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精选20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议论文写作指导。欢迎阅读,希望文章对大家有帮助!

浏览

4344

作文

59

篇1:高考作文立意创新之多角立体法

全文共 3525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如何选择角度,对于其成败,常常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立意创新之多角立体法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苏轼《题西林壁》诗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恰可说明这个问题。角度是指作者站在什么位置,以什么样的视角,以及以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审视、认识客观事物,从而描写景物、叙述事件、说明事物、评论问题等。角度不同,思路不同,立意也不同。尽管高考话题作文的主题是唯一的,不能反其意而为之,但是只要巧妙转换立意角度来表现,会令人眼前一亮。如变一般性的歌颂为思考,寄以远虑;或从人文角度来批判,表达忧思;或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纵论价值;或从生物科学的角度表述,推因析果。总之,转换立意角度、进行立体思维的方法很多,只要将其中一两种运用熟练,便能在考场上出奇制胜。常用立意法有以下三种:

一、顺向立意法,即根据材料的中心,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这些观点和主张是对原材料中心的具体化。如2003年高考作文,依据《智子疑邻》的故事,提出自己的主张:不能凭感情亲疏远近认知事物,感情阻碍人对事物的认知。

二、逆向立意法,即以原材料的中心为对立面,提出与其相反的观点。如2003年高考作文,也可这样立意:感情是促进人正确认知事物的催化剂,正是人有了感情亲疏,才能加深和促进对事物的认知。

三、辩证立意法,即换一种眼光,变换一个角度看原材料。这是一种辩证思维。它提醒我们多从事物的不同侧面来思考和分析,进行多角度的审视。如论述学习“苦与乐”,一般同学会说学习是苦的,只有先吃苦然后才会快乐。“换一种眼光”呢?对“苦与乐”的认识是因人而异的,有人认为苦的事,有人却乐此不疲;有人认为乐的事,有人却认为苦不堪言。吃不着苦的苦比吃着苦的苦还苦,是心灵之苦。这样认识立意就会比前一种观点更高一筹。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世界因万物而多彩,因多彩而精彩。在这个多元又多极的世界中,每一天都有新鲜事物产生。很多问题本来就没有一定的答案,如果有,也只有高下之分,而无对错之分。何必去穷究根底,追求统一呢?还记得历史课上那个教完古代史后的必答题:你最喜欢哪个朝代?答案是无奇不有,让老师眼花缭乱。谁也没有想去评出一个大众化的“最爱”,那本身就是无益之举。何必要统一呢?“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呀!战国时的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秦时的明月汉时的雄关,三国的鼎足之势,西晋竹林七贤的隐逸,还有唐的风华与宋的儒雅,元的四海归一及明清的肃穆庄严。无一不美,无一不留下千古的传奇。

所以我说:历史因多彩而精彩。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吟咏徐志摩的佳句,我也轻轻掀开文学神秘的面纱。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放,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低沉,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旷达,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各有千秋。

所以我说:文学因多彩而精彩。

你可以在梅雨潭边感受朱自清描述的绿色的陶醉,你也可以在西湖边聆听柳浪与黄莺的对答;你可以小桥流水人家,也可以古道西风瘦马;你可以手持长剑,独立朔漠,感受“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你也可以手握画笔船头赏花写韵,领略一下“斜风细雨不须归”的闲适。从西域到东海,从朔北到江南,绮丽的风光给世界增添一抹耀眼的亮色。

所以我说:自然因多彩而精彩。

何必再去争论红楼中的花魁呢?不正是有了宝钗的端庄,黛玉的优雅,湘云的开朗,妙玉的清高,熙凤的泼辣,晴雯的俏丽,紫鹃的聪慧,平儿的细致,大观园才得以流光,《红楼梦》才得以溢彩吗?不正是因为有了各种个性迥异的人,才构成了这么丰富的社会吗?

所以我说:人类因多彩而精彩。

……

是的,太多了。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那就借我一双慧眼吧!用它,去领略春华、秋实、夏炎与冬寒;用它,去笑对阴晴圆缺、云来雾往。

只因我相信,只有万花齐放,才是春满人间,那又何必追求一枝独秀呢?

因为世界因多彩而精彩!

这篇美文联想丰富。采用立体思维,对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展开了多角度,多侧面联想:“历史因多彩而精彩”、“文学因多彩而精彩”、“自然因多彩而精彩”、“人类因多彩而精彩”、“世界因多彩而精彩”。视角的广阔,使本文闪现出夺人眼目的亮色。

例文1

那个青年在危急中权衡再三,自私的想拥有一切的他最终选择了抛弃“诚信”,我不敢苟同。

我认为,诚信是去掉一切外在的美丽,举止的优雅,谈吐的从容后,剩下的心灵纯净。诚信是金。

我?朋友

俗话:知已难求,难就难在“真诚”上。偶尔的饭局,放任的玩乐,带来的只是玩伴。挚友一定是那以诚待已的人。

曾经我有一个三年的挚友。然而在一次出于自私的欺骗后,我失去了她。在怅然、悲伤后,我反躬自问,发现自己缺少诚信。然而时间的闸门说关就永远关了,我和她再也恢复不到从前的清澈感觉了。总有一点污油荡在我的心中,无法散去。

别人?别人

我开始观察身边的人,发现他们待人或而真诚,或而虚伪,或而守信,或而易变。但真正快乐的人总是那些注重诚信的人,因为他们心中坦荡荡,没有隐瞒、遮掩,少了扮饰自己的费心思量与担忧,而那些乐于虚假、变化的人笑起来总会有一丝的苍白,是内心的苍白。

企业?消费者

在市场秩序混乱成为突出问题的今天,企业对消费者的诚信就显得尤为重要。假烟、假酒甚至假文凭都横行的今天,消费者四处寻找着“真”,于是就有了海尔的承诺“真诚到永远”,企业的诚信是它的一种无形资产,带来的绝不仅仅是效益,更重要的是“诚信”代表着一种企业精神、企业文化。“以德治国”不也正是用诚信来治理国家吗?

国家?国家

美国的霸权是出了名的,它的不守信也是“众国皆知”。从对中美两个《联合公报》,对台湾问题的几次反复,到现在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拒签《京都议定书》,号称有着世界上最高文明程度的美国是否该想想自己缺了一点儿什么?

中国?WTO

中国“入世”已成为定局,这次“入世”可谓几经波折,但最终中国还是凭诚信折服了世界。中国对世界许下了承诺:将以最安定,最优雅的环境来迎接各国商客。全新的中国,更足的信心,更全面的开放,不变的诚信!

以诚为本,信能化金!

本文以“诚信是金”为轴心,多角度、多方位地表达主题,作者分别从“我与朋友”、“别人与别人”、“企业与消费者”、“国家与国家”、“中国与WTO”等方面论述诚信为本,化诚为“金”的道理。选材思路由小到大,由个人到集体到国家,由此说明在社会生活中,对各种大大小小的关系的处理,都要做到以“诚信为本”。

例文2

喝过营养老汤吗?看那些古籍,那些用火焰铸在金属器皿上的,用刀刻在竹筒上的,用毛笔写在绢帛麻纸上的,还有今天用钢笔写在方格纸上的。这一堆堆千秋经典,剔除奸恶,便可以理出

作为人必定要选择的三种大道。这便是:菊花、古剑和酒。

菊花,为隐逸之道。选择此道的人,皆是满腹经纶却无处施展才华,于是愤而避世,晋朝的陶渊明便是一例。陶渊明初为县令,却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便辞官入山,自耕自食,自得其乐,遂有优美的散文诗歌传世,为后人留下一股清新宜人的田园之风和“晋之陶渊明独爱菊”的美誉而名垂千古。

古剑,为激浊之道。宋代的辛弃疾可谓此道中大成者,他半生抗金却不受重用,满腔报国之志却无处施展,于是他愤怒了,到处奔走呼号,激励人们灭敌复国的壮志。可是,南宋朝廷的苟安,却让这支犀利的古剑在失望中慢慢锈去,直到蜕尽了锐气。唯有继东坡之后那一篇篇或慷慨激昂或忧郁愤懑但都大气纵横的“稼轩词”流传不朽,让后人在字里行间感受到那份“携长铁兮以击天”的豪迈之风。

酒,为消愁之道。李白选择了它,这个据说是母亲梦太白而生的人,才华盖世,却被皇帝召作了御用诗人,悒悒不得志。于是,要杨玉环为他研墨,高力士为他脱靴,也因此又被挤出了朝廷。后来他便寄情于山水、留恋于杯中物了。《梦游天姥吟留别》透出了他的浪漫情怀,“对影成三人”又说明他是寂寞的,真至“骑白鲸而去”,他的一生才划上了句号。“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李白,只能因酒而生,因酒而灭。

在我们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也面临着重大的选择――菊花?古剑?抑或是酒?其实云就是云,雨就是雨,自然天成。孔子说人性本善,荀子说人性本恶,孟子则采取了中庸之道,说人之初善恶参半。我们民族文化的底蕴是儒家文化,因此我的选择也就显得中庸了。

1/3的菊花,我需要它的超脱。

1/3的古剑,我需要它的锐气。

1/3的酒,我需要它的“难得糊涂”。

于是,我拈一朵菊花,携一柄古剑,微笑着喝尽杯中酒,然后上路。

本文采用立体思维,将代表着千百年来文人学士生存状态的三种选择,借菊花、古剑、酒三种意象展示出来,极其浓缩地象征了中国古代士林的典雅与脱俗,清高与超然,忧悒与郁闷,痛苦与无奈,这位考生可以说深得中国文化的“个中三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人生如登”材料作文立意及例文

全文共 6499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如登”材料作文立意及例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剧组来到东岳泰山录制“清明特别节目”。节目录制结束时,特约嘉宾、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登山感悟是“山登绝顶我为峰”。这不仅是登山的境界,也应该是每个人努力追求的人生境界。另一位特约嘉宾、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的感悟则是:“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要登到山顶,但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审题提示】

从于丹的角度分析,可以有以下立意:要立志高远;要敢于争先;要志攀高峰;要勇立潮头;等等。

从易中天的角度分析,可以确立以下中心:做任何事都重在参与,重在过程;走好人生(事业)的每一步;要量力而行,只要尽力就好;力所能及无遗憾;等等。

综合以上分析,这则材料可供选择的立意角度与侧面有很多,文体的选择更是可以不拘一格,适合于叙事和抒情,也适合于议论说理。

一、本次作文主要存在问题:

1、文面、书写总体情况太糟糕,这会严重影响评卷老师的打分。

2、文章观点不够鲜明,按照应试作文的要求,不应该在文章中出现两种对立的观点。

3、本学期已加强了文章“开头”的练习和分论点的分解训练,但在考试的时候往往不能很好地体现和落实,为什么?

4、如何做到“论据和论点的对应”学生还比较糊涂,问题比较严重,后阶段要努力强化这个问题。

二、审题立意:

1、明确“话题”意识

话题“人生如登山”是比喻性的一句话,必须扣紧话题谈“该怎样攀登人生的高峰”,其实就是回答你在“人生如登山”这一问题上同意谁的观点并讲明原因。不可撇开材料的要求空谈“人生如登山”。

存在问题:

A、只谈“人生”该怎样做,完全不以“登山”作比喻,文章从头到尾没有完整出现话题;运用论据时完全撇开话题去谈。

B、由“人生如登山”的话题引出另外的观点,然后完全去谈“另外的观点”,犯偷换概念的错误。如:“人生如登山,但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在每一个歇息转弯的地方,我们都要学会调整和转变。(分论点:学会调整,要有乐观的心态;学会调整,要有自信;学会调整,要有勇对困难的坚毅。)

2、立意的选择

根据材料及提示,文章关于“人生如登山”的话题,可以有三个角度的立意: A于丹教授的观点立意(我们要勇攀人生的高峰);

B以易中天教授的观点立意(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

C融合两者的观点立意:(都有可取之处)

一定认真分析对于自己哪一个最好写。

到底哪一个立意更好?我们应该根据应试作文的特点作分析:C立意因为要融合两者的观点,写作时逻辑思维的要求十分高,稍有不逊就容易陷入观点模糊不鲜明,导致两头不到岸;B立意观点没问题,但直接借用易中天教授的话作观点不够明确,必须另拟一句话明确

表达此观点。

另外,用B立意写议论文在论据选择的空间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因为“名人事例”中的名人一般情况下都是攀上了人生高峰的人。所以,我们认为,选A立意更有利于发挥,且相对而言立意的品位更高。

应试作文就要求观点清晰,立意高远,材料丰富,便于使用名人立论。

1、攀登高峰的好论据:

史学的高峰――司马迁

文坛的高峰――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

政坛的高峰――毛泽东、林肯、罗斯福、康熙

艺术的高峰――梵高达芬奇贝多芬

科学的高峰――牛顿爱迪生达尔文

体育的高峰――姚明 林丹 郭晶晶

2、“未必能到山顶,爬了就好”的论据:

诸葛亮 项羽文天祥辛弃疾岳飞奥运会中未只拿到银牌的运动员

历史上大量失败的英雄

3、不算太好的论据:

陶渊明(消极避世)金晶(勇敢无畏却未攀高峰)洪战辉(爱心与责任,与攀高峰无关)

本题无论同意谁,用的例子都应该是付出了艰苦努力、拼搏的人。

4、存在问题:用B立意的文章,运用论据时却全是“成功攀登高峰”的事例。 (B立意应该用失败者或者未登顶者)

5、分论点与中心论点脱节

如“人生必须勇往直前,攀登事业的顶峰(中心论点):攀登高峰需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攀登高峰需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攀登高峰必须有爱心”

(后两个分论点与中心论点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分论点举例与题目、开头举例

有“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气,我们更能在人生中发光发亮,登上人生的“顶峰”。 “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气,使人懂得坚持。 司马迁

“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气,使人不断进步。 科比·布莱恩特

“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气,使人成就霸业。 秦始皇

勇攀人生之巅,需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 秦国

勇攀人生之巅,需要有敢于攀登的勇气。武则天

勇攀人生之巅,需要有顽强拼搏的毅力。奥运健儿

人生就像登山一样,每个人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峻岭。

人生如在行山中,山登绝顶我为峰。陈景润

人生如在行山中,山花烂漫为我绽。邰丽华

人生如在行山中,努力攀援难及巅。牛顿、海顿

人生如登山,需要意志。司马迁

人生如登山,需要勇气。李白

人生如登山,需要恒心。祖冲之

要攀登人生的高峰,第一步要迈出脚步,勇于尝试。莱特兄弟

要攀登人生的高峰,第二步要坚持不懈,克服险阻。贝多芬

要攀登人生的高峰,第三步要不懈追求,不断探索。谭嗣同

四、例文。

例文1:(赞成于丹)

1.气凌绝顶览众山

大江东去,耸峰穿空;惊涛拍岸,浪卷千堆雪,淘尽多少风流人物!时光若奔腾中的大江,一去不复返,要想成为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必当勇攀高峰,登上人生之巅。

人生若登山,要成就辉煌人生,必先要有攀高峰的远大志向。当他他还是乡村农校的一名普通教师,当他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一介农夫时,他已经有了为世界造福的鸿鹄之志。于是,他一步步迈向了理想的高峰。因着这份志向,他不断研究;因着这份志向,他从没放弃。因为有了造福人类的理想作为鞭策,作为动力,他从“寻找野败的日子里”走了出来,走向了成功,走向了世界,走向了人生的峰巅。远大的理想,敢于勇攀高峰的气概助袁隆平走向了“喜看稻菽千重浪”的伟大传奇。

人生若登山,要成就辉煌的人生,必须有刻苦奋斗的精神。从连颜色的组成都分不清到描绘出一张张绝世的画作。谢坤山从坎坷中走出来,从奋斗中走出来。因事故而失去双臂和一条腿的他,并没有因命运的捉弄而一蹶不振。相反,坚信人定胜天的他凭借自己的一张嘴,在空白的画布上添上了一笔又一笔绚丽的色彩,描绘了自己精彩的人生。在攀登高峰的过程中,他遇到过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伤痕累累的口腔,尖利的竹筷刺出满嘴的鲜血,因行动不便而导致的尿血这一切的艰难面前,他始终屹立不倒,刻苦奋斗的精神助他攀上了人生的巅峰,成就了他的画布人生。

人生若登山,若想成就辉煌的人生,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在自负的日本人面前,他面不改色;在世人质疑的眼光中,他坚定不移。他就是陈景润――在喜马拉雅山巅上行走的数学大师。在全世界都认为中国出不了数学大家的时候,他沉默不语,坚持不懈地向他笔下的数学高峰进发。终于,坚定的信念助他攀上了人生的巅峰,成就了他的数学人生。

我们应该抱一种“气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气概,勇敢攀登,成就人生的巅峰之作,屹立于历史的滔滔江水中,成为名垂千古的风流人物。

人生若登山。

例文2:(赞成易中天)

2.人生如登山,爬了就好

人生如登山,循径而上,则是在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然而路途艰险,一路上重峦叠嶂,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创造出绝顶的辉煌。因此易中天教授发表自己登泰山时的感受时说:“人生就象是登泰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的确,我们更应该看重登山的过程,登山的行动。

数千年前,那个狼烟四起的时代,为反抗秦朝暴政,陈胜吴广首事反秦。以八百戍卒,起义大泽,浩浩荡荡,这便是他们在攀登人生的高峰。然而事情总是不尽如人意,草衣布衫再强也难以抵挡金戈铁马,鸟卵再硬也不可以击石,中国第一次农民起义便以失败告终。但我们却记住了他们。试想,如果陈胜吴广没有去尝试登那座人生高山,结果会怎样?那他们只能永远做秦朝皇帝脚下的一介莽夫,最终老死于烂泥秽土之间,没有人会知道他们。相反,起义虽败犹荣,既提升了人生的境界,又为反秦打下了基础。可见,人生如登山,爬了就好。 台湾有一位叫谢坤山的画家,年少时由于一场意外,失去了双手和左腿,然而他却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从容不迫地踏上了成为一名画家的道路,这便是他在攀登人生的高峰。他没有凡高的妙笔,没有达芬奇独特的构思,也没有齐白石的那种自然飘逸,他仅有一张叼着笔的生硬的嘴。画工上纵使技不如人,也许他的画还没有达到大师的境界,但谢坤山让我们看到了一种精神。试想,如果谢坤山当时只甘心做一名残疾人,结果会怎样。他可以每天享受着别人的照顾,他可以无聊赖地躺在床上,他可以领取社会救济。最后,以一个一事无成的残疾者的身份,在人生的山脚下,甚至是谷底悄然离去。相反,只要他选择了攀登,无论攀得多高,都展现了人生的精彩,让我们学到了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确实,人生如登山,爬

了就好。

荆轲刺秦,事情败露而惨遭秦皇毒手,但我们看到了一位视死如归的侠士;刘翔跨栏因脚伤而挥泪于北京奥运,但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永不言败的英雄;林则徐禁烟,因国衰敌强而被迫贬谪,但我们看到了一位以报国为己任的忠臣想想他们的付出、努力与拼搏,对易中天教授的感言理解更为深切。只要尽力去攀登过,即使没有登顶又有什么后悔,精彩和价值就蕴涵在努力攀登的过程中。

人生如登山,爬了就好!

3.登人生之泰山

人生如同一座泰山,我们要想完美的人生就要勇于攀登,努力攀登。我们也要有于丹登山的感悟:山登绝顶我为峰。这不仅是登山的境界,也应该是每个人的豪迈气概,我们要努力登上人生的泰山。

登人生的泰山,要有刘翔的坚持不懈。刘翔的泰山是横放着的。他的每一步攀登都有着一分辛酸。在2004年的奥运会上,一个黄皮肤、黑头发的跨栏运动员创造了一个奇迹。那个人就是中国的骄傲——刘翔。他平了世界纪录。自此之后,刘翔更加努力训练,因为他心中始终如一,那就是登人生的泰山。他每天坚持不懈地在训练场上训练,风雨不改。他每天坚持不懈地写训练日记,从不懈怠。他每天坚持不懈地提高自己的反应速度。正是这样,他不断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刘翔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刘翔之所以能够登上人生的泰山,正是因为刘翔有登泰山的豪迈气概,正是因为刘翔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登人生的泰山,要有司马迁的坚毅决心。司马迁的泰山是一书卷,他的每一步攀登都有着血迹和泪斑。司马迁和他的父亲、祖父一样,在朝廷担任史官一职。司马迁及其父辈都想编辑一本记载历史。于是司马迁便下定决心,编著记载历史的书册。但正在他在进行伟大使命时,他因替李陵求情而被皇帝处罚。一是处死,二是受宫刑。在当时,宫刑可是生不如死,但司马迁只有一个信念:登人生的登山。只有一个决心:编书。正是这样,他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最终编著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要是司马迁没有登泰山的英雄气概,没有坚毅的决心,司马迁不可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登上人生的泰山。

登人生的泰山,要有陈景润的不畏艰苦,屈居于六平方米的小屋。家境贫寒,在艰苦的条件下,他毫无畏惧,他虽身无他物,但他有着登山的英雄气概,不畏艰苦的精神。最终,陈景润成为伟大的数学家,登上人生的泰山。

登人生之泰山,要有登山的英雄气概。要有登山的坚持不懈,要有登山的坚毅决心,要有登山的不畏艰苦。人生如泰山,我们要努力攀登。

4.人生如登山

贝多芬双耳失聪,仍坚持创作,《命运交响曲》见证了他人生的顶峰。

司马迁惨遭毒刑,仍忍辱负重,《史记》见证了他人生的顶峰。

陶渊明官场失意,仍乐观生活,《归园田居》见证了他人生的顶峰。

人生如登山,漫漫人生路上充满了艰难险阻,只要你松懈、停了下来,山顶离你遥不可及。 有意志力的人生,才能登上顶峰。“世上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的这番话,不正告诉了我们,意志力对人生的巨大作用吗?西汉文学家司马迁惨遭宫刑,众叛亲离,却能忍辱负重地生存下来,就是因为他有坚持、有目标。他坚忍不拔的意志力让他“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终写成了《史记》这部巨作。他也因《史记》而名垂千古。这一切的成功不正好回馈了他“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的抉择吗?坚忍的意志力助司马迁登上了人生的顶峰,《史记》就是最好的证明。 乐观向上的人生,才能登上顶峰。“永远有多远?”“微笑永远,生命永远”桑兰用行

动证明了这句话的意义。仅仅一次失败,就让年仅17岁的她患上了高位截瘫,当所有人都为她感到惋惜的时候,她毅然地出现在观众面前。轮椅上的她,脸上一直挂笑,似乎厄运并未降临在她身上。她灿烂、纯真的笑容不仅征服了美国,征服了中国,更征服了世界。她以乐观面对挫折,以笑面对人生,为她赢得了世界的赞誉。桑兰还用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人生,成为了电视节目《桑兰2008》的主持人。桑兰乐观向上的精神助她登上了人生的顶峰,全世界的人都见证了她的努力与成功。

敢于超越自我的人生,才能登上顶峰。当他个人进球记录满1000个时,有人问他:“您哪个球踢得最好?”他笑了,意味深长地说:“下一个?”贝利含蓄幽默的回答,震惊了所有的人。正像他所说的,人不能只停留在过去的成功,而是要为自己定下一个新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从而取得更大的成功。就因为有了这一份敢于超越自我的勇气和信心,一代球王贝利诞生了。

人生如登山,只有走好了每一步,并坚持到最后,才有可能攀上顶峰。但是,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能力登上山顶的,只要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就“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5.登 峰 之 论

遥想赤壁,千里江陵,旌旗蔽日,横槊赋诗,曹操之雄登英豪之峰;顾看零仃,囚笼铁锁,不畏横暴,义责强虏,正气浩然,天祥之诚,登仁义之峰。人生如登山,登临者济济,而临顶者寥寥。何也?其中必有撼世之品格,助其越深涧,相其度危岩。有此品格者,方能绝顶泰山,决眦齐鲁!

登人生之峰,以志向为司南。昔者太岳(张居正),少怀壮志。嘉靖罔政,严嵩专权,其不忘进言,以力抗争。虽有革职之罚,疆野之贬,而不易其登峰泽民之志。其胸怀天下,终未改移。“鞭法一条”,革地方之积弊;简并税务,惠百世之黎民。历代宰相,恒河沙数,而其卓然立于峰顶。若其无志而有术,掌权而谋私,则或碌碌无为,或祸国殃民。正是周济天下之伟志,助其登救世能臣之高峰,后世多之,不亦宜乎?

登人生之峰,以智谋为足履。卧龙诸葛,智谋过人,屈圣驾于南阳,点江山于草庐。出联吴之策,赤壁一役分三国;指荆益之地,蜀汉百载奠良基。东风突来,天文历法之术;八阵宏图,神鬼莫测之兵。正是过人之智谋,助刘备中原逐鹿,游刃有余。若其外负卧龙之名,而内怀诹生之才,何来三分天下?何来六出祁山?诸葛亮之智术,如神如仙,正是如此智谋,助其登谋士之峰,万世赞颂。

登人生之峰,以坚忍为行杖。苏武牧羊,气撼夷夏。其青丝之年,其随众访匈奴,却遇政难,含恨入狱;二毛之时,游牧北海十九年。不论逼诱,宁死不降。先有凶臣之逼迫,恶语相胁;后有李陵之劝降,动之以情。他却一律回绝,效死于前,不论妻离子散,兄弟亡,父母死,国家昏乱,君主无道,都难动其忠汉之情。如此坚忍,助其登忠臣之峰,威震殊俗。 登山者众,达顶者鲜。惟素质非常之人方可享登顶之至乐。此世之常态。

故曰:登人生之峰顶,志、谋、忍,缺一难行。欲登峰造极,睥睨天下者,其勉之哉!

人生如登

于丹和易中天关于登山的见解,精辟之至。(引)于丹侧重于女性的感性与激情,表现了不达目标不罢休的决心,是对强者的号召;易中天则洞察到生命的另一面,理智地提出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就好,是对没能登顶者的激励。(议)我认为他们虽然角度各有不同,但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就是人必须登山,也就是“人生如登”。(提)

先从反面看这个问题,人活一世,必须登山。(分1)有人懒惰自卑,不思攀登,最终庸碌一生;有人贪图享乐,不愿吃苦,靠缆车直达峰顶,哪能领略登山的苦与乐?还有人生于山顶,如有些无所事事的“富二代”,前方没有了目标,也只剩下走下坡路的份。看来,人生在这世上,必须登山,否则就会成为庸人、闲人与废人,于国于家都无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高考材料作文:网络游戏的利与弊

全文共 1150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据调查资料显示:我国22岁以下的网络游戏用户占到了总体的52.5%,网络游戏在中小学生的应用中排列第三位。可以说,游戏娱乐已成为青少年学生上网的第一需求。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据统计,目前中学生患“网络游戏成瘾症”的比例已经高达14.8%。我们平常看到最多的也是“网络游戏给沉溺其中的青少年学生带来诸多负面影响”的报道和评论。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么多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呢?这种沉迷会有什么危害?网络游戏就真如洪水猛兽,一无是处吗?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什么联想、感悟或思考?请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5高考材料作文:网络游戏的利与弊

有鸦片侵噬国人身体和灵魂,今日又网游如洪水猛兽席卷社会各个角落;鸦片一吸,不愿吐出,网游一玩,难以放下,如此类似,我且将网络游戏冠以新名头——当代鸦片。

据调查,我国网络游戏用户多数是22岁以下人群,中小学生排第三;“网络游戏成瘾症”患者多为学生;与此同时,犹豫过度沉迷网游,带来的负面影响不断扩大,负面报道不绝于耳,网游,作为一种科技时代的产物,对青少年的危害正如雾霾般弥漫开来。

网游,包裹着华丽的外衣,如糖衣炮弹向青少年轰炸,而无数人为了追求炫目的效果,感官的刺激,沉迷其中割舍不下,有多少青年不顾父母的关切,执意偷去网吧;有多少青年宅在家中,将宝贵的青春献给虚拟幻象;有多少青年成瘾无法自拔,耗着身体精力,终骨瘦如柴视网膜脱落;又有多少青年为之虚掷一生,走上犯罪道路,一生囚于高墙之下。青年自制力低,抵御诱惑能力差,又对世界充满想象,网游的存在,无疑加大了人们走上歧路的风险。

有学者指出,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有发展,要看他的国人在闲暇时做些什么。犹太是最智慧的民族,他们的读书时间也是世界最多的,如今,一代代“低头族”出现在地铁、车站、餐厅中,人流中涌动着冲关晋级的浮躁,配合着忙碌的手指。大部分人是在玩着网络小游戏,几乎没有人阅读。要知道,支撑一个国家未来的是知识,而不是游戏,当国人大部分时间活在虚拟世界里,现实世界定会收到影响,这种危害不可小觑。网游带来了虚假经济繁荣,在用泡沫建造的高楼大厦中,一旦架空,所有繁华都将倾覆,虚幻的美好立刻坍塌,马云有言:“一个只会玩游戏的国家,没有未来。”在充满游戏的世界里,处处潜伏着危机。

鸦片传入,国家萎靡;网游当道,又将是怎样一种不可预知的明天?一场游戏一场梦,游戏终了,梦醒又会遇见怎样的悲凉?

古谚有云: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像林则徐那样坚决地把烟枪折断,将劳动的双手从屏幕上移开,用青春创造出一个真正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出的,实实在在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高考作文材料

全文共 224 字

+ 加入清单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

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高考记叙文训练及指导

全文共 9647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更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写作现状,我在开学的第一次作文课上,布置了题目后就让学生写,作文本收上来,大致看过之后,针对具体情况,我精心准备了下面的教学设计。题为:

高中记叙文写作训练一《记叙文六要素和细节描写》具体设计如下:

第一课时

一:明确概念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一篇记叙文要想成为上乘之作,就必须有能够吸引读者眼球的东西,也就是必须有细节描写,一个好的细节描写,顶得上千言万语,高中生写记叙文,务必在这方面下功夫。

二:明确记叙文六要素

一般情况下,记叙文包括一下六个要素:人物、时间、地点、开端、发展、高潮

这几个要素必须要在文章中有充分的体现,不论写人的记叙文,还是记事的记叙文,都要求写作时要注意利用好六个要素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

1.人物是记叙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重要部分,即使是写事的记叙文也要依靠人物来完成主题的表达。

• 2. 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和情节发展提供了生活场景,同时,时间也有结构文章的作用,一般记叙文的写作要依照时间来行文,依时间划分,可以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等几种方式。

• 一般写作用顺叙,但为了突出结局,可以采用倒叙的方法,这可以设置悬念。

• 插叙、补叙往往起到扩充文章内容,丰富文章表达的作用。

• 平叙在学习过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中使用过。

• 3. 情节。情节是一个记叙文完整内容的具体展开。它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组成,个别作品可以有序幕和尾声。

• 情节的构思应遵循生活的真实,要有“生活的合理性”。所谓“生活的合理性”是指写作的内容要符合生活实际,但我们也不必太拘泥。

三:重点训练:细节描写

(一) 感受细节

(1)A、这次上去写会是什么结果呢?我坐在椅子上,想了又想,心里很紧张, 犹豫了很久,终于走上了讲台……

B、这次上去写会是什么结果呢?我坐在椅子上,双脚发抖,手也冰凉冰凉的,这使我感到很不舒服,不停地在椅子上挪动……又有两位同学上去改答案了,教室里出奇地安静。到底上不上去呢?我心里像揣了只小兔,怦怦地跳着。我又把脚伸直了压了压,几次想冲上去,可我能对班里权威人物的答案提出异议吗?我再一次在草稿纸上认真地计算了一遍,似乎真的找不出什么错误了。于是,心一横,“呼”地站起来,跺跺脚,对着手哈了几口气,迈离了座位…… ——摘自《脱下自卑的外衣》

(2)细节描写淑女的吃相

她端起碗,挑了几根菜叶,慢慢地送到嘴边,害羞似的张开嘴巴,又迅速合上,极小幅度地嚼着食物。(原文)

她小心翼翼地端起碗,挑了几缕菜叶,慢慢地送到嘴边,害羞似的张开樱桃小嘴,又迅速合上,极小幅度地嚼着食物,还不停地用餐巾纸擦拭唇角的余油。(改文)

(3)描写粗汉的吃相

他见菜齐后,便提起筷,端起碗,对着菜就是一夹,合着饭往嘴里送。又掺和了汤水,撑的两腮鼓鼓的。(原文)

他见菜端齐后,便忙提起筷,端起大碗,对着菜就是一夹,合着饭呼呼地往嘴里送。又掺和了汤水,撑的两腮鼓鼓的,还有一粒米粒挂在嘴角上。(改文)

(二) 讲解,点拨

1.什么是细节描写?

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 物、 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 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细致、深入的描写。

它是刻画人物性格、推进情节发展、表现生活环境的重要因素。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

细节描写包括:语言、外貌、神态、行为、心理、环境等细节描写。

2.细节描写的作用

细节描写,传神的刻画出人物形象,给人以逼真形象之感。

运用细节描写,以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睛,感动阅卷老师,容易得到高分。

3.细节描写的类型及运用

(1)动作细节描写

原稿:《背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艰难地穿过铁道。

修改稿:《背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2)肖像细节描写

如《孔乙己》肖像描写:“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评:这段描写,抓住了“长衫”这一典型细节,穿长衫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象征,而孔乙己的长衫却“又脏又破”,一个穷困潦倒的迂腐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

(3)心理活动细节描写

原稿:“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修改稿:

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有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

(4)环境的细节描写

习作《在阅览室里》:

“刚走到阅览室的门口,一股热气就迎面扑来。踏进阅览室一瞧,嗬,人真多啊!坐的坐,站的站,还有挤来挤去找位子的、觅书报的……然而却静得出奇,只有日光灯发出‘吱——’的声响。我不禁屏息静气,插身进去。”

评:如果没有这一段场面描写,不仅后文显得干瘪、突然,也使后文详写的典型事例显得孤立,失去了一定的代表性,淡化了主题。

4.细节描写方法

《1》 选用典型细节,真实细致描绘

《2》 抓住人和物的典型特征,运用美术笔法,精工细笔,描画出人物的细部相貌和事件的细微进程。这是细节描写最常见常用的方法之一。如:

(1)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偷……”

(2)尽管是冬天,罗庚依然在帐台上看他的数学书。鼻涕流下时,他用左手在鼻子上一抹,往旁边一甩,没有甩掉,右手还在不停地写……

(痴迷数学,浑然不知)

《3》精心锤炼词语,巧妙运用修辞

为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细节描写中也常常采用 浓墨重彩、绘形绘色的手法,以增强表达效果。作家采用较多的是夸张、比喻和反复等修辞手法。

A、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B、(掌柜)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掌柜伸出头来,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到了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孔乙己》

第二课时

四:课堂训练

扩展句子补充细节

展开你的想象,恰当地添加动作、表情、神态、语言、心理等将这句话的内容充实起来。(多媒体)

1. 她骂他混蛋。

A她骂他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B她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C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怒目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D其实,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但她还是在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要失态!不要骂人!最终她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2.今天教室里安静极了.

只听见飒飒飒记笔记的声音,有的时候就有一点哗哗的翻书的声音,老师讲话的声音虽然不大,但是大家都听得清清楚楚,窗外有的时候还传来两声鸟叫,有一个同学一不小心把铅笔盒碰得掉在地下,大家很吃惊地回过头来看着他。

3.比方说,遇到一个场面挤

A哎呀,挤极了、挤得要命、特挤.

B有的同学好一点,都快把我挤成一张相片了

赏析: 公共汽车擦着人群的边缘,驶了过来,没等到停稳,人们便一起涌向前门、中门、后门,于是,青年的潇洒大度、教授的温文尔雅、姑娘的矜持恬静,便一齐被抛在那空落落的车牌下,只有那一个个黑发的头、白发的头、长发的头、短发的头和戴帽子、包围巾的头,一样地在车门口攒动,那一双双白皙的手、粗糙的手、青筋暴露的手和戴手套的手,一齐向上挥舞着,努力向前伸——企图抓住车门,此时人们之间便无了高低贵贱,紧紧“团结”在一起:笔挺的西装和肮脏的工作服挨在一起,白亮的高跟皮鞋胡乱地踏在黑亮的大头皮鞋上,人们之间也没有了礼貌谦让:身体高大的在尽情发挥高空优势,身体瘦小的也在巧妙地利用低层空间,上的人气急败坏,下的人败坏气急,满眼扭曲的面孔、暴怒的目光,满耳叫声、喊声、骂声和小孩的哭声。”

五:延伸拓展

设置视频短剧片段,捕捉精彩瞬间,说说哪个瞬间最令你感动,为什么?

留心观察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张开想象的翅膀,用你的妙笔生出“细节”之花。(将最令你感动的瞬间写下来)

六:以《令人难忘的细节》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

要求:

1.注意高考作文对文面的要求

2.具备记叙文六要素;

3.有细节描写;

4.800字以上。

第二课时

作文完成之后,我根据学生的写作情况,和同仁一起设计了以下的讲评学案

《有事.有情.有序》

一:高考佳作赏析

首先指导学生从审题,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对高考佳作进行赏析

(一)2005年天津卷:以《留给明天》为题写一篇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八百字。

留 给 明 天

“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

高二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和她不幸被歌德这老头言中,“钟情”得厉害,“怀春”得一塌糊涂。

“红线”是文学,校文学社的小报把我的文章和她的诗歌登在了一起,同为社员的我和她便在互评作品的时候有了较深的印象。她的诗清纯且有些朦胧,我的散文热烈奔放,经过一段时间的“切磋”与“碰撞”,我终于有了感觉,我有些喜欢她了。我很内向,又很胆小,不敢去她的教室解决秋水之盼,便心如长草般等待着每周一次的文学社活动。

我发现,她似乎对我也颇有好感。文学社20多位“文学家”,女才子占了一多半,她却偏偏坐在我旁边的位子,而且时不时向我莞尔倩笑。

于是常常不顾老师口吐莲花的妙语,和她谈“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谈“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谈“诗意的栖居”,谈“思想的芦苇”;她则和我谈泰戈尔、谈惠特曼、谈顾城、谈北岛。谈谈复谈谈,惺惺亦惺惺,别的“社员”们常常在休息的间歇说笑打闹,我和她却始终“相敬如宾”。我曾听经验丰富的大人们说,这就是“好”的标志。

我和她真的“好”上了,没有明言,心有灵犀。

有人会笑话或指责我:小小年纪竟敢早恋。其实我始终反对“早恋”这个词。林黛玉与”宝哥哥”两情相悦的时候不过十多岁;翠翠对二老傩送有好感的时候大了点,也才14岁多一点;朱丽叶与罗密欧就更是绝对的“早恋”,一个14岁,一个17岁;为爱而烦恼的维特本来就是个“少年”。这些都是千古绝唱,为什么到了我这里就成了十恶不赦的罪过?更何况我们只是谈文学,从来就没有谈过“恋爱”,更不会像那些低素质的同学一样光天化日之下牵手、喂饭,更没有偷偷KISS(连想都没想过)。我和她都是很纯洁的青年,是精神境界很高的好学生。如果非要给我们安上“早恋”的罪名,那我们也只不过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而已。

高三了,文学社暂停,我和她难得再见一次面(我们学校很大)。发e-mail成了我们“精神恋爱”的主要方式。有一次,我曾大胆地在信中写进热辣辣的“情语”,好久,才收到她的回复。

“我一直把你当作最要好的同学,把你当作可信赖的哥哥。如果真的有缘,请留给明天!好吗?”

我知道,她比我理性。如果真如她所预言,我的明天,不,是我和她的明天一定是沐浴在眼光、春雨中的一棵橡树,一株木棉。

等待明天,用真心,用汗水。

【点评】

正如本文开篇所说的:““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只是很多人把“爱”的秘密埋在心底。而敢于在考场中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那就更是少之又少。

既然文学是反映生活,虽然高考作文不是文学,但亦可算是“草创文学”,而生活中既有这种“初涉爱河”的感情经历,为什么就不可以把它写出来呢?当然,本文的作者和心中的那一位,都只是对对方有好感而已,或者说只能算是“精神恋爱”而已。而他们也是理智的,是啊,“等待明天,用真心,用汗水。”

其实,作文的选材范围是广泛的,只要你有感触,就可选取独特的素材,来打动读者的心灵。

教师点评:

1. 叙事线索完整有序

(1)“红线”是文学

(2)我终于有了感觉,我有些喜欢她了。

(3)我发现,她似乎对我也颇有好感。

(4)我和她真的“好”上了,没有名言,心有灵犀。

(5)如果真的有缘,请留给明天!

2.开头好,引人入胜,引起读者兴趣

3.结尾点题,画龙点睛

4.语言细腻,细节描写精彩,可见文学功底深厚

(二)2005年江苏卷:我们常常用古人所说的“风头、猪肚、豹尾”六字来谈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写作固然如此,仔细想想,小到生活、学习,大到事业、人生,又何尝不该这样呢?

请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l①话题包括三个方面,也可以选取其中一个或两个方面展开。②自定立意。③自拟标题。 ④自选文体,但不要写成诗歌或剧本。

青 春 从 40 岁 开 始

妈妈是个普通的工人,年过四十,已经有些发胖了,在我看来,她是贤妻良母型的女人。早上为我和爸爸准备早饭,中午洗衣服晒衣服,晚上吃完饭看完肥皂剧就上床睡觉。典型的除了工作、干家务、照顾我和爸,就是吃饭睡觉的家庭妇女形象。只是,一次假日呆在家里,才突然发现妈妈变了。

原以为花坛里只供杂草享受,却不料有了几株像模像样的花。“那是你妈种的。”爸爸的话又让我愣了愣。我随手丢下包便去扒饭吃。“你手洗了没?多大了还忘这件事!”“啊?”我放下筷子,眨着眼不知所措,要知道“洗手”的事只有我小学老师教过,我妈从没开口过。当然,我很顺从地洗了手。饭桌上的菜,有我喜欢的蒸鱼,而且在家里自然不用客气,所以我的筷子压根没离过它。“你只吃鱼,营养能均衡吗?蔬菜中维生素多,你得多吃!”我在心里拍案叫绝,两个专业术语被我妈用得恰到好处,为此我虽不乐意却也吃了不少菜。

一顿饭圆满收场,我打开电视机,正是黄金剧场,刚想开口喊我妈,却听到她的声音传来,“我和你爸去散步,你自己拿些水果吃吧——”天呐,散步,这不是年轻夫妇才会干的事吗?妈妈可是年过四十了。我狠捏自己一把,“哇”的一声证明我没听错。电视剧收场后,妈妈和爸爸空手回来,“散步为什么不买些东西?”我很好奇。按常理而言,他们出去总该会给我买些东西的,可这又是怎么了?“要买什么?吃的用的都还有,出去走走有助于消化。”妈妈的话说得我一句都答不上来,我只能看看老爸,现在也只能从他嘴上套出些什么了。于是,咬耳朵的话开始了。“你妈最近常和我出去,散完步回来就在公园前的场地上看他们跳舞,偶尔也学学。现在,她肥皂剧也戒掉了,老命令我看新闻,看到有用的东西就记下,说是学习……”我大声笑了出来,却被老妈听到,于是笑着问我:“父女俩的悄悄话结束了没?结束了就上楼,你得洗完澡再喝杯热牛奶,听见了没?”我笑着一一履行。

上楼的时候,我听见老妈在唱歌,而且是一首我会唱的歌,我跟着唱了起来,妈妈很惊讶,问我怎么也会唱,我笑道,”这不是应该我问你的话吗?”

枕着妈妈买的书睡觉时,我突然觉得,妈妈不再只围着我和爸爸转,而是开始在为自己打算,让自己充实。看来,本该是更年前期的妈妈,又悄悄回到了青年时代,能和我一起感受青春,再度花样年华了……

【点评】

家事琐事,平实人生,被作者写得情趣盎然,意味无穷,诚为不易。高中生写记叙文,应当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关注日常生活中迸发出来的微妙的人情火花。不要一下笔就是古人如何如何,大人物如何如何。自己亲身感受过的,写起来最真切;自己动过情感的,写起来最美好。这位老妈的音容笑貌,所思所想,被女儿用传神的细节描写,浓淡相宜地点染出来,煞是好看!有关谁该唱”新”歌的描写,相当机智,真“亏她想得出来”。一个好的细节,顶得上千言万语,高中生写记叙文,务必在这方面下功夫。

教师点评

1. 选材:家庭琐事,身边的事,不是我们身边没有美,而是我们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2. 主题:从侧面反映时代变化

3. 细节描写精彩:

(1) 养花

(2) 饭前洗手

(3) 多吃蔬菜

(4) 饭后散步

(5) 唱歌

4. 有序:原来的一天到现在的一天,最大的变化

5. 语言朴实,充满生活气息

学生习作自评:

习作题目:以“令人难忘的细节”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内容自定,必须体现记叙文的六要素以及一到两个精彩的细节描写。

(一)令人难忘的细节

岁月留不住,花儿终还是悄悄落了。枯黄的季节残留着一点绿,那将是永恒的光芒。成长的百花园中,只有那瞬间的感动才是永不褪色的爱。

那是一个秋天,学校有一个三天的假期。于是我便匆匆回家了,上车前,我“莫名奇妙”地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告诉妈妈我今天回家。我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打电话,或许这只是一种惯性吧。我匆匆踏上了回家的车,回家的路上,没有什么风景。我呆呆地想着家的味道。不知不觉车子就稳稳地到了家门口,我迅速地跳下车,却意外地发现路口站着妈妈,我飞似的跑过去,和妈妈说说笑笑就回家了。

妈妈说地里活忙让我去帮忙摘苹果。来到地里,枯黄的树叶铺满园子,稍稍一阵轻风就有几片叶子似蝶舞般摇曳,静静地落在下面的叶子上,就分不清是哪片了。惟一有生机的是那数不清的已笑红脸的苹果,调皮地挂在枝头欢庆丰收的喜悦。

妈妈开始干活了,她小心翼翼地捧着每个“红金宝”,放在篓子里。只见这时,她努力地够着比她高的“红金宝”她一只手向上伸着,抓住细树枝,轻轻地向下拉,另一只手也摸索着向枝头的果子伸去,脚尖轻轻一踮,努力地抓住果子,轻轻地放在篓里。一阵轻风,伴随着窸窸窣窣的枯叶抖动声,妈妈的几根白发刺眼地抖动着。看着,我鼻子一酸,有种说不出的味儿。我明白这一个个苹果是爸爸妈妈的汗水种出来的。不用细看也能发现,妈妈的指头缠了一层布,那是妈妈怕指甲创伤苹果而专门包上去的,我越想越不是滋味。枯叶在窸窸窣窣地响着,妈妈依然默默地劳动着。

中午回家吃饭,由于今天我回来来,妈妈便匆匆做起了好吃的,平时我不在时,爸爸妈妈就用方便面凑合点。今天妈妈匆匆做起了哨子面,我坐在椅子上默默地看着。妈妈把开始很粗的面在空中一闪一闪扯的细些了,又把双面头放在一个手上,另一只手抓住另一边,一闪一闪地拉,眼见面越来越细,越来越多。我莫名的多出一种自豪感。匆匆地吃了饭,妈妈又匆匆地上地了,她怕我太累,让我在家。如此几天后,我要上学了,妈妈给我带上这个拿上那个,车子从很远的地方驶过来,我“满载”上了车,车子开始动了,妈妈的身影远去了,只是衣服和几根白发依然在风中摇曳着。我的心头涌出说不出的味,默默地低头,任车子前进。

这个瞬间定格了永不褪色的爱。

教师点评:

1. 审题到位,紧扣“难忘”和“细节”。“摘苹果”和“扯面”的细节描写到位

2. 语言:比喻和拟人的修辞使用到位,部分语句有待提高

(二)令人难忘的细节

在记忆的长河里,有许多珍贵的小船,小船上满载着:开心的,后悔的,生气的,悲伤的等珍贵回忆,这都是我的宝贵财富,有一只小船光芒四射,我翻开那片回忆。

知了在树上不知疲倦地叫着,太阳发出神圣的光芒质烤着大地,太阳太亮了,亮得让人不敢抬头看他,街上基本没什么路人,路边的树上的叶子无力地下来,躺在树下的小狗,低着头,伸出粉红看起来像带点小刺的舌头,不停地,粗粗地喘气。柏油路似乎要被烤化了,整个小镇像一个火热地烤炉,向四周散发着热量。

一个中年男子,走在路上,宽大的脸颊,毛毛的硬胡渣,油光光地头发,高挺地鼻子上架着一副眼镜,双眼十分有神,他是个大高个,他的背挺地很直,给人一种雄壮,槐武的感觉。在他的身后有一名小男孩,小男孩估计年龄不太大,橘黄色的短袖,深蓝色的短裤,小男孩是个小平头,眼睛像中年男子一样有神,圆圆的脸颊,粉红的小脸,鼻子有点内陷。头上带着一个墨色的帽子,帽檐前面带着一个小风扇,小风扇转呀转呀,连看着的人都似乎感觉到一丝凉气,小男孩的凉鞋,踩在地上发出吱吱的声音,原本并不烦人的声音,在炎热的背景下,显得那么刺耳,树上的蝉还是叫个没完。

小男孩似乎并不被这炎热的天气所影响,他跟在中年男子后面,一会把路旁不知是谁乱仍的塑料袋放入垃圾桶内,一会又跑到较小一点的树下,踮起小脚,蹦着,跳着想要摘下一片树叶,在火热的天气下小男孩似乎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这时小男孩弯腰捡起一个瓶子,他蹦蹦跳跳地走向垃圾桶,小狗正在垃圾桶旁纳凉憨睡,小狗并不欢迎这个陌生的来客,小狗向男孩示威,汪汪地叫起来,似乎在责怪小男孩打扰他的休息,小男孩没有被吓住,反而蹲个马步,手中的瓶子化作一把宝剑,像极了古战场,战无不胜的将军,只是这位将军竟然也汪汪汪,与小狗叫阵,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中年男子一直默默地走着,他似乎并不太关心小男孩,走了一会,他回过头对小男孩招了招手,小男孩便飞快地跑过去。原来他们要过马路了。在过马路时,中年男子站在路边等小男孩跟上来,小男孩来到中年男子身边,中年男子低头对小男孩点点头,小男孩便 牵起中年男子的手,向马路对面走去,小男孩的脚下一滑,身体重心后倾,眼看就要摔倒了,这时中年男子快速蹲下,用双手抱住小男孩,然后把小男孩平稳地放在地上,等到小男孩站稳,轻声地说:“没事吧!我们继续走好吗?我一瞬间想到我的父亲,父亲总是在骑车带我时,首先单脚踩地,让车子稳住,我坐上去后,父亲总会先问一句“好了吗”我回应一声,父亲才会骑车出发,在我回忆的片刻里,中年男子已牵着小男孩远去。

中年男子看似不关心小男孩,关心却只表现在细微的问候,这个中年男子很像我父亲,父亲是一个不喜欢多说话的人,总是一副冷冰冰的样子,但父亲总是把爱表现在一些细节上,比如骑车带我时总会先问好了没,细节的爱,就像冬天的一根点燃的火柴,虽然很普通,很平凡,但总能给人温暖,令人难忘。

【学生自评】

教师点评:

1. 审题不到位,没有抓住细节

2. 思路不清晰,东拉西扯,没有中心

3. 语言别扭,病句多,错别字多

三:本次习作存在问题汇总(教师总结,学生记录)

1. 审题不准。要抓住“难忘”和“细节”,好多同学写成了难忘的人和事,所谓的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片段,一个场面等都是细节,精彩的细节描写要让读者过目难忘。

2.不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是作文基础等级的标准之一。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高考作文有时是指定某种文体,如“写一篇记叙文”;有时是排除写某些文体,如“诗歌、小说、戏剧除外”。如果是指定文体,考生不能随意更改。如果是排除式的,考生可写的文体种类就较多。二是指符合考生自己选定的文体要求。试题不限定文体是给予考生选择的自由,但是如果考生选定了写记叙文就要写得像记叙文,不能写成“四不像”。而目前的状况是,非驴非马而不符合文体要求的文章比比皆是。

3.首尾不入题目

文章的开头、结尾入题,才能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集中、中心突出,给读者留下眉目清楚、主题鲜明的感觉。但许多同学在写作中却往往不注意这一点,入题的意识很差,常常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缺乏认真思考。这里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有些同学不明确倒叙式开头的记叙文,开头一般得入题,并且结尾要回到现实中来;顺叙式的记叙文,开头可入题也可不入,而结尾部分是必须入题的。

4.选材不典型,重点不突出

选材不典型是部分同学写作中存在的通病,许多同学愿意写别人的材料,有些同学一下笔就是古人如何如何,大人物如何如何,不愿写自己的材料。事实上,自己亲身感受过的,写起来最真切;自己动过情感的,写起来最美好。

5.语文表达差

其中原因有如下几点:1.生活单调,集体性的活动少。许多同学对单调的生活认识理解不足,写起文章生拖硬拉,没有真情实感;2.平时写文不善动脑,只是照搬照抄,一旦脱离了作文选而独立成文,便出现文不从字不顺的现象;3.个别同学语文基础太差,错别字和病句较普遍。

四、【记叙文写作注意点】:(学生自己总结)

五、【本次习作讲评学习反思】:

布置作业,对上次作文作以升格训练,经过这样的训练之后,学生对记叙文的写作也大体有眉目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浅谈高考作文立意的创新

全文共 4787 字

+ 加入清单

所谓“高屋建瓴法”,就是指作文要“大气”,有高远的立意,也就是要有才识。有了才识,就具备了发展创新的意识和气量,就从思想上有了把握全局与选择目标的能力;有了才识,就能形成独立之见,就有了超越平庸的气概和胆略;有了才识,就有了创造的自信和能力,面对机遇和挑战,全面充分地展示自我。才识是高考作文的制高点,它决定了文章品位的高低。一些同学立意不远的主要原因,是囿于自我的狭小天地,他们只停留在记录自己的见闻感受,喜怒哀乐,荣辱得失上,因而文章流于平淡,流于“小气”。那么文章怎样才能写得立意深远而有才识呢?

一、不断超越,抛弃小我为大家。

深刻高远的立意总是与“自我”无缘的,所以,必须超越自我局限,追求更高的精神、价值、情感。必须把现实生活融入到作文中,不要就事论事,尽量用大的眼光去看,要用世界的、长远的、人生的目光去审视生活、生命和人生。在超越中,由低级到高级,由浅到深的大致顺序是:自我→家庭→集体、阶级→民族、国家→人类宇宙。如“习惯”,多数考生就习惯写习惯,或生活习惯,或学习习惯,或性格习惯等,自甘平庸,流于一般。若能从宗教谈到哲学,从理性高度对习惯加以思考,从科学谈到政治,从历史发展的层面对习惯进行反思,从我国改革开放的现实,对习惯发出挑战,这就不再是生活中一人一事的习惯了。这种习惯自然超越了一般,显示了非凡的才识。

二、运用发散思维,古今中外纵横。

针对一个问题,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寻求答案,由一点向四周辐射的开放性思考,便是发散思维。发散思考的实质是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展开多角度思维。“纵”就是纵向思考,按时间顺序,古往今来地联想。它由过去、现时、未来三部分组成。“横”就是横向思考,按空间顺序四面八方地联想。由“水”想到长江、黄河、黑龙江,塔里木河……想到外国的江河湖海,都属横向思考,它能使认识向四周延伸拓展。

正如每一条大道总有许多岔路,每个人在一生总会遇见不少抉择的关口。是啊,许多事物需要选择。形而上者,如鲁迅为改造国民性而弃医从文;形而下者,如张爱玲所说的“红玫瑰与白玫瑰”之选。一条道路固然单调,但有时候,太多或太难的选择未尝不是一种痛若。这种痛苦,是心灵的痛苦。

前些日子,在看陈寅恪的著作——一些唐宋史论及《柳如是别传》。我感慨于陈寅恪坚硬的品格。他始终保持着一个人的独立人格、尊重事实,保持着对史学、对民生的终极关怀。国民*时期,他写下“九鼎铭辞争颂德”;十年动乱中,他又写下“文章唯是颂陶唐”。由于他的坚贞不阿,他屡遭迫害,以至于哀叹“泪眼已枯心已碎,莫将文字误他生”,他从未放弃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于目盲脚膑后写成皇皇巨著《柳如是别传》。

例文1

“读史早知今日事,对花还忆去年人。”从陈老的诗句中,我们读出了他的那份坦荡,是他心甘情愿地选择了这条艰辛道路,那是什么给了这种惊人的勇气呢?余英时的一句话给了我答案。他说:“知识分子天生就是文化价值的捍卫者,正因为有了超越的精神力量,他才能对现实中的不平提出批判。”是的,是知识分子的责任,是对民族、民生的关切,对历史的严肃认真,让陈寅恪选择了这条道路,最终流芳百世。而在同样的考验面前,有的历史学家却成了软骨头,虽为新儒学大师,却甘愿做了江青的“侍臣”,与陈寅恪的节操相比,霄壤之别。

由此我懂得,面对人生抉择,靠的是心灵的力量。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又谈何容易。

我们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期,新思潮、新事物层出不穷。整个社会面临着将传统文化、旧体制下的思路与新思潮加以整合的任务。但遗憾的是,这方面的工作刚刚起步,已稍滞后于社会的变革。不错,我们目前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但人文学科绝不可放松。相反,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人文知识分子应发挥更大作用。而我,也已决心选择人文学科为我终生的事业。因为,中国国民缺乏人文精神,而这一空白需要几代人文工作者贡献一生才能弥补。我也明白,这样的选择,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意味着放弃很多物质的享受,吃很多的苦,但我甘愿,只为着我对人文学科的热爱,对社会、对民生的关怀。

用心灵选择的人生道路,纵有痛苦,我无怨无悔。

点评:这是一篇大气之作。作者从社会责任感的高度对历史和现实进行了对照。首先在平日阅读、感悟、思辨的基础上,将目光聚焦于选择的痛苦,从艰难的选择中凸现陈寅恪的风骨,接着又由陈寅恪的选择联想到社会新型时期,作者自己对人文学科的选择。文章切中时代脉搏,表现出难得的大气。

例文2

冷月无言!知了在渐凉的夜气中发出最后一声嘶鸣!扰乱我逐渐理清的思绪。选择,好难的选择:出国,还是参加高考?我闷坐在房间里,望着那一轮苍凉的圆月……

那天爸爸兴冲冲地跑回家,告诉我远在加拿大的叔叔联系上了,我可以在高考前出国。那时正值中午,明晃晃的太阳在我的眼前掠过,我慌忙闭眼,冷漠得什么也没说。“怎么?你不想去吗?”我的表情仿佛一盆冷水,将爸爸兴奋的火焰浇熄了。“我……”我垂下头,心里觉得沉甸甸的,仿佛装了一座山!“你考虑一下吧!认真地考虑!”爸爸的话如重锤一下一下敲打着我的心壁。冷月在空中舞蹈,在云层中变换着模样。月中出现了一座繁华的城市,车水马龙,灯红酒绿,一切仿佛都镀上了一层珠光宝气,这是渥太华吗?那个爸爸口中讲述的天堂一般的城市。“你可以上一所好学校,毕业可以在那里工作。你的一生将会被你的同学们羡慕的!”耳边回荡着爸爸的话。我的心渐渐飘起来了,飘向那氤氲的夜气,飘向那大洋彼岸的梦国城市,飘向那令人羡慕的幸福的地方……

“当”的一声,墙上的一个相框掉了,我俯身拾起。照片上是我和一位姐姐的笑脸,她去西藏了,带着一副柔弱的肩膀和一颗坚强的心。“我要去那世界上最高的地方了。虽然那儿穷那儿落后,可那里是祖国的土地,生活着的是祖国的人民。我要去那儿播下知识的种子,让世界屋脊发出骄人的光!”姐姐的话在我心头萦绕不去,一点点将我浮起的心拉回,固定在大地上。冷月无言舞蹈,幻化着各种模样。奶奶温润的脸庞在月中浮现,她的布满皱纹的脸写着沧桑:战乱的凄惶,生活的艰辛,还有今天的幸福,用蜜糖水浇开的真挚的笑脸!脸庞有些模糊,千张脸万张脸叠合在一起,这是中国勤劳人民的笑脸。中国虽然落后,可他们仍辛勤地耕耘着脚下的土地,这黄天厚土,处处写着中国的名字,脚踏着祖国的土地,心里踏实啊!在他们淳朴的信念中,中国的太阳永远最灿烂,中国的土地永远最肥沃!我的心逐渐月朗风清!

月亮一点点下沉,仿佛坠落在我心里,变成一个不容更改的决定:我选择你,我的中国!这岂止是心灵的选择,这更是一场洗礼。我爱我的中国,我要注视着她登上世界之巅!

推开窗,清风徐来,望着西沉的一轮圆月!

点评:中学生出国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出国,还是参加高考?作者选择了参加高考,还意味着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期盼,尽管有“心灵的碰撞”,作者仍选择的是中国,充分体现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文章立意高远,个性鲜明。对当前热衷于出国的学生不啻是一副镇静剂。

例文3

曾经热血沸腾地仰视你,爱你的一切。中华——我的文化。

那是《诗经》中的一汪清水,在水一方的伊人;那是华美的楚辞,闪闪发光;那是孔孟思想,百家争鸣;那是大唐华章,仙乐飘飘;那是高山流水,那是古长城的细细青苔,那是岳麓书院的依依夕阳……漫步在中华的文化里,多少人醉得不知归路,多少人沉醉于那泛黄的书页,将精华与糟粕统统吸收。

因为深爱你,我们忘了去洗净你,忘了理智清醒地去看你。在不知不觉中,流水静默不流,华美的书页一页页在腐朽。

我们变得自大,我们变得骄纵。大宋宫廷,白衣秀士,文臣儒士们忙着作诗写赋,用程朱理学教化子民时,北方的铁骑席卷了中华;康乾盛世,书生们忙着去作八股,去作经注考证时,大洋的另一端,开始了科技革命,改写了历史……我们有四大发明,我们有地动仪,我们有早他国一千多年的圆周率。可是,我们的土地上孕育的是以农为本、固步自封的黄色文明,我们有郑和去炫耀国威,可是我们没有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我们有李白、杜甫,却没有哥白尼、牛顿;我们知道天朝圣国,却看不到外面的文明……我们陶醉于自己,我们不断地用《天工开物》、《农政全书》去总结辉煌,却忘了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我们落后了。

历史在悄然逝去,心中的热情并没有冷却,但我们多了一分理智,在仔细地审视……

我看到了一位老人,用刀一样的笔尖为自己的文化做手术——他是鲁迅。我被深深地震动了。我们不是不爱自己的文化,而是太爱,以至于束缚了自己的灵魂。他,让我们深深的明白,不能因为情感而影响对文化的认知,不能用迷信代替理智。

旭日东升,新的阳光在冲散陈腐的气息。崭新的人们放下了对自我的迷信,去追求真理。中华大地走来了孙中山、李大钊,迎来了毛泽*、邓小*,“天朝圣国”的幻觉消失了,代替它的是“与时俱进”。我们激动欢欣……

我们终于冲破了情感的依恋,用一分理智去审视自己的文化。没有全部接收,也没有全盘否定,我们的目光更客观、理性而又智慧……

远处,传来“关关雎鸠”的乐声,依旧那么传神、清晰、生动……

点评:高远的立意,丰厚的文化底蕴,激荡的情怀,使全文有一种大气之感。全文既没有进行抽象的理性分析,也没有选取现实中具体的一两件事,而是从宏观的文化入笔,带我们进行了一次历史与现实的穿越,最后“卒章显志”——“我们终于冲破了情感的依恋,用一分理智去审视自己的文化。”

例文4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身形憔悴的屈子行吟汨罗泽畔,向我们蹒珊而来;衣袂飘飘的李白持酒仰天放歌,向我们狂奔而至。古老的记忆与文化的流程中,我们的民族曾有着太多的辉煌与记忆。假若记忆可以移植,我甘愿让我的父老乡亲们永远铭记中华民族的苦难与辉煌。记住我们神色庄重的祖先,如何在绿草如茵的古黄河流域,踏遍荆棘跋涉到今天的艰难历程,以及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引以自豪的远古文明和中华儿女……

掩卷沉思时,首先从记忆湖面泛起的,便是历史尽头的一道“光彩的背影”。穿越时空的苍凉与沉重,抵达我们刻骨铭心的记忆深处。三国时的羽扇纶巾,先秦两汉的明月雄关,长安城上的紫气辉云,江河两岸的饿殍哀鸿,都在历史的书页中栩栩如生。假若记忆可以移植,我情愿在这一段凝重的记忆中感受民族的盛衰交替和前进之路的坎坷崎岖。当唐宋的前景一片歌舞升平,当忽必烈的铁骑驰骋中亚的土地,我们可以在那一段灿烂的记忆中激动欢呼喜报而泣,当大清帝国的势力衰微,列强的屠刀残杀我中华儿女,我们可以在那一段痛心疾首的记忆中,唤起民族的觉醒,奋发图强,一雪国耻。正是这一串串凝血含泪的记忆给了我们顽强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我们没齿不忘。

假若记忆可以移植,我们还要记住近百年天翻地覆的变化,记住如今的繁荣昌盛。即便历史终究成为历史,一去永逝,我们也要在仅存的记忆中留下一幕祥和安静的图景;尽管我们的民族在这个世界里有着血与泪的创痛,有过骨肉离散,有过奇耻大辱,毕竟记忆中的刀光剑影和滚滚硝烟,曾让我们痛定思痛,铸就了一批民族的精魂。我们全在记忆中用苦难的血泪擦亮智慧的善良的眼睛,让我们自己及后代,生生世世懂得我们的民族有着患难的遭遇和不屈的尊严。烈士的鲜血染红了他深爱着的土地,也染红了亿万民众的记忆,使馆的废墟再也无法唤醒长眠于此的纯情儿女,却唤醒了炎黄子孙的爱国激情,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就让我们把这一段记忆,涂得最浓最重。

我们的历史,除了记忆不能再留给我们什么,我们的民族除了奋发图强不能再蹉跎等待什么。留住记忆可以给我们更多的自信和自强的理由,我们要记住的不仅是远古的文明与辉煌,更需记住我们的民族饱经患难,她渴盼着她的儿女能够扬眉吐气,能够被人敬重和尊崇!

点评:作者站在民族历史发展的高度,将文章写得激奋昂扬、气势恢宏。从蛮荒时代到现代文明,由我们国家、民族的苦难与屈辱到我们祖国的繁荣与强盛,从爱国诗人到为维护祖国尊严而献身的死难烈士,不仅使全文气势磅礴、深刻有力,也使我们深深体会到作者那颗关心祖国命运的赤诚之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的7种小方法

全文共 1525 字

+ 加入清单

一、主旨领悟法

这是材料作文最常用、最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一定既切题又有深度。

例:《华尔街日报》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驻沙特的美国陆战队采访时,惊奇地发现,在沙漠的帐篷里,待命的军舰上,美国的官兵正在争相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令:《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必读书。

综观材料,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官兵之所以学习中国的《孙子兵法》,是用以指导他们的战术,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据此,可提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类的观点。当然,这是显性的;从隐性看,外国人尚且如此重视对我国文化遗产的学习,那么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则更应“重视祖国文化遗产的传承”,而这在某种意义上更具深意。

二、关键把握法

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将其作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四、寓意揭示法

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

例:驴子驮盐渡河,它滑了一下,跌进水里,盐溶化了,它站起来时轻了许多。这件事使它很高兴。又有一天,它驮了海绵走到河边,故意一滑,跌进水里,那海绵吸了水,驴子站不起来,终于淹死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切应从实际出发,情况变化了,我们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应随之变化,如果墨守成规,或盲目套用,必将招致失败。写作时要透过驴子驮盐和海绵的表象,把握并取其寓意作为文章的论点。

五、细节切入法

例: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从局部细节来看,大致有以下思路:郑板桥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启示人们要“善于借鉴”,学会融合;“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提示我们要注重个体与总体、局部与整体关系的和谐,即“和谐就是美”;而“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则揭示出任何事物唯有 “彰显个性”,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方能体现其价值、立于不败之地的真理。

六、求同存异法

此法对组合性材料作文尤为适宜。如果提供的组合性材料内涵是一致的,可以抽取其共同的、本质的内容,提炼出一个论点;如果提供的材料之间内涵不一致,甚至相差很远,那么应摒弃相异的面,寻找交叉、重合的点。

例: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 ”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

一中一外、一古一今的两材料,告诉我们的是同一个道理:在急功近利、异常浮躁的当今社会,务必“要有远见卓识 ”。

七、互补完善法

例: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

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孰是孰非?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只有既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高考预测作文材料

全文共 1064 字

+ 加入清单

胡宇琛

像是不被上帝祝福的孩子,天生就不能拥有光芒四射的阳光。活在迷茫的晨雾中,前方似乎只有一丝微弱的希望。于是,他们便朝着那被寄予了全部梦想的方向跑去,可是,即使累得精疲力竭也看不到终点在哪里。吊丝,命中注定是上帝给他们的评语。

这是一个无法理解却又谁都可能加入的群体。韩寒说自己就是吊丝,“五月天”也公开宣称属于这一群体。其实,即使是获得了成功的他们也渴望获得社会的更深层次的认可,可是,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们又不知道该怎么去做。一旦生活没有了目标,一旦生命缺乏了热情,人们就会对眼前无聊的生活感到不满足,但又不知道该做点什么才能摆脱。

这是一种普遍存在于我们周围的心态,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解不开的结,都有一种化不了的痛。于是,面对生活中一个又一个无奈,这些被称为或者自称为吊丝的人们便以一句“呵呵”表达着自己心理上的平衡。或许,他们也曾在网上鼓足勇气和“女神”搭讪,可是得到的却只有“呵呵”、“睡了”、“洗澡去了”这样的回复,这一句“呵呵”甚至成了吊丝身份的判别式。

身为吊丝,他们内心更多的是什么?是对社会的不满还是一种自爱自怜?是对贫富差距的抱怨还是对“高帅富”或“白富美”的嫉妒?说到底,不过是活在当下的一种懦弱。是的,我们从不否认这个社会充满着物欲,也有着不公,可是,这难道就是我们整天抱怨的理由吗?这难道就是我们自甘沉沦的借口吗?请问那些以吊丝自居的年轻一代,当别人拼爹时你是否全心全意地拼了自己?当别人坐享其成时你是否洒尽汗水走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若没有,你又该以怎样的姿态批判社会,抱怨生活?在缺少担当的懦弱面前,到底是谁抛弃了你?

请不要再抱怨房价涨得比工资还快,也不要说什么命途多舛怀才不遇。不是黄沙掩盖了你的光芒,之所以展示不出自己的精彩,只因你并非是一块货真价实的金子。不是这个社会抛弃了你,只是你已经麻木到不懂得什么叫做自立。不是理想与现实总是充满差距,而是你根本就没有勇气打破困难这层坚冰。梦在心中,路在脚下,只要你敢于向命运发起挑战,只要你能够付出够多的汗水和泪水,相信你的明天也会绽放出异样的光彩。

人生不怕没有资本,就怕没有信心和勇气,就怕缺少了自尊与自爱。如果总是以吊丝当作自我解嘲的方式,最终也只能沦为这一角色不可避免的境地。

评点

文章通过对吊丝这一群体的理解与认识,表达了对生活的一种积极的看法。开始先对吊丝这一群体进行分析,理解其本质特征;然后从反面进行剖析,对具有这一心态的群体提出了希望和呼吁,希望他们拥有信心和勇气,呼吁他们找回自尊与自爱。整个内容过渡自然,形成一种一气呵成的气势。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高考作文立意写作技巧

全文共 3199 字

+ 加入清单

面对材料作文,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练掌握审题立意、观点提炼的方法,时常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似是而非,差之毫 厘、失之千里,甚至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的重大失误——即使你的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事例再丰富、语言再优美,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 可见,材料作文的观点提炼,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方能吃透材料,紧扣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呢?以下方法谨供参考。

一、主旨领悟法

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

示例

《华尔街日报》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驻沙特的美国陆战队采访时,惊奇地发现,在沙漠的帐篷里,待命的军舰上,美国的官兵正在争相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令:《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必读书。

综观材料,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官兵之所以学习中国的《孙子兵法》,是用以指导他们的战术,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据此,可提炼“他山之石可以攻 玉”之类的观点。当然,这是显性的;从隐性看,外国人尚且如此重视对我国文化遗产的学习,那么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则更应“重视祖国文化遗产的传承”,而这 在某种意义上更具深意。

二、关键把握法

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将其作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示例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

这“下一个”三个字,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抓住了这个关键词,便抓住了材料的灵魂实质。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示例

某胶粘剂公司研制成强力万能胶水,在推向市场之前,别出心裁地将一枚价值可观的大金币,用该胶水粘在该公司的大理石柱上,并称谁能将其取下而不 损坏门柱,金币归谁。一时间,门前人头攒动,不少人纷纷一试身手,结果力气耗尽,金币却岿然不动。人群中爆发出热烈掌声,各色人等称赞有加,消息不胫而 走。新产品一上市,厂家即获得巨大效益。

材料中新产品一上市,之所以“获得巨大效益”,一是因为该强力万能胶水粘后能“岿然不动”的有目共睹的过硬质量,二是由于公司采用了非同寻常的 营销宣传策略,于是,我们便能顺理成章地分别得出 “事实胜于雄辩”、“酒香还需巧吆喝”的结论。相比之下,后者更富有时代气息。

四、寓意揭示法

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

示例

驴子驮盐渡河,它滑了一下,跌进水里,盐溶化了,它站起来时轻了许多。这件事使它很高兴。又有一天,它驮了海绵走到河边,故意一滑,跌进水里,那海绵吸了水,驴子站不起来,终于淹死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切应从实际出发,情况变化了,我们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应随之变化,如果墨守成规,或盲目套用,必将招致失败。写作时要透过驴子驮盐和海绵的表象,把握并取其寓意作为文章的论点。

五、细节切入法

示例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从局部细节来看,大致有以下思路:

郑板桥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启示人们要“善于借鉴”,学会融合;“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 别有韵味”,提示我们要注重个体与总体、局部与整体关系的和谐,即“和谐就是美”;而“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则揭示出任何事物唯有 “彰显个性”,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方能体现其价值、立于不败之地的真理。

六、倾向揣摩法

面对材料作文,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练掌握审题立意、观点提炼的方法,时常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甚至南辕北辙,即使你的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事例再丰富、语言再优美,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可见,材料作文的观点提炼,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吃透材料,紧扣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呢?

七、多向发散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可以采用多向发散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

示例

薛潭学讴于秦青,未尽秦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从薛潭角度,我们可抓住他 “学讴”、“未尽秦青之技”就“辞归”,得出“要谦虚”的启示;也可从他意识到自己远未学到老师的本事而 “谢求反”,总结出“要知错即改”的道理。从老师秦青的角度,我们可从他面对学生的自以为是,并未发怒,而是“弗止,饯于郊衢”,且“抚节悲歌,声振林 木,响遏行云”的不一般的举动中,受到启发:“教育要讲究方法”。

然而薛潭 “终身不敢言归”的做法值得商榷。倘若学生真的将老师的本事全部学到家的话,那又何必 “终身不敢言归”呢?我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另行拜师,博采众长。当然,提炼出多个观点后,应择优而作。

八、舍次求主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

示例

公交车靠站停稳后,车站上一位妇女为抓紧时间,抱起原先站着等车的小孩上车。车上一青年乘客主动起身让座。抱小孩妇女谢过对方,放下小孩,笑笑 说:“小家伙刚会走路,还是让他自己站吧。”此刻,见两人互相谦让,无人入座,一旁的时髦少妇眼明手快,一屁股坐下,并大声招呼道:“囡囡,妈妈帮侬抢到 座位了。 ”

材料中共出现了三个“人物”。无论从让座青年角度提倡 “要助人为乐”,还是从抢座位的时髦少妇方面提出“要文明礼让”,似乎均无不可。然而从整个材料的重心、指向来看,应舍弃后两个次要人物,着眼点放在主角抱小孩的妇女身上,宜立意“尽早让孩子自立”。

九、求同存异法

此法对组合性材料作文尤为适宜。如果提供的组合性材料内涵是一致的,可以抽取其共同的、本质的内容,提炼出一个论点;如果提供的材料之间内涵不一致,甚至相差很远,那么应摒弃相异的面,寻找交叉、重合的点。

示例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 ”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

一中一外、一古一今的两材料,告诉我们的是同一个道理:在急功近利、异常浮躁的当今社会,务必“要有远见卓识 ”。

十、互补完善法

示例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

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孰是孰非?两 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只有既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 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当然,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而各种方法也并非孤立的,可能互有交叉。若在具体的审题立意过程中能灵活地综合运用,效果则更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高考英语写作的训练方法

全文共 1644 字

+ 加入清单

主语+谓语+介词+宾语

We all agreed on the terms.

He hates to argue with his wife about such small matters.

All these things are to be answered for.

主语+系动词+形容词

Good medicine tastes bitter to the mouth.

He was so tired that he fell asleep the moment he went to bed.

Your explanation sounds reasonable.

主语+谓语+直接宾语

I want your promise.

Have your fixed my watch?

This factory produces 1000 cars a week.

主语+谓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语

He paid me a visit yesterday.

He owed me 50 yuan.

He wrote his family a letter yesterday.

主语+谓语+宾语+宾补 (to do)

I will get someone to repair the recorder for you.

I didn’t mean to hurt you.

He invited me to teach at a well-known university.

主语+谓语+宾语+宾补 (do)

I often hear her sing the song.

The boss made workers work 15 hours a day.

Don’t forget to have him come.

主语+谓语+现在分词

I heard her singing in the next room.

We could feel our heats beating fast.

Did you observe the birds flying around the trees?

主语+谓语+过去分词

I must have my watch repaired.

We must get he task finished on time.

Speak louder to make yourself understood by everybody.

主语+谓语+宾语(动名词)

I suggested putting off the meeting.

They all avoided mentioning the matter.

We can’t help laughing at the news.

主语+谓语+宾语(不定式)

I can’t afford to buy such a large house.

Don’t pretend to know what you don’t.

He feared to speak in her presence.

主语+谓语+宾语(名词/代词)+介词+宾语

Nothing can prevent us from going forward.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He demanded an answer from me.

练习写好句子的方法一:合并句子

It was early in the morning. Mr. Smith was in his garden. He was watering flowers.

Early in the morning, Mr. Smith was watering flowers in his garden.

A girl was crossing a road. The girl was pretty. The road was wide.

A pretty girl was crossing a wide road.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的4种方法

全文共 1640 字

+ 加入清单

材料作文的观点提炼,至关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的4种方法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作为高考作文的题型样式,倘若不是事先已有接触、曾经操练的话,材料作文是最能考量考生的真实水准的。因为在考你写作能力之前,首先考你的阅读能力,即对材料的理解、把握能力。较之那种类似话题、内容宽泛、只要不超出范围主题完全可由作者自己掌控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基本能杜绝用所谓以往操练过的不变“经典”来应对万变考题的套题弊端。

然而面对材料作文,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练掌握审题立意、观点提炼的方法,时常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似是而非,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甚至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的重大失误——即使你的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事例再丰富、语言再优美,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可见,材料作文的观点提炼,至关重要。

一、主旨领悟法

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

示例

《华尔街日报》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驻沙特的美国陆战队采访时,惊奇地发现,在沙漠的帐篷里,待命的军舰上,美国的官兵正在争相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令:《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必读书。

综观材料,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官兵之所以学习中国的《孙子兵法》,是用以指导他们的战术,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据此,可提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类的观点。当然,这是显性的;从隐性看,外国人尚且如此重视对我国文化遗产的学习,那么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则更应“重视祖国文化遗产的传承”,而这在某种意义上更具深意。

二、关键把握法

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将其作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示例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这“下一个”三个字,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抓住了这个关键词,便抓住了材料的灵魂实质。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示例

某胶粘剂公司研制成强力万能胶水,在推向市场之前,别出心裁地将一枚价值可观的大金币,用该胶水粘在该公司的大理石柱上,并称谁能将其取下而不损坏门柱,金币归谁。一时间,门前人头攒动,不少人纷纷一试身手,结果力气耗尽,金币却岿然不动。人群中爆发出热烈掌声,各色人等称赞有加,消息不胫而走。新产品一上市,厂家即获得巨大效益。

材料中新产品一上市,之所以“获得巨大效益”,一是因为该强力万能胶水粘后能“岿然不动”的有目共睹的过硬质量,二是由于公司采用了非同寻常的营销宣传策略,于是,我们便能顺理成章地分别得出“事实胜于雄辩”、“酒香还需巧吆喝”的结论。相比之下,后者更富有时代气息。

四、寓意揭示法

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

示例

驴子驮盐渡河,它滑了一下,跌进水里,盐溶化了,它站起来时轻了许多。这件事使它很高兴。又有一天,它驮了海绵走到河边,故意一滑,跌进水里,那海绵吸了水,驴子站不起来,终于淹死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切应从实际出发,情况变化了,我们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应随之变化,如果墨守成规,或盲目套用,必将招致失败。写作时要透过驴子驮盐和海绵的表象,把握并取其寓意作为文章的论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年高考作文指导:如何训练写作技巧

全文共 1659 字

+ 加入清单

写作技巧在写作活动中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小编收集了2018年高考作文指导:如何训练写作技巧,欢迎阅读。

第一,写作技巧是实现作者写作意图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说,作者的写作活动都具有一定的写作意图。所谓的写作意图,就是指作者打算在文章或作品中表达什么样的生活和思想内容,以及通过这种表达达到什么目的。而要使这一写作意图圆满实现,就必须依靠写作技巧。

第二,写作技巧是构成文学作品艺术性的内在因素。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即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生活或表达思想感情所达到的完美程度。这种艺术性的取得,决定于作者的世界观、创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在具体的作品中,艺术性表现在作家在一定世界观的指导下,运用各种写作手法,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意境我典型形象,从而给读者带来审美愉悦。文学作品的艺术性虽不同于形式美,但它更多地体现在与内容和谐统一的艺术形式之中,而艺术形式的完美创造,则依靠写作技巧。

那么什么是写作技巧的操作训练呢?

(一)师法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丰富多采的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写作材料,而且为我们提供了生动鲜活的关于写作形式与写作技巧的深刻启示。例如,巧合与悬念,往往是某些生活事件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固有形式或“手法”;对比与映衬,常常是构成大自然优美景观及“艺术”美感的重要因素和“手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作文人网 你也可以投稿,人生和自然的规律中寓含着曲折美、变化美、节奏美;“蝉鸣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常见的景象中包含着动与静相反相成的艺术辨证法则……因此,我们学习写作技巧,必须首先向生活学习。只有勤于观察生活,深入体验生活,才能使自己的写作技巧真正得到提高。

(二)阅读、借鉴

即从古今中外的优秀文章(以及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中汲取营养。凡优秀的文章,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程度都较高,其写作技巧往往是娴熟而又富于创造性。多读优秀的文章,在注意思想内容的同时,注意其写作技巧,看作者是运用哪些来表现思想内容,实现写作意图的,并且分析这些写作手法的具体运用情况及其所取得的写作效果。在此基础上,还应结合实际(写作者自身的思想和艺术修养的实际与题材和表现对象的实际)进一步思考,看哪些手法可以“拿来”,经过改造为我所用。这样,久而久之,潜移默化,自己的写作技巧,自然会有所提高。

(三)经常练笔

这是具有本质意义的技巧“操作训练”。清人唐彪写道:“谚云,‘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盖常作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不常做,则理路生,题虽甚易,为之则难。沈虹野云:‘文章硬涩由于不熟,不熟由于不多做。’信哉言乎!”多写才能熟,熟才能生巧,这是不可更易的规律,任何企图改变或超越这一规律的人,永远也掌握不了写作技巧,永远也写不出好文章。只有经常写,反复写,才可能在写作者身上固定下一个写作技巧的“概括化系统”,一个“自动化的”写作“行动方式”。懂得了这一点,我们就会懂得那些语言艺术大师们为什么谆谆劝诫“我们大家都应该写、写、写,写得尽量多”了。

写作技巧的掌握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技能”阶段,一是“熟练”阶段。“技能”阶段,是无法之中求有法,能过观察、体验、多读、多写,学习并掌握了一些写作的基本手法,且能将它们运用于写作实践。这是掌握写作技巧的第一阶段。“熟练”阶段,是有法之中求变化。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而掌握了包括写作的辨证艺术在内的多种写作手法,并能将它们纯熟自如、富于创造性地运用于写作实践。这是掌握写作技巧的第二阶段。古人说:“学诗当识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具备,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规矩也。”识得“活法”,并能运用“活法”是掌握写作技巧第二阶段的重要标志。

掌握写作技巧,对写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任何否定写作技巧在写作中的客观作用的观点无疑是错误的。但是,我们也不能把技巧绝对化,走到唯技巧论的极端。因为,决定文章价值的主要因素,还是内容,脱离了丰富而深刻的内容,文章的审美价值乃至艺术性,也就不复存在了。这一点,尤其应该引起初学写作者的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高考漫画作文审题立意

全文共 1541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高考作文新鲜出炉,引得大家一片惊呼。漫画式材料,生活气息浓,考生有话说,区分度数高。这则漫画作文是继2007年、2010年漫画式作文的延续,值得点赞。

近年来,全国一卷一直在考思辨类新材料作文,今年又回归漫画类材料作文,富有新意。2010漫画作文《有鱼吃还用不用捉老鼠》,2007年漫画作文《摔了一跤》让很多考生记忆犹新,时隔六年由考查漫画作文,确实出乎意料,这也是对今年任务驱动类作文和时评类备考的一个突破,命题反猜题意识很强。

◆审题难度大于去年,要注意审准寓意

今年这则漫画作文,运用纵横两组对比手法,鲜明地表现了我们对孩子的评判标准:唯分论英雄,功利心太重。我们要以赏识激励的方式去鼓励孩子,不以分数论英雄,进步均有可取处,不宜体罚孩子。

具体写作角度,可以从家长、老师和社会切入,也可以从孩子、学生等受教育者入手。文体的选择更为自由,可写议论文、记叙文,可写书信、小说,只要紧扣漫画寓意均可。比如,如果考生选择了书信体,题目为“不以分数论英雄——致师长的一封信”,新颖独特,自出机杼,如果写得出色,就会赢得高分。

今年作文构思立意

最佳立意:不以分数论英雄,进步均有可取处。

主要角度:家长、老师和社会要以鼓励为主,看到孩子的进步之处,不以分数论英雄,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正确看到孩子的进步之处,不能分数高就奖励,分数低就惩罚。不宜体罚学生。反对虎妈狼爸式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在鼓励的阳光下幸福成长。如果一味惩罚可能适得其反,反而让优秀的孩子有挫败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次要角度:孩子、学生等受教育者学会自我成长,进步均有可取处,暂时的退步也不要气馁。分数进退均要理智看待。分数不等于实力,分数不等于能力,等等。

也可以从教育入手,进行适度拓展,如联系各行各业管理者均要注意以鼓励为主,激励每一成员积极提高业绩,不以数字论英雄,多些正面激励,多些人性化管理。

◆内容贴近生活, 比较接地气

作文命题从内容上讲,突出“激励赏识,关爱孩子”的热点, 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选材来源于社会生活,贴近新课改实际,这种命题具有非常强劲的导向性作用,目的很明确,就是让关注家庭生活,要注意正面激励,共建和谐,是一道好题。

◆得高分要在发展等级上多挖掘

“图文型”是新材料作文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在审题立意方面除了要遵循材料作文的基本规律外,还要注意细心审阅画面,读懂画意画旨非常重要,包括标题文字和图片中的文字。漫画作文审题立意有三部曲:看懂漫画内容,联系社会生活,审题立意写作。前两步很容易做到,第三步审题立意是关键。这一步能彰显一位考生的思维品质的高低优劣,进而影响作文分数。如何做到由表及里、抓住本质去写,成为写作的重要一环。

另外,作文立意是否辩证深刻,情感是否真挚感人,材料是否准确丰富,结构是否明晰,语言是否有文采,这些需要一些平时的真功夫,仍要在深处挖掘。在确保审题准确的前提下,作文要想得高分必须在发展等级上至少占一条优势。

相关链接:

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现为幽默、诙谐、辛辣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或事。以漫画作话题的写作训练,要注意以下四个步骤:

(1)读懂画意画旨。拿到题后,首先就要仔细的读图,细心审阅,包括标题文字。

(2)抓住形象特征。抓住特征,把握本质,就能找到写作材料,顺利地谋篇布局。

(3)联系生活实际,揣摩漫画的画中之话,话外之音。展开联想和想像。联想和想像不但可以获得大量写作材料,而且可以加深对画旨的理解。

(4)最后根据题目要求,议论画面,综合构思成文。写作者必须确定适合自己阅历和写作能力的内容和文体,要扬长避短,一般适合写成观点鲜明的议论文,做到内容集中,注重辩证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写立意创新的高考作文的技巧

全文共 700 字

+ 加入清单

借象传意,就是作者把文章主旨和浓厚的感情寓于客观事物或事件的描写叙述之中,而不是明显地、生硬地直接说出。这种方法写作动机上,是作者从客观事物或事件中悟出了某种道理,产生了某种情感,从而形诸文字。它往往根据客观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联想与想像的作用,通过熟悉的、具体的、自然的东西的状摹,表现生疏的、抽象的、社会的东西,从而形成象征性的手法,展示出象征性的某种哲理意义,使主旨深远,寄意深刻,给人深省、深味,接受启迪,得到教益。

这便是所谓“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象征性表现手法,常常采用委婉、曲折、含蓄的写法,去体现深刻的哲理,寄寓长远的旨意。它可以用于构思全篇文章,如《白杨礼赞》中的白杨,象征中华民族的质朴、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也可以用于局部,如鲁迅的《药》的结尾,以坟上的花环象征革命的前景与希望。中学课文里选用象征手法的还有高尔基的《海燕》、巴金的《灯》、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等。

象征包括本体和征体两个方面,二者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的,而是一种传统习惯和心理感觉上的特殊联系。运用象征手法,必须紧扣这种联系,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倾向等寓于征体的具体描写中。同时,要找寻出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接近处,展开对形象的深层次联想,对所状写的事物进行创造性想像。最后,要选好象征物,充分显示象征物的本质审美属性,处理好点眼之笔。这样,就可以构成一种诗的意境,使形象生动、思想蕴藉、感情真挚,整个作品富于哲理的深刻性和艺术的感染力,显示出一种含蓄美,从而有力地启发读者的思考和想像。因此,这种文章的特点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读起来感到含蓄、生动,富于哲理、意味深远。

[写一篇立意创新高考作文的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高考作文立意创新招数:借象传意法

全文共 3936 字

+ 加入清单

借象传意,就是作者把主旨和浓厚的感情寓于客观事物或事件的描写叙述之中,而不是明显地、生硬地直接说出,.这种方法写作动机上,是作者从客观事物或事件中悟出了某种道理,产生了某种情感,从而形诸文字。它往往根据客观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联想与想像的作用,通过熟悉的、具体的、自然的东西的状摹,表现生疏的、抽象的、社会的东西,从而形成象征性的手法,展示出象征性的某种哲理意义,使主旨深远,寄意深刻,给人深省、深味,接受启迪,得到教益。

这便是所谓“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象征性表现手法,常常采用委婉、曲折、含蓄的写法,去体现深刻的哲理,寄寓长远的旨意。它可以用于构思全篇,如《白杨礼赞》中的白杨,象征中华民族的质朴、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也可以用于局部,如鲁迅的《药》的结尾,以坟上的花环象征革命的前景与希望。中学课文里选用象征手法的还有高尔基的《海燕》、巴金的《灯》、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等。

象征包括本体和征体两个方面,二者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的,而是一种传统习惯和心理感觉上的特殊联系。运用象征手法,必须紧扣这种联系,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倾向等寓于征体的具体描写中。同时,要找寻出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接近处,展开对形象的深层次联想,对所状写的事物进行创造性想像。最后,要选好象征物,充分显示象征物的本质审美属性,处理好点眼之笔。这样,就可以构成一种诗的意境,使形象生动、思想蕴藉、感情真挚,整个作品富于哲理的深刻性和艺术的感染力,显示出一种含蓄美,从而有力地启发读者的思考和想像。因此,这种的特点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读起来感到含蓄、生动,富于哲理、意味深远。

例文1

站在生命的某一个高度,寻觅着应该属于生命的极至,我仰望……

我竭力仰望着,原本没有边缘的生命却在不经意间显现出若干种近乎答案的至高点或者称之为至低点……

那是一株“悬崖之松”。

松将其仅有的根深深的,坚实地扎入崖的边缘,树干已经枯萎到看不到半点清新,枝条上再也找不出一粒果实,但松却依然如呵护孩子般呵护着他仅存的一切。他很快活,俯瞰着崖下流淌的溪水,倾听着溪水丁冬的歌唱,沉浸于别人的幸福之中。

他很艰难,在时间与空间的来往中挣扎、奔跑,迎着晨光,带着星光,想把一切一齐引向明天,艰辛地延续着属于他的生命。

那是一朵“迎霜之菊”。秋天将尽,生命不止。孤傲的秋菊依然昂首挺胸,去迎接寒冷的冰霜,无畏无惧,无怨无悔。

她在落红之际,带给人们关于秋的最后一段思念,虽然一切终将成为往事,但正是这过眼烟云,使她更显得灿烂几分,她很满足。

她无声无息,有霜的季节到了,白色的冰粒严实地裹着不再饱满的身躯,但那是冰粒,没有一颗泪珠,她很刚强。

那是一条“竭泽之鱼”。太阳火辣辣地照在一滩即将干涸的淤泥上,蒸气不再缭绕,些许有那么几缕,早已干瘪的鱼鳞在嘎嘎吱吱地作响,同时夹杂着喘息声……

他还活着,逃脱了盘中餐的厄运,他宁愿凭自己的力量去争得最后的一分一秒,一点一滴,但并未乞求哀怜,从骨子里流露出一种无与伦比的坚毅与悲壮,她依然活着……

那是一根“风中之草”,在纷乱中把持着自己的根……

那是一片“浪中之叶”,依然在欢快中荡漾着扁舟……

我仰望着,泪水充盈着眼眶,但却注满了全身。

生命并不只是单纯地延续,在延续中往往散发出一种超自然的力,那种力将冲出天宇,响彻九霄……

我仰望生命……

这是一篇采用“借象传意法”写成的颇具特色的考场佳作。你看,“悬崖之松”、“迎霜之菊”、“竭泽之鱼”、“风中之草”、“浪中之叶”等看似平常的意象,在作者全新视角的观照下,不仅赋予了它们伟岸的品格,展示了它们生命的张力,而且发现了它们独特的个性,讴歌了它们可贵的禀赋。这正是换个角度观察事物的结果。

例文2

凉风习习,夜来香的芳香在空气中酝酿。

夜色浓,灯火明明灭灭。浩浩长空,只见夜的精灵舞着那铺天盖地的黑纱。

我无言,深深体味了这夜的悲凉。这样一次考试的失误,又有谁能理解和同情呢?

月亮在屋檐探头探脑,灿烂如金盘。

心想,就把愁与烦诉说给明月听吧。或许这圆圆的月别有一番胸怀!

月得意地笑了:“都说出来吧,我永远与你分担忧愁。”一个水灵灵的笑靥,让人倾倒!

我信了,然而月却反悔了。渐渐地,一股浓重的阴影遮住了月的脸,月变得狰狞可怖,不再有和蔼、真诚的面孔。

月渐渐消失了,我有些恼怒:它骗了我!我对这无常的月不满起来。失去了诚信,如花的笑脸也会变得黯淡。天狗或许是在惩罚它吧!

渐渐清晰的月,脸庞有一点儿羞红。

子夜蓝

再次仰望天空,感觉那子夜蓝同样神秘。

有点像梵高的《星空》中那法国上空翻卷的色流,它细密、浓重,不是灯火能够照彻的。是最能抚慰人伤痛的颜色。

拥有子夜蓝般的人生,该多好!虽然没有月亮大喜大悲的刺激,它却有独特的天地,用诚信去铺排,去包容,一任变幻无常的云、月,在它宽广的胸怀中撒娇。

在子夜蓝中,我渐渐觉悟:原来诚信如此让人感动,纵然我平平淡淡,也要用释然的大度,执著的信念和一诺千金的人格,去赢得属于自己的亲情、友情。如同哲人所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北极星

望着这一颗颗奋力挣脱夜的浓重、点起一盏盏小小明灯的星星,我感动了,.

让我做一颗北极星吧,亘古不息、万年不渝地在正北方点起一盏诚信的明灯,照亮那些被迷惑窒息的人们,让人们的灵魂从此被照得光辉夺目,灿烂无比。我不怕孤单,带着我的许诺。

切断

月依然在云中明明灭灭,带着迷人的笑靥。

子夜蓝,依然。

星星,却多起来了……

这篇作文采用板块式结构,巧妙地借助“月亮”、“子夜蓝”、“北极星”三个意象物,机智地表达了“羞于不诚信”、“张开诚信的胸怀”、“诚信永恒”的心声。写得意境深邃,象征义深远,耐人寻味。特别是结尾的设计,激人遐思,余味无穷。

例文3

春光灿烂复灿烂;秋色萧索复萧索。又一个果香飘溢的金秋,又一个辞旧迎新的九月。

重新踏入这个生活了三年的校园,校园依旧美丽,花草依旧清香,然而,心却不似往年那样坦然。绕着熟悉的校园转过一圈,不知不觉却又回到那棵熟悉的银杏树旁边,心中万般怅然。这时一片金黄的银杏叶被风吹了下来。它极不情愿地在空中挣扎着盘旋了几圈,最终还是飘向了大地。

走过去,捡起那片银杏叶放在掌心,金黄色的叶子像把扇,像只蝶,又像一个娇弱的小女孩——不堪一击,正如我的不堪一击一样。看着它不禁眼前一阵模糊,于是一颗晶莹剔透的东西落在了这只金黄色的小精灵身上,实在不忍心让它如此坠落,于是便把它夹在书本里。

慢慢的,书本变得越来越厚。一个风雨交加的午后,我又一次来到这棵银杏树旁,看着满地的落叶上那些匆匆移动的脚步,心痛极了,却又无能为力。抬起头,看着光 秃秃的老银杏,它依旧那样高大挺拔地立在那里。心里不禁想:一夜之间,风雨凋零,然而它却依旧抬头挺胸,坦然地面对这一切。这时忽然想起了一句不知在哪儿看到的话:“落叶并不是死亡,只是生命的一次退让!”是啊,也许老银杏能够坦然地面对叶枯叶荣的现实,正是由于它领悟到了生命的退让吧!

想到这儿,我的心猛然间开阔了许多,于是朝着老银杏微笑了。然后,把那些变厚的书本拿出来打开,我要坦然地放飞这些黄色的小精灵,坦然地放飞自己那颗压抑许久的心。

我明白,既然选择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明白了,既然选择了复习的这条路,便不会再去为一时的荣辱而耿耿于怀。

我明白了,并不是所有的失误都代表失败,并不是所有的前进都通向成功。

我相信,落榜也并不是死亡,而是生命的退让。

也许,做出退让的生命会更美丽!

也许,来年的老银杏一定会更加充满生机的。

一棵银杏树的落叶,引发了一番生命的感悟。作者以校园里的一片银杏叶为意象,蕴藉了自己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思考,道出了一番催人深思、令人顿悟的人生哲理。“老银杏能够坦然地面对叶枯叶荣的现实,正是由于它领悟到了生命的退让吧。”

例文4

“天上人间溪水相恋,我们一起飞吧!飞吧!飞到春天。”美丽的花王牡丹唱着动听的歌和其他花仙们一起来到了人间,因为春姑娘已经来到人间值班了。

它们一个个在阳光下争奇斗艳,使尽浑身解数使自己变得美丽,可是它们始终没有能吸引所有人的目光,因为花的品种太多了,根本没有人专注地看一朵花。它们并没有注意这些,只是洋洋自得地享受着春风的抚摸。

很快春天过去了,大部分花凋零了。它们太娇气,经受不住夏的炎热,它们退缩,它们枯萎了。

到了秋天,除了菊花以外,已经没有什么花了,所有的花仙就都回到了天上,沉迷于春天的喜悦,诉说着阳光下的故事。花儿们害怕冬天的来临,害怕寒冷的气候,害怕皑皑的白雪,害怕刺骨的冬风,它们这些娇小姐从来就是这样,不敢尝试冬天。它们永远看不到冬天的美丽。

冬天来了,其他的鲜花都已成了枯枝败叶,就连小草和大树也为迎接冬天而变成难看的土黄色,一个个没精打采地消磨时间,似乎已经到了世界末日,它们这时已完全向严冬屈服了。

一场大雪过后,所有的景色似乎都被白色的棉絮所铺盖。噢!不!那儿是什么,白色棉被上缀上了几朵粉红的小花儿,走近一看,原来是腊梅!她的花朵是多么的美丽啊!简直不敢想像,在这样滴水成冰的冬天,她竟然可以绽放出如此美丽的花朵。这是奇迹吗?不,这不是。这是梅花的选择!她选择了最严寒的冬天来磨炼自己不屈的意志,你看她多么高傲地立于枝头,她完全有小看冬天的权力,她在严冬中夺得所有人的目光,它是不屈意志的象征!在选择四季时,她的选择让所有的花仙费解,但她的结果却让所有的花仙羡慕,因为没有一个花仙能像她那样吸引所有的目光,也没有一个花仙能像她那样经受得住冬的考验。

这就是腊梅的选择,最高傲最美丽的选择!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借腊梅这一客观物象,写出了人生哲理:只有作出经受得考验的选择,生命才会辉煌,人生才更美丽。在写法上,运用对比先写花王牡丹及众多花仙争奇斗艳,后写寒梅傲雪的选择,从而凸现了寒梅不屈不挠的形象和意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高考作文要做到立意新颖,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全文共 1581 字

+ 加入清单

(1)多角度思考,悟出新意。对作文命题多推敲、多琢磨,多想门径,在比较中权衡,优胜劣汰,爆发出创新求异的火花。

(2)逆向思考,萌发新意。逆向思维,就是从反面思考问题,经过“反弹琵琶”,探出新意。

(3)力避传统,独辟蹊径。例如,对蒲松龄的《促织》这篇小说描写的“魂化促织”这个情节,历来被认为是批判统治者对劳动人民迫害之深的。散文《促织,促织》却从新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生不可为之事,死以魂魄为之!这是一种执着,奋斗,无畏无惧,山河为动,金石为开的力量。”化同情为赞美,变低沉为悲壮,谱写了一曲为命运而抗争的赞歌。

“新鲜材料”何处来?新鲜的作文材料,也只能从生活中来。

(1)社会生活中来。考生要紧跟历史潮流,把握时代脉搏,放眼世界,关注社会,关爱人类,这是我们成长的需要。可以利用电视,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等栏目;订阅《》、《半月谈》等报刊,开阔视野,开拓素材空间,提高思想水平和文章品位。

(2)校园生活中来。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校园故事生动感人。悉心体察,深入开掘,就能采摘到真情的花朵,谱写动人篇章。

(3)家庭生活中来。家庭生活中,血浓于水的亲情,温馨无比的爱意,酸甜苦辣的悲欢……是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的素材源泉。

(4)家乡生活中来。家乡的山水、风俗、人情、人文景观等,经过饱醮情感笔墨的点染,都会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记叙文怎样新巧构思?要使记叙文做到构思新巧,我们可采用以下五种主要方法

(1)横向剪辑法。我们的日常生活看起来平淡无趣,很难写出震撼之作来。但如果能从经历过的日常生活中、阅读过的书刊杂志中、体味过的点滴感悟中机智地“抓拍”几个特写式“镜头”,并加以横向剪辑,就能够创造出全新的主旨和丰富的内涵,收到化平淡为神奇的效果。

(2)纵向连缀法。写记叙文最重要的是要有连缀典型事件的功力,切忌记“流水账”。如果考生能在文章“明晰的发展脉络”这根红线上,巧妙地缀上几颗闪亮的事件“珍珠”,就能逐层拓展开文章的内涵,使文章迸射出强劲的纵向穿透力。

(3)巧设悬念法。运用这种方法,往往是把正在发展的主要情节或尖锐的矛盾冲突阻遏一下,暂时不把情节发展的结局告诉读者,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期待心理,使读者产生追根究底的阅读冲动,收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效果。

(4)抑扬相生法。在一篇文章中,褒与贬先后出现在同一人物或同一事物上,以此强化感情,形成文章起伏,突出人物形象。常见的是“欲扬先抑”,即对人欲表扬而先批评,对事欲说对而先说错,对物欲说好而先说坏。当然“抑”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更充分的“扬”。欲扬先抑的构思方法能使平淡的写作素材尺水波澜。通过情节的起伏、情感的波折,激荡起读者阅读心理的落差,从而产生震撼人心的效果。

另外还有巧设误会、情节陡转、故事巧合、视角转换、细节凸显等方法。

怎样写好个性特征?我们觉得

(1)有独特的创造性的发现。考生要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别人见过的平凡事物,激起了自己的情感激动,得到深刻的感悟,真切的体验,新奇的想象,创造性的见解等。有一篇题为“鲇鱼跑了”的文章,记叙的是一家人买了三条鲇鱼,怕它们溜掉,于是严加防范,把鱼放入桶中,“用一个篮子盖严桶口,再加上一块大砧板”。次日,“只见篮子、砧板横躺在地上,桶里空无一鱼”。这样,爸妈难免互相埋怨,作者却突发奇论:“我没有责怪小鲇鱼的逃脱,也不像爸妈那样想,因为我突然感到:拼搏中的生命具有不可遏止的力量!”从生活现象中,独具慧眼,领悟到富有启发意义的的哲理。文章陡然生辉,有了鲜活的生命力。

(2)有独特创造性的表现。要求考生将自己的发现“独辟蹊径”地表现出来,不模仿别人,不因袭某种形式,而是别开生面,面目一新。

总之,高考作文要想达到一类卷,必须做到:议论性文体讲求“思想性、独特性和说服力”,记叙性文体则是“形象性、独特性和感染力”。

[分享高考作文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高考写作基础指导:写作基础训练

全文共 2716 字

+ 加入清单

(一)素质训练,也叫基础训练

快速作文训练的中心是“快”,这种训练是在学生具有一定的写作基础和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的基础上求“快”、求“好”的训练,如果写作素质太差,就没法进行快速训练。达到下列目的:

1、提高写作兴趣,培养写作情感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开发智力的动力。因此,任何形式的教学都必须严格遵循兴趣性原则。只有当学生对写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快速作司文训练才会有成效。心理学同时告诉我们,兴趣与当前的需要有关,因此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办法虽然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其中重要的一条便是向学生进行快速写作目的教育,如果学生认识了快速作文的必要性,他就会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习趣。另外,出作文题要紧跟形势,与时代同步,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命题要尽量新,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学生有话可写。

2.积累写作材料

这一点要贯穿到整个快速作文训练的始终,但在基础训练阶段要重点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写作材料,再好的写作高手也难以完篇。因此,一定要求学生分专题记住;一些典型材料,譬如有关爱国主义,党的领导,尊重知识,改革开放,廉政建设,学雷锋等等,每个方面都要记住一两个典型材料。材料的积累,教师只能做指导,要让学生自己去找,不要全班统一,全班统一了,写作的论据就会雷同。所积累的材料要注意三点:一要典型,二要准确,三要记牢。要强调用脑记,要背,不能光靠笔记本。材料越充足,写作速度就越快。

3.丰富写作语言

如果学生语言贫乏,写作时搜索枯肠也找不到一句恰当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往往写了涂,涂了又写,就无法提高写作速度。如果词汇不丰富,写到中途某个字不会写或者没有一个恰当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样写作就会“卡壳”,当然也就达不到快速作文的目的。因此,写作语言的训练和词汇的积累是十分重要的。丰富写作语言的方法之一是,背书和加强课外阅读,书读得越多,背得越熟,作文就会越通顺,语言就会有文采,不会老说口水话。再就是指导学生学习群众生动活泼的语言,克服学生腔。另外,要指导学生积累词汇,词汇丰富,写起作文来就能得心应手,速度也就快了。

4.训练书写能力

书写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写作速度。因此进行快速作文教学,必须强化书写能力训练。作文不是书法竞赛,并不要求铁画银钩,但也不能龙飞凤舞,我们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把字写得清楚、规范、工整。具体做法主要是临摩字帖,每个学生应备有两本字帖,一本正楷,一本行书,先练正楷,后学行书,逐日临摩,坚持不懈,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总之,通过素质训练,要使学生想写作文,爱写作文,并且有东西可写,话写得通顺。

(二)思维训练

快速作文的关键是快速思维训练。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规律性的认识。快速思维则要求学生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的整个思维过程中,思维活动应具有广泛性、独立性、敏捷性和创造性。一见到作文题能立即做出反应,要求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的全过程不超过五分钟。抓好快速作文思维训练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要正确反映客观世界,首先必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因此,要和政治课相配合,组织学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要了解当前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正确的政治观点、思维观点是快速思维的定向器和指示灯。因此,必须教育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树立远大理想,加强政治修养,提高政治觉悟。

2.加强抽象思维训练

议论文的构思过程,实际上就是抽象思维的过程,因此,必须教给学生分析、概括、综合、判断等基本逻辑方法和纵向思维、逆向思维、反向思维、辐射思维等思维方法。训练抽象思维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课堂讨论应允许学生和老师唱“对台戏”,要鼓励学生在课外争论问题,学生争得面红耳赤的时侯,也就是思维最活跃、最敏捷的时候。

3.进行形象思维训练

写记叙文离不开想象、联想、幻想等形象思维活动。要求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写好一篇记叙文,没有扎实的形象思维训练是不行的。训练形象思维的方法之一是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的基本形象,牢记心头,并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要重视写回忆录,回忆录的写作过程实际就是训练形象思维的过程。

总之,通过这一步训练,要达到开拓学生思维的目的,使学生变得思维敏捷,对作文题反应迅速,想象力丰富,要改变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思维迟钝、思想涣散的不良习惯。

(三)写作速度训练

第一步素质训练是基础,第二步思维训练是关键,这第三步的速度训练则是目的。整个快速作文训练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快速写作。如果第一、二步训练都抓得扎实,速度训练就会见效。基本做法是严格要求,限时作文。为了提高速度,每次作文都只能安排一个课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当堂完卷。要求学生做到快速审题,快速立意,快速布局谋篇,快速写作,快速修改。总之,一切都要立足于一个“快"字。40分钟的时间分配大致是这样的:审题、立意(确定中心思想)和谋篇布局(编写作提纲)不超过5分钟,写作30分钟,修改5分钟。通过训练,这个要求一般学生都能做到。另外,在班内开展快速作文竞赛也是个提高写作速度的好办法,一搞竞赛,学生的兴趣就来了。刚开始进行速度训练时,有些学生是跟不上的,40分钟怎么也写不完。怎么办呢?二是多加鼓励,切忌指责;二是暂时迁就,但绝不放松要求。时间一到,一律收卷,没写完也要收卷。这样,学生下次写作文就有一种紧迫感和时间观念。有些学生,一讲快速作文,字就乱涂乱画。碰到这样的学生怎么办呢?不能操之过急,分两步走,先要求写完800字,再要求字迹清楚。作文不是书法竞赛,不要求铁画银钩,只要字体工整,文字规范就行。个别字迹潦草的学生,要加强教育和书写指导。

(四)技巧训练

第三步训练要求解决写作速度问题,这一步训练便是"快”中求巧,同时,也是对速度训练成果的巩固和提高。基本方法是专题指导,讲练结合。如果前三步抓得扎实,这一步训练往往水到渠成。通过这一阶段的训练,不但要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各种文体的写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快速写作的技巧。比如快速审题、快速立意、快速谋篇布局、快速写作、快速修改等技巧,都要分专题进行归纳,总结和指导,还要能快速应付写作中随时出现的“卡壳”现象,诸如走题、空洞、松散、结构混乱、词不达意、字不会写等毛病的纠正和意外情况的应付办法。至于这些快速写作的具体技巧和方法,我在下面将作专门介绍,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五)综合训练

通过以上四步训练,学生基本掌握了快速写作的方式与技巧,具备了快速写作的基础。为了全面提高快速作文的能力,必须进行综合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四川高考作文题目:话题作文材料

全文共 1038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说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就是看看书、打打球、听听音乐,同学们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请就此话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完成800字作文。

2013四川高考零分作文:突然,我平衡了?

当我看到这个主题我突然感觉很想笑,是的,没错我想笑。我仿佛能透过这张试卷看到阅卷老师铁青铁青的脸。

据媒体报道近十年来房价涨幅为20倍当所有有梦想的年轻人被房价压得抬不起头来的时候,平衡在哪里?普通老百姓一个月的工资只够买0.5个平方的房子,而“表哥”的一块表就是好几万块,表哥说他还有好几十块这样的表。表哥还说他在北京还有好几套房。于是,我的眼珠子都快要掉下来。幸好,接下来又有了“房姐”,“房姐”用她的实际行动告诉“表哥”:你娃太嫩了!据媒体报道房姐在北京有几十套房,有四个户口本。户口本是真的,连身份证号码都有四个。这次,我的眼珠子才真的掉下来了,摸了半天才镶回去。据此,有关部门默不作声,无人承担责任,无人受此事牵连。突然,我平衡了。

当富二代开着跑车拿着鲜花在校园里泡妞的时候,当跑车的轰鸣与强劲的尾气喷在我脸上的时候我在想,我爹怎么就不是李刚?这种消极的思想在我身体里肆意蔓延,让我萎靡不振。此时郭美美同学的事迹又及时的点醒了我。亲爹靠不住的时候其实还有一种人叫干爹。遗憾的是干爹都不收干儿子。当救死扶伤的中国红十字会账目说不清楚的时候,当郭美美展示身上奢侈品的时候,当有人要问责郭美美的时候。美美告诉他们,姐手里有17.4G的视频。于是,红会领导赶紧表态:谁也没有这么说过!郭美美同学用实际行动捍卫了自身的利益,展示了新一代青年的高贵品质。她用她雪白的大腿一次又一次的站在了红会至高无上的领奖台上。

平衡?我一直都想过一种平衡的生活。那里人人平等,那里高度法制,那里的城管不会打人,那里的校长不会开房,那里的医生专心治病。可是我身在这样的社会,呼吸着高度污染的空气,吃着随时要人命的食品,看着烟草公司局长的公积金一百多万。我想问问,您平衡了吗?您信不信中国梦会实现?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当黄浦江上一万多头猪集体跳江的时候我知道,我要再不平衡,我的下场也会像它们一样。我一直期待着过一种平衡的生活,那里的官员廉洁务实,那里的商人用良心经商,那里的房价高的不那么夸张,那里的人民幸福美满。

还有几分钟就该交卷了,我知道我的作文戳痛了阅卷老师那颗小小心脏。零分吧,我给您一个建议。反正我不怕,三鹿奶粉都没有弄死我,零分又能奈我何?不要犹豫,赶紧打分,完了打麻将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技巧

全文共 3629 字

+ 加入清单

审题与立意是考场作文的重要环节。审题,侧重对作文试题的审视,它包括对材料的主旨,试题文体、字数、立意、标题等方面要求的认知;立意,则是在把握材料基本思想、核心词句的基础上,确立自己文章的观点、看法等。因此,二者虽然有区别,但联系还是相当密切的,有时甚至是同步进行的,很难分开。

下面结合2014年高考实例,谈谈不同类型的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1.话题式材料作文——从话题入手确立主题。

作文材料围绕一个话题展开的,称为话题式材料作文。这类材料作文,“话题”是核心,材料可以围绕话题摆出一些现象,或者对话题进行解说、阐述,或者是对话题的引出做铺垫等。从写作的角度看,材料是次要的,考生应该抓住话题,谈自己对话题的看法,由此确定文章的主题。

例1:(2014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也许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比如说,你在心里默念一声“物理”,人类有史以来有关物理的一切公式、定律便纷纷浮现出来,比老师讲的还多,比书本印的还全。你逛秦淮河时,脱口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旁边卖雪糕的老大娘就接茬说“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慈祥地告诉你,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这时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小女孩枪着说,诗名《乌衣巷》,出自《全唐诗》365卷4117页……这将是怎样的情形啊!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审题指导】这则材料作文,核心话题是“智慧芯片”。命题人假设“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让考生联想或思考“这将是怎样的情形”。命题不预设任何立意方向,考生只要把握住“智慧芯片”这个话题,或写议论文谈“智慧芯片”的意义与局限,或写记叙文,用故事曲折表达自己对“智慧芯片”的理解、看法,都会被视为“符合题意”。

【立意范例】一个人如若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当然是幸福的。大部分人都会沉浸在这梦想实现后的美丽、惬意和幸福当中。假如有一天真的有了“智慧芯片”,梦想也许唾手而得。但人们往往也会忽视了更值得让人珍藏、更让人感觉到幸福的东西,那就是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的过程。(天津考生《幸福是一个过程》)

【技法借鉴】考生抓住材料的话题词“智慧芯片”立意,指出“智慧芯片”帮助人们实现了梦想的同时,也会让人们忽视为追求梦想而努力的过程,对“智慧芯片”带来的负面效应表现出担忧。切合题意,观点清晰。

2.故事性材料作文——从故事主旨入手确立主题。

材料作文是一则故事,话题不明显,也没有论述性的语句。考生必须认真研读材料,通过故事的人物、情节等,把握材料的主旨,以材料主旨作为构思的切入点。当然,对于故事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情感),考生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还可以对文中表达的思想进行辩证的思考分析。

例2:(2014年高考全国课标卷I)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范例】竞争,是向上的齿轮;合作,是前行的润滑剂。生活需要竞争,也需要合作;没有竞争,就会缺少激情,没有合作,就会陷入孤立;只有让竞争与合作同行,才能激情高歌,和谐发展。(河南考生《竞争?合作?双赢》)

【技法借鉴】考生从材料的主旨出发,并融入了辩证思维,针对“竞争”“合作”的关系,提出“只有让竞争与合作同行,才能激情高歌,和谐发展”的观点,切合材料,立意深刻。

3.人物品格类材料——从提炼人格入手确立主题。

以表现人物品格为核心的材料,可以透过人物语言、行为,或者其他人物的评价、命题人的提示等,提炼其人格精神,可以是诚实、善良、宽厚等高尚人格,也可以是虚假、自私、忌妒等人格缺陷。考生作文立意,表达对某种人格的看法,主旨就是符合题意的。

例3:(2014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作决定。

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到第5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游客把碎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不久,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游客回答说,已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给你了。”

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检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这则材料里,老人是人格优点鲜明的核心人物。“老人友善建议——游客打碎玻璃杯——老人谅解——游客打扫——老人拒绝”。材料体现了一种价值引领,彰显了一种责任担当。在老人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优良的人格精神——善良、宽容,有责任感、有担当精神。考生作文便可从这些优良的人格精神入手,发表自己对“善良、宽容,有责任感、有担当精神”的看法,或以此为核心思想编写故事等。

【立意范例】人与人之间相处在一起,就构成了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就构成美好的社会。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总会犯一些大大小小的错误,子如果人们相互之间多一点体谅,多一点宽容,就能感兰受到生活里春暖花开的美丽。(重庆考生《再多想一少点点》)

【技法借鉴】考生审视材料,从人物入手,看到老人身上存在的宽容等人格优点,从此切入,提出“人们相互之间多一点体谅,多一点宽容,就能感受到生活里春暖花开的美丽”的观点,符合命题要求,观点鲜明。

4.名言警句类材料——从句子含意入手确立主题。

名言警句材料,要从句子的含意入手确定文章立意的方向,而句子含意的理解往往需要抓住关键词意义、比喻意义、象征意义等。

例4:(2014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

这句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审题指导】抓住材料里“人”“站起来”和“世界”三个关键词,并着力思考三者的关系,有自己的感受和感悟,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见解。

(1)君子当以自强不息。世界是强者的世界,只有面对挫折、不幸时想方设法改变现状,方可拥有新的生活世界。能够站起来,而且是自立自强,那么,自强不息的成果就是世界属于他。生活中,有许多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完美演绎人生精彩的典例,可以引入作文,用事例佐证哲思。

(2)灵魂的站立,世界的宠儿。坚定意志、自强精神以及对待困难、挫折、失败、逆境、打击等乐观态度。可思考从生理到心理站起来,去赢得世界。如残疾人“坐轮椅”,但精神意志能够“站起来”,他也有自己的“人生世界”。

【立意范例】头能顶苍天,脚能立大地,端正无畏,傲骨凛然。立于这广袤的天地之间.,亦能直身而立,从容淡定,这就是人,这就是我们向往成为的人。只有以站立的姿势行走,才能与世界温暖相拥。(四川考生《以站立的姿势与世界相拥》)

【技法借鉴】考生从名句“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的含意立意,并融入自己的理解,将关键词“站起来”理解为“头能顶苍天,脚能立大地,端正无畏,傲骨凛然”;将“这个世界属于他”理解为“与世界温暖相拥”,立意大气而富有人文精神。

5.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误区。

1.撇开材料,另起炉灶。材料是考生思考的起点,是作文立意的依据,如果作文撇开指定的材料,另搞一套,就会被评卷老师判为“不符合题意”。

2.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一是没有抓住材料的关键,放过了材料的根本,从一些枝节入手,结果写出来的文章与命题要求或者擦边而过,或者相去甚远。二是涉及两个概念或事物关系的材料,只就一个方面论述,缺乏辩证思维的眼光。

3.中途易辙,偏离题意。开篇能引入材料,依题行文,但由于对材料理解不深刻,在论述的过程当中,横生枝节,将立意引入了歧途。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考材料作文立意训练

全文共 472 字

+ 加入清单

材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如果你一直向上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下面;如果你一直向下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上面。”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指导】

写作指导:表层含义: “向上看”即仰视或抬头,“向下看”即俯视或低头;“在下面”即位置在下面,“在上面”即位置在上面。

深层含义:“向上看”可以理解为“目标远大”“积极的人生态度”,“在下面”可以理解为“看到不足和差距”,从而有一种向上的动力。“向上看”也可以理解为“目标不切实际”“好高骛远”。“在下面”可以理解为“很渺小”,从而失去生活的信心。

深层含义:“向下看”可以理解为“关注那些生活艰难却不失信心和勇气的人们”,“在上面”可以理解为“自己还是幸福的”,从而获得信心和勇气。

“向下看”可以理解为“只看到那些不如自己的人”,“在上面”也可以理解为“自负、高高在上”,从而止步不前。

其次选择角度,鲜明立意。

可以选择第一句立意,可以选择第二句立意,也可以二者兼之立意,最后,要注意文题有写议论文的明确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