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论语最短30句(合集20篇)

赵普,字则平,北宋政治家。普智谋多,读书少,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论语最短30句,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浏览

6126

作文

347

篇1:《论语》读书笔记

全文共 719 字

+ 加入清单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每每读到《论语》中的这句话,总会生发些许感慨。是啊,在这浮躁的时代,人们总是知易行难。临睡前脑海中的激情澎湃,在第二天却连早起都做不到。人在做事前说得慷慨激昂,似乎一切艰难险阻都无所畏惧,却在实施时,由于自己的懒惰和好逸恶劳使计划往往以失败告终,不仅没有完成自己的目标,还使别人对自己的信誉产生怀疑。

闻一多先生说“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他似乎并没有“说”,但他却刻苦研学,不屈不挠,实现真理,不顾一切,做出了辉煌的成就。回顾往昔,又有哪一位伟人不是像闻一多先生一样做了再说,做了不说呢?大禹治水,我们歌颂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却不知他三次在家门前驻足的叹息与泪水。绝世智者卧龙诸葛为兴复汉室,一生鞠躬尽瘁,积劳成疾而死,只为报三顾茅庐之恩和践行对先帝刘备的许诺。周恩来总理从小立下宏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他的努力和不断奋斗,使他没有辜负这句话,他所创建的丰功伟业,使中国人民敬仰,也赢得了世界人民尊敬。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表明的不仅仅是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亦是对社会和国家的信誉的保障。为人民服务不仅仅是社会的口号,如今医疗保障,城乡建设,脱贫攻坚战略等民生政策的实施和不断改善,是社会对其承诺的践行。国家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不断发展进步,使中华民族的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多边贸易,对外开放,现代丝绸之路亦是国与国之间的承诺。

吾辈若欲成芳华,必须无问东西,走遍风雨兼程。与其对别人侃侃而谈自身星辰,不如用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势斩破眼前的黑色长空,用自身不懈的努力和拼搏,使心中的梦在汗水的浇灌下熠熠生辉。只有无问东西砥砺前行,梦想之花才会灿然开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品读国学经典《论语》作文

全文共 968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本书,如林间清风般拂醒人的善念;有一本书,似山涧泉水般不断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它,告诉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它,对我们诠释无数做人的道理。这本书便是国文经典——《论语》。

品读《论语》是一种精神境界的提升,那小小书上的每一个字都是孔子以及他的弟子用心去篆刻上去的,里面凝结了他们一生的心血,带给人一种心灵上的宁静。

《论语》一共短短二十篇,寥寥数万字,却出现了一百多遍“君子”。孔子不也正是这样的人么?他对学生们以身作则,不由半点虚假,游说列国。《论语》中还特别利用季氏之类的小人来衬托出“君子”的高大。于是,“君子”成了《论语》中的主角。到底怎样才算“君子”,这是《论语》中主要探究的问题。古人将“梅、兰、竹、菊”代表君子,这表示“君子”需要有坚韧不屈的精神以及傲视万物的气魄,这也是《论语》中主要推扬的精神。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士”也可以理解为君子。正如上面所说,“君子要有坚韧不屈的精神。”君子不能不坚强刚毅,要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不能只对眼前的小小成功沾沾自喜,人生的道路还很远,责任还很重。但是将“仁义”作为自己的责任,会感到无比快乐。“君子”正是如此,往往将仁义作为自己的原则,一直向前,不论路途多么艰难,丝毫不退缩。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就说明了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就是他们所选择的路不同。“君子”为了道义而奋斗,小人却只贪图个人利益,甚至不惜私下用一些阴谋诡计来夺取自己想要的,根本不在乎别人;而君子则为天下众生着想,用正义服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一些“小人行径”,在“不知不觉”的财富中塞满了自己的腰包,却还说自己“为官清廉”,这是精神上的不道德。

子曰:“君子先行起言而后从之。”君子在没有做成事情前,不会夸夸其谈,而在做了之后也不一定会向世人说是自己做的,“君子”不会向大家夸耀自己的成功,而想着继续努力,这不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精神吗?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君子不是从光鲜的外表和花言巧语来分辨的,而是应该看他的行动。他认为:“君子应呐于言而敏于行。”君子把自己所想所说付诸行动,用行动来证实。语言不重要,毕竟行动才是语言的火花!

“君子”是《论语》中的主角,而我们应该立志成为君子,将这个主角在我们生活中延续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读《论语》读后感学习心得1000字

全文共 1487 字

+ 加入清单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大概是做学生的最高境界吧!这“十年寒窗”应是一生中收获学习意义最多的时期吧!这句话让我突想到最近正在阅读的经典文学《论语》,如果你还是不懂得学习的意义就去阅读阅读这本经典文学吧!

所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了《论语》,让我对学习的意义有所领悟。《论语》是中华经典文学之一,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由二十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就关于学习的原则来谈谈,今天所需讲述关于学习意义的内容吧!

学习的态度

古人云“态度决定一切”,一个人的态度可以决定你对这事情是否能取得成功。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所谓学问愈深,未知愈重,越是学识渊博的人,越要虚怀若谷。作为专家和学者,对不知道的东西,我们不仅应当老实地承认“不知道”,而且要敢于说“不知道”。而不是为了那所谓的“面子”,而欺骗别人欺骗自己。美国现代物理学家费曼曾经说过,“科学家总是与疑难和不确性打交道的,当一个科学家不知道一个问题的答案时,他就是不知道;当他有了大概的猜测时,他的答案也是具有不确性的;即使他对自己的答案胸有成竹时,他也会对质疑留有余地。”对科学家来说承认自己的无知,使自己的结论留有被质疑的余地,可以让后人对质疑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是科学发展所必须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格物致知”,获得新认识、达到新境界。使科学发展的道路辉煌灿烂。

学习的方法

解决问题时,我们都要通过一些方法才得以解决。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而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是由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提出的。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小时候,在他祖父的教导下,他有所领悟并采取了“自督读书”的措施,他每天规定自己阅读一定的卷数,并且认真做笔记还写下心得体会。就因为他的一部分笔记,后来汇成了流传至今的著名《日知录》一书,最后,他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温习前半年读书笔记。就是因为这样他不断的复习,以“温故而知新”成为了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的学者。老师曾说过“你不是圣人,你没有过目不忘的本事”所以当我们面对自己的学习时,我们也应该“温故而知新”,来使自己不断的进步。

学习的精神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习而不觉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一位哲人说过:“读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位高尚的人谈话。”打开《论语》在我们潜意识里,仿佛见到一位穿着白色的长袍,一脸慈祥和蔼可亲的长者,并正看着自己的弟子。并且不断教导他的弟子;做人要做君子儒,应该心怀天下不应有狭窄之心。做事要三思而后行,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得当,反求诺己;对人要有情有义,义于比之;对己要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穿越了历史,虽历经沧桑,却饱含着丰富的知识。孔子设杏坛,修仁德,教六艺,育弟子三千,学而不厌,集为大成;诲人不倦,育七十二贤。因此他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就因为他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使他成为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家、教育家。也使他的大成,也不因历史的迁变,被历史淹没。

读《论语》让我领悟到学习的意义,让我懂得了面对“十年寒窗无人问”之时,应懂得怎么样去面对。面对枯燥的学习,我们应该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应该巧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学习方法;应该坚持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去学习。这样就会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不再觉得学习是枯燥的了。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品读了《论语》这本经典书籍,使我领悟到了关于学习的一般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孔子的论语读后感

全文共 2858 字

+ 加入清单

这段话里面的很多句子后世经常被引用,有的甚至化为了成语。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只是经过2500年的演化,部分句子的意思发生了一些变化。

我感觉现在人们引用“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时候,这个“寡”就是被理解为物质“贫乏”、“贫穷”,它暗含的意思就是“如果不均就会不安”。而我理解孔子这里说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其意思是只要能做到财富比较均衡,不贫富悬殊,国人就能拧成一股绳,即使国家人口不多,对外也能形成力量;还有就是孔子认为只要能人们能各自恪守纲常秩序,国家即使物质贫乏一点,也不会有致命的威胁。

于是我在这里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孔子是认识到了财富均衡对于治国的重要性的,而且其价值取向明显也是倾向于均衡。但是在后来的中华帝国时代的大部分时间里,崇尚儒家思想的统治者执行的都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经济制度。而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行的是“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其效果就是穷者愈穷,富者愈富,当然就是贫富悬殊,远离了均衡状态,共同体失去了凝聚力,国民一盘散沙。

为什么造成这种实际执行的政策与其理念的背离呢?我认为主要原因就是大一统的中国周边几乎没有可与匹敌的对手,这就导致了中国历代精英的“任性”,而且他们的”任性“可以在100年乃至300年的时间里不需要承担后果。所以我甚至认为,清末西方列强打进来的时候中国一盘散沙,这个状态恰恰不是因为中国的落后,而是因为中国的优越——因为当时中国生存状态的优越。庄子讲“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我认为“一盘散沙”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就相当于“相忘于江湖”——而欧洲在中国那么大的一块地盘上,小国林立且打成一锅粥,他们那些国家的人肯定也想过“相忘于江湖”的生活,但是做不到啊。

我同样认为,欧洲人殖民美洲之前的印第安人也处于一种“相忘于江湖”的生存状态。为什么印第安人后来基本被灭绝了,而中华民族经过百年沉沦之后又昂然崛起了呢?我以为原因有二。其一是印第安人比中国人的生存状态更好,更加“相忘于江湖”;其二是中华民族经历过春秋战国的大争之世,祖先遗留的大争之世的武器可以帮助子孙脱离死亡之地。这些武器虽然遗忘在库房里2000多年不用,甚至已经生锈了,但最终还是被毛泽东他们那一代人上下求索、翻箱倒柜的找了出来。所以老师您说即使没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他们也能建立一个新中国,我认为乃是深刻之论。何新先生也说过类似的话,“正是由于有了毛泽东,中国才仍然是中国。也正是由于创生了毛泽东,中华文明才再一次向世界最雄辩地证实了它的智慧、辉煌、它的魅力与永恒的生命力!”其实,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就是因为它与中华文化是契合的。

到了毛泽东就更有意思了。他真正实施了平等、均衡的理念,从而把中国打造成了一个“七亿人民七亿兵,万里江万里营”的凝聚力极强的国家。但是这种生存状态反过来说就是“相濡以沫”的状态,并不是那么舒适的(如“斗私批修”并不只是针对官僚阶层,而是针对所有人,对所有人的灵魂开战啊!)。但是随着“相濡以沫”的中国人民取得国家建设的一个个伟大成就,随着国力的强大,事情就一步步的往相反的方向转化。因为这个过程中,在国家财富不断增长、国防日趋巩固的同时,国内精英阶层也在壮大(如随着工业化的大规模实现,会产生多少管理精英和技术精英啊!)更要命的是全体人民的“相濡以沫”之心也在消退,而越到后来精英阶层越有足够的财富引诱人民放弃自己的核心权利。于是,一切都无可挽回的向“相忘于江湖”的方向转化了。于是,毛泽东从凝聚中国人“相濡以沫”搞建设的伟大领袖一下子变成了阻碍精英们(还包括被引诱和蒙蔽的人民)奔向“相忘于江湖”美妙生存状态的恶魔——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就这样铸成了。然而,毛泽东不同于历史上其他政治家的最伟大之处在于,作为一个伟大的辩证法大师,他洞悉了这一切,并在他的垂暮之年发动“文革”这样亘古未有的运动试图遏制这种转变。

有人说文革失败了。但在我看来,文革并没有失败。说文革失败的人,是因为他们的眼光只是盯住了1976年的军事政变。但是如果我们站得更高一些,在更宏大的历史视野中去考察,就会认识到文革并没有失败。其实就是毛泽东本人也不认为文革能毕其功于一役,他也认为文革只是“演习“。因此我认为,文革只是在当时既定历史条件下在中国大地上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或者换一种说法是为人性的善与恶的大对决拉开了序幕。1976年的政变就是资产阶级的战略突袭,同时相应的也开始了无产阶级的战略退却阶段。而毛泽东发动的文革(以及之前的土地革命、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革命及经济和国防建设成果)为日后无产阶级的战略退却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使得无产阶级如抗战时期的中国抵抗力量一样,没有被彻底消灭(毕竟我们国家现在还没有正式改旗易帜,因此就不能说已经被彻底消灭了),能够以空间换时间,节节后退,逐次抵抗,不断的熬时间:熬到苏联解体、熬到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熬到薄熙来被打入大牢,熬到习近平上台主政,最终熬到了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在我看来,这场大对决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有两个标志:在国际层面就是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其实1840年以后中国所有的重大事件都不再自外于世界,而是都与国际大环境紧密相关),在国内层面就是薄熙来被打入大牢以及几乎同时发生的习近平上台主政。毛泽东开拓的回旋空间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新自由主义的全部恶果(亦即人性之恶泛滥的恶果)在中国演了一个遍,中国还能保持大体的稳定。这就为人性善的回归赢得了时间,也积蓄了力量。而且文革还有一个方面的重要作用,就是它为人民从战略相持转入战略反攻进行了理论准备和人才储备,而且也在亿万人民心中埋下了善因萌发的种子。

还有如“既来之,则安之。”,孔子的意思是既然把远方的人们招来了,政府就要采取措施让他们安心的居住下来。但是现在的意思变成了“既然到了那个地方,就要随遇而安,就要把心安顿下来”。

而“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当然不能说不对,但是我觉得儒家的一个不足之处就是喜欢把文武这两手对立起来。其实没有武备作为后盾的文德是毫无意义的。如果一定要生硬的将二者割裂开来,在我看来,要么是出于愚蠢,要么是因为虚伪。

后来的成语“祸起萧墙”应该就是从“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演化而来的吧?这说明了一个团体、一个国家把内部利益关系摆平、理顺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的拥有核武器的大国,不可能从外部被征服,只可能因内乱被摧毁。苏联殷鉴不远。

至于冉有说的“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我觉得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姑且不说季氏这样想的对错,但是后世那些最厉害的皇帝很多不仅是这样想,而且是这样做的。如汉武帝的击匈奴,唐太宗的征高丽,明太祖的诛戮功臣、康熙皇帝的削藩等等。还有,毛泽东发动文革,是不是也是有这样的考虑呢?

论语的上面这段话我记得中学时是学过的,其内涵、容量确实是很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论语读书笔记警句摘抄

全文共 1888 字

+ 加入清单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

1)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2) 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5)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6)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7) 朝闻道,夕死可矣。

8)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9)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11)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2)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3)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4)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5)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6) 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7)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8) 子不语:怪,力,乱,神。

19)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0) 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21)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22)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3)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4)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5)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6) 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27)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28)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29)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0)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31)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32)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3)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4)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5)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6)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37)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8) 寝不尸,居不容。

39)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40)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2) 言必信,行必果。

43) 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44)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45) 君子周急不继富。

46)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7)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48)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49)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50) 食不语,寝不言。

51)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2)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53)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54)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55) 德不孤,必有邻。

56)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57)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58)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59)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60)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61)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62)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3)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64)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65) 当仁,不让于师

66)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67)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68) 三月不知肉味

69)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70)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71)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72) 苗而不秀者,有矣夫

73) 过犹不及

74)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75)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76)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77) 道不同,不相为谋

78)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79)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80) 虽蛮貊之邦行矣

81)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

82) 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83)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84)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85)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86)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87) 近者说,远者来

88)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89) 名不正,则言不顺

90) 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91) 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读《论语》观后感作文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天天如也。”大意为,孔子说:“在家闲居的时候,仪态要舒展自如,神色要何乐喜悦。”

从字面上来讲,很简单,孔子教人闲居时要保持安享快乐。与曾国藩所说的慎独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修为的一部分。

做为圣人,孔子一肩挑尽古今愁,忧国忧民忧天下。用殚精竭虑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就是这样,孔子闲居时却仪态舒展,神色喜悦,过着无忧无虑的个人生活,完全不是想象的那样一副愁眉苦脸、严肃庄重的样子。心系天下,却抱着平淡豁达的态度,保持爽朗的胸襟,舒展自如的心情。只此博大精深之胸怀、气定神闲之气度,就是常人难望其项背的。

通过读此段文章,有两点体会:一是闲居要放下沉重的思想包袱,活的简单一点;二是真诚地热爱生活、热爱他人。简单生活加上爱心,是快乐生活的真谛。

现代人为了名利、财富、金钱而疲于奔命,有时候甚至置亲情、个人健康于不顾,最终丢失了亲情、透支了身体。生怕失去任何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却又逢人便感叹生活很累。所累者,不外乎累财累名累地位累名分,累一己之得失,其结果累掉了“燕居”的时间,哪来的“申申如也,天天如也”?应该多学学圣人,甩开名利,顺乎自然,保持舒展和乐的心态,平平淡淡、轻轻松松、快快乐乐过一生。

[读《论语观后感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国学经典《论语》读后感作文800字

全文共 831 字

+ 加入清单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里给我感受最深的两则。前一则,那么,他们中必定有我的老师。后一则告诉我们:聪敏而一则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这两句话虽是说:几个人在一起出自2000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今天对我们的学习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不怕犯错误,只要勇于改正就好。孔子就常坦言自己这方面或那方面不如弟子;言行不当的时候,一经别人指出,他就会立即道歉并改正。他的弟子子贡就曾经感慨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就是说教师对自己要努力学习,永不满足;对学生要勤奋教导,不知疲倦。《论语》引孔子的话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去尔已矣。”他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我只不过是学习和工作从不厌倦,教诲学生总不知疲倦,那是可以这样说的。

在《论语》里对曾经犯过错误的少年,孔子表现出宽宏的胸怀。他说:“人洁以进,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意思是说人家已经去掉了污点而进步,就要赞许他的洁净,对他的过去不应该抓住不放。我想,如果将孔门的七十二贤三千弟子看成是棵棵树苗的话,那孔子就是肥沃的土壤,他们共同营造了一片生命的绿洲,两千多年来,我们华夏大地。这一片绿洲一直点缀装扮着

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也就是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却办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国,又不能独立作主应对;这样,虽然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又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也就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

通过学习《论语》,我懂得了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更让我明白了关于学习和读书的方法、态度,真是得益非浅!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论语高二读后感

全文共 919 字

+ 加入清单

在现代的社会里,处处都应存在着诚信。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国之本;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业之本。对于每个公民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身之本。

寒假期间,我又一次捧起《论语》这本书,饶有兴趣地品读起来。在这本经典著作里,遗留着古人灿烂的文化历史,富有哲理的人生名句箴言,中华民族文明的精髓。即使今日,处在21世纪的新社会,《论语》仍在文化界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引领着人民朝着未来,文明跨步前进。

《论语》中,一句至理名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最让我刻苦铭心。从中,可见孔子对诚信的重视。在孔子看来,诚信是每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范畴,取得人们的信任比什么事都要重要。

“一个月包退,两个月包换,终身维修。赶快拿起手中的电话订购吧!”在许多电视频道中,经常看到这排山倒海的场面,听到这声嘶力竭的呼喊的电视购物广告。多功能手机,褪黑仪,增高鞋,这一种.种广告产品难道真的拥有那神奇的魔力吗?其实不然。在前几个星期,电视栏目里就揭开了电视广告背后的神秘面纱。主持人带着大家,一齐总结了电视广告的种.种特点,拍摄电视广告的招招秘诀。其中主持人举出了一个典型事例。广告里介绍的一个号称“排毒基”洗脚盆,声称只要你把脚放进去,并撒上一点盐,就可以把你体内里各个部位的毒素统统地排出来。从电视屏幕上,分明亲眼目睹了那黑黄相间的毒素排出来。然而,买回洗脚盆的消费者发现,不只是放脚,即使放其他的物品,这水还是会变得浑浊不堪。看来,这毒素根本不是人体里散发出来的。记者通过调查,才发现:原来,洗脚水变色是由于洗脚盆里能量泵中的电极和溶于水后的精盐发生电解反应所产生的。

无论是在生活、社会里的哪一个角落,都应保留着最为珍贵的诚信,才能取得别人对你的信任。失去诚信,就相当于一个健全的人失去了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只五彩的蝴蝶失去了一对翅膀。没有了诚信,宏伟的企业项目将面临失败!没有了诚信,人与人之间将不再存在着由信任搭建起的桥梁!没有了诚信,世界将充满着灰暗与欺瞒!“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这《论语》中的名言,教给我们:诚信,是我们的为人之本!是世间最美好的道德品质!决不允许任何虚假的玷污!让我们共同祝愿:让诚信永驻人间,让诚信保留最真实最美丽的容颜!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论语高中读后感

全文共 856 字

+ 加入清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听,书房里传来一阵悦耳的读书声,这是我在读《论语》。《论语》是古代圣人孔子的学生根据孔子的言行编写成的一本书。

当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学校就专门设立了一项特别课程——经典导读课。拿到经典导读书后,我就翻阅起来,不经意中我看到了《论语》,那时我只知道有本书叫《论语》,并不知其中的内容。但我们导读书上的《论语》没有解释,我只能似懂非懂地读,还想学校为什么要让我们读那么枯燥的文章呢?可是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突然看到茶几上有一本《论语》,便悄悄把它翻开,咦,书里居然有原文、有注释、有译文,还有圣人的智慧,我能看懂了。从此以后,我开始喜欢读《论语》了。

《论语》这本书里讲了许多道理,比如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的同时,有新发现,新收获,就可以当老师了。爸爸妈妈和老师们经常对我们说“温故而知新”,让我们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还要经常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他们大概也是从《论语》中受到的启发吧!再比如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说学习但不思考问题,就会迷惑;只思考但不学习,就会缺乏信心。有时候我遇上了难题,就有了畏难情绪,不想自己思考,老想寻求帮助,还很急躁。每当这时妈妈就会提醒我说“你忘了孔子的话了吗?”一经提醒我会慢慢平静下来,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居然经常会把难题给解开了,每当我解决难题之后都会从心里佩服孔子,怪不得人们会尊称他为“圣人”,他说得可真对呀!孔子还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告诉我们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同学之间往往会因为误解而发生矛盾,我也不例外。但自从我读了这一句以后,与同学之间发生不愉快的事情的时候,我会常常想提醒自己,可能是我误会别人了,还是不要这么小气吧。就这样,慢慢气就消了,又和同学一起快乐地玩耍了。

《论语》真是一本好书,每句简短的话里却蕴藏着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道理,体现了圣人伟大的智慧!我越来越喜欢读《论语》了,我还要继续读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论语中的名言警句大全

全文共 1873 字

+ 加入清单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之后然后按照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别人不了解我也不恼恨,不也是君子吗?

2、巧言令色,鲜亦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没有什么仁德的。”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参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不是忠实?与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知道了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复习(温习、巩固)旧的知识,(并且)能够从中领悟到新的知识。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做老师了。”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学习而不知道思考,就会被知识表象所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对学习有害。”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东西你懂得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11、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举:选拔、推举;直:正直的人;错:同措,放置、安排;枉:不正直不正派的人。鲁哀公问道:“如何做人民才会信服呢?”孔子回答说:“选拔正直的人,位置安排在不正直的人之上,人民就信服了;把不正直的人安排在正直的人的位置之上,人民就不信服了。”

12、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4、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15、朝闻道,夕死可矣。

1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7、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23、德不孤,必有邻。

2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6、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27、君子周急不继富。

28、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6、子不语:怪,力,乱,神。

3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4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4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42、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4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44、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4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6、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47、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48、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4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2、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53、食不语,寝不言。

54、寝不尸,居不容。

55、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56、未知生,焉知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论语读书笔记800字

全文共 839 字

+ 加入清单

一只蝴蝶飞到我身旁,我好奇地想要抓住它,正要伸手,蝴蝶却飞走了。不知不觉中,时光回到了20__年9月1日的清晨,我和妈妈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学习《论语》。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我学完了《论语》,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君子”。

我喜欢《论语》里的孔子,一个长相并不出众,但很有文化的君子。孔子的儒家思想,充满智慧,教会了我如何成为一位谦谦君子。《论语》中记载了孔子留下的许多经典句子,每个句子里都蕴含着许多哲理,其中我最喜欢:“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句话的大意是: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那么就没什么值得肯定的了。在我们班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做清洁时,同学们却发现班里没有扫把了,班长说:“我去买吧,你们等等我。”同学们相信了,但直到第二天,班长仍然没有把扫把买回来,有位同学忍不住问班长,班长大笑着说:“你们真信哪?我骗你们的!”同学们这才知道被班长骗了,从此,大家都知道了班长是个不守信的人,改选时大家再也不推荐他了。

我非常喜欢《论语》,《论语》中有非常多的智慧,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里谈到,君子的为人处世法则:礼、义、仁、智、信、温、良、恭、俭、让。《论语》还教会我们,交朋友的原则:“益者三有,损者三有。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拉矣。”我便照这这样的方法去交朋友,并传播这种方法。《论语》还教会我们善思,我便多多思考,并将其发扬光大。从《论语》中,我还认识了富有却尊敬师长,把老师当父母的子贡,认识了十分孝顺的曾子……

《论语》中还有一些被人们错误理解的话,比如:“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但众人只记住了“父母在,不远游。”好像远游的儿女都不孝顺了似的。这句话的完整意思是:父母在时,儿女尽量别远出,如果必须出去的话,一定要告知父母自己所处的方向位置,免得父母担忧。

虽然我把《论语》学完了,但是他书中的知识我还没有学透,我要用一辈子去学习、练习《论语》里的智慧,争取成为大家公认的第七十三位“贤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小学生论语读后感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论语》记述了孔子的社会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等各方面,甚至记载了他的生活习惯和细节。《论语》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之际,最后的编定者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论语》的交友观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挖掘,但有一点好像没有涉及到——如何处理一个朋友群的关系。即,几个人彼此都是朋友,三五成群。说了这么多《论语》中的交友观,由于《论语》主要记载的是孔子的思想,我倒对孔子的朋友产生了兴趣。我想孔子应该有很多朋友。单就《论语》来看,我却只找到两处。仅看《论语》,似乎没有。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如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宪问)退而求其次,孔子的学生中有没有人能充当这一角色呢?有时,师生关系也可到达一种朋友关系。我不由自主地注意到了颜回和曾参。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三读《论语》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68 字

+ 加入清单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成书于战国初期,集中反映了孔子及其众弟子的思想。

初读《论语》是在我上小学的时候。记得那时外公家里有一本《论语十则》,不识字的我只能听外公讲解,对于《论语》的理解也不深入,但我却被它深深地吸引了。年幼时,我们没有正确的是非观,不知道什么是错、什么是对,不知道怎样与人交谈。《论语》就是这样一部导正一个人世界观、是非观的著作,它让我们每个读它的人,都感受到它诱人的魅力、深受它的影响。那时我就在心底暗暗告诉自己,要成为一个品学兼优、仁德兼备的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就这样陪伴着我走过了小学。

再读《论语》,我已经是个中学生了。课堂上,老师鼓励我们大声说出自己的梦想。可是,对于年少的我们,世界何其博大,理想何其渺远。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一个人停止学习也就意味着这个人失去了生命的鲜活;但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却吝啬于与人交流,不愿把所学教授别人,不能“诲人不倦”,这样的人表面华丽,不是真正的君子。在《论语》的影响下,我立志要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通往理想的路途上,长满荆棘。高三那年我高考发挥失常,最后不得不放弃师范院校。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我深受鼓舞。于是,我选择了坚持成为教师的理想,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大学毕业时拿到了成为人民教师的资格证书。

又读《论语》,我已是一名小学教师,一名教育工作者。这时候,孔子的教育思想展现出了神奇的魅力。子曰“因材施教”,每个人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不同,因此我们在帮助学生学习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这样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又如“有教无类”,这里要求每个教育者都应该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再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等,都为我的教育指明了方向。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实践让我懂得了“身教胜于言传”的道理,在教育中,如果我们也能做到以身作则,一定会得到学生的尊重,这样的教学一定是成功的。《论语》是一部流传千年的旷世经典,值得每个人去深入学习。我将以《论语》为教学导向,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论语读书笔记摘抄赏析

全文共 872 字

+ 加入清单

现代的社会里,处处都应存在着诚信。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国之本;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业之本。对于每个公民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身之本。

假期里,我又一次捧起《论语》这本书,饶有兴趣地品读起来。在这本经典著作里,蕴含着古代灿烂的文化历史,富有哲理的人生名句箴言,中华民族文明的精髓。即使今日,处在21世纪的新社会,《论语》仍在文化界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引领着人民朝着未来、文明,跨步前进。

《论语》中,一句至理名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最让我刻苦铭心。从中,可见孔子对诚信的重视。在孔子看来,诚信是每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范畴,取得人们的信任比什么事都要重要。

“一个月包退,两个月包换,终身维修。赶快拿起手中的电话订购吧!”在许多电视频道中,经常看到这排山倒海的场面,听到这声嘶力竭的呼喊的电视购物广告。多功能手机,褪黑仪,增高鞋,这一个个广告里的产品难道真的拥有那神奇的魔力吗?其实不然。在前几个星期,新闻里就揭开了电视广告背后的神秘面纱。主持人带着大家,一齐总结了电视广告的种种特点,拍摄电视广告的招招秘诀。其中主持人举出了一个典型事例。广告里介绍的一个号称“排毒基”的洗脚盆,声称只要你把脚放进去,并撒上一点盐,就可以把你体内各个部位的毒素统统地排出来。从电视屏幕上,观众分明亲眼目睹了那黑黄相间的毒素排出来。然而,买回洗脚盆的消费者发现,不只是放脚,即使放其他的物品,这水还是会变得浑浊不堪。看来,这毒素根本不是人体里排放出来的。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原来,洗脚水变色是由于洗脚盆里能量泵中的电极和溶于水后的精盐发生电解反应所产生的。

无论是在生活、社会的哪一个角落,都应保留着最为珍贵的诚信,才能取得别人对你的信任。失去诚信,就相当于一个健全的人失去了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只五彩的蝴蝶失去了一对翅膀。没有了诚信,宏伟的企业项目将面临失败!没有了诚信,人与人之间将不再存在着由信任搭建起的桥梁!没有了诚信,世界将充满着灰暗与欺瞒!“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这《论语》中的名言,教给我们:诚信,是我们的为人之本!是世间最美好的道德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孔子的论语读后感

全文共 985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作为一位思想家,留给我们众多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哲学思想。一部《论语》,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学而第一》共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主要以论述学习和做人为主。

上学时代对于论语最为熟悉的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那时更多的是从孔子的乐学精神中寻找中国的文化精神: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积极向上、注重修养的人生态度和以复习、实践来巩固知识的学习方法。如今重读此篇后发现原来的理解还留于肤浅,挖掘其深意,此篇更多的是讲述一种人生态度和一个君子应达到的理想境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而学习就是达到这种理想境界的最佳方法。其中至少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作为一个君子应具备的良好心态——“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的一生都在追求从政,但几乎一辈子没有得到大展才学的机会。所以到了晚年,他回忆起自己的经历和心境的历程,对孜孜以求的弟子讲了自己的体会,说无论在什么样的境遇下,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在不被人们了解的时候,不怨天尤人,注重自我修养。现在的我们缺少的就是这种“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修养。第二层意思是,作为一个君子在任何阶段应有的生活态度和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被任用之前,要多接触社会,多接触同行、专家,把学习和交流作为乐趣。正所谓的厚积薄发。即使任用之后仍必须不断的学习。这在普遍追求实际利益的今天,能够像孔子所提倡的把学习放在首要位置并时刻学习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这也是作为一个“君子”在浮躁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妙诀。最好的方法应该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在社会实践中有所感悟。这其实正是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实践不是学习的惟一渠道,但如果缺乏实践的学习,将没有任何意义。同时,也只有在实践中才可能知道自己到底应该先学什么、怎么去学。

读《论语》,我们应该能从中发现对自己有益的启发:人生在世,必须具有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在逆境中不怨不怒的平和心态,并且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能够每天都对世界有新的的认识,新的发现,并且有所领悟,有所感动,这样才真正算得上是一种高层次的活法!我们提倡追求这种高境界的人生!

《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是中华文明的汇聚,是一位谆谆教导的老师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更是引领我么向上的阶梯。

薄书一本,细读一遍,终生无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论语读书笔记摘抄

全文共 4977 字

+ 加入清单

学而第一

1.曾子说:"我每天三资省察自身:替他人谋事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守信?老师讲授的内容是否温习?"

2.恭敬而符合礼,应能避免耻辱.

3.君子饮食不要求满足,居住不要求舒适,敏捷处事而谨慎讲话,向有道德的人和事看齐.

4.贫困而不谄媚,富有而不傲慢,但不如贫困而快乐,富有而喜好礼.

5.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为政第二

1.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姿,人焉瘦哉?"

2.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3.我十五岁有志于学习,三十岁自立,四十岁遇事不疑惑,五十岁懂得天命.六十岁听到什么都能理解,七十岁随心所欲而不逾越规范.

4.观看他的行为,考察他的动机,了解他安于什么,此人还能隐瞒什么呢?此人还能隐满什么呢?

5.多听并保留疑问,慎重地谈其余的,就会减少错误;多年并避开危险,慎重地实行其余的,就能减少悔恨.言语减少了错误,行为减少了悔恨,俸禄就在其中了.

6.怎样做才能使民众服从?孔子说:"将正直置于邪恶者之上,民众就服从;将邪恶者置于正直者之上,民众就不服从.

7.使民众恭敬,忠诚并努力,怎么样做呢?

用庄重来对待他们,他们就恭敬;孝顺长者,抵充幼小,他们就忠诚;举用善者而教诲无能的人,他们就努力.

8.不是自己的祖先而去祭祀,是谄媚;见到合乎义的事不去做,是没有勇气.

9.点评:官清则民安,官正则民风正.上下五千年经验表明:政治清明则社会发展,国家强盛.政治清明关键在于选好官,任好官,选德才兼备者为官.

八俏第三

1.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3.快乐而不放纵,哀怨而不伤感.

4.完成的事不述说,结束的事不劝谏,过去的事情不怪罪.

里仁第四

1.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2.君子关注德行,小人关注田地,君子关注法度,小人关注恩惠.

3.君子只知晓义,小人只知晓利.

4.见到有德行的想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就自我省察.

5.事奉君主过于急促靠近会招致耻辱,结交友人过于急促地靠近会遭到疏远.

公治长第五

1.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不能雕琢,污秽的土墙不能粉刷,对于宰予还责备什么呢?

孔子说:"起初我对于他人,是听了他的言谈而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他人,是听了他的言谈而观察他的行为.因为宰予的教训使我改变了态度.

2.老者给予他们安抚,朋友给予他们信任,晚辈给予他们关怀.

3.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年怀之.

雍也第六

1.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知之都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3.懂得人的不如喜好的人,喜好的人不如乐在其中的人.

述而第七

1.宝贵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不义而宝且贵,于我如浮云.

3.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4.天生德于予,桓#其如予何.

5.富有若能求得,即使是下贱的差事,我也会去做.如果不能求得,就依从我所喜好的吧.

6.他的为人啊,发愤起来忘记了吃饭,欢乐起来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

7.上天把德行赋予我,桓#能把我怎么样呢?

8.钓鱼而不截流捕鱼,射鸟而不攻击鸟窝.

你们为何如此苛求呢?别人洁身而来,应该鼓励他的自洁,不追究他的已往.

泰伯第八

1.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2.不在其位,不谋某政.

3.恭顺而无礼就劳累,谨慎而无礼就懦弱,勇敢而无礼就莽撞,直爽而无礼就尖刻.

4.君子看重的礼仪有三项:严肃的仪容外貌,就避免了粗悖傲慢;端正仪态神色,就近于诚实守信;注意言辞声调,就避免了鄙陋背理.至于陈设神器之类的事,自有有关部门照管.

5.信仰坚定而好学,守节至死完善大道.不进入将有危难的国家,不居留发生动乱的国宝.天下清平就出仕,世道昏乱就隐居.国家有道,贫困,卑贱是耻辱;国家昏乱,富有,显贵是耻辱.

6.不在这个职位上,就不过问与之有关的政务.

子罕第九

1.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2.主忠信,"母"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我从未见到喜好德行如同喜好美色的人.

5.后生可畏,怎么知道将来的人不如现在的人呢?假如四十,五十没有名声,也就不足惧了.

6.以忠诚守信为主,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往,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7.天气寒冷了,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8.能一起共同学习的,不一定能一起信从大道;能一起信从大道的,不一定能一起坚守不移;能一起坚守不移的,不一定能一起通权达变.

乡党第十

1.献礼物时,仪容和悦.以私人微分拜见时,轻松愉快.

2.坐席不端正,就不坐.与乡里人饮酒,柱杖的老人退出后,才退出来.

3.国君有命令召见,不等车辆驾好就动身.

4.睡觉不像死尸那样僵卧,家居不像做客那样端坐.

5.见到服丧的人,即使是亲近者,也必定改变神色.见到戴冠冕的人,盲人,即使是熟人,也必定礼貌相等.乘车遇上穿丧服的人就扶着轼致礼,为传送文书的人扶轼.有盛大的宴会,必定改变神色并站起身来.遇上雷霆,大风,必定改变神色.

先进第十一

1.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2.颜回去世了,孔子哭得很悲伤.随从的人说:老师太悲伤了."孔子说:"我太悲伤了吗?不是为这样的人悲伤还为谁呢?

3.还没有能奉事好生人,怎么能奉事鬼神呢?

颜渊第十二

1.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3.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

4.颜回询问仁,孔子说:"约束自身使言行合乎礼,就是仁一旦能约束自身使言行合乎礼,天下就归依仁了.成就仁在乎自身,难道要仰仗他人吗?"

颜渊说:请问具体的内容."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去看,不合乎礼的不去听,不合乎礼的不去说,不合乎礼的不去做."

5.百姓富有,国君怎么会不足呢?百姓不足,国君怎么会富有呢?

6.君子成就他人的好事,不促成他人的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子贡询问结交朋友,孔子说:"诚恳地劝告并好好地引导他,不能做到就算了,不要使自己遭受耻辱."

7.樊迟询问仁,孔子说:"爱护他人."樊迟询问知,孔子说:"了解他人."

樊迟未能理解,孔子说:"举用正直的人来管理不正直的人,能使不正直的人变得正直."

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去见夫子询问知,他说举用正直的人来管理不正直的人,能使不正直的人变得正直,是什么意思呢?"

子夏说:"这话涵义丰富啊!舜拥有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举用了皋陶,不仁的人就离去了;汤拥有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举用了伊尹,不仁的人就离开了."

子路第十三

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子路说:"假如卫君请老师去治理国政,老师打算先从哪儿着手呢?

孔子说:"必须先正名"

子路说:"有这个必要吗?老师扯得太远了,正名干什么呢?

孔子说:"你真鲁莽啊!君子对于自己所不知道的,就不发表意见.名不正,说话就不顺当;说话不顺当,事情就做不成;事情做不成,礼乐都得不到实施;礼乐得不到实施,刑罚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民众就无所适从.因此君子定名的东西必定有理由可说,说了就必定能施行.君子对于自己的说话,是一点都不马虎的."

3.自身端正,不发号令下属就能施行;自身不端正,即使发号令下发也不服从.

4.如果端正了自身,治理国政还有什么困难呢?不能端正自身,怎么纠正他人呢?

5.鲁定公问:"一句话就能使国家灭亡,有吗?"

孔子答道:"话不能寄于如此大的期望.人们说做国君难,做臣属不容易.如果知道做国君的难处,不接近于一句话能使国家兴盛吗?"

鲁定公说:"一句话就能使国家灭亡,有吗?"

孔子答道:话不能寄于如此大的期望.人们说我当国君没有什么快乐,只是说话没有人违背,如果话说得对而没有人违背,不也很好吗?如果话说得不对而没有人违背,不接近于一句话能使国家灭亡吗?"

6.子夏担任了莒父的长官,询问政务,孔子说:"不要求快,不要只看小小利.求快就达不到目的,只看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

7.子贡问道:"乡里人都称赞,怎么样啊?"孔子说:"不能肯定."

子贡说:"乡里人都厌恶,怎么样啊?"孔子说:"不能肯定.倒不如乡里的善人称赞,乡里的恶人厌恶."

8.君子安详而不傲慢,小人傲慢而不安详."

9.朋友间要善意批评,兄弟间要和谐相处.

10.君子容易硆而难以使他高兴,不用正当的方式来使他高兴,他是不会高兴的.到了他用人的时候,他能量才录用;小人难以硆而容易使他高兴,不用正当的方式来使他高兴,他是会高兴的,.到了他用人的时候,他却求全责备.

宪问第十四

1.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2.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3.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4.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5.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6.国家清平,说话正直,行为正直;国家无道,行为正直,说话谦和.

7.有德行的人必定会讲理,会讲理的人不一定有德行;有仁德的人必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8.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因此自杀,管仲却活着.管仲恐怕不算仁吧?

孔子说:"刘桓公多次与诸侯会盟而不凭藉武力,这是管仲的功劳.谁有这样的仁德啊,谁有这样的仁德啊!

9.君子感到羞耻的是言谈不符合自己的行为.

10.君子的准则有三项,我都没能做到:有仁就不忧愁,有智就不疑惑,有勇就不惧怕.

11.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要担心自己没有本领.

12.大道将会旅行是命运,大道将会废弃也是命运,公伯寮能把命运怎么样呢?

13.原壤丧母却踞坐着接待孔子,孔子说:"小时候不懂礼貌,长大了无所作为,老了还不去死,真是祸害!"主着用拐杖敲他的小腿

卫灵公第十五

1.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3.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4.孔子说:应该交谈的人却不与他谈,是错过了对像;不应该交谈的人却与他谈,是说错了话,明智的人既不错过对象,也不说错话.

5.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必定会有眼前的担心.

6.孔子说:"大家都憎恨的东西,必有审察;大家都喜好的东西,必须审察."

7.孔子说:"见解不同,不相互商议."

季氏第十六

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昀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2.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3.我曾听说,拥有封国,家族的人,不担忧人少地寡而担忧不平均,不担忧贫困而担忧不安定,因为平均了就没有贫困,和谐了就不会人少地寡,安定了就不能倾覆.如果这样,边远的人不归服就修饬文德来招徕他们,既招来了,就使他们安定.现在他们两个辅佐季氏,边远的人不归服却不能招徕他们的,国土分崩离析却不能进行守护,反而图谋在境内兴师动众.我恐怕季氏的担忧不来自于颛臾,而来自于内部.

4.三种朋友有益,三种朋友有害.朋友正直,朋友诚实,朋友见识广博,是有益的;朋友奉承,朋友谄媚,朋友圆滑善辩,是有害的.

5.侍奉君子有三种过失,还没有轮到自己就说话就说了叫做急躁,已经轮到自己说话却不说叫做隐晦,没有察颜观色就说话叫做盲目.

6.君子有三件应该戒除的事:年轻时血气未稳定,要戒除女色;到了壮年,血气方刚,要戒除好斗;到了老年,血气衰微,要戒除贪欲.

7.天生就懂得的人最优秀,通过学习而懂得的失次一等,遇到困难才去学习的人又次一等.遇到困难不不学习的,就是下等的愚民.

8.君子要有九件要想到的事:看要想到清楚,听要想到明白,神态要想到温和,容貌要想到恭敬,言谈要想到诚实,处事要想到尽心,疑难要想到询问,忿怒要想到后患,见到得益要想到大义.

阳贷第十七

1.君明则民安.若君主暗弱,则陪臣篡权,僭越专横.历朝历代都有奸佞当道,家臣作乱的事例.

2.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3.鄙陋的家伙能和他一起事奉国君吗?他在尚未得到时担忧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又担忧失去.倘若担忧失去,什么事都会干得出来.

4.宰我退了出去,孔子说:"宰我不仁啊!子女出生三年,才能脱离父母的怀抱.守丧三年,是天下通行的丧期宰我是否也有三年的受给予他父母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论语十则翻译

全文共 1101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则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

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地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知道)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第二则

原文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翻译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尽心竭力了吗?跟朋友交往真诚相待了吗? 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 "

第三则

原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 。”(《为政》)

翻译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做别人的老师了。”

第四则

原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翻译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光是思考但不学习,就是有害的。”

第五则

原文

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翻译

孔子说:“仲由啊,让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人才是聪明的。”

第六则

原文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翻译

孔子说:“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想着像他一样好;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毛病。”

第七则

原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

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在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去学习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自己也有和他们一样的缺点,要及时改正。”

第八则

原文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翻译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责任重大而且路途遥远。把推行“仁爱”看作自己的责任,不也重大吗?奋斗直到死才停止,不也遥远吗?”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是一个因果关系的句子。

第九则

原文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翻译

孔子说:"只有在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凋谢的。"

第十则

原文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shù)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翻译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论语读后感

全文共 605 字

+ 加入清单

论语是一本饱含了知识、品德和做人道理的一本好书,它的肚子——书本的纸里面藏有许许多多的知识,请你们快快拿起《论语》探索里面的知识吧!

论语是孔子的着作,它分为许多个篇章,每个篇章都有一个简短而有用的知识。整本书合起来,就像是一片知识的海洋,知识就是大海中的鱼。如果你发现了里面的知识,那么就好比你钓到了一条鱼。如果你汲取并懂得了这些知识,那么知识就会像一条煮熟的鱼一样被你消化掉。那么,你的知识也会越来越多。就可以向孔子一样,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了!

虽说这可以学到东西,但是,发生冲突事件的也是一个不计其数啊!请看事例。

孔子说过一句话:“温故而知新。”意思就是先复习过旧的知识,记牢了之后,再学新的知识。可冲突偏偏就栽在了这一句话上。一次,我和我哥在看书学知识。我在偶然间发现,哥哥看完一本书就随手一丢,又看新的书去了。我提醒他:“温故而知新,复习一下!”“我的事关你什么事?你凭什么管我?”我反驳:“爸爸说过人人平等,我就可以管你!”就这样吵了好久,爸爸进来了,说:“你身为哥哥,要做弟弟的榜样,把你看过的书的知识都复习,一直到你忘不了为止!”哥哥垂头丧气的说:“Yes air。”就又翻开书,复习起来。就这样,一场矛盾被我爸轻轻松松的化解了。

这本论语教会我如何做人、如何学知识、如何孝敬父母等等许许多多的有用的知识。它肚子里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它是我的另一位家庭老师,我要不断的从它的肚子里面探索、汲取新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论语的名言警句大全

全文共 1381 字

+ 加入清单

论语》是中华文化最伟大不朽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重要思想言行,内容博大精深。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论语名言警句大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不遇事困惑,五十理解什么是天命,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随心所欲,不超过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危险。”

11、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是明智。”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3、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舞蹈阵容在自己宗庙里舞蹈,这样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放荡,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孔子说:“以前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高中语文素材:《论语》名句解读

全文共 2928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饥寒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耻辱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

侍奉父母是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孔子教育人们,父母在世时,子女轻易不要出门远行,以便守在父母身边,尽孝子之道。如果非要远出,首先要安顿好父母,也一定要告诉父母确切的行踪。因为“儿行千里母担忧”。子女只有对父母孝敬有加,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要让年事已高的父母无人照顾,还要牵挂远在他乡的子女。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恰好相反。成人之美,积善成德,便成为君子;成人之恶,积怨日多,便是小人。君子受人尊敬,小人遭人唾骂。

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多做实事,少说废话,不乱说话。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面临着仁义,就是老师,也不必同他谦让。这句话与“我爱我的老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语的意思有些类似。阐发仁义,捍卫真理,伸张正义等应该做的事,要积极主动地去做,绝不能推让。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君子襟怀坦白,安贫乐业,与人为善,知足常乐,所以能坦荡荡。小人欲念太多,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怀戚戚。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不将对甲的怒气转到乙的头上,也不重犯同一种过失。许多人对自己的过失并不引起注意,甚至习以为常,若能像颜回那样该多好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这句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就快;宽容别人,就会远离怨恨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见到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对不如自己的人喜欢讥笑﹑轻视,因而沾沾自喜;对比自己强的人喜欢贬低,甚至嫉妒﹑畏惧退缩,害怕与他们交往:这都是不正确的态度。)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君子一生中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惕戒备:年轻的时候,正在长筋骨,气血尚未定型,在男女问题上必须警戒;到了壮年时期,身强力不亏,精力旺盛,要警戒无原则的纠纷和争斗;到了老年,体力和精力都差了,要警戒贪得无厌。这句话对于青少年来说,提出了早恋会影响身心健康的问题。在今天看来,孔子的“戒色、戒斗、戒得”的说法,对我们仍有教育意义。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该怎么办了。孔子认为,一个人不讲信用就寸步难行。在今天看来,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也要守规则,讲诚信,才能在竞争中得到发展。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三个人同路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的师长的人。人人都有相对的技能和特长,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只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一定能找到可以教自己的老师。

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

经过反复考虑然后才采取行动。这话适用于莽撞行事的人。

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吃饭的时候不交谈,睡觉的时候不说话。《论语》中记载孔子的生活习惯和养生之道的文字很多,这一条就很值得我们学习。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读书人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对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来说,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是缺一不可的。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论语•子罕》

天寒地冻,才晓得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在艰苦的环境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节操和品格。在艰苦的环境里才能真正考验人。

温、良、恭、俭、让。——《论语•学而》

温和、善良、严肃、节俭、谦逊。孔子每到一个国家,必然听得到那个国家的政事,他就是靠“温、良、恭、俭、让”的美德和态度获得的。这也是我们求知、做人应具备的品格和态度。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论语•公冶长》

朽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垒起的墙壁,不能粉刷。比喻不堪造就的人,用不着去培养他。人的智力因素没有多大的差别,但人的情感因素有着很大的差别。孔子有个叫宰予的学生,大白天睡大觉,孔子说,对于宰予这样的人没有什么可责备的。因为他学习态度太差,已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只是读书,却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是空想而不去读书,就会疲惫而无所获。“学”与“思”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注重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就达不到好的效果。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说出的话一定要算数,行动起来一定要坚决。一诺千金,敢作敢为,受人尊重;出尔反尔,优柔寡断,遭人鄙弃。

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

想要快反而达不到目的。孔子的弟子有一些做官的,孔子教育他们干出政绩不要急于求成。事物发展有它的规律性,学习上也要循序渐进,不打好基础,就想攻克尖端科学,快出成果,也是办不到的。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早上得知真理,即使晚上死了也值得。这句话说明了对真理的渴望。“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这首诗,正是表达了这种思想,对自由、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可以使人舍弃生命。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知道的就承认已经知道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自作聪明的人总是把无知当已知。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志士仁人不肯贪生怕死而伤害仁义,他们总是宁可牺牲性命以成全大义的。自古忠臣义士把仁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文天祥就是这样的志士仁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表明了他视死如归,舍身成仁的心迹。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这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学习修养的概括总结,说明他一生从不间断地学习修养,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较大的进步,直至晚年达到最高境界。几千年以来,无数的人都把这段话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而其中的“而立”、“不惑”、“知命”、“耳顺”也分别成了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的代名词而广泛流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