。

电影中,美方形象代表马克·沃克伯格,术业有专攻、爱岗敬业、一丝不苟,除了喜欢上班的时候蹭公家的网络和老婆激情视频聊天之外,简直可以称之为劳动模范。

而英国人的形象发言人——BP公司,则被描述成了既官僚又贪婪的灾祸之根。电影中BP公司负责人的形象,完全是按照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对于资本家的定义来量身定做的。

“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挺而走险;如果有2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藐视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润,那么资本家们便会践踏世间的一切。”

石油行业至于是不是真的有那么高的利润,那不是电影和我们所关心的。《深海浩劫》唯一想做的就是把屎盆子扣在英国人的头上,将其中的代表人物塑造成利益熏心的模样,而美国人自己则团结友爱地背靠着星条旗唱着《我爱北京天安门》勇敢地活下来。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这场只造成11人殒命的事故,只是灾难的开始。且不说那些失去顶梁柱的家庭如何捱过伤痛,单论这场新世纪以来最大的一次原油泄漏,让整个墨西哥湾承受了不可磨灭的伤痛,用当时媒体的话说——墨西哥湾沿岸生态环境正在遭遇“灭顶之灾”。

断章取义的粉饰,让《深海浩劫》的格调陡然间降至水平线之下。更可怕的是,以马克·沃克伯格为首,几位主人公全程打酱油,颇为生硬的同事之情以及有惊无险的绝地逢生,切不要说和海洋灾难史诗《泰坦尼克号》相比,哪怕一部《完美风暴》,人和环境之间命运抗争下令观众飙出的泪,也要比《深海浩劫》多出十加仑。

更重要的是,对后续的环境毁灭置之不顾,单单选取灾难源头中的小人物来歌颂其英勇,这种不能说它错但又总觉得哪里不对的套路,真是让中国人民见识到了主旋律“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广泛性。

不同的是,美国人在灾难过后选择在好莱坞开机。

而我们比较省钱,我们一般会挑个良辰吉日开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灾难警醒大片《深海浩劫》观后感

全文共 565 字

+ 加入清单

导演在影片中用了很多的借喻和补充手法,去告诉大家这次勘探的油井,差不多等于就是在敲开地狱之门。在出事之前铺垫,完全没有让人觉得无聊和厌倦,反而导演是在让观众学习和融入,让观众和钻进平台的126人一起感受暴风雨前的平静。随着剧情一段段的展开,观众看得是越来越紧张,最后终于在视钱如命的负责人命令下,他们打开了这扇地狱之门,深海黑油如恶魔般被放出,但之后却一发不可收拾。

造成了震惊世界的油田大爆炸。平台副经理对安全监督说的徒手抓鲶鱼的做法似乎想告诉大家,我要去抓他,肯定会做到万无一失的安全准备,并不是徒手,我要保证我的安全。隐喻的比喻着他们打开了地狱之门,就要保证钻井作业万无一失。可是现在似乎无法保证万无一失。美国人很好的把屎盆子扣在了英国石油公司身上,英国石油公司BP被描述成了既官僚又贪婪的灾祸之根。电影中BP公司负责人的形象,完全是按照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对于资本家的定义来量身定做的。而美国人要为他们擦屁股,英国石油公司省钱赶工期,自私自利的本性暴露无疑,电影除了如烈焰地狱般的灾难现场外,剩下就是围绕这个该死的定律,讲了两拨人去做钻探石油这件事,然后其中一方的选择导致了这场人祸。

而马克·沃尔伯格等人领衔主演的几个主人公,他们很想阻止这一切灾难的发生,虽然按照《星际穿越》中提到的“墨菲定律”来看,这一切都是迟早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剧情灾难片《火云端》观后感

全文共 308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由深圳市公安局消防监督管理局监制,深圳马语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摄制,彩色高清数字电影《火云端》在深圳杀青,广东省公安厅称赞本剧是一部赞颂公安消防英烈及家庭的主旋律影片,整个剧情充满人间真善美,是一部传播正能量,催人泪下的电影作品。

该影片由著名演员奚美娟,范雨林,陈莹,田牧宸领衔主演,周浩东及莫诗旎等演员主演。影片全程在深圳市和周边镇区取景拍摄,从不同的视角演绎广大消防官兵可歌可泣,舍生忘死的精神风貌和许多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及家庭生活,并荡气回肠地展示了两代英烈亲属默默支持消防事业的高尚情怀。

电影《火云端》是一部深圳本土原创的数字电影,对我市的消防宣传工作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将起到积极正面的宣传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好莱坞动作冒险奇幻巨制《刺客信条》观后感

全文共 315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刺客信条》的动作场面真实与刺激,男主角法斯宾德曾坦言,《刺客信条》是他拍过最困难的一部电影,因为前期的训练非常扎实,每天要接受4个小时以上的跑酷训练,整个身心都苦不堪言。电影中的动作戏几乎都不靠特效,而是真人亲自完成。

而粉丝们最为关心的经典动作“信仰之跃”,竟然也是在无特效、无保护的情况下由专业特技演员完成。据悉,演员必须从38米高的高台跳到大约只有10平方米的安全垫上,从高处看大小仅相当于一张A4纸,而且还要完美还原270度转身。演员下落过程中坠落速度达到61公里/时,仅有2.79秒完成安全着地的时间。这样近乎苛刻的要求也被《刺客信条》攻克,并因此成就了一项新的世界纪录。所以这一段的演绎,让现场观众都禁不住鼓掌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灾难巨制大片《深海浩劫》观后感

全文共 1780 字

+ 加入清单

据了解,为了拍摄电影里的油井Deepwater Horizon,《深海浩劫》剧组在路易斯安那州的查尔梅特,也就是影片的主要拍摄地,搭建了一个真实的油井。而且这部电影秉承着“尽可能采用实拍”的拍摄理念,不仅最大化地还原了泥浆喷发的过程,连火焰的拍摄都力求镜头可以达到最大最近。在一段从直升机掉到80英尺下海里的情节中,导演用近乎疯狂的实拍要求,让替身和摄像拿着摄像机跳进“水上火海”,所以才让我们在电影里有种“置身火海”的真实感。

不过《深海浩劫》需要观众有耐心地观看,因为整部电影节奏不快,故事虽然很真实,让人揪心,但谈不上跌宕,前期铺垫也相对冗长,好在后面灾难场景的叙事张力强大,代入感较深。这部电影的伏笔不少:喷涌的可乐罐、撞机的空中鸟、迷信的紫领带,灾难的谶语仿若征兆。有几个镜头印象深刻:救援后,所有人在漫天火光映衬下,下跪祈祷;船长在救援船上点名,无人应答的片刻让人落泪。

说一下真实事件的事后影响:

1、英国石油以208亿美元与美国政府和解,这刷新美国司法当局有史以来最大的和解金额。英国石油公司打造了一个4层楼高的巨型“金钟罩”希望能降到1500米的海底,把漏油的地方罩住,让原油保留在金钟罩里,然后再抽回海面上接应的油轮,但深海水温太低,金钟罩内部累积了大量的冰晶,中途就无法正常运作,这项计划宣告失败。同年7月,利比里亚籍的台湾除油船鲸鱼号(A Whale)抵达墨西哥湾,在测试成功后投入海水油污清除作业,但因除油效果不佳,退出除油作业。

2、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发生后,漏油事故附近大范围的水质受到污染,不少鱼类,鸟类,海洋生物以至植物都受到严重的影响,如患病及死亡等。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和阿拉巴马州的渔业进入灾难状态,过半数受访者,不满意总统奥巴马处理今次事故的表现。有官员指,至今墨西哥湾沿岸有超过300只海鸟因为油污死亡。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墨西哥湾漏油的影响如同911恐怖袭击。

3、美国政府的在11月份的调查报告指出有6,104只鸟类,609只海龟,100只海豚在内的哺乳动物死亡,这个数字可能包括了死于自然原因的动物,所有因深海漏油而死亡的数据断定尚待时日。

据了解,为了拍摄电影里的油井Deepwater Horizon,《深海浩劫》剧组在路易斯安那州的查尔梅特,也就是影片的主要拍摄地,搭建了一个真实的油井。而且这部电影秉承着“尽可能采用实拍”的拍摄理念,不仅最大化地还原了泥浆喷发的过程,连火焰的拍摄都力求镜头可以达到最大最近。在一段从直升机掉到80英尺下海里的情节中,导演用近乎疯狂的实拍要求,让替身和摄像拿着摄像机跳进“水上火海”,所以才让我们在电影里有种“置身火海”的真实感。

不过《深海浩劫》需要观众有耐心地观看,因为整部电影节奏不快,故事虽然很真实,让人揪心,但谈不上跌宕,前期铺垫也相对冗长,好在后面灾难场景的叙事张力强大,代入感较深。这部电影的伏笔不少:喷涌的可乐罐、撞机的空中鸟、迷信的紫领带,灾难的谶语仿若征兆。有几个镜头印象深刻:救援后,所有人在漫天火光映衬下,下跪祈祷;船长在救援船上点名,无人应答的片刻让人落泪。

说一下真实事件的事后影响:

1、英国石油以208亿美元与美国政府和解,这刷新美国司法当局有史以来最大的和解金额。英国石油公司打造了一个4层楼高的巨型“金钟罩”希望能降到1500米的海底,把漏油的地方罩住,让原油保留在金钟罩里,然后再抽回海面上接应的油轮,但深海水温太低,金钟罩内部累积了大量的冰晶,中途就无法正常运作,这项计划宣告失败。同年7月,利比里亚籍的台湾除油船鲸鱼号(A Whale)抵达墨西哥湾,在测试成功后投入海水油污清除作业,但因除油效果不佳,退出除油作业。

2、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发生后,漏油事故附近大范围的水质受到污染,不少鱼类,鸟类,海洋生物以至植物都受到严重的影响,如患病及死亡等。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和阿拉巴马州的渔业进入灾难状态,过半数受访者,不满意总统奥巴马处理今次事故的表现。有官员指,至今墨西哥湾沿岸有超过300只海鸟因为油污死亡。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墨西哥湾漏油的影响如同911恐怖袭击。

3、美国政府的在11月份的调查报告指出有6,104只鸟类,609只海龟,100只海豚在内的哺乳动物死亡,这个数字可能包括了死于自然原因的动物,所有因深海漏油而死亡的数据断定尚待时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好莱坞大片《一条狗的使命》观后感

全文共 338 字

+ 加入清单

“人类真复杂,一直在做狗不能理解的事,比如离开”。贝利一直在思考自己活着的意义,它认为只要开心、玩、不思考自己活着的意义就是自己的意义,直到它遇见了伊森。它认为,伊森就是它活着的意义。直到伊森的离开,到它的离开。

它经历的四世,有陪伴伊森的意义,帮助别人的意义,爱情的意义。一次又一次的离开。直到它再回到那片麦田,闻到熟悉的味道,遇见像狗又像马的驴子,还有它最爱的伊森,它知道,“我是贝利贝利贝利”。

虽然不能理解为什么要离开,但是不得不离开,要把仅有的一生过的有意义啊。一条狗的使命是什么呢,大概就是活在当下吧。

每一次贝利的离开我都泪崩了。当贝利再次跳上伊森的背时,我感动的一塌糊涂。电影很温馨,很感人。影片也有很多笑点,欢乐又美好。

圆满的结局,我喜欢happy ending~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深海浩劫》观后感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因为毕业论文的开篇案例就是墨西哥湾溢油事故,所以关注这部电影很久,作为美国目前最大的原油泄露事件,给海洋造成的污染与伤害是人类远远不可估量的,逝去的不仅仅是数字中的十一名石油工人,更多的是87天无止境的石油排入浩瀚不可及的大海,损失的也不仅仅是1.27亿加仑石油,还有不可弥补的生态损害,并不是我所研究的海洋生态补偿所能完成的任务。

作为一名自称海洋法律方向的学生感到无比惭愧,仿佛是在一切不可挽回的破坏背后来说几句无关痛痒的慰藉。看完电影后,我突然发现,渺小的不仅是人类个体,更多的是我们的视野。从自然索取者继而演变成剥削者、掠夺者,事前没有足够的防御措施,事后才来救济,救济不完全,留下的痕迹遍布了数十万平方公里。剧中那只挣扎的被石油污染成黑色的大鸟,将来会要变成成千上万只,被石油污染不得不面临死亡威胁的海洋生物,同时也象征着未来的人类。

我们在挣扎,在负隅,在顽抗,自认为用尽了力气,最后得来的却是大自然的反噬,无边无际的黑暗在慢慢吞噬着我们。那些受害家属声嘶力竭的质问,绝望的哭泣和拥抱,盲目行走伤痕累累的幸存者,是一场突发大灾难不断敲击脆弱心灵的结果。

第一次在电影院里看灾难片,带给我的震撼远及我所爱的英雄主义电影,真正的英雄是没有超能力的平凡者在突发事故面前奔跑在最前线的人,他们没有翅膀,却拼尽全力飞得更高,来保护其他人。除了开篇有些冗长无趣,中期就开始精彩,后期迷失自我,仿佛一同感受,生死存一线的危机。

我觉得非常好看,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关注海洋污染问题,尽力避免污染的扩大,给海洋生态系统一个安全的家。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好莱坞压轴高分灾难巨制《深海浩劫》观后感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深海浩劫》根据2010年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改编,电影表现的四平八稳。除了塑造了比较倔强的领队老头,其他人物依然是我们熟悉的美国家庭,熟悉的美国员工间打屁闲扯。

对于灾难的反思通过平台领队老头与公司领导的争执统一体现出来,指责因为利益而忽视安全的行为。

开篇导演运用了不太高明的方式,通过男主女儿的嘴巴,巴拉巴拉的介绍了男主的工作,还顺带介绍了深海钻台的原理以及危险性,一瓶爆喷的可乐演示了后面的灾难。这一幕很是生硬,家庭中的对话都是这样的学术探究吗?

后面灾难发生时的场面还是非常的震撼的,反正我们国产片是拍不出来的。关于灾难的过程几乎就是展示,展示,展示。涉及到人心理的层面反而有些薄弱。

故事推进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详的征兆,比如飞机撞到鸟。这种桥段都过于照搬。危机一触即发,而办公室里在欢庆连年安全第一的荣誉,这种反讽也略显低级。莫名其妙的欢庆什么安全只是为了让观者撇一撇嘴而已,所以电影运用了很多套路,缺少新意,是一部真正的好莱坞流水线上拼接出来的作品。

此类美式大片因其场面震撼还是会引来关注,又因为还是几十年不变的味道而会让中国观众略感乏味,票房大卖显然不太现实。预计大陆票房1到2亿人民币吧。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灾难巨制大片《深海浩劫》观后感

全文共 1089 字

+ 加入清单

深海浩劫》在看完之后,给我最大的震撼和感动是两句话,一句是女儿说的“爸爸,真为你骄傲”,另一句是父亲说的“我多想你一直都是十岁”。

导演采用了类似《百年孤独》的创作手法,从故事一开始便注定了将要发生的结局。在早饭时间,主人公的女儿在论述作业的时候就讲述了整个电影故事的过程和结局。

电影以温馨的手法切入男主人公的家庭日常生活,在影片的开头,导演用了细致但又平凡的镜头,来极力的表述着:石油人对家的意义。一开始镜头给到了男主人夫妻间的“亲昵时间”,作为一个妻子,她一直都躺在床上,这样就可以不用着急起来,不用那么早说再见,想把和丈夫在一起的时间留的久一点再久一点。到后来,男主人在修理橱柜。再到女儿的出现,男主人深情又慈祥的注视。这些看似平常不能再平常的日常,却在石油人眼里看来,却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求”。

该电影的导演将感情升华到高潮,只用了一句话,男主人公对自己的女儿说“我多想你永远十岁”。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道出了多少石油人的心声。平平白白的几个字,刺痛了多少石油人“坚强的玻璃心”。看似平素苍白的语言,却藏着对家,对女儿深深的爱以及不能陪伴无法给予的愧疚。相信这种愧疚,是无法弥补的遗憾。不知道多少石油人,看到这里,会有两行清泪,流向心里。

随后电影切入“深水地平线”平台,第一个场景就是斯伦贝谢被赶走了,接下来一直围绕着是谁赶走了斯伦贝谢,水泥胶结测试到底做了没有来展开。以及到后来的平台经理要求负压测试,到最后的井喷,着火爆炸。这部电影再现了灾难的经过,也给观众带来了感官上的震

其实我想说的是,这电影更能反映出石油人的无奈。这种无奈不仅来自于急功近利的“big company”,也来自于对生活的别无选择。石油人不能去选择老板,不能去选择现场,也不能选择设备。而这些,对石油人来说其实算不了什么。真正让石油人无奈的是不能选择守在床前,当父母需要了;不能选择揽过她的头也揽过她所有的烦恼,当妻子委屈了;不能选择牵着她的手,当孩子害怕了。

最后电影将镜头放在男主人公趴在地上放声痛哭上面,男主人公抱着自己的女儿和老婆趴在地板上无力但又崩溃的哭着,在经过了这场浩劫之后。或许世界没有给男人哭泣的理由,但至少请在你不能给他拥抱的时候给他一点理解吧。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在工作,他们也是拿着生命来爱自己的家。

石油人他们承受不起,他们更害怕失去。石油人最怕的是分别,怕这是最后一次的拥抱,怕这是最后一回的再见。假如你不爱我们,请至少不要拿来伤害。

西风起,秋意寒。太晚了,出了电影院感觉浑身鸡皮疙瘩,抬头望望要吃人的黑夜,不觉的潸然泪下,原来我也是一名石油工人。而你呢,石油人?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好莱坞《间谍同盟》观后感

全文共 796 字

+ 加入清单

这部影片刻画的很细腻,前半部分女主实际上已经爱上帅气的男主了,

包括多次要求男主亲吻她,以及在吃饭的时候故意解开外衫勾搭他,

还有练枪的那段技术娴熟,以及之后的沙漠激情那段,

再之后的刺杀行动完成后答应男主和他去伦敦结婚,正是因为爱情才忘记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作为一个间谍,窃取机密。

所以女主在战争面前,放弃了自己的间谍身份,选择了自己的爱情。她是失败的间谍。

再到后来悲剧的结束。可以说这个女人闪耀着人性的美,再加上女主 玛丽昂·歌迪亚 本来都性感优雅的外表和精湛的演技,这个人物刻画的是非常细腻的。

再说男主,整个影片中一些镜头让人感觉很男人,前面强忍不被这个女人撩,后面为了求证自己老婆是不是间谍,开着飞机去敌占区找战友,潜入警察局,一个人干掉一个装甲车的人,之后的补枪,显示出这是个勇敢的军官。从职业上讲,他是个优秀的军官,合格的间谍。

军人的身份就是服从命令,因此在维护自己爱情的时候,可能显得没那么激情,也就那段抱头痛哭,带着老婆出逃。之后老婆自杀了,这个男人也显得木讷,根本就不像是失了自己心爱的人的那种撕心裂肺。站着看了半天才默默蹲下。WTF?

电影的结束有点像戛然而止,故事结束了,以女主一封信作为结束,附带一些战后女儿长大和老公一起在梦想之地生活的照片。意思是说,爱情没了,生活还要继续??然而这也没办法弥补女主给观众带来的悲情感啊!

还有影片一大堆漏洞,男主脑子不够使

为什么要把假写机密情报在那里,既然知道计划有可能是被命令亲手把老婆杀掉,当时就不该让老婆得到那个纸条。而是自己小心去求证。

另外,这个女人那么细腻的付出,包括飞机轰炸急忙跑到楼上守护女儿,这怎么可能是一个冷血间谍做的事情呢?甚至也不可能生孩子啊。

所以很大程度上,女主的伟大就是因为他的愚蠢。

另外豆瓣评分我也是醉了,具有很大的误导性。

什么剧情平庸,老套,还有给2分的。

我开始有怀疑豆瓣是不是埋了一群水军。再或者是没有深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好莱坞动作剧情片《深海浩劫》观后感

全文共 1058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2010月20日,墨西哥湾的一个钻井平台发生了一次举世震惊的灾难。由于设备的老化失修,管理高层的敷衍逐利,以及质检工作的不到位,引爆了平台的安全隐患,最终整个平台被熊熊烈火吞噬。这次灾难中,共有11

人牺牲,大量原油泄漏,至今仍对该地区海洋生态造成严重影响。而在片尾处依次打出了他们的名字和照片,警示作用显得特别的沉重和深刻。

它是一部灾难片,但与《2012》不同,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更像是一部普及海上钻井平台知识的科普影片,电影在前半段,用大量通感镜头,阐述了钻井平台工作和发生状况的原理,深入浅出,特别是那个可乐爆冲的镜头,非常直观,也与之后的特效场面形成很好的呼应关系。前半段的冷静旁观,一方面在宏大视角下让人对“深水地平线”这架海平面上的钢铁巨兽的感叹,另一方面则随着安全质检问题的深入,为后半段灾难轰然而至举证出清晰的线索——

油井的设计、施工过程中,一系列节省成本的决定,导致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电影前后呼应,前面交代漏油过程的真正缘由,石油公司高层的贪婪和管理不利,大量的手持摄影,大特写镜头,对资本家贪婪侥幸带来隐患。无论是对管理高层的愚蠢和贪婪,男主与妻女的感情,还是石油工人的同袍之情,都是轻描淡写。而当灾难袭来,一个小小的钻井平台吞噬在一片火海之中,当幸存者们丢下同伴的尸体,狼狈逃生,跪倒在甲板上卑微地祈祷时,什么人类的尊严,什么荣誉与财富,都是浮云,重要的是保命。那一刻,人类的尊严被灾难践踏的体无完肤。总体感觉,电影《深海浩劫》显得节奏平稳而坚韧,但没有任何预判立场和道德批判,带有一种纪录片式的客观冷静。只是真实的还原当年的灾难,不是卖惨,而是为了怀念和警示。

其实,要拍这样一部影片很难,电影的背景只是在一个小小的海上钻井平台上,但却给了观众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视觉冲击和内心震撼,它以原油这种堪比炸药威力的物质为爆发点,那种爆炸火焰与冰冷海水相交融,展现出的是一种小空间释放大能量的视觉效果,加上平台上的人在海面上的孤立无援和束手无策,让影片莫名的有一种悲怆感。这也许就是灾难的冲击力,希望这种冲击力能让人类警醒。

据悉,这部电影完全是实景搭建,在拍摄地实实的搭建了一个真实的油井。为了尽可能给观众一种实拍的视觉感,电影不仅最大化地还原了泥浆喷发的过程,连火焰的拍摄都力求镜头可以达到最大最近。导演是一个疯狂的人,在一段从直升机掉到80

英尺下海里的情节中,导演让替身和摄像拿着摄像机跳进水上火海,为的只是给观众真实感。《深海浩劫》在北美和国内的口碑都很好,这样的佳片你怎能错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