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人物形象作文(精彩20篇)

导语: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我的梦是中国梦,中国的梦是我们的梦!下面是我的中国梦作文。欢迎阅读及参考!

浏览

893

作文

503

篇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24年度颁奖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2468 字

+ 加入清单

她是大山的女儿,像一支燃烧的蜡烛,闪耀着灿烂的光辉,照亮了深山孩子的梦想,她和千千万万山村教师一道,努力实践着中国山村的教育梦。35年来,支月英老师坚守岗位,把爱意播撒在这青山绿水,让这份爱生根发芽,承载起贫瘠山村的绿色希望。

——题记

35年来,她走得最多的路,是崎岖、坎坷的山村小路;

35年来,她想得最多的人,是天真、可爱的山村孩子;

35年来,她做得最多的事,是寂寞、艰苦的山村教学;

35年来,她心中始终笃定的一个目标,那就是教好深山的每一个孩子,做一棵大树,守望这片深山,为这片贫瘠带来希望。她就是2010年度感动奉新十佳人物”,2011年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3年宜春市最美劳动者、道德楷模,2014年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江西省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女教师支月英。

山村讲台,用守望践行承诺

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一到白洋,她发现这里条件比想象中还要艰苦。学校地处江西省奉新县和靖安县两县交界的泥洋山深处,交通不便,离最近的车站都要20多里地,师生上学全靠两条腿在崇山峻岭间爬行。山村生活条件异常艰苦,食品稀缺。支月英像当地人一样,自己动手种菜。

当地老百姓十分疑虑:这外地姑娘能坚持下来吗?是不是想过渡一下,过不久就溜掉?这话不假,山旮旯太偏太穷,前些年,教师如同走马灯似的来了又走。但过了一年又一年,乡亲们不但看到支月英坚持了下来,还看到无论刮风下雨、结冰打霜,她都一个个送孩子回家,像自己亲人一般对待。于是乡亲们议论开了:“这位老师靠得住,肯定会用心思教好我们的孩子!”但也有不同声音,“莫想啊,顶多再过两年就会走掉,我们这地方哪能留住这般好老师啊!”冬去春来,寒来暑往。这位外乡的女教师,用自己35年的倾心守望,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成为深山乡村人人尊敬的人民教师。

孱弱身躯,为贫瘠山村撑起绿色希望

在白洋山村,支月英与一双双渴望知识眼睛相伴。她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唱歌跳舞,认识大千世界。但贫穷的山村并不是世外桃源,山村的教育更显落后。但艰苦的条件并没有难倒支月英。刚参加工作时,她的工资只有几十块钱,有些孩子交不起学费,家长不让孩子上学,支月英经常为学生垫付学费,垫着垫着,有时买米买菜的钱都不够,她只得去借,家人不理解,劝她赶紧离开,她总是笑着说:“日子会好起来的!”后来,支月英被任命为校长,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工作也更忙了。她既要承担教育教学任务,还要做好教学点的管理服务工作。

穷山村的学校破烂不堪,她买了材料,把教室修好,把冬日刺骨的寒风拒之窗外,学生在教室里暖洋洋的。学校不通班车,每逢开学,孩子们的课本、粉笔等都是支老师和其他几位同事步行二十多里的山路肩挑手提运上山的,一趟下来,腰酸腿疼,筋疲力尽,浑身酥软。山村的家长重男轻女,不让女孩读书,支老师走门串户,与家长促膝谈心,动员家长把孩子送来学校,没让一个山村孩子辍学在家。

母亲从老家来学校看她,看到女儿步行二十多里到山下接自己,心疼不已。支月英对母亲说:“这里山好,水好,村民朴实善良”。母亲心疼地说:“你就净说好!”她只是望着母亲笑。其实她心里装满了对亲人深深的愧疚,她何尝不想尽享天伦之乐,但她更愿意把爱意播撒在这青山绿水,让这份爱生根发芽,承载起贫瘠山村的绿色希望。

忘记自我,彰显教师本色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支月英除了自学外,每年都积极参加各类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水平。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学生学习效率,总结出适合乡村教学点的动静搭配教学法。她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在她眼里没有差生概念,只是爱好和特长不同。她循循善诱的教诲,像甘泉、像雨露,滋润着每年一个深山孩子的心田。在她的精心教育下,一个又一个学生走出大山,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

一人一校的工作特别辛苦,支月英老师经常累得头晕眼花。她血压偏高,导致视网膜出血,只有一只眼睛正常。更让人揪心的是,2003年10月18日上午,正在讲课的她身体剧烈疼痛,几位家长迅速把她送往医院,医生诊断她身患胆总管胆囊结石,并马上进行了手术。住院的几天,她心里一直惦记着她的学生。刚刚出院,就立刻回到了学校。

2012年暑假,为了解决白洋村教学点校舍破旧问题,上级教育部门决定新建校舍。支月英就起早摸黑,一边教学,一边照料施工,帮工人做饭,将丈夫也拉来帮忙。整个暑假,支月英都是在校建工地度过的。如今崭新的校舍宽敞明亮。乡亲们看到崭新的校舍,感动不已。

既是校长、老师,又是保姆,上课教书、下课照应学生玩耍。家里人担心他的身体,总是说:“你也年过半百了,身体又不好,别的老师都往山外调,而你还往更远的深山里钻。”她乐呵呵地说:“如果人人都向往山外,大山里、山旮旯里的孩子谁来教育,山区教育谁来支撑。”各级领导关心她,几次要给她调换工作,但她每次都婉言拒绝。

扎根山村,从“支姐姐”到“支妈妈”

支月英现已年过半百,当乡亲们问她:“支老师,你退休后我们还请你继续到这任教”。她感动地回答:“我是大山的女儿,如果身体允许,我就一直教下去。”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支月英整整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支月英常说:自己虽然没有别墅,没有汽车,但她感到自己心底比千万富翁还舒坦。当在千里之外创业的学子来看望她,亲切拥抱她的时候,这种幸福感才是人生最美的享受,才是青春奉献的美好报偿!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支老师虽然因身体状况有时力不从心,但她还是坚守自己岗位。她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奇迹,只是在山旮旯的小学平凡工作了35个春秋。支月英老师的事迹感动着大家,她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中国好人,省师德标兵、“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称号。

她是大山的女儿,像一支燃烧的蜡烛,闪耀着灿烂的光辉,照亮了深山娃儿的梦想,她和千千万万山村教师一道,正努力实践着中国山村的教育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高考作文素材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人物故事

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有报道说,一个短跑选手最大的年龄限度为28岁,苏炳添参加2021年东京奥运会时已经32岁。

在2021年的国内比赛中,苏炳添发现,参赛名单上的运动员内,他是唯一的“80后”,在以“00后”为主力的赛场上,他的年龄有些突兀。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苏炳添在本该退役的年纪,坚持自己的夺冠梦想,用实力证明了,只要付出努力,一切都不晚!

“我觉得我还能跑”,苏炳添怀揣着这句话,一直跑进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比赛中,以9秒83 的成绩,成为亚洲第一位站在百米决战现场的黄种人,又一次刷新了亚洲纪录。

这场让苏炳添封神的比赛后,他在网络平台发文:回头再看这场比赛,好多情绪都涌上心头,32岁了,当时外界有很多声音认为我的成绩很难再有突破……

然而,“超龄”苏炳添的名字成了中国优秀运动员的代名词,15岁开始练短跑,32岁才站上事业的巅峰,苏炳添庆幸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目标,并为之付出了毕生心血。

苏炳添提高0.01秒的成绩,用了近十年的时间,追梦的人,总会跑着与梦想相遇,没有天赋就靠努力创造奇迹。

在接受一次采访中,苏炳添说到:

当运动员不就是这样吗?到了一个高度,就想要另一个高度。

人生没有捷径,所有的成功都是要靠自己干出来的,所以,你只管付出,命运总会在不经意间给你最好的回报。

苏炳添用自己的实力打破黄种人无法进入田径短跑赛道的魔咒,让世界看到中国速度!

刷新纪录后,苏炳添又有了新的目标,他将身披红色铠甲,飞出亚洲、飞向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感动中国2024十大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全文共 208 字

+ 加入清单

张超,男,30岁,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正营职中队长,一级飞行员。

2016年4月27日,张超在驾驶舰载战斗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接地时,突发电传故障,危机关头,他果断处置,尽最大努力保住战机,推杆无效、被迫跳伞,坠地受重伤,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此前,张超是“海空卫士”王伟生前所在部队优秀的三代机飞行员,全团6名“尖刀”队员中最年轻的一员,曾数十次带弹紧急起飞驱离外军飞机。

感动中国让我明白生活就是幸福,人要坚持的活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2722 字

+ 加入清单

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血缘是任何东西割不断的,在我的努力帮助下,看到有更多的家庭能团圆,这是我人生最快乐的事情!同时也是我人生价值最好的诠释。

在江苏无锡市宜兴官林镇上,有一位名叫吕顺芳的普通农家妇女,从2000年5月起,她在家中独自创办起一个“寻亲驿站”,多年来收集整理了全国各地3000多个寻亲者的资料,帮助200多位孤儿找到亲人,为许多年迈老人寻找到失散多年的儿女,使一个个离散家庭得以团圆,演绎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她因此被人亲切地称为“寻亲大姐”。

我要为天下父母寻找离散的儿女

对于家人离散的痛苦,吕顺芳有着切身的体会。50年前,由于家庭遭遇自然灾害,吕顺芳三岁的妹妹被母亲忍痛送出家门。时光流逝,转眼间母亲已到垂暮之年,在有生之年见到自己的孩子成为母亲最大的心愿。吕顺芳说:“每逢节假日阖家团圆时,母亲经常躲在一旁悄悄抹眼泪,我知道这是妈妈在想妹妹,我永远也忘不了妈妈思念妹妹的眼神。”于是她开始为寻找妹妹而四处奔波。然而直到母亲去世,吕顺芳也没有找到妹妹。在寻找妹妹的过程中,吕顺芳发现社会上还有许多与她有着同样不幸遭遇的人。“有多少弃儿在思念家乡、想念亲人,又有多少父母在牵挂儿女,心灵上的缺憾永远无法用物质财富去弥补,不管自己的妹妹能不能找到,我都要帮天下的父母去寻找他们离散的儿女!”吕顺芳在心中暗暗立下誓言,她毅然辞去了年收入5万多元的工程承包业务,从此踏上了义务寻亲的道路。

怀着这个真挚而美好的愿望,多年来,吕顺芳的“寻亲驿站”接待了来自内蒙、陕西、河南、河北、山东等14个省区市的几千名寻亲者。她收集寻亲者的姓名、相貌、血型、特征等信息,整理了全国各地数千个寻亲者的资料,并与全国10多家报社、电视台和网站建立联系。在吕顺芳家中,寻亲者的照片、资料摆满了好几个柜子,其中仅光盘、录像带就有十几盘。在寻亲过程中,只有高中文化的她甚至学会了10多个地区的方言,她还开通了网上“寻亲驿站”和寻亲QQ群,协助有关单位建立了“寻亲基因库”。

那些来自天南海北的寻亲者这样对吕顺芳说:“吕大姐,是你给了我们找到亲人的希望和动力,为我们编织了一个全家团聚的梦想。”

别人的笑容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2002年5月,内蒙古赤峰“草原寻亲团”一行7人慕名来到宜兴。吕顺芳带着他们连续几天从早到晚走了好几个乡镇,哪怕有一点线索也不放过。她说:“这些孤儿跨越千山万水来到宜兴寻找自己的亲人,凭的就是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我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不让他们带着失望回去。”功夫不负有心人,7天辛苦奔波下来,有两位孤儿找到了自己的亲生父亲。看到一家人团聚后欣喜若狂的场面,吕顺芳比谁都要高兴,她在一旁也陪着他们一起欢笑,一起落泪。

几年来,吕顺芳几乎年年都组织大规模的寻亲见面会,每次她总是跑前跑后,为远道而来的寻亲者提供方便。吕顺芳家里经常住着一些经济拮据的寻亲者,她不仅免费为他们提供吃住,有时临走前还要买好票把他们送上车。有一次,7位寻亲者在她家无偿吃住了一个星期。陕西西安的钱女士在报上看到寻亲见面会的消息,赶到宜兴却没有找到亲人,急得哭了,吕顺芳安慰她说:“别泄气,你先把我当做你的亲人吧,我们一起找!”来自内蒙古的赵丙华带着他的养父、69岁的赵绍成老人到无锡农村寻亲。当年,年轻的赵绍成在无锡农村花160元钱“买”走了出生仅46天的赵丙华。吕顺芳获悉情况后,主动提出帮助,向他们提供了10多条重要寻亲信息,并陪同他们走访了几家媒体请求支持。

每次组织寻亲活动,无数个电话接得吕顺芳喉咙嘶哑,晚饭常常要到10点多钟才能吃上,有时深更半夜还会被电话铃声惊醒。但当吕顺芳看到一个个离散家庭团聚的时候,浑身的疲惫仿佛一下就消失了,她说:“别人一家团圆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当看到拄着拐棍的八九十岁的老人能在有生之年与自己的亲骨肉团聚,我的心里就比吃了蜜还要甜……”

让吕顺芳欣慰的是,在她的影响下,越来越多人加入到爱心队伍中来。常州的朱文标老人在吕顺芳的帮助下,和内蒙古一位名叫斯琴高娃的孤儿取得了联系,尽管尚无法确认父女关系,但朱文标还是两次寄钱资助斯琴高娃一家。老人说:“是不是女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份情。”江苏泗阳县农民潘守平经吕顺芳牵线搭桥和70多岁的老母亲相认,在感动之余,他开始资助5名贫困儿童上学,尽管自己家庭收入并不高,还有两个儿子在上大学,但潘守平还是决定长期资助下去。

只要我还跑得动,就要把寻亲活动进行到底

这些年来,吕顺芳为寻亲者牵线搭桥,每月光电话费支出就不在少数,加上招待远道而来的寻亲者,对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她来讲都是不小的数字,几年中她花光了数万元积蓄。吕顺芳的家人告诉记者,吕大姐还购买了近千元的电话卡,用于拨打长途电话。有的外地寻亲者方言口音重,电话沟通不易,吕顺芳就通过书信和对方联络。

对吕大姐,有人投来敬佩的目光,也有人投来怀疑的目光,认为她是想出名或在暗中捞钱,更有人想出高价收购她保存的寻亲者资料。有人问她:“这么辛辛苦苦为别人寻亲,你图个啥?”吕顺芳说:“天下再大也大不过人间亲情!我不在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这份快乐是旁人无法理解和体会到的。看到那么多人流着泪说‘吕大姐,拜托你了!’我总不能放下不管呀!只要我还能跑得动,就要把寻亲活动进行到底!”

当地一位80岁的朱姓老人经吕顺芳牵线找到了离别40多年的亲生女儿,老人邀请吕顺芳去他家吃团圆饭,吕顺芳盛情难却,买了个大蛋糕前去庆贺。老人的儿子悄悄掏出1000元钱塞给她,可吕顺芳坚决不收,她说:“我要收钱就变味儿了。”

在宜兴举行的大规模寻亲活动现场,经吕顺芳奔走联系,中科院所属某基因数据库的工作人员免费采集了300例寻亲人员的血样,为寻亲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这个寻亲数据库,将能够帮助失散人群准确、有效、快速地寻找到亲人,让更多的失散亲人早日团聚。

除了经常组织大型寻亲活动外,吕顺芳还在互联网上建起了网上“寻亲驿站”,设立了寻人登记、失踪人员查询、网上留言等栏目,她收集整理的寻亲信息已经悉数搬上了网,供各地寻亲人员免费查阅。吕顺芳把网址印在了名片上,她表示今后会做好寻亲网的推广工作,争取把“吕大姐寻亲网”建成互联网上知名度最高的“寻亲驿站”。

“寻亲大姐”的义举感动了社会,她先后入选无锡市精神文明建设十佳新人新事、江苏省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新人新事,荣获首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首届江苏省道德模范、无锡市道德模范称号,《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全国、省、市多家媒体报道了她的事迹。对于这些,吕顺芳并没有看得太重,她说:“亲情是人世间最宝贵的财富,每当我面对寻亲者一双双期盼的眼睛,就感到自己有责任去帮助他们。我只是做了一个普通公民应该做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郭小平颁奖词及事迹:暖带入春风

全文共 356 字

+ 加入清单

2004年,山西临汾第三人民医院院长郭小平见艾滋病区几个孩子到年龄却没法上学,便办起“爱心小课堂”,后在各界支持下,临汾红丝带学校挂牌成立。建学校让郭小平饱受争议,但他仍坚持,说只愿有一天艾滋患儿能到正常学校上学!

郭小平颁奖词:瘦弱的孩子需要关爱,这间病房改成的教室,是温暖的避难所。你用十二年艰辛,呵护孩子,也融化人心,郭校长,你是风雨中张开羽翼的强者。

郭小平事迹介绍:2004年,临汾第三人民医院院长郭小平看到艾滋病区的几个孩子到了上学年龄却没法上学,便和同事一起办起了“爱心小课堂”,在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下,2006年9月1日,临汾红丝带学校正式挂牌成立,2011年学校被列入正式国民教育序列。2014年,彭丽媛向红丝带学校写信,并在采访中说:“我希望这些受艾滋病影响的孩子们,都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年中央卫视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都有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人们选择坐在电视机前接受一次灵魂的洗礼,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心情似乎一直很沉重,眼泪总是停不住,但典礼结束以后,人们又恢复了之前的一切,内心平静的没有一丝波澜似乎人们把感动中国变成了一种情绪的宣泄途径,把一年的泪水在短短几个小时内流干净,第二天重新回到自己的小世界,麻木不堪地活着,期待着下次感动中国。

孙家栋 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1929年4月出生,1956年8月入党,大学文化。

孙家栋同志是著名的航天专家,“两弹一星”元勋,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在我国自主研发的100多颗卫星中,由他担任技术负责人的就有35颗。50年多来,他倾注于我国的航天事业,参与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多个“第一”的辉煌。他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和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总体设计。他先后担任月球探测工程一期和北斗导航工程总设计师,建成北斗导航第一代系统。他担任东方红三号通信广播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中巴资源卫星等3个我国第二代应用卫星工程的总设计师,主持解决一系列重大工程技术问题,各项工程均取得圆满成功。他提出的2020年前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分三个阶段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国月球探测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路线图,为我国突破卫星基础技术、卫星返回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基础技术作出了重大贡献。

孙家栋同志200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007年被授予“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突出贡献者”称号,2010年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

全文共 30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晚上,我观看了感动中国,其中有两个故事我看了为祖国母亲感到开心。

第一个就是于敏爷爷,他是一名核物理学家,他为核弹事业做了很大的贡献。法国研究成功核弹爆炸用时8年6个月,美国用时6年8个月,而我们中国只用了2年8个月。通过这一件事,我就知道了于敏爷爷是在尽全力帮祖国研究核弹。说明了于敏爷爷报国心皎洁!

第二个是一对夫妇,妻子孙丽娜(乡村小学教师),丈夫朱敏才(外交官)。夫妇俩退休后支教乡村小学,支教十年间,他(她)们共支教了五所小学,过得也非常艰苦,有时候冬天几个月也不能洗澡,但在狭窄的教室里,和孩子们一起就是夫妻俩最美好的时光。

看完感动中国,我最想说一句话:美无处不在,我们只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人物形象--性格特征--典型情节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①阿廖沙 :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

听外祖母讲故事,还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帮助,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在如此艰难困苦的环境里,阿廖沙为什么没有被压垮或变坏,反而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善良的人?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启示:告诉我们即使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下,也不能够为此任其折磨而无反抗之心。)

②外祖母伊凡诺夫娜: 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胸怀宽大、善于忍让

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他听。

③外祖父卡希林: 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如阿列克谢因为染坏一匹布,被他打得昏死过去;狠心剥削工人,暗放高x贷,怂恿帮工偷东西。

④小茨冈--乐观纯朴;老工人格里戈里--正直;“好事情”--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

5、典型情节:①与外祖父等人联欢②外祖父打外祖母③报复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的观后感

全文共 799 字

+ 加入清单

看了这么多年,发现评选出来的人物和他们的事迹都有共性。

1、科学家: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忘我工作为国家;

2、医生:医术高超,人格高尚,为患者省医药费;

3、教师:为教育放弃家庭,放弃前途,坚守在贫困山区;

4、见义勇为者:很多获奖者为救别人,失去生命或者健康;

5、民间慈善贡献者:生活简朴,心系慈善公益;

6、警察或军人:坚守岗位,不顾个人安危;

7、母亲:平凡的母爱,但是很伟大;

期盼已久的《感动中国20xx颁奖典礼》终于在20xx年2月10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了,认真的观看了颁奖典礼全部过程,几度眼眶湿润。获奖者,有为了国家核潜艇研制而隐姓埋名的英雄;有几十年自己拾破烂,从没有穿过像样的衣服,却把钱给了那些需要上学的孩子的老人;有的为亲人、为他人平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平凡中坚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动了华夏儿女201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201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岗位上,他们坚守着一个信念,‘爱祖国,爱他人。’这种爱在他们的坚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时一事,而是几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爱。

他们虽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们却充满着微笑来到颁奖典礼舞台上。他们给国家、社会、他人带来多么大的正能量。观后心理暖烘烘的。热乎乎的201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心得体会。想一想自己、看一看周围很多人,有时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在这些人的事迹面前,真应该好好想一想今后怎么活着。

看着这些感动中国人物和他们的英勇事迹介绍,看后我非常感动,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动,眼泪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他们的事迹值得我去学习和深思。正是有了他们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才使我们现在过上了幸福安稳的生活,世界上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母亲默默的付出只为能够让孩子过的更好,她从未想过你能回报她点什么,她的一生都在为你担忧和操劳,从来不会抱怨“累”,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妈妈我爱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648 字

+ 加入清单

2020年1月,湖北武汉遭遇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狠毒袭击。在众多正在为击灭病毒而奋勇救人的白衣天使中,我特别留意到了一位八十四岁高龄的

头发花白的老者,他就是我最敬佩的人——钟南山院士。

“新型冠状病毒”有着极强的传染性,染上这种病毒轻则疾病缠身,重则有生命危险。您临危受命,被国家任命为这场“战疫”的统帅。在前往武汉时,您接受记者采访时恳切地告诫全国百姓:“没什么事,别去武汉。”说完就义无反顾地登上高铁。您在高铁上靠椅稍作休息的照片让全国人民动容

泪目。到了武汉后,您多次通过媒体呼吁大家要注意安全,要隔离,自己却不顾个人的安危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去。

如今,被确诊的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一天比一天增多,这对参与这场战斗的白衣天使们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和威胁。但您没有退缩,而是拿出了自己的本领和胆魄担当起保家卫国的重任。您用行动表现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英雄气概。您身上的白袍就是您的战衣,您的智慧就是您的宝剑。您夜以继日地工作,带领白衣天使们攻坚克难,为人类的健康而鞠躬尽瘁。在近日的采访,您眼中泛着英雄的泪光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是能够过关的。”您悬壶济世的情怀又一次让国人泪奔。

钟南山院士,我敬佩您!您不辱使命,带领着浩浩荡荡的医护队伍,一起向祸害人类的“新型冠状病毒”亮出早已磨得锋利的宝剑,为武汉 为祖国

为人类无怨无悔地挥洒着自己的满腔热血。

钟南山院士,我敬佩您!不仅是您,还有像您一样参与“战疫”而逆行奔向最危险战场的千千万万个白衣天使。您们都是最美的中国人,感恩有您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2338 字

+ 加入清单

距离郭川船长失联,已经过去了两个月时间。

当地时间10月18日,郭川船长从旧金山金门大桥出发前往上海,进行单人不间断跨太平洋创纪录航行,原定于11月5日前后抵达。可北京时间10月25日,当他航行至夏威夷附近海域时,突然与岸上团队失去了联系。

两个月来,我们望眼欲穿地在期盼着那条关于船长的好消息。“中国-青岛号”早已在檀香山靠岸,可他的主人仍然遍寻不见。

帆船改变的行者人生

拥有两项航海世界纪录的郭川船长,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职业帆船第一人”。

2013年郭川船长驾驶40英尺帆船从青岛出发,历时138天完成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创造了该级别无动力帆船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的奇迹。去年,郭川船长又率领国际船队驾驶超级三体船创造了北冰洋(东北航线)不间断航行的世界纪录。

如果不是与帆船邂逅,郭川几乎注定会走上旁人眼中的成功人生路。在奔向大海之前,他拥有令人梦寐以求的学历与职位,那是许多人愿意穷其一生去换取的。

是帆船改变了郭川的后半生,用他的话说:“感谢帆船,让我自由的灵魂得以释放,而我放荡不羁的内心也找到了皈依的地方。”

每一个敢于为选择而付出的人,都值得尊重。对梦想与生活的执着,让郭川有勇气踏出这一步,去挑战未知的世界。

远航的意义:人生本该立体而多彩

危险与美景,是大海的两面。在一望无际的大海面前,常人无法对一位船长的境遇感同身受。长达数十天甚至数月的航行中,只可以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时刻忍受着危险、孤独与疾病的纠缠,一人一船已是全部。面对未知的海洋,总有人会疑惑,冒险挑战的意义何在。

郭川船长曾说:“人生不应是一条由窄变宽、由急变缓的河流,更应该像一条在崇山峻岭间奔腾的小溪,时而近乎枯竭,时而一泻千里。你不会知道在下一个弯口会出现怎样的景致和故事,人生本该立体而多彩。”也许,本就没什么能阻止一条河流奔腾入海。

在经历了海上近138天、超过21600海里的艰苦航行后,2013年4月5日上午8时左右驾驶“青岛号”帆船荣归母港青岛,成为第一个成就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伟业的中国人,同时将创造国际帆联认可的40英尺级帆船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世界纪录。中新社记者徐崇德摄

在资深电视人房学峰看来,郭川船长的追求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理解,也许还要再过一些年,人们才会更好地理解他勇敢和创造的意义。房学峰与郭川相识已十余年,见证了船长拥抱大海的岁月。

“航海是他的爱好,他想在自己这个领域内达到更高的职业高度。”就如同每个球员都憧憬最高水平的联赛,每名选手都向往奥运会的领奖台。然而足球明星和奥运会冠军的数量其实很多,但完成过环球航行的水手和船长则很少,这也是很多人不能理解郭川船长的原因所在。

家,归航的地方

12月15日,中国十佳劳伦斯奖颁奖典礼,“最佳体育精神奖”颁给了郭川船长,妻子肖莉代为领奖。舞台上摆放着一艘船模,肖莉几次向其望去,她说,她真的太想念郭川了。

“我其实什么都不想说,我只想在家里带着孩子们看郭川领奖,听他讲获奖感言。可惜我没有等到。”一家四口的照片静静地躺在肖莉胸前的口袋里,就好像船长一直守护在家人身旁。

三年前,郭川驾驶“青岛号”完成环球航行回到母港,48岁的他在帆船还没到岸时便跳进海里,爬上码头跪在妻儿面前,一家四口相拥喜极而泣。这一幕,没有人不想看它重演。

48岁的青岛籍船长郭川在不靠岸、不补给、不间断、无后援的情况下,经太平洋,过合恩角,经大西洋,过好望角,经印度洋,最后返回青岛,爬上码头第一件事情就是跪倒在妻儿面前。出征前,他的小儿子郭伦布才10个月,138天后,小伦布已经长出八颗牙,能走路,学说话了。 中新社记者徐崇德摄

家是船长远航的后盾,亦是最终归航的地方。“好消息我肯定是第一个知道的,坏消息都是从新闻里看到的”,肖莉话中郭川船长的报喜不报忧,透出的是对家深深的爱。

“很多人都问过我,为什么支持郭川航海。其实我觉得理由特别简单,就是爱他。爱他对生活的热情,爱他做事情的执着,爱他的朴实,爱他对人的诚恳,还爱他对我的宽容。我爱郭川,自然就要支持他去做喜欢的事情。”

郭川精神:执着的人是幸福的

房学峰回忆道,他与郭川船长之前一次碰面是在里约奥运会上,但彼时两人的交流中,却几乎没有谈及此次跨太平洋的纪录航行。

纪录航行,在职业航海领域中是一个神圣的概念。此次郭川船长的跨洋航行,不仅是挑战纪录,对所有航海人而言,这条旧金山通向上海的航线,都有着特殊的意义。

这是帆船史上首次从旧金山到上海的单人无间断跨太平洋航行。虽然此前已有行者完成了跨洋航程,但相较于传统旧金山至横滨的航线,旧金山与上海的连线无疑才是更为完整的跨太平洋。

“这是郭川慎重选择后定下的航线,行程都是按照计划走的。他是以职业、科学的态度去对待航行,而非简单的冒险。”房学峰还表示,郭川团队为其每次航行都进行了科学的设计,使每次挑战都至少在理论上胜利在望、都把危险降到最低。

除体能训练外,航行需要掌握海洋、通讯、导航、船只等多方面的知识。准备过程中的大量时间,郭川都用于与团队中的专家、领域中的佼佼者探讨、学习。这种理性层面的艰苦挑战,绝非感性的一见钟情便可一蹴而就。

“郭川是一个榜样。他有着很好的工作和学业背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舍得抛弃这些去干自己喜欢的事,敢为人先、超越自我。”

房学峰称之为“郭川精神”。这是一种不断学习、不断谋求超越的进取精神;这是一种敢为人先、直面挑战的奋斗精神。

“我们安于现状、循规蹈矩、担心失去,害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而郭川把对精神的追求,置于物质至上。” 房学峰表示,理解其实比景仰更重要。

劳伦斯颁奖礼上,肖莉确认搜救郭川的工作仍未结束,搜索还在继续着,我们也在等待着船长远航归来。

“独立的思想,自由的精神”,这是郭川船长追求的境界。正如他所说,在梦想面前,执着的人,是幸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

2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播出了,看完感动中国,我真心觉得,闲着是罪恶的,浪费钱也是罪恶的。闲着,其实就是浪费时间,那么概括起来,浪费是罪恶的,应该怎么办?应该珍惜,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珍惜金钱,珍惜资源。当有真的感触的时候,这些词句就不是空话和口号,不空洞也不高大。有的时候我会觉得闲,会觉得不知干什么好,好像找不到意义所在,而现在,在刚看完感动中国人物之后的强烈感情下,我觉得,有一件事,我们可以花大量的精力去做,以后忙完自己份内的事也不会觉得闲得慌,那就是:慈善。有时候我也会想,有什么好捐助的啊,他们有那么穷吗,再说政府干嘛去了?

会有这种想法,是因为没有同情困难人群的感情基础,我没有见过那种场面,或者通过媒体看过几眼已经被岁月冲淡了,但是一旦把那个画面放到我眼前,我会被震撼,然后内心柔软的说不出话来。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成长环境艰苦的孩子长大了会更加惦念自己当初那种穷乡僻壤,会更加懂得同情困难的孩子,不是说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孩子心硬,而是他们没见过,没有那个触动。所以说,让所谓温室里的花朵去“体验生活”,体验苦,生活的苦,真的是有意义的。

今天晚上含着眼泪看完央视播出的20--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感受颇深!用他们的话说,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辈子做好事就不那么容易了!那需要毅力,需要忍受很多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这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善良,正直,乐于助人,坚强,奉献,吃苦耐劳!我要净化自己的灵魂,向他们学习!在有生之年,为大家,为社会多做好事,作善事,做一辈子的好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1176 字

+ 加入清单

3月1日,观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晚会,获选的十大人物都很值得我们学习,尤其对获选人黄大发的默默无闻的精神,深受感动和启发,学习黄大发同志坚定不移、愚公移山的奋斗精神,收获颇丰。

黄大发同志是名副其实的年份英雄,也是决胜脱贫攻坚的时代楷模。他几十年如一日,把人民作为最温暖的初心,最崇高的信仰,率领群众凿水渠、开山路、造粮田,一辈子、一条渠,客服艰难困苦,穿越几座大山,横过多处悬崖,创造人间奇迹。黄大发同志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和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深深地感染了我。正如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同志评价他那样,信仰可以高大上,也可以接地气。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的信仰也曾高大上,但对照黄大发同志的事迹来看,我是否接地气?自己是一名出生在基层的农家娃,在组织的关心下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回想起当初自己“生于基层、成长基层、工作基层、建设基层、奉献青春”的入职誓言,自己确实沉下了基层,但地气还是接得不够,导致于在开展某些工作时还存在地气不足、思想陈旧、方法不新。通过对黄大发同志先进事迹和对《塘约道路》《苦难辉煌》等基层工作读物及党史书籍的学习,我深知自己工作的特殊性,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把自己的信仰用实践来证明也可以接地气的,用时间的齿轮来推动向黄大发、龙增刚、文朝荣、邓迎香等身边的先进人物靠齐。

一是提升好几种能力。

首先提升好个人的身体素质,俗话说“打铁还需本身硬,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好的身体是干事创业的根本,只有身体好了就可以身体力行,才能弯腰实践。再次提升好个人的知识结构,把学习这个人生永恒的主题坚持好,学习党的政策法规、学习业务理论技巧、学习待人接物,主动适应新常态,不断练就新能力。

二是坚守好几个原则。

首先遵守好各项法律法规和工作的组织原则,严守规矩底线,不踩法律红线,按规矩办事,用制度管人。再次是严守工作原则,始终坚持不推诿不扯皮、不摊派不遥控,搞好单位团结,带好干部队伍,处理好各项工作事务,能解决的绝不过夜,不能及时解决的研究商量解决。第三是守好生活原则,延承传统美德,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尊老爱幼,争做一名孝顺的儿子、合格的丈夫、称职的父亲、和谐的邻居、合格的市民。

三是履行好几份职责。

一方面就要履行好家庭的职责,对于分居的父母亲人就要经常走访,平时或周末多陪陪老人,对于子女就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当好子女人生的第一任老师。一方面就要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组织和领导安排的就要及时抓落实,自己分管负责的就要亲自指导跟踪问效。另一方面就要履行好自己的社会职责,作为一位公民一名国家干部,就要敢于同社会的不良风气说不,就要善于带头做合格公民,传播正能量,传递好声音。

总之,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相信自己能够把时代发展的热情洋洒在这片故土,也能够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与时代发展同心同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436 字

+ 加入清单

我观看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看了之后,心里深受感动。

在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支月英。

支月英是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36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感动中国评选委员会给支月英的颁奖词是: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着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

我看完后,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以及对这些伟大人物的敬佩。如果没有这些默默为社会奉献的人,如果没有这些舍己为人的人,如果没有这些不求自身幸福,只求他人幸福的人,我们的社会将没有了生机,没有了希望。这些伟大的人,我敬佩你们!我要学习他们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李万军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你是兄弟,是老师,是院士,是这个时代的中流砥柱。 表里如一、坚固耐压、鬼斧神工,在平凡中非凡,在尽头处超越。这是你的人生,也是你的杰作。

他从1987年19岁开始工作到现在,一直在做焊接,虽然焊接工作又苦又累,但是他坚持下来了,他用30年的时间,用手上的焊枪证明了自己的坚守,从普通的焊接工人变成了焊接大师。

他眼里的焊接工作不仅是一门技术,更像是一门艺术,一门功夫。李万君手中的焊枪已“出神入化”,他能把两根直径仅有3.2毫米的不锈钢焊条,分毫不差地对焊在一起而不留一丝痕迹;他能在20米外,从焊接声中精准地判断出电流地大小、电压的高低。他不仅自己技术高超,他培养的徒弟也本领惊人。如今,“李万君大师工作室”已攻克100多项技术难关、总结出20多项操作法,获得国家专利20多项。他的10多位弟子已获“省首席技师”称号。李万君还陆续撰写了《转向架铆焊工标准操作手册》《焊接艺术化标准》等册子,把自己严谨的质量追求,变成了广大焊工的操作规范。

他在节目中说“做人要知恩图报,我的技能和荣誉是企业、是党给的,尤其我作为一名党员更要在自己的岗位干出个样来”,这就是独具匠心的大国工匠的坚守,就是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我们的时代需要这样的坚守,需要这样的大国工匠,需要这样的榜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985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感恩你我。爱传承,从没有终点,感恩前行,从不曾停歇。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举行了,我一次又一次地被这些人物感动着、感动着。

从20__年的春月起,十多年了,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我都坚持收看,认真地聆听着那些感人的故事,认真地品味着每一段颁奖词;十多年了,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已经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一段故事,成为我前行中最为重要的催化剂、推动器。

十分感激中央电视台为我们带来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暨颁奖典礼”,这是一档让人们体味感动、仰望崇高、陶冶情操、培植精神、塑造灵魂的好节目。我一发现他,就把他当做一个滋养自我心灵、软化自我感情、培育并坚持自我有一颗能感动的心的好节目;事实上,我的这个想法在观赏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能得以实现。

至今还记得,20__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还在行进中,我就在感动中写下了“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评选之感动”,记录下对于来自四川大凉山的彝族教师李桂林、陆建芬贤伉俪二人在天梯小学坚持十八年的感动。

每一次观赏“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是我灵魂得以洗礼、升华的时刻,我自我很清楚: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崇高的伟大的灵魂,都有着一种让我们每一个人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这些崇高的灵魂是常人无法企及的,也是我这一辈子无法到达的;正如一位伟人以往说过的那样:“一个人做的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仔细看看20__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中的“好人们”,那个不是做好人做好事十多年、几十年——陪聋哑儿子读书十六年的爱心妈妈陶艳波、帮忙“发小”三十九年的陇海大院的哥们、默默捐款20__从不留真名的张纪清、十几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瘫痪父亲的孝女朱晓辉等等。

每一次观赏“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是让我的心与情得以进一步软化、激发、培育和提升的好时刻;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的故事,让我的心更加温婉、温润,更能被感动、感化。至今,我还能有一颗似乎与年龄不符的能够感动的心;至今,我还有一些能够让自我骄傲的活力,我要感激诸如“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之类的节目、影视剧和文学作品。我会很好地珍惜这些人物、这些故事带给我的精神滋养、文化陶冶,我会继续努力地让自我有一颗能够感动的心,有一份能够有必须热度的活力,思考每一天、努力每一天、欢乐每一天、享受每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全文共 2889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那串血脚印仍然依稀可辨。

其实血早被几场雨水冲掉了,留下的是和鲜血、皮肉混在一起糊在脚底的塑料残渣,被烧成焦黑的一团,仍保留着脚印的形状,牢牢粘在水泥路面上,从楼前延伸到巷口,有50多米远。

当时,那双脚是怎么跑过去的?不疼吗?

这是一个草根英雄的故事,英雄名叫王锋,已经在病房里躺了83天,至今没有脱离生命危险。

他最先发现火情, 离出口最近,却烧得最重

在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西华村,一栋三层民宅被房东维修、粉刷,新的租户已开始入住。然而,大门上漆黑的门框,楼梯上被烟熏的扶手,仍记录着5月18日凌晨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咋恁大烟呢?”王锋把妻子潘品推醒,说着就打开了卧室房门,只见一楼公共大厅已浓烟滚滚。

“着火了,快救人!”王锋顾不上穿衣服,打开楼门大喊。

他们的房间离大门最近,王锋把女儿转移到安全地带,随后转身冲进火海,一把拉起吓呆的妻子和儿子往外跑。

浓烟迅速吞噬了整栋楼。

“赶紧报警!”王锋冲妻子喊了一句,再次冲入火海。

从2015年7月以来,这对夫妻一直租住在这里,依托邻近的一所小学办了个托教班,平常给二三十个小学生提供一个吃饭、午休、写作业的去处。那一晚,两个孩子和王锋聘请的老师姚雪留宿在这里,王锋就是去救他们的。

“浓烟太呛,门从里面已经打不开了,王老师从外面把门踹开,拉着我们往外跑,他连鞋都没穿。”回忆当时的情景,姚雪至今心有余悸。

再次出现在楼外时,王锋身上并没有怎么受伤。他又一次转身,第三次冲进了火海。潘品想拦,却没有拦住。

王锋奔上二楼、三楼,把所有住户的门都拍打一遍,才跌跌撞撞地跑了出来。邻居顾学文看到震撼的一幕:一个“黑炭”从火中跑了出来,全身皮肤都烧焦了。

王锋一边跑一边呼喊:“楼上有人,快来救人啊!”

听到呼救的邻居们纷纷起床,加入到救火队伍中来,有人端着盆,有人拿着锅。

消防车鸣着警笛赶来。王锋怕消防队员找不到路,又跑到巷口去迎接,于是就留下了那50多米长的血脚印。到了巷口,他再也站不住了,一屁股坐到地上……

当人们扶他上救护车时,他仍然喘着气说:“让别人……先上车……,我不要紧……”

在这座失火的三层小楼内,除王锋外,其余20多人,无一人受伤。他最先发现火情,离出口最近,却烧得最重。

医院诊断证明,王锋全身98%的面积烧伤,烧伤休克,肺部重度呼吸道烧伤,双眼烧伤。

98%,意味着什么?正常人的一个手掌所占面积是1%,王锋全身只有两块手掌大的地方是好的。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研究所手术室内,王锋在接受植皮手术(7月26日摄)。新华社 发

南阳首次动用专机救治平民

“抢救,要不惜一切代价!”南阳市委发出指令。

由于肺部重度呼吸道烧伤,王锋手术后肺部开始感染败血症,需要紧急转到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时间紧迫,南阳市作出决定,包机送他直达北京。

这是当地首次动用专机救治平民。

巨大的螺旋桨旋转带动风声,像是急促的呼吸声。7月12日,专机用1.5个小时飞越近1000公里,安全抵达北京,那里的医护人员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随即,一场与死神争夺英雄的战斗又打响了……

而今,王锋烧伤的皮肤变成了黑痂,黑得像炭一样。经过第一次植皮后的胳膊,已经斑斑点点地长出了粉红色的皮芽。但全军烧伤所所长柴家科教授说:“此前经过55天的救治,王锋的生命体征趋于平稳,但稳定中还存在危重。”

王锋的事迹传开后,感动了无数人。

“要不是王锋,我们可能就被烟熏死了!”住院当天,房东一家筹来2万元钱救急。

“要不是王老师,躺在医院的可能就是我。”被救的老师姚雪和孩子们提到王锋泣不成声。

感动与爱心像是一股股涓流汇聚起来。

“我叫李宾,你要是放心,两个孩子就放我那,和我的孩子一起吃,一起住。”一位素不相识的女士赶到医院,找到潘品,主动承担起照顾王锋一双子女的任务。

手机尾号为6136的一位上海女士看到王锋火海救人的报道后,与8位同事共同捐款7900元。

……

出事后,潘品的手机响个不停。到目前,王锋已经收到240多万元捐款。这已经是个不小的数目,但如果把王锋彻底治愈,所需费用将高达上千万元。

“每一笔都花得很沉重。”潘品说。

“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方城县委书记褚清黎说,想要顺利度过生命危险期,恢复健康,王锋还有很长一段要路要走,后续保障依旧需要党委政府、社会的持续关注。

8月4日,潘品34岁的生日,但她一点过生日的心情也没有,以往每年都给她过生日的丈夫马上要接受第5次植皮手术。

带着满心的感动,潘品吹蜡烛、许愿,她日记中写道:“我相信爱心的力量是百万雄师,无所不能。”

“我的病情不要给她说”

若非这次壮举,38岁的王锋只是个默默无闻的普通人。

他生长于方城县广阳镇古城村,排行老三,家境贫寒。他的母亲患有乳腺癌,父亲患有类风湿关节炎,大姐因小儿麻痹丧失了劳动能力,弟弟患有癫痫。他从小就是个安静寡言的人,每天放学回来就下地干活儿。他学习成绩不出色,却爱读书,最喜欢的一本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青年!无论受怎样的挫折和打击,都要咬紧牙关挺住,因为你们完全有机会重建生活。”这本书被他翻来覆去看了很多遍,其中一句话用笔勾画出来。

正像书中主角孙少平一样,他渴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1997年,他自学计算机,考入了郑州大学。毕业后,在郑州一家医药销售公司就职,工作是网络维护。沉重的家庭负担始终压在他的肩上,但他从不向家人诉苦。去马来西亚务工六年,去南阳油田打工两年,无论经受过多少劳累和委屈,他都装在肚子里。

王锋就是这样一个坚韧的人。这次受了这么重的伤,偶尔清醒时,他还不忘交代护士:“我的病情不要给我老婆说。她比我小,没有操过心,说话有些冲动,你们可别生她气。”

从这样一些细节,人们能够体会他的责任与爱——

一根皮带系了16年;

20岁以前,不管冬天有多冷,他从没穿过秋衣、秋裤,就为了省几个钱;

每次回家,他都负责做全家人的饭,看到妻儿吃得香甜,就憨厚地笑笑;

他每到一处,就为母亲打听药物,找到一些就寄回家一些。2009年,用攒了两年的工钱,再借一些,给家人在村里盖了新房;

平凡的世界,平凡的幸福,这就是王锋的人生,直到一场大火改变了一切。

现在,潘品与丈夫只隔着一层探望窗,却隔着一段无法跨越的距离。由于无菌要求,潘品不能进入病房,只能趁着医护人员开关门之际,往里面看上一眼。

“如果进出的护士表情平静,说明他还活着。”潘品说,“已经很知足了,至少能这么近距离地看看他。”

出事后,一双儿女要来看爸爸。

“儿子还小,就没敢让他进来。”潘品说。

女儿说,第一次看到爸爸时,她掐着自己的手,不让自己哭出来。

“我想他快点好起来,一起回家,一起辅导孩子们写作业。”这是潘品的生日愿望。

英雄壮举,从来不是偶然的。

几乎每个认识王锋的乡亲,都能数出他做的一两件好事——节约学校饭票让给“发小”,买个气筒放在门口免费供过往行人给自行车打气,把自家三间房子腾给村小学作临时教室……

潘品深知丈夫沉默的外表下潜藏的坚毅,她说:“如果再回到那个着火的晚上,我还是拦不住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605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感受到亲情的可贵,生活的美好,在自己心中培植了一种感恩情感,向身边的人发出真诚的问候和微笑,帮助我民们树立了真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了我们自强自立的意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提升了我们的思想素质。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到处洋溢着喜庆和欢乐,学校也给了我们许多吃的,我边看“感动中国”的电视,边吃零食。电视里有许多悲惨动人的情节,但是最令我感动的还是参加救援队的那位叔叔-----武文斌。

灾难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人类的灵魂;灾难是一把尺子,量出了生命的宽度和厚度。四川汶川8级大地震,象疯狂的恶魔,瞬间夺取了8万多人的生命,吞噬了无数的房屋。面对这样的灾难,20岁,30岁……在这些父母的眼里都是一些稚嫩的孩子,可他们却表现出常人所发挥不出的力量,武文斌就是其中一个。

地震发生前不久的一段时间,武文斌刚进部队。地震发生时,部队才让武文斌参加救援队。出发时,他与部队战士众志成城,参加到救援队中。到了目的地,他为了救别人,嘴里吐出了鲜血,但他还要坚持去救人,最后他病故了。通过观看《感动中国》,我感受到面对躲不过的灾害,我们悲痛,我们哀伤,可是我们更在灾难中奋起。我们心手相连,我们众志成城。那每一次落泪,每一次微笑,每一缕关注,都是抗击灾害的无穷力量。那灾害中的坚毅,悲痛中的自持、危难中的凛然向前,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1116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本是个阖家团圆的喜庆节日。但2020年的春节却与往年不同。疫情的爆发,使得平日里热闹的大街小巷空无一人,再无往日的欢声笑语,此时,有这样一群人,成为了这空旷大街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是在疫情中无惧个人生命

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是风雨无阻的快递小哥,是爱岗敬业 认真负责的基层工作人员,是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爱心志愿者。他们就是风暴中的逆行者!

前几天,我在一篇新闻中看到一个“说走就走的妈妈”——谢济联的妈妈。她是一名疾控中心的检验人员,经常是单位一个电话,就立刻赶过去了,节假日里也是随叫随到,没有具体工作时间,基本上都是24小时全天候。这次新冠疫情的全面爆发,他的妈妈真正是连轴转了好多天,等到轮休时,她又和所有普通的妈妈一样,叮嘱谢济联好好学习,认真完成作业。谢济联的妈妈穿上“战甲”,她就是一名冲锋陷阵的战士,脱下战袍,她又是一名普通的母亲,和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都望子成龙。她也是一名普通的基层工作人员,每天在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却是这个特殊时期的最美逆行者。

看到这篇报道的时候,我的脑海里浮现了一个人影,那就是我大伯,他是一名基层领导,一年到头,说走就走,基本不着家。大年初二,接到县里通知就急忙去乡镇了,一走就是一个月,期间回来拿了一次换洗的衣服,大伯回来后就站在院子里,没有进门,他带着口罩隔着窗户,趴在玻璃上和我们说了几句话,他说他很好,让我们不要担心他,要我们都待在家,没有生死攸关的大事就不要出门。叮嘱堂哥和我要好好学习,认真上网课,不要偷懒。随后他拿起放在门外的衣服急匆匆的又走了。我的堂妹今年刚刚1周半,拍着窗户哭闹着要爸爸,奶奶看着这情景很难过,一个人偷偷躲卧室哭了好久。我虽然也很难过但同时又觉得很骄傲,因为大伯“守在前线”无怨无悔地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他就是我心中最美的逆行者。

其实我明白,之所以能坐在温暖如春的家中,不受“病毒”这股寒风的袭击,享受着岁月静好,不过是因为有太多像谢济联的妈妈,像大伯这样的“普通人”穿上“责任”这身战甲为我们逆风执炬,驱除阴霾。而我身边,像大伯他们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在这样一群“基层工作者”的包围下,耳濡目染间更深刻地明白了“责任”和“担当”这两个词真正的含义!我想我愿意同他们一样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正确的事。就像我们的“守护神”钟南山爷爷对自己的评价“我不过是个看病的大夫”一样。此刻,做为一名小学生的我,最重要的“本职工作”就是好好学习,用知识的力量武装自己,等将来有一天,祖国需要我时,我也可以逆风而行,献上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我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待阴霾散去,四月的武汉,樱花烂漫有人亦有心共赏,如同我家乡那漫山遍野的山桃花,生机勃勃,不负春光,不负韶华!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376 字

+ 加入清单

开学第一天,我们就上了生动的一课。我眼含热泪看完了《感动中国20_年度人物颁奖典礼》。

20_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有:舍己为人的最美教师张丽莉;有为了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倾尽心血的林俊德;有主动捐献器官的十二岁女孩儿何玥;有为农民工着想的父母官陈家顺……

我被这十个人的善举深深地打动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最美教师张丽莉。

20_年5月8日,放学时分,张丽莉老师正在引导学生放学。突然一辆客车失控了,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老师向前一扑,四个孩子成功脱险,但是她却被车轮碾碎了双脚,被高位截肢。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像张丽莉这样无私奉献的好老师。我的语文老师张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去年她生病很厉害,但还是带病坚持上课。我们已经退休的数学老师杨老师为教育事业默默付出了三十多年。还有很多老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让我们向这些可敬的人们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