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写齐白石的作文(实用20篇)

徐悲鸿和齐白石尽管人生背景各异,年龄悬殊很大,艺术风格也不相同,但作为后生晚辈的徐悲鸿,却始终对齐白石尊崇有加。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写齐白石的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4423

作文

35

篇1:齐白石名言

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

1、欲立艺者,先立人;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勿道人之短,勿说己之长;人骂之一笑,人誉之一笑。

2、人欲骂之余勿听也,人欲誉之,余勿喜也。

3、寿高未死羞为贼,不辞长安作恶饕。

4、作画先阅古人真迹过多,然后脱前人习气别造画格。乃前人所不为者,虽没齿无人知,自问无愧也。清逸,不慕名利,方可从事于画。见古今之长,摹而肖之能不夸,师法有所短,舍之而不诽,然后再现天地之造化。如此腕底自有鬼神。

5、不教一日闲过。

6、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7、我绝不画我没见过的东西。

8、任君无厌千回剥,转觉临风遍体轻。

9、画中要常有古人之微妙在胸中,不要古人之皮毛在笔端。欲使来者只能摹其皮毛,不能知其微妙也。立足如此,纵无能空前,亦足绝后。学古人,要学到恨古人不见我,不要恨时人不知我耳。

10、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11、不知明天该做什么的人是不幸的。

12、善写意者专言其神,工写生者只重其形。要写生而后写意,写意而后复写生,自能神形俱见,非偶然可得也。

13、我是学习入家,不是摹仿人家,学的是笔墨精神,不管外形像不像。

14、作画在于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15、教学相长。

16、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17、莫羡牡丹称富贵,却输梨橘有余甘。

18、每一天醒来都是新的开始;每一天结束,都是不教一日闲过的胜利。

19、欲立艺者,先立人。

20、男人三十分钟不谈女人。

21、不求一日难过。

22、勿道人之短,勿说己之长;人骂之一笑,人誉之一笑。

23、似者媚俗,不似者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24、抓住时间,不要虚度光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齐白石的民族气节

全文共 202 字

+ 加入清单

齐白石,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现代国画大师。1937年日寇占领北平时,他已70高龄,他愤然辞去北平艺专教授职务,闭门谢客,表示不与敌伪合流。尽天寒冷,全家宁愿受冻,也不领敌伪的施舍,拒绝卖画给敌伪人员。为了摆脱敌伪的纠缠,他先后在门上贴上告白:“白石老人心病发作,停止见客。”“切莫代人介绍,心病复作,断难报答也。”“画不卖与官僚,窃恐不祥。”后来干脆写:“白石已死。”白石老人的高风亮节一直为世人称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齐白石身上驮着半斤铜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齐白石,湖南湘潭人,现代著名书画家,在我国画坛上,素有“北齐南张”之说,即南有张大千,北有齐白石。齐白石属大器晚成者,他9岁学作木工,一直是位木匠,二十几岁才学雕刻,然后学画,37岁才跟王湘绮学诗文、学书法,最后终成一代大师。

据说,齐白石在湘潭黎威圣家作工时,见其兄弟二人皆好刻 印章,他便求授方法,黎氏不理。有一天,齐白石又去请求,黎威圣正在抽水烟,便和他开玩笑说:“你能把这水烟袋里的水喝干,我就教你。”齐白石果然皱眉把水烟袋中又臭又辣的脏水喝干了。黎威圣大为惊讶,为他的至诚感动,于是尽心传授齐白石的篆刻治印方法,几年之后,齐白石习成绝艺。齐白石脾气怪僻,他住在北京赶车胡同时,并不欢迎生客来访,客厅门口常挂着一块牌子,上书:“白石老人,心病复发,停止见客。”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占领了北京,齐白石来不及转移,但他很有气节,根本不依附日伪军。日本人听说他是大画家,派人来求他画画,他在门口贴了一张告示: “中外官员要买白石之画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

他还有个怪癣,对家里的一切东西,都由自己保管,一步一锁,数十年如一日。他的腰上老是挂着一串串的钥匙,象个管家婆一般。所以,有人说齐白石“身上驮着半斤铜”。

齐白石曾画有一张“不倒翁”的画,配诗嘲笑道:“乌纱白帽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汝忽然来打破,通身何处有心肝?”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齐白石

全文共 456 字

+ 加入清单

——民族气节

齐白石,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现代国画大师。1937年日寇占领北平时,他已70高龄,他愤然辞去北平艺专教授职务,闭门谢客,表示不与敌伪合流。尽管天气寒冷,全家宁愿受冻,也不领敌伪的施舍,拒绝卖画给敌伪人员。为了摆脱敌伪的纠缠,他先后在门上贴上告白:“白石老人心病发作,停止见客。”“切莫代人介绍,心病复作,断难报答也。”“画不卖与官僚,窃恐不祥。”后来干脆写:“白石已死。”

白石老人的高风亮节一直为世人称道。

苏格拉底

——坚守哲人的节操

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他认为哲学的目的不在于认识自然,而在于“认识自己”。强调“美德即知识”,知识的对象即“善”。当时奴隶主统治者控告他传播异说,毒害青年,反对民主之罪,判他死刑。他从容地对法官说:“作为一位哲人,我坚持哲人的节操,如果你们提出条件,说只要我以后不再从事哲学研究,就可以放我,让我活下去,那么我的回答:只要我活着,我就不会放弃我的信仰。”

苏格拉底,誓死坚持真理的气节,值得后世景仰,其言行大抵见于柏拉图的一些对话和色诺芬的《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齐白石的“伯乐”陈师曾

全文共 2193 字

+ 加入清单

齐白石的朋友中,陈师曾是第一个真正读懂齐白石画的人,也是第一个诚心诚意推介齐白石画的人,还是第一个让世人看重齐白石的画并改变了他的命运的人。

陈师曾何许人也?他是国学大师陈寅恪的大哥,是20世纪初期的中国画大家,也是在诗、书、画理论方面颇有修养的学者。

齐白石和陈师曾相识于1917年,两人一见如故,颇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之感。齐白石生于1864年,大陈师曾12岁。他是湖南湘潭人,从一个木匠成为一位画家,在家乡一带颇有名气。齐白石40岁以后遍游全国各地,结识了许多艺术界名流,极大地开阔了眼界。他诗、书、画、印样样精到,特别是水墨画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他原来就精于工笔草虫,这时更长于大写意的花卉翎毛,成为一位很有个性的大画家。

这一年,齐白石为避家乡匪乱,也为了艺术上的进一步发展,他第二次来到北平,住在法源寺内。他在《白石老人自述》中这样记述与陈师曾相识和结交的过程:“我在琉璃厂南纸铺,挂了卖画刻印的润格。陈师曾见着我刻的印章,特到法源寺来访我,晤谈之下,即成莫逆。师曾能画大写意花卉,笔致矫健,气派雄伟,在京城很负盛名。我在行箧中取出《借山图卷》,请他鉴定,他说我的画格是高的,但还有不够精湛的地方。我们所见相同,友谊就愈来愈深。”

在与陈师曾相识之前,齐白石的画虽然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是并不为世人所看重。他的画很少有人购买,其中原因,固然有画技不够精湛的地方,但更多的是有些人因为齐白石的木匠出身而瞧不起他。

齐白石曾对人提及一个自命科场出身的“名士”,他看不起齐白石的木匠出身,眉宇间总流露出倨傲的样子,更瞧不起齐白石的作品,背地里说齐白石的画粗野,题诗也不通,简直是一无可取、一钱不值;他还说齐白石没有书底子,画出来的画没有书卷气,俗不可耐,不能登大雅之堂。对于这样的人,齐白石不予理睬,毁誉由之。他说:“画好不好,诗通不通,谁比谁高明,百年后世,自有公评,何必争一日之长短。”

然而站在他面前的陈师曾,不仅懂得他的画,而且十分看重他的人格,这确实让齐白石喜之不禁,感觉遇上了知音。陈师曾原来是从刻印知道齐白石的大名的,现在看到了他的《借山图卷》(此为齐白石远游时画的作品),让他眼前一亮。虽然印章之“工”与绘画之“拙”看似不同,却各有各的妙趣,特别是齐白石的画,绝非有人说的那样“粗野”“不能登大雅之堂”,相反,他认为齐白石“画格是高的”,是不同于别人的个性表现。世人之所以不看重他的画,是因为大家还不了解他的画,不懂得他的画,是按传统的眼光来看待他的画的。

陈师曾劝他“自创风格,不必求媚世俗”,从此齐白石就把“画吾自画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作为终生的座右铭。尽管如此,齐白石的画不为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却是明摆着的事实。他是靠卖画生活的,而他的画的价码比一般画家要低一半,即使如此也很少有人问津。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

陈师曾帮他找到了一条路子,这就是他说的“自创风格”,即“自出新意,变通画法”:既能保持自己原有的较高的画格,不求媚世俗,又要对原来的画法有所突破,求得更多人的理解和赏识。陈师曾还针对他的画提出了具体的办法。齐白石认真地考虑了他的意见,认为切中要害,很有道理。

经过琢磨和实践,齐白石终于在60岁以后,自创了中国画中“红花绿叶”一派。这种用大笔写意的画法,有一种充沛的生活气息和热烈奔放的情绪,给人一种泼墨淋漓、气势雄逸的美感。齐白石的“衰年变法”,令更多的人对这位老人刮目相看。

陈师曾更加尊重他的这位挚友,只要有机会他就不忘介绍和宣传齐白石,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他。1922年,他携带自己和齐白石等人的作品东渡扶桑参加中日联合绘画展览会。展览会上,日本人将他和齐白石的作品抢购一空,他俩的画还被法国人选送到巴黎艺术博物馆参展。齐白石的画卖出的价码也非常丰厚,一小幅画就卖到一百元银币,二尺的画卖到二百五十元银币,这在当时国内连想都不敢想。经过在国外的参展和宣传,齐白石和他的作品由此而声名鹊起。他曾为此写过一首诗自嘲:曾点胭脂作杏花,百金尺纸众争夸。平生羞杀传名姓,海国都知老画家。

后来的齐白石在国内今非昔比,原先门可罗雀,现在车水马龙。

外国人买他画的很多,琉璃厂的古董商求他的画做生意,就连一些附庸风雅的人也纷纷请他作画,从此他的卖画生涯一天天兴旺起来。最懂得朋友情谊的齐白石充满深情地说:“师曾提携我的一番厚意,我是永远忘不了的。”

然而令齐白石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开始走红的第二年即1923年,陈师曾永远离开了他。这年夏天,陈师曾得知祖母病危,就急急忙忙地赶回南京探望。他素来孝顺,在家亲伺汤药。祖母病逝后,陈师曾身体本来就不好,由于过分悲痛,加上天气炎热,他患上痢疾,竟于八月初七不治身亡,年仅48岁。齐白石闻此噩耗,无异于晴天霹雳。他写了一首挽联寄托对这位英年早逝的挚友的哀思:三绝不多人,造物怜才,我未杀君天又忌;千秋匪易事,盖棺定论,世当传汝地难埋。

齐自石后来回忆说:“我失掉一个知己,心里头觉得异常空虚,眼泪也就止不住流了下来。他对我的画,指正的地方不少,我都听从他的话,逐步地改变了。他也很虚心地采纳了我的意见……可惜他只活了48岁,这是多么痛心的事啊!”此后,齐白石每看到陈师曾的画,都免不了要题诗悼念。

陈师曾去了,但齐白石仍然沿着“自创风格、画吾自画”的路子,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最终成为世界级的艺术大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意志坚强的齐白石写人作文300字

全文共 762 字

+ 加入清单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在他小的时候,有着一段鼓舞人心的故事。

年轻时候的齐白石,那时候还没有喜欢上画画,他热爱的事篆刻,每天,篆刻成了他最喜欢干的事情。在一个天气很好的下午,当和煦的阳光晒得不那么猛烈时,齐白石他来到了一位老篆刻家,向老篆刻请教如何才能把篆刻练得好。来到老篆刻家后,好篆刻见他决心那么充足,别向他说:〞篆刻,其实没有什么办法,只要肯苦练,便能把篆刻练好。你去挑一担硬石回家,刻了磨,磨了刻,等到这担硬石都变成了泥浆,那时你的篆刻就会顺其自然地变好了。〞年轻时的齐白石真的信了老篆刻的话,辛辛苦苦地得跑到山上,挑了一大担的硬石头回家。

他把硬石头挑回家后,每天每日,不管白天黑夜,他都在练习篆刻。他夜以继日地刻着,刻了一下便看一下,认认真真地,当刻成一个模样时,他便拿出古代的篆刻艺术品来对照,来看看有什么区别,然后又认真地修改自己篆刻出来的成品,接着他又刻了磨,磨了刻,一点一滴的进行着,从不间断。为了练好这篆刻,他手上起满了又大又红的水泡,即使这样,他也毫不顾着自己的手,继续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地练习篆刻。在这练习的过程中,他凭借自己坚定的意志,克服了手上的疼痛,击溃了硬石的坚固,就这样日复一年,年复一年,把这硬古篆刻得得越来越少,而那硬石留下的泥浆却越来越多,堆积了整间房子。当他把最后一块硬石给刻碎,把全部用石磨成泥浆时,他的篆刻艺术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状态,这让他倍感欣喜,他也从中领会了来之不易的道理,他从中知道,原来做一件事情,只要有恒心,有顽强的意志,便能把事情做好,做得优秀,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齐白石之所以有超出常人的天赋,正是因为他坚强的意志力,凭借自己的顽强斗志,他最终在自己的事业上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成就,也从而完成了自己的人生使命,让自己当之无愧。

[意志坚强的齐白石写人作文3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名人故事:勤奋的齐白石作文600字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齐白石是我国最着名的画家之一,他最善长画小虾小虫等小动物,另外,在篆刻方面他也颇有建树。

齐白石年轻的时候,他就很喜欢篆刻。有一天,他去拜访一位老篆刻家,老篆刻家说:“你去挑一担础石回家,等这一担石头都变成了泥浆,你的印就刻好了。”别的人都以为老篆刻家戏弄齐白石,劝他不要理那老家伙,齐白右却真的挑了一担础石来,夜以继日地刻着,一边刻,一边拿古代篆刻艺术品来对照琢磨。刻了磨平,磨平了又刻,手上起了血泡,他不在意,他就那么专心致志地刻呀刻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础石越来越少,而地上的淤泥却越来越厚。最后,一担础石统统都化为泥了,齐白石也练得了一手好篆刻艺术,他刻的印雄健、洗炼,独树一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有一次,他过生日。由于齐老是一代宗师,学生朋友来了很多。从早到晚,客人络绎不绝,老人笑吟吟地迎来送往,等到夜晚送去最后一批客人,老人再也支持不住了,他躺下很快睡着了。

第二天,齐白石老人一早就起床了,他顾不上吃饭,先到画室去做画,家里人都劝他吃饭,他却不肯歇一歇。总算五张画画完了,家人都长长的松了一口气,等着他吃饭。谁知他摊纸挥毫又继续作起画来。家里人怕他累坏了,都说:“您不是已画够五张了吗?怎么还画呀?”

老人轻轻抬起头说道:“昨天生日,客人多,没作画,今天追画几张,以补昨天的‘闲过’”。说完,他低下头继续作起画来。

正是凭着这种勤奋精神,齐白石老人的画越作越精,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齐白石的虾画作文400字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一说到齐白石,我们就会想到虾,因为“虾”已经成为齐白石的标志。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就欣赏了齐白石的《虾趣图》。

图中共九只虾,只只画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通俗地说就像活的一样。别看每只虾都只有几笔,但每一笔都是别出心裁的。正如齐白石自己说的,“看似简单,实则难”。

虽然,图中没有小溪,没有流水,也没有水藻、沙石,但从虾的触须、尾巴都能让人觉得虾在游动。特别是它们的身体,有的拱起,有的凹下去,简直就是一群活虾扭动着身体,摆动着尾巴,顺着水流的趋势前进。

齐白石的虾为何画得如此之好?那还用说,整整画了七十年,能不好吗?他二十岁左右开始画虾,大概六十岁时,已经画得有模有样了。可他对自己的成果并不满足,觉得虾还不够“活”,于是,每天把虾捉来养在碗里,边画边观察,日积月累,碗里的活虾终于跳到他的画里去了,他也因此成为了举世闻名的画家。

能像齐白石这样精益求精、坚持不懈的人,世上能有几个?

欣赏了齐白石的画,了解了齐白石的经历,我想我已经掌握了成功的秘诀——坚持梦想,追求完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国名人齐白石与白菜的故事

全文共 706 字

+ 加入清单

齐白石的众多绘画作品中,蔬果类题材占了很大的比重,蔬果类中他又对白菜情有独钟。

齐白石在乡下时对白菜有着很深的感情,所以在下笔时,他总是能抓住白菜肥大、嫩白、翠绿的特点入画,画出的白菜甚是鲜活,“通身蔬笋气”。

有位画家私下里学齐白石画白菜,总是画不出白菜的神韵,便向齐白石请教画白菜的诀窍,齐白石毫不客气地说:“你通身无蔬笋气,怎么能画得和我一样呢?”

齐白石画有一幅《清白传世图》,淡雅的画面上一棵白菜,三个柿子。几笔淡墨挥写出菜叶,再用较浓的墨勾出叶筋,然后以几笔淡墨画出菜头和菜根须,一棵青鲜的白菜便跃然纸上。作为与白菜形成对照的三个柿子,则用加了稍许淡墨的橙色圈写出,再以浓墨点出柿蒂,呈现出柿子的成熟甜美。极为平常的白菜和柿子和谐地搭配在一起,成就了一幅素雅、生动的《清白传世图》。柿子有“食之可清火”之意,寓意“清”,白菜则寓意“白”,两者同处一图,象征着齐白石清白于世的人生理想。

齐白石也爱吃白菜,他说大白菜“越嚼越香”。在他读到曾国藩“鸡鸭汤煮萝卜白菜,远胜满汉筵席二十四味”时,他又补充道:“余谓文正公此语犹有富贵气。不若冬笋白菜,不借他味,满汉筵席真不如也。”

有一次,一位客人带着卤肉去齐白石家,卤肉外包裹着大白菜的叶子。齐白石仔细把白菜叶子抖干净,不舍得扔。他吩咐家人把这些菜叶子切切,用盐码上,再加点油,得意地说,中午又是一顿美味。

据说还有一次,齐白石想用一张“白菜画”,换小贩的一车大白菜,小贩根本不知道这个老头是何许人,不屑地说:“我的白菜可以吃,你的白菜能吃吗?”齐白石只好黯然离开。

齐白石一生起伏跌宕,但是唯一不变的是,他对生活的那颗平常心。正像他自己所言:饱谙尘世味,尤觉菜根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齐白石

全文共 436 字

+ 加入清单

这位在近代中国画坛享有盛名的艺术大师也是起步晚,基础差。齐白石从小家境贫困,世代务农,仅在12岁前随外祖父读过一段私塾。他砍柴、放牛、种田,什么活都干,12岁学木匠,15岁学雕花木工,挣钱养家。27岁才开始正式学画画。这个时候所有人恐怕连他自己也不会想到,日后会成为一代大师,获得一连串的荣誉。

齐白石什么时候可以称的上“成”字不太好说,我想在他中青年的时候已经小有名气,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在56岁后开始大胆突破自己,转变画风后才从此声名大振。

1949年当选中国文联委员、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委员。1952年聘为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文史馆研究馆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主席、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曾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

术家”称号。1955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授予“通讯院士”荣誉状。1956年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1957年,担任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同年9月16日谢世。卒年95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国的名人故事1:徐悲鸿三请齐白石

全文共 987 字

+ 加入清单

草庐三顾不容辞,何况雕虫老画师。海上清风明月满,杖藤扶梦访徐熙。

这是齐白石为赠与徐悲鸿的《月下寻归图》的题诗,由衷感激徐悲鸿“草庐三顾”的识拔之恩。

久慕其名

一九二九年秋,近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出任北京艺术学院院长。他深信只有优秀的师资,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为此用心物色遴选教授,意向聘请的第一人,便是齐白石。

齐白石少年习画,经半个世纪刻苦精勤不懈努力,终于跻身画坛大家之列,于一九二零年定居北京,专业卖画刻印。徐悲鸿一向十分赞赏他的人品画技,称他是真正的艺术大师。

两顾草庐不果

九月初的一天,徐悲鸿来到西单跨车胡同齐白石的寓所。问候过后,道明来意:“先生是扬名遐迩的画坛大师,想请您来艺术学院任教。”齐白石婉言辞谢:“承蒙徐院长看重,只是老朽年逾花甲,耳欠聪,目欠明,恕难应命,但只心领了。”

“高等院校的教授中,古稀之年还不少呢,齐先生老马识途,点拨指导,谁能及得上?正是大有用武之时。”徐悲鸿挽请说。

齐白石还是不答应:“教授责任重大,还是另请高明的为好,以免误人子弟。”

两天以后,徐悲鸿再次登门拜访,又是盛情邀请,齐白石又以年老为由推辞。冒雨三顾金石开

求贤若渴的徐悲鸿不愿就此放弃。百忙中三顾齐宅,而且是顶风冒雨而来,再次表敬爱之心,诚恳迫切相邀。齐白石感动之余,解释了“恕难应命”的真实原因:“年老体衰而外,是因为老朽木工出身,并未进过学堂,登台教授缺少经验,恐引教师非议,又恐顽皮学生捣蛋,连课都上不成。”

“齐先生的顾虑不无道理,但似可不必。”徐悲鸿情真意切道:“教授的资格,在于真才实学,不计出身如何。有些留过洋的不也是徒有虚名?齐先生融合传统写意和民间绘画的表现技巧,艺术风格独特。不但能教学生,也可教我徐悲鸿。”

“不敢,不敢,徐院长太谦逊了。”齐白石摇手不迭。

“事实正是这样,并非过谦。”徐悲鸿继而保证道:“齐先生上课时,不必做长篇的理论,只要作画示范稍加要领提示即可。开学之初,我陪着您上课,为您护驾。以防真有个别学生不守纪律。”

齐白石发自内心的感动,终于点头了:“那就试一试吧。”

开学那天,徐悲鸿亲自乘着马车把齐白石接到学校,向全校师生恭敬有加介绍了齐白石的高超造诣。又言出行随,为齐白石“护驾”。考虑到齐百石的确年事已高,徐悲鸿还给予多方照顾:入冬以后天气寒冷,给他在讲台边生个火炉;到了夏天,又给他装个电扇;刮风下雨,又派车接送往来。可谓无微不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齐白石爱国的故事

全文共 492 字

+ 加入清单

抗日战争时期,北平伪警司令、大特务头子宣铁吾过生日,硬邀请国画大师齐白石(1863—1957年)赴宴作画。

齐白石来到宴会上,环顾了一下满堂宾客,略为思索,铺纸挥洒。转眼之间,一只水墨螃蟹跃然纸上。

众人赞不绝口,宣铁吾喜形于色。

不料,齐白石笔锋轻轻一挥,在画上题了一行字——“横行到几时”,后书“铁吾将军”,然后仰头拂袖而去。

一个汉奸求画,齐白石画了一个涂着白鼻子,头戴乌纱帽的不倒翁,还题了一首诗:

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

将妆忽然来打破,浑身何处有心肝?

1937年,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北平。齐白石为了不受敌人利用,坚持闭门不出,并在门口贴出告示,上书:“中外官长要买白石之画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

齐白石还嫌不够,又画了一幅画来表明自己的心迹。

画面很特殊,一般人画翡翠时,都让它站在石头或荷径上,窥伺着水面上的鱼儿;齐白石却一反常态,不去画水面上的鱼,而画深水中的虾,并在画上题字:“从来画翡翠者必画鱼,余独画虾,虾不浮,翡翠奈何?”

齐白石闭门谢客,自喻为虾,并把作官的汉奸与日本人比作翡翠,意义深藏,发人深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不耻下问的作文素材:齐白石三“刺”张大千

全文共 862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齐白石与张大干是两位杰出的中国画大师。两人相识于北平画坛,并留下一段佳话——齐白石三“刺”张大千。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齐白石三“刺”张大千,让我们领略了齐白石刚正不阿的人格魅力、认真细致的敬业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思想境界,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虚心学习的张大千的品质。两人虽交往不深,但同成为画坛大师,不仅是因为画技高超,还因为各自品格的高尚。

话题拓展:不耻下问、细致入微、知识无处不在

齐白石与张大干是两位杰出的中国画大师。两人相识于北平画坛,并留下一段佳话——齐白石三“刺”张大千。

有论者说,张大干的画风变革可分为三个阶段:师古人、师造化和师我心。而在最早的师古人阶段,张大千公然作伪,给自己留下了一个抹不去的污点,令齐白石深感不满。有一日,张大千到访,齐白石借口不在家而不见。就这样,张大干初访齐白石就吃了闭门羹。

抗战前夕,张大千将一幅《绿柳鸣蝉图》送给了收藏家徐鼐林。画上是一只大蝉卧在柳枝上,蝉头朝下,蝉尾朝上,做欲飞状。齐白石见后说:“大千此画谬矣!蝉在柳枝上,头永远是朝上的,绝对不会朝下。”后来,不服齐白石评论的张大千跑出屋外仔细观察,只见几棵大树上爬满了蝉,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头朝上,只有少数的头朝下。而另外几棵柳树上,趴在柳条上的蝉,则无一例外的头朝上。这时,张大干才由衷叹服齐白石“致广大、尽精微”的艺术功底。

抗战胜利后的一天,同在北京的齐白石、张大千受徐悲鸿邀请一起吃饭。饭后,齐白石乘兴挥毫,用墨画了三朵荷叶,又用红色画了两朵荷花,以示答谢。张大千想在画上再添几只小虾,由于画得入神,手舞笔飞,全然不在乎虾的节数。这时,齐白石暗暗拉了拉他的衣袖,悄声说道:“大干先生,不论大虾小虾,身子只有六节,不能多画、少画!”张大干听了,既惭愧又感激,便在画上又画了水纹和水草,把节数不准的虾身一一遮掩了。

张大千后来造诣了得,对齐白石的批评意见也深以为然,虚心采纳,并终生引以为戒。他还结合自己与齐白石的艺术交往教育学生,艺术创作务必“了解物理,观察神态,体会物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齐白石的虾趣

全文共 300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画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所画的虾是家喻户晓的艺术珍品。之所以达到如此造诣,源于齐白石对虾的浓厚兴趣。他的案头摆了一个大海碗,碗里养着几只活蹦乱跳的小虾,这是为了随时观察虾的生态特征,以便在作画时把虾造型特点把握得更准确。原先,白石老人画不多,长须也大多是画成平摆的6条长线。后来,在长期耐心细致的观察中,他发现虾在被水冲跃时,叉钳闭合,躯干伸展,长须急甩于后;虾在轻浮漫游时,双臂弯曲。渐渐地,他画的虾就变得神态多变、生动传神了。在他的名画《虾》中,他画了3只大虾。它们有聚有散,姿态各异,非常逼真。全纸背景不着一笔一墨,3虾却像游弋在一泓清水之中,给人以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齐白石的虾作文400字

全文共 46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学作文时,老师给我们看了齐白石的《虾趣图》。

齐白石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画家,他七十年都在画虾,虽然没有老师指点,但是他画的虾看起来就像活的一样,感觉碰一下它就会被它钳一下。一看到虾图,我们就会想起齐白石,他也是画虾画得最好的人吧?

电子屏上的《虾趣图》,大大小小共有九只虾,它们的头都朝着相同的方向,从右上角往左下角。虽然画上没有水的痕迹,但总让人有一种虾就在水里游的动感。虾须很细很柔,却十分有力。每只虾的颜色有浓有淡,颜色淡的小虾好像刚刚生出来,身体几乎透明;而颜色浓的,好像是那些已经长成了青灰色的大虾。后面几只小虾游不快,似乎在喊:“爸爸,妈妈,你们等等我呀!”那两只虾头凑在一起的大虾,好像在说:“兄弟,今天吃点啥?”

每一只虾的形状看起来像是随心所欲画出来的,实际上要做到这样很难。齐白石有一句话说得好:“看似容易,实则难。画得好,则虾之生命自出;画僵了,也就失去了生命。”齐白石画了这么多年虾,但并不满足,他年复一年地画,日复一日地观察,终于画出了栩栩如生的虾。

齐白石老爷爷坚持不懈的精神和高超的画技,令我十分敬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励志名人经典故事:齐白石晚年的感悟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齐白石是著名的书画大师。1952年的一天,诗人艾青前来拜访已是88岁高龄的齐白石,艾青还带来了一幅画,请他鉴别真伪,齐白石拿出放大镜,仔细看了看,对艾青说:“我用刚创作好的两幅画跟你换这幅,行吗?”

艾青听后,赶紧收起这幅画,笑笑应道:“您就是拿20幅,我也不跟你换。”齐白石见换画无望,不禁叹了一口气:“我年轻时画画多认真呀,现在退步了。”原来,艾青所带来的这幅画正是齐白石数十年前的作品。

艾青走后,齐白石一直愁眉不展,一天夜里,儿子起来上厕所,发现父亲没在房间,正要四处寻找时,却发现书房里的灯是亮着的,走进一看,原来父亲正坐在书桌前,一笔一画地描红。

儿子不解,便问道:“您都这么大年纪了,早就盛名于世了,怎么会突然想起来要描红,而且还描这般初级的东西?”

谁知齐白石却摇了摇头,不紧不慢地回答道:“现在我的声望高,很多人说我画得好,觉得我随便抹一笔都是好的,我也被这些赞誉弄得有些飘飘然了,无形之中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直到前几天,我看见年轻时画的一幅画,才猛然惊醒——我不能再被外界的那些不实之词蒙蔽了,所以还要重新认真练习,要自己管住自己。”

此后,即便是年龄越来越大,齐白石依然坚持每天必画画,从不敢慢怠,甚至有时为了画一幅画,往往要花上好几个月的时间。

不被赞誉冲昏头脑,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也许正是这位书画大师成功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齐白石晚年变画法

全文共 201 字

+ 加入清单

创新就要勇于突破自己。齐白石,本是个木匠,靠着自学,成为画家,荣获世界和平奖。然而,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功,他永不满足,而是不断汲取历代名画家的长处,改变自己作品的风格。他60岁以后的画,明显地不同于60岁以前。70岁以后,他的画风又变了一次。80岁以后,他的画的风格再度变化。

据说,齐白石的一生,曾五易画风;正因为白石老人在成功后仍然马不停蹄,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为成熟,形成独特的流派与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齐白石老人的“群鼠图”

全文共 209 字

+ 加入清单

著名书画大师齐白老人爱憎分明,痛恨日本军阀,痛恨汉奸、特务。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在门口贴出一张“告白”,上书:“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拒绝卖画给敌人,拒绝与他们打交道。老人还常常借诗画影射咒骂敌人。他曾画了一幅“群鼠图”,在画上题诗道:“群鼠群鼠,何多如许?何闹如许?既啮我果,又剥我黍。烛灯残天欲曙,严冬已换五更鼓。”严励尖锐地揭露笔鞭挞了日寇“群鼠”对我国的侵略罪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我与齐白石爷爷对话作文600字

全文共 595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我热爱画画,喜欢在纸上绘出各种色彩。从简单的蜡笔画,到水彩、线描,再到速写、素描,我一步步走在绘画的路途上,希望做最棒的自己!今年寒假我初学国画,深深地被国画的魅力所吸引。

在学习国画的过程中,我知道了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等国画大师,心想若有机会能目睹这些画家的画作该有多好啊!没想到机会就来了:“故里山花此时开” 齐白石原作回乡展在湘潭齐白石纪念馆展出,我们美术馆组织去参观,我的心情激动不已,终于可以与齐白石爷爷的画作来一次亲密接触了。

在纪念馆内,我不仅了解到了齐白石一生坎坷的经历,也目睹了齐白石爷爷的画作。原来齐白石家里很穷,之前一直是木匠,后来凭着自己的不懈努力才成为有名的大画家。齐白石爷爷擅长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画,但我最喜欢他画的蜻蜓和虾。他画的蜻蜓翅膀纹路都看得很清楚,虚实结合,头部细节和触角也清晰可见,细致入微;虾也是灵动活泼,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虾的身体晶莹剔透,大胆下笔,笔笔传神,看到它们似乎会从画里蹦出来。把大自然的美和心中的情感意境用笔墨都挥撒在一张张宣纸上——这就是齐白石爷爷带给我们的国画魅力。

我们不仅参观了纪念馆,还在馆内老师的指导下,自己拿笔画,画起了国画,老师教我们画的是葫芦,我握着毛笔在宣纸上晕染着墨汁,画画间,我似乎感觉到齐白石爷爷就在握身边,轻声地对我说话:“孩子,好好学习国画,一定要把我们的国画继续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徐悲鸿三请齐白石的故事

全文共 1040 字

+ 加入清单

庐三顾不容辞,何况雕虫老画师。海上清风明月满,杖藤扶梦访徐熙。小编收集了徐悲鸿三请齐白石故事,欢迎阅读。

草庐三顾不容辞,何况雕虫老画师。海上清风明月满,杖藤扶梦访徐熙。

这是齐白石为赠与徐悲鸿的《月下寻归图》的题诗,由衷感激徐悲鸿“草庐三顾”的识拔之恩。

久慕其名

一九二九年秋,近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出任北京艺术学院院长。他深信只有优秀的师资,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为此用心物色遴选教授,意向聘请的第一人,便是齐白石。

齐白石少年习画,经半个世纪刻苦精勤不懈努力,终于跻身画坛大家之列,于一九二零年定居北京,专业卖画刻印。徐悲鸿一向十分赞赏他的人品画技,称他是真正的艺术大师。

两顾草庐不果

九月初的一天,徐悲鸿来到西单跨车胡同齐白石的寓所。问候过后,道明来意:“先生是扬名遐迩的画坛大师,想请您来艺术学院任教。”齐白石婉言辞谢:“承蒙徐院长看重,只是老朽年逾花甲,耳欠聪,目欠明,恕难应命,但只心领了。”

“高等院校的教授中,古稀之年还不少呢,齐先生老马识途,点拨指导,谁能及得上?正是大有用武之时。”徐悲鸿挽请说。

齐白石还是不答应:“教授责任重大,还是另请高明的为好,以免误人子弟。”

两天以后,徐悲鸿再次登门拜访,又是盛情邀请,齐白石又以年老为由推辞。冒雨三顾金石开

求贤若渴的徐悲鸿不愿就此放弃。百忙中三顾齐宅,而且是顶风冒雨而来,再次表敬爱之心,诚恳迫切相邀。齐白石感动之余,解释了“恕难应命”的真实原因:“年老体衰而外,是因为老朽木工出身,并未进过学堂,登台教授缺少经验,恐引教师非议,又恐顽皮学生捣蛋,连课都上不成。”

“齐先生的顾虑不无道理,但似可不必。”徐悲鸿情真意切道:“教授的资格,在于真才实学,不计出身如何。有些留过洋的不也是徒有虚名?齐先生融合传统写意和民间绘画的表现技巧,艺术风格独特。不但能教学生,也可教我徐悲鸿。”

“不敢,不敢,徐院长太谦逊了。”齐白石摇手不迭。

“事实正是这样,并非过谦。”徐悲鸿继而保证道:“齐先生上课时,不必做长篇的理论,只要作画示范稍加要领提示即可。开学之初,我陪着您上课,为您护驾。以防真有个别学生不守纪律。”

齐白石发自内心的感动,终于点头了:“那就试一试吧。”

开学那天,徐悲鸿亲自乘着马车把齐白石接到学校,向全校师生恭敬有加介绍了齐白石的高超造诣。又言出行随,为齐白石“护驾”。考虑到齐百石的确年事已高,徐悲鸿还给予多方照顾:入冬以后天气寒冷,给他在讲台边生个火炉;到了夏天,又给他装个电扇;刮风下雨,又派车接送往来。可谓无微不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