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1570

作文

18

篇1:赵氏孤儿的读书笔记

全文共 1035 字

+ 加入清单

经历从天上掉到地底下的惨痛失败后,现时的陈凯歌已经聪明了许多,肯低头示好,但是骨子里的高傲贵族气还在。这不,看他挑的,先是“一代完人”梅兰芳,再是中国古典杯具,相当亲民,又不降格调。比之国师的偷工减料顺手拈来,他还是有认真做事的地方,一丝不苟。只是在《赵氏孤儿》里,当频频出现的女高配乐从背景飘荡而来,好似咏叹、好似悲泣,我就仿佛看到了陈凯歌抚胸长叹——他依然封闭在自我的世界里头,沉浸在自我营造的杯具感当中,无法自拔。

纵观这些年的贺岁档片子,《赵氏孤儿》当然不是一部太坏的电影,但也绝对不是一些人吹捧的好电影,没有惊世更没有回归。陈凯歌能拍出动人心魄的大场面,像宫廷上赵氏蒙冤;能点上一两个很妖的配角,像晋王和谋士,而光有这些,他却还是只能拍出三分之一的好电影,就跟《梅兰芳》一样,让你享受一段直奔高潮而去的前戏,岂不料中途立刻停下,说麻烦先生下次再来。该做的没做完,这就是《赵氏孤儿》的最大毛病。这必然到来的复仇没完,就好似断掉了一口气,它本该比开场还有画面感,更能感染人心。不说儿戏化的“三人连环刺”处理,整个复仇过程没有悬念,打得轻飘飘,简直毁掉了葛优在前面几十分钟的忍辱负重。即使除去这个,有那个灵魂出窍的超现实结尾,《赵氏孤儿》仍旧是一本烂尾戏,好似号召大家赶紧围观程婴的杯具命运,家毁人亡好悲惨。我直接就联想到了《和你在一齐》,一堆人围着看小孩拉提琴,看似煽情,实乃做作矫情。

再者几个人物立不起来,先不说既毁容又毁掉电影的黄晓明,他的韩厥主角基本起到了娱乐效果,大大冲淡了片子的杯具色彩,真不知是陈凯歌开的玩笑还是黄晓明的自我发挥。真正立不起来的人物是程婴,影片把太多笔墨浪费在了生活琐细上。由于他的被动,《赵氏孤儿》始终无法交代出他的真实动机,更无法表现出人的崩溃。由于程婴受制,赵武也不停摇摆,他如何理解事实并向义父刺出剑,这些都表现得太想当然了。电影给出的逻辑是这样的,程婴跑到屠岸贾面前,赵武自然会帮程婴,没有为什么。影片有意不断强化赵武的矛盾遭遇,他一边是养父一边是义父,本该有一个精彩的内心斗争乃至于自我溃败,然而这些在《赵氏孤儿》里都是消失不见的,多了徒劳无益的外景打斗,基本能够说是功亏一篑。

说到底,《赵氏孤儿》还是一部典型的中国式大片。你会有相似的笑场经历,更会有片刻的穿越错觉。那些一望便知的影视基地搭景,那些灰头土脸的群众演员,那些践踏史实的各种漏洞。所以,《赵氏孤儿》并没有能让陈凯歌脱胎换骨,更无法在这个时代里脱颖而出。

这就是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悲情之一:赵氏孤儿

全文共 766 字

+ 加入清单

沧桑的山西,自从人类开始在黄河岸边徘徊,悲情的风暴便一次又一次席卷过

在山西历史中,赵家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家族。当然,赵家的举足轻重来自于当初跟着晋文公重耳四处流亡的赵衰。因为这份患难与共的情义,重耳成为晋国国君后,赵衰也就成了大权在握的重臣。赵衰死后,这份炙手可热的权利世袭给了儿子赵盾,随后又世袭给了赵盾的儿子赵朔。

赵家的祸根得从重耳的孙子晋灵公说起。翻开晋国史,晋灵公来到这个世上唯一的目的好像就是为了荒淫。而当时,辅助他的大臣正是赵盾。赵衰性子直,看不惯国君瞎闹,于是就经常劝谏。唠叨多了,晋灵公就嫌他麻烦。第一次派杀手没干掉赵盾,第二次干脆就撕破脸追杀赵盾。但是,晋灵公的人马还没追到赵盾,他就被赵盾的弟弟赵穿刺杀了。晋灵公一死,晋成公上位,这位国君是明白人,原谅了赵家弑君这件事,并且继续重用赵盾。但是,随着晋成公和赵盾相继离世,赵家的好日子突然就到了尽头。

晋成公的儿子晋静公并不像他老子那么厚道。一上任,就开始为他的爷爷晋灵公报仇。他的宠臣屠岸贾当时主管司法,顺理成章就成了这件案子的负责人。屠岸贾很明白国君的心思,即使赵朔当时权倾朝野,但也无法阻挡赵家被血洗的厄运。

在韩厥、公孙杵臼及程婴的拼死保护下,赵朔的遗腹子赵武才留住一条小命。为了赵家的这缕香火,公孙杵臼惨死在屠岸贾的手下,同他一起遭难的,还有程婴刚出生就顶替赵武死去的儿子。而后,在程婴的陪伴下,赵武在藏山一藏就是15年。后来,晋景公继位之后,在韩厥的劝说下,开始为赵家的冤案昭雪,赵氏孤儿赵武这才得以重见天日。当然,屠岸贾的家族同样遭到灭门之罪。从赵武开始,复苏的赵家再次成为晋国的风云家族,并最终成为三家分晋的一支庞大力量。至今,在山西的襄汾县,还有一个叫做“三公村”的村落。据说,就是当年这三位义士商量保护赵氏孤儿的地方。故人远去,但忠义的云朵依旧飘拂。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赵氏孤儿的历史故事

全文共 862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出古戏叫《赵氏孤儿》,演的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其中就有两个人以生命为代价信守诺言的情节。春秋时候,赵国有个忠臣赵奢,遭到奸臣屠岸贾的诬陷,被杀了。临刑前,赵奢对他的两个门客程婴和杵臼说:“我死后,你们一定想办法保住我的儿子,日后让他为我报仇,除掉屠岸贾这一帮祸国殃民的坏蛋。”两人郑重地答应了。

赵奢被害后,他们两人就历尽千辛万苦去实践自己的诺言。赵奢的妻子是赵王的女儿,带着儿子住在王宫里。他们估计赵奢的妻子不会被害,但赵奢的儿子有可能保不住,就设法把他从宫里偷出来。当时这孩子只有半岁。程婴也有个半岁的儿子,就把他放在程婴家一块养。但是,很快屠岸贾发现孩子不在宫中,就到处搜查,查了个把月,没有查到。这家伙恼羞成怒,一定要斩草除根,命令全国搜查;若查不出来,就把全国三3个月以上、1岁以下的孩子全部杀光。

程婴、杵臼看到这种情况,于心不忍,就商量出一个既要保住全国的孩子,又要保全赵氏孤儿的办法,拿程婴的儿子冒充赵氏孤儿,献出去。由谁来献呢?献孩子的要受到正直之士的谴责,保藏孩子的则肯定活不了。最后杵白说:“让我去死吧。我年纪大些,今后抚养的任务很重,时间也长,再说你能文能武,留下来也比我有用些。”于是杵臼把程婴的儿子藏在自己家里,而程婴去“告密”,并带人到杵臼家里去搜,果然搜出个孩子,当着程婴的面就摔死了。

大家想想,虽然是瞒哄了屠岸贾,但眼看着自己的亲生儿子被摔死,心里有多难受!而且这种难受还不能有任何表现,要装出极力讨好屠岸贾的样子来。当时屠岸贾要赏程婴一笔钱并给他官做。程婴说:“您多赏点钱,我不做官,我出卖了朋友,人家会骂我,不如多拿点钱远远离开京城,找个地方隐居起来。”屠岸贾误认为程婴是跟自己一样的势利之徒,没有多想就同意了,给了一大笔钱。程婴带着钱和赵氏孤儿藏在深山里。一躲19年,不仅把赵氏孤儿培养成人了,而且调教得能文能武。程婴这才告诉这孤儿19年来的事情经过,赵氏孤儿最后终于在程婴的帮助下,报了仇,把屠岸贾一伙全杀了,把赵奢的案子也翻了。程婴和杵臼真可谓“一诺千金”,是古代讲信用的典型。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赵氏孤儿让人感动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3484 字

+ 加入清单

正是洋溢其中的感天动地的情义,价值千金的忠诚,让这个故事受到了古今中外观众的追捧,在其中,大家找到了久违的“坚持”和“温暖”,心灵得到了一遍又一遍的抚慰。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转述和接受的过程中,历史的本来面貌渐渐被大家遗忘了、忽略了,故事重复千变就成了历史,然后就变成了信史。然而,历史真的会有如此多情,如此煽情,如此矫情吗?历史上的“赵氏孤儿”又是在什么样的情形之下成为孤儿的?历史上真实的“赵氏孤儿”关乎正义和忠诚吗?

既然是说“赵氏孤儿”的故事,我们第一个问题就是,“赵氏”指的是谁?这一切要从晋文公开始。

晋文公名曰重耳,乃春秋时期晋国献公的儿子。重耳大名鼎鼎,经历坎坷而传奇。他的坎坷遭遇和一个女人有关,这个女人就是骊姬。

在一次战争中,作为胜利者,晋献公得到了两个女孩——骊氏姐妹。晋献公将她们纳入后宫,宠爱无比。等到骊姬生下一个男孩之后,晋献公为了表达自己对于骊姬的喜爱,就决定废掉原来的太子,改立骊姬的孩子。

另立太子当然是件大事,晋献公也深知其中的利害。为了清除障碍,他决计就将包括原来的太子和重耳在内的诸王子打发到外地去。即使这样,骊姬依然不放过他们,极尽落井下石之能事,太子和重耳他们只好流亡别国。

这是一次漫长的流亡。等重耳再次踏上晋国的土地之时,已经是19年之后。令人欣慰的是,流亡归来,重耳就被拥立为晋国国君。

在这漫长的流亡生涯中,重耳身边始终有一帮忠实的拥趸跟随。其中最重要而且功劳最大的一个人就是赵衰。

赵衰有多重要呢?一个例子也许可以说明问题。

在重耳流亡到齐国的时候,齐桓公以礼相待,很给重耳面子,不仅把公室的女儿嫁给他,还送给了他80匹骏马。重耳没有受到过如此的待遇,因而,在温柔富贵乡里,他丧失了所有的斗志,感觉就这样在齐国终其一生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他这样想可以,但跟随他的人不干了。是啊,大家跟随你,就是觉得你有前途有奔头是潜力股啊,一旦你重耳在齐国止步不前,每天醇酒妇人享受起来,不再想着杀回晋国,大家辛辛苦苦跟随你这么多年,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关键时候,赵衰果断出手,用高度酒将重耳灌醉,在其半梦半醒之际,直接装进车里拉出了齐国国境。待重耳酒醒之后,早已被赵衰他们拉到了另外的国家。很显然,若没有赵衰他们的坚定支持,没有赵衰他们的苦口婆心,就不可能有重耳后来的发迹。用《史记》的话来评价赵衰就是:“文公所以返国及霸,多赵衰计策。”所以,重耳做了国君,功劳最大的赵衰就被封为原邑大夫,并且在朝堂之上代理晋国国政,他的身份一下子变成了晋国的公卿。

赵衰的继承人是他的儿子赵盾,在晋文公重耳去世之后,赵盾继续代理晋国国政,辅佐晋文公的儿子晋襄公。

赵盾主持国政两年之后,晋襄公就去世了。晋襄公的去世,给赵盾出了一个大难题,这个难题给赵盾以后的日子带来严重的影响。

这个问题和晋襄公的太子有直接关系。

晋襄公的太子叫夷皋,本来父死子继,理所应当,但是,因为当时夷皋年纪太小,赵盾觉得这孩子生活尚且不能自理,怎么作国君?因此,赵盾打定主意,不让太子接任,要改立晋襄公的弟弟、太子的叔叔、当时正作为人质滞留在秦国的公子雍为国君。主意既定,赵盾马上就付诸行动,在第一时间派使臣前去秦国迎接公子雍。

从这一行动可以看出在晋国政坛上,赵盾已经到了只手遮天、随心所欲的程度。

但是,赵盾也有赵盾的缺点和软肋。他是靠了他的父亲追随重耳才换来了今天的地位,在某种程度上,赵盾只能算是“权二代”,“权”而不“贵”。虽然赵盾位高权重,但和晋国统治者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在宗法社会,赵盾实在称不上贵族。他们赵家在晋国政坛也没有足够的人脉关系,没有人脉关系就等于没有足够的实力。

太子夷皋的母亲就是拿捏准了这一点,开始找赵盾讨说法,表面上她用的武器是眼泪,但实际上她真正的武器是她背后的宗族。太子既然能被立为太子,他背后一定有一批既得利益者。而赵盾也许正是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才以太子年龄太小为借口,要另立国君。一旦成就此事,赵盾就有了立国定主之功,不但有效地改变了晋国的政治生态,而且将更加突显其位高权重的形象。

太子背后的力量不肯善罢甘休,太子的母亲更是不依不饶。她每天第一件事就是拦着赵盾,啼哭不止,她甚至不顾身份,见到赵盾就下跪,弄得赵盾手足无措。她只问赵盾一个问题:“请你告诉我,刚去世的襄公有什么过错,你为什么要抛弃他的太子而另立国君?”问得赵盾是哑口无言。

赵盾为此事忧虑,越想心越虚,太子背后的势力、太子母亲背后的势力,不知比赵盾强多少倍,如果另立别人顶替太子,也许会有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赵盾骑虎难下,只好改弦更张,答应按既定方针办,国君的位子还让太子来坐。接任的太子就是后来的晋灵公。

这件事情又说明虽然赵盾只手遮天,但他还有所顾忌,不能为所欲为。

太子即位,可被赵盾正式派到秦国去迎接雍的人已经在归途上。无奈之下,赵盾只好再派一支小分队,去拦截并干掉早前派到秦国应请公子雍的那批人。赵盾必须把这个屁股擦干净。

既想只手遮天,又不能无所顾忌,同时思维又不缜密,这样的人想平平安安占据高位,似乎不会有那么容易。在他志得意满之时,危机已悄悄向他走来——在太子母亲的心目中,在太子拥护者的心目中,在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晋灵公本人的心目中,赵盾是一个心怀不测的奸邪小人,是自己的敌人。

这样的情形之下,慢慢长大的晋灵公该怎样处理和赵盾的关系呢?历史的记载很耐人寻味。

长大后的晋灵公自暴自弃,骄纵无常,其行为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程度。譬如,他平时喜欢爬到王宫最高的建筑上,用弹弓往下射过往的行人。行人为了不被射中,就会四处躲闪。每当晋灵公看到下面的行人惊慌失措、像无头苍蝇逃窜的样子就会特别开心。晋灵公爱美食,但胃口很刁,有一次吃熊掌,他觉得厨师做得火候不到,就传令杀掉厨师,大卸八块,放在筐子里让宫女们顶在头上运到外面去。

晋灵公这样的荒淫无道,表明了一种态度:你赵盾不是执掌国政吗?我偏不和你配合,偏不和你合作。当年你连废掉我的心思都有,我今天为什么还要和你一唱一和呢面对这种情况,主持国政的赵盾只有时时进谏,灵公呢,则是任凭风浪打,稳坐钓鱼台,对于赵盾的意见一概不予理睬。一来二去,两人的关系就发展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

这就出现了《赵氏孤儿》中所讲述的情节:晋灵公派刺客去杀赵盾,结果被派去的刺客中途撂挑子,自寻短见去了,赵盾侥幸得以存活。一计不成,再生一计。晋灵公以宴请为名,想趁机埋伏好士兵除掉赵盾,可是中间有人给赵盾通风报信,赵盾再次逃脱。

这些后来都成了晋灵公的罪名,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想一想,就会发现事情的不可思议之处:一般来说,用刺客去杀人的人,往往都是弱势群体,譬如燕太子丹让荆轲去杀秦始皇等等。而身为国君的晋灵公居然用如此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可见在晋灵公那里,赵盾已经到了尾大不掉的程度。

晋灵公连续两次下手都没能得逞,赵盾又该如何应对呢?三十六计,走为上。于是,赵盾仓皇出逃。赵盾这一逃却逃出来了意外。

赵盾前脚刚走,晋国后脚就出了大问题:赵盾的同父异母兄弟名叫赵穿,他就在朝廷之上公然杀死了晋灵公,此时,赵盾连晋国国境还没有出呢。

赵盾闻听消息,马上兴冲冲调头返回。在第一时间赶到了晋国都城,料理乱局。他果断地让赵穿从周朝的京城迎来晋文公重耳的儿子,晋襄公的弟弟,晋灵公的叔叔黑臀,让他即位,这就是晋成公。

史书没有记载在晋灵公被杀这一事件中,赵盾到底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但有一点是明确的,晋灵公的被杀,赵盾难逃干系。

果然,不久之后,晋国朝野就对此有了风言风语。国人这么议论赵盾:“你身为正卿,说是逃亡,却连国境都没有走出。等到你回来继续主持朝政之时,你也不追查国君被杀的事件,更不去诛讨逆贼,真有你的啊!”

所以,晋国的史官就在史书上这样记载:“赵盾弑其君!”意思就是赵盾有杀君之罪。这个史官名叫董狐,董狐因在此事上坚持原则而名垂青史。孔夫子曾对此大加赞赏。后来文天祥在《正气歌》里也曾这样写道:“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通过这些,我们也许可以看到,世人和历史并没有站到赵盾这边。同时这也让我们看到,历史上真实的赵盾,和《赵氏孤儿》中赵盾的形象相去甚远。

晋成公在位七年之后去世,在赵盾的帮助下,晋成公黑臀的儿子据即位,他就是晋景公。在晋景公的时候,赵盾去世,他的儿子赵朔承袭了他的爵位,其夫人则是晋成公的姐姐。此时,赵家已经成为晋国政坛上炙手可热的势力了。然而物极必反。晋景公即位之后,要对赵氏家族下手了。

此事事关重大,晋景公在下定决心之前,显然做过周密的部署。

首先,他把行动的前锋选定为屠岸贾,之后将屠岸贾提拔为司寇。司寇地位较高,略相当于卿,主要职责就是掌管刑狱、纠察等事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赵氏孤儿的读书笔记

全文共 722 字

+ 加入清单

赵氏孤儿》由史料的记载到话剧的演绎,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史学家的认真考据,也有作家的情感演绎……

第一次读《赵氏孤儿》是在初三的时候,那时候不懂得其中所蕴含的东西,只知道讲述了赵朔遗孤复仇的故事,那时候就只是故事。后来随着的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大,再读的时候却别有一番风味,文中的赵氏孤儿,顾侯,屠岸贾,程婴,屠岸冶姮等人的形象更加的鲜明。两代人的仇,一次次血腥的杀戮,他们都是被仇恨扭曲的俗人,对赵氏充满仇恨的顾侯,扭曲到每天训练“西域灵獒”,以待有朝一日用它来咬断赵氏一门的喉咙,他的内心充满了杀戮。屠岸贾也是被仇恨扭曲了的,他甚至为了搜捕赵氏孤儿,将全城的婴儿都给抓来,进行屠戮,真可谓“宁可错杀一万,不可放过一个。”这样扭曲的人还有很多……全书唯有的一丝温暖人心的东西就只有赵氏孤儿和屠岸冶姮的爱情故事,他们的爱情超越了一切世俗的东西,真真正正的验证了一句话,那就是“爱,是一切毒药的解药。”在不同版本中,赵氏孤儿的故事有不同的结局,有的说是赵氏孤儿报了满门的血海深仇,有的是赵氏孤儿放弃了报仇,不同的结局显示了不同人的心理态度。在爱情的的深海里,赵氏孤儿和屠岸冶姮的爱情是一出悲剧,他们的爱超越了世俗人的狭隘情爱观。

生活在那个动乱的,权利交织的年代,欲望和金钱腐蚀了人们的内心。赵氏孤儿的故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一个时代的悲剧。无论是心狠手辣的屠岸贾,亦或是被仇恨蒙蔽了双眼的顾侯、程婴,更有甚者是无辜深陷仇恨的赵氏孤儿……动乱的年代成全了晋灵公的权利欲望,他运筹帷幄,步步为营,完成了权利的过渡。

生活的现实就是这样,放不下仇恨,就将被仇恨腐蚀。佛家最大的思想除了空就是放下了,所以,放下一起怨怼,才会有更好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故事简介

全文共 757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挑选20个文武全才的门客一起去。经过挑选,最后还缺一个人。

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合纵’盟约,约定与门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寻找。可是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

平原君说:“先生来到赵胜门下几年了?”

毛遂说:“三年了。”

平原君说:“贤能的人处在世界上,就好比锥子处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显现出来。如今,处在赵胜的门下已经三年了,左右的人们对你没有称道,赵胜也没听到赞语,这是因为先生没有什么才能的缘故。所以先生不能一道前往,请留下!”

毛遂说:“我不过今天才请求进到囊中罢了。要是我早就处在囊中的话,就会像锥子那样,整个锋芒都会露出来,不仅是尖梢露出来而已。”平原君终于带毛遂一道前往。

到了楚国,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两人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毛遂大步跨上台阶,远远地大声叫起来:“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议而不决?”楚王非常恼火,问平原君:“此人是谁?”

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门客!”楚王喝道:“赶紧退下!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毛遂见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几个台阶。他手按宝剑,说:“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那么勇敢,没有再呵斥他,就听毛遂讲话。毛遂就把出兵援赵有利楚国的道理,作了精辟的分析。

毛遂的一番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不几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秦军撤退了。平原君回赵后,待毛遂为上宾。他很感叹地说:“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赵氏孤儿感天动地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3553 字

+ 加入清单

赵氏孤儿”无疑是一个煽情催泪的故事:赵家遭遇奸臣灭门,孤儿侥幸死里逃生,八位义士前仆后继,血海深仇终得昭雪。

正是洋溢其中的感天动地的情义,价值千金的忠诚,让这个故事受到了古今中外观众的追捧,在其中,大家找到了久违的“坚持”和“温暖”,心灵得到了一遍又一遍的抚慰。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转述和接受的过程中,历史的本来面貌渐渐被大家遗忘了、忽略了,故事重复千变就成了历史,然后就变成了信史。然而,历史真的会有如此多情,如此煽情,如此矫情吗?历史上的“赵氏孤儿”又是在什么样的情形之下成为孤儿的?历史上真实的“赵氏孤儿”关乎正义和忠诚吗?

既然是说“赵氏孤儿”的故事,我们第一个问题就是,“赵氏”指的是谁?这一切要从晋文公开始。

晋文公名曰重耳,乃春秋时期晋国献公的儿子。重耳大名鼎鼎,经历坎坷而传奇。他的坎坷遭遇和一个女人有关,这个女人就是骊姬。

在一次战争中,作为胜利者,晋献公得到了两个女孩——骊氏姐妹。晋献公将她们纳入后宫,宠爱无比。等到骊姬生下一个男孩之后,晋献公为了表达自己对于骊姬的喜爱,就决定废掉原来的太子,改立骊姬的孩子。

另立太子当然是件大事,晋献公也深知其中的利害。为了清除障碍,他决计就将包括原来的太子和重耳在内的诸王子打发到外地去。即使这样,骊姬依然不放过他们,极尽落井下石之能事,太子和重耳他们只好流亡别国。

这是一次漫长的流亡。等重耳再次踏上晋国的土地之时,已经是19年之后。令人欣慰的是,流亡归来,重耳就被拥立为晋国国君。

在这漫长的流亡生涯中,重耳身边始终有一帮忠实的拥趸跟随。其中最重要而且功劳最大的一个人就是赵衰。

赵衰有多重要呢?一个例子也许可以说明问题。

在重耳流亡到齐国的时候,齐桓公以礼相待,很给重耳面子,不仅把公室的女儿嫁给他,还送给了他80匹骏马。重耳没有受到过如此的待遇,因而,在温柔富贵乡里,他丧失了所有的斗志,感觉就这样在齐国终其一生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他这样想可以,但跟随他的人不干了。是啊,大家跟随你,就是觉得你有前途有奔头是潜力股啊,一旦你重耳在齐国止步不前,每天醇酒妇人享受起来,不再想着杀回晋国,大家辛辛苦苦跟随你这么多年,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关键时候,赵衰果断出手,用高度酒将重耳灌醉,在其半梦半醒之际,直接装进车里拉出了齐国国境。待重耳酒醒之后,早已被赵衰他们拉到了另外的国家。很显然,若没有赵衰他们的坚定支持,没有赵衰他们的苦口婆心,就不可能有重耳后来的发迹。用《史记》的话来评价赵衰就是:“文公所以返国及霸,多赵衰计策。”所以,重耳做了国君,功劳最大的赵衰就被封为原邑大夫,并且在朝堂之上代理晋国国政,他的身份一下子变成了晋国的公卿。

赵衰的继承人是他的儿子赵盾,在晋文公重耳去世之后,赵盾继续代理晋国国政,辅佐晋文公的儿子晋襄公。

赵盾主持国政两年之后,晋襄公就去世了。晋襄公的去世,给赵盾出了一个大难题,这个难题给赵盾以后的日子带来严重的影响。

这个问题和晋襄公的太子有直接关系。

晋襄公的太子叫夷皋,本来父死子继,理所应当,但是,因为当时夷皋年纪太小,赵盾觉得这孩子生活尚且不能自理,怎么作国君?因此,赵盾打定主意,不让太子接任,要改立晋襄公的弟弟、太子的叔叔、当时正作为人质滞留在秦国的公子雍为国君。主意既定,赵盾马上就付诸行动,在第一时间派使臣前去秦国迎接公子雍。

从这一行动可以看出在晋国政坛上,赵盾已经到了只手遮天、随心所欲的程度。

但是,赵盾也有赵盾的缺点和软肋。他是靠了他的父亲追随重耳才换来了今天的地位,在某种程度上,赵盾只能算是“权二代”,“权”而不“贵”。虽然赵盾位高权重,但和晋国统治者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在宗法社会,赵盾实在称不上贵族。他们赵家在晋国政坛也没有足够的人脉关系,没有人脉关系就等于没有足够的实力。

太子夷皋的母亲就是拿捏准了这一点,开始找赵盾讨说法,表面上她用的武器是眼泪,但实际上她真正的武器是她背后的宗族。太子既然能被立为太子,他背后一定有一批既得利益者。而赵盾也许正是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才以太子年龄太小为借口,要另立国君。一旦成就此事,赵盾就有了立国定主之功,不但有效地改变了晋国的政治生态,而且将更加突显其位高权重的形象。

太子背后的力量不肯善罢甘休,太子的母亲更是不依不饶。她每天第一件事就是拦着赵盾,啼哭不止,她甚至不顾身份,见到赵盾就下跪,弄得赵盾手足无措。她只问赵盾一个问题:“请你告诉我,刚去世的襄公有什么过错,你为什么要抛弃他的太子而另立国君?”问得赵盾是哑口无言。

赵盾为此事忧虑,越想心越虚,太子背后的势力、太子母亲背后的势力,不知比赵盾强多少倍,如果另立别人顶替太子,也许会有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赵盾骑虎难下,只好改弦更张,答应按既定方针办,国君的位子还让太子来坐。接任的太子就是后来的晋灵公。

这件事情又说明虽然赵盾只手遮天,但他还有所顾忌,不能为所欲为。

太子即位,可被赵盾正式派到秦国去迎接雍的人已经在归途上。无奈之下,赵盾只好再派一支小分队,去拦截并干掉早前派到秦国应请公子雍的那批人。赵盾必须把这个屁股擦干净。

既想只手遮天,又不能无所顾忌,同时思维又不缜密,这样的人想平平安安占据高位,似乎不会有那么容易。在他志得意满之时,危机已悄悄向他走来——在太子母亲的心目中,在太子拥护者的心目中,在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晋灵公本人的心目中,赵盾是一个心怀不测的奸邪小人,是自己的敌人。

这样的情形之下,慢慢长大的晋灵公该怎样处理和赵盾的关系呢?历史的记载很耐人寻味。

长大后的晋灵公自暴自弃,骄纵无常,其行为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程度。譬如,他平时喜欢爬到王宫最高的建筑上,用弹弓往下射过往的行人。行人为了不被射中,就会四处躲闪。每当晋灵公看到下面的行人惊慌失措、像无头苍蝇逃窜的样子就会特别开心。晋灵公爱美食,但胃口很刁,有一次吃熊掌,他觉得厨师做得火候不到,就传令杀掉厨师,大卸八块,放在筐子里让宫女们顶在头上运到外面去。

晋灵公这样的荒淫无道,表明了一种态度:你赵盾不是执掌国政吗?我偏不和你配合,偏不和你合作。当年你连废掉我的心思都有,我今天为什么还要和你一唱一和呢面对这种情况,主持国政的赵盾只有时时进谏,灵公呢,则是任凭风浪打,稳坐钓鱼台,对于赵盾的意见一概不予理睬。一来二去,两人的关系就发展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

这就出现了《赵氏孤儿》中所讲述的情节:晋灵公派刺客去杀赵盾,结果被派去的刺客中途撂挑子,自寻短见去了,赵盾侥幸得以存活。一计不成,再生一计。晋灵公以宴请为名,想趁机埋伏好士兵除掉赵盾,可是中间有人给赵盾通风报信,赵盾再次逃脱。

这些后来都成了晋灵公的罪名,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想一想,就会发现事情的不可思议之处:一般来说,用刺客去杀人的人,往往都是弱势群体,譬如燕太子丹让荆轲去杀秦始皇等等。而身为国君的晋灵公居然用如此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可见在晋灵公那里,赵盾已经到了尾大不掉的程度。

赵氏孤儿:感天动地的历史真相

晋灵公连续两次下手都没能得逞,赵盾又该如何应对呢?三十六计,走为上。于是,赵盾仓皇出逃。赵盾这一逃却逃出来了意外。

赵盾前脚刚走,晋国后脚就出了大问题:赵盾的同父异母兄弟名叫赵穿,他就在朝廷之上公然杀死了晋灵公,此时,赵盾连晋国国境还没有出呢。

赵盾闻听消息,马上兴冲冲调头返回。在第一时间赶到了晋国都城,料理乱局。他果断地让赵穿从周朝的京城迎来晋文公重耳的儿子,晋襄公的弟弟,晋灵公的叔叔黑臀,让他即位,这就是晋成公。

史书没有记载在晋灵公被杀这一事件中,赵盾到底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但有一点是明确的,晋灵公的被杀,赵盾难逃干系。

果然,不久之后,晋国朝野就对此有了风言风语。国人这么议论赵盾:“你身为正卿,说是逃亡,却连国境都没有走出。等到你回来继续主持朝政之时,你也不追查国君被杀的事件,更不去诛讨逆贼,真有你的啊!”

所以,晋国的史官就在史书上这样记载:“赵盾弑其君!”意思就是赵盾有杀君之罪。这个史官名叫董狐,董狐因在此事上坚持原则而名垂青史。孔夫子曾对此大加赞赏。后来文天祥在《正气歌》里也曾这样写道:“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通过这些,我们也许可以看到,世人和历史并没有站到赵盾这边。同时这也让我们看到,历史上真实的赵盾,和《赵氏孤儿》中赵盾的形象相去甚远。

晋成公在位七年之后去世,在赵盾的帮助下,晋成公黑臀的儿子据即位,他就是晋景公。在晋景公的时候,赵盾去世,他的儿子赵朔承袭了他的爵位,其夫人则是晋成公的姐姐。此时,赵家已经成为晋国政坛上炙手可热的势力了。然而物极必反。晋景公即位之后,要对赵氏家族下手了。

此事事关重大,晋景公在下定决心之前,显然做过周密的部署。

首先,他把行动的前锋选定为屠岸贾,之后将屠岸贾提拔为司寇。司寇地位较高,略相当于卿,主要职责就是掌管刑狱、纠察等事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赵氏孤儿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915 字

+ 加入清单

赵氏孤儿》的电影大家应该都看过,那么知道了它的历史典故了吗?今天小编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赵氏孤儿的历史典故。

有一出古戏叫《赵氏孤儿》,演的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其中就有两个人以生命为代价信守诺言的情节。春秋时候,赵国有个忠臣赵奢,遭到奸臣屠岸贾的诬陷,被杀了。临刑前,赵奢对他的两个门客程婴和杵臼说:“我死后,你们一定想办法保住我的儿子,日后让他为我报仇,除掉屠岸贾这一帮祸国殃民的坏蛋。”两人郑重地答应了。

赵奢被害后,他们两人就历尽千辛万苦去实践自己的诺言。赵奢的妻子是赵王的女儿,带着儿子住在王宫里。他们估计赵奢的妻子不会被害,但赵奢的儿子有可能保不住,就设法把他从宫里偷出来。当时这孩子只有半岁。程婴也有个半岁的儿子,就把他放在程婴家一块养。但是,很快屠岸贾发现孩子不在宫中,就到处搜查,查了个把月,没有查到。这家伙恼羞成怒,一定要斩草除根,命令全国搜查;若查不出来,就把全国三3个月以上、1岁以下的孩子全部杀光。

程婴、杵臼看到这种情况,于心不忍,就商量出一个既要保住全国的孩子,又要保全赵氏孤儿的办法,拿程婴的儿子冒充赵氏孤儿,献出去。由谁来献呢?献孩子的要受到正直之士的谴责,保藏孩子的则肯定活不了。最后杵白说:“让我去死吧。我年纪大些,今后抚养的任务很重,时间也长,再说你能文能武,留下来也比我有用些。”于是杵臼把程婴的儿子藏在自己家里,而程婴去“告密”,并带人到杵臼家里去搜,果然搜出个孩子,当着程婴的面就摔死了。

大家想想,虽然是瞒哄了屠岸贾,但眼看着自己的亲生儿子被摔死,心里有多难受!而且这种难受还不能有任何表现,要装出极力讨好屠岸贾的样子来。当时屠岸贾要赏程婴一笔钱并给他官做。程婴说:“您多赏点钱,我不做官,我出卖了朋友,人家会骂我,不如多拿点钱远远离开京城,找个地方隐居起来。”屠岸贾误认为程婴是跟自己一样的势利之徒,没有多想就同意了,给了一大笔钱。程婴带着钱和赵氏孤儿藏在深山里。一躲19年,不仅把赵氏孤儿培养成人了,而且调教得能文能武。程婴这才告诉这孤儿19年来的事情经过,赵氏孤儿最后终于在程婴的帮助下,报了仇,把屠岸贾一伙全杀了,把赵奢的案子也翻了。程婴和杵臼真可谓“一诺千金”,是古代讲信用的典型。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海伦凯勒的故事简介

全文共 2123 字

+ 加入清单

海伦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海伦凯勒故事简介,欢迎阅读。

刚满周岁那年,一天傍晚,母亲趁太阳西下以前,放了一盆热水为海伦凯勒擦洗身子。可是,当母亲自浴盆把海伦凯勒抱了起来,放在膝盖上,正想拿条大毛巾替她包裹身子的时候,海伦凯勒的目光,突然被地板上摇晃不定的树影给吸引了过去。她好奇地看著,看得很入神,眼珠子动也不动一下,而且还忍不住伸长小手扑了过去,好像非得揪住它不可。

当时,母亲虽然已经注意到海伦凯勒的眼神,但是看在母亲的眼里,树影不过是平常又自然的现象,没什?好大惊小怪的。所以,她万万没有想到海伦凯勒会使出这?原劲儿往前倾,结果不小心一溜手,竟让海伦凯勒滑倒在地,哇哇大哭个不停。母亲知道女儿受了惊吓,飞快地将海伦凯勒搂进怀里,连哄带骗了好一阵子,海伦凯勒才安静了下来。

事隔不久,母亲一个人静静回想这件事情发生的经过,她发现海伦凯勒的观察力似乎特别灵敏。通常一个周岁大的婴儿,应该是懵懵懂懂的,对什?事情都没有企图深入了解的倾向,可是海伦凯勒却别有细腻的之思,甚至於想用自己的肢体去感受变化的奇妙。当然,跟大人比起来,海伦凯勒的表现并不成熟,如果跟其他的婴孩相比,可就不能不算特殊了。

而为人父母的,能幸运地生下一个天赋优异的小孩,当然是得意洋洋?!每逢亲朋好友到家里做客,不谈起女儿也就罢了,一旦话题转到海伦凯勒身上,母亲心满意足的喜悦,就会自然而然地从言谈中流露了出来。

但是这份喜悦到底能持续多久呢?当父母亲正兴高采烈畅谈海伦凯勒美好未来的当儿,海伦凯勒却莫名其妙生了一场大病,这场大病不但夺走了父母心中的希望,更使海伦凯勒变成一个看不见、也听不见的小女孩,而且她脾气更暴躁起来!

可怜的海伦凯勒,该如何去面对一个没有光线,没有声音的世界呢?这真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通常教育一个五官健全的孩子,已经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了,更何况海伦凯勒又瞎又聋!也许,父母亲他们可以猜测、也可以想像海伦凯勒的心情,但是他们绝对无法体会,就如同海伦凯勒无法体会正常人的生活一样,他们真的无从体会。

起先,父母亲采用实验的方法,一次又一次地尝试,虽然他们失败过无数次,但是日子久了,也摸索出不少要领,他们除了被动地猜想海伦凯勒的比手画脚,有时也教导海伦凯勒凭藉肢体动作,表达喜怒哀乐。

另外,海伦凯勒也学习运用触觉去感受周遭的事事物物。就这样一点一的累积,四、五年以后,大凡孩子们用眼睛、耳朵能感受的,海伦凯勒都能以触摸的方式领略。只是父母亲不是残障教育的专家,所以海伦凯勒学到的肢体语言,只有父母才看得懂,至于外人可就很难说了。

向来关心女儿的父母亲,也一直挂心这个问题,尤其他们想到自己终有年老体衰的一天,到时候要是海伦凯勒仍然不能跟外人沟通,那海伦凯勒往后的遭遇,将是非常悲惨的。於是,在海伦凯勒七岁那年,他们从外地请来一位受过专门训练的莎利文老师。

莎利文老师跟海伦凯勒很投缘,她们认识没有几天就相处融洽,而且海伦凯勒还从莎利文老师那里学会了认字。

一天,老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了「水」这个字,海伦凯勒不知怎?搞的,总是没法子记下来。老师知道海伦凯勒的困难处在哪儿,她带著海伦凯勒走到喷水池边,要海伦凯勒把小手放在喷水孔下,让清凉的泉水溅溢在海伦凯勒的手上。接著,莎利文老师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下「水」这个字,从此海伦凯勒就牢牢记住了,再也不会搞不清楚。海伦后来回忆说:“不知怎的,语言的秘密突然被揭开了,我终于知道水就是流过我手心的一种物质。这个喝的字唤醒了我的灵魂,给我以光明、希望、快乐。

不过,莎利文老师认为,光是懂得认字而说不出话来,仍然不方便沟通。可是,从小又聋又瞎的海伦凯勒,一来听不见别人说话的声音,二来看不见别人说话的嘴型,所以,尽管她不是不能说话的哑巴,却也没法子说话。

为了克服这个困难,莎利文老师替海伦凯勒找了一位专家,教导她利用双手去感受别人说话时嘴型的变化,以及鼻腔吸气、吐气的不同,来学习发音。当然,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不过,海伦凯勒还是做到了。 盲人作家海伦凯勒,除了突破官能障碍学会说话,更奉献自己的一生,四处为残障人士演讲,鼓励他们肯定自己,立志做一个残而不废的人。海伦凯勒这份爱心,不但给予残障人士十足的信心,更激起各国人士正视残障福利,纷纷设立服务机构,辅助他们健康快乐的过生活。

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此外,本书中收录的《我的人生故事》是海伦凯勒的本自传性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1968年,海伦88岁去世,她把所有终生致力服务残障人士的事迹,传遍全世界。她写了很多书,她的故事还拍成了电影。莎利文老师把最珍贵的爱给了她,她又把爱散播给所有不幸的人,带给他们希望。死后,因为她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贡献感动了全世界.并且各地人民都开展了纪念她的活动。

海伦.凯勒,自幼因病成为盲聋哑人,但她自强不息,克服巨大的困难读完大学。一生写了十几部作品,同时致力于救助伤残儿童、保护妇女权益和争取种族平等的社会活动。1964年获总统自由勋章。她的事迹曾两次被拍成电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小王子》故事简介

全文共 626 字

+ 加入清单

小王子是一个超凡脱俗的仙童,他住在一颗只比他大一丁点儿的小行星上。陪伴他的是一朵他非常喜爱的小玫瑰花。但玫瑰花的虚荣心伤害了小王子对她的感情。小王子告别小行星,开始了遨游太空的旅行。他先后访问了六个行星,各种见闻使他陷入忧伤,他感到大人们荒唐可笑、太不正常。只有在其中一个点灯人的星球上,小王子才找到一个可以作为朋友的人。但点灯人的天地又十分狭小,除了点灯人他自己,不能容下第二个人。在地理学家的指点下,孤单的小王子来到人类居住的地球。

小王子发现人类缺乏想象力,只知像鹦鹉那样重复别人讲过的话。小王子这时越来越思念自己星球上的那枝小玫瑰。后来,小王子遇到一只小狐狸,小王子用耐心征服了小狐狸,与它结成了亲密的朋友。小狐狸把自己心中的秘密——肉眼看不见事务的本质,只有用心灵才能洞察一切——作为礼物,送给小王子。用这个秘密,小王子在撒哈拉大沙漠与遇险的飞行员一起找到了生命的泉水。最后,小王子在蛇的帮助下离开地球,重新回到他的B612号小行星上。

童话描写小王子没有被成*人那骗人的世界所征服,而最终找到自己的理想。这理想就是连结宇宙万物的爱,而这种爱又是世间所缺少的。因此,小王子常常流露出一种伤感的情绪。作者圣埃克絮佩里在献辞中说:这本书是献给长成了大人的从前那个孩子。

《小王子》不仅赢得了儿童读者,也为成年人所喜爱,作品凝练的语言渗透了作者对人类及人类文明深邃的思索。它所表现出的讽刺与幻想,真情与哲理,使之成为法国乃至世界上最为著名的一部童话小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赵氏孤儿:感天动地的历史真相

全文共 363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赵氏孤儿”无疑是一个煽情催泪的故事:赵家遭遇奸臣灭门,孤儿侥幸死里逃生,八位义士前仆后继,血海深仇终得昭雪。下面是语文迷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赵氏孤儿”的相关材料,欢迎阅读,谢谢!

“赵氏孤儿”无疑是一个煽情催泪的故事:赵家遭遇奸臣灭门,孤儿侥幸死里逃生,八位义士前仆后继,血海深仇终得昭雪。

正是洋溢其中的感天动地的情义,价值千金的忠诚,让这个故事受到了古今中外观众的追捧,在其中,大家找到了久违的“坚持”和“温暖”,心灵得到了一遍又一遍的抚慰。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转述和接受的过程中,历史的本来面貌渐渐被大家遗忘了、忽略了,故事重复千变就成了历史,然后就变成了信史。然而,历史真的会有如此多情,如此煽情,如此矫情吗?历史上的“赵氏孤儿”又是在什么样的情形之下成为孤儿的?历史上真实的“赵氏孤儿”关乎正义和忠诚吗?

既然是说“赵氏孤儿”的故事,我们第一个问题就是,“赵氏”指的是谁?这一切要从晋文公开始。

晋文公名曰重耳,乃春秋时期晋国献公的儿子。重耳大名鼎鼎,经历坎坷而传奇。他的坎坷遭遇和一个女人有关,这个女人就是骊姬。

在一次战争中,作为胜利者,晋献公得到了两个女孩——骊氏姐妹。晋献公将她们纳入后宫,宠爱无比。等到骊姬生下一个男孩之后,晋献公为了表达自己对于骊姬的喜爱,就决定废掉原来的太子,改立骊姬的孩子。

另立太子当然是件大事,晋献公也深知其中的利害。为了清除障碍,他决计就将包括原来的太子和重耳在内的诸王子打发到外地去。即使这样,骊姬依然不放过他们,极尽落井下石之能事,太子和重耳他们只好流亡别国。

这是一次漫长的流亡。等重耳再次踏上晋国的土地之时,已经是19年之后。令人欣慰的是,流亡归来,重耳就被拥立为晋国国君。

在这漫长的流亡生涯中,重耳身边始终有一帮忠实的拥趸跟随。其中最重要而且功劳最大的一个人就是赵衰。

赵衰有多重要呢?一个例子也许可以说明问题。

在重耳流亡到齐国的时候,齐桓公以礼相待,很给重耳面子,不仅把公室的女儿嫁给他,还送给了他80匹骏马。重耳没有受到过如此的待遇,因而,在温柔富贵乡里,他丧失了所有的斗志,感觉就这样在齐国终其一生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他这样想可以,但跟随他的人不干了。是啊,大家跟随你,就是觉得你有前途有奔头是潜力股啊,一旦你重耳在齐国止步不前,每天醇酒妇人享受起来,不再想着杀回晋国,大家辛辛苦苦跟随你这么多年,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关键时候,赵衰果断出手,用高度酒将重耳灌醉,在其半梦半醒之际,直接装进车里拉出了齐国国境。待重耳酒醒之后,早已被赵衰他们拉到了另外的国家。很显然,若没有赵衰他们的坚定支持,没有赵衰他们的苦口婆心,就不可能有重耳后来的发迹。用《史记》的话来评价赵衰就是:“文公所以返国及霸,多赵衰计策。”所以,重耳做了国君,功劳最大的赵衰就被封为原邑大夫,并且在朝堂之上代理晋国国政,他的身份一下子变成了晋国的公卿。

赵衰的继承人是他的儿子赵盾,在晋文公重耳去世之后,赵盾继续代理晋国国政,辅佐晋文公的儿子晋襄公。

赵盾主持国政两年之后,晋襄公就去世了。晋襄公的去世,给赵盾出了一个大难题,这个难题给赵盾以后的日子带来严重的影响。

这个问题和晋襄公的太子有直接关系。

晋襄公的太子叫夷皋,本来父死子继,理所应当,但是,因为当时夷皋年纪太小,赵盾觉得这孩子生活尚且不能自理,怎么作国君?因此,赵盾打定主意,不让太子接任,要改立晋襄公的弟弟、太子的叔叔、当时正作为人质滞留在秦国的公子雍为国君。主意既定,赵盾马上就付诸行动,在第一时间派使臣前去秦国迎接公子雍。

从这一行动可以看出在晋国政坛上,赵盾已经到了只手遮天、随心所欲的程度。

但是,赵盾也有赵盾的缺点和软肋。他是靠了他的父亲追随重耳才换来了今天的地位,在某种程度上,赵盾只能算是“权二代”,“权”而不“贵”。虽然赵盾位高权重,但和晋国统治者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在宗法社会,赵盾实在称不上贵族。他们赵家在晋国政坛也没有足够的人脉关系,没有人脉关系就等于没有足够的实力。

太子夷皋的母亲就是拿捏准了这一点,开始找赵盾讨说法,表面上她用的武器是眼泪,但实际上她真正的武器是她背后的宗族。太子既然能被立为太子,他背后一定有一批既得利益者。而赵盾也许正是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才以太子年龄太小为借口,要另立国君。一旦成就此事,赵盾就有了立国定主之功,不但有效地改变了晋国的政治生态,而且将更加突显其位高权重的形象。

太子背后的力量不肯善罢甘休,太子的母亲更是不依不饶。她每天第一件事就是拦着赵盾,啼哭不止,她甚至不顾身份,见到赵盾就下跪,弄得赵盾手足无措。她只问赵盾一个问题:“请你告诉我,刚去世的襄公有什么过错,你为什么要抛弃他的太子而另立国君?”问得赵盾是哑口无言。

赵盾为此事忧虑,越想心越虚,太子背后的势力、太子母亲背后的势力,不知比赵盾强多少倍,如果另立别人顶替太子,也许会有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赵盾骑虎难下,只好改弦更张,答应按既定方针办,国君的位子还让太子来坐。接任的太子就是后来的晋灵公。

这件事情又说明虽然赵盾只手遮天,但他还有所顾忌,不能为所欲为。

太子即位,可被赵盾正式派到秦国去迎接雍的人已经在归途上。无奈之下,赵盾只好再派一支小分队,去拦截并干掉早前派到秦国应请公子雍的那批人。赵盾必须把这个屁股擦干净。

既想只手遮天,又不能无所顾忌,同时思维又不缜密,这样的人想平平安安占据高位,似乎不会有那么容易。在他志得意满之时,危机已悄悄向他走来——在太子母亲的心目中,在太子拥护者的心目中,在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晋灵公本人的心目中,赵盾是一个心怀不测的奸邪小人,是自己的敌人。

这样的情形之下,慢慢长大的晋灵公该怎样处理和赵盾的关系呢?历史的记载很耐人寻味。

长大后的晋灵公自暴自弃,骄纵无常,其行为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程度。譬如,他平时喜欢爬到王宫最高的建筑上,用弹弓往下射过往的行人。行人为了不被射中,就会四处躲闪。每当晋灵公看到下面的行人惊慌失措、像无头苍蝇逃窜的样子就会特别开心。晋灵公爱美食,但胃口很刁,有一次吃熊掌,他觉得厨师做得火候不到,就传令杀掉厨师,大卸八块,放在筐子里让宫女们顶在头上运到外面去。

晋灵公这样的荒淫无道,表明了一种态度:你赵盾不是执掌国政吗?我偏不和你配合,偏不和你合作。当年你连废掉我的心思都有,我今天为什么还要和你一唱一和呢面对这种情况,主持国政的赵盾只有时时进谏,灵公呢,则是任凭风浪打,稳坐钓鱼台,对于赵盾的意见一概不予理睬。一来二去,两人的关系就发展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

这就出现了《赵氏孤儿》中所讲述的情节:晋灵公派刺客去杀赵盾,结果被派去的刺客中途撂挑子,自寻短见去了,赵盾侥幸得以存活。一计不成,再生一计。晋灵公以宴请为名,想趁机埋伏好士兵除掉赵盾,可是中间有人给赵盾通风报信,赵盾再次逃脱。

这些后来都成了晋灵公的罪名,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想一想,就会发现事情的不可思议之处:一般来说,用刺客去杀人的人,往往都是弱势群体,譬如燕太子丹让荆轲去杀秦始皇等等。而身为国君的晋灵公居然用如此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可见在晋灵公那里,赵盾已经到了尾大不掉的程度。

晋灵公连续两次下手都没能得逞,赵盾又该如何应对呢?三十六计,走为上。于是,赵盾仓皇出逃。赵盾这一逃却逃出来了意外。

赵盾前脚刚走,晋国后脚就出了大问题:赵盾的同父异母兄弟名叫赵穿,他就在朝廷之上公然杀死了晋灵公,此时,赵盾连晋国国境还没有出呢。

赵盾闻听消息,马上兴冲冲调头返回。在第一时间赶到了晋国都城,料理乱局。他果断地让赵穿从周朝的京城迎来晋文公重耳的儿子,晋襄公的弟弟,晋灵公的叔叔黑臀,让他即位,这就是晋成公。

史书没有记载在晋灵公被杀这一事件中,赵盾到底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但有一点是明确的,晋灵公的被杀,赵盾难逃干系。

果然,不久之后,晋国朝野就对此有了风言风语。国人这么议论赵盾:“你身为正卿,说是逃亡,却连国境都没有走出。等到你回来继续主持朝政之时,你也不追查国君被杀的事件,更不去诛讨逆贼,真有你的啊!”

所以,晋国的史官就在史书上这样记载:“赵盾弑其君!”意思就是赵盾有杀君之罪。这个史官名叫董狐,董狐因在此事上坚持原则而名垂青史。孔夫子曾对此大加赞赏。后来文天祥在《正气歌》里也曾这样写道:“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通过这些,我们也许可以看到,世人和历史并没有站到赵盾这边。同时这也让我们看到,历史上真实的赵盾,和《赵氏孤儿》中赵盾的形象相去甚远。

晋成公在位七年之后去世,在赵盾的帮助下,晋成公黑臀的儿子据即位,他就是晋景公。在晋景公的时候,赵盾去世,他的儿子赵朔承袭了他的爵位,其夫人则是晋成公的姐姐。此时,赵家已经成为晋国政坛上炙手可热的势力了。然而物极必反。晋景公即位之后,要对赵氏家族下手了。

此事事关重大,晋景公在下定决心之前,显然做过周密的部署。

首先,他把行动的前锋选定为屠岸贾,之后将屠岸贾提拔为司寇。司寇地位较高,略相当于卿,主要职责就是掌管刑狱、纠察等事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关于林徽因简介及小时候的故事

全文共 2380 字

+ 加入清单

林徽因,福建闽侯人,是中国着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20世纪30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从20世纪30年代初至中日战争爆发,几年间他们实地勘察了2000余处中国古代建筑遗构。他们的工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并写下有关建筑方面的论文二十几篇。在文学方面,她一生着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均属佳作,其中代表作有《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1949年以后,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为民族及国家做出莫大的贡献。

林徽因简介,林徽因小时候故事

爸爸的掌上明珠

林徽因生于杭州,祖籍是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出身书香门第,又是家中的长女,生得清秀可人,因此她从小就受尽宠爱,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尤其得到父亲的宠爱,她的小名“徽徽”便是父亲经常挂在嘴边儿上的。

1912年,林徽因的祖父从杭州迁居到上海,林徽因进入爱国小学读书。1914年,10岁的林徽因又随祖父到北平,与父亲林长民住在一起,三个月后祖父去世。

1915年,袁世凯称帝,林徽因随全家迁居天津英租界的红道路,在天津生活了一年。从杭州到上海,到北平,到天津,童年的林徽因可谓大开眼界。

一个天资聪慧的小女孩儿,总是会用一双与众不同的眼睛来审视这个世界,接纳这个世界,她那幼小的心中,也许正在一点一滴地学会如何看待美,追求美,创造美。这一点,恐怕最了解女儿的爸爸林长民也不能够完全了解吧。

尽管看遍了大江南北那些优秀的建筑瑰宝,年幼的林徽因对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及其文化内涵,还未深刻理解,但是不同的建筑形式和外观样式,却使她感受到建筑艺术的诱人魅力。

1916年,林徽因又随全家返回北平,进入英国教会学校培华女中读书。在这里,林徽因开始了解到西方文化以及英国发展的历史,了解到宗教的一般人生意义,见识到多种西洋乐器,也学会了一点钢琴演技,特别是跟外国教员学会了一口地道而流利的英语,使她受益匪浅。

此后,林徽因那才情勃发的诗作,眼光独到的审美,还有她对中国建筑学的卓越贡献,使她的名字永远地被后人所铭记。同时,她还是一个优雅、美丽、生动,而又与众不同的女子,而正是年少时光的点滴积淀,才造就了魅力长存的林徽因。

体会欧洲建筑的艺术魅力

1921年初夏,17岁的林徽因随父亲来到了欧洲。两个多月的海上行程,万吨客轮如一叶扁舟,行驶在浩瀚的印度洋上,仿佛永远也到不了岸。浪涛日夜不息地拍打着船舷,林徽因一直有一种眩晕在梦中的感觉。

按照出访计划,林长民带着林徽因游历了法国、意大利、瑞士、德国、比利时的一些城市。

一处处文化名胜,一个个博物馆,还有工业革命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家家工厂、报馆,林长民都带着女儿一一走过。16岁的林徽因原本对工厂报馆这些地方没太大兴趣,但父亲林长民却认为,恰恰是这些地方体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可以给中国社会今后的改良作参考,故“不可不观”。

游览之外,父亲林长民更多的时间要用于各种应酬。他要出席“国际联盟协会”的会议,要与各国各地的有关人士晤面,他应邀去一些地方做演讲,还要接待许多慕名前来拜望他的当地留学生和华人社团的成员。当他忙于这些事情的时候,常常顾不上林徽因。林徽因常常一个人在伦敦的寓所里发呆。

林徽因的感受是复杂的。她敞开心灵汲取来自这个新世界的印象和知识,纷至沓来的驳杂信息常常使她感到既新奇又疲倦。同时,远离故国,远离同龄伙伴的她又时常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无所适从。

一个人的时候,她更多地是偎在壁炉旁,一本接一本地阅读英文版的书刊。此时,她才对北京培华女子中学谨严的学风心怀感激。来到英国后,她没有怎么费力就能够自如地与人交流和用英语阅读。女房东是一位建筑师,林徽因常和她一道出去写生、作画。她最爱去的地方是剑桥一带,那里有画不完的各种建筑和景致。林徽因拿着一本书,随她坐在草坪上,四下望去,皇家教堂富丽庄严,皇家学院散发着宁静、幽雅的气息,“三一学院”图书楼上,拜伦雕像风神潇洒地凝视着遥远的天际。在与女房东的交谈中,林徽因知道了建筑师与盖房子的人的区别,懂得了建筑与艺术密不可分的关系。以这样的眼光再去回想她在国内国外看过的庙宇和殿堂,果然就对这些建筑有了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从这时起,林徽因萌生出了对未来建筑事业的朦胧愿望。

海边的细沙堆起梦想的城堡

林徽因在那结识了许多朋友,柏烈特医生便是其中的一位。一天,林徽因和柏烈特医生一家到海边度假,柏烈特医生有5个女儿:吉蒂、黛丝、苏姗、苏娜、斯泰西都亭亭玉立。其中黛丝与林徽因同年,她就在浅海区教林徽因游泳,照应着三个妹妹。黛丝给林徽因做着示范动作,林徽因浮在橡皮圈上,按照黛丝教的要领,手脚并动,不停地划着海水。黛丝一面纠正着动作,一面鼓励她:“别怕,这海水浮力大,不会沉下去的。”

上岸休息的时候,她们躺在阳伞底下,用沙子把自己埋起来。最小的妹妹斯泰西用沙子堆一座城堡,快堆成的时候,一下子又塌了下来,于是她又重新去堆,堆到一半,城堡又塌了下去。她喊着黛丝:“来!工程师,帮帮忙。”

黛丝一会儿就给妹妹堆成了一座沙子的城堡。林徽因问:“为什么叫你工程师?”

黛丝说:“因为我对建筑感兴趣,将来是要做工程师的。看到你身后那座王宫了吗?那是中国风格的建筑,明天我要去画素描,你可以跟我一起去吗?顺便也给我讲讲中国的建筑。”

林徽因问:“你说的是盖房子吗?”

黛丝说:“不,建筑和盖房子不完全是一回事。建筑是一门艺术,就像诗歌和绘画一样,它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这是大师们才能掌握的。”

林徽因的心又动了一下。

后来,这个令她怦然心动的职业,就这样陪伴了她那粲然的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牛郎织女的故事简介戏剧版

全文共 523 字

+ 加入清单

牛郎是一个农村里放牛的孩子。他不肯帮哥哥种田,不肯帮嫂嫂车水,不肯帮妈妈做家务事。牛郎只是贪玩,只爱作奇怪的幻想。他的最好的朋友就是他所看守的老牛。有一晚,他在梦幻中看到天上的仙境。他便牵着老牛动身到天上去。同时,在天上有一位织女却想要下凡来享受人间的温暖。王母娘娘可怜织女的孤寂,便差遣金童玉女和喜鹊把织女带到天涯海角去和牛郎相会。“金风玉露一相逢”,真是“胜却人间无数”。一对爱侣被送上九霄云外度蜜月去了。

牛郎游遍了天上的胜境,日子一久,也便觉得平淡无奇了。织女得继续纺织云锦天衣,不能老陪着他。牛郎越来越感觉无聊,又从金童得知家里的人日夕在盼望他回去,便把回家的意念告诉织女。织女决心和他同到地上去享受那可爱的春天。可惜事机不密,给西王母晓得了。她赶来用玉簪划成银河一道,把牛郎和织女隔开,只答应每年七夕遣喜鹊结成天桥,使他们渡河相会一次。牛郎回到人间,很高兴地再看到母亲、哥哥、嫂嫂。从此,他不再偷懒,不再作无谓的幻想,天天努力劳动。他觉悟到在现实生活里也可以创造出美丽来。他闻到泥土的香味了,他洞悉生活的意义了。他唯一的惋惜,就是所爱的织女不能也到地上来和他一起劳动,一起享受人间的温暖。不过每年七夕还可以相会一次,那已经比永别好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海伦凯勒故事简介

全文共 2654 字

+ 加入清单

海伦·凯勒,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在十九个月时因患急性胃充血、脑充血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海伦凯勒故事简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海伦·凯勒(1880年6月27日至1968年6月1日),19世纪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享年88岁。87年生活在无声、无光的世界中。在十九个月时因患脑充血和胃充血而导致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她完成了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再塑生命》等。她的《再塑生命》节选进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进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苏教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和上海版语文教材六年级第九课,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伟大的日子》。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海伦·凯勒的代表作。该书的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人后的生活,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同时也介绍她体会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她的慈善活动等等。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此外,本书中收录的《我的人生故事》是海伦·凯勒的自传性作品,被称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刚满周岁那年,一天傍晚,母亲趁太阳西下以前,放了一盆热水为海伦·凯勒擦洗身子。可是,当母亲自浴盆把海伦·凯勒抱了起来,放在膝盖上,正想拿条大毛巾替她包裹身子的时候,海伦凯勒的目光,突然被地板上摇晃不定的树影给吸引了过去。她好奇地看著,看得很入神,眼珠子动也不动一下,而且还忍不住伸长小手扑了过去,好像非得揪住它不可。

当时,母亲虽然已经注意到海伦·凯勒的眼神,但是看在母亲的眼里,树影不过是平常又自然的现象,没什麼好大惊小怪的。所以,她万万没有想到海伦凯勒会使出这麼原劲儿往前倾,结果不小心一溜手,竟让海伦·凯勒滑倒在地,哇哇大哭个不停。母亲知道女儿受了惊吓,飞快地将海伦·凯勒搂进怀里,连哄带骗了好一阵子,海伦·凯勒才安静了下来。

事隔不久,母亲一个人静静回想这件事情发生的经过,她发现海伦凯勒的观察力似乎特别灵敏。通常一个周岁大的婴儿,应该是懵懵懂懂的,对什么事情都没有企图深入了解的倾向,可是海伦凯勒却别有细腻的之思,甚至於想用自己的肢体去感受变化的奇妙。当然,跟大人比起来,海伦凯勒的表现并不成熟,如果跟其他的婴孩相比,可就不能不算特殊了。而为人父母的,能幸运地生下一个天赋优异的小孩,当然是得意洋洋啰!每逢亲朋好友到家里做客,不谈起女儿也就罢了,一旦话题转到海伦凯勒身上,母亲心满意足的喜悦,就会自然而然地从言谈中流露了出来。

但是这份喜悦到底能持续多久呢?当父母亲正兴高采烈畅谈海伦凯勒美好未来的当儿,海伦凯勒却莫名其妙生了一场大病,这场大病不但夺走了父母心中的希望,更使海伦凯勒变成一个看不见、也听不见的小女孩,而且她脾气更暴躁起来!

可怜的海伦凯勒,该如何去面对一个没有光线,没有声音的世界呢?这真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通常教育一个五官健全的孩子,已经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了,更何况海伦凯勒又瞎又聋!也许,父母亲他们可以猜测、也可以想像海伦凯勒的心情,但是他们绝对无法体会,就如同海伦凯勒无法体会正常人的生活一样,他们真的无从体会。

起先,父母亲采用实验的方法,一次又一次地尝试,虽然他们失败过无数次,但是日子久了,也摸索出不少要领,他们除了被动地猜想海伦凯勒的比手画脚,有时也教导海伦凯勒凭藉肢体动作,表达喜怒哀乐。

另外,海伦凯勒也学习运用触觉去感受周遭的事事物物。就这样一点一的累积,四、五年以后,大凡孩子们用眼睛、耳朵能感受的,海伦凯勒都能以触摸的方式领略。只是父母亲不是残障教育的专家,所以海伦凯勒学到的肢体语言,只有父母才看得懂,至于外人可就很难说了。

向来关心女儿的父母亲,也一直挂心这个问题,尤其他们想到自己终有年老体衰的一天,到时候要是海伦凯勒仍然不能跟外人沟通,那海伦凯勒往后的遭遇,将是非常悲惨的。於是,在海伦凯勒七岁那年,他们从外地请来一位受过专门训练的莎利文老师。

莎利文老师跟海伦凯勒很投缘,她们认识没有几天就相处融洽,而且海伦凯勒还从莎利文老师那里学会了认字。

一天,老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了「水」这个字,海伦凯勒不知怎麼搞的,总是没法子记下来。老师知道海伦凯勒的困难处在哪儿,她带著海伦凯勒走到喷水池边,要海伦凯勒把小手放在喷水孔下,让清凉的泉水溅溢在海伦凯勒的手上。接著,莎利文老师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下「水」这个字,从此海伦凯勒就牢牢记住了,再也不会搞不清楚。海伦后来回忆说:“不知怎的,语言的秘密突然被揭开了,我终于知道水就是流过我手心的一种物质。这个喝的字唤醒了我的灵魂,给我以光明、希望、快乐。

不过,莎利文老师认为,光是懂得认字而说不出话来,仍然不方便沟通。可是,从小又聋又瞎的海伦凯勒,一来听不见别人说话的声音,二来看不见别人说话的嘴型,所以,尽管她不是不能说话的哑巴,却也没法子说话。

为了克服这个困难,莎利文老师替海伦凯勒找了一位专家,教导她利用双手去感受别人说话时嘴型的变化,以及鼻腔吸气、吐气的不同,来学习发音。当然,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不过,海伦凯勒还是做到了。 盲人作家海伦凯勒,除了突破官能障碍学会说话,更奉献自己的一生,四处为残障人士演讲,鼓励他们肯定自己,立志做一个残而不废的人。海伦凯勒这份爱心,不但给予残障人士十足的信心,更激起各国人士正视残障福利,纷纷设立服务机构,辅助他们健康快乐的过生活。

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此外,本书中收录的《我的人生故事》是海伦·凯勒的本自传性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1968年,海伦88岁去世,她把所有终生致力服务残障人士的事迹,传遍全世界。她写了很多书,她的故事还拍成了电影。莎利文老师把最珍贵的爱给了她,她又把爱散播给所有不幸的人,带给他们希望。死后,因为她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贡献感动了全世界。并且各地人民都开展了纪念她的活动。

海伦。凯勒,自幼因病成为盲聋哑人,但她自强不息,克服巨大的困难读完大学。一生写了十几部作品,同时致力于救助伤残儿童、保护妇女权益和争取种族平等的社会活动。1964年获总统自由勋章。她的事迹曾两次被拍成电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赵氏孤儿读书笔记

全文共 1118 字

+ 加入清单

古来圣贤多寂寞,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他们为了国家兴亡,民族大义,必然会牺牲自身的一些利益。但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才会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文化精神财富。

蒲剧《赵氏孤儿》中的程婴就是如此。《赵氏孤儿》是元人纪君祥根据《左传》及一些历史资料所创造的杂剧。作为中国典型悲剧的代表,蒲剧《赵氏孤儿》以主人公程婴救孤为主线,为观众呈现了一出大气磅礴,感人至深的精彩大戏。

本人也十分有幸能在现场观看到由蒲县蒲剧团带来的表演,程婴的扮演者刘飞飞,一位优秀的青年戏曲演员,他对角色的理解十分深刻,从中年得子时的欣喜,到忍痛舍子的悲痛及无奈,都被他诠释的淋漓尽致,虽然坐在观众席较后的位置,不能清楚的看到演员的面部表情,但通过演员的唱腔变化和丰富的肢体动作,也让观众沉浸在其中,不能自拔。事后才得知,这样优秀的戏剧演员,居然和我一样是一位90后 ,这也打破了我对戏剧表演的刻板印象,本以为戏曲演员年龄越大,生活阅历愈丰富,才能更传神的体现人物形象,但其实不然,有时年轻人所迸发的热情往往会创造别样的灿烂。

但就这出戏而言,相信许多人看到程婴换子,假意投靠屠岸贾,老友公孙兄惨死戟下,妻子自缢这些情节时,观众的心也会随着情节的起伏而颤动,虽然演员表演十分精彩,但过多的抒情和唱词部分有些喧宾夺主,中国戏曲讲究的是一种意境,在数百年的发展历史中,它含蓄内敛,符合中国人传统的审美情趣,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蕴,在公孙兄和自己的亲生儿子被屠岸贾残忍杀害时,程婴在他们的尸体前,有一段长达3.4分钟的唱白,他饱满悲痛的情绪在那一刻得到释放,让听者无不动容,甚至我看到有几位老者悄悄擦去眼角的泪,可是当我以为这段抒情即将结束时,程婴还是在讲述自己的痛苦及无奈,过多的情绪渲染会很快打破那种营造的悲痛氛围,让观众出戏。

虽然在剧情安排会存在一些小小的瑕疵,但整出戏舞台布景真实,唱腔高亢洪亮,演员动作表演十分卖力,足以看出演员在台下是下了实打实的功夫,为观众带来一场将近3个小时的精彩表演,着实不易,反观现在某些影视片,靠着所谓的“流量小花小鲜肉”,就可以粗制滥造,赚的盆满钵盈,那些毫无演技可言的“流量明星”,片酬惊人,而这些默默在戏曲舞台上奉献自己才华的优秀戏曲演员却鲜有人关注他们的现状,虽然演出结束,全场近千人观众全体起立鼓掌喝彩,但这样的掌声对于蒲剧,对于中国戏曲来说还是太少……古来圣贤多寂寞,不希望传承几百年的戏曲艺术变得越来越寂寞,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可以不了解,但绝不能先入为主的去排斥他,戏曲艺术就像一个孤独的老者,屹立在中国艺术之林,散发着他特有的光芒,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希望年轻人的力量能为他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希望,让他更加璀璨夺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赵氏孤儿读书笔记

全文共 1221 字

+ 加入清单

在 《赵氏孤儿》这本书,我看了之后,十分的感动。这个故事。接着看完这本书后,我又去看了《赵氏孤儿》这部电影。

电影一开始就有中国特色,大夫程婴和他的邻人吃面条,刚做的活面挂在横在汤锅上面的木棍上,锅周围放了各种调料和蔬菜,边吃边聊天,很有四川人吃“火锅”的亲近的调调。邻人走时送程婴一块腊肉,这也是中国的“礼尚往来”的表现。

赵氏孤儿是程婴收养的孩子,这个孤儿大有来头。晋灵公时,奸臣屠岸贾专权,用药酒毒死晋灵公,嫁祸于忠臣赵盾。放西域灵獒将赵盾咬死,暗杀赵盾之子赵朔,并将赵氏满门抄斩。后公主庄姬,生下遗腹子,即赵氏孤儿,在机缘巧合下,公主托付程婴将赵氏孤儿送到好友公孙杵那里,希望孩子像一个平凡人一样长大。然而屠岸贾为了斩草除根,屠岸贾下令在全城搜寻赵氏孤儿,并将全城婴儿抓回府中,势要永绝后患。公孙杵力保赵氏孤儿,使屠岸贾相信真的赵氏孤儿已死。

事实上,程婴的孩子代替了赵氏孤儿,而程婴心中因自己孩子的死愤恨无比,他带上程勃(赵氏孤儿)做了屠岸贾的门客,屠岸贾将赵氏孤儿认作义子。程婴希望屠岸贾与赵氏孤儿相亲相爱,到程勃长大那天再杀了屠岸贾,让他尝尝心胆俱裂、被自己最信任、最深爱的人背板的滋味。

如程婴所愿,屠岸贾和赵氏孤儿的感情无比深厚,深到屠岸贾知道自己的义子是自己对手的儿子之后没有痛下杀手,反而救了赵氏孤儿。赵氏孤儿在没有知道自己的血海深仇的前提下,屠岸贾被助程婴救出赵氏孤儿的韩厥所伤,替屠岸贾求得程婴的最后一枚救命药。程婴的原则是,偿还屠岸贾给赵氏孤儿父子情。赵氏孤儿得知自己的身世后,杀了屠岸贾,程婴也受了重伤。在屠岸贾临死之前,屠岸贾说:“其实,我当年并不相信公孙杵家的就是赵氏孤儿,正是由于你亲手将他交到了我的手里,我才认定了他。你才是杀死你儿子的凶手。”

程婴和赵氏孤儿走出屠府,人来人往的大街上,程婴看到了自己臆想的妻儿,空手一抓,却是虚无,屠岸贾已死,他的心愿已了,他的生命也到了尽头……“你才是杀死你儿子的凶手!”是的,回想当初,是自己一步一步走到了如今这样的局面,大仇得报,儿子却再也回不来了。

命运是一张网,任凭人在里面挣扎。像俄狄浦斯王一样,从小被神谕他将来会“杀父娶母”,为了摆脱这个命运,他的生父将他抛弃。被另一个国家的国王收养,俄狄浦斯王不想杀死自己亲爱的父亲,离家出走,杀死了一个傲慢无礼的人,猜中斯芬克斯之谜,娶了美丽的王后。然而这个美丽的女人正是他的母亲,他还是落入了“杀父娶母”的宿命之中。命运神秘莫测,不可抗拒。人越是逃离命运,越是落入命运的罗网!若程婴没有卷入赵屠两家的斗争中,他的妻儿和他都会好好的在一起,各种巧合使他最终孤寡一人,凄凄地死去。

然而并不能因为命运的不可捉摸,我们就原地等待,什么也不做。人有主体性,人要自我解放。生命中最美的不是最后那个让人抑郁、空洞的结果,而是在于生命过程中的奋斗与拼搏。人要敢于抗争命运,勇于自我认知,充分发挥人本精神,用自身的有限性创造出绚烂夺目的无限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世界名人林肯的简介及故事

全文共 335 字

+ 加入清单

国籍:美国

出生地:肯塔基州哈丁县

生卒年:1809—1865

身份:政治家

(他是一个)不会被困难所吓倒,不会为成功所迷惑的人,他不屈不挠地迈向自己的伟大目标,而从不轻举妄动,他稳步向前,而从不倒退;……总之,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的人物。——马克思

他的地位相当于音乐中的贝多芬,诗歌中的但丁,绘画中的拉斐尔和人生哲学中的基督。即使他不曾当选为总统,也将无可争辩地和现在一样伟大。——列夫·托尔斯泰

1、林肯领导了美国南北战争,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维护了美联邦统一,为美国在19世纪跃居世界头号工业强国开辟了道路,使美国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2、由于林肯在美国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人们称赞他为“伟大的解放者”、“新时代国家统治者的楷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故事简介

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部 临界爵迹(上)

奥汀大陆分为四个国家,每个国家中都生活着一群以魂力守卫国家的魂术师,而这群人中最杰出的的七位叫做王爵。故事开始于水源亚斯蓝帝国,从小生活在客栈做小二的麒零在一次魂术师的战斗中下意识的收服了传说中的魂兽苍雪之牙。而闻讯而来的银尘发现了他即将被魂兽吞噬救下了他,并根据白银祭司的命令将他收为使徒。在他的帮助下,麒零前往魂冢寻找魂器,无奈麒零没有按照银尘的安排安安分分的待着,和天束幽花、鬼山莲泉一起走进了魂冢。在魂冢的冒险之后,他被银尘骂了一顿。而此刻亚斯蓝帝国另一边的蓄谋已久阴谋开始渐露眉目。

第一部 临界爵迹(下)

五度王爵鬼山兄妹因为获知统治者白银祭司们的秘密。被白银祭司们下令追杀,他们为求自保只得循着秘密去寻找失踪已久的前任一度王爵吉尔伽美什。几乎所有王爵在西流尔岛相遇,鬼山缝魂为救妹妹被王爵们绞杀,鬼山莲泉将吉尔伽美什还活着的秘密告诉了银尘,于是在银尘的帮助下逃走两人一起结伴去解救吉尔伽美什,仓促之际,银尘丢下了麒零。在经历了各种难关后,银尘牺牲了自己将吉尔伽美什救出,而莲泉被白银祭司抓走。另一方面,白银祭司获晓冰帝出走风源因德帝国。为了寻找冰帝,他们命令王爵们前往风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