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论据素材:25位古今历史人物精彩评(精品20篇)

导语:安步当车,每日到局只要把照例的公事办完,立刻回公馆吃饭,一到下午,便一个人安步当车,出门逍遥自在去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在故事中学习,成长,收获启示吧!下面开学吧给你们收集了一些论据素材:25位古今历史人物精彩评优秀作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浏览

5181

作文

627

有关外卖的论据素材汇总

全文共 81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外卖是个很广泛的词汇。大家一般的理解就是快餐的外送服务,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论据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去年《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正式公布,并将于今年起施行。无论是对网络食品抽检采取“神秘买家”的制度,还是强化第三方交易平台的责任,抑或是突出社会共治在跨区监管中的作用,都将为保障网络餐饮安全建起“制度屏障”。

综合分析

当餐饮遇上“互联网+”,一个新的就餐形式——外卖,走进了人们的生活。然而,外卖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滋生了食品安全、黑心作坊等新问题。

为了保障外卖食品安全,北京、上海多地纷纷出台网络餐饮相关监管规定,要求餐饮平台严格审核入网食品经营者的经营许可资质,并在网上公示。有的地方还要求要标示食品加工制作时间和消费时限。然而,规定在现实中,却屡遭尴尬。不少外卖工作人员,不仅因“不清楚”规定,而不在外卖包装上标明食用时限,就连公示经营许可资质,都流于形式。如此种种,不禁令人反思:网络餐饮时代,舌尖上的安全,该如何保障?

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自律存在不少盲区,监管也有空缺。从第三方平台审核流于形式,到屡屡曝光的“地沟油厨房”,再到频频出现的送餐员“无证上岗”,网络餐饮,让人欢喜让人忧。“不能进的厨房,不能说的秘密”。这样的调侃,多少说出了消费者的无奈和担忧。

中公教育总结:

一方面网络餐饮与普通餐饮不同,互联网上的餐饮,在送达之前,看不见、摸不着。所以,从采购到生产再到配送,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问题,都需要有监管的力量。

另一方面互联网订餐平台要承担连带责任——“黑作坊”被查获之后,受罚的不能只是店铺经营者,在核查环节“放水”的网络订餐平台也要被处罚并记录在案。

三是消费者要提高消费维权意识。食品安全关乎每一位消费者的切身利益。网上订餐务必索取消费票据,留存交易凭证,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如发现餐饮安全卫生问题,要做好证据留存,依法主动维权,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关于历史人物的歇后语

全文共 352 字

+ 加入清单

韩信伐楚——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孔夫子读书——咬文嚼字

孔夫子耍大刀——文得武不得

孔夫子写文章——不打草稿

孔夫子偷书——文明人不做文明事

勾践受辱——卧薪尝胆

刘伯温辞官——审时度势

杨家将上阵——婆婆妈妈

岳飞叛国——莫须有的罪名

武则天的名字——日月空

武则天的酷吏——二十三

武王的老子——文盲(王)

杨乃武坐牢——屈打成招

范蠡经商——多财善贾

韩信选兵——多多益善

安禄山起兵——反了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项羽打呵欠——霸气

刘邦打项羽——十面埋伏

刘邦进咸阳——先入为主

关羽斩华雄——马到成功

刘备的兄弟——红的黑的都有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刘备摔阿斗——笼络人心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霸王围垓下——四面楚歌

关公亮相——脸红

包公办案——明察秋毫

孙武用兵——以一当十

孔明弹琴——化险为夷

武松打虎——一举成名

项羽砸锅——破釜沉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900字

全文共 869 字

+ 加入清单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早晨起来,我又在背诵《满江红》,我为这首词所表现出来的气势而惊叹,同样,我更喜欢这首词的作者——正义的化身岳飞。

岳英雄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他父亲在他出生不久便去世了。岳飞和他母亲逃了出来。他学习认真,进步很快,十几岁就武艺高强。母亲为激励儿子忠心保国,在他背上刻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北宋末年,岳飞在母亲的激励下,建起岳家军,攻打侵略者,收复国土,那年他才20岁。从此,他不辱其望,为南宋收复了一片又一片的失地,写下了《满江红》这一千古绝唱。后来,又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收复更多失地。但狡猾的金军贿赂秦桧,昏庸的南宋皇帝听信秦桧谗言,怕抗金势力强大,十二道金牌召岳飞回朝。狡兔依然在,猎犬却已烹。秦桧等人强加给岳飞“莫须有”的罪名将他杀害。

天妒英才。

虽然岳飞神勇威武的英姿已经不复存在,可在《满江红》中却表现得淋漓尽致:“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寥寥数十字,岳飞的雄姿、英魂完全展现在我们面前:作战勇猛,精忠报国。怪不得金军中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这更是岳家军浴血沙场,百战百胜的见证。

岳飞戎马一生,浴血疆场,但十分清正廉洁,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为人大度。有人曾经问他:“什么时候才能天下太平?”他慨然回答:“文臣不爱财,武将不惜死,天下便太平?”

啊!岳飞,你用自己超群的武艺和智慧,保住了大宋的半壁江山,用自己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捍卫了民族的主权,“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维护的是军纪严明,守护的是百姓安宁。

啊!岳飞,你不图私利,一心为国,杀敌无数,出生入死,甘愿为国而殉,当年的精忠良将,现在更应受尊敬,也更应让我们好好学习。

啊!岳飞,在你的心中淌着一种精神,它让你骨子里渗透着,也永远感染着我们的心,那就是:精忠报国,无怨无悔。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只可惜你心愿未了,生不逢时,愿您在地下能实现您的理想,就如陈毅元帅所言“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岳将军,一路走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高考人物素材:谢文琴

全文共 3354 字

+ 加入清单

在萧山区衙前农村小学校,有一位普通的教师,她叫谢文琴,一个患有脑肿瘤仍奋斗在教育一线的病人,却用毅力谱写了一曲不平凡的教师之歌,更是用生命铸就着教师之魂。

一、坚守岗位,用生命唱响教师之魂。

2003年9月,她被确诊得了脑肿瘤,一个3公分左右的肿瘤就长在她的脑子里。当时,她整个人都懵了……好不容易平静下来,她首先想到的是她的学生:这才刚开学呀,班集体还没稳定,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没养成,怎么着也得撑到期中啊!于是,她谁也没告诉,照常上班,悄悄地部署着一切:她要在一个月内稳定班集体,组建一支良好的小干部队伍,制定一套适合学生的班级制度;11月,学校还有个艺术周,得赶紧准备……只可惜她没能坚持到艺术周,就住进了医院,接受第一次手术。

当身体可以活动时,她就再也躺不住了,吵着要回校。也许是她的倔强、执着,征服了家人和校领导,出院两周后她就回到了她熟悉的课堂。她觉得很幸福,因为她没有离开她的学生太久,她及时归队了!

在之后的几年里,虽然每个月都要准时到医院复查,但她都坚守岗位,想方设法地利用双休看病、配药,利用假期住院、治疗,做到看病、工作两不误。

6月份的一天,她正上着语文课,突然,感觉到喉咙有点异样,鼻子一阵发酸……不好,她赶紧仰起了头,说了声“请大家把课文读两遍”,就向门外走去。此时,鼻血已经喷涌而出,她连忙用手去捂,鲜红的鼻血竟顺着手指往下流。可不能吓到了孩子们,她加快了脚步。终于来到了洗手池,低头清洗时,鼻血就像拧开了水龙头的自来水,直往下流。台盆里,台盆边上全是血!怎么办?孩子们还等着她上课呢!她一遍又一遍地用冷水拍打着额头,还用手紧紧按住后颈部,想快点把血止住。大概过了五六分钟,出血量终于没那么大了,她就塞了两团餐巾纸,回到了教室。

虽然是带病工作,但工作的质量还是要保证的,这是她对自己的要求。所以无论是日常教学,还是公开课,无论是外出培训,还是撰写论文,她都积极参与,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至今已有《评中做,做中评——提高小学低语口头回家作业实效性的实践研究》等9个课题区级立项;《一听 二读 三跟进——小学低段互动式课外阅读网的构建及运用研究》等18篇论文区级获奖,其中一等奖2篇,二等奖6篇;还有18项业务竞赛区级获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等。

2007年,她还参加了教坛新秀的考核,在经过了一轮又一轮地选拔之后,她评上了“萧山区教坛新秀”。正当她忘却了自己是个病人之时,不幸再一次降临。

2007年12月,她的视力明显减退,经常头晕,磁共振显示肿瘤开始压迫视神经,医生建议马上手术。可是,即将进入期末复习阶段,此时离开,孩子们怎么办?思量再三,她又一次隐瞒了病情,给了孩子们一个完整的2007。

2008年新春的雪特别大,2008年的手术台也格外冰冷。在监护室,她已经昏迷了一天一夜。朦胧中,她听到了一声声清脆的呼唤……是的,是她的学生在呼唤她,她紧紧地抓住了一只手,睁开眼……

父亲握着她的手说:“孩子,你终于醒了……”

“爸……我……还可以……教书吗……”

她的声音很微弱,但父亲听见了,他转过身去,抹着眼泪……

活着真好!能够重返讲台真好!她感谢至爱的亲人!感谢医生!感谢生活!更感谢让她魂牵梦萦的孩子们!所以回到学校后的她,依然是忙忙碌碌,勤勤恳恳,不折不扣地做好每一样工作。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好,所任学科成绩突出,所指导的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均有获奖,其中全国级获奖4人次,杭州市级获奖5人次,萧山区级获奖15人次等。

同事们都说她“傻”“要工作不要命”,还是“特傻”的那种,但她觉得“值”。

收藏用生命铸就师魂——萧山区衙前农村小学校谢文琴老师事迹材料

二、热爱学生,用爱心谱写教师之魂。

十八年的教书生涯,少不了风风雨雨;十八年的人生经历,饱含着喜乐艰辛。谢老师说不出别的深刻感受,但是她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福之人!她做了一个教师该做的,她做了一个母亲该做的,当然,她也享受到一个教师、一个母亲该看到、该享受到的回报的幸福。

记得有个叫小峰的学生,课堂上从不专心听讲,也不写作业,还经常跟同学打架。几经了解,才知道小峰父母关系不好,经常不回家。看来,小峰的任性源于亲情的缺失,他的空白源于对学习缺少尝试。于是,谢老师给予小峰更多的关心和帮助,经常为他添置一些学习用品。课间,带着他一起做游戏;中午,给他讲故事;傍晚,也和奶奶约定了时间,及时给他辅导。

一段时间下来,小峰的进步很大。上课专心多了,作业认真多了,也能和同学们友好相处了。奶奶还告诉她,小峰比以前懂事多了,在家还经常说长大了要当“谢老师”呢!

苦心人,天不负吧!三尺讲台虽小,但孩子们成长的空间,却是无穷的大啊!在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中,谢老师帮助了无数个“小峰”,也培养了很多个优秀的班集体。

2010年四、五月份,年级组的两位语文老师先后因车祸及身体原因请了假,两个班的语文课就悬在了半空。当时的谢老师已经怀孕六七个月了,但是想到自己是年级组长,教材她最熟悉,学生也比较了解,就主动找了领导,硬是要求接下了他们的语文课。

距离预产期还有一周的时候,她去做产前检查。医生考虑到她的身体比较特殊,就要求她入院待产,可是第二天就是期末考了,接下来还有许多的期末工作要做,她又怎么放得下。最终是在她签下了“责任自负”的承诺之后,医生才让她离开医院的。

说来也巧,就在她把成绩单发到学生手里,把他们送出校门之后的那天晚上,她肚子痛了。第二天清晨,她生下了她的女儿。那份幸福,那份喜悦无以言表!

当时,家长们纷纷感言:“谢老师,好人呐!好人有好报!”同事们送她一个雅号“铁人”,她很喜欢,更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铁人。

三、播撒阳光,用热血铸就教师之魂。

现在的学生心理问题层出不穷,为了更好地帮助他们,2005年,她开始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本科自学考,积累了不少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并将学科教学与心理学有机融合。无论是班级活动,还是课堂教学,她都会依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身心特点来组织、设计。

也许是为孩子量身定做的课堂吧,孩子们总是喜欢上她的课,每堂课总是听得那么专心,回答得那么精彩。区教研员邬文香老师用“完美”来评价她的课,区教研员虞勇军老师则用“做你的学生是幸福的”来评价。

虽然与病痛相伴,频繁出入医院,但是她都不曾放弃过自己的学业,不曾间断过自学考。2013年,终于取得心理健康本科学历,欣喜之余,她组织教研组办起了阳光心理辅导站。

心语信箱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一个学期就收到学生来信200多封,不管工作有多忙,她都会利用晚上休息时间把回信赶出来。在信件的往来中,她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倾听了他们的故事,帮助学生解开了一个又一个心结。

她还通过问卷调查,量表分析,写出了论文《小学生学习归因与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获得了萧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专业论文评比一等奖。

谢老师很享受和学生在一起的每一个日子。

3月8日那天,她像往常一样捧着教材去上语文课,走到教室附近时,就听到了从里面传来的笛子声。咦?走错了吗?抬头一看,是他们班呀!走进教室,她直奔课程表,这节是她的语文课呀!怎么回事?吹上笛子了?看着大家那一脸的认真劲,她都舍不得打断他们,就细心聆听起来。原来大家正在吹奏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虽然音不是很准,还时不时地窜出来几个杂音,但她听出来了,真的是在吹“世上只有妈妈好”。

笛音渐止,大家整齐地站了起来,对她说“谢老师,节日快乐!”那一刻,她的眼眶湿润了。

18年来,有太多这样的感动。她很珍惜,也很庆幸,虽然被病痛缠绕,但她始终在教师这一平凡而又伟大的岗位上工作和奉献着,牵挂着每一个学生,忙碌着每一个日子,滴下的汗水全都变成了珍珠:孩子们优异的成绩,汇成了她生命中的彩虹;“杭州市五一劳动奖章称号”、“萧山区美德标兵”、“萧山区劳动模范”、“萧山区优秀班主任”、“萧山区教坛新秀”、“衙前镇首届学生心目中最理想的老师”等荣誉称号,凝结成了她生命中的彩霞;领导的信任、同事的支持、家长的肯定更是点缀了她美丽的教育生涯。

尽管许多人说她“太拼命了!”但在站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刻,她觉得,脆弱的生命,竟是如此得饱满充实、挺拔高大,而所有的付出,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值”。

为了学生,为了她所钟爱的事业,她愿意用生命来铸就那闪耀在内心的师魂!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中考历史故事素材:孔子的年少时期

全文共 3865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下面是语文迷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孔子少年时期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他是我国春秋时期着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是我国私学的最早创办者、儒家学说的开创者;他被后世称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他死后被历代统治者(秦除外)所尊崇,他就是一代圣人——孔子。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影响千古的圣人,其少年时期却也有过一段鲜为人知的艰辛生活。

在讲孔子少年时期生活之前,我们有必要交待一下孔子的家世:孔子的祖先为商王朝的后裔,周朝时期被分封在了宋国。孔子的先人们便一直在宋国做国君,直到宋厉公时期,其先人‘弗父何’才舍弃君位,禅让给了宋厉公。但就是这样,他的先辈们依然在宋国位及高官,数次被任命为辅政大臣。这种状况直到孔子的第六世祖孔父嘉那儿才发生了变故。乱臣华督发动叛乱,杀死了孔父嘉,孔父嘉的几个亲信携带着他的唯一子嗣——木金父逃难到了鲁国。这也就是孔子家族为何由宋国来到鲁国的原因。

来到鲁国之后,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努力,他们终于才在鲁国扎下了根。到孔子老爸叔梁纥那会儿的时候,混得还相当的不错。曾经在陬邑这个地方担任过大夫一职,虽说陬邑这个地方并不是很大,但毕竟也混了个中层领导来当当。

后来,由于在攻打宋国的战役中立有大功,叔梁纥的名声还曾传遍了各个诸侯国。但是,爵位也罢、名声也罢,都不能弥补叔梁纥内心深处那块阴影——年近六旬的老汉,至今没有一个健康的儿子,一个自己家业的继承人。

其实,早在十多年前,叔梁纥为了得到一个儿子,为此也没少想了办法。他先是娶施氏之女为妻,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施氏先后为他生下了九个女儿;眼看施氏没有生儿子的本事,他又娶了一个小妾,这个小妾先是给了他一个惊喜——生了个儿子,但紧接着又给他浇了一盆冷水——儿子腿脚不灵便,天生残疾。

一个立有赫赫军功的大夫,绝对不会允许自己的继承人是个残疾人,尤其是腿脚不好的残疾人。到时候别说是上战场打仗了,自己能够走路就已经不错了。

于是,叔梁纥再次向别人求婚。这次找到了不远处的颜氏家族。颜家只有十六七岁的的小女儿颜征在,是个非常喜欢英雄人物的少女,自愿嫁给了比自己大几十岁叔梁纥。这一年,叔梁纥六十六岁。

或许是上天眷顾了一下叔梁纥,在二人祈祷于尼丘山不久后,颜征在就怀孕了。她腹中孕育的正是那后世鼎鼎大名的孔子(当然,这一点此时她是不知道的)。

但是,非常不幸的是,在孔子出生三年之后,叔梁纥就生了重病。此时,他最不舍的就是自己的的小儿子——孔子。因为在他心中,肯定有这样一个计划:我要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都教给自己的这个儿子,包括自己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格斗技巧。但是,这一切都已经变成了一个梦想,一个永远都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带着无限的遗憾,叔梁纥离开了。留在世间的,是他那九个女儿、两个儿子(其中一人残疾)和三个寡妇。

既然丈夫都已经离开了,那我们也就分开吧。为了更好地照顾孔子,他的母亲颜征在离开了先前的那个大家庭,离开了陬邑,带着孔子一块搬到了鲁国的都城——曲阜。在这里,孔母一边给人家做些简单的家务(缝洗衣服),一边照顾年幼的孔子。

由于颜征在自己在母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所以她把自己懂得的道理全部教授给了孔子。当然,这里面绝大多数都和礼节有关系。

孔子五六岁之后,由于自己是单亲家庭,所以玩伴并不是太多(其中原因大家都明白)。于是,小时候的孔子一般都是自己一个人玩。当其他孩子都在玩简单的群体游戏的时候,年幼的孔子却在做着那些相对来说有些高级的游戏——演习祭祀(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祭祀,这是一个很隆重也很繁琐的礼仪过程。年幼的孔子竟然玩起了这种高级别的游戏,这在一般人的眼里可是大为震惊的——小小的一个孩童,居然会搞这些东西,真是太不简单啦!

由此看来,孔子的智商要比一般的孩童要高,理解能力要比他们也要强。

之后,懂事的孔子在学习、游玩之际,也常常去帮自己的母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每当看到母亲回家之时的疲惫身影,孔子总会很是懂事地帮母亲去做按摩、倒点水……

慢慢的,孔子体会到了母亲的不易,他开始瞒着母亲去外面做事,争取替母亲分些负担。但是,就是这么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他又能做些什么呢?然而,在孔子眼里,只要能挣钱、只要自己能够干得动的,他从来都不挑活儿。肮脏和辛苦,这不是我这个穷苦家庭出身的孩子所应该顾虑的。

于是,年幼的孔子干起了其他孩子所不想干的脏活和累活。每当其他孩子吃完饭外出玩耍嬉笑的时候,孔子正在别处忙碌着。当然,为了让母亲放心,他总会比母亲早些回家。

所以,孔子在后来给自己的弟子讲自己年少时期事情的时候,每每感叹道:“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就这样,孔子和母亲在曲阜生活了十四年。年幼的孔子从母亲那儿学到了很多知识:最基本的礼节、如何做人、如何节俭等等。当然,自己从多年的“打工”历练之中,也学到了很多:如何为人处世、平等、仁爱等等。

但是,就在孔子正感受着伟大的母爱的时候,病魔悄悄地找到了他的母亲。孔子十七岁那年,母亲颜氏不幸离世,留下了年少的孔子,孤独一个人生活在这世界上。

母亲死后,孔子又面临着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怎么埋葬母亲?

有人说了,到埋葬他父亲的地方把两人合葬不就完了吗?

是啊,孔子也知道,这些礼节方面的事情对孔子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但问题是,孔子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父亲埋葬的地方。其实,孔子之前也曾问过自己的母亲这方面的问题,但就连他的母亲也不知道自己的丈夫下葬的具体地点。

或许有些人不会相信,认为这不可能,身为妻子的颜征在怎么会不知道自己丈夫的埋葬地呢。但现实告诉我们,她确实是不知道,因为当地有一种风俗:年轻的妻子,在丈夫死后是不能参加丈夫的出殡仪式的。

于是,这就导致了孔子一直到母亲去世前,都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埋葬在哪儿。

年轻的孔子,依照他所知道的礼仪,在家中给母亲置办了一个灵堂。三天之后,他把母亲安放在了自己用所有积蓄买来的一口棺材里。

随即,那个棘手的问题让孔子煞是苦恼:询问当地人,没人知道,因为你是在父亲死后才搬过来的,我们不可能知道;想去询问陬邑人,可是自己当时搬出来的时候才三岁,不可能记得小时侯住哪儿,到处打听又不太现实。

于是,无奈的孔子把母亲的灵柩停放在了一个大路口——五付之衢,他把希望寄托在了所有过路人的身上:希望有知情的好心人来帮助一下自己。

还好,没多长时间,陬人挽父的母亲听说了孔子的感人事迹,便亲自赶来告诉孔子他父亲当初的埋葬之地。原来,当时她的儿子挽父,曾经参加了孔子之父叔梁纥的葬礼,知道他的埋葬之所。

于是,孔子才得以把父母合葬在一起。

这里需要特意说明的是,整个这个过程,都是孔子一个人在操办,帮忙的人其实并不多。

埋葬完母亲,孔子就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守孝。然而,就是在守孝刚刚开始不久,孔子又受到了他为人以来的第一次大的侮辱,但他对此事却相当的无助,没有任何说法。

就在孔子母亲去世不久,鲁国的执政大臣季武子,在自己家中举办了一个特殊人才茶话会。这次宴会,邀请的都是鲁国的“士”。咱们先来看看当时各国的统治阶层:诸侯——卿——大夫——士。也就是说,只要你是“士”,就在这个国家拥有一定的身份和地位。虽说它在统治阶层的最下面,但它也有自己特殊的待遇:不用交税、不用服杂役,还可以按月领工资等等。而且“士”还是统治阶层的后备人员、储备干部,一旦国家需要招募一批新的管理人员,那么他们将是优先考虑的对象。

咱们再来回看一下孔子的家世:先人是宋国国君,就后来不当国君了,那也都是卿大夫,位居统治地位的高层。就是拿孔子的老爸叔梁纥来说吧,那也是陬邑大夫,好歹那也是个大夫。而且按照当时子承父业的继承法则来说,孔子长大后也应该是个大夫,最起码也应该是个“士”。

但是,就连孔子这个“士”的身份,居然也有人提出了怀疑,给与了否认。当孔子听说季武子要招待国内的“士”的时候,很是高兴,自己还从来都没有参加过如此重要的社交活动。一旦自己参与其中,那就意味着人们承认了我孔丘的地位,而且在此还有可能结交很多名流,更甚者到时候还有可能成为储备干部,进而走向仕途。

于是,孔子穿着丧服,披麻戴孝的就来到了季武子家门前。令他没想有到的是,他竟然遇到了一只“拦路虎”——阳虎。阳虎此时是季武子的家臣,说白了也就是个大管家。当他看到披麻戴孝的孔子像个愣头青一般,二话不说就往门里走,当即便伸手拦住了孔子。然后就对孔子的身份进行了询问,最后的出了结论:这是“陬人之子”。

“陬人之子”,这是当时很多人对孔子的称呼。因为孔子之父叔梁纥曾任陬邑大夫,时人都称其为“陬人”。又因为孔子此时还没有一星半点儿的名气,所以人们都像现在称某某家的小孩为“某某人之子”那样,称呼孔子为“陬人之子”。

这一称呼让孔子很是愤慨:自己的身上还贴着父亲的标签,他们还在拿自己当小孩来看待,根本就没把自己当成一回事。

于是,不管孔子怎么说,阳虎就是不放孔子进去。

于是,孔子在大庭广众之下,受到了自己为人以来的第一次大辱。

然而,无权无势的孔子只能把这股恶火咽在肚子里。回去之后,除了为了生存做些小工之外,他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之上。而此时,孔子已经苦学了将近三年了(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此后,孔子抓住一切可以的利用的时间用来学习。孔子的所学范围极其广阔,包括:礼仪、音乐、射箭、驾车(没错,这也是当时一项不错的谋生手段)、书法、数学、诗歌、尚书、周易、历史等等。

很快,孔子博学以及知礼的名声便传遍了整个曲阜地区。不久之后,孔子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批学生,也是他一生之中唯一的高级贵族学生——孟懿子和他的弟弟南宫敬叔……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历史人物传记作文500字

全文共 562 字

+ 加入清单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首豪情壮志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作者就是伟大的民族英雄岳飞。

岳飞的童年是艰苦的,父亲早逝,只留下母亲与自己相依为命。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入侵,岳飞小小年纪便去投军,为宋朝做出贡献。岳母在岳飞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岳飞在母亲的鼓励下勇敢作战,成为了著名的抗金英雄,为历代人们所敬仰。

岳飞经过战争的磨练,成为了优秀的统帅。他所带领的岳家军百战百胜,所向披靡,在抗金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岳飞在与金国抗战中,收回了许多失地,正在他胜利在望,准备收复中原时,朝廷连下数道圣旨,命令岳飞班师回朝。

可岳飞这么伟大的爱国英雄,最终还是死在小人的手下。秦桧等人给了岳飞“莫须有”的罪名,岳飞含冤而死。“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多年之后岳飞也永远被人们怀念,他的正气凛然、光明正大、精忠报国,这些珍贵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的学习和传承的。

古人并未远去,他们用自己的身躯为后人搭了一座前进的桥。听,那遥远的号角,昭示着战争的到来,那飒爽的英姿,彰显了岳飞的精神!古人不远,我们永远怀念你——岳飞。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时事论据素材:越南男子术后剪刀遗留腹中18年与器官相互粘连

全文共 522 字

+ 加入清单

越南青年报1月2日报道,在越南首都河内医疗专家的帮助下,越南东北部的太原省(Thai Nguyen)铸钢医院的医生日前从54岁患者M.V.N腹中取出一把医用剪刀。这把剪刀是此前曾为M.V.N手术的医生遗留的,已经在其腹中待了18年时间。

医务人员表示,这把剪刀遗留在病人腹部左侧,与结肠紧挨着。剪刀的把手已经生锈,部分器官也已经与剪刀粘连起来。但在过去多年中,M.V.N没有任何不适感觉,也从未因为留在腹中的剪刀引发的相关问题去看过医生。直到2016年12月,M.V.N因为遭遇了一场车祸,才到铸钢医院进行身体检查。

超声波检查显示,M.V.N的肠子中有个奇怪物体,看起来就像医用剪刀。M.V.N证实,他曾于1998年6月份在北江省综合医院接受手术,在此后也从未进行过任何手术。近来,他感到腹部有些疼痛,并试图通过服用药物治疗。12月27日,M.V.N回到北江省综合医院再次进行超声波检查,显示其腹部的确存在怪异物体。

越南卫生部要求北江省综合医院对此事进行调查,查找当年为M.V.N做手术的医务人员,并呈报调查结果。但北江省综合医院表示,医院只会保存病人的医疗记录15年。因此,很难确定当年到底是谁为M.V.N实施手术,更难查证责任人。(沈姝华)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高考作文人物素材:李商隐

全文共 1454 字

+ 加入清单

一盏孤灯,一杯香茗,一盈浅笑,忆着李商隐那清泠的身影,莫名的惆怅,莫名的失落,莫名的心痛。

初识李商隐时并不是了解他的任何事情,心中唯记得那句“青女素娥俱耐寒,月宫霜里斗婵娟”。没有浮华艳丽的词藻,没有盛唐广漠的气象,也没有深沉低郁的感情,有的只是淡雅平静,如义山一般清清泠泠的姿态。从此,便记住了你的名字。

真正喜欢上李商隐是因为那一首晦涩难懂的《锦瑟》,那一首稍有常识的人都会吟诵的《锦瑟》。当时最爱的是那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千年的哀怨透纸而出,究竟有多少的感慨才能写出这一首《锦瑟》呢?

在那个百花齐放的年代,见过柳三变的多情,苏东坡的专情,元缜的痴情,但情深者,平生所见,唯义山尔。那个写下“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来寄托对亡妻思念的李商隐;那个低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才高八斗的李商隐;那个低唱“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惆怅失落的李商隐;那个拥有“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清词丽句的李商隐;那个我最爱的与杜牧并称“小李杜”的李商隐。

幽心不独伤离别, 情深惟有李商隐 。

深情二字,时义山诗的特点。刘熙载言义山的诗“深情绵邈”,张采田则云其诗“哀感沉绵”。这其实是因为义山的一生有难言之痛,至苦之痛,郁结于心,发为诗句。他的一生是不幸的,夹在牛、李二党间的争斗中,怀才不遇,一直都郁郁不得志,唐代有诗人在其诗《哭李商隐》中曰:“虚负凌云壮志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一生襟抱未曾开,不禁替这个自小崭露头角的义山可惜,他是属于那种大器晚成的人,凭他的悟性,从娶了恩人敌党的女儿时,就已料到了这样的结局。可是悟到了又如何?他又能如何,他是一个不甘于寂寞的人!所以只能眼睁睁地卷入两党的斗争中。聪慧的人注定是悲哀的,尤其是在那个乱世中,因为比别人更清醒地看清楚了局势,预见了未来。

古语有云:“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但是,义山终究是义山,七分深情,三分忧郁,成就了这个我所爱的李商隐。固执的认为义山的忧郁是深植于灵魂深处的,所以时常在想,如果他似陶潜般淡定恬静、安贫乐道,或似李白般蔑视权贵、寄情山水,他会不会活得开心一些。但是他若真如这般,便不是我深爱的李商隐了。

义山年少时的才华为令狐楚所赏识,于是提拔义山,他的仕途一度很顺畅,但令狐楚死后,在政治上失去了依傍,于是娶了王茂元的女儿,从此陷入牛李两党的斗争中,他本无意介入,却无奈造化弄人,背上了“忘恩、背义”的骂名。这对他这样清高孤傲的人来说怕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吧!而妻子的离世则是他心口一道永远的伤疤,他不象太白般可以花间一壶酒可以邀得花月徘徊影凌乱。所以他的不甘、愤恨、无奈全都反映在他的诗里,字字珠玑,行行血泪,伤怀而不泣,欲哭而无泪。

一直觉得很奇怪,当时才高八斗的义山被许多人爱慕着,却为何在妻子离世后一直没有再娶?原来深情的人也最为痴情啊!

858年,45岁的李商隐离开了这个他深爱并怨恨的世界。一直认为像李商隐那样的人是注定不会长寿的,因为他太深情,太执著,太聪慧,太早洞察世情,他命定了的早逝,逃也逃不掉,他那样的人,只适合活在后人仰望的高度中。

浮生若梦,透过泛黄的纸页,仿佛可以看见千年前哪个落寂的李商隐身着一件青衫端坐于窗前,在明月清辉的映射下轻吟:“直道相思聊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一首《锦瑟》实为义山一生的写照,他的一生都将如镜花水月班,映入历史的回音中。写到这里,我才霎时明白:一弦一柱思华年

寄托了他多少心酸往事,不要责备义山“一生襟抱未曾开”因为在那个沉郁的年代,独爱这样的李商隐。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高考论据素材:智慧人生的经典故事之断箭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仗。父亲做了将军,儿子还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拖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正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佩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

果然,佩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类的欲望驱使着他呼地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我一直刳着只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可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意志坍塌了。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

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拣起那柄断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把胜利寄托在一只宝箭上,多么愚蠢,而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交给别人,又多么危险!

温馨提示:自己才是一只箭,若要它坚韧,若要它锋利,若要它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磨砺它,拯救它的都只有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让我感动的历史人物作文800字

全文共 795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有着许许多多的历史人物。比如:“韩信、张飞、关羽、刘备、赵云等……”

而在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赵云。让我喜欢他的理由呢是,是他的人品、做为和侠肝义胆。他相貌堂堂,英俊潇洒,身高八尺。他生在公元168年。出生在常山郡如今的河北。

那时社会动荡,黄巾并起峰烟遍地。各地豪强、山贼、官兵,鱼肉百姓,百姓叫苦不迭。但在这乱世之中也现了一位中国历史大将。赵云赵子龙,他武功高强,有勇有谋。先前在真实保护战中用乡勇150余人,官兵300余人打败山贼。

建起了小名气,后来投靠到公孙瓒帐下,在盘河战文丑中名扬天下。但因公子瓒不会用兵,与一位大将失之交匕。赵子龙又投到刘备帐下在刘备帐下经历百战,立功无数。在长板坡单枪匹马救主,和在赤壁之战当中启到重要的人物。

后来因为孔明失误被罚,赵云也被贬值。刘备成就大业以后,后来很少让赵云当主将。赵云在239年去世,赵云有两个儿子。次子在跟随姜维后战死。赵云一生顶天立地,是中国历史中五虎上将之一,也是五虎上将中武功最高的。

赵云能成为我最敬佩的人,是因为他的品德、为人、和他的侠肝义胆、济世为民等优点。也许时间能磨灭一些人的记忆,但是它磨灭不了历史和经典人物。他们会永远记在我的心里,他们的成就会流芳百世。以就像赵云已经死了,但是我会永远记住他,他让我永远记住他的优点,使我一生受益,历史也会有他的一席之地。

而他一生做过最错误的事是救了刘蝉,也许他在长板坡时如果丢下刘蝉也许大汉就不会灭亡,赵云也许就会有另一个结局。

而他一生做过最错误的事是救了刘蝉,也许他在长板坡时如果丢下刘蝉也许大汉就不会灭亡,赵云也许就会有另一个结局。

这是我最大的困惑,因为历史在大汉时期的记载较少,所以三国时代的一些事我们就不知道了。但我相信赵云是一个君子,是一个为国尽忠的大丈夫。

但在我心中他没死,他的伟业一直在我心中,他是一个在我心中不能被替代的人,他的很多举动都让我敬佩和尊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我心中的历史人物

全文共 895 字

+ 加入清单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每当听到这首歌,我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从《三国演义》的“智慧之神”——诸葛亮。

中国历史上有无数个名人,当从没有人能像诸葛亮这样引起人们长久不衰的怀念和敬仰。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询问统一天下的大计,诸葛亮精辟准确的替他分析了天下局势,后被编为著名的‘‘隆中对”,条分缕析,预知数十年后天下事。诸葛亮出山后辅佐刘备,联孙抗曹,大败曹军于赤壁、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后来刘备病危,以后事向托,诸葛亮此后一心一意辅佐刘禅,后上奏《出师表》,率军6次北伐中原,终因积劳成疾,病逝途中。

“出师末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唱出了他悲剧的主调,诸葛亮除了让后人无限崇敬外,也给我们留下了深深地遗憾,但他那宏伟远大的抱负坚忍不拔的毅力,忠贞不渝的赤诚,超凡绝伦的才智,在人们心中树立起了一座永恒的雕像。

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空城计,诸葛亮七擒孟获,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等故事外,诸葛亮还有许多事值得我们如此的欣赏他。

诸葛亮的人品极好,他不谋私利,只靠俸禄为生,不以权势谋私利。严于?艏海?滞ぶ?剑?碲帐?兀?斐砂芫郑?罡鹆粱永岽φ堵碲眨?⒆苑!W钪饕?乃?粤醣钢倚墓⒐ⅲ??耸窆?瞎?〈幔?蓝?笠选

另外,诸葛亮除有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外,他还精通绘画和音乐。张彦还曾在《论画》中记载过诸葛亮擅绘画,画一扇可值千金。诸葛亮精通音律,喜欢抚琴吟唱,有很高的音乐修养,还著有一本音乐理论专著——《琴经》。

伟大的诸葛亮还是一位出色的发明家,奇特的运输工具木牛流马,至今都留个我们不少谜团,他还发明制作孔明灯,诸葛亮弩,八阵图,孔明锁等,而且美味可口的馒头也来自他老人家。

最令人惊讶的是咱们的伟人诸葛亮娶了一个比?丑陋的女子。孔明?猿忠圆诺氯∪耍?灰匀菝苍衿蓿??幕橐龉塾纸??嵘?艘桓龅荡巍

我并没有把他当做神一样看待,他是一个值得我崇拜的普通人,难以想象他经过了多么艰苦的学习才成就了这样的旷世奇才,但是从今往后他就是我心目中努力去攀登的高峰。我将自此立志,刻苦学习,成为一个值得大家称道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高考作文冬奥人物苏翊鸣素材

全文共 999 字

+ 加入清单

苏翊鸣的滑雪生涯中,有两个角色举足轻重。

一个是苏翊鸣的外籍教练,佐藤康弘。

作为中国冰雪项目的外籍教练,佐藤康弘曾执教过单板滑雪世锦赛冠军鬼塚雅等名将。

当年,他受邀担任中国单板滑雪大跳台和坡面障碍技巧项目主教练,负责为中国滑雪选材的时,第一时间想到了曾在日本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苏翊鸣。

事实证明他的判断并没有错。

2019年,苏翊鸣与成年选手同台竞技,争夺参加冬奥会的资格。

单板大跳台,是从高处滑下来,进行跳跃后,表演各种空翻、回转等空中绝技的比赛。

比赛当天,苏翊鸣因为第一轮就动作失误而心情低落,但佐藤康弘很冷静,他建议苏翊鸣在下一轮加大动作难度,借此超越对手。最终,苏翊鸣逆风翻盘,成为该项目的第一名。

冬奥会比赛现场,当苏翊鸣第二跳凭借1800的转体动作排名跃居第二位时,佐藤康弘的兴奋溢于言表。

首次参加冬奥会就摘银,苏翊鸣对每一个支持自己的人表达感谢,其中就包括教练佐藤康弘。苏翊鸣说:“我们没有说太多话,彼此都知道对方的想法。”

这个在训练中连苏翊鸣的手部动作也会一一纠正的教练,陪伴了苏翊鸣的成长,也见证了苏翊鸣的进步。

另一重要角色,则是苏翊鸣的父母。

两人都是滑雪爱好者,经常带着孩子去吉林松花湖滑雪场滑雪。

2008年,国内的单板滑雪项目刚刚起步,苏翊鸣去雪场都没有适合他穿的雪具。

刚跟随父母接触到这项运动的时候,年幼的苏翊鸣连这项运动叫“单板滑雪”都不知道,也根本没有想过,在未来的某一天,他将成为一名职业选手。

苏翊鸣的父亲苏群在接受《新京报》的采访时透露,在苏翊鸣六七岁的时候,他的滑雪水平就超过了自己和妻子。但在苏群眼中,苏翊鸣的成功并不是因为天赋异禀,“我觉得天赋的作用并不大,重要的是翊鸣拥有对滑雪与生俱来的热情。”

苏翊鸣的母亲李蕾在短片《少年志》中一度提起自己会因为滑雪的危险性感到害怕和心疼,但从没有想过让他去放弃,因为苏翊鸣太喜欢了。

于是,苏翊鸣的滑雪之路,在父母的引导和支持下,越走越远。

即使是7岁那年自己的孩子在雪场受伤,母亲李蕾在苏翊鸣醒来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宝宝,咱们不能去放弃这个滑雪。”

李蕾觉得,不能因为这件事,让他有退缩的意识和想法。苏翊鸣数年如一日的坚持,可能或多或少有几分是受自己母亲的影响。

尽管一年中大多数时间都是用来在外训练,苏翊鸣的父母仍在家中给他开辟了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家里的地下室全是滑雪装备和各种板类运动的板子,苏翊鸣笑称这是他的“滑雪工作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以无私奉献为论点的论据素材

全文共 1397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我所能奉献的,只有热血辛劳汗水与眼泪。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一、道理论据

1.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文天祥

2.要重返生活就须有所奉献。——高尔基

3.夜把花悄悄地开放了,却让白日去领受谢词。——泰戈尔

4.一个人总得慷慨一点,才配受人感谢。——托马斯·哈代

5.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布莱克

6.一生奉献于两个神明,即荣誉与英勇。——蒙森

7.我要做的只是以我微薄的绵力来为真理和正义服务。——爱因斯坦

8.应该让别人的生活因为有了你的生存而更加美好。——茨巴尔

9.英雄主义是在于为信仰和真理而牺牲自己。——托尔斯泰

10.小草,有时站在大山的头上,默默地,从不炫耀它自己。——佚名

11.我惟一的希望是能够多做贡献。——白求恩

12.我所能奉献的,只有热血辛劳汗水与眼泪。——丘吉尔

13.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

14.生命赐给了我们,我们必须奉献于生命,才能获得生命。——泰戈尔

15.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鲁迅

16.世间最庄严的问题是:我能做什么好事?——佚名

17.太阳之所以伟大,在于它永远消耗自己。——谚语

18.像蜡烛为人照明那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忠诚而踏实地为人类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法拉第

19.有财富而不用,从没有达到目的这个角度上一看。就等于没有财富。——《五卷书》

20.我不会半心半意。我要么把整个心都献出来,要么就什么也不给。——捷尔任斯基

21.剜心也不变,砍首也不变!只愿锦绣的山河,还我锦绣的面!——柔石

22.一个丰富的天性,如果不拿自己来喂养饥肠辘辘的别人,自己也就要枯萎了。——罗曼·罗兰

23.壮士临阵决死哪管些许伤痕,向千年老魔作战,为百代新风斗争。慷慨掷此身。——华罗庚

24.掷我们的头颅,奠筑自由的金字塔,洒我们的鲜血,染成红旗,万载飘扬。——林基路

25.只有人类精神能够蔑视一切限制,想信它的最后成功,将它的探照灯照向黑暗的远方。——泰戈尔

26.要找出来我值多少,那是别人的事情,主要的是能够献出自己。——屠格涅夫

27.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巴金

28.一个有德性的人,往往为他的朋友和国家的利益而采取行动,必要时乃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他宁愿捐弃世人所争夺的金钱荣誉和一切财物,只求自己的高尚。——亚里斯多德

29.像母亲有时为她所分娩的亲爱生物而牺牲一样,我们就不应该爱惜自己,就应该准备为它的成功而捐弃我们的生命。[言者]左拉,法国作家。为了人类的伟大事业,应当去私心,以勤奋的精神为之奋斗到底。贡献没有够,也永远做不够。——佚名

二、事实论据:

1、孔繁森的遗物:一是仅有的8.6元钱,二是他去世前4天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几条建议。

2、“抗洪英雄”高建成。

3、无私奉献永不变。1998年8月21日,全国劳动模范张霓向南京市慈善总会捐赠了10000元。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这1这万元,是全国商界首家劳模公司——张霓实业有限公司的第一笔业务收入,也是一家私营企业为了得到她的“首堂授课权”的开价。在此之前,张霓已先后三次向市慈善总会、全国慈善总会和市抗洪指挥部捐款共1400元。张霓要告诉大家:“劳模无私奉献的本质永远不会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抗战时期的英雄论据素材

全文共 907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抗战期间,都有哪些抗日英雄呢?抗日英雄背后都有哪些感人的故事呢?以下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抗战英雄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抗战英雄故事(一)

1940年的一天晚上,杨靖宇带着十几名战士向濛江东边大森林进发,但不幸被叛徒告密,陷入了日寇的包围圈里,与敌人周旋五天以后还没突围,这时情况危急,杨靖宇果断的叫大家分开走。杨靖宇把战友安顿好后,把危险留给了自己,只身一人与敌人周旋了五天五夜。23日凌晨,杨靖宇不幸被敌人的坐探发现,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杨靖宇丝毫没有动摇,杨靖宇负了重伤,他毅然决定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壮烈牺牲了。杨靖宇虽然倒下了,但他那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激励着优秀的中华儿女走向抗日前线。

抗战英雄故事(二)

《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影片主角是12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掩护,带信上路。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

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

这部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黑白片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而且在国际电影节上两次获奖。1955年,在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荣获优胜奖,是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

抗战英雄故事(三)

抗日儿童团是广大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成立的儿童组织。

尽管与敌人的斗争非常艰苦,广大抗日根据地仍处处成立了抗日儿童团,把儿童纳入组织的关怀。毛泽东和朱德曾多次题词勉励儿童团员。

儿童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产,同时也担负着“宣传抗日”“侦察敌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

在百团大战中,王家峪儿童团帮助八路军割草喂马,为前线送干粮;晋察冀边区儿童团破坏日军的交通干线近百次,牵制了敌人的进攻和扫荡,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儿童团的成立不仅给孩子的生活带去了乐趣和希望,同时壮大了抗日队伍的力量,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接班人。

抗战英雄故事(四)

谢晋元团长带领八百名英勇孤军死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掩护五十万名中国军队撤退,上海保卫战一役,彻底粉碎了日本"三月亡华"迷梦。

继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战起,八月十三日即展开了中日首场大型会战--"淞沪会战"。当时的上海是东亚最大港埠,又是我国经济文化交通第一要地,租界林立,华洋杂处,因此,中国最高统帅蒋介石委员长决定在上海向国际显示中国抗战的决心。

淞沪会战的主战场方圆不过几十公里,日军先后增援三十万兵力,双方三个月的血战,死伤超过五十万人,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惨烈程度,被国际媒体形容为"血肉磨坊"。

战争相持至十月底,日军登陆杭州湾,大上海全部陷于敌火包围之中,中国统帅部以拖延时间之战略目的已达,为从长远计,决作战略上之转移。二十六日下命五十万国军退出上海战场。谢晋元团长奉命守闸北继续作战,负起掩护大军撤退的艰巨任务。

谢晋元,广东蕉岭县人,黄埔军校四期学生,他临危受命,率兵转守苏州河北岸,并选定四行仓库为据点,单线作战,带领八百名官兵誓死奋守,孤军为了表明决心,大家都预立遗嘱,交人带出,以明心志。四行仓库实际是金城、盐业、中南、大陆等四个银行的联合栈库,位于苏州河北岸,仓库楼高六层,建筑坚固,为闸北一带最高、最大的一座建筑物。

十月二十七日清晨,日军发觉我军全线撤退,立即跟踪追击。日军在闸北正向前搜索之际,不料忽被四行仓库屋顶之弹雨扫射,日军一时人仰马翻,乱成一片,此时日军尚不知弹雨从何而来。之后发现四行仓库内留有国军,于是对仓库实行三面夹攻,双方冲锋肉搏,战况激烈。谢晋元团长亲率下属于四行仓库外布阵迎战,痛歼日军,杀敌无数。

一时全闸北各地之敌军,分路向四行仓库集中围攻,其中有敌军二十余人,在苏州河畔夹攻,这时有一位在六楼守望的壮士看见,立即全身缚满手榴弹,突由六楼平台对准敌人跃下,一个大炸弹自天而降轰然爆炸,烟硝飞扬中,二十余敌兵化为泥灰肉酱,而我壮士亦血肉横飞,忠勇殉国。隔岸民众看到这一幕,一方面固然鼓掌称快,但也为这个英勇壮士痛哭流涕。

上海女童子军杨惠敏在苏州河畔眼见对岸日旗遍布,独四行仓库屋顶未竖国旗,便决心要将青天白日旗送进四行仓库去。二十九日天未破晓,谢晋元团长率领所属肃立天台升旗,上海市民于一片烟尘火海中,争睹巨幅青天白日国旗,迎风招展,无不喜极而泣,感奋万状。当天全世界各大都市之午晚报,都报道四行孤军奋斗和女童子军杨惠敏代表全体市民,冒险潜入仓库向孤军献旗种种细节。

自四行仓库屋顶悬挂国旗后,全国人心振奋,并且轰动世界。日军当局见全球舆论赞扬国军,痛愤之极,所以向公共租界当局提出严重威哧,要求迫令孤军投降,或撤入租界缴械。一方面向孤军发动猛攻,自早到晚,连续四次进攻,但均遭孤军击退,敌人伤亡甚重。

十月三十日,敌军又大举进攻,用小钢炮及机关枪向四行仓库密集射击。并有敌机数架在上空助战。孤军沉着应战,逐一歼灭。上海公共租界英军司令少将,因见我军英勇作战,深受感动,除了购赠粮食送给八百壮士充饥外,他更亲自进入四行仓库拜会谢晋元,建议孤军自租界撤出,英国驻上海领事愿给予最大协助,但谢团长答道:"我们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即使撤走,也得要有我们蒋委员长的命令,否则我们宁愿战死。"

后来,各国使节团透过外交关系,正式提出照会,要求我政府下令撤离孤军,以免日军重炮射入公共租界,危及各国侨民。中国最高当局再三考虑,以八百壮士已完成掩护国军主力撤退的任务,决定电令仓库守军撤出并转进租界,四行仓库守军只得服从命令,挥泪撤离。

三十一日凌晨,谢晋元率部冒死突围,日军水陆射击,八百壮士且战且走,英军司令在桥头接应,数万市民隔岸声援,情绪沸腾,幸而谢团长沈着应变,于密集炮火中迅速抢越桥头,虽有伤亡,但安抵英租界者尚有三百七十多人。孤军们成功奋守四行仓库,完成了掩护五十万国军撤退的任务。

一九四一年四月二十四日,谢晋元在上海租界军营内,突遭四名汉奸持刀刺杀,当场倒地殉国。一代民族英雄与世长辞,但他与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的光荣战绩,震惊中外,名垂不朽。

抗战英雄故事(五)

有"双枪黄八妹"雅号的她,在江浙一带组成抗日游击队,多番重创日本部队及击沉敌艇,日军虽千方百计但始终无法将这各响当当的传奇女子打败。

黄八妹原名黄翠云,原籍浙江平湖,一九0四年出生于江苏金山县黄家埭,父母共有子女十三人,她排行第八,故称"八妹"。她是家里唯一的女儿,从小就得父母兄长的宠爱,可是家境不好,因而幼年失学,父亲后因生计而从事私盐买卖。

金山与平湖是沿海县份,盛产鱼盐,该处也是江湖好汉出没之区,所以贩运私盐的都得有一手看家本领,黄八妹为应付生活环境练得一手好枪法。有一次,遭另一帮私盐贩子抢航道,黄八妹被迫火拼,在寡众悬殊下,幸赖她一轮左右兼施的快枪才反败为胜。"双枪黄八妹"的雅号因此在江湖上崛起,在太湖一带成为响当当的人物。

日军于一九三七年底席卷江浙边境一带,黄八妹的家乡亦告沦陷。那时,黄八妹在地方上经已颇具势力,眼见日军及汉奸在家乡奸淫掳掠,胡作非为,激于爱国义愤,随即带了一部分人枪下乡打游击战。后来,她罗致了部分失散官兵和地方自卫武装分子,实力逐渐强大,并借着她的帮会关系,得到部分武器供应和掩护,活动范围也越来越大,经常袭击下乡来骚扰的小股日军,常有斩获,使盘踞浦南海北一带的日军深感头痛,于是屡次下乡对她发动"清剿"。

这时黄八妹已于谢友胜结婚,并接受浙江省政府浙西行署和忠义救国军的正式番号。他们夫妇虽然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但头脑灵活,深明事理,另有一套带部队打游击的方法。在地方基层方面,谢友胜广收门徒,黄八妹广收干女儿,部属中大部分都是他们的门生子女,此时的"黄八妹"三个字,老百姓视为传奇女英雄,日本人却对她恨之入骨。

一九四三年,黄八妹部队在平湖乍浦海口击沉一艘日本炮舰,日军大举"扫荡"谢友胜的家乡渡船桥,把他们的长子谢其昌和老少村民数百人(大多为黄谢两家亲友)逮捕,要胁黄八妹谢友胜投降。日军派人往返谈判,结果黄八妹拒绝投降,只答应如果日军释放全村人质,她的部队不再袭击当地日军。

然而,不顾人道和信誉的日本兽军,第二天就把三百多人质在渡船桥村头机枪屠杀清光,噩耗传到山区基地,黄八妹痛心欲绝,这一份血海深仇更加深了她对日军的切齿痛恨。于是,指挥部队对日军各地据点大举进攻。自一九四三年夏天起的一年中,她把海北地区日军四十八个乡镇据点,攻克了三十六个,并在友军的支援下,攻进海北重镇乍浦。

不久,她的部队又因抢救国军飞行员程百祥,得到上级嘉奖,委任为江浙护航纵队司令,以配合日渐接近的盟军反攻行动,日本军阀自此更视黄八妹为心腹大患,三番两次调动大军对她进行"围剿"。

一九四五年六月,在平湖的一次战役中,日军没有出动战车重炮,只派遣两百多名骑兵包抄突袭,等到黄八妹的警戒线发现情况不对时,已来不及向她通报。黄八妹于危急关头机警地越墙逃出,跳进一条傍村的河中。她游得精疲力尽,几乎葬身河底,幸得一位正在河畔采菱的李老太太搭救,又把她藏在木桶之下,才避过日军搜查而脱险逃生。

日军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战终获最后胜利。黄八妹的"护航纵队"番号结束了,部队改编为平湖县保安总队。黄八妹则以地方士绅身分被选为平湖县参议员,参加地方复兴重建工作。由于她自己未受教育,深知失学的痛苦,于是,出资在地方创办了两所小学,造福家乡。

战后,黄八妹因经营业务仍往来于平湖、乍浦、金山之间,常在激战过的地方凭吊,不时探望她的战时袍泽和阵亡将士遗属,加以慰问和救济,尤其是对救过她的李老太太,更以"干娘"名义侍奉,足见黄八妹义胆仁心,忠孝两全,是游击队伍中的巾帼典范。

抗战英雄故事(六)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介绍他英雄事迹的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打动,很快创作了这首流传60多年的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抗战英雄故事(七)

一位十七岁中国女童子军泅水游过苏州河,勇敢护送国旗献给八百壮士的壮举,振奋了整个上海战区和租界民气军心。

中日淞沪大战中,上海四行仓库八百壮士的英勇事迹,震惊中外,为我全国军民竖起一座不屈不挠的精神堡垒。

原来,当时八百壮士为了掩护数十万国军撤退,在四行仓库独立对抗日军,除了租界外,上海基本上都被日军占领。这时候,女童子军杨惠敏,正在租界难民收容所服务,眼见对岸日军旗帜遍布,独四行仓库屋顶未竖国旗,于是她立下决心,为英勇孤军作出献旗的壮举。

她随即奔赴上海总商会,接过国旗,激动地说:"我......太兴奋了,我有荣幸来做这一件事!我愿意尽我的力量达成这个任务,即使牺牲!"授旗者接着说:"好!去吧,万一你有什么......我们会转告你的家里,我们将永远纪念你。"说完,杨惠敏将外衣脱去,把国旗紧紧的缠在腰间,再穿童子军装束。入夜以后,到茶叶大楼的俱乐部,这时,英国卫兵与俱乐部的人大部分都认识她,没有遇到什么麻烦,夜半以后,便趁机溜出大楼。

夜空是黝黑的,远处有英军走动的影子,马路对面,她感觉四行仓库大楼象个巨人,凛然的俯视着她,为了不让英军发现,只有沿着楼下铁丝网,爬到另一缺口,从窗子爬进去。爬过马路,她急剧跳动的心刚稳定下来,忽然听到枪声,她以为被敌军或英军发现,连忙倒在战壕里不敢动,红绿的火舌在她头上飞舞,原来是白天的广播引起敌人的妒意,向四行仓库发动进攻。

不久,枪声沉寂下去,她又开始慢慢爬,终于爬到仓库东侧的楼下,一根绳子自楼上垂下,由于早已通知守军,杨惠敏知道这根绳子是迎接她,她拉动绳子,楼上的人迅速吊进窗子。谢晋元团长和几位高级军官早已在窗口迎接, 杨惠敏脱下外衣,将浸透了汗水的国旗呈献在他们面前时,朦胧的灯光雨下,这一群捍卫祖国的英雄,都激动得流下泪来了!谢团长紧拥着杨惠敏,大颗大颗的热泪滴在她的脸上。这位百战英雄,在敌人的炮火下没有哼过半声,这时却泣不成声地说:"勇敢的孩子,你送来给我们的岂仅仅是一面崇高的国旗,而是我中华民族誓死不屈的坚毅精神!"

清晨,谢团长立刻吩咐部下准备升旗,因为屋顶没有旗杆,临时用两根竹杆扎成旗杆。这时,东方已现鱼肚白,曙色曦微中,平台上稀落的站了一、二十个人,都庄严地举手向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敬礼。没有音乐,没有排场,但是,那神圣而肃穆的气氛,单调而悲壮的感人场面,叫人永远也忘记不了。

四行仓库的军心大振,弟兄们脸上掠过几个月来没有过的笑容。当谢团长带领杨惠敏参观仓库时,许多弟兄们躺在血泊中呻吟,杨惠敏问他们:"你们打算守到什么时候?""死守!"简短有力的语调,令她感动地哭了,她接着说:"我求求你们,把你们的名字抄给我,万一以后,全国的老百姓也好知道你们的名字!"

将士们抄了一张名单给她,这时枪声又起了,谢团长立即送她走,此时,杨惠敏不肯离开,说:"让我留下为你们服务!"谢团长坚持地说:"为了你的安全,为了你更可以为国家服务......"这时空中枪炮声四起,谢团长立即开了近苏州河的边门把她推了出去,说:"我们永远记得你,感激你,去吧!冲过去,跳下河!"

她一个猛冲,跃下苏州河,头上的枪炮声便响个不停,她知道自己已被日军发现,幸好懂游泳技术的她可以深潜入水,游至对河公共租界登岸,抬头看时,苏州河畔已站满了人,纷纷向四行仓库屋顶迎着朝阳招展的美丽国旗欢呼招手!有人高呼:"中华民国万岁,国军胜利万岁!"四周人群一齐欢呼高叫起来,响彻云霄,个个泪眼模糊。日本军机在四行仓库屋顶盘旋,企图将国旗击倒,可是始终失败,两岸的市民高声欢呼。

英国路透社记者先后将八百壮士和女童子军的英勇事迹,传遍海内外。当八百壮士完成坚守四行仓库的使命后,中央同意撤军到租界去,没有多久,杨惠敏也走到租界去为八百壮士服务。

杨惠敏不仅是中国女童军的光荣,也是中国女青年的榜样。保家卫国不是一定要持刀持枪,一面小小国旗,足以振奋战场上的军心民气,而童子军精神,就是不居功、不怕死,完全是服务人群的仁爱牺牲精神。

抗战英雄故事(八)

高志航大队长首战击落日本轰炸机六架,创下中日空战全胜纪录,打破了"皇军无敌"的神话。

芦沟桥事变后,日本立即以海陆空三军,展开对上海大规模攻击作战,日军在开战之初,就企图以优势的航空兵力,歼灭刚刚培训成立的中国空军。事实上,日本空军当时根本不认为"年幼的"中国空军有任何的战斗力。

因为就两国兵力比较,日本拥有自行生产的先进战机三千二百架,而中国只有购买拼装二手各国杂牌战机三百架,训练与后勤均落后于日本许多。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四日清晨,中国空军主动对黄埔江上的日本海军舰艇发动攻击,日军盛怒下立刻调动从台湾飞来的木更津联队与鹿屋联队战斗机,企图一举消灭南京、上海地区之所有中国空军基地。出国留学网不料当天入侵的日本机动群,遭到中国空军第四大队长高志航率领的战机反击,结果,中国空军以六比零击落日机,首开中日空战全胜纪录,打破了"皇军无敌"的神话。

全国百姓从广播里知道这一消息后,欣喜若狂,一泄屈辱之气。国民政府宣布八月十四日为"中国空军节",高志航大队长被誉为"空中战神"。

高志航,一九0八年出生于东北一个农户家庭,十七岁获东北陆军军官学校选派赴法国航校学习飞行,虽然是异国学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但他精力充沛,好学不倦,基本飞行技术掌握很快,继而专修驱逐机专科。学成归国后,任张学良部东北航空处飞鹰队少校队员,再担任东北航空教育班少校教官。

九一八事变后,高志航不愿在东北当顺民,登上了满载流亡难民的列车,入关南下投效中央,定下了抗日复仇的决心。一九三三年,高志航进入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高级班学习,毕业后以上尉阶任中央航空学校教官;一九三六年底,高志航调任第四大队队长,他一贯严于律己律人,号召平时如战时,吃饭限时五分钟,加油自己动手,不假手于他人,生活上亦与部属同甘共苦。在他的训导下,第四大队训练精进,成绩特优,成了一支赫赫有名的队伍,他本人也于次年五月晋级中校。

一九三七年上海保卫战爆发当日,第四大队由河南周家口奉命立即迁到南京,担任战场制空任务。八月十四日,高志航在杭州笕桥机场接到警报,驻在台湾的日本海军木更津航空队十八架轰炸机越海来袭,他立即命令第二十一中队"飞机不要停飞,一半起飞警戒,一半加油待机出击",并以信号指示正好赶来的二十二、二十三中队留在空中,他自己架机霍克三式战机升空,率队迎战来犯敌机。当他在空中发现敌机时,便作了一个动作,提醒跟在身后的机群,自己架机直扑过去,瞄准一架敌机,一阵炮火,首创纪录,僚属见状士气大振,纷纷加入战斗,四处开花。短短的空战,高志航击落日机两架,全大队击落日机六架,我方毫无损失。

当晚,日本广播称"十八架飞机中,有十三架失去联络"。

八一四笕桥空战,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重创强敌于空中的纪录,是中国空军史上最光荣的一页。日本则为讨回军威,在第二天即对中国空军作全面报复性攻击,结果,在连续三天的中日密集空战中,日机再被击落四十六架之多,木更津与鹿屋联队可以说出乎意料地被中国空军打得溃不成军。

高志航不久便升任空军驱逐司令,同年十一月,他奉命至兰州接收苏联E-15驱逐机,率机十三架飞抵河北张家口机场,二十一日清晨,遭长城方向飞来日本飞机九架袭击机场,他一面命令飞行员迅速起飞参战,自己不顾日机机枪炸射,飞奔强行登上座机,命机械师开动引擎失败,此刻,一颗炸弹落在他机舱前头,高志航与座机一同被炸得粉碎,机场同胞见状纷纷落泪,烈士时年二十九岁。

高志航殉国后,国民政府明令褒扬,并追赠他为空军少将。

抗战英雄故事(九)

一个驾机作战被击落跳伞的中国空军,用配枪的最后一颗子弹拒绝俘降,用自己的热血和正气,征服了他的敌人。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七日,睛空万里。淞沪会战硝烟弥漫,激战正酣。

天上,战机穿梭往来,煞是忙乱,一朵朵弹花象盛开的的木棉,布满天空。突然,一架中国战机被密集的地面高炮击中,拖着黑烟,向西坠去。这时,一个黑点弹出了燃烧的机身,转眼,化作一朵洁白的伞花。

降落伞轻柔地飘落空中,阎海文拔出手枪,警惕地四下搜索着。几分钟前,当他把成吨的炸弹准确地投向地面上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时,日军虹桥一带密集的高炮击中了他的座机。对此,他早有准备,本来他就是强行闯入敌火网的,当他看到地面上日军目标处升起的烟尘火海时,他觉得够本了,只是在心里有点儿为他的座机惋惜。

伞花还在飘荡着,突然,一阵逆风吹过,吹得他睁不开眼。不好,他心里一惊,这么飘下去不落到海里,也得落向敌阵地。他心里急速地考虑着,手中的左轮枪抓得更紧了。与此同时,一队队的身躯粗壮的日军从工事、掩体里,从村落、树林里也向他扑来。几天来,他们已尝到了中国空军的苦头,中外舆论对中国空军的赞誉,也使他们有一股武士精神受到玷污的感觉。他们急着想看到中国空军是什么样,粗野的日本大兵边飞跑边喊骂着:"活捉支那飞行士"、"让这家伙偿偿皇军战刀的滋味"、"不,让他投降,让他跪着求饶。"

土色的大兵聚拢过来,把阎海文团团围在一块坟地里。他们也许急着看看中国飞行员急着求饶的样子,也许是为了立个首功,不顾官佐们的吆喝、阻止,直挺挺地向前扑来。

砰!砰!砰!

三声清脆的枪声,三个冲前的日军扑通倒在地上,两脚急蹬急蹬便僵硬了。"捉活的,不许开枪!"一个精瘦的陆军少佐冲上来,狠狠地命令道。

捉活的谈何容易,空军的绝活就是百发百中。在天上,你要是一次敲不下对手,很可能反而成了对方的枪下鬼。为了这百发百中,阎海文不知脱了几层皮,洒了多少汗;就是在地面上,他手中的那把枪也是指哪儿打哪儿,绝不会错。

几个日兵探出头来,未待前冲,阎海文"叭!叭!"两枪又射倒两个,日兵忙又趴下,双方一时僵住了。

时间在一分一妙地流淌着。一会儿,少佐身旁的一个汉奸探出头来,对卧在坟头上的阎海文喊起话来。"空军朋友,你已经被包围了,你走不掉了,再抵抗是无谓的,如果你放下手枪,皇军一定会宽大,会好好的对待你......"

砰!阎海文愤怒地咬着牙,把汉奸撂倒地。

少佐再也忍不住了。他率领的部队,自踏上中国的土地,还从未挫过锐气,可眼前这么一个年轻人,却成了他无法逾越的一座山。他扬起枪,先扣动了板机,立时,一片枪弹在阎海文藏身的坟头掀起一片尘土。

"砰!砰!砰!砰!"阎海文躲在坟后举枪射击,又有几个日兵应声倒地。这时,他检查了一下枪膛,见只有两颗子弹了,他抬手又打死一个鬼子。

敌人在一步步逼近,死亡也一步步向他走来。阎海文擦了擦枪上的尘土,缓缓地站起了身。头上,天空还是那样蔚蓝,脚下,祖国的泥土那样芳香。他最后轻蔑地扫了一眼围上来的日军,高声吼道:"中国无被俘空军!"举起了枪。

"砰!"枪响了,一股殷红的鲜血,伴着英雄洒落在脚下深情的土地上......当天下午,日本兵列队脱帽,向刚树立的一座新坟,上书"支那空军勇士之墓"致敬,为敌人的勇士举行葬礼,这是他们的第一次。一个多月后,在东京新宿繁华的闹市区,"支那空军勇士阎海文"公展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日本人,参观的东京市民络绎不绝。

阎海文,辽宁省北镇县人,殉国时年仅22岁。他用自己的热血和正气,征服了他的对手日本人,更为一个民族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可这丰碑上,又何止凝聚着一个阎海文,而是一支军队、一个民族的不屈精神的化身。

抗战英雄故事(十)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

这部影片荣获了1980年中国第2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后来,小兵张嘎的故事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高考作文素材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人物故事

全文共 414 字

+ 加入清单

2011年3月19日,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成都站,苏炳添在60米预赛中跑出6秒56的好成绩,将另一名广东运动员温永毅在2008年所创的6秒58全国纪录提高了0.02秒;决赛又以6秒59获得男子60米冠军。

4月24日,全国田径大奖赛系列赛肇庆站男子100米比赛中,苏炳添以10秒45夺冠。

7月8日,日本神户第19届亚洲田径锦标赛男子100米决赛,苏炳添以10秒21的成绩夺得冠军,并达到奥运B标,10秒21也是亚锦赛100米历史上的第二个好成绩。

8月17日,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决赛,苏炳添以10秒27获得男子100米季军。

9月8日,在合肥奥体中心举行的全国田径锦标赛暨伦敦奥运会达标赛男子100米决赛,苏炳添以10秒16(顺风0.7米/秒)的成绩打破了周伟创造的10秒17的全国纪录,并达到了奥运A标。

9月26日,在海南三亚举行的第12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男子甲组百米飞人大战,苏炳添以10秒34的成绩夺冠,并打破赛会纪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历史人物介绍诸葛亮

全文共 1072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有人问我喜欢哪个历史人物,我一定会说:我最喜欢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智慧的化身——诸葛亮

千古以来,诸葛亮深受人们的爱戴,身上有着无数美丽的光环。

“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毫无疑问,这是对诸葛亮才华的侧面概括。集超人智慧与谋略于一身的诸葛亮,被善于招揽人才的刘备重用,蜀国在诸葛亮的全力以赴下,终成就了大业。

我喜欢诸葛亮遇事镇定自若,深谋远虑。在“空城计”中,智慧的他毫不畏惧司马懿的逼迫,从容布置,从而使对方退兵,西城得以转危为安。我喜欢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在“草船借箭”中,妒贤嫉能的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天扎草人攻打曹营,从而借来十万支箭,为赤壁之战准备了足够的箭支,也保全了自己。我还喜欢诸葛亮的智勇超群与忠贞不渝。诸葛亮为了求得南方的长治久安,听从马谡的建议,采用“攻心为上”的计谋,在与孟获的战斗中七擒七纵,最后使孟获心悦诚服地归顺了刘备,成为蜀汉南方的屏障这些世人耳熟能详的故事无不闪耀着诸葛亮知识与智慧的光芒。

我喜欢诸葛亮一生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品质。他是一个“滴水之恩,必将涌泉相报”的人。他的一片丹心以求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因为受到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只求安心生活,“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因为受到刘备三顾茅庐之恩,白帝城托孤之重任,为了汉室之兴竭忠尽智,至死不渝,他是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江山社稷,忠贞不二,呕心沥血,直到临死之前,还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业,为的就是报先帝的知遇之恩,实在可歌可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是后人对诸葛亮的评价,可以看出诸葛亮的鞠躬尽瘁。诸葛亮的性格品质至今还广为后人流传。《三国演义》同时也塑造了很多不同性格的英雄人物,它现在已经成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读物了。

访先人之遗迹,发圣贤之古情。千百年来,诸葛亮成为东方智慧的化身,也是忠诚、廉洁、正直的榜样,很多历史典故都出自诸葛亮,“三顾茅庐”,“舌战群儒”,“火烧赤壁”,“三气周瑜”、“六出祁山”,“白帝托孤”,“呕心沥血”、“七纵七擒”,“空城退雄兵,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等等。不仅如此,后世留下了许多与诸葛亮有关的谚语、俗语或歇后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既生瑜,何生亮!”“诸葛亮借箭——有去无还。”等等的这些谚语、俗语、歇后语不计其数。其传奇般故事为世人千古传诵,数不胜数。

诸葛亮,灵与肉虽然已经化作清风明月,但他的精神品质却在历史的天幕上镶嵌起耀眼的恒星,为世人永远展现出他那圣洁的光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有关孝顺的论据素材:老漂族

全文共 787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近年来,“老漂族”在各个城市都不断壮大,含辛茹苦将儿女拉扯大,本该在熟悉的故土安度晚年的他们,为了孩子又开始漂泊异乡,成了“老漂族”。 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论据,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所谓“老漂族”,指为支持儿女事业、照顾第三代而离乡背井,来到子女生活的城市的老年人。走进广州任意一个小区或公园,在那些带着孙辈游乐的老年人中,总会有一些从外地来穗、帮助儿女带孩子的老人。近日,记者走访了不少“老漂族”家庭发现,这种生活方式存在诸多问题,但现实是“老漂族”这一群体依然在不断壮大。而这一矛盾的背后,更多的是儿女们深深的无奈。

国人自古就有叶落归根的传统,即使是在外面获得再大的成就,绝大多数人依旧愿意在家乡终老此生。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跟随子女远走天涯,“老年漂”群体不断壮大。据广州市民政局数据显示,2014年广州60岁以上流动人口超13万,较2012年翻了近一倍。可以想象,全国有多少“老年漂”身在异乡无以载乡愁?

“老年漂”无以载乡愁,主要是因为“两堵墙”。一是无形的文化墙。由于地域不同,生活环境各异,每个地方都有其特定的文化习俗和生活习惯。比如南方人以大米为主食,而北方人喜欢面食;山东人较为豪爽,而上海人则比较内敛。由于在故乡生活多年,大多数老人已养成相对固定的生活习惯。因此“老年漂”独到异乡,很难跨越文化墙,融入到当地生活。

更重要的是则是有形的“户籍墙”。由于我国实行与福利挂钩的户籍政策,而大多数“老年漂”又不符合落户规定,不得不被挡在城市之外。这让老年人非常的难以适应。比如,各地医疗保险报销各自为政,必须在指定医院就医才能报销医疗费,“老年漂”看病大多需要自费抓药;养老金领取支付要扣手续费,还需要每年进行一次进行“认证”,等等。因此面对有形的“户籍墙”,让“老年漂”产生一种被绑架的感觉,难以融入所住的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经典的人物写作素材:朱自清

全文共 6872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朱自清,现代诗人、散文家。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并出版他的处女作诗集《睡吧,小小的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朱自清的相关材料,欢迎阅读,谢谢!

朱自清的经典语录集锦

1.热闹的是他们,我什么都没有。 ——朱自清

2.东风里, 掠过我脸边, 星呀星的细雨, 是春天的绒毛呢。 ——朱自清 《细雨》

3.只剩飘飘的清风, 只剩悠悠的远钟。 眼底是靡人间了, 耳根是靡人间了 ——朱自清 《独自》

4.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朱自清

5.生命真太贱了!生命真太贱了! ——朱自清 《生命的价格——七毛钱》

6.这边沿岸一带,相间地栽着桃树和柳树,春来当有一番热闹的梦。 ——朱自清

7.我觉得我是一张枯叶,一张烂纸,在这个大时代里 ——朱自清 《论无话可说》

8.古语说,“一生一死,乃见交情”;他之于无隅,这五年以来,有如一日,真是人所难能的! ——朱自清

9.春余夏始,是北京最好的日子。我重翻这诗稿,温寻着旧梦,心上倒想有几分秋意似的。 ——朱自清

10.一张小小的圆脸,如正开的桃李花;脸上并没有笑,却隐隐地含着春日的光辉,像花房里充了蜜一般。 ——朱自清

11.从此我不再仰脸看青天,不再低头看白水,只谨慎着我双双的脚步,我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脚印! ——朱自清

12.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 ——朱自清

1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盒进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的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子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朱自清

14.这年头人们行乐的机会越过越多,不在乎等到逢年过节;所以年情节景一回回地淡下去,像从前那样热狂地期待着,热狂地受用着的事情,怕只在老年人的回忆,小孩子的想象中存在着罢了。 ——朱自清

15.教育者须对于教育有信仰心,如宗教徒对于他的上帝一样……我斥责那班以教育为手段的人!我劝勉那班以教育为功利的人!我愿我们都努力,努力做到那以教育为信仰的人。 ——朱自清 《教育的信仰》

16.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

17.我以为艺术的女人第一是有她的温柔的空气;使人听着萧管的悠扬,如嗅着玫瑰花的芬芳,如躺着在天鹅绒的厚毯上。她是如水的密,如烟的轻,笼罩着我们;我们怎能不欢喜赞叹呢?这是由她的动作而来的;她的一举步,一伸腰,一掠鬓,一转眼,一低头,乃至衣袂的微扬,裙幅的轻舞,都如蜜的流,风的微漾,我们怎能不欢喜赞叹呢? ——朱自清

18.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边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朱自清

19.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朱自清

20.因为人生有限,我们若能夜夜有这样清楚的梦,则过了一日,足抵两日,过了五十岁,足抵一百岁;如此便宜的事,真是落得的。至于梦中的“苦乐”,则照我素人的见解,毕竟是“梦中的”苦乐,不必斤斤计较的。 ——朱自清

21.区区一衣带水,却分开了两般人。但轮到艺术,两岸可是各有胜场,我们不妨说整个儿巴黎是一座艺术城。从前人说“六朝”卖菜佣都有烟水气,巴黎人谁身上大概都长着一两根雅骨吧。你瞧公园里,大街上,有的是喷水,有的是雕像,博物院处处是,展览会常常开;他们几乎像呼吸空气一样呼吸着艺术气,自然而然就雅起来了。 ——朱自清

22.一个在欧洲没住过夏天的中国人,在初夏的时候,上北国的荷兰去,他简直觉得是新秋的样子。淡淡的天色,寂寂的田野,火车走着,像没人理会一般。无尽头处偶尔看见一架半架风车,动也不动的,像向天揸开的铁手。 ——朱自清

23.在欧亚两洲的交界处,有一段路颇有些中国意境,绵延不断的青山与悠然流着的河水,在几里路中只随意曲了几曲。山高而峻,不见多少峰峦,如削成的一座大围屏。车在山下沿着河走;河岸也是高峻,水像突然掉下去似的。从山顶到河面,是整整齐齐的两叠;除曲了那几曲外,这几里路中都是整齐的。整齐虽已是西方的好处,但那高深却还近乎中国的山水诗或山水画。河中见一狭狭的小舟,一个人坐着缓缓地划桨,那船和人都灰暗的颜色;这才真是中国画了。 ——朱自清

24.北来以后,不知怎样,夜夜有梦,而且不一其梦。但我究竟是新升格的,梦尽管做,却做不着一个清清楚楚的梦!成夜地乱梦颠倒,醒来不知所云,恍然若失。最难堪的是每早将醒未醒之际,残梦依人,腻腻不去;忽然双眼一睁,如坠深谷,万象寂然——只有一角日光在墙上痴痴地等着!我此时决不起来,必凝神细想,欲追回梦中滋味于万一;但照例是想不出,只惘惘然茫茫然似乎怀念着些什么而已。虽然如此,有一点是知道的:梦中的天地是自由的,任你徜徉,任你翱翔;一睁眼却就给密密的麻绳绑上了,就大大地不同了! ——朱自清

25.第二天傍晚过贝加尔湖;这是一个大大有名的湖,我所渴想一看的。记得郭沫若君的诗里说过苏武在贝加尔湖牧羊,真是美丽而悲凉的想象。在黯淡的暮色中过这个寂寞的湖,我不禁也怀古起来了。 ——朱自清

26.从此我不再仰脸看青天,不再低头看白水,只谨慎着我双双的脚步,我要一不一不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脚印! ——朱自清

27.有湖,有悬桥;湖里鹈鹕最多,倚在桥栏上看它们水里玩儿,可以消遣日子。周围是白金汉宫,西寺,国会,各部官署,都是最忙碌的所在;倚在桥栏上的人却能偷闲鉴赏那西寺和国会的戈昔式尖顶的轮廓,也算福气了。 ——朱自清

28.踮着脚,伸着颈,只知道“等待”的人!他们事 事都等待“明天”去做,“今天”却专作为等待 之用;自然的,到了明天,又须等待明天的 明天了。 ——朱自清

29.舱前的顶下,一律悬着彩灯;灯的多少,明暗,彩苏的精粗,艳晦,是不一的。但好歹总还你一个灯彩。这灯彩实在是最能钩人的东西。夜幕垂垂地下来时,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烟霭,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的明漪。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只愁梦太多了,这些大小船儿如何载得起呀? ——朱自清

30.南方这一年的变动,是人的意想所赶不上的。我起初还知道他的踪迹;这半年是什么也不知道了。他到底是怎样地过着这狂风似的日子呢?我所沉吟的正在此。我说过大海,他正是大海上的一个小浪;我说过森林,他正是森林里的一只小鸟。恕我,恕我,我向那里去找你? ——朱自清

31.平常想到西伯利亚,眼前便仿佛一片莽莽的平原,黯淡的斜阳照着,或者凛冽的北风吹着,或者连天的冰雪盖着。相信这个印象一半从《敕勒歌》来,一半从翻译的小说来;我们火车中所见,却并不如此惊心动魄的——大概是夏天的缘故罢。荒凉诚然不错,但沿路没有童山,千里的青绿,倒将西伯利亚化作平常的郊野了。只到处点缀着木屋,是向所未见。我们在西伯利亚七日,有五天都下雨;在那牛毛细雨中,这些微微发亮的木屋是有一种特别的调子的。 ——朱自清

32.我寻了二十三年 只有影子 只有影子啊 近近近,眼前 远远远,天边 唇也焦了 足也烧了 心也摇摇了 我留泪如喷泉 伸手如乞丐 我要我所寻的 却寻着我不要的 因为谁才能从撒旦手中 夺回那已逝的花呢。 ——朱自清 《自从》

33.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朱自清 《匆匆》

人物评价】

北京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物价飞涨,北大的教授们没法生活下去。国民党就向人们发美军的救济粮。可是,以朱先生为代表的一批教授们 宁可饿死也不去领救济粮。

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回忆:“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95页)我对这件事特别感到亲切、悲愤。事隔十几年了,现在读到这几句话,当时情景还历历在目。

所谓“救济粮”是这么一回事:1948年7月间,当时国民党政府的法币像大江东下一样,时时刻刻在贬值,买一包纸烟要几万块钱。教授的薪水月月在涨,但法币贬值更快,物价涨得更快,原来生活比较优越的教授们,此时也和广大人民一样难以生活下去。特别是家口众多的人,生活更为困难。国民党政府也知道人民的怨恨,特别是高等学校知识分子,他们更是对这种情况忍受不下去。于是便耍了一个手法,发了一种配购证,可以用较低的价格买到“美援的面粉”。也正当这个时候,美国政府积极扶助日本,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民发出诬蔑和侮辱的叫嚣。一面是廉价收买,一面是扶植日本,侮辱中国人民。我们一些人商量了一下,要揭穿国民党政府的阴谋,抗议美国政府的侮辱,发表一个公开声明。

声明是这样的:为反对美国政府的扶日政策,为抗议上海美国总领事卡宝德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民的诬蔑和侮辱,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与的。下列同人同意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购物证,特此声明。(民国)三十七年六月十七日

声明写好了,要征集签名,也和往常一样,决定每人负责联系若干人,年纪大一点的教授多半是归我跑腿的。我拿着稿子去找朱自清先生。

当时,他的胃病已很重了,只能吃很少的东西,多吃一点就要吐,且面庞瘦削,说话声音低沉。他有许多孩子,日子过得比谁都困难。但他一看完稿子,便立刻毫不迟疑地签了名。他向来写字是规规矩矩的。这次,他还是用颤动的手,一笔不苟地签上了他的名字。于此,也应该交代一笔,1946年从昆明回到清华园以后,他的态度有了显著的改变,不再沉默了。他反对内战,讨厌国民党。对共产党的看法也开始改变了,他曾在公开集会上朗诵解放区的诗歌,有时候还和学生们一起化装扭秧歌,弄得满头是汗。

在反对美国反对国民党的一些宣言、通电、声明等等的斗争中,我总是找他。他一看见我,也就明白来意,“是签名的吧?”看了稿子,就写上自己的名字。就我记忆所及,大概十次中有八九次他是签名的。也有不签的时候,原因是文字的火气大了一些。

这次,我也曾找了另外一些教授,都是平时比较熟的,或是住在附近的,大多数签了名,但也碰过钉子。有个教授只有三个孩子,但他的答复很干脆:“不!我还要活!”朱自清的胃病是饿出来的,家里人口多,要他养活。在昆明的后期,有人算过帐,我们这类人的薪水折合战前的银元仅约十几元钱。 朱自清对政治是关心的,但不大发表意见,可说是温文尔雅,没有火气。抗战时期,消息被国民党封锁了,对于国民党对日本帝国主义消极抗战,对共产党却积极摩擦,掀起几次反共高潮的真实情况,大后方的人们是不清楚的。他认为只要抵抗,生活过得苦一些也应该,少发牢骚。昆明的许多政治活动,他虽然同情,但很少参加。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暗杀了闻一多,他感到极大愤慨。回到北平以后,又看到美帝国主义帮助国民党发动内战,大打特打,他的态度变了,在美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除了很少几次的例外,他参加到我们的行列里来了。有几件事值得提出,一件是他对编撰《闻一多全集》的努力,我在全集的跋文中曾指出:

佩弦先生是一多十几年来的老友和同事,为了这部书,他花费了一年的时间,搜集遗文,编缀校正。拟定了目录……一句话,没有佩弦先生的努力,这集子是不可能编辑的。

在当时,编印闻一多全集这一举动,就是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抗议和谴责。相反,和有些人相比,这些人曾经是一多的同班或者旧时同学,有二三十年的交谊,但在一多死后,却从来没有关心过这件事,也没有写一篇纪念的文字。另一件是他对青年学生的爱护。举一个例子,有一回他系里的两个学生打架,一个是民主青年同盟的,一个是国民党三青团的。打架的原因当然是政治性的,两人都到老师面前告状。自清先生怕民青这位同学吃亏,背地里劝他让一点。我在知道这件事情以后,便写一封信提出意见,请他要考虑政治上谁对谁不对,大概措辞的口气尖锐了一些。第二天他就到我家里来了,非常认真严肃地说明他的用意,春秋责备贤者,他说了进步的学生几句,目的是为了保护他,免遭三青团的报复,同时,他也同意我的意见是正确的。事后我把这情况告诉了民青的同学,这个同学也很感动。他对国民党特务统治的反对,虽然没有大声疾呼,却也可以从我亲身接触的一件事看出来。这时候,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挽救濒于死亡的命运,加强了对高等学校的特务控制。为了抗议,我写了一篇学术论文《明初的学校》,说的是明初,骂的是国民党反动派,送给学校刊物《清华学报》发表。学报的编辑有些是国民党员,他们当然不肯发表,认为这不算学术性文章。我和自清先生谈起,他也是学报的编辑委员,写信给主编,极力主张发表,终于发表了这篇文章。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由于他被胃病长期折磨,身体过度衰弱,但他也明白天快亮了,乌云就要过去了,好日子要来到了。他感到欣慰,在自己的书桌上玻璃板下,写了两句诗:“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是从唐人李商隐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套来翻案的。这两句诗十分贴切地表达了他当时的心情。

朱自清以散文闻名,其中艺术成就较高的是收录《背影》、《你我》诸集里的《背影》、《荷塘月色》、《温州和踪迹》之二的《绿》等抒情散文。朱自清的散文不仅以描写见长,并且还在描写中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他的写景散文在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运用白话文描写景致最具魅力。如《绿》中,就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细腻深切地画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质和色,文字刻意求工,显示出驾驭语言文字的高超技巧。这些文字在他辞世之前就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清丽风格。

李素伯说散文集《背影》给人以“芳香的迷醉”,郁达夫评价朱自清:“他的散文,能够贮满一种诗意。”而李广田评价:“他的作品一开始就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

【人物影响】

很多名篇被选为大中学校的语文教材,是因为他的散文不但美,而且更有情、更风趣,被公认为是白话美文的典范。

朱自清走上文学道路,最初以诗出名,发表过长诗《毁灭》和一些短诗,收入《雪朝》和《踪迹》。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起,致力于散文创作,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和杂文集《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他的散文,有写景文、旅行记、抒情文和杂文随笔诸类。先以缜密流丽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写景美文,显示了白话文学的实绩;继以《背影》、《儿女》、《给亡妇》等至情之作,树立了文质并茂、自然亲切的“谈话风”散文的一种典范;最后以谈言微中、理趣盎然的杂感文,实现了诗人、学者、斗士的统一。他对建设平易、抒情、本色的现代语体散文作出了贡献。 作为学者,朱自清在诗歌理论、古典文学、新文学史和语文教育诸方面研究上都有实绩。论著有《新诗杂话》、《诗言志辨》、《经典常谈》、《国文教学》(与叶圣陶合著)和讲义《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等。著述收入《朱自清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言。遗著编入《朱自清集》、《朱自清诗文选集》等。

作为学者和教授的朱自清,在古典文学、语文教育、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领域朱自清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建树。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尤以古典文学研究和语文教育最为突出。《经典常谈》是朱自清系统评述《诗经》、《春秋》、《楚辞》、《史记》、《汉书》等古籍的论文结集,写得深入浅出,至今仍是青年人研究古典文学的入门向导。《诗言志辨》是他功力最深的著作,对“诗言志”“诗教”“比兴”“正变”四个方面的诗论,纵向作了精微的考察,理清了它们的来龙去脉和衍变史迹,从而纠正了谬说。他还先后对古诗十九首、乐府、唐宋诗作过深入的研究,对李贺、陶渊明作过认真的行年考证,写有《十四家诗钞》、《宋五家诗钞》、《陶渊明年谱中之问题》、《李贺年谱》等著述。他治学严谨,取材翔实,思想敏锐,他这方面的著述凡近百万言。朱自清始终关心着中学、大学的语文教育,他与叶圣陶联璧,共同著有《国文教学》、《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等书。他编过多种教材和课本,临终前还与叶圣陶、吕叔湘合编《开明高级国文课本》等。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语文教育家,正像叶圣陶说的:“他是个尽职的胜任的国文教师和文学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感动中国人物素材

全文共 202 字

+ 加入清单

1946年8月,程开甲赴英留学。新中国成立后,程开甲放弃了国外优厚条件回到中国,1960年,加入到我国核武器研究的队伍,从此消失20余年。从1963年第一次踏进罗布泊到1985年,程开甲一直生活在核试验基地,为开创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程开甲设计了中国第一个具有创造性和准确性的核试验方案,设计和主持包括首次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平洞、竖井和增强型原子弹在内的几十次试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高考作文古代人物素材:苏轼

全文共 2012 字

+ 加入清单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下面是由语文迷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苏轼的素材,希望对你有帮助。

1、是那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么?是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何妨行啸且徐行”的行者么?是那个高唱“大江东去”的诗人么?苏轼,一个被宋神宗称赞为“才与李白同,识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泼来的污水,遭受贬谪后,忘却了所有的失意。他在黄州种地酿酒,“夜饮东坡醒复醉”,在黄州“倚杖听江声”,在黄州写下“大江东去 ”。他总是那样的淡泊从容。他总是将所有的痛苦失意抛之脑后,铭记着世间之美丽。不然,何来“亲煮东坡肉",何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旷达与豪迈?

2、一枝一叶一世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轮明月,放射出悲天悯人的光辉;“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一排短松,守候着生死离别的深情。“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杯浊酒,凝结着壮志难酬的感慨;“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片沙洲,见证了孤苦无依的飘零;“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一只小舟,带走了蝇营狗苟的烦懑;“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袭蓑衣,织就了风吹雨打后的宁静……一枝一叶一世界,一词一句总关情。

3、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见一斑。

4、东坡披发仰天大呼“大江东去”,他面临的那些烦心琐事顷刻之间沉入滚滚波涛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壮阔的滔滔江水让东坡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失意、悲伤,忘记那些仕途的不得意。

5、孟德在赤壁低吟悲歌,周瑜在赤壁谈笑风生,而真正带给赤壁完美壮烈的是苏轼。官场上的险恶风波并没有消沉他高昂的意志,生活上的清贫并没有销蚀掉他那乐观向上的心。伴着涓涓细泉,聆听习习古风,故园神游中,苍银白发与皎洁月光交相辉映。一尊还酹江月,多么豪迈的举杯,淡逝了多少哀伤及生活磨难——纪念苏轼,让我懂得了在困难逆境中应保持有奋勇向前的心……

6、苏轼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黄州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越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记。

7、在险峻陡峭的石壁下,在奔腾怒吼的大江边,一个人在捋着胡须,昂首挺胸,眺望着那江水与天的边际。他在想些什么呢?

每当我看见这幅名为《赤壁赋》的国画时,心中就有种想读懂苏轼的欲望。

8,读苏轼,不能不读他的多情。《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里有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流传千古;《念奴娇·赤壁怀古》里有一句“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脍炙人口;他思念亡妻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更是感人肺腑。文人便是多情,寄情于文,才使文学作品有生命、有活力,活到现在,活到永远!

9,很久,我才知道东坡肉是不是也与苏轼你有渊源呢,但此刻,我只想沉浸在这中秋之夜这豁达的情怀里,苏轼,我也许并没看透你,但你对祖国的热爱,对一切事物的豁达,我想,我会永远铭记!

10,朦胧中,似乎在梦里,我看见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在月下,为我论诗品文,为我阐释宋词的奥义,为天下苍生阐释人生的价值。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依然用他的热血,在历史的殿堂,挥毫书写着属于他的人生。

苏轼的名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宋·苏轼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 ——宋·苏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宋·苏轼

★一点浩然气 千里快哉风

★江山如画,一时多豪杰 ——宋·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一篇向人写肝肺,四海知我霜鬓须 ——宋·苏轼

★末不可以强于本,指不可以大于臂 ——宋·苏轼

★似花还似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爱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宋·苏轼

★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宋·苏轼

★至言不繁 ——宋·苏轼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宋·苏轼

★笔所未到气已吞 ——宋·苏轼

★退一步安乐法,说三个好喜欢缘 ——宋·苏轼

★志量恢弘纳百川,邀游四海结英贤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

★夕阳无语燕归愁 ——宋·苏轼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宋·苏轼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宋·苏轼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我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600字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我最喜欢的魏晋人物是“竹林七贤”中的精神领袖——嵇康。

不畏强权

嵇康从没怕过那些有权有势的人,这倒不是因为他本身官位不低,而是国为他瞧不起那些有钱有势的贵人。一天善于言辞的钟会领了一帮达官贵人去拜访嵇康。而嵇康却仍按自己的爱好在树底下叮当叮当地打铁,无视面前的一帮官爷们,钟会他们就站在那看了很久,就在他们要走时,嵇康才问道:“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答道:“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此后,这人就一直记恨着嵇康,总向司马昭说他的坏话。

正气凛然

嵇康的正义是世人皆知的,有人说:嵇康身上总有清气缭绕,这种清气想来便是正气的化身。嵇康有一朋友叫吕安,他的妻子徐氏长相极美,竟被他的哥哥给羞辱了。吕安得知后十分生气,要到官府告他哥哥,这事被嵇康知道了。他以家族清名为由,劝吕安不要告官。谁知,这吕安的哥哥竟先下手为强,告吕安不孝,于是吕安就被官府抓走了——然而嵇康不乐意了,他担保吕安无罪,并告发了吕安的哥哥,他这一举动得罪了司马太守,再加上钟会在司马昭耳边吹风,于是嵇康也被抓走了,有趣的是嵇康知道自己要死了之后,没有逃,而是坐等官兵。

镇定自若

嵇康被抓进了大牢,他并没有认输而投降,而是每天背读孟子的话,且时不时带上嘲讽司马家族和钟会的话。这一骂,司马家族的人就气死了,于是嵇康就领了个免费死刑。行刑当日嵇康衣冠整齐,甚至还让人搬上了古琴,悠闲地弹起《广陵散》。快行刑时,有三千太学生请愿赦免嵇康,愿以嵇康为老师,但遭回绝,于是嵇康被斩了。之后,竹林七贤也非死即伤。

嵇康的为人及品德一度影响了后世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令人感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