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人工智能和人脑的差别(精选20篇)

浏览

1404

作文

142

人工智能与人作文900字

全文共 905 字

+ 加入清单

可怕的不是人工智能像人类一样思考,而是人如计算机,没有身为人的情感。

面对人工智能的逐渐进步完善,许多人产生惶恐,若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那比起人工智能还有什么优势?同样的事,人工智能往往会完全得比人更好,它的思维更缜密,行事更精准科学。“阿尔法狗”一举击败曾经的围棋冠军柯洁更让人们产生一种人比不过人工智能的惊恐。

人们大多担心忧虑在未来人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我却认为这并不值得忧虑,人有着人工智能所比拟不了的情感,喜怒哀乐。感动,同情等是我们所具备而人工智能所缺乏的最重要的事物。

苹果公司总裁库克更担心人类失去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我赞同他的观点并认为进一步的看法应是担心人类丧失身为人该有的情感。价值观与同情心是人思维情感的一部分,其他思维情感也应是被我们担忧失去的。

正因为比起人工智能,我们人更有情感,会有喜怒哀乐,会有悲欢离合,才诞生了那些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那感人至深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高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才产生了对精神世界的探索与思考……

正因我们有身为人的情感,才产生了种种人的坚持,热爱,同情心……才有了菲利伯托的一心重返祖国意大利,无论他多么成功,曾怎样被祖国“流放驱逐”仍心系着祖国;才有了郎平因为中国女排担忧,因为对我们祖国的热爱每天研究对手录像带到一两点最终令中国女排时隔多年再次向世界展示她们的实力;因为对他人悲惨处境的同情,才有了当年上海收留两三万逃难的犹太人……这些种种都予人温暖……

因为我们生而为人才有了人工智能所没有的情感,才有了这世间种种人,事为我们带来的温暖与感动,才有了那么多的美好与温暖。因为有了情感,我们才是真正的人,是人工智能所无法比拟的。

因为我们有情感,所以才有了那么多机器人难以理解的行为。为了家人的期盼而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为处于困境的他人伸出援手;为某种坚持去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因为我们有情感,才是万物之灵的人,才是这世间最可贵的生命……

所以好好想想,若没有了身为人的情感,我们的世界将何等冷漠令人寒心,我们的精神世界将何等贫瘠……我们的存在与人工智能相比还有什么价值?

让我们珍视身为人的情感吧,拥有情感才拥抱这世间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603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3月,国际围棋世界级比赛上,AlphaGo打败的排名位于世界第二的李世石,同年又与几个月后打败了中国选手柯洁。这不禁让人唏嘘。人工智能已经进化到如此令人生畏,能战胜人类吗?

这个问题的回答,如果放在古代,就好比封建王朝,一定会被新的人类阶级划分方式所取代;而在现在又如信息碎片化,是人类从物质到精神文明的过度,它能够存在且必然存在,但同时也被人类反驳于它的某些浅层性如一元,固定的一些特点。由此可以推出如果的地球的形成是宇宙运行必然以及偶然中的结果,那么人工智能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也担当着这一辅助性的结果角色。

因而是人类创造并成就了人工智能。计算机会像人类一样思考,是被人类赋予了其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而并非机器本身所有。美剧《疑犯追踪》讲述了一位天才编程员哈罗德为美国政府编制了一套24小时全天候监事在美人员的一切行动,并根据他所编入的算法,人工智能(在剧中被哈罗德称为机器)演算后判定此人是否具有犯罪嫌疑。后因政府的出卖哈罗德假死,并雇佣了前CIA探员进行机器给定人员是否构成犯罪行为的最终判定。

当然,这部美剧反派从人上升为了人工智能(这里所说的并非主角,哈罗德经历40多次输入后,使机器拥有的正常人类三观的人工智能,即机器)而是哈罗德以前的挚友内森所设计的一套撒玛利亚人程序系统。因内森死后落入不法集团手中,撒玛利亚人程序系统在启动时未经过人类三观编入,而对世界进行机械化非人类的处理。例如:为控制全球人类粮食供应不足,自动保留精英人类上层人物,解决处理罪犯甚至普通人的生命;又或者是直接给定目标非黑即白的定义只要对国家有危险立刻派遣杀手解决潜在性威胁。

两大AI的对决,总是撒玛利亚人处于上风。并非它的系统是多么的先进,尖端,而是它拥有非人类理性的决断性。而机器被程序员哈罗德,输入了自身的情感经历后,从而也拥有了人类的感性,而处于下风。

其实如果把这两大人工智能具象化的成为人类本身又会怎样呢?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哲学意义上来说,人做任何事都被思想所左右,而思想由认知所决定及思想深度由认知深浅所左右,也正是思想构成了人类的三观。上文如果把撒玛利亚人比做一个卓越非凡,懵懂无知,只懂破坏的少年天才;那么机器就是一个能容忍包容一切,却又不失原则,不越界的成熟智者。

人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句话表明了人生的三个阶段,年轻时朝气蓬勃,又有点直率鲁莽;中年时有了一定的人生经历,所以肤浅的认为认知程度有了显著的提升;等到老年回过头来静静体味才发现世界之大,人生之短,思想蔓延无边界,所有又回归了本我。

人类的未来,也即是如此太一定存在于人工智能的息息陪伴而又必然存在人类对于人生终极奥义的思考,这是机器所能无法达到的境界。人类花费了2000年才进化出阅读的能力。从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ENIAC的诞生到今年2017,短短不到100年的时间里机器就有了拥有超越人类的某些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被人类所放大,当然也被人类所限制。所以真正决定人类未来的还是人类本身。

但是人毕竟是人,你可以说这个世界上有好人与坏人,但也并非黑即白,也的确有少数反社会分子的存在,但人永远不会像机器一样思考。近年来,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日益与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碎片化信息成为世界主流推销与接受信息的方式。但与此同时,也产生的人对这种方式的批判与认知,越来越多的人倡议用自己的脑子思考,检索过后再将碎片化信息装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问题与思考同步进行,机器可能以后才会渐渐实现。可人从古至今就一直这么思考着,推崇时而又能进行的批驳,才让社会有了质的飞跃展。而又因人类创造成就的机器,所以人类决定了人类自己的未来,进而最终可以得到人不是机器,机器不是人,机器可以接受人类感性与理性的输入,而人不会像机器一样,程序化地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人工智能下的“智能人”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369 字

+ 加入清单

托马斯·弗里德曼曾说过:“当你按下机器的暂停键,它会停止工作;但当你按下人类的暂停键时,他们会启动。你会开始反思,反思你的假设,重新想象什么是可能的,把你最深的观念重新联系起来”。随着人工智能侵入人类生活,人类一边与机器展开能力角逐,一边从机器中学来“利益最大化”的“理性”思考模式,却在自相矛盾的模仿中舍弃了对本质的思索。库克所担心的计算机革命,此刻正发生在人类身上,肯噬着人类本引以为豪的人性。

人为机器编程,可人类的大脑装下的怎是那死板输入的公式,又如何能被编程?人工智能下的“智能人”失去人性,冷漠,唯利是图,又何以赢过人机战役?

人类向往与憧憬着“智能人”,却不知道真正的“智能”在于妥善管理理性与人性的共存关系,在于留下我们引以为豪的优势——人性。其中,同情心尤为重要。

人类的同情心是不公平对待的降解剂。《相约星期二》中,美国社会莫里有这样一句祷文:“相爱或者死亡”。这个“爱”既可指个人欲望,也可指人间大爱。对此,莫里留下的遗言也引人深思,“要有同情心,要有责任感”。在德国纳粹残暴的屠杀中,埃利·威赛尔与其家人被送往奥斯维辛集中营,母亲和妹妹当晚被杀害,而在惨无人道的屠杀中埃利·威赛尔对人性逐渐麻木,他亲眼目睹了父亲的死亡,当时却自认为“卸下了沉重的包袱,再也不用担心他的死活,可以为了自己的自由而努力。”年长后,埃利为当年的无知悔过,忏悔中长期与人类不平等的待遇抗争,获得了1986年诺贝尔和平奖。在获奖感言中,他提到“我发誓,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若发生了不平等的待遇,我绝不会袖手旁观!”比起独立存在的计算机,人类从出生到死亡,都不能脱离于社会,脱离于彼此紧密的情感联系。若是失了同情心,置他人的苦难于不顾,最终等待援扶的你,将终无所依。在2011年的“小悦悦事件”中,若是路过的几位路人向女童伸出援助之手,一个生命或许会被挽救。丢失了同情心的人正一步步走下阶梯,“智能人”的宿命在人性泯灭后走向灭亡。

康德有言“不要把人作为达到利益的手段,要将其作为目的。”每个人都想摘那枝头上的一个苹果,不知脚下就是那成片的西瓜田。唯利是图的人学会了计算机的冷漠,同时却没能保住计算机难以学来的价值观和同情心,变得目光短浅。

人类的价值观使人类立于人工智能之上,从而视野更深更远。每逢春节,手机的铃声便未曾停歇,我们自以为便捷的人工智能正割断着人类的情感连接。我们学会了以手机红包代替殷切的期盼,以群里发祝福代替真诚的祝愿。手机上聊得火热的人,走在街上却相逢不相识。可当人们价值观发生之时,又可曾想过自己的世界正越来越小,目光正越发短浅着。世界上有许多事物不可代替,当它们被无情抛弃,换来的是冷冰冰的“等价交换”时,又一种美好趋于凋零,而人类的情感,此刻正趋于被冰封。

当然,人若总是“真性情”的,冲动使性,意气用事,便与野兽没了差别,乱了社会秩序。曾听说计算机有“摩尔定律”,帮助计算机更快地完成任务,若是应用于生活来,可助人更理性地取舍,更高效地选择有利条件,达成利益最大化。在不违天地之道的情况下,大可学习计算机的思考方式,此时这种思考方式带给人类社会的影响,该是有利无害的。

计算机革命扫荡着社会向我们袭来。若是想做人工智能下的“智能人”,请谨记着:“真正的“智能”在于妥善管理理性与人性的关系,让他们在和谐中共存,以共存创造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人工智能真的能胜过人类吗作文900字

全文共 902 字

+ 加入清单

近来,越来越多人工智能的研发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已然成为当下热点。那么,是否有了人工智能就不再需要人类了呢?又或者是说,人工智能是否会超越人脑呢?

譬如去年阿尔法狗与围棋高手李世石进行比赛,经过多日的焦灼赛事后,结局是阿尔法狗胜利。由此看来,许多人也许会说人工智能比人更聪明。可是,真的是这样吗?对于机器人来说,“聪明”真的存在吗?

虽然“阿尔法狗”在棋局中妙手频出,但都建立在基于数据的科学计算上,是由人类通过计算机将信息编程进它的程序里,人工智能它没有属于自己的思想,也没有自己由感而发的情绪,只是一具跟着程序进行运作的冷冰冰的躯壳。而人类则是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是有思想的血肉之躯。他们能尝尽世间冷暖,感知五味杂陈。光凭这些,机器人则是永远都可望而不可及的。

因为,若无人类,何来人工智能?即便最近研发出的阿尔法元,它远比它的“哥哥”阿尔法狗强大,因为他不再被人类认知所局限,而能够发现新知识,发展新策略。然而,美国密歇根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认为:这并非任何结束的开始,因为人工智能与人甚至与动物相比,所知所能依然极端有限。

某些相关领域的工人面临着“丢饭碗”的危险。可在我看来,工人是无可或缺的存在。人工智能体现着国家的发展,但工人更是体现着民族的智慧与情感啊!反之,若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世界会变成什么模样?

这个答案大家应该都明白,我们每天就会变得像一具麻木的躯壳游荡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没有思想,冷酷,无情,没有价值观和同情心,只是按设定的程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天做着相同的事情。这样的话,世界还会有温度吗?

毋庸置疑,自然是没有的。曾经的人类也许会为自家宠物的故去而伤心落泪;曾经的人类也许会因与伴侣相知相守而感到幸福;曾经的人类也许会由于自己的失败觉得不是滋味。而机器人类,独守于自己的程序世界里,永远无忧且无虑,不会与外界有任何的关联。若是说心守如莲,可它无心;若是说坐地成佛,可它无念。总而言之,言而简之,人工智能只是机器,可若人类变此,只能说是披着人皮的机器吧。

希望人类在心守那片琉璃净土,弥勒内堂,勿忘自己是有心、有温度、有感情的人,而非那程序化、智能化、机械化的机器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人工智能发现失去“智能”的我们作文1000字

全文共 2821 字

+ 加入清单

新的技术带来新的恐慌,像两个世纪前的工人看着“抢夺了他们饭碗”的机器一样,今天的我们面对发展中的人工智能充满了同他们一样的不安,惊恐甚至愤怒。在这一点上,人类没有一点长进。但库克的话似乎更一针见血:相较于使机器获得只能,更可怕的应该是我们自己丧失了“智能”。试想,一个获得了思考能力的人工智能睁开眼睛,发现它所谓的“创造者”们却是一群没有价值观与同情心,是一群反而不会像人一样思考的“机器”,那场景该是多么讽刺与悲哀。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类自诩能“像人类一样思考”,但抛弃了“价值观”与“同情心”,那“人”一切一切的行为就不得不说是走程序了。那“他”和一台经过简单编程的机器的区别就只有两个:一是“他”占据着人的权利,二是“他”所做的一切都比任何“杀戮机器”可怕得多。我不想回应任何有关我是否有资格评判别人是否是“人”的质问,我只想说说自己对“价值观”与“同情心”的思考。

一些人价值观的缺失,反映出社会价值体系变革时人类整体的迷茫。“毁三观”很多时候并不是一句玩笑话,而是发现社会所奉行的与自己所坚持的背道而驰时的巨大震动:以我的观念是否还能见容于这个社会。这并不是谁的过错。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旧的价值也必须经过“拆迁安置”才能适应于新的环境,否则就将沦为“钉子户”。但在历次价值体系重塑之时,如鱼得水的总是那些价值混乱的人,在“众人皆醉”之时趁乱“捞一把”,这也是我们在适应市场经济时的悲哀。

价值观的缺失也是利益与生存夹缝中扭曲出的畸形。有时候,物质改变精神,“下身”决定“上身”,生活与社会压力的增加必然会导致对精神和观念的压迫,脆弱的人为了生存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价值体系,转而以利益作为唯一的价值观,典型如“小市民”,蚁居于城市的夹缝中,对利益的屈服和对眼前的钻营既使人厌恶又使人怜悯。这是面对惊涛般拍下的经济浪涛时,挣扎中的人的无奈。

价值观的缺失更是技术与观念急速变化之中教育与道德缺位的产物。问一个古代的士子心中的理想,那必定是进则匡世济民,退则忧国修身,这在他们的书上写得很清楚;但现在即使去问一个成绩很好、很有目标的同学,回应的也多是迷茫,最多也只有具体的职业。尽管许多人都提倡目标清晰(比如想好自己的职业),但我们把“理想”等同于“工作”,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工作。时代变化太快了,教育和道德还没有准备好该以什么塑造下一代的价值观,让他们立足于社会、有用于社会。缺位,带来的是胡乱的填补,但这种机器般的、只以自身利益以短期考虑出发的价值观,说到底,还是没有价值观。请读到这篇文章的人恕我对金融专业的偏见,我不喜欢这个专业,不是说它对社会毫无帮助,而是其中的很多人仅仅为了“挣钱”“赚钱多”而选择了这个行业。是,有多赚钱之心当然无可厚非,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但让金融专业成为最顶尖的专业,让最聪明的脑子取钻研这些只要考虑金钱与利益的专业而使越来越多的学子怦然心动趋之若鹜,出来的人除了一句“拉动经济发展”对自己的工作意义说不出个所以然,稍加追问就只能说时别人“偏见”,这是在有点说不过去。教育中对正确价值观培养的缺位,给受教育者留下的,是精神上可怕的迷茫。

而同情心,作为维系人与人关系时最基本的感情之一,其确实便可能导致人类整个道德体系的崩塌。不必多言,当身边尽是冷血,我们该如何抬眼面对这个世界?但是,“世味年来薄似纱”已是沉重的事实。

现代社会对同情心的淡漠,是长期暴露于过度刺激中导致的“适应”,人们在纷乱中仅存快速反应的能力而没有了深度的思考。灾难来临,本是激发人们对同胞同情的大好机会,可在种种的“哀悼”“祈福”背后,我看到的反而是更深的事不关己,和显得丑陋的从众。在一轮轮狂轰滥炸般的报道、煽情、渲染面前,人们对别人的苦难早已麻木。于是,在媒体、在公众人物眼中,这是提升知名度的“大好时机”;在一般人眼中,这是自己有“义务”转发几条祈福说说的应付活动和例行公事。人们只知道:“哦,地震了,滑坡了,火灾了,事故了,我该表示表示。”而在此等反应之余,毫无深入的思考:他们的状况究竟如何?如果换做是我会怎样?丧失同情,是因为人们“消费”他人的苦难;消费苦难,使得人们更难真正同情。如此恶性循环,剩下的就只有麻木。

失去同情,也因一切都只以与自己是否相关为判断标准,没有人文关怀。我们进入了一个“陌生人社会”,从小妈妈教的都是“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多管闲事”。不错,干涉他人令人厌恶,但“各扫门前雪”绝不应成为美德。不管他人瓦上霜,直接将自己阻隔于他人的苦难之外;滤过了他人的一切苦难,又哪里来的“同情”?拥有同情心,有时候我们更需要的是管些“闲事”,以人文的关怀审视身边的一切。

但假如真有人说:没有价值观没有同情心又怎样呢?像机器一样思考又怎样呢?反过来想,我们的社会会不会更加高效、更加有序呢?我想说,要么你真绝望,要么你真天真。

没有了价值观与同情心,必然会导致没有远期打算,为了眼前的利益罔顾后果。因为有了只以利益为导向的价值观,那其他追求什么道德与我何干?因为没有了同情心,那他人怎样亦与我何干?不顾后果,不顾其他的一切,便是彻头彻尾的短见;而最终必然到来的,是灾难性的后果。当身边的所有人都可以为了利益不顾一切时,那“机器”的“程序”指向的必然是相互杀戮以求得生存。完美,我们可以成功地重回原始时代了,还带着高端的技术。

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带来的是极端的利益智能;而极端的利益智能,反而意味着“失智”。如上所言,罔顾后果即是毫无远期的打算,而没有远见岂不谓“失智”?不顾别人及其利益,伤害的最终还是自己的利益。当所谓的“智能”使人变成了全部只见寸光的“鼠”(还好,还是动物),难道我们的社会会更美好吗?

更严重的危害,在于人类作为命运共同体的涣散,或是极易被鼓动、操控。刘慈欣说,人们应该团结地球上的同伴,而将警惕的目光瞄向太阳系之外,而不是想现在做的这样恰恰相反。且不论地外文明,人类总面临着这样那样的挑战,没有同情心与价值导向,一帮只顾眼前利益的机器如何团结一心、面对困难?说不定自己就先因内乱而分崩离析了。而与此相反,这群只会像计算机一样思考的人还极易被操控。为什么要“愚民”?因为傻子总安于现状,只顾今天,所以容易使唤。正因如此,人们易陷于保守、陷于排外。因为没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念,所以人们看不到保守的危害,看不到变革的益处;因为缺少同情,人们可以随意地将他人划分为“劣等”而毫无愧疚。说到底,他们都是怀有阴谋的“操纵者”可悲的工具。

但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面对这么大的世界,我的心里也只有惶惑。我太小,我又能做什么呢?观念的改变绝非一朝一夕,作为一个乐观主义者,我相信,共同的利益驱使会使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变得更好。但在此之前,我们能做的,应该就是做好自己、自觉自励了。我不希望,将来真的有一天,真正会思考的只有人工智能,他看着眼前看起来有类似人的身躯却比自己更像一群计算机的乌合之众们,心中发出由衷的感慨与同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碎片化的阅读方式与书本阅读的差别作文700字

全文共 704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下,各种即食面似的生活方式慢慢侵入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同时网络信息发展也在飞速成长,“碎片化”这个新名词也随之应育而生了,并被人们所普遍接受,它使我们的灵魂,乃至世界都被“碎片化”了。思绪在无数碎片上跳动,知识的获得快速即时,有了量的变化却让质停滞不前。使真正的阅读变得极其弥足珍贵。

碎片化阅读的产生使人们对知识量的渴求得到了满足,但需要明白的是这样使传统的阅读方式颠覆在时代滚滚的车轮之下。人们为了节省更多时间采用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它可以让人们用更短的时间快速有效的去了解获得更多的信息、知识。但是对所获得的知识的准确性却考量不深。

我了解的碎片化阅读就是指通过网络和电子书的方式去获得信息、知识。这种方式便于携带,查阅便捷,可以让阅读者无时无刻在任何场所都能体验到得到阅读的便捷,获得实时信息。但同时这种阅读方式也比较宽泛,获得的信息、知识不全面,可靠性有待考量。它也缺乏阅读纸质书时的翻书乐趣。相较之下纸质书虽然获取的知识在同一时间是比较单一的,但是纸质书的知识获得的深度是很充实的,它能让我们全面深入的了解我们所想获得的知识。而且纸质书还有一个其他阅读方式无法替代的独一无二的方式,那就是当你凑近书本闻一闻的话,你就会闻到那些纸质书特有的浓浓的书香气。空闲时去翻阅一下纸质书也是一种乐趣。

对于两种阅读方式我都不排斥,当我在急需的到某些信息和知识时,我就会利用网络即时查询我所想要知道的知识,但在闲暇之余,我也会拿出我最心爱的书本,为自己泡上一杯热热的茶,坐在书桌前,细细的品味书中的人生百态和故事,在这段静止的时间里只有纸张翻动的声音和那空气中弥散开来的书香味,那是多么的动人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第三节:戏剧与人生是有差别的,掌握差别处,做文章正如「滚雪球」

全文共 292 字

+ 加入清单

戏剧取材自人生,但戏剧与人生毕竟是有所区别的,能掌握其中的区别,是剧作家的第一项本领。

戏剧有时「高」于人生,有时「低」于人生,掌握戏剧什么时候高于人生,什么时候戏剧又低于人生,就能充分掌握「文章」的难易。

一般而言,戏剧写作被严格限制在少数的场景、集中的时间、真实的人物与文学的语言,此时戏剧的形式是「高」于人生的,它的创作难度就高。

相反的,若戏剧的写作没什么严格的限制,反而是场景越多越好,时间﹙戏剧时间﹚可以中断,可以中间经过许多年,人物倾向夸张、类型化或功能性,语言低调或能交代情节就够了,则此时的戏剧形式是「低」于人生的,创作起来难度并不高,所谓「滚雪球」的写戏就是指这种情形。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被计算机入侵的人脑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24 字

+ 加入清单

苹果公司总裁库克说:“我不担心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我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前半段不提,对于他的后半段话,我是无比认同的。

计算机,从本质上看了,是人类发明的一种计算工具,它的原理基于逻辑学,它被发明的目的就是得出结果。对其而言,万物没有价值之差,只有有用数据与无用数据之差,无用的丢弃,无用的取来。对人类来说,机算机无疑是有用而高效,但假如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那便不亚于世界末日。我们需要的,是在价值观和,同情心下去思考。

为什么我们需要有合适的价值观和同情心?同情心,心理学上有个术语叫“心境联结”,也就是说感同深受,感受对方的心情。这种品质或是能力可以说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助力,部落时代,人们的关系靠血缘来维系,而到了城邦时代,为了扺抗天灾,人们共同建立城邦,但不同部落之间多有斗争,是同情心让他们选择宽容并接纳对方,最终形成了“国”的雏形。所以,是同情心让人们相互认同而成了整个人类社会的一部分。而价值观,就是人对世间万物价值的判断。而正是相近而,又不同的价值观,让整个世界多姿多彩,让整个文明渐渐发展。简而言之,是同情心让人类走在一起,价值观让人类社会多姿多彩地发展。

为什么我们不能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假如每个人都像计算机一样只求结果,而不顾伦理道德,仁义礼智信的话,可想而知,整个社会便成了一个斗兽场,为了胜利而不顾尊严,不顾廉耻,这不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吃人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我们活得孤独而不体面,群居而无伴,对任何一个正常人来说,地,狱也不过如此了。

既然这样,为什么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思考方式渐渐地向计算机靠近?在现代,金钱的力量越来越大。举例来说,一个画家为了有钱维持生计,不得不出售画作,那么金钱能买的东西就多了“画家的画作”,因为金钱能换到面包,画家需要面包,所以他不得不出售画作,循环往复,金钱能买到的东西越来越多,它便越来越有力。在现代社会,几乎一切物质基础都被金钱垄断了,所以建立在物质之上的精神也不得不弯腰。所以,人们都明白了“有钱能使磨推鬼”,一切的理想似乎都绕不过金钱,不管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都是如此。由此,人们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计算机思维——以金钱得失来衡量万物的思考方式。

社会大环境的形成是个人难以干预的,就个人而言,我们能做的只有在资本的浪潮中,坚守自己的价值观和同情心。

做一个无用而独立的人,怀着自由而孤独的灵魂,不在喧嚣中失去一个生命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差别的作文400字

全文共 384 字

+ 加入清单

你知不知道,我妈可是一位种植物的高手,什么让植物快速长大,“让植物起死回生”……都不在话下。

特别是每当看到家里那盆朝气蓬勃的竹叶青,我便深有感触……

在二年级时,班级要求同学自愿带花草来装饰班级。妈妈拗不过我,便跑到花市,想找一盆便宜的“草”。没想到正好碰到竹叶青搞优惠,便顺手拿了两盆,打算一盆自己养,一盆让我带到学校。

临走前,妈妈还特意叮嘱好好养,我连忙点头。到了学校,前一个星期,我还认认真真地每天浇水,检查虫害。可是到了后面,我也就懒得管它的“生命安危”,只管去找同学玩了。

就这样过了一学期,当我把这盆已快不行的竹叶青交给妈妈时,她吓了一跳。可由于它的“伤势过重”,过不了没多久便也“仙逝”了。

可另一盆竹叶青呢,在妈妈的精心呵护下,已成为我们家最大气、最有气场的“花中老大”。对此,我也对走上西天的那一盆“竹叶青”,真心的说声“sorry”。

我想,这就是差距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人与人工智能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30 字

+ 加入清单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已经渐渐出现在了大众的眼前。从会说话的“siri”,到最终打败柯洁的“阿尔法狗”……不难看出,AI的“智商”正在以人类无法想象的速度提升着,也不难预见顶级的人工智能将会超越人类目前大脑的极值。所以,人类所创造出来的人工智能,在今时今日的发展速度与应用广度已大大超越了原本的预期。

那么,在AI拥有超高“智商”又“敌友未辨”的情况下,我们——普通人,应当如何自处呢?

也许李开复的想法能给予我们提示:AI能将人类从繁杂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所以,这个社会今后会更加需要人文类,社会类,情感类的工作,能提高人类幸福感的工作。我们应该大大地开发自己的创造力与与艺术细胞,释放自己的天性。

没错,人工智能可以满足我们的消费需求从而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而幸福感是它们给不了的。有情感,有价值观,有是与非的观念,是我们的长处。在看似千篇一律的人皮下,每一颗跳动着的心脏又是多么的与众不同啊。这也是人类能过控制AI的原因啊……

因此,人工智能能储存大量知识,但它们有别于我们的是,它们不会感受。

如果,与人工智能玩诗词接龙,我相信连文豪,记忆大师也都会败下阵来。但若是说到这一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其中的爱而不得,思而不见,恋念不忘之感,人工智能也许只能沉默。若是说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悲壮与豪迈,它又能领悟多少?还有“世事漫随流水,算来梦里浮生”的肝肠寸断,无限惆怅,它又能懂几何?而这些,都是我们凭着一颗心从字里行间的领悟,这是我们身体里那感性的因子在摩擦,在发热。而人工智能没有。

或许终有一天,人工智能也能如人类这般思考,难道如今的我们就要活得如同人工智能一般吗?

答案是坚决的否定。

生而为人,何为人?只会权衡利弊,风险评估算不上人。人,应有七情六欲,三观,有全方位立体的美感,而不拘泥于程序,片面。我们中总有人被日复一日的生活压得不堪重负,也许我们在迷茫直径为徘徊。我们失望,沮丧,落魄,绝望,死亡。我们又燃起希望,充满向往,信心,如同树木再次生长……心脏迸出的血液又变得滚烫,我们还能对明天有所期望。

我们该如何热爱这样跌宕起伏的生活?无法改变就安于现状,但只要有丝毫的光亮就要冲破黑暗。

不要多问,只管去感受,放手去爱,爱,就对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人工智能议论文1000字

全文共 1150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机器人越来越像人。前有妙语连珠的siri、小冰,后有世界第一位机器人公民索菲亚。这不禁使一些人产生了担忧,机器人的发展,会不会对人类本身造成威胁?

在我看来,机器人对人类的模拟只是计算的产物,但在机械得以被广泛应用的这个时代,如何守护好我们与机器人的根本区别——人性,才是最紧迫的问题。

当阿尔法狗击败李世石和柯洁时,人们都感受到了人脑与计算机计算能力的巨大差距。面对只望一眼棋盘就能纵观千万种可能性,一直看到棋局最后的阿尔法狗,我相信天才的棋手也只能败下阵来。但是,正如柯洁所言,他在棋局中的汗水和纠结、对进步的喜悦、对失败的苦痛,是任何机械都无法感受到的。它们只是知道如何下,却不知道为何而下,更感受不到下棋的乐趣。在刘慈欣的短篇小说《诗云》中曾有这样一个场景:超级文明掏空了地球,耗尽了太阳系的全部资源,创造出了巨型的诗歌储存器,里面包含了古往今来以及未来的所有诗歌。但是,它却无法分辨诗歌的好坏,只能就这么漂浮在太空中;它包含着所有美的可能性,却只能等待人们将它们写出。所以,机器人越来越像人又如何?机器人会下棋、会写诗又如何?机械终究只是机械,只有人类才能感受到那背后所包含的爱、乐与美。

但是,在机器的背后,藏着的还是人类。与其关注机器人会如何越来越像人,担心着那些子虚乌有的威胁,不如关注它们对人类本身造成的影响。早在工业革命时期,近代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就曾使得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生产力发展,大量农民被迫转移至二、三产业。如今,机器人被应用的范围更加广泛:除了工业机器人,极通“人性”的机器人们更是被应用于服务业等领域,照顾孩童、陪伴老人、餐厅点餐上菜……许多人又因此而担忧,害怕机器人会在许多方面替代人类,进而导致失业等一系列风波。但我要说,无论这些机器人再怎么像人、怎么替代人类完成基础性工作,也终究无法在创造力等方面代替人类。而为了应对失业困境,我们更会在机器施加的压力之下普遍提高教育水平、提高艺术鉴赏力和创造力水平,让人性站在更高的巅峰。正如法国科学家苏埃尔所言,“机器高度拟人化,将重新定义‘人’的价值”。我想,紧紧抓住我们与机械间的区别,珍惜人性的闪光,这才是生而为人的崭新价值所在。

那么,如何才能在机械背后更好地让人性闪光呢?首先,我们应防范不法之徒利用科技危害人类安全。真正的威胁不来自机器人本身,而来自于操控它们的人类。第二,应当大力宣扬主流价值观,从源头上根绝恶性思潮的出现,同时播撒人性之美。第三,提高人的创造力的同时,加强艺术、文化的熏陶,在机器轰鸣声中,品茗读书,成就一方净土。

库克说:“我并不担忧机器人像人一样思考,我只担心人像机器人一样思考。”让冰冷的机器背后,永远保留人性的闪光,不至于让人变得同机械无异,这才是我们最需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人脑”pk“人工智能”作文900字

全文共 843 字

+ 加入清单

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十分便捷的生活,但同时引来了不同的反响。近期,最火热的还要属那个会写诗的人工智能机器,在不断地“学习”和升级下已经从小学水平迅速发展成大学新生水平。古文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中的精华,众人认为让一个机器来写未免有些不太尊重文化。

事实上,我们目前最需要去关注的是我们的所思所想是否变得机械化了。人类之所以能够成为主宰万物生灵的统治者就是因为人类会思考;一位伟大的哲人曾说过“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既高贵又渺小,人因思想而高贵。”倘若要像计算机一样不再拥有价值观和同情心,人类社会又将变成什么样?”

前段时间有一个轰动一时的问题:老人摔倒后到底要不要扶。想必你的回答一定是会;但若是一个有碰瓷“前科”的老人摔倒后在马路旁呻吟,是否还能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即使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来说,大脑里仍会想、会考虑后果。但我想也一定会有人站出来,毫无顾虑地把老人搀扶起来,询问情况后再把老人送回家。

在我们担心人工智能是否会让计算机变得像人类一样思考地同时,更应该去思考我们的思考是否变得像计算机一样失去了人类的本能。

最近,“共享经济”火遍大江南北。在上海,共享单车的身影早已随处可见。可又在短短的时间里,单车竟已泛滥成灾,共享经济的目的与目标仿佛已经偏离了轨道。与此同时,南昌的共享e伞也已经大规模发放。同样只过了一夜的时间,30多万把伞也差不多销声匿迹,一伞难求的现象很普遍,即使发行者强调的目的就是“藏伞于民”,但当“藏”在民间的伞回到市场时是否还能保证其完好无损,这无疑又是对我们的考验。

即使在人工智能处处为人类提供便捷甚至在某些领域能替代人类,但计算机终究还是为人类所控。那些复杂的技术操作无疑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赋予它们的仅仅是一堆乱码和指令,而我们则需要认真教导我们的后代利用优势创造更美好的社会。

总而言之,人工智能的一步步发展象征了人类思考的一步步加深,我们的所作所为则更应该体现的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那么人工智能就只会是人类的复制品还不是取代人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人工智能高一作文600字

全文共 881 字

+ 加入清单

你知道阿尔法狗吗?它曾经在2016年3月15日的人机大赛中,战胜了顶尖的围棋手——李世石。你知道那个北京的龙泉寺研发的小机器人吗?它身高60厘米,身穿佛经佛法,能与人语音对话。

这些都是人工智能。如今,人工智能已经遍布全球,受到大力推广和人们的喜爱。它们已经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

我们都说世间万物都有两面性。人工智能,亦是如此,有利

人工智能,随处可见:手机、电脑、电视……它们有着巨大的库存量,而里面的知识就更多了。就拿我们的作业来说,作业中,难免会出现不会做的题目,有些同学会选择问家长。家长会的,就直接解决了。那要是不会呢?那在没有人工智能的时候,岂不是要一本本书去翻阅,要挨家挨户去问吗?这时人工智能不仅为你提供了知识,还为你提供了不少的便利

再来说说医疗——那可以让你不得不佩服人工智能了。几十万件病例,在以前,估计花上十几年才能看完,还得在这段时间中,无新的病例出现,那有些人还没有等到检查,就猝然离世了。现在呢,有了人工智能,可以将几十年的时间,迅速缩短为两三个月,医生直接开药就够了。大大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呀!

说到工作效率,更令人惊叹的工程建筑就更神奇了。以前需要搬砖的人、运转的人、砌砖的人、刷墙的人……既危险,又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几个月就能建好一栋楼都很不错了。又到了现在,刷墙机、运输机……都达到了一天可以盖一栋楼的程度了。

人工智能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我们生活提供了便利

人工智能取代人类来工作,这是大多数人担心的问题。

但,人工智能真的会取代所有人的工作吗?其实,对于这点不必担心,甚至恐慌或害怕。人工智能的大力推广,在短期内将会有大量的人失业。长期来看,我们会出现新的工作,如制造人工智能、创造新的人工智能、控制或操作人工智能……可以说,失业的问题快速的消失,仅是虚惊一场,不必恐慌。

接着,新的问题再次引发了争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个人信息泄露越来越严重,几乎让你没有了隐私。这其实就要看你如何反应了。就像为什么有人买东西总能买到真货一样,如果你泄露的信息中,有你一买到假货就维权,那肯定没有敢卖给你假货了。

人工智能有利

我认为,人工智能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城乡差别作文600字

全文共 562 字

+ 加入清单

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类科技进步,城市与乡村已驶入发展的快车道。无论你是居住在繁华的城市,还是居住在偏僻的乡村,都会感受到时代的气息扑面而来。放眼望去,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将城市与乡村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触摸城市与感受乡村,会让你从不同的视角观察社会,了解改革开放带来的城乡巨变。平房已经不是区别城市与乡村的唯一标志。高耸的输变电线路,现代的高速公路,空中航道、水路航道和铁路大动脉,穿越祖国的东西南北,电灯、电视、电话、电 冰箱、手机、互联网、摩托车、汽车早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

哪里是都市里的村庄,哪里是村庄里的都市,有时让你也难以分辨。现代化的交通,从时间与空间上拉近了城市与乡村的距离,为你触摸城市与感受乡村提供了最便利的条件。

城里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人声鼎沸的嘈杂环境。尽管城乡差别正在大为缩小,当你感受城市与乡村时,那种感同身受也是大不一样的,久居大都市的人们深有感触地说:天蓝,草绿,水清,人美,空气新鲜,来到这里,才找到了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真想再看看山野的夜景是什么样。

雨过天晴,傍晚时分,西下,玫瑰似的晚霞染红了天际,绿茵茵的草地挂满了露珠,在此时,农田里的农夫们,都急急忙忙地回家了。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技如何进步,当你触摸城市与感受乡村时,那年、那月、那事、那情、那景、那人都是不一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失去情感的人比人工智能更可怕作文900字

全文共 895 字

+ 加入清单

在近代科幻小说《三体》中,因善心险些造成灾难的人类圣母程心引起了众多读者对其真善美的弊端的思考:在一个崇尚理性的时代,人类的传统价值观与同情心似乎并不能为人类创造效率,有时可能抱时代后腿,那其意义何在?这种思考是正常的,而情感却绝非毫无意义的。因为它在引导我们感受美好并创造美好的同时,帮我们保护了人类的基本属性:爱。

我们时常会担心人工智能一旦拥有了人类的情感会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可见我们对人类情感的价值有着清楚的认识。但我们有时会无奈地发现当代社会道德的下降,我们正向着唯利主义与利己主义前进。而造成这一切的,正是我们时代所标榜的理性。比起精致的利己,过度的理性反而更加害人,理智确实可以让人谨慎小心,避免犯错,而也可能让人丧失情感、冷酷无情。这其实已经丧失了启蒙运动时期人们对理性的基本诠释,将导致人性崩塌的灾难性后果。我们所需要的,是人性的复活!

其实,我们对人性的价值思考从未停歇。在《大师与玛格丽特》中,作者早已提醒我们没有精神的社会将变得何等危险。丧失精神与情感的人会像计算机一样公式化所有问题,而认为去除精神独立思考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的人就像陀翁在《白痴》中所讽刺的那样,本身就是一种自大的表现。而情感则不然,或许它的确可能有优柔寡断的危害,其本质对人的滋养就像阳光对于花朵一样不可缺少。

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你的成就一定可以让妈妈自豪,但妈妈更骄傲你可以永远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同情心。是啊,同情心它可以小到我们对一草一木的关爱,对一个落魄者的援助,大到对全人类的苦难之思考,对世界的包容与博爱。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就留下了这样的话:一个理发师在你最无助时候对你的鼓励比你取得荣耀那天的万封祝贺信更让人心头一暖。情感带给人的难道可以用金钱衡量吗?

我们一定不愿把自己砌成一个冰冷的机器,我们渴望纯真的和谐与美好。理智与科学本没有错,但这只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途径,而非最终答案。是方法论,而不是价值观。我们真正的价值观应帮助我们保持人性,区分善恶,创造并感受美好与温暖。我们不一定要像佛陀那样普度众生才是人性的美好,从态度上善于发现美与爱本就是人性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人与人工智能作文800字

全文共 824 字

+ 加入清单

当今社会,人工智能越来越普遍地出现在大众眼前,手机、平板以及各式各样的机器人,它们现在或替代或掌控着人类。

机器人被科研家们研制的愈发像人类,有形似人类的外表,他们能跳舞,能调酒,能对话,毫不夸张地说它们中的部分已经具备了一些人类的思想,他们中的一些甚至已经能想人类一样思考了,虽然并不是很全面,因为它们不具备人类的情感,从这点就能轻松分辨出人与人工智能。

科研家们还在努力,他们在尝试让更多的机器人像人类一样思考,全面的那种。有许多人担心再这样下去,迟早有一天,机器人将完完全全替代人类,甚至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者,使人类像努力一般为其工作。

当人这般害怕时,苹果公司总裁库仑却十分淡定,他并不担心人工智能像人一样思考,因为他并不认为他们担心的事会发生,但他担心人类变成人工智能,没有情感,只是机械化地达成目标或度过一生,那这样的后果将不可想象。

很多人觉得他担心的事情很可笑,人生来就是由情感的,人是高等动物,怎么可能会变成人工智能。但现在的种种迹象表明,离这样的日子其实已经不远了。电视新闻荔一大半的都是拾金不昧、舍己救人、救人不留姓名,这些在以前而言,那是正常不过的事情,应该不算是什么新闻,但在这些好人好事愈来愈少的现代,那可是个大新闻。

路上的行人一个个健步如飞;四周发生车祸也只是冷漠地站在一旁看戏,任由车主们互相争吵甚至大打出手;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的现象也是稀少。这不就是人工智能的种种表现吗?机械化的工作、吃饭、睡觉,冷漠得似冰块,怪不得冬天越来越冷了,人间温情都没了,气温能高到哪里去?

库仑所担心的事似乎正一点一点实现着,人类逐渐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在一大部分时间里人都活成了人工智能,而人类却丝毫不自知,这才是真正的可怕之处。

但人工智能是人创造出来的,应该是让人工智能活成人类,制造出来的目的也是为人类效劳,怎么最后反倒是人变成了人工智能。

可别让库仑的担心实现。人是人,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人创造出人工智能,而不是“进化”成人工智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人工智能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榜语:人工智能是2016年国内互联网行业最热的名词。人工智能,英文缩写为AI,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它希望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与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2016年3月人工智能机器人阿尔法狗挑战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以4比1的总比分获胜,引爆了世人对人工智能的兴趣点,国内互联网公司争先恐后投身其中。

亮评:互联网时代之后,是什么时代呢?各路高人有过各种各样的描述,我的答案是:互联网时代之后,是智能时代。这也是我去年出版《智能爆炸》一书的初衷。一个新时代就要开始了。它是近几十年来硬件、软件、互联网不断发展、即将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人工智能》观后感

全文共 547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说感人的电影要分类的化,关于我们亲情的更能打动人。《人工智能》就是讲一个小机器人David被造出来之后被John家领养的故事。

David在没有完全初始化之前显得多少有点呆,但被妈妈初始化,知道自己的妈妈后,他的“人的情感”表现出来。他爱自己的妈妈,想得到妈妈的疼爱,和自己的真人的弟弟Jim因为要获得母爱而吃醋。为得到玩具熊泰迪而玩验证游戏。但在这些“争夺”面前真人Jim显得为了自己想要得到的使用害别人的手段,欺骗David去剪妈妈的头发,说这样就会得到妈妈的爱。Jim的人类自私的一面就显的那么刺眼,让人对机器人David一边同情一边喜爱。

David被植入了人类的欲望,有了自己的愿望,并愿意为此去冒险,执着的追求。可惜他太小,知道的并不多,一直被Jim的得到妈妈的爱的谎言而追寻。但这也正是让人感动的地方,他太小了,太天真了。

自然辩证法老师说人类被自己造出的工具所毒害,所影响,所牵着鼻子走。真的是这样吗?人类的自私,善变,嫉妒,怀疑……不更是可怕吗?霍金曾说:“人类有没有未来都是个未知数”。就是指当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毁灭性。难怪《人工智能》里两千年之后地球的主宰是高级机器人,而不是人类。

正如高级机器人所说:“人类对自己的意义可以有百般解释,是这个世界的奇迹”。但爱也人,恨也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人工智能与人类的思想对决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98 字

+ 加入清单

苹果总裁库克的一番话引起我们的一番深思,人工智能的进步为创新力量注入了新动力是毋庸置疑的,然人若趋于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其必后患无穷也。

诚然,计算机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人类最初发明创造机器是为了帮助减轻人工所需的浩大工程量,而绝不可能代替人类。换言之,人拥有意识,意识是本原,计算机依靠人给它以驱动。再先进的东西,人是基础。

计算机固然“聪明”,严谨的科学数据它有,复杂的原理它能解释,试问计算机的智慧从何而来?答案是人在背后做其推手。计算机的思考是极为有限的,没有人类的知识输入,人工智能怕只是摆设,人类千千万万的思想如点点星火,可以燎原。

正因为计算机是古板的,是没有感情的,所以计算机很难学习到人类一个特有的东西——情感。人是有血有肉的动物,有丰富的情感。情亦可说是源自道理的总结,老子的处世之道、孔子的为人之道、孟子的君臣之道,字字珠玑,其中蕴含的人情道义是冷酷的计算机计算多少数据也无法得到的。前不久,在柯洁与阿尔法狗的围棋大战中,柯洁输给了一台会下棋的计算机。面对这台冷酷的机器,柯洁哭了。然而在人们心中他并没有输。感情是人类珍视的东西之一,目前的技术,甚至是今后的科技,相信都很难做到让计算机会笑会哭、有喜怒哀乐。

人类的思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曹雪芹呕心沥血写成了《红楼梦》,五次增删,十载披阅,包含着时代的价值观。人类注入的情感,机器既体会不到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愁情,更不可能用最真挚的情感,写出为世人所赞的佳文。再者,倘若让计算机去描绘民国的光景、人类所想的“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之意,想必是计算机无可企及的。不难想象,人类在滚滚红尘中,看到灯火阑珊、草长莺飞;体会过世态炎凉、人生如歌……机器在数字、代码世界中却只为得出一个结论,而这个结论,我想通过人类的努力也是能够获得的,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大可试想一下,如果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那么一切道理真言仿佛都失效了,人类可以抛却道德准则、价值观,仅仅依靠计算机计算出的胜率败率;人类也可以没有情感,变得极度刻板,只有徘徊的数据,没有欢声笑语,城市间充斥着冷漠、可怕,那这一切该是多么令人后怕。

我始终坚信,人类总比计算机略胜一筹,人类的思考如泉涌,不会枯竭,人类拥有的情感是制胜法宝。我们需要做的,是按下计算机的“关闭”键,走出去,找思考,发现思想的启蒙点。

人的感官有巨大的价值,是不完美的人走向完美的条件与基本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人工智能”还是“智能人工”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297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工智能技术逐渐进入公众视野,投入生产领域。有关人工智能,人们众说纷纭,有主张发展研究的支持派,也有极言危害的反对派。在我看来,人工智能初崭露头角的当下,“危机论”未免太过危言耸听,人工智能进步与利用,将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只要始终在“真人”的掌控之下,让人工智能像人一样运作,又有何不可?

如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尤其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电子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从而衍生了人工智能这一门类。不同于以往类似机械、工具等的科技制造,人工智能是前所未有的科技综合体,在人类的设计和监控下,能够独立运作,拥有部分像人一样的思维。就像“人机围棋大战”中的“阿尔法GO”一样,与围棋高手博弈数小时之久,并最终战胜了数名围棋顶尖职业选手。

一时之间,人工智能能够战胜人类的危机言论甚嚣尘上,过去只有科幻大片中可见的“机器人控制人类”的场景将在现实之中上演。可情形真的有如此严峻吗?后果真的将那般惨重吗?我看未必。

既然发展人工智能已成趋势潮流,人工智能也的确有助于人类生存发展,那么哪怕有朝一日,科技真的高精尖到能够赋予人工智能人的情感,亦或是人工智能自发产生了人的思维,只要在人类的掌控之下,或者人类有针对失控的应急之法,那就不必过分忧虑。如此人工智能也更符合其“人工”的特征,继续为人类造福。

又有一群中国科学家,试图让人工智能机器人挑战高考,结果表明在文理科的区别上,人工智能差距明显。在相对强调理性逻辑的理科上,人工智能表现优良。但在偏重感性认知的文科上,人工智能折戟沉沙。

这一结果一方面体现了人工智能的发展成果,但更重要的一方面,表明人工智能技术目前并未达到“反噬”人类的高度,人工智能和真人的主要差异体现在——情感取向和价值判断上。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强调,意识是人类区别于世间万物的最主要特征。人有了意识,开始形成同情心、价值观等一系列的情感认知和体验。与其说是人类被迫“屈从”于人工智能,倒不如说是人类主动依附上人工智能,依赖于先进的科技,自发地沦为“智能人工”而失去了思考。

上世纪一部经典的默语电影《摩登时代》,卓别林饰演的流水线工人因长时间无休止的流水作业,被卷入流水线中。虽是一部讽刺幽默作品,但却发出了人成为机器附庸的警示,哪怕只是流水线这一“微不足道”的科技发明。

一旦人们受益于人工智能,陷入科技的百般依赖之中,失去价值观和同情心而变成麻木不仁的“智能人工”,这才是目前更值得担忧的问题。伴随技术进步,人工智能势必会越发频繁地用于生活、生产之中,人类也无可避免的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人工智能的倚仗。不被人工智能催化成“智能人工”,是一个度的问题。

身处工业时代,但文明不止工业文明,一心研究科技的同时,也要注重人性的发展,体现人性的光辉,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使是在万不得已时,暗示自己是“作为人”的存在,是人工智能的驱使者,而不是受“人工智能”驱使的“智能人工”,千万莫失去情感认知和价值判断,变得与机器无异。

人工智能是科技发展的伟大成果,只要让其始终处于人的控制之下,避免误入歧途,一定能更大限度的造福人类。切记!我们是人工智能的主宰,而不是受驱使的“智能人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人工智能的另一面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289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中“扫一扫”难以逾越的鸿沟已屈指可数。在这样一个人工智能成指数型爆炸发展的今天,很难说是我们创造了人工智能,还是后者塑造了我们。

我曾羡慕人工智能的超强计算力,幻想有一天不再为数学而发愁,也在劳累不堪或是关键时刻掉链子时仰慕人工智能的永不劳累。

物质上,人工智能所带来的便捷前所未有,但精神上,它的存在让现代人似乎还不如生活朴素的古人。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千年前的李商隐面对被晚霞染成绚丽色彩的天时,油然而生如此感慨。同样的场景防止今日恐怕结果会大不相同。一位衣着华丽,妆容整洁的女子登上古原,望着西边渐进地平线的夕阳,用心拍下照片后便坐在路边发起朋友圈炫耀着这一切,窃喜的数着有了多少赞,任由落日余晖打在身上。

人工智能改变了我们对于美的认知。从前,如“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山川想缪,郁乎苍苍“这样的美景在现在我们的眼中已”沦落“为朋友圈攀比的工具,似乎还没有精致的下午茶来的惹人喜爱。

碎片化生活可以算是人工智能泛滥时代的必然产物。我想,碎片化所带来的最大弊端是其改变了我们对于情谊的认知。兴许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工智能的冷漠无情渐渐渗入我们的血液。

苏秦张仪的友谊是我所向往的。苏秦佩六国相印,组织中原六国合纵抗秦,而张仪身为秦相,身居庙堂之高。按理说二者选了相互敌对的路后,纵然师出同门,也应割席断交,可他们在当下政务后仍能相约山间饮酒作乐,畅谈往日同门之情。然,如今的情谊呢?所谓的相好闺蜜,似乎维持这份关系的是每日的互赞,是象征关系亲密的巨轮大火。假设有一天,网络停止了,我们又和现在的人工智能机器一样冷漠孤立无情。

人工智能的存在带来的还有信息的爆炸。比起古人来自战场的千里家书所带来的慰藉,现在这些·亲友间的问候交流如同浩渺银河中的一颗小星星可有可无。消息欣慰的获取易如反掌,发表看法的权利在被无限放大,而我们有基本没有改变。在繁杂的信息中迷失了自我。看到原本并非大事或是以前没多少人重视的负面事件在网上被夸大修饰,看到再平常不过的小事背后似乎充斥着种种阴谋,看到这个时间并没有自己幻想的那么美好后,很难说我们能辨其真伪去筛选。过多负面的消息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让我们变得麻木。这一点上,人工智能改变了我们,而我们似乎变得连人工智能都不如。人工智能至少能够取其所需,就像阿尔法狗能在千万算法中寻找到最有算法击败围棋高手,而曾嘲笑古代居庙堂之高者竟如此易受谗言蒙蔽的我们却和昏君一样思考。

人工智能所带来的还有我们对于何为任义,何为是非的改变。

苹果总裁库克认为:我不担心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一样思考,我更担心人类向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

《终结者》的故事让我们似乎畏惧人工智能,霍金也曾发文表达对人工智能对人类影响至深的担忧,但就算那一天会到来,在此之前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我们却已早早的如计算机一般可般无情麻木的做着要做的事,这样与在希特勒控制下穿同样制服没有独立思想只知道法西斯万岁的人们有什么根本的区别。如果我们变成如此,让我们的意识不再具有主观能动性,那在人工智能控制人类时,我们也将无力反抗,那是变真的会是人类终结之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