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德鲁大叔的观后感(精彩8篇)

浏览

2781

作文

8

篇1:库尔班大叔上北京观后感

全文共 201 字

+ 加入清单

影片《库尔班大叔北京》充满了真情,以真实人物和故事为原型,传递了真挚的爱国主义精神,虽然是15年前拍的,但今天观看仍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近日,各地各单位纷纷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库尔班·吐鲁木大叔的女儿托乎提汗·库尔班一家的回信。

学习回信内容、观看电影,可以让各族人民更好地凝聚起来,为中国梦的新疆篇章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们的电影、文学艺术作品应树立精品意识,打造新疆的文艺高地和精神高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库尔班大叔上北京观后感

全文共 318 字

+ 加入清单

库尔班大叔北京》是天山电影制片厂2002年出品的电影,获得了2003年第九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三等奖。

这部影片是15年前我们举全厂之力拍摄的新疆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同期录音的影片,整个拍摄过程是在库尔班·吐鲁木生前生活的于田县托格日尕孜乡托格日尕孜村完成的。

除了主要演员,群众演员都是当地农民,有8000人次参与了拍摄,有一次我们需要拍300人的一个大场面,没想到一下来了1000多名村民,当地村民热情特别高,都想为这部电影出一份力。这次重新放映,我们的技术人员花了40天时间把电影胶片转换成了数字影片,影片原来是92分钟,重新修复剪辑后为83分钟。

《库尔班大叔上北京》再次与观众见面,完全达到了现在的技术要求和观影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库尔班大叔上北京观后感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影片中的库尔班大叔,代表新疆各族人民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幸福的暖流通过库尔班大叔融进了我们的血液,缓缓流入心田,令人激奋,令人昂扬,催人奋进。

伟大领袖毛主席对库尔班大叔的亲切接见,就是对全国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是对民族大团结发出的号召令,是民族团结进步的冲锋号。这件事的历史背景,是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又值三年自然灾害的关键时期。毛主席在百忙中没有忘记西部边疆的少数民族,在遥远的北京惦念着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和家乡建设,牵挂着全国各少数民族的身心健康,他用领袖的风范亲身践行着只有民族团结才能强我中华的不朽真谛。

影片在播放到库尔班大叔见到毛主席恭敬握手问候:“主席您身体好吗?”的时刻,令人心潮澎湃、热泪盈眶、思绪万千。库尔班大叔的一声问候,说出了新疆各族人民对主席的祝福,说出了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决心,说出了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愿望,说出了新疆各族人民永远跟共产党走的心声。

观看《库尔班大叔上北京》后,在我心中“一石激起千层浪”,更加激发了我对各民族相互包容、相互学习、相互欣赏、紧密团结、和谐共建美好生活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观后感600字

全文共 674 字

+ 加入清单

故事要从一个小姑娘说起,她叫沙西达,幼年时,由于一场意外,变成了哑巴,她母亲为了治好她,让她能开口发声,不远千里带着她从邻国来到了印度。中途,小女孩和妈妈走散了,幸运的是,在印度她得到了猴神大叔的帮助。猴神大叔为了帮助小女孩找回家人,不惜冒险越境。

由于两个国家并不交好,越境非常危险,就在快要将小女孩送回家附近的时候,猴神大叔遇到了警察,知道麻烦要来了,猴神大叔赶紧把小女孩托付给结识的记者,让记者去完成自己没有完成的事情,确保小女孩的平安,自己却冒险去引开警察,在搏斗过程中,猴神大叔受伤了,最终猴神大叔被捕了。

之后,记者公布了一段视频,视频中,猴神大叔那坚定的目光和激动的声音感动了当地的人们。那天虽然天气寒冷,地上全是冰,但人们的心却异常温暖,不顾风雪,来到边境线,在冰雪中喊着:“猴神大叔,猴神大叔,猴神大叔。”他们好像在喊军号,那声音惊天动地,仿佛要传遍了整个地球。只见猴神大叔拄着拐杖,一瘸一拐的。脸上都是伤,红一块,青一块,紫一块,这一切都是为了救异国小女孩莎西达留下的伤口。猴神大叔慢慢地走向两国边界,军人同意让猴神越过边境。人们不约而同地拥上前,有的晃门,有的撬锁。门开了,人群让出一条通道,让猴神大叔走过去。

不远处的小萝莉沙西达知道这可能是最后一次见到猴神大叔了,便想叫一声猴神大叔。可是,她是个哑巴,怎么能叫得出声呢?小姑娘尝试了几次,最后奇迹出现了,她喊出了声:“猴神大叔”。猴神大叔震惊了,猛地回头,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奔了过去,直接把拐杖扔了,紧紧地抱住了小女孩莎西达。这一幕,太让人动容了。

爱是一股力量,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观后感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任沛涵

猴神被打被抓时,记者又发布了一条感人的视频。视频画面深深地刻在了当地人民的心中,触动了人们的心弦。他们深受感动,冒着寒风,一步一步、有力地踏着,仿佛什么也不能阻挡大家的步伐。大家一边喊着:“猴神”,一边开始行动。起初守卫不肯让步,后来被人民群众的精神所打动,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猴神”过去了。

小姑娘非常舍不得猴神,当她想到可能再也看不到自己的救命恩人时,再也忍不住了,感激的泪水在脸颊上流动。她想要拼尽全力把猴神叫回来,甚至忘记国际边界铁丝网上有锋利的尖刺。她用力地摇着铁丝网,仿佛想要直接越过了这张铁丝网,还使劲扯自己的嗓子,想让自己发出声音。奇迹出现了,她成功了,叫出了那个充满感激的词:“叔——叔——”猴神回过了满是伤痕的脸,惊讶地看着小姑娘,然后不顾一切地跳入了冰冷的河水,奔跑着,连拐棍也丢了。他忘记了疼痛,努力向小姑娘跑去。小姑娘也越过了人群,以最快的速度向他跑去。终于,猴神和小姑娘在这“温暖”的河水里相遇,猴神用最大的力气举起小姑娘……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观后感

全文共 2818 字

+ 加入清单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

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观后感一

在电影里,大叔+萝莉真的是绝配哦。《这个杀手不太冷》的让·雷诺和娜塔莉·波特曼、《孤胆特工》里的元斌和金赛纶、《白兔糖》里的松山健一和芦田爱菜,在帅气威武的大叔保护下,萌化心的萝莉才能继续甜美可人。

一开始看到片名《小萝莉的猴神大叔》我是有点点“嫌弃”的,不过想想《三傻》也是三俗的名字,但一样是神作,于是就花了两个半小时看完了这部电影。真觉得看好电影不是浪费时间,而觉得时间不够用,可以再多点时间,每天就能看到更多好电影了。

电影中反应的宗教之间的差异和冲突实际上有历史原因可寻,印度83%的人为印度教徒,13%则为穆斯林。印、穆不和,其源出于英国人“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逐步演变蔓延的后果。1947年,印、巴分治,触发两大宗教的流血冲突。几十年间暴乱冲突不断,宗教冲突的残暴性和非人道性实在使人难以理解,原本引人向善的宗教却让“恨”的种子生根发芽。宗教对立冲突是由于相互憎恨、抱怨和怀疑的情绪意识已深深埋根于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中,对立宗教间的偏执顽固性和骄傲自大,自以为本身的宗教比另一种宗教更为优越,从而使教徒之间嫌隙隔阂非常深。

小萝莉被隔壁穆斯林邻居家煮肉的香味吸引过去大快朵颐的时候,大叔还在安慰自己,她不是婆罗门一定是刹帝利(印度教将人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婆罗门地位最高,其余种姓的社会地位依次降低,种姓制度在现今依旧盛行,人的高低贵贱就以种姓区分)。当大叔怀着忐忑的心进入清真寺看到小萝莉虔诚的打坐念经的时候肯定差点晕过去,万万没想到萝莉根本不是印度教徒而是穆斯林。唉呀妈呀,脑补一下你捡了个日本小孩子回家,你家里的长辈和周遭的人会怎么看待你?

由于警察和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不作为、印度到巴基斯坦的签证又办不到,在经历过被人贩子骗的经历后,大叔决定亲自送萝莉回巴基斯坦。当然是偷偷潜入,这件事情就上升为国家安全行为,大叔被当成印度间谍通缉,幸而遇见了有人情味又热心的记者,一路过关斩将才让萝莉平安回家。

当神猴大叔被巴基斯坦军方认为是间谍而被捕,在监狱里他受到严刑逼供,官方的嘴脸让人发指,不管他是不是,只要打到他承认为止。但热心记者在互联网公开的视频却让更多人知道了神猴大叔的故事,大多数人们被他的善良义举打动,愿意相信他,并且支持他。爱是无所不能的,一路过关斩将保护萝莉回家的憨直的大叔用他执着的信念感动了印、巴两国人民,人性的闪光点战胜了国家、宗教、政治、种姓的隔阂,正所谓大爱无疆。

因为爱,在异国走失的孩子可以平安回家;因为爱,大家可以抛下仇恨、团结起来,送“勇士”回家;因为爱,有失语症的小萝莉也克服了心理障碍发出了声音。我想如果真有神,哈奴曼神一定会听得到这个声音。

宗教信仰是人的精神力量,它给人们注入神圣的目标,引导人们去反省自我、超越自我、塑造自我、实现自我,从而为人的生活提供情感、意愿、行动的根基。巴基斯坦清真寺里面的老智者说:我们欢迎任何人,无论是什么教派。所以我们的清真寺从来不锁门。这就是一种大爱,每种宗教都提倡的爱,不拘泥于特定的规则和条条框框限制,相信善良,相信有爱的存在。

P.s.虽然我没有任何宗教信仰,但感觉宗教信仰会让人变得虔诚可敬,也会让信教的信徒们更加团结,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吧。

然后,作为一个新疆姑娘,感觉巴基斯坦自然风光和新疆还是有些相似的,若隐若现的雪山,大草原上放牧的牧民,还有蓝天白云。此时深深感觉到我大天朝地大物博,真是有不同的地貌。

P.P.s.这部电影里的歌舞部分也相当出彩!无歌舞不宝莱坞!

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观后感二

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作为青年豆瓣影评小组的一员,被同叔推荐到这部电影。看完的确很有感触,赶紧写下来怕以后忘了,也推荐给看到此朋友圈的你们。全片两个半小时,依然具有印度电影独特的走两步就跳一段的特色,但是作为宗教大国,信仰所带来人性的单纯和爱世人的特点是本片最让我感动的部分。患有失语症的小萝莉与家人走失在印度,机缘巧合遇到了虔诚的印度教大叔,辗转反侧回到了家人身边。这是一部讲述印度与巴基斯坦的故事,观影之前为大家普及一下背景,印度教与穆斯林的宗教分歧,自1947年印,巴分治,触发两大宗教的流血冲突,几十年间暴乱不断,宗教对立所种下的恨的种子深深埋在印度教徒与穆斯林心中,原本向善的一面竟演变为对立自认为更加优秀的信仰斗争之中。说说自己吧,我是一名基督教徒,可我相信宗教不分优劣,信仰是引领人走向真正幸福的一条精神道路。我也很喜欢小萝莉,每次看到小萝莉哭我都特别难过,全片逻辑性并不是很严密,但是就是这样的“漏洞”,才显示出宗教大国幸福感指数最高的原因。我希望我可以像片中的大叔一样,虔诚,善良,单纯,而我也一直在为此努力。

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观后感三

唉,好久没看这么荡气回肠的好电影了。

我这一声唉,是哭累的,并没有任何不满的意思。

这电影长达两个半小时,讲了一个巴基斯坦的六岁女孩跟随母亲去印度,归来的途中走失了,之后在街上遇到了男主角,男主角便开始跨越国界送她回家的故事。

这故事主线很明确,就是送失散女孩回家的故事,而且是大叔和小萝莉的组合,所以不用说这必定是一个温情、治愈、充满爱与正义的,三观极正的美好故事。

事实上,电影的主题也的确如此,里面除了几个有着坏心思、产生了误会的警察、想要掩饰事实的上级领导外,这个电影里的人都充满了爱。男主角帕万是个虔诚的教徒,他正直善良,从不做偷偷摸摸的事情,从不撒谎,虽然在父亲眼里是不成气候的人,却没表现出自卑或气馁,对神充满敬畏,对生活充满希望。女主沙希达,虽然是个哑巴,却也是个天真,对任何事物都充满爱心的好女孩,当然,她只有六岁,所以有时候她会有点熊,但大部分时候,你都会觉得她美的不可思议,她笑起来甜得心都化掉。除了主角,好像男主恋人、守卫边境的军人、巴士收费员、清真寺老师、还有后来占了很大篇幅的记者。。。他们都是内心保留了真善美的,对他人充满友好的好人。

这电影除了赞美人性外,很多时候它更是在表达出,爱是不分国界不分宗教的,偏见和歧视,甚至是战争都不应该波及人民,应该用爱去化解。。。这是一个太完美的世界了,太遥远的未来了,所以这片子要是太过于认真严肃,就会认为这只能永远是电影里的世界,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无论这些美好是否过于完美遥远,我认为人始终是不能对生活、对他人、对爱失去信心的,起码这电影就企图唤醒我们密封在内心深处的那一份美好和单纯。

电影的标签是喜剧,但并不是那种惹得你笑口大开的喜剧,而是完美的故事所带来的喜悦,是这一种喜剧。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片,我很喜欢。。。毕竟,我就是好萝莉和大叔的搭配啊。

大叔的萝莉控之怒,很赞哦。

另外,这片催泪得紧,神转折的印度神舞也是防不胜防地袭来的,祝安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大叔》观后感优秀作文

全文共 2207 字

+ 加入清单

在表现东方人“愤怒”、“仇恨”这种情感或行为的细致、深刻、尖锐、极端、撕裂、暴力方面,韩国电影的水准绝对是一流的。相比之下,中国电影还处于过家家阶段(或可矫正一下:除了姜文电影)。

《老男人》、《亲切的金子》、《复仇》、《杀人的记忆》、《有仇必报》……部部是此类型影片的经典。元彬主演的《大叔》刚刚看完,一样不同凡响。

怀孕的妻子被杀害之后,心灰意冷而隐居经营典当铺的前特种部队教官车泰锡,由于隔壁吸毒的单身母亲的贪婪,卷入一个贩卖毒品、人体器官、眼角膜的犯罪集团所策划的一场阴谋。目睹残暴的罪行,为了拯救这对母女,尤其是无辜的小女孩,他独自展开了以牙还牙的复仇行动。乍一看,是好莱坞电影常有的套路,但这部电影打动人的新颖之处是小女孩与车泰锡的情感交流,还有下面要提及的其他因素。元彬的表演渐趋成熟,不是只会摆酷耍帅——一个身怀绝技与巨大隐痛的男人,俊美、忧郁、离群索居,懦弱和高贵,逃避与担当,都在元彬细腻而强烈得恰到好处的演绎里面显现无遗。演员的气质是没法装的,同样是当红小生,对比一下国内的黄晓明之流,立马见分晓。小演员同样不错,真实自然,没有任何造作之处。她偷包被抓,车泰锡没有助其脱离困境,在合理的铺垫下,后来小女孩的告别对白便有了催人泪下的效果:“叔叔,我知道你因为我偷东西感到没面子才走开的,但我不讨厌你,只是……”,她摸着胸口说,“只是这里好难受……”

就是这样一位小女孩,面临将要被活活挖眼的命运。元彬在电影中有几个肝胆俱裂的镜头,愤怒和仇恨的表现,近乎狠毒,人心被逼压到这种程度而显露出来的兽性,实在是无法想象。他拿着装了眼珠的玻璃瓶,双目赤红,对那位黑帮大佬说,“你有几颗金牙?”“金牙我会留着卖钱,其他部分我会全部嚼个粉碎!”

只要世上存在无缘无故的、令人发指的邪恶,便会存在同样令人发指的复仇。无缘无故,非指犯罪者没有动机原因可循,而是说对无辜的当事人而言,罪恶的来临往往具有偶然性。

复仇的合理性与刚烈程度取决于邪恶的无耻程度(当然也可以看到复仇者软弱无力的一面)。韩国电影披露了各种各样的人性邪恶与制度邪恶,其残忍程度可谓挑战观众的接受极限,到了人神共愤的程度。但中国电影因为大家都心知肚明的原因,尚未敢正视、深描这些邪恶,人们反而是在之类的现实中,体验到这类邪恶发出的可怖寒意。但从电影角度而言,如果不客观、冷静地展现邪恶,不把观众的愤怒刺激到一触即破的紧张临界点,便会损害观众对复仇的移情以及电影的力度。

我不知道是否能如此说,神总会以祂不可思议的方式伸张正义。新约的主旨无疑是饶恕,甚至到了“不要与恶人做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马太5:39)的地步,但前提似乎是神预设了祂的最终审判,亦即报复在于神而不在于人。然而在旧约里,“凡流人血的,他的血也要为人所流,因为人是照天主的肖像造的。”(创9:6)对此我的理解充满了矛盾,一方面警惕自以为义的“替天行道”,另一方面对实质正义的渴望又在暗中呼唤快意恩仇的惩恶扬善。

所以接下来那些残酷无比却又行云流水般的打斗,便看得顺理成章、酣畅淋漓。

一切都结束之后,精疲力尽的车泰锡以为女孩已死,怀着无限愧疚试图自杀——包括自己未出世的孩子,他已经丧失了两次拯救的机会。然而女孩及时出现,完成了一场用无数鲜血祭奠的心灵救赎。

即使成就了上帝的使命,泰锡同样必须接受地上法律的制裁。这是现代电影与武侠小说的重要区别。

隔壁大叔,我们在现实里面找不到一位如此武艺高强又有恻隐之心的隔壁大叔。爱因斯坦也说过,爱与力,常常无法结合。但大叔不存在,不意味着莅临在他身上的慈悲与威力不存在。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在各自的困境里能够有人仗义相助,这不是英雄主义,仅是对公义的卑微诉求。是什么在回应这种卑微的诉求?

还有一个问题,为何几乎所有电影、文学作品的结尾都要惩恶扬善?这不是陈腐、过时的大团圆结局么?

不是,庸俗大团圆是轻而易举地消解苦难与矛盾,而真正有力量的结尾是直面苦难与矛盾的同时,给出希望。即使如《色戒》,特务头目并没有被暗杀,但有心的观众都知道,他被黑暗所淹没,已是虽生犹死。那电影里面没有一个无罪的人,不择手段者会被同样不择手段的人毁灭。但是,希望仍然闪现在王佳芝与特务头目昙花一现般的乱世畸恋里。希望未必等于“扬善”,因为我们实在不知道对谁而言什么能够称为善,但我们大约都能知道恶是什么:那些威胁我们的宪法权利的东西,基本上都是恶的。那些威胁我们的消极自由的东西,也基本都是恶的。法律是我们衡量善恶的最低标准,但依然有更高的标准衡量法律本身的善恶。在那些顾及法律又超越法律的地方,我们需要信仰和希望。过去,阶级斗争的狂乱、暴力与荒谬缘于对法律本身的极端漠视,但抛弃那套“中间物信仰”的低劣的善恶标准,不等于阶级本身、阶级歧视就从此消失了。一旦我们走入善恶的虚无境地,迎接我们的将是存在的荒寒深渊。

极少有人能够承受得了缺乏任何拯救力量的艺术作品。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惩恶”之结局几乎是人类艺术文化之中的一个普遍性现象;对不义的愤怒,依然是人类情感共鸣一个隐秘的共通符码。宗教哲学家马丁.布伯(MartinBuber)在《我与你》中说:“坦诚表露其仇恨之人,比起无所爱亦无所恨者,更接近关系。”他所说的关系,乃指“我-你”的原初、整全关系。这个时侯,我们才能深刻理解,即使平时不好意思说出口,但在内心为何会对一个古老的成语——“疾恶如仇”心怀敬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观后感

全文共 236 字

+ 加入清单

徐文奕

为了能让“猴神”重回印度。人们翻山越岭,来到了巴基斯坦边境,有的爬铁门,有的用石头砸锁,还有的直接用身体去撞击又结实又牢固的铁门。当人们看见“猴神”走出铁门的那一瞬间,高声欢呼:“猴神万岁,猴神万岁。”

这时,远道而来的沙希达意识到自己就要离开猴神了,她想立即叫住叔叔,可自己是哑巴,不能说话。她急得使劲地捏自己的脖子,拼命地“喊叫”。奇迹出现了,声音神奇地从沙希达的嘴里冒出来了。“猴神”听到了沙希达的喊声,立即转过头向沙希达跑去。他们紧紧地抱在一起,眼泪夺眶而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