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24年十大时政热点新闻 最新重大事件汇总图精选13篇

中考作文分数的比例相对较大,要写好作文就需要有好的事例来引用,下面是开学吧为大家提供的时政热点素材,供大家参考。

浏览

2487

作文

13

篇1:人教版高中第五册一单元作文:时政消息_550字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六.一”前夕,五年级一班学生刘小华因患感冒请假。班主任指示班干部们自发组织到刘小华家里慰问。第二天,班里黑板报登出了一篇《本班新闻》,全文如下:

本班讯昨天上午,阳光明媚,鲜花斗艳。刘小华同学家里欢声笑语,人头攒动。五年级一班班长赵官、副班长张僚僚在体育委员欧阳猛南、文娱委员李美媚陪同下,不远千米,深入到患感冒发低烧的班级成员刘小华家中,为他带去节曰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赵班长与张副班长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刘小华的小房间,饶有兴趣地玩了四盘“魂斗罗”游戏,与普通同学同乐。接着,班级领导与刘小华同学的双亲亲切地拉起了家常。赵班长还愉快地回忆起去年和刘小华开始一起作弊的往事。在交谈中,赵班长多次关心地强调:“刘小华生病了,就不要做作业了。好好休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刘小华激动地说:“感谢班干部的关心!我一定要战胜病魔,克服一切困难,早曰回到温暖的大集体中,回到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中间!”

接着,赵班长一行又在刘小华家门口兴致勃勃地踢起了毽子。蓝天如洗,鸟儿也受到这集体温暖的感染,唧唧喳喳,歌唱美好的生活。

中午,刘爸爸买来香喷喷好吃看得见的某某牌牛肉干和清凉可口的鲜榨橙汁,宴请赵班长一行。席间,宾主就小学生连吃两根冰棍是否会闹肚子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愉快的双边会谈。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联合国安理会同意制裁朝鲜时政

全文共 989 字

+ 加入清单

自昨日朝鲜宣布氢弹试验成功后,就先后遭到多国的强烈谴责,认为朝鲜威胁到本国安全。

今天,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召开联合国安理会紧急会议之前表示:“我谴责朝鲜的这一举动。我要求朝鲜停止任何进一步的核活动。”

潘基文表示,朝鲜这一举动让人深感不安,会破坏区域安全的稳定。

目前,中国政府也将对朝鲜提出严正交涉。

事件解读:

“朝鲜氢弹引发股市震波”,法新社6日称,亚太股市刚从黑色星期一股灾以及沙特与伊朗危机中缓过神来,朝鲜核试爆又带来新的危机。由于担忧朝鲜核试验消息引发危机,日经指数收低1%至18191.32点,新年以来日本股市已接连三天收低。当天,韩国、澳大利亚等股市也都收跌。朝鲜核试爆给发展最快的东亚地区带来新的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将直接影响今年全球经济的复苏。

美国《纽约时报》6日说,此前几周,朝鲜年轻的领导人金正恩曾夸耀,该国研发出了制造氢弹的技术,世界并不相信。此次朝鲜如果真的试爆氢弹成功,其性质完全不同以往。奥巴马政府6个月前才刚刚解决了伊朗的核威胁,朝鲜的声明重新点燃奥巴马政府另一个重大的核挑战,而此前美国政府从来没有找到过遏制朝鲜核野心的方法。算上朝鲜这一次核试爆,朝鲜4次核弹试爆中,有3次是在奥巴马任内发生的。加上朝鲜逐渐改进的导弹技术,它已经构成了越来越大的威胁。

韩国《每日经济》称,以此次朝鲜氢弹试验为导火索,中朝关系很有可能达到史上最低点。报道称,朝鲜在未通报的情况下进行氢弹试验,是对中国泼了一盆冷水。此前中朝围绕氢弹问题就矛盾重重,据称牡丹峰乐团访华演出也是因此而取消。面对朝鲜“不宣而试”,中国的愤怒可想而知。

“按照以往的规律,朝鲜核试验差不多每4年左右就要搞一次。”中国亚太学会朝鲜半岛研究会委员王林昌6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朝鲜此举更多是既定的发展核武器方针,它执意要走“核武经济”的路线。

吕超也对《环球时报》称,从各种迹象来看,朝鲜这次核爆更像是一意孤行而强行进行的。它认为研制出更先进的核武器,特别是有了其所声称的氢弹,可以对美韩起到威慑作用,进而可以得到安全搞国内建设,但这样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法新社称,美国东部时间6日,联合国安理会举行紧急会议,着手讨论针对朝鲜进行第四次核试验采取新的制裁措施。报道称,朝鲜进行前三次核试验招致联合国第1718号、1874号和2094号制裁决议,已受到多重制裁,而新的制裁措施将比以往力度更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两会时政热点:发挥企业“一带一路”建设主体作用

全文共 976 字

+ 加入清单

企业是对外经济合作的市场载体,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主体。应给予企业更多的支持,鼓励企业充当“一带一路”建设的先锋

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问中亚和东盟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倡议。新时期下,“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不仅是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战略,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途径,更是顺应大势和地区发展需要、惠及沿线人民福祉的重大合作构想。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意义非凡。

企业是对外经济合作的市场载体,更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主体。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建设。加快互联互通、大通关和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企业要发扬丝路精神,把自身发展主动融入到国家战略中,积极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推动铁路、电力、通信、工程机械等中国装备走向世界,以经贸合作带动人文和科技交流,为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然而,“走出去”不是简单的一句话。中国企业在投入“一带一路”建设的路上,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对当地政治经济、投资环境、法律条文不熟悉,海外项目专业人才匮乏,“走出去”的配套政策和机制滞后等一系列问题。

为更好地服务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各级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应给予企业更多的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鼓励企业充当“一带一路”建设的先锋。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还应鼓励支持民间商会协会等社会组织为企业做好配套服务工作。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将协同国家开发银行、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融资、融智、融商”综合服务。各个研究部门也要加强对“一带一路”战略的规划研究,协助企业拓宽战略空间及信息、项目和融资渠道,进一步激发市场要素活力,更加有效地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此外,还应考虑设立专门机构或社会平台,促进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进行产业链分工与合作,促进企业“抱团出海”,帮助企业协调和解决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一带一路”是对古丝路的传承和提升。未来,更多的中国企业将走出国门,拥抱世界。我相信,中国企业定会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中坚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国民党今推选代理党主席时政

全文共 1423 字

+ 加入清单

据台湾媒体报道,中国国民党18日下午将开临时中央常务委员会,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将作报告并请辞,中常会将决定由谁担任代理主席,党务主管需等新任国民党主席产生后才离开。

国民党16日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战中败北,国民党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候选人朱立伦和副领导人候选人王如玄17日上午出席志工感恩茶会。和这段期间辛苦在竞选总部帮忙支持者一一握手,有人流泪,有人喊加油,也有民众喊“朱立伦,选2020”,朱立伦挥手感谢大家鼓励。王如玄更哽咽落泪向志工对不起说,她告诉自己要勇敢,看到每个人非常认真努力,很多志工出钱出力帮忙印传单,“志工朋友们给我很大的支撑力量,感谢大家在我跌倒时支持我”,引导她向前。

国民党黄复兴党部主任委员戴伯特16日晚在朱立伦请辞时表示,国民党需有人带领,呼吁朱立伦留下来。被问及如果有中常委提案挽留,会不会有这个打算?朱立伦说,他宣布即刻辞国民党主席,选前就跟向大家报告过,即刻生效,但体制上尊重中常会,会向中常会报告。

有人指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立法院长”王金平要对败选负最大责任,朱立伦表示,他承担一切责任,“我已经看到民意给我的所有声音”,会好好彻底反省。谈到国民党下一步,他说,回基层深耕,培养人才,一定要彻底检讨反省,让更多年轻朋友愿意投入国民党。

对于是否4年后再战,朱立伦未正面响应。是否加强国民党和新党、亲民党合作?他说,所有理念相同的政党应团结,选举过程有不同意见、摩擦,选后坐下来沟通,“虽然我不是党主席,会尽党员力量让大家凝聚,重新团结”。

新主席人选引爆内部派系对决隐忧

“临时中常会”将决定由谁担任代理主席,党务主管将等新任国民党主席产生后才离开,前副主席胡志强、“立法院”副院长洪秀柱与“副总统”吴敦义等都是新主席热门人选,也引爆党内本土与深蓝势力对决隐忧。

据了解,胡志强、吴敦义与洪秀柱三人均有支持者,党内本土派多倾向手腕灵活、形象本土的吴敦义,黄复兴系统与深蓝支持者则偏好洪秀柱,而党内青工、地方民代系统则倾向支持党内人缘佳、最没有个人政治企图心、又可带党转型的胡志强。

但据了解,由于洪秀柱“急统”形象,从被“换柱”后有意布局参选党主席开始,党内即不少人忧心,若洪拿下党主席,恐把国民党“新党化”,与本土派发生冲突,让党愈走愈小,因此早酝酿了“防洪计划”,希望透过党章与组织,技术性地避免洪秀柱攻顶。对党内“防洪计划”,洪秀柱幕僚表示,党内大佬“多虑”,若洪参选党主席,一定会向社会大众、党员讲清楚,“洪秀柱绝对不是急统”。不过是否参选,洪秀柱则说,这次输得太离谱了,再沉淀一下,未来动向“过两天再讲”。

“中常委”吕学樟与许淑华均认为,三人党政资历均佳,但新任党主席要有整合本土与深蓝支持者能力,还要有栽培青年世代计划,“不支持为选而选的人”。

青年团前分区团长郑照新表示,洪秀柱虽重视青年,但“急统”色彩让人疑虑;吴敦义形象中道,却可能因有意参选地区领导人,无法落实栽培青年;胡志强可扮演如前主席吴伯雄的过渡角色,全力带动党转型,是现阶段党需要的主席人选。

胡志强17日表示,确实很多好友与长辈希望他参选党主席,认为胡在党选“总统”困难时都愿接朱玄配竞选总部主委,现在局势更困难,怎么可以拒绝?但对是否参选,胡仍态度仍然暧昧,不愿说死。胡志强说,个人没有意愿,但是不排除参选;所有党员都应坚守阵地,共赴党难,党主席有很多人出来领表参选是好事,大家公平竞争,不要再有“一人竞选、别人退场”的现象,让党开始脱胎换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年高考时政热点解读: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

全文共 3654 字

+ 加入清单

一、【背景材料】

2014年9月5日,为期三天的“2014中国共产党世界对话会”在北京闭幕。会议期间,与会中外代表就“中国改革:执政党的角色”这一主题,围绕“中国改革:共性与特色”、“中国改革:多元与共识”、“中国改革:竞争与共赢”三个分议题展开交流研讨。各国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和专业领域,对中国改革的背景、特色、优势、挑战、前景等进行了多层次、多维度的交流,提出了很多有独到见解的观点和看法,增进了对中国改革和执政党角色的了解和理解。与会外国专家学者对会议的成功召开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会议议程新颖丰富,既有理论研讨,也有实践考察,既有专家交流,也有高层对话。中外学者通过为期三天高密度、高质量、高层次的思想交流交融交锋,获得了一手信息,增进了客观认知,引发了理性思考,也看到了一个让人耳目一新、开放务实的中国共产党。闭幕式后,当代世界研究中心邀请学者代表与中外媒体见面,分享参会感受并回答提问。

二、【理论分析】

1、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话会的主题是“中国改革:执政党的角色”,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执政党从根本上说是由其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的历程和成就,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为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注人活力。

(3)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当决策制定时,党不是单纯地对决策进行解释,而是去基层倾听百姓需求,通过媒体搜集社会舆论意见、联合智库深入研究问题,并将这几方面意见汇集起来,真正让百姓满意,实现良性互动。

2、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虽然每个国家都有自身的国情和特色,都有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都有不同的经济状况和民族风情,但只要坚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都是可以和谐相处的。

(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外学者通过为期三天高密度、高质量、高层次的思想交流交融交锋,获得了一手信息,增进了客观认识,引发了理性思考,这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结果。

(3)坚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路一带”是中国政府现在正在推动的重要战略。所谓“一路”是指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所谓“一带”,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一带”体现了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三、【跟踪试题】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联部部长王家瑞在讲话中表示,当前,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成为世界各国学者热议的话题,除一些客观描述外,也有大量二手甚至多手的素材,导致信息失真,甚至扭曲。此次对话会将为对中国感兴趣、对中国共产党感兴趣的人建立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提供更多一手素材,让更多人听到、感受到正宗的中国共产党。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 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③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④是最重要的国家机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在当代,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这句话充分说明:

①中国共产党的具有先进性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④只有加强党的领导才能改善党的领导

A.①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③④

3.建立“对话会”这样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有助于中国共产党:

A.增强基层党员干部的战斗力 B.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体现

C.树立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 D.能从根本上改变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

4.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说,当决策制定时,我们不是单纯地对决策进行解释,而是去基层倾听百姓需求,通过媒体搜集社会舆论意见、联合智库深入研究问题,只有将这几方面意见汇集起来,才能真正让百姓满意,实现良性互动。这说明:

A.中国共产党积极履行革命和各项建设职能

B.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品质

C.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行政卓有成效

D.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得民心

此次对话会的议题为“中国改革:执政党的角色”,正是中国共产党希望向世界传递的重要信息 。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各项符合中国共产党的角色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③中国共产党是“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关系着“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与改革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①改革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党的意志通过改革上升为国家意志

③改革既要体现党的意志,也要体现国家的意志 ④在改革中,党要行使好各项国家职能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李源潮在会见“2014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代表时说,中国正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希望与会代表实地了解中国发展变化,坦诚交流对话,全面客观地向世界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的历程和成就,为推动中国与国际社会的良性互动作出贡献。据此回答7—9题.

7.在我国,很多重大方针、政策及法律的出台,背后都有民主党派及政协调研、建言的影子。这表明:

①民主党派具有法律规定的参政权 ②全国政协履行了参政议政的职能 ③全国政协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同行使立法权 ④民主党派对很多重大方针、政策及法律的出台作出了重要贡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的历程和成就,说明:

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为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 ②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注人活力 ③坚持依法执政,完善党的领导 ④中国人民自力更生,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各方面的建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9.与会代表的坦诚交流对话,有利于:

A.不断完善多党合作机制 B.理性看待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C.紧紧把握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D.增进对中国改革和执政党角色的了解和理解

10.实践证明,每个国家都有自身的国情和特色,不同意识形态、政治制度的国家完全可以和谐相处。这启示我们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在运动中把握事物

C.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11.中外学者通过为期三天高密度、高质量、高层次的思想交流交融交锋,获得了一手信息,增进了客观认识,引发了理性思考,也看到了一个让人耳目一新、开放务实的中国共产党。这告诉我们:

①要敢于承认客观事实 ②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脱离自身的实际机械地效仿别人

③理性分析是指导实践走向成功的关键 ④意识能够揭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一路一带”是中国政府现在正在推动的重要战略——所谓“一路”是指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将进入海洋、拥抱海洋,多方向增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联系;所谓“一带”,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将通过陆上丝绸之路进入中亚、东南亚、俄罗斯、中东欧和西欧。据此回答12—13题。

12.“一路一带”说明:

A.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变化的实质就是发展?

B.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C.事物的联系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D.发展是事物变化的趋势,事物的变化决定事物的发展

13.这些战略将增进中国和沿线国家之间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合作共享新的发展机会和发展成果。这表明:

A.立足整体就能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B.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能正确解决事物的矛盾?

C.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

D.要立足整体,学会对系统内部结构进行优化组合?

14.2014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中国如何推进落实这一雄心勃勃的改革蓝图、顺利度过改革的深水区和攻坚期,世界为之瞩目。对话会的主办方希望通过这一对话平台,促进国内外学界、思想界与中国领导层、决策层、实践层等进行坦率、深入、建设性地交流,以国际比较的视角,更客观、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中国执政党在中国新一轮改革进程中的角色。

请你为对话会的交流提出几点方法论建议。(至少三点)

参考答案:

1.A 2.B 3.C 4.A 5.B 6.A 7.B 8.A 9.D 10.C 11.A 12.B 13.D

14.(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对话交流要坚持从中国的历史的现实的实际出发,不能脱离中国的国情。

(2)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话交流要考虑不同国家的不同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而不能照搬西方模式。

(3)坚持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对话交流要围绕中国改革这一主题,力求在交流中取得共识,在竞争中取得共赢。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伊朗扣押2艘美军舰艇时政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综合外媒1月12日消息,一位美国官员表示,伊朗当天在波斯湾扣留了美国海军的两艘舰艇和船上的10名船员。伊朗方面表示,美舰艇在伊朗海域“四处窥探”,同时表示将立即安全交回美国的舰艇和人员。

这位官员说,当时这两艘船正在从科威特驶往巴林的途中,由于技术问题漂到了伊朗的主权海域中。伊朗方面表示,被扣留的美国舰艇非法进入到伊朗海域超过1英里的地方。伊斯兰革命卫队海军已将舰艇定位系统没收,可以证明美舰艇在伊朗海域“四处窥探”。

美官员称,伊朗方面已经通知美国,这些船员情况安全,将很快能够获准继续行程。

一位没有透露姓名的美国官员对美联社说,美国国务卿克里为解决这一问题,亲自同伊朗外交部长扎里夫取得了联系。同时,美国白宫表示,奥巴马总统已经收到关于此事的简报。

此前,美国国防部发言人库克(Peter Cook)对媒体表示,美国海军的两艘小型舰艇12日同指挥部失去联系,但是美国随后得到伊朗方面的保证,伊朗将立即安全交回美国的舰艇和人员。

但现在还不清楚,这些船员什么时候能获得释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埃及总统时政

全文共 361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20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罗阿比丁宫会见埃及总统塞西。习近平总书记抵达时,塞西在停车处迎接。两国元首共同参观了阿比丁宫。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夜晚的阿比丁宫,富丽堂皇,灯光璀璨。习近平和塞西边走边谈,共叙中埃传统友谊,畅谈两国关系未来发展。

习近平强调,中国和埃及虽然远隔重洋,但两国关系很亲密,是相互信得过的好朋友。60年前,两国老一辈领导人高瞻远瞩,开启了当代中埃外交关系,也打开了新中国同阿拉伯和非洲国家外交之门。60年来,我们始终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结下了深厚情谊。一个国家或民族选择什么道路,不能脱离历史文化传统和经济发展现实,应该由这个国家人民自主探索,有序推进。中方支持埃及维护稳定、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努力,支持埃及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愿同埃方一道,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中埃双方要继往开来,传承和发展好中埃友谊,让双边关系发展的成果更多惠及两国人民。

塞西表示,埃中友谊是纳赛尔总统、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亲手缔造的。建交60年来,埃中关系持续稳定发展。埃方钦佩中国的发展成就,愿学习、借鉴中方经验,深化两国各领域务实合作,全方位推进埃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深入发展。

王沪宁、栗战书、杨洁篪等参加会见。

附注: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与埃及高层领导人的历次会谈会面进行盘点。

2015年12月4日

习近平会见埃及总理伊斯梅尔 加快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框架内合作项目

2015年12月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约翰内斯堡会见埃及总理伊斯梅尔。新华社记者张铎 摄

据新华社2015年12月4日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2月4日在约翰内斯堡会见埃及总理伊斯梅尔。

习近平指出,中方始终从战略高度看待和推进中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一如既往支持埃及稳定和发展,愿同埃方一道努力,推动中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下一阶段,双方要加强高层互访,共同规划未来中埃合作。要加快推进中埃共建“一带一路”框架内的电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产能合作重点项目,打造务实合作亮点。要深化安全合作,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协作,切实维护两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伊斯梅尔表示,埃中建交近60年来,双边关系取得长足发展,双方在经贸、安全、多边事务中合作良好。埃方高度赞赏习近平主席今天上午在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开幕式上的讲话,相信将引领中非合作取得更加丰硕成果。

2015年9月2日

习近平会见埃及总统塞西 埃方愿参与“一带一路”合作

2015年9月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埃及总统塞西。新华社记者马占成 摄

据新华社2015年9月2日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2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埃及总统塞西。

习近平欢迎塞西来华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习近平指出,当前中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深化和充实。两国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向前推进,地方、人文、军事交流密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良好沟通和协调。下一阶段,双方要保持高层交往,推进中埃产能合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合作,加强安全等领域合作,在联合国等多边领域继续携手努力,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塞西表示,很高兴代表埃及人民来华同中国人民一道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埃及高度重视埃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积极致力于推进两国各领域合作,愿参与“一带一路”框架下有关合作。

会见后,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了两国产能、金融等领域合作文件的签署。

2014年12月23日

习近平同埃及总统塞西举行会谈 决定将中埃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2014年12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埃及总统塞西举行会谈。会谈前,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为塞西举行欢迎仪式。新华社记者刘卫兵 摄

据新华社2014年12月23日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2月23日在人民大会堂同埃及总统塞西举行会谈。两国元首共同决定,将中埃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习近平指出,埃及是阿拉伯、非洲、伊斯兰和发展中大国,两国始终相互理解和尊重,相互信任和支持,中埃关系是中阿、中非关系和南南合作的典范。中方高度重视同埃及的关系。我们共同决定将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是一个重要里程碑,将有力推动两国各领域合作迈上更高水平。

习近平强调,中方十分关注埃及局势发展,坚定支持埃方积极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相信埃及政府和人民有智慧、有能力处理好前进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实现稳定和发展。

塞西表示,埃中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埃及是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和非洲国家,这体现了埃及对中国重要国际地位的认同和赞赏。埃方感谢中方一贯给予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对近年来埃及人民变革诉求给予的理解。埃及正在努力实现国家稳定和经济发展,我们决心同中方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加强政治、经济、人文、军事、安全等领域友好合作。我和埃及人民期待习近平主席早日对埃及进行国事访问。

习近平表示,我愿意在双方方便的时候访问埃及。中埃双方还要密切政党、立法机构和民间交流,分享治国理政经验。中方愿意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同埃方重大发展规划对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核电、新能源、航天等领域合作,并辅之以适当的投融资安排。双方还可以共同开展面向阿拉伯和非洲国家的三方合作。中方愿意推进两军交流,深化执法安全领域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和跨国犯罪。中埃都是文明古国,中方支持2016年两国互办“文化年”,扩大人文交流。两国要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加强相互支持,维护共同利益。

塞西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为埃及的复兴提供了重要契机,埃方愿意积极参与并支持。埃方希望同中方合作开发苏伊士运河走廊和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等项目,创造更好条件,吸引中国企业赴埃及投资。埃方希望更多埃及学生来中国留学、更多中国公民到埃及旅游。埃方愿意同中方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协调配合,共同应对恐怖主义等挑战。

塞西介绍了对西亚北非局势的看法。习近平指出,西亚北非地区热点此起彼伏,矛盾错综复杂,通过政治方式、开展包容性对话,找到符合地区实际、兼顾各方利益的解决方案至关重要。西亚北非地区历史和传统独特,国际社会应支持地区国家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了《中埃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并见证了经济、贸易、航天、能源等领域合作文件的签署。

2013年3月27日

习近平会见埃及总统穆尔西 双方同意深化战略合作关系

2013年3月2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南非德班会见埃及总统穆尔西。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据新华社2013年3月27日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27日在德班会见埃及总统穆尔西。

习近平表示,中方十分看重埃及作为阿拉伯、非洲、伊斯兰和发展中大国的地位和影响,珍视两国人民传统友谊。我们对埃及过渡进程取得的积极进展感到高兴,充分理解埃及目前面临的一些暂时性困难,中方愿继续向埃方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双方应该重点推进贸易、投资、人文等领域合作,搞好苏伊士经贸合作区项目。

穆尔西表示,埃及感谢中国的理解和支持,希望同中方继续保持高层交往,加快经贸合作,加强两国战略合作。埃方愿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赴埃及旅游的中国公民安全。

关于叙利亚问题,习近平强调,政治解决是化解叙利亚危机的唯一现实出路。希望叙利亚有关各方尽快就政治过渡有关问题寻求解决方案。中方在叙利亚问题上秉持客观公正立场。任何解决方案,只要能为叙利亚有关各方普遍接受,我们都会尊重和支持。

穆尔西表示,埃及希望叙利亚冲突早日结束,重视中方发挥的积极作用。

2013年3月27日

习近平会见埃及总统穆尔西 双方同意深化战略合作关系

2013年3月2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南非德班会见埃及总统穆尔西。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据新华社2013年3月27日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27日在德班会见埃及总统穆尔西。

习近平表示,中方十分看重埃及作为阿拉伯、非洲、伊斯兰和发展中大国的地位和影响,珍视两国人民传统友谊。我们对埃及过渡进程取得的积极进展感到高兴,充分理解埃及目前面临的一些暂时性困难,中方愿继续向埃方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双方应该重点推进贸易、投资、人文等领域合作,搞好苏伊士经贸合作区项目。

穆尔西表示,埃及感谢中国的理解和支持,希望同中方继续保持高层交往,加快经贸合作,加强两国战略合作。埃方愿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赴埃及旅游的中国公民安全。

关于叙利亚问题,习近平强调,政治解决是化解叙利亚危机的唯一现实出路。希望叙利亚有关各方尽快就政治过渡有关问题寻求解决方案。中方在叙利亚问题上秉持客观公正立场。任何解决方案,只要能为叙利亚有关各方普遍接受,我们都会尊重和支持。

穆尔西表示,埃及希望叙利亚冲突早日结束,重视中方发挥的积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考题关注时政民生话题更“接地气”

全文共 648 字

+ 加入清单

“这次行测考试难度和往年持平。”上午的行测考试结束后,大部分走出考场的考生这样评价。但和以往一样,多数考生仍因题量过大,没来得及看完所有试题。

从考察内容来看,今年的行测题中涉及法律、时政热点不少。有考生对中新网记者反映,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等相关内容在题目中有所考察,“新食品安全法”、“行政法”也纳入了考题中。此外,今年的行测试题还涉及到“雾霾”、“减排”等热门民生话题

“今年题目涉及时政话题众多,最大特点就是比较接地气。” 华图教育公考辅导专家贾文博对中新网记者分析称,时政知识储备是对公务员基本能力的考察,但同时考题设计不是针对单一知识点的考察,而是整体知识积累,以时政为主,同时涉及历史、文化、科技等等。题型灵活,知识面广,这是大的发展趋势。另外他强调,行测中的数学题未来也会越来越轻计算,重实用。

在下午进行的申论考试中,“政府施政效果”成为主题。长期从事申论考试研究的华图教育公考辅导专家赵军洋认为,这考察的是考生如何理解政府政策落地与惠及民生之间的联系,这也是中国本届领导人在施政过程中的核心目标。纵观以往几年的考题,无论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这五位一体如何变化,其核心还是以百姓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只不过切入口不同,而民生话题是国考中的一个永恒话题。

据悉,公共科目笔试成绩及最低合格分数线可于2016年1月10日左右在考录专题网站查询。7个非通用语职位的外语水平考试成绩和银监会、证监会特殊专业职位考试成绩也同时在考录专题网站上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年中考时政热点分析——辛亥革命100周年

全文共 546 字

+ 加入清单

2011年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胡锦涛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今天,我们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始志不渝的精神,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一、辛亥革命100年来的历史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辛亥革命100年来的历史表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找到引领中国人民前进的正确道路和核心力量。这条正确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核心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辛亥革命100年来的历史表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动员和凝聚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爱国也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之一。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高举和平统一的伟大旗帜。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根本利益。

二、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向革命先驱学习,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树立远大理想,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社会责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发扬辛亥革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时政热点素材

全文共 12880 字

+ 加入清单

1.习近平最近又用了哪些古典名句

(一)“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出处】“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中国和澳大利亚虽然远隔重洋,但历史和现实的纽带将我们紧紧连在一起。建交42年来,中澳关系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两国成为好朋友和战略伙伴,两国人民从中受益良多。

—2014年11月14日习近平在澳大利亚《澳金融评论报》发表署名文章《开创中澳关系更加精彩新篇章》

【原典】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晋)葛洪《抱朴子·博喻》

【释义】志同道合的人,即使隔山隔水也不觉得遥远;志趣相悖的人,即使近在眼前也不觉得亲近。

(二)“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出处】“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澳分别地处北半球和南半球,分属东西方文化,两国关系能达到今天的高度,最重要的经验是双方遵循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的原则,以对话增进互信,以合作实现共赢,以交流筑牢友谊。

—2014年11月14日习近平在澳大利亚《澳金融评论报》发表署名文章《开创中澳关系更加精彩新篇章》

【原典】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释义】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三)“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

【出处】“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正是两国人民源源不断的相互理解和友谊,汇聚成了中澳友好关系之海。我深深感到,中澳关系发展在两国都有深厚的民意基础。—2014年1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澳大利亚联邦议会发表题为《携手追寻中澳发展梦想并肩实现地区繁荣稳定》的演讲

【原典】臣闻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释槛囚鲍叔荐仲战长勺曹刿败齐”

【释义】高大的房屋建筑的建成,不是靠一棵树的木材原料就能做到的;大海之所以辽阔,不是靠一条河流的水注入进来就能形成辽阔态势的。

(四)“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出处】中新关系具有开创性、示范性意义。中新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两国关系规划了宏伟蓝图。中新两国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充分展示了两国务实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中国人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毛利族谚语说:“你我篮子在一起,大家生活更美好。”让我们携手合作,谱写中新关系发展新篇章,更好造福两国人民。—2014年11月20日习近平同新西兰总理约翰·基会举行会谈

【原典】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先秦)《周易系辞上》

【释义】二人齐心协力,凝聚的力量就像锋利的刀能斩断金属;志趣相投,同心同德的人互相交流,就好比闻到兰花的香气。

(五)“以心相交者,成其久远。”

【出处】我们要做同甘共苦、守望相助的好兄弟。“以心相交者,成其久远。”

中国一贯主张,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是国际社会平等一员。中国同太平洋岛国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有着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理想。—2014年11月21日习近平在斐济《斐济时报》和《斐济太阳报》发表署名文章《永远做太平洋岛国人民的真诚朋友》

【原典】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隋)王通《中说·礼乐篇》

【释义】以权势作标准交朋友的,权势失去了,交情也便随之断绝;以利益作标准交朋友的,利益穷尽了,交情也随之结束。

(六)“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出处】我们要做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好伙伴。“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当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人民正在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脚踏实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岛国人民也在努力振兴民族经济和推进区域合作。双方完全能够将彼此发展战略对接起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2014年11月21日习近平在斐济《斐济时报》和《斐济太阳报》发表署名文章《永远做太平洋岛国人民的真诚朋友》

【原典】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春秋)老子《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释义】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2.李克强总理赞誉严复传递三大讯息

据日前的人民日报新媒体报道,正在福州考察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专程来到严复故居进行考察。据报道,工作人员说,《政治学》等经典名著都由严复首次翻译引入国内。李克强补充道:还有《国富论》和《论法的精神》。他指着展柜内的《天演论》说,严复的翻译确实做到了信、达、雅,这本书我插队时也读过。

李克强赞誉严复:严复学贯中西,是第一批“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他向国人翻译介绍西学,启蒙了几代中国人,同时,又葆有一颗纯正的“中国心”。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严复。

具体而言,李克强总理考察严复故居并赞誉严复,至少向外界传递出了三个方面的讯息。

其一,中国将坚定不移地推进开放伟业,在这个伟大进程中,“开民智”至关重要,人人“放眼看世界”至关重要。当今,我们有必要在开放先驱博大精神的辉映、感召下,强有力地推进开放进程。李克强总理赞誉严复,并不单纯是对于历史人物的臧否,其更代表了一种导向——当今,严复终生的秉守、追求,并未取得成功,当下的中国以及中国人,有必要继承、完成严复未竟的事业,有必要人人成为“放眼看世界”的严复。

其二,中国将全方位地向世界敞开心胸,将成为现在和未来,世界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分子。中国的开放事业,历经上个世纪最后20年的风风雨雨,以及新世纪迄今依然不平静的历程,纷争、讼论依然未完全平息。中国走什么路,依然严峻而现实。严复认为,即便尧、舜、孔子生在今天,他们也会向西方学习。要救中国,必须学西学和西洋“格致”:“盖非西学,洋文无以为耳目,而舍格致之事,则仅得其皮毛。”“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止”。重要的在于:“体用一致”“本来一致”,要从政治制度上进行变革——“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和”。

以一颗“中国心”“放眼看世界”,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不老子天下、自以为是,汲取人类一切精神养料,吸纳世界所有文明成果,一如严复曾引赫胥黎所言:“读书得智,是第二手事。唯能以宇宙为我简编,各物为我文字者,斯真学耳”。这,或许就是李克强总理吁请所有中国“记住严复”的肇因。

其三,赞誉严复,是一种汲取、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自信——中国的反****,目的还是为了开放,为了将中国引向现代文明国家。而,开放的成功,离不开反****的成功。

从这个意义上说,李克强总理赞誉严复,着实是在为后反****时代、后变革时代的中国计,是在为中国的未来计——在当下大力反****的同时,不忘未来发展,筹谋未来发展,布局未来发展,起步未来发展。

这,或许就是严复浮出当今现实水面的深层内涵。(祝振强)

3.公祭日:以国之名悼,以历史之名缅怀

今天,是首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今天,站在历史的凭栏处,人们以某种肃穆仪式追忆逝者、缅怀英灵。悼以国之名,祭以民族之大义。

民族劫难,无法因时间消逝而抹去;历史疤痕,也被许多人的记忆存档。77年前,秦淮河畔、金陵城中,一场举世震惊、惨绝人寰的屠杀,让三十万同胞惨遭屠戮,让山河为之泣血。这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惨烈的悲剧之一,亦是中华民族永远消不掉的伤痕。

77年过去了,时过境迁,可对那些死难同胞的悼念、追思,却丝毫不能因时间河流的冲刷而淡去光色。与追悼逝者伴随的,还有对这场屠杀关联命题的思考,如民族复兴、和平愿景、人道尊严等等。而这些,都始于对历史的铭记,正如某句名言所说的:谁忘记历史,谁就会在灵魂上生病。也正基于此,让铭记历史找到一个可倚靠的栏杆,让激越情绪得到一个集中迸发的出口,成了我们“以史为镜”“汲取教训”的方式,也是抚慰逝者的必由路径。

如今,终于有了这样一个标注着刻度的日子,能以警钟鸣响,唤醒我们或已沉睡的民族历史记忆,也在传达历史痛感中砥砺我们前行。随着今年2月全国人大对公祭日的立法确认,13亿人民终于得以在一个特殊的日子里,用举国同祭的庄严仪式寄托哀思,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共同祭奠中,我们可宣示正义的音量,也凭吊生命的凋零。

要知道,在历史的宏大叙事背后,站立着的从来都是一个个真实的个体,他们的苦难指控着每一份指向无辜者的罪恶,也提示着战争的残酷。我们无法轻易将其简单化约为一个抽象的群体,只能把他们经受的人道主义灾难写进史书。

公祭日是为“溯及过往”,更是为了提醒今人:勿忘历史。一如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出发,铭记历史是为了不重蹈覆辙。当然,这不是什么历史宿怨的低回,也非民族主义的发酵,而是让我们能穿透时空迷障,去打探到历史的幽深之处,对灾难进行记忆的温习,进而知耻而后勇,化痛感为前行的动力;究其旨意,也绝非培养什么仇恨,将民族感情矮化为街头泄愤,而恰恰是让我们在是非之辨中,懂得守护和平。

诚然,我们无法穿越到历史现场中去,去亲历、见证那些罄竹难书的恶,可擦拭掉记忆石碑上的尘埃,至少能让历史被看见。它有利于将罪恶的指证存照,据了解,随着国家公祭日临近,新征集的7602件珍贵文物、《南京大屠杀辞典》等著作及大屠杀死难者姓名,都以较为丰富翔实的确凿事实,向世界揭示了大屠杀的真相,也让罔顾公义、企图歪曲历史的日本右翼分子的谎言不攻自破,让为军国主义招魂者无法讳认那一段历史。

“当过去不再照亮未来,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抚今追昔,默哀致敬,就是为了照亮未来,让未来不必罩上历史悲剧的阴影,能在明亮的路途上走得更远。

而今,我们集体为过往的逝者悼念、缅怀,在记忆苦难的仪式感召中记住那些伤痕,也在民族情感的共振中找到一种奋进推力,既不忘来时的路,更为找到通往未来的方向。

4.“亚洲版奥斯威辛”应被全世界记住

77年前南京那个最冷的冬天不仅应该被中国人铭记,更应该成为全人类共同的伤痛记忆。12月13日起,时为中国首都的这座城市陷落后的一个多月里,侵华日军血腥屠杀了30多万无辜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抢劫、焚烧破坏,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77年后,中国将首次以国家名义悼念那场灾难中的死者,在13日举行国家公祭。这意味着中国要进一步固化以南京大屠杀为代表的日本侵华罪行史实,并将其上升为全中国、乃至全人类的共同记忆。

由中国最高立法机关决定设立的这个公祭日,将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77年后才来临的以国之名的公祭,正是要与当前一些人的“历史健忘症”针锋相对作斗争,尤其是警示以安倍晋三为代表的日本右翼正视历史,妥善处理现实问题。

南京大屠杀事件被称为“亚洲版的奥斯威辛大屠杀”,是二战期间侵华日军诸多暴行中最集中、最典型的一例。南京军事法庭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判决早已将日本军国主义永远钉在了历史耻辱柱上。

但一段时期以来,日本右翼质疑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人数、抹黑幸存者,甚至将南京大屠杀诬为虚构,辩称为是为镇压俘虏叛乱,试图将真实的历史记忆彻底抹去。他们还参拜供奉有侵略并屠杀中国人的日本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

他们甚至篡改历史教科书,企图将军国主义的侵略历史从日本人特别是日本年轻人的记忆中抹去。不少日本人不知道有南京大屠杀,却只记得日本是原子弹爆炸的受害者,认为二战中日本是受害国而非加害国。否认南京大屠杀及其他战争残暴行为,实际上成为日本右翼否认侵略历史、进而挑战战后国际秩序的突破口。

中华民族在二战中遭受了巨大伤痛,在国家层面集中祭奠死难者,这与中国的大国地位相符,也符合国际惯例。二战后,美国、俄罗斯、波兰等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以国家公祭形式祭奠遇难国民,加强民众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的历史记忆。

令人遗憾的是,南京大屠杀的国际认知度比起二战中的其他一些惨剧,要低得多,没有获得相应的历史地位。

在西方,由于战后美国对日态度的变化及东西方阵营的长期对峙,南京大屠杀历史一直没有引起国际社会足够关注。今天,许多人不了解这场灾难。

今天,欧美国家的一些人对中国在二战中的历史贡献刻意漠视,在中日历史和领土主权争端中采取纵容日本一再破坏战后秩序,这就是新的绥靖政策。这是遗忘历史的表现。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忘记历史必将重蹈覆辙。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曾说,如果我们不向历史学习,我们将被迫重演历史。

因此,在明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前夕,中国举行国家公祭,是对日本右翼的警示,更是要让这段惨痛的历史在全人类的记忆中扎根,防止历史悲剧重演,从而维护世界和平。

随着越来越多亲历与见证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衰老、离世,以国家公祭的方式掸去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上的灰尘也十分紧迫。

中国人认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只有敬畏死者、追念先逝,社会之风俗道德才可以渐渐笃厚起来。在当今中国,举行这样规格的公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的“爱国”等主张相契合,不单是对死难者的祭奠,更是对民族精神的一次唤醒,以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此间观察家指出,中国强化民族记忆的目的不是为了渲染仇恨。正如已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所说:“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

5.聚焦传统文化引发热烈反响

中央电视台2月27日在北京召开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一季)研讨会。

中国现有村庄约60万个,其中古村落约有5000个,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界定为传统村落的有1561个。这些村落大多始建于明清时期,有的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部分村落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从中选取100个以上的传统村落进行拍摄,实地走访,真实记录,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围绕“忠孝勤俭廉,仁义礼智信”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传统村落的千百年传承,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古今故事。

第一季60集节目于2015年1月1日起,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每晚20点黄金时间首播,目前已播出50多集。节目播出后引发海内外观众强烈共鸣。上海观众赵韬说,《记住乡愁》以家族血缘为纽带维系社群,立规范,建秩序,可供今天大都市中的社区借鉴。深圳观众郝丽萍说,《记住乡愁》是对正在快速消失的中国乡村及民俗文化史诗般的记录,很有史料价值。南非观众陈一凡说,节目每集或以一个村庄,或以一个家族,上溯祖宗之德之源,平叙当世安详和谐,深究根源,娓娓道来,展现了一种安详、和谐、质朴、怡心怡性的乡村生活。

与会专家学者对纪录片《记住乡愁》给予高度评价。古建筑学界专家认为《记住乡愁》是“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记住乡愁》节目中看到了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家认为,在传统古村落中留下了许多社会治理、国家治理的宝贵智慧和经验,对于当代社会来说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6.邹碧华留下的法治遗产

成熟的法治期待成熟的法律职业共同体,而成熟的法律职业共同体萌芽于对专业素养的深耕和对职业伦理的自觉

上周三,上海一位优秀的法官离开了我们,按中国人的传统风俗来算,昨天已是他的“头七”。7天以来,不分南北,无论上下,法官、律师、教授、学生……整个中国法律界都在惋惜他写下《要件审判九步法》的深厚学养,回忆他维护律师职业尊严时发出的不懈呼声,谈论他殚精竭虑操刀上海法院司法体制改革中的忍辱负重。

如果谙熟中国法律职业发展的个中曲折就自然心下明白,邹碧华身后的哀荣不仅仅是业界向其本人的集体致敬,也是各种法治力量一次不同寻常的和解。尽管分享着共同的知识背景、共同的法治信仰,可这些年法庭之上法官与律师常常势若水火,学院内外理论与实践往往形同陌路,偏见与隔阂深埋在缺乏信任的互相鄙夷中,这种法律职业的四分五裂让人痛心疾首。但是,邹碧华的突然离世,却像是触动了联系着各种法治力量共同的神经,自发地融合成了不多见的同声共鸣。

为什么我们在邹碧华身上求得了最大公约数?

成熟的法治期待成熟的法律职业共同体,但它从来不是脱胎自华丽空洞的概念,却萌芽于对专业素养的深耕和对职业伦理的自觉。

多年来司法公信力不高,法律职业的社会形象常常被污名化,个中缘由难以回避法律职业共同体在职业化之路上的跌跌撞撞。职业化如若效果不彰,法律职业共同体内部的职业素养和职业伦理就参差不齐,结果将导致即使一批批法律人怀抱着法治理想进入这个行业,却会面临“播下龙种,收获跳蚤”的命运。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在众人眼中,邹碧华的学识、胸怀、视野和对司法的热情,吻合了人们对成熟法治里一个职业法律人纯粹品格的企盼,他们对邹碧华的致敬也是对自己心中法治的重新确信。

而对于业界来说,这次共同体意识的意外动员,更要归功于邹碧华站在整体的高度与个别陈见拉开距离,由此弥合分歧、达成和解。他清醒地认识到各种法治力量都是为公众输送公平正义的平等一环,唯有珍视这种相生相存的价值纽带,才凝聚起法律职业最大共识、重拾社会对司法权威应有尊重、赢得人民群众对法治未来的真诚信仰。正如他自己曾在一篇博文中写道:“当法官做到这一点的时候,法庭内就会建立起一种信赖的气氛。当这样的法官多起来的时候,整个司法就会获得受人尊崇的社会基础。”

然而,邹碧华的难能可贵,恰恰反衬出现实中这种职业品格其实并未普遍建立起来。因此,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当邹碧华成为一座为整个法律职业共同体仰望的高峰时,他所留下的法治遗产,他在无数人心中种下的法治想象,却让我们无法仅仅满足于停留在“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复查聂树斌案:正义可以迟到但不能缺席

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博发布消息:根据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和有关法律规定的精神,决定将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的聂树斌故意杀人、****妇女一案,指令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进行复查。这一天,最高法此举无疑将重重地载入中国司法发展的史册,也必然会在中国捍卫司法公正的进程中竖立起一座里程碑。

……

“每一个判例,都可能为公众的法律信仰添加一块基石;而每一次失误,也都可能成为这一信仰崩塌的链条”,极为引人瞩目的聂树斌案,如果最终无法得到公正的审理,如果最终不能公布一个符合程序正义的法律结果,中国的司法将无法托起全体公民的信赖。反过来,聂案进入异地复查阶段,尽管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但已经激发了许多失望者的期盼。三年前,南都社论曾经将再审聂树斌案,喻为中国司法面临的自救之役;三年后,最高法指定异地复查,也许可以被看做是中国司法一种迟来的自救。

“正义从来不会缺席,它只会迟到”,但愿这句出自法官休尼特的脍炙人口的名言,最终能在聂树斌案上得到实现。

社科院学者:不应妖魔化“人治”神化“法治”

中国社科院学者房宁认为,不应妖魔化“人治”,神化“法治”。法治和人治的关系,好比汽车大还是司机大。人治就是一个经验性的治理,法治就是一个规范性的治理。法治不是一个点,不是一个线,而是一个可能性的空间,那么在这个空间中就是人治。

法治不是终点

……

在中国,和法治建设一样热闹的是关于法治的思想论争。这个论争主要在“要不要法治”和“要什么样的法治”两个层面上发生,但是在这两个层面上都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达成共识,不论在官方还是在学界,或是在普通民众的理解中,这两个层面都还处于毛坯状态。

我的上述分析角度,是受到康奈尔大学法学院讲座教授於兴中最近出版的《法治东西》一书所启发。这本书提出了被很多人忽略的关于法治的第三个层面的问题—“除了法治我们还应该要什么”。这本书有宏大的思想关怀,构建的是关于多维文明秩序的宏大理论,提出了一个超越法治的理想社会图景。

为什么除了法治我们还需要其他力量?於兴中在书中写道:“一个完全建立在智性和法律之上的法治社会只能造就一大堆现世主义的个人主义者,却孕育不出秉性健全的人来。”

我在这里只用於兴中的理论来分析上述这件生活琐事。当我们面临一个问题时,我们诉诸的终极因素是什么?除了计较功利得失的法治理性之外,还有讲究个人德行、素养、友爱等修为的心性,还有注重虔诚、悲悯和宽容等属于宗教领域的灵性。这些构成了每个人内心的秉性结构。我们在何时何地何事上愿意诉诸哪一种秉性,这对每个人能够获得怎样的人生意义至关重要。

因此,在很多问题上,我们面临着“法治或其他”的选择。按照我对《法治东西》的理解,只有在“人生必需”的意义上,我们才应该首先诉诸法治。这些必需包括构成人的生存和尊严的基本要素,在法律上往往表述为人的各种基本权利,但对于不构成人生必需或是人生必需中属于无关紧要的内容,我们可以甚至应该从其他角度来考虑。

最后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当我在谈“法治或其他”之时,这种选择只限于普通个体。对公权力而言,除了选择法治别无旁路,因为在不受法治约束的公权力之下,没有人的“人生必需”是安全的。(叶竹盛)

7.贪官悔过书的功利性分析

“我头上缺少党纪国法这根高压线,忘记了为人为官的底线,私念像精神鸦片,麻痹了我……”这是昨日媒体披露的南京原市长季建业的悔过书内容。落马官员发表忏悔自白,季建业远不是第一个。《法制晚报》记者从近年来的公开报道中发现,至少有53名落马官员进行过公开忏悔。其中,近六成人回忆了自己的贪腐史,剖析个人贪腐原因。最常见的开头是“我是农民的儿子。”有14人这样表述。

每逢贪官落马,在其受到党纪国法的处理之外,还有道例牌菜,就是写悔过书,或声泪俱下地向司法机关和公众表达忏悔之意。这些人搭乘人生“过山车”直达谷底,台上威风八面,台下泪眼婆娑,对比之大,也常是坊间热议的话题。但俗话说“嘴是两张皮,张口不费力”,有时见到其中某些人忏悔得信手拈来,就像在背台词,我都分不清这究竟是他们掩藏已久的真心话,还是备好草稿的表演而已。

贪官之所以爱忏悔,与我们积累深厚的“忏悔文化”恐怕不无关系。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经验,从小做错事怕家长打,怕老师骂,最好主动认错,并积极表达悔恨。悔过不能光嚼舌头,情绪的配合也很重要,因为一般来说,大人面对嚎啕大哭的孩子很难下得去手。如果你很冷静,说明态度还不够诚恳。而如果你挨了训还要笑,就跟我小时候一样,别说老爹不信你真的知道错了,还会认为你完全是在挑衅。

当然,对于贪官来说,《刑法》并没有把悔罪作为法定从轻处罚的情节,也就是说,你再痛彻心扉也未必能影响判决。但是,一个把自己摆得较低的姿态会影响社会评价,并有助于改善舆论环境。基于此,对于退无可退的落马官员来说,他可能就有一种侥幸心理,如果我的卑微能让办案人员和外界有一丝恻隐之心,那就应该一试。你也看出来了,无论儿时认错,还是落马后悔过,本质上都是功利的。

从语词的角度分析,忏悔者习惯以“我是农民的儿子”来起头,也透出这种实用主义的心态。强调草根出身,表达的是奋斗之不易,容易为人所同情。此外,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这话的意思还包括我虽有错,本质上还是个好人—瞧,这还是在争取宽大处理。还有一点,拿身份作托辞相比指责制度有漏洞也更为安全。忏悔套路如此相同,以至于观者不能对悔过者的真心与否冀望太高,更别奢谈警示作用。

有意思的是,贪官悔过书还经常被人搬出来,与其此前在台上说过的话作对比,有些就是主抓廉政教育的。我看这种对比倒是更有警示意义,应该多做,看哪些同志打自己脸最重,最不怕疼。

8.媒体评“史上最严”控烟条例:有屋顶就不能抽

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北京市控烟条例将于6月1日起正式实施。4月12日,记者在条例实施倒计时50天宣传活动上了解到,届时执法部门工作人员将走上街头,开展控烟执法。

近年各地纷纷出台控烟条例或禁烟暂行规定,尽管配有罚则,但执行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有的地方几年没有处罚过一个人。原因很多,比如取证难,再比如执法主体不够明确、人员紧张,甚至包括执法者怕麻烦等情况。此外,还屡屡出现拒绝受罚的情形,由于缺少专门控烟队伍天天上街巡查,就算是抓到违规抽烟者,罚款执行起来也难。有业内人士感叹:“有的人吸烟了,等你人来,他烟头已经掐灭了;还有的客人在抽烟,服务员说老板不在,就是不给钱……”确有一些经营场所出于利益驱动,不愿劝阻消费者吸烟。

此次,北京出台的控烟法规,被称为“史上最严”,体现在“凡是有屋顶的地方都不能抽烟”,除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内区域以及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之外,以未成年人为主要活动人群的场所、对社会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体育场、儿童医院等场所的室外区域均为禁止吸烟区域。甚至被冠以“目前国内与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最为接轨的一部地方性法规”。但是,最严法规要落到实处,仍需要执法有力。

我国香港地区关于控烟的做法值得借鉴:一是处罚金额高。按照香港的《定额罚款(吸烟罪行)条例》,在指定为禁止吸烟区的区域内或在公共交通工具内吸烟,罚款1500港元。二是欢迎举报。吸烟时间短,“难取证”的问题在全世界都存在,市民举报就凸显了作用,据报道,在2012年,香港的控烟督察共收到约1.8万宗有关吸烟的投诉。所有违例吸烟投诉,控烟办公室都会根据既定程序跟进,向投诉人了解详情,例如违例吸烟的时间和地点,针对投诉内容还考虑日后于个别时段到有关地方进行突击巡查。三是加强巡查。控烟督察的巡查时间除一般办公时间外,也包括星期六、星期日及公众假期、晚间和凌晨时分。对于违例吸烟情况较为严重的公众场所,控烟办公室会重点打击,作出更频密的巡查。这些做法并不难参照,如果内地执法部门择其优点,落地执行,势必能发挥良效。

这些年,一些法律法规或公共政策出台,舆论总不忘冠以“史上最严”的前缀。评价法规、政策是不是“史上最严”,不能光看条款,而是更多体现在执行上。有了钢牙利齿,会不会张嘴?张嘴了,会不会咬下去?如果“史上最严”的控烟法规执行到位,真正成为撒手锏,无疑值得期待。

9.借余秀华打造乡土作家群,靠谱吗?

突如其来的成名,让湖北农民女诗人余秀华陷入从未遭遇过的一场喧哗。据《南方都市报》等媒体报道,这些天来各路人马纷纷上门拜访,媒体来了,出版商来了……当地有关部门也来了,并“试图借余秀华打造‘乡土作家群’的城市名片”。

这种情形让人既感欣慰又担忧。让人欣慰的是,成名对余秀华来讲终归是件好事,可看作是对她多年来在逆境中坚持写作的一种嘉奖。这既可以给她带来精神上的满足,也可以带来现实的一些好处。特别是对每月仍在领取60元低保救助金的她,成名可以给她带来必要和实在的物质帮助。让人担忧的地方在于,热议之下,不乏一些不友好乃至于羞辱性的声音。虽然这可说是一个人成名的代价,毕竟余秀华从未经历过这种人生体验,这种过度消费很可能给她带来不小的困扰和伤害。

一个诗人,成名之后引来媒体和出版商竞相拜访,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当地有关部门“试图借余秀华打造‘乡土作家群’的城市名片”的举动,多多少少有将余秀华当作赚取政绩的工具、“消费”余秀华的嫌疑。且不论当地有关部门此举的动机如何,单就此举的可行性来讲就大打折扣。文学艺术类名人或者名作,一般来讲都极具个体特质,很少有什么地域属性。不能用一地“特产经济”的思维来支持文学创作。借余秀华打造“乡土作家群”,有违文学规律。

当然,当地有关部门上门慰问余秀华,这原本不是坏事。就算这是马后炮也好,搭便车也罢,总算是一种迟来的问候。当地若想借余秀华打造“乡土作家群”的名片,也应把握一个原则,就是充分尊重余秀华本人意愿。凡事就怕做过了头,如果纯粹把余秀华当作赚取政绩的工具,而不考虑诗人的切身感受,那样也是在消费余秀华,并且可能对她造成新的伤害。

处于当下社会,信息传播高度碎片化,新闻热点一波接着一波。余秀华被舆论推上风口浪尖,也可能转瞬就被抛下新闻舞台,这可能是没办法的事情。但对她的善意和尊重,要从多关注她的作品,不过度消费她开始。

10.“布衣院士”的最大魅力是“反季节”

我读了媒体关于中科院院士李小文逝世的消息和评论。对于这位特立独行的“布衣院士”,媒体此前早有报道,我也曾经看过相关的报道,略有所知。不过对于这位院士具体是怎么个特立独行,还是直到今天才真正知晓。

身材瘦弱,一袭青衣、不修边幅、光脚穿布鞋,手里喜欢攥着一个上世纪80年代流行的半圆形黑包,估计包上还印着“上海”两个字,看起来特别的“反季节”;另外一方面,他又是才高八斗,学术成就斐然,扬名海内外的大科学家。这样一个“违和感”爆棚的人,怎么能不让人觉得特立独行呢?

由于刚刚读过一篇“金钱颂”,我特别关注了下李院士生前关于金钱的观念。结果发现,这位“布衣院士”也太不给“上帝”面子了。他本是一个完全有能力说“有钱就任性”的人,但他却对学生说金钱的本质是“非线性和非单调性”的,留点钱买酒就行。什么意思呢?就是他愿意把钱拿出来成立奖助学金,资助贫困的青年学生,自己却穿布衣布鞋,一天到晚吃点米粥、咸菜,在社会主义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竟然被医生诊断为营养不良!

如果不是大量媒体的报道,我还真不敢相信在一个几乎全民金钱崇拜、物质狂欢的时代,还有此等奇人,我定会觉得,这是某些部门为了破除“历史虚无主义”在塑造典型呢。我还记得此前有媒体报道过,说有某位占据高位的“工程师”,为了参选院士,不惜拿出几千万来打点,并请来“枪手”闭门造车为自己赶制论文。相对于这样的“聪明人”,李小文真是太“奇葩”了。

今天,会来事的“聪明人”是越来越多,实心人和性情中人却越来越少。像李小文这样的,必然会被很多人耻笑为傻气、孩子气、书卷气,一些“理论功底深厚”的人还可能会劝人家要“成熟点”。现在中国人的“聪明”据说已经远播海外,就连老外也会说“别跟我来中国人那一套”,言下之意是,别跟我耍鬼心眼。

不过在我看来,李小文最大的魅力可能也就在于他的“傻气”、纯真的“孩子气”吧,而他之所以瞬间“爆红”,也正是因为我们这个时代缺的就是这个。

我并不反对“金钱颂”。我只是觉得我们已经处于一个铜臭味很浓的时代,实在没有必要为金钱这玩意唱赞歌。我知道一个19世纪末的德国社会学家,名叫格奥尔格·齐美尔,写过一本叫做《货币论》的社会学经典著作。这哥们所处的时代,也是资本主义追求金钱至上的时代,不过他的《货币论》通篇讲的就一个意思:金钱是手段不是目的,别把它捧得比生命还重要。

我们今天需要的是什么呢?绝对不是强调金钱的重要性,而恰恰是要认识到,这世界还有比金钱和物质更重要的东西。吴晓波的文章里有一句话给我很深的印象,他说:“饿着肚子的思想家,最后只能思想自己的肚子。”但是,事情真的是这样吗?至少我从营养不良的李小文身上看到的,不是这样。另外,如果说李小文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例,但你别忘记了我们还曾经走过一个饿着肚子也能思考“哥德巴赫猜想”的时代。

在过去,类似这样饿着肚子搞思想的例子,还有很多,只是在我们这个时代比较稀缺,以至于我们都不再相信这样的事情了。抗战爆发后的西南联大,是再典型不过的例子。正是在那样的一个环境,一个战火纷飞、物资奇缺的时代,产生了无数可观的学术成果:哲学家金岳霖在那个时候写出了一生中最有代表性的著作《论道》和《知识论》;人类学家陶云逵则冒着战火做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调查,创办了“边疆人文研究室”和《边疆人文》杂志;机械工程学家刘仙洲写出了著名的《热工学》……这样的例子,可以在各种回忆录里找来很多,今天的人们可能听了都有点觉得不大真实,可那就是确确实实发生过的。

曾经有人这样评价数学家陈景润:“在科学上是巨人,在生活中是孩子。”我觉得,这句话可能用在67岁便早早离世的李小文身上,也是合适的。在我们这个时代,保持一个纯真的孩子般的心灵,比做一个世故圆滑成熟的人要难多了。真心敬佩李小文院士,老爷子一路走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国高官急赴沙特伊朗调停时政

全文共 1177 字

+ 加入清单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7日表示,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明正在沙特访问并将访问伊朗,将就地区形势同两方深入交换意见。

中东地区两个产油大国沙特和伊朗断交,引发一系列地区和国际外溢效应。针对局势发展,中国媒体记者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杨光。

对于局势的下一步演变,杨光认为,从内外两方面看,沙特和伊朗不一定会发生军事冲突。

伊朗与沙特宣布断交

从内部看,伊朗并没有对沙特发动战争的想法。这次是伊朗民众冲击沙特使领馆,因此伊朗不可能先去打沙特。

国际油价低迷已成为新常态

其次,核谈判之后,伊朗的主要精力会放在发展经济上;而沙特方面,去年油价暴跌已对其经济产生很大打击,政府已开始发债,并从海外资产抽出1000多亿美元补充国内亏空。国际油价低迷已成为新常态,且这是新一轮油价低迷周期的起点,是沙特要长期应对的问题。

从外部看,国际上大国都不想打,普遍主张劝和,缺少外部支持两国打不起来。其中,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干预能力下降,与伊朗签署核协议之后,不希望沙特和伊朗矛盾再节外生枝;对于欧洲国家而言,中东地区带来的最大麻烦是难民,而化解难民问题有赖于极端组织“伊斯兰国”问题的解决,“伊斯兰国”问题的解决又有赖于海湾大国,譬如沙特和伊朗;中国更是提倡全方位的友好关系,当然不希望沙特和伊朗之间出现冲突。

不过,杨光认为,沙特和伊朗两国民族以及教派恩怨很深。对于外界斡旋的实际效果,不能寄予过高期望,不可能指望外界能把两国斡旋成为友好国家。但从另一方面讲,两国长期以来都处于对立,在某些问题上进行博弈,却没有发生军事冲突。因此,从这方面讲,两国间还是有一定斡旋空间。美国呼吁双方克制,但也就如此而已。俄罗斯虽然在叙利亚问题上摆出高姿态,但它在中东的影响力有限。随着国际油价下跌,俄罗斯经济上也面临困境。

中东一些地区组织斡旋的力量很小,例如海湾国家合作委员会,它的建立就是为了对抗伊朗,所以不可能去斡旋,还有阿拉伯国家联盟,这两个地区组织都无法在两国之间进行调解。

中东局势一片混乱

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已经成为中东地区最大威胁,这一地区国家在打击“伊斯兰国”的问题上分歧很小。沙特和伊朗虽然关系紧张,对于打击这一极端组织的共同目标不会改变,但对于形成地区打击合力会有影响,可能会推迟合作进程。

沙特和伊朗交恶,应该说是给中东地区增加了一点动乱,但对于中东大局不会有太大影响。中东目前的局势是主要国家国内政治稳定,局部地区动乱。这些动乱的地区主要是叙利亚和伊拉克北方,“伊斯兰国”是热点;还有也门和利比亚两国的冲突,但也只局限在国内,不会扩散。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7日表示,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明正在沙特访问并将访问伊朗,将就地区形势同两方深入交换意见。

“中方始终致力于促进中东和平与稳定。”华春莹在例行记者会上说,“中方在北京也同有关国家进行了沟通。我们希望地区形势朝着缓和的方向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年高考必考时政热点: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

全文共 1491 字

+ 加入清单

一、【背景材料】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相继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一条是现存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一条是世界最长的文化遗产线路,至此,我国已经申报成功的世界遗产总数达47处。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现场代表一致赞同列入名单。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在世界遗产大会中表示,大运河申遗成功以后,中国政府将恪守《世界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的有关要求,继续为大运河珍贵文化遗产提供最好的保护。

二、【理论分析】

1、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文化对人的影响。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大运河数字博物馆的开馆和纪录片《大运河》的拍摄,能使人深受震撼和力量倍增,为人们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国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3)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我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跨国项目丝绸之路通过审议,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这有利于中国同周边国家合作,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

(4)文化创新。首个以“大运河”为主题的数字博物馆运用3D影像科技、多媒体互动等数字科技手段展现了大运河千年发展中“桨声、灯影、古桥、民居”相融之景,向世人展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古运河,显示了与传统博物馆静态展示文物的不同方式。

(5)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中国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对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6)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大运河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2、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意识的作用。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文化部出台了《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并通过落实该管理办法加强对大运河的保护和管理,有利于保护运河带的生态环境,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这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体现。

(2)正确处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要求我们把革命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大运河的管理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保护要尊重客规律,开发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做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尽管水利史按照不同流域、不同河段来分解研究大运河,但是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如果不将责任落实到地方政府身上,任何规划都是空谈。对大运河只有正确规划并加以落实才能达到保护的目的。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和申遗工作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公众参与的问题,它不仅是国际宪章的要求和作为世界遗产需要考核的内容之一,也是运河遗产带内公民权利的表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年小升初作文之"十大病"

全文共 1686 字

+ 加入清单

在写作文的时候,我们拿不高分,都是犯了一些小错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升初作文之"十大病",欢迎阅读。

一、察物不精,浮光掠影,以至作文时叙述描写抽象空泛。

一位同学在《池塘雨景》中写道:“池塘的四面围着一些花草树木。树是各种各样的,一片郁郁葱葱。花也是各种各样的,五彩缤纷。”这段描写就显得有些空泛。空间有哪些树,树有何特征,有哪些花,这些花的形态和色彩如何,都未能出来。不仅如此,它还未能扣住“雨”字。这都是由于观察不细导致的。

二、语言干瘪,无文采,行文不够丰满。

例如有一篇题为《我的语文老师》的习作,其中有一段这样写道:“她长得比较标准,戴着眼镜,说话声音不大,总爱笑,我非常喜欢她。”这段文字,从语法上看显然没有问题,但从描写人物肖像、再现人物音容笑貌的力度和效果上看,语言则欠修饰润色的功夫,显得比较平淡,缺乏生动性和表现力。

三、机械模仿,生搬硬套,没有创新精神。

有一篇写状物的文章,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种了这小东西,庭中就成为系人心情的所在,早上才起,放学回来,不觉总要在那里小站一会儿工夫。”这段文字,除了将叶圣陶《牵牛花》中的“工毕”改为“放学”,“小立”改为“小站”外,其余文字几乎雷同。这种依样画葫芦式的仿作,与抄袭还有多大区别呢?当然,看到报刊上的一篇好文章,以启发后,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文章来,虽然这样的文章不免带有“仿”的痕迹,但对初学写作的人来说,是值得赞许的。而那种把X或Y代进去的“仿作”,岂不是变成数学游戏了吗?

四、生造词语,适用语汇,令人劳神费解。

例如:“我爸爸是位老师,对我的要求很严烈。”“他人老心不老,表示一定要为人民多服几年务。”心上第一句里的“严烈”,在词典里根本查不到,属生造;第二句里的“多服几年务”,把“服务”拆开,属割裂词语。

五、言重词复,不重推敲,不懂得锤炼字句。

例如:“到达目的地有三条路可走,即左路、中路和右路。左路和右路,路途较远,走中路最近,所以左中右三路中,我们决定走中路。”显然,这段文字嗦重复的地方不少,但如果能对其稍作加工锤炼,将其变成“到达目的地有左中右三条路可走,中路最近,所以我们决定走中路”,那就简洁多了。

六、追求“文气”,故作文雅,有哗众取宠之嫌。

“太阳上山了”一句,本来非常通俗晓畅,也很简洁,可有人竟将其写成“一个圆圆射出金色光芒的红红的太阳,静悄悄地从东山上探出脸儿来了”,以显示自己博学多才。

鲁迅先生一贯主张文章应该通俗易懂,要“从活人的嘴上,采取有生命的词汇,搬到纸上来。”同学位应该从这里获得一点启示。

七、前后抵触,自相矛盾,不合思维逻辑。

例如,“我是一个十分顽皮的小孩,自小到大可以说都是这样的顽皮”一句,既然前边已经承认自己是个“小孩”,后边怎么又说“从小到大”呢?因此,前后抵触,出现矛盾。

八、孤立写景,无助主旨,为写景而写景。

例如,有一篇写春节见闻的文章,其中写道:“早晨一起床,看见天空阴沉沉的,好像满有‘脸愁容。太阳不知躲到哪里去了,北风呜呜地哭泣着。这时候,街上传来锣鼓声,爆竹连天,人们都在欢度春节,多热闹啊!”作者愿意是写过春节的欢东,但开头这段写景,不但不能衬托主旨,相反牛头不对马嘴,还和主旨打起架来了。

九、浅吟低唱,孤芳自赏,缺乏在气与豪放。

例如,有一位同学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亭子里格外冷清,一个人走累了,便坐下来。这时,忽然想起李清照的一首词来:‘风往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是啊,风物依旧,可人事已非。想着想着,不觉眼泪似断了线的珠子簌簌落下。”确实,在一部分学生的习作中,浅吟低唱,孤芳自赏,成了他们抒写的主调,而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思考和介入,则“千呼万唤”难睹面。这种柔弱的病态文风,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十、轻视标点,一逗到底,有的甚至王文不加标点。

例如下面的一段文字:“人人挑灯夜读时,她已经上床睡觉,而人人要睡觉时,她便放声地扯起呼噜,大家都很愤怒,都纷纷地要捏她的脸。”这段话至少包含了两个完整的句子,应把“扯起呼噜”后的逗号改为句号才对。我们要重视标点,让标点更好地为文章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