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
7012作文
1000篇1:春节风俗放鞭炮的
全文共 551 字
+ 加入清单每年的大年初一至初五,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年年春节,大家都要穿新衣服,吃饺子,看春晚……在我们小孩的眼里,春节唯一的、令人高兴的就是放鞭炮。
去年春节,我和妈妈掂着年货乐呵呵地往家走。路上,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车水马龙的大街闹嚷嚷。家家户户的门上贴着红对联。一个个在天空绽开的礼花五彩缤纷。
回到家,桌上摆着一盘又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一家人聚在一起有说有笑,热热闹闹吃饺子。
汤足饭饱后,我提上一大包一大包的鞭炮兴冲冲的和伙伴们冲下楼去放鞭炮。
我们找出一些擦炮,把它擦出火花,不管他三七二十一,胡乱扔一个地方,捂上耳朵等着炮响。
谁知,有个鞭炮正好被扔在一辆面包车前,一声巨响,那辆汽车吓得直叫唤……汽车的主人从楼上探出头,怒气冲冲的喊:“谁家的小孩!谁家的!那车……”没等他话说完,我们早已逃之夭夭。
我们又找了一块露天的“宝地”。抱出一个大礼炮,小心翼翼地点燃,赶紧往后退几步。“轰!轰!轰!”几连串的礼花飞上夜空,露出了笑脸:有的像ufo,有的像盛开的牡丹花,还有的仿佛是一条白色的长龙……那射出的光芒,映亮了我们幼稚的笑脸……
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几个小时过去了。直到大人们从窗口探出头喊:“淘气鬼们!上楼看春晚啦!”我们才笑着推着跑上楼去。
哦!新年!每当新年的鞭炮声响起,我知道,我又长大啦!
篇2: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737 字
+ 加入清单“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独特的风俗,每个民族的各种节日也都颇有趣味。下面,我就带着大家一起领略一下我的家乡——云南,傣族的泼水节吧!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是为了纪念傣历的新年。它一般在清明节前后举办,通常持续三到七天,其间会举办各种有趣的活动。
泼水节,顾名思义,泼水,自然是这一节日众多活动中最隆重的一环。清晨,广场上,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各自拿着采集的鲜花和树叶,沾了些水,就开始互泼。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晶莹的水花在空中绽开,这朵朵水花,象征着吉祥、幸福与健康,“水花放,傣家旺。
泼湿一身,幸福终生”,一群群男女青年,用铜钵盛着水,涌出大街小巷,嬉戏追逐,不管认识的,不认识的,当地人,抑或游客,逢人便泼,从头到脚,全身湿透,人们非但不生气,反而乐呵呵的,欣然接受彼此的祝福。大家翩翩起舞,一边唱歌一边互相泼水,到处都是水的洗礼,到处都是水的祝福,到处都是水的欢歌!锣鼓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一朵朵水花,一串串笑声,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走在被幸福之水荡涤过的大街上,让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到了晚上,人们把一盏盏自制的孔明灯放飞上天。只见天幕上群星闪耀,光彩夺目,孔明灯一闪一闪地飞向远方,把漆黑的夜空点缀得特别美丽。在皎洁的月光下,孔明灯带着家乡人民的美好祝愿,和那一颗颗善良朴实的心,渐渐地飘向远方,而人们却久久不肯离去……
整个泼水节期间,除了泼水和放飞孔明灯这两大活动之外,还有赛龙舟、浴佛、孔雀舞等许多颇具特色的民族节目,举族上下一片欢腾!
泱泱中华,孕育了云南傣族,更是孕育了家乡人民那纯洁朴实的心。泼水节,就是傣族人民感恩天地润泽,勤劳换来幸福的象征啊!我喜爱我的家乡,喜爱家乡的民俗文化,更爱家乡人民善良而朴实的心!
篇3:六年级第一单元春节的风俗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说起咱家乡的风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那就拿过春节的风俗来向大家介绍吧!
春节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乡人叫这一天为大年初一。大年初一这一天,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而且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这也是节目的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让人们感到愉快,在新的一年里为人们带来吉祥。
春节还有一个习俗,当然就是吃饺子了!为驱邪恶,图吉利,饺子必须要煮得多还得有余,饭后还要在锅里放上几个馒头,这些都意在年年有余。要是饺子煮破了,不可以说“破了”要说“挣了",就是赚了的意思。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两碗,意思是希望新的一年里家里人丁兴旺。吃饺子时还有许多乐趣呢!新年里吃的饺子里包有枣子、栗子、钱、花生米等物质。吃饺子时吃到的第一个饺子里包有什么象征物质,新的一年里就会像物质象征的那样。如果吃到红枣,新的一年里就会红红火火勤劳致富;吃到栗子,就意味着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做事有干劲;吃到花生米,就意味着长命百岁,行大运;吃到钱,那就意味着发大财,日子红红火火……不管谁知道哪一种,大家都会衷心的祝贺。如果是小孩吃到钱,那就代表学业有成,大家都要祝贺他(她)。
春节时还有拜年的习俗,大家互相问好,晚辈向长辈问好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还有用手机发短信、打电话拜年,给别人送上美好的祝福。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春节风俗。你们的家乡也一定也有许多独特的风俗吧?那就把你们家乡的风俗也结介绍给大家听听吧。
篇4:七夕节的风俗作文650字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七夕节,是每年牛郎织女相聚的日子。那片充满星星的夜,就是两人之间的银河。若隐若现的星星就像是要去搭鹊桥的喜鹊,那样一个美妙浪漫的爱情故事,那样一个唯美动人的画面,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七夕节的各种各样的风俗传统也同样吸引着我。
七夕风俗中流传时间最久、流传范围最广的当属“乞巧”。古人对一年一度的乞巧习俗十分重视。在七夕夜晚,年轻的姑娘、妇女们要摆上事先准备好的时令水果,对着皎皎明月,朝天祭拜。她们还要举行各种乞巧仪式,虔诚地乞求织女神赋予她们聪慧的巧手,祈求自己能够得到美满爱情的姻缘巧配。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有名。
巧果又叫“乞巧果子”,款式极多,是七夕节的传统祭品和美点。如今浙江的杭州、宁波等地,在七夕这一天,人们还会用面粉制作各种小型物品,放到油锅里煎炸后称“巧果”。晚上还会在打扫干净的庭院里,摆上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家中亲友围坐在一起,年轻的女子对月穿针引线。在绍兴农村,七夕这一天,到了夜深人静之时,许多少女都会悄悄地躲在暗处,偷听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时说的悄悄话,俗称“听天语”。据说,凡是听到了他们相会时说的悄悄话的女子,日后必定能得到千年不渝的坚贞爱情。
在福建地区,许多人在七夕节时都要准备节日食品,让织女欣赏、品尝,祈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大伙儿轮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祷心愿。人们有的乞巧,也有的乞子、乞寿、祈求爱情等。古代时,七夕节还有晒书、晒衣的习俗,据说是可以避免虫蛀。
民俗专家表示,种种趣味盎然的七夕习俗,体现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朴素情感,也给我国的民间节日增添了丰富多样的色彩。
篇5:我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597 字
+ 加入清单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着自己特有的风俗,而我的家乡的风俗习惯也与众不同,独具特色,处处显示着具有浓厚中国文化的民风民俗。而我今天要说的是春节。
一说到春节,大家就会想到一个相关的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每到除夕就会吞食牲畜,伤害百姓,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入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外村来了一位乞讨老人。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李,有的牵牛赶羊,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谁还有心关照这位老人,只有村东的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一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老人许诺说:婆婆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可她依然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他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大响声“年”浑身战栗,狼狈而逃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件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这样的习俗在我的家乡依然流传至今。
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取更岁交子之意。而且,鱼也是年夜饭必备的一道菜,象征着年年有余。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世世代代,流传至今的风俗。
篇6:家乡春节风俗作文200字
全文共 286 字
+ 加入清单今天是除夕之夜,是个特别美好的日子,我在家焦急的等着农历羊年的开始。
我们一家看着电视,当听到电视里的主持人说:“五、四、三、二、一,春节到了!”我连忙拿着所有的烟花,跑到门外,放了起来。这时,似乎所有的人们都一起放起了烟花。烟花就像美丽的花儿绽开了笑脸,漂亮极了!我感觉我在梦里一样。人们都欢呼起来。我拿着我最喜欢玩的烟花,和爸妈,哥哥一起庆祝羊年的到来,我的心中顿时想起了一首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我想:我又大了一岁,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我应该更加懂事,妈妈和爸爸在我身上下了那么多功夫,我要好好读书,不辜负父母对我的关心!
篇7:端午节风俗的由来作文800字
全文共 801 字
+ 加入清单“五月初五,是端午,包粽子,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家家户户笑哈哈,龙舟下水喜洋洋。”我的家乡在江西全南,每当端午节时,每家每户都要在自家门前插上艾叶,在家里包粽子,吃粽子,看赛龙舟,可热闹了!
在端午节那天,妈妈早早地把我叫起了床说:“小鼠妞,快起来包粽子啦!有肉粽,豆沙粽,花生粽,糯米粽都在等着你呦!”我听到妈妈说的这些粽子,小嘴巴馋得不得了,我连忙跑过去,开始包了起来,妈妈先教我把粽叶卷成一个漏斗形状,再把你喜欢的馅放进去,我选择了肉,接着把粽子捏成一个三角形快要绑绳子时,我一个不小心没捏住,粽子像一个个调皮的弟弟妹妹一个劲地跳了出来。我很生气地说:“哼,我不包了,这是老天不让我包啊!”正在我要抱怨时,妈妈走来说:“好啦,好啦,不要生气了,再来一次好吧!”我听了妈妈的话,又有了信心。我再尝试了一次,还是按照妈妈前面教我的方法,到了绑粽子的时候,我发现桌子上有许多颜色的绳子,我就问妈妈,妈妈说:“你是包的什么馅,就用什么颜色的绳子绑粽子。”我明白了,要用红色,我包好了一个粽子,我开心极了,我接着包,过了一会儿,妈妈把我们包的粽子拿去蒸了,蒸了半个小时,厨房里传来了一阵香味,我连叫妈妈去看,妈妈说:“还要蒸15分钟。”我又等了15分钟,蒸完了以后。我立刻拿了粽子吃了起来,“啊!好烫呀!”妈妈说:“心急吃不了热粽子!”我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
在我吃粽子的时候,从河边传来了击鼓声,我打开窗户一看,原来是他们在赛龙舟呀!我连忙拉着妈妈下去看,他们分成了5队,红队,粉队,蓝队,黄队,绿队,每队都有十二人,其中有一个人在龙头的前面击鼓,一人在龙尾指挥,裁判叔叔说了一声“开始!”,每支队伍都喊着“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一。”围观的都在喊着“加油,加油,加油!”我也跟着一起喊,最后黄队获得了胜利。
啊!这个端午节我不仅吃到了美味的粽子,还看到了精彩的龙舟比赛,这一天真令我难忘啊!
篇8:春节的风俗说明文500字
全文共 324 字
+ 加入清单春节是中华人民的传统节日,每个地方的春节风俗都有 所不同,中国的风俗习惯又是什么样的呢?让我来给大家讲 一个小故事吧!
很久很久以前,在十二月二十八日到正月二日,都有一 个叫“年”的怪物,来到一个小村庄里伤害人民,今天是十 二月三十日,那个怪物又来了,突然,来了一个商人,从手
中拿出鞭炮,并点燃,然后鞭炮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 “年” 立刻跑掉了,人民高兴极了,那个商人说: “怪物怕响声和 红色的东西”
。说完这句话,那个商人就无影无踪了。人们 认真的想了想说: “春联和鞭炮是红色的” ,所以人们就买了 这两样东西。每当那个怪物出现时,人们就点燃鞭炮,贴上
春联,怪物就被吓走了。 这就是春节的风俗:吃水饺、放鞭炮、贴春联等。这个 小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篇9: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400字
全文共 490 字
+ 加入清单元宵节,是一个温馨,充满爱的节日。元宵节在我的家乡有些特别的习俗,这也要从一个传说说起……
正月十五是农历的元月,古人把“夜”称之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在元宵节,有许多习俗,比如说吃汤圆、赏灯、猜灯谜等许多习俗。
在我的家乡,元宵节做汤圆是元宵节最让人兴奋的事情了吧!开始,我认为做汤圆太容易了,后来才发现其实还挺难的。让我来说一下我们是如何做的吧!
我们需要准备一些糯米粉,些许芝麻,一点面粉,适量的水,还有猪油。首先,把黑芝麻在小石磨里磨成芝麻粉,加少许糖,再把大块的猪油放入慢慢搅拌均匀。真没想到,磨了十分钟,我就感觉手臂酸得就快断了。接下来,在糯米粉中加入水,揉成一个大大的球,再发酵30分钟……
哈哈,一切准备就绪,我们要开始最关键的包汤圆的环节!这可是最难,并且最重要的一步啊!我们把芝麻馅放入摊平的汤圆皮上,一边转一边将汤圆皮裹起来,最后变成了一个圆子。我连试了三次,都失败了。我问奶奶怎么办?奶奶说:“是你包的芝麻馅太大了,而你的皮太小了。
这就我们家乡的元宵风俗。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但让我学习到了制作手工食品的经验,也让我们一家人在元宵佳节,其乐融融,欢聚一堂。
篇10: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便迎来了我喜欢的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午节,相传是为纪念屈原所设。这一天主要的活动有吃粽子、赛龙舟等。
到了那天,我和妈妈会很忙,因为我们要包粽子。首先,妈妈拿出了所需要的材料。把绿豆洗干净,糯米调好味,五花肉腌制好,比把它切成一块块。妈妈做好了以上工作,便对我说:“儿子,咱们一起包粽子吧!”我看着这一片片绿色的粽子叶,再想想粽子那金字塔似的外表,一下子发起愁来,问妈妈:“该怎样包啊?”妈妈见我如此疑惑,便做起示范来:“首先把两块粽子叶叠成一个类似圆锥的物体,然后把糯米、绿豆和五花肉放进去,再用一块粽子叶封好底面,用草绳把它捆扎紧,不把它绑紧煮熟后就不好吃了。”妈妈示范完后,我就尝试着包了起来。一开始时并不太顺利,不是漏了东西没放进去,就是绑得不够紧。后来在妈妈的逐一纠正后,一切变得顺利了。
包好后,就要开始煮了。看着这些刚下锅的粽子,我以为十几分钟后便可以吃了。但妈妈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对我说:“这些粽子起码也要四——五小时后才能吃。”听了妈妈的话,我似乎有些失望,但还是忍住了喉咙里的馋虫。等呀等,终于煮好了。我望着这些又大又饱满的粽子,馋得口水都流出来了。等不到爸爸回家,我便开始吃了起来。吃着自己动手包的粽子,心中感到无比激动。
家乡的习俗多得数不清,但无论什么节日或习惯,我都会开开心心地过,开开心心地做。
篇11:苗族风俗
全文共 754 字
+ 加入清单苗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有特色的风土民情的地方。这里有壮、汉、苗、彝、仡佬五个民族。
今天,我就说一说苗族吧!苗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每当有客人来到家里时,他们都会热情地招待客人。苗族招待客人可有意思了,他们分为两次进行:首先,把一些弄得不是很干净的食物,拿给客人吃,如果你能把食物吃几口,他们就会觉得你不嫌弃他们;接着,他们就会把家里最好吃的,舍不得吃的东西都拿来弄得干干净净地煮给你吃个饱。要是你第一次一口也不吃,那你就只有饿着肚子,他们就再也不理会你了。首饰是苗族妇女喜爱之物,种类繁多,造型美观,有 金饰、银饰、恫饰、玉饰之分,以银饰最为普遍。银饰有 银帽、银盆、凤冠、耳环、项圈、手镯、戒指、牙鉴、扣绊、银花、银牌、披肩之别,以耳环、项圈、手镯、戒指为常戴之物。各种银饰又有不同造型,项圈就有轮圈、扁圈、盘图等。耳环有瓜子耳环、石榴耳环、梅花针耳环、圆圈耳环、龙头耳环、粑粑耳环等。苗族妇女每当出嫁、串亲、做客、赶集、节日赴会等均佩戴银饰
苗族有一个自己的民族节日,叫做“跳坡节”。跳坡节是苗族的传统节日,到了农历正月初九那一天,苗族同胞就会穿上节日的盛装,女孩们打扮得漂漂亮亮,男孩子梳理得整整齐齐,一大早便赶往跳坡地点——跳坡场。来到坡场上,人
山人海,人们来来往往,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坡场上最热闹的要数对山歌了。轻年男女们用优美的歌声表达出自己的爱意,他们找到自己的心上人之后,就会互相赠送礼物,男孩送给女孩一面小镜子,女孩送给男孩一把手电筒,相互赠送完东西,就是他们的定情物了。送完东西之后,他们就会手牵着手,到别的地方去了„„经过几个月或一年的交往,他们就会结婚生子,组成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怎么样?朋友,你觉得有意思吗?我们这还有许多有趣的民族风情,有机会你也来隆林看一看,我再给你一一介绍。
篇12:壮族的风俗
全文共 480 字
+ 加入清单壮族女子有带银手镯辟邪的传统,多见小女孩、少女佩戴。未婚女子喜爱长发,留刘海(以此区分婚否),通常把左边头发梳绕到右边(约三七分)用发卡固定,或扎长辫一条,辫尾扎一条彩巾,劳作时把发辫盘上头顶固定。已婚妇女则梳龙凤髻,将头发由后向前拢成鸡(凤)臀般的式样,插上银制或骨质横簪。裹青纱白帕的已少见,多用黑帕或花帕头巾,梳髻多是中年以上妇女,且喜欢戴绣花勒额,冬季妇女多戴黑色绒线帽,帽边花式因年龄而异。男女都穿布鞋,中年妇女上山劳动爱穿自己制的猫耳布鞋,俗称鞋猫,形似草鞋、有耳、有跟,用一条扁纱带将鞋耳和鞋跟串起来,任意绑扎调节松紧。儿童头饰:童帽是用二三寸宽的绣花布条缝制成的无顶遮额帽。古籍中记载壮俗“露顶跣足”、“布帛勒额(束额)”,在童帽上获得再现,这种遮额帽既能保护头部也是一种装饰品。婴儿的背带比常见的汉族的大得多,呈蝴蝶状,“蝶身”长三尺,宽二尺四寸,中绣花样图案或八卦乾坤图,但很少见绣有文字,两边“蝶翼”长九尺,宽一尺二寸,这种背带壮话称“腊”。建国后,这种背带逐渐改小尺寸,有些背带身刺绣上如“出入平安”“美满幸福”的文字,代替原有的图案。
篇13:描写家乡风俗拜年
全文共 450 字
+ 加入清单新年伊始我们都要走街串巷的去拜年,这是中国的古老传统,今年拜年前我就问了爷爷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去拜年呢?
爷爷笑呵呵的我长大了,知道讨教学问了。爷爷讲,拜年就是要向长者拜贺新年,问候生活安好。传说在古代有一种怪物,头上有犄角,血盆大口,人们叫它“年”,每年腊月三十晚上,它就会窜出山林,到村里掠食噬人,在这天人们只好把食物放在门外,关好大门,直到初一早晨“年”吃饱走后,大家才开门出来,作揖道喜,相互祝贺,后来就成了拜年。
知道了拜年的由来,我便对拜年更积极了,匆匆吃了早饭就拉着爸爸妈妈出门拜年。我跟在大人后面,遇到熟悉的长辈就喊,过年好过年好。有时候遇到不认识的,爸爸就会把我拉到面前,告诉我这是谁家的叔叔,谁家的伯伯,我也专做古人的样子,双手作揖,最厉害说着过年好,新年快乐。逗得他们直哈哈大笑还夸我真聪明。新年的第一天就在拜年中结束了。今年不光拜了年,还增长了拜年的知识。
中国的古老传统我知道的有很多,能说上由来的只有拜年,以后我要多多学习传统文化,让我们的文化发扬光大。在这我给大家拜年啦!
篇14: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780 字
+ 加入清单家乡,是一个人永远的避风港!家乡,是殊途同归的美好地方!家乡,是一个人排除万难也一定要回的地方!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习惯,这习惯根据个人喜好,过着过着,就成了约定俗成的“风俗”了,这风俗形态各异,细节有所差异,但大体上,还真是一回事儿。不过,虽然大体上差不多,但给人的感觉却一定不一样,就是这么神奇。
我的家乡是东北黑龙江省大庆市的“温泉之乡”林甸,一年中,我主观觉得的第一个节日,是过年,不是指元旦,似乎元旦在1月1日就成了理所应当的第一个节日了,但我觉得,元旦只不过是一个假期罢了,而除夕开始,就是年三十,才是“节日”,饺子为代表的各色食品被人们端上餐桌,人人熬夜守岁,这天开始,直到初七,家家团圆,哦,除夕还要大扫除一次,寓意除旧迎新。
春节之后,就是元宵节了,虽说到初七为止家家团圆,但这一天元宵圆,月亮圆,所以元宵节,人们有的还要再团圆一次。这一天,可是为数不多的满月。
二月二,龙抬头,这有一个典故,人打翻了玉皇大帝的酒壶,所以玉皇大帝为了惩罚人类,不给人们下雨,青龙看到了人类叫苦连天,不忍心不给人们下雨,于是偷偷地给人们下了一场雨,被玉皇大帝锁在一块大石头下面,并说要青龙出来,除非人有本事让金豆开花,善良的人们不忍心看到青龙被锁在大石头下面,朝思夜想帮助青龙,有一天,一个老头发现自己家里的黄豆开花发芽了,一想:“呵,这不就是金豆吗?”之后这位老者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全村人。一天玉皇大帝下来视察的时候,看到一个地方全都供着发芽的金豆,玉帝如约放了青龙,所以流传下了“二月二,龙抬头”的典故,在我们这里,这一天出门既不能跑,也不能跳要不然就是“踩了龙头”一年交不上好运。
我们家乡的风俗大体上和其他地区的风俗差不多呢,但是啊,这过起来可是别有一番风趣,和别的地方的风俗相比可是一点也不输给人家,林甸地方虽小,但过年的时候可是和整个中国一起过,并过得格外热闹。
篇15:家乡春节的风俗
全文共 794 字
+ 加入清单“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当我吟诵起《元日》,就不禁想起家乡的春节来。
我的家乡在文成,那里的春节热闹非凡。在除夕的前一、两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新年的物品:衣服、春联、小零食……当然,做年夜饭的食材必不可少,有些人家还买了灯笼挂在门前。
除夕那一天,我家要进行大扫除,用干净的环境迎接全新的一年。百田,去祭祖、拜佛的人数不胜数,为的是希望全家人在新年中平平安安。除夕夜则是过年的一大“重头戏”。还没等到天黑,炮声早已“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长辈们顾不上看风景,手忙脚乱地把家里布置好,而妈妈则跟姑姑、阿姨们一起精心准备年夜饭。天空变得更加漆黑了,远处烟火的光芒却没有减弱。孩子们趁着这个时间从屋内跑出来玩。女孩子们聚在一起,互相述说着自己对新年的期望。而男孩子们,总是爱调皮捣蛋。玩火、扔石头、放危险的鞭炮,他们哪一样没做过?所以,为了安全起见,家长们忙完后会把孩子们老老实实地关在屋里,不让出门。
春节联欢晚会大约在七、八点就开始播出了。这时,年夜饭也差不多做好了。香喷喷的饭菜端上桌,使人垂涎三尺。长辈们允许吃饭后,才能动筷子。大家在除夕夜团聚在一起,吃着丰盛的年夜饭,看着欢乐的春晚,整个县城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吃完饭后不能睡觉,要守岁。这时,大家坐在一起看春晚,时不时能听到几句表示赞叹的家乡话。
到了第二天早上,整个县城的街道上空荡荡的,全县都在休息。中午左右,大家都起床了。穿上新衣,争先恐后地去亲戚好友家里拜年,送上美好的祝福。而像我们这样的小孩子,都要说祝长辈们万事如意、寿比南山之类的话,才能拿到压岁钱。不过,拜年的目的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大家能够在新的一年里能够更好地生活。
元宵节到了,家家做汤圆,到处都能闻到汤圆甜美的味道。
过了元宵节,春节差不多结出了。春节悄悄地到来,又随着我们的欢笑声悄悄溜走。春节,承载着我们的期望与欢笑。
篇16:不一样的家乡风俗作文800字
全文共 903 字
+ 加入清单“余冻雪出乾,初晴日骤喧。人心新岁月,春意旧乾坤”。经过除夕夜一整宿的守岁后,村子里过节的气氛更加浓郁了。一夜的疲惫似乎抵挡不住村里人的热情,他们大清早就开始串门拜年。这也是老家武汉的重要新年习俗。
这不,当公鸡开始打鸣时,家家户户就热闹了起来。奶奶已经开始忙着准备各种小零食,准备迎接客人;叔叔和爸爸也踏上了他们拜年的征途。鞭炮声彻底唤醒了这个暗藏生机的村子,大年初一的拜年也正式拉开了帷幕。村里顿时热闹起来,村人彼此的问候声、道贺声传遍村头村尾。
我揉了揉蒙胧的双眼,听到了几声清脆的脚步声,还处在懵懂中。十几秒过后,有人到奶奶家拜年了。两位中年男子携手走进了我们的家门。只见他们径直走到客厅,看到了奶奶,双手合十,深鞠了一躬,用带着浓重的武汉方言向奶奶道了一声——“新年好!”他们的面容丝毫没有因昨日一宿没睡而憔悴,反倒是洋溢着新春的激情。这声问候中夹杂着一年不见的喜悦,恭贺新年的激动,以及衷心的祝福之情;当然也蕴含着晚辈对长辈的牵挂和尊敬。随后奶奶十分自然地从装零食的盘子里抓起一大把糖果递给了两位来访的客人,以示主人的礼仪,随后便开始了叙旧。
鞭炮声炸响长空,但这丝毫不影响武汉人的“大嘴巴”特色,院子里充满了问候的声音。这一大早就有三四十家来拜访我们了,但却不见几个与我年纪相仿的小朋友,其乐融融的氛围好像少了点什么。听奶奶说,拜年的习俗很早就在农村广为流传。人们守完岁之后,就会从村头开始挨家挨户地喜迎新年,无论是大人或小孩都会穿着新衣服挨家挨户地拜年。尤其是小孩,可精神、可热闹、可气派了!先给自己的爷爷奶奶拜年,再邀上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三五成群地到村子里其他人家齐声吆喝:“拜年了!恭喜发财,万事如意!”他们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一种发自内心的对春节和拜年的享受。
可是,现在越来越多像我一样的小朋友、青少年,不愿出家门,而仍在认真拜年的也多剩下那些中年人、老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是因为村子里的人逐步走向了城市?或是小朋友对习俗的淡漠?或是……
我的家乡拜年的习俗不一定是独一无二的,但作为后代,我们有义务要挽救这危在旦夕的习俗,不仅只是找回拜年的情趣,更多的是对家乡习俗的保护和传承。
篇17:过年风俗作文300字
全文共 417 字
+ 加入清单2014年春节到了,各处张灯结彩,都在为春节做准备。但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春节风俗,根据习俗的不同,各地会显现出不同的风俗,现在,我就来说说我们河北的春节风俗吧。
在河北,春节的时候最忘不了的就是包饺子,这时候,家里人会想出许多的办法来让家里人幸福、交好运。比如说有些人会把一颗红枣放进饺子皮让人嚼一嚼就会嚼到好运。还有一些人把一个杏子放进了饺子皮让人咬一咬就咬到了幸福。
还有就是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联、对联、对子、桃符,等等。每逢春节,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添加喜庆气氛。
河北还要倒贴“福”字,在贴春联的同时,大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人们干脆把“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以上就些就是河北的春节习俗了,也许这里的风俗和你们那里是一样的,也许是不同样的,但都是春节的习俗。
篇18:有关家乡风俗的作文800字
全文共 870 字
+ 加入清单“鬼”这个恐怖的字,一听,令人瑟瑟发抖。可我们丰都人呐,不怕!还有一个民间风俗——鬼城庙会。
说到这“丰都鬼城庙会”,就要说说“鬼城”的一个传说:
民间传云,汉代阴长山、王方平两方士曾于平都山修炼成仙,民间将他们俩的姓氏合在一起,称谓“阴王”。后来又被误传为“阴间之王”。一传十,十传百,大家纷纷来此祭拜,祈求“阴王”消灾降福。
鬼城这庙会由来已久,早从明朝开始,就已经有了存在。传说是为了纪念阎罗天子和他的妻子天子娘娘的结婚纪念日。庙会的主要项目就是上山“进香”,有的是独自上山,称“散香客”,有的则组成几十乃至上百的进香团。
进香形式一是“烧拜香”,二是“烧供香”。“烧拜香”,香客在“叫口先生”的率领下,边唱边走,作揖打供,一唱一和,路上逢庙必拜,逢牌坊、土地都要插香烛赞祝一番;“烧供香”,出发时,每人需在名册上话押表诚心,要专心虔诚奉神,不得与人争斗。进香这个习俗,可是又有趣、又严肃。
庙会期间各种民间游乐活动多不胜数,四方商家更是云集于此,让人目不暇接。晚上时,人们会到县城对岸的名山鬼城游逛,五彩缤纷的射光照耀了整个名山,县城都能看见闪烁的灯光,还有壮观的玉皇大帝雕像屹立在山峰。吃的、喝的、玩的……应有尽有,琳琅满目,最多的就是关于“鬼”的玩意儿,很多人都“装神弄鬼”——戴着个恐怖的面具,穿着个滑稽的鬼衣,再咆哮几声,来吓唬游客。鼓声锣声在名山上响成一片。
白天,是令人沸腾的庙会游行。有庞大威武的花车,有善良可恶的鬼,有美丽温婉的天子娘娘……孟婆、黑白无常、牛头马面……许许多多著名主角通通在内。游行特别精彩,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服饰,不同的善恶面目,使游行的每一个方阵五花八门,各个都有特色呀!最有趣的,是那可爱的两兄弟——黑白无常,有的扮演吐舌的白无常,有的扮演咬牙的黑无常,总之,许多黑白无常穿上溜冰鞋在大街上到处乱窜,给人一种莫名的滑稽感,还稍带有恐怖感。这游行游他个三四天也毫不稀奇,人们看得毫不厌倦。
丰都,我亲爱的家乡,一个拥有历史悠久“鬼”文化的小县城,鬼城传说四海名扬,向人们诉说着“惩恶扬善,唯善呈和”的魅力传奇。
篇19:家乡过年的风俗作文
全文共 726 字
+ 加入清单在芜湖,春节在腊月就开始了。在腊八那一天,一些还保存着旧习俗老人家们仍然要煮腊八粥,粥是用各种各样的米、豆子和红枣做成的,有时候还要加上一点芝麻来做。这样做出来的粥不仅闻起来很香,喝起来也是美味的。
腊八不仅是要喝粥的,这一天很多大人们去上街的。他们为孩子们买过年穿的新衣服,为过年买一些蜜饯干果、瓜子点心。孩子们则喜欢买一些过年吃的糖果,一般都爱买炒米糖、花生糖和巧克力。然后才为自己选择新衣服。
腊月二十左右,大人们就要开始包饺子、作年糕和蒸蛋饺了,而且还要做一次大扫除,要掸灰、擦桌子、扫地…就像陀螺一样团团转。
到了大年三十,大家就开始做团圆饭了,小孩子就开始放鞭炮玩耍。这一天晚上,如果没有非常紧急的事情,都要回家吃团圆饭。家家户户的饭桌上都无一例外的有一道红烧鱼,但是都不允许吃掉,吃了就不叫“年年有余”了。晚上大人们吃完了团圆饭,都喜欢看春节联欢晚会,孩子们就去放烟花玩儿。三十这一天要守岁,也就是十二点钟之前不能睡觉。到了子时,就要开始放炮竹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正月初一早上,人们都要睡到九十点钟才起床。然后就去拜年。主妇就留在家中做饭。外面到处都是红色的爆竹纸屑。踩上去软软的。到了中午,一家人一起吃团圆饭。初一到初三是年三天,这几天大人孩子们都喜欢各自玩,到亲戚朋友家去拜年。初一家家户户都要点香。
到了正月初八,大多数店铺都要开张。因为八的谐音就是发。孩子们总是抢着去买东西。大人们就去娱乐休闲。
正月十五,南方人既叫元宵节,也叫过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大人们还爱在元宵里掺和进花生。孩子就在元宵节上尽情玩乐。这一天也是过年中快乐的一天。
过了十五,春节差不多就算是过完了。大人们去上班,孩子们去上学,一切都恢复到原来的日子里了。
篇20:关于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400 字
+ 加入清单我国是一个文化底蕴丰富的国家,其中也有很多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今天我就给大家说说端午节吧!
为什么端午节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呢?那是因为我国爱国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投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将这天定为“端午节”。
关于端午节有很多民间习俗:大家团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吃粽子。可口的粽子香飘满屋。
另外,家里的小孩身上都要挂“五糖葫芦”。我问妈妈:“为什么小孩都挂着‘五糖葫芦’呢?”妈妈说:“为了祈求孩子们身体健康、平平安安。虽然这些只是习俗,但却是我们家乡的一种文化。”还有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要插艾草。我又问妈妈原因,妈妈回答说:“因为插上艾草蚊虫就会远离我们,让家人都健健康康。”
此外,还有在小孩的脖子、胳膊、腿上接五色线,既美丽又富有节日气氛,这一天也会举行赛龙舟比赛,可热闹了。
端午节虽然只是众多节日中的一个,却给我们带来了欢乐,也让我们增长了知识。愿端午节的传统文化能够继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