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友情的作文题目高中生(热门20篇)

导语:所谓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早已变成了道德利己主义。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受到道德的绑架,小编收集道德绑架的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4964

作文

97

篇1:高中优美作文:亲情,友情,爱情

全文共 890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夏天 ,仿佛注定会拥有很多传奇让我们的故事,越来越迷茫,让我们,失去 很多。

——题记

我们总是在追寻,追寻那些逝去的美好 。

关于爱情,总是在一次次失去中学会成长,学会怎么去爱别人,也让自己 知道怎么好好的去爱护自己。每一次伤痛,都是给自己的教训,一个人,唯有经历了失去,才能懂得拥有的美好,才会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幸福。

这个夏天,才知道,原来爱情并非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美好,伤痛、喜悦。、失去、辛酸、幸福,都会与之而来,让我们,一次次沉浸在幸福中迷失自我,迷失方向。

但最终,还是抓不住它,让它悄然无声的从手中溜走。

那一刻,心疼的要窒息,感受着自己心一次次的抽搐,无能为力的,只能任泪水蔓延

关于友情,无数个繁星密布的夜晚,我们指着天空,肆无忌惮的说:“我们要一辈子在一起!”那是年轻 时天真而又美好的梦,那是们最最想要拥有的以后,我们把彼此当做依靠,当做心灵的慰藉,我们可以从彼此心中找到归属感。

可是,为什么还是会失去,失去自己最宝贵的友情,不是不痛,是痛到无法言语,只能自己在黑暗中一遍又一遍的舔舐伤口,任伤痛,无边蔓延,任伤口,腐烂。独自的去感受没有依靠的孤独,一遍又一遍的回忆,回忆那些我们最珍惜的美好,回忆那些搞笑的场景,便又一次任痛侵蚀。

关于亲情,本以为,亲人,是最大的依靠,是最幸福的港湾,不管你有多成功,不管你是多失败。家,就像是一个大大的袋子,会装下你所有的好与不好,亲人,始终对你,不抛弃,、不放弃、永远爱背后默默的支持你。

对于亲人,我拥有最大的依赖,但是,在面对很多是与非,在面对这浑浊的世界后,仿佛看清了,除了父母,没有再愿意为你付出所有,没有人的心,会不掺杂质的对你坦诚相见,就像别人说的,人与人之间,就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亲人给的伤害,已经不是肉体上的伤害,而是内心的伤。心,受伤了要想挽救,真的很难,心上撕开的裂口,就算愈合了,也会永久的留下一道伤疤。

把亲人当做唯一,会让自己伤的遍体鳞伤。

但是,还是有人,会全心全意的,只为我们付出,不求回报。

太阳,肆无忌惮的照耀着这片大地,我们的青春,又这样悄然无声的流失了不少岁月。失去的,未得到的,我们,抓住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高中议论文常见题目

全文共 892 字

+ 加入清单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有位书法家对一位用废报纸练字的人说:“如果你用最好的纸来写,你可能会写的更好。”那人很奇怪地问其中的原因。书法家笑而不答,那人沉默不语。请理解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尼采曾说,处世之道应该是: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这是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实,站在哪里看世界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你又有怎样的认识和体验呢?在阅读上面材料基础上确定文章的立意,题目自拟,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位哲人说过:向后看才懂得生活,向前看才能生活。读了这句话,你有何感想?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年仅6岁的四川女童赵慧平,在得知自己患了重病,家里又无钱医治后,竟悄悄留下“遗书”,希望把自己视为唯一“财产”的布娃娃,留给班主任袁老师。赵慧平在3月10日给爸爸妈妈写了一封101个字的“信”,“我知道自己生了白血病我家住在农村,没有太多的钱来治病,爷爷奶奶还xu要你们来照gu如果我的病治不好,请将我的布娃娃送给我的班主任——袁老师。”隔壁病床的病友刘女士说,她曾目睹小惠平亲手写下这封信。此事经过四川和重庆两地媒体报道之后,立即在全国引发热议,各地网友纷纷留言表示捐款意向,希望媒体能够公布捐款账号。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5.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玫瑰花枯萎了,蜜蜂仍然拼命吮吸,因为它以前从这朵花上吮吸过甜蜜。但是,现在这朵花上,蜜蜂吮吸的是毒汁。蜜蜂知道这一点,因为毒汁苦涩,与以前的味道有天壤之别。于是,蜜蜂愤愤不平,它吸一口就抬起头来向整个世界抱怨,为什么味道变了?!终于有一天,不知什么原因,蜜蜂振动翅膀,飞高了一点。此时,它发现,枯萎的玫瑰花周围,处处是鲜花。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亲情友情的高中作文素材

全文共 756 字

+ 加入清单

1、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

2、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

3、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4、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那里,怎能不甜?——雨果

5、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6、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7、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8、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着,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高尔基

9、人生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才是不容易;友谊总需要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马克思

10、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曹雪芹

1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

12、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

13、真实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最美好的无价之宝。——高尔基

14、患难之中的友谊,能够使患难舒缓。——莎士比亚

15、用友谊的耙子铲除敌视和仇恨的种子,再在原来的地方种下和谐的嫩苗。——狄更斯

16、有了朋友,生活才显出它全部的价值;一个人活着是为了朋友;保持自己生命的完整,不受时间侵蚀,也是为了朋友。——罗曼罗兰

17、我们不应该不惜任何代价地去保持友谊,从而使它受到玷污。如果为了那更伟大的爱,必须牺牲友谊,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不过如果能够保持下去,那么,它就能够真的达到完美的境界了。——泰戈尔

18、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春秋)子夏

19、布衣之交不可忘。——(唐)李延寿

20、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宋)欧阳修

21、人生乐在相知心。——(宋)王安石

22、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明)冯梦龙

23、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关于亲情友情高中作文素材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关于友情的高中作文600字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前两天,表姐跟我说了一件和她自己有关的友情的事

“曾经的好友发信息给我,发过我一张图片,图片中,是我曾经写给她的一封信,贴着邮票。

我很开心,因为我们曾经是那么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用个不恰当的成语,也可叫出双入对了。

自从初中毕业分开后,我们写了不少的书信,后来因为距离遥远,各自考到不同的学校,友情在时间的冲涮中,渐渐地淡了。

我写过不少关于她的作文,我不曾忘掉这段友谊。

以至于,当我在大学城看到她时,我难掩的惊喜,工作之后,在不同的城市看到她时的雀跃。

我们留了联系方式,却几乎不曾联系。

终有一次她约我看电影,后来才知道,那票是她约别人被放鸽子后,想起了同个城市的我。

当时的我很开心,却发现看电影时,她的态度并没有久逢好友的兴奋,我请她喝咖啡,全程是她的自述现状,没给我多说的机会。

就这样,我们在同一座城市,有着彼此的联系方式,却不曾再多联系过。偶有在朋友圈看到她的悠闲且又优雅的生活,我会点赞,偶尔也评论几句,起初她回过一两次,而我发的朋友圈,她几乎不曾光顾,也许她的朋友太多了吧。

我跟自己说,然后渐渐地,不再去看她的朋友圈了。

她发来这封信的时候,我很惊喜,满心地以为她忆起曾经那段美好,数句闲聊后才发现,我的一大段的忆往昔的话,得来的大多只是应付的语气词。

我似乎明白了,也不再费力打下大段的文字,就这样,让我们的聊天从那张饱满两位纯真少女友情的信开始,到她的淡淡地语气词结束。

她要的, 只是回忆吧。并不是如今,我的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感悟友情作文高中生版

全文共 745 字

+ 加入清单

友情就是那陈年的老酒,经过漫长的发酵,就愈发的醇香。

——题记

友情它是人们心灵的触动和震撼,当你失魂落魄时,它就是一句温暖的慰勉;当你跌倒时,它就是一次携手相助;当你取得成功时,它就是一个微笑的祝福。

朋友,你是否抱怨过现代社会人情的冷漠。是啊,在许多场合都会听到这样的抱怨。可你们知道这当中的真正原因吗?真正的友情需要人们来相互维系和呵护,然而,你又为纯洁的友情付出过什么,付出了多少啊?没有付出怎么苛求有回报呢?朋友,你不妨尝试一下对别人多付出,尊重、理解、帮助别人,哪怕就是相见时给别人一个微笑,哭泣时,给别人一个紧紧的拥抱,沮丧时,别人一句安慰的话语……

我习惯植根于友情的沃土,她让我从不感到孤单寂寞。学习生活中离不开朋友,离开了朋友,人生就好比一朵枯萎的花朵,没有一点温馨的生活气息。你的成功与失败,没有人在意,你说生活还有意义吗?可见,没有友情、朋友,你的生活就会黯然失色。

友情虽然没有爱情那样轰轰烈烈,它是一幅山水素描画,没有绚丽多彩颜色来点缀,但它是朋友、亲人之间的心心相印、坦诚相待、风雨同舟,它淡如水又浓似血,更能散发出友谊的芬芳。友情有时又是很脆弱的,一句不经意的传言,就会使这座友情的大厦顷刻坍塌;友情有时又容易变质,一个未经证实的谣传,就会让一杯纯牛奶变酸。所以说,友情就像是一盆盆景,需要精心呵护,才能茁壮成长,久经考验。

成熟的我们已经知道了友情的内涵,真正的友情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风吹雨打的。而今,昔日的初中学友已经相离,但互相的心中都装着对方,时时刻刻怀念着那段初中生活的美好时光。想起大家曾经在一起同窗苦读,互帮互助,就格外地难忘。而今,这群朝气蓬勃的少年,怀着对人生梦想的渴望,奔向各自向往的学校。

现在,友情就是一根相思弦,你用心灵在弹奏,我用心灵去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高中作文精选:最深的友情

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我会记得,有一种情很深,叫友谊

——追忆E602

我会记得,有一年的日子,我生活 在E602;我会记得,有一年的日子,我身边有七个姐妹;我会记得,有一年的日子,她们陪我哭,陪我笑,陪我罚站,陪我在下课铃一打就奔向食堂,陪我在心中种下了一种很深很深的情,我知道,那叫友谊。

再见,我亲爱 的室友,从此,我们不能再像以前 一样,在寝室里疯疯癫癫,我们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在寝室里你说我笑,我想,在那一年,你们还是我的室友的那一年,我不会忘记,我将是我记忆 中最美的 一道。

尽管我们不能再在一起,可是,不管将来还是现在,我都希望你们可以幸福 。你们是我人生 中最绚烂的风景,尽管我再也无法欣赏你们的美丽,但还是希望你们能够依然绚丽,因为会欣赏你们的人将不止我一个。但是,我还是希望你们也能都记住我这一个欣赏者,你们的美丽,我将会牢牢记住。

被老师罚站,还好有你们陪伴,记得我们一起传的那个山楂片吗?至今,我都觉得他很好吃,想起那时的情景,除了好笑,我竟然落下了眼泪;下课铃一打,总是你们拽着我的手,吧我强拉到食堂,我知道那样很累,可是你们牵着我跑,我总觉得自己 很幸福,真的还想,让你们在牵着我的手跑一次。

没想到,那些快乐 的时光却只存在了一年,没想到,一年之后,他们都变成了我美丽的记忆。

我记得,我说过,世上没有永恒 ,只有回忆 才能代替永恒。

那么,那一年,将是我永恒的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高中作文:友情那点事

全文共 894 字

+ 加入清单

有些人,在我的生活中匆匆而来,匆匆而过,我把他们称之为“过客”;有些人,不在一起,却时常联系,我把他们称之为“朋友”;有些人,即使不联系也会谅解对方,感情也不会淡,我把她们称之为“闺蜜”。

12岁的六年级

感谢自己在一个懵懂的岁月里,遇见了善良可爱的你们,是我今生最大的幸运。

喜欢站在树下对着天空许下自己的愿望;喜欢手牵手出去散步;喜欢抄作业开小差睡大觉;喜欢听音乐;喜欢唱歌;喜欢不会想太多的自己;那一年,我单纯的像一张白纸。

13岁的初一

我喜欢语文,喜欢文字,喜欢写作,喜欢着一切可以表达情感的东西。

随着时间的洗礼、现实的演变,我们都在慢慢的成长,我们一直都在期待着下一届的学弟学妹们喊我们一声学姐,然而却不是这样。在初中,我们当了两年的小学妹。初中的生活是美好的,在学校成长的孩子是幸福的。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上好每一堂课,成绩单告诉我,努力过也不一定会成功,但是绝对不会后悔。那一年,纸上被勾勒出了素描。

14岁的初二

阳光明媚,我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不打架、不抽烟、不勾三搭四。我甚至考试还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班主任欣喜的跟我的家长叙述我的优点,我笑笑不语,也只有懂我的人才会知道,高分是用高超的作弊手段换来的,没有一点自身的东西,除了语文。那一年,素描被填满了颜色。

15岁的初三

学业繁忙的你们,为了能考上重点高中正在奋斗着,而我却和你们形成对比,没有一点实际的行动,还是一味的上课睡觉,下课狂跳的心理,我以为“爱”上一名老师会恋上每一门她的课,事实却不是这样,地理的我,一塌糊涂。你们时常会跟我讲一些人生的大道理,我会“恩恩”“恩恩”的回答,假装认真的听课。其实我是多么想和你们一起探讨难题,认真的上课,但是我知道已经晚了。那一年,五颜六色的纸被镶上了框。

16岁的2012

毕业之年来临,你们考上了理想的高中,而我奔赴上海,念了职校专攻会计,现在的我成绩很好,也有了新的朋友,新的同学和一个新的环境,但是有的时候,安静下来,难免会怀念初中的点点滴滴,就像那时候我们一起望向天空憧憬着未来一样。那一年,框架被摔,纸张见水变白。

我希望你们会因为我的存在而爱上这座城市。

我在上海,我在回忆里待续。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真正的友情高中作文

全文共 1111 字

+ 加入清单

友谊之舟在生活的海洋中行驶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有时会碰到乌云和风暴,在这种情况下,友谊应该受到这种或那种考验,在这些乌云和风暴后,那么友谊就会更加巩固,真正的友谊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放射出新的光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不知道你们是否听过这首歌,这首歌唱出了深深的友谊,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古代的这种纯真友谊在这个社会可能很难体会到的吧。但只要我们懂得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敲打,这就是我们现代的真正友谊。

有段时间我也曾矛盾过,什么才是友谊,它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呢?它让我很茫然,让我不敢靠近。那是怎样的一个季节我已不记得,因为那是对于我可以说是又好又不好的过去。一向善良。胆小。内向的我来到学校里,我不敢和人说话,人家也不理我,只有一个女同学主动来和我说话,这样我们慢慢的成了朋友,我就开始依赖着她,我感觉她就是我的支柱,没有她可能就会倒下,我们每天都在一起形影不离,只和她有说有笑的,别的同学都不去理。这样我们生活了一年,我以为我们的是最好的朋友了,我也觉得我不再是一个人的了。但是,就在这时什么都改变了。我站在门口外听到这样的话:“你怎么老是和她一起的,你不知道班上的人都不喜欢她吗?她看起来很高傲的!你不怕班里的人也不喜欢你吗?”“我也不想老是和她一起啊,她太有依赖性了,粘着人的习惯对她也是不好的。”听到这里我整个人瘫痪了,她居然也是和别的同学一样不喜欢我的,可我还以为有最好的朋友了。最后什么都是假的,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为什么她们都不喜欢我。难道友谊是那么的渴望而不渴即,老天不给那真正的友谊我呢?许多的为什么,为什么。

之后的几天我都没说过话,她见我这样就来问我怎么了,我都不理会她。她就生气的对我说了一大堆:“你知道同学为什么不喜欢你吗?我为什么说不喜欢你的依赖人,粘着人吗?你安静,又胆小,也不愿主动和同学培养感情,看起来你就想一只带有刺的弱者,让人无法靠近。还有你喜欢依赖着别人做事,这样子你想过你以后没父母给你依靠了,你将怎么生活呢,所以我说这些就是想让你能好好的生活。你自己想想吧!”听了她的话,我心里深处的从不敢接受的事情就这样进入我的脑里。是的,是到承认的时候了。我是怎样有勇气承受的呢?是她,曾经我怀疑现在我信任的朋友,她让我认识了所谓真正友谊,首先是诚恳,是批评同学的错误。从此我打开内心去迎接世界,去拥抱那友谊。

如果总是耿耿于怀别人对你批评,你就只会停留在原点什么也的不到,所以我们要坦然的接受别人的批评和赞扬。原谅自己,原谅朋友,才会得到真正的友谊,而且直到永恒。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第十一届创新作文大赛高中题目

全文共 4765 字

+ 加入清单

一、阅读能力测试(100分)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进行阅读能力测试。

不到5岁便夭折的儿童每年有900万。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产妇死亡概率为33%,这一比率在发达国家仅为0.018%。全球至少有25个国家,大多数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其人口的平均寿命不超过55岁。仅在印度一国,就有超过5000万的学龄儿童连简单的课文也看不懂。

看了上面这段文字,或许你只想把书扔到一边,不去想世界贫穷这件大事。因为这个问题看上去太宽泛、太棘手。然而,我们写这本书的目的就在于,劝你不要那样做。

宾夕法尼亚大学近期的一项实验表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会令我们无比震惊。研究人员发给每个学生5美元,让他们填写一份简短的调查表,然后再给他们看一份传单,请他们为“拯救儿童”(全球慈善机构之一)捐款。传单有两种不同的类型,有些学生所看到的传单是这样的:

马拉维的食品短缺影响着超过300万儿童;在赞比亚,自2000年以来的严重干旱已导致粮食产量下降42%。因此,300万赞比亚人将面临饥饿;400万安哥拉人(占安哥拉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已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超过1 100万埃塞俄比亚人急需食品援助。 另外一些学生所看到的传单上画着一个小女孩,还有这样一些文字:

罗西娅是一个来自非洲马里的7岁女孩,她过着极度贫穷的生活,甚至面临着挨饿的危险。然而,您的经济援助将会改善她的生活。有了您以及其他好心人的支持,“拯救儿童”将与罗西娅的家人以及社区里的其他人一起帮助她,让她能吃饱饭,接受教育,具备基本的医疗及卫生常识。

看了第一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了1.16美元。和第一份传单不同,第二份传单展现了一个而不是数百万人的困境,看了这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了2.83美元。这样看来,学生

们愿意为了罗西娅而承担一点儿责任,但在面对广泛的全球性问题时,他们就不免有些泄气了。

接下来,研究人员又随机选定了一些学生,先告诉他们这样一个现象,即人们不愿关注那种泛泛的信息,他们更有可能会捐钱给某一特定受害者,然后再给这些学生看那两份传单。结果显示,看了第一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款1.26美元,与事先不知道该现象的学生所捐的钱差不多。然而,看了第二份传单的学生在得知这种现象之后,平均每人仅捐了1.36美元,远远低于不知道该现象的学生所捐的钱。鼓励学生们再想想反而使他们对罗西娅不那么慷慨了,但马里人民也没有因此得到更多的援助。

学生们的反应是一个典型案例,说明了大多数人在面对贫穷等问题时的感觉。我们的本能反应是慷慨,特别是在面对一个身陷困境的7岁小女孩时。然而,正如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生们一样,我们在重新考虑之后常常失去信心:我们捐的那点儿钱不过是沧海一粟,而且这些善款的安全性也得不到保障。这本书会让您再好好想想,如何摆脱那种“贫穷的问题难以解决”的感觉,从一系列具体问题出发,重新审视这一挑战。这些问题只要能得到恰当的定位并为人们真正理解,就能够逐一得到解决。

遗憾的是,关于贫穷的辩论往往不是这样展开的。很多侃侃而谈的专家并没有讨论怎样抗击痢疾和登革热最有效,而是专注于那些“大问题”:贫穷的最终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在多大程度上信任自由市场?穷人能够受益于民主制吗?外来援助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等等。

杰弗里萨克斯是联合国顾问、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主任,同时也是一位贫穷问题专家。他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是:贫穷国家之所以贫穷,原因在于这些国家往往都气候炎热、土地贫瘠、疟疾肆虐、四周被陆地所包围。因此,如果没有大量的原始投资助其解决这些地方性问题,这些国家很难提高自己的生产力。然而,这些国家却因为贫穷,无法支付投资回报——这就是经济学家们所谓的“贫穷陷阱”。除非这些问题的解决能够落到实处,否则无论是自由市场,还是民主制,都帮不上什么大忙。外来援助之所以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能启动一种良性循环,即辅助穷国在关键领域投资,从而提高其生产力;由此而产生的更高收入会带来更多投资,收益将呈螺旋状上升。萨克斯在其2005年《贫穷的终结》(The End of

Poverty)一书中称,如果富国在2005~2025年间每年拿出1 950亿美元的资金来援助穷国,那么贫穷问题到2025年末便可完全得到解决。

然而,还有一些侃侃而谈的人认为,萨克斯的回答是错误的。曼哈顿的威廉埃斯特利挑战了纽约大学的萨克斯,随着其著作《在增长的迷雾中求索》(The Elusive Quest for Growth)及《白人的负担》(The White Mans Burden)的面世,他已经成为反援助人士中最具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之一。丹比萨莫约是一位曾在高盛投资公司及世界银行任职的经济学家,她于近期出版了《援助的死亡》(Dead Aid)一书,并在书中对埃斯特利的观点表示赞同。他们都认为,援助的弊大于利:援助使人们停止寻找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腐蚀地方机构并削弱其作用,导致一些援助机构形同虚设。对于贫穷国家来说,最好遵循一个简单的原则:只要有自由市场和恰当的奖励机制,人们就能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接受外国人或自己政府的施舍。从这个意义上讲,在看待世界运转的方式上,对援助持悲观态度的人实际上表现得颇为乐观。埃斯特利认为,“贫穷陷阱”并不存在。

我们到底应该相信谁?是相信那些认为援助能解决问题的人,还是相信那些认为援助只能使问题恶化的人?这一问题无法从理论上得到解决,我们需要的是证据。然而,遗憾的是,那种常常用来解答大问题的数据并不能得到人们的信任。引人注目的奇闻轶事比比皆是,有些事件甚至可以用来支持任何立场。例如,卢旺达在遭受种族灭绝之后的几年里得到了大笔捐款,整个国家逐渐走向繁荣。由于国民经济得到了发展,卢旺达总统保罗卡加梅开始制定政策,尽量不再接受援助。那么,我们应将这个例子看作是援助好处的证明(萨克斯的观点),还是自力更生的典型代表(莫约的观点),还是二者兼备?

由于诸如卢旺达这样的个例没有最终定论,大多数研究哲学问题的人更喜欢在多个国家之间作比较。例如,针对世界上几百个国家的数据表明,接受更多援助的国家并不比其他国家发展得快。这常常被认为是援助无用的依据,但实际上,这也可能意味着相反的观点。或许,援助使某些国家避免了一场灾难,没有援助的话情况会更糟。对此,我们并不了解,只是在泛泛地猜测而已。

然而,假如没有支持或反对援助的依据,我们又该怎样做呢?——放弃穷人?这种失败主义的态度不是我们所应持有的。实际上,答案是可以找到的。这本书整体上就采用了一种答案延伸的形式——不过不是萨克斯和埃斯特利喜欢的那种泛泛的答案,它要告诉你的不是援助

的好与坏,而是援助在一些特定的事例中是否带来了好处。我们虽然不能断定民主制的效力,却可以就是否应改变其组织方式谈谈感想,使其更有效地运行于印尼的农村等地。

无论如何,对于某些大问题(如外国援助是否有效)的回答是否像我们有时听到的那样重要,我们尚不明确。无论是伦敦、巴黎或华盛顿特区那些热心于帮助穷人的人,还是不那么热心于此的人,他们都认为援助的作用十分突出。实际上,援助只占每年给穷人所划拨的款项的一小部分,大多数针对全球穷人的计划都由各国自身的财政部门制定。例如,印度基本上不接受援助。2004~2005年间,印度为穷人的基础教育计划投入5 000亿卢比(310亿美元)。即使是在非洲这样急需援助的地方,这一数字也只占政府2003年度全部预算的5.7%(如果我们排除尼日利亚和南非这两个几乎不接受援助的大国,那么这一比例为12%)。

更重要的是,援助的是是非非引发了无数没完没了的争论,这模糊了真正的重点——钱的去处。这就意味着政府要选择正确的资助项目——该项目对穷人有好处吗?是该给老人发养老金,还是为病人建诊所?然后,弄清楚最好的操作方式是怎样的。比如,诊所的运作及人员配备可以采取很多不同的方式。

为援助问题而争论的人基本上都同意一个前提,即我们应在力所能及时向穷人伸出援助之手。这也在情理之中。哲学家彼得辛格曾写过关于拯救陌生人的道德准则,他评论说,大多数人都愿意牺牲一件价值1 000美元的衣服,换取一个落水儿童的性命。辛格还认为,这名落水儿童就是那些每年活不到5岁的900万儿童之一。经济学家、哲学家、诺贝尔奖得主阿玛蒂亚森的观点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他认为,贫穷会导致令人难以容忍的人才浪费。用他的话来讲,贫穷并不仅仅意味着缺钱,它会使人丧失挖掘自身潜力的能力。一个来自非洲的贫穷小女孩即使很聪明,可能最多也只能上几年学。她很可能由于营养不足而无法成长为世界顶级运动员,而且即使她有什么做生意的好想法,也没有启动资金。

的确,对于发达国家的人来说,这种对生命的荒废可能没有什么直接影响,但对于这个非洲小女孩来说却影响很大:她可能沦落为携带艾滋病毒的性工作者,将病毒传染给一个来到非洲旅游的美国人,而这个美国人又会将病毒带回自己的国家。或者,她可能会患上一种耐抗生素的肺结核,这种病毒最终可能会传播到欧洲。如果她当初接受了足够的教育,她可能已经研制出了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良药,或者就像中国小姑娘戴满菊一样,她上学的机会来源于银行职员的一个疏忽,这可能使她最终成为雇用上千人的商业巨头。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弗和舍

丽吴顿在其著作《半边天》(Half the Sky)中讲述了这个小姑娘的故事。即使她没有这样的际遇,我们又有何理由不给她一次机会呢?

我们知道帮助穷人的有效方式吗?当我们回到这个问题时,分歧便会显现。

辛格关于帮助别人的观点中隐含了一个前提,即你知道如何去做。在你不会游泳的前提下,甘愿牺牲一件衣服的道德准则便显得苍白无力。正因如此,在《你能拯救的生命》(The Life You Can Save)一书中,辛格不辞辛苦地为读者列举了很多实例,告诉他们可以在哪些地方伸出援手。在辛格的网站上,这部分内容是定期更新的,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弗和舍丽吴顿也是这样做的。道理很简单,只谈世界上存在什么问题,而不去谈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样只能导致社会瘫痪,而非进步。

因此,真正有用的方式是从实际问题的角度去思考,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找出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空谈外来援助。例如,世界卫生组织称,疟疾在2008年造成约100万人丧生,其中大多数是来自非洲的儿童。对此,我们认为,让人们睡在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中,这样就可以挽救很多条性命。研究表明,在疟疾传播严重的地区,让人们睡在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中,可以将疟疾的感染病例减少一半。那么,怎样做才能保证儿童都睡在这样的蚊帐中呢?

只要拿出约10美元,一个家庭就能得到一个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还会有人教他们怎样使用这种蚊帐。政府或非政府组织是否应向家长们免费提供这种蚊帐?或者按优惠价卖给他们?还是让他们自己去市场上按全价购买?这些问题是可以回答的,但答案却不甚明了。很多“专家”在这些问题上的立场十分强硬,却拿不出任何有力的证据。

疟疾是一种传染病,如果玛丽睡在蚊帐中,约翰就不太可能被传染——如果至少有一半人口睡在蚊帐中,另一半人口即使没睡在蚊帐中,他们被传染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问题是,睡在蚊帐中的孩子的人数还不到总人口数的四分之一。对于马里及肯尼亚的很多家庭来说,10美元的花费有些高。考虑到使用者及社区中其他人的利益,以优惠价销售蚊帐或免费赠送蚊帐似乎是个好办法。的确,免费发放蚊帐正是杰弗里萨克斯所提倡的。埃斯特利和莫约则对此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如果人们不花钱就得到了蚊帐,那么他们就不会对其加以珍惜,因而也就不会去用。即使他们用了,也可能会因此对施舍习以为常,在以后需要自己花钱购买蚊帐时便会退缩,或是在需要其他物品时也不愿自己花钱,而是等着别人免费赠送。

[创新高中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高中作文题目

全文共 833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待在习惯区、舒适区,似乎是人类的天性,哲学上把这叫做保守主义、经验主义,当然,也会成为教条主义。

比如古代实行科举制度,久而久之就成了八股取士,要从四书五经里引经据典,不得有自己的独创。但凡一些才华横溢,想象丰富的大诗人,在科举考试里却往往名落孙山,难以金榜题名。更有像柳永那样“奉旨填词”,唐伯虎那样名满天下,却只能流落民间的咄咄怪事。

可见,熟悉的地方无美景。人类的习惯区,一旦被统治者固化为思想的禁锢区,那就很难促进人类思想的进步,文明的进步。

幸亏我们处在“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现代,尤其是万物互联的新时代。除了逛街,我们还可以上网;除了同学,我们还有网友;除了教材,我们还有网文可以看。万物互联,我们的世界也放大了一万倍。

在如此精彩纷呈的世界,但是又被称为信息爆炸,网络泛滥的现代,我们该如何正确应对呢?

古人云: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可见,对你有用的,能对你有益的,往往是有限的。你所能汲取的养料,应该和你的发展需求有关;你所能交到的网友,应该志趣相投,彼此能相互促进。

一代诗圣杜甫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需躬行”。

网络世界的精彩,正是依托于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真实经历;而你自己的精彩,也需要身体力行去实践创造,而不是只是靠想象。

有多少我们的同龄人,沉迷于网络游戏而荒废了学业;有多少我们的同龄人,被虚幻的网络社交所迷惑,甚至走上了离家出走的不归路;网络世界里,有天使,也有魔鬼;有精华,也有糟粕。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看是繁华,实则迷幻。有很多不堪网络“毒药”的人,最终选择了离开网络,返璞归真,甚至隐居避世。

此情此境,像极了钱钟书先生说的“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而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想说的是:城是死的,人是活的,进城出城,是我的自由。人生不止一座城。

世界那么大,你需要去看看;人生那么长,你要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这样,才不至于在人云亦云中迷失了自我,也不至于因为胆怯而畏手畏脚,固步自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高中优美作文:亲情,友情,爱情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每一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拥有亲情友情爱情。如果要赋予它们颜色,那么我会赋予亲情红色,赋予爱情蓝色,赋予友情绿色。

也许有人会问:“你为什么赋予亲情红色呢?”“因为亲情是永恒不变的,就好比宇宙中只有一个太阳一样,亲人带给我们的情谊,不会因为太阳的西落而随之陨落,它会像正午高挂在天上的太阳,炽热如火。所以,我赋予它红色。”我说。

也有人会问:“红色不是代表热情吗?男朋友送给女朋友的花不也正是那热情如火的玫瑰花吗?你为什么不将红色赋予爱情,而是蓝色呢?”“虽然爱情也可以是轰轰烈烈的,但是不是所有的爱情都会恒久不变。反之,亲情是无论怎样都不会变,就算你已经死了也一样。这就是爱情和亲情的区别,这也是我不将红色赋予爱情的缘故。而我之所以赋予爱情蓝色,那是因为在我的心中,爱情是那样的清纯、恬静、美好,而蓝色刚好符合我心中的爱情的形象,再加上我也喜欢蓝色,所以我就将蓝色赋予了爱情。”我说。

还有人会问:“那你为什么赋予右倾绿色呢?”“因为真正的朋友他会在你不开心的时候,带给你快乐;在你有烦恼是,他会是一位很好的倾诉对象,同时他也会给你一些不错的建议;在你失败是,他也会鼓励你,让你能够重新站起来。真正的朋友就是这样,因为他的存在,你会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正好绿色是希望的代表,也是生机勃勃的表现。”我说。

颜色让我对很多东西有了新的看法,颜色也让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有时我甚至会想,如果世界上的颜色都消失了,那又将会是一翻怎样的景象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前方更精彩为题目的高中作文

全文共 892 字

+ 加入清单

“我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这是必须做的事。”英国前首相劳合乔治的这一习惯,看似不经意,其实却体现了其人生的智慧——忘了过去,重新开始,因为前方更精彩。

人在旅途,我们会遇到泥泞小道,也会看见铺满鲜花的阳关路。有的人跌倒在泥泞里站不起来,有的人或是沉醉于鲜花的芳香中。何不关上身后的门,让一切成为过去?前方更精彩,需要我们去发现,去追求!

只有忘记过去的成功,我们才能不断超越自我,收获精彩的人生!有记者问贝利在一千个进球里,哪一个最精彩,贝利毫不犹豫地回答:下一个!贝利正是因为忘记了过去的荣耀,所以他能让人们不惊讶于他获得各种各样的奖杯和“足球王子”的称号。

贝利踢出的每一个球都让人欢欣鼓舞,而作为当代作家马右文却让人扼腕叹息。

马右文因小说在网络上走红,在退出文坛后,他总是感叹过去的光环,对现状不满意。并在微博上吐槽,说自己过去可是红遍网络的小说家,后因与他人发生争执,伤人而入狱。

这位可怜可叹又可惜的人才因为不能忘记过去,无法接受现实人生的困境而断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假如当初他能一切重新开始,踏踏实实地工作,他的面前一定是别样的风景!

只有忘记过去的挫折,才能写就人生最美的华章!有谁曾想到,这位捐款几百万元的大土豪以前多次被自己信赖的朋友欺骗,几乎倾家荡产?他,曾仪,在妻子的帮助下东山再起。善良的他忘记了过去,致力于福利事业,让更多的人在困境中站了起来。这是多么博大的胸怀!

人生需要忘记。忘记过去是蔺相如面对别人恶言相向的忍让,忘记过去是苏轼被贬黄州的超脱,忘记过去是居里夫人面对荣誉的淡定,忘记过去是曼德拉面对狱警的大度

正是因为他们能够关上身后的那扇门,一切从零开始,所以他们能笑看云卷云舒,静听穿林打叶的雨声,从而赢得世人的景仰,收获了最为精彩的未来! 人生需要重新开始!人活着就是要有所追求,不能沉湎于过去的光环中,请

关上身后的那扇门吧!让我们走出成功的光环,走出失败的阴影,走出自卑的泥潭,走出痛苦的深渊。

忘记过去,重新开始吧!因为前方更精彩,需要我们去追求。巴尔扎克曾说:“用坚定执着做主食,把不断探索追求梦想作为调料,扔掉过去的成功失败,你就能品尝到更精彩的晚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高中作文题目

全文共 879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莫欺少年穷。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就写过一篇《少年中国说》,批判暮气沉沉的封建社会,呼吁改革创新,发愤图强。

当下社会,年轻人的世界和成年人的世界,也存在不少的差异。

年轻人爱想象,爱冒险;而成年人却告诉你安全第一,不要胡思乱想。

年轻人觉得成年人虚伪,成年人却说年轻人幼稚。

这种现象,叫做代沟,也叫做代际差异。

古往今来,有循规蹈矩,遵守家庭和社会教导的“继承者”;却也更多离经叛道,甚至离家出走的年轻人。

在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中我们看到,听从封建教条的白嘉轩和白继文,最后一个孤独终老,一个成了汉奸卖国贼和反动派;而听从革命召唤的鹿兆鹏和百灵,最终与家庭和国民党反动统治决裂,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可见,大人不一定都正确,年轻人也不一定都不靠谱。

要想让年轻人和大人,年轻人和社会亦步亦趋,融为一体,关键是大家都能与时俱进,不断进步。

一个优秀的家庭,和一个优秀的社会,应当足以鼓励和扶持优秀的年轻人。年轻人无非是会试错,不试又怎么会知道是非对错;而大人和社会,毫无疑问应当容纳这种试错。

谁的人生,是一直步步正确的呢?

小时候,老师和家长会让我们整理错题集,以便于知道自己是怎么错的,可以引以为鉴,下不为例;

那么在生活中,家长和社会给我们准备了“错题集”了吗?

矛盾来自于双方,矛盾也从来不会单方面消除。面对现代社会的激烈的观念冲突,创新冲突,大人和社会的错误,同样比比皆是,若不是,媒体怎么会每天有那么多的爆料呢?

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大人和社会要赢得年轻人真正的尊重,不是靠权威,而是靠以理服人;同样,年轻人要获得大人和社会的支持,也要靠换位思考,彼此尊重。

正如林觉民所说: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换位思考,求同存异,取得一致,是和谐少年和大人,年轻人和社会的唯一正确途径。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有比尔盖茨,也有马斯克;他们的家庭,都没有束缚他们一定要循规蹈矩;这是个人的成功,更是观念的成功。

但是在中国,这样的事例太少了,所谓年少成名的,大都是一些娱乐童星。这不值得大人和社会好好思考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真正的友情高中作文

全文共 1086 字

+ 加入清单

“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政治老师在他的课堂上突然提问。同学们先是安静了一会儿,又逐渐议论起来。我却深深埋下了头,努力控制着随时会喷涌而出的泪水??我又想到了他。

他叫邹俊。小学时我们在同一个班里;如今升入了初中,我们又坐在了同一个教室。

伟大的文学巨匠鲁迅曾经说过:“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在老师的眼中,他并不起眼;可在我心中,他就是我的知己。

我们有一段真挚的友谊。小学时,我被老师罚抄课文,规定放学前必须交。长长的课文和所剩不多的时间让我倒吸一口凉气。我来不及多想,立刻埋头奋笔疾书,目光在课文和稿纸之间穿梭。这时,邹俊突然出现在我身旁,弯下腰来对我说:“老苏,干什么呢?”我垂头丧气地“唉”了一声向我的知心好友倾诉苦闷:“老大让我抄一遍《草船借箭》,中午必须交。看来是抄不完了……”

我的余光看见他的眉头皱了一会儿,马上拍拍我的肩:“老苏,你抄到第五段,剩下的我帮你抄!我先去抄了。”说罢跑回自己的位子,掏出纸笔,照着书,和我一样埋头抄起来……看到他伏在桌子上的背影,我的心中有种异样的感觉。“谢谢了,伙计。”我默默地在心中说。

第四节课下课铃敲响了。在他的协助下,我顺利完成了任务。当他把沾着汗水的稿纸递给我时,我看见一滴滴晶莹的汗珠从他自豪而友善的笑脸上滑过。我顿时思潮澎湃,眼睛立即湿润了……

这样朴实、乐于助人的朋友哪里去找?但是,厄运的阴云遮住了我们。

初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考完最后一科后,在出校门时,我拉住他问:“初二你不转走吧?”他一边晃着手中的钥匙,一边开朗地笑着说:“那当然啦!”我放心了??因为我听他说过要转学的事。这个好朋友不会离开我??至少一年。

然而,我错了??换句话说,他撒了谎。在漫长的暑假后,开学第一天,他的位子是空的。空得那么彻底,空得那么令我绝望,我无法面对:我的知心好友猝然间与我诀别??没有先兆、没有告别的诀别。泪水霎时间模糊了我的一切视觉。我这才明白,那天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最后一次说话,最后一次看见他的笑,最后一次……我这才明白,什么是刻骨铭心的痛!

几天之后,迷茫中的我收到了邹俊从四川寄来的信。他写道:“老苏,很高兴以这种方式与你联系。我想我们以后恐怕只能这样联系了。对不起。那天我也不知道我会转走,一切都在忙乱之中。对不起。我在四川过的不错,一直没有忘记你。别挂念我。我会常写信给你的。记得回信!”落款是他的“代号”:XMZ。除此之外还有他画的一本漫画。看到如此熟悉的笔迹,我的泪再次喷涌而出……

收到他的信当天晚上,我又梦见了他。他带着自豪友善的笑从我面前飘向远方,消失在明媚的阳光中。邹俊走了,但我们的友谊却似钢铁,永不断裂,天长地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天长地久的友情高中精选作文800字

全文共 767 字

+ 加入清单

我特别喜欢一首歌,记得里面有句歌词是这样唱的:“我们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却总能把冬天变成了春天。”这句歌词好像就是对着我们说一样,你像夏天,我像秋天,我们会把寒冷的冬天变成了温暖的春天。

自从三年级分班开始,我们就一直是同班同学。三年来,我们的关系一直很好,虽然偶尔会发生一点小矛盾,可这些从来不会破坏我们的感情。你就那天边的星星,那我就是那一弯月亮;你就是那美丽的花朵,那我便会是衬托你的绿叶;若你是一棵小树苗,那我也是一棵小树苗,永远伴随着你成长,共同进退。

记得四年级时的一次考试,那次考试我只比你低了1分,我很不高兴,甚至没有理你。上课时,我一直闷闷不乐,好像心不在焉,你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等到了下课,你就走到我身边询问我怎么了,我一声不吭,你就仿佛读出了我的心思。到了老师讲解的那节课,你就一直陪我不开心,直到发现有一处老师给你批错的地方。你知道你本应该是错的,本应该再降低1分。于是,你果断地向老师提出了这个问题,当老师把你的分数改的和我一样时,你却满心欢喜,这让我感到十分诧异!下课了,你又一次走到我身边,满脸笑颜地对我说:“看吧!我们的分数一样啦!”其实,我心里好像说:“其实我并不会是你想的那样,我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小器!”这件事,对我来说是一件令我非常难忘的事,因为,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你是一个十分诚实的人,也可以反映出我们的友谊!

跟你相处了这么久,也快三年了吧,才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什么是真正的友谊,相信我们的友谊是无坚不摧的,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友谊,让这份纯真保存下去!

友谊,是一颗小小的种子,它需要我们每天精心地浇灌;友谊,是在那春天美丽绽放的花朵,需要用绿叶来衬托;友谊,更是一种说不出而又奇怪的东西。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去珍惜我们的友谊,去保护我们的友谊,让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以补为题目作文高中

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补”这个字,我是情有独钟的。

——题记

小升初,我以八十五分的数学成绩结束。初一,我没听从妈妈的建议,快速补上数学这个“缺口”。第一次月考,数学竟不及格,导致“缺口”进一步扩大。终于,在万般无奈和逼迫下,我忍受着巨大“疼痛”,去了数学补习班。

开始时,我吊儿郎当,不好好学。那时,数学还比较简单,老师总告诫我:“如果再不好好学的话,初三,就补不上了。”我依旧自顾自地玩,根本没有听从老师的建议。期末考试,我拿着数学试卷,高兴地哭了起来,卷纸被泪水打湿一片。这一时的胜利,蒙蔽了我的双眼,我继续放纵,初三,“缺口”又大了一倍,更难补上了。

初三,是在一个明媚晴朗的早晨开始的。刚开始,并没有多难,课程也少,这可让我放下了心。但随着各科课时练的下发,初三骤然“变温”。时间紧了,任务重了,同时,今年六月还要迎接人生第一个转折点。以往,我的吊儿郎当在初一二时还管用,现在,已彻底“崩溃”。脑中用知识筑起的“大坝”,在不断地考试“冲击”之下,已出现多处“缺口”。数学的缺口也渐渐地扩大,一检后,竟然又出现了一个新“缺口”,英语。

我现在已经努力地在寻求补上缺口的办法,但由于错失了补上缺口的最佳时机,想要立竿见影已是难上加难。现在,我脑中只想着一个字:“补”,我要把“大坝”补好,让“大坝”在多次考试的“冲击”下,依然完好无损。我要补,让我的数学与英语不再出现缺口。我——要——补!

现在的我,学习中的缺口还没完全补上;现在的我,为了补上缺口,已经忙得“焦头烂额”,但我还在坚持,脑中依然还有一个字———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天长地久的友情高中精选作文800字

全文共 801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是不等式,有加有减;人生又是七彩霞,有诗还有画!多姿多彩的人生总会给你带来莫名其妙的美丽……

自夏末初秋相遇的那一刻起,我便有了我的骄傲。我的骄傲就是你们大家。我们曾一起经历失败的苦涩,也曾一起品尝胜利的喜悦。今日就要分离,我更加感觉到你们是我的骄傲。六年中,在我沉默时,你们教我如何解脱;在我骄傲时,你们提醒我要谨慎;在我失败时,你们鼓励我重新再来。我为有你们这样的朋友而骄傲!记得有一次,考试中我的作文只拿了28分。我拿到考试卷,掉下了我小学以来第一滴为作文而掉的眼泪。那或许是一种失望,因为直到现在,我都没有再拿过28分。那是我第一次尝到失败的滋味。身边的同学一边问我掉眼泪的原因,一边安慰我。那种不解,可能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的眼泪是我的好胜心凝聚而成的,它里面包含着的是我失败的痛苦。我变的忧郁起来,怀疑自己的能力。但是你们告诉我,一个人是否有能力是靠自己来证明的,既然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了,别人就更不会相信你。如果想证明自己的能力就要振作起来。打那后,我又回到了原来那个我了!我也下载了这样一首小诗:总是一次次地跌倒,爬起,总是一次次地在逆境中奋起,总是不止一次地问自己:“什么是人生的真谛?”当擦干失落的泪水,重新面对困难的处境,当重新收起迷惑的悲情,重新写下青春的日记,这时我才明白——始终不向困难低头,而是一次次地抗争!相信,最终会走向胜利,这,就是人生的真谛!我以此来鼓励自己。

你们把月光般的清纯给我;我将太阳般的热情给你们。朋友,希望我们的友谊如日月经天,恒久不变。纵然晚霞美丽,也将转眼即逝;唯有友情的光辉,永不磨灭,屡屡相照。青春是友谊的花朵,在这繁花似锦的日子里,信鸽将捎去我的祝福。朋友,路,好远好长,请你面对今天,忘记昨天的忧伤,去开拓未来的路,也请你多多珍重,那天边眨眼的星光,是我祝福的双眼,就让它伴你们走向海角天涯。愿我们的友情地久天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以补为题目作文高中

全文共 695 字

+ 加入清单

亲情是一种神奇的东西,经常能让我们心动落泪,它不会随着时间的消退而消散在周围温暖的空气中。

傍晚,我偷偷拉开了抽屉,将抽屉里保存了几年的一块钱取了出来,快速装进了上衣的口袋里。

秋之夜,天气越来越冷,身上穿着比较单薄的我冻得浑身发抖,胳膊打着寒颤推开了车门。

我抬头仰望那深邃的天空,星星漂浮在它的表面,脚踩着那熟悉的土地,玉米粒点缀着它的身体。而在那无尽黑暗笼罩着的景物无非是两种颜色,那就是黑与白,但还有一种那是暖色的思念。

门未锁,推开沉重的铁门,屋里传出的暖气瞬间放大了数倍。见到出来的亲人,心茧一层层剥落,揉了揉那睡惺惺的眼睛,便率先跑进屋中。婶婶在看那所谓的“抗日神剧”,叔叔在厨房里炒着菜,而姐姐的女儿,则趴在桌子上做着作业。

“趁饭未好,你去教她几道题吧”,叔叔走过来说,我迈步走了过去,月亮透过玻璃照了进来,因为灯光过于明亮,那份月光将玻璃作为一道屏障,划为了两个世界。窗外棕色的墙壁配着皎洁的月光,屋里各种装饰配着明亮的灯光,一个纯天然,一个人为的,各有各的韵味。

弯下腰,将桌上的书抽了出来,翻着一年级的语文书,那美丽且充满童真的插图,回忆小学时的点点滴滴,不禁笑了起来。把书翻到相应的页数,然后她就给我背起了古诗:“一日无书,百日荒芜……”。而那数学题在我看来极为简单,不禁笑着说:”这也不会,应该……”,教了几道题,背了几首诗,然后我们便开心吃饭去了。

临走之前,我问她:“你还记得那张一块钱吗?那是你第一次请我客”,她想了半天,却没有给我一个满意的答案。

多想一直这样下去,但我不能永远陪伴他们一家。不过我知道亲情是没有距离的,他们也会牵挂着我和爸妈,就像我们一直牵挂他们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以心为题目高中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可能有人会想,自己的开心、快乐、无忧无虑才是真正的享受,如果小孩子这么想,还好说,因为他们对这个社会了解得很少,对人心的揣测也不够准确,但随着时间的变化,我们能认识到,人与人相处最美好的画面就是互相帮助就是脸上流露出的真心的笑。这种笑只有在那个瞬间,才能毫无保留的显示出来。

助人是享受,只有在助人的时候,才是心与心的交流,看到我们的一点帮助能令他人那样的幸福 ,我们也会被传染,那种幸福就叫做“享受”。

享受的含义有很多,包括有形和无形,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享受,要达到享受的最高境界就是精神上的满足,有很多物质上的东西在人们的眼里都不如看到别人那被帮助后的那一刻的喜悦。助人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更是我们做人的标准,所有物质上的东西只能满足我们暂时的需要,而更多时候,我们在意的是精神上的美感,若干年以后,让我们回忆

,我们可能记不住那一瞬间的物质满足,但一定会记得那次助人后的无比兴奋的感觉,那一辈子都不会忘的心情。

助人并不难,而助人后享受快乐的程度直接取决于助人的过程,有一个好的、令人回味的助人过程也不难,只要用心去帮助、去关爱、去理解他人,用心和他人做朋友,用心去解决他的.难处,整个过程下来,就会发现原来助人真的很开心,我们才会悟出“助人是享受”。

助人是享受,让我们把这种享受进行到底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高中组初赛题目

全文共 6328 字

+ 加入清单

一、阅读能力测试(100分)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进行阅读能力测试。

不到5岁便夭折的儿童每年有900万。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产妇死亡概率为33%,这一比率在发达国家仅为0.018%。全球至少有25个国家,大多数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其人口的平均寿命不超过55岁。仅在印度一国,就有超过5000万的学龄儿童连简单的课文也看不懂。

看了上面这段文字,或许你只想把书扔到一边,不去想世界贫穷这件大事。因为这个问题看上去太宽泛、太棘手。然而,我们写这本书的目的就在于,劝你不要那样做。

宾夕法尼亚大学近期的一项实验表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会令我们无比震惊。研究人员发给每个学生5美元,让他们填写一份简短的调查表,然后再给他们看一份传单,请他们为“拯救儿童”(全球慈善机构之一)捐款。传单有两种不同的类型,有些学生所看到的传单是这样的:

马拉维的食品短缺影响着超过300万儿童;在赞比亚,自2000年以来的严重干旱已导致粮食产量下降42%。因此,300万赞比亚人将面临饥饿;400万安哥拉人(占安哥拉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已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超过1 100万埃塞俄比亚人急需食品援助。

另外一些学生所看到的传单上画着一个小女孩,还有这样一些文字:

罗西娅是一个来自非洲马里的7岁女孩,她过着极度贫穷的生活,甚至面临着挨饿的危险。然而,您的经济援助将会改善她的生活。有了您以及其他好心人的支持,“拯救儿童”将与罗西娅的家人以及社区里的其他人一起帮助她,让她能吃饱饭,接受教育,具备基本的医疗及卫生常识。

看了第一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了1.16美元。和第一份传单不同,第二份传单展现了一个而不是数百万人的困境,看了这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了2.83美元。这样看来,学生们愿意为了罗西娅而承担一点儿责任,但在面对广泛的全球性问题时,他们就不免有些泄气了。

接下来,研究人员又随机选定了一些学生,先告诉他们这样一个现象,即人们不愿关注那种泛泛的信息,他们更有可能会捐钱给某一特定受害者,然后再给这些学生看那两份传单。结果显示,看了第一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款1.26美元,与事先不知道该现象的学生所捐的钱差不多。然而,看了第二份传单的学生在得知这种现象之后,平均每人仅捐了1.36美元,远远低于不知道该现象的学生所捐的钱。鼓励学生们再想想反而使他们对罗西娅不那么慷慨了,但马里人民也没有因此得到更多的援助。

学生们的反应是一个典型案例,说明了大多数人在面对贫穷等问题时的感觉。我们的本能反应是慷慨,特别是在面对一个身陷困境的7岁小女孩时。然而,正如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生们一样,我们在重新考虑之后常常失去信心:我们捐的那点儿钱不过是沧海一粟,而且这些善款的安全性也得不到保障。这本书会让您再好好想想,如何摆脱那种“贫穷的问题难以解决”的感觉,从一系列具体问题出发,重新审视这一挑战。这些问题只要能得到恰当的定位并为人们真正理解,就能够逐一得到解决。

遗憾的是,关于贫穷的辩论往往不是这样展开的。很多侃侃而谈的专家并没有讨论怎样抗击痢疾和登革热最有效,而是专注于那些“大问题”:贫穷的最终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在多大程度上信任自由市场?穷人能够受益于民主制吗?外来援助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等等。

杰弗里·萨克斯是联合国顾问、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主任,同时也是一位贫穷问题专家。他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是:贫穷国家之所以贫穷,原因在于这些国家往往都气候炎热、土地贫瘠、疟疾肆虐、四周被陆地所包围。因此,如果没有大量的原始投资助其解决这些地方性问题,这些国家很难提高自己的生产力。然而,这些国家却因为贫穷,无法支付投资回报——这就是经济学家们所谓的“贫穷陷阱”。除非这些问题的解决能够落到实处,否则无论是自由市场,还是民主制,都帮不上什么大忙。外来援助之所以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能启动一种良性循环,即辅助穷国在关键领域投资,从而提高其生产力;由此而产生的更高收入会带来更多投资,收益将呈螺旋状上升。萨克斯在其2005年《贫穷的终结》(The End of Poverty)一书中称,如果富国在2005~2025年间每年拿出1 950亿美元的资金来援助穷国,那么贫穷问题到2025年末便可完全得到解决。

然而,还有一些侃侃而谈的人认为,萨克斯的回答是错误的。曼哈顿的威廉·埃斯特利挑战了纽约大学的萨克斯,随着其著作《在增长的迷雾中求索》(The Elusive Quest for Growth)及《白人的负担》(The White Mans Burden)的面世,他已经成为反援助人士中最具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之一。丹比萨·莫约是一位曾在高盛投资公司及世界银行任职的经济学家,她于近期出版了《援助的死亡》(Dead Aid)一书,并在书中对埃斯特利的观点表示赞同。他们都认为,援助的弊大于利:援助使人们停止寻找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腐蚀地方机构并削弱其作用,导致一些援助机构形同虚设。对于贫穷国家来说,最好遵循一个简单的原则:只要有自由市场和恰当的奖励机制,人们就能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接受外国人或自己政府的施舍。从这个意义上讲,在看待世界运转的方式上,对援助持悲观态度的人实际上表现得颇为乐观。埃斯特利认为,“贫穷陷阱”并不存在。

我们到底应该相信谁?是相信那些认为援助能解决问题的人,还是相信那些认为援助只能使问题恶化的人?这一问题无法从理论上得到解决,我们需要的是证据。然而,遗憾的是,那种常常用来解答大问题的数据并不能得到人们的信任。引人注目的奇闻轶事比比皆是,有些事件甚至可以用来支持任何立场。例如,卢旺达在遭受种族灭绝之后的几年里得到了大笔捐款,整个国家逐渐走向繁荣。由于国民经济得到了发展,卢旺达总统保罗·卡加梅开始制定政策,尽量不再接受援助。那么,我们应将这个例子看作是援助好处的证明(萨克斯的观点),还是自力更生的典型代表(莫约的观点),还是二者兼备?

由于诸如卢旺达这样的个例没有最终定论,大多数研究哲学问题的人更喜欢在多个国家之间作比较。例如,针对世界上几百个国家的数据表明,接受更多援助的国家并不比其他国家发展得快。这常常被认为是援助无用的依据,但实际上,这也可能意味着相反的观点。或许,援助使某些国家避免了一场灾难,没有援助的话情况会更糟。对此,我们并不了解,只是在泛泛地猜测而已。

然而,假如没有支持或反对援助的依据,我们又该怎样做呢?——放弃穷人?这种失败主义的态度不是我们所应持有的。实际上,答案是可以找到的。这本书整体上就采用了一种答案延伸的形式——不过不是萨克斯和埃斯特利喜欢的那种泛泛的答案,它要告诉你的不是援助的好与坏,而是援助在一些特定的事例中是否带来了好处。我们虽然不能断定民主制的效力,却可以就是否应改变其组织方式谈谈感想,使其更有效地运行于印尼的农村等地。

无论如何,对于某些大问题(如外国援助是否有效)的回答是否像我们有时听到的那样重要,我们尚不明确。无论是伦敦、巴黎或华盛顿特区那些热心于帮助穷人的人,还是不那么热心于此的人,他们都认为援助的作用十分突出。实际上,援助只占每年给穷人所划拨的款项的一小部分,大多数针对全球穷人的计划都由各国自身的财政部门制定。例如,印度基本上不接受援助。2004~2005年间,印度为穷人的基础教育计划投入5 000亿卢比(310亿美元)。即使是在非洲这样急需援助的地方,这一数字也只占政府2003年度全部预算的5.7%(如果我们排除尼日利亚和南非这两个几乎不接受援助的大国,那么这一比例为12%)。

更重要的是,援助的是是非非引发了无数没完没了的争论,这模糊了真正的重点——钱的去处。这就意味着政府要选择正确的资助项目——该项目对穷人有好处吗?是该给老人发养老金,还是为病人建诊所?然后,弄清楚最好的操作方式是怎样的。比如,诊所的运作及人员配备可以采取很多不同的方式。

为援助问题而争论的人基本上都同意一个前提,即我们应在力所能及时向穷人伸出援助之手。这也在情理之中。哲学家彼得·辛格曾写过关于拯救陌生人的道德准则,他评论说,大多数人都愿意牺牲一件价值1 000美元的衣服,换取一个落水儿童的性命。辛格还认为,这名落水儿童就是那些每年活不到5岁的900万儿童之一。经济学家、哲学家、诺贝尔奖得主阿玛蒂亚·森的观点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他认为,贫穷会导致令人难以容忍的人才浪费。用他的话来讲,贫穷并不仅仅意味着缺钱,它会使人丧失挖掘自身潜力的能力。一个来自非洲的贫穷小女孩即使很聪明,可能最多也只能上几年学。她很可能由于营养不足而无法成长为世界顶级运动员,而且即使她有什么做生意的好想法,也没有启动资金。

的确,对于发达国家的人来说,这种对生命的荒废可能没有什么直接影响,但对于这个非洲小女孩来说却影响很大:她可能沦落为携带艾滋病毒的妓女,将病毒传染给一个来到非洲旅游的美国人,而这个美国人又会将病毒带回自己的国家。或者,她可能会患上一种耐抗生素的肺结核,这种病毒最终可能会传播到欧洲。如果她当初接受了足够的教育,她可能已经研制出了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良药,或者就像中国小姑娘戴满菊一样,她上学的机会来源于银行职员的一个疏忽,这可能使她最终成为雇用上千人的商业巨头。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弗和舍丽·吴顿在其著作《半边天》(Half the Sky)中讲述了这个小姑娘的故事。即使她没有这样的际遇,我们又有何理由不给她一次机会呢?

我们知道帮助穷人的有效方式吗?当我们回到这个问题时,分歧便会显现。

辛格关于帮助别人的观点中隐含了一个前提,即你知道如何去做。在你不会游泳的前提下,甘愿牺牲一件衣服的道德准则便显得苍白无力。正因如此,在《你能拯救的生命》(The Life You Can Save)一书中,辛格不辞辛苦地为读者列举了很多实例,告诉他们可以在哪些地方伸出援手。在辛格的网站上,这部分内容是定期更新的,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弗和舍丽·吴顿也是这样做的。道理很简单,只谈世界上存在什么问题,而不去谈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样只能导致社会瘫痪,而非进步。

因此,真正有用的方式是从实际问题的角度去思考,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找出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空谈外来援助。例如,世界卫生组织称,疟疾在2008年造成约100万人丧生,其中大多数是来自非洲的儿童。对此,我们认为,让人们睡在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中,这样就可以挽救很多条性命。研究表明,在疟疾传播严重的地区,让人们睡在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中,可以将疟疾的感染病例减少一半。那么,怎样做才能保证儿童都睡在这样的蚊帐中呢?

只要拿出约10美元,一个家庭就能得到一个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还会有人教他们怎样使用这种蚊帐。政府或非政府组织是否应向家长们免费提供这种蚊帐?或者按优惠价卖给他们?还是让他们自己去市场上按全价购买?这些问题是可以回答的,但答案却不甚明了。很多“专家”在这些问题上的立场十分强硬,却拿不出任何有力的证据。

疟疾是一种传染病,如果玛丽睡在蚊帐中,约翰就不太可能被传染——如果至少有一半人口睡在蚊帐中,另一半人口即使没睡在蚊帐中,他们被传染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问题是,睡在蚊帐中的孩子的人数还不到总人口数的四分之一。对于马里及肯尼亚的很多家庭来说,10美元的花费有些高。考虑到使用者及社区中其他人的利益,以优惠价销售蚊帐或免费赠送蚊帐似乎是个好办法。的确,免费发放蚊帐正是杰弗里·萨克斯所提倡的。埃斯特利和莫约则对此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如果人们不花钱就得到了蚊帐,那么他们就不会对其加以珍惜,因而也就不会去用。即使他们用了,也可能会因此对施舍习以为常,在以后需要自己花钱购买蚊帐时便会退缩,或是在需要其他物品时也不愿自己花钱,而是等着别人免费赠送。这种情况会摧毁运转良好的市场。据莫约讲,一位蚊帐供应商就曾因一项免费发放蚊帐计划而破产。在该项计划停止之后,再也没有人愿意以任何价格提供蚊帐了。

要想解释这一争论,我们需要回答三个问题。第一,如果人们必须以全价(或者至少是全价的一大半)购买蚊帐,他们是否会放弃购买?第二,如果蚊帐是免费赠送的,或是以优惠价卖给人们的,他们是否会使用这些蚊帐,还是将其浪费掉?第三,如果人们以优惠价购买了蚊帐,那么一旦以后价格不再优惠,他们是否还愿意去购买呢?

要想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观察并比较几组人在面对不同程度优惠价时的行为。这里,我们着重于“比较”,自己花钱购买蚊帐的人与免费得到蚊帐的人相比,他们的表现常常是不一样的。

那些自己花钱购买蚊帐的人可能都比较富有,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知道自己为什么需要这种蚊帐;而那些免费得到蚊帐的人可能是因为贫穷,才会被某家非政府组织选中。不过,情况也可能恰恰相反:免费得到蚊帐的人社会关系优越,而穷人由于封闭只好以全价购买。无论是哪种情况,我们都无法从他们使用蚊帐的方式上得出任何结论。

因此,这些问题最简洁的回答方式就是模仿医学中为评估新药的效力而采用的随机对照实验(RCTs)。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帕斯卡利娜·迪帕在肯尼亚开展了这样一项实验,随后,其他研究人员分别在乌干达和马达加斯加进行了类似的实验。在迪帕的实验中,随机选定的几个人在购买蚊帐时享受了不同程度的价格优惠。通过对几个小组在接受不同价格时的行为进行比较,迪帕便能回答我们前面列出的三个问题,至少在这项实验的背景下是这样的。

在本书的第三章,我们将详细描述迪帕的研究发现。尽管有争议的问题仍然存在(例如,这些实验并没有告诉我们,将进口的蚊帐以优惠价出售是否会损害当地厂家的利益),但这些实验结果还是使这场争论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并极大地影响了这方面的政策导向及言辞。

从泛泛而论转向具体剖析,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一旦我们了解穷人是否愿意花钱购买蚊帐,以及他们是否会使用免费得到的蚊帐,那么我们所了解的就不仅是发放蚊帐的最好方式了;我们还会了解,穷人是怎样做出选择的。例如,蚊帐得到广泛应用的最大阻碍可能是人们不了解这种蚊帐的好处,可能是穷人买不起蚊帐,也可能是他们的头脑完全被当前的问题所占据,根本没空去担心以后的事。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能了解穷人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他们除了手里没有多少钱之外,在生活上同其他人都是一样的吗?或是他们极度贫困的生活与其他人的生活在本质上有哪些不同?如果他们的生活有什么特殊之处,他们是否会因此而掉入“贫穷陷阱”?

(选自阿比吉特·班纳吉、埃斯特·迪弗洛《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中信出版社)

1.作者认为,人们对贫穷认识的误区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上述材料,归纳概括要点。(30分)

2.你认为未来的世界会更贫穷还是更富有,抑或会呈现其他面貌?请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调查数据及其他理论等,来阐释自己的观点。300~500字。(70分)

二、创新作文写作(100分)

一个人究竟是“富二代”还是“贫二代”,这是他的出身决定的,无法改变。但由于有高考这样的选拔制度的存在,不少“贫二代”最终成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可以说,高考在出身之外,为寒门学子打开了一扇改变命运之门。而现在,由于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与全国重点高校的合作越来越紧密,不少有文学特长的高中生通过大赛成功敲开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之门。可以说,大赛在高考之外为广大的高中生开辟了一条通往名校的“绿色通道”。所以,对于一个高中生而言,高考固然重要,但它并非生活的全部,也许在高考之外,还有另一条路,另一种生活,另一个故事……请以“高考之外”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体裁不限,字数限1500~1800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