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作文关于长征【20篇】

导语:长征是人类历史上艰苦奋斗精神的楷模。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以下是开学吧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长征精神的论据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浏览

5641

作文

1000

篇1:传承长征精神作文800字

全文共 780 字

+ 加入清单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毛泽东主席的《长征》,阅读了有关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故事,还观看了红军长征的电影。我们重温长征精神,重拾长征精神意义重大。

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历时了两年,历经了二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上面有敌人的飞机炮弹,下面有敌人的围追堵截,他们饥寒交迫,吃草根,啃树皮,嚼皮带,许多红军战士长眠在了皑皑白雪下……红军战士以钢铁般的意志,顽强拼搏的精神,粉碎了敌人的围剿,1936年10月取得了长征伟大的胜利。

我们忘不了红军战士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藐视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忘不了“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豪迈的乐观主义精神;忘不了老班长舍己救人的品格……长征精神闪闪发光!

长在红旗下的我们,面对长征精神,我们是羞愧难当。上周二,我们嫌学校食堂饭菜不可口,没吃两口,就把饭菜全倒进了垃圾桶,看到满满一大桶白米饭,学校政教主任杨杰就组织我们观看《长征》,并要我们写观后感。当我们看到红军战士嚼棉絮,吃雪时,我们低下了头,流下了悔恨的泪水。我们懂得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现在虽然物质条件好了,但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我们不能丢。从此后,学校食堂的饭桌上、地上没撒一粒饭。

在长征途中红军战胜了多少艰难险阻才取得革命的胜利,而我呢?去年冬天下大雪,听到北风呼呼,我就赖在被窝里不肯起床,叫爷爷到学校请假,最后奶奶好说歹说,我才磨磨蹭蹭起床,结果迟到了一节课。今天当我读到“大渡桥横铁索寒”,看到“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想到红军战士为了革命胜利抛头颅,洒热血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我是长征精神的传承人,怎能被一点小小的困难所打倒呢?我要自觉磨炼自己的意志,接过先烈手中的旗帜,担当起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重任。

长征精神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把长征精神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央视开学第一课2024观后感400字:弘扬长征精神

全文共 823 字

+ 加入清单

在那烽火销烟的革命岁月里,中国红军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保存革命的实力,在逼不得已的革命紧张局势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一九三四年十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八万人首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九三五年一月,中央红军攻占贵州遵义,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领导组织,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主义路线。这次会议的召开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在毛泽东、周恩来的指挥下,一九三五年十月,红军主力抵达陕北根据地。同时长征的还有鄂豫皖的红四方面军,一九三六年七月湘西的红二方面军也开始长征。一九三六年十月,中央红军与红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红军长征途中历经的重大事件有:从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瑞金出发;红军召开遵义会议;红军四渡赤水;红军巧渡金沙江;红军飞夺泸定桥;红军过雪山;红军过草地;红军三大主力历经千难万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征程,彻底粉碎了国民党数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

红军长征的背景是在一九三三年十月,蒋介石在对中央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中央临时负责人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虽然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重大伤亡,仍然没能粉碎敌人的“围剿”,在反“围剿”失败的情况下,中共中央被迫做出战略转移,明智决定红军长征。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红军长征精神是: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胜的精神;是为救国救民,不怕艰难险阻、不怕牺牲的精神;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是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红军先辈百折不挠的精神需要我们去传承!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年开学第一课:侯德明的长征故事

全文共 3622 字

+ 加入清单

西出成都460公里,来到红原县日干乔大沼泽,这里矗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镌刻着周恩来总理1960年为该县建县题写的“红军长征走过的大草原”十个红色大字。石碑旁生长着三棵茶杯粗的红柳,传说是红军长征过草地时插在这里的拄路棍“生根”了。传说已无从考证,但在离这片大沼泽不远处的瓦切乡牧民新村,我们见到了今年已85岁的失散流落老红军侯德明(藏名“甲洛尔吾”),从他饱经风霜的脸颊上,在那满脸深深的皱纹里,深藏着一个比“拄路棍生根成红柳”更生动、更传奇的故事……

在他居住的白墙红瓦藏式小楼里,我们见到了身着藏装的侯德明老人。

侯德明回忆说,他出生在湖南省大庸县(今张家界市)的一个穷苦人家,祖辈和父辈们都是长工,给人种地、养猪、放牛,没有饭吃,没有衣穿,还经常遭地主恶霸的毒打。全家人因无法忍受地主恶霸的百般折磨,只好外出讨饭,有时住在深山老林靠打野兽和种包谷维持生计。后来,全家人回老家认宗族,可侯家族长说他们玷污了族人,又将他们赶走了。

1935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先后解放了大庸、桑植、永顺、龙山等地,侯德明全家一起参加红军,跟随贺龙的部队踏上了长征路。侯德明那时才2岁,侯家出征的除了他的父亲侯清芝、母亲刘大梅外,还有他的爷爷侯昌千、奶奶殷成福、幺爷侯昌贵、姑姑侯幺妹、四叔侯清平、小叔九生。侯家9口举家长征的壮举当时闻名红二、六军团。

“过草地难于过雪山!”侯德明老人说,这片草原沼泽地险象环生,连牛羊都不肯过去吃草。当年在当地一个叫阿木柯河的小坝子上就曾发现几十具红军的遗体。

母亲刘大梅就是过这片草地时牺牲的。1936年七八月间,红二、六军团经贵州、云南、甘孜到达阿坝红原境内。侯德明的母亲是文艺宣传员,平时侯德明就跟着大人们为红军官兵唱歌鼓劲。部队在饥寒交迫中前进,粮食吃完后,便开始煮皮带、马具,吃草根树皮。一天,他突然得知母亲掉进了深不可测的沼泽中牺牲了。他说,记不起自己有没有哭喊悲伤,在那血雨腥风的年代,死人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侯德明的父亲当时是红军连长,走在队伍的前面,平时很难与他见上一面。后来因侯德明生病,组织就将他寄放在当地一个叫格西阿谷的藏民家里。其实,差100多公里侯德明就走出草地了,但当时他年幼体弱,双脚溃烂,已实在是走不动了。此后,在气候无常沼泽遍布的草地上,侯德明的6个亲人也相继牺牲或失踪了。

格西阿谷是当地寺庙里的一个喇嘛,他心地善良,对红军十分友好。收养侯德明后,格西阿谷把侯德明长满虱子的衣服脱掉,为他换了藏装,治好了脚伤,并教他学会了藏语藏文,给他取了藏名“洛尔吾”。“洛尔吾”的意思是“宝贝”。由于侯德明特殊的身世,当地藏族牧民在称呼他时,还特地在其名字前加了一个“甲”字,“甲洛尔吾”即“汉族的宝贝”。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时,侯家实际上只剩下他和父亲侯清芝及幺爷侯昌贵3人。新中国成立后,侯清芝回到湖南老家在人武部当了大队长,又结婚生下9个孩子,离休前任湖南省军区副参谋长。侯昌贵则在甘肃省安了家。而身处千里之外草原的侯德明对这一切都全然不知。侯清芝曾多方打听侯德明的下落,但因侯德明早已不叫侯德明,其生活习俗也已完全藏化,因此寻找他的人始终没有发现侯德明的“踪影”。

年轻时的侯德明聪明好学,十分勤劳,很快就赢得了当地藏族同胞的喜爱。后来便与格西阿谷的侄女曲美拉姆结了婚,先后生下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虽然曲美拉姆已经离世多年,但提起自己的妻子,侯德明还高兴地询问我们:“曲美拉姆是不是汉族的文成公主?”

藏区民族改革后,侯德明一边在草地放牛,一边在当地担任仓库保管员。“文革”期间,红卫兵从“土司、头人”等富人家抄来的值钱的珠宝、首饰、毛皮、金银器物等都堆在仓库里由他保管。10年“文革”后,当清点那些抄家的物品时,人们惊讶地发现财物竟一件未少。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红军铁的纪律,也是侯德明一生中做人的要求。

1984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失散流落红军的优抚政策犹如一阵春风吹进草原,当地所有的藏族同胞都出面作证,说“甲洛尔吾”是真正的红军!后来,当地民政部门查实,“甲洛尔吾”确系失散流落红军之子,祖籍湖南大庸,汉名“侯德明”。之后,侯德明从县民政局领取了失散流落红军证,每月领30元生活补贴费。

1984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失散流落红军的优抚政策犹如一阵春风吹进草原,当地所有的藏族同胞都出面作证,说“甲洛尔吾”是真正的红军!后来,当地民政部门查实,“甲洛尔吾”确系失散流落红军之子,祖籍湖南大庸,汉名“侯德明”。之后,侯德明从县民政局领取了失散流落红军证,每月领30元生活补贴费。

侯德明领到失散红军证后,曾让子女给湖南有关方面寄过30多封寻亲信件,但都没有回音。而他的父亲侯清芝虽然也知道自己的大儿子留在西部草地上,但由于没有确切地址,虽经多方打探终未找到名叫“侯德明”的人。1987年,侯清芝老人带着遗憾离世。临终时,他对侯德明同父异母的儿女们留下遗言:一定要找到你们流落在西部草原的大哥!

2004年春节,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创作室画家敬庭尧到红原县写生,得知侯德明的情况后,敬庭尧专门赶到瓦切乡,与长期生活在高原藏区的侯德明一起过了春节。中央电视台跟随拍摄制作了一期《老敬过年》的特别节目。侯德明通过节目表达了自己从湖南大庸参加红军,很想找到当年失散亲人的愿望。节目播出当天,在湖南省益阳市工作的侯家老二侯德常听到“失散流落老红军侯德明”几个字时,激动得从沙发上倏地站了起来:他很有可能就是我们失散的大哥!

侯家沸腾了。从姓名、地域、大致年龄,甚至形象上看,他都很像自己的大哥啊!随即,由老大侯德永带队,老五侯德山、老九侯德国等8名侯家亲属组成寻亲团,从湖南张家界出发来到了四川红原县瓦切乡。

见到侯德明,一行人急忙围上去,用张家界的方言向老人问好。侯德明佝着腰,吃力地为他们一一献上洁白的哈达,却始终未听懂老家亲人的问话。问他母亲长什么模样,叫什么名字,家中还有什么亲人,老人都直摇头说:“记不得了。”老人忽然像记起了什么,他说:“父亲好像是大庸人,母亲是桑植人,在瑞塔铺一个叫六斗溪的地方。”

“瑞塔铺?”听到这话,所有的人眼睛都亮了。瑞塔铺正是侯清芝前妻刘大梅的出生地啊!那么,“六斗溪”又是个什么地方呢?老五侯德山当即拿出手机与桑植的亲友联系。亲友证实,六斗溪就是现在瑞塔铺的新坪村。在所有大庸籍的红军战士中,只有侯清芝在瑞塔铺六斗溪娶了妻子,而六斗溪当年只有刘大梅一个女性参加红军。

毫无疑问,眼前这位老人就是两代人苦苦相寻半个多世纪的大哥!小小的房间里顿时泪水涟涟,哭声一片。侯德明老人饱经风霜的脸颊上也滑落出两道深深的泪痕。

2005年4月23日,红原县安排专人专车送离开故土整整70载的老人回乡。侯德明在小儿子俄巴、大儿媳阿尔基的陪同下,终于回到了湖南张家界——这片令他魂牵梦绕70载的故土。

“到家了,终于到家了!”张家界市的领导、各界群众、学生早已列队等候在街道两边,鲜花如海,掌声如潮,少先队为侯德明赠送了鲜花,给他系上了红领巾。

简短的欢迎仪式后,侯家人们用家乡的最高礼节——“三道茶”(一道茶——情茶、二道茶——蛋茶、三道茶——茶叶茶)来迎接他们失散多年的亲人。当晚,远在益阳、深圳的两个兄弟姐妹也赶回了张家界,全家10个兄弟姐妹及晚辈们共60多人终于大团圆了。望着自己的家人,侯德明脸上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

随后的几天,侯德明参加了与家乡父老乡亲的见面会,按当地习俗到父亲墓前祭拜,磕头、点香、烧纸后,他又坐在石墩上,拿出“转经轳”转动着,嘴里念念有词,为父亲祈祷。之后,他还参观了贺龙纪念馆,到张家界风景区看了家乡的美景。

在家乡,侯德明脱下穿了70多年的藏装,穿上了“唐装”,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张家界市人民医院,医生给老人做了心电图、脑电图、B超、彩超、量血压等全身检查。当侯家兄弟得知大哥血压偏高,心脏有衰竭现象时,都很关心大哥身体,为侯德明老人开了一段时间的治疗、保健用药。侯家按家族取名排辈的序字,给侯德明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取了汉名,并写入了侯家家谱。

之后,侯德明手捧父亲的遗像和母亲刘大梅的烈士证,依依不舍地踏上了回四川红原的路。辞别亲人时,侯德明说:“母亲还在草原,我要到那里去陪伴她。我年纪大了,可能无法再回来了。你们兄弟姐妹要多帮忙,多来往,有时间你们就到瓦切来……”

1.2016年开学第一课:侯德明三棵柳树的长征故事

2.2016年开学第一课:贺龙女儿贺捷生的长征故事

3.2016年《开学第一课》:“百折不挠”秦华礼的长征故事

4.2016年开学第一课:神十航天员王亚平的成长故事

5.2016年开学第一课:耿飚长征路上的故事

6.2016开学第一课:梁天文的长征故事

7.2016年《开学第一课》百岁老人秦华礼讲述红色故事

8.2016开学第一课:“独臂将军”贺炳炎的故事

9.2016开学第一课:贺龙女儿贺捷生的抗战故事

10.2016开学第一课:老红军胡正先的抗战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长征观后感

全文共 498 字

+ 加入清单

一月九日,我来到无锡邮电大厦参观《长征展》。一路上寒冷的天气让我瑟瑟发抖,但当我一进入展厅时,我立刻被革命先辈们的光荣事迹吸引了。展览共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介绍中国红军的长征过程,另一部分是介绍长征路上的无锡人。

1934年10月共产党领导红军从瑞金出发——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前山只等闲。”整整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我们的红军战士经历了非同一般的苦难,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用自己的血泪谱写了这二万五千里的动人篇章。

当我看到长征路上的无锡人——潘汉年时,脚步久久不肯挪动。以前就听外公讲过他出生于我们老家的.邻镇,当我看到他的介绍时,觉得格外亲切。潘汉年一生对党忠诚,原则坚定,才华横溢,机智果敢,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党交给的各项艰巨任务。

看完展览,我深深地被红军的顽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我一定努力学习,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坚持不懈,长大后报效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重走长征路作文700字

全文共 758 字

+ 加入清单

2018年12月14日的一天,学校组织了一场研学。研学的地点是“横琴石博园”,主题是“重走长征路”。

所有活动中我最喜欢的是爬雪山。

爬雪山不是爬真的雪山,而是翻越用网绳做的雪山,每次爬雪山的人数为6人,我是最后才爬的。看着一批批同学陆续的爬过雪山。我怀着激动与期盼的心情等待着。快了,快了,马上就到我们这批同学爬雪山了。就听见军人叔叔喊了一声:“预备,开始!”我们同时从起点出发,先用脚踩住绳子,一手够更高的绳子,爬着爬着,有些熟练了,我开始加快了速度,与其他同学拉开了距离,爬在了前面。正爬的起劲呢,突然听到“啊”的一声,回头一看,原来是后面的一个女同学不小心把脚卡在网里了。其他同学还没有跟上来,只有我离她比较近,又回过头看看前面的终点,马上就要到了,如果我回去帮助她,就不能第一个完成任务了,但又想到,如果我不去帮助她,她自己很难把脚拿出来,会很危险,当年红军叔叔爬雪山那么艰难不也没有丢下一位同志。想到这里,我返回去,帮助同学,把她的脚从网子里抽了出来。虽然第一不是我,但我还是很高兴,因为我体会到了助人为乐的快乐与自豪感!

每一次的经历,都是我成长过程中的一次磨练。正如毛泽东诗中所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确,当年红军叔叔之所以能够长途跋涉,征服千难万险,翻越空气稀薄、终年积雪的重重高山,穿过人迹罕至、沼泽遍布的茫茫草地,跨过激流汹涌、难以渡越的条条江河,吃草根,咽树皮,忍饥受冻,历经艰辛,最终胜利会师,创造出惊天动地的业绩。红军叔叔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经历是最好的学习,研学是最美的相遇,可以让我更了解历史,亲自体会长征的艰难。这次研学,磨练了我不畏艰难的意志,提高了我团队协作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长征,让生命产生光合作用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名叫《红军长征的故事》。二万五千里长征,漫长的征途,我们的红军战士经历了各种艰难困苦,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一路上披荆斩棘,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用自己的血和泪谱写了动人的篇章。

雪山是红军前进的阻碍之一,面对山高邻秃,朔风凛冽,冰雪覆盖的高山,战士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用超乎想象的毅力和艰辛为部队探索出一条前进的道路。这不仅仅是一条磨炼意志的艰难之路,也是一条生命之路。遇到开阔美丽的草原,本以为有了希望,谁又能想到里面蕴藏着意想不到的困难。草地又成为红军前进的阻力,很多战士倒在了草地里,再也没有起来。当他们把自己交给党的时候,就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然而,面对粮食的短缺,环境的恶劣,战士们又何尝不是风雨前进,风餐露宿呢?我们只能从书中或电视上了解这些感人的事迹,但完全可以想象得到他们遇到困难险阻的情景,以及他们在困难险阻面前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的友爱之情。

看了红军长征时那段艰苦的岁月,那用无数生命写下的英雄史诗,将会成为我前进的动力。今天的我们怎能不被红军的顽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呢?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用科技强国,以人才壮国。我们要不怕困难,急起直追,用民族的伟大精神迎接挑战,以祖国的兴衰为己任,为祖国的强盛奋斗不息。要自强、自立,用智慧和汗水创造祖国更加灿烂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

全文共 725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妨……”这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写的,朗诵着这首革命交响曲!仿佛又回到了那时候,耳边响起了震耳欲聋的炮声和杀敌声,和那嘹亮的冲锋号声,看见了红军一路上经历的艰险……是他们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我读过一本《长征故事》,里面讲述了一个又一个英勇的革命故事。我被那英勇无畏的长征精神所振奋而感动,他们挺身而出,英勇抗敌,为国捐躯令我敬佩,这更值得我们去发扬和传颂。毛泽东与刘少奇一同在内参加战斗,没有一点领袖作风;彭德怀为了不让战士们挨饿,不惜杀掉自己的坐骑;老班长为了给受伤的战士们补身子,自己甘愿天天食鱼骨;还有整整一个炊事班,为了扛起那口为战士烧水的锅,牺牲了全班士兵……

在感动中,我想到了桑兰,这位曾被国人和体操界看好的明日之星,却在一次比赛中意外受了伤,导致下半身瘫痪,对一位正值年轻的美丽女孩是多么的残忍。正当大家在为她的未来担忧时,她用那一个甜美的笑容感动了周围的所有人,来告诉他们她会坚强,努力顽强的生活着。

在感动中,我想起了汶川地震,那一件件感人的事至今还记得。救援战士有的强忍着失去亲人的痛,救援着他人,让他人活下来;老师用自己的身躯护住孩子们,最后孩子得救,他却走了;在不知亲人的生死情况下,他们毅然走进了志愿者的队伍中……因为有他们使许多人生命能延续下去,他们知道自己的生存下来的背后有着许多人的帮助,他们全更坚强、乐观的活下去。

此时,我感到一种力量,一种因历史而越发令人折服的力量。再次向我们证明了:长征精神将伴随中国华夏儿女不断缔造辉煌,我非常感谢那些先辈们,感谢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永恒的长征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年中国长征五号成功首飞观后感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年之际,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参加这次任务的全体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解放军指战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我国运载火箭升级换代的工程,创新难点多、技术跨度大、复杂程度高,代表了我国运载火箭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其首次飞行任务圆满成功,填补了我国大推力无毒无污染液体火箭的空白,使我国火箭运载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这一重大成就,是我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系列化、型谱化发展奠定了坚实技术基础。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航天战线锐意进取、顽强拼搏,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对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祖国和人民感谢你们!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希望你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大力弘扬“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断创造航天事业新辉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不能忘却的长征观后感

全文共 1185 字

+ 加入清单

不能忘却长征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八十年前,我们伟大的革命先辈完成了一项史无前例的伟大壮举——长征的胜利。

这不仅仅是我国革命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全世界革命征程的不朽传奇。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长征精神代表着我们的民族精神,是精神领域的宝贵财富。 严谨自律、艰苦奋斗的乐观主义。科学的发展、文化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标志着我们已经进入了更高品质的生活。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好吃懒做、胆小怕事成了我们这一代人的“通病”。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放纵自己,不想做就不去做,缺乏自律和他律。比如,像“早起”一样,每天晚上都调整好7:30的闹钟,但是到了第二天早晨却是7:35分才从被窝里爬起,往往就是因为这短短的五分钟成为了我们约束不了自己的原因,把握不住尺度导致我们离长征精神越走越远。 团结互助、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湘江战役中,一排排战士倒下,又有一排排战士如潮水般冲上去。无论是年近花甲的老人,还是胸怀鸿鹄之志的青年学者,或者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放牛郎,都被凝聚到这样一支红色队伍里,环境低劣,我们的战士用身体为身后的人抵挡寒风,炮火连天,我们的战士用遗躯变成路标指引身后的人继续前行,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秉承着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大无畏精神前赴后继,最终走出死亡沼泽,迎来生的希望。“一根筷子折得断,十根筷子更难折”,我还记得,小学校门口的石碑上刻着八个大字“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这不正是在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团结就是力量”么。

意志坚定,勇往直前的英雄主义。长征路上不乏坚持不懈的事迹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现代人常做的“打井故事”:一个人想要打一口井,每次挖到一定深度的时候,他觉得没有水便换了一个位置继续挖,这样反反复复几次他都没有挖到水,最后他彻底地放弃了,因为他的半途而废导致他空手而归,当代社会有很多人像挖井人一样,遇到阻碍便选择避其锋芒绕道而行,他们是阻碍我们进步的“胆小鬼”,是被社会搁置的“寄生虫”。

两万五千里的路程,两年的时间,我们的红军战士历经艰难险阻,支撑着他们的是强大的精神意志,如果他们也像挖井人一样选择放弃,那么哪还有闻名世界万里长征,哪还有这么多勇往直前的中华英雄。 小时候我们学习过很多有关红军长征的课文,《丰碑》《马背上的小红军》《飞夺泸定桥》,这些故事历历在目,革命先辈的顽强拼搏,英勇献身精神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人勿忘本,当我们今天走在车来人往的大街上,坐在客流不息的餐桌旁,可曾想到“乌蒙磅礴走泥丸,大渡桥横铁索寒”的壮举;当我们沉浸在朋友欢聚,家人团圆的欢乐气氛中,可曾体会“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释然。生活在小康社会的我们没有战火、没有纷争,享受着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的和平生活,但是我们更不能忘记历史,把长征精神发扬光大,让它源远流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庆祝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岁月悠悠,转瞬已经80年过去了。当年那支衣衫褴褛、疲惫不堪,依靠着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和实现共产主义,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让全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坚定信念走出雪山草地的军队,已经成为了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的国家武装力量,成为了一支所向披靡的威武之师。抚今追昔,让我们深深的理解到,人是要有理想和信念的。“革命理想大于天”,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那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就是最有力的证明。正因为有了理想和信念的支撑,我们的红军才走出了雪山草地,才完成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理想和信念,是革命胜利的可靠保证!可以设想,如果没有了理想和信念,或者说失去了理想和信念,那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我们的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现在,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的祖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千变万变,人民群众的理想和信念没有变,对党和政府的期望和信任没有变。人民群众渴望革命老传统、老作风的回归,期盼着革命老前辈为之奋斗的目标早日实现的愿望没有变。 现在,我们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正在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为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让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进行着新的长征。而长征精神必将为激励和教育全党、全国人民“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在新的长征中实现我们的最终理想而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长征血战湘江观后感

全文共 937 字

+ 加入清单

长话短说,先抛结论:战争史诗大片《血战湘江》故事不拖泥带水,极速狂奔血战到底,不失为一部节奏鲜明风格很硬的史诗电影。

纵观长征史,血战湘江这段历史是红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个转折点,或者说分水岭。女导演陈力这部战争史诗大片《血战湘江》大可以用“悲壮”和“惨烈”两个词汇来形容。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是历史片,但《血战湘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主旋律,而是一部风格鲜明气质硬朗的新主流电影。譬如,尽管该片在人物塑造上注重细节,但对故事主线的陈述和情节推进上绝不拖泥带水,而是通过时间节点和战争的场面进行快速推进。

所以,看《血战湘江》这部电影时,你的思路一刻都不敢放松,而是随着故事的快速推进极速奔跑,内心沉浸在两军交锋、战役场面上不能自拔。这是一种很刺激的观影体验,这也意味着,你全身每个细胞都被剧情带着走,而不是沉浸在爆玉花之中。

事实上,和那些媚俗、无聊、商业的爱情电影不同,这也是一部很不适合吃爆玉花的片子,相反,如果你想提高男性气质,或者说让雄性荷尔蒙、肾上腺激素巴比胺直线上升,或者让自己很Man的话,我建议你来看这部片子。

因为,这部电影节奏很快,风格很强,很有《血战钢锯岭》的味道。但和《血战钢锯岭》中二战上等兵军医戴斯蒙德·道斯拒绝携带武器上战场,并在冲绳战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战友的传奇故事不同的是,这部《血战湘江》战争格局更大,气质更硬,战争场面更惨烈。身为一个战士,两军对垒,一个不小心就会被子弹击中,倒地赤红的血水里。

在某种意义上说,《血战湘江》中的战争场面中,多次出现战士倒在血水中的场面。战士倒在血水的瞬间,血水涌上尚有余温的肉体。前一刻,战士还是热血之躯,下一秒就变成了冰冷的尸体,此中悲壮,惨烈程度,非语言所能形容。

孙子兵法有云:“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胜。”一方面红军战士迎接国军的阻击,一方面是大部队极速奔走,横渡湘江。所以,就《血战湘江》这部影片来看,在冰与火的体验中,影片充满极速狂奔血战到底的战争气质。这样的气质,发人深省,让人侧目,却又不敢掉以轻心。

换言之,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单位创作拍摄的这部战争史诗片《血战湘江》的出炉,既是一种革命理想主义的精神回归,也是理想主义者对信念的终极坚守。这正是生活在在今天的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年长征胜利80周年书信

全文共 379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之路英雄们:

35天,7000多公里,10部车,28个人,

从井冈山到延安,

你们是开拓者,也是传承者,

精神始终如一,

有坚持,有信心,有激情,有梦想,

感谢你们的一路相伴。

今天,见证了长征路的圆满收官时刻,

回顾过往路途的闪耀瞬间,

历经艰难困苦,

你们驾驶福瑞达m50跃驰冰雪之径,

你们经历地震、滑坡,不畏坎坷,

你们在邛崃帮助乡村少年点燃梦想,

你们一路上将长征精神重新定义,

在途中去发现,

感谢你们,让长征之路更美好!

长征之路被你们重新定义;

致长征精神!

致在路上的你们!

致一直坚持的品质!

今天,新时代长征之路已圆满收官,

你们承载着众人的希望,

我们的梦想始终如一,

感谢你们的信任与陪伴,

你们是新长征路上的英雄!

请相信,

从现在到将来,

我们将携品牌的最佳诠释和满载的信心,

一直在路上。

在不断抵达高品质的路上,

在不断地挖掘创新的路上,

在全心全意服务客户的路上;

新昌河,新梦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长征胜利80周年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及其精神对我们来说,更似一段神话,一个传奇,但却是现实历史中一段真实的旋律。旋律有着它自身的无比气魄与惊心动人,也拥有着属于它自身的灵魂,这就是艰苦奋斗、勇于开拓、实事求是、勇往直前、团结拼搏及其乐无穷的乐观主义精神,这一切皆让世人震撼。

犹记得初中课本中青稞面的故事,那只是红军过草地种种艰辛的一个缩影,却让学生时代的我灵魂为之涤荡,红军战士们需要怎样的意志才能经受住这么多艰难险阻?后来我成长了,成为万千共产党员中的一名,也慢慢体会到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给我带来的思想的升华: “革命理想大于天”,正因为有了理想和信念的支撑,我们的红军才走出了雪山草地,才完成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理想和信念,是革命胜利的可靠保证!

已逝的岁月向世人展示了长征精神,它是伟大的,它带来了已拥有的成功与发展;未来的辉煌会进一步发扬长征精神,它属于每一个时代,也会让时代在它上面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号。而现在的我们,则应该继承长征精神去创造,进一步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真正做到“不忘初心”,做信念坚定的模范,在工作中积极践行宗旨,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更好地立足岗位做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弘扬长征精神,共筑民族复兴中国梦征文

全文共 1167 字

+ 加入清单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此后,他又在国内外很多重要场合,对中国梦进行了深刻阐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经提出,就产生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成为中国走向未来的鲜明指引,成为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

中国梦凝聚了全民族的“最大公约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从这个表述可以看出,中国梦既包括“宏大叙事”的家国梦,也包含“具体而微”的个人梦,并且最大限度地整合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了国家、社会、个人不同层面的价值认识,明确了不同社会阶层、群体、个体的价值目标,真正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在国家梦、民族梦实现的过程中,也为个人梦想的实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让每个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每个人都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三个必须”是实现中国梦的具体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指明了方向。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没有正确的道路,再美好的愿景也不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是发展中国和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复兴梦想的不二选择。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伟大的梦想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爱国主义是使中华民族紧紧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使之成为追梦路上强大的精神动力。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只有凝心聚力,才能克服各种困难、战胜风险挑战,才能用13亿人的智慧汇聚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实干兴邦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根本保障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实干,才能为中国梦照进现实打下坚实基础、提供根本保障。一要求真务实,认清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认清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一切从实际出发,杜绝表面文章,一步一个脚印地描绘蓝图、实现梦想。二要攻坚克难,在追梦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巨大的阻力,遭受巨大的压力,要居安思危、艰苦奋斗,以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态度解决前进路上的问题和困难。三要靠全体人民辛勤劳动。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需要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依靠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艰苦努力开创美好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长征血色湘江上的英魂历史典故

全文共 3044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一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就四处围追堵截红军队伍,在红军前进的道路上设下了重重关卡,大大小小的战役打了一路,但长征路上的第一场硬仗——湘江之战,却是不得不说起的一战。

湘江战役是红军在长征开始阶段打得最惨烈的一次战役,甚至可以说是红军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惨败。看着被烈士的鲜血染红的江水,战士们的眼泪都流干了,这次惨败让许多有识之士警醒,他们都在思索着:为什么会失败?以后的仗要怎样打?

1934年11月25日,中央军委下达了抢渡湘江的命令。这一命令立刻让行进中的红军队伍紧张起来。当时,中央红军后有追兵,左右两边又有堵截,湘江横在眼前,及时抢渡是大部队转移唯一的选择。

11月21日,防守湘江沿线的国民党兵不敢与红军硬碰硬,以兵力不足为借口,撤走了原本驻扎在湘江防线的部队,使蒋介石计划的湘江防线出现了一个无人防守的缺口。这是天赐良机,能不能顺利通过第四道封锁线就在此一举,但中央红军却没能抓住这个机会。

自中央军委下达了渡江命令之后,红一军团的先头部队就于二十七日赶到了界首渡口。由于原来的驻军已经撤走,而被蒋介石派来接替防守的部队还没有赶来,这个渡口就无人把守。

红军战士没有经过战斗就顺利占领了这一渡口,并很快控制了界首以北六十华里的湘江两岸。而此时,中央军委纵队也到达了离渡口不远的地区,只要赶到渡口就可以平安地过江了。

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湘江两岸都在红军的控制之下,不用顶着枪林弹雨渡河。剩下的工作就是争取时间,在敌人的守军还没来之前渡过湘江。

十万火急的命令一道接着一道,但中央军委纵队就是加快不了速度。敌人随时都会来,所有人都焦急万分。

红军的行军速度一直都很快,怎么这一次就是快不了呢?原来,在突围前,中央领导想将整个中央苏区几年来的家当都搬走,雇佣了几千名挑夫,整个兵工厂都拆卸下来,绑成担子。凡是能带走的东西都装在驴子和马匹上,比如大炮、印钞机、文件档案,都带上了,就连工厂里的机器也不例外。

一门大炮拆卸以后就要八个人抬着走。大炮底盘就要十几个人才抬得动;工厂的石印机也舍不得扔下,要七、八个人抬着。这样庞大的运输队伍,在宽阔的大道上都不可能走快,更不用说在湘江沿岸的羊肠山道上了。

而当敌人摸清红军是要转移到湘西以后,就从四面八方调集重兵建立了三道封锁线。博古、李德等领导人不顾敌我力量的强弱对比,仍然采取硬碰硬、死拼的办法对付敌人,反对毛泽东、朱德等人的游击战术。这样一边打一边走,还带着大量的负担,使红军每天行军的速度跟蜗牛一样。

11月 26日,走了八公里;

11月 27日,人困马乏,走得更少了,只有六公里;11月28日,军委纵队不得不改变计划,丢弃了一些笨重的器具,这一天走了二十八公里;11月29日,情况更加紧急,军委纵队命令,红军战士只留下必备的口粮和武器,全速向湘江进发。这一天走了三十二公里。

足足用了四天时间,中央军委纵队才赶到湘江岸边,准备开始渡江。遗憾的是,同样是在这一天,国民党的湘军和桂军也赶到了。敌人的部队蜂拥而至,向正在渡江的红军发起猛烈的攻击。

湛蓝的天空上飘着大朵大朵的白云,碧清的江水被习习的江风吹得波光粼粼,十分好看。湘江即使到了深秋,水势仍然很盛,风景如画的湘江沿岸,忙着渡江的红军战士坚守在两岸的渡口上,为了掩护中央军委渡江,他们丝毫也不敢放松警惕。

就在此时,白云之间忽然传来隆隆的巨响,黑压压的飞机铺天盖地地从云层中冒出来,在滚滚奔流的江上狂轰滥炸。红军没有高射炮,只能任敌人的飞机轰炸,完全没有反击的机会和能力。

有恃(shì)无恐的敌机大模大样地在天空中盘旋,有些甚至贴着树梢飞行。刚到江心的战士们死伤无数,鲜血染红了湘江的水流。

与此同时,敌人的大炮也在攻击着我们的红军战士。

炮弹一发又一发,红军的阵地上炸开一团又一团的火光。在重武器上,红军和国民党反动派的装备根本无法相比,但为了掩护中央军委成功过江,战士们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与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战斗。

炮弹与重磅炸弹的爆炸声不绝于耳,许多来不及躲避的战士被震得耳鼻出血,甚至昏死过去。但战士们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保卫中央军委纵队安全渡江!

武器装备简单的红军,要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挡住国民党反动派的飞机和炮弹,那种情景是难以想象的,是十分残酷的。但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红军战士们硬是用身体阻挡了敌人两天的进攻。

敌人的炮弹好像永无止境,红军战士心中的信念却比轰轰来袭的爆炸声更加坚定,一定要顶住!一定要顶住!

12月月1日,战争打响的第三天,战况进行到了最艰巨的时刻。敌人不再用重炮和飞机等重武器,而是对湘江两岸的红军发动了全线进攻,企图控制渡口,拦截正在强渡的红军队伍。这是面对面的厮(sī)杀,是生死存亡的战斗,是意志力与精神力的较量。

这个时候,什么都不再重要,双方拼的是勇气,是信念!不管敌人带着多么先进的武器冲上来,红军战士硬是用刺刀,用自制的手榴弹挡回去。

敌人的一个连被打退了,又冲上来一个营。

一个反动派冲过了防线,就有一个红军战士毫不犹豫地迎上去,给敌人迎头痛击。

敌人用机枪扫射着向前进攻,就有红军战士以身体作掩护,让战友们得以打退敌人。

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战役,但不管情况多么艰难,界首渡口始终掌握在红军战士们的手中。湘江两岸洒下了千千万万红军的鲜血,战士们却始终没有停止战斗。

12月1日下午五点钟,中央领导和红军大部队终于全部渡过了湘江,结束了轰轰烈烈的湘江战役。

湘江战役中,红军以巨大的代价突破了蒋介石的第四道封锁线。战后清点人数,红五军团和少共国际师都损失过半;红八军团损失更为惨重,有三分之二的战士都在这一役中丧生;第三十四师在战斗中被敌人重重包围,全体指战员拼尽全力,直到弹尽粮绝,除个别战士受重伤之外,绝大多数人都壮烈牺牲了。

出发时,红军的队伍浩浩荡荡,有八万多人。但渡江之后,仅剩下三万多人,其中还有许多轻、重伤员。

望着被烈士的鲜血染红的江水和江上漂浮着的烈士尸体,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几位中央红军领导的心情都异常沉痛。许多成功渡过江来的战士都痛哭流涕(tì),为自己昔日的战友悲痛万分。

被狂轰滥(làn)炸之后的湘江,天空中浓烟滚滚,雾气笼罩,朵朵乌云浮在低空,使硝烟弥漫的江上更加压抑。原本碧清的湘江水已成了血色,秋风吹过,荡开红色的涟漪(lián yī),满目都是尸体、行李、破碎的枪支和衣物,场面沉闷而悲壮。

往日并肩作战的同志,经此一役后就长眠江底,再也见不到了。这是红军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惨败。许多领导人都因此清醒地认识到,此时中央领导们的指导方针是错误的,再这样继续下去,不仅长征无法完成,中国革命也将遇到极大的危机。

这场战役以后,广大红军指战员对王明路线的怀疑,以及要求更换领导的不满情绪达到了顶峰,使红军革命的方向有了向正确路线扭转的条件。

湘江之战中没有个人英雄,因为全体参加了湘江战役的红军将士都是英雄。他们凭借着极其简陋的武器和还没有修筑完成的工事,互相掩护,用生命的代价打退了一批又一批国民党反动派,用忘我的厮杀保存了革命的火种,用血的付出敲响了人们心中的警钟,是血色湘江之上最值得我们崇敬和怀念的集体英雄!

1.小毛驴帮助红军走出长征路的历史典故

2.长征中战友被冻成“石头”的历史典故

3.长征路上战胜疾病的历史典故

4.红军长征吃得苦中苦的历史典故

5.长征途中让人感动的历史典故

6.红军长征途中吃马肉的历史典故

7.马背上的小红军长征历史典故

8.百余红军在长征路上跳崖牺牲的历史典故

9.长征历史典故:夹金山的一天

10.长征历史典故:不朽的丰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传承长征魂

全文共 1404 字

+ 加入清单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八十年前举世瞩目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拯救了危难中的中华民族,走出了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是人类历史上破天荒的伟大壮举。在艰苦卓绝、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为挽救中华民族浴血奋战、前赴后继、斩关夺隘、抢险飞渡,杀退了千万追兵的围追堵截,翻越了高耸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地,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大生产运动,挑战极限,粉碎了蒋介石妄图歼灭红军的企图。

当我们回首1935年5月25日飞夺泸定桥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时,幼小的心灵为之动容。当时,中央红军红四团第二连连长廖大珠等带领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下夺下泸定桥。敌人将桥板拆除,桥头机枪扫射,但22名突击队员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并与左岸的部队合围,突破天险与火力,占领了泸定城,中央红军主力从泸定桥上飞跃天险。使蒋介石“让朱、毛做第二个石达开”的美梦彻底破产。

八十载往事仍清晰。飞夺泸定桥只是我军一往无前、压倒一切敌人的缩影。而长征路上那无数艰难险阻、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叫人荡气回肠。有记载:由于张国焘的分裂,红四方面军孤军南下,被迫再度北上。战士们三过草地,在茫茫的原野上用生命书写忠诚与坚定。吃书皮、草根、煮皮带坚持战斗。有一位老红军叫蒲润三负重伤。第一次被子弹打断手腕,白骨森森,他一咬牙坚持到战斗结束才包扎;第二次伤在头上,昏死两天两夜后突然自行醒转;首长和同志们劝他到二线养伤,可他宁肯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第三次伤在左脚,血流如注,他仍然坚持不下火线……老红军廖文光三次进入草地。他说“那片草地我来回走了三趟”、“重回草地,只见一堆堆遗骸。我们用草皮替战友盖上。擦干眼泪,又继续前行……”

还有一位姓郑的小宣传队员精神抖擞,不停地给红军战士讲故事,唱山歌,柴禾拣重的挑,工作挑难的干。但进入草地不久他突然发起了高烧,病倒了。尽管当时的团政委杨成武把马让给他骑,把干粮匀给他吃,但他的病情还是恶化了。临终前,他用微弱的声音对杨成武说“政委,我不行了,感谢您对我的照顾,我深信革命一定会胜利。”在最后一阵急促的喘息中,他断断续续地说“革命胜利后请告诉我的家人,我是为了革命的胜利而牺牲的……政委和战士们含着眼泪掩埋了战友的尸体,又继续前进在长征路上……”

长征的故事就像天上的星星是数不清的。每一个战役都是惊心动魄;每一名战士都是钢筋铁骨、视死如归;每前进一步都付出了无比的艰辛甚至是生命的代价。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就是长征路上的真实写照。长征是播种机,它播下了革命的火种,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方向;长征时宣言书,它以气吞山河的气势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必胜。百折不挠的红军长征树起了震撼世界的历史丰碑。

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伟大祖国繁荣富强。正是由于长征的伟大胜利,才有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发展。我们要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与发展,我们要接过革命前辈手中的旗帜,踏着红军长征的足迹,传承红军长征的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长征的精神,树立“万里长征接着走,创新发展不停步”的思想,共铸中华魂!

让我们勤奋学习立德树人,努力掌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本领,早日成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圆中国梦贡献青春热血,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永放光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弘扬长征精神征文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有时就像激流中浮沉的一只木舟,一下卷入谷底,一下升上浪尖,令人为之忧心如焚,胆战心惊。

想一想,1934, 1936那几年吧!

当时,中华民族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渺然,血泊淹没大地,哀声响彻四野;而在这艰难时刻,第五次反“围剿”之后,“左”倾机会主义猝然决定撤离中央苏区,一把熊熊烈火黯然消失,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又一次走向失败。中国工农红军不得不噙着泪水,告别了生养的热土,抚育的乡亲,走上茫茫长途。

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真是让人汗颜呀!红军头上有敌人飞机向他们投弹,后面有实力强大的敌军。蒋介石去追赶拦截他们,路途上又有许多封锁线。这些并没有让红军害怕,他们那颗誓为人民赢得胜利

的心让他们奋勇前进。

想到红军豪言壮语:红军战士志气大,雪山再高不可怕,迈开两只铁板脚,敢把神仙踩脚下。红军为了人民做出了多大牺牲呀。没有前辈们流的鲜红的血,就没有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我们少年儿童,在党的关怀下正在茁壮成长。少年儿童,今天是祖国的花朵,明天将成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主力军。我们应该铭记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创业的丰功伟绩。铭记前辈们可歌可泣的战斗历程和壮丽的斗争生活,学习他们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艰苦奋斗,甘洒热血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年9月1日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传递长征精神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纵观整个长征的过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每一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次战斗胜利的取得,都无不体现出中国红军将士大无畏,不怕艰难困苦,永久坚持的精神。红军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艰苦奋斗精神的楷模。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前有敌军,后有追兵,可就是在这敌军围困万千重的逆境中,红军转战两万五千里,终于从100万的敌人中杀出了一条生路。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永久奋斗的革命乐章。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团体,只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实事求是,无私奉献,就能够成就事业,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领导和团结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强大精神,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是******人崇高的追求和强大的精神支柱。当年如果我们******人没有艰苦奋斗、勇于胜利的精神,就难以实现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革命理想。

要弘扬永久奋斗的精神,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永久奋斗,是******同志1939年5月30日,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讲话的标题。他号召全体******员、模范青年要把革命干到底,要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概。振兴中华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过程。

我们相信,在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的长征精神,将激励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振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追寻红色足迹弘扬长征精神作文800字

全文共 825 字

+ 加入清单

曾几何时,这里留下红军深深的脚印;曾几何时,这里流传可歌可泣的故事;曾几何时,这里流传永恒的长征精神!这里是波涛汹涌的大渡河;这里是插入云霄的娄山关;这里是冰雪覆盖的央金山;这里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次改变中国人命运的征程,已在人们的评说中过了大半个世纪。按我们熟悉的某种说法“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再说下去,就成了枭鸣似的烦扰。然而长征却不同,人们总在不断言说、探究、拷问。

我想或许是源于长征所代表的一种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才有了“万水千山只等闲,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气概!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亲”的温情!

漫漫长征路上,一个战士倒下了,千万人民站起来,只因心中信念永存!二万五千里长征,路有多长,红军洒下的汗水就有多长!巍峨的雪山掩盖了革命战士的躯体,却掩盖不住他们的信念;如雨的子弹夺去了先烈的生命,却夺不走他们的精神!他们是英雄,他们是路标,他们是丰碑!可歌可泣的事迹,可赞可叹的信念,可敬可畏的军魂!又有谁能不为之感动为之震撼呢?他们是永恒的,因为信念永存,长征的精神永存!

长征是一个人类超越自身极限的过程。这其中的艰险自是我们这些在和平年代出生的人难以想象的。前途漫漫,环境险恶,粮食短缺。而我们的前辈却穿着草鞋在雪地中、沼泽中一步步艰难的走过来,走向了光明,走向了胜利。坚持不懈的精神在长征路上播撒。作为英雄的后代,我们也试着学会坚强。

此时,我感觉到一种力量,一种越发令人臣服的力量,我感谢那些长征中的先辈们,感谢他们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长征在人类历史上写下了最壮丽的一页:永恒的英雄,永远的信念,永远的丰碑!喇叭声仍咽,战鼓声犹响,马蹄声还鸣。若要问在长征精神中学到了什么?我会回答,学到红军永存的信念!时间不会磨平记忆的棱角,我们不会忘记这段历史,只要心中依然永存信念,希望之火就不会灭;只要心中依然永存信念,胜利就在前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不忘初心走好新长征路

全文共 1184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时,缅怀红军丰功伟绩,深刻阐述长征精神,为我们在新的长征路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吹响了集结号、发出了进军令。中华大地,激荡起弘扬长征精神、实现复兴梦想的磅礴力量。

漫漫征程,巍巍丰碑。展览中,无论是“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等大型主题景观,还是“七根火柴”“金色鱼钩”“半截皮带”等经典长征故事,无不把观众带回那段峥嵘岁月。80年前,在险象环生的战争环境和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我们党领导红军战胜千难万险,胜利完成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场惊天动地的历史壮举,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奠定了坚实基础,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的史册上。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长征胜利,充分展现了革命理想的伟大精神力量,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无私无畏的精神高地。奇迹背后,总有一种信念顶天立地;壮举之中,总有一种精神荡气回肠。在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中,英勇的红军展现了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敢于胜利的革命风范。伟大长征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始终是激励党和人民奋勇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回望长征,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长征不仅是一次人类精神和意志的伟大远征,也是一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优秀儿女寻求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现在,时代变了,条件变了,我们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没有变。”实现民族复兴、谋求人民福祉,既是革命先烈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也是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仰望历史的天空,精神力量历久弥新。在新征程上,长征精神依然是我们攻坚克难、闯关夺隘的重要动力,指引着我们走好新的长征路。

“革命理想高于天”,红军战士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责任担当,对美好未来的向往,熔铸成深沉炽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砥砺不屈不挠、不怕牺牲的精神品格,激发出一往无前、不可战胜的奋进力量。今天,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对深化改革的激流险滩,面对脱贫攻坚、转型升级等硬任务,更加需要弘扬长征精神,使之焕发新的光芒。高扬信仰旗帜、传承红色基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就能凝心聚力、团结奋斗;振奋迎难而上、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就能战胜风险挑战,奋力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发扬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就能久久为功、行稳致远,不断抵达改革发展的新境界。

长征永远在路上,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传承长征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奋勇前进,用改革发展新成就告慰革命先烈,续写时代的光荣与梦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