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国学诵经典传美德征文20篇
关于学国学诵经典传美德征文怎么写?平时总觉着自己没心没肺地过着日子,如温吞水般。现在静静回想一下,突然发现大学的学习,宿舍的生活,大学的人已经给我留下了不可泯灭的印记。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学国学诵经典传美德征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浏览
5695作文
152篇1:诵读经典传承美德征文
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对我有恒大的影响,应为我一直无法懂得其中的奥妙,一直到我看了《西游记》才知道。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起初我接触他,是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妈妈的一个朋友送来一大箱的书,那位叔叔临走前对我说:“你一定要看书哦,因为书中有宝贝哦!”我翻开了西游记还没找到“宝藏”就已经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了:孙悟空大闹天空,闹得玉皇大帝拿他没了办法……
看完了《西游记》后,我躺在床上沉思了起来:叔叔说的宝藏,我想就是知识吧!
随后,我又看了几本沈石溪的书,每一次看都有一种身临其近的感觉,而且,越看越想看,让我成了一条“小书虫”在“知识海洋‘中畅游,知识就像一座宝库,要读了才能有收获。
其实说一句老实话,读书也是一件有趣的事,要比你在电脑前”大开杀戮“好上一百倍,因为读一个小时书可以让你心静下来,并且写作上有提升,要是你玩一个小时虽然放松了,但一点没学到不就等于浪费时间吗?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果没有书那到处都是文盲,那科技就不像现在了。随着生活速度变化,许多人忙的静不下来看一本书,不过,我希望大家都能够停下脚步来看一看书。
最后,我希望大家可以懂得”品味书香诵读经典“!
篇2:诵读经典传承美德征文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我看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其中我最喜欢“大禹治水”、“完璧归赵”和“孟母三迁”三篇故事。
大禹治水这篇故事讲了洪水淹没了农田,禹决定治理洪水,在禹的带领下,他们吃尽千辛万苦,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全身心无私地奉献到了治水事业中。洪水终于被制服了。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大禹。因为他坚持不懈地治理洪水,百折不挠、信念坚定,和老百姓们一起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我很佩服大禹。
我第二喜欢的故事是“完璧归赵”。讲的是赵王得到了一块绝世宝玉和氏璧。秦王很想得到它,就用十五个城与越王交换。赵王不敢得罪秦王,明知秦王不会给十五个城,但还是要派人送玉。大臣蔺相如用自己的胆量和智慧,将宝玉和氏璧送还赵国。
这篇故事的人物中我最喜欢蔺相如,因为他既忠诚又聪明。他猜到秦王会不守信用,就用要撞柱子碎玉的方法逼迫秦王让步。
我第三喜欢的故事是“孟母三迁”。讲的是战国时期,有一个大学问家叫孟子。孟子小时候家住在草地附近,他和邻居家的小孩把学办丧事当做游戏玩。因为孟子不好好学习,孟母连搬了两次家,最后搬到学堂附近,以保证孟子能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其中我最喜欢孟子,因为他很聪明。明白孟母把织好的布剪碎的意思是学东西要持之以恒,从而懂得母亲的良苦用心。第二喜欢孟母,因为她很关心孟子,为了他的学业做出很大的牺牲。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时写了许多我们要学习的品德。我们一定要尊重先人的智慧,学习先人的精华,这些中华传统美德,是几千年的道德精髓,对我们的健康成长非常有用处。
篇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征文: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全文共 4908 字
+ 加入清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普及任重而道远,要积极倡导人人有责的理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推动全镇前行的强大力量。下面,语文迷小编为您分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征文: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欢迎参考!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现象日益严重,拷问着中国人内心的良知和道义,时代强烈呼唤一种能唤起人们内心良知的东西,我认为这种东西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必须大力培育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根基,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向善的的力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一、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实意义
(一)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有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淀形成的优秀道德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等诸方面的总和。中华民
族传统美德作为社会意识的重要内容, 是一种以维护祖国民族利益为标志的精神, 是我们民族文明的集中表现, 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精神支柱。战国时代的屈原, 他那壮烈的爱国行为, 以及那皓月般的爱国诗篇, 激励着中华民族世代人民。汉代的苏武, 唐代的杜甫, 宋代的岳飞、陆游、文天祥等都是爱国民族英雄的杰出代表。他们反对民族压迫, 渴望祖国统一和强盛, 为了祖国忧心如焚, 九死不悔。岳飞“精忠报国”、苏轼“报国之心, 死而后已”对祖国的忠贞之志, 跃然纸上。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优, 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了后人的座右铭。顾言武提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 林则徐写的“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必趋之”的诗句都显示了强烈的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的爱国精神。正是这种精神, 昭示着后继者在历代谱写了伟大的篇章, 成为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向心力。不能设想一个自卑感十分沉重的民族, 一个缺乏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没有凝聚力的民族, 如何能够自立于世界,所以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民族自卑感,振奋民族精神, 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助于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爱国热情, 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 提高民族主体意识, 还有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
(二)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有利于建设新道德。
任何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体系都具有三重基本的特性: 即历史的继承性, 社会存在决定的现实性, 反映社会生活未来发展因素的超前性或理想性。也就是说, 从一定道德观念的形成和道德体系的确立过程来看, 它是三方面的组合。一定社会的一定道德体系总是内含着过去、现在、未来三种基本因素的。继承和发扬以往道德中的合理因素, 体现出的是道德的文化本位价值。这不仅是道德发展连续性的必然, 而且也是一定道德观念为一定社会和民族所认同并容纳的需要。新道德不能脱离开传统道德而产生。我们讲社会主义道德, 必须和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结合起来, 这样才会有民族的语言、民族的形式和民族的情感。我们的传统伦理道德中有许多东西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启发。如中国传统道德中的整体为上的集体主义, 在今天仍然有现实价值。 孟子讲过: “天下之本在国, 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曾子在《大学》中也讲过, 修身, 齐家, 治国平天下的内在联系: “修身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古代将个人、家庭和国家利益看成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强调全局利益高于局部利益, 整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 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勇于牺牲、乐于奉献小我而成全大我的优秀品格。这种品格是国家利益至上的思想基础, 也是孕育集体主义价值观心理的土壤。再如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注重提倡人伦价值, 强调每个人在人伦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一个人在社会中生活, 就必然会同各种人发生不同的社会关系,承担不同的社会角色, 强调个人在不同关系中所应遵守的道德义务, 对于社会稳定是不可缺少的。在人伦关系中, 古人特别重视“孝梯”。“孝”乃人伦之始, 是人类相生相养的自然情感,是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古人认为, 只有对父母敬重的人, 才有可能为国家尽忠。“在家孝父母, 而好犯上做乱者, 未之有也。”孝敬父母不只在衣食上, 还应使父母精神上得到安慰。如果一个人只顾自己, 不管父母, 那就很难设想他会诚心诚意为别人, 为公众做事情。“梯” 是“孝” 的扩展。孔子要求“弟子入则孝”,“出则梯” , “友于兄弟”, 并认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古人讲“孝梯”, 同时推而广之, 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提倡社会普遍的敬老受幼之风。中华民族这种特有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妻柔以及由此派生而来的扶弱济困、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不仅使千万个家庭和乐融融、充满温馨,而且对于维护社会公德、建设精神文明,促进国家长治久安与团结安定亦有重要作用。可以说,传统美德是建立社会主义新道德体系的思想材料。离开了传统的道德材料, 是不可能建起真正的适应新经济关系的道德体系的。在人类历史的优良传统中,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是一个十分丰富的思想宝库。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 可以从这个宝库中找到自己的思想渊源。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 再造新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 也可以从这个宝库中找到必要的思想资料和表达方式。因此说,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有利于建设新道德体系的。
( 三)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大胆地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也促进了精神文明的进步, 但与此同时, 也受到了西方资产阶级道德以及个人主义、 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冲击。这种思想严重腐蚀人们的灵魂和意志, 助长形形色色的丑恶现象的泛滥。有些人把 “一切向钱看”作为了人们生活的唯一原则, 心中想的, 话里谈的, 行动上做的无一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金钱欲望。为人民服务, 为他人奉献, 大公无私竟然为这些人所讽刺、嘲笑。如果听任这种思想蔓延的话, 我们的社会, 我们的国家还有什么希望和前途呢?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一定要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和社会秩序, 就一定要不断地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道德品质。可以说, 我们传统美德中有关义利、富贵与贫贱等许多道德观念, 在当今是可以很好地利用和借鉴的。如孔子所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 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 得之不去也。”“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要求“处富贵”、“去贫贱”, 都要合乎道义, 不靠歪门邪道。儒家还反对“富贵”了的人骄奢淫逸, 提倡节俭, 富而为仁, 富而好学; 提倡“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善天下。” 这种道德报负,也是我们搞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因此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有利于纠正由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人们思想上的倾斜, 有利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道德水平, 有利于协调社会上的人际关系, 这对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 具有重要意义。
( 四)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个完整的概念, 既包括力争实现或超过个别价值和相互竞争等内容, 也包括规范人们经济活动的规则、规章等含义。如果没有市场经济规则, 如果人们的行为毫无规范可言, 那么可以肯定地说, 市场经济必然是要变形的, 必然要处于无序状态和混乱局面。规范人们市场经济活动的规则既包括各种法律、法规, 也包括各种道德。在强调运用法制来规范人们的市场经济活动时, 也必须辅之以良好的道德。因为法制完备总是相对的, 再完备的法制也会存在某些“空隙”和“疏漏”。如果人们没有良好道德的自觉约束,就会想方设法搞投机钻空子, 利用法制的某些不完备去做各种损人利己的事情。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人人平等, 等价交换,而许多不良现象的存在却正表现为不等价交换, 背离市场经济规律。我们对市场经济要做好规划和引导, 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 靠法制来管理市场经济。另一方面,我们还必须大力提倡传统美德,注意发挥传统美德在市场经济和其它一切经济活动中的积极作用。
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大力培育爱国情怀。中华民族自古崇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历史上,中国屡遭外敌入侵,国破则家亡,使人们的爱国之情强烈地表现出来,并升华成为国献身的情操和精神,因此出现了岳飞的“精忠报国”、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以为人民群众谋幸福为己任的远大政治抱负,普通群众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自强不息、精诚团结、热爱和平,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需要崇尚敬业精神。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敬业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主张人在一生中始终要勤奋、刻苦,为事业尽心尽力。他说过“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等话。北宋程颐更进一步说:“所谓敬者,主之一谓敬;所谓一者,无适之谓一。” “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焦裕禄、“廉洁奉公、一心为民”的孔繁森、“真心诚意为民做事”的信访局长张云泉为我们树立了敬业奉献的榜样,我们应该“以人为鉴,明得失”在各自职业活动领域,树立主人翁责任感、事业心,高瞻远瞩、志存远大;要培养勤勉工作,笃行不倦,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要有“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艰苦奋斗精神;要有“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着力培养诚信意识。诚实守信是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线,是道德建设的基础。市场经济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的有害思想观念,导致一些人诚信意识淡薄,社会信任感下降,诚信缺失、造假欺诈已成为当前社会的一大问题。因此,在全社会培养诚信意识刻不容缓。各个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坚定信念,严格把好质量关,做让老百姓放心的产品。各大商场、超市要坚决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的流通,卖诚信商品,做诚信买卖。政府要加强企业诚信监管,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健全覆盖全社会的政信系统,加大企业失信处罚力度,曝光失信企业,使失信行为无立足之地。大张旗鼓地表彰诚信守信道德模范,宣扬诚信事迹,如“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帐”的信义兄弟、“毕生打造诚信招牌”的尚金锁、“人们信得过的建房人”范玉恕、“诚信自强报效祖国”的王一硕,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浓厚氛围。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应该提倡友善品质。“仁”作为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孔子的思想仍具有普遍适用性,应该大力提倡,我们无法做到完美无瑕,但是我们可以修身律己、俭以养德,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努力做到“泛爱众而亲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断锻造自身的友善品质。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地创新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应该大力弘扬和传承,用道德的力量矫正人们的行为,用传统美德的独特性提高群众的自信力,自觉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正气场。相信只要公民做到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国家将繁荣富强、蒸蒸日上,社会将呈现一片欣欣向荣、风清气正的景象。
篇4:诵读经典传承美德征文
全文共 1071 字
+ 加入清单临泽县城关小学秉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寓道德礼仪教育于书信文化特色活动中,独辟蹊径,成效显著。
一是弘扬思想熏陶激励理念,坚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在每周一诗诵读的基础上,近年来进一步拓宽诵读渠道,丰富诵读内容,以亲情友情、礼仪孝道、诚信守纪、道德品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感染为宗旨,从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及手头新近报刊杂志中,由班主任、语文老师精选诵读内容,或在老师组织指导下让学生准备诵读内容,开展每天一刻钟的晨间诵读演讲活动,低年级以指导诵读了解文意为主,高年级注重学生感悟作品历练心灵。同时,各班建立图书角,与学校图书借阅相支撑,灵活自由地开展阅读活动,节假日布置阅读作业,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评、读后感竞赛活动与影视片观摩教育活动,巩固与强化诵读成效,在学生心灵中种植道德的种子。
二是注重实践磨砺心智锻炼,积极搭建活动育人平台。充分借助各种节庆资源,有计划地针对性地安排实践活动,如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时,通过让学生给父母亲写一封信、为父母亲做一次服务尽一份孝心(延伸到在父母亲生日、父母亲劳累、心情烦躁时也这样做)的形式,架起了父母子女亲情沟通的桥梁;如在清明、七一、八一、十一时,通过组织学生给烈士扫墓、进社区进基地观摩、创作书画作品等,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传统美德;如在六一、元旦、教师节时,开展师生联谊文艺活动,让和谐人际与集体观念根生叶茂。同时,每学期都坚持开展每月一次的主题鲜明的班队会,形成了“诵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我健康,我快乐,我成长”、“做了不起的临泽人”等低中高年级特色别致的教育实践活动,与争创文明班级、五小合格小公民活动相融合,在活动中让学生磨砺意志锻炼心智,塑造品格操行。
三是狠抓日常规范养成教育,努力创建德高为范楷模。坚持以德立校的理念,奉行“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无小节,节节为楷模”的原则,在静态让花草树木山石墙壁橱窗板报含笑默语无声引导的格局上,立足于身教重于言教的动态格局建设,以教师的“见面点头致意、微笑问好,校园行走慢走轻声、礼让学生、弯腰捡拾垃圾,学习中耐心热情辅导学生,活动中亲切关心激励学生”的师德群体形象,指引与感染着学生礼仪待人、文明做事,上下楼梯靠右慢行,不随地吐痰乱丢垃圾,帮助礼让小同学,严格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争做文明小标兵蔚然成风。校园花草无破坏,场地干净,活动安静有序,一派和谐文明。
先后学校被定为县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校,被表彰为市级团队工作先进集体,省级德育工作先进学校、书信文化大赛先进集体,全国古诗文诵读先进集体。
篇5:诵读经典传承美德征文
全文共 1208 字
+ 加入清单挥汗如雨,金桂飘香,在这个喜悦的季节里,让我们掀起诵读经典的高潮,弘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让我们更好地认识经典文化,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经典的传承。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文明家园。中华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名族精神,记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美德,是民族经典文化的结晶,是建设文明社会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其中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情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国国学经典,文化蕴含丰厚,蕴藏着丰富的文明礼节和做人道理。如《论语》中所记载的孔子的许多循循善诱之言,至今仍被世人奉为至理;也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在《孟子》卷十二的“丹之活水”中,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否定了他的说法。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令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这件事讲了白圭总自以为是,自私自利,只图个人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到别人身上,自私自利的表现。孟子则用和蔼的态度、尊敬的言辞批评了白圭自以为是、以邻国为壑的错误做法,体现了孟子的仁爱思想。
主要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有一颗仁爱的心,处理事情的时候既要有利于自己,又要有利于邻居,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的一首《游子吟》体现了母爱的伟大、无私。母爱如空气,阳光和水,拥有他就拥有了世上的珍宝,什么也不能换取,她却让平凡的生活充满色彩。但没有她,即使有世上的珍宝,也不过是一堆货物而已。母爱神圣、淳朴,只求给予,不求回报。但我们一次次的辜负她,只求索取,不求报答。可恶的我们却将母亲一声声甜蜜的问候当做一次次烦躁的唠叨,将母亲一次次的关心当做是一种施舍、、、苍天无情,世间万物,唯独将母亲渐渐变老。 “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如此孝顺的孔融,一个只有四岁的小孩都知道孝顺和谦让。孝顺是一个人的品德,谦让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
当今社会发展较快,但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素质越来越低,都遗失了自己的思想品德。现在一个比孔融大三四倍的青少年也不一定会做到孝顺和谦让。好听的话语谁都会说,但又有多少人可以去做呢?语言在行动面前往往都是苍白的。经典文学都是易学难行。放眼望去,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古代诗人虽然生活贫困,但精神的财富战胜了生活的贫寒。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明白了只有精神财富才能托起民族的骨气。 经典诵读可以提高我们自身文化品味和人文素养,通过诵读经典可以使我们了解中华文化历史,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让经典浸润人生,传承国学文明。
篇6:学国学诵经典传美德
全文共 3290 字
+ 加入清单在这金秋十月,收获的季节,在百年世博即将闭幕之际,十分感谢课题组的精心安排,我们相约在美丽的上海,畅谈工作和友谊,增进沟通与协作。怡人的黄浦江畔,霓虹闪烁,美轮美奂,精彩的世博,华美的乐章,更给这次年会增加几分温馨和感动,永恒和难忘!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浸润国学经典,传承中华美德》。
我校坐落于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老工业区,学校始建于1956年,现有26个教学班,1400余名学生,教职员工110人。去年区政府又在原址为我们重新建造了一座5600平方米的四层现代化教学楼和1300平方米的体育馆,现已竣工即将举行回迁庆典。
我校于2007年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几年来,我们本着“古代存在、现代需要、整体优化、知行统一、突出实效”的原则,遵循“读中华经典,做儒雅学生”的育人理念,以诵读国学经典为载体,把国学经典与传统美德教育有机结合,让“经典”走进课堂,融“经典”于德育活动,通过“国学经典文化”的浸润促进学生内在“美德生成”,营造了“立德树人,经典育人”的浓厚氛围。我们的教育目标是:“用雅言传承文明,用经典浸润人生”。
通过阶段性研究与实验,不但极大丰富了我校德育工作的内涵,而且提升了学校的教育品位。同时也积累了点滴经验,今天很荣幸能与大家共同分享。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对我校课题研究工作进行汇报:
一、融经典于课堂,育美德于无形
编写校本教材。国学经典,是古圣先贤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一册册书卷积淀了几千年厚重的文化底蕴与人生智慧。但往往经典过于呆板,孩子们不乐于接受。2008年,经过专家指导和我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编写出一套符合我校实际,能够激发孩子们读书兴趣的国学启蒙校本教材--《童声诗韵,雅言书香》(1-10本)。教材中的古诗文短小精炼,通俗易懂,小故事生动凝练,深受师生的喜爱。它不仅扩展了学生的读书视野,规范了学生的行为,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怀,还将德育、智育和美育有机的融于一体。 整套教材的编排继承了中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生成、行为习惯的养成,乃至健康人格的塑造都起着潜移默化、无可代替的作用。
开设国学小课。我们不断丰富校本教材,并把国学经典纳入到新课改的教学之中。每天早上开设一节15分钟的国学小课,采取“诵读+践行”的方式使学生得到心灵的净化、思想的启迪,达到学识与品行的共振。我们以1-2年级为第一梯队,任务是:诵唱中华传统美德童谣、儿歌、启蒙读物,以国学启蒙,立身养性;3-4年级为第二梯队,任务是:诵唱古诗经典、对词吟诗,谈古论今,扬中华精神,立命养志;5-6年级为第三梯队,任务是:诵唱经典古诗文,知行结合,塑造儒雅风度。
创新教学模式。我们遵循现代教学原则,采取“复习经典诗文 --新课诵读--经典连接--明义导行”的国学课基本模式,通过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把古老的经典演绎成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活性画面,如拍手诵读、画面跟读、器械配读、情景在线等。在课堂教学中,不拘泥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国学教育论坛、经典故事演讲、经典美文朗诵等备受孩子喜爱的学习方式层出不穷,通过表彰“读书之星”等激励方式,激发孩子经典诵读的学习兴趣。
二、融经典于诵读,润美德于无声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经典诵读活动,让经典融于活动之中,化枯燥为生动,有效地提升了诵读效果和育人功效。
举办国学节。我们力图通过国学节活动,从传承优秀文化、传统经典、师生风貌三个层面展示我校特色文化建设成果。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学做现代儒雅人,创建儒雅校园文化,构建和谐家校环境,提高办学效益。在弘扬国粹的过程中,树立师生同为主体,共同成长的理念,借国学之风塑造学校灵魂、凝聚学校精神。
丰富诵读内容。通过抽测、讲故事、国学启蒙教育卡通吉祥物征集、班级国学礼仪操比赛、学唱新学堂歌、千人经典诵读等形式多样的诵读方式, 营造人文化、人性化、个性化的国学氛围,彰显学校办学理念。系列诵读活动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评价与认可,也是对学校《以国学为载体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科研课题成果的检测和激励,更是打造我校校风淳朴、学风纯正、关系纯洁的人文书香校园的有力举措之一。下面一段视频是我校上个月在区运动会开幕式上,我们将经典诵读与传统腰鼓巧妙结合,让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在万人体育场上空飞扬!凭着我们三小人坚忍不拨、顽强拼搏的意志和豁达乐观、质朴向上的品格风貌,一千二百人的表演从接受任务到编排、训练、正式演出,我们仅仅用了十二天的时间。就在我们演出成功的那一时刻,我们每一位三小人都激动不已。忘不了,我们战高温、抗酷暑的排练场景;忘不了,激荡在我们每个人心底的那句话:“为荣誉而战”!更忘不了,表演前,我们师生相互激励的阵阵掌声!就在我们成功的那一刻,我们把瞬间的美丽凝聚成了永恒的感动!感动我们自己的是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是挑战极限的决心,是直面人生的坚强!下面请大家欣赏其中一个片段。
诵读走进家庭。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全校开展“经典诵读进家庭” 教育活动,“亲子学国学,全家明礼仪”体验教育活动,提倡父母和子女共读经典,共同成长,共同提高,营造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我们通过评选“书香家庭”、 “书香家长”、“书香学生”,促进了活动的开展。读书活动实实在在地促进了学校和师生的发展,让我校的师生、家长在书香中更加精神起来!
三、融经典于活动,铸美德于无痕
德育活动要服务于学生发展,学校教育就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在活动中明理、益智、修身、践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特色德育活动。
开展“金脚印”德育活动。我们从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入手,开展“金脚印”教育活动。通过品读经典,让孩子们记住自己成长的足迹,不管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只要从中领悟成长的真谛,自己留下的就是“金脚印”。 “金脚印”教育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德”、“礼”的力量,激发孩子纵向和横向成长的比较,使学生熟诵入心、亲历践行、感悟内化。促进学生自主向善发展,把圣人教诲贯穿到生活中,落实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最终达到了良好的孝行教育。下面是我校开展的践行《弟子规》活动的一个片段。
开展“国学礼仪讲堂”活动。学校以“开笔礼”的独特形式做为 “国学礼仪讲堂”的第一节课。庄重的“开笔礼”“击鼓鸣志”“朱砂启智”“启蒙描绘”“ 敬茶亲师”“”仪式,让刚入学的新生真正感受到入学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是开始学习,走向成才的起点。也让孩子们感受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欣然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开笔礼”的引领下,“国学礼仪讲堂”节节探国学经典之真谛,堂堂书礼仪道德之华章,处处表文明礼让之谦恭,事事树现代中华之风貌。主讲者深入浅出的把中华几千年的古老文化、传统美德根植在每个孩子的心中。孩子们文化素养得以提升,礼仪修养、行为习惯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在书香的滋养下,我们的孩子也都变得彬彬有礼,纯朴童贞,大气阳光了。整个校园营造了一种弘扬传统文化的氛围,形成赏国学,学国学,树国风,展国姿的良好风气。在书香的滋养下,学校拥有了一支德艺双馨的教师群体,师德的馨香变得浓郁悠长,我们的教师也都真正站在了孩子们的首席位置,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也真正变得高尚、纯粹,脱掉俗气了。沐浴书香,洗礼灵魂;浸染书香,陶冶性灵。我们生活在溢满书香的校园之中,我们享受着书香给我们带来的精神愉悦!浸润国学经典,传承中华美德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家长成为好父母、为构建温馨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水平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生命的质感在国学经典的诗意中无声流淌,学生良好的礼仪和品格在诵读经典中形成,心理困惑在经典中得到疏导。“国学”让学生有了知识积淀,“美德”让学生文雅起来,美丽起来。“诵读国学经典,学做儒雅少年”已潜移默化地根植于孩子们的心田,悄然成为我们一重三小的一大人文景观。让我们天天“与圣人为友,与经典同行”,让生命的每一天都因读书而精彩。愿浸润国学经典,传承中华美德能够带给我们更多的快乐,指引我们的孩子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篇7:学国学诵经典传美德
全文共 1185 字
+ 加入清单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国人不断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食粮,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濮院小学翔云校区结合其百年历史文化积淀,深入开展以国学经典文化为主的“国学雅韵,书香翔云”校园文化建设,坚定不移地走国学内涵发展之路,培养尚雅崇信,笃行创新的现代小公民。
濮院小学翔云校区的前身是濮院镇小,她创办于1870年,历经130多年岁月的洗礼,为濮院教育的发展积淀了厚实的底蕴。2005年8月,与濮院中心小学两校合一整合而成的濮院小学掀开了濮院教育全新的一页!一校三区连锁办学,校区之间彰显特色。25个教学班、1200多名学生、60名教师演绎了化蛹成蝶的绚丽,古老而年轻的翔云校区焕发着生命的活力和智慧的魅力。
翔云校区以“育人”为核心,以国学经典为主要内容,开展“国学雅韵,书香翔云”经典诵读活动,推崇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让学生从小接受“文化的酵母”,熏陶浸染民族文化。“国学雅韵,书香翔云”以三大版块为基础深入开展活动。
一、经典诵读考级,滋养润泽心根。
“直面经典、不求甚解”,“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不求字字理解,但求字字背得,13岁以前的记忆力是人一生中记忆的黄金时期,尤其孩童时期记住的内容即使长大也很难忘记,让孩子在这段黄金时期吟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作品,能使其终身受益。国学经典诗文的语言都是经过锤炼的艺术语言,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大量的诵读和积累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记忆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学生在诵读中不仅能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积淀人文素养,还能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学校制订了严格的诵读考级制度,采取定时间定教材定教师的方式,以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式,推进经典诵读活动。
1、定时间:每周固定两天,每天十五分钟时间,由语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解读与背诵。每班分设8位考级组长化整为零对诵读内容进行日日清。
2、定教材:以1、2年级《三字经》,3、4年级《弟子规》,5、6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为基本内容,以两年为周期,以六年为循环,扎实推进“国学雅韵,书香翔云”,力求学生小学六年来积累国学素材,积少成多,提升文学涵养。
3、定教师:各班语文老师为国学导师,对诵读内容进行解读,负责班级学生考级进度。学期开始根据诵读内容制订计划,按计划开展活动。
学期结束,学校组织全校诵读考级评比,由学生做评委,每班抽取半数以上学生进行诵读考级,并且进行考级优胜班评比活动。我们坚持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国学雅韵,书香翔云”开展得越来越有特色,越来越鼓舞人心,学生的进步也赢得了家长与社会的肯定。在濮院小学第七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以401班同学为代表的诵表演还吸引了《今日桐乡》报社的眼球,对此进行了新闻报道。
篇8:好学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征文
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岁月如流,稍纵即逝,转眼间,时间已在不经意间流逝,望着生日蛋糕上那正在燃烧的十三支蜡烛,才惊叹自己已经长大了。回首往事,不禁感慨,在亲朋好友的祝福中,呀呀学语的我变成成熟稳重的初中生,这真是一个奇幻的转变。
朦胧地记得小时候,在亲朋好友的熏陶下,我哎呀哎呀的读起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第一次接触了文学,那时的我天真、可爱。只是听爷爷如痴如醉的讲着大诗人李白风流倜傥的故事。有一次,我趁家人午休的时候,穿起爸爸的大褂,又拿出妈妈的靴子,学着文人那样走起步,嘴里还念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那时发音还不准,让醒来的家人大笑不止。从此,经典文学便在我的内心深处萌芽生长。
到了小学,在家人的影响下,我开始畅读名著,不管是国内名著还是国外名著,都是我的最爱。在名著的书海里,我曾为《水浒传》的108位好汉而敬佩,也为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的侠义拍手叫绝,更曾为《哈利。波特》的魔法而如痴如醉,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一次又一次地体会到了阅读经典的乐趣。
进入初中的我,对古典诗词的痴迷程度也越来越浓厚,并喜欢在舒爽的清晨,赋闲的午后,沏一杯清茶,借着太阳的柔光,怡然自得步入阅读的世界,领略在诗词的、无限魅力,品“行宫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的凄美,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气势,倾“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宁静,在诗词流动的曲子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在体验中感悟。
我终于品尝以了经典文学带给我的快乐与收获。感谢经典,他对我的熏陶,对我生命的指点,对我生活的启迪,让我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成长!
篇9:诵读国学经典,争做美德少年作文
全文共 397 字
+ 加入清单中华民族的上下五千年文明史,我们的传统美德以德为本,树立以道以为重的人生观。
同学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应该继承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首先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古往今来,多少人为维护祖国的荣誉和尊严在爱国方面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一个文明好少年,要像书中拥有良好习惯的毛主席、叶圣陶、周恩来和宋庆龄┈┈,要学习他们的诚实守信的品质,在家尊敬老人,在学校尊敬老师,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在公共场所遵守秩序,只有这样我能把中华民族的美德传承下去。
《三字经》中曾说“孔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意思是孔融四岁时,能把大孩子和小孩子分清,谁吃大梨,谁吃小梨,他比别人先懂得。同学们,孔融四岁时就懂得了要尊老爱幼,可是我们四岁吃梨时,生怕被别人抢走,我们中华的美德是靠我们传承下去的,如果我们不把它传承下去,后人会骂我们,我们也会遗臭万年。所以同学们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做一个美德少年。
篇10:传承中华文明争做美德少年征文
全文共 712 字
+ 加入清单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国庆节后的天安门广场,随处可见的口香糖残迹,显得格外刺眼,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上竟有60万块口香糖残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块口香糖污渍,工人需要铲30下、刷100次才能清除一块口香糖残渣,密密麻麻的斑痕与天安门广场的神圣和庄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文明是什么?我觉得文明就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的亲切,是见到师长的一声问好,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句“对不起”……
然而遗憾的是,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是有着不文明的行为:在我们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白色垃圾,有些同学下课时没有文明休息,在教室走廊上起哄大闹,说脏话,粗话;走路推推搡搡,有的同学还故意损坏公共财物。
作为新二小的学生,在讲文明,创和谐上该如何做呢?我觉得文明礼貌,重在表现,要做到三条:一是谈吐文明;二是谦虚礼让;三是举止端庄。同学们如果你能做到这三条,那你就不愧是作为“礼仪之邦”的小公民了!
每个人的心灵都像是一扇窗,窗户打开光亮就会进来。我相信“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很近很近,近得触手可及。有时候,文明离我们只不过是10公分的距离;有时候,也许只是几十厘米的宽度;也有时候,可能只是一张纸的厚度;我相信,其实文明就在我们心中。我们会在生活中不经意的流露着。有时,多一份手势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体谅;有时候,多一点耐心的等待,对别人来说就是一种关爱;有时候,多一点点分享,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温暖。
我相信,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就会使社会迈出一大步。所以我发现,文明是一种力量。
让我们携起手来,时时文明,处处文明,用文明缔造美好校园、和谐的社会!
篇11:传承中华文明,争做美德少年征文
全文共 720 字
+ 加入清单我的姥姥,个子不高,体型微胖,弯弯的眉毛下有一个塌塌的鼻子,看上去很慈祥。姥姥十分勤俭节约。
有一天,妈妈为我们做了一锅美味的饭菜。红的、黄的、绿的和白的,各种各样的菜品齐聚一堂,香气扑鼻。没一会儿工夫,一大锅 的菜被我们吃得差不多了,但最后的那点锅底却谁也吃不下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正准备把这些剩饭菜倒掉的时候,姥姥一把将盘子夺了过来,“哗啦”几下便吃了个精光,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一边走,还一边说:“竟然这么浪费,太可恶了!”我不由惊叹,原来姥姥这么节俭呀!
姥姥不仅节俭,而且还十分勤劳。在姥姥家的院子里,有一块很大的菜园。这里的蔬菜种类繁多,应有尽有:有圆圆的卷心菜,有高挑的玉米,还有害羞的白萝卜……之所以这块菜园这么好,是因为有我们家的种菜高手——姥姥。不管是在什么时候,只有一有时间,姥姥都会忙着照看菜园。她一会儿清除杂草,一会儿给蔬菜浇水,真是好忙呀!
姥姥除了勤劳节俭,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唠叨了。老师平时布置的作业很多,尤其是在期末考试的前几天,作业就能写上几天!那天晚上,我写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后,觉得自己终于可以“解放”了。正当我准备打开电脑玩 游戏的时候,姥姥又发话了:“写完了作业就赶快写补习班的作业!”我听了,顿时摊在地上,心想:姥姥就不能让我放松一下吗?可转念一想:姥姥发火可是无人能敌的。只得便极不情愿地关上电脑,走到课桌前开始埋头写起来。我用了近半个小时将第一个作业完成,想想还有许多作业等着我去做,有些不耐烦了,一甩笔气愤地说:“哎呀,作业怎么这么多呀,不写了!”话音刚落姥姥气冲冲地走过来说:“小 孩子家还嫌多,像我们小的时候……”姥姥什么时候才能不唠叨呢?
这就是我的姥姥,一个勤劳节俭,又爱唠叨的姥姥。
篇12:学国学诵经典传美德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走进下淀小学,校园“新编校园三字经”长廊、文化广场、文化墙,24孝墙壁文化等国学经典环境便把我们带入“学国学经典、做孔子文化传人”的浓浓氛围之中。
围绕这一主题,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诵国学经典,做美德少年”的成果展示活动。
这不,伴随着优美的古筝韵律,我们六(3)班全体同学摇头晃脑地出场了——“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大家鱼贯而至,或跪或坐、抑扬顿挫、有模有样。吟诵声中,我们仿佛正循着先贤的足迹,聆听着古人的教诲,感悟古典的魅力……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说到“国学经典”,大家一定会想那得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不错,我觉得《弟子规》就是这样的一本书。这篇精巧、富有韵致的《弟子规》,包含了我们小学生日常生活中应遵守的各种规则,教我们如何孝养父母、尊敬师长、诚实守信,如何起居饮食、穿着打扮,如何做事,如何读书,如何与人相处,如何面对不良环境……我们全校师生人手一本《弟子规》,在读、背的过程中既增长了知识,又享受了这部经典美文带给我们的乐趣。同时她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同学之间比以前更加友爱了、家中曾经的“小皇帝”变得既孝顺又礼貌了,课堂上更安静更虚心了……
篇13: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征文
全文共 1328 字
+ 加入清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当然优良的传统美德也是不可缺少的。这些中华美德需要永久的传承下去,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髓。
我们要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要先从一件件小事做起,比如说:在学校向老师鞠躬问好,主动捡起学校里的垃圾,与同学团结,主动帮助他人等等。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以“崇尚道德”和“礼义之邦”而著称于世界民族之林。爱国、诚信、厚仁、重义、敬亲、贵和、求新、好学、勤俭、奉公等道德要求,经过数千年的不断陶冶、实践和发展,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极其重视“精神生活”、“道德人格”、“崇高境界”、“理想信念”、“诚实守信”在人的生活中的导向功能,这对于克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些目光短浅、低级庸俗、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等腐朽思想来说,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中华民族的这些传统道德,只要我们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吸取其精华、批判其糟粕,传承其美德,抛弃其局限,并力求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赋予其新的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就一定能够成为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发展,有助于“以德治国”的实施。
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时代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方面。按照传统道德基本内容,把传统美德分为爱国、明智、持节、自强、诚信、知耻、改过、厚仁、贵和、敦亲、重义、尚勇、好学、审势、求新、勤俭、奉公、务实等18个部分,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传统美德的各个方面,本着少而精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格言”,这对于加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和陶冶他们的道德品质,进一步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加强以德治国,培养民族精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说:“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然而,在这所谓的道义背后,在一桩桩英雄事迹之中,始终有一个千年不变的精神内容存在,这便是—传统精神文化。
当前,培育和弘扬传统文化,首先要培育与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知难而进、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清正廉洁、永不自满,乐于奉献等的民族精神,不落于时代而不断发展;不囿于陈规而勇于创新;不敢于骄傲而奋发向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今天的伟大变革和新的伟大实践,正是孕育新的传统文化最佳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反复提炼,不断总结,为民族传统文化的宝库增光添彩,这既是民族发展的攻坚战,又是民族精神前进的光辉点。
仰望中华世纪的圣火我们感到中华民族正闪耀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伟大精神。而且,正是这种不屈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国从落魄中重新崛起,并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祖国后代的我们,所要做的是同先辈们一样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地做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立志报效祖国。这不但是每个中华儿女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根本途径,更是祖国对我们的要求。让我们一起为中华传统文化这颗长寿树浇水、施肥吧.
[有关传统美德的优秀作文
篇14:诵读经典传承美德征文
全文共 939 字
+ 加入清单我,安静的坐在书桌前,轻轻地翻开书扉,一束暖暖的灯光,映在泛着淡淡书香的书本上。我细细地品一口苦茶,回味着这其中的苦涩与隐藏在深处的丝丝甘甜……——题记
经典,让我学会自信。还记得那是一段迷惘、彷徨的日子。我一个人来到空无一人的操场,悄悄地缩在一个角落,任泪水肆意的流过我的脸颊,冰冰地,凉凉地,似乎还带着一丝苦涩的咸。我只是慢慢的从书包里拿出那张泪痕斑斑的试卷,慢慢的,把它撕成碎片,用力地撒向昏黑的天空,就这样,望着它们静静的落在地上,我低下了头。
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来带了我的身边,随后,又走了。我苦笑的抬起头,却看见地上静静的躺着一本书《老人与海》。我翻开书,上面写着;献给我最好的朋友,愿她能再次灿烂的微笑。望着她离去的背影,我欣慰的笑了。回到家,我小心的打开书,开始了阅读。渐渐地,我仿佛找回了自己——一个原来乐观开朗的女孩……一个月过去了,我走在上学的路上,抬头仰望湛蓝的天空,看着路边的花花草草,听着耳边清脆悦耳的鸟鸣,我自信的笑了。是的,就像书中所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老人在连续84天没捕到一条鱼的情况下,都没有丧失自信。
而我,就因为一次小小的测验就被打败了吗?不!我终于明白了:每一杯失败的苦酒,每一场成功的盛宴,都是“必然”之路上“偶然”的风景。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顽强的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他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经典,教会我顽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忆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这是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世界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中,令人久久不能平静的书中的一段文字。保尔在出身贫寒,双目失明,四肢瘫痪的情况下,但他仍然自强不息,坚持信念,以惊人的毅力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经典,让我读懂了人情冷暖,世事无常。经典,让我明白了父母对子女那永远不变的爱。经典,仍在继续……成长的道路,有泪水,也有欢笑。
时光木马飞快的流逝,望着远处那最美的一颗星,我喃喃的说道:“诵读经典,感悟成长……
篇15:学国学诵经典征文
全文共 580 字
+ 加入清单几天前,我诵读了《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它给我的感觉是:诵读国学经典真好!
这本书让我增长了许多知识,又明白了许多道理。我被《诵读》里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
读完这本书,我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了精神食粮,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感悟到仁爱孝悌、勤俭朴实、互助互爱的传统美德。
我知道了经典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著作。经典是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是直探人性本源的东西。经典书籍提出了做人的道理,做人的要求,做人的方法,让你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诵读国学经典真好!经典既有宇宙深层的道理,又有人生的理想;既有政治的智慧,又有历史的教训,还有审美的情趣。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卓越辉煌;它是整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血脉、是浸润华夏儿女心灵的智慧食粮。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需要我们诵读中华文化中那些最优秀、最有价值的篇章!国学让我们在继承中感悟,在创新中升华。
诵读国学经典真好!
国学经典,您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积淀结晶,是曾经鲜活生命迸发出来的智慧之光。优秀诗词歌赋还浓缩了汉语韵律、词章之美,寄寓着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追求和审美理想。我在诵读中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浸染;我在诵读中学到了丰富的知识,我在诵读中理解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美德。
诵读国学经典真好!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我享受到了诵读的乐趣!
篇16:学国学诵经典传美德
全文共 955 字
+ 加入清单国学经典教育小学重点是进行以“孝敬课”为主要载体的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中重点进行以“社会服务课”为主要载体的社会公德教育;高中阶段重点进行以“党团课”、18岁成人仪式为主要载体和“三观”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
丰富活动引领国学经典教育
据了解,为了提高中小学生国学经典教育的效果,将组织开展丰富的系列活动。
市教育局将通过“东阳市教师国学知识团体赛电视大赛”、“东阳市中小学生国学知识团体赛电视决赛”、第二届“快乐学国学”DV作品电视展评活动、全市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中开展国学知识比赛、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国学读后感征文评选活动等,开展全市中小学经典诵读展示、交流、评比等活动,引领、推动全市中小学校国学经典教育的深入开展。
各学校将组织学生成立诗词、书法、戏曲、国画、武术、中医等方面的兴趣活动小组或社团,发展学生对国学的兴趣爱好。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或一些特殊纪念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孔子诞辰日等,组织开展多种多样以国学经典文化为内容的主题教育、表演活动,融国学经典教育于传统节日文化、习俗文化、庆典文化之中。
家校联手共育国学经典教育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我市推广5所基地小学开展“一校一书读国学”试点经验,广大中小学积极响应,各校和团队组织把“国学知识教育”与深化东阳“百校万生同修孝敬课”、“阳光家庭共争章”、“相约中国梦,争当美德少年”等特色品牌德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效果,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下一步,各校要重视“国学精髓”融入校园文化。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教育各门课程、融入社会实践、融入校园文化、融入班主任工作、融入学校管理工作。一是各中小学要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系统规划,提炼富有个性和感召力、并与学校发展目标一致的校训,完善校训、校风、学风、教风。二是继续通过“校训实践”活动,让全校师生都能领悟、实践校训精神,规范自己的言行,内化为师生的共同追求和共同行动。三是加强学校“三标三风”建设,提升文化品位,实现文化育人。建立和完善家校合作的组织协调机构,改革家长会的组织形式,完善家访制度,进一步强化家校共育机制,建立新型的家校合作方式,发挥家长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国学”教育中的作用,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篇17:弘扬中华文明营造美德家庭征文
全文共 1395 字
+ 加入清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具有不朽的地位,有着光辉的作用。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人们正确对待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善于区别真、善、美与假、丑、恶,并能作出正确评价与判断;培养爱科学、爱劳动、守纪律、有礼貌、诚实、勇敢、尊师敬长、孝敬父母、团结友爱、助人为乐、勤劳节俭、见义勇为等优良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埃及,虽然历史比中国早一些,但先后被波斯、罗马、阿拉伯帝国所征服,其文化也被阿拉伯文化所代替;古代印度,其本民族历史的文字记载早已丧失殆尽;古巴比伦,作为一个国家的名称早已在历史上消失,其文化也被中断。人类文明的四大发源地,有三个都先后衰落了,或者分裂成许多国家,唯独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发展绵延不断,经久不衰,世代相袭,至今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延续力,这是什么道理?原因方方面面,但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根由,就是中国不仅有着共同祖先遗传下来的血统,而且有着共同的优秀文化和美德传统。就是这血统与传统,繁衍、培育、造就了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就是这两统影响着、凝聚着人口众多的中国社会的稳定运行,维系了社会和谐;就是这两统的凝聚性与延续性,使中华民族祖德与祖魂代代相传。
传统美德教育是前人经过五千多年不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结果。
我国是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刻苦耐劳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人类。古往今来,涌现出多少勤劳向上的名人,成为世人学习的楷模。
但据调查,现在的中小学生,爱劳动、有较好劳动习惯的约占1/3,另外的2/3是不爱劳动或不太爱劳动的。有些孩子,懒得铺床叠被,懒得洗袜子、洗手绢,懒得收拾书包、收拾桌子,甚至于懒得洗脸、洗脚,连喝水也懒得自己倒。过去的公子哥儿、娇小姐什么样,他们也差不多了。
事实上,家长重视对孩子从小培养热爱劳动品质的并不多。 现在,我国几千万个独生子女家庭中,有不少家庭把独生子女视为“小太阳”,凡事都围着独生子女转。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处于幸福家庭,优越的生活环境,祖辈父辈们过多的照顾、宠爱、放任和袒护,致使独生子女从小就以家庭“小皇帝”自居,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产生了父母宠爱自己是天经地义、本该如此的错误思想。而一些学校为了迎接科技挑战,只顾传授科技知识和能力,却严重地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与民族道德素质的培养。结果,智能上去了,德能下来了。一些青少年思想品质出现问题,见利忘义、骗财害人,不讲人格、不顾国格;自私自利、损害公德;虐待父母、不讲孝敬的非道德现象时有发生,民族形与民族魂,遭到严重的扭曲。要遏止和消除这些社会的非文明、非道德现象,除采取综合治理的办法外,还必须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而传统美德的教育除了家庭、学校的教导以外,更需要整个社会的配合。
二十一世纪,人类第三次站在了世纪的起跑线上,未来的中国面临严重的挑战,迎接跨世纪的挑战,关键在于人的素质。试想一下如果未来的接班人连修身也做不好,更不用说什么“齐家、治国、平天下”了。
所以,应当站在培养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理解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提高学生道德认识,使他们知道懂得什么是美德,什么是非美德,从中能正确分辨真与伪、善与恶和美与丑,知荣辱、明爱憎,让学生实践良好的道德行为,引导学生勇于实践,着力实践,真正按着道德准则,规范自己的行为。
篇18:关于美德少年征文
全文共 413 字
+ 加入清单今年的六一儿童节太有特色了!我参加了最美浙江人,美德少年的颁奖典礼。
我们留下小学的几名小记者步行到杨梅山中学,在报告厅里刚刚坐好,被评为浙江省十大美德少年,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经历演出的报告节目马上就开始了。他们在台上的演讲生动精彩,我们目不转睛看着舞台,听的如痴如醉。
主持人向我们介绍了十位美德少年的动人事迹:他们多数人都有一个残缺的家庭,但他们不向命运屈服,而是在逆境中努力抗争,积极进取,奋发图强。他们的名字分别是:徐煜岑、徐子航、叶子硕、方梦宁、马子涵、任中奇、何浩天、季燕燕、徐倩倩,金旭何还有爱心助残小队。
我采访的是徐煜岑,他来自翠苑一小,个子小小的,他的妈妈遭遇了车祸,忘记了过去的很多事情,他每天一下学就飞快的往家跑,像教一年级的小学生那样耐心的教妈妈认字,帮做家务活,他不太爱说话,乐于助人,曾获得过中环杯三等奖。
今天的采访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和启发:这些小小年纪的美德少年,是那么的高大和不平凡,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篇19:[诵读经典传承美德征文2]
全文共 490 字
+ 加入清单最近,我从书籍中看了许多古代美德少年的感人事迹,真的很令我万分感动,那是因为他们的传统美德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其中《温席侍亲》这个故事像磁铁一般深深地吸引着我,我不停地看了好几遍。故事中的主人公黄香是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在冬天地冻天寒的,他却先钻到父母还没睡的床上,把父母的被褥给弄暖了,才回到自己床上睡觉。看到这里,我既感动有惭愧。感动的是:黄香这个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孩子,是多么懂得体贴和关心自己父母啊!惭愧的是:自己一到冬天,就要和爸爸妈妈抢鸭绒被盖,这是多么不好,不孝顺啊!
还有到了 夏天,天气又闷又热。别的孩子都在院子里乘凉,而黄香却手执蒲扇在父母的蚊帐里不停地扇着,冒着酷暑在屋里替父母赶蚊子。看着看着,我又一次感到无地自容,因为我想到了自己以前的表现:每年夏天,我总是把爸爸妈妈赶到地铺上睡,自己则睡在铺着竹凉席,对着电风扇的大床上。这是多么不应该呀!
就这样,我看完之后,自己想了想,把这个故事翻来覆去读了好多变遍。我从黄香替父母温席这件事情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少年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而现代少年更要继承和发扬祖先流传下来的美好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