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虚实结合的作用(优秀16篇)
林徽因是人们眼中的才女,才华横溢,她的诗歌也是脍炙人口的。下面是相关的诗歌,快来围观吧。现在开学吧为你们整理了关于古代诗歌虚实结合的作用优秀作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浏览
7690作文
16篇1:古代诗人曹植诗歌欣赏
全文共 1854 字
+ 加入清单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 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小编为你展示曹植的诗歌作品,供您欣赏!
诗歌欣赏
1、《七步诗 》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白马篇 》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陲。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3、《长歌行 》
尺蠖知屈伸。体道识穷达。
4、《杂诗 》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5、《杂诗 》
揽衣出中闺。逍遥步两楹。
闲房何寂寞。绿草被阶庭。
空室自生风。百鸟翩南征。
春思安可忘。忧戚与我幷。
佳人在远遁。妾身单且茕。
欢会难再遇。芝兰不重荣。
人皆弃旧爱。君岂若平生。
寄松为女萝。依水如浮萍。
赍身奉衿带。朝夕不堕倾。
倘终顾盻恩。永副我中情。
6、《诗 》
游鸟翔故巢。狐死反邱穴。
我信归故乡。安得惮离别。
7、《七哀诗 》
膏沐谁为容。明镜闇不治。
8、《送应氏 》
清时难屡得,嘉会不可常。
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愿得展嬿婉,我友之朔方。
亲昵并集送,置酒此河阳。
中馈岂独薄?宾饮不尽觞。
爱至望苦深,岂不愧中肠?
山川阻且远,别促会日长。
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
9、《朔风诗 》
俯降千仞。仰登天阻。
风飘蓬飞。载离寒暑。
千仞易陟。天阻可越。
昔我同袍。今永乖别。
10、《升天行 》
乘蹻追术士。远之蓬莱山。
灵液飞素波。兰桂上参天。
玄豹游其下。翔鹍戏其巅。
乘风忽登举。彷佛见众仙。
11、《吁嗟篇 》
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
长去本根逝。宿夜无休闲。
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
卒遇回风起。吹我入云间。
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渊。
惊飚接我出。故归彼中田。
当南而更北。谓东而反西。
宕宕当何依。忽亡而复存。
飘飖周八泽。连翩历五山。
流转无恒处。谁知吾苦艰。
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
糜灭岂不痛。愿与根荄连。
12、《秋胡行 》
歌以咏言。大魏承天玑。
13、《豫章行 》
鸳鸯自朋亲。不若比翼连。
他人虽同盟。骨肉天性然。
周公穆康叔。管蔡则流言。
子臧让千乘。季札慕其贤。
14、《离友诗 》
小序乡人有夏侯威者。
少有成人之风。余尚其为人。
与之昵好。王师振旅。
送余于魏邦。心有眷然。
为之陨涕。乃作离友之诗。
其辞曰。
王旅旋兮背故乡。彼君子兮笃人纲。
媵余行兮归朔方。驰原隰兮寻旧疆。
车载奔兮马繁骧。涉浮济兮泛轻航。
迄魏都兮息兰房。展宴好兮惟乐康。
15、《种葛篇 》
种葛南山下。葛藟自成阴。
与君初婚时。结发恩义深。
欢爱在枕席。宿昔同衣衾。
窃慕棠棣篇。好乐和瑟琴。
行年将晚暮。佳人怀异心。
恩纪旷不接。我情遂抑沉。
出门当何顾。徘徊步北林。
下有交颈兽。仰有双栖禽。
攀枝长叹息。泪下沾罗襟。
良马知我悲。延颈对我吟。
昔为同池鱼。今为商与参。
往古皆欢遇。我独困于今。
弃置委天命。悠悠安可任。
16、《五游咏 》
九州不足步。愿得凌云翔。
逍遥八纮外。游目历遐荒。
披我丹霞衣。袭我素霓裳。
华盖芬晻蔼。六龙仰天骧。
曜灵未移景。倏忽造昊苍。
阊阖启丹扉。双阙曜朱光。
徘徊文昌殿。登陟太微堂。
上帝休西棂。羣后集东厢。
带我琼瑶佩。漱我沆瀣浆。
踟蹰玩灵芝。徙倚弄华芳。
王子奉仙药。羡门进奇方。
服食享遐纪。延寿保无疆。
17、《泰山梁甫行 》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18、《惟汉行 》
太极定二仪。清浊如以形。
三光照八极。天道甚着明。
为人立君长。欲以遂其生。
行仁章以瑞。变故诫骄盈。
神高而听卑。报若响应声。
明主敬细微。三季瞢天经。
二皇称至化。盛哉唐虞庭。
禹汤继厥德。周亦致太平。
在昔怀帝京。日昃不敢宁。
济济在公朝。万载驰其名。
19、《苦思行 》
绿萝缘玉树。光曜粲相晖。
下有两真人。举翅翻高飞。
我心何踊跃。思欲攀云追。
郁郁西岳巅。石室青葱与天连。
中有耆年一隐士。须发皆皓然。
策杖从吾游。教我要忘言。
20、《飞龙篇 》
晨游泰山。云雾窈窕。
忽逢二童。颜色鲜好。
乘彼白鹿。手翳芝草。
我知真人。长跪问道。
西登玉台。金楼复道。
授我仙药。神皇所造。
教我服食。还精补脑。
寿同金石。永世难老。
篇2:古代诗歌——关于爱情
全文共 1007 字
+ 加入清单古风古色的爱情诗歌是不是特别的唯美动人,小编为你收集了10首古代爱情诗歌,请看看!
【1】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2】
《长相思》 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3】
《鹧鸪天·别情》聂胜琼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曲,别个人人第五程。
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4】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5】
《三五七言》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6】
《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7】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8】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9】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0】
《雁邱词》 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篇3:古代诗歌题材分类
全文共 3675 字
+ 加入清单导语:我国古代诗歌的主要功能是表达情感,题材众多,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古代诗歌题材分类吧!
一、借景抒情诗
借景抒情诗(写景抒情诗)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表达作者对所写景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三》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著人。
二、咏史怀古诗
怀古(含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借所吟咏的古人、往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诗歌。
咏史诗借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即诗人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1.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表达的是面对古赤壁战场所产生的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2.杜甫诗《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抒发了对时事兴衰感慨和对三国时诸葛武侯的景仰之情
三、闺怨诗(闺情诗:闺中女子生活情趣。苏轼《初夏》)
闺怨诗以女性心态为描写对象,有浓重的感伤色调,细腻的心理描写。从创作特色上说,闺怨诗从整体而言,都呈现出一种婉约缠绵幽怨感伤之美,悠长含蓄,有无尽之味。
闺怨诗分为闺怨诗、宫怨诗、征妇怨诗、商妇怨诗四类。闺怨诗都以女性为描写对象,“怨”是这类诗的基调。
古代上流社会的女子常因寂闷孤独而面临美好的春光想到自己韶华将逝,更加思念离家宦游的丈夫或天各一方的情人,所以人们就有了“女子伤春”之说(当然这个“春”可以不指季节,而指恋情)。
伤春伤别诗往往借对春光消逝的记叙描写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1.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四、羁旅行役诗
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或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由所见所闻所感触发思乡之愁,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这类诗词亦可称之为思乡怀人诗,其特点多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望月伤心,见花落泪,听雨思亲,多少景物都被染上诗人的感情色彩,因而此类诗中常将伤感、迷离、凄苦、寂寞、孤寂、惆怅、忧郁的情怀及种种离愁别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很婉约、含蓄。
1.《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反映的是离别的愁苦之情。
2.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五、山水田园诗
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了一个重要诗派——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生机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或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厌恶官场、远离浊世,对宁静平和的田园生活生活的向往;或描写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对壮丽山河热爱;或表现归耕隐居之乐,多抒发质朴、清新、恬淡、闲适、物我两忘的感情,表现不同流俗的清高,追求隐逸,有消极避世的思想。他们的艺术成就颇高,具有用语言艺术再现自然景物的能力。景物逼真,情景交融,意境优美,诗风恬静清朴,而少奔放雄浑。代表作家如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
1.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六、托物言志诗。
古人很喜欢咏物,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常有松、竹、梅等意象),即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情操志趣,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也可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七、边塞征战诗
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疆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焕、王翰等,这些诗多以描写边塞山川景物、风土人情。他们的诗或描写塞外风光,或表现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慷慨激昂及捐躯赴国难的悲壮;或反映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或描写望月思乡的苍凉和长年征战的悲苦,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及其不幸遭遇;或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在创作风格上多以雄浑豪放而见长。
1.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借孤寂艰苦悲壮的战争生活的描写表现戍边将土的壮志豪情。
2.李益的《塞下曲》“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借边塞人欢马叫的壮丽景象,赞美将士们慷慨激昂,为国献身的精神。
八、谈禅说理诗
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与咏物言志诗有共同的特点,分析时要注意把握。
1.苏轼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中的“庐山”便含有比喻义,后两句的议论隐含许多哲理,既蕴含看待任何事物和问题都应一分为二的意思,又隐含任何一个问题都有多种答案的哲理,还含有和俗话所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样的道理,只不过这句俗话纯乎说理,而苏轼是以形象来喻理。
2.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三、四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寻味。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九、赠友送别诗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江淹《别赋》)作为至情至性的诗人,与挚友分别时,心中会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激情。因此,在古诗词中国诗坛上,赠友送别诗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内容丰富,可谓“说尽故人离别情”。这类诗歌主要抒写离别之情,借对送别情景的描写,表达达依依不舍的离情别绪,或留恋、或安慰、或嘱咐、或祝愿;有伤心、有惆怅、有期望等。
古代的交通不发达,人们“相见时难别亦难”,诗人们抒写了大量的这类诗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大多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余味深长,令人击节叹赏:“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无尽的友情熔铸在诗情画意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深挚的情谊包含在殷勤的祝福中;“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人的相思之情充塞在天地春色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人的质朴与豪爽寄托在朴素无华的语言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晶莹透明的冰壶装下了理解和信任……
十、闲适隐逸诗
一些诗人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于是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反映这些生活的诗歌,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有不少令人拍案之作。
这类诗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与山水田园诗相近或相同,在分析时可结合起来。
辛弃疾《清平乐》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十一、悼亡游仙诗
诗人多有神奇的想象力,在心爱的人离自己而去或自己的理想壮志得不到实现之际,他们往往借助于睡梦、游仙等形式,或与心上人相会,或在仙境中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1.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是苦闷到极点后胸中愤懑岩浆的总喷发。天外飞来之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表明了李白对封建权贵永不妥协的反抗精神,也曲折地反映出他对当时上流社会中污秽、庸俗、丑恶现象的鄙视和厌弃。它唱出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
篇4:古代爱情诗歌汇总
全文共 910 字
+ 加入清单若爱,请深爱,如弃,请彻底,不要曖昧,伤人伤己。yuwenmi小编整理了古代经典爱情诗,欢迎欣赏与借鉴。
《春思》
(唐古代经典爱情诗)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
《望夫石》
(唐古代经典爱情诗)王建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
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相思怨》
(李冶)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卜算子 答施》
(宋)乐婉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
要见无因见,拚了终难拚。
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卜算子》
(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采桑子(宋古代经典爱情诗)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到团圆是几时?
孟郊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妇贵殉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 王维 相思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 崔护 题都城南庄
杨柳青青江水准,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唐 刘禹锡 竹枝词(三)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唐 元稹 离思
娉娉嫋嫋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知。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 杜牧 赠别(二首)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唐 李商隐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唐 李商隐 无题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唐 李商隐 锦瑟
篇5:读中国古代诗歌有感1000字
全文共 951 字
+ 加入清单撑一支长篙,向历史漫溯,便是千种风情。——题记
在诗的国度里,仰望,便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俯首,立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游山,便生“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乐趣;玩水,则触“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的梦幻……
你看那诗仙,“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多么的怡然自得,转眼观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放。但是谁人又知他“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心思,他定是在等待,等待“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那一天。因为,他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用“仙”字来称谓他真是在合适不过了。但“仙”也同样适用于那位“菊花隐者”。他放声高歌“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儿邪”,那挂冠而去的背影,多么的伟岸,且看他归去之后,真是“不亦乐乎”。时常“登东皋而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多么惬意。你再看他“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或许你会问,这样真的快乐吗?他来告诉你“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是啊,做人是痛苦的,但是最痛苦的莫过于“心为行役”。
路过陶渊明后便看见了一座亭子,你看“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再者“临溪而鱼”“酿泉为酒”……“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原来,“是太守与客饮于此”啊。然而快乐总是如烟火般稍纵即逝的。转眼间“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如此闲适快活,安详和平的景象,真令人心旷神怡。
见识了“醉翁亭里欧阳修与民同乐”,我们再欣赏“岳阳楼上范仲淹忧国忧民”。
岳阳楼不愧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盛誉。“置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此景果真如梦如幻。可纵然有此美景,也掩盖不住他内心的忧愁,“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他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着实令人敬佩不已。
当你身处诗歌的历史长河之中,你会发现更多的乐趣,以及对古人的敬佩。就如那“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愁。还有那“落花人独立落雨燕双归”的爱,等等……
让我们一起置身历史之中,共享这难得的千种风情!
篇6:中国古代诗歌
全文共 801 字
+ 加入清单诗歌是汉族文学中最早成形的文学体裁,发展也最为充分。
现存的上古歌谣,已生动地反映了汉族先民的生活情况和内心祈愿,简短、生动的形式,也已表现出中国民族语言的力量。
中国古代诗歌,一般称作旧诗,是指用文言文和传统格律创作的诗,广义的中国古代诗歌,可以包括各种中国古代的韵文如赋、词、曲等,狭义则仅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是人类许多民族在语言的发展中产生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古代诗歌多是文人墨客,通过诗歌写作吟唱表现心中的思绪。
历史演变
人类许多民族在语言的发展中产生了适合本民族语言的诗歌形式。在中国,汉民族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其中最早的诗作为西周初期,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
到了战国时期,在南方的楚国华夏族和百越族语言逐渐融合,其诗歌集(楚辞)突破一些形式限制,更能体现南方语言的特点。
汉代的古体诗
汉代时乐府诗形成。乐府诗是为了配音乐演唱的,相当于现代社会的歌词。这种乐府诗称为“曲”、“辞”、“歌”、“行”等。三国时期以建安文学为代表的诗歌作品吸收了乐府诗的营养,为后来的格律更严谨的近体诗奠定了基础。
唐宋的近体诗
到了唐代,中国诗歌出现了四句的绝句和八句的律诗。律诗押平声韵,每句的平仄、对仗都有规定。绝句的规定稍微松一些。
另外,在宋代达到顶峰的词也是诗歌的一种重要形式。词的格式要依从一些固定的词牌,以便于配以乐曲演唱。
后期发展
自元代开始,中国诗歌的黄金时期逐渐过去,文学创作逐渐转移到戏曲、小说等其他形式。
发展顺序:诗经——楚辞——乐府——赋——辞——唐诗——宋词——元曲
国际影响
我国古代诗歌文化源远流长,其影响力不单单是针对中国人,许多国家也深受诗歌的影响。
汉诗,字面上的意思是汉语的诗歌。但这个概念主要是在汉语世界之外使用。
中国的一些周边国家,如朝鲜、日本、越南,因为使用汉字作为书写文字,自然也深受汉语诗歌的影响。
随着佛教禅宗在这些国家的流传,汉诗成了禅宗文学的最重要的形式。
篇7:古代唯美诗歌
全文共 909 字
+ 加入清单山长水远嫦娥怨,鸿雁相烦,鸿雁相烦,眉间心上玉簟寒。——《采桑子-春叶》
我与你之间阻隔着千山万水,给你写信,给你写信,眉间与心上都在想你, 只有冷滑如玉的竹席陪着我。
《越人歌》
--先秦作品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顽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一叶漂游的小舟,一个怀春的少女。一曲欣悦的高歌,一份真挚的情怀。古人的暗恋原来竟然如一股细长细长但清澈见底的山间流水,欢跃奔腾却悄无声息?是谁,让现在的我们的暗恋变得如此苦涩?人心吗?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 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儿, 比翼连枝当日愿。——纳兰性德
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的甜蜜,那样的温馨,那样的深情和快乐。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温庭筠《杨柳枝》 其二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骨头里面镶红豆——刻骨相思。用民歌传统的谐声和比喻手法,将相思之情怀刻划得切肤入骨。 诗中“深烛”谐“深嘱”,“围棋”谐“违期”。再用相思子嵌在骰子中,喻入骨的相思之情呵!
更多: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郑愁予《赋别》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
篇8:“虚实结合手法”的表现与方法
全文共 2343 字
+ 加入清单那么什么是虚实结合呢?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作文写作中如果用到这种手法,文章就会变得更生动、形象,更有韵味。那么虚实结合有哪些表现,在写作中又有哪些方法能做到这一点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進行论述——
一、化虚为实
化虚为实,总体上说,就是化抽象为具体。具体地说,就是在构思时,由抽象的文题去联想具体的事物。在行文时,由抽象的文意去想象具体的事情。前者如由文题“品味痛苦”去联想:痛苦就是半夜犯了酒渴,却没水喝;痛苦就是老师的课让人昏昏欲睡,自己却坐在第一排。后者如由文意“有时希望就是痛苦”去想象:痛苦就是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变得平庸,却无能为力;痛苦就是高兴地捡起一张百元大钞,却发现它是一张假钞。显然,前者由抽象的“品味痛苦”联想到了具体事物,后者由抽象的“希望就是痛苦”也想象到了具体事情。但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化抽象为具体,变得具体可感了。
做到化虚为实,方法多种多样,但主要的有两种:一是具体化。就是说,通过事物或实物,把抽象的变成具体的;变得眼睛可见,耳朵可听,双手可摸。比如将抽象的“成熟”具体化:成熟是领导讲完“笑话”之后,哪怕再没有想笑的感觉,也要率先哈哈大笑;成熟是受到表彰时,首先感谢领导的关怀爱护和同事朋友们的关心、帮助和支持。这样,本来抽象的“成熟”就显得非常地具体。二是形象化。就是通过比喻、比拟等手法,将抽象的变成形象的;变得栩栩如生,形象生动,活泼感人。比如将抽象的“愿望”形象化:愿望是远山丛中的高峰,是忘不到头的公路,是驶向远方的巨轮。这样,将“愿望”比作“高峰”、“公路”、“巨轮”,化抽象为具体,变得相当形象了。
二、化实为虚
化实为虚,就是说,将具体的化为抽象的。归纳起来,不外乎两方面:首先是在构思时,由具体的文题引申出抽象的道理;其次是在行文时,由具体的事物揭示出抽象的哲理。前者如由文题“肩膀”去引申:肩膀,可演绎完美的人生;但那肩膀能诠释生命,能感人泪下,能催人奋進。肩膀,可演绎亲情的故事;但那肩膀能给我勇气,能明我心志,能引我上進。后者如由具体的“肩膀”去揭示:大山的肩膀扛起了长河落日,显得那么壮美苍茫;大海的肩膀托起了汹涌波涛,显得那么澎湃激昂。可见,自然的肩膀是多么美丽壮观,丰富多彩。总之,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从具体的“肩膀”抽象出许多深刻的道理,变得更加理性化了。
做到化实为虚,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归纳法。就是由具体事物归纳出深刻的道理,或者由具体实物推断出科学的结论。但两者都必须符合逻辑,讲究科学。比如由下列具体事物去归纳:家,是黄昏湖边的搀扶,是灯下互剪的白发,是白头偕老的漫漫旅程,是相依相伴的朵朵黄花。因此,家,是老来伴,是夕阳红。不难看出,由“黄昏搀扶”到“互剪白发”,由“白头偕老”到“相依相伴”,由“老来伴”到“夕阳红”,不仅事物具体,特征明显,而且逻辑严密,归纳科学。二是演绎法。就是由具体事物演绎出抽象的道理,或由具体实物進行正确的推理,并力图做到演绎合理,推理科学,逻辑严密,无懈可击。比如由下列具体事物去演绎:家,是爱情的终点,是英雄的坟场,是挂在颈上的枷锁,是自卖自身的契约。所以,家,是累赘,是负担。很显然,前面属具体原因,后面属科学结论。前后原因具体,推论科学,真可谓因果相连,天衣无缝。
三、虚实并用
虚实并用,很好理解,就是虚实有机结合,配合使用。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由虚入实,以实为主。就是先点出抽象的道理,然后用事例加以印证,力图逻辑严密,让人信服。请看下列文字:如果研究起来,“成熟”的学问是很大的。成熟是在汽车上看见小偷掏别人钱包时,不但一声不吭,而且还马上進入睡眠状态;成熟是女同事穿了不合身的时装时,不但主动跟她打招呼,而且还要夸她的时装款式新潮、颜色和谐、质地高贵。此处,先点抽象之理,再举例印证。如此以实论虚,用例证理,可谓论证缜密,令人信服。二是由实入虚,以虚为主。也就是从具体事例出发,引出许多感悟,让人深受教育,倍受启迪。比如:读庄子,读到的是空灵与澄净;读李白,读到的是潇洒与不?羁;读李清照,读到的是凄婉与哀伤;读谭嗣同,读到的是正气与不屈;读林妹妹,读到的是凄美与愁恨。不难理解,“读”的对象是具体事例,“读到的”是读后感悟。这一过程,就是一种深深的教育与启迪。
要做到虚实结合,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合并法。就是将虚与实合二为一,合并使用。可以先虚后实,也可以先实后虚。如:理想,是黑暗中的指路明灯,是迷路时的行路指南,是焦急时的一泓清泉。而实现理想,需要毅力与意志,需要勇气与坚持,需要专注与执著。很明显,“指路明灯”“行路指南”“一泓清泉”都属于“实”,而“毅力与意志”“勇气与坚持”“专注与执著”都属于“虚”。这样,先实后虚,由实到虚,由实转虚,就能合并使用,生色添彩。二是融合法。就是将虚与实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可以虚中有实,也可以实中有虚。如:家,是个可以任意发发牢骚的角落,是个可以不用担心别人责备的王国,是个可以将困难排除在外的天堂。是个可以将爱保存在内乐园。从实来看,将家比喻成具体事物:角落和王国,天堂和乐园。就虚而言,揭示了家的特点:可任发牢骚,可不受责备,可排除在外,可存爱在内。这样就做到了虚实结合。
综上所述,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虚中带实,实中揭虚。的确巧妙无比,力量无穷。在写作中,不论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议论文;也不论写散文,还是写散文诗,如果都能做到虚实结合,那就一定能使文章更具有气势,更富有哲理。進而使文章更加光彩照人,更加引人入胜。相信每一位有進取心的作者,都会朝这方面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因为无数经验证明,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在写作中,不论在何种情况下,它的效果都是非常明显的。
篇9:古代诗歌鉴赏
全文共 1019 字
+ 加入清单田园山水诗
(一)田园诗
诗歌史上,把田园诗和山水诗是分开的。用诗歌吟咏田园风光描写农村生活的乐趣大约始于东晋的陶渊明。代表作是《归园田居》、《饮酒》等,到了唐代,田园诗不但描写出如画一般的朴素优美的田园景象,而且写出了诗意般的农家生活。如孟浩然《过故人庄》、司空曙《江村即事》、王建《雨过山村》等都描绘了农村美丽的风光和淳朴的人情,辞章流露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宋代,不仅吟咏田园风光的诗词多了,内容也有了拓展。作品或描写农村风光,或描绘山村、水乡的风俗画,或写农村生活,农民劳动和各式各样的人物,它们不仅表现农村恬淡寂寥的闲适情趣,而且通过农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描写,着意表现充满生机的自然及纯朴而富有活力的劳动者。如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陆游《游山西村》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田园诗如同它的名字一样,语言清新质朴,不事雕琢,常常选择典型事物进行叙述描写,形象真切近人,生活意味极浓。
(二)山水诗 山水诗从曹操的《观沧海》始,经南朝谢灵运、谢眺的进一步创造到唐代已臻成熟,成为蔚为大观的诗歌流派。出现一批胸襟旷达,气象宏伟,意境阔大的讴歌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篇,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杜甫的《望岳》《登岳阳楼》、王维的《终南山》、孟浩然的《望洞庭湖呈张丞相》等,更有大量的诗歌着意描写山水绮丽迷人的风光,山林的幽静花鸟怡人的自然秀美,如王维《山居秋暝》、杜甫《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杜牧的《山行》《江南春》等。 山水诗都表达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什么样的景(包含读者的感受),即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怀。大凡用明丽的诗句写出壮美的诗篇,多表现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民族自豪感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如《望岳》;用清丽的词句,描写秀丽迷人风光的山水诗,大多表现作者热爱生活,积极用向上精神或恬淡快乐的生活情怀。如于良史《春山夜月》、刘方平《月夜》;如果诗歌刻意描绘的是静谧、幽深的景物,一般多则反映诗人寄情山水,陶醉于自然,厌恶世俗,超然尘外的情趣,或表现对隐逸生活的崇尚和追求,或表现作者清高、孤傲的心志。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李白的《山中问答》、柳宗元的《江雪》。 以上所述只是一般情况,鉴赏诗歌,一方面要揣摩诗句,体会诗中景物特征,另一方面要尽可能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生h活经历进行具体分析,仔细把握,千万不可“按图索骥”。
篇10:虚实结合
全文共 2106 字
+ 加入清单1、化虚为实。
例(1):于金池的《思念》结尾段“依稀中,我的眼前出现了一片草原,有一个女孩,她那随风飘动的衣襟,犹如系在草原上的飘带……”。
这样的文章结尾段,就把“思念”这一抽象的情感化作了实的影象,既表现了深深的思念之情,起到了言已尽而回味无尽的表现效果,又再现了女孩美丽的形象。使文章生动、优美、富有灵气。
例(2):王灵芝的《妈妈的爱》结尾段“妈妈的爱,为我架起了一座美丽的彩虹桥,我踏着它走向幸福、美好……”。
妈妈的爱,是抽象的,文章用具体形象的事物“美丽的彩虹桥”,来表现抽象的妈妈的爱,是化虚为实的写法。这样,就赋予了妈妈的爱以优美的形象感,并由此顺势关联了“踏着它走向幸福、美好”意象,使中心鲜明、深刻;使结尾段优美、形象。
例(3):吴彦鹏的“作文片段练习”中的“我的回忆被一道强烈的声波所震碎”。
回忆被唤醒是虚的,震碎的是形象的实的。此句运用了化虚为实的写作技法。有文采,表现力强。
例(4):张可的“作文片段练习”中的“妈妈的这番话,犹如一阵清风吹散了我心中的乌云,露出了我那片晴朗的天空。而心里的石头,也好像变成了羽毛,使我变得轻松自在。”
妈妈的这番话,带给我的感受,是抽象的难以直接表达的,此处巧妙地化虚为实(乌云、明朗天空、羽毛,形象易感知,是实的),就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并且优美、灵动。
2、引实入虚。
例(1):吴彦鹏的“作文片段练习”中的“我全天都束缚在数字与ABC之间,一个人坐在桌子前,看着数学书上密密麻麻的阿拉伯数字,我的脑袋都大了。此时,一阵微风将我吹回童年时光,那时多么快乐呀!和小伙伴们在蓝天白云下玩耍,在绿草上、野花旁平躺。一位满头白发的老翁,将我们带到软绵绵的白云上,七彩缤纷的彩虹上”。
此语段中,写学习的苦恼、受束缚是写实,忆童年的自由、快乐是写虚。“一阵微风”巧妙的引实入虚,形成对比,反衬效果强烈,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当然了,童话色彩也是此语段的一个特色,只不过与本文话题无关,就免谈了。)
例(2):沈琪的《一个母亲的期待》结尾段“石英钟上的分针转了一圏又一圈,我多么希望你能来看我,我趴在电话旁睡着了,梦到你在蛋糕旁为我唱生日歌”。
“睡着了、梦到”,就由实引到了虚。既增强了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期待之情,富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又为结尾段,具有了意味深长之妙。
例(3):杨凤君的《我送哥哥去死亡》中的“那高悬于医生办公室的”救死扶伤“招牌,我横竖看到的都是污垢,虽涂抹着欺世盗名的脂粉,却依然在它的背面,遮掩不住金钱的鬼影。”
此文段,由“救死扶伤”招牌的实,引到“污垢、脂粉、鬼影”的虚,增强了对某些医院及医生的金钱势力、冷漠虚伪、肮脏黑暗的揭露与鞭鞑力度。
例(4):野夫的《江上的母亲》结束语“读到此时,我在北京紫竹院初春的月夜下大放悲声,仿佛沉积了一个世纪的泪水陡然奔泻,我似乎也看见了我母亲在阳光下为我留下的那把钥匙……”
此处明显运用了“引实入虚”的写法,再次表现了追念深深母恩的感伤之情,增强了文章的余味。
3、虚实相生。
例(1):王灵芝的“作文片段练习”中的“我发现,作文原来没有那么难写,我心头的乌云散去了。天晴了,望着远处,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一阵微风吹过,吹开我心中的花朵,把我吹进了作文的天地。看着夕阳,是那么的美丽。而此时在我面前,忽然出现一条宽广的大路,路的彼端,写满了光明”。
此语段:实(我发现,作文原来没有那么难写)——虚(我心头的乌云散去了)——实(天晴了,望着远处,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一阵微风吹过)——虚(吹开我心中的花朵,把我吹进了作文的天地)——实(看着夕阳,是那么的美丽)——虚(而此时在我面前,忽然出现一条宽广的大路,路的彼端,写满了光明),可以说,真是把虚实相生(和移情)的写法用到了极致,绝佳!
例(2):贾美慧的《苦。路》中的“在这时我抬的每一次脚,感觉有千斤重。可一踏在地上,又感到无比的坚硬,似乎有些硌脚。家在眼前,可感觉非常远”。
实(在这时我抬的每一次脚)——虚(感觉有千斤重)——实(可一踏在地上)——亦实亦虚(又感到无比的坚硬,似乎有些硌脚)——实(家在眼前)——虚(可感觉非常远),此文段主要运用了虚实相生(和心理感受描写)的写法。
例(3):杨凤君的《我送哥哥去死亡》中的“哥哥的路,是走上死亡的路;哥哥在这条路上,正虚弱痛苦地走着,他走得是那么凄凉,走得是那么的无助,走得是那么地忧伤。他多么渴望亲人能伸手拉他一把,而我们,则木然地,缩回了手。我仿佛看到哥哥的双手抓向了虚空,如同溺水的人,身子已沉没,手却仍然向水面伸出,这种渴望与绝望、无助与挣扎,可怜与凄恻,又是怎样的不幸与哀伤!”
亦实亦虚(哥哥的路,是走上死亡的路;哥哥在这条路上,正虚弱痛苦地走着,他走得是那么凄凉,走得是那么的无助,走得是那么地忧伤。他多么渴望亲人能伸手拉他一把,而我们,则木然地,缩回了手)——虚(我仿佛看到哥哥的双手抓向了虚空,如同溺水的人,身子已沉没,手却仍然向水面伸出)——实(这种渴望与绝望、无助与挣扎,可怜与凄恻,又是怎样的不幸与哀伤)
总之:虚实相生是经常能用到的一种写作技法,使用它,往往会收到良好的表现效果。
篇11:古代诗歌四首原文欣赏及全文翻译
全文共 979 字
+ 加入清单关于诗歌我想很多同学都不陌生啦!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古代诗歌四首,大家一起欣赏探讨,有你认识的吗?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 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在天涯。
好啦,看了原古诗,大家是不是都领悟了诗人想表达的意思呢?下面就为大家带来古代诗歌四首原文翻译对照,译文注释哦
《观沧海》
曹操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次北固山下》
王湾
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正好乘船向前。
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
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
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黄昏,枯藤缠绕着的老树,乌鸦在哀鸣;
潺潺流水,小桥旁边,呈现几户人家;
嗍嗍西风,荒凉古道,疲惫不堪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
夕阳已经落下,我这个浪迹天涯的旅人,不禁又升起思乡思亲之情,简直要肝肠俱断了。
好啦以上就是古代诗歌四首,各位同学有没有领略到我国古代诗歌的意境呢?感谢大家阅读。
篇12:虚实结合技巧
全文共 2903 字
+ 加入清单在写作记叙文时,时常需要描写景物。景物描写同学们一般都会,但是很难写得生动感人。我们都知道,景物描写的最高境界是情景交融,也就是在描写景物时,把作者的主观感情融人到客观景物之中,所谓“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不但写出可触可感的客观实景,而且把景物写得充满情意,这样的景物描写才能达到生动感人的效果。为了达到上述效果,我们在描写景物时就要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
所谓“实”,指对客观实景进行描写;所谓“虚”,指对人的情感态度进行描写;所谓“虚实结合”,就是对景物进行“情景交融”式的描写。只有虚实结合,才能把景物写得生动传神,有诗意,有特色,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在进行景物描写时,从思维方式的角度,我们可以进行联想或想象。具体写作时可侧重联想,也可侧重想象,或二者兼而有之。如:
过午之后, 山林便到了入睡的时刻,高照在千山之外的秋阳,朦胧的光线竞灵空得如同饮醉了的月华:透着微醺,透着温柔,敛起那份耀眼的光彩,任凭幽谷去制造秋日的奥秘了。山林睡了,鸟儿们静默了。踏一坡金黄的落叶,踏一地斑驳的树影,也踏看一份薄薄的寂寞。在众鸟的默默之中,“咕——咕——”,从哪里传来的几声鹧鸪呢?忽断、忽续、忽近、忽远,那缥缈的呜声,竞有些不可捉摸了。真的是鹧鸪吗?在台湾很少听到鹧鸪呢!鹧鸪该是鸟中的诗人,不,或者便是诗人的化身吧!就那缥缈的几声,便会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咕——咕——”,我回到了江南;“咕——咕——”我沐着淡烟疏雨。石头城的苔痕,更加暗绿了哪!长檐飞角的小街,更加寂寥了哪!江畔的落日更苍凉了哪!“咕——咕——”奔驰在石板路上嚼嚼的马蹄声突然隐去了。这是梦境,呵!这是在海角孤岛上奇幻的梦境。——是的,我知道这是梦,可是我多么喜欢重温!
——郭枫《空山鸟语》
郭枫的《空山鸟语》是一篇颇受称道的经典美文,其写作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在描写景物时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这段描写就是如此。在文段的后半部分就运用了联想的思维方式,那缥缈的鹧鸪的鸣声“便会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作者由此联想到“江南”的“淡烟疏雨”“石头城的苔痕”“长檐飞角的小街”“江畔的落日…奔驰在石板路上嚼嚼的马蹄声”。这种联想实际上含蓄抒发了身处“海角孤岛”上的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之情。正是这种融入字里行间的浓浓情意使得文章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再如:
几间铺子半敞着门面。铺内,凡人横靠着帐台边的木柱,正在打盹儿;忙碌着的小二,手脚极为麻利地端茶递水之间,仿佛都不会激起哪怕一丝尘屑的飞扬。大多数的屋子已是人去楼空,一把铁锁,锁住了一屋子的寂寞春秋。(写作技巧www.fwsir.com)透过门扉间的夹缝,瞅见一口八角的古井,井沿上残留着几片风吹落的树叶;眨眼间,似乎看见一个梳着两条小辫儿的蓝衣少女蹲在井边,手中拿着极粗的衣槌,露出一口极白的牙齿,对着这边轻轻地微笑;一阵风吹过,扫落了井沿的树叶,也带走了姑娘的影像……依然是个空落落的院落,一把生了锈的铁锁!
——董滇宁《江南雨巷》
文段的前半部分是对江南小巷的实景描写,后半部分对蓝衣少女的描写,属于虚写,运用了想象的方式,在实景描写的基础上,作这样的想象是合理的,“八角的古井”“蓝衣少女”“极粗的衣槌”这些想象中的景、人、物更加显出江南雨巷的幽远空漾,令人神往。
再看这段描写:
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地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地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地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渣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吗?
——朱自清《绿》
朱自清的《绿》是散文中的传世名篇,他对梅雨潭的绿的描写引发了人们多少优美的联想和想象。这段文字综合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相结合的方式,由梅雨潭的绿联想到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西湖和秦淮河,而这些地方的绿不是“太淡”“太浓”,就是“太明”“太暗”了,这种联想、比较就突出表现了梅雨潭之绿的无可比拟的美。文段后面“裁你以为带”“挹你以为眼”的描写就属于想象了,这种想象更加凸显了梅雨潭的美好,也把汪汪一碧的潭水写活了。
在进行景物描写时,从修辞方法上的角度说,可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尤其是运用拟人、比喻的方法。如:
今天我去访问伤兵。满天低垂着湿润欲滴的云,时时像是忍着眼泪的样子,竟或有一阵雨丝,追着飒飒的秋风扑上你的脸,但立刻又戛然停止,像不屑哭泣似的。江水和天空像是一双愁容相对的朋友,带着沉痛的忧郁,和暗淡无光的灰色。横卧在江天之间的绿洲,也觉得很无味,收去了它的颜色。
——方令孺《古城的呻吟》
这段描写写到了阴云、雨丝、江水、天空、绿洲等景物,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自然景物写得充满情意,生动感人。作者用这样的方法描绘了一幅暗淡、阴郁的画面,渲染了特殊时期(本文发表于1937年11月)特殊事件(访问伤兵)背景下的悲凉的气氛,非常具有感染力。
前文《绿》中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如“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等等,从不同角度细腻描写梅雨,潭独特美好的“绿”,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是建立在联想、想象的基础上的,修辞方法的运用和思维方式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在进行景物描写时,如能有意识地运用这些思维方式或修辞方法,就会写出生动感人的篇章,上述选段就是极好的例证。
当然,一切方法都只是手段,更重要的是在平时要有生活积累。在生活中要有一颗细腻、敏感的心,注意观察、感受生活,积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感动和感受,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这样在写作时才不会为“无米下锅”而苦恼,才能结合有效的方法写出生动感人的篇章。
[作文训练]
在你的生活中,总有一处风景让你难忘,它或是故乡的小山、小河、小树林、田野,或是异乡的山水、小镇,甚至天空。或是自然景观,或是人文景观,总有一片倩影投映在你的心湖,让你为之心动,让你魂萦梦牵,念念不忘。请以“难忘的风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体裁为记叙文或散文,自拟题目,不少于600字。
篇13:古代诗歌分类
全文共 2310 字
+ 加入清单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变成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成为乐府和拟乐府。如《敕勒歌》《木兰诗》《短歌行》(曹操)。一般来说,乐府诗的标题上有的加“歌”“行”“引”“曲”“吟”等。
③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到了唐代,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已不限于声律,故称新乐府。此类诗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如,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例如,
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再如,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平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行旅诗和闺怨诗。
(1)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2)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3)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4)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5)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6)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篇14:虚实结合
全文共 5888 字
+ 加入清单知识点透视
写作中,同学们也许会有这样的感受:写着写着,总感到自己的作文还是那么单薄,总是没有高年级同学写的那么丰满,总感到欠缺些什么。因此,也就会产生作文的困惑。
为什么我们总感到自己的文章单薄呢?说到底,是由两个主要原因造成的:一是我们选取的材料不够分量,二是我们行文的方式太单调。前一个容易解决一些,只要我们注意在选材时多动动脑子,就会慢慢进步。后一个则相对困难一些,因为这是行文叙述的方法问题,需要我们在写作的具体过程中掌握一些技巧。
怎么样才能让我们的文章不单薄?换言之让我们的笔下丰满起来?这里送给同学们四个字:虚实结合。具体意思是:在写作的过程中,既要真实地把正在发生的事写清楚,同时也要注意在这个过程中,适当巧妙地融入一些与正在发生的事件相关的内容。因此,这里的实,就是对真实的正在发生的事件的叙写;这里的虚,指的是与此相关的回忆、背景、联想、想象,甚至是一些特定的心理活动等。
虚实相生,这也是古往今来许多名人名家的作品有持久生命力的原因之一。就拿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来说,文中既有对如"雪中捕鸟"等真实活动的叙写,也有对"美女蛇"传说故事的串入,又有对自己将被送到三味书屋读书的原因的猜测。前者为文章增添了神秘色彩,后者加重我对百草园生活的留恋。这种虚实结合的行文方法,同学们可以仔细咂摸一下,相信你会从中获得一些写作方面的新体会。
讲究作文的虚实结合,其实是一种充满辩证意识的写作方法。大家想想,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也都在注重虚实结合的问题,如画画中的明暗结合,唱歌中的轻重缓急,还有讲话时声调的抑扬顿挫等,而目的也都是共同的,就是通过这种结合,来寻找一种变化、一种起伏,从而赋予被表现事物多层次感、丰富感,而对于作文而言,就是为了追求一种丰满的表达效果。
名家美文
心田上的百合花·林清玄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
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办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
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早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的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都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他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上长瘤了。"
公开的场合,它们讥笑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是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偶尔也有飞过的蜂蝶鸟雀,它们也会劝百合不用那么努力开花:"在这断崖边上,纵然开出世界上最美的花,也不会有人来欣赏呀!"
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着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
这时候,野草与蜂蝶,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朵地盛开着,它花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
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几十年后,远在千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有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洁温柔的一角。
那里,被人们称为"百合谷地"。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阅读手记】
一株小小的野百合,演绎出一段美丽而又令人感动的故事。一个小小的"心灵",为了心中那个美好的愿望,竟是如此执著和坚韧。它,的确不是一株野草。文章通篇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层层衬托,塑造了一个充满灵性,大智大慧的野百合的形象。作者把一个充满世事艰辛的大社会浓缩在百合谷这个虚拟的世界,野百合的遭遇何尝不具有人生奋斗的典型意义: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以花来证明"。展现了充满禅意的境界: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大其愿,坚其志,细其心,柔其气"的人生准则在野百合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哲人的爱·秦牧
好几年前,我读过一则消息:青岛医学院教授沈福彭,一九八二年二月因病去世,他生前殚精竭虑,尽瘁教学,亲嘱死后将遗体献给医学教育事业,五脏作局部解剖教学用,骨骼制成标本,供示教用,用遗体"再站一班岗"。这则消息使我大受震撼,掩卷沉思,神驰黄海之滨。一个彻底唯物主义者的献身精神,一个哲人对群体无私的爱,尽在不言之中了。
继沈福彭教授之后,北京医科大学前任校长胡傅揆(kuí)教授也在生前把遗体献给学校作为骨骼标本。这两位医学教授的事迹先后辉映。据我所知,遗嘱捐赠肾脏、眼球,以至于躯体,或以利他人,或造福群众的事虽有不少,但是遗嘱指定把自己的遗体制作骨骼标本供教学用的事我极少听到。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对于舍己为群,献身祖国具有怎样坚强的意志和崇高的风格,从这样的事例中也可以想见一二了。
一九八七年底,我突然接到青岛医学院一封来信,那是院长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寄来的。里面除了信件外,还有一张人体骨骼图片,那就是沈教授遗留下来的骨骼标本了。信里有这样的话:"他去世后,由他的学生将骨骼制成骨架,陈放在青岛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的标本室里(外有玻璃罩),人们每过此室,都以十分崇敬的心情,瞻仰骨架。"信末这样说:"秦老,你能否为我院沈教授写几句话,如蒙赐字,我们将把它刻在玻璃罩上……"
我端详着那张骨架图片,百感纷纭。这具骷髅给予我的不是忧惧、哀伤,而是亲切、鼓舞。我把图片放在写字台的玻璃板下,早晚工作时经常瞧它几眼,我觉得它对我的灵魂,有净化的作用,犹如明矾之可以净水一样。我的写字台的玻璃板下,没有任何绮年玉貌,皓齿明眸的明星歌星的照片,却有这么一张骷髅的照片。这并不是因为我已经是老头子了,即使我是个风华正茂的青年人,我也会这样。面对这张照片,崇敬、可亲的感情驱除了一切渺不足道的杂念。
这副骨架图片仿佛给了我一道无声的命令,我决意写那将被刻在玻璃罩上的几十个字。
平素写些小文章我是不起草稿的。但是为了写这几十个字,我却决定夜里到附近僻静的街道上长时间漫步,思索、酝酿。我想起了一位文豪类似这样意思的话:"当你把笔插进墨水瓶里的时候,如果不是蘸着自己的血来写的话,那就不要动笔。"
那夜月色溶溶,柠檬桉雪白的树干显得十分高洁。月光透过凤凰木,洒落了一地斑驳的光点。长街寂寂,我来回踱步,一次、一次又一次。那具骷髅在我眼前冉冉腾起,我的想象使它还原为血肉之躯:他埋头在灯下研读,他屹立在讲坛上讲学,他以深邃的眼光凝视人群,毅然写下献出骨骼遗嘱的情景,历历如在目前。我虽不是教徒,却涌起一种教徒似的心情,渴望能够有个和神圣的魂魄对话的机会。
我知道这位教授生前曾经受过政治上不公正的待遇,然而,"风暴压不断雄鹰的翅膀。""异端待我,国士报之。"
有人死了,还要造地宫,造金字塔,棺上要加内椁外椁,坟上还要盖巍峨建筑,死者仿佛撑开了棺盖,伸出手来喊道:"再给我东西!"有人死时,临终还拼尽气力,讲出这么一句话:"我想再奉献!"掠夺者和奉献者之间的距离,该是多么遥远!
那夜我在街上盘桓了很久,回家后对着骨架图片,铺开稿纸,写了一张又撕了一张,最后,拼尽我的心力,终于写出了这么几十个字的《献辞》:
他生前叮嘱献出遣骸,指定骨架标本在这儿陈摆。玻璃橱里是他特殊的坟,玻璃罩外是他浩瀚的爱!
一张遗嘱直如震世春雷,一宗心愿想见哲人气概。让我们脚步轻轻走进大厅,伫立丰碑之前默默礼拜!
【阅读手记】
这是秦牧先生一篇感人至深的优美散文。文章写出一个为国为民心甘情愿献出自己所有的高尚的"哲人"形象。在实写"哲人"生前鞠躬尽瘁,死后还要献出自己的遗体作教学之用外,文章更是穿插了许多并非"哲人"本身的事情,于"虚"处着笔,虚实结合展现人物的光辉品格。
文章开篇即写到初闻沈福彭教授遗嘱时心驰神荡之感;接到为沈福彭教授写铭文的请求后,作者的心情再次激荡,并写到了这幅骷髅对灵魂的净化;为了写好这短短的一段文字,作者特意在夜间徘徊沉思,沉思中作者眼前浮现出沈福彭教授的伟岸形象,最后终于拼尽心力作出《献辞》。这些作者的行为、思想都不是直接表现"哲人的爱",而是侧面相关,从作者的反应表现出"哲人的爱"。
总而言之,这篇文章里"实"与"虚"的描写相映生辉,将"哲人的爱"及其带给世人的感动展现得淋漓尽致。
佳作示例
梦里花落知多少·山西一考生
那天天气很冷,秋风呼呼地刮着,预示着冬天将要来临。
午饭还没吃完,就有同学跑进来对我说,你父亲来了。我的心突然一沉,头脑发涨,在心里说:"不是不让你来的吗?"
我放下碗筷,迅速跑了出去。
这是我进校的第二年。自从进入中学以后,我那虚荣心时时刻刻纠缠着我。这些城里的孩子,大都有个美好的背景,或是官家公子,或是富家千金。他们还常对着我自诩自傲。有时闲谈,还常常选些农民的愚昧状作为谈资。我真怕让同学们看到我那形容枯槁的父亲,真怕看到他们灼人的眼光。
转过屋角,便看到了父亲,穿的还是那件破灰袄,上面荡满了尘土!戴的,还是那顶洗得发白的帽子。也许是身边那头黄牛饿了,直往冬青丛上走,父亲频频地拉着缰绳,嘴里骂出那耕地时对牛的浊语,同学们看到了都抿着嘴笑。
我硬着头皮走了过去,叫父亲将牛车赶往面粉厂院里,因为这儿就是我们女生寝室,时不时地有同学进出。
"大(父亲),不是说我自己带粮吗?"边卸粮,我嘴里边嘟囔。
"天冷了,你来回百多里怕耽误功课,我一下拉来得了。"
卸完粮,父亲将牛套子摘下来,开始喂料,看来他是不会马上赶回去了,虽然食堂里还在卖饭,可我却说:"大,食堂的饭卖完了。"
"哦,没关系,待会儿我在路边买点。"在我的记忆里,父亲从不乱花一分钱,即使夏日炎炎也要忍饥挨饿回去的。
"孩儿啊!你娘老眼昏花,不能再为你做衣服了,你拿上这钱,像城里人一样买一件算了。"说着,父亲拿出那个破钱包,掏出带着体温的30元钱。我用手指摸了摸钱包,顺眼看去,里面空无一文了。我想:"他又要……"不由地,一种沉重的负罪感袭上我的心头……
"大,你等会儿……"我努力往食堂跑去,泪水如泉水般,扑簌扑簌落在脚下,树上的枫叶落下来,飘在我的身上……
【评析】
这篇文章在动人的真情实感之外,行文上虚实结合,使父女二人的形象都更加丰满。如在作者跑出去见父亲时对在校情况的一段虚写,交代出导致后面事情发生的原因--虚荣心;在父亲说"待会儿我在路边买点"后,虚写作者记忆中父亲一向忍饥挨饿回去,表现出来的是一个不仅爱着女儿,还不愿让女儿为自己担心的父亲。虚实结合的写法,使文章的感情表达富有层次,更加打动人心。
请让我,走下去·蔡伊菁
走入植物园,一片细细碎碎的绿迎面而来,溪水流着,把阳光都流乱了,紧接着,一片深深浅浅的紫色,是连绵不断的熏衣草。天空如同被擦得透亮的蓝玻璃,阳光柔和地洒下来,园内十分安静,并不如国庆期间其他景区一般熙熙攘攘。
我们来到一处树丛构成的迷宫,从枝叶盘绕而成的一道拱门走了进去,一进去就分成了三条路,我们都选择了中间的一条。走了一会儿后,就都在各个分岔口走散了,只剩自己一个人。阳光的酒调得很淡,却很醇,浅浅地斟在每一片淡绿的叶上,微风一拂袖就都响起来。那么,究竟是哪一条路呢?啊,一定是这条吧,我心想。只走了一会儿,就无路可走了。厚而浓密的绿色挡在面前。无奈之下,只好原路归返。我们又在这错落纷繁的茂盛树叶中行走了许久,几乎每一条路都走遍了,可都不是出路。
此时,大概只剩下一条路了。我们都向着那条路走去,才不过走了几步,就碰到一对正向我们走来的情侣,"这条路走不通的呀!"他们这样告诉我们。于是我也跟着他们往回走,但爸爸妈妈仍坚持着原路继续走。兜兜转转,我一直都找不到出路。这时,隐约听见父亲的欢呼声,我跑向那条别人说走不通的路,终于到达出口。
到了出口,我暗想,那是自己的路呀,是要自己来走的,而不是靠别人告诉我的。
红心杜鹃不会等别人告诉她春天将近,才筹备绽放,她自己开了花,映得红遍满山,告诉别人春天来了。唐三藏取经,"向万里无寸草处行脚"。盘古开天辟地之际,混沌一片。然而他们都走下来了,即便有人告诉他们那样是行不通的,是不可能的,但他们心中那莽撞前去的勇气却是绝不会消逝的。
那么,请让我明白,每一条走过来的路都有它不得不这样跋涉的理由;请让我相信,每一条要走上去的前途,都需要我自己选择方向。
请让我,坚定从容地走下去。
(作者系广东省深圳市北师大南山附中学生)
【评析】
这篇习作的灵感来源于小作者一家游览一处树丛迷宫时,寻找出口的事。寻找迷宫出路,要靠自己的脚去探索。在叙事接近尾声的时候,小作者却又宕开一笔,联想到盘古开天、玄奘西游等传说,作为佐证,并展开想象的翅膀,赋予红心杜鹃以人的精神,十分自然地引出"探索人生之路,也要用自己的心去选择"的道理,避免了事例后直接议论的突兀感,不刻意,不干瘪,不匠气,雕琢得不着痕迹,可谓水到渠成,构思精巧。
在叙述过程中,小作者将溪水与阳光,天空与蓝玻璃,阳光与美酒进行类比联想,描绘了一片葱郁而清透的天地,为只道平常的叙述斟上了一缕明媚,使文章富于色彩和流动的质感。作文的素材本是生活中极为平常的一个片段,也许算不得精彩的经历。但择路的过程,因被小作者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而显出极具启发性的人生哲理。正是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使本来平凡的一篇游记,成为一篇文质兼美的佳作。
【写作训练】
1.请以《_______的变化》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思路点拨】
2.以《目光》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思路点拨】
《目光》这个题目可虚可实,目光可以是叙述中的一个细节,也可以是浓缩情感的一个聚焦点,也可作为表现主旨的窗口。因此,不宜就事论事,拘泥于写作材料本身。作文时,对已有的材料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多向思考,化抽象为具体,化概念为形象,突破材料局限,挖掘目光中寄寓的深刻含义或复杂的情感。在保证"艺术真实"的前提下,大胆运用联想,甚至虚设,使文章血肉丰满,富有情味。
篇15: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吧
全文共 1278 字
+ 加入清单我国诗歌源远流长,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算起,至今也有2500多年历史了。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但古代诗歌的体裁却不外乎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走进古代诗歌的鉴赏乐园,领略古代诗歌只可体会无法言喻的美~
古代诗歌的鉴赏技巧:
一、看背景
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如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春日即事
① 李弥逊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在这道题中,注释①告诉我们李弥逊“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第二题问“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联系背景答题就很容易切入。
二、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尾诗句、诗眼)
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
三、看体裁
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赏析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形象性。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分析表现手法时则从“托物言志”角度出发。
如果是抒情诗,则从写的景物(具体名词)中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在回答诸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欣赏这句诗”等问题时,
就考虑是否应该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
四、看技法
㈠抒情手法
⑴直抒胸臆;
⑵间接抒情:A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B借景(物)抒情 ; C情景交融
㈡描写手法
①对比
②衬托
③渲染
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㈢修辞手法
⑴用典——借用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活动、古诗文
⑵借代——含蓄、委婉,表达特定的感情
⑶比喻——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语言深入浅出地揭示生活哲理。想象、联想,设想奇巧,勾画了……的生活或社会图景。
⑷双关——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具含蓄美。
A谐音双关,含蓄,富有情趣;B语意双关
⑸拟人,景和物人格化,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或借物喻人,象征。
⑹夸张,突出特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或造成奇特的意境,表现浪漫主义的情感。
⑺反复,连用某字,突出特点或某种情感。
⑻设问,一问一答,富有情趣;反问,增强说服力,发人深醒。
⑼反语,讽刺。
⑽互文: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㈣其它表现手法:虚实相生
五、看意象
(1)莲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2)梧桐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3)杜鹃鸟
杜鹃是凄凉、哀伤的象征。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好啦介绍这么多,可见我国古代诗歌的惊艳之处,好好品味。相信各位同学都懂的,鉴赏技巧拿去吧,不用谢!
篇16:虚实结合
全文共 2817 字
+ 加入清单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与拟人不同。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例如:
1、手心里捧满了一个个美丽动人的童话,缀着开满鲜花长满小草的结尾。伴着丢手娟的歌谣,掌间拍出兴奋和自豪。
2、静静地坐在桌前,我认真地数着自己的脚印,虔诚地寻找着通往诗歌的道路。紧闭双唇,用眼睛和铅字对话;握紧手中的笔,让血液通过笔尖在稿纸上开花。
句子上虚实相衬,活泼语言,美化语言,调动读者丰富的想象力。
一、结构上虚实结合
1、淅淅沥沥的雨整整下了一整天,它不像是落在地上,倒像是飘在我的心上。
2、上重点高中的那一天,娘、我。我们脚步轻快,不像是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倒像是走在宽阔平坦的金光大道上。
3、身边和身后的人们摩肩接踵,清晨时,满教室黄黄的灯光在无声地唤着你,那深陷在镜片的暗淡的眸子,让你想起夏日夜里丢了翅膀的萤火虫。
4、世间并没有永恒的代沟,只要你用心去填,用爱去填,那么总有一天,代沟将会成为一条铺满鲜花的小径。
5、妈妈的一句话,仿佛为我的心室安了一扇窗。
6、演讲失败了,就像暗夜里倒在一片突兀、利刃般的石路上,鲜血汩汩,锥心裂肺般疼痛。
二、句子上的虚实结合
1、父母眼中的希望与企盼幻化成一个个美好的前程与未来。
老师的殷殷告诫,和煦成春风习习。
亲戚邻人的关心与呵护,汇聚成无数的真心祝福与美好的愿望。
2、父亲把一叠纸币给我也把一份无言的合同给我。我用平静的双手接过,心却微颤,那饱含着信任和温暖的亲情总撞得我那份无言的默契痛心疾首。
3、忘记?你把香甜的母爱摊进煎饼,你把一位农村妇女的期待、一位母亲的惦念,装进我的行事囊。你爱的目光跟着我的脚步飘过家乡贫瘠的土地,带到远方。
4、他走进我的视野,走进了我生命的第15个秋天,走进了我灵魂深处。
5、如沟如壑的皱纹,把我的人生诠释得如此荒凉,如此悲怆,又如此豪壮,如此骄傲。这人就是我的父亲。
6、她成年用汗水浇灌泥土中的梦。
7、那些浸透了友情的日子一点一点地嵌入我的记忆,把我的世界浸润得绮丽而又丰润。
8、时间啊,你能不能原谅我?我将你随手抛进路边的草从、长大的蚱蜢,忽略了你真诚的劝说;将你掷给崭新的电子游戏机,忘记你焦虑的苦劝告;将你抛入无休止的闲谈中,让你在不知不沉中流逝。
9、喜:我的笑容漫过脸颊,我的等待全化成一串串果实,悬于我走过的长廊。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劳动成果被承认更快乐了。
怒:怒气,立刻像熊熊的炉火,瞬间便烧沸了温热的血液,像待发的火山,周围的天空也骤然变成了死灰色。
哀:“哀莫大于心死”。她那枯萎的心,像深秋寒风中打着旋的落叶,已千疮百孔。
愁:他的双眉拧在一起,额头上隆起了几道山岭。
我应该是成功时爸爸脸上的微笑,妈妈的鼓励和嘉奖;我应该是失败时爸爸额上的皱纹,妈妈眼中的泪珠;我应该是回家时爷爷脸上灿烂的笑容,奶奶抽屉里香甜的糖果。
【佳作欣赏】
梦里花落知多少
那天天气很冷,秋风呼呼地刮着,预示着冬天将要来临。
午饭还没吃完,就有同学跑进来对我说,你父亲来了。我的心突然一沉,头脑发涨,在心里说:“不是不让你来的吗?”
我放下碗筷,迅速跑了出去。
这是我进校的第二年。自从进入中学以后,我那虚荣心时时刻刻纠缠着我。这些城里的孩子,大都有个美好的背景,或是官家公子,或是富家千金。他们还常对着我自诩自傲。有时闲谈,还常常选些农民的愚昧状作为谈资。我真怕让同学们看到我那形容枯槁的父亲,真怕看到他们灼人的眼光。
转过屋角,便看到了父亲,穿的还是那件破灰袄,上面荡满了尘土!戴的,还是那顶洗得发白的帽子。也许是身边那头黄牛饿了,直往冬青丛上走,父亲频频地拉着缰绳,嘴里骂出那耕地时对牛的浊语,同学们看到了都抿着嘴笑。
我硬着头皮走了过去,叫父亲将牛车赶往面粉厂院里,因为这儿就是我们女生寝室,时不时地有同学进出。
“大(父亲),不是说我自己带粮吗?”边卸粮,我嘴里边嘟囔。
“天冷了,你来回百多里怕耽误功课,我一下拉来得了。”
卸完粮,父亲将牛套子摘下来,开始喂料,看来他是不会马上赶回去了,虽然食堂里还在卖饭,可我却说:“大,食堂的饭卖完了。”
“哦,没关系,待会儿我在路边买点。”在我的记忆里,父亲从不乱花一分钱,即使夏日炎炎也要忍饥挨饿回去的。
“孩儿啊!你娘老眼昏花,不能再为你做衣服了,你拿上这钱,像城里人一样买一件算了。”说着,父亲拿出那个破钱包,掏出带着体温的30元钱。我用手指摸了摸钱包,顺眼看去,里面空无一文了。我想:“他又要……”不由地,一种沉重的负罪感袭上我的心头……
“大,你等会儿……”我努力往食堂跑去,泪水如泉水般,扑簌扑簌落在脚下,树上的枫叶落下来,飘在我的身上……
:
【参考题目】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
走在求索的小路上,为不安分的心、为自尊的生存、为自我的证明,路上的辛酸已融进我的眼睛,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
走在人生的小路上,我们会收获太多的感动、太多的震撼、太多的鼓舞,我们也会遭遇委屈的眼泪、意外的伤悲……其实这一切,都是照亮我们的心灵阳光,一路走来一路歌!
请以“走在_______的小路上”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优秀习作】
走在情深意浓的小路上
秋雨中,凄凉的风从背后默默地赶上我,从发丝手指间无声地超越我。
好冷,凉意掠过我的心头,像一群群野鸭飞过天空,听见的却不是它们鼓翅振翼的声音,而是心头焦急的期待。
时间往往是黄昏,彩霞满天,或微黑,薄幕冥冥。父亲还在田地里劳作。我走在由学校回家的路上。那时,最迫切的愿望,便是能望见屋顶上的炊烟——那甜暖的香,再远,也能点亮我的眼睛和脸庞。
快点到家吧!我强烈呼唤。
雨乘着风,落在地下,低声说道,我们是你怀乡思家的孩子,妈妈,我们现在从天上回到你身边了。
我的心微微一颤,掠过一丝暖意。
风,更紧了;雨更急了。
我开始小跑起来,梦想与现实的距离越来越近,心情也越来越激动。
我匆忙地跑着。
此刻,我知道,母亲也从缕缕炊烟中走出来了,也许正用树皮般粗糙的双手,拍打掉衣服上的灰尘,理净发丛里的草渣,然后,静默地待在老屋矮檐下,像一只守候窝旁的老鸟,若有所思地张望着村前的小路。
母亲站在路口,焦急地等待。
希望儿子早点回来,同她走完那段离家不远的路。
风吹过,撩起母亲已有些发白的发丝,雨落下,抚摩着头发,撩拨着一颗企盼的心。
母亲纹丝不动的目光,洞穿了风雨。
沿途留下浓浓的亲情。
母亲,坚守那份等待。
又过了好久好久。终于在那个路口——两棵枯树,三丛衰草的路口,母亲看见了我,我也看见了母亲。
我恍惚觉得,有一缕绵绵的炊烟,在眼前袅袅地飘升起来,那淡蓝色的烟里,满是最平常的家的气息,朴素、温暖而芳香,叫人莫名地感动。
接过我手中的行李,母亲小声说:“快回家吧!”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