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观后感

观后感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观后感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观后感问题。

分享

浏览

17023

作文

34232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全文共 857 字

+ 加入清单

当我看完《肖申克的救赎》时,我体会到了这一切,监狱中生活绝对没有乐趣可言,更加染不上什么希望,在绝望中找希望更是困难。人们总说不要和命运抗争,可是当安迪战胜命运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说这种胜利恰恰是命运的一部分。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拍摄于1994年的经典,故事发生在1947年,讲的是一个银行家安迪因为妻子有婚外情,酒醉后误指控用枪杀死了她和她的情人,被判了无期徒刑,意味着他将在肖申克监狱中度过他的余生。该片透过监狱这个强制使人失去自由,高度强调纪律的特殊背景来展现作为个人的人对时间流逝、环境改造的恐惧。

所谓的救赎,并不是安迪本身,因为他不但拯救自己,也拯救了他的狱友。面对狱友的拯救体现在精神上的拯救,他让瑞德明白了追求自由和希望的可贵,这两个人,在安迪真正获得救赎的时候又走到了一起。

整部电影就是围绕三次就是而演。第一次安迪帮狱警逃税,为狱友赢得了每人三瓶啤酒;第二次,他在预警榜首播放《费加罗的婚礼》,展现音乐的美;而第三次,则是在狱中办起了图书馆,其经费是安迪以每个礼拜两封信向州长申请的,这是个划时代的胜利。

后来,出现了来一个扭转乾坤的年轻犯人,他知道关于安迪所犯案子的真凶,然而很不幸的,这个年轻人被杀害了。这时,瑞德以为安迪会在使我中选择自杀,恰好相反,真正想获得自由的人,会选择另一条路,一条通往自由的路。真凶自由应该也是本片所要表现的主旨之一。

安迪曾经对那个年轻人说过一句话,“人,不是忙着或,就是忙着死。”人生的不同境遇,在于人的选择,有时候是死亡,有时则是继续生存下去,当面对是绝望的时候,你会怎么选择,死亡还是生存下去?一个人能够在痛苦的监狱生活,不放弃对自由的向往,所以他成功了,获得了自由。

其实,认识本身就是一个鉴于,我们每个人都是被社会体制化的产物,它就是希望就在我们心里,放弃了希望,生活就是灰暗的,不要人文希望是痛苦的根源。记得《谁动了我的奶酪》书中一言:克服你内心的恐惧,改变你自己,释放你自己。

末了,我想对大家说,希望是个好东西,也许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好东西从来不会流逝。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百团大战观后感

全文共 961 字

+ 加入清单

在抗日战争胜利70年之际,公司组织了全体人员观看了电影《百团大战》,影片战争场景宏大,战火纷飞,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画面,从始至终感我受到了中国人民不当亡国奴的民族气节,可歌可泣不怕牺牲的精神。

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晋察冀边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八路军的晋察冀军区、129师、第120师在彭德怀直接指挥下,在河北、山西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对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大规模攻击,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战役发起第3天,八路军参战部队已达105个团,故称为“百团大战”。

自1939年冬以来,日军以铁路、公路为支柱,对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扫荡,实行三光政策,并企图割断太行、晋察冀等战略区的联系,推行所谓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正太铁路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横越太行山,是连接山西至河北的重要通道,是平汉、同蒲两条铁路的纽带,是日军在华北的重要战略运输线之一。八路军总部决定发动交通破击战,重点破袭正太铁路和同蒲路北段。面对侵略者,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拔掉了敌人靠近根据地的碉堡、据点,炸毁了铁路、桥梁、公路,使日军的交通线瘫痪,严重挫伤了日军的狂妄气焰,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打击了国民党制造所谓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谣言,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这场战役在国际上也影响深远。

因我在河北、山西工作过,在电影中看到井陉、娘子关、阳泉、寿阳、太谷、平定、和顺、榆次、阳曲、武乡的地名时倍感亲切,当年的硝烟战火换来了今天的和平环境,换来了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不忘历史是为了警示现在,传承精神是为了激励后人,百团大战中战士们是我们保险人的好榜样,我们要始终牢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义务,牢记历史,居安思危,齐心协力建设祖国,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来捍卫祖国,祖国一定会更加的繁荣昌盛,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伟大的中国梦也一定实现。

抗日战争史是中国人民的血泪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落后就要挨打,那段历史将永远被铭记,百团大战的精神也将永远传承。

展开阅读全文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

全文共 3713 字

+ 加入清单

我几乎是一气呵成看完了《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部电视剧,这是一部气势恢宏的中国革命的长篇巨著,史诗般的描写了从一九二五年大革命时期到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发生在中华大地上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这部电视剧,以中国革命重大历史事件为轴线,以国共两党斗争与合作为背景,以历史人物为重点,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共产党人的成长历程。剧中人物多、地域范围广、时间跨度长。就人物而言,既有可追溯的代表性历史人物,也有泛泛的综合性历史人物的写照。剧中人物刻画生动鲜活、性格特征鲜明。观赏完全剧,感触颇多。

《人间正道是沧桑》描写的这段历史,正是中华民族结束封建社会,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军阀割据的社会,西方工业革命影响着这个古老民族的同时,民主政治与先进的文化也感染着这个民族的青年。全剧通过瞿、杨两家五个年轻人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对民族未来命运的索求,个人思想与社会思潮冲撞后,五位年轻人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从而走上各自为之奋斗的人生道路。

让我体会最深刻的,是剧中人物的刻画与描写,表现的人物都很生动和真实感人。

首先谈谈剧中塑造的瞿恩这个人物。瞿恩是一位革命意志坚定的理想主义者,高尚的人格魅力,儒雅的谈吐举止,从容的生死态度,真正体现了一位革命者的高大形象。

塑造的瞿恩是众多革命先烈,特别是早期牺牲的革命领导人形象的集中体现。我认为,瞿恩的身上,彰显了蔡和森、瞿秋白和方志敏的奋斗精神和人生轨迹。这三位革命先烈都是在36岁时被国民党军队逮捕后杀害的,其中方志敏和瞿秋白在就义前都像瞿恩就义前那样,写下了感人的篇章。记得我在读小学的时候,有一篇课文叫《可爱的中国》,就是方志敏烈士的遗作。方志敏就义前,在牢房里一共写了十多篇文稿,其中三篇文章就是《清贫》、《可爱的中国》和《狱中纪实》。瞿恩的形象,是典型的理想主义者,与瞿恩形成鲜明对比而塑造的影视人物叫董建昌。董建昌是现实主义的代表,同时也表现出了那个时代军阀的显著特征。董建昌爱才惜才,具有民族大义,对蒋介石独裁政策极为不满。塑造的董建昌形象在现实生活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应该是1949年8月在湖南起义的国民党将领程潜、陈明仁将军。剧中的董建昌担任过黄埔教官,抗战时期担任过第一战区司令,解放战争时期任湖南绥靖公署主任等等,都与程潜、陈明仁将军极为相似。

剧中的瞿霞,善良美丽、开朗大方。是具有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的悲剧型人物。她在被捕前后判若两人,但坚定的革命意志终未改变。剧中塑造的瞿霞,汇集蔡畅、帅孟奇等众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巾帼才俊的影子:瞿霞与哥哥瞿恩、妈妈一起去法国留学,便是蔡畅和哥哥蔡和森、妈妈葛健豪一起留洋法国的演绎;而到了后期,瞿霞从八年牢狱中出来,最终选择离开立青,则是共和国第一位组织部女部长帅孟奇的故事。帅孟奇被抓进南京“模范监狱”4年,受尽酷刑折磨,当被营救出来之后,她才得知女儿被敌人毒死,母亲被逼疯,父亲被逼得背井离乡,而在莫斯科的丈夫从报纸上看到她“牺牲”的消息后,已另组家庭,她就再也没有成家,全心身的投入到革命事业,其悲情甚至超过了剧中的瞿霞……

最让我欣赏的人物就是杨立青了,这也是孙红雷继《潜伏》后的又一部力作,孙红雷在这部作品中宿造了一个出身旧军人家庭、生性顽皮的公子哥成长为叱咤风云的人民共和国将军,剧中这个人物跨越了中国的大变革,直至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的整个过程,饱经沧桑。当他的枪口对准自己的同胞,他曾经迷茫过,在他的恩师瞿恩的正确引导下,杨立青真正懂得了革命,在革命最低潮时期,他依然加入了共产党,开始为了中国人命的解放事业赴汤蹈火、冲锋陷阵。即使当他被自己的同志误解时,他也没有动摇过这个信念,其实,在那个时期很多的有志青年,都在寻求着一条解放劳苦大众、振兴中华民族的道路,当他们接触到共产主义思想的时候,犹如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面对国民党反动派无情的滥杀,任然前仆后继,无数革命先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杨立青出身豪门,生性顽劣,在一次玩枪走火,给家庭引来事端,闯祸后而离家出走。在姐姐杨立华的指引下来到广州,结识了姐姐的两位恋人:瞿恩和董建昌。正好两位都是黄埔军校的教官,在两位教官的帮助下,杨立青顺利地考进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教导队。在学习期间,他与瞿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瞿恩成为他终生的精神导师,瞿霞成为他相爱的恋人,通过瞿恩让他认识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四一二”政变警醒了他曾经迷茫的心智,他毅然决然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历经生与死的考验,一步步成为了人民军队的高级指挥员。杨立青性格独特,既有侠骨义胆,又是柔情万般,很受女孩子的喜爱,剧中三位女性,白凤兰、瞿霞和林娥,都使这个铮铮铁汉于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炽热情感刻骨铭心……

杨立青这个角色,是众多在黄埔军校就读,在国民党军队带兵,通过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走上革命道路的将帅的综合体现。 ,如:陈赓大将、罗瑞卿大将、许光达大将、周士第上将、郭天民上将、杨至成上将、宋时轮上将、张宗逊上将、陈明仁上将、曾泽生中将等等。黄埔军校既是国民革命培养军事将领的摇篮,也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武装斗争不可或缺的人才资源。剧中客观地反映了黄埔军校是按照孙中山先生创办军校的宗旨,更重要的是客观反映了黄埔军校的精神。

屏幕上的杨立青很像现实生活中的陈赓大将。陈赓也是湖南人,黄埔生,参加了武昌起义、长征,在苏区时候也是师长,无论是红一军还是红四军。陈赓乃将门之后,其祖父为湘军名将,随曾国藩南征北战,屡立战功。他自幼聪慧顽皮,不仅跟祖父学了一身拳脚功夫,还养成了机灵善变,幽默诙谐的乐观性格。在当地提起陈赓,无人不晓。因为练过武功,他“统率”着前村后巷许许多多的“娃娃兵”,经常打抱不平,惩恶扶弱。不过,陈赓比剧中的杨立青在政治上要成熟得早,其军事才能,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组织大兵团作战方面,在杨立青这个角色上没有反映出来。杨立青的前期跟陈赓相似多一些,而他的后期更像杨至成上将。杨至成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当后勤部长,建立了很多军工厂。杨至成将军北伐时是营长,而且是黄埔5期的,与杨立青这个角色很相似。

欣赏完这部电视剧,我认为在人物的塑造上的确很有特点,与其他史料片不同的是,这部电视剧中我们熟知的历史人物,只闻其声,未见其人。毛泽东、周恩来、廖仲恺、蒋介石等都没有出场,甚至连观众不太熟悉的湘系军阀唐生智也只是董建昌通电话而已,最终没有露面。而出场的人物你都能在历史人物中找到他们的影子,这可能就是这部电视剧精妙之处吧!既然是艺术作品,源于历史又通过演绎使历史故事更加精彩!如果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出场,大多数观众不会从艺术上去看,而关注点更多的是像不像、真不真,只要不是纪录片,任何特型演员表演历史人物都是有差距的,这部电视剧克服了这个问题。

值得欣赏的作品,不仅感人,更让你了解了老一辈革命者打江山的不易!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

再忙也要去看看影碟的,《人间正道是沧桑》年前的时候就买了,但是以前看了个开头,看不上劲,最近重新拾起来,越看越有意思,有点欲罢不能(严重了)!每天晚上看2-3集,这部电视剧50集,够长的,涵盖了从20年代到新中国成立,时间跨越很大,演员演的很出色,孙红雷、孙淳、黄志忠、柯蓝、杨雪、张恒等。喜欢孙红雷,不过与以往孙红雷的片子相比,有点装嫩的感觉,有时笑得很假;喜欢黄志忠,在这部电视剧里面演技有点超过了孙红雷;看此片是因为孙红雷,看完之后觉得黄志忠更吸引我的眼球。

片中的爱情也很有意思,黄志忠饰演的杨立仁从头至尾接触到的女人不少,不过每个都如过眼烟云,都和杨立仁擦肩而过(瞿霞、林娥等),最终也没有结婚;而他的弟弟立青就不一样了,和瞿霞爱的死去活来,在瞿霞痛苦的抉择后,立青又接触到了瞿霞的哥哥瞿恩的遗孀、哥哥杨立仁心目中的女神林娥,和林娥过的不是很幸福,但是剧中有几点自己在看过后有点疑问:

1、杨立青的姐姐杨立华究竟爱谁(瞿恩or董建昌)?飘忽不定的感情!

2、杨雪饰演的林娥在杨立仁的心目中视为女神,杨立仁煞费苦心,难道林娥当时就真的没动过心吗?

3、林娥在失去瞿恩之后,很快就转变方向选择了杨立青,是不是太有点180度大转弯了?

4、瞿霞为什么会拒绝杨立青,而杨立青的转弯速度也太快了吧?在立青的心里一直为瞿霞留着一个空间,但是这对林娥公平吗?

大概在电视剧演至40集左右,我问LP,瞿霞为什么会拒绝立青?LP站在女性的角度分析了这个问题,“当时瞿霞受了很大的伤痛,她的身上遍体鳞伤,在监狱里受了很多的苦,她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干净的人,配不上杨立青,如果一个女人真的喜欢一个男人的话,她真的不想让深爱自己的男人看到自己这个样子,因此她选择了离开,不过她的心里也一直装着立青,时刻关心着立青”。在该剧结尾时,LP的分析得到了验证,确实是这样子的,佩服佩服!

设想一下,如果瞿恩和杨立华结婚、杨立仁和林娥结婚、杨立青和瞿霞结婚,是不是更合适一些?

看完该片觉得自己的历史知识掌握的太少太少,黄埔时期---国共分家---国共内战---国共一致抗日----共产党得到天下!需要再次去回读历史!

看过此片,喜欢上了两个女演员,柯蓝和杨雪!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纪录片浦江先锋观后感

全文共 863 字

+ 加入清单

为进一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南部行政综合支部积极响应院党委的号召,在9月19日至26日期间,组织全体党员同志观看了《浦江先锋》教育片,学习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深化思考、获得提高。

这部专题片是以今年本市受到表彰的全国“两优一先”为主要对象,集中展示了优秀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的先进事迹。计算机软件专家何积丰学成归国,报效祖国;社区党总支书记梁慧丽服务百姓尽心尽力、不辞辛劳;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党支部书记汤臣栋甘做鸟类守护神,关爱自然;洋山深水港的80后桥吊司机张彦工作兢兢业业,十年如一日,屡破世界纪录……多方位展现了我市各行各业所涌现的优秀代表及他们的先进事迹,彰显了共产党员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展现了他们对党忠诚、勇于担当、正直无私、清正廉洁的感人事迹。

党员同志们在观看专题片后,被他们的事迹深深感动,深受鼓舞。党员们都纷纷表示,要向优秀党员学习,把他们看作学习的标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热心为患者服务。同时,党员们还说:通过观看这部专题片,我们看到了来自各行各业的许多优秀党员如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奉献力量,有怀着爱国之心毅然回国的拳拳赤子,有保护人民安全而辛劳工作的警察,也有攻坚克难、为研制大型客机而孜孜奋斗的科学家。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尽最大努力去帮助、服务、照顾我们身边的病患。只要我们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借榜样的力量时刻鞭策自己,用先锋模范的事迹不断鼓励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定可以把工作做好、做实,真正得到群众的认可。

最后,支部万文书记总结了大家的发言,指出“两学一做”就是要学好先进的精神内涵、明确努力的前进方向,因此我们要从该片先进人物和组织的典型事迹中,充分汲取精神力量,查找存在的差距与不足,明确努力方向,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立足医院本职岗位,不断鞭策自己,积极争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郭永怀事迹陈列馆观后感

全文共 1095 字

+ 加入清单

一进入陈列馆,一尊郭永怀汉白玉半身雕塑首先映入眼帘,神态坚毅而安详,目光深邃。他仿佛仍在思考和关注着我国导弹航天事业的新发展,期待着涌现出一批批拔尖创新人才。

“永萦江山堪称民族脊梁,怀忘九霄不愧中华英魂。”两侧柱子上的嵌名对联,取自四川绵阳29基地,由国防部原部长张爱萍将军手书题字的“永怀亭”上,这也是对郭永怀辉煌一生最生动的注脚。

陈列馆中,400多张图片、200多件珍贵文物资料,展现着郭永怀的杰出贡献、感人事迹和崇高品格,铸成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令观者心生景仰。

“家穷国贫,只能说明当儿子的无能!作为中国人,我有责任回到祖国。”1956年国庆节的前一天,郭永怀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越科研条件和生活待遇,动身返回祖国。

上个世纪50年代初,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仍然受到战争的威胁,包括核武器的威胁。1960年,我国105名专家学者组成了一支特殊队伍。郭永怀被任命为二机部九所副所长,九所正是现在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当时首要任务是在一无图纸、二无资料的情况下,迅速掌握原子弹的构造原理,开展原子弹的理论探索和研制工作。

“两弹”研制所在的青海二二一基地,海拔3800米,最低气温零下40摄氏度。五十多岁的郭永怀和科研人员一起,粗茶淡饭,同甘共苦,他们喝碱水、住帐篷,睡铁床,风餐露宿。

在展馆内模拟的核爆区,只见一道红色的强烈闪光出现在遥远的罗布泊腹地,接着升起一个巨大火球,惊天动地的响声震耳欲聋,轰隆隆地滚过天际,刹那间,冲击波的狂飙席卷了无边的戈壁滩。

1964年10月,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当蘑菇云腾空而起时,全体测试人员欢呼雀跃、一片沸腾,广大科研人员用青春、汗水乃至生命,换来了新中国原子弹的第一声爆响。而此时,郭永怀却因劳累过度瘫软在试验场,被工作人员架到了临时帐篷里。

随后,郭永怀又陆续参与了氢弹研制和“东方红”人造卫星的设计。1968年12月4日,郭永怀在试验中发现一个重要线索,连夜乘机赶往北京汇报。不幸飞机失事,壮烈殉国。

找到遗体时,在场每个人都失声痛哭,他们看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郭永怀与警卫员牟方东紧紧抱在一起,费了很大力气将他们分开后,人们赫然发现一个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就夹在两人中间,数据资料完好无损。

大到导弹,机械,小到一块破损的怀表复制品,一份旧得发黄的信件……一张张照片,一幕幕场景,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将历史的记忆镌刻成为永恒,点燃了爱国热情。

观者或伫立凝视,或埋头沉思,或侧耳倾听,循着那一件件文物,恍若回到当年的烽火岁月。“在这里能切身感受我国国防事业开拓者筚路蓝缕的艰辛,真实感受郭永怀无私奉献、以身许国的优秀品格。”荣成党员干部说。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贺岁片乘风破浪观后感

全文共 1042 字

+ 加入清单

好风光似幻似虚,多一分钟又如何,你丫把它留住了,但我不会输给你的。”

好风光似幻似虚,这是我看完《乘风破浪》2分钟预告片最真的感受。一群少年浪荡在晦暗斑驳的小镇,眼前是白墙灰瓦,心里却是波澜壮阔。

邓超饰演的主角就叫徐太浪,“该片讲述了不被父亲理解的赛车手阿浪意外经历一场奇妙冒险的故事。”我总觉得,这个徐太浪,就像韩寒的影子。

1982年,韩寒出生在上海市金山区亭林镇。名字美得不合实际,现实是低矮的平房高耸的烟囱,尘土飞扬的小路,水泥桥下流淌着红色的河水,来来去去的三轮车,与别的工业小镇没什么分别。

后来他为家乡写了一首亭林镇镇歌,“我们生是亭林镇的老百姓 / 死是亭林镇的小精灵。”

不少青年作家都是从小镇出来的,比如韩寒,也比如郭敬明。也许成长环境的逼仄与破败,很容易让一个早熟少年,催生出逃离的渴望与幻想,总觉得自己是这片昏暗低垂天空里唯一闪烁的星辰,时刻都准备奔赴一个未知的远大前程。

韩寒初中就遇上了初恋,全校学习成绩前三名的Z。为了跟Z考上同一所重点高中,韩寒拼命学习,这情节就跟《三重门》里一模一样。

一次数学考试他考了满分,却被怀疑作弊,还叫来了韩寒他爸。爸爸从单位里骑车匆匆赶来,见了韩寒什么也没问,一脚把他踹出数米远,韩寒一声也没争辩。

后来,韩寒凭着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考进了上海市的重点中学,松江二中。但那时的他,已经极度厌恶数学,连带理科全线崩溃。

他对自己的文笔一直很自信,平时一个很羞涩的人说到文学就变得特别张扬,“全世界用汉语写字的人里头,钱钟书是第一,我是第三。”同学不解,钱钟书是谁?

韩寒写到《三重门》的尾声,主人公林雨翔面临被女朋友误会被家长追查,一切不知道该放不该放。听到远方的汽笛,他萌生了出走的想法,又无处可去,只能写“一张落寞的脸消融在夕阳里。”

他在高二的时候做了一个很大胆的决定,辍学。人生最后一个晚自习,他给挚友写了一封告别信:“一个人只有一辈子,一辈子只有一次青春,趁我还年少,我要万水千山走遍。”

辍学后,父母跟韩寒的关系一度很紧张,于是他索性搬回了亭林镇,跟爷爷奶奶住在一起。

与徐太浪搂着一帮兄弟在小镇招摇而过不同,韩寒在小镇没有朋友。

“每天他骑着一辆摩托车在小镇上开过每一条马路,从音像店里租了碟,回家看完第二天又还回去。

夜里他四处寻找灯光球场,跟一群成年人们蹭球踢。他依然每天期待周末来临,因为他所有的朋友们都还在学校里面。”(引述via南方周末记者陈鸣《世界差点把他忘了》)

后来,韩寒回想起这段时光,用了两个字形容,孤独,“深深的孤独”。

展开阅读全文

《同上一堂课国家安全教育课》观后感

全文共 611 字

+ 加入清单

网络安全教育是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网络安全教育或者国家安全的集中系统教育是中国在大国和强国道路上要补的课。政府要引导民众对于国家安全的长远方向和战略取向有准确认识。有几条基本思路可供借鉴:

第一,政府不能包办一切,需要引导社会和市场资源共同参与,从全方位、多层次协调推进国家安全教育。比如,好莱坞大片是美国进行爱国主义和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电影把威胁具象化,这就是教育。所以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大片,当然也可以通过短视频、动画等形式把安全观念具象化。信息安全集中教育的重点就是要渗透、要持久。

第二,建立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网络空间共同体首先是利益共同体,政府、企业、个人在信息安全上有共同利益;在此基础上,逐步建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网络安全教育首先检验的就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乃至整个社会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知识储备。

在国家安全问题上,政府首先要树立一个标杆,制定一个正确与错误的标准,从而实现网络的自由有序。对企业来说,安全是一种成本,所以企业不太愿意在网络安全上投资。因而,国家安全教育不是单向度的对人民的教育,而是对国内各层次的系统教育,从政府官员到企业人员,再到普通民众,各行各业都要将网络安全上升为指导生活、工作、学习的一种准则,并在具体的工作和生活中具体落实。

此外,媒体要以负责任的方式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播,避免对网络安全、信息安全进行放大和煽情报道,在制造新闻的娱乐性时,不要忘记媒体的社会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芭蕾舞剧《白毛女》观后感

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佃户杨白劳欠钱不还,正月里躲债,地主黄世仁追债不成,财产上蒙受了损失,于是派手下把杨白劳抓来,严刑拷打,屈打成招,逼他签字画押,然后扬言要拿杨白劳漂亮的女儿喜儿抵债。杨白劳含恨而终。

于是喜儿做了黄世仁的小老婆,被玩弄后抛弃,然后每天遭受黄世仁他大老婆的殴打和虐待。贬为女奴,过着凄凉的生活。

喜儿的男朋友大春就去当兵了。喜儿终于忍受不了,就逃跑了,黄世仁带人去追,喜儿假装跳崖,逃过一劫。

然后,喜儿杀死了山神庙的和尚们,每天躲在山神庙里偷吃供品,过着杀人越货的生活。加上她的头发全部变成白色,所以村民们都怕她,以为她是鬼。

然后共产党开进来,由大春带头。到闹鬼的山神庙里破除迷信。

他们成功地抓住了喜儿,严刑拷打,屈打成招,又把她的头发剃光,用童子尿和黑狗血泼她,希望消除女妖的法力,后来大春认出了那是自己的爱人,立即制止了他的同志们。

于是,共产党们听说了喜儿的遭遇以后,非常同情,就一起进了村里,把黄世仁和他大老婆杀了,把他们家的财产全部分给贫苦大众。

而喜儿非常快乐地和大春结婚了,两人一起积极投身共产党。

而这段歌词,是故事开始时,老杨给女儿买来一条红头绳,喜儿乐得又唱又跳的情景。

展开阅读全文

《脚印》观后感

全文共 1379 字

+ 加入清单

脚印》一剧,主创阵容强大,廊坊市五届人大秘书长、廊坊市剧协名誉主席王路敏任出品人;著名剧作家赵德平为艺术总监;廊坊市剧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当代剧作家兰万玲担任编剧、制作人;著名戏曲导演宋强执导,著名戏曲音乐家朱绍玉担任音乐总监;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廊坊市剧协主席段光杰担任舞美设计;著名京剧演员张笠媛、王越、武广江、姜志军等联袂主演。全剧贯彻了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战略,汇聚了京津冀一线戏曲艺术精英,为实现高水准艺术创作、打造勇攀艺术高峰的戏剧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各方同仁共同努力下,该剧于2016年8月在廊坊明珠影剧院正式首演,北京市原常务副市长、北京市戏曲艺术发展基金会会长张百发、廊坊市委书记冯韶慧等有关领导和北京长安大戏院总经理赵洪涛及部分国内知名专家观看了演出,并给予高度评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文化报》、中央电视台《戏曲采风》等中央和河北省、廊坊市主要媒体记者进行了现场报道。市委书记冯韶慧同志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将组织观摩《脚印》列为“两学一做”专题教育内容。市纪委主要领导提出推广宣传该剧的明确意见,主办单位积极行动,组织召开了完善提高座谈会,深入动员,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然后进行修改、加工、排练,在全市各县、市、区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观看此剧,截至目前已在廊坊市各区县巡演8场,引起强烈反响,各地干部群众均表示,京剧《脚印》既起到宣传教育作用、又弘扬国粹艺术,是一出难得的好戏。

在介绍《脚印》创作情况时,出品人王路敏说,该剧以“新中国反贪第一大案”真实故事为题材,从人性的角度塑造剧中人物,创造性、艺术地再现历史。在一度创作上,《脚印》的独到之处在于,作为反腐题材,却没有直接描写贪腐者劣迹,同时摒弃了司空见惯的高声教化手法,而是另辟蹊径,由关爱、温情的角度出发,从贪腐者思想上、行为上的变化进行深入开掘和探讨,着重描写贪腐分子为家庭、亲人带来的巨大痛苦、长久磨难,剧情催人泪下、感人至深,力透纸背地说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关键在党,反腐倡廉是我党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乎党心、民心的深刻道理。

市纪委副书记刘文洪同志在讲话中表达三层意思:第一,从反腐倡廉的角度讲,全面从严治党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实现不敢腐侧重惩治,靠猛打老虎狠拍苍蝇;实现不能腐侧重制度,靠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那么要实现不想腐,宣教工作大有可为。《脚印》就是我们廊坊市纪委监察局创新载体、赋予内涵,以宣促教、化风成俗的工作实践,我们也希望能把《脚印》打造成具有廊坊特色的廉政文化品牌。第二,从创演主体的角度讲,我们创演团队的成员大多来自基层,这次能在北京长安大剧院演出,是我们的荣幸,就像草根演员通过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最后上了春晚一样。希望各位演职人员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化压力为动力,在长安大剧院这样大的舞台上,大家合力唱好这出戏,表现出我们最高的技艺水准,以完美的发挥和表现赢得观众的认可和掌声,不辜负百发老领导和各级领导对我们的支持和鼓励。第三,从新闻媒体的角度讲,当前,已经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了,就像李雪健老师的一句广告词,“没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所以,希望各位新闻媒体界的朋友,立足专业、发挥优势,充分运用各种方式和渠道,多对《脚印》宣传推介,多为《脚印》发声造势。

展开阅读全文

一村之长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昨日,由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出品、长江工作室承制、梅河口市委、市政府协办的农村题材系列喜剧电影《一村之长》新闻发布会在梅河口市吉乐乡吉兴村隆重举行。

据了解,8月22日,潘长江主演的系列喜剧电影《一村之长》在梅河口市已正式开拍。这部系列喜剧电影共分7部,由《从头再来》、《贵妇还乡》、《爸爸回家》、《参花怒放》、《皆大欢喜》、《生日快乐》、《爱在心头》组成,众多影星参演。电影故事以乡村重建为核心,以在都市打拼的老中青三代农村人回乡建设美丽乡村发生的故事为背景,记录美丽都市与乡村的生态文明和科学统筹发展方向。电影拍摄完成后,将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

潘家班以独特的幽默、亲民风格,在正大书苑尽情的演绎着欢乐。浸润着清新的书香,透过那整齐的书架,我们可以看出文化,读出故事。

喜剧电影《一村之长》在梅河口市拍摄,将全方位展示梅河口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对宣传三农、助力梅河口文化事业建设再上新台阶、搭建梅河口全域旅游新平台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越剧梁祝观后感850字例

全文共 1379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晚上,喜欢上网下军棋的我,由于连续遇上几个“破棋篓子”,气得我浑身发颤地关掉了电脑,没好气地打开电视机,当翻到cctv-11时,惊诧地锁定了频道,因为正在播放范瑞娟、袁桂芬主演的越剧《梁祝》的电影版。随着“十八相送”的优美表演和越剧呢哝的唱腔,我恼火的心慢慢的静了下来,渐入佳境。

影片高|潮“化蝶”的到来,我的心海不由自主的飘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余音袅袅,泪水不由自主地充满眼眶。品味着越胡的演奏,一点也不逊色于小提琴的凄美,而且多处有过之而无不及。

看完《梁祝》,辗转反侧的我,思绪像一只蝴蝶一样飞过长江,飞过了里下河平原,来到了大圣故里,我的家乡—连云港。回想到少年时观看《梁祝》的情形。

记得那时我正上初中,由于当时条件所限,一部电影在一个大队连续放上几场那是常有的事,特别是像《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经典影片。就像我们大队出嫁的姑娘一样,说来就来,说走就走,高兴时还要住上个把月,不问娘家同意与否,而且每次放映前都要来一段:“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说:……”还要放映十几分钟的《新闻简报》,其实那哪是什么新闻啊,有的甚至是两三年前的事,最后影片开始之前,还要再来一段“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后才开始影片的正式放映。

可放映《梁祝》的那一天却不一样,放映员一反常态地在麦克风前,先后三次通知今天没有加映,所以未吃完饭,我就推掉饭碗,端起小板凳,一溜烟跑到社场(不是专门放映电影的场所,其实就是生产队晾晒五谷杂粮的场所),早早稳稳当当地端坐在前几排,其实这种心理完全没有必要,露天电影,就算你坐的远一点,偏一点都能看得到,听得清。

由于当时我只有十一二岁,对电影里描述的爱情也是懵懵懂懂,迷迷糊糊;对影片的内容毫无兴趣,但是越剧的曲调和唱腔深深的吸引着我,说其是天籁之音,一点也不为过。与其说那一次我是在看电影,倒不如说我是在听电影。范、袁二人的演唱委婉动听,我小小的心灵里:这越剧怎么这么好听啊!听惯了家乡淮海戏的我,初次听越剧简直像在梦中步入仙境;但好景不长,随着影片高|潮迭起,我发现身后不时传来抽泣声,而且越来越多,声音也越来越大。

我不耐烦地向后瞄了一眼,看到的不是一个人在擦鼻子,抹眼泪,众怒难平,我只能把小板凳搬到离音箱近一点的地方,可还是不行,当影片放至“化蝶”时,场内竟然有好多人在嚎啕大哭,简直听不到电影的声音。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人们为影片而哭,还有两次是以后放映的《苦菜花》和《望乡》。

放映后,我试着问了好几个哭的人“你们为什么哭啊?”有的说是为了“呆头鹅”梁山伯哭;有的说是为了祝英台的聪明伶俐、爱情忠贞哭;有的为自己不能够读书哭;有的为没条件让孩子读书哭;更多的是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被越剧的唱腔、曲调渲染的淋漓尽致而哭。

第二天晚上在社员的强烈要求下,放映员连续加映了两场,放映前妇女主任交给我和另一个小伙伴每人一支笔和一个本子,要我们把影片的唱词全部记录下来,应急的办法是我俩轮流各记一句,等到第二天再重新整理,这一次放映较前一次要平静些,但仍有人在小声的抽泣,在抹眼泪。

等到上学时,许多同学都转抄我俩记录下的唱词,一时间大街小巷、路上行人、田间地头都会不时传来越剧的莺回鹂转,甚至我们的音乐老师在音乐课上还教唱过我们“化蝶”里的精彩片段。

这可能就是我对越剧情有独钟的原因吧!

[越剧梁祝观后感850字

展开阅读全文

诫子书观后感

全文共 1460 字

+ 加入清单

《诫子书》体现了诸葛亮重视子女教育方面毫不马虎,作风严谨的精神。既严格要求,又循循善诱,耐心引导,容情于理。读后实在让人感佩不已!下面小编为你介绍相关内容!

读《诫子书》有感

在寒假里,我做了许多事,也看了许多书。但让我记忆最深、启发最大的是读了《诸葛亮兵法》里的《诫子书》。

诸葛亮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留芳千古的谋略家。今天爸爸推荐我读他写的《诫子书》,让我从他教育儿子的侧面懂得了他超人的智慧不是天下掉下来的,而是他修身、立志、勤奋和学习的结果。

《诫子书》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文章主张通过“静”来个修身,通过“俭”来养德。教育他的儿子要有远大志向,并通过努力学习增长才干来实现志向,而要学习好知识就要宁静专一。否则年华将随时光而飞驰,人的斗志也将随岁月而流逝,最终将象枯树一样枯败零落,成为社会无用之材,悲哀地坐守穷困的草舍,到老了一事无成,后悔莫及。

诸葛亮对他儿子这样教育,相信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

《诫子书》对我也很有教育意义,我生性好动,爱好广泛而难以专心做好一件事,遇到困难就爱打退堂鼓,以至于学习成绩起伏不定,下棋更是大起大落,大概就是因为没有“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诸葛亮之所以年仅二十八岁就当了刘备的军师,谈笑间杀敌于千里之外,并在乱世中为刘备打下蜀国江山,名垂千古,肯定是从小“宁静致远”,博览群书。我想我如果从现在就开始专心学习,“宁静修身”、“勤俭养德”,成不了诸葛亮,也定能比诸葛亮儿子强。

读《诫子书》有感

《诫子书》写于公元234年(属汉建兴十二年)。是时任属汉丞相的诸葛亮为劝勉八岁儿子诸葛瞻写的一封家书。全文共八十多字,以其凝练的笔法阐明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劝勉儿子勤学励志,奋发图强要从淡泊宁静上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系统地归纳了做人治学的经验,围绕静字劝学,指出了险躁的危害性。

围绕如何做人和怎样做人的问题,诸葛亮教导儿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鼓励儿子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安静就不能为远大志向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置于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的,不下功夫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因而指明了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立志与学习的关系;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意义,指明了放纵怠慢的严重后果。

《诫子书》体现了诸葛亮重视子女教育方面毫不马虎,作风严谨的精神。既严格要求,又循循善诱,耐心引导,容情于理。读后实在让人感佩不已!

写《诫子书》时,诸葛亮尚在前线与劲敌鏖战。他为了属汉国事日夜操劳,直到生命的尽头,始终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只能于戎马倥偬之际把想念儿子的情丝与指望儿子茁壮成长的希望凝结在纸笔上,留做儿子成长的永恒动力。

《诫子书》以独到的卓见,寥寥数语,高度概括了做人的道理。特别是俭以养德的教育思想,对于封建社会身居显要位置的诸葛亮来说,提出这样的观点,很不容易,由此看来,诸葛亮是很重视子女教育的。他的这些闪烁着智慧的家教思想历来被人们所推崇,不仅在当时对受劝者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而且在今天,对于我们广大做父母者具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作用。毕竟它浓缩着诸葛亮这位被誉为智慧化身的英雄人物的毕生生活经历和成功的人生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看交通事故视频观后感

全文共 1214 字

+ 加入清单

2014年5月12日至15日,平塘县者密镇四寨片区连续发生了四起触目惊心的交通事故,四起交通事故造成一死五伤,大的40多岁,小的仅17岁,更让人伤心的是那一死五伤中的一死,就是唯一的未成年人。并且引起这几起事故的主要原因都是车速过快,都是因那些没有交通意识的人无意疏忽引起的。这充分体现了当代公民对交通安全防范意识的严重不足。事故的发生让人们心惊胆颤,大家都在议论纷纷,而我也在深思。为什么仅仅四天发生四起摩托车交通事故?为什么这四起事故都发生在前后不到1000米路段处?为什么人们安全意识那么淡薄?这一连串的疑问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我亲眼目睹了其中一起交通事故现场。那是5月13日晚上十二点钟左右,我从甜甜的睡梦中惊醒。原来,有人在我门前大声喊叫,“快起来,田如帅与张廷进骑摩托车摔死了。”我立马起床,穿好衣服,和他大伯赶往事发现场,当我们赶到事发现场时,张某和祖父等在哪里等候救护车了,而我堂弟静静躺在哪里,年仅17岁的他就这样永远离开了我们。

经过公安人员仔细勘查事发现场,所有在场人都认为造成这起交通事故的原因有二:一是车速太快;二是车子撞上了公路中的一颗不到五千克重的石头。就是这颗石头夺去了他年轻的生命,而这颗石头是白天修车人用来支撑后轮的,把车修好就走了。由于修车人的疏忽,导致这起交通事故。为什么不把修车现场清理干净呢?如果没有这颗石头,会造成这起一死一伤交通事故吗?我想,这可能与我们平时对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存在一定的关系。为此,我觉得加强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势在必行。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呢?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利用学校这个平台,从三年级起增加安全知识方面的教材,每周安排一节安全教育课,同时对学校教师的安全法律法规知识进行专业培训。为中小学生打好安全“预防针”,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提醒学生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并把安全知识带回家与父母沟通,让安全意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第二、在公路沿线完善各类交通安全设施,给公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安全的交通环境。

第三、要强化交通安全管理。由于人们长期遗留下来的陋习,尤其是少数人有法不遵、明知故犯的人,单靠教育很难转换他们的观念。对于这类人很有必要采取强制措施或严惩。通过这些手段来加强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比如对骑摩托车不带安全帽的要严加惩罚;对未成年人骑摩托车的要对其监护人进行惩罚等。同时把有摩托车的公民集中学习相关的交通安全知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大力研究和解决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事故预防机制。

朋友们,交通安全和我们息息相关,多少人,因为一时的粗心大意,疏忽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不但车毁人亡,也给别人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伤害。这些血淋淋、惨不忍睹的车祸,造成了多少家庭悲剧啊! 我们一定要吸取血的教训,增强交通安全意识,遵守交通规则,时刻警惕‘黑色幽灵’的侵犯,处处注意交通安全,使我们的生活更快乐,更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怒海潜将观后感

全文共 820 字

+ 加入清单

9月3日晚看完《怒海潜将》后,给我的心灵再次注入了使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影片反映的是1952年时期,美国解决黑奴后,社会还确确实实存在种族歧视的问题。主人公黑人卡尔在经历了非人的磨难后,成为了美国海军潜水的最高长官,他的经历让人振奋。

1、卡尔的父亲在送卡尔去参加海军时的话,让人明白一个父亲的伟大,山一样的伟大。他的父亲说:“孩子你永远不要回来,再苦再累,再委屈,再有让人想不到的苦都不要回来,要离开这里像个人!”年轻的孩子不懂当时父亲话的意思,而我因看了前因后果,我明白,父亲的话是要告诉孩子,要努力,只有努力才有出路!其实每个人都是这样,不努力就没有出路。不是有句话讲,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就努力找工作嘛。

2、在海军舰艇上时,当时是海军伙夫的卡尔冒着关禁闭的危险毅然脱掉衣服跳入海里。白人当时非常的歧视黑人,拼命的追,想拿下他,狠狠地嘈笑他,折磨他,污辱他。但往往机会和危难并存,他得到了个机会。一个当潜水员的机会!

3、忍!大气!气度!远大的目标!

卡尔在海军学校时,救了一个人,立了功,可是功勋不是他的,是白人的。没人跟他讲一句话,没人认为这有什么不应该,没人。还有卡尔在去报到的第一天,在烈日的门外等了一整天,没人让他进去,他就等,一直等到天色以晚,等到别人开恩。这些都让我明白了,人应该守规矩,你再怎么心里不服,有怨气,可是你是军人就得服从军人的纪律。而且还不能心有怨气,因为你是怀有远大目标的人!

4、卡尔后面不幸断了一只脚,一只脚就不能潜水了呀,他一辈子为之奋斗的事业就要终结了,而他的目标还没有实现。为了理想,他做了常人都难做到的事,一只脚顶起了290斤重的潜水服,走完了12步,让人折服,于是他又恢复了他深爱的工作。这其中的曲折和坚辛是常人所难以想像的。不是我这两句话就能说清的!但这让我明白了的是,人应该坚强!不应该轻易的向命运投降。而现实中我们常常向命运、向苦难、向艰辛投降,还往往把这些苦难成了我们投降和无奈的借口!

展开阅读全文

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观后感

全文共 764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9月1日,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开学第一课》,节目以“先辈旗帜”为主题,邀请参加长征的老红军回顾了当年的艰辛历程和光辉历史,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长征精神,给全国中小学生上了一堂生动而有意义的一课。

节目讲到,红军长征行走了11个省,翻越了近20座大山,淌过近30条大河,行程二万五千里,打了600多次战役,历尽千辛万苦,发生了无数气吞山河的革命故事,出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中,有视通讯设备如生命的通信兵秦华礼;有与战友同甘共苦、相依为命、不忘情谊的梁天文;有出生18天后就跟随父母踏上征途,被称为“长征中最小的红军”——贺龙元帅的女儿贺捷生……最让我感动的是被毛泽东称为“唯一不用敬军礼的将军”贺炳炎。贺将军的儿子贺陵生在节目中讲述了父亲动人心魄的长征故事。时任师长的贺炳炎在一次战役中,不幸被敌军的子弹击中右臂。由于伤势情况非常严峻,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贺炳炎像三国关羽一样,嘴里塞上毛巾,强忍着痛,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魄力,锯掉了右边的胳膊。而且,这位“硬骨头”的“独臂将军”,仅仅休息了6天,就重新投入到战斗第一线。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这首诗是对长征精神的生动写照。正是依靠红军们这些“不畏艰难、敢于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长征最后取得了伟大的胜利。长征的胜利不仅是革命的胜利,更是一种精神的胜利和传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长征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也激发了各行各业的开拓进取。尤其是火箭航天事业,中国以“长征”命名的火箭,从1970年起,不断成功发射,不断更新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今天,“先辈的旗帜”交到我们手中,我们学生更要传承长征精神,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勇于担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让长征精神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展开阅读全文

感动中国颁奖盛典2024观后感

全文共 963 字

+ 加入清单

叶嘉莹是学术界具有影响力的学者,90多岁高龄的她仍坚持讲学,还捐出3500多万元支持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她用一生培养了大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人才。《感动中国》颁奖辞这样描述叶嘉莹:

桃李天下,传承一家

你发掘诗歌的秘密

人们感发于你的传奇

转蓬万里,情牵华夏

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

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

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

如何理解这位耄耋老人成为感动中国人物呢?窃以为可从三个层面理解。一是学习的楷模。叶嘉莹三四岁时,父母就开始教她背诵古诗,认识汉字。1941年,叶嘉莹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

专攻古典文学专业。生活的艰苦,家庭的变故,没有让她放弃读书,反而写作了大量的诗词。

二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不遗余力。近二十多年来,叶嘉莹应邀到几十所大学讲学,同时应社会各团体的邀请,举行了数次颇有影响的古典诗词专题讲演,培养了一大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人才,深受学生爱戴,可谓桃李满天下。正如当代红学家冯其庸所说:“叶先生是属于我们现代的。叶先生不仅精于传统的诗词学,而且能治中西文化学识于一炉,因为时代和条件使然,所以叶先生的学识又与我的两位老师(王瑗仲、钱仲联)有所不同,叶先生是更切近我们时代的一位大师,她的学术成就也确实赢得了崇高的世界声誉。”

三是她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叶嘉莹先生多次向南开大学捐款,目前已累计捐赠3568万元。实现了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捐出毕生积蓄的诺言。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先生学术人生的追求。一个学人对待金钱的崇高境界,足以令世人为之动容。

学者也是劳动者,也可以感动中国。这启示我们:一个知识分子的伟大、无私,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在长期的淘洗、磨砺、熏陶中形成的。是诗词,带她走过人生欢乐与无常;是诗词,伴她一路而来,承载了她一生所向……可以说,中国古诗词中美好的精神养分,古代诗人高迈的性格和豪放的爱国情怀,给予她丰厚而绵长的滋养,让她变得那样心灵纯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正在于此。

诚如先生说过:“我平生经过离乱,个人的悲苦微不足道,但是中国宝贵的传统,这些诗文人格、品性,是在污秽当中的一点光明,希望把光明传下去,所以是要见天孙织锦成,我希望这个莲花是凋零了,花也零落了,但是有一粒莲子留下来。”诚哉斯言!先生有大爱,这大爱将激励更多的学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爆炸观后感

全文共 755 字

+ 加入清单

看了这部电影以后我有多恨这个Fox的CEO就代表这个电影描述得有多让人感到不快,恶心。整个公司是病态小社会,只要有女性站出来指认被骚扰过,就会被认为是背叛者,被千夫所指。那些女性口述的stories让人听了觉得ill。Miserable

stories never end。换了老板,却没有治本。换汤不换药呵呵。

Rogers and

Bill可恨,因为他们利用权力去欺压骚扰女性。可是我同样觉得问题也出在那些女性身上。她们宁愿失身也要去上位。他们认为那是追逐梦想,可惜那并不是,最后演化成了为了追逐欲望权利,她们放弃了道德准则,放弃了站出来争取自己权利的机会。她们本也可以选择被保护地正直地活着,可是她们不愿放弃自己所拥有的,决定忍气吞声,纵容这些败类。

真心搞不懂Rogers的老婆,自己丈夫都这么乱搞了,还一味盲目地相信他,愿意留在他身边去打击那些弱者?!电影最后十分critical,公司付了50million

to victims but paid 65 million to Rogers and Bill for severance.

另外,如果那些女主播为了家庭老公小孩,不敢站出来指认进行了性骚扰的老板,因为怕记者媒体骚扰家人或者孩子看了新闻打击太大;又或者说她们为了家庭生计,为了继续留在这样恶心的行业,一开始不得不忍受骚扰,那我真心不懂她们怎么向孩子们解释那些用放下了尊严赢来的钱和物质生活,我觉得那才是真正的羞愧。一开始就不应该选择那样的道路才对…至少我不会。因为这样的行业不应该,也不值得成为她们的梦想,离开是恰当的选择,像影片最后的Kayla一样。Make

the right choice, for your own sake and also for the majority’s sake.

展开阅读全文

观看高校党组织战“疫”示范微党课特别专题观后感

全文共 110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收看了高校党组织战“疫”示范党课“致敬最美白衣天使弘扬伟大抗议精神”特别专题观看过程中我感触良多。每个人在这世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无法替代,谁的生命都值得珍惜。疫情面前,每个人的健康,都一样地重要;生死关头,谁不希望自己能够平安无事。可是这场战“疫”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人人都是抗击疫情的主体。对普通人来说,做好自我防护就是对疫情控制最大的贡献。眼下,各行各业复工开业,车流人流将明显增多,传染感染风险随之加大,疫情防控压力有增无减。自我防护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依然不能放松警惕:出门戴口罩,回家勤洗手必得继续坚持。经过这一堂思政课的学习,我明白了许多。明白了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的道理,明白了爱国的意义。这不仅仅是一堂课,更是对我们人生引领。

第一,青年大学生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疫情救治的经费由国家财政兜底,中央统筹调度全国医疗资源迅速驰援湖北,动员一切能够动员的力量,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和死神竞速。全国14亿人民众志成城,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也为我们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必胜的信心。

第二,青年大学生要始终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有强大的祖国做后盾,有全国人民的齐心协力,有公开透明的信息,有细致的防护准备、科学的预防治疗、强有力的保障措施,我们一定可以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迎接我们的一定是美丽的春天。

第三,青年大学生在灾难面前要彰显应有的担当作为。爱国是最大的责任担当,他要求我们每个人回应时代的挑战,担当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

第四,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2020年有一个波折横生的开端。大规模疫情的爆发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中华民族又一次面临着前所未见的严峻挑战。也正是在这样的时刻,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凝聚起来,站在疫情的对立面,勇敢地抗争着。他们是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是为研制疫苗不眠不休的科研工作者;是深入报道疫情进展的新闻人;是坚守阵地守护百姓的武警军人;是连夜运送物资的驾驶员;是日夜赶工的建设者......无数人向着危险前行,在战疫一线洒下汗水与热血,甚至是自己的生命。他们是坚定地走进良夜的战士,是手持火炬在漫漫长夜中坚守的勇敢者,他们是用爱筑起坚固城墙的中国人。他们是平凡而渺小的普通人,也是伟大而永不言败的中国力量。中华民族从不惧怕困难,困难与挫折只会让我们更加强大,经历烈焰的烧灼,才会有浴火涅槃的重生。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

展开阅读全文

童年高尔基作品观后感

全文共 734 字

+ 加入清单

我读了高尔基的《童年》之后,内心深有感触!主人公阿廖沙的生活环境是让人心酸的,他三岁上父亲生病去世了,便跟着妈妈来到外婆家。外公是一个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两个舅舅也同样是粗暴、自私的人,甚至他们的儿女也是这样。阿廖沙就在这样的家庭中饱受虐待:外公经常痛打外婆及孩子们,有一次竟把阿廖沙打得失去了知觉,结果大病了一场。在这样黑暗的的环境下,谁能不觉得恐慌和不安?!

我读了之后心中不禁涌起一丝苦涩。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阿廖沙的心灵却依旧纯洁无瑕,因为他的身边还有外祖母等善良正直的人存在着,他们给了阿廖沙信心和力量,使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并相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是属于光明的。其中,外祖母就是他的太阳。外婆总是用她的温存用她的宽容给予阿廖沙爱的种子,种子发芽了,长成了参天大树,有了羽翼的保护,阿廖沙的世界就不会再任凭风吹雨打了。外婆用她的爱抚慰了他心灵上的创伤,而真正教他做一个正直的人的是老长工格里戈里,当然那个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小茨冈”也同样教会了阿廖沙如何面对生活的艰难。但他却被两个舅舅给害死了。

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这黑暗的另一面,还有一种叫做光明的东西在那隐隐发光。所以高尔基又感慨地说:“她(外祖母)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外祖母用爱点亮阿廖沙黑暗的生活,引领他走向幸福的光明!

只要还对光明充满希望,那么,这一点点微弱的火光就可以被放到无限大,直至洒到每一处阴暗的角落!而我所要说的就是不要对任何不堪的现实失去信心,难免会有一些人一些事令你感到痛苦甚至绝望,但请你相信,黑暗过去之后,太阳总会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11月13日晚,我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最美孝心少年颁奖会》,10位孝心少年的经历使我感动,而令我最感动的就是邵帅和王芹秀了。

邵帅的妈妈患有白血病。从12岁开始,他就照顾身患白血病的母亲,他每天都这么的照顾着,可他从来都不会说累。邵帅心里一直有一个愿望----当一名画家,从他笔下画出来的画,栩栩如生,无不令人赞叹。20某某年11月12日,他的母亲接受了邵帅的骨髓,进行了手术,在听了邵帅的骨髓,进行了手术,在听了邵帅的一番话后,更加坚定了要活下去的信念,结果,手术成功了!

王芹秀今年13岁了。爸爸是一位精神病患者,奶奶身体又不好,照顾好他们的重担,就落在了王芹秀的肩上。邻居们都十分热心,知道王芹秀家很贫苦,所以都会在紧要关头时,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为了报答他们,每到放假时,王芹秀就会抽空去帮助他们,比如:干农活、洗碗、洗衣服、干家务······她最担心的就是爸爸的病了,每当看到爸爸一个人独自默默的抽烟时,是使她又心疼又难过。虽然她知道自己并不是爸爸的亲生女儿,但她还是很爱爸爸和奶奶,说长大以后一定要好好孝敬他们。

我们的父母,青丝渐渐地被岁月染成了白发:我们的父母,年轻的脸庞上渐渐爬满了皱纹:我们的父母,为我们的将来而操碎了心……父母对我们做了这么多,付出了这么多,我一定要像邵帅、王芹秀那样,去关心爸爸妈妈,去好好孝顺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