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公平的古代例子【经典20篇】

导语:励志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不管多厉害的人都读不懂,学不精,进而形成一个独立学科"成功学"。下面小编整理了古代励志的名言警句,欢迎大家阅读!

浏览

2363

作文

810

排比句的作用及例子

全文共 3415 字

+ 加入清单

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有时候两个句子或以上的并列句子也可以称为排比句。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排比句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一)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如:“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没有和宽广。”

(二)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收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朱自清《春》一文中,“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三)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比如:“我们的干部要关心第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为人民服务》)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匆匆》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四)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看刘川同学《我和书的故事》结尾一段:"我和书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为书而欢乐,为书而哀愁,为书而被处罚……既总结了全文,又抒发了和书之间的不解之缘。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我们不会忘记,朝鲜大嫂为帮助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双脚;我们也不会忘记,朝鲜大娘为了保护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孙子;我们更不会忘记,朝鲜小姑娘为了营救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妈妈。”

恰当地运用排比才能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周密地说明复杂的事理,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运用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形式多样的排比有节奏感,增强了语势,深化中心。

关于赞美的排比句

1、

您不是雨露,却带来了新生的希望;您不是泉水,却带来了生命的甘甜;您不是太阳,却带来了人间的温暖。

您如同溪流,没有江河奔腾的浪花,也没有大海壮阔的波澜,但山石间的那点叮咚,是您欢快的旋律。

您如同星星,没有太阳耀眼的光芒,也没有月亮迷人的浪漫,但夜空中的那点光亮,是您生命价值的闪现。

您如同沙砾,没有大山的伟岸,也没有溪流的悠闲,但山水间的那点铺垫,是您默默的奉献。

2、

您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

您的眼泪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

您的皱纹是辛苦岁月霜雪雨的刻痕;

您的画像是勇敢和坚韧的象征;

您的关怀,让我们感受到长辈的慈爱;

您的鼓励,让我们扬起了奋斗的风帆;

您的渊博,让我们沐浴了知识的阳光;

您的奉献,让我领略了师德的风范。

3、

您好比一架穿梭机,能带我们穿越历史长河;

您好比一把钥匙,能帮我们打开迷惘的心锁;

您好比一颗启明星,带领我们走向洒满阳光的天堂。

关于朋友的排比句

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它,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

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朋友是成功道路上的一位良师,热情的将你引向阳光的地带;

朋友是失败苦闷中的一盏明灯,默默地为你驱赶心灵的阴霾。

关于青春的排比句

青春是一首歌,她拨动着我们年轻的心弦;青春是一团火,她点燃了我们沸腾的热血;

青春是一面旗帜,她召唤着我们勇敢前行;青春是一本教科书,她启迪着我们的智慧和心灵。

关于书的排比句

1、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自有苦辣酸甜,书中自有悲欢离合,书中自有喜怒快乐。

书中自少年五彩的梦;书中自有中年朴质的影;书中自有老年夕阳的红。

书中自有感人的亲情,书中自有纯洁的友情,书中自有诚挚的感情。

2、

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

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

书是良药,能医治愚昧之症。

书是乳汁,哺育人们成长。

书是你的最好伴侣,与你共度美好时光。

关于人生的排比句

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悠扬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叹息。

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着色,少一些灰色的基调。

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吟唱,少一些哀婉的咏叹。

人生如一局棋,应该多一些主动的出击,少一些消极的龟缩。

关于谅解的排比句

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

谅解是一束温暖的阳光,能驱散积聚在人们心头的阴云;

谅解是一场绵绵的春雨,能洗涤飘落在人们心头的尘埃;

谅解是一阵柔和的清风,能熄灭堆积在人们心中的怒火;

谅解是一滴晶莹的甘露,能滋润人们心中干涸的土地。

关于憧憬的排比句

我也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做——拼搏,拼搏就像暴风雨中的海燕,任雷鸣电闪。

我也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做——紧张,紧张就像夜色里赶路的人,任月出月落。

我也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做——奋进,奋进就像海上行驶的帆船,任浪打风吹。

关于历史的排比句

历史是一幅画,时间是绚丽的色彩。历史是一座高山,时间是嶙峋的巨石。

历史是一棵大树,时间是繁茂的枝叶。历史是一条长河,时间是涌动的波涛。

历史是一艘行进的船,时间是一张网。人生是一条河,岁月是一张橹。

关于理想的排比句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没有生气;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没有光明;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没有方向。

关于生活的排比句

生活是一杯酒,散发着迷人的醇香;

生活是一本书,蕴涵着深刻的哲理;

生活是一首歌,奏着高低不一的音符。

生活是一首诗,充满着“da jiang dong qu浪淘尽”的豪情。

关于美的排比句

美是游荡在蓝天上的几缕白云,

美是偎依在山冈上的几点残雪,

美是回荡在密林中的几声鸟鸣,

美是跳跃在海面上的一抹斜阳。

关于潇洒的排比句

“采菊东篱下”是一种清静的潇洒,

“胜似闲庭信步”是一种喜悦的潇洒,

“明月松间照”是一种怡然的潇洒。

“举酒邀明月”是一种孤寂的潇洒。

“仰天大笑出门去”是一种自信的潇洒。

“我自横刀冲天笑”是一种无畏的潇洒。

“留得残荷听雨声”是一种宽容的潇洒。

“一日看尽长安花”是一种得意的潇洒。

“醉卧沙场君莫笑”是一种豪迈的潇洒。

关于诚信的排比句

诚信是小朋友将拾到的一分钱放在警察叔叔手里时脸上的笑容,是少先队员宣誓时眼中的闪光。

诚信是焦裕禄推开乡亲柴门送去的那一阵春风,它是孔繁森将藏族老妈妈冻伤的双脚捂进怀中的深情。

诚信是开国领袖面对新中国第一缕曙光作出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召唤。

诚信是继往开来的领路人俯瞰西部作出的“中国要实现伟大复兴”的决定。

关于心灵的排比句

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

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

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关于选择的排比句

选择博爱,就是选择对情感的珍视。

选择博爱,就是选择对万物的眷恋。

选择博爱,就是选择高远的人生志向。

关于自私的排比句

自私是一面镜子,镜子里永远只看得到自己;

自私是一块布匹,蒙住了自己的眼睛,看不见别人的痛楚;

自私是一层玻璃,看上去透明,却始终隔开了彼此的距离。

关于四季的排比句

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

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

秋天的风,凉爽而惬意,为落叶送去温馨的问候;

冬天的雪,慈祥而温厚,为庄稼带来多情的呵护。

关于读书的排比句

1、

爱读书,是一种美德。

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

读书,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晓畅;

读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

读书,使入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

2、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

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

关于赏识的排比句

赏识不是单向的施舍,是智慧与智慧的主动碰撞;

赏识不是别有用心的廉价恭维,是对一种相对价值的公正认可;

赏识不是谀词满口的鄙俗奉承,而是对事物固有魅力的真诚。

关于拥有的排比句

1、

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潇洒和风流;

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灿烂和辉煌。

2、

拥有知识,就拥有了无限的光明和希望;

拥有知识,就拥有了无限的力量和财富。

3、

拥有友情,就拥有了一份理解和支持;

拥有友情,就拥有了一份快乐和温馨。

关于历史的排比句

历史是一幅画,时间是绚丽的色彩。历史是一座高山,时间是嶙峋的巨石。

历史是一棵大树,时间是繁茂的枝叶。历史是一条长河,时间是涌动的波涛。

历史是一艘行进的船,时间是一张网。人生是一条河,岁月是一张橹。

关于平凡的排比句

平凡是荒原,孕育着崛起,只要你肯开拓;

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

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深邃,只要你肯积累。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我国的古代文学常识大全

全文共 3904 字

+ 加入清单

一、我国古典文学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诗歌、散文、戏曲、小说等。

1、诗歌又包括诗、词、散曲等

就诗说,还有古诗、律诗、绝句的分别。古诗的句式又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种种;就词说,有八百多种调子;根据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散曲的调子也非常丰富。

2、散文有叙事、记游、说理、抒情等类别。

3、小说有笔记、传奇、平话、章回小说等体裁。

4、戏曲,从元代以来发展成熟的,有杂剧(北曲)、南曲等。二、我国的古典文学已有三千年的光辉历史。

1、秦代以前,我国就有许多伟大的作品出现。

(1)、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保存了古代的三百零五篇诗歌。这些诗歌大约产生在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之间,其中有民歌,有举行典礼用的祭歌和乐歌,有的是叙事诗,有的是抒情诗,有的是讽刺诗。这些反映了当时的生活。

(2)、公元前4世纪中叶以后,南方的楚国出现了一种新体的诗歌“楚辞”。伟大的诗人屈原运用这种新的形式,写了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以及《九歌》《九章》等著名作品。屈原的作品里含有大量的神话传说,丰富的想象,炽烈的感情,这对后代的作品有很大的影响。

(3)、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春秋战国时代,散文有了很大的发展。产生最早的历史著作《左传》《国语》《战国策》,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著作《论语》《孟子》《庄子》《韩非子》等。这些著作中的许多篇章在记言记事、描写人物、论辩道理,以及结构篇章和运用语言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造诣,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2、两汉魏晋南北朝时代,我国文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1)、西汉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写了一部对后代的文学和文学都有巨大影响的《史记》。为各个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众多历史人物立传,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

(2)、汉武帝时,设立了主管音乐的机关“乐府”,采录民间歇谣,用以配乐歌唱,因此许多民歌得以保存下来。现存的汉代乐府里的民歌,多是五言诗的形式,最著名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就是从民歌发展而成的。

(3)、东汉时期,在乐府民歌的基础上产生了文人创作的五言诗。但是开始的时候,诗的产量较少。到了建安年间,有些诗人,尤其是曹植,运用乐府民歌的形式来抒写个人的思想感情,写了很多很好的五言诗。五言诗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东晋末年的诗人陶渊明,用通俗自然的语言写五言诗,赞美劳动生活,歌咏农村景物,诗的内容和风格都有清新自然的色彩。南北朝的民歌,也是因官府采录配乐而 ,保存下来的。南朝民歌,绝大部分是青年男女的恋歌。北朝民歌的题材相当广泛,,其中《木兰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杰作。

3、唐代和宋代是我国文学的发达时期。

(1)、诗歌到了唐代,体裁完备,有古诗、律诗、绝句等等。

李白的诗,嘲弄庸俗世态,反抗权贵,充满了追求理想的浪漫主义精神。他歌颂祖国壮丽的河山,歌颂自由生活,对于社会现象的不合理和自己才能的不得施展,表示强烈的愤慨。杜甫生活饱经忧患,比较接近人民,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生活的痛苦,他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诗句揭露封建社会的贫富悬殊。他的诗富于现实主义精神,发扬了诗经、楚辞、乐府的优良传统,给后来的诗人开辟了宽广的道路。李、杜以后的大诗人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写了十首《秦中吟》和五十首“新乐府”,意在揭露当时政治的黑暗。还有像《长恨歌》和《琵琶行》等一些久为传诵的诗。

(2)、到宋代,盛行配乐歌唱的词,词发展到极盛时期。

柳永和苏拭的词,对于词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南宋的辛弃疾和陆游是两个爱国诗人。这两位诗人的词,在我国文学史上评价很高。

(3)、唐代和宋代的散文也很发达。唐代的古文运动,是一次重要的文体改革运动。这个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和柳宗元,主张废 弃六朝以来浮华的骈俪文,写作切合实用的质朴的古文。他们的文章,平正通达,虽然号称“古文”,实际上是新体散文。到了宋代,欧阳修、王安石、苏拭等继续提倡这种古文。 以后,“唐宋八大家”的古文就成为我国长期流行的文体。

(4)、唐代和宋代以刻画人物为中心的有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小说也发展起来了。唐代最有名的小说是“传奇”。《柳毅传》就是唐代传奇中的佳作之一。这些小说;大都着力刻画人物形象,并且有离奇的情节和完整的结构。到了宋代,小说有了新的发展。由于都市的发达,市民阶层的扩大,这个时期出现了“平话”。

4、元、明、清三代,我国文学有了新的发展,在戏剧和小说方面,有很大的成就。

(1)、元代的杂剧形式很新颖。著名的作品如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王实甫的《西厢记》,分别刻画了封建社会被压迫妇女的不同形象,前两篇写出政治的黑暗以及妇女的厄运,后一篇写出青年男女坚决反抗礼教、争取爱情自由的精神。

(2)、 明、清两代的戏曲得到迅速的发展,篇幅加长,情节增多,反映的现实生活也更为深广。著名的作品,如高则诚的《琵琶记》、汤显祖的《牡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等。

(3)、元、明、清三代的小说超过以前所有的时代,有了新的发展,产生了在我国文学史上光辉曜目的作品。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用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到了清代,又产生了蒲松龄的用文言写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吴敬梓的长篇章回小说《儒林外史》和曹雪芹的《红楼梦》。《儒林外史》描述科举时代读书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辛辣地讽刺了科举制度的腐败和一些读书人争夺功名的丑态。《红楼梦》通过贸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悲剧,以及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的变迁,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社会末期的腐朽和封建礼教的虚伪,对于蔑视封建礼教力求发展个性的人物,表示很大的同情。《红楼梦》展现了巨大的生活画面,刻画了几十个性格极其鲜明、有高度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这部作品结构完整,笔法细腻,语言优美生动,在我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史上达到了艺术高峰。《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的巨著。

5、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文学上出现了一些反映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要求的作品。像李宝嘉的小说《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都比较深刻地揭露清朝政府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

黄遵宪、梁启超等也写了好些有民主主义思想的诗歌和散文。

形式的多种多样,人物形象的鲜明生动,语言精炼形象,这是我国优秀古典文学的高度艺术性的表现。我国古典文学,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宝贵财富。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

1.称杜甫为杜工部, 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 ,分别是以官职、谥号、号 来称呼人。

2."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敬词有令父、令尊等;称自己的母亲时,谦词有家母、家慈等。

3.古代男子年20行" 冠礼",女子年15行"笄礼 ",以示成年,这时才能取" 字"。

4."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这是一幅写给141岁老人的寿联。

5.古代兄弟之间用"伯仲叔季 "表示排行。"伯"表示最大," 季 "表示最小。

6.我国古代对人的称谓有一些特殊的标志,如"从"表示堂房亲属关系,"先"表示已去世。

7.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三种:王公年次记年法、帝王年号记年法、干支记年法。

"淳熙丙申至日"采用的是年号干支合用记年法。

8.我国古代把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十五叫"望",月末一天叫" 晦"。

9.古人说"点卯"的"卯"相当于现在上午五时到七时。

10.农历清明前的四个节气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蜇 、春风 。

11.1998年是农历戊寅年,按传统说法是属虎人的本命年;据此推算,2000年是农历庚辰年,是属 龙人的本命年。

12.古人把从黄昏到第二天拂晓分为五更。其中"三更"大致相当于地支纪时法的子时,也就是现在的前天晚上11点时到 第二天凌晨1点时。

13.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指的是金 、木、水、火 、土五种物质。

14.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 "三省六部制", "六部"是指: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 部、 工 部,各部的长官均为尚书。 "六部"中主管官吏任免、考核、 升降的是吏部。

15.古代授官叫拜 、 除,降官贬官叫谪、左迁。

16.汉代郡的长官称太守,隋唐州的长官称刺史,宋代州的长官称刺史,明代府的长官称知府 。

17.古代中国曾分置九州,居于九州之首的是冀州,"冀"是今河北省的简称。

18.按东、西、南、北、中的顺序,写出"五岳"的名称: 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

19."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一句中的"白下"指的是:南京。

20.河南省的洛阳位于洛河之北 ,湖北省的汉阳位于汉水之北 ,陕西省的华阴位于华山之北。

21.成语"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儒教、佛教、道教 。

22.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炼石补天、衔石填海的神话人物依次是:盘古、女娲、精卫 。

23.我国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坐西朝东 为最尊,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下位是坐东朝西。

24.我国古代造字有"六书"之说,"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5.古代有"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的说法,句中的"四库"指的是经、史、子、集。

26.古代的节日大多伴有一些民俗活动,如元宵节观灯 ,清明节踏青扫墓,重阳节登高赏菊。

27.旧时文人的四大雅趣是琴、棋、书、画。

28."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

29.我国古代五声音阶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 宫、商、角、徵、羽 。

30."入则孝,出则悌。""孝"指善事父母,"悌"指善事兄长。

31.我国古代的十大古曲是: 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渔樵问答、胡茄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 。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国古代读书名言精选

全文共 1214 字

+ 加入清单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邹韬奋《韬奋文集》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郑板桥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周恩来《周恩来选集》

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戴震《戴东原先生年谱》

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蒲松龄《阿宝》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苏轼《东坡文集事略》

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朱熹《朱子语类大全》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训学斋规》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学则殆。

愈学习,愈发现自己的无知。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熟读天下之奇书,明白天下之大道。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不向前不知道路远,不学习不明白真理。

少年喜书策,白首意未足。幽窗灯一点,乐处超五欲。

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读已见书,如逢故人。

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人生最需要的是学习,人生最愉快的是工作,人生最重要的是友谊。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一日学一日功,一日不学十日空。

学风四戒:戒满,满则无求;戒骄,骄则无知;戒惰,惰则无进;戒浮,浮则无深。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蚂蚁爬树不怕高,有心学习不怕老。

水不流要臭,刀不磨要锈,人不学习会落后。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

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春庭早色和烟暖;午夜书声带月寒。

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

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儿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文须字字作,亦要字字读。咀嚼有余味,百过良自知。

好书有不朽的能力,它是人类活动最丰硕长久的果实。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公平的真谛——双赢

全文共 850 字

+ 加入清单

狐狸把肉左咬一块,右咬一块,肉变得越来越小。最后小狗们终于得到了大小一致的两份肉,但是比起分肉之前小了许多。

小狗们想要绝对公平的心理被狐狸利用,结果都吃了大亏。实际上,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小狗们最后得到的大小一致的两份肉,如果进行精确的称重,也还是有差别的。所以生活中的斤斤计较是不必要的。当初它们若商量好,一个分肉,另一个先挑,就能保证相对的公平,两全其美。因此说,公平的真谛是双赢。

二桃杀三士令人警醒。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个人面对仅有的两个桃子,虽然意识到是晏子的挑拨离间,还是不由自主地争起功来,结果在自尊心的驱使下,全部自杀,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其实得不到桃子,也不怎么吃亏,相对于他们丰厚的俸禄而言,一个桃子算得了什么?为了公平而被人算计,实在不值。

范蠡泛五湖可为楷模。勾践灭吴后,范蠡功成身退,泛舟五湖,自得其乐;更以畜牧积累起大量财富,人称“陶朱公”。范蠡不求分茅裂土,他明白,在封建****时代,是不可能与国君讲公平的。对于只可与其共苦、不可与其同甘的孤家寡人来说,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是家常便饭,卸磨杀驴、过河拆桥是理所当然。所以范蠡功成身退,在隐居中过上了“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游哉优哉的美好生活,与国君双赢。

廉颇蔺相如终成佳话。因为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的表现,蔺相如被拜为上卿,位居廉颇之上。廉颇觉得不公平,大放厥词。后来廉颇知道了蔺相如的良苦用心,于是负荆请罪,二人成为刎颈之交,避免了两虎相争,实现了双赢。

杯酒释兵权堪称经典。赵匡胤怕他的手下也会黄袍加身,便在酒后说出了自己的担心。将领们纷纷称病或者告老还乡。皇帝独揽了大权,也赐给他们很多财物,君臣不疑,大家都过上了好生活。

大锅饭导致共同贫穷。邓小平于是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带领全国人民向“共同富裕”的目标进军。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做法看似不公平,实际上则是发展的必经阶段。思想解放了,中国向着既公平更富裕的大同世界发展的速度更快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观念需要辩证分析,改为“患不均更患寡”更为合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桂花真香改为比喻句的例子

全文共 211 字

+ 加入清单

1、桂花的味道就像是儿时,睡眼朦胧时妈妈的怀抱让我温暖/安心/塌实。

2、桂花的香味儿跟刚出炉的蛋糕一样甜美。

3、桂花树开的很香。像珍藏多年的老酒,一杯,便醉了。

4、桂花真香呀,就像是春日里和煦的阳光或是微风滑过脸庞或是少女的手。

5、桂花真香呀,就像是姥姥酿的槐花蜜甜在口里乐在心间。

6、桂花真香呀,香得像甘甜的蜜酒(醴酪)。

7、桂花真香呀,香得像一阵沁人心脾的微风。

8、月色下的桂花点点绽放,流淌着水蜜桃般沁人心脾的芬芳。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古代文学常识

全文共 2441 字

+ 加入清单

一、常见借代词语:

1、 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 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 同窗:同学

6、 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11、手足:兄弟  22、庙堂:朝廷

12、汗青:史册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 孟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 秦皇:秦始皇嬴政 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1、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三、中国文学之最:

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初中文学常识浙教版。

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

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初中文学常识浙教版。

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四、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初中文学常识浙教版。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  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  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10、岁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第 4 页 共 28 页

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19、“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20、三皇:汉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1、五金:金、银、铜、铁、锡。

22、五味:酸、甜、苦、辣、咸。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24、“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

25、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26、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6:30则古代经典成语故事

全文共 6839 字

+ 加入清单

守株待兔

从前,宋国有个农夫去地里干活。干累了便坐在树下歇息,他想:下地干活实在太辛苦了。突然一只受伤的兔子跑来,一不小心一头撞在树上,兔子顿时断了气。农夫拾起兔子想:不错,兔子会自己送上门的。农夫放声笑道:“这比耕地省力多了。” 于是他扔撅头再也不工作了,他从早到晚坐在树下等兔子,后来地荒了,人瘦人,也没等到兔子上门,左邻右舍见了他都哈哈大笑。株,树,守株待兔,守着大树等兔子,讽刺死守狭隘经验或妄想不经过主观努力而得到成功。

天衣无缝

从前有个叫的郭翰人,因夏天炎热,就躺在庭院中乘凉。他仰望着夜空,看到繁星满天,月光皎洁,不禁心旷神怡。 忽然,他见天上一朵白云向他飘过来,白云飘近,他一看,却是个白衣女子。郭翰连忙起来向她依拜。那女子对郭翰说:“我是天上的织女。” 织女身上的衣服漂亮极了,郭翰仔细地打量着。看着看着,他发现这衣裳上下没有针线缝织的痕迹。郭翰觉得奇怪,就向织女请教。织女说:“我穿的是天衣,本来就不是用线缝成的。” 郭翰听了,不由得连声赞叹:“真是天衣无缝啊!”成语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完美自然,浑然天成,没有破绽。

草木皆兵

两晋末年,西北方建立了五胡十六国,其中前秦的符坚气势最盛。 他率领八十万兵马入侵南方,妄图统治全国。晋武帝派谢玄为先锋都督,带兵八万去阻击。谢玄先以精兵五千挫败符坚手下的良臣大军,接着,他又切断后路,逼迫秦兵渡淮河北逃。这一仗,符坚损失兵将1.5万人。符坚惶惑不安,登上寿阳城楼,察看军情,只见晋军阵式严整,士气高昂,符坚胆战心惊,看到山上草木,以为都是晋兵。最后,谢玄以少胜多,在淝水之战中大败秦军。由于恐惧惊慌而疑神疑鬼,连一草一木都当作士兵,称为草木皆兵。

手不释卷

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 一次,他点兵三万,用船八十余只袭击荆州。水手一律身着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舱里。黑夜,船到当阳江边,烽火台的汉兵厉声盘问。吴军诈称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风,汉兵信以为真。约至二更,船上吴军突然袭击,占据了烽火台。随后,吕蒙带兵长驱直入,轻取荆州。吕蒙作战勇敢,平时却不肯读书。孙权劝道:“你读点历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 孙权道:“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不释卷’。”从此,吕蒙勤勉自学,受益匪浅。 手不释卷:手里不离开书本,形容读书勤奋。

家喻户晓

梁姑子住在村上一间茅屋里,她身边带着自己的儿子和哥哥的儿子一起生活。平时吃果子她总是捡大的给侄子,儿子见了不高兴,她说:“这是做人的规矩。”一天,她刚出村口,家里茅屋失火烧了起来,儿子和侄子正在家里睡觉,大火弥漫,浓烟滚滚,她一头扑进大火中,浓烟烈火中,她先抢救自己的侄子,可把孩子抱出茅屋一看,竟是自己的儿子。她惊呼道:“岂能户告人晓,让人骂我自私?”为了侄儿,她又冲入火海,最后不幸丧生了。户告人晓:家家传告,人人都知道。后演变成家喻户晓。喻:明白。

价值连城

卞和,春秋时楚国人,他去金山采石,路上捡到一块璞玉,这是没有打磨过的玉石,他拿去送给楚厉王。楚厉王左看右看,是块石头,他十分恼怒。他判卞和犯下欺君之罪,砍掉了他的左脚。厉王死后,卞和又将璞玉献给武王,武王也断定是块石头,又把他的右脚砍了。只到文王接位,才识别这是稀世国宝,于是把它称为卞和之璧,或者和氏璧。 战国时,秦王对和氏璧垂涎三尺,他对赵国说愿用十五座城换取和氏璧。形容极有价值的东西称价重连城,或价值连城。

闭门造车

古时候,山里住着一个老头,他上山去砍柴,太阳下山时才回家。第二天,他背着柴去镇上卖。 一路上,他走得满身大汗。突然,一辆独轮车从他身边悠悠驶去,他寻思:这东西好,用上它,省力多了。 他到山里砍来木头。他关上门,独自在家里又锯又刨。 邻居问:“你在干嘛?” 他说:“我在闭门造车。” 老头把造好的新车推到门外,小车立刻飞跑起来。 成语本意是赞扬闭门造车,出门可以合辙。现在却与愿意相反,讽喻这样做不符合实际。

画饼充饥

曹操有个孙子叫曹睿,曹睿是三国时魏国的第二代君王,他手下大臣不少,可是他信任的只有卢毓。一天,曹睿把卢毓召去,他告诉卢毓,朝中有个人要当中书郞,他问卢毓,谁配做这个官。卢毓先不回答,问: “这人选有什么条件?” 曹睿笑笑,他叫待从取来纸和笔。他在纸上画了一支笔。边上的人相觑而望,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曹睿说: “那人选徒有虚名,就像画饼充饥啊!” 有名无实,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称画饼充饥。

呆若木鸡

从前,一个叫纪渻子的,专给齐王专门训练斗架的公鸡。过了十天,齐王问他:“鸡训练好了吗?” 纪渻子答:“没有,它放纵又自负。”又过了十天,齐王再问他,纪渻子答:“没有,它听到一点声音就急躁。”又过了十天,齐王又去问他,纪渻子答:“没有,它盛气凌人。” 又过了十天,齐王又去问他,他说:“差不多了,它不会变化无常了。” 齐王去看他,只见他呆头呆脑的,像只木头鸡。

汗马功劳

古时打仗离不开战马。出征时,战马驼着主人跋山涉水,日行千里。途中它嚼的是草,饮的是水,吃苦耐劳;打仗时它跟随主人冲锋陷阵,浴血奋战。它仰天长嘶,腾起前蹄将敌人踩成肉泥,敌人纷纷溃逃,战马穷追不舍。岔路口敌人设下陷井,战马纵身腾起,犹如天马行空,飞驰而过。它直捣敌人巢穴,配合主人一举歼灭敌人。忽听鸣金收兵,战马跟随主人凯旋而归。战马在鏖战中立下了功劳,这时,它已大汗淋漓。成语汗马功劳现常常比喻为在各行各业中辛辛苦苦立下功劳。

专心致志

孟子说,下棋在技艺中是比较容易的,可是如果不专心不致志地学,也是学不好的。弈秋是古代有名的棋手,有两个人慕名而来,同时拜他为师,弈秋一心想把自己的棋艺传授给他们,讲课特别认真。一个学生专心致志地听他讲课,另一个学生表面上也在认真地听课,而实际上思想很不集中,他看到大雁从窗外飞过,联想到要吃天鹅肉。 弈秋讲完课,就叫两人对弈。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就对弈起来。开局不久就见分晓,一个从容不迫地能攻能守,一个手忙脚乱地应付。弈秋一看,两人的棋艺相差悬殊。 他对棋艺差的学生说:“你两人一起听我讲课,他能专心致志,而你呢?心不在焉。”成语专心致志由此而来,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春秋时,吴王执意起兵伐楚,他三令五申:“谁在劝谏,立刻处死。”于是想直言相劝的人只好闭口不言。 这事让宫里一个侍从官的儿子知道了,少年带上弹弓,悄悄溜进宫后花园去打鸟,他接连去了三次,终于让他碰上了吴王。吴王见他满身大汗,笑道:“孩子,你在干什么么?” 少年说:“一只蝉在欢叫,却不知螳螂就在身后。螳螂也十分可悲,没防备身后的黄雀要吃它。” 吴王听后大悟道:“哦,我去伐楚,也要防范后患啊!”于是,他收回伐楚的命令。只图眼前得益,而不顾防范后患,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或“螳螂捕蝉”

杯弓蛇影

晋朝有个叫的乐广的人爱喝酒。一天,他邀请朋友到家里来对斟对饮。忽然,朋友看见酒杯里有条蛇影在游动,他受了惊吓,回去就一病不起,请医服药,都无起色。 乐广跑来看他,问明起病的缘由。他让朋友坐在原处,斟满酒问:“有蛇影吗?” “杯子里还有‘蛇影’!”乐广随手取下墙上的弓。这次, “蛇影”不见了! “杯子里原来是弓影呀!”朋友的病顿时好了! 杯弓蛇影比喻把虚幻当成真实的恐惧心理。

打草惊蛇

古代十国的时候,南唐有个叫王鲁的人,在当涂县当县令。王鲁贪心很重,到处索贿受贿。有一天,一大群老百姓涌进县衙来,王鲁暗暗吃惊,以为百姓们找他算账来了。原来,百姓联名递状,控告他手下的主簿。王鲁接过状纸,只见上面列举了这个主簿很多罪状,百姓们强烈要求王鲁把他的主簿依法严办。这个主簿的罪状几乎与王鲁的所做所为一模一样。他一面看,一面浑身发抖,不知该怎样处理这个案件。王鲁不由自主地在状纸上批道:“汝虽打草,吾已惊蛇。”百姓们怎能知道,他们告发主簿,也使王鲁受到了警告。成语打草惊蛇由“汝虽打草,吾已惊蛇”简化而成,现比喻做事不严密,反使对方有了防备。

惊弓之鸟

战国时代,魏国武将更羸是个神射手。一天,他陪着魏王出游,只见几只鸟在天空飞过。更羸说:“我只要拉响空的弓,不发箭,就能把鸟儿从天空摔下来。” 魏王半信半疑,说:“射箭的技术可以达到这种地步吗?” 过了一会儿,有只大雁从东方飞过来,更羸就拉满弓,用力扣动弓弦,弦声直冲天空,那只大雁真的从空中落下来。魏王又惊又喜说:“啊,奇怪,空弓虚箭怎么能射下雁来?”更羸说:“不是说我的本领高,而是这只大雁有毛病。”魏王不解地问:“你怎么知道它有毛病?” “因为这是一只孤雁,飞得慢,叫声又凄惨,显然受过惊吓。所以一听到弓弦声就下得摔了下来。” 成语“惊弓之鸟”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情况就特别胆怯的人。

水滴石穿

宋朝时,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当时,常有军卒侮辱将帅、小吏侵犯长官的事。张乖崖认为这是一种反常的事,下决心要整治这种现象。 一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行。突然,他看见一个小吏从府库中慌慌张张地走出来。张乖崖喝住小吏,发现他头巾下藏着一文钱。那个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认是从府军中偷来的。张乖崖把那个小吏带回大堂,下令拷打。那小吏不服气:“一文钱算得了什么!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杀我!” 张乖崖大怒,判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为了惩罚这种行为,张乖崖当堂斩了这个小吏。成语“水滴石穿”原比喻小错不改,将会变成大错。现比喻只要坚持不懈,总能办成事情。

盲人摸象

皇宫里养着一头大象,国王常常到花园里来玩耍。有一次,国王请来几位盲人,国王说:“你们摸一摸,猜猜它是什么东西?” 第一个盲人摸摸象牙说:“它是大萝卜!” “不对!”第二个盲人摸到象耳朵,说,“是个大簸箕。”第三个盲人摸着尾巴说:“不是簸箕,是绳子。” 第四个盲人摸摸象肚子说:“是堵墙!” 第五个盲人摸着象腿说:“明明是柱子。” 五个盲人争辩不休,都说自己讲得对,国王和大臣看了哈哈大笑。 比喻不了解全局,以偏概全,称盲人摸象。

悬梁刺股

汉朝有个书生叫孙敬,他勤勉好学,读书非常用功。晚上他在灯下夜读,他十分的疲倦,不由自主的打起了瞌睡。他抱怨自己没有珍惜时间,于是他用绳子系着头发,另一头拴到梁上,一打瞌睡,立刻扯痛头发惊醒过来,这就是悬梁。战国时苏秦为了做官,便涉足书海,他如饥似渴,日夜攻读。晚上他手里拿着一只锥子在灯下读书,瞌睡上来,他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提醒自己,这就是刺股。两个故事合称悬梁刺股,比喻刻苦好学的精神。

画龙点睛

梁朝时有个著名画师名叫张僧繇。有一次他在金陵安乐寺画龙,当地人听说他在画龙,都赶来观看。他画了四条栩栩如生的龙,观众突然发现,这四条龙都没有画上眼睛。大家抑制不住好奇心,问他怎么不给龙画上眼睛。张僧繇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 大家不相信,一定要他给龙画上眼睛。张僧繇推辞不了,只得给两条龙点上眼睛。刹时,电闪雷鸣,点上眼睛的两条龙离开墙壁飞走了。等大家定下神来一看,地上只剩下两条没有点上眼睛的龙了。 成语画龙点睛现比喻说话写文章在关键处点明主题,使全文格外传神。

孟母三迁

战国时代,孟子小时候的家靠近墓地,学会了许多祭奠动作。“不能让孩子在这个地方住下去。”于是孟家就搬到城镇里去住。新的家就在集市边上,孟子就模仿商人做买卖,你吹牛,我夸口,把商人的模样学得维妙维肖。 “这里也不行,还得搬家。”不久,孟母把家迁到书塾附件,书塾里来来往往的人都很有礼貌,孟子都学会了。他和小伙伴们玩时又遵守秩序又讲究礼貌。 “嗯,这才是我的孩子最适合居住的地方。”后来,孟子成为一位大圣人。 孟母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生活环境而三次搬家。成语孟母三迁由此而来。

囫囵吞枣

古时候有个自作聪明的人。有天,他上街闲逛,走过集市,看到几个卖水果的担子。卖梨的老头对他说:“我的梨益齿而损脾。” 他想,这不难,便买了一只梨,他咬了一口又一口,嚼碎了,把梨渣吐掉。他说:“这样不是对齿有益,对脾无害了吗?” 一个壮汉对他说:“我的枣益脾而损齿。” 他拍拍胸脯:“这好办。”他买了枣,嚼也不嚼,直接吞到肚子里。 旁人笑道:“你这样囫囵吞枣不是办法啊!” 后来比喻学习上不求甚解,不求消化吸收称为囫囵吞枣。

南辕北辙

战国时,魏国出兵伐赵。消息传开,正在外国出使的季梁也听到了。消息传开,他立即调转马头赶回魏国都城,他进宫谒见安厘王,安厘王问:“你进宫有何事?” 季梁道:“我是给您讲故事来的。” 前不久有个人赶着马车到楚国去,季梁碰到他说:“你走错了,到楚国去应该往南走。” “没关系,我的马快。”那个人还是往北走。方向弄错了,马再快也到不了楚国。于是季梁对安厘王说:“您仗势欺赵,不是也错了吗?” 安厘王立即撤回出兵的命令。 比喻违背常理,往往事与愿违,称南辕北辙。

塞翁失马

长城的城墙根下,住着一位老翁,别人都喜欢叫他塞上老翁。塞翁饲养了一群壮马,一天,一匹马走失了,邻居都来宽慰他,他笑着说:“这兴许是一件好事。”第二天,走失的马回来了,身后还领着一匹新马。邻居都来祝贺,他说:“马回来了,不一定好。” 果然,他的儿子骑马,跌断了腿,邻居又来安慰他,塞翁道:“也许,这是一件好事。” 打仗了,村里的年青人都被强征入伍,离开家乡,只有跛脚儿子留在家里跟塞翁做伴。成语塞翁失马,比喻坏事不一定坏,有时反而可以变为好事。

叶公好龙

叶公,春秋时楚国人,他原名沈储梁,父亲分封于叶。后来他继承父业,自称叶公。叶公生平最爱龙,他吃饭用的碗筷都画着龙,睡觉用的床和被褥也镂刻和描绘许多龙,连门窗梁柱都雕着张牙舞爪的龙,他还常给邻居讲龙的故事。大家问他: “你见过龙吗?” 他说:“当然见过。” 天上的龙听说叶公爱龙,心诚一睹,便下凡相见。不料叶公一见天龙,吓得抱头鼠窜。比喻言行不一,称叶公好龙。

拔苗助长

春秋时,宋国有个农夫在田里插上秧苗后,天天去看长势。他总觉得秧苗长得太慢,可又想不出促使秧苗生长的办法。忽然他欢叫起来:“啊!我何不把它拔高一些。” 于是,他把每株秧苗都拔高一节。他站在烈日下欣赏着长高了的秧苗,心里很得意:“嘿嘿,这下我算是天下最聪明的人啦。”他又在田边走了一圈儿才回家去。 他见妻子已经烧好了晚饭,心里更加高兴。他说: “今天,我帮秧苗长高了一点儿,人可累坏了。” 他的儿子听了,马上跑到稻田边儿去看。他儿子一看,田里的秧苗都已枯死了。 成语拔苗助长告诉人们:不管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误了大事。

杞人忧天

古代有个小国叫杞国。杞国有个人性格非常脆弱,大风吹落树叶,他十分担忧,一只鸟从天上掉下来,他十分害怕。他逢人就说:“这头上的天会不会掉下来?”别人都不理会。他寻思:“这些人都疯了。”他成天躲在家里不出门,怕天掉下砸到头上。后来有人告诉他天是不会往下掉的,他这才稍稍放下心,从家里出来走走,但不敢走远。 晚上他看见一颗星星从天上陨落,他又忧心忡忡:“有星星从天上掉下来,该如何是好啊?” 形容不必要的忧虑,称为杞人忧天。

亡羊补牢

战国时,楚襄王是个昏庸的国君。秦国时时觊觎楚国土地,妄图占为己有。楚襄王却不闻不问,成天吃喝玩乐。大夫庄辛直言进谏,劝他多加提防。楚襄王非但不听,还训斥庄辛是“老胡涂”。庄辛无可奈何,只好离开到了赵国。 不久秦国果然发兵强占了楚国许多城镇。这时,楚襄王才省悟庄辛当初的话是对的。他立刻把庄辛请回国。 他虚心请教庄辛:“现在这种局面怎么办?” 庄辛道:“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亡:丢失。牢:关牲囗的圈。 “亡羊补牢”比喻出了差错,设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

卧薪尝胆

春秋时,毗监的吴越两国交战不息。吴王夫差越即位,发兵攻越,结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只得俯首称臣,到吴国去服待夫差。 夫差叫他勾践和他的大臣范蠡去喂马。夫差出行,勾践为他驾车御马,夫差生病,勾践为他端水喂饭。勾践忍辱负重八个春秋,才回到越国。他立志发奋图强,报仇雪恨。他派文种治理国事,让范蠡操练军队,他睡柴草,尝苦胆,不到十年越国强盛起来,一举打败吴国。比喻发奋自强、报仇雪恨称卧薪尝胆。

望梅止渴

汉献帝时,曹操当了丞相。曹操骜傲专权,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一天他来到菜园看刘备种菜。他望见枝头上的青梅,得意地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回他带士兵征讨张秀,路上翻山越岭,士兵累得汗流浃背,大家嘴巴又干又渴,坐在地上不走了。眼前一片沙土,没有河没有井,曹操寻思,这样下去岂不误了大事。他灵机一动,说前面有一片梅林,梅子该熟了。士兵听了,垂涎三尺。翻身站起来纷纷朝前赶路。比喻而虚妄而不能实现的愿望,称为望梅止渴

刻舟求剑

有一次,楚国人出门去走访朋友,临走时才记起要佩戴宝剑。他蹒蹒跚跚的走到渡口,他登上渡船,江上风急浪高,渡船上下颠簸,客人前后摇晃,一个趔趄,把剑掉进江里了。船上的人大惊失色,楚国人却不动声色,大家叫他赶快去寻剑,楚国人却说不用急。他在船上刻上记号,说:“剑是从这里掉下去的。” 船靠岸了,他才不慌不忙地跳下水,可是摸来摸去,始终找不到那把剑。比喻办事刻板,不能随着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做法,叫刻舟求剑。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描写中秋节的诗句——古代篇

全文共 203 字

+ 加入清单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张煌言《舟次中秋》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古代生意对联

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

上联:百货商店店里百货如意店

一颗红心心中一颗为民心

下联:酒气冲天飞鸟闻香能变凤

粕糟入水游鱼得味可成龙

上联:百业兴旺鸿图利路通四海

下联:万事胜意发展财源达三江

上联:薄利多销顾客盈门生意

竭诚服务春风满面热情高

下联:物美价廉顾客如云争购买

货真质好来客似雨喜分销

上联:财如晓日腾云起

一点公心平似水

下联:利似春潮带雨来

十分生意稳如山

上联:东无西有通无有

方与人便人称便

下联:我需你求供需求

货招客来客自来

上联:福临宝地千秋盛

下联:财进家门万事兴

上联:高朋满座交杯响

龙滚云飞天化日

下联:胜友如云笑语多

泉清月映酒光杯

上联:宏伟大业平地起

下联:无限商机乘风来

上联:鸿图大展生意兴隆通四海

下联:伟业宏开财源广进达三江

上联:绿涌山峰春永驻

三碗过岗抒虎志

下联:香浮禹甸客常来

一杯润肚壮诗魂

上联:落坐起身悉听尊便只为常来常往

下联:雁过留名全凭赏脸求得高朋满堂

上联:门迎福路有鸿福

下联:店有财神发大财

上联:南来北往都是客

尝尝吧

下联:东奔西走为生活

吃了么

上转:生意兴东南西北进宝

下联:鸿运开春夏秋冬发财

上联:生意兴隆通四海

三尺柜台传暖意

下联:财源茂盛达三江

一张笑脸带春风

上联:伟业宏开财星高照生意旺

下联:鸿图大展贵客常临利路广

上联:物华天宝万事如意

下联:人杰地灵百业兴旺

上联:新居落成生意兴隆通四海

下联:小楼建就财源广进达三江

上联:展鸿图得心应手

下联:创大业马到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古代文

全文共 1271 字

+ 加入清单

1、寂寞空庭春欲晚 作者:匪我思存

推荐理由:匪大的书里最值得推荐的一本,具体情节和评价就不用说了吧,反正粉丝一大群。该后妈个人觉得几乎可算得上晋江网络言情文里悲情路线的执牛耳者,除她之外也没人当得起了。

2、大漠谣、云中歌 作者:桐华

推荐理由:个人觉得大漠谣和步步惊心是属于同一写作水平的,感觉属于说言情故事的高手一类。但到了云中歌,感觉桐华的功力更进一步,关注的不仅仅再是儿女情长的纠葛,人物的刻画更为生动丰满,局势如棋,有步步为营,环环相扣、着着惊心的细致和激烈,难得。

3、且试天下 作者:倾冷月

推荐理由:所谓的完美小说、完美主人公在倾大的笔下,大抵也如是了吧?很多粉丝都爱极那个叫白风夕的江湖女子,怎么能不爱呢,完全是我们女人梦想中的完美形象,容貌、武功、智计、性格、感情,哪一样不是出类拔萃,配上那样风云变幻人心诡谲的一个时局,读来如饮醇酒,想不醉都难!

4、柔福帝姬 作者:米兰Lady

推荐理由:最初看本书,是在天涯论坛,当时还在连载,不小心就看进去了,行文非常清丽的小说。有人评价说《柔福帝姬》的主旨并非爱情的哀伤,也并非时代的兴亡,却是人生的变迁,它叙述着成长或衰败的过程,无情或无常之间,又反现出生命的缱绻和永恒。米兰对人物情感的设计和把握细腻微妙,人物和文字似乎都透着梅香傲骨,读罢仿佛衣襟都会留有暗香。

5、钟鼓迟迟初长夜 作者:无弦

推荐理由:这部书知道的人不多,看过的人更少,无弦更新的也很慢,但是好作品是不能埋没的,我极喜欢里边的女主,名叫迟迟的任性的精灵的聪慧又坚强的女孩。

6、胭脂泪,相留醉 作者:晓染

推荐理由:跟匪大属于同一文风的,个人好象也比较偏好这类带点水气的、心事欲诉无从诉的文啊。对文字的偏好也是,细致、精辟、隐匿的行文风格。

7、狂沙奇缘 作者:简暗

推荐理由:书如其名,十分狂野的一本书,读罢不觉感叹,还有如此奇人、奇文,故事人物非常出彩,峰火岁月帝王事,黄沙大漠和红颜,不可多得的好文。

8、颜夕 三部曲 作者:颜夕

推荐理由:暗,70年代末鬼女作家。常驻各大小说网站,以其激烈、独特的写作风格,吸引了一批忠实拥趸。行家评论其作品有鬼气。我的看法是她的作品有剑气,无形可伤人,激烈得很,那人性也冰冷得很,可是也不缺少温暖,所以那份暖,才份外的叫人留恋。

9、破阵子·龙吟 作者:飘灯

推荐理由:很武侠的言情,有点像早期的金庸,坦荡荡的爱情,坦荡荡的侠义,大漠草原上的鹰飞草长,儿女情缘、侠义英雄,读来有荡气回肠之感。

10、迷侠记 作者:施定柔

推荐理由:想了半天,这个第十还是给迷侠记吧,定柔三迷里迷侠记最得我心,其它两个迷行记和迷神记个人觉得水准大不如前。迷侠记好象漫画,黑白风格,爱恨分明,仿佛粗线条描出的感情,却有那么细腻的内涵,纯真得要命,偏偏又挫磨的要命。

11、媚者无疆 作者:半明半寐

推荐理由:此文口味颇重,喜欢纯情派文的人还是不要看了。作者是写情色的高手,颠覆传统,写一个女子的媚者无疆,妖异的光彩,血腥的芬芳,绝对暗域般杀戮的气流,讲述着最激烈残酷的故事。

其它:香墨弯弯画、元徵宫词、巽离络、情何以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古代文化知识

全文共 7173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文化知识范围相当广泛。大致说来,举凡天文地理、科举职官、礼仪习俗、姓名称谓,以及人们的衣食住行、器物用具等诸多方面,都是。就某一门类说,也有相当复杂的内容,且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内容本身也在不断发展演变,这就更增加了它的复杂性。

一、称谓

1、对人的称谓

第一种情况是直称姓名。用于自称,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用于作者所厌恶所轻视的人身上,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用于作介绍,为人作传,也多如此,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第二种情况是称字、号、斋名、谥号。这种情况是出于称呼者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如“东阳马生君则”,“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以上称字。“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这是称号。称谥号的,如称王翱为王忠肃公,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史可法为史忠烈公。自称多有称斋的,如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第三种是称官名、爵名。

如全祖望称颜真卿为颜太师、称文天祥为文少保,黄宗羲称左良玉为宁南。

第四种情况是称籍贯。

如梁启超称康有为为南海。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几项兼称。

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列都督肇基等皆死”,“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之事”等等。这种称谓,一般说来,先称官名,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此外,由于人们的身分、关系不同,尚有谦称、敬称及其它称谓。谦称类:寡人、孤(王侯自称)、臣(臣自称)、仆、不才、不佞、愚(一般人对人自称),妾(女子自称)。敬称类:陛下、大王、皇上、(称君),对已死皇帝多称庙号,如宋太祖、宋仁宗之类。子、夫子、师、先生(称师),公、君、足下、丈、大人(称朋友或尊长者)。尔、汝为上称下或平辈之间不客气时,加“太”表示长一辈,加“先”表示已逝世的尊长者。

2、 特殊称谓

1)    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    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

的字眼,因而一看就知道这个人的职业身分。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庖”表明职业是厨师,“丁”是人名。其他如《师说》中的“师(乐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的“师(乐师)旷”;《柳敬亭传》中“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

3)    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称谓。

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贫贱之交

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金兰之交

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刎颈之交

遇到磨难时结交的朋友――患难之交

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莫逆之交

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好朋友――竹马之交

以贫民身分相交往的朋友――布衣之交

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忘年交

不拘于身分形迹的朋友――忘形交

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车笠交

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君子交

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3、 年龄的称谓

古人的年龄经常用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3、4――8、9岁的儿童――垂髫(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8、9――13、14岁的少年――总角(头顶两边的头发各扎成一个结,形如羊角)

13、14――15、16岁少年――豆蔻(豆蔻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以初夏喻人未成年)

15岁的男子叫束发,15岁的女子叫及笄

20岁的男子――弱冠;30岁的男子――而立(立身、立志之意);40岁的男子――不惑(不迷惑、不糊涂);50岁的男子――知命(知天命);60岁――花甲(耳顺);70岁――古稀;80、90岁-耄耋;100岁――期颐。

二、时间、节日

1、 古代纪年月日方法

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王公年次纪年法、年号与干支兼用。

干支纪年法。干,即天干,共十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即地支,共十二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两字相配,用以纪年,如辛亥、戊戌之类。十和十二的最小公倍为六十,因而经六十年,周而复始。这样循环不已,经久不乱,永无穷尽。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辛亥”指公元1911年;《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辛未”应为辛亥。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纪年:

年号纪年法: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汉武帝起有年号。如“崇祯十四年迁江阴县典史”,“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也有年号和干支兼用的,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

另外,由于地支与十二生肖相对应,我们就可以根据地支判断出某年肖某动物。如1996年为丙子年,子属老鼠,所以1996年为鼠年,同理可以推断出2002年属马年。由此我们可以很简单地算出每一个公元年的干支年及其所属的生肖。

纪月法:常用序数。月中初一称朔,十五称望,近在望后之日称既望,月末称晦。每季度三个月,常用孟、仲、季来称。

纪日法:除用序数外,也有用干支的,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

纪时法:我国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天色纪时法,即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另一种是地支纪时法,即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个时辰的变化。

一昼夜分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表示,子时即现在的23时至1时,然后依次类推。一夜分五更(或称五鼓)。

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做五更、五鼓或称五夜。如“仰

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四鼓,愬至城下,无一人知者”。(附表)

2、二十四节气

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

正月 立春 雨水      二月 惊蛰 春分

三月 清明 谷雨      四月 立夏 小雨

五月 芒种 夏至      六月 小暑 大暑

七月 立秋、处暑      八月 白露 秋分

九月 寒露 霜降      十月 立冬 小雪

十一月 大雪 冬至     十二月 小寒 大寒

附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三、风俗礼仪

1、节日

春节,正月初一,又称元日,元正,新春,新正。

元宵,正月十五,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寒食,清明前1或2日。

清明,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在每年4月5日或者6日。

端午,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五,重午。

乞巧,七月初七,又称少女节,或七夕。

中秋,八月十五,又称团圆节。

重阳,九月初九,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的习俗。喝菊花酒,插茱萸。

腊日,十二月初八,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的习俗。佛教的腊八粥也渗入腊日习俗。

除夕,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的晚上,有吃“年饭”、“守岁”的习俗。

2、礼仪

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十二生肖,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后以为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

孝悌,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尊重顺从。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三牲是指:一是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一是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

太牢,指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猪三牲全备。

少牢,指只有羊猪而没有牛。

讳称,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

第一类,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

第二类,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

第三类,佛教徒之死称涅盘、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

第四类,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陨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

四、 地名、官名和科举名词

1、地名

地名包括地区名、政区名、城市村镇名、山川关隘名等等。

地区名,如“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地区、“山东”指崤山以东地区等等。政区名比较复杂,因为各朝各代政区的划分多有变化,现在只能就主要情况举例。古代天下分九州,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来又有十二州之说,即从冀州分出并州,从青州分出营州,从雍州分出梁州。秦汉的行政区,主要的是郡,如张衡就是南阳郡人。汉朝还有由皇帝所封的王国,如张衡曾为河间相,河间就是国名。唐宋的主要行政区是州,天下共二百多州。县是地方基层行政区,各朝的情况大体相同。此外,还有省、路、府、道等,各朝的情况很不一样。各级政区官署所在地,叫做治所。城市村镇名,如“大梁”是战国魏国都城、“咸阳”是战国秦国都城、“鸿门”、“霸上”都是古代小地名等等。山川关隘名,如“江”指长江、“河”指黄河“岱”指泰山以及崤山、函谷关等等。

此外,有些地名,还有古称别称,如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杭州,又称临安,武林;福州又称三山。山东、关西、江表、剑外、五岳,山、河的阴阳;江:长江。河:黄河。长安:西安。汴京:开封。河北:黄河以北。 关中:函谷关以西。 山东: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大都、顺天府、京师:北京 锦官城:成都,也称锦城。吴郡、吴门:苏州。 西域:汉以后对玉门关以西地区的总称。 长亭:古代驿路上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行人休息,也作为人们送别的地方。 江左:即江东,古代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畿:古代京都管辖的地区。瓜洲:古时著名渡口,在扬州南长江边。鸿门:今陕西临潼县东。吴越:古时称苏南、浙江一带。  荆州:今湖北湖南一带。京口:镇江。 四明:宁波。 永嘉:温州。通州:南通。维扬:扬州的别称。 胡:旧时称西北地区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 瀛洲:古代传说中海上仙山之一。另外两座是蓬莱和方丈。)

2、官名

古代职官的情况,异常复杂,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

中央官职

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政,领率百官,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有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尚书省遂废。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参知政事”为副相。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入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为首辅(即宰相)。清代有军机处,简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政府大权。翰林:明清时代进入翰林院供职的进士通称“翰林”,担任编修国史、起草文件等工作。 监生:明清两代在国子监(由中央政权建立的最高学府)读书的人。乾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地主豪绅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 左司马:官名,掌管军中政务和粮饷。 郎中令:统管皇帝侍从警卫的长官。 右贤王:匈奴官名,是单于下面最高贵族长官之一,通常由单于继承者担任。 相:汉时由中央调到地方管理地方军政的官员。当时分封到各地的王侯不过问军政,只享受封地上的赋税。 公府: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尉执掌军事,司徒负责管理日常事务,司空掌管全国水利、建筑、皇家祭祀等。三公,为当时中央最高的官。

六部:最稳定的名称为:吏部,掌管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掌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类似后世的司局长),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此外,中央还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如司马迁、张衡曾任太史令,高启曾为翰林院国史编修等。

地方官职

秦汉主要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隋唐主要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别驾、司马等。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地位类似后世的军区司令),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这以前称县令,以后称知县)。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司马:官名,州刺史(唐代实行州、县制,州的长官叫刺史)的副职。 青衫:古代官服的颜色按品级高低而定。青色是唐代官位低微者的服色。作者当时官级为从九品,最低。 里正:古时乡官。唐代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每里置里正一人。明代改名为里长 路,南宋行政区域的名称,相当于现在的“省”。郡原为古代行政单位,管辖数县,明代已废。但由于古代州郡并存列,所以后来习惯上仍把州叫作“郡”。 府:官署的通称。左迁: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出:由中央调到地方任职为“出任”。)

此外,汉代也设州,天下分十几个州,基本上是监察区,中央派员去刺探情况,称刺史。隋唐全国分十几个道,也是监察区,中央派员前往刺探情况,称黜陟使。宋代全国分二十左右路,路中设若干司,分管各方面事务。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叫做行中书省,明代改称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为“省”。隋代省的长官叫巡抚,两省或一省设一总督,省下又分道和府,管若干府县民政的,叫道;管省内某一事务的,叫督粮道、兵备道等等。

再有一种情况是,古代官员分为若干等级,称为“品”。此外,还有封爵和勋号。

3、科举名词

汉代实行征辟和荐举制。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如张衡曾被举为孝廉和连辟公府。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到了明朝,形成了完备的科举考试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各地考生参加县、府的考试,由省的提督学政莅临主持,及格者称生员,俗称秀才;乡试,即省级考试,三年一考,逢子、卯、午、酉年举行,由皇帝派主考官主持,及格者为举人;会试,乡试的第二年举行,由礼部主持,及格者称贡士;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分三甲出榜。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统称进士。一甲三名,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考试内容主要是八股文,也称这种文章为制艺、时文、四书文(就四书范围出题)等。

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称国子监,入监读书的称监生。国子监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教学人员为教授、博士、直讲、助教等。

4、官职的任免升迁

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于是辞相印不拜”

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擢,提升官职。

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升级可用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可用迁

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

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前两种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下车:

五、其他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总称。文房即指书房。著名的有安徽泾县的宣纸,安徽歙县的歙墨,广东端州的端砚,浙江吴兴的湖笔。

永字八法:永字具有汉字的八种基本笔画,即点、横、竖、撇、捺、折、钩、提。

阳文阴文:我国古代刻在器物上的文字,笔画凸起的叫阳文,凹下的叫阴文。

岁寒三友:指古诗文中经常提到的松竹梅。松,耐寒树木,经冬不凋,常被看作刚正节操的象征;竹,经冬不凋,自成美景,刚直谦逊,不亢不卑,潇洒出世,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梅,迎寒而开,美丽绝俗,是坚韧不拨的人格的象征。

花中四君子,古诗文中提到的竹梅兰菊。兰,花朵色淡香清,多生于幽僻之处,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菊,清丽淡雅,芳香袭人,傲霜斗雪,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梅竹见上条

计量: 数量: 贯:古时用绳索穿钱,一千文为一贯。 (亿:古代十万为亿)  长度:舍:一舍为三十里。一射之地:即一箭之地,大约一百五十步。 (咫:八寸。 一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匹:布帛的单位,一匹是四丈。

礼节习俗、传统节令:

六合:古代结婚要选年、月、日的天干地去都适合的日子,称其为“六合” 再拜:拜两次,古代的隆重礼节。 酹,洒酒于地表示祭祀或立誓。勒:在石碑上刻字,一般用于记录功绩。

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为不可改变的常道。 古代以每月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妇女常在十九日聚会,置酒嬉戏。

流觞曲水:古代文人,每逢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集会,在弯曲的水流中,放上盛酒的杯子,任其流动,酒杯在谁的面前受阻停留,谁就取而饮之,谓之曲水流觞。)

座次方位的尊卑:(朝堂、公堂坐北朝南为尊;官员上朝站位以右为尊,左为卑;坐车时则反之;酒席上以东为主位,以西为宾位;建筑物以面南为尊,面北为卑。 右族:豪族,也叫豪右。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贫民住在左边。)

用具 (象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手里拿的朝版,用象牙、玉或木材制成。又称象简、手版。上面可以记事以备忘。 缠头:观赏歌舞的人赏赐给歌妓的罗锦之类的财物。 辇,古代帝王后妃坐的车。 尊:古代酒器, 少牢:用猪、羊各一头祭祀祖先。用猪、羊、牛一头祭祀祖先叫太牢。古人又把羊叫“少牢”,牛叫“太牢”。庐墓:古人在父母死后要在墓旁结庐居住一段时间,这种守坟的房子称为庐家。阙:古代宫殿、祠庙和陵墓前的建筑物。)

五音:中国五声音节上的五个级,相当于现行简谱上的1、2、3、5、6,唐代以来叫合、四、乙、尺、工,更古的时候叫宫、商、角、徵、羽。)

五谷:

六艺:(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

六艺:《周礼》中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幼儿古代寓言

全文共 681 字

+ 加入清单

庖丁解牛

庖丁为梁惠王宰牛。手到的时候,肩倚的时候,脚踩的时候,膝顶的时候,那声音十分和谐,就跟美妙的音乐一样,合于尧时的《经首》旋律;那动作也很有节奏,就像优美的《桑林》舞蹈。

梁惠王看得出了神,称赞说:"哈,好啊!你的技术是怎样到达这样高超的地步的呢"

庖丁放下刀对梁惠王说:"我喜欢探求的是道,比一般的技术又进了一步。我开始解剖牛的时候,看到的无非是一头整牛,不明白牛身体的内部结构,不明白从什么地方下手。三年以后,我眼前出现的是牛的骨缝空隙,就不再是一头整牛。到了这天,我宰牛就全凭感觉了,不需要再用眼睛看来看去,就能明白刀就应怎样运作。牛的肌体组织结构都是有必须规律的,我进刀的地方都是肌肉和筋骨的缝隙,从不碰牛的骨头,更不消说碰大骨头了。技术高明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是用刀割。一般的厨师,一个月就更换一把刀,因为他是用刀砍。而我宰牛的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又经有几千头,然而刀口锋利得仍然像刚在磨石上磨过的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牛的肌体组织结构之间有空隙,而刀口与这些空隙比起来,薄得好像一点厚度也没有。用没有厚度的刀在有空隙的肌体组织间运行,当然绰绰有余罗!所以十九年过去,我的刀还跟新的一样。虽然我的技术已到达了这种程度,但我在解剖牛的时候,还是丝毫不敢马虎,总是留意翼翼,心神专注,进刀时不匆忙,用力时但是猛,牛体迎刃而解,牛肉就像一摊泥土一样从骨架上滑落到地上。这时,我才松下一口气来,提刀站立,顾视一下四周,心满意足地把刀揩拭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听了,高兴地说:"好极了,听了你的这一席话,我从中悟到了修身养性的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国古代孝道故事:二十四孝

全文共 4154 字

+ 加入清单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下面应届毕业生网为你整理了关于二十四孝的故事,具体内容如下(仅供参考):

01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0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3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4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05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06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07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 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09 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10 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11 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12 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13 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14 拾葚异器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15 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16 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17 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18 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19 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20 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21 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22 尝粪忧心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23 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24 涤亲溺器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古代文学常识大全

全文共 17476 字

+ 加入清单

一、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方苞号望溪,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即指出生江苏常熟的翁同解。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梅花岭记》有“经略从北来”、“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句,“经略”是洪承畴的官职,“太师”是颜真卿官职“太子太师”的省称,“少保”则是文天祥的官职。《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

【称爵名】《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梅花岭记》“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代多铎被封为豫亲王。《柳敬亭传》“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宁南是明末左良玉爵号宁南侯的省称。再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所以后人以武侯相称;南北朝诗人谢灵运袭其祖谢玄的爵号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唐初名相魏徵曾封爵郑国公,故世称魏郑公;名将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因功封爵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大书法家褚遂良封爵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司马光曾封爵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明初朱元璋的大臣刘基封爵诚意伯,人们以诚意伯相称。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再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他的诗集就叫《长江集》。

【兼称】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前两人兼称官职、字和姓,后一人称字和姓;《梅花岭记》“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兼称官职与谥号,“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兼称姓、官职和名;《促织》“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事”,兼称官职、籍贯和尊称。

【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8)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贱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如《荆轲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毛遂自荐》:“白起,小竖子耳。”《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四种:

(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说》中的“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提到的“师旷”,“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柳敬亭传》中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4)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二、古代职官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太傅】参见“太师”条。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怀王的老师,故封为太傅。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李鸿章死后都被迫赠太傅。

【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再如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任吏部尚书,诗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如《(指南录)后序》“以资政殿学士行”,这是文天祥辞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职;《谭嗣同》“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徐致靖当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这是专给帝王讲学的官职。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司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学士。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为赵将……拜为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张衡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邓骘当时为汉和帝的大将军。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职。《训俭示康》“参政鲁公为谏官”,“鲁公”指宋真宗时的鲁宗道。《谭嗣同》“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清末汉人只有左宗棠、张之洞、袁世凯等短时间地任过军机大臣。《谭嗣同》“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

【军机章京】参见“军机大臣”条。是军机处的办事人员,军机大臣的属官,被称为“小军机”。《谭嗣同》:“皇上超擢四晶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

【御史】本为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曰”,“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子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韩愈曾任监察御史,明代海瑞曾任南京右佥都御史。再如《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宁”,王翱当时任都察院长官。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宋欧阳修曾任枢密副使。《〈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文天祥当时掌管军事要务。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高太尉指高俅。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大夫。”当时蔺相如比上卿廉颇官位要低。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如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屈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上官大夫”,一般认为是指上官靳尚。“子非三阊大夫欤?”屈原担任的是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的长官。《〈指南录〉后序》:“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指的便是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师说》:“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者,则群聚而笑之。”《石钟山记》:“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训俭示康》:“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五人墓碑记》:“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司马迁做过太史令。《张衡传》:“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问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文起为翰林院修撰,史官,故称太史。

【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如李斯曾任长史,相当于丞相的秘书长。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出师表》:“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长史”指张裔。《赤壁之战》:“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详见“三省六部”条)。韩愈曾先后任过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出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其中董允是侍郎。《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袁世凯为兵部侍郎。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出师表》提到的郭攸之、费祎即是侍中。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如《荆轲刺秦王》:“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此指宫廷侍卫。《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郎中”是管理车骑门户的官名。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所说的参军蒋琬。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如陶渊明曾任镇军参军,《后汉书》著者范晔曾任刘裕第四子刘义康的参军。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如杜甫曾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华州司功曹参军,白居易曾任京兆府户曹参军。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如《屈原列传》:“令尹子兰闻之大怒。”明清时指县长,如《促织》:“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

【尹】参见“令尹”条。战国时楚国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如《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左尹地位略高于右尹。又为古代官的通称,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县尹等。.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陈涉世家》:“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冏卿】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因之”是吴默的字。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红楼梦》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如《梅花岭记》“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洪承畴降清后曾任七省经略,驻扎江宁。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太守】参见“刺史”条。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范晔曾任宣城太守。《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孔雀东南飞》:“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赤壁之战》:“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都督】参见“经略使”条。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如《梅花岭记》:“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刘肇基是驻地方卫所的军事长官。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如《五人墓碑记》:“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吴,即担任吴地的巡抚。

【抚军】参见“巡抚”条。《促织》:“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又称作“抚臣”,如“诏赐抚臣名马衣缎”。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如《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鲁肃当时担任协助主帅周瑜规划军事的副将。唐以后地位渐低。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水浒传》中的林冲就是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如《水浒传》中的鲁提辖鲁智深。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晶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登泰山记》:“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孔雀东南飞》:“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如《促织》:“令以责之里正。”

【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促织》:“里胥狡黠,假此科敛丁口。”

【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事中等官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职。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下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职。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官职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

(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指南录>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

(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3)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古代授官称谓

征: 招聘授官,尤指朝廷直接招聘受官。

辟: 招聘授官。

选: 量才授官。

荐: 下级向上级推荐授官。

举: 选拔。

点: 指派,尤指皇帝指派。

简: 任命。

补: 任命补缺,多指照例补缺。

进: 升任,尤指高级官员的升任。

起: 由民间征聘。或罢官后再授官职。

赠: 对官员的先世或已死的官员授予职称,封衔。

古代兼代官职的称谓

领: 常指兼任。

摄: 兼理,尤指暂兼。

守: 兼理,指比本职高的兼职。

行: 兼管,指比本职低的兼职。

判: 中枢官兼任地方官。

知: 同“判”

权: 暂代官职。

假: 同“摄”。

署: 代理无本官的职位,也称“署理”。

护 上级官员离职,由次一级官员守护印信代行职权。

三、天文历法

【星宿】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ang、氐di、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ao、毕、觜zT、参she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en)。唐代温庭筠的《太液池歌》:“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夸饰地描写星光灿烂、照耀宫阙殿堂的景象。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刘禹锡诗:“鼙鼓夜闻惊朔雁,旌旗晓动拂参星。”形容雄兵出师惊天动地的场面,参星即参宿。

【四象】参见“二十八宿”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扪参历井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

二十八宿与国分野如下

【昴宿】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旄头(旗头的意思)。唐代李贺诗“秋静见旄头”,旄头指昴宿。唐代卫象诗“辽东老将鬓有雪,犹向旄头夜夜看”,旄头亦指昴宿,诗句表现了一位老将高度警惕、细心防守的情景。

【参商】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别称。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如曹植“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壁宿】指北官玄武七宿中的第七宿,由两颗星组成,因其在室宿的东边,很像室宿的墙壁,又称东壁。唐代张说诗“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形容壁宿是天上的图书库。

【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杓形)的七颗亮星。七颗星的名称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排列如斗杓,故称“北斗”。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极星”。屈原《九歌》:“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古诗十九首》:“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玉衡是北斗星中的第五星。《小石潭记》中用“斗折蛇行”,形容像北斗星的曲线一样弯弯曲曲。

【北极星】星座名,是北方天空的标志。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极星非常尊崇,认为它固定不动,众星都绕着它转。其实,由于岁差的原因,北极星也在变更。三千年前周代以帝星为北极星,隋唐宋元明以天枢为北极星,一万二千年以后,织女星将会成为北极星。

【彗星袭月】彗星俗称扫帚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如《唐雎不辱使命》:“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白虹贯日】“虹”实际上是“晕”,大气中的光学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可是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如《唐雎不辱使命》:“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汉代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燕太子丹厚养荆轲,让其刺秦王,行前已有天象显现,太子丹却畏其不去。

【运交华盖】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鲁迅《自嘲》诗:“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月亮的别称】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它的别称可分为: (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东曦】古代神话说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东曦指初升的太阳。《促织》:“东曦既驾,僵卧长愁。”“东曦既驾”指东方的太阳已经出来了。

【天狼星】为全天空最明亮的恒星。苏轼《江城子》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其中用典皆出自星宿,雕弓指弧矢星,天狼即天狼星。屈原《九歌》中也有“举长矢兮射天狼”,长矢即弧矢星。

【老人星】为全天空第二颗最明亮的星,也是南极星座最亮的星。民间把它称作寿星。北方的人若能见到它,便是吉祥太平的事。杜甫诗云:“今宵南极外,甘作老人星。”

【牵牛织女】“牵牛”即牵牛星,又叫牛郎星,是夏秋夜空中最亮的星,在银河东。“织女”即织女星,在银河西,与牵牛星相对。《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唐代诗人曹唐《织女怀牵牛》:“北斗佳人双泪流,眼穿肠断为牵牛。”

【银河】又名银汉、天河、天汉、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由一千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曹操《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陈子昂《春夜别友人》:“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苏轼《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秦观《鹊桥仙》词:“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文曲星】星宿名之一。旧时迷信说法,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如吴敬梓《范进中举》:“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

【天罡gang】古星名,指北斗七星的柄。道教认为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七十二个地煞星。小说《水浒》受这种迷信说法的影响,将梁山泊一百零八名大小起义头领附会成天罡星、地煞星降生。

【云气】古代迷信说法,龙起生云,虎啸生风,即所谓“云龙风虎”。又说真龙天子所产生的地方,天空有异样云气,占卜测望的人能够看出。如《鸿门宴》:“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农历】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又叫中历、夏历,俗称阴历。古人写文章,凡用序数纪月的,大多以农历为据。如《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农历的六月、七月相当于公历的七月、八月。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

正月 立春、雨水 二月 惊蛰、春分

三月 清明、谷雨 四月 立夏、小满

五月 芒种、夏至 六月 小暑、大暑

七月 立秋、处暑 八月 白露、秋分

九月 寒露、霜降 十月 立冬、小雪

十一月 大雪、冬至 十二月 小寒、大寒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古诗文中常用二十四节气来纪日,如《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夏至白天最长,冬至白天最短,因而古人称夏至、冬至为至日,这里指冬至。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祖先长期生产实践的产物,它总结了天文、气象和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了季节、寒暑、天气的变化,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地球一年(365天5时48分46秒)绕太阳公转一周,我们从地球上看成太阳一年在天空中移动一圈,太阳这样移动的路线叫黄道。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用黄经度量。

春分、秋分,黄道和赤道平面相交,此时黄经分别为0度、180度,太阳直射赤道上,昼夜相等。

夏至,太阳直射北纬23.5度,黄经90度,北半球白昼最长。

冬至,太阳直射南纬23.5度,黄经270度,北半球白昼最短。

春分和秋分正处春、秋两季中间,夏至和冬至正处夏、冬两季中间。这样一年可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划分为4段,如将每段再分成6小段,太阳在黄道上移动15度,每小段约15天左右,全年就可分为24小段,农历上称太阳在黄道上从0

度起算,每15度为一节气,全年共有二十四节气。

综观节气同天文、气象和农时的关系──

反映四季变化的有8个: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反映气温变化的有5个: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反映天气现象的有7个: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反映物候的有4个: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由于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直射地球上的某些纬度为出发点,所以它属于阳历的范畴,每个节气和阳历的一定日期基本对应。如下所示:

小寒 1月5日或6日────气候已比较寒冷

大寒 1月20日或21日───最冷时节

立春 2月3日或4日────春季开始的意思

雨水 2月18日或19日───降水开始

惊蛰 3月5日或6日────开始响雷,冬眠的动物复苏

春分 3月20日或21日───春季的中间,昼夜平分

清明 4月4日或5日────气温温暖,天气清和明朗

谷雨 4月19日或20日───降雨量增多,对谷物生长有利

立夏 5月5日或6日────夏季开始的意思

小满 5月20日或21日───麦类等夏熟作物颗粒逐渐饱满

芒种 6月5日或6日────芒种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 6月21日或22日───夏天到,白天最长,夜晚最短

小暑 7月6日或7日────正当初伏前后,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 7月22日或23日───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

立秋 8月7日或8日────秋季开始,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 8月22日或23日───“处”有躲藏、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

白露 9月7日或8日────此时节,因夜间较凉,空气中水气往往凝成露水

秋分 9月22日或23日───秋季的中间,昼夜平分

寒露 10月7日或8日 ───气温明显降低,夜间露水很凉

霜降 10月23日或24日 ──开始降霜

立冬 11月7日或8日 ───冬季开始的意思

小雪 11月22日或23日 ──开始降雪

大雪 12月6日或7日 ───降雪较大

冬至 12月21日或22日 ──进入“数九”寒天,昼短夜长

古代对月份的别称

一月──正月、陬月、孟月、端月、孟春、征月、华月、早春、新正

二月──女月、杏月、仲春、令月、如月、丽月、酣春

三月──寐月、桃月、李月、蚕月、桐月、季月、晓春、茑月、樱笋时、桃浪

四月──余月、槐月、孟夏、阴月、梅月、初夏、正阳、朱明、清和月

五月──皋月、榴月、蒲月、仲夏、郁蒸、天中

六月──荷月、伏月、季夏、旦月、焦月、暑月、精阴

七月──相月、巧月、霜月、孟秋、兰月、凉月、瓜月、初秋、早秋

八月──壮月、桂月、仲秋、中秋、正秩、仲商

九月──玄月、菊月、季秋、穷秋、杪秋、青女月

十月──阳月、孟冬、良月、初冬、开冬、正阳月、小阳春

十一月──葭月、仲冬、畅月

十二月──涂月、腊月、季冬、蜡月、暮冬、残冬、末冬、星回节、嘉平月

【初阳】约在农历十一月,冬至以后、立春以前的一段时间。此时阳气初动,故称“初阳”。《孔雀东南飞》:“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农历以正月、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欧阳修《醉翁亭记》:“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社日】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在春分前后。《永遇乐》:“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社鼓,指社日祭祀土地神的鼓声。

【初七】农历七月初七,民间有七夕乞巧的风俗。传说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孔雀东南飞》:“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下九】农历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称。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如《冯婉贞》:“咸丰庚申,英法联军白海入侵。”咸丰,皇帝年号;庚申,干支纪年。“六十甲子”依次是:

【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左传。骰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后序》“德佑二年”、《雁荡山》“祥符中”(“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简称,宋真宗年号)等。

(3)干支纪年法。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辛亥”指公元1911年;《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辛未”应为辛亥。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扬州慢》“淳熙丙申”,“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shen)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祭妹文旷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丁亥”是干支纪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顺治”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乙酉”是干支纪年。

【纪月法】我国古代纪月法主要有三种:

(1)序数纪月法。如《采草药》:“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指南录〉后序》“德祜二年二月”,“是年夏五”,“五”就是五月。《谭嗣同》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

(2)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如杜甫《草堂即事》诗:“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十一月。庾信《哀江南赋》:“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建亥”即农历十月。

(3)时节纪月法。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代农历十月;陶渊明《拟古诗九首》“仲春遘时雨”,“仲春”代农历二月。

【纪日法】我国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

(1)序数纪日法。如《梅花岭记》:“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三五”指农历十五日。《〈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2)干支纪日法。如《殽之战》:“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殽。’“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即农历六月九日;《登泰山记》“是月丁未”,指这个月的十八日。古人还单用天干或地支来表示特定的日子。如《礼记.檀弓》“子卯不乐”,“子卯”,代指恶日或忌日。

(3)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朏(fei)、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五人墓碑记》“在丁卯三月之望”;《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与妻书》“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

(4)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如《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

【纪时法】我国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两种:

(1)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u)中、日中、日昳(die)、晡(bu)时、日入、黄昏、人定。

(2)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古天色纪时、地支纪时与今序数纪时对应关系见附表。

天色法与地支法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两种纪时方法。如《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李愬雪夜入蔡州》:“夜半雪愈急……,恕至城下……,鸡鸣,雪止……,晡时,门坏。”《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平明是平旦的别称。再如《失街亭》:“魏兵自辰时困至戌时。”《景阳冈》:“可教往来客人于巳、午、未三个时辰过冈。”《祭妹文》:“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群英会蒋干中计》:“从巳时直杀到未时。”

【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如《孔雀东南飞》:“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群英会蒋干中计》:“伏枕听时,军中鼓打二更。”《李愬雪夜入蔡州》:“四鼓,恕至城下,无一人知者。”《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国古代寓言故事1则

全文共 967 字

+ 加入清单

毛遂自荐

毛遂在平原君门下已经三年了,一直默默无闻,总得不到施展才能的机会。

一次,碰上秦国大举进攻赵国,秦军将赵国都城邯郸团团围住,情况十分危急,赵王只好派平原君赶紧出使楚国,向楚国求救。

平原君到楚国去之前,召集他所有的门客商议,决定从这千余名门客中挑选出20名能文善武足智多谋的人随同前往。他们挑来挑去最终只有19人合乎条件,还差一人却怎么挑也总觉得不满意。

这时,只见毛遂主动站了出来说:“我愿随平原君前往楚国,哪怕是凑个数!”

平原君一看,是平常不曾注意的毛遂,便不大以为然,只是婉转地说:“你到我门下已经三年了,却从未听到有人在我面前称赞过你,可见你并无什么过人之处。一个有才能的人在世上,就好像锥子装在口袋里,锥尖子很快就会穿破口袋钻出来,人们很快就能发现他。而你一直未能出头露面显示你的本事,我怎么能够带上没有本事的人同我去楚国行使如此重大的使命呢?”

毛遂并不生气,他心平气和地据理力争说:“您说的并不全对。我之所以没有像锥子从口袋里钻出锥尖,是因为我从来就没有像锥子一样放进您的口袋里呀。如果早就将我这把锥子放进口袋,我敢说,我不仅是锥尖子钻出口袋的问题,我会连整个锥子都像麦穗子一样全部露出来。”

平原君觉得毛遂说得很有道理且气度不凡,便答应毛遂作为自己的随从,连夜赶往楚国。

一到楚国,已是早晨。平原君立即拜见楚王,跟他商讨出兵救赵的事情。可是这次商谈很不顺利,从早上一直谈到了中午,还没有一丝进展。面对这种情况,随同前往的20个人中便有19个只知道干着急,在台下直跺脚、摇头、埋怨。唯有毛遂,眼看时间不等人,机会不可错过,只见他一手提剑,大踏步跨到台上,面对盛气凌人的楚王,毛遂毫不胆怯。他两眼逼视着楚王,慷慨陈词,申明大义,他从赵楚两国的关系谈到这次救援赵国的意义,对楚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他的凛然正气使楚王惊叹佩服;他对两国利害关系的分析深深打动了楚王的心。通过毛遂的劝说,楚王终于被说服了,当天下午便与平原君缔结盟约。很快,楚王派军队支援赵国,赵国于是解围。

事后,平原君深感愧疚地说:“毛遂原来真是了不起的人啊!他的三寸不烂之舌,真抵得过百万大军呀!可是以前我竟没发现他。若不是毛先生挺身而出,我可要埋没一个人才呢!”

毛遂自荐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总是等着别人去推荐,只要有才干,不妨自己主动站出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国古代爱国诗句汇编

全文共 651 字

+ 加入清单

1、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 (明.于谦.《咏煤炭》)

2、寸寸山河寸寸金,瓜离分裂力谁任。 (清.黄遵宪.《题梁任父同年》)

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白马篇》)

4、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战国.屈原.《国殇》)

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出塞》)

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杜牧.《泊秦淮》)

7、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扬子江》)

9、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10、归老宁无五亩田,读书本意在元元。 (宋.陆游.《读书》)

1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游.《示儿》)

1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3、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宋.陆游.《金错刀行》)

14、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竞陆沉? (宋.郑思肖.《二砺》)

1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战国.屈原.《离骚》)

16、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汉.曹操.《蒿里行》)

17、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李绅.《悯农》)

18、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唐.杜甫.《春望》)

20、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国古代名人故事:海瑞的刚正不阿

全文共 2099 字

+ 加入清单

海瑞(1514年-1587年),字汝贤,号刚峰,广东琼山(今属海南)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1549年(嘉靖二十八年)海瑞参加乡试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得到提升,历任州判官、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等职。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

1587年(万历十五年),海瑞病死于南京官邸。赠太子太保,谥忠介。海瑞死后,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广为流传。

【海瑞的刚正不阿

在严嵩掌权的日子里,别说是严家父子,就是他们手下的同党,也没有一个不是依官仗势,作威作福的。上至朝廷大臣,下至地方官吏,谁都让他们几分。

可是在浙江淳安县里,有一个小小知县,却能够秉公办事,对严嵩下面同党,一点不讲情面。他的名字叫海瑞。

海瑞是广东琼山人。他从小死了父亲,靠母亲抚养长大,家里生活十分贫苦。二十多岁他中了举人后,做过县里的学堂教谕,教育学生十分严格认真。不久,上司把他调到浙江淳安做知县。过去,县里的官吏审理案件,大多是接受贿赂,胡乱定案的。海瑞到了淳安,认真审理积案。不管什么疑难案件,到了海瑞手里,都一件件调查得水落石出,从不冤枉好人。当地百姓都称他是“青天”。

海瑞的顶头上司浙江总督胡宗宪,是严嵩的同党,仗着他有后台,到处敲榨勒索,谁敢不顺他心,就该谁倒霉。

有一次,胡宗宪的儿子带了一大批随从经过淳安,住在县里的官驿里。要是换了别的县份,官吏见到总督大人的公子,奉承都来不及。可是在淳安县,海瑞立下一条规矩,不管大官贵戚,一律按普通客人招待。

胡宗宪的儿子,平时养尊处优惯了,看到驿吏送上来的饭菜,认为是有意怠慢他,气得掀了饭桌子,喝令随从,把驿吏捆绑起来,倒吊在梁上。

驿里的差役赶快报告海瑞。海瑞知道胡公子招摇过境,本来已经感到厌烦;现在竟吊打起驿吏来,就觉得非管不可了。

海瑞听完差役的报告,装作镇静地说:“总督是个清廉的大臣。他早有吩咐,要各县招待过往官吏,不得铺张浪费。现在来的那个花花公子,排场阔绰,态度骄横,不会是胡大人的公子。一定是什么地方的坏人冒充公子,到本县来招摇撞骗的。”

说着,他立刻带了一大批差役赶到驿馆,把胡宗宪儿子和他的随从统统抓了起来,带回县衙审讯。一开始,那个胡公子仗着父亲的官势,暴跳如雷,但海瑞一口咬定他是假冒公子,还说要把他重办,他才泄了气。海瑞又从他的行装里,搜出几千两银子,统统没收充公,还把他狠狠教训一顿,撵出县境。

等胡公子回到杭州向他父亲哭诉的时候,海瑞的报告也已经送到巡抚衙门,说有人冒充公子,非法吊打驿吏。胡宗宪明知道他儿子吃了大亏,但是海瑞信里没牵连到他,如果把这件事声张起来,反而失了自己的体面,就只好打落门牙往肚子里咽了。

过了不久,又有一个京里派出的御史鄢懋卿(鄢音yān,懋音mào)被派到浙江视察。鄢懋卿是严嵩的干儿子,敲榨勒索的手段更狠。他到一个地方,地方官吏要是不“孝敬”他一笔大钱,他是不肯放过的。各地官吏听到鄢懋卿要来视察的消息,都犯了愁。但是鄢懋卿偏又要装出一副奉公守法的样子,他通知各地,说他向来喜欢简单朴素,不爱奉迎。

海瑞听说鄢懋卿要到淳安,给鄢懋卿送了一封信去,信里说:“我们接到通知,要我们招待从简。可是据我们得知,您每到一个地方都是大摆筵席,花天酒地。这就叫我们为难啦!要按通知办事,就怕怠慢了您:要是像别地方一样铺张,只怕违背您的意思。请问该怎么办才好。”

鄢懋卿看到这封信揭了他的底,直恼得咬牙切齿。但是他早听说海瑞是个铁面无私的硬汉,又知道胡宗宪的儿子刚在淳安吃过大亏,有点害怕,就临时改变主意,绕过淳安,到别处去了。

为了这件事,鄢懋卿对海瑞怀恨在心,后来,指使他的同党在明世宗面前狠狠告了海瑞一状,海瑞终于被撤了淳安知县的职务。

到严嵩倒了台,鄢懋卿也被充军到外地,海瑞恢复了官职,后来又被调到京城。

海瑞到了京城,对明世宗的昏庸和朝廷的腐败情况,见得更多了。那时候,明世宗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上朝,他躲在宫里一个劲儿跟一些道士们鬼混。一些朝臣谁也不敢说话。海瑞虽然官职不大,却大胆写一道奏章向明世宗直谏。他把明王朝造成的腐败现象痛痛快快地揭露出来。他在奏章上写道:“现在吏贪官横,民不聊生。天下的老百姓对陛下早就不满了。”

海瑞把这道奏章送上去以后,自己估计会触犯明世宗,可能保不住性命。回家的路上,顺道买了一口棺材。他的妻子和儿子看到全吓呆了。海瑞把这件事告诉了亲人们,并且把他死后的事一件件交代好,把家里的仆人也都打发走了,准备随时被捕处死。

果然,海瑞这道奏章在朝廷引起了一场轰动。明世宗看了,又气又恨,把奏章扔在地上,跟左右侍从说:“快把这个人抓起来,别让他跑了!”

旁边有个宦官早就听到海瑞的名声,跟明世宗说:“这个人是个出名的书呆子,他早知道触犯了陛下活不成,把后事都安排了。我看他是不会逃走的。”

后来,明世宗还是下命令把海瑞抓了起来,交给锦衣卫严刑拷问:直到明世宗死去,海瑞才得到释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直抒己见造句例子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1、在刘备面前,诸葛亮总是直抒己见。

2、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马赫出于实际的理由通常对此保持缄默,只是在与朋友的通信中才直抒己见,或者偶尔从侧面提及他的反宗教神学的观点。

3、由于美国人讲究直率,在平时的交往中,他们对事情和人都乐于直抒己见,坦言相告。

4、一般认为,独立董事不仅仅是行业里的技术权威,最好是综合性人才,能够做出有价值的商业判断,必须具有相当的和商业阅历,要具有一定程度的背景,同时要有直抒己见的勇气和魄力。

5、学生经过激烈讨论后,可直抒己见,教师应充分肯定他们的结果和勇气,并作最后的小结和补充。

6、讨论会上,大家热涌跃发言,直抒己见。

7、他已经享受了三年愉快的婚姻生活,遇事可以直抒己见,并且基本塑造了一个民众认可的威尔士亲王形象。

8、他们的散文无视传统古文的程式,直抒己见,畅所欲言,是政治斗争的有效工具。

9、他的这些认识直接触及到君主政治的根本利益,益发显示了卓吾直抒己见的超人胆识。

10、他才识过人,聪明敏锐,是世界上一位最能直抒己见又德高望重的政治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古代花的别称有哪些

全文共 4151 字

+ 加入清单

每一种都有其行对应的别称,在是诗词中出现的概率也不一样,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代花的别称有哪些,欢迎参考阅读!

宋代张景修旧以十二种名花比作十二客:

牡丹——贵客;莲花——静客;梅花——清客;茶花——雅客;菊花——寿客;桂花——仙客;

瑞香——佳客;蔷薇——野客;丁香——素客;茉莉——远客;兰花——幽客;芍药——匠客。

宋代曾瑞伯则以十种名花比作朋友:

茶花——韵友;桂花——仙友;梅花——清友;荷花——净友;芍药——艳友;瑞香——殊友;

菊花——佳友;茉莉——雅友;海棠——名友;栀子——禅友。

中国历代文人对几种特别喜爱的花卉的雅称:

“四君子”——梅、兰、竹、菊;

“岁寒三友”——松、竹、梅;

“花中双绝”——牡丹、芍药;“花中之王”——牡丹;“花相”——芍药;

“中国三大天然名花”——杜鹃、报春、龙胆;

“花草四雅”——兰、菊、水仙、菖蒲;

“花中四友”——茶花、迎春、梅花、水仙;

“蔷薇三姊妹”——蔷薇、月季、玫瑰;

“花中二姊妹”——薄荷、留兰香;

“红花二姊妹”——红花、藏红花;

“盆花五姊妹”——山茶、杜鹃、仙客来、石蜡红、吊钟海棠;

“树桩七贤”——黄山松、缨络柏、枫、银杏、雀梅、冬青、榆;

“园林三宝”——树中银杏、花中牡丹、草中兰;

“云南八大名花”——山茶、玉兰、杜鹃、报春、百合、兰花、绿绒蒿、龙胆。

“花中皇后”——月季;

“花中西施”——杜鹃;

“花中君子”、“天下第一香”、“空俗佳人”——兰花;

“凌波仙子”——水仙

“十里飘香”、 “秋风送爽”——桂花

“花中珍品”——山茶花

“人间第一香”——茉莉;

“东篱高士”、“雪里婵娟” “高风亮节”——菊花;

“水中芙蓉”——荷花;

“白花盟主”——铃儿花(吊钟);

“月下美人”——昙花;

“绿色仙子”——吊兰;

“花中之魁”——梅花;

中国花卉别称

玉英——(花的美称)      玉玲珑——(花的别名)      瑶芳——(白色花朵的美称)

琼苞——(花苞的美称)    玉叶——(花木叶子的美称)

木芍药——(牡丹的别名) 百两金——(牡丹的别名)  伊洛传芳——(牡丹的别称)

花后——(牡丹的别名)   贵客——(牡丹的别名)    洛阳花——(牡丹的别称)

鹿韭——(牡丹的别名)   雄红——(牡丹的别名)    赏客——(牡丹的别名)

鼠姑——(牡丹的别名)   醒酒花——(牡丹花的别名)京花——(千叶牡丹的别名)

九英梅——(蜡梅的别名)久客——(腊梅的别名)    小黄香——(蜡梅的别名)

奇友——(蜡梅的别称)黄梅花——(蜡梅的别名)  寒客——(腊梅的异名)

一枝春——(梅花的别名)木母——(梅的别名)花魁——(梅的别名)

状元花——(梅花的别称)国香——(梅的异名)梅兄——(对梅花的雅称)

梅妻——(对梅花的戏称)清客——(梅的别名)寄春君——(梅的别称)

暗香疏影——(梅花的代称)九疑仙人——(绿萼梅的别名)玉骨——(梅花枝干的美称)

水花——(亦称“水芝”、“水芸”、“水旦”,莲花的别名)玉环——(莲花的异名)

芙蓉——(亦作“夫容”,荷花的别名)芙蕖——(亦作“芙渠”,荷花的别名)

君子花——(莲花的别称)金芙蓉——(荷花的美称)泽芝——(荷花的别称)

草芙蓉——(荷花的别名)菡萏——(荷花的别称)溪客——(莲花的别称)

静客——(莲花的别称)翠钱——(新荷的雅称)红衣——(荷花瓣的别称)

宫莲——(莲花瓣的美称)佛座须—— (莲花蕊的别名)水客——(菱花的别称)

九花——(菊花的别名)女华——(菊花的别名)

日精——(菊花的别名)节华——(菊的别称)朱嬴——(菊的别名)

延寿客——(菊花的异名)延龄客——(菊花的异名)阴威——(菊的别名)

寿客——(菊的异称)更生——(菊花的别名)金蕊——(菊的异名)

周盈——(菊的别名)笑靥金——(菊花的别称)家菊——(甘菊的别名)

傅延年——(菊的别名)禽华——(菊的别名)月朵——(白菊花的别称)

金精——(甘菊的别称)官样黄——(柑子菊的异名)江西腊——(亦作“江西蜡”,翠菊的别名)

狂客—— (杨花的别称)

一捻红——(山茶花的别名)月丹——(山茶的别名)      玉茗—— (白山茶花的别称)

丰瑞花——(瑞圣花的别名)闺客——(瑞香花的别名)    紫风流——(麝囊花的别名)

蓬莱紫——(瑞香花的别名) 锦熏笼——(瑞香花的别名)  麝囊——(瑞香花的别名)

僭客——(春花的别名)    百结花——(丁香的别名)    素客—— (丁香花的别名)

情客——(丁香的别名)    女郎花——(辛夷的别名)    书客——(木笔花的名)

新夷——(木兰的别名)    山石榴——(亦省称“山榴”,杜鹃花的别称)

山客——(踯躅的雅称)      山踯躅——(杜鹃花的别名)  红踯躅——(红杜鹃花的别称)

映山红——(杜鹃花的别名) 谢豹花——( 杜鹃花的别名) 踯跼——(杜鹃花的别名)

踯躅——(杜鹃花的别名)   拘那夷——(亦称“拘拏儿”,夹竹桃的别名)

俱那卫——(夹竹桃的别名)也叫俱那异、枸那花          川红——(海棠的别名)

名友——(海棠的别名)     蜀客——(海棠的别名)       蜀锦——(海棠的别称)

醉美人——(垂丝海棠的别称)雪毬——(绣球花的别名)    内消——(紫荆的别名)

蚍蜉——(紫荆的别名)      七里香——(山矾的别名)    幽客——(山矾的别名)

米囊——(玚花的别名)      照殿红——(佛桑花的别名)  马塍——(合欢的别名)

马缨花——(合欢树的别称)  青囊——(合欢的别称)      夜合——(合欢的别名)

鹦哥花——(刺桐花的别名)  木丹——(栀子的别名)      林兰——(栀子的别名)

越桃——(栀子的别名)       禅客——(栀子的别称)     鲜支——(栀子的别名)

石醋醋——(石榴的异名)    村客——(对石榴的戏称)    百日红——(紫薇的别名)

怕痒树——(又名百日红,紫薇花的别名)   官样花——(紫薇花的异名)

猴郎达树——(亦称“猴刺脱”,紫薇的别名) 满堂红——(紫薇的别名)

王蒸——(木槿的别名)       日及——(木槿的别名)      时客——(木槿的别称)

疟子花——(槿花的别名)     面花——(木槿花的别名)    爱老——(木槿的异名)

朝开暮落花——(木槿的别名)朝生——(木槿的别名)朝华—(亦称“朝客”,木槿的别名)

朝蕣——(木槿的别名)       裹梅花——(木槿的别称)      藩篱草——(木槿的别称)

七里香-——(桂花的别名)九里香——(木犀的别称)       广寒仙——(桂花的美称)

木樨——(同“木犀”,桂花的别称)  仙客——(桂的异名)

严客——(亦作“岩客”,木樨的别称)岩桂——(木犀的别名)金粟——(桂花的别名)

木莲——(木芙蓉的别名)木蕖——(木芙蓉的别名)拒霜——(木芙蓉的别称)

断肠草——(木芙蓉的别名)绮帐——(芙蓉花的别名)醉客——(木莲的谑称)

女郎花——(木兰的别名)佞客——(含笑花的异名)  攀枝花——(木棉花的别称)

苇绡——(李花的别称)俗客——(李花的别名)及第花——(杏花的别名)

瀛州玉雨——(梨花的别名)鬼客——(棠梨花的别称)月临花——(林檎花的别名)

隽客——(橘花的雅称)势客——(凌霄花的别名)鬼目——(凌霄花的别名)

陵苕——(凌霄花的别名)紫葳——(凌霄花的别名)小南强——(茉莉花的别称)

狎客——(茉莉的别名))柰花——(亦作“柰子花”,茉莉花的别名)

萼绿君——(茉莉花的别名)鬘华——(亦作“鬘花”,茉莉花的别名)

俗客——(棣棠花的别名)玉鸡苗——(蔷薇的别名)买笑——(蔷薇花的别名)

锦被堆——(蔷薇花的俗名)刺客——(玫瑰花的别称)徘徊花——(亦省称“徘徊”,玫瑰花的别称)

斗雪红——(月季花的别名)紫华——(月季花的别名)痴客——(月季花的别名)

才客——(酴醿花的谑称)木香——酴醿花的别名)独步春——(酴醿花的别名)

雅客——(酴醿的别称)韵友——(酴醿花的别名)乌朕花——(玉蕊花的别名)

散水花——(玉蕊花的别名)仙客——(琼花的异名)文官花——(锦带花的别名)

海仙——(锦带花的别名)长十八——(牵牛花的别名)狗耳草——(牵牛花的别名)

喇叭花——(牵牛花的别名)勤娘子——(牵牛花的俗称)田客——(鼓子花的别名)

豚肠草——(旋花的别名)筋根——(旋花的别名)赦肺侯——(款冬花的别称)

橐吾——(款冬花的别名)可离——(芍药的别名)白犬——(芍药的别名)

当离——(又名将离,芍药的别名)近客——(芍药的别名)将离——(芍药的别名)

娇客——(芍药的别名)馀容—— (芍药的别名)离草—— (芍药的别名)

婪尾春——(芍药的别名)王者香——(兰的别称)国香——(兰的异名)

幽客——(兰的别名)香祖——(兰花的别称)侍女——(兰花的别名)

媚世——(兰花的别名)玉盘盂——(白芍药的别名)木芍药——(赤芍药的别名)

伊兰——(赛兰香的别称)金盏银台——(水仙的别名)栗玉花——(水仙花的别称)

凌波仙子——(水仙花的别称)雅客——(水仙的别称)雅蒜——(水仙花的别名)

洛阳花—— (石竹花的别名)一丈红——(蜀葵的别称)含胎花——(山姜花的别名)

白鹤仙——(亦作“白萼仙”,玉簪花的别名) 花戚里( (玉簪花的别名)

绿庄严——(玉簪花的别名)紫述香——(郁金香的别名)乌赖树——(夜合花的别名)

夜合——(向日莲的别称)夹竹桃——(凤仙花的别名) 羽客——(凤仙花的别名)

金凤——(凤仙花的别称)指甲草——(亦称“指甲”,凤仙花的别名)

染指甲草—— (凤仙花的别名)急性子——(凤仙花种子的别名)

好女儿花——(金凤花的别名)仙人花——(乌莲花的别名)连缬花——(乌莲花的别名)

黄蓝——(红蓝花的别名)玉蝉花——(石蝉花的别名)

忠客—— (葵的别称)子午花——(金钱花的别名)润笔花——(金钱花的别名)

阇提花——(金钱花的别名)滴滴金——(旋覆花的别名) 八月春——(秋海棠的别名)

断肠花——(亦称“断肠”,秋海棠的别名)花嬖倖——(素馨花的别名)

洗手花——(鸡冠花的别名)山茄子——(曼陀罗花的别名) 风茄——(曼陀罗花的别名)

恶客——(曼陀罗的别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作文:我最喜欢的美食优秀例子

全文共 89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祖国的生日,我们吃什么庆祝庆祝呢?”“大丰收鱼锅!”爸爸话音未落,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开心地喊起来。

厦门美食云集,我品尝过鑫客家的狮子头,肯德基的炸鸡腿,必胜客的披萨······我不喜欢吃鱼,却对“大丰收鱼庄”情有独钟。这是因为大丰收鱼锅的鱼没有腥味,又香、又辣、又嫩,让人赞不绝口,欲罢不能。

我们轻车熟路地走进大丰收鱼庄。这里环境优雅,餐桌设计别致,温馨舒适,走进去让人眼前一亮,

一进门,便有一股香辣味儿扑鼻而来。嗬,好家伙,座无虚席。我们刚坐下,一位服务员便笑盈盈地迎过来,说“你们四位点什么菜!”我熟练地报出菜名,随后便面静心焦地等待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佳肴送上来了,啊,真是色香味俱全!翡翠龙鱼锅香气飘溢,雪白的鱼片上是红绿相称的辣椒和香喷喷的黑胡椒粒,就像雪地上撒了五颜六色的花赏心悦目;闻一下,一股辣椒味扑面而来,浓郁的香味沁人心脾。我迫不及待地夹起鱼片往嘴里送,轻轻一嚼,嗬!口感滑溜,鱼肉鲜嫩,味道醇香,真是一种神仙般的享受!

爽口木耳也是我的最爱,乌黑的木耳与鲜红的辣椒,香浓微辣的酱汁交织在一起,闪烁着黑色的光泽,让人眼睛发亮。微烟飘出,一股酸中带甜的气息直冲鼻翼,咸、甜、酸、辣、鲜、香六种味道相得益彰,妙不可言。

乳白色的大骨浓汤沸腾翻滚时像起伏的波浪,甜美的浓汤点缀着深棕色的牛肉带着青菜投进锅里,混合着金针菇、土豆,上下翻腾。咬着又香又脆的菠萝飞饼,配上可口的浓汤,简直飘飘欲仙。

望着满桌的佳肴,我尽情地享受,一会儿大口大口地吃龙鱼片,一会儿吃爽口木耳,一会儿又吃飞饼和大骨浓汤,忘记了餐桌文明,看不见邻桌友善的笑容,简直是“丑态百出”。我们吃了个盘光锅净才心满意足地走出餐厅,我打着饱嗝,摸着圆鼓鼓的肚子说:“这一顿吃得真痛快啊!”

大丰收鱼庄是一家以“鱼”为主的现代餐饮连锁机构,结合中国川、湘、陇等地“炝香烹鱼”的传统技法,并在传统中加以研习创新,全力打造“炝香烹鱼”的金牌特色。这里美味云集:全椒脆鱼锅,黄金牛肉,爽嫩乌鱼锅······让人一见就直咽口水,我真想天天到那里去吃透透。

[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作文:我最喜欢的美食优秀例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传承者,古代医书淘到金

全文共 545 字

+ 加入清单

1971年10月4日,一双双眼睛紧张地盯着191号青蒿提取物样品抗疟实验的最后成果。随着检测结果的揭晓,整个实验室都沸腾了:该样品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

时间追溯到1967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项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由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性的棘手问题。

临危受命,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没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000多种方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方集》。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

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屠呦呦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重新在经典医籍中细细翻找,突然,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牢牢抓住她的目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一语惊醒梦中人,屠呦呦马上意识到问题可能出在常用的“水煎”法上,因为高温会破坏青蒿中的有效成分,她随即另辟蹊径采用低沸点溶剂进行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