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观后感

观后感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观后感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观后感问题。

分享

浏览

16276

作文

34232

经典电影《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

全文共 1879 字

+ 加入清单

拯救大兵瑞恩》,斯皮尔伯格1998年神作,久闻其大名是在各种电影专著中。《拯救大兵瑞恩》的标签很多:斯皮尔伯格、二战、战争片、美国精神。网上有关影评多如牛毛,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我来说,选在这个时候看《拯救大兵瑞恩》完全是出于《伦理学》通识课倪老师的要求。因此,我的切入点或多或少与这堂课的听课感受有关。

影片开头近半个小时的战争场面让我恶心,这么直观地看战士们在战争的各种残酷血腥的死法还是第一次。这半个小时里我一直在想的一个问题是:瑞恩和这群人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拯救他?他怎么了?

答案在半小时后揭晓,诺曼底登陆成功了,伞兵瑞恩被困在了敌人后方,而他的三个兄弟全部在战争中死亡,家中的老母亲只剩下了这个唯一的儿子。美国作战总指挥部得知情况之后,决定组织一个小分队前往救援,米勒上尉和他的七个部下,外加德语翻译厄本。在战火依然燃烧的欧洲战场,敌方危险重重,他们毅然上路,只为一个上级的命令,只为实现对一个他们不认识的母亲的诺言。而死亡,随时可能到来。

风雨交加中的逃生、危险暗藏的伏击、长途的跋涉、兄弟的相继牺牲、希望的日渐渺茫,我困惑了:这么多人去救瑞恩值得吗?为了瑞恩牺牲这么多战士明智吗?疑问不攻自破。

米勒上校把这场寻踪看成一场赌注,殊不知他内心的痛楚。每个人在战争到来之前都曾有过美丽但与战争毫无关系的梦想,有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生活幸福。米勒在面对部下要离开时没有表现出任何吃惊,在踏上这条没有回头路之前,他或许预料到了这一切的发生,但对他而言,战场上的使命比什么都神圣。米勒说,到兰姆勒带瑞恩回家能让我回到妻子身边,我会担下这项任务。你想退出?你想回去战争?没关系,我不会阻止,我甚至还会替你申请,我只知道,每多杀一个人,我就离我的家越远。拯救可以救赎在战场上疯狂杀戮的罪恶,于是,没人想再退出。

所有人生命的价值此时被大大的简化,即救出瑞恩,然后回家。陆续牺牲的战士,临死前都会说一句话,“妈妈,我想回家。”还有一封写好的带给家里的信。因此,拯救大兵瑞恩的人的终极目的和瑞恩的终极目的融汇一体,即:实现对母亲的承诺,平安回家。这正是人性中相通的地方,没有人想继续战争,那么拯救瑞恩,可以逃避战争;瑞恩平安回家即是对米勒他们平安回家愿望的变相实现。这即是米勒及其部下不顾一切拯救瑞恩的终极价值。

于是就有了麦克对米勒上校的说的话,“或许在这场混蛋战争中,拯救瑞恩成了唯一的好事。”他们的无畏牺牲为瑞恩平安回家搭建了桥梁,生之价值得以如此高贵地彰显。

我又在想,假如瑞恩不能平安回家呢?假如战争永远无止境的继续下去呢?他们如此的牺牲有意义吗?

答案在遇见瑞恩后,在誓死守卫桥的战争中揭晓。

是啊,拯救出瑞恩他们的使命已经完成了,他们可以对战事撒手不管然后撤退回营等待归期了。但首先是瑞恩迟疑了,他无法接受兄弟的死讯,他要坚守战场,这是他的使命。那么,米勒他们呢?瑞恩已经找到了,可是战争还在继续……没有了回头路,只能和瑞恩一起保卫这座孤桥。接下来又是一场血雨腥风,仅存的几个兄弟也相继离开,就连麦克也倒下了。米勒上校一直的信念崩溃了,他要怎么回去?就这样回去吗?显然不能,于是他冲到了敌人坦克面前,就那么无奈地坐在那,用抽搐的右手握着枪,一抢一抢的射向迎面驶来的坦克,他的表情很从容淡定,用自己的生命来试图结束这场混蛋战争吧,该死的没完没了的残杀。

米勒努力挤出最后的笑容,对瑞恩说:“詹姆斯,别辜负大家……”

幸好援军来了,战争有了胜利的曙光,可是那么多兄弟在战争中走了。

瑞恩会怎么想?这是我最后思考的问题,他怎么面对那么多为了救他而牺牲的生命?他还有勇气继续活下去吗?

镜头回到影片开始,年老的瑞恩面对米勒上校的墓碑老泪纵横,他说:“我每天都想着当日你在桥上说的话,我尽力活好我的人生,希望这已经足够,至少这让你觉得我没有辜负你们所做的一切。”瑞恩最后问妻子,“我是个好人吗?跟我说,我这辈子没有白活,跟我说,我是个好人。”眼泪止不住往下掉。

传承生命的价值,米勒和一部分兄弟为了拯救瑞恩而离开人世,瑞恩为了感恩必须要好好活着。我在想,如果这个故事不是发生在二战战场,还会有这么壮美吗?因为战争看不到的尽头耗尽了战士们的精力,他们的心灵已遭受残酷战争的蹂躏,已处于崩溃脆弱的边缘,于是在这深刻的绝望中,他们把向往自由、向往美好生活的梦想寄托在瑞恩身上,此时他们所做的斗争不再是盲目的持枪杀敌,而是为了拯救一个士兵的生命,从而避免了沦为战争的机器。这也正是影片把故事背景设在二战的独特意义之所在,生命价值一场华丽而壮美的升华,并且得以传承生生不息。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住建局鉴史问廉观后感

全文共 516 字

+ 加入清单

近期,我办组织干部收看大型廉政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鉴古知今,继往开来,取得良好效果。

《鉴史问廉》是一部回望历史、展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精华的作品。大家由最初观看的好奇到吸引再到沉思,这部纪录片给了我们太多可以回味的东西。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这16个字的《戒石铭》自宋以后曾被刻于各级衙门醒目处,让官吏进出熟读,铭记不忘,提醒其要时刻坚持秉公办事,如若徇私枉法,天理不容。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内乡县衙的这幅对联虽然仅仅只有44个字,确言简意赅、充满哲理,把古人对得失、荣辱、官民的辩证关系阐述的淋漓尽致、入木三分,也给我们现代人以深刻启迪。

“羊续悬鱼拒贿、杨震暮夜却金、召公甘棠遗爱、岳飞精忠报国”。一个个真实的古代勤政廉洁故事,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地把“清、廉、勤、慎”的为官理念灌输到我们中间。

《鉴史问廉》让大家从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到廉政文化教育营养,从朝代兴衰更替中得到经验和教训,进而将“不想腐”、“尚廉洁”的理念浸润心田,对推动全办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形成廉洁勤勉的良好风气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电影《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小学生版

全文共 806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唐山大地震》的上映,期待已久。22日晚间,走进了电影院。

事先早已备好纸巾,然而,当幕尾王菲的《心经》响起时,纸巾完好无损,只任眼泪自然流淌,两颊留下清晰印记。默默地离开电影院,走在深夜的大街上,久久不能消散的,是电影带给我的震撼。记忆76年地震的特效还原,触动更多的,是对08年“汶川大地震”的伤痛记忆。山崩地裂,房屋顷刻倒塌,生命转眼被无情吞噬,真情在危机中的释放……影片还原地震带来的视觉震动,不得不让我在那一刻,勾起亲历5.12的伤感与叹息。

记忆,是电影强加给我的一项符号,也是串联电影的一根主线。女儿因为那忘不掉的回忆,记恨母亲三十二年;母亲因地震中对丈夫、女儿愧疚的印记,守望废墟三十二年。亲情电影所彰显的人文关怀,让我数次动容。尤其是,剧中对“亲情”的刻画,让我增添了很多对父母、亲人的思念和愧疚。剧中母亲抚养儿子所表现的坚毅,为完成自我救赎而坚守破房中的固执,触动我心灵的,是母爱的伟大;养父在生活中对女儿无微不至的关心,面对消失五年的女儿的牵挂以及留下的凄凉背影,折射出来的,是父爱的纯真;养母临终前的嘱托,以及表现出来的坚韧,撞击我的,是那些默默付出的亲情;……坚强在电影中,无时无刻都表现出的,还有“坚强”。

母亲是坚强的,为完成对婆婆的承诺,为回馈对丈夫的感激,为省视对女儿的亏欠,用一生的担当,独自守望着心中的废墟;养父是坚强的,支持女儿寻找亲人,默默忍受对女儿的思念与孤独;儿子是坚强的,以残疾的身躯,始终想着为母亲分忧解难,开创着属于自己的事业;女儿是坚强的,虽纠结于儿时的“忘不掉”,但始终怀着对生命的尊重,始终藏着感恩的心。……剧中的“他们”,都是坚强的。或许,这部电影有一些不足,比如广告元素的植入等。但是,他能带给我们对人文主义的重新追索、对亲情的思考、对生命的尊重等等,已经足够了,不应过于吹毛求疵。

看《唐山大地震》,得到的并不是“形式”,颤动的不只是身体,而是灵魂……

展开阅读全文

百团大战观后感

全文共 667 字

+ 加入清单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县审计局组织党员干部职工23人在会议室观看电影《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和广大人民群众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这场战役极大的影响了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格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是牵制住了日本兵力,同时中国的大胆出手,也影响到其它国家开始勇于在东南亚战场、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强势出击,正面对战。这场战役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意义重大,同时在这次战役中,抗日军民们齐心协力,前仆后继,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也时时鼓舞着后人,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革命战斗精神。

整部影片以激烈的战争场景为大背景,场面宏大,战火纷飞,令人窒息,而对战场上士兵个体的特写又真实而细腻,撼动人心。观影过程中同志们不时鼓掌叫好,仿佛自己也置身于战场将要和日军拼死一搏。

观影结束后,全体党员纷纷表示,这次观影活动对我们的教育意义很大:我们不仅重温了历史,还感受到当年百团大战革命烈士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的精神,“作为党员,有责任向下一代传承这一段历史,教育身边人各尽所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传播中国好声音,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一位党员感慨地说。

这次活动的意义在于:一是丰富党员、干部职工业余生活;二是通过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宣传“和平必胜、正义必胜、人民必胜”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观念;三是通过活动发挥党支部基层战斗堡垒的作用,立足基层,积极热情投入不断向前发展的我县审计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传统的味道》观后感

全文共 78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有中国的味道,这味道令人遐思神往。

中国有传统美食,美味令人难以抗拒。

美味的“狗不理”包子让外国人也放弃端庄的仪态;吃不烦的臭豆腐让人终究不顾鼻子的感受;香辣的麻婆豆腐让人总是辣出眼泪还想再来一口;悠远流长的长寿面让人一口而尽祝寿延年……粤湘鲁川四大菜系让人尝遍华夏百味,东北浙江菜让人上吃北下尝南,晋豫两席足让人感受中原之味……

中国有千年历史文化,文学让人陶醉其中。

到唐诗中去感受大漠之孤烟,长河之落日;到宋辞中去感受明月惊起之鸥鹭,田间起伏之蛙声;到四大名着中去感受关羽之义,武松之勇,唐僧之仁,宝黛之悲……唐诗宋词渊远流长,明清小说文学巅峰,近现代散文独具一格……

中国有传奇的武林风,武术令人叹为观止。

在飘逸太极中感受万物之相生相济;在十八般武艺中感受冷兵器特有的玄机;在少林武学中感受中原武林之壮观……于武当少林中感受大家之风采,于五岳剑派中感受各流派之神韵,于昆仑峨眉中感受大师之奇特……

美食有味道,这味道令人难以抗拒;文学有味道,这味道令人陶醉其中;武术有味道,这味道令人叹为观止……中国有许多味道,这只是其中三味。

传统的味道观后感

苏杭流连,安心,恰闻味香:

江南食物。古村当地村民袁卫东。王新泉卖的糕点既是镇里人的赠礼佳品。作为现代江南年轻人的代表《忆江南--味道》

忆江南,使江南味道中又多了一层创意和情趣,很可能碧螺虾仁的旁边飘散重庆老码头呢?

食为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注重餐桌安全性,解读江南地区“不时不食”的饮食文化。为了让食材尽可能保持新鲜、汪友涌兄弟、迎亲嫁娶吃年糕的习俗就一直传承下来,依靠家乡独特的历史文化优势。他对于原料的选择近乎苛刻!

古镇居民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

述说江南文人的美食哲学!

且都市中产阶层中,并直接从农民手中购买,又通过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又能为当地农民增加一份收入,既能保证自己餐厅的原料品质。体现了“江南味道”之道。

展开阅读全文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全文共 772 字

+ 加入清单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闪闪暖胸怀……” 在这熟悉的、震撼人心的旋律中,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红色经典影片《闪闪的红星》。

《闪闪的红星》讲的是一个小孩,名叫潘震山,乳名冬子,他的爸爸妈妈都是共产党员,后来他的爸爸去了很远的地方打仗,妈妈牺牲了。冬子发誓要成为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为被敌人残杀的母亲报仇。怀着这个心愿,冬子巧妙地与敌人周旋,冒险为游击队送盐,送信,并在残酷的斗争中不断磨练自己。主力红军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时,冬子的父亲给了他一枚意义非凡的红星,那是一颗闪着光芒的红星,冬子把它当做最宝贵的物品珍藏着,而这颗红星就像是冬子心中的明灯,一直为勇敢的潘冬子指引着道路。终于,冬子带着那颗红星参加了红军。

读了这本书,我感受到了潘震山坚强、勇敢的精神,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上次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爬山的事情。那时我走在爸爸妈妈的前面,爸爸让我扶着栏杆走,我不敢,因为栏杆上面有虫子。我本来已经胆战心惊了,还让我扶着栏杆。到现在,我真有一点不好意思。我想,潘震山7岁就独自出去找爸爸,黑黑地山路静得害怕,可潘震山却还继续往前走。为什么潘震山那么勇敢,我却那么胆小呢?为什么我每遇到一点挡住去路的东西就害怕呢?面对困难,我们要坚强,勇敢,还要对自已有信心,困难才会被我们打败。我暗暗对自己说:“不行,我一定要勇敢起来,不做胆小鬼!”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应该加倍珍惜。如今,没有了战火纷飞、硝烟弥漫。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里,是在父母、学校和社会的呵护下成长,没有经过任何艰难困苦,主要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加倍努力,将来报效祖国。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将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挫折如岩石挡着前进的脚步,我们一定要勇往直前,永攀高峰。在生活的道路上,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重任,从严要求自己,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

展开阅读全文

七月与安生观后感

全文共 4899 字

+ 加入清单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

七月安生观后感 【篇一】

在我的观影史上,最好的电影都是西方的,后来韩国的一些电影不错,越来越好看,但自从我1988年从美国留学归来,对中国电影的印象却是:还没有到能够看的程度。

回顾中国电影的历史,小时候看过些描写革命战争抗日战争的电影,比如《小兵张嘎》之类的(我们小学的一位长着娃娃脸的小女生还被选中在电影里出演一个群众演员——看小嘎子跟胖墩摔跤)。到了文化革命,所有的电影都被禁掉,只剩下八个样板戏,全世界电影史上没有见过的奇观是:为了一个电影的评价和能否上映,中央政治局要开会定夺(以大庆王进喜为原型的《创业》)。你能想象美国总统副总统开会定夺一部好莱坞电影能不能上映吗?那个时候大家完全没有电影可看难道不是必然的吗?

改革开放之后我去了美国,回来后看到中国有电影了,也不完全像教育宣传片了,有的竟然能在国际电影节得奖了。我把近年来的获奖电影分成两类,一类是浪漫主义的,一类是现实主义的,前一类如张艺谋的电影;后一类如贾樟柯的电影。这些电影不仅是可以看的,而且已经达到了电影艺术的巅峰。然而,不客气地说,属于商业电影范畴的各种类型片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像郭敬明韩寒的影片甚至都不是专业导演做的,只能说是蹒跚学步(有一次我碰到戴锦华,问她对《小时代》的评价,她老实不客气地对我说:你别跟我提这个,那根本就不是电影)。所以我一直觉得,中国的类型片还没到能看的程度。

近年来最火爆的只有搞笑的喜剧片,票房动辄过亿的都是这类,中国观众对于宣传教育片的反弹以一种夸张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是除了喜剧片,严肃一点的全都无法接受,没人看。记得《万箭穿心》上映前,营销忽发奇想,想让文化人来帮助宣传下,找了崔健和我去看片,看后想句宣传词。我看后觉得非常好,想的宣传词是:这是曹禺《雷雨》之后最好的一个悲剧。没想到被他们一口否定,原因是:只要在宣传语中出现“悲剧”二字,票房就完全没指望了。难道中国的观众已经完全受不了任何严肃和沉重的话题了?

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中,严肃主题的现实主义影片还是在艰难地发展着,我们看到比较成功的例子是《桃姐》,它只是描绘了一个普通的人际关系,一个男人跟他家保姆的故事,但是感人至深。看过《七月与安生》之后,我欣慰地感到:中国的写实主义电影也到了可以看的水准了,而且已经相当好看了。影片描写的是两个女孩的友情,她们爱上了同一个男人,以及后面发生的一系列冲突,悲欢离合。痛苦在折磨和考验着她们的友情,她们的友情命运如何?是中断还是延续?最终是个什么结局?影片从一开始就让人带着这个悬念,从头到尾,不能释怀。一个剧,怕就怕一切在意料之中,情理之外,而这部电影,一切都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所有的情节让人觉得合理、合适、合乎人物关系的逻辑。就像沈从文有一次所说的,写小说的秘诀就在于“合适”,这是最见功力的地方。

我相信,中国的电影观众除了被宣传受教育和无厘头搞笑之外,也会慢慢成熟起来,而成熟起来的观众需要思考,需要感动,不仅需要被逗笑,还需要跟着剧情流泪,需要能够在自己的人生经验中引起共鸣的作品。就像那些得奖影片可以被分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类一样,类型片中也有这样两类:在那些悬疑片、喜剧片中,其中的情节都是人一生也不会碰到的事,其中的人物也是人从来不会在现实中遇到的人,这就是浪漫主义的电影。而我相信,人们绝对需要现实主义的影片,需要看到那些自己可能经历到的事,自己在生活中能够遇到的人,看到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故事,看到那些感人至深发人深省的爱情、亲情和友情。在我看来,《七月与安生》就是这样一部感人至深、发人深省的影片。

所以我想在这里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中国的电影真的能看了。

七月与安生观后感 【篇二】

那一日,看完了安妮宝贝的《七月和安生》。

眯起因流过泪而酸涩的眼,在午后淡淡的阳光里,有一些微微地晕眩。二十几岁的人了,不会象小女生那样动不动就流泪,可这些文字,还是一再地触痛了我的心。

我和璎子,好象另一个七月和安生,在我们的少女时代。她和安生一样有着狂野的心和不羁的灵魂。轰轰烈烈的一场青春,却游走于风尘的边缘。爱过痛过,而今只得一个寂寞的躯壳,留与世人传说。不同的只是,安生的结局已经写好,她的,还在继续。

而我却做不了七月,做不了最后的七月。七月最终敞开怀抱,接纳了安生这只停飞的倦鸟。而我却无法接受已是面目全非的她。我是一个冷酷的人,我可以容纳她的伤痕,却无法容忍她的放任。她只能自己去寻找避风港。

好象所有的故事都是从从前讲起的。

璎子从三岁起就失去了父母的疼爱,也可能从来都没有得到过。支边的双亲因为工作把她从北方送到了南方爷爷奶奶身旁。从此,三五年难得一见。她对父母的感情是淡漠的,一如父母对她。

读书的时候,她跟我一个班。那时她是一个乖巧的孩子。长相甜美,眸光清澈。因为喜欢她,就在男生欺负她的时候挺身而出,做了她的勇敢却不实用的保护伞。然后从小学二年级开始,两个女孩子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说我们是朋友,不如说是姐妹来得贴切!无论是学习或生活,我们互相照应着。她经常来我家,把我的家当成了她的家,把我的爸妈当成自己的爸妈。我的家人也很喜欢她,因为她的聪明,伶俐,和活泼。

每晚临睡前,是我们最快乐的谈心时光。拥被而坐,分享彼此的秘密,讲述自己喜欢的男生,久久不愿睡去。有时碰上停电的夏夜,热得睡不着,就半夜爬起来偷偷溜出家门去街上逛。那份肆意和轻狂,是一生不褪的记忆。

我们就这样相亲相爱地过了九年,直到我去了另一个城市生活。而她,仍然是我心里的牵挂。我们开始书信往来。一向懒惰的她,倒是很喜欢给我写信。一封接一封,述说她的思念和寂寞。说自己好象是失去了翅膀的鸟儿,再也飞不起来了!读着这些信的时候,我的心里是疼痛的。

后来她在信中开始快活起来。她说她正在享受青春,日夜笙歌,非常快乐!看这些信的时候,我的心里开始有隐约的不安。但一想她本是一个天性纯良的女孩,应该知道分寸的,但也在回信中委婉地暗示了她。她手头拮据的时候,我也会给她汇一些钱去。

不久她的来信开始变得有点患得患失。信写得杂乱无章且言词暧昧。我知道她在恋爱了,但是爱得很痛苦。她跟那个男孩的恋情受到了男方家长的阻挠,而且态度强硬。我很是担心,她是那样一个性格刚烈的女子。遇此阻碍,不知会采取何种激烈的方式?

之后,她突然地就断了音讯。她在那个属于她世界,消失地无声无息。

好似过去了一个世纪那么久,我在一个深夜接到了她的电话。电话中的声音是疲倦的沙哑:“雯雯,我想你!”才听得一句,我已无法控制自己,大叫了起来:“你在哪里?你知不知道!这些年我有多担心你!怎么一走就悄无声息?”电话那头的她笑得苍凉:“我就是不想让你知道,这些年我是怎么过来的。”

原来这些年,她一直在外头流浪。

当年她和那个男生,年少轻狂,为了捍卫爱情,以一种绝决的方式做了反击。他们一起私奔去了深圳。在那儿,一人找了一份工作,在恶劣的环境中,固守着精神的乐园。以为便是这样终老,也是心甘情愿。

终究是世事无常。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噩运降临在了他们的头上。

她在一个娱乐城工作,一日被一帮流氓调戏,正好被她的男友撞上。看见心爱的女孩遭此污辱,年轻气盛的他不顾势单力薄,拍案而起,于是双方一场恶战。结果,两人都受了伤。男孩被打得浑身是伤,而她的大腿处,则被尖锐的啤酒瓶渣深深地扎了进去。

逃离娱乐城的他们无处可去,男友伤势太重,可是没钱去医院。也找不到可以依靠的人。坚持的理由在慢慢消失,于这个人情淡泊的陌生的城市。

万般无奈,她用身边仅存的钱拨通了男友家的电话。

他的父母正为爱儿的失踪而心急如焚。接到电话,连夜坐飞机赶来。

她知道她的一生,不会安稳。如此勉强,只会带给心爱的人更多的创伤。也不敢再见他的父母,强忍着不舍,安静地逃离了所爱的人身边。

他被爱他的父母接了温暖的家,而她却在凄风苦雨中失了方向。该何去何从?家里是不能回去了,那里已经变成了一个吞噬人的漩涡。

险恶的命运,注定了她的生存轨迹是一场流离失所的漂泊。

她的声音开始哽咽:“我当时真的是走投无路了!腿上的伤感染发炎,我却没钱看病。雯雯,我从来没有这么恐惧过。我以为我要死在那个地方,以为这一生再也见不到你了!”

握着听筒,我的泪如泉喷涌。

而她,仿佛已经淡忘了伤痛,语调开始平静:“我告诉自己,我不能就这样死去,我要风风光光地回故里。后来我找到了他,一个属意我却被我拒绝数次的男人,中年男人,有钱有权,有家有室。”

“我的心已死,激情也已湮息。我出卖了自己的灵魂和肉体,去换取物质的丰足和精神的空虚。那个男人给我很多钱,我怂恿自已大把大把地花钱。我学会了抽烟,喝酒,学会了在赌桌上一掷千金。烟草,酒精,黑夜和男人,毁了我的余生。”她的声音有些黯然。

“终于他感到吃力,渐渐疏离我,直至把我完全放弃。而这时的我,已无所惧,他教会了我另一项谋生的本能。我很快又找到了另一个依靠。我象个游魂,游荡于各个城市,开始热衷于跟男人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只不过我是猫,一一捕获他们,再耍弄他们,吃空他们。你知道他们叫我什么吗?野玫瑰!哼!我最讨厌的东西!”她开始冷笑。

“可是雯雯,我付出的代价也好大!酒精和金钱已经把我风化。我的手腕上伤痕累累,刀痕,还有烟头的烙印。不是别人,是我自己自虐。有时候真的痛苦得活不下去。我喝过整瓶的香水,服过整瓶安眠药,可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还活在这个世上!上天给了我多舛的命运,为何要给我如此顽强的生命!”

所有伪装的坚强和倔强在这一刹那全然崩溃。隔着电话线,我听见了她沉闷压抑的哭声。

而我,却说不出一句话。

当年在风里欢笑的天真少年,如今已历沧海桑田。谁能相信,我们之间,只相隔了五个春天!

五年时间,或许只是弹指一瞬,却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一步错!终生错?

璎子,你好傻!原本还有路可退的,是不是?为什么要给尚有希望的生活,做绝望的注解!

安生的飘泊是宿命的牵引,璎子的飘泊是求不来安稳的无措。

安生的永远是绚烂之后归于平淡,然后归于尘土。那么璎子,你的永远又是什么?

七月与安生观后感 【篇三】

还记得第一次听到《七月与安生》这个名字,貌似是在中学的时候,那时年少青涩,只能看看书的内容。现在重温“经典”,有了不同的感触。

七月第一次遇见安生的时候,是十三岁的时候。

新生报到会上,一大堆排着队的陌生同学。是炎热的秋日午后,明亮的阳光照得人眼睛发花。突然一个女孩转过脸来对七月说,我们去操场转转吧。女孩的微笑很快乐。七月莫名其妙地就跟着她跑了。

很久以后,七月对家明说,她和安生之间,她是一次被选择的结果。只是她心甘情愿。虽然对这种心甘情愿,她并不能做出更多的解释。

我的名字叫七月。当安生问她的时候,七月对她说,那是她出生的月份。那一年的夏天非常炎热。对母亲来说,酷暑和难产是一次劫难。可是她给七月取了一个平淡的名字。

就像世间的很多事物。人们并无方法从它寂静的表象上猜测到暗涌。比如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的相遇。或者他们的离别。。。

家明这个男人就TM是一人渣!我想这个应该是看过的人都毋庸置疑的一个事实。

除了这个人渣,我不喜欢安生。我承认,安生那种敢爱敢做的精神是我欣赏的地方。但不是所有死了的人都是最可怜的。逝者死了解脱了自己,留给活着的人只有哀伤和愧疚,活着的人却要为她承受剩下的一切。为了成全家明和七月只是寻思理由中得一向,归根究底还是希望自己早点从这种混沌中解脱,而解脱的唯一办法就是死!她是死了一了百了了。可七月却要成天对着一个曾经背叛自己,而且让自己伤得很重的男人;可能还要面对那个被不负责任的母亲留在这个世界上的孩子。每当看到这些,想起的又是那个曾经最好最好的朋友,这样的心情该是多愧疚啊!

所以,我认为整场“闹剧”,不是死了的安生最可怜,而是生不如死的七月……

一段情散了,就忘了吧!再美好的回忆也只是昨天。一段缘尽了,就算了吧!再多的挽留也只是强求。一段爱消失了,就消失吧!不然你又能怎样。握不住的流沙,干脆就扬了它!断了线的风筝让它飞,它需要天空,你也需要自由!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专题片榜样观后感

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

榜样,可以是伟大的,也可以是平凡的;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多个人。我觉得,只要能给你教育,让你觉得有可学的东西的人,都可以是我们的榜样。

当我在《榜样》中看到,忠贞信念铸就铿锵警花——李贝同志时,我为之动容,为她骄傲。她救助吸毒者,抢救轻生妇女的生命,破获特大跨境贩毒案,成功抓获贩毒集团成员。让全国人民看到巾帼英雄的真实容颜。

人生岁月,宛如平常一首歌。这就是李贝,一名对党无限忠诚,对公安事业无比挚爱的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一名勤奋敬业、英勇无畏的新一代女警,她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无私奉献给了她忠爱的公安事业,在最平凡、最普通的岗位上静静绽放着金盾耀眼的光芒。

奉献、坚守、作为、担当、责任,这些词感动着亿万人民,感动着无数热爱祖国、热爱党的事业、热爱着实践美丽中国梦的中国人;平凡的人,创造出不平凡的事业;榜样演绎释放的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精神力量。

平凡的我,为榜样的事迹感动着,心中涌动着追寻榜样们的足迹,继承榜样们的精神力量,激励着我们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征程中不断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不一样的青春影片《六弄咖啡馆》观后感

全文共 1129 字

+ 加入清单

我自己本身很少看青春片,更少会喜欢一部青春片,当然这一部没有例外。

一开始期待这部电影的理由也比较纯粹,董子健+颜卓灵,恰好是我最喜欢的两个90后演员,而且也没看过男女主角分别来自内地和香港的台湾青春片。

前几天在豆瓣同城参加了这部电影的观影活动,看了才知道还是未删减版,删减版貌似删掉了所有戴立忍的戏,各位打一星的朋友们可以放心了。但是对于电影本身来说,这是一部本来就不那么优秀的电影,删掉戴立忍的戏基本就等于删掉了一头一尾,特别是电影结尾在戴立忍的部分玩了一点小聪明,那几乎是这部片子少有的亮点之一。

这部电影的时间跨度大概就是高中到大学,董子健的角色设定很像他在《青春派》里面的角色设定,默默付出型,好在颜卓灵实在比《青春派》的女主可爱不少,嗯,当她的这份可爱消失殆尽的时候,这部电影基本上也就完了。

我总觉得青春是个美好的东西,但是有一段时间,国内青春片都把青春搞得太痛苦了,最近的不知道还是不是这样,听说最近不流行堕胎车祸了,可喜可贺。

六弄咖啡馆》的青春一开始一开始还是彩色的,鲜活的,骑着自行车上学放学,恣意的与混混干架,互相督促学习,羞涩的告白,明媚的笑容。到了大学之后却渐渐变成灰色,没日没夜的兼职,理想的差异,家乡到台北的距离,深夜被尾随,下不完的雨。

两个追求不同三观不同的人的爱情夭折似乎是必然的,怪就怪在男主太执着,骑着电瓶车到台北,讲真挺玄幻的,或者其实是台湾太小电瓶车电瓶比较大,总之在女主最需要他的时候他没到,骑车赶到的时候已经晚了。

说真的,除了骑电瓶车到台北还有男主过分痴心之外,作为不是很讲逻辑性的青春片这部电影也不能说很差。但是当剧情急转直下,过度伤痛的时候,不适感就扑面而来。

我就不明白,失恋是成长的痛,失母也是成长的痛,成长是很痛,但是不至于每一次都要痛得撕心裂肺直至绝望。难道不能学会放下,释然,豁达随便哪个吗,可能我是法海我不懂爱吧。

还有一个想说的,男二很出彩很可爱,我说怎么会这么可爱,原来老了之后就变成了戴立忍(剧透也无所谓了吧,反正内地版也没有戴立忍)。男二和男主才是真爱,毕竟陪着男主冒着风雨骑着电瓶车到了台北。

另外和朋友一块儿看这片,她迟到了四十分钟,来的时候他们已经没上高中了,我之前一直给她说颜卓灵很可爱,她一直不信,看完之后她对此更是嗤之以鼻。我想,如果只看了前面四十分钟她可能还是会信的。

为啥写这篇,就是感觉写评论的好多都是水军,要不就是身负家国大义的同志,感觉啥都不是的我该写一写平衡一发。

Ps.这片不算烂,当然更不能算好,加上戴立忍的戏我给三星,无关其他,就是戏[围笑]

至于内地人和香港人说台湾腔的问题,是有点好笑,但不算特别出戏,嗯,有时候还能莫名GET到萌点。And颜卓灵你短发比长发可爱好多啊~

展开阅读全文

战争巨制大片《拉贝日记》观后感

全文共 1705 字

+ 加入清单

我观后甚为不解:一部平庸之作何以得到“权威”的集体联手夸奖?遂作此文。一是在锣鼓喧天的吆喝声中给《拉贝日记》一个客观的评价,二是必须警惕且质疑拍戏的初衷、水准与良心。

影片的开头有这样一个镜头,日军飞机轰炸,中国难民逃到拉贝的纳粹旗帜下获救。这一个镜头就把本片的故事给概括了。说它好,因为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说它不好,因为一个镜头的内容被拍成了一部电影。色彩平庸,画面平庸,镜头平庸。这部片子哪里是因为色彩、画面、镜头而让人印象深刻?飞机掠过,声响轰鸣。钢琴响起,旋律可人。除此之外的音效,作为一部非小成本影片,这方面并不乐观。一部电影是有气味的。同档期的《南京》在战场有尘土味,在角川自尽时有苍凉味。而《拉贝》只有在医院里有一点血腥味,其他的部分通俗得却缺乏气味。拉贝可以用国语配音,但日本人为什么不用原音加字幕?更糟糕的是在没有翻译的情况下,总不能让日本人与德国人自由对话吧?

故事在“起”之后的“承”,说的是拉贝“应邀”而留下来管理“难民营”。如果没有大夫的嘲讽,事实将会怎样,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习惯把救星看做十全十美的英雄。故事试图去还原那一段历史的风貌,但却缺少可以承担起这样重任的大场面。无论是人数,还是建筑,无论是战场,还是后方。片中最大的场面是拉贝送夫人上巨轮,好家伙,人山人海,大船比小山还高——有这气力“重现”一点“南京”好不好?导演的初衷到底是什么?这绝对值得怀疑!在拉贝左右,有两位帮手。好帮手男博士对于纳粹的罪行的控诉显得短而有力,思索的深度也远远领先于本片“主题”,对于本片来说是喜是忧?片中最有力量的当属中国大夫为救自己当兵的儿子而惨遭杀戮,铁蹄践踏人性,多么具有直击人心的能量!人物关系就是电影故事的骨骼。本片的人物关系非常简单,清晰明了——以拉贝为树干,分出若干支。这不是问题,问题是“分支”被处理的太简单、太平面。“性格组合论”想必是中国文艺批评家众所周之的,洋人们不会忘记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难民营缺粮少吃,拉贝即使知道有败兵藏匿于此,也给予了默许。期间即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也没有深情的感人画面,一切流于平淡。

张静初等女生被强迫脱衣服一幕,洋博士怎么不知道自己也回避一下?这样一部从题材上应该拍成灾难片的电影,其中居然加入了洋博士与中国女学生的爱情,以及拉贝夫妇的“久别重逢”与“深情一吻”的大特写。即使观众爱看“好莱坞范式”电影,也不该把裤子都脱了、露出整个光溜溜的屁股示人不是?当日本兵准备攻入难民营之际,几百名中国百姓以血肉之躯筑起壁垒来守卫难民营,此时,他们应该比后来才走出大门的洋人们勇敢得多。故事的在漫长的“承”之后,终于一“转”。一触即发的杀戮被外来的媒体化解,意外的、侥幸的、突如其来的化险为夷到底有多少感人的情怀与崇高的光芒?获救后大人们喜出望外,像人人都中了五百万一样,这样的镜头是什么水准?故事走向“合”,拉贝胜利地完成了使命,即将离开时,民族感激涕零,无比留念。在故事前面作者并没有给出多少拉贝历尽千辛万苦以保难民营的铺垫的前提下,这一切都显得那么一相情愿地把拉贝推上“大救星”的神坛。当我们整体来看这部电影时,我们会发现,本片在还原历史的原貌,在开掘历史的深度,在歌颂人性的伟大等诸多方面的心有余而力不足。本片就像一个举着大旗的裸体老头,巨大无边的旗帜遮掩了他苍老的身体——本片以其题材的意义遮蔽了品质的平庸。

当我们换一种视角,这一切便变得可以理解:这只是一个讲述一名德国人在异国遭遇战争后,保护了20万人又与妻子终于团聚的故事。这只是一部通俗、大众、平淡的片子,一部因为与我们七十年前的巨痛有关而被我们主观地赋予了过高的期望的普通电影而已!

好的影片,应该让关注与创作者都有受益。如影片的手法,风格,艺术风格与水准,“题材意义”与“历史意义”被搬上银幕的合法性。就《拉贝日记》这样一部压根算不上优秀的电影,影评人的“众口铄金”,原因何在?是文艺理论贮备上的单薄?是电影审美趣味上的跑偏?是人文精神立场的隐退?是对知名影评声誉的自毁?是对广大普通观众的误导?是对朋友强大面子的妥协?是对金子银元钞票的臣服?谁能揭开这些奥秘,谁就变得聪明无比!

展开阅读全文

最新关于电影残团观后感

全文共 229 字

+ 加入清单

人们常说寡妇门前是非多,身为小寡妇的“水花”常常被村里的男人调戏。作为保护这个村的国军团长武战元(范雨林 饰)几次救了“水花”(李梅可 饰),两人在互相沟通接触中逐渐产生了感情。“水花”原以为终于找到了她的真命天子,将开启全新的生活。

然而好景不长,在那个战乱的年代,不期而至的鬼子占领了他们的村庄,武战元为保全“水花”,巧妙设法以送信的方式支走了她,当“水花”带着援兵赶到时,武战元却已战死疆场。

情已真,而情难了,演绎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史诗。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的观后感

全文共 804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王锋同志的先进事迹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脑海里都是王锋同志冲进浓烟、火海里救人的场景和他全身被高度烧伤躺在病床上和伤病作斗争的画面,我被他的先进事迹深深的感动了。在学习时我就在想,作为一名普通百姓能冲进火海救人,王锋同志真的是太勇敢了,他拥有我们革命先辈勇于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王锋同志的先进事迹后,我不禁感慨到,王锋同志的先进事迹在现在这个年代是非常突出的,因为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大多数人都在追求物质享受、精神空虚、没有追求,王锋同志能做到无私奉献为他人,不怕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样不可想象的伟大壮举。现在可不象五十年代那会儿,那时大家的思想都很单纯,没有什么物质追求,有的就是要一心一意要建设一个富强的新中国。难能可贵的是,在社会环境开始改变、很多人开始追求物质享受的今天他仍能这样做那就是十分不容易了。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飞速发展,也有很多人开始追求物质享受,在物质面前忘记了理想、信念,忘记了自己的精神追求,通过学习王锋同志的先进事迹,在感动的同时,我们不由得静下心来想一想,作为一名当代青年,我们该怎么做。

通过学习王锋同志的先进事迹,我深深的感到这样的学习是必要的,我们是应该好好学习、好好反思一下。现实社会中,每个人的自身需求是不一样的,有的追求一份稳定的工作,有的追求一套普通的住房和一般的收入,还有的追求高档的物质享受。我想,只要自己努力进取、积德向善就可以收获幸福,就会受人尊重。

通过学习王锋同志的先进事迹,我感到自己的精神上受到一次洗礼和升华,王锋同志就像我思想和精神上的舵手,不断矫正我们前进的航向、王锋同志就像一面旗帜引领我们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在今后的工作中、生活中我要以王锋同志为榜样,在立足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质和精神追求,努力工作、帮助别人,做一个无私的、勇敢的、热心的人,以求一个多彩多姿和无悔的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教育电影《纸飞机》观后感

全文共 407 字

+ 加入清单

每次看到这类电影,都有脑洞大开的感觉。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在观看《追风筝的人》的时候,我就对阿富汗的放风筝大赛感到很惊奇。这种在我们看来纯属于闲暇娱乐的项目,居然也可以成为一样比赛。而且比赛规则、技巧、参赛人员的认真性不亚于其他运动项目。而今,《纸飞机》又让我见识到了另一种比赛:世界纸飞机锦标赛。

(目前世界上飞行最远的纸飞机吉尼斯纪录为69.14米,是由美国人乔·阿尤和约翰·柯林斯2012年2月在加利福尼亚创下的。)

这是一项真实、认真而严肃的比赛。对于任何一项事务的严肃才能得到尊重。收起我自以为是的心态,认真地观看这场纸飞机赛事盛宴。

这部影片应该归类为青少年片。片中的情节简单,主要就是丧母的乐观小男孩,凭着自己在纸飞机飞行方面的独有天赋,一路过关斩将,参加了世界级的锦标赛,同时也激发了因丧偶而颓废不振的父亲。

故事情节简单明了,但是相比较而言,澳洲的美景、悉尼的温逸天气,这些正是我所向往的,澳洲,下月见!

展开阅读全文

《隐藏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1071 字

+ 加入清单

去年奥斯卡黑人零提名被各种批评之后,今年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大量的黑人电影。其中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有三部,分别是黑人+同性恋的《月光男孩》,黑人+底层的《藩篱》,以及这部黑人+女性的《隐藏人物》,全部都是政治正确的题材双保险。

《隐藏人物》讲述的是在美国的大部分地区仍处于种族隔离状态的1960年代,三位在NASA(美国国家航天局)工作的黑人女性工程师的真实故事。尽管旗帜鲜明地带着种族和女性的话题,《隐藏人物》最可贵的一点,是没有渲染激烈的种族斗争,没有煽动压迫的痛苦,也没有大义凛然的演讲,但它把种族隔离年代的现实生活展现了出来。黑人遇到白人警察的盘查那小心翼翼、毕恭毕敬的态度,在NASA这样人类最前沿的地方,要走20分钟才有有色人种厕所,被偷偷放置的“有色人种咖啡壶”,以及食堂、办公室都是种族隔离的;还有一些无形的,比如能力足够却不得晋升,申请工程师资格却必须上过白人学校的课程,以及每当黑人意外出现时,一屋子白人的讶异和沉默。

而这些令人愤慨的不公,在当时所有人看来似乎天经地义。片中白人女主管的一句话很典型:“无论你怎么想,我没有与你们做对的意思”,黑人工程师的回答一针见血:“我知道,你的确是这么认为的”。甚至黑人们也都至少表面平静地接受。这种氛围,不像大屠杀那样深不见底的恐怖,却如阴云笼罩一般持久的压抑。

和同样常受歧视的移民不同,美国也是这些黑人的祖国,他们无处可逃,惟有抗争。抗争带来的必是矛盾与冲突,时至今日还时常能见到这方面的新闻。而这三位杰出的黑人女性,则是在逆境中用加倍的努力,勇于各种零的突破,才赢得了尊重。必须向她们致敬。

《隐藏人物》的主要篇幅,就是描述她们是如何赢得尊重的。然而,以真实历史为蓝本,总有戏剧性欠缺的问题,本片也不例外。尽管三位主角的作用不可避免地被过度强调了,片中出现的白人同事几乎没有一个是真实人物(大约也是为了提炼集中当时典型的白人形象-带偏见的、鼓励的、唯才是论的等),全片的剧作还是给人四平八稳的观感。毕竟是NASA这样集体协作努力才能出成果的地方,三位的工作还是晦涩的数学计算,电影的发挥空间确实有限。另一个问题,则是三位主角都被塑造成了完人,不仅是数学天才,情商也满分,爱情亲情也美满,斗志也昂扬,几乎没有凡人的缺点,缺了一点我们伸手可及的真实感。

再回过头来,这是仅仅50年前,号称自由世界的领袖的国家里,走在世界最前沿的NASA。而在整个20世纪,世界上更多地方发生了许多更加骇人听闻的不公与罪恶。自由与公正,从来不是天经地义的,今天的我们如果不保持警醒,随时有可能失去它们。

展开阅读全文

芳华观后感600字

全文共 1673 字

+ 加入清单

很奇怪,对于这部很多人都说哭得稀里哗啦的电影,我竟然没有掉一滴眼泪,我低头检讨,是不是我老了,不容易动感情了?后来一想,不对呀,前几天看样板戏《红灯记》的《痛说革命家史》时,我还陪着李奶奶哭了一场呢。还有,同样是严歌苓的小说改编的电影,看《归来》的时候,我也哭湿了一包纸巾啊。想完这些,我得出一个坚定地结论,那就是这部电影确实没有打动我。

鉴于这部电影马上就要公映,我也不怕你们骂我剧透了,就在这里先介绍一下剧情吧。故事始于1975年初春,文工团战士刘峰,去北京开学雷锋标兵会议回来,带回了一个女战士,名叫何小萍。何小萍的亲生父亲在劳动改造,她自小生长在继父家里,受尽委屈,到了文工团以后,依然不被战友们待见。刘峰是一个比雷锋还雷锋的人物,身上没有一丝缺点。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好人,因为发自内心地喜欢团里的歌唱演员林丁丁,情不自禁地拥抱了她,而被下放到伐木连。一直暗恋刘峰的何小萍,因为刘峰被处理而心怀不满,在演出时装病,被调到卫生队。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刘峰为救战友失去了右臂,何小萍为掩护伤员成为英雄。何小萍被突如其来的荣誉打晕,精神失常。电影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结尾,病愈的何小萍对刘峰说,你可以抱抱我吗?刘峰毫不犹豫地揽过了她。

也不能说这部电影完全没有打动我,有两个地方我还是动了感情的。第一处,是何小萍读他父亲留给她的遗书的时候,那种父亲对女儿的爱和无奈,还有何小萍内心的孤独,让心头一热。第二处,是精神失常的何小萍,看着昔日文工团的战友们,在台上表演舞蹈《沂蒙颂》,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走出礼堂,在外面的空地上独自跳起舞来。不甚明朗的灯光下,穿着病号服的何小萍翩翩起舞,那感觉,真的很凄美。

多年前读过冯小刚的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其中曾经提到他的文工团情结,女兵情结:“她的长相我已经记不清了。印象最深的是她的脖子十分的光洁。因为是在8月里,天很热,她没有穿白衬衫,空堂穿着的确良夏装,光洁的颈部优美地立在军装的小翻领中,使脖子看上去更白,领章看上去更红。女兵这种穿军装的方式在夏天里很普遍。洗完澡,披着湿漉漉的头发,光着脖子空堂穿上军装,把军帽塞进军挎包里走出军营。严格地说,这种着装方式是不符合条例的,但看上去却是楚楚动人。现在只要是提到性感这个词,我首先想到的画面就是以上的描述。直到今天我都想为这样一个细节拍一部电影,抒发多年来埋藏在内心深处的女兵情结。”电影《芳华》,让冯小刚了结了自己的心愿,他把他心目中的“性感”诠释得淋漓尽致。穿着绿军装的,拥有天鹅一样优美脖颈的女兵们,跳着优美的芭蕾舞,很是赏心悦目。

然而,他了结的终归是他自己的心愿,对我这个旁观者来说,那些画面只能说的确很美,但很遥远,没有带给我感同身受的代入感。自始至终,我都是一个局外人,自始至终,我都清清楚楚地知道,我是在看电影,在看别人讲故事。看张艺谋导演的《归来》时,就不是这样的感觉,冯婉喻、陆焉识,虽然也是那个时代电影中的人物,但他们的感情纠葛,让我觉得撕心裂肺。我会在心里不断地问自己:假如我是冯婉喻,我会怎样?假如我是陆焉识,我又会怎样。看《芳华》时,就不是这样,我的内心很麻木,没有被触动到。还有那段战争戏,也觉得很假。与之前冯小刚拍的《集结号》没有可比之处。给我的感觉,就是为了电影故事的需要,而设置了这样一段战争戏。虽然也很惨烈,却不惊心动魄。

改变刘峰命运的那场“触摸事件”倒是值得一提。我也很理解林丁丁对刘峰的感受。一个身上毫无缺点的活雷锋,一个神一样存在的人物,突然对自己表白,并且说出自己一点也不高尚,心里也有很多龌龊的想法,那种神像突然崩塌的感觉,足以让一个少女目瞪口呆反应过激。就像直到现如今,有人爆料伟人的私生活如何如何,还是有很多人无法接受,是一样的道理。神,怎么可以走下神坛等同与凡人呢?

我明白,哭得稀里哗啦的人,自有哭的道理。而我没有哭,是因为这部电影的确没有触动到我的泪点。听说,严歌苓的原著,比电影表现的要复杂得多,我想,我还是去买本书看看吧。

《芳华》里的青春很精彩也很曲折,然而我只是一个过路者,我从他们的青春旁默默走过。

展开阅读全文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1000字

全文共 1141 字

+ 加入清单

看到《银河补习班》这部电影的预告片时,我非常好奇,银河补习班是个什么样子的学习班呢?参加这个学习班之后成绩会不会提高很快?这里面有没有我可以借鉴的学习方法?好期待影片为我答疑解惑啊!

电影的主人公马飞,是一名优秀的航天员,一出场就光芒四射,然而他并非从小到大一直优秀过来的。从小,同学们都笑话他脑子笨,缺根筋,处处欺负他,老师也不喜欢他,就连妈妈也嫌他蠢,他觉得自己就是个笨孩子。马飞的爸爸是一位桥梁设计师,由于坏人从中作梗,导致他爸爸设计的大桥在竣工通车那天崩塌了,为此爸爸坐了七年大狱,从监狱出来的时候马飞已经是一名中学生了。妈妈忙着做生意,把他送到了寄宿学校,在学校,马飞调皮捣蛋,学习成绩倒数第一,教导主任怕他影响学校升学率宣布将马飞开除。只有马飞爸爸相信他的儿子一点儿都不比别人差,为了给孩子争取到留校资格,马飞爸爸跟教导主任打赌:只要学期末马飞的考试成绩进到班级前十,学校就不会开除他。从那天起,爸爸每天都去工地打零工,出苦力,坚持接送孩子上下学,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马飞爸爸从不服输,不妥协,马飞也从爸爸身上看到了坚强的意志,重新对自己的学习充满了信心,不再轻易认输。影片中有一个情节我觉得特别能引起共鸣:有一天在爸爸送马飞上学的路上,路过一片大草坪,爸爸停下脚步,带儿子慢慢走向草地,躺在草坪中间,他们闻着泥土的芳香,感受着春的气息。这时候,爸爸背出了“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诗句。我瞬间跟影片中的马飞一同开解了,是啊,茫茫的大草坪,远远望去,苍翠碧绿,可当你在近处看它的时候又仿佛不是那么绿了。诗句中所表达的不就是这样一种场景么?!原来,只要善于观察,让自己的脑子动起来,用心去表达自己所感受到的一切,就一定能写出真实感人的好文章来!如果能把课堂上听起来枯燥乏味的知识跟实际生活中有趣的事情联系起来,会不会就越来越觉得有趣了呢?!

影片中还有一个片段也令我印象深刻!那就是爸爸知道马飞喜欢航天展,带他去看航天表演归来的途中,父子俩意外走散又遇到洪水,爸爸对着防洪堤下面被一片汪洋淹没的城市大喊:马飞,只要你能听得到,就动动脑子,看看周围有什么,想办法,爸爸相信你一定能出来!正是爸爸这种永不放弃的思想时刻鼓舞着马飞,当镜头中出现了用一扇门板和两根窗帘绑成的简易木筏从洪水中划出来时,我激动的哭了!马飞太棒了!关键时刻用自己智慧救了自己!以后我相信自己再遇到困难时,也会记得不放弃,一直思考,然后自己想办法解决困难。

马飞成功了,他不仅考出了年级前十的好成绩,也光荣的成为了一名航天员,圆了自己的航天梦,圆了我们中国人的航天梦。看完电影,我更加相信:只要努力奋进,勤于思考,一直想,一直想,就能干成自己所有想干的事!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闪闪发光的那一天的!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疫情防控第一课观后感

全文共 1660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进一步扩散,截至1月27日,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除西藏外,其余30个省份先后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全国总动员,拉响了“安全第一,健康第一,防控第一”的暖心警报;全民齐参与,防控疫情人人有责,和疫情赛跑刻不容缓!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我们14亿华夏儿女每个人都是抗击疫情的钢铁战士。

疫情面前,任何人都无法置身事外。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敌人。面对疫情危险,各省市区数以万计的医生护士组成“先锋队”“救援队”“敢死队”,迎难而上、向险而行,他们是华夏14亿抗疫战士中的铁血勇士,冲锋奋战在江城武汉疫情最严重的第一线,夜以继日地奉献在各地防疫救护的最前沿。作为普通百姓,不同的是,我们坚守在各自家中或临时住所,用忠诚、执着和坚守,像英勇无畏的战士一样战疫奉献,书写各自的风采。

像战士一样坚定必胜的信心和决心。“战士生来为战胜”,钢铁战士从来不惧生死,在他们的辞典里,除了胜利,还是胜利。面对疫情,只有坚定必胜的信心和决心,才能从容面对、坚决防控、彻底治愈。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就一定会获取最后的胜利。

像战士一样熟练掌握手中的武器装备。全面了解武器的基本性能,熟练掌握装备的使用方法,并运用武器装备创新战术战法,是战士杀敌致胜的不二法门。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我们战疫的武器装备是口罩、消毒液、防疫知识常识等。要想夺取战疫的最终胜利,必须熟练掌握N95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纯棉口罩等的正确佩戴方法、各自最长使用时间和用后的正确处理方法;学会用含酒精的消毒液、洗手液洗手的正确要领;切实全面了解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的各类防疫知识常识,并自觉落实到一日生活中,真正把自己“武装”起来,做一名合格的战疫勇士。

像战士一样不折不扣地做到令行禁止。在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无症状感染者。专家提醒,严格进行防护,对于防止疫情扩散十分重要。过年提倡“不串门拜年、不聚会就餐、不扎堆娱乐”,尽量不出门。宅在家里,也是一种战斗、一种担当、一种奉献。要把“不串门、不聚会、不扎堆”作为天字一号令来对待,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更不能明知故犯,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不仅自己高标准落实,还要严格监督家人和亲友,最大限度地减少接触性传染。

像战士一样积极配合工作,合力战疫。部队战无不胜,凭的是团队的协作,靠的是团结的力量。作为抗击这次疫情的普通战士,一定要自觉配合当地医疗机构、派出所、社区、居委会的各项工作,为调查、隔离和消毒等处置措施落实提供方便和保障。一旦出现乏力、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症状,要马上到就近的定点医院就医;特别是有武汉居住史、近期到过武汉的,或与疑似和确诊病人有过接触的,务必及时与驻地医疗机构联系,如有疑惑,及时拨打各地开设的专线进行咨询,且不可掉以轻心甚至隐情不报。

像战士一样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战士只有两种状态,一种是打仗,另一种是准备打仗”,就连睡觉都枕着钢枪,睁着一只眼睛。任何时候,不松懈、不惰怠是战士最可爱之处。随着时间的推移,放松警惕进而产生懈怠心理在所难免。作为抗击疫情的战士,我们必须时刻打起精神,积极做好自我防护,外出必须戴口罩,做到勤洗手洗脸;加强居家锻炼,室内每天通风;饮食营养搭配,保证充足睡眠,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利用手机和网络多做国家发布的疫情防控知识宣传,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不断提振抗击疫情的士气和信心。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62年后的今天,14亿中国人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每个人都是抗疫的战士,重读这首诗倍感激情满怀、责任重大。只要我们真正肩负起抗疫战士的神圣职责,切实把“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指示落到实处,就一定能取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全面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尼克胡哲观后感

全文共 951 字

+ 加入清单

课上老师给我们看了部视频,介绍了一位澳大利亚的传奇人物——尼克胡哲。在1982年12月4日的那个清晨,尼克的父母原本怀着满心欢喜迎接他们的头生儿子,却万万没想到会是个没有四肢的“怪物”。

这是一场艰辛的战役,供应尼克所需的一切,是一场持续的挣扎,可以寻求帮助的对象和渠道并不多,这对夫妇只能独自克服各种问题,在尝试和纠错中不断摸索,找寻或设计合适的轮椅设备,筹集资金支付一切,甚至与社会的律例抗争。由于尼克身体上的残障,澳大利亚当时的法律规定不允许他进入正规学校,但他的母亲力争修改法律,经历万般艰难,令尼克成为第一个进入正规学校就读的残障生。在一次环游世界传递爱的演讲中有台下学生问尼克,什么是支撑他最大的力量。尼克毫不犹豫地说,“家庭”。“如果你有一个家庭,不停在撒下爱的种子,你怎么可能愿意离开你的家人,把痛苦留给那些爱你的人?”尼克感叹。在尼克眼中,父母最让他感动之处在于,他们始终是他最好的听众,听他诉说一切烦恼和快乐,从不厌烦。

从他6岁起,爸爸教他如何用脚趾往电脑里输入文字,教他游泳,并鼓励他学习踢足球、玩滑板。妈妈告诉他,在任何环境下都要微笑,告诉他,“别人再盯着你看,你可以主动去和别人搭话,以友好的姿态来面对这个世界,那样世界也会对你友好”。“我爱我的父母,比爱我自己更多。我不愿意把痛苦留给他们。”尼克说,这份对爱的回馈和感恩,让他不轻言放弃。

当想到这个问题时,我脑海里浮现出躺在街上乞讨的残疾人们用着他们残破的身躯向路过的行人博得怜悯。当胡克尼哲在世界各地用他激情洋溢的演讲打动着着所有听众时,同样是身体上有着巨大缺陷的人,为什么他们的现状差别是如此的.巨大。尼克的父母从未放弃过他,无论是在身理上还是心理上,他们始终是尼克最大的精神支柱,他们给了尼克最好的教育,不单单给他提供学习的环境还教育尼克正确面对人生的方式,让尼克重拾对生命的热情。而当中国的父母遇到有着巨大身理缺陷的孩子时,绝大部分家长会抛弃这个孩子,即使当时一时怜悯接受这个孩子,但是在之后的养育中他们会把这个孩子当做他们的累赘,对这个孩子的态度很差,更不用提对孩子的教育了。他们不仅仅不会去给孩子创造学习的机会,也不给孩子进行生命教育和抗挫教育。反而可能在生活中不断地用言语或者其他方式来刺激孩子增加孩子的自卑感。

展开阅读全文

最美逆行者观后感

全文共 908 字

+ 加入清单

向“逆行者”致敬

最近流行这么一个热词“逆行者”。什么是逆行者呢?逆行者就是有危险的情景时,所有的人都在撤离,而他们却把生命置之度外,向着危险的地方去拯救和帮忙更多的生命脱离危险。

最近的天津大爆炸中,到目前能统计出来的就有近80多位消防员已经遇难。而最小的一位消防员还差一个月才满18岁,最大的也才刚刚奔三,他们都正是人生最好的年纪,他们的人生才刚刚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壁的时候,可他们为了抢救人民的生命和财产而舍生忘死!他们是人民的真正英雄!在灾难发生时,他们不像其他人一样远离灾区,却是哪里有危险、哪里有困难,他们就出此刻哪里,救灾抢险他们总是冲在最前面,所以他们才有“逆行者”的称号。他们为了拯救更多人的生命和财产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是自我的生命,在这次天津大爆炸事件中,消防员们的身影是无处不在,每时每刻都有一个个即将逝去的生命在向他们呼唤,在抢救过程中一个个的危险麻烦正在等着他们,稍有差池那些正在被抢救的人与于他们自我就都会有生命危险,他们是我们的守护神,每一位逆行者都是在用他们的生命在保障我们的生命。

天津大爆炸时死伤无数,四处都在冒着有毒的浓烟,而消防员们却义无反顾的向着“战场”冲,一个人被救出时往往伴随着多名消防战士的倒下,他们为国家、为人民而献出宝贵的生命,他们舍己为人的精神是可歌可泣的,他们就是那令人心生敬意、感人至深的英雄消防员!

在我的眼中,逆行者不只是消防员,还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也是属于“逆行者”,比如说我们熟知的警察,他们的工作是应对坏人的刀枪而英勇的与坏人作斗争;还有社会各界的一些志愿者他们同样也是“逆行者”他们总是会在人们需要的时候去帮忙别人,做一些别人不敢做的、不想干的事;还有救援在第一线的医生和护士,比如说在2002年发生的那一场全国范围的非典疫情,护士长叶欣就是在拯救他人与病魔作斗争时倒下的,还有许多医护人员他们在在抢救病人的时候也是极有可能被传染的,所以医生护士他们也都是“逆行者”。总之那些在最危险和最艰苦的环境下敢于冲在最前面,为了挽救他人而不怕牺牲的人们,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逆行者”!

逆行者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值得我们敬佩的,让我们向每一位逆行者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2024电影《秀美人生》观后感

全文共 732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要学习黄文秀同志不忘初心、奉献群众的大爱情怀。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革命老区百色,并自告奋勇到贫困的百坭村工作,担任起了驻村书记。在基层工作的这些日子,是她最为忙碌且开心的日子,她和群众们吃在一起、住在一起,真正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慢慢的,大家都被这个漂亮的、和善的姑娘打动。群众的事就是自己的事,黄文秀同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系心间。为了改善当地的贫困状况,提高村民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黄文秀想方设法谋出路,积极推动各项脱贫项目全面开展。她年轻,但不浮躁;她温柔,但足够果敢。就这样,在日复一日的不懈努力下,脱贫攻坚成果显著,村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脸上有了笑容,说话有了底气,更加认可这位女驻村书记。

我们要学习黄文秀同志勇担重任、建功基层的担当精神。“百色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也是我的家乡,我想为家乡建设出份力。而且,党号召我们年轻人到基层建功立业,我是党员,就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黄文秀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在她的眼里,满含的是对家乡的热爱,在她的心里,不忘的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对于老百姓而言,黄文秀同志是主心骨,是亲人,亦是朋友。她把全部的热血都浇灌在这个叫百坭村的地方,她把全部的爱心都奉献给了乡亲们。

黄文秀同志初心之美荣耀全国。我们要向黄文秀同志学习,向“时代楷模”致敬。学习黄文秀同志心怀感恩、不忘初心的高尚情操,学习黄文秀同志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的干事态度,学习黄文秀同志牢记使命、奉献担当的时代精神。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擦亮初心、激扬动力,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甘于奉献、勇于担当,以实际行动为高速发展贡献一己之力,通过不懈努力为国家建设增砖添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