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传统节日学生作文【汇编20篇】

浏览

3790

作文

1000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

全文共 702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元宵节,正好是星期日。妈妈提议要在家包汤圆,这个想法很快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我也提出了要帮妈妈包汤圆,妈妈爽快地答应了。

下午,妈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皮和馅,准备包汤圆。我在汤圆面团里揪下一个小面团,放在手掌上搓圆,用大拇指在中间按一个小窝,然后把红豆做的馅放进窝里,再一点一点地包成一个圆球。我因为把馅放得太多,馅都被挤出来了,我再轻轻地用小勺把馅盛出一些,再用面皮补上,轻轻搓成球形。妈妈说:"包汤圆时馅不能放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的话馅会流出来,太少的话就没味道,一口吃不到,第二口咬过了。"我听了,不好意思地笑了。吸取上一次的教训,小心翼翼地,第一个汤圆做出来了,胖乎乎的,像一个小雪球。我又开始包第二个汤圆。这次有经验了,放的馅不多不少,刚好合适,我用均匀的力把汤圆粘好、搓圆,比第一次包的漂亮多了。我又抓了一小块汤圆面团做起来。这一次就要比前两次熟练,不仅速度更快,形状也越来越漂亮了。真是熟能生巧,反复几次,我终于学会了包汤圆。我一连包了许多,盘子里摆满了我和妈妈的作品。妈妈直夸我真能干,我听了心花怒放,高兴极了!

包好了汤圆,我和妈妈一起把它们放进锅里煮,看着一个个汤圆从盘子里滑落到水中,溅起一朵朵纯白色的水花,我心里很兴奋:马上就能吃到汤圆了。 于是我赶紧抓起勺子轻轻搅动起来。一条条“小鱼”在水中上下翻飞,就好像调皮的孩子在玩耍,你追我赶,乐此不疲。

过了几分钟,汤圆漂起来了,就说明它煮熟了。我赶紧捞出来,给家人都盛上一碗,我自己也捧着一碗汤圆吃了起来。白白胖胖的汤圆,样子十分可爱。我盛起一个,轻轻咬了一口,豆沙馅立刻流了出来。甜甜的味道,真是好吃极了。

汤圆虽好吃,来之却不易呀!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中国传统节日一年级端午节作文

全文共 722 字

+ 加入清单

在小时候,端午总是充满着浓浓的欢乐色彩,在这一天人们放下平时的劳碌,开开心心地包粽子,扒龙舟,热热闹闹地快乐一天。我也不例外,诱人的粽子让人垂涎三尺,长长的米粒煮得泛黄,里面包了豆沙或枣子的陷。米有些透明,也露出些泛红的颜色,四角倔强的翘着,可爱极了。包粽子的叶子上沾满了水,也沁入一点米的香味。一口在粽子上咬下去,满嘴便充满了米香,再咬一口,便会看到暗红色的馅儿。馅儿甜甜的,有了米,这种甜也不腻了;米中融入了枣或豆沙的香甜,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端午节的来历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据记载,公元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却无能无力,他心如刀割,于五月初五投汩罗江而死。两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传统节日——端午节。大家包粽子,赛龙舟,用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是一首关于端午节的儿歌,每当小朋友唱起这儿歌时,人们就知道端午节要来临了,一转眼,端午节来临了,一大早起来。吃过早饭后,就匆匆忙忙地出门去看赛龙舟了。刚来天鹅湖只见从远处划来了十几条龙船。龙船偏长细窄。龙头有黑。灰。红等颜色。很快,比赛开始了。选手们争先恐后,不甘落后。观众们也在一旁加油鼓颈。就要接近终点了,选手们敲锣打鼓,唱着打油诗。到终点了,来自荔湾区的选手获胜了。接着就是最有趣的“抢鸭子”游戏了。资助方和一些好事的富人不许多鸭子仍进水中。选手们从船上跳进水里抓鸭子,抓到的归自己。围观的观众也不甘落后,纷纷跳进水中,场面一片混乱。

比赛结束了,我回到家中,吃着香喷喷的粽子,一家人说说笑笑,开心极了!端午节也将随着笑声一直留传下去,成为全世界人民的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传统节日四年级的

全文共 514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温州,温州人就爱走南闯北,因此许多人因工作离乡。春节的来临,人们总会跨越广阔的土地,与家人团聚。

温州的春节也别有一番特色。腊八那天,家中必有一碗腊八粥,糯米,黑米,花生,白云豆,赤豆,莲子,米仁……五颜六色,香气扑鼻,让人垂涎欲滴。瞧,我妹接二连三地喝了好几碗。

腊八后,便是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灶王爷要向上天禀报善恶,因此都要祭灶。

除夕前后,总是有许多人去捣年糕,象征“年年高”。捣年糕是很费力的,一边打一边翻,必须一气呵成。木榔头不能被黏住,不然就打僵了。打成大块年糕,然后切成长方形年糕,可以放上好几个月。

除夕时,门外贴上春联,加点红火。买些鞭炮,手上挥舞的棒状鞭炮、五十炮的条形鞭炮以及最便宜的落地炮。晚上还会吃分岁酒,用的都是传统的高脚碗,按老人们的说法,就是温州人追求的“圆,红,稳,余,吉,全”。还有一样与高脚碗相配的,便是胡萝卜,点缀起来,年味十足。饭前,便是我们最兴奋的时刻——拜年。向长辈们拜年,还能获得一个大红包!

转眼间,便到了元宵节,这是第一个月圆之夜。吃上汤圆,挂上灯笼,走上大街,道上有颇多灯谜,家家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过了灯节勤劳的中国人像蒲公英,飞向世界各地。家乡春节总是让人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传统节日年级200字

全文共 248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人们在一年中最快乐、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提到春节,我们的传统习俗就是多姿多彩,有贴对联,吃汤圆,收红包等。

贴春联是民间庆祝春节的第一件事情,每当接近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选上一副新的对联,贴在大门两边,对联上都是写一些好的词句,表达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愿望!

我最喜欢的春节风俗就是收红包,红包也叫压岁钱。年初一早上在我的枕头下都会有红包,是爸爸妈妈在除夕夜我睡着后放的,爸爸妈妈说可以压惊,也是互相拜年的时候,大人总是给小孩红包,表示大吉大利的意思。

就是这些传统风俗,使我们在春节过得很开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我记忆中的传统节日_初中优秀作文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春节雷打不动的要看春晚、吃饺子和拜年。我最喜欢的就是一家人快快乐乐地坐在一起包饺子。

今年和平时的除夕夜一样熬夜看春晚,包饺子,每年都是奶奶煮好,我只有吃的份,今年我已经十一岁了,希望能学会包饺子。

妈妈怕我浪费面,所以把面和好让我做皮。饺子好吃的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活馅儿,我先把白菜洗好,然后把白菜根切掉,再把发黄的叶子去掉,把白菜切成细丝,再从左向右反复剁成碎末。然后在肉馅里放入料酒、酱油、盐等调料,把鸡蛋炒熟准备和馅用。

妈妈切好面块,让我先把它们团成球,然后用手按成圆片。用擀面棍擀成圆片。刚开始我的饺子皮擀得一边厚一边薄,这样的饺子皮儿包不起来,我只好把它们团起来重新擀。没想到皮儿沾了面以后就团不起来了,手一松还掉到了地上。妈妈过来教我擀皮儿:先把饺子剂子按扁就好擀了,一手拿着皮儿,一手擀,像我这样一边转圈儿一边擀,不要太用力。我照着妈妈的样子试了试,还真容易多了,我高兴的说:我也会擀皮儿了,谢谢妈妈。不一会儿我擀了一小摞儿饺子皮,这是妈妈也把馅儿活好,可以正式的包饺子啦!我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先在饺子皮中间放半勺馅儿,然后把两边的皮儿折在一起,用右手食指拖着皮儿,再把两层皮儿捏在一起就包好了。我发现爸爸妈妈包的饺子是立着的,而我包的饺子却是躺着的,这是为什么呢?说不定以后熟练了饺子就能立起来了。

今年春节我比往年都高兴,不仅因为我又长大了一岁,最重要的是家人吃到了我包的饺子,人人都夸我聪明能干,我无比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传统节日二年级作文

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不少,都是传承了几千年的。有新年,有象征丰收与团圆的中秋节,还有扫墓祭祖、踏青郊游的清明节,有纪念国内伟大诗人屈原的端午节……,我最喜欢的还是端午节。

阴历5月初五是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据了解端午节的起源是:战国时期,一个叫屈原的人不愿随波逐流。公元前278年5月5日,他抱石跳河自杀。附近群众得知消息后,纷纷划船救屈原,但没屈原的影子。为了不让伟大诗人屈原的身体被湖底的鱼吃掉,大家用艾叶包起饭团扔给鱼。因此,粽子渐渐成为传统食品。

端午节期间,很多地方都有赛龙舟的风俗。龙舟赛开始时,鞭炮、鼓、锣、水一块响,选手们一块喊口号,沿海群众一块喊口号,看龙舟赛的声音,欢呼的声音,喊口号的声音,欢笑的声音,交汇在一块,震耳欲聋。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特点的活动。端午节里的声音是洪亮的,端午节是用喧闹和兴奋来安慰国内伟大的诗人——屈原。屈原作为伟大的诗人,他一生为国家和人民奋斗,他也是一位孤独的学者,应该在声音的世界中得到平衡,在喧嚣的环境中得到回报。

中国的传统节日,各具特点,传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精神,是国内的文华瑰宝。在漫长悠远的历史长河里,仿若一根风雨不蚀,亘古不朽的硕大红飘带,维系着泱泱华夏的繁衍生息,连结着百姓的幸福与苦难。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国传统节日

全文共 830 字

+ 加入清单

你也许品位过许多爱……当爱的花束凋零时,谁又会去争取另一个属于自己的爱呢?是的,爱少不了于生活,正因为有了爱,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正的这样的吧。可以把爱当作一块橡皮,减少了没用的文字;也可以当作一束光芒,透过你心灵的天窗,展示丰富的能源;也许也是一个人生的航标,指明你人生的道路……

呵,爱有多种,谁都想得到属于自己的爱。作为学生的我们,学习是最重要的任务,那么,谁是我们的指明灯呢?那当然是老师,每个人都想得到老师的呵护,让老师器重于自己。有谁不想呢?都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哺育了春日刚破土的嫩苗,那有些苗为何却生长的更为茂盛呢?胜负在于老师给我们的爱有多少。你想,你是不是想得到老师的表扬与尊重呢?让老师相信自己,把更多的机会让给你。难道会有人想天天被老师骂或罚站么?有时,看见一位同学被老师大夸大奖,什么事都相信于他(她),那么谁看了不会眼红?谁都会。

老师是爱每一个学生的。但有些爱不善于表达在某些行为身上,爱的角度也不同。当然,你有时会抱怨老师为什么不让你做某件事,或叫你帮老师拿作业本什么的,这跟你的行为有莫大的关系。你努力了吗?我想,上这个作文网的每一个同学都是好学生吧?但在好学生中,老师对他们的爱有不同层次的,高低不平。学习好是其次,你一些行为的表现值不值得老师欣赏呢?你有时做出一些很无知,很虚伪的事情有可能会让老师很喜欢你么?相反,一些知道做自己本份的学生,会让老师更喜欢,当然要自然。

你可能有时会在踌躇,为什么老师不经常喜欢表扬、给你锻炼的机会呢?比如某同学,看见班长因做事情态度认真有为班级着想,受到老师的表扬。那位同学就开始爱模仿班长,在老师面前装模做样,反而会受到老师的反感,让老师觉得你很虚伪,甚至会让人有呕吐的心理。这就很会差异与别的同学受到老师的爱抚的不同角度了。

是的,爱的天平是倾斜的。但你可以去争取,老师喜爱的就是自然的学生,不要想着什么超越别人啦,攻击别人什么的。你可以去争夺这份爱。行动吧,让爱的天平平衡起来,你会成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介绍中国传统节日三年级作文500字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去年,我过了个很不一样的元宵节。

那天,全家人都在家。妈妈建议:“今天,我们自己包汤圆吃。”我高兴极了,像小鸡啄米似的连连点头答应。我从来只吃过汤圆,但还没有包过呢!

我先和妈妈去菜场买食材。回到家后,奶奶拿来一袋糯米粉,还教我将搓好成型的糯米团分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爸爸妈妈则将桌子擦干净,铺上白纸,撒上糯米粉。

准备就绪,开工了。妈妈做了一个给我看,我也学着做。把一小块糯米团揉成小圆球,压一个小洞,将芝麻放进去,就大功告成了。再一看,却傻了眼,芝麻像水一样,慢慢流出来。旁边一位“长者”告诉我,是因为芝麻放得太多了。又一个好了,这个才叫完美。

晚上,我们全家吃好汤圆,到街上去看灯。只见街上人上人海,整条街道都已变成“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末尾。我们也随着人流汇入灯区。只见,各种彩色的灯,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大放光彩。只见那“几千条”金黄色的闪光从六、七米的“高空”悬下,如瀑布一般,让人眼花缭乱。瞧,那一盏盏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花灯真是令人大饱眼福。有红彤彤的“五角星;有昂首挺胸的“小公鸡”;还有活泼可爱的“小猴子”……

直到月亮渐渐西落,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这真是个令人难忘的元宵节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传统节日春节日记作文600字

全文共 862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自然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隆重、最盛大的的节日,所有的人都非常希望春节的到来,在我的记忆里令我最快乐的是今年的春节。

因为大年三十是我们一家三口到爷爷奶奶家过年,所以刚到爷爷奶奶家,一抬头见爷爷家安全门上贴着一幅红地儿金字对联,这时我想起了王安石的一首的诗作《元日》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佳句。站在窗边透过玻璃一眼望去:家家户户的窗户上都贴上了大红的吊钱儿。喜庆的气氛洒满了整个城市,人们都沉浸在喜悦和幸福之中。

一到下午厨房传来了乒乒乓乓的切菜声,不用看就知道是爸爸妈妈正在忙碌年夜饭。我把一张京剧名家名段的DVD盘作为新春礼物送给喜欢听京剧的爷爷,爷爷夸我懂事孝顺;奶奶给了我一个压岁红包,希望我新年学业上取得好成绩。快要吃年夜饭了,奶奶十分神秘对大家说:“今天我请来了一位客人和我们一起过春节,大家都要热情接待。”我说:“神秘客人?大年三十还会有谁?”奶奶笑而不答,过了一会儿,门打开了,奶奶用手轻轻地拉着一位老太太,原来是隔壁的孤老户刘奶奶。把刘奶奶让进来后,我奶奶高兴说道:“我把刘奶奶请来同我们家一起过年,大家欢迎。”全家人热烈鼓掌欢迎,刘奶奶也激动得热泪迎眶,说道:“没想到我一个孤老户,能有福气和你们全家过春节。”

好不容易等到了开饭,一碗碗美味佳肴上桌啦,鸡、鸭、鱼、肉、蔬菜、海鲜……全齐了,看得人垂涎欲滴。爷爷、奶奶、刘奶奶、爸爸、妈妈和我都欢欢喜喜地围坐在一起,高高兴兴吃起了年夜饭。其中有件事令我很高兴。爸爸把的一只虾到了爷爷的碗里,爷爷却把它夹给了我,懂事的我又把这只虾夹进了刘奶奶的碗里,刘奶奶看到了一边擦着激动的热泪一边高兴地说:“你们家有这么懂事的孩子,真有福气啊!”听了这话,我奶奶脸上的皱纹都笑成了一朵花。大家边吃边聊,其乐融融。整个房间都充满了温馨、欢乐的气氛。

临近子夜时分,爆竹声越来越密集,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火光四溅,仿佛要把每一个祝福送到千家万户。我心中想着大家健康、快乐、平安就是我的幸福。

今年的春节令我非常难忘,因为我觉得这一天是快乐和有意义的,我爱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我爱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作文

全文共 1118 字

+ 加入清单

年夜饭,是春节期间,确切说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最热闹的盛宴。在这个幸福的时刻,美味佳肴摆满了一大桌子,一家人坐在桌子周围,一边品着色香味儿俱佳的食物,一边互致美好祝词,心里的愉快是年味儿的填满。

在年夜饭里,鱼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因为,“鱼”和“余”谐音,象征“年年有余”。年夜饭里饺子也是不可缺少的。饺子形如一轮弯弯的新月,是我的最爱。爸爸和妈妈在包饺子时总要在众多饺子里放一个洗得干干净净的硬币,叫“送财饺子”,说是谁吃到它,第二年不仅会发财还会事事顺心。奶奶对我这个孙子特别钟爱,为我,她跑去“刺探军情”,从我记事以来她都如此,她希望所有的幸福都降临我这个孙子头上。这位春节罩上一层神秘的外衣。

其实,现在的我已经知道这是没有道理的,但为了奶奶,我在她面前显示出自己最大的喜欢,因为,老人高兴。全家人都会感到幸福。过年嘛,就是要讨个欢喜、吉祥,大家都应该高高兴兴的。

愉快地吃过年夜饭。母亲去收拾桌子,洗碗,其他人坐在客厅里话家常。等母亲把家务活做完之后,一家人就开始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自从有了电视机,观看春晚就成了全国人民在除夕之夜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承袭传统的守岁习俗,这成为我家的现代守岁。

我家的守岁还有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就是每个人规划自己的新年愿望,然后写在纸片上,揉成团,混在一起,大家抓阄,如果是自己写的被自己抓住就预示你的愿望能够实现,全家人再一齐送上祝福。这不仅为新年增添热闹、欢乐,也带着神秘色彩,

我家的春晚,还有小孩子表演节目,如游戏、谜语、脑筋急转弯等,这现场直播的“春晚”,逗得爷爷、奶奶开怀大笑。

央视的春晚和我家的“春晚”共同在除夕之夜聚焦在我这个普通家庭,真是雅俗共赏,平添了几分节日的吉瑞气氛。

玩玩闹闹,到了12点,这是全家人一齐到屋外燃放烟花。各家各户都将早就准备好的烟花点燃,在这个没有月亮的夜晚,五颜六色的烟花连连在空中绽放,仿佛空中打开了花市,如一颗颗明亮的星星坠落,照彻了大地。硝烟在空中弥漫,浓浓的春节之情悄然爬上心头,我自是欣喜不已。

我想到,我家是一个普通家庭,是千千万万华人家庭之一,充满欢乐,充满幸福!我想到,春节,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习俗,折射出华夏的伟大文明,万家同乐,大地欢歌,同唱一曲走向伟大复兴的盛世之歌——龙年更加幸福美好!

指导教师推荐语:

短文通过特写三个镜头来表达对民族传统节日——春节的喜爱。一是团年晚宴,特写“鱼”与“饺子”,折射出传统的民俗心理;二是自家“春晚”,带着神秘色彩与欢乐;三是燃放烟花的特写,联想到当今的和谐盛世。其喜爱之情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

行文简洁。层次分明,语言幽默,乐观而积极地看待生活。

[我爱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三年级关于传统节日作文300字

全文共 37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很多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在这些节日中,我最喜欢的节日是端午节。

端午节,这节日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当时的屈原投江自尽,人们为了不使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而往江中投粽子,于是人们就流传下来在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我们都能吃到外婆包的粽子。她先买来优质的大米,再找来粽子叶。首先,把粽子叶放在锅里煮。外婆说:叶子煮煮就能发出香味。外婆又把叶子两头剪掉,把不好的挑出来。然后,开始包了。拿两三个粽叶围成一个漏斗的形状,再把大米放到叶子里再拿一根粽叶包住头部,不让大米漏出来,最后用线把粽子系的严严实实。这样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就这样,一个、两个、三个……直到包好为止。最后,外婆把粽子放到锅里煮。几个小时后,香甜可口的粽子,终于出锅了。

吃着又香又甜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真是美好的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传统节日春节作文700字

全文共 747 字

+ 加入清单

我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但我最喜欢春节,它最隆重、最热闹,也最红火!

有关春节,也叫过年,那么,你知道吗“年”的故事吗?我讲给你听吧!传说在远古时代的时候,“年”是一个大怪兽,居住在深海里。每逢新年的头一天,它就从海底爬出来吃人们养的鸡、鸭、鹅、狗……人们非常害怕“年”。每次“年”跑到村子里,人们都慌乱扶老携幼地往山里赶,有的还带着鸡鸭鹅狗……等着年走了,第二天才再回到村子里。有一次,出现了一位老爷爷,他穿着一身大红衣服,大人让老爷爷赶往山上跑,老爷爷说:“你们去吧,让我在这睡一晚,明天你们再看看我还存活不。总得找个办法对付年啊!”说着人们就匆匆上山了。年真的又来了,老爷爷点上红蜡烛,贴上红对联,屋子里亮堂堂的,还燃起一堆柴火,年还没走到近前,忽然看见红色亮光,和响声吓得逃走了。第二天人们回到村子里,村子里依然安然无恙。人们问老爷爷:“这老头儿用了什么法术呀?”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老爷爷说:“我没用什么法术,我只是穿着一个大红衣,点上红蜡烛放上,其实,‘年’最害怕红,燃起了柴火,还敲了几下破铜盆,亮光和响声就把年吓跑啦!”所以每次年来的时候,人们就用这个方法对付他。之所以人们可以对付年了,人们说这是过了关卡,后来传袭下来叫“过年”,"年关“。

现在年再也不敢出来了,那个红红火火的节日,它可能早就把年这个兽吓死了。

为了庆祝取得胜利,人们一代又一代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作为一个节日了,所以每逢过年,总有很多习俗来增添节日氛围,天南海北的人们总要在过节时刻回到家吃上热汽腾腾的饺子,家人在一起团团圆圆过年,大人小孩都穿新衣,互相拜年,往往孩子们总能拿到长辈给的压岁钱,家家户户,喜笑颜开看春晚节目,人们都沉浸在美好,幸福的祥和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传统节日-重阳节

全文共 4705 字

+ 加入清单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

除此之外,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只是近年来,人们对老人的推重,故此节日又被称为老人节。

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记载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分给大家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斗,最后杀死了瘟魔。 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故事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唐代的《初学记》和宋代的《太平御览》等多种重要类书都转述了吴均《续齐谐记》里的这个故事,并认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妇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灾的习俗由此而来。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因《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此外还有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人们在庆祝重阳节时一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另外,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崇孝活动。

历史渊源:

其一: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诗《与杨府山涂村众老人宴会代祝词》:“ 重九江村午宴开,奉觞祝寿菊花醅。明年更比今年健,共把青春倒挽回。”铺叙了老人节宴会、饮菊花酒、祝健等活动场景。

其二: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此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城,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

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

演变过程:

重阳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期。战国时代,重阳已受到人们重视,但只是在帝宫中进行的活动。

汉代,过重阳节的习俗渐渐流行。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吕后的谋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氏便把重阳的活动带到了民间。贾氏对人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从此重阳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

“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

唐朝时,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曾记载了北宋时重阳节的盛况。《武林旧事》也记载南宋宫廷“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

明代,皇宫中宦官宫妃从初一时就开始一起吃花糕庆祝。九日重阳,皇帝还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览胜,以畅秋志。

清代,明代的风俗依旧盛行。

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1989年,中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2012年12月28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神话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费长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磨破了无数双鞋,翻过了无数座山,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费长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费长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他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几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告别仙长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没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梁人吴均在《续齐谐记》一书中曾有记载。

民俗活动: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登高:

九月九正值仲秋时节,秋高气爽,登高远望,啸咏骋怀,活动筋骨,所以,人们于重阳登高,在时令上是最合适不过的。

古人的山岳崇拜

《礼记·祭法》记载:“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古代先民生存环境极其艰苦,大多依靠采集和狩猎谋生。大山中生长的各种植物、隐栖的飞禽走兽以及潺潺溪流,使人类才得以生存繁衍。如果逢高温干旱,山间密林可避高温炙烤;洪水袭来,攀上高山可躲灭顶之灾。此外,古人认为山上云雾缭绕,为呼风雨唤雷电之神龙所居。而且,高山的雷电可以带来火种,利用火可以吃到化腥臊的熟食。因此,古人对山既敬畏又充满崇拜,“登山祈福”的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开来。持此观点的人还将“崇”字本身作为旁证:崇,形声字,从山,宗声。崇拜之“崇”原本就是对山岳而言,因为“山”即高山,“宗”为神圣。以“宗”喻“山”或以“山”喻“宗”,都蕴含有尊崇、敬畏之意。

登高“辞青”

登高“辞青”的说法则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为秋节,节后天气渐凉,草木开始凋零,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清代潘荣陛编撰的《帝京岁时纪胜》记载:“(重阳)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九日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吃重阳糕:

与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饵,即古代之糕。《周礼》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汉代又记有黍糕,可能与今天的糕已差不远。蓬饵,想必也类似于黍糕之类。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因而才受到人们的青睐。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 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 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 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据说,早年不家用发面饼夹上枣,栗诸果的, 或以江米、黄米面蒸成粘糕饼,似“上金”、“下银”的花糕。

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饮菊花酒: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放纸鹞:

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换句话说,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此习除惠州流传的民谣中有叙述以外,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

纸鹞亦现在的风筝。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五代之前,北方习惯称“纸鸢”,南方则多叫“鹞子”,惠州的“纸鹞”称谓很明显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国传统节日一年级端午节作文

全文共 711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那天,凌晨三点多,奶奶就起床做麦粑(馍子)。等我们从美梦中醒来的时候,就会看见那些又白又大的麦粑静静地躺在大簸箕上,看上去像一个个胖娃娃,惹人怜爱。摸上去,软乎乎的,稍一用力,就缩成一团。咬上去,嚼劲十足,清甜清甜的,满齿留香,让你感觉回味无穷,吃了第一个还想吃第二个。奶奶做麦粑的手艺高,还会做蒿子粑,荞麦粑,做得也多,除了自家人吃,还要送给隔壁邻居品尝。

天刚微微亮,爷爷把庭院打扫干净,就从菜园里割来艾枝和菖蒲,插在门上,顿时清香满屋,飘着节日的味道。小时候不知道那味道浓烈的菖蒲是干什么用的,摸一下,满手都是那种香味,洗也洗不掉。爷爷说艾枝和菖蒲是为了辟邪的,那时我们深信不疑,长大了才知道,艾枝和菖蒲是去除蚊虫的。

吃过早饭,我们就眼巴巴地等着姑姑们来送节,我们家是个大家族,因此,逢年过节,客人络绎不绝,大人不胜其烦,小孩兴高采烈。按照习俗,到端午节那天,出嫁的女儿就要回娘家送节,除了礼品,最让我们翘首以盼的就是那些漂亮的扇子了,有大蒲扇,小蒲扇,各种颜色的纸折扇。我和妹妹最喜欢就是那种白色的折扇了,打开来,一股油墨味扑鼻而来,尽管难闻,但不影响我们的好奇心。扇面上绘制着各种各样的图案,有漂亮的山水画,有惟妙惟肖的仙女姐姐,有婀娜多姿的鲜花,还有书法家题的词……这些美丽的扇面令我们爱不释手,丰富了整个端午节。

又到端午节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种美食相应上桌,粽子,蛋糕,皮蛋,咸鸭蛋……花样繁多,琳琅满目,美味可口,很少有人家买馍子上桌了,我多怀念麦粑的味道啊!拿着雪白的麦粑,蘸着白糖,就着一大碗白开水,全家围成一圈,津津有味地吃着,天高地阔地谈着,其乐融融,真正充满端午节的味道,充满家的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全文共 1670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随着这两年,我国对端午节的重视,使端午节可以放假了,而在端午节到来前,我们全家就计划好了端午节游香港。

端午节的早上,我就跟着一家人来到了香港。在坐着旅游巴士的路上,我发现香港的马路特别窄,不会像深圳这样宽。香港还有特别多的大海,住在海边的居民每天多能吹着海边的自然风。跟让人惊奇的是,香港竟然不像深圳这样,深圳的树长得十分茂密,又很高大,而香港那边的树特别稀少。终于到了香港了,我们下了车,开始了我们的旅行。

我们首先去了香港香火最旺的庙宇——黄大仙。黄大仙庙外面挂着一张牌匾,上面写着啬色园,意味着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色的人不能进去,第二个意思是吝啬的人不能进去。我们进去了之后,有一位工作人员坐在椅子让我们捐钱,那也有一张牌匾,上面写着四个大字——普济勤善。我们一家人在旁边的油灯把香点上了火,我们就开始拜神了,每个在拜神的人脸上的表情都非常的严肃。接着我们又到了凤鸣楼里,那里面没有黄大仙的雕像,而是只有黄大仙的一张普普通通的画像。

我们接着又到了一家免税店里,这家免税店的设计非常普通,在这里走上一圈,也只有五分钟的时间。这里面大部分都是卖数码电子产品的。

下面,我们就来到了一个大家都认识的地方——金紫荆广场。金紫荆广场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在这里有一座中央政府送给香港的金紫荆雕塑。这朵紫荆花是镀金雕像,外表金光闪闪,在太阳的“帮助”下,更是发出了耀眼金光。许多旅客都会来这里拍照留恋。

观赏了那么多景点,该去一个地方娱乐一下了。我们这次前往的是闻名世界的海洋公园了,这里有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水族馆,里面生活着许多各种各样的鱼,有可爱活泼的大嘴鱼,会吐出许多圆溜溜的小泡泡的小金鱼,还有像“马”可又是“鱼”的海马......在海洋世界里,还有一场盛大的演出,这场演出的主角是可爱的海豚,指挥的姐姐会请一位现场再坐的观众跟着海豚一起表演。指挥的姐姐会故意让观众站在里池水最近的地方,然后再把观众推下水里,观众会一直在水里喊着救命,之后,可爱的海豚就会游到她面前,救她上岸……我们还成做了亚洲最长的户外电梯参观集古村,反复走进了时光隧道,重温中国过去是三个朝代历史。

之后,我们来到了海滨长廊“星光大道”。这条长廊长440公尺,这里展现了香港电影的百年发展历史,在地上还可以看见许多明星的手印,我看见了刘德华的、张学友的、张柏芝的还有成龙的。在“星光大道”上走着,旁边就是维多利亚港了,维多利亚港非常美丽,在高楼大厦的衬托下,展现出了香港的另一番景色。

最后,我们回到了酒店休息,准备明天能去更多的地方旅游。

早晨,阳光从窗户透进了房间里,我们又要开始了我们新的一天的旅程!

端午节第二天,我们第一个要去的地方就是香港迪士尼乐园了,我的心里感到了滋滋的,因为我做想要来的地方就是这儿了!到了乐园,走进睡公主城堡,我们来到了美国小镇大街,一到这儿,我们就会不便放慢步伐,享受了一下阵阵烘饼和糖果的香味,欣赏两旁雅朴怀旧的建筑物。接着,我们到了妙想天开的幻想世界中,那儿的娱乐设施非常多,有小飞象旋转世界,骑着小飞象在天空中飞翔。有疯帽子旋转杯,在爱丽丝的奇妙世界中漫游。还有小熊维尼冒险之旅,坐上维尼的蜂蜜罐,朝着百亩森林展开一段甜蜜的童话之旅。在路上我们还会看到维尼的好朋友。我最喜欢的就是小小世界了,我们坐着小船,在水上展开了旅程,我们可以看到有过百个代表不同民族的人形木偶以不同的语言演绎的《世界真细小》……

我们还到了明日世界中探索以宇宙的无穷奥秘。这里面最刺激的就是飞越太空上了。我们登上室内过上车,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太空中,经历一次宇宙冒险之旅。乘坐速度惊人的过山车不断扭动、转弯和急坠,在音乐的衬托下,经火速往来的无涯宇宙和恒星之间的刺激体验……

接着,我们到了冒险世界,坐上了森林河流之旅的船,我们跟着胆色过人的船长展开了冒险之旅。在路上,我们看见了许多大象和鳄鱼,还会时不时喷水到船上来,下了船后,我们的衣服全湿了。

挖笋,我们回到酒店好好的休息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我们就回家了,借宿了这次的端午节游香港的旅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传统节日三年级作文450字精选

全文共 463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到春节,家家都要帖春联、包饺子、放烟花……我觉得最热闹的就是放烟花了!

大年三十吃团圆饭,欢天喜地过大年。好不容易等到了晚上,大人们有的在打麻将,有的在吃瓜子、聊天,话说不完似的……我兴奋地在家中来回地跑着,抑制不住自己喜悦的心情。当我跑到场台边时,突然,烟花飞上天空,在一瞬间炸开了,有的像无数流星,有的像五光十色的花朵,还有的如金色的太阳,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一样,多美呀!

烟花极美,爆竹响亮,它们背后的传说更是迷人,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叫“年”的怪兽,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就跑到村子里偷吃伤人,后来,有一位老人路过这里,他告诉大家,“年”最怕的是响声、红色还有灯光。于是,大家就在“年”即将到来的前一天,给自家贴上红纸,还把屋子里的灯全部点亮,家家户户都会放鞭炮。直到现在我们在过春节的时候还是会放鞭炮、放烟花。我盯着窗外想着关于春节的传说,突然,“嘭”的一声,红色的烟花在空中炸响,我的脸都变得红彤彤的,不知道是烟花的映照还是激动的涨红。

多么美的烟花,多么热闹的春节啊!真希望时间能停留在这一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华传统节日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有许多的传统节日,比如说: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重阳节。

重阳节是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在重阳节,我们都会吃重阳糕。我特别爱吃重阳糕,重阳糕有白色的、粉色的、赤色的等等,再插上一面小旗,哈哈,真好玩!重阳糕蒸好,咬上一口,感觉甜甜的,糯糯的,实在是太好吃了!可是,重阳糕有点不好,总爱粘牙齿。

去年重阳节,我们全家去南通登狼山。这天,秋风瑟瑟,到处是秋天的感觉。沿着盘曲陡峭的石阶往上,两旁的大树郁郁苍苍,从树的缝隙射下缕缕阳光,树林里偶尔传来虫鸣声、游人的欢笑声。

一马当先的是爸爸,后面紧跟着外公和妈妈,我搀着外婆走在最后面。最让我佩服的就是外公了,别看他已经70岁了,步伐矫健,身上背着个大包,手上拿着摄象机,一边爬山一边摄影,精力充沛得就像一个小伙子。外婆腰椎有病,爬山有点吃力,我搀扶着她慢慢往上登。

很快地,我们就爬上了山顶。登山远眺,景色巍然壮观。阳光照射在宽阔的江面上,盈盈的江水轻轻荡漾,一艘艘巨轮驶向远方。我舒展双臂,尽情地享受清风徐徐的舒畅,真是太爽啦!我们来了张全家福,留下了这美好的回忆。

重阳节是我最喜欢的传统佳节,愿天下所有的老人重阳节快乐!天天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写传统节日的作文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有春节、端午节、重阳节、元宵节、清明节等等,但我最喜欢春节。

大年初一,吃完团圆饭,我们便开着车去外滩广场看烟花。“哇!”我情不自禁的发出了赞叹,“这儿可真美啊!”这些烟花五花八门。有的直冲云霄,然后“砰”的一声炸开了,像无数的星星一样,发出美丽的光亮;有的像火箭炮一样握在手里,然后“嗖”的一声飞出去,最后悄无声息的消失;还有的立在地上,先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然后绽放出灿烂的火树银花。看烟花时我问妈妈:“为什么春节时我们要放烟花呢?”妈妈说:“那要从一个传统故事说起。古时候有种凶猛的怪兽叫“年”,它相貌狰狞,生性凶残,专吃小孩。

每到正月初一夜晚,‘年’便会胡作非为,直到鸡鸣才回去。祖先掌握了‘年’活动的时间每当‘年’一出来就放鞭炮放烟花,‘年’被吓破了胆,就不来捣乱了。”听完妈妈的话,我若有所思:“哦,原来如此。”烟花看完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烟花般灿烂的笑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我喜欢的传统节日春节作文200字

全文共 328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团团圆圆的中秋节,热热闹闹的端午节,红红火火的元宵节……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喜气洋洋的春节

在春节那天,奶奶要去菜场买许多东西,有菜花、猪肉、鱼、虾、海带、金针菇、青菜……

下午四点左右,奶奶开始做饭了,到了晚上,我们会叫上许多亲朋好友来家里吃饭,来到厨房,只到奶奶把一道道美味佳肴端上了餐桌,大家来到餐桌前吃起来,大人们有的举欢庆,有的说说笑笑,我们小孩子狼吞虎咽的吃着。

晚饭过后,我们小孩子最快乐的事情就是放鞭炮,于是我们拿了几盒鞭炮,然后把鞭炮放在地上,点起火,“啪啪”随着一声巨响,一簇簇烟花升上天空,像一朵朵五彩缤纷的花儿欣然怒放,美丽极了,鞭炮放完了,我一看表,快八点了,我们跑上楼去看春节联欢晚会。

春节真快乐呀!我喜欢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二作文通过这些传统节日使我成长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我看到奶奶在团箕里拨弄壳是黑黑的豆子。我问奶奶这是什么豆,奶奶告诉我说是蚕豆。奶奶还说:端午节快到了,按风俗,大人、小孩要喝雄黄酒吃炒蚕豆,可以避邪的。

我瞪着两只眼睛茫然地看着奶奶,奶奶似乎明白了什么,慢悠悠地给我讲述有关端午节的一些知识: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是开端的意思。每个月有三个五日,即初五、十五、二十五。所谓“端午”就是头一个五的意思。

端午节有一个特别的意义,它是民间一年一度的全民“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里要洒扫庭院、悬艾草、挂菖蒲、饮雄黄酒,用以驱虫菌,除害病。这其实也是民间一种自觉的防疫防病措施和良好习惯。这些活动反映了我们民族预防疾病,讲究卫生的优良传统。这些与日常卫生保健有关的习俗,也还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不过,我从课外书上看到过,知道端午节的意义是屈原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传说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是战国时的楚国大臣,由于敌国实施反间计,朝中的-臣又对他进行无耻的胡说,使屈原遭到国君的冷落并被放逐。但是,屈原的爱国之情并没有因此而受影响,反而变得更加激烈,当他听到国家沦亡之时,愤怒而无奈的屈原投江自 杀了。

千百年来,中华人民始终怀着深厚的感情纪念屈原。我认为,屈原的忧国忧民、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凝聚国家和民族团结的精神支柱,他深深地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深深地感动着我。作为一个中学生的我,最起码,现在要好好学习,长大才能振兴中华,做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苗族的传统节日作文:苗族赶秋节

全文共 584 字

+ 加入清单

赶秋节是苗族民间在秋收前或立秋前举行的娱乐、互市、男女青年交往与庆祝丰收即将到来等为内容的大型民间节日活动。

赶秋节的活动

赶秋为湘西苗族人民的大型喜庆传统节日。每年立秋日举行,赶秋日,苗族人民都要停止农活,身穿节日盛装,邀友结伴,多达万人以上,兴高彩烈地从四面八方涌向秋场,参加或观看各种文娱活动。人们唱苗,吹唢呐、舞狮子、打花鼓、打猴儿鼓、上刀梯、荡八人秋,热闹异常。八人秋形似纺车,高约8米,以粗木支撑,上设八个秋千,每处可坐l一2人。八人秋以人力转动,当转动一阵停下来谁居于最高处时,就由谁唱歌。

赶秋的由来

关于赶秋的由来,有的说是赶“立秋日”,有的说是“赶秋千”。相传很久以前,苗寨有个名叫巴贵达惹的青年,英武善射,为人正直,深受众人仰慕。一天,他外出打猎,见一山鹰从空中掠过,便举手拉弓,一箭射中。与山鹰同时坠落的,还有一只花鞋。这只花鞋,绣工极为精巧,一看就出自聪明美丽的苗寨姑娘之手。巴贵达惹决意找到这只花鞋的主人。他设计、制造了一种同时能坐8个人的风车,取名“八人秋”。立秋这天,他邀约远近村寨的男女前来打秋取乐。打秋千本是苗族姑娘最喜欢的活动,巴贵达惹想,那个做花鞋的姑娘,一定会来。果然,他愿望实现了。他找到了那只花鞋的主人,美丽的姑娘七娘。后来,他们通过对唱苗歌建立了感情,结成夫妻,生活十分美满幸福。从那以后,人们沿袭此例,一年一度地举行这种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