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基础写作知识点总结【精彩20篇】

导语:积累是由微小到伟大的必经之路,积累需要毅力与不懈的努力奋斗。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知识在于积累的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5705

作文

390

篇1:短篇小说的写作基础

全文共 10236 字

+ 加入清单

短篇小说,小说的一种。其特点是篇幅短小,情节简洁,人物集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短篇小说的写作基础,欢迎阅读。

高尔基在《和青年作家谈话》中指出:"一开始就写大部头的长篇小说,是一个非常笨 拙的办法,……学习写作应该从短篇小说入手,西欧和我国所有最杰出的作家几乎都是这样 的,因为短篇小说用字精炼,材料容易合理安排,情节清楚,主题明确。"

怎样写作短篇小说呢?

一、充分准备,打好基础 写作短篇小说与写作中、长篇小说一样,在写作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首先,在执笔 写小说之前,必须具有一定的思想修养和生活积累。其次,读过较多的文艺作品,喜爱文学 创作,有一定的文艺修养和文艺理论的基础常识。茅盾在《创作的准备》开头就指出:"世 界文学史上的巨人们留遗给我们的不朽的著作,以及他们毕生的文学事业的经历,就是这题 目--创作的准备的最完美的解答。理论家们从这些文学巨人们的业迹研究分析解释, 写了很多论文,数十万言一厚册,也就是给这题目作注脚。"再次,在写作小说之前,从事 过表达方法的基本练习,并从事过一般散文尤其是速写的写作练习。"一个初学写作者最好 多做些基本练习,不要急于写通常所谓小说,不要急于成篇。所谓基本练习,现在通行的速 写这一体,是可以用的。不过我觉得现今通行的速写还嫌太注重了形式上的完整,俨 然已是成篇的东西,而不是练习的草样了。作为初学写作者的基本练习的速写,不妨只有半 个面孔,或者一双手,一对眼。这应当是学习者观察中恍有所得时勾下来的草样,是将来的 精制品所必需的原料。许多草样斗合起来,融和起来,提炼起来,然后是成篇的小说。"(《茅 盾论创作》第358页)所以,我们要学习写作小说,必须从思想、生活、技巧各个方面下 苦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能绝对化。这并不是说,我们要等思想、 生活、技巧三关都完全过好之后再进行创作。不少青年作者的经验说明,初学写作者就是要 勇于创作实践,写是最好的基本训练。不要怕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小说创作和其它文体 的写作一样,没有什么捷径,小说的技巧只有自己从多次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别人的技巧, 只能作借鉴,创作还是要靠自己。

二、认识生活,熟悉人物 创作需要生活,对生活不熟悉,不理解,就无法反映和表现生活。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 的源泉,人是社会诸关系的总和,只有熟悉、理解社会生活,才能熟悉、理解各类人物。不 熟悉、不理解各类人物,就无法进行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小说写作。茅盾在谈他怎样开 始小说创作时说:"我是真实地去生活、经验了动乱中国的最复杂的人生的一幕,终于得了 幻灭的悲哀,人生的矛盾,在消沉的心情下,孤寂的生活中,而尚受生活执着的支配,想要 以我的生命力的余烬从别方面在这迷乱灰色的人生内发一星微光,于是我开始创作了。我不 是为的要做小说,然后去经验人生。"他还说;"好管闲事是我们做小说的人最要紧的事,你 要去听,要去问。"(《创作的准备》)因此,一个小说作者应像阿·托尔斯泰说的那样:"他 溶化在生活洪流之中,溶化在集体之中;他是一个参加者。"

小说写作需要的生活不是指日常生活、饮食男女之类,能成为小说素材的"生活",至少应该有三个条件:

1.具有较鲜明、生动的形象;

2.具有独特性;

3.具有一定的思想 内涵。因此,当作者在观察生活的时候,无论对人物、对故事、对环境,都应从上述三点出 发,勇敢地扬弃那些琐屑的、纷纷扰扰的"流水帐",抓住真正有用的写作素材,渗透作者 的思想、感情,使生活素材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 三、严格选材,深入开掘 1931年,沙汀和艾芜写信给鲁迅,请教短篇小说的题材问题。鲁迅回信说:"只要 所写的是可以成为艺术品的东西,那就无论他所描写的是什么事情,所使用的是什么材料, 对于现代以及将来一定是有贡献的意义的?quot;"两位是可以各就自己现在能写的题材,动手来 写的。不过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可将一点琐屑的没有意思的事故,便填成一篇,以创作 丰富自乐。" 高尔基也说过:"在短篇小说中,正如在机器上一样,不应该有一个多余的螺丝钉,尤 其是不应该有多余的零件。" 这就告诉我们,写作短篇小说必须严格选择题材,深入开掘。那末,短篇小说怎样进行题材的选择和主题的开掘呢?

短篇小说的选材要做到:

(一)撷新去陈,根据时代需要选材。短篇小说的题材是没有什么限制的,凡是人类涉 足的领域、产生的事件,都可以经过选择作为作品的题材。但是,从美学价值和社会意义来 考虑,我们就必须撷新去陈,尽量选择我们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所需要的题材来写。

(二)以小见大,根据体裁特点选材。短篇小说这种体裁的形式特点,要求作者不能象 写长篇小说那样写人生的纵剖面,而必须写人生的横断面,就象是横着锯断一棵树,察看年 轮可以知道树龄一样,短篇小说虽写人生中的一角、一段,也就可以窥见整个人生。鲁迅、 茅盾、巴金等作家为了在短篇小说中反映他们所处的时代,在写作短篇小说时,都是选取主 人公人生道路上的某一段作为题材的。因此,有经验的小说家在谈创作经验时就指出,创作 短篇小说必须善于"截取"、"选择"。如王蒙在《谈短篇小说的创作技巧》中就说过,短篇 小说构思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从广阔的、浩如烟海的生活事件里,选定你要下手的部位。 它可能是一个精彩的故事,它可能是一个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的人物,它可能是一个美好的 画面,它也可能是深深埋在你的心底的一点回忆,一点情绪,一点印象,而且你自己还一时 说不清楚。这个过程叫作从大到小,从面到点,你必须选择这样一个小,否则,你就无 从构思无从下笔,就会不知道自己写什么。"

(三)扬长避短,根据自己生活选材。一般来说,作者应该写自己熟悉的题材,因为这 些题材是在自己的生活中积累的大量素材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写起来容易驾驭,而且能写 得生动、深刻。当代小说家中的佼佼者大多是从写自己生活经历中的人和事开始走上小说创 作道路的。 选材是短篇小说写作中的第一个重要的环节。选材的目的在于从大量的素材中选取可以 写入小说中的题材--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片断。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必须具有从纷纭的 生活现象中"捕捉"题材的能力。这种"捕捉"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片断的能力,对于小说 创作极为重要。茅盾在他的《短篇小说选集后记》中指出:"在横的方面,如果对于社会生 活的各样环节茫然无知;在纵的方面如果对于社会生活的发展方向看不清,那么,你就很少 可能在繁复的社会现象中,恰好地选取了最有代表性、即具有深刻的思想的一事一物,作为 短篇小说的题材。"所以,短篇小说在选材时,不能只着眼于事件的故事性和吸引力,而要 着眼于把生活的侧面、片断放到整个时代的背景上去考察,要把握住社会的"纵"的和"横" 的两个方面,善于从平凡的日常生活现象中捕捉住不平凡的东西,从而由时代和社会的一角 反映出时代和社会的全貌,使读者从生活海洋中的一朵浪花看出奔腾澎湃的大海。

对于短篇小说题材的"开掘"--主题的提炼同样要十分重视。"几乎在所有的情况下, 作家心中首先想到的总是小说的主题,或者说思想内容。他构思小说的情节是为了表达这一 主题,创造人物也是围绕着这一主题。好的小说总是有一个好的主题的。"([英]《小说家的 技巧》) 衡量一篇小说的美学价值,重要的并不是看题材本身,而是看作者对于题材所开掘的思想的 深度--主题提炼的程度。所谓开掘,就是要深入发掘生活素材所内涵的本质意义的东西; 作者对生活素材的本质意义开掘得越深入,主题思想就越深刻,作品的教育作用也就越大, 美学价值也就更高。所以说,一篇没有好的主题的小说,是无法登上大雅之堂的。 李师东在《一个新的文学层面的诞生》中评论九十年代的新生代作家时指出:"八十年代的 文学,是以对表现疆域的拓展的掘进、对表现手段的探索和实验为其显著特征的。与前几茬 作家相伴随的是冲突和对抗、张扬和摒弃、试验和沿袭、超前和滞后、创新和守成、反拨和 建立等源远流长的话题。直至今天,我们仍然能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中感受到来自不同思 想观念、文化背景的冲撞和对举。""在九十年代新的时空下,这一茬更为年轻的青年作家得 以走上文坛,正在于他们明显疏离了前几茬作家习惯关心的话题,而与社会的新的变化和进 展保持了同步相向的趋势……把个人的情绪与时代的生活面貌和精神处境勾连在一起,谋求 与九十年代社会的契合,体现中国社会新的进展,这正是他们的努力。以一种消解的姿态, 达到对文学的整合,以反先锋的方式,回归到朴素的情感姿态,以个人化的方式,进入到文 学创作之中,这正是这个新生代作家群的文学用心。"(中国华侨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新 生代小说系列"总序) 应该指出:小说写作中对材料的分析与科学研究中对材料的分析是根本不同的两回事。

"一个文学作家应当走的创作过程的道路,是和社会科学家研究过程的道路相反的。""社 会科学家所取以为研究的资料者,是那些错综的自然的现象,文学作家的却是造成那些现象 的活生生的人。社会科学家把那些现象比较分析,达到了结论;文学作家却是从那些活生生 的人身上,--从他们相互的关系上,看明了某种现象,用艺术手段来说明它,如果作 家有的是正确的眼光,深入的眼光,则他虽不作结论而结论自在其中了。"(《茅盾论创作》 第466页)因此,小说作者的分析工作是与自己对人物、事件的观察、感受,对生活的体 验、理解结合在一起的,这种分析是理性的,但是它是融化在形象思维中的。

许多小说作者的创作实践告诉我们,有的作品的主题是在人物之前产生的,而有的主题 是在有了人物之后才确定的。例如茅盾创作《春蚕》,是先有了主题,"其次便是处理人物, 构造故事。"(《我怎样写〈春蚕〉》)而王蒙说他的许多短篇小说并不是先有了主题然后再去 写的。他说:"《夜的眼》是什么先行呢?是感觉先行,感受先行,是对城市夜景的感受先行。 这里头有我个人的感觉,但又不全都是。……《夜的眼》就是写一个长期在农村、在边远地 区的人对大城市、对我们生活的感受。……这个感受饮食着深思对我们生活的深思,这个深 思还没有做出明确的结论,但是它充满了深思。"王蒙又说:"《夜的眼》还有一个主题,这 也是我在最近才明确的,就是写了我们生活中的转机。……所谓转机,充满了艰难,充 满着历史的负担,但又开始有了新的东西,大有希望。《夜的眼》里既有负担,又有希望; 既有伤痕,又有跨越伤痕向前进的努力;既有思索,又有感受;既有想不清的地方,又有相 当清楚的地方。我觉得《夜的眼》里包含的东西是比较多的。"(《漫话小说创作》)

总之,我们对小说的材料必须深入开掘,对主题必须刻苦提炼。而在构思时、写作中, 是不能将主题提炼、人物刻划割裂开来的。可以是主题先行,也可以是人物先行,还可以是 感受先行。而且,主题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即写成多主题的小说。

四、刻划人物,塑造典型

人物的刻划和典型的塑造,是小说写作中最重要的工作。茅盾指出:"典型性格的刻划, 永远是艺术创造的中心问题。"

怎样才能写出典型的人物形象呢?我们当然要充分运用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等等表 达方法,采用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等等修辞手段,使人物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栩栩如生。但是,仅仅这样还是很不够的,小说写作与一般记叙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的不同之 处,就在于小说要进行艺术概括,运用虚构、想象的典型化方法刻划人物性格,从而创造出 具有个性的又体现时代精神、社会牲特征的典型形象。为此,就"必须使现象典型化。应该 把微小而有代表性的事物写成巨大的和典型的事物--这就是文学的任务。"(高尔基《和青 年作家们的谈话》)

典型化的基本规律就是个性和共性的高度统一,使"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 的单个人"。这就要求我们努力实现恩格斯提出的要求:"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了细节的真 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所谓典型环境,一般指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即现实环境,其实,它"更应该包括特定 的种族环境、地域环境、历史文化环境等各种稳态的以及动态的大环境要素。一个具有永恒 意义的艺术典型,正是诸种直接的现实环境以及全部的民族、历史、文化等深度环境和综合 环境所共同培育而成的。"(郝雨《在典型创造上用力》,1997年10月14日《文艺报》) 所谓典型性格,指的是人物必须是充分的共性和鲜明的个性的高度的统一体。人物的共性要 从人物的个性中体现出来。"人们常说,近年来的小说创作故事情节的枝干上并没有结了多 少人物之果,即是指作品重在把握围绕事件所交织起来的复杂的社会现实,但缺少栩栩 如生、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这恐怕就与缺少有深度的、富于个性魅力的性格刻划有关。因 此只有在深刻把握现实关系的同时,深刻地把握人物内在灵魂,使身份与性格有机 结合而不能偏废其一,才能达到现实主义创作所要求的典型化高度。"(任玖珊《现实主义话 题再热评论界》,1997年10月14日《文艺报》)

在写作中,小说人物典型化的具体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以生活中的某一个原型为主,加以概括、想象和虚构,从而创造出典型人物。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原型是他的一个表兄弟。鲁迅结合平时对黑暗社会的 多方见闻,改造了这个疯人形象的内容,赋予人物以深刻的社会意义,从而塑造出了狂人这 个艺术典型。

第二种,在广泛地集中、概括众多人物的基础上塑造出典型人物。这就是鲁迅说的"杂 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方法。巴尔扎克在谈人物塑造时指出:"为了塑造一个美丽的形象, 就取这个模特儿的手,取另一个模特儿的脚,取这个的胸,取那个的骨。艺术家的使命就是 把生命灌注到所塑造的人体里去把描给变成现实。如果他只是想去临摹一个现实的女人,那 么他的作品就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读者干脆就会把这未加修饰的真实扔到一边去。"

鲁迅笔下的人物大多是这样的。他说:"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 但决不全用这一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 思为止。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 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有许多优秀的短篇小说作品,其中的人物都是指不出生活原型的。这种作品中的典型人 物形象的塑造,可以说比用某一原型塑造人物形象更为困难,然而,一个真正的小说作者是 必须掌握这种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方法的。 以上两种塑造人物的典型化方法,有时可以在一个作品中同时运用,即可以用一种方法塑造 某一人物形象,而用另一种方法塑造另外的人物形象。

在刻划小说人物时,还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小说中的人物和真实人物不同。他是作者虚构的,而这种虚构的人物来自小说作 者的心灵之中,是融有作者的血肉、灵魂、性格、气质的"臆造"的人物。小说中的人物生 活在小说的国度里,这个国度是一个叙述者与创造者合而为一的世界。英国小说家福斯特在 《小说面面观》中指出:小说人物在人生中的五项主要活动--出生、饮食、睡眠、爱情和 死亡等方面,都有不同于真实人物的特点。只要他了解他们透彻入理,只要他们是他的创作 物,他就有权要怎么写就怎么写。这就说明:小说人物由于是作者展开想象、通过虚构创造 的,因此他不同于生活中的真实人物。学习小说写作,不能不首先明白这个问题。

(二)小说人物与作者自我之间是一种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莫泊桑在《谈小说创作》中告 诉我们:作者写的不管是什么人物,"我们所表现的终究是我们自己","我们要使人物各各 不同,就只有改变他们的年龄、性别、社会地位和我们自我的生活情况,这自我是 大自然用不可越逾的器官限制所形成的。""要使读者在我们用来隐藏自我的各种面具下 不能把这自我辨认出来,这才是巧妙的手法。"

同时,莫泊桑又指出:我们作者"如果对人物进行了充分的观察,我们就难免相当准确地确 定他们的性格,以便能预见他们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的行动方式,如果我们能够说:一个具 有这样性格的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会做出这样的事,但决不能由此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 能够一个个地确定人物自己的非我们所有的思想中的一切最隐蔽的活动,那些与我们不同的 本能所产生的一切神秘的希求,他那器官、神经、血液、肌肤和与我们特殊的体质所决定的 暧昧的冲动。"这就是说:作者根据自己的艺术构思塑造着人物,但人物却对作者保持着相 对的独立性;作者三番五次地进行艺术构思,修改自己的人物性格,要人物活起来站起来, 是典型又是个性;人物性格一旦形成,一旦活起来站起来,他就要顽强地按照他的社会地位、 生活环境、思想性格、个人气质来思考,说话,做事,行动,抒发内心情绪。这时候,他常 常要跟他的作者发生争执,提醒作者应该怎样描写他。在这样的情况下,作者的笔就只好顺 着人物自身的行动进行写作。当然,这种情况是只有在进行认真、深刻的艺术构思后才会出 现,草率从事是写不出真正的小说人物的。

(三)小说人物的个性特征需要通过真实的细节描写体现出来。在小说写作中,细节描 写对人物的个性化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真实的典型的细节首先是行动方面的,也可以是语 言方面的,或者是心理活动方面的,以及其它方面的。作家刘真从创作中体会到:"作品中 的细节,就象活人身上的细胞,是艺术作品的灵魂,所谓作品的高度,深度,是由它的细部 来决定的。""一个细节很难构成一篇小说,可它常常是一篇小说的引线或基础。"(《首先要 攻下的难关》)

学习小说写作,一定要下功夫寻找这样的细节--看似无所谓却有重要意义的细节。因 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正是由许多适当而具有力的典型细节来完成的。唯有把许多有典 型意义的细节有机地贯串起来,组织起来,才能达到从典型环境中描写典型性格的目的。

另外,有的作者还常常通过写人物小传分析人物性格。这种人物小传对作者掌握人物性 格有一定帮助,初学者也可在习作小说时采用。

五、构思故事,安排情节 "故事是小说的基本面,没有故事就没有小说。这是所有小说都具有的最高要素。" (爱·摩·福斯特《小说面面观》)"小说家的技巧首先在于会说故事。"(伊莉沙白·鲍温《小 说家的技巧》)

故事是什么呢?"故事是一些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事件的叙述--早餐后中餐,星期一后 是星期二,死亡后腐烂等等。就故事在小说中的地位而言,它只有一个优点:使读者想要知 道下一步将发生什么。……故事虽是最低下和最简陋的文学肌体,却是小说这种非常复杂肌 体中的最高因素。"(爱·摩·福斯特《小说面面观》第22页)

然而,初学写作者必须了解,小说的故事和一般意义上的故事是有很大区别的。小说的 故事都是虚构的,但是这种虚构--臆造由于作者充分发挥了想象,并进行了巧妙的组织, 读者会觉得比现实生活中的事件还要真实可信。当然,发挥想象构思故事绝对不是毫无根据 地胡思乱想,胡编瞎造,而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作 为构成作品情节的基础,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和形形色色的生活事件中,选取最能展示人 物性格的事件,经过提炼的加工改造的功夫,构成富有表现力的情节。这种提炼的加工改造, 就是情节典型化的过程。它告诉我们:根据提炼出的主题,从人物性格出发虚构故事情节, 这是小说构思的基本原则。 学习写作小说必须懂得情节及其与故事的区别。情节是什么?高尔基认为,"文学的第三个 要素是情节,即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屿、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各种不同的性格、 典型成长和构成的历史。"(《和青年作家的谈话》)也就是说,情节是环绕着人物性格以及人 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展开的一系列的生活事件。爱·摩·福斯特指出:"情节是小说中较高 级的一面","情节是小说的逻辑面","情节同样要叙述事件,只不过特别强调因果关系罢 了。"(《小说面面观》)

传统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破题、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等五个环节。当代小说的情节安排 已经不受这些环节的限制,如有的没有破题,直接写开端;有的可在高潮中暗示结局。

在写作时,情节通常是由场面和线索构成的。场面,指小说中被处理在某一时间、某一 地点的具体的矛盾冲突--人物之间的关系,它是比事件更为具体的生活画面。线索,指把 人物活动贯穿起来完成情节发展的事物或事件。短篇小说多为一根情节线索,也有两根的, 一是主线,一是次线;一是明线,一是暗线。 安排故事和情节需要使用"大纲"。一般来说,"大纲"包括:1、主要人物表;2、故事 要点;3、重要场面;4、作品主题;5、篇章结构。这样的"备忘录"式的大纲,虽然在实 际写作时会有修改,但是它比没有大纲要好得多,尤其对初学写作小说的人更为重要。 六、精于首尾,善于叙述 一篇好的故事包含三个要素:一是必须简单;二是能引起读者广泛的兴趣;三是要有一 个好的开头。所谓好的开头,不仅仅是个结构的问题,实际上是小说如何截取生活片断、恰 当地"切入"的问题,是小说的总体构思的问题。好的开头必须直截了当,引进人物,展开 故事。 至于结尾,在短篇小说写作中同样重要。这是因为好的结尾可以提高和深化作品的的思 想意义、加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优秀短篇小说的结尾,或给人以人生哲理的思索, 或给人以希望和鼓舞,或使人掩卷深思…… 对于整个作品的叙述的技巧--写的技巧,同样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王蒙指出:"构思得差 不多了,靠写。写,不仅仅是把想好的东西记录下来。固定下来,写,是创造的最重要的阶 段。正是在写的过程中,你的思维活动、感情活动、内心活动才空前活跃起来。" 那末,怎样来叙写?可以像写章回体小说那样去叙写,也可以像书信那样去叙写;可以连贯 性地叙写,也可以间断性地叙写……应该看到,短篇小说的叙写是十分自由的。

叙写中的时间如何安排是个技巧问题,这是因为:"时间是小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时间同故事和人物具有同等的重要的地位。"(伊莉莎白·鲍温《小说家的技巧》)

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小说家的时钟":讲故事的要则之一是能同时天南海北,无所不知地讲,不但精 通历史,通晓当今,还能洞察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在作者的叙述中,所有已知的和预期的 时间都集中在即刻发生的事件上。在这个过程中,"小说家的时钟"同时报出不同的时间。 这种时间说明:无论故事起初是怎样构思的,叙述总是象花筒似地把各个时间牵连在一 起。最简单的叙述就是将各种感觉、回忆和推测的过程混为一体。 小说作者安排故事的方法之一就是他可以调整各事件所占的时间比例。一个重要的事件 可以写得比它实际发生的过程更长一些;而漫长的历史用一段文字就可以概括叙述出来。这 种叙述的灵活性正是小说作者使用的主要手段之一:用时间比例来表明每一事件的相对重要 性。从某个角度上看,小说家在写作时可以象一把扇子似地把时间打开或者折拢。既然每一 篇故事根据自己的轻重缓急都需要一种特殊的计算时间的方法,那么作者如何计算时间就是 非常重要的。

(二)时间生活和价值生活:在叙写中,小说作者为了表达的需要有时把时钟拨快,有 时把时钟拨慢,有时把指针倒回或拨前,但是,没有一个作者能全然不顾时间的顺序。福斯 特在《小说面面观》中说:"在小说中,对时间的忠诚极为必要,没有任何小说可以摆脱它。" 这是因为,"日常生活同样的充满了时间性……不管什么样的日常生活,实际上都是由两种 生活合成的--时间生活和价值生活--而我们的行为也显示出一种双重的忠诚。我只看 了她五分钟,但那是值得的。这个简单的句子里就含有这种双重的忠诚。故事是叙述时间 生活的,但在小说中--如果是好小说--则必须包含价值生活。"所以,叙写故事不能忽 略自然的时间生活,但是更要注意社会的价值生活,必须匠心经营,写好价值生活。

(三)微观叙述和宏观叙述:小说的叙写应使读者有历史感。为此,小说作者在把自己 的故事安排在一个特定的时间范围内的同时,他就应对历史负起责任。这就是说,小说场景 的每一个细节,对话中的每一个片断以及书中人物的每一个行动都必须合乎小说发生的时代 背景。这样,在写作中就有了微观叙述和宏观叙述。所谓微观叙述,是指"按时序组织起来 的一连串事件";所谓宏观叙述,是指"历史的一个片断"。这两种叙述使得作者能够正确处 理"小说范畴里的时间安排和小说结构与历史前景间的关系。"(乔纳森·雷班《现代小说写 作技巧》)

(四)三项基本选择:在对待时间的安排上,作者通常有三项基本的选择:一是按"时 间一致"的原则来叙述,使小说里的事件在前后顺序上同阅读的顺序大致一样。二是用缩短 或概述时间的办法去叙述,在故事的开端或结局之间略去若干年月。这样,读者的阅读时间 和小说人物的行动时间是不一致的。三是用时序颠倒的方法 进行叙述,阅读时间和行动时间有时一致又有时不一致。

(五)叙述时间的距离:时间在小说里除了起着"导演"的作用之外,又起着引起"悬念" 的作用。"在一本我们称为严肃的小说中,我们同样也感到,或者应该感到时钟一小时又一 小时地在轰响,日历一页又一页地掀过去。此外,时间还把读者牢牢地系在宏大的现在 --如果你愿意的话,叫它场景也未尝不可--,而这些现在是由一些中间性的情节连 系起来的。我们可以在时间上前后移动,但是现在这一时刻必须牢牢地抓住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小学生写作基础知识

全文共 1012 字

+ 加入清单

一、要明白什么是作文?为什么要写作文?文章有什么作用?写作是我们通常说得写文章,写作就是写文章,也就是用文字的形式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文章可以长久地保存,可以广泛地流传。文章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虽然近代以来电报、电话、电视、电影、网络都可以保留和交流信息,但文字保留仍然是一种主要的传递人类文明成果的主要形式之一。

二、文章的构成。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好比一个人由头、手、脚、躯干组成。那么文章呢?文章是由字、词、句、标点、段、篇组成的。大家知道,身体任何一个部分出现毛病,人体就不健康,同样的,一篇文章中字、词、句、标点、段、篇任何一个部分出现毛病,都不是好文章。所以写好文章要正确地运用每一个字、词、句、标点,并分好段,组成篇才是一篇好文章。

三、小学阶段文章的分类及各类文章的写作要求。通常我们小学阶段小学生所写的文章以记述文为主及简单的应用文。小学生作文的基本文体通常分成六大类:写人、写事、状物、想象、应用文。

1、写人:写人要写“真实”,讲“真话”,育“真人”。可以自由选材与立意,写人要写出人物的个性与特点,写得人物要神气活现。

2、写事:写事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与结果。写清楚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按事情发生过程写清楚。

3、写景:写景文章要写清对象的主要特征、形状、颜色、声音、动态、静态等特征。写景一定要表达感情,要注意描写对象顺序、层次、重点、景物间关系。

4、状物:状物分为动物、植物、静物三类。状物文章要注意观察,观察要细致,状物文章必须按一定顺序、层次写清楚。

5、想象:想象作文关键就在于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可以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这件事物想象到另一件事物,从事物某一点想到事物其他方面,联想事物的过去与未来。

6、应用文:应用文与生活、社会联系紧密,格式、行为习惯更有规定。格式包括:书写要求、行款式样、结构、习惯用语、称谓和签署、简明得体、规范。同时要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场合、对象及表达方式。

四、小学生写作文字量问题。小学写作作文通常要求写一定篇幅,要求写一定字数,其实是要求学生的作文尽量写长,写长了才会多想,多想了才能写长,命题者限字数是根据学生的水平,促使学生多想,把文章写成一定长度。我认为文章的长短实际要由感而发,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从文字使用量来说,要做到“惜墨如金”与“泼墨如水”相结合,“惜墨如金”就是要文笔精练,“泼墨如水”就是要写具体与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自考英语写作基础题型

全文共 2348 字

+ 加入清单

一、单项选择题

(1)先易后难:一些考题的答案比较容易选定,可以先从这些考题入手。平时练习时,应以基础为主,主要精力不应放在偏题、怪题上。

(2)分析考查意图、运用相关知识:应学会分析出题者考查的意图,明确相关题的测试点是什么,然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再进行选择。

(3)利用暗示进行选择:注意考题涉及的语境范围。平时应注重对习惯用语表达、惯用法和中英文化差别等方面知识的积累。

(4)运用排除法:可采取语言排除、逻辑排除、语法排除或选择排除等方法。先排除较容易、较明显的错误选项,缩小范围,而后对剩余的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最后确定答案。

二、完形填空题

1、搭配判断法。

根据对以往试题的分析,搭配型考题在完形填空题中占的比例最高。搭配型问题主要测试常见搭配的熟练程度,比如说哪些词要搭配不定式、动名词或某种从句,哪些词必须与某个介词搭配。我们在复习时要特别注意短语动词和介词的固定搭配。

2、结构判断法。

结构型问题主要包括句型、句式、连接词的选择等,解题时要运用句法知识,把握关键词,从而做出迅速正确的判断。完形填空题中有很多是利用语法的正确性与逻辑的排斥性间的矛盾来设计的。因此考生应结合上下文的合理性及意义关系的逻辑性选择最佳答案。完形填空中常考的逻辑关系主要有:

(1)转折、让步关系:这种关系表明后一种观点或事实与前一种观点或事实相比有些出乎意料。

常见的表示转折、让步的词或词组有:but,still,yet,however,though,although,no matter,in spite of,anyway,even if等。

(2)因果关系:

表示原因的连词或词组有:because (of ),due to,owing to,thanks to,since,for,as等。

表示结果的词或词组有:so,therefore,then,as a result,in consequence,consequently,thus等。

(3)递进、补充关系:这种关系表示对前一事实或观点做进一步阐述。

常用的词、词组有:moreover,likewise,besides,in addition,also,too,not only…but also,apart from,what‘s more 等。

(4)对比、比较关系:对比观点或事物间的差异性,比较观点或事物间的同一性。

表示对比的词或词组有:in contrast,by contrast,on the contrary,conversely,unlike,oppositely 等。表示比较的词或词组有:like,in comparison,compare…with,as,just as等。

3、词义判断法。

词汇型问题也是完形填空的一个考点,主要测试考生在段落语篇中把握语义连贯性的能力,提供选择的词可能是近义词、近形词也可能是随意拼凑的四个选项,遇到这类题,既要联系上下文,又要具有扎实的词汇基础,有时还须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做出判断、选择答案。

三、阅读理解

在做阅读理解题时,除了掌握前面介绍的基本题型、基本法则外,还要进行有意识的阅读训练。提高阅读能力的训练主要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词汇、方法、侧重点。

1、词汇:猜词的技巧。

在阅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碰到不认识的单词,考试中又不允许查词典,有些不认识的单词对文章的理解影响不大,可以忽略。但有些不认识的单词则会影响阅读者对文章理解的正确性。在这种情况下,必需猜测词的含义,这就需要利用猜词的技巧了。

最基本的猜词技巧有两种:一是根据构词法的规则猜,构词法的规则在前面的章节中已有介绍,这里就不重复了;另一种猜词的技巧是根据上下文的描述、解释、列举、比较等,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推断该词的含义。常用的猜词技巧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利用词根、词缀构词法推测词义。通过构词法推测词义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2)分析文中对该词的直接定义推测词义。

作者在行文中有时不得不使用某些难词、偏词,为使读者理解,作者常常会在文章中直接解释该词语。作者或通过同位语,或使用定语从句加以阐明,或用冒号、破折号、括号给出,或用语篇标志词引出,这类语篇标志词有:that is (to say); e.g.;oor,in other words;to put it in another way等。如:

She is bilingual.In other words,she speaks English and French equally well.(bilingual:会说两种语言的)。

(3)分析文中对该词的近义复述推测词义。

同一短文中前后两个句子、短语或单词通常有互释作用,可以从上下文的复述中获取与某一单词或短语相关的信息以猜测词义。如:

It is difficult t

o list all of my fathe‘s attributes because he has so many different talents and abilities.(attribute:特质;才能)

(4)分析文中对该词的对比和并列表述推测词义。

利用上下文中的对比或并列表述猜测词义是最常用、最可靠的方法。有不少句子会在上下文中给出某个生词(尤其是偏词、难词)的同义词或反义词,运用对比或并列表达对这些生词加以推测。通过了解词与词之间的连接关系,特别是一些语篇标志词,如:however;on the other hand;nevertheless等,我们不难推断这些生词的词义。如:

If you agree,write “yes”;if you dissent,write “no”。(dissent:不同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写作基础:学写句子

全文共 1839 字

+ 加入清单

会写文章,善于写文章,需要若干条件,其中一个条件就是练好基本功。在基本功的各项练习中,打好写作基础,练好写句子的基本功,是相当重要的。现在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小朋友应该如何写句子吧。

打好写作基础,练好写句子的基本功,要从把句子写完整、具体、通顺、连贯这几方面做起。

把句子写完整

怎样的句子才算是完整的呢?读读下面的句子:

1.我们劳动。(谁,干什么)

2.小蚂蚁运送食物。(什么,干什么)

3.哥哥是一名少先队员。(谁,是什么)

不难看出:在一般情况下,句子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前半部分交代“谁”或“什么”,后半部分交代“做什么”“怎么样”或者“是什么”。前后两部分说全了,句子才算是一句完整的话。需要强调说明的是:知道什么是完整句,怎样的句子才算完整,这只是一个知识性的问题;落实在行动上,即平日在说每一句话,在写每一句话时,都要认真思考,反复斟酌,提高“完整”意识,不写残缺不全的句子,这才是最重要的。

把句子写具体

句子要完整,这是首要的。但在许多时候,句子只做到“完整”是不能准确表达意思的,还要做到“具体”。怎样的句子才算是具体的呢?读读下面这几组句子,体会一下:

第一组:

1、爸爸做工。

2.爸爸在工厂里做工。

分析:第二句写清了爸爸在哪儿做工。

第二组:

1.小蜜蜂飞来。

2.夏日,一只金色的小蜜蜂从远处嗡嗡地飞来。

分析:第二句写清什么时候,有多少,什么样,从哪儿,怎么样。

由上面这两组句子可以看出:在句子主要成分的前面或后面,写清什么时候(时间)、有多少(数量)、在什么地方或从哪儿(地点)、什么样(形状或颜色)、怎么样(态势)、达到什么程度(情境)等,就写清了事物外形特点、活动特点,就把自己要准确表达的意思写出来了,这就叫做把句子写具体。这样的句子就算是完整、具体的句子。

学习把句子写具体,这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技能,需要同学们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点,准确运用词语,进行持久练习。

把句子写通顺

句子通顺,就是句意明白,读得顺口。具体来说,句子通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用词要准确,经得起推敲。例如:我们把门口的泥土消除掉了。句中,“泥土”不能“消除”,只能“清除”掉。

2.句中词语排列的顺序要合理。例如:正在花上,有几只漂亮的蝴蝶翩翩起舞。这句话改成“有几只漂亮的蝴蝶,正在花上翩翩起舞”,句子就通顺了。

3.词语使用搭配要得当。例如:公园里生长着各种树木和五颜六色的鲜花。句中“生长”和“鲜花”两词搭配不当,应改为“公园里生长着各种树木,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

4.句中各词语的意思不能自相矛盾。例如:我断定他大概是王小刚的哥哥。句中“断定”与“大概”矛盾,应删掉“大概”。

5.关联词语的使用恰到好处。例如:只有天下雨,地才会湿。“下雨”不是“地湿”的唯一条件,因此,第一句应改为:只要天下雨,地就会湿。

6.句意明白,合乎实际,符合情理。例如:博物馆里展出了五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说“五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不合实际,应改为:博物馆里展出了新出土的五千多年前的文物。

把句子写连贯

连贯,即句子之间连接贯通。显然,把句子写连贯,这是指写几句话(又叫“句群”)来说的。翻开某些同学的作文本,段落中上下句不连贯的现象比比皆是,主要表现在:句子之间无顺序,承接不紧密,跨度大;上下句之间,被描述的对象(即“主语”)重复出现,不会运用“他(她)”或者“它”这些人称代词。怎样才能做到把句子写连贯呢?

1.合理安排顺序,使句子连贯。

有顺序,这是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的最基本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写几句话时,一定不能东一句、西一句,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总要围绕既定的中心意思,按照一定的顺序,把相关的句子组织在一起,使句子前后连贯。

2.学会运用“他(她)”或“它”这些人称代词,使句子连贯。

读读下面这段话,想一想,有什么毛病,怎样说才好:

妈妈的衣袖破了。妈妈赶忙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布包。妈妈先从布包里拿出一根针,一根青线,用牙咬了咬线头,把线头穿过针眼。妈妈又从布包里找出一小块布,贴在破了的地方,然后一针一线地缝起来。

读后,大家一定会发现:这几句话写的对象是妈妈,主要写的是妈妈缝补衣服时所作的准备工作,是按事情经过的先后顺序排列的。只是由于这四句话的开头重复出现“妈妈”一词,因此读起来显得很拗口。如果把后面三句开头中的“妈妈”改成“她”字,这几句话就连贯多了。这就告诉我们:在几个句子里,如果写的是同一个人物(或事物),后面再指这个人物(或事物)时,就可以用“他(她)”或“它”来代替。

[写作基础:学写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锻炼思路的写作基础

全文共 1525 字

+ 加入清单

(1)拓展法。目的是为了求广、求新、求异,使思维活跃而开阔。思路可作如下拓展:

一是平面拓展。平面拓展主要包括顺向、逆向、纵向和横向等。顺向是指沿着人们惯常的思维轨道来思考,反之则为逆向。纵向是指按时间顺序或事物发展过程来思考,横向则为将不同的事物加以比照联想。例如,一则手表广告词的写作,既可从“准确、耐用、美观”作正向构思,又可从“该公司在各地的维修人员闲得无聊”作反向思索;既可对其作发展、换代历史作纵向介绍,又可从它与其他牌子手表的比较中作横向说明。

二是立体拓展。立体拓展是将平面拓展重叠交叉起来,建构起立体交叉的文章框架。这种方法适用于调查报告、经济分析、专业论文一类较为大型的文章。

三是发散。发散是指由一点向四周辐射的开放式思维方式,即对一个问题从多个角度引出思路。既要从宏观上作全方位的考虑,又要从微观上找出各个零散的无系统的思考方向之间的有机联系。如写关于“如何扩大产品销路”的文章,就可围绕“如何”二字引出“运用科学管理”、“提高员工素质”、“加速品种更新”、“改善广告方式”、“做好售后服务”、“开辟国外市场”等多条辐射思路,然后再对各个思考方向之间的内在联系加以考察。这样就可以加大思维跨度,弥补单向思维没有涉及的空白,健全文章的结构,丰富文章的内容。

(2)挖掘法。

目的是为了求深,使文章有内涵、有深度。多向拓展思路之后,就应迅速将广思变为深思。深思指的是层层挖掘,寻根刨底,纵深推求,由外在到内在,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或由现实追溯过去,由结果探求原因,乃至更深层的缘由。例如,对“如何认识市场经济”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可以从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几个方面加以论述,也可向深处挖掘。向深处挖掘的方法如下:

一是在探讨上述第一个问题时,先对两个概念分别加以解释,再进一步区别其特征,然后更进一步挖掘过去提商品经济、现在又提市场经济的原因。

二是探讨上述最后一个问题时,可先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是具有战略意义的理论突破,并分析其原因,然后深入思考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论述“如何发展”的具体策略时,对每一个方面再进行纵深推求,在这些步步深入、层层递进的开掘中将问题论述明白,最后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

(3)控制法。目的是为了求得集中——对多向的、支离散乱的思维活动加以搜索,以形成一条清晰。严密、连贯的思路。控制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一是筛选。筛选是指对多种信息和大脑中闪现的种种想法进行重重筛选,然后加以归类,形成多层次的文章框架的思考方法。筛选的优点是便于先集中内容相似的材料,然后从中筛选出需用的东西并形成相应的观点。对总结、典型经验、调查报告等文书的写作构思较为适用。

二是综合。综合是指在多向思考中迅速挑出最切实际、应用性强的几项加以综合,然后从中提炼出最佳议项。综合的优点是使文章有新思想、新提议,同时又切实可行。它适用于可行性研究、决策、建议、计划等文书的写作。推测,是将盘根错节的各种信息、各类条件和多条“初步思路”按一定的规律进行多次清理和推论,从中导出由小到大的层层假说,并由此构成一幅明晰的“思路图”。三是推测。推测的优点是可直观地审视和比较有关条件及现象,推理过程一目了然。它较适用于可行性研究、市场预测、经济分析等文书的写作构思。

(4)梳理法。以拟写提纲的形式将思路理清。定型。这是锻炼思路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有助于快速成文。梳理法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一、是标明主题,用“主题句”把构思时确定的主题列在提纲首位,以统领下面各项;

二、是安排层次,用概括的文字逐层排列,由小到大。由粗到细地展开思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于小升初作文的写作基础

全文共 1938 字

+ 加入清单

升初作文怎么写,怎么才能构思一篇好作文。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小升初作文的写作基础,欢迎大家阅读!

一、素材的多角度立意

意大利着名画家达·芬奇的老师对达·芬奇所说的自己画蛋的体会:即使是同一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形状便立即不同了。这告诉我们对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我们可以多角度分析。文章源于生活,它的立意亦应多角度进行。

我们以一个发生在同学们身边的事件为例。

今年春天,我和爸爸来到高尔夫球场,第一次学打高尔夫球。看教练做很简单,我按照教练的要求去做,却发现和想象的不同,要么杆碰不上球,要么球出去就偏离了方向,经历了一次次失败,我终于成功了。

就这一事例,我们可从如下角度立意:

1、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战胜自己就会走向成功;

2、一招一式,看似简单,做起来难,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3、成功需要方法;四、运动带来快乐……

这样,一个素材,可以根据命题的不同,确定立意,设置情节,确定描写重点。但无论从哪个角度立意,打球的动作细节是不能丢的。

二、练习写好文章的细节

学生练习作文的过程中,很多孩子注意了情节的起伏,语言的流畅,但总感觉文章空泛,这是为什么呢?忽视了细节描写。

怎样写好细节,简单地说,细节描写要还原生活,去发现场景细节、服饰细节、语言细节、动作细节、心理细节等,按照生活本来的面目去描摹。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如何将“陌生叔叔帮我把车修好”写细,我们首先要还原生活场景,在头脑中勾勒出雪中修车图,再从这一图画中去寻找描写的细节。

这是一位同学的作文片断:“叔叔迅速地摘下手套,用右手拿着链条,左手帮着把链条搬过去,链条一点点地扣上去了,一节一节地扣住了后轮的齿轮。‘咣当’一声,链条滑了出来,这一次努力前功尽弃。我的心咯噔一下,万一叔叔告诉我修不好,我该怎么办呀!可事情并非如我想象,只见叔叔向拢起的双手呵了呵气,又蹲下了身子。他为了不让链条弹开,用右手把链条往前面齿轮上套住,然后右手拉住链条往后齿轮上移,左手护住链条不让它再滑出来。后来,他看到位置有些偏,就用左手把它移正再装,洁白的雪花落在了他冻得通红的满是油污的手上,我知道他的手一定很冷,很冷,可他的心一定很热,很热。终于,链条一节一节地和齿轮扣住了。他猛一转脚踏板,车子居然又完好地转动起来。”文章中最直观的细节是叔叔修车的动作细节,摘、拿、套、拉、护、移、转等动词的使用,写出了叔叔雪中修车的不容易,突出了人物精神。其次应当是外貌细节和心理细节的描写衬托了人物美好的心灵。

每个人观察生活的角度和经历不同,再现的生活场景也就不同,但无论采用怎样的方法,我们达到这样一种境地为最好——做到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

三、整理生活中的素材

努力回忆六年来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中记忆尤为深刻的小事,哪怕是一次单手磕鸡蛋的经历都不要放过。因为孩子有对生活的观察、积累,有真实的体验、感受,他的表述一定会具体而生动,他所表达的情感一定是真实的。翻翻过去的作文、周记,从多个角度,搜集这样的素材,将细节完整地记录下来,进行分类整理。

有些家长大量地看作文选、杂志,想帮助孩子从上面搬些素材下来。我不大同意这样的做法,因为那不是孩子的生活,他很难像成人一样具有缜密的思维,进行合理的想象情节,他也很难描摹当时的细节,这样的作文不能打动读者。不如让作文选、杂志成为勾起孩子回忆生活的媒介,从与作者相似的经历中挖掘写作素材。如:从作文选上看奶奶为我掖被子的细节,想到冬天,妈妈买药回来,为我滴眼药时怕我嫌凉而搓手的动作,这样一来写母爱的文章就有了素材。

四、努力锤炼文章的语言

佳酿总是经过酿造才有它独特的芳醇,文章也是一样,经过锤炼的语言才是有生命力的语言,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可尝试这样的几种方式,让语言焕发色彩。

在句式变换上下工夫。在表达强烈的情感时,可以将陈述句用反问、设问或感叹句的形式表达。

在准确地运用词汇上下工夫。在文章中可以用一些拟声词来丰富表达;另外,可使用叠词使描绘更加准确,而且能使语言具有节奏感,从而让语言富有音乐美。再有,四字词语和成语的使用,会使语言表达更为简练。   在恰当地运用修辞上下工夫。修辞不但使文章语言生动活泼,而且能调节音节,增强语言的音乐美,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例如:“风追着雨,雨赶着风,风和雨联合起来追赶着天上的乌云,整个天地都处在雨水之中”一句,意思是说“大雨来了”。但是作者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风、雨当作正在奔跑的人,飞快地追赶天空的乌云,这样一说比“大雨来了”更能表现出雨来的之快、之急、之大。当然,修辞方法还有引用、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等,我们应根据需要采用。

[关于小升初作文的写作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语文基础知识:陈情表写作背景

全文共 839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对祖母感情的深切、侍奉的殷勤和依附的紧密。勾勒出陈情不仕的一个很重要的画面。

西晋人李密所著,是他写给晋武帝的奏章。当时时局动荡皇帝希望李密能出来做官。因为李密是蜀国人在蜀国又以孝著名,当过官很有名气。所以皇帝希望他能出来做官来服民心。并且希望进一步扩充领土就更加希望天下人以为晋朝清明来进一步取得他国民心。李密孝顺同样也有着浓厚的忠君思想所谓“一朝君主一朝臣”但他为了保全性命就写了这篇表。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畅达。该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

三国魏元帝(曹奂)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灭蜀,李密沦为亡国之臣。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元帝,史称“晋武帝”。泰始三年(267年),朝廷采取怀柔政策,极力笼络蜀汉旧臣,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时年44岁,以晋朝“以孝治天下”为口实,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由,上《陈情表》以明志,要求暂缓赴任,上表恳辞。

李密早有孝名,据《晋书》本传记载,李密奉事祖母刘氏“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武帝览表,赞叹说:“密不空有名也”。感动之际,因赐奴婢二人,并令郡县供应其祖母膳食,密遂得以终养。

在李密写完这篇表后一年左右的时间,刘氏就去世了。他在家守孝两年后,出仕官职很小,因为当时的政局已相当稳定,晋武帝不需要李密了,便不再重视他。李密做了两年官后辞去职务。

南宋文学家赵与时在其著作《宾退录》中曾引用安子顺的言论:“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青城山隐士安子顺世通云。此三文遂被并称为抒情佳篇而传诵于世。

总结:这个结论含蕴精警,表面看来它有对武帝的忠敬之心,又有对祖母的孝顺之情,使武帝意识到作者的真情实感一一出自肺腑,句句有理,处处合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写作基础:如何写好人物的动作

全文共 1918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时我们把人物的一举一动细致描写出来,写出人物具体动作,那么所写的人物形象就会跃然纸上,活起来。那么如何写好人物的动作呢?一起来学习下吧:

一提到动作描写,肯定要准确运用动词。比方说,表示“看”这个动作的词语就有“瞄”“瞟”“盯”“瞥”“端详”等,我们在写人物动作的时候,就不能总是“我看了一眼”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况,写成“我漫不经心地瞟了他一眼”或“我死死地盯着他”。这样,通过准确运用动词,就能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准确、具体、鲜明。

准确运用动词,同学们都能做到。但是有些同学就会有疑问:老师,我用了动词了,为什么写出来还是不具体呢?比方说,我写“她举起了手”,可我们老师怎么还说我写的不具体呢?

妙招一:动词+修饰语的方法

这种方法很简单,就是我们在描写人物的动作的时候,首先要准确运用动词,这是基础。然后在这个动词前或后加上表示“方向”“程度”“轻重”“快慢”“数量”的词语。

如:方向+动词--他高高地举起了手;我向右侧了侧身。

轻重+动词--老师轻轻地摸了摸学生的头;他的脚重重地踢在了墙上。

快慢+动词--厨师手里的菜刀飞快地舞动着;他一下子就跳了起来。

程度+动词--爸爸狠狠地打了小明一巴掌。

动词+数量--他向前跑了几步。

以上这些类的词语可以单独用,也可以结合在一起用。大家试一试,用这样的方法写出来是不是很具体呢?

在介绍第二种方法之前,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动作--敲门,注意是“敲门”,而不是“拍门”或“推门”。这个动作看似简单,但要把它写好,其实包含着“大玄机”。什么玄机呢?这就是老师要给大家介绍的妙招二--动作拆分法。

其实,再复杂、连贯的动作,都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在观察和描写时,如果把动作分解成若干步骤,一步一步仔细观察,并选择恰当的动词一步一步地描写,就不难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动作拆分法,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个大动作分成几个连贯的小动作,用慢镜头的方式一一描绘出来。我们都知道,在传统的武打动作或电视的慢镜头中,往往把一种行为分解成若干个部分,或者是把一个大动作细化为几个小动作,然后分别对每一个部分、每一个小动作按一定层次具体展示或描写,使整个动作行为栩栩如生。

运用这种动作拆分的方法,“敲门”这个简单的动作可以分解为如下几个小动作:①走到门前②停下③举起(右)手④弯曲手指⑤敲门。准确地描述出这几个连续动作,组成流畅的句子,就能具体地写出人物“敲门”的经过了。

运用这种方法,“敲门”这个大动作,我们就可以写成一段话:他穿戴整齐地来到妈妈的门前,轻轻推了一下,门紧闭着,里面似乎有亮光。他迟疑地举起了右手,想了想,慢慢弯曲食指,轻轻地敲在门上,里面没有反应,又敲了三下,仍然没有动静。他鼓起勇气,又轻轻地敲了敲,还是没有人出来开门,他一下子愣在了那里。

同学们,运用这种动作拆分的方法,我们是不是一下子就能把动作写具体了呢?希望同学们在自己的作文中也能运用这种方法,让自己的文章更加具体。

妙招三:准确运用词语

这里的“准确”,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体现人物特点,二是结合具体情境。这就要求在写人物动作的时候,避免使用那些“万能词”。什么是万能词呢?就是那些无所不能,多用途的词语。比方说下面的句子

我走到门前。

我走到妈妈面前。

我走过去。

“走”就是一个万能词,还有“看”“拿”“吃”等等。这些词用起来看似没有任何问题,可以用来写人物的动作。但是要知道,这些万能词有时却是万万不能的,因为它们不够准确。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人物的性别、性格、年龄、身份不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行动的特点也一定是不同的。所以,在描写人物动作的时候,要充分结合人物的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等,要表现出人物的特点。

例如:一个家境富裕的孩子,他是把一块钱拿在手里。而一个贫穷的孩子,他会把一块钱攥在手里。

再如:一个腼腆的人,笑的时候是“抿着嘴,嘴角微微翘起”的微笑,而一个爽朗的人笑得时候是“咧开嘴巴,露出牙齿”的开怀大笑。

第二点,人在不同情景、环境中,行动的特点更是不同的,更需要注意准确用词。

比方说,你在饭后散步时的“走”和上学要迟到时的“走”是一样的吗?肯定是不一样的。你在平时喝水时,可能是“拿起杯子,把杯子凑到嘴边,一仰脖,喝一口。”而当你渴极了或者是时间紧急的时候,你会怎样喝水呢?肯定是“一把抓过杯子,凑到嘴边,一仰脖,‘咕咚’灌下一大口”,你看,同样是你这个人,同样是喝水,因为情境不同,表现出来的动作不同,所选用的动词肯定也是不一样的。

提醒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在描写人物行动时,务求做到“准确”二字--抓住人物行动的特点写,抓住人物在特定情境中行动的特点写。这样才能把人物的动作写准确,把人物写活。

[写作基础:如何写好人物的动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大学毕业论文的写作基础

全文共 9935 字

+ 加入清单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小编收集了大学毕业论文的写作基础,欢迎阅读。

目 录

一、明确任务………………………………………………1

(一)经济论文的概念

(二)经济论文的种类

(三)论文的必备条件

二、确立选题………………………………………………5

(一)选题的重要意义

(二)选题的原则

(三)选题应考虑的因素

(四)选题的方法

(五)可供选择的论文题目类型

(六)选题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三、搜集资料………………………………………………16

(一)、材料――论文写作成功的基础

(二)搜集资料的途径

(三)资料的选取

四、拟定提纲………………………………………………26

(一)、编写提纲的意义

(二)做好编写提纲的准备

(三)编写写作提纲

(四)提纲的基本要求:

五、撰写初稿………………………………………………34

(一)执笔顺序

(二)撰写初稿

(三)对初稿的基本要求

六、修改定稿………………………………………………38

七、毕业论文的项目与装帧………………………………41

(一)论文的基本型

(二)毕业论文论文写作技巧视频的构成项目

(三)毕业论文的装帧

八、毕业论文答辩…………………………………………46

毕业论文写作指导

一、明确任务

(一)经济论文的概念

经济论文是用来进行经济科学研究和描述经济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毕业论文写作,是应届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它的目的在于总结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得到经济科学研究规范的基本训练。要搞好毕业论文的写作,首先要弄清经济论文论文写作有技巧的概念是什么?

理解经济论文这一概念,要把握两点:第一,经济论文是探讨经济问题,进行经济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第二,经济论文又是描述经济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我们知道,经济科学的研究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思维活动,并且又需要描述出来为别人所了解。人们进行科学研究、思考问题,只凭脑子想,是想不清楚的,而要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地记录、整理、推敲、修改,这才能使创造性的思考一层层展开,一步步深入,逐步至于完善,达到课题的解决。这个研究过程离开写是办不到的。而研究成果的发表、交流以及作用的发挥、产生的效益,又必须写经济论文把它描述出来。所以,经济论文论文写作入门技巧既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的一种工具。

(二)经济论文的种类

由于研究角度和撰写论文论文写作小技巧的目的不同,经济论文论文写作秘籍可分成很多种类,从研究角度上划分,大体可以分为宏观经济论文和微观经济论文两大类;由于论文十大论文写作技巧的作者不同,又可以分为毕业论文和学位论文等等。

1.宏观经济论文。所谓宏观经济论文,即凡是描述国民经济中带有普遍性、整体性的经济问题研究成果的文章,诸如有关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和计划工作的论述,有关按劳分配规律问题的论述等等。

宏观经济论文总是试图用一定的经济模式说明道理,而这些模式体现的是不同的经济基本特征,而不考虑复杂的细节,它要求的是思想明确,而不是数字精确。

2.微观经济论文。即凡是描述国民经济中带有局部性、具体性的经济问题研究成果的文章。例如物流、电子商务、商业、外贸等部门的某些生产技术或经营管理方面的论述,有关物资供应、产品销售问题的论述等等。

微观经济论文也可以说是对经济活动中具体的方式方法的论述。它要求论述具体,资料、数据、图表都是具体的。

3.毕业论文。即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它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毕业论文和平时的考试虽然都是对学生学习成绩测验的手段,但它们又有很大的区别。这是因为,平时考试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而毕业作业却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整个毕业作业的写作过程——从选题、搜集资料(包括调查)、整理分析资料、筛选使用资料、确立论点、拟定提纲、执笔写作,一直到修改完成,都是同学们在指导老师指导下,自己亲自动手完成的。因此,毕业论文实用的论文写作技巧的写作,又是同学们第一次进行科学研究的尝试和训练。而培养同学们科学研究能力,也同样是我们的教学任务之一。

4.学位论文论文写作的基础与技巧。学位论文分为学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三级。学士学位论文是写得合乎要求的大学论文,即能对研究的课题有一定的心得,能通过论文的写作反映出作者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硕士学位论文论文写作的技巧是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写的论文,它要求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能从论文的写作中反映出作者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博士学位论文是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写的论文,它要求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能从论文论文写作技巧的写作中反映出作者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和相当熟练的科学研究能力。论文写作各种技巧

(三)论文的必备条件

论文是议论文中的一类,它是专门对科学领域中的某些现象(问题)进行研究、探讨的文章。因此,论文有以下一些必备条件。

1.科学性

论文必须具备科学性,这是由科学研究的任务所决定的。科学研究的任务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成为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南。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必须根据科学研究这一总的任务,对本门科学中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探讨,揭示规律。

论文的科学性,在立论上要求作者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这一点与一般议论文论文写作方法和技巧归纳可以表达作者各种各样的观点是不相同的。论文写作技巧学习

论文的科学性,在论据上要求作者花大气力,经过周密的观察、调查、试验,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充分,确实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这一点与一般的议论文可以在占有部分的资料的基础上,从中选取可资证明自己观点的材料作论据是不相同的。论文写作有什么技巧

论文的科学性,在论证上要求作者经过周密的思考,严谨而富有逻辑效果地论证。这一点与一般议论文论文写作秘笈可以比较自由地展开议论是不相同的。

要达到这些要求,使论文具有科学性,作者必须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能以马列主义的理论观点方法来研究问题;同时需要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有对科学工作的热爱和责任感,而且经过不断努力才能达到的。

2.创造性

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要求作者在论文里表述自己的见解。如果研究工作者只能继承不能创新,那么人类的文明和历史就不会有所前进了。英国《自然发展史》一书的作者斯蒂芬.梅森说:“科学总要发展,并有新发现,……科学方法主要是发现新现象、制定新理论的一种手段……。”从事经济科学研究总是要有所创造,对经济现象经过周密的观察、调查、分析和研究,从中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或没有涉及过的问题,或者是在综合别人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发现就是创造。创造是一切科学研究,包括经济科学研究的生命。只有创造,才能提出新问题,解决新的问题,从而推动经济科学的发展。但是创造并不是轻易就可以做到的,无论是一种经营思想还是一种管理方法,每前进一步,都是要付出艰巨的劳动的。因此,发挥我们的创造力进行新的探索和创造,既要认真谨慎,又要勇于进取。学习论文写作技巧

3.平易性

经济论文是进行经济科学研究和描述经济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这种成果的发表是为了应用于经济活动,指导人们的经济活动实践,因此,它就要求容易为人理解。无论是宏观的经济思想,还是微观的具体方法,在表述上都要本着“易懂”的原则。无论用哪种表达方式,都要写得易于理解,不仅专家能看懂,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人也能看懂。做到这一点并非容易。因为经济论文讲的是复杂的、多样的、抽象的经济现象和理论,因此,要写得平易近人,深入浅出,是要经过刻苦的训练的。

二、确立选题

(一)选题的重要意义

写一般文章,不外乎两个问题,一是写什么,一是怎样写。写经济论文也是如此,一是确定研究什么问题,一是怎么研究。没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及如何研究的内容,是无法动笔的。因此有人说选择好一个研究题目,论文就成功了一半,从上述意义上理解,这是有道理。

从写作的角度来看,写什么和怎么写都是很重要,如果从文章写出之后产生的效果、起到的作用来看,那么写什么,也就是研究什么就尤为重要了。因为只有研究了有意义的课题才会有意义,否则,精力花费再大,研究得再好,论文表达再完美无缺,也是没有价值的。

(二)选题的原则

选题要依据这样的原则:在客观上有科学价值的,在主观上有利于展开的。

客观上有科学价值的,我们可以从下述这些方面开考虑:

1.亟待解决的课题

在经济学科的各个领域,总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有的是关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有的是科学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有的虽然是一般性问题,但迫切需要解决。经济科学研究应该首先注重到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经济科学上的新发展、新创造

在经济科学研究中,新的发现,新的创造是有科学价值的,这也是每个经济科学工作者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因为每一项新的发现和创造,都将使经济的发展向前推进一步。

3.空白的填补

科学的发展有其不平衡性。从学科建设上来看,由于某一时期侧重于某些学科的研究,而忽视了另外一些学科的建设,就出现了学科上的短缺、空白。而发展这些新的学科将会有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这就需要填补。在一个学科范围内,也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性。一定时期,对某些问题的研究是注重的,研究的成果也比较显著,而对另一些项目却很少接触,于是就出现了需要填补的部分。从客观需要,从科学发展的全局需要来看,这是应该成为研究重点、选题对象的。

4.通说的纠正

通说是通行的看法,这是已有的研究成果,也包括现在提出来的一般的流行观点。纠正通说中不正确的观点,使人们得到正确的认识,这自然是有科学价值的。例如,有些谈到文艺批评的文章,喜欢引用马克思的一句话:“人民历来就是作家‘够资格’和‘不够资格’的唯一判断者。”有的借它来论断“人民群众历来是文艺作品唯一判断者”;有的借它来论断“人民群众是文艺作品最权威的评定者”;有的用它来强调“开展文艺批评,要走群众路线”等等,都认为这句话表述的是马克思在文艺批评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这是很流行的一个通说。游离的《一个应该澄清的问题》一文,对这个从马克思原著中割裂出来的论断加以纠正,指出:第一,它把马克思的话解释错了;第二,它会在文艺批评的实践上引起混乱;第三,它也并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对通说的纠正是很有科学价值的。

5.前说的补充

这是对前人研究的发展性研究,使它更为丰富、完整。富有创造性成果,在科学发展中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在多数情况下,总是先提出某种假说或论断,而要经过不断的验证、补充、丰富之后,才能成为完整的理论观点。所以补充前说是有科学价值的,也是应该成为我们选择课题考虑的方面之一。

选题,首先要考虑选择有科学价值的题目,这是一个基本原则。但是,仅仅从这个客观需要来考虑选题是不够的。每个研究者还必须考虑到自己的主观条件才能选出适应的题目。所以,从客观上考虑是否有科学价值的同时,还必须从自己的主观上,即本人条件上考虑选择的题目是否有利于展开研究。

(三)选题应考虑的因素

一般说来,要选择有利于展开的题目,须考虑这样几个方面:

(1)要有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客体的特殊心理倾向,认识倾向相对持久地稳定下来,构成人的兴趣。在科学研究中,它往往表现为人们对某个课题始终如一、坚持不懈的探究精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的课题能牢牢地吸引着研究者执著地研究下去,直到达到目的。它可以使研究者的工作变得更积极、更自觉、更有热情,从而更具有创造力。

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着产生和变化的客观基础。了解这一点,就会有意识地培养起个人与社会需要相一致的兴趣。

(2)能发挥业务专长

选择能发挥业务专长的题目是有利于展开的。这是选题中作者考虑自己的研究能力如何得以充分发挥的问题。论文写作技巧全攻略

无论专业水平的高低,每个研究者都有自己的业务专长。从大的方面看,各个学科领域都有其独立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此一学科领域的研究者,都很难解决彼一学科领域中的问题。

选题要扬长避短。选己之所长,避己之所短,从自己的研究能力出发,选取能发挥出业务专长的题目,这样研究工作才能很好的展开,并获得优秀的成果。这就像一个举重运动员,万万不可去参加跳高比赛一样,在非己之所长的项目中是决不会发挥出优势的。

(3)有占有资料的条件

图书资料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缺少资料的研究者很难写出有分量的论文,就像两手空空的厨师难于烹调出美味佳肴一样。所以,选题还要考虑资料条件,如果选择能获得丰富资料的题目,是会有利于研究工作展开的。

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因为人们所处的环境不同,能够获得资料的多寡、优劣的程度是很不相同的。

譬如,以文献资料来说,最好是身边有藏书十分丰富的图书馆,甚至连比较稀少的资料也能很容易地查到。有这样良好条件的总在少数。而在一般情况下,资料条件就较差,即使身边有图书馆,图书资料也往往残缺不全,虽然有些资料可以靠馆际互借来加以解决,但我们选择一个偏偏身边无法得到的资料的题目,那搜集资料的工作就会困难重重,致使我们的研究工作无法进行。

这样,我们就不得不在选题时考虑资料条件的问题。我们要尽可能选择有资料条件的,也就是易于获得所需要的资料的题目,这会有利于研究工作的展开。

(4)能得到指导

刚开始搞研究的同学虽然学习、掌握了一般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但怎样运用所学到的这些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仅仅是个开始。对如何选题,乃至如何展开研究,还缺少经验,有条件的话,要找导师指导。

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的题目是有利于展开的。一方面,因为导师对本学科有广泛的见识,深刻的了解,有丰富的科学研究经验,知道什么是本学科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什么是应该填补的,在什么问题上可以创造性地发展。另一方面,导师对对学生也很了解,知道已经学习、掌握了哪些理论、知识,有何程度的研究能力以及处理课题上的欠缺。这样,他们就会帮助考虑选择适合学生研究能力的题目。

(四)选题的方法

首先,选题要查阅文献资料,要了解本学科、本专业,特别是我们已经确定研究范围部分的历史与现状。了解了研究对象的历史与现状,就会知道在过去与现阶段的研究达到了什么程度,以及哪些问题尚未得到解决。这样就可以避免选题的盲目性。否则,即使是偶有所得,自以为是个好的题目,但很可能是前人早已经解决了的,已经没有研究价值了。

了解自己研究内容的历史与现状,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这不是坐在家里靠手边的一点书和杂志所能办到的。要到图书馆里去,要查阅有关的专业目录、报刊杂志目录卡片,不断丰富、积累这方面的资料。这不仅是一次选题所需要的,而且是今后从事本学科研究工作的选题基础。

做文献目录卡片,有经验的作者是先从最近发表的新的文献资料调查开始的,按年一项一项写出来。从最近的开始调查,逐步再调查过去的,这是做文献目录卡片的一种好办法。因为调查近的、新的既容易入手,又会有兴趣。如果从过去的开始,对初学者说来往往不了解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好多是从中途入手的。论文写作技巧的方法

卡片的写法是,记上作者、标题、杂志名、卷号、页码。若是单行本,要写上出版单位,报纸要写上发行的年月日。一套完整的文献目录卡,能使我们掌握本学科研究的全部成果的线索。以它来检索资料,能使小编们了解某些项目、某些问题的研究现状。这些工作虽然花费了很多时间,但它是有意义的,它是开始做研究工作重要的基础工作,必须耐心细致地做好。

在查阅文献资料,做目录卡或对目录卡进行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大脑的思维就已经开始工作了。有时,某些题目会触发我们确定某一课题。当然,这个思考过程不是消极地、被动地接受那些资料的触发,而是充分运用自己的思考力,对它积极进行加工,这是一种创造性想像,是会探索出新的课题的。

在这个思考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把想到的记下来,怎么想就怎么记。这样就不致于使就突然来临的、又是瞬间即逝的灵感过后忘记,而且它会进一步触发你的思考,获得新的想像。正确认识论文写作技巧

(五)可供选择的论文题目类型

根据以往同学选题的情况,归纳一下论文题目可能采取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1.就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如根据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提出改革的设想。这是比较典型的一类论文题目,同时,也有一定的难度。选择这类题目时,要阅读有关的规章制度,对企业工作的有关情况、经验和问题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对本专业中某些理论问题进行探讨。通常要对传统的观点提出一些商榷的意见。研究这类问题要有针对性,要阅读已发表的有关争论文章,了解各方面的不同看法。

3.对有关业务方法问题加以研讨。这类问题比较具体,面比较窄,但要有细微的分析,尽可能多了解一些实际工作情况,不宜作笼统的议论。

4.总结实际工作中的新鲜经验。写这类题目,可以对某一个企业进行重点调查,从个别到一般,提出一些共同性的问题来。我们提倡同学们多写一些理论同实际相结合的调查报告,把实际工作的经验从理论上加以概括。

5.现代化管理方法的应用。在这方面同学们可以把已经学过的一些相关课程同专业问题结合起来加以研究。

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并不是绝然分开的,它们往往是相互交叉的,除此之外还会有一些其他可供选择的方面。

(六)选题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选题要尽可能早一些

论题选得早,时间充分,准备也会充分。这样工作起来就不至于忙乱,可以从容地、有条不紊地去准备。与此相反,如果论题选得较晚,总会有一种紧张的感觉。思维活动,尤其是创造性思维,是不可能在突击中很好地发挥的。同时大家知道,论题的选择,有时并不是一次就最后定下来的。有些时候,刚刚选定题目时,觉得能够写好,有把握完成,但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或因资料不足,或因论述困难等等,都会迫使自己不得不放弃原来的论题而重新选择。这时,如果第一次选题较早,时间还来得及;如果第一次选题就较晚,那么,重新选择论题的机会就不多了。

一般地说,同学们读完二年级,就应该考虑毕业作业的问题了。二年级之后,基础课和专业课已大部分开过,个人的专长与兴趣已经形成,在这时考虑毕业论文的论题,应该说是合适的了。

2、选题与主、客观的条件

这个问题是说,在选题之前,对个人的主观条件以及客观上能为自己提供的条件要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这包括自己的业务专长,对所选题目的兴趣以及客观上能够为自己提供的资料、经费、时间等等。

我们知道,专长特长是科学研究的前提条件,只有具有坚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在科学研究中发现真理,有所建树。那么,我们在选题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自己的专业特长。比如,平时对企业管理注意得比较多,自己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又有一些体会,那么在选题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在企业管理及其改革中的一些问题上确定选题。刚开始写论文论文写作技巧大全的人,往往都有一种对自己把握不定的困惑,觉得很多问题都可以成篇,而又都不尽满意,这就是对自己缺乏了解,而了解自己的专长在选题中尤为重要。

在主观条件中还有一条就是自己对选题的兴趣。对专业有兴趣的人,才能保持一种旺盛的钻研热情,促进专业的长进,而对专业不断的了解和积累,又会激发自己对专业的兴趣。只有对选题有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研究欲望,容易出成果。对选题的兴趣,直接关系到论文最常用的论文写作技巧的质量。因此要求同学们在选题时千万不要赶“时髦”、凑“热闹”,一定要扎扎实实地在自己的业务专长和有强烈研究欲望的范围内选择论题。怎样提高论文写作技巧

客观条件就是指客观上能够为我们的研究所提供的可能性,包括资料、时间等。论文写作技巧指南

资料,包括原始资料,已经发表过的论文、专著、统计数据、观察记录等。第一手资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自己没有掌握这种资料,客观上又没有提供的可能性,那么对这个选题的研究就有困难。对已发表过的论文论文写作的要点与技巧和专著情况的掌握,也就是对选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的把握,这是避免选题盲目性的重要保证。

时间,与我们作业写作的难度和篇幅直接相关。因此,选题的难度和长度一定要适中,要保证能够在允许的时间里完成。

3、选题应以专业课的内容为主

这是因为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的环节。它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总结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所以,要求他们选择的课题应以专业课的内容为主,不要超出这个范围,如果仅凭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个脱离专业课的题目,是达不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目的的。

4、选题类型多样化

毕业论文是论文论文写作技巧有哪些写作的基本训练,它具有习作性质。所以课题研究类型是多样化的,也就是可以以多种形式来进行课题的研究,写出各式各样的学术文体的文章。例如,可以写专题论文、文献综述、调查研究报告,也可以搞实验设计和实验技术研究等等,范围是很广的。因为通过这些实践,都可以达到科学研究基本训练的目的。

课题类型之所以多样化,同时也由于毕业论文主要是在校内学习期间完成的,势必受到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经费等等条件的限制,不能不从实际出发,以多种样式进行。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5、选题的三种方式

目前高等学校毕业论文的选题,是以下述三种选题结合的方式进行。

(1)命题与自选题结合的方式

题目先由指导教师拟定,经教研室讨论确定,然后向全体学生公布,由他们选作。对多数同学来说,这是一种合适的办法。

(2)自选题

少数学习成绩优秀并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同学,能独立地选题,他们可以自己选。

(3)引导性命题

这是对少数学习成绩较差、缺乏科研能力,不能独立选题的同学所采用的方法。当指导教师拟出的题目公布之后,这样的同学望着揭示的题目,感到迷惑,心中无数,难以确定下来。这时指导教师就要给予一定的帮助。有经验的教师不是简单地为他们圈定了事,而是要很好地了解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情况,他们的兴趣爱好及所关心的方面,逐步引导他们确定一个题目。这么做是要花费一些时间的,但对提高学生的选题能力是一种很有效果的方法。

就学生本人来说,无论学习成绩,科研能力如何,在选题过程中,除了自己独立地进行探索之外,都要主动地争取得到教师的指导。好多写过毕业论文的同志都有这种经验:在写论文论文的过程中,有三个环节特别需要得到教师的指导,第一个是选题,第二个是制订研究计划,第三个是拟定写作提纲。抓住这三个关键环节,对论文的写作是最有益的。

6、选题要考虑适中

这是个如何掌握分寸的问题。要把课题选得恰到好处是不大容易的。所以要注意掌握分寸,要适中。

(1)选题的时间要适中

选题要尽可能早一些,因为早做准备,时间充分。但是,也不是越早越好,这要视作者的专业课的学习情况如何而定。从专业课的进行情况来看,一般的要从二年级就开始考虑,确定研究方向或选定题目,慢慢地准备,读书,查阅资料,积累材料。过早,因缺少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很难发现自己在哪个方面可以深入地钻研一下;过晚,若到最后一个学年才考虑选题,就显得太迟了,对完成论文是不利的。

(2)选题的难度要适中

选题的难易程度要合适。既不可过难,又不可过易。过难的课题,当然是很有科学价值的,如果能解决会对科学的发展有较大的贡献,这当然是很好的。可是,我们刚刚开始做研究工作,处理难度高的课题有困难。这就如让一个刚刚学会游泳的人创造记录一样,是他能力所不及的。不过,课题也不可过易,课题太简单又难于达到锻炼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的目的。一般说来,选题太难、过于特殊,想一举解决,处理一个难度很高的课题是主要的倾向,应注意防止。

(3)选题的大小要适中

选题既要量力,又要考虑到难度,有分量又能拿得起来;还要考虑到题目的大小要适中,能有足够的时间来处理它。在大学里学习,支配时间是个很复杂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况,是各不相同的。譬如,选修科目的多少,专业课学习的理解程度与所需要的复习、钻研时间等等,这些都必须考虑到学习时间安排里去。所以,在选题时,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精打细算地考虑好究竟能用多少时间来研究一个课题,再根据这个时间来选择一个大小适中的研究项目。这一点,在选题时不考虑到也会麻烦的。选题过大,必要的资料没有到手,计划时间很快用完了,草草收束,是写不出像样的论文的。选题过小,虽然时间从容,写得轻松,但又没能把力量充分发挥出来,这也是最遗憾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校园新闻的写作基础

全文共 5008 字

+ 加入清单

校园新闻,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简洁、全面、生动、形象地反映校园活动的一种有着较为固定的格式的新闻报道形式。 小编收集了校园新闻的写作基础,欢迎阅读。

一、校园新闻的定义

校园新闻,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简洁、全面、生动、形象地反映校园活动的一种有着较为固定的格式的新闻报道形式。

二、校园新闻的格式

1、标题:高度概括活动内容,使读者一目了然。

副标题:辅助作用,进一步解释活动内容。(必要时可增加,不常用)

2、正文:一般采用“三段式”写法。

第一段:说明活动开展的时间、地点、举办方、活动对象、出席人物(领导、嘉宾)及活动开展的目的。(叙述顺序无固定,条理清晰即可)

要求:信息全面、准确(特别是人物称谓)。

第二段:介绍活动开展的过程、主要流程。充分表现活动的精彩和成功,语言尽量简洁生动,内容全面。

要求:条理分明,思路清晰,内容简洁。(活动内容多少由活动流程决定,多则另起一段)

第三段:简要总结活动的意义、影响。

要求:总结性语言要与活动内容相符,积极向上。

三、教育新闻报道的几个媒体

商南教育信息网:工作动态

商洛教育网:学校之窗

陕西教育网:市县新闻-商洛

报刊:商洛日报、金丝峡周报

四、新闻稿的结构

一般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凤头、猪肚、豹尾)。

“倒金字塔”式结构:把最重要、最新鲜、最精彩的新闻事实,放在最前面,然后依次后推,形成“虎头蛇尾”的形状,如同倒放着的古埃及的“金字塔”,也称为“倒三角”形结构。

现如今新闻稿通常分为“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四大部分

1、标题:新闻标题是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

例如:清油河希望小学组织全校学生进行冬季健康体检

商南县清油河希望小学开展“保护母亲河”活动

商南县气象局气象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走进清油河希望小学

不过能做一行标题的,绝不做两行题。新闻作品应以一行实题牵动眼球。要求:①准确:观点明确、事实准确、文字准确。②鲜明:新闻标题要有一定的态度,要有倾向性;③简洁:即言简意赅。力求做到“意惟期多,字惟求少”。④生动: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力求有意思、有趣味、有意义、有文采。

标题的选取对于新闻书写是否成功有很大意义,俗话说:“题好文一半”“人美在眼睛,文美在标题”一个好的标题可以直接影响到新闻的宣传效果,以上的例子大家可以借鉴一下,在标题的选取方面多下功夫。

2.导语:导语其实也就是我们新闻稿里的第一段,导语是新闻的开头部分,是新闻要素的提炼,是以简洁文字表达最重要,最新鲜,最富有个性特点的内容,我们的导语需要做到的是:即使不看下文只看导语,就能大致明白新闻将要讲述的什么。

导语的作用:(1)全篇消息的亮相,帮助读者对全文有一个概括的、总体的了解。(2)充当诱饵,唤起读者注意,使阅读者脑子里先得一个总概念,不得不继续看下去。导语的写作通常为五个W:when何时what何事where何地who何人why何故五个要素。例如:

“鸟儿因为羽翼,生命才五彩斑斓;人因为书籍,生活才与众不同。” 10月20日 ,《意林》杂志读书漂流活动在清油河希望小学六年级1班进行。《杂志读书漂流活动走进清油河希望小学》

3月20日 ,清油河希望小学召开了由中心校全体教师、各村小负责人和镇主管教育领导参加的全镇教体工作会。《清油河希望小学召开2014年教育工作会》

注意对于不同人所选用的词语不同,语言的使用需谨慎。注意在介绍人物时,首次介绍必须是全称,包括职衔和姓名。后文再次出现是可以简称为X书记等其他称谓。学校也是一样,首次为清油河希望小学,后文则可以出现该校。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清油河希望小学于 5月6日下午 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守则》、《规范》、文明礼仪知识竞赛。《清油河希望小学举行小学生知识竞赛》

背景的介绍一般都比较简短,对于没有背景的活动可忽略这部分。

3.主体:主体是为导语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对于活动流程的介绍。在实体部分的写作时,切记不可按照时间顺序,事无巨细的流水账般描述。尽量避免使用“现场气氛热烈”“掌声雷动”这等自卖自夸的虚浮词汇。可以有选择性的截取活动中的精彩部分,应当选取一个最好的切入视角描写,而不是多个显得杂乱。

主体部分需要抓住最有趣的细节、场景,最引人思考有意义的话语进行描写。主体部分由于篇幅过长不再举例,大家可以翻看借鉴学习一下商南教育信息网上的新闻,以及我们学校校园动态板块中的简讯。

不建议大家借鉴西安晚报,华商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等这类报纸上的新闻模式,其上面的新闻写作形式不拘谨,很活泼但并不适用于我们校园新闻,也许现在的校园新闻,高校的宣传工作正在向社会化发展,但目前我校报刊还少有刊登非正式模版的新闻。

不过可以借鉴这些报刊上的新闻视角,学习和模仿它们的写作文字功底。

4.结尾:校园新闻的结尾基本上千篇一律是活动的意义,但一个成功的结尾,绝对不能小看对活动意义的描绘。要以最生动,最简洁,最合理的语言直击举办活动的核心意义。这是一个固定的内容,但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①直接叙述型:

中秋的月儿圆圆、中秋的月饼香香,中秋的话儿甜甜,中秋的快乐多多……“迎中秋知民俗”的主题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更让孩子学会了分享、体验了活动带来的乐趣。《清油河镇中心幼儿园开展“迎中秋知民俗”教育活动》

长期以来,该校深入贯彻“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理念,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文体活动,在圆满完成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不断增强师生体质,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懈努力。《清油河希望小学成功举办2013年运动会暨阳光体育比赛》

②引用话语型:

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让参与联片教研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普遍得到提高。年轻教师李书峰感慨道:我教了十几年书,现在才明白,无论是备课、上课,只有充分考虑到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课堂效益才会高。另一位临近退休的老教师刘德春很遗憾地讲:自己给学生讲课自始至终遵循一个模式,没想到今天的教法那么灵活新鲜,如能倒流时光,我会弥补一生的缺憾。《清油河希望小学联片教研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

该镇苏东第五小学青年教师朱琳说:“《清油教苑》是我们教师自己的刊物,说的是教师心里话,探讨的是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提高我们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

③综合式

据悉,该校长期以来十分重视教学教研工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为教师提供学习提高的平台。本期开学伊始就大力推进教师校本研修“五个一”活动,这次又邀请市教研室的专家来清油河传经送宝,为老师们带来了新思想、新方法、新理念,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指明了方向。参加活动的 陈怡 老师表示:“聆听了专家的讲座,我接受了思想的洗礼。这次活动为我们全体教师推进高效课堂,提高教育质量指明了方向,增添了信心和决心。”《市教研室专家来清油河希望小学传经送宝》

也许还有其他的表达形式,暂时没有想到。也希望大家能有所创新,将固定的新闻内容,以一种完全不同的新颖方式展现出来。活动的意义不是在这里冥思苦想,可以借鉴下发的文件安排、方案、上报的总结,上级文件来摘抄。更建议我们采访者亲身经历活动,以个人的角度进行真实的描绘,深入挖掘活动的意义。

五、常见的校园新闻类型及注意事项

1.会议新闻:会议新闻在校园新闻中占据主体地位,大多数的会议新闻具有宣传价值,但没有新闻价值,枯燥无味的新闻内容无法吸引读者的目光,进而导致其所具有的宣传效果大大降低,因此书写会议新闻的稿件时我有几点建议:

①新闻的导语需吸引人,提重点,置首行。

②一定要到会场记好会议笔记,尤其是领导讲话内容的记录,领导的讲话内容都很有条理,很有深度,可以作为新闻的主体内容。对于喜欢脱稿的领导,记录更是尤为重要,他临场的一句神来之语,可能就完成了你新闻标题和主题的工作。

③对于会议新闻尽量减少套话,政治话语。如隆重开幕/闭幕、xxx指出、xxx表示。虽然我也喜欢使用,但这在校园新闻中是大忌,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引出。例:清油河希望小学召开毕业班教学质量研讨会,清油河镇小学2014年暑期师风教育暨业务培训活动拉开序幕。

会议新闻最简单最普遍的一类新闻,是身为一名通讯员的基本功,勤能出巧,希望大家能多练笔,多写,也许不会上报,但至少是一个经验积累,积少成多。

2.活动新闻

大大小小的活动充斥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每天每时每刻都会有活动的准备,开展,进行,结束。对于活动新闻的撰写,自然是我们新闻中心的重要任务。但由于活动过于泛滥,很多时候县局领导已经对活动新闻产生的免疫性甚至厌恶感,这时我们需要将活动写精,写巧,写出特色。对于活动新闻以下是几点建议:

① 活动的应该抓住特色进行描写。我们在进行比赛时,其他各个学校也在进行着类似的比赛,我们需要找出我们与他们的区别,找出属于小学生、幼儿园的特色。这样才能写出有新意的新闻。

② 使用生动的语言,有文采的语言。现在的新闻不断趋向于文艺化,用夸张点的话写出某个特写就是你的主体部分,能够将读者带入的现场,形成强烈的画面感,能够在阅读后心中自然而言的叫好,而不是一直在叙述中程式化的自卖自夸。

③ 细节的描写,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在新闻写作中同样试用,很多细节方面的突出描写,要比你用大篇幅的描绘整个活动流程效果好的多。

④ 减少出现获奖人或其他无法引人关注的内容。一般比赛类活动最后都会描述某某以优异成绩夺得冠军,这个可以写,但不要多写,力求简洁。

3.综合新闻

这一类新闻往往前后涉及时间比较长,内容比较多,较有综合性。如:

11月26日 起,清油河希望小学启动了主题为“网络安全知识进校园”的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长期以来,该校坚持七项措施,切实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

一是实行信息安全保密责任制,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和职责,细化工作措施和流程,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确保使用网络和提供信息服务的安全。

二是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学校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学校网络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学生上机守则》等制度20余种。……

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培训,建立起了一支作风正派,素质过硬的的网络安全教师队伍。……

四是规范网站管理,坚持传播正能量。……

五是严格落实IP地址终端对口管理。……

六是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切实做好计算机维护及其病毒防范措施。……

《清油河希望小学七项措施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六、写作时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1.不可大发议论,胡乱抒情。新闻稿的书写,要将作者隐藏在幕后,不可以夹杂个人观点或感情,描述应该客观真实,抒发感情议论是读者应该做的事。

2.不要混淆采访和编辑的界限,参与者和报道者之间的区别。新闻的撰写需要有你采访的内容,而不是要来策划进行整理形成新闻。

3、要让语言生动起来,数字准确起来。例如:

该校本次运动会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一天的比赛有五个大项40多个小项,既有传统的田径项目,又增设了20人传箱比赛、五人跳大绳、筷子夹乒乓球等趣味性运动项目,既有很强的趣味性,又是对学生身体综合素质的考验。由于运动项目设置科学、灵活,本次运动会受到了该校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报名参赛的学生高达430多名,超过该校学生总数的80%。

4.关于名称的使用。首次出现一定要用全称,后面再出现时可以用简称,如该校。人物称谓:清油河镇镇长杨波,校长操勇,副校长段开华,少先队辅导员方伟……(称谓在文章中的出现顺序必须根据发以上顺序从上到下)

5.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副词。尽量减少“因为,所以,然后,而且”此类词汇。

6.文字应该简练。千万不要出现语病问题。

7.准确运用“的,地,得”。这是常识,也是基础,出现一些知识性错误将会使稿件质量大打折扣。

8.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

9.平时多注意积累,多了解一些新闻知识,多看新闻报道。

七、如何快速提高新闻写作水平

快速提高新闻写作水平的几种捷径:

一是模仿。所在大家、名人必经的一条路。经常性地看人民日报、陕西日报、商洛日报这一类党报党刊,比较符合我们教育新闻的特点。

二是虚心请教,请同志、领导帮忙修改。不要怕给别人添麻烦。

希望大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通讯员工作,只要辛勤付出,你会发现,你面对的同样也是一份机遇,抓住机遇,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小学生作文如何写好结尾的写作基础

全文共 1082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作文要有一个好的开头就不能有一个烂的结尾,小面小编给教大家如何改变小学生作文烂尾的问题。

一、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篇末点题、首尾呼应,即结尾或呼应题目,或呼应开头,这种结尾方式能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同时又能唤起读者心理上一种首尾圆合的美感。

二、引经据典,言简意明

选择引用与主题有密切关系的古诗文、名人名言、歌词、俗语谚语、歇后语等名言警句作总结,往往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因为名言警句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含义深刻动人、有很强的哲理意韵、有启示作用和教育意义的话,有的还很有文采,用来结尾,不仅让读者信服,而且在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

一篇优秀作文的结尾,“冰心奶奶说过’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而当初的芽,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那么我们就应该在刚刚起步的时候,用我们无悔的付出,去浇灌那刚刚萌芽的种子。”作者引用了冰心的话,再融合自己的观点,使此结尾生动而富有深意。

在此要提醒同学们的是,引用名言要恰当。名言警句是浓缩了的语言,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内涵,引用时不能望文生义,应做到深入理解。结合自己的感受,名言警句应是文章内容水到渠成的一个升华,将名言与自己的感悟很好地融合,从而借古说今。

三、活用修辞,妙笔生花

巧妙运用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排比、对偶、象征等结尾,会使文章文采飞扬,如明媚的春光,生动形象,不仅可以显示出作者的写作目的,还能使文章增色许多。

例如:此刻我才真正读懂巴金爷爷“让生命开花结果”的含义。“开花”是指为他人奉献。一次受伤后的救助是一朵花;一次适时的看望是一朵花;一个及时的电话是一朵花;一个亲切的微笑是一朵花……总之,每一种付出就是一朵花。上面片段一采用了比喻、排比,既增添了文采,又加深了文章的意境,在篇末揭示出文章的主旨,效果很好。

四、巧妙发问,发人深省

以发问的形式提出问题,也是一种很好的结尾方式。以反问和设问的形式接结尾,具有启发、强调、肯定、感染作用。

一篇优秀作文《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结尾:我们每个人不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么?是啊,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才能把自己变成最好的。这样的问句结尾引发读者深沉的思考,启示着人们作出正确的抉择,追求有意义的人生,引人深思,催人警醒。同学们在写作文时,要注意问句的目的是抒发真情实感,不要牵强附会。

好啦,以上就是小编介绍的几种结尾方式只是一些常用的方式,结尾的方法丰富多彩,而且各种方法并不是单一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关键是要紧扣文章主旨。总之,只要同学们能够巧用神思,“豹尾”巧摆,定能产生余音绕梁之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高考英语写作基础知识

全文共 3183 字

+ 加入清单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考英语写作基础知识,欢迎阅读。

一. 开头用语: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写作文时,通常以最简单也最常用的方式---开门见山法。也就是说, 直截了当地提出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或要求,点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1.议论文:

A. Just as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cars have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B. Compared to/ In comparison with letters, e-mails are more convenient.

C. When it comes to computers, some people think they have brought us a lot of convenience. However,...

D. Opinions are divided on(关于)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living in the city and in the countryside.

E. As is known to all/ As we all know, computers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part in our daily life.

F. Why do you go to university?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points of view.

2. 书信:

A. I am writing to you to apply for admission to your university as a visiting scholar.

B. I read an advertisement in today’s China Daily and I apply for the job...

C. Thank you for your letter of May 5.

D. How happy I am to receive your letter of January 9.

E. How nice to hear from you again!

3. 口头通知或介绍情况:

A. Ladies and gentlemen, May I have your attention, please? I have an announcement to make.

(词典例子:Can I have your attention please?请注意听我讲话好吗?)

B. Attention, please. I have something important to tell you.

C. Mr. Green, Welcome to our school. To begin with, let me introduce Mr. Wang to you.

4. 演讲稿:

A. Ladies and gentlemen, I feel very much honored to have a chance here to make a speech on the subject -- A Balanced Diet and Health.

(词典解释:be/feel honoured to do sth=feel proud and happy做某事感到荣幸

例子:I was honoured to have been mentioned in his speech. 他在讲话中提到了我,真是荣幸。)

B. Good morning everyone! Allow me, first of all, on behalf of all present here, to extend our warm welcome and cordial greeting to our distinguished guest.

(词典解释:extend=to offer or give sth to sb 提供;给予

例子:I’m sure you will join me in extending a very warm welcome to our visitors. 我肯定你们会同我一起向来访者表示热烈的欢迎。)

(词典解释:allow me=used to offer help politely (礼貌地表示主动帮忙)让我来

二.并列用语:

as well as, not only…but (also), including,

A. Not only do computers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t also play an informative role in our daily life.

B. All of us, including the teachers / the teachers included, will attend the lecture.

C. He speaks French as well as English.=He speaks English, and French as well.=He speaks not only English but also French.

D. E-mail, as well as telephones, is playing an important part in daily communication.

三.对比用语:

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on the contrary/contrary to ..., though, for one thing, for another; nevertheless

A. I know the Internet can only be used at home or in the office, but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for much information as well as clear and vivid pictures.

B. It is hard work; I enjoy it, though.

C. Contrary to what I had originally thought, the trip turned out to be fun.

(词典:contray to sth 与之相异的,相对的,相反的

Contrary to popular belief, many cats dislike milk. 与普通的想法相反,许多猫并不喜欢牛奶。)

四. 递进用语:

even, besides, what’s more, as for, so…that…, worse still, moreover, furthermore; but for, in addition, to make matters worse

A. The house is too small for a family of four, and furthermore/besides/what’s more/moreover /in addition/worse still , it is in a bad location.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简单实用的小学生写作基础知识大全

全文共 1755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生学写作,打好写作基础,练好写句子的基本功,要从把句子写完整、具体、通顺、连贯这几方面做起。

一、把句子写完整

怎样的句子才算是完整的呢?读读下面的句子:

1.我们劳动。(谁,干什么)

2.小蚂蚁运送食物。(什么,干什么)

3.哥哥是一名少先队员。(谁,是什么)

不难看出:在一般情况下,句子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前半部分交代“谁”或“什么”,后半部分交代“做什么”“怎么样”或者“是什么”。前后两部分说全了,句子才算是一句完整的话。需要强调说明的是:知道什么是完整句,怎样的句子才算完整,这只是一个知识性的问题;落实在行动上,即平日在说每一句话,在写每一句话时,都要认真思考,反复斟酌,提高“完整”意识,不写残缺不全的句子,这才是最重要的。

二、把句子写具体

句子要完整,这是首要的。但在许多时候,句子只做到“完整”是不能准确表达意思的,还要做到“具体”。怎样的句子才算是具体的呢?读读下面这几组句子,体会一下:

第一组:

1、爸爸做工。

2.爸爸在工厂里做工。

分析:第二句写清了爸爸在哪儿做工。

第二组:

1、小蜜蜂飞来。

2、夏日,一只金色的小蜜蜂从远处嗡嗡地飞来。

分析:第二句写清什么时候,有多少,什么样,从哪儿,怎么样。

由上面这两组句子可以看出:在句子主要成分的前面或后面,写清什么时候(时间)、有多少(数量)、在什么地方或从哪儿(地点)、什么样(形状或颜色)、怎么样(态势)、达到什么程度(情境)等,就写清了事物外形特点、活动特点,就把自己要准确表达的意思写出来了,这就叫做把句子写具体。这样的句子就算是完整、具体的句子。

学习把句子写具体,这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技能,需要同学们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点,准确运用词语,进行持久练习。

三、把句子写通顺

句子通顺,就是句意明白,读得顺口。具体来说,句子通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用词要准确,经得起推敲。例如:我们把门口的泥土消除掉了。句中,“泥土”不能“消除”,只能“清除”掉。

2.句中词语排列的顺序要合理。例如:正在花上,有几只漂亮的蝴蝶翩翩起舞。这句话改成“有几只漂亮的蝴蝶,正在花上翩翩起舞”,句子就通顺了。

3.词语使用搭配要得当。例如:公园里生长着各种树木和五颜六色的鲜花。句中“生长”和“鲜花”两词搭配不当,应改为“公园里生长着各种树木,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

4.句中各词语的意思不能自相矛盾。例如:我断定他大概是王小刚的哥哥。句中“断定”与“大概”矛盾,应删掉“大概”。

5.关联词语的使用恰到好处。例如:只有天下雨,地才会湿。“下雨”不是“地湿”的唯一条件,因此,第一句应改为:只要天下雨,地就会湿。

6.句意明白,合乎实际,符合情理。例如:博物馆里展出了五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说“五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不合实际,应改为:博物馆里展出了新出土的五千多年前的文物。

四、把句子写连贯

连贯,即句子之间连接贯通。显然,把句子写连贯,这是指写几句话(又叫“句群”)来说的。翻开某些同学的作文本,段落中上下句不连贯的现象比比皆是,主要表现在:句子之间无顺序,承接不紧密,跨度大;上下句之间,被描述的对象(即“主语”)重复出现,不会运用“他(她)”或者“它”这些人称代词。怎样才能做到把句子写连贯呢?

1.合理安排顺序,使句子连贯。

有顺序,这是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的最基本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写几句话时,一定不能东一句、西一句,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总要围绕既定的中心意思,按照一定的顺序,把相关的句子组织在一起,使句子前后连贯。

2.学会运用“他(她)”或“它”这些人称代词,使句子连贯。

读读下面这段话,想一想,有什么毛病,怎样说才好:

妈妈的衣袖破了。妈妈赶忙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布包。妈妈先从布包里拿出一根针,一根青线,用牙咬了咬线头,把线头穿过针眼。妈妈又从布包里找出一小块布,贴在破了的地方,然后一针一线地缝起来。

读后,大家一定会发现:这几句话写的对象是妈妈,主要写的是妈妈缝补衣服时所作的准备工作,是按事情经过的先后顺序排列的。只是由于这四句话的开头重复出现“妈妈”一词,因此读起来显得很拗口。如果把后面三句开头中的“妈妈”改成“她”字,这几句话就连贯多了。这就告诉我们:在几个句子里,如果写的是同一个人物(或事物),后面再指这个人物(或事物)时,就可以用“他(她)”或“它”来代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关于写好读后感的写作基础

全文共 141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或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简单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呢?小编跟大家分享关于如何写到读后感的写作基础!

从结构上看,一篇读后感至少要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组成:一是要介绍原作的篇名内容和特点;二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作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也就是概括地谈谈对作品的总体印象;三是读后的感想和体会。即一是说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据评价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发,重点在“感”字上。

首要的一点是“读”。“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所以,要写读后感,首先要弄懂原作。

其次要认真思考。读后感的主体是“感”。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 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

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

然后,要抓住重点。读完一篇(部)作品,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但不能把他们都写出来。读后感是写感受最深的一点,不是书评,不能全面地介绍和评价作品。因此,要认真地选择对现实生活有一定意义的、有针对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谈,文章散乱,漫无中心和不与事例挂钩等弊病 。

怎样才能抓住重点呢?

我们读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后,自然会受到感动,产生许多感想,但这许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闪而失。要写读后感,就要善于抓住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复想,反复作比较,找出两个比较突出的对现实有针对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础上加以整理。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写出真实、深刻、用于解决人们在学习上、思想上和实践上存在问题的有价值的感想来。

最后,要真实自然。就是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是怎样受到感动和怎样想的,就怎样写。把自己的想法写的越具体、越真实,文章就会情真意切,生动活泼,使人受到启发。

从表现手法上看,读后感多用夹叙夹议,必要时借助抒情的方法。叙述是联系实际摆事实。议论是谈感想,讲道理。抒情是表达读后的激情。叙述的语言要概括简洁,议论要准确,抒情要集中。三者要交融一体,切忌空话、大话套话、口号。

从表现形式上看,也有两种:一种是联系实际说明道理的。这是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和具体生动的事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一个道理的正确性,把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使之有血有肉,有事有理,以事明理,生动活泼。另一种是从研究理论的角度出发,阐发意义。根据自己的研究和理解,阐明一个较难理解的思想观点,或估价一部作品的思想意义。它的作用是从理论上帮助读者加深对原文的理解。这一种读后感的重点仍在“感”字上,但它的理论性较强,一定要注意关照议论文论点鲜明、论据典型、中心明确突出等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写作基础知识:电影剧本

全文共 10064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剧本,包括着三种不同的剧本,即电影文学剧本、电影分镜头剧本和电影完成台本。小编收集了电影剧本的写作基础知识,欢迎阅读。

电影剧本,包括着三种不同的剧本,即电影文学剧本、电影分镜头剧本和电影完成台本。今天,几乎任何一部发行放映了的国产影片都同时拥有这三种剧本。就一部影片所拥有的这三种剧本的内容而言,是大致一样的,但它们是由影片不同职务的创作人员完成的,而且在影片制作的不同阶段上出现,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一 、电影文学剧本

电影文学剧本的创作活动,是一部影片总体创作过程的第一个环节。它是由电影编剧来完成的。在影片的全部创作人员中,编剧是第一个接触生活素材的人,是他最先从生活中获得启示、灵感、冲动和思想,对素材进行分析、选择、加工、提炼,使之成为一部影片特定的题材,构思出人物和情节,并组织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格局,设计出与内容相应的艺术形式的。

电影文学剧本是电影的基础,它对未来影片的主题、人物、情节、结构、以及风格、样式等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导演在把一个电影文学剧本实现在银幕上的时候,对上述内容通常是无法作根本改动的。例如他不可能把在文学剧本中本来是顺序讲下来的故事改成插叙或回叙式的结构;他也不可能把一个喜剧剧本导演成一部悲剧。除非在拍摄之前他重新改写电影文学剧本,而这样的作法反而更加说明文学剧本乃"一剧之本"了。

电影文学剧本是一部影片成功的保障。一个导演只是在拥有一个好剧本之后才有可能组织创作班子,展开他的工作;一个电影厂的领导部门只有在审定了电影文学剧本并对它的思想艺术质量做出充分估价之后,才有可能下达生产命令,投放摄制经费。

二 、电影分镜头剧本

又常被称为导演台本或导演剧本。

电影是由一个个场景和一个个镜头组成的。导演在拿到满意的文学剧本之后,就要作一些更为具体细致的拍摄计划,比如这一段戏用多少镜头拍,这些镜头是从什么角度、什么距离、什么方式(推、拉、摇、移……等)去拍。在这个剧本中,哪些戏可以在同一个景里拍摄?哪些戏可以在同一个季节里拍摄?等等。所有这一切,在文学剧本中通常规定的并不是十分明确,有些问题甚至根本不去规定它(例如不规定拍摄的镜位、景别),所以导演要以电影文学剧本为依据,在电影分镜头剧本中把它们制定出来。只有这样,摄制组全体人员才能根据分镜头剧本的十分具体的指示,着手自己的工作。

分镜头剧本的写作方式因导演的习惯而不同。有的导演喜欢自己单独来干,有的导演则喜欢同它的主要创作人员(摄影师、美工师、录音师、化妆师、道具师……)一齐讨论研究,最终把它制定下来。

三、 完成台本

又常被称作镜头记录本。这是在整部影片拍完之后,由场记完成的工作。导演在拍片过程中并不总是按照分镜头剧本进行。他经常灵机一动地改变自己在分镜头剧本中订下的方案,作一些增删改动。完成台本的任务就是把拍成并定了稿的影片中一切技术、艺术内容,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并详细写明每个镜头的呎数。每卖出一个影片拷贝,都附上一册完成台本。这样,电影理论工作者可以把它作为一种研究资料,比如通过它与文学剧本、分镜头剧本的对比,看看其间作了哪些改动,琢磨一下改动的原由。电影放映部门可以根据它对拷贝作检查,看看它的损坏程度,并据此进行修复。最后,我想说明一点:在口语中,我们又常常习惯地把电影文学剧本简称为电影剧本。在这本书中,我们也认同这种习惯式的说法,把电影文学剧本称为电影剧本

电影剧本的文字形式

可以肯定地说,电影剧本不象写信或打电报那样有个固定的文字形式。它的文字形式甚至比话剧剧本更自由。譬如话剧剧本大约总是先在起首写上时间,地点,人物表之类,然后再写内容----台词,和写在台词缝隙里,用括号括起来的情景说明。电影剧本却没有这一套成规。一个电影剧作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习惯或剧本内容的需要,决定采用什么样的文字形式。在此,我只能根据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把电影剧本的文字形式粗分为两大类。

一 、可读性较强的剧本

这种类型的剧本在苏联和我国较为流行。它们的文字形式大都有如下几个特点:(1)剧本不但是可供拍摄的(习惯上称为"可拍性"),而且也很注意文字语言的修辞和文采。它既为导演拍摄提供了基础,又能成为一种普通读者直接阅读欣赏的文字读物。例如《甲午风云》、《红色娘子军》、《归心似箭》、《巴山夜雨》等等;我国已经翻译出版的苏联电影剧本《夏伯阳》、《红莓》、《恋人曲》等等,即便作为读物阅读,它们所给予人的审美快感也不亚于小说。(2)往往以场景的时空变化来划分剧本的文字段落,但不在每次时空转换的时候标明时间,地点之类。而是通过对情节的描述自然而然地把那些内容体现出来。这样就可以使读者在阅读时保持住情绪的连贯性,不被"5.县城火车站。寒冷的冬夜。"之类的文字打断。例如《夏伯阳》中的这一段:

小县城的火车站上,停着客车。司令部车厢的车窗里,灯火辉煌。传来断续的铜号声,火车头调度的汽笛声,缓冲器的铿锵声,挂车员的口笛声…… 在司令部华丽的车厢里,一个穿着卡别列夫中尉军服的军官站在一大幅标着战线的地图前面。

如果按照镜头记录式剧本的写法,这两段前边都会标明时间,地点,比如第二段文字起首可能专用一行文字写上:"6.司令部车厢内景。夜。" 甚至有这样一些剧本,编剧为了不打断读者在阅读时情绪上的连贯性,索性不以场景的时空转换来划分文字的段落,而是以情节发展相对完整的阶段来划分。例如美国电影剧本《克莱默夫妇》在同一文字自然段落中写下了一系列不同时空中发生的场面:先写父亲特德带儿子在公园里玩,同女邻居聊天,再写他在办公室给儿子打电话的情景,而后又写俩人一同在家中用晚餐…… (3) 不对拍摄技术作明确的规定(比如注明什么"特写"、"推"、"淡出"之类),而是通过对艺术形象的直接描写把那些内容暗示出来。例如苏联电影剧本《应该为她辩护》(又译《辩护词》)的开头这样写道:

熙熙攘攘的大街上,站着一位面目清秀的青年,他身体斜倚、臂肘撑住铁栅栏,正在等待什么人。我们从裁缝店里偷偷地注视着他,仔细地打量他,简直出了神。那女裁缝干脆凑在玻璃窗前看。后来,她终于转过身来对我说:

这段文字虽未写明用什么具体方法拍摄,但有经验的导演却不难想象出摄影机的拍摄位置。例如被我加了着重号的那句话,暗示出摄影机是由屋内对准街窗方向拍摄的,而且会出现女裁缝的近景。最后一句则暗示出境头里该出现正试穿衣服的女主角了。这样的写法有一定的好处,它可以使导演能动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也不使读者因被那些技术术语干扰而破坏了阅读时的情绪。

二、 可读性不强的剧本

这类剧本在西方国家和日本比较流行。它们大致有如下几个正好与前一类相反的特点:(1)编剧把提供导演拍摄作为自己唯一的责任和目的,并不准备使自己的剧本成为一种文字读物。因此,多采用对动作或画面的直接白描,不追求文采,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可读性。例如日本影片《裸岛》的剧本:

2. 黎明

海还在沉睡。

人也在沉睡。

晨雾中传来橹声。

一只小舢板靠近岸边。

船上有一对贫苦农民夫妇,那是千太和阿丰。

千太是个三十五、六岁动作笨拙的矮胖汉子。

阿丰是个二十六、七岁,脸色微黑肩膀很窄的妇女。

船上放着四只木桶。

两人各自用扁担挑起木桶,走上岸边。

象这样的剧本,普通读者是读不出什么味道来的。(2)以场景(有时甚至细致到以镜头)来划分文字的自然段落。在每段之首专用一行文字标明场(或镜)号,场面发生的地点、时间等等。例如上面列举过的《裸岛》中的那段文字,一开始就标明了场号和时间:"2.黎明"。后面的段落又有标明地点的,如:"22.梯田"、"23.干旱的大地"。而"24.海滩上的松球"就写下了镜头内容,这一文字段落是一个仅仅包括一个空镜头的场面。(3)这类剧本经常明确地从技术上规定拍摄的方法,甚至详细地对摄制组的其他创作人员(导、演、摄、录、美……)也做出许多的较为具体的指示。例如法国电影剧本《广岛之恋》开头的这一段文字的描写:电影开始时,两对赤裸裸的肩膀一点一点地显现出来。我们能看到的只有这两对肩膀拥抱在一起---头部和臀部都在画外,上面好像布满了灰尘、雨水、露珠或汗水,随便什么都可以。主要是让我们感到这些露珠和汗水都是被飘向远方、逐渐消散的"蘑菇云"污染过的。

剧作者在这段文字里十分明确地在拍摄方法上、镜头的距离上、画面构图上、人物造型上提出了技术方面的要求。由于这类剧本看上去较接近于导演的分镜头剧本,故而人们又常常称其为镜头记录式剧本或技术剧本等等。

当然,这两种不同文字形式的剧本的划分只是相对而言的,有很多剧本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它们既追求文字语言的文采,又在必要的时候对摄法作一些简要的提示。这种剧本在今天的我国是较为普遍的,《祝福》就采用了这种文字形式。我见过不少初学者采用镜头记录式剧本的写法,行文之间加入了很多技术术语,诸如"特写" 、"淡出"、"推"、"拉"之类。由于他们尚未弄懂那些导演术语的内涵和使用时的逻辑根据,而仅仅是为了装点自己的剧本,让人读来似乎很有点象个电影剧本似的,其实,那些术语常常让内行人看了以后不免皱眉摇头,有时甚至感到有些画蛇添足。例如有个青年写道:"一缕轻烟从铜烟锅上冉冉升起(特写)。"其实,稍有点电影常识的人看了这句话就知是个特写镜头,这时再标明"特写",就显得多余了。

我以为,初学者不宜采用镜头记录式剧本的文字形式。那种文体应建立在你对电影的导演和制作知识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基础之上,没有这个基础反倒会弄巧成拙的。

03 小说和电影剧本的不同?

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况:一些颇有水平的小说家对写电影剧本发生了兴趣,但在他们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之后,写出的东西却常常无法拍摄,或者即使拍摄了也不是什么好作品。这使他们非常恼火,因为若把这部分生命用来写小说,成果要比这大得多。于是他们乘兴而来,扫兴而去,从此以后再也不敢轻易地去写什么电影剧本,并告诫别的小说家也不要去写电影剧本。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

原来,小说和电影剧本虽说都是用笔在纸上写故事,但叙事的方法、手段和构思的规律却是有差别的。写小说和电影剧本虽说都需要运用形象思维,但电影的形象思维特殊一些,它叫做电影思维。这种思维要求剧作者在构思的时候,时时刻刻站在摄影师的立场和视点展开艺术想象。他的脑海里总是张挂着一个银幕,构思中的一切生活都只能在这个四方框框里出现。这就好像戏剧家在构思的时候,脑海里总有一个舞台是一个道理。我们知道,凡是出现在电影银幕上的一切内容都是十分具体的、实实在在的。如果一辆车迎面驶来,那就一定是一辆汽车或是一辆火车,不可能又是汽车又是火车或随便什么车。这一特点与小说相去甚远,小说的文字描写需通过读者头脑中的想象才能变成形象。例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不同的读者就可能想象出不同长相的贾宝玉来。但一旦把《红楼梦》拍成电影,贾宝玉就只能是具体地由一位演员扮演的贾宝玉了。正因为电影有这么个特点,所以电影思维也就要比小说思维更为避虚就实。

比方说肖像描写吧,你写"一人走来,四十多岁年纪,一看便知是个善良和气、讨人喜欢的人。"这就不符合电影剧本避虚就实的要求。因为"善良和气、讨人喜欢"只是对性格抽象的、虚泛的形容,导演无法得知这些性格是具体通过什么形象一看便知的。你不如这么写:"一个人走来,四十多岁年纪,胖乎乎的脸上带着一种颇有感染力的心满意足的微笑,他不断对身边走过的人点头打招呼,那些熟人们---不论年长年轻--都亲切地拍拍他的肩,拉拉他的手,甚至刮刮他的后脑勺。"当然,这不一定是段好文字,但至少它是可拍的。

小说家企图通过文字描写使读者对人物外表特征有个正确的想象,往往需要对肖像作十分细致入微的描绘。有时,这种肖像描写甚至是连篇累牍的。电影剧本中的肖像描写虽求具体,但又不能过于繁杂琐细,因为一个人物的造型最终还要由导演、演员、化妆师、服装师等一系列创作人员的合作实现在银幕上,规定得过于具体是没多大意义的,只需抓住关键性的、能从某一侧面反射出人物个性特征的细节具体地描写出来就行了。

电影剧本中的景物描写也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语言尽可能简洁,但又绝不能虚泛、抽象。比如,"夜,甜蜜而温柔的夜。"这样的写法就要不得。你必须把"甜蜜而温柔"这层意思通过视听形象表露出来才行。比如你可以写:"街道旁的垂柳隐退到暮色里,街灯向路面喷洒下金红色柔美的光,一辆洒水车从街上缓缓驰过,湿湿的路面便映出灯光,象是闪光的河。一对情侣相偎而来、飘然而去。晚风里远远传来隐约的圆舞曲声……"这样,你就通过具体的视听形象所体现出的舒缓的节奏和韵律,把那种"甜蜜而温柔"的情绪传导出来了。

在一部电影剧本中,最重要的还是写好人物的行动。电影剧本中的行动描写与小说中的行动描写之间的差异也许是最突出的。小说家写人物行动,常常用很多抽象的语言直接分析人物的内心活动,却不一定直接描写这些内心活动是通过怎样的外部行为表现出来的。现在,我信手从中篇小说《万元户主和猫》中摘来这样一段:他家的大花猫病得厉害。按理说,他不能去开会,要想办法抓紧诊猫病。但他怕人家说他装大、装阔,发了财就喊不动了。他之所以能混到眼下这步田地,当初离不开干部们呢。人在得意的时候,引人注目的时候,千万不可傲慢哩。

第一句就不符合电影的要求。在电影剧本中不能只写"猫病得厉害",要具体写出"厉害"成什么样子才行,否则就等于把编剧的责任推给了导演。后面的句子就更无法拍了,他们都是写对人物内心矛盾的直接介绍,至于这时的人物是站着还是蹲着?是坐在炕沿上叹气还是准备出门?我们一概不得而知。当然,机械地要求电影剧本中的每一句话都是具体的形象也是不对的。其实,在不少时候,编剧对自己设计的人物动作加上一些解释,也是必要的和允许的。例如《裸岛》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11. 村里的路上

阿丰挑着空木桶边走边向来往的行人恭敬地行礼。因为阿丰一家在村里所处的地位低于村里所有的人,所以不得不走向对方恭敬地行礼。

"因为……"后面的这句话,就是对阿丰前边行为的解释性语言。我们可以看出,这种解释性语言与小说中直接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语言不一样。它有一个重要的存在前提,即这种解释是依附于具体的动作描写的,是能通过那个动作表现出来的。创作者之所以写入这类句子,一定是他认为有必要让导演和演员知道自己前边写下那个动作的用意,以使他们更好地把那层意思通过动作表现出来。比如上边这一例中,如果不作解释,"阿丰对人行礼"这个动作的意义可能会被导演和演员忽视。经编剧一解释,他们得知剧作者如此设计的苦心,在表现这个动作时就会掌握恰到好处的心理依据,通过行礼表现出因地位低下而露出的卑谦来。但又要注意,如果导演和演员通过行动描写完全可以看出人物做出这些行动的内心动机和内心依据,编剧如再用一些话语把它们解释一番,就是不必要的了。电影剧本的行动描写还不允许小说中常见的那种对动作过程的"虚处理"。例如,"转眼间十几年过去了,兰兰已长成了大姑娘。""他找遍了大街小巷,可就是寻不见小佳佳。""他夜以继日一连苦战三天,终于攻克了最后一道技术难关。"这些句子都是无法直接搬上银幕的。例如中间那一句,除非你把他写成这样:

"人群熙攘的公园里,他焦急地寻找、呼唤着小佳佳。

街头,他焦急地向警察询问。

他在百货商店里的人群中挤来挤去地寻找着……

他精疲力竭地坐在街头一家商店的台阶上。

电影剧本与小说的又一不同之处是它不允许写入视、听以外的内容,比如肤觉、味觉、嗅觉等。"他和她走在一起,她身上散发出的香味使他迷醉。""脸孔开始象针扎般发痛。"这些句子如果出现在小说里不算稀奇,可是一旦你把它们写入电影剧本,人家就会说你是外行,因为再高明的导演也不可能把它们表现清楚。

最难办的是,小说作者只管写他要写的一切,完全不必顾及自己与被表现的对象之间的距离和角度之类的问题,而一个电影剧作家却不能这样,在他头脑中出现的不再是随心所欲的漫无边际的生活场景,而是一个又一个有着具体的方位、具体的视句和拍摄方法的镜头。他在稿纸上写下的,实际就是在他的大脑银幕上由这一个个镜头组成的影片。而这部影片的包括导演、表演、摄影、剪辑等等一切制作过程,都是由剧作者一个人预先在自己的大脑中完成的。一个人的文字表达能力再强,如果没有这种电影思维,写出的东西也往往只能读,不能拍。我们从下面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这一点。

例一:"车身上,北京开往C市直快的白牌。"

也许,我们在小说中写什么"M君"、"S市"尚无不可,但如果表现在银幕上,这块牌子莫非写成"北京--C"吗?这不是苛求,这暴露出作者在写它的时候头脑里没有画面感觉,而这对写电影剧本的人来说是至关紧要的。

例二:"在场的三人,眼光对视着。"

如果我们在写的时候考虑到了演员的表演,就会发现,要么是其中一人与另外两人对视着,要么是其中两人对视着,而第三人左右地观察他们。三人对视是不可能表演的。

例三:"从海边吹来一阵风,吹动了果实累累的树枝。真奇怪,这棵被无花果树紧紧环绕起来的苹果树上有多少个苹果成熟了啊!累累的苹果!你看!这面是粉红色的,那面是金黄色的,仿佛被太阳射透了似的。本可以靠近来看它们,糟糕的是,大石头叠成的围墙挡住了我们。"

从表面上看,这段文字描写下的形象都是十分具体的,但由于作者缺乏电影场面调度的知识,仍然无法拍摄。作者详细地描述了苹果的两面颜色和"被太阳射透了似的"形象,要想把它表现出来除非使用近景拍摄。然而,作者又告诉我们这苹果是被一圈无花果树环绕着的(且不说这环绕不好表现),无花果树挡住了镜头的视线。何况在最后一句里,作者又一次否定了我们靠近拍摄的可能性,让"大石头叠成的围墙挡住了我们"。

综上所述,一个电影剧作家的电影思维水平是建立在他对电影总体制作工艺的全面了解之上的,而这就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小说家已经习惯于不受限制地在纸上纵横驰骋,他不习惯把目光限制在镜头的取景框里,不习惯以镜头组接的方式来结构自己的作品,所以才会出现作家害怕写电影剧本的情形。

04 "人"是银幕形象的主题核心

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

一、人与环境

任何一部电影剧作都少不了对环境景物的描写。那么,什么样的景物描写才算得上是好的呢?标准很简单,就看那描写是否为塑造人物提供了有利条件或者直接成为人物思想情绪的体现者。从这点来看,倒与我国古典诗词有某些相似之处。在古诗里常有对景物的描写,但最终那描写要落在人的身上。例如:"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前边写景的句子都在最后一句上找到了归宿。电影剧作中成功的景物描写也是如此。例如《城南旧事》的结尾处,影片充分发挥了环境描写的作用。台湾义地里,灰色的坟茔静卧于凄凄芳草之中,一团一团火红的栌叶在秋风中瑟索,霜天里传来乌鸦苍凉的叫声,再伴之以令人神伤的音乐,这一切构成了义地特有的情调。在此,剧作者显然不是在单纯地描绘美丽的秋天景色。对于全剧来说,这里是一个情绪高潮:英子长大了,经历了人世不少风雨了,她的性格至此已有较大的发展。她再不是那个无忧无虑,只知道唱"小麻雀"的小姑娘了。除了快乐之外,她明白了世间还有许多不平和痛苦,她学会了忧伤。影片结尾的这一系列景物描写,恰恰是通过画面的内涵、色调、节奏和韵律,将小英子那种与亲人(死去的父亲和离去的宋妈)、也是与自己的童年告别时那种凄切的离愁和怅惘的心绪外观化了。它折射出小英子的性格和情感,因而也才具有诱人的艺术魅力,使观众能从这景物描写之中对人生思索和品味一些什么……

由此可见,在剧本中景物是没有独立存在的意义的。离开了人,景物写得再美,也会令人生厌。这种毛病在今天的国产影片里还是较为普遍的。一些影片中的景物描写很多,也很美,但它们仍无法吸引观众。说到底,就因为人们在欣赏不同艺术的时候是采取不同标准,提出不同要求的。欣赏话剧,没有人会抱怨听不到唱腔:欣赏歌剧,听不到好的歌曲就不行了。观众欣赏电影,要看的就是人生--人的社会生活和人的命运。如果要看风景,他们就会去看摄影展览或风光旅游片去了。我们很多初学编剧的同志往往不懂这一点,片面地追求景物描写的文词华美,却忽视了多写人于人的关系,这是不对的。

二 、人与动物

确实,有不少影片直接描写人与动物的关系。例如苏联影片《白比姆,黑耳朵》中很详尽地写了一条狗的生活经历。表面上看,这部影片主要描写对象是条狗,但实际上剧作者正是通过这条狗在人类中的种种遭遇,揭示了苏联社会之中人与人的关系、不同人所体现出来的不同的道德情操。又如美国影片《大白鲨》用了很多的篇幅来写鲨鱼的凶猛残暴,从片名看,大白鲨成了影片的主角,而人倒反而成了辅助因素似的。其实不是这么回事。从头到尾,这部影片的诱人魅力都仅仅来自一个原因:观众在为剧中人物的命运担忧。他们关心的是,在突然降临的灾难面前各种人物的性格反映,以及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他们期待着人能战胜这一灾难。如果这部影片不是以这些"人的问题"为核心的,这部影片就与电视系列片《动物世界》没有多大区别了。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是一部纯粹以动物为描写对象的影片又怎么以"人"为核心呢?这样的影片确实是有的,比如日本影片《狐狸的故事》,美国影片《海鸥乔那森》,前者只写狐狸,后者只写海鸥。其实,如果我们细心对它们分析一下,便会发现它们实际上是寓言式的。其中的动物分明是人的化身,是拟人化了的。剧作者赋予它们的是人的思想情感,社会本质和社会关系,它们的生活就象征着人类的社会生活,因此,也就寄托着作者对人生的看法。如果不是这样,这些影片就与普通科教片无异了。

三 、人与技术

我曾听说这样一件事,有个同志写了一个反映炼钢工人的剧本给故事片厂送去,编辑看过之后却把它转到科教片厂去了。因为那个剧本把主要的精力用来描写炼钢的技术问题,却忘了塑造人物,忘了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致编辑误以为它是部有关如何炼钢的科教片脚本。可以设想,一旦把这样的剧本拍摄下来,其结果会怎么样。

在故事片剧本中遇到技术问题的时候,最好的办法莫过于绕开它。比如你写石油战线的故事,其中写到井喷,你就没有必要通过人物之口详细讲解井喷的原因,只要暗示出它将造成的严重后果就行了。因为观众要看的是井喷以后人们的不同表现,而不想听那一大堆技术术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充分地认识到:电影剧作家应时时刻刻把自己创作的目光对准人,他所感兴趣的只能是和人物的性格揭示有直接关系的事物,与此无关的他都不屑一顾。

05 性格

所谓性格,即指一个人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构成性格的因素是很复杂的,研究性格心理学的专家们经常要用大量的文字去分析、推论、总结、归纳它们。我们学习编剧的人在构思人物性格的时候更多地是从形象思维的角度出发的。没有必要象心理学家那样去一一剖析人物性格的构成因素。真那样去做,反而会把一个生动活泼的艺术创作弄得冷漠、机械。所以,我们只要从主要的方面把握人物的性格就行了。

在一个人的性格结构中,最主要的莫过于"倾向性"和"气质"这两个因素。一场大火燃烧起来了,烈焰正在吞噬着国家的财产。面对此情,有的人公而忘私、奋勇救火,有的人则贪生怕死、逃之夭夭。决定人们采取不同态度的,就是性格中的倾向性。所谓倾向性,即指人的世界观、人生观、立场、政治态度等等。它是性格结构的主要方面。它决定着人的行为的目的、意志、情感、生活计划,以及他的生活积极性的程度。很显然,性格结构中的倾向性是后天形成的。它的成因与人的社会经历、遭遇、家庭、阶级地位、出身、教育、职业……等等一系列社会因素有直接的关系。

一场大火燃烧起来了,两个人都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一心想着保护国家财产。但其中一人简单鲁莽,一下子冲进火海,反被烈火烧伤;另一人从容冷静、机智灵活,采取了有效措施。这两人的倾向性是相近的,这时决定他们行为方式不同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性格结构中的气质(当然,还有其他因素,比如对于救火知识是否了解熟悉)。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脾气火爆、容易激动;有的人沉静稳重、动作迟缓;有的人性情脆弱、内向娴静等等。这就是不同的气质表现。气质受先天影响很大,但是由于后天的生活环境和自然条件不断改变着人的生理素质,所以人的气质也会有所改变。

在人的性格中,倾向性和气质是密不可分的。我们不能错误地以为人的这一些行为取决于他的倾向性,而那一些行为取决于他的气质。人的任何行为都同时受着两个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并同时体现着这两个因素。我们在塑造人物的时候不仅要写人物做什么,而且要写出人物怎么做,而这些都是由人物性格中的倾向性、气质以及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气质等等虽然不能改变人的倾向性,却能使倾向性呈现出丰富的个性色彩。

文艺作品中真正活生生的人物性格,是丰富复杂的,也是千差万别的。我在这里着重讲了"倾向性"和"气质",并不是说只注意这两个因素就够了。要从多方面去把握性格的各种因素和复杂表现,才能创造出独特的、丰富的人,一个立体的人物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介绍信写作基础知识

全文共 932 字

+ 加入清单

介绍信是介绍派出人员的身份和任务的专用信件。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介绍信写作基础知识,欢迎阅读。

一、单位介绍信的相关概念

介绍信是介绍派出人员的身份和任务的专用信件。

二、单位介绍信的作用

1.介绍信主要用于联系工作、洽谈业务、参加会议、了解情况时的自我说明。

2.对于持信人而言,介绍信具有介绍、证明双重作用。

三、单位介绍信的种类

介绍信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便函式的介绍信,一种是带存根的介绍信。

四、单位介绍信的结构和写法

其一是便函式介绍信。

用一般的公文信纸书写。包括标题、称谓、正文、结尾、单位名称和日期、附注几部分。

1.标题

在第一行居中写“介绍信”三个字。

2.称谓

另起一行,顶格写收信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姓名后加“同志”、“先生”、“女士”等称呼,再加冒号。

3.正文

另起一行,开头空两格写正文,一般不分段。一般要写清楚:(1)派遣人员的姓名、人数、身份、职务、职称等。(2)说明所要联系的工作、接洽的事项等。(3)对收信单位或个人的希望、要求等,如“请接洽”等。

4.结尾

写上表示致敬或者祝愿的话,如“此致敬礼”等。

5.单位名称和日期

6.附注

注明介绍信的有效期限,具体天数用大写。

在正文的右下方写明派遣单位的名称和介绍信的开出日期,并加盖公章。日期写在单位名称下方。

其二是带存根的介绍信。

这种介绍信有固定的格式,一般由存根、间缝、本文三部分组成。

1.存根

存根部分由标题(介绍信)、介绍信编号、正文、开出时间等组成。存根由出具单位留存备查。

2.间缝

间缝部分写介绍编号,应与存根部分的编号一致。还要加盖出具单位的公章。

3.正文

本文部分基本与便函式介绍人相同,只是有的要标题下再注明介绍信编号。

五、单位介绍信的写作要求

1.接洽事宜要写得具体、简明。

2.要注明使用介绍信的有效期限,天数要大写。

3.字迹要工整,不能随意涂改。

介绍信范文

范文一:

_______银行_______支行:

我公司由于工作的需要,特派出我司工作人员李XX(身份证号:_______工作证号:_______)、_______(身份证号:_______工作证号:_______)等前来贵行办理______________工作事宜,望贵行给予协助办理。

特此证明

单位名称:_______

____年____月_____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应用文写作基础教案

全文共 804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工作和生活中处处需要写作,各行各业都要学习写作。美国社会预测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指出:当代社会应该记住最重要的大事有五件,其中之一是“在这个文字密集社会里,我们比以往更需要具备基本的读写技巧。”(约赖?奈斯比特:《大趋势》第18页,梅艳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1版)不仅信息传递、思想交流需要写作,而且学习也需要写作。因为写作的过程,同时也是巩固和深入学习的过程。

写作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文学创作,又称艺术协作,是指语言艺术中的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的创作;二是实用写作,又称应用文写作,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各行各业、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在处理公务和日常生活、交往中产生的社会性认识和书写实践活动。

一、应用文产生发展

应用文有它产生、发展的过程。应用文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其内容和形式来看,是原始应用文的雏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产生,除了民间的应用文日益丰富外,国家机关等适应公务需要的应用文发展更快。例如,周代的《尚书》文告,秦代的制诏谕奏,汉代的表疏律令,魏晋的简牍署书,唐宋的图籍表册,明清的史册文翰都是应用文。此外,书信、书契、碑碣志铭、法律条例等也是应用文。在我国应用文发展的历史上,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曾经产生了不少优秀作品,如李斯的《谏逐客书》、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贾谊的《论积贮疏》、诸葛亮的《出师表》、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等,都是千古名篇。对于应用文的研究,我们也有传统,刘勰的《文心雕龙》文体论部分20篇。其中12篇谈到应用文。1911年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个公文程式条例,专门规定了公文名称和使用范围,废除了几千年封建王朝使用的制、诏、诰、刺、题、奏、表、笺等名目,表现了革命党人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也是公文制度上的一次重大改革。1928年国民党中央政府对公文程式又作了一些新规定,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是规定公文的写作要用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符号。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从建立自己的机关开始,就相应地有了自己的公文。1942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新公文程式》,为以后文书工作的健全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对公文工作十分重视,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健全工作,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公文处理暂行办法》,1995年中共中央批准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和省(市)级机关文书处理工作和档案工作暂行条例》,1957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公文名称和体式问题的几点意见(稿)》,1981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1987年国务院办公厅又发布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1993年11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对这个办法作了修订,重新发布,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这些对于提高机关公文质量和公文管理水平起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应用文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新的文种不断涌现。

二、应用文写作的作用

1、公关交际的作用

在当前的社会活动中,任何人、任何单位都免不了与外界接触、打交道。比如开业,要向工商管理局申请执照;双方合作,需要签订协议合同;销售产品,要策划广告,发函等等,都需要用应用文联系,以此来促进业务的开展,协调各方的联系。应用文表达清晰、准确,无疑会给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促进企业的发展。

2、宣传教育作用

党和政府通过应用文下达各种文件、法规、制度,向全国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也通过应用文推广先进经验,表扬先进人物,批评揭露不良现象,丑陋行为,制裁不法分子,以此来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觉悟,规范人们的行为,保障社会的安定,推动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3、沟通联系的作用

应用文是加强上下级联系的纽带,也是与各有关方面联系的有效工具。比如上下级之间的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各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经验交流,以此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等。

4、凭证资料作用

在社会生活中,应用文也是开展工作,解决、处理问题的依据和凭证。向上级下达的文件、党和政府颁布的法规、有关方面的规章制度,都可作为开展工作和检查工作的依据;而一些条据、合同文本、公证材料等,也是业务中的凭证,一旦出现问题、纠纷,依靠这些凭证,可通过法律追究对方责任,维护自身利益。另外,一些重要的应用文也是历史档案资料,要了解某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情况,或某一方面的生产经营情况,只要查阅当时存档的应用文,就可以知道。有些冤假错案在事后也能凭借这些档案的应用文得以澄清事实,还其本来面目。

三、应用文写作的特点

应用文作为一种文体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写法相比较,除具有一定的共性外,还有其独特的个性。一般来说,从小学到中学,学生写的大都是记叙文、议论文等文体,讲究语言的生动形象、情节起伏,采用多种描写手法,进行多样的抒情等。但这些作文的写法,不能套用到应用文的写作中去。一个学生平时作文写得很好,应用文不一定能写好,这就需要了解掌握应用文写作的特点,才能写好应用文。应用文写作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实用性

应用文最大的特点在于“实用”,“实用”是应用文与其他文学作品的主要区别之一。一般文学作平的创作是“有感而发”,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主要是表达人们的喜怒哀乐、抒发理想、反映现实。而应用文的写作主要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是“有事而发”,无事不发。比如要和远方的朋友联系,就要写信;要借款,就得立字据;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要写报告;推销产品,要写广告等,都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写的,所以应用文往往被人称为实用文,是“为实用而作之文”.

2、针对性

应用文的写作都有明确、直接的对象。比如信写给谁?字据里给谁?报告打给谁?都有对象,即使是一些广告、启事也是针对有关消费者、知情者的,只不过对象的范围大一些。而文学作平的阅读对象往往是不明确,没有严格的针对性,像一首诗、一篇小说、一部电影剧本,谁多可以看,谁多可以不看,老少不分,雅俗共赏。

3、时效性

由于应用文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写的,所以它的时间性很强。一旦出现问题,就必须及时反映,否则拖延时间就会给生活、工作、生产带来影响。尤其是当今社会,市场竞争激烈,信息传递慢,企业随时有被淘汰的危险。而信息反映及时,就会给企业带来效益。相对而言,文学作品的写作时间性不强,像《红楼梦》写了十年之久,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写好后又搁置了很长时间才发表。

4、真实性

应用文写作必须讲究真实、各观,实事求是地反映问题,反映情况,不允许向文学创作那样,可以虚构,进行艺术再加工,“杂取种种、合成一个”,追求艺术的阵;也不能发挥主观想象、夸大其辞,否则就会歪曲事实真相,蒙骗对方,误导消费者,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5、程式性

指应用文的写作有其特定、惯用的格式,这些格式,有的是长期以来约定俗成、相沿成习的,有的是由国家、有关部门统一制定的。如书信有书信的格式,公文有公文的格式,经济合同有经济合同的格式等,每一种应用文包括哪些内容,那些在前,那些在后,分几部分,都应严格遵守,不得随意标新立异,也不能像有些文学创作那样,随意编排,自由联想,打破时空观,讲究情节情节的曲折变化等。应用文的格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观念的变化,应用文写作格式也会变化,使它更加方便人们表情达意的需要,更加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6、平实性

由于应用文注重实用,所以它的语言也讲究务实,就是语言要简洁、朴实、明白、准确、规范,便于理解执行。不能像文学创作那样讲究生动、形象、含蓄、朦胧,或以取悦打动读者。平实是应用文写作的基本风格。

四、应用文写作的基础知识

(一)材料

材料是构成文章的要素之一,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按收集到的,以准备写作用的有意义、有价值的资料。材料是形成主题的基础,又是表现主题的支柱。一篇文章的内容如何,首先取决于作者掌握材料的多少和好坏。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说明了这个道理。所以,写作前必须大量地积累材料。

1、积累材料

(1)认真观察生活

生活中存在着大量材料,能否被你所用,关键在于你能否自觉地认真地进行观察,将材料日积月累起来。观察和做一切事情一样,必须注意方法。总的说来,观察要确立观察点,要有顺序,要抓住事物特征。要具备分析、综合能力。此外,观察要善于思考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从而对事物进行科学的判断。

(2)深入调查采访

为了反映社会建设中新事物、新经验、新问题,就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调查采访,广泛收集材料。这也是写作前的重要准备工作。常用的调查方法有:有条件的话开调查会,个别采访,实地考察,问卷考察,参加有关会议,阅读有关文件等。

(3)围绕业务进行收集

围绕本单位和本人的业务工作,有意识的收集资料,可以为我们写作提供丰富的材料。一般说来,必须收集的材料有:党和国家各个时期的经济方针、政策和财经纪律、制度;本单位的基本情况,有关业务资料,像会计核算、统计与计划指标以及完成情况所提供的有关数字资料、经济活动分析缝隙材料等;有关同类单位的对比资料;其他有关情况。

(4)建立材料仓库

为了把占有的材料很好地贮存起来,避免遗忘,每个写作者都必须建立起自己的材料仓库。主要方法有:坚持写笔记,这笔记可根据材料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形式,如事态速写,把生活中突然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粗线条地记下来;一事一议,针对所见所闻的某一事情,写自己的感想认识;读书摘要,摘抄书报、文件中各种事例或文笔精华;提要缩写,根据文章内容的主次,采用概括和综合的方法记下主题、要点;编列索引,把每一份原始材料的题目,按一定的类别,按一定顺序记下来;做资料卡,一张卡片记一件事、一个例子、一个人或一个问题,写上编号,注明出处。

2、选择材料

选择材料从根本上说就是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来决定对材料的取舍。所以选择材料的总原则是,什么样的主题就选用什么样的材料。

那么,选择材料有什么具体要求呢?

一要“真”。选择那些真实的,足以令人信服的材料。因为,伪饰虚假的材料最终将导致读者对文章甚至作者的厌恶,真实的材料合情合理合乎逻辑,文章使用这样的材料才会有力量。

二要“精”。选择那些质地精美,能以一当十的材料。因为,只有这些能深刻地揭示事物本质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材料,能以少胜多,以小显大,文章使用这样的材料,就很精当。

三要“新”。选择那些有新鲜感,具有吸引力的材料。因为,这种清新的材料,具有时代的气息,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抓住读者的心。

3、使用材料

选择材料之后,还有个如何使用的问题,使用得好,就可以有力地表现主题,使用不好,也会相应地削弱主题。材料的使用要掌握一个原则,即集中、强烈。材料的使用重在一个“活”字,材料吃得透,运用就灵活,笔下功夫深,材料就活脱。

如何具体使用材料?

一调动,指的是材料先后顺序的确定,使材料之间依次排列,形成一定的逻辑关系。二平衡,指材料的详略、轻重的处理,一般行文的详略是从全文着眼,求得内容整体与各个局部之间文字量上的统一和协调。三匀称,材料文字量的相对齐整,在文章形式上能给读者一种对称、均匀的美感。

(二)主 题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写文章都是为了表达一定的主题。

不论是谁,他只要动笔写作,总会有个“意图”、“宗旨”、“目的”的。或者是为了宣传某一种思想,或是为了表彰某一个人物,或是为了介绍某一桩事情,或是为了传播某一项经验……总之,他要说明点什么意思,表达点什么想法,反映点什么意见,灌输点什么主张。而这“意思”、“想法”、“意见”、“主张”等等,就表示着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对事物的认识。表示着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的鲜明倾向。这些,就是文章的“主题”了。

因此,主题就是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生活现象时,通过全部文章内容所表达来的基本的意见或中心思想。

1、主题的提炼

提炼文章的主题,要求做到正确、鲜明、深刻、新颖。所说的正确,就是内容要反映客观实际,符合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所谓鲜明,就是赞扬什么,反对什么,旗帜鲜明。

2、主题的表现

正确、鲜明、深刻、新颖的主题,如果表现得好,可以增色;如果表现不力,也是要逊色的。

如果说提炼主题不易的话,那么表现好主题就更难。它需要我们掌握适宜的表现手法。

应用性文章是为办理事情、解决问题而写的,贵在务实,利于行动。作者必须针对工作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文章中表明自己对某件事的态度或解决某个问题的意见等,因此,应用文的观点是由作者直接表达出来显露在文章中,就这一点,应用文与论说文有相似之处。

(三)结 构

结构即文章的内部构造,是如何运用材料以表现主题的组织安排。它是作者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实质是一个如何认识和反映客观事物的问题。如果把主题比作文章的灵魂,材料比作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架。

文章的结构,包括两个方面:表现为思维形式的叫做逻辑结构,表现为语言形式的叫篇章结构。写作者一般先形成逻辑结构,再形成篇章结构;阅读者一般先了解篇章结构,然后理清逻辑结构。多写多看文章以后,两者也可同时形成或理解。

常见的结构形式:

第一,按照事物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或时间先后顺序去写,即纵式结构。这种写法,能形象地再现事物的原貌,可读性较强。第二,根据内容的特点和矛盾的不同性质,也就是按事物的逻辑关系进行分类归纳,把主体分成几个部分(或几个方面),然后把材料横着排列起来,逐个进行阐述,最后从总的方面集中说明一个中心思想,即横式结构,这种写法,便于抓住要害,突出主要矛盾,文章的观点鲜明,为应用文所广泛使用。

(四)语 言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

在文章的写作中,一方面,语言是文章思想内容的具体表现,构成文章最基本的材料就是语言,没有语言就没有任何文章;另一方面,文章以语言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没有好的语言,任何好思想、好材料、好结构都无法表现,要把语言运用好,必须做到准确无误,意明笔畅,简洁精练,朴素通俗。

(五)表 达

写作的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叙述、描写、抒情、说明、议论。这五种表达方式各具特点。它们在写作中,有的单独使用,有的交互使用,更多的是交互混合使用。

应用文写作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叙述、说明、议论。

1、叙述

应用文的叙述,要求写作者有一个立足点和观察点。要么从自我出发,要么就是从与叙述对象的平行地位出发,所以叙述时要确定人称。

应用文的叙述,也与一般文章相同,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2、说明

说明是对事物、事理和人物所作的具体或概括的介绍或解说。

常用的说明方式有:定义、诠释说明,用概括、精确的语言表述事物的本质属性,使它与别的事物相区别,这就叫下定义又称立界说。下定义比较困难,有时就只说明对象的某些特点,这叫诠释释或解释,使用较自由灵活。

概貌说明,是对说明对象从外观上进行概括的介绍。这种说明注重事物的完整性,给人一个总体的印象。

程序说明,是对说明的对象从制作过程或工艺流程乃至施工进度的解说。这种说明要注意程序之间的衔接和贯通。

局部说明,是对完整事物的划段解说,这种说明需要划段准确,各阶段解说的事理要具有一致性。

举例说明,是一种通过举例的方法解说事物的写法。这种说明应注意所举实例与解说对象的相似点。

比较说明,是把两种(或多种)事物、同一事物的不同阶段进行比较,借以说明对象的性质、特点和变化。这种说明要注意两者的可比性。

数据与图表说明,这是利用有关数据或图片表格,向人们说明的一种直观说明方式,这种说明要注意数据的准确,图表的鲜明。

说明的文字,必须言简意赅,只要能把事物形状、性质、特征、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或把人物的经历、特点、成就等表达明白,就是好的说明。

3、议论

议论就是作者通过事实材料及逻辑推理阐明道理,表明自己的见解、主张以及驳斥别人观点的一种表达方式。

议论有三个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所谓论点,是作者对所论问题提出的看法、主张。它可分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中心论点可在文章开头提出,也可在篇末归纳提出,常以一个判断性语句出现在文章中的明显位置上。分论点是从中心论点分化出来的,它为中心论点服务,常是文章每一部分开始提出的小论点。所谓论据是证明论点的理论和事实依据。所谓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一般包括论点提出的原因及对论点的基本解说,证明论点的正确(或错误).归纳论证的结果等几个部分。

议论分为两大类,立论和驳论。立论,是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驳论是反驳他人的论点。在一篇文章中,有的是典型的立论或驳论,有的则交叉使用,破立结合。

论证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

归纳法。它以事实为论据,从许多“个别”事例中归纳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

演绎法。它以推理的方式,从“一般”性结论,演绎出一个“个别”的论断。

举例法。它以事实为论据,用典型事例证明论点是正确的。

引典法。它以名人、经典著作中的言论或公理、常理为论据,证明论点的正确。

比较法。它把不同情况或事物摆出来加以比较,在比较中明辨是非,阐明事理。

类比法。它通过讲故事、举实例,用比喻来证明两个相比事物之间具有某种共同的特点。

驳论法。一是直接反驳,即用确凿的事实或常理,直接批驳错误论点。一种是间接反驳,这种反驳法又可分为归谬法、反证法。归谬法又称为“引申法”,就是对错误观点做“顺水推舟”式的发挥,以充分显示其荒谬;反证法是首先用充分的论据证明与此相对立的观点的正确,借以证明敌对论点是无法成立的。

五、应用文写作的具体要求

1.材料绝对真实

文学作品的题材,可以“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而应用文写作的取材十分严谨,主要是现实的,与本部门有关的材料。文学作品的题材也要求真实,但那是艺术真实,允许虚构,是社会生活中可能有的,应该有的,但不一定实有其人,实有其事。而应用文,材料必须绝对真实,不允许有一点儿虚构,如时间、顺序、地点以至细技末节方面都不能有所谓“合理想象”,只有保证材料的绝对真实,才有说服力,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2.主题专一显露

一般地说,应用文要求一文一事,就是较长的文件,也要求只有一个中心思想。这样,可以使重点突出,防止行文关系混乱,提高工作效率,利于问题的解决。写作时,要扣紧主题,围绕中心,不枝不蔓,一气贯通,防止多中心,防止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应用文还要求开门见山,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已的态度。

3.结构完整眉目清楚

结构要完整,简单明了,层次清楚。动笔前先构思,把那些零散材料分析、归纳,根据内容与需要,把它们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此外要注意划分段落,做到各段既有单一性,又有完整性,即每段只能有一个中心思想、,不能把一些互不相干的意思放在一个段落里,同时,一个意思要在一个段落里说完全,说透彻,不要把一个完整的意思拆散。做到既有“断”,又有“联”,分之为一段,合则为全篇。

4.文字准确简明扼要

正确的思想,要通过准确的语言文字来表达。各种文体对语言文字的要求不尽相同。应用文由于它的特殊作用,在文字表达方面,要求有节制,有分寸,做到准确、鲜明。同时要求不写错字、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文面也要求清楚美观,不乱涂乱改,潦草马虎。应用文的务实功能决定了它的篇幅一般较短,要写得简明扼要。用最少的文字,准确、严密地表现最丰富的内容。

5.政策明确风格庄重

应用文是工作中的公务文书,它的政策性很强。因此,在写作前,要认真学习有关方针、政策,领会政策精神,掌握政策界限。在写作中,要处处注意以政策为准绳,根据政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语体风格。有的含蓄,有的婉转,有的艳丽,有的雄奇,有的幽默风趣,有的自然深沉等等。应用文由于它内容与功能的特点,决定了它庄重,典雅,朴实,自然的风格。崇尚文学笔法的人,以乎实为平庸,鄙薄应用文,以为“不过就是几种格式”,那是片面和肤浅的见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新闻写作基础知识:技巧与范例

全文共 589 字

+ 加入清单

一、通讯的种类: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

二、通讯的特点

通讯是一种详细、深入的报道,也是一种具有多种表现方法的新闻媒体,通讯报道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

三、人物通讯:是以报道人物为主要内容的通讯。

其基本要求和方法有以下几点:要体现当今的时代特征;要写出人物的特点;要用人物的行为表现人物。一般有两种写法,一是对人物一生或是某个阶段、某一个方面,作比较全面的报道;还有就是不对人物作全面的报道,而是抓住某个特定的情景,简单几笔,把人物的精神、特点写出来,或是作一个侧面报道。

四、事件通讯:它是以重大的或寻常的事件为报道的通讯类型。是记述新近发生的,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事件

1、其基本要求和方法有以下几点:叙事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事件情节要交代清楚名了,线索要清晰;叙事要生动,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在叙事中要选好人物,写人物时注意精练、生动形象。

2、通讯的语言特点和细节描写:通讯作为一种新闻媒体,语言要求准确严谨,简明扼要,鲜明生动,具体真切,通俗易懂;多运用琅琅上口的群众语言写通讯,要有浓郁的感情色彩。

五、新闻写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初学写作可以“描红模子”,从实践出发,边学习边实践,模仿着别的去学。

2、写新闻要有由头,最主要特点就是新,发生的事件离发表的时间越近越好。

3、多写短新闻,可以扩大版面的信息量,是各家报纸都特别提倡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小学语文写作的基础知识

全文共 1210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语文考试内容所占比例在未来的学习中越来越大,那么如何让语文考试锦上添花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写作基础知识,欢迎大家参考!

(一)作文基础知识

1. 审清题意:“五审”:

(1)审清体裁(记叙文、应用文、说明文)。

(2)审清题材(人、物、事、景)。

(3)审清范围(时间、地点、人称、事件、对象具体限制)。

(4)审清主题(中心思想)。

(5)审清其他要求(附加要求)。

2. 确定主题:“四要”:

(1)主题要正确(反应生活实际)。

(2)主题要集中(一个文章不能多个主题)。

(3)主题要鲜明(明确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态度和立场)。

(4)主题要深刻(深挖内涵思想)。

3. 选择材料:“四要”:

(1)围绕主题选择材料(多写与主题相关的内容)。

(2)选择真实的材料(真实可信,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3)选择新颖的材料(新人新事)。

(4)选择独有的材料(具有创新性)。

4. 编写提纲“五点”:

(1)拟好题目。

(2)确定主题。

(3)段落安排。

(4)每段的主要意思。

(5)重点段落的层次安排和内容。

5. 修改文章“五看”:

(1)是否切题。

(2)主题、思想是否明确、突出。

(3)看材料是否符合主题、内容是否具体、完整。

(4)看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有无错别字。

(5)看标点是否正确。

(二)看图作文 “一看二写,四要两注意”

“一看二写”:先看图,再写作文。

“四要”:仔细观察图画;展开合理想象;突出主题、抓住重点;分清主次,具体描写。

“两注意”:看清全画面内容;分清图上内容主次和表达的中心。

(三)记叙文·记事

1. 写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2. 事件经过写具体。

3. 按事件的发展顺序来写。

4. 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四)记叙文·写人

1. 确定写作对象。

2. 确定人物的思想品质。

3. 选择典型的具体事例。

4. 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环境进行描写。

5. 注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

(五)记叙文·状物——“五要三注意”

1. “五要”:

(1)抓住物的特征。

(2)按一定顺序写。

(3)既写静态又写动态。

(4)展开想象,运用拟人等手法把内容写具体。

(5)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2. “三注意”:

(1)仔细观察、抓住特征。

(2)明确中心,展开想象。

(3)根据内容,安排顺序。

(六)记叙文·写景

注意六点:

1. 抓住景物特征。

2. 注意时间、地点、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3. 景物特点安排恰当的顺序。

4. 采用多种手法表现景物特点及变化。

5. 写出自己的感受。

6. 借景抒情。

(七)应用文

1.应用文大多以记叙文为基础,但是还要特别注意的是各种应用文的格式。

2. 常见应用文类型:书信、读后感、通知、留言条、表扬信、建议书和日记。

3. 具体格式:

(1)标题居中。(除了书信、留言条和日记没有标题,其他皆有)

(2)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

(3)署名和日期:先写署名,另起一行写清“*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医观后感学习中医基础知识后的感想

全文共 1790 字

+ 加入清单

我来自比较贫穷的山区,小时候病了都是那些地方郎中给治的,而穷地方的老郎中基本都用草药,-小时候恨死那些老郎中了,那些药苦得人眼泪直流啊。而学过中医基础知识后,却对中医有了一种特别的感情,对还在家乡用廉价的草药为故乡人治病的慈祥的老郎中有种特别的感激。

中医是世界上唯一存续数千年而又拥有系统理论的医学,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建立在“阴阳”“五行”“经络”“气相”“血相”等学说之上。其中,“阴阳”与“五行”纯属中国哲学的范畴;“经络”、“穴位”、 “气相”、“血相”又是观察不见到的,因而显得有些“神秘”。至于中药,往往是原材入药,又常常是多药配伍,因而其药理是一种综合效应。

中医不像西医的直观、线性的思维方式,它我一种抽象的、综合的思维方式。中医的“阴阳”、“五行”、“经络”、“气相”、“血相”都是抽象的,需要靠灵性去领悟,需要靠想象去意会,需要靠感觉(即望、闻、问、切)去判断,中医尽管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分别纳入“五行”之中,但绝不将它们割裂开来,而恰恰是将它们作为一个相互制衡的有机系统,完整地统一看待。中医尽管将人体的前后、表里、虚实、寒燥等分别划归“阴”、“阳”两大范畴,但不仅不将其割裂,反而特别强调“阴阳调和”。中医不是针对疾病的直接原因采取对抗性措施,而是强调“扶正祛邪”,即扶持和维护人体自身所具有的正常功能以排除各种不正常的干扰。这些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在最下层的乡下老郎中身上都会体现。现在如果你去医院对医生说你肚子痛,那么医生就会让你做什么检查,在给你开些治这个的药。但是记得小时候肚子痛,中医说法是上火,老郎中除了给吃良药后,还用计谋吓我们,让我们太阳很大的时候不敢去晒太阳了,不敢做在被太阳晒得烫烫的石头上了,然后肚子就会很久都不会痛了,所以对那个老头子是又恨又得听话啊。

还有,古代中医并不分科,往往是由一名医师诊断所有的疾病。这些都是中医抽象与综合思维方式的具体表现。这在平时我们见过的中医治疗中是很常见的。一个老郎中,他可是集脑科骨科五官科内科外科妇产科于一身的,只要是病 ,不管什么病都是老郎中给治的,他是穷苦地方人们的神,而造就这样的神的,就是我们中医。

我们的审美其实在中医里都有体现的,“中医说,‘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上粉底把两腮衬托的白里透红,就是为证明我的心气是旺盛的。‘肝开窍于目,其华在爪’;涂指甲油把手指甲染成红色,就是要表示我的肝血是充沛的。‘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打口红就是要表明我胃口好。‘肺开窍于鼻,其华在皮毛’,用润肤霜洗面奶把皮肤打理得光滑细嫩,就是要表明我的肺健康。‘肾开窍于耳,其华在发’;一头乌黑浓密的秀发恰好说明我肾中阴阳的平衡。”1由此可知,中医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我们的审美,中医的理论已经深入到一个根本就不不知道中医 的人的意识中,人们都在以中医所建立的健康标准在要求自己,甚至就是说中医说的健康不健康就是日常生日经常说的美不美。中医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

学问。“古时之人参,得天地轻灵之气,故既可补阴,又可补阳;今时之人参。得世俗之浊气,故性味多偏温燥”2。由于现在什么都在讲究产业化,中药也不例外,导致很中药的药中药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原材入药,在乡下,平常我们的小病就是家里 的草药都能对付过去,每个乡下人都是一个没入门的中医,对一些简单的头痛脑热的都能自己给治疗。但是有些药却也是有讲究的,对其生长环境,生长年份,制药过程都是有严格要求的。特别是煎药时候的火候,这是一个老中医的大性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很多已经没有药到病除的效果了。这也给否认中医的一个可谈之词。 1

2《 中医与西医的比较及中医的科学性》 《中国卫生产业》2007第九期 《中医医话》207.05

近几年来,中医这个几千年来给中国人们带来健康的医学却遭到非议,说它是伪科学。不错,中医很多理论和方法现代科学是不能解释的,可是这能说明它就是错误的吗?我是一个工科学生,我对人类历史上那些当时不能解释,而当新的对真理靠近了的理论出现后却都迎刃而解的事实有着很深的感触,有时候,也正因为有这样的事情存在,才使得我们更靠近真理。现代科学不能解释而却实用有效的中医可能就是这样的一个。

作为华夏子孙,作为龙的传人,对祖先们留给我们的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医学财富,我们应该以足够的重视,不但要继承,而且要把我们祖国的医学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