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中的茅草屋作文700字
全文共 740 字
+ 加入清单昨天,爸爸带我去参观后羿公园中的“新四军华中工委纪念馆”。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一间破旧狭小的茅草屋。准确地说,这是一座缩微型的农村院落。
来到这座茅草屋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茅草屋的泥巴院墙。一人多高的院墙上爬着一些翠绿的丝瓜藤,藤上还挂着几个小丝瓜,一开始,我还以为这是真的丝瓜呢,爸爸说,这是用塑料做成的,我凑近一看,果不其然,居然把我这个“火眼金睛”也蒙住了,真是太逼真了!
走进院内,只见左边的角落里放着扁担、钉耙、柳筐等一些农具,看到这些农具,彷佛来到了农村,闻到了一丝淡淡的农村的生活气息。在右边的角落里,放着一把式样老旧的藤椅,藤椅的边上还放着一个婴儿用的摇篮。墙上还挂着一个斗笠。望着这些普普通通的生活用具,听着爸爸的介绍,我才明白革命前辈们在艰苦的革命斗争生涯中所经历的清贫的生活,才明白自己现在的生活和以前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穿过这个院子,就看到两扇打开着的破旧的木门,走进去,里面就是堂屋——一间很大的房间,靠堂屋西面的墙边摆放着一张有些破损、陈旧的木桌,桌上摆放着碗、小茶壶、热水瓶等生活用具。木桌的两旁各放着一张八仙椅。在对面的墙上还挂着几张革命前辈的照片,北侧的墙上还有两张革命斗争形势图。看到这些照片和地图,使我真切地得感受到这普通平凡的农居院落的不平凡的历史。堂屋的西侧,就是卧室。卧室里放着一张简陋的木床,床上铺着不知用什么草编织而成的席子,席子正中摆放一床显得有些破旧的麻布毯子,叠得方方正正的。靠近卧室窗户的地方,还有几张木凳子。看着卧室里这些物品,自己恍若穿越了时空的隧道,重新回到了当年的斗争岁月。
参观完卧室里的陈设后,我走出了茅草屋,当再次回望这座泥墙茅草顶的农村院落时,我才真正体会到革命先辈们所经历的艰苦生活!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外公家的茅草屋作文800字
全文共 896 字
+ 加入清单父亲复员后,在平阳劳动局工作,我从小住在平阳县昆阳镇劳动局宿舍。外公的家在塔里村,那时候,从昆阳坐车到塔里村要两个多小时。每年过年的时候,母亲都会带我去塔里村看望外公和外婆。
外公和外婆住在茅草屋里,没有天窗,没有窗户,也没有大门,屋顶是用稻草盖的,墙壁也是用稻草编的,门是稻草和竹子做的。过年的时候,正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每次到外公家,外婆都会在灶边烧粉干给我吃,或到黑乎乎的里屋,爬上柜子,从角落里拿出不知藏了多久的松糕或桔子给我。
母亲坐在灶边和外婆说这家中大大小小的事。冬天的风特别烈,钻过茅草缝隙,在外公家里回旋着,冻的我直缩脖子。下雨天,雨水会顺着茅草慢慢往屋里流,泥土地面坑坑洼洼,雨水像蚯蚓一般,弯曲着从一个小洼流到另一个小洼。
外公茅草屋后面有一条小河,河面很宽,河岸边种满了竹子和各种叫不上名字的菜。每次我在河岸边捉虫子,折叶子的时候,外婆一拐一拐的站在茅草屋边喊我:“阿斌,阿斌,吃点心了,快点,快点。”
父亲工作很忙,每年几乎只有过年的时候回一趟外公家,平常很少见到外公外婆。每年七月半的时候,外公都会从塔里村挑着两个大箩筐来昆阳,一个箩筐装着西瓜,一个箩筐装着糕点。外公送来的七月半,可以让我和姐姐一直吃到天气转凉的秋天。
那一年,父亲生重病,外公从塔里村赶到昆阳镇,他不知道从哪里买了一只甲鱼给爸爸补身体。我看见外公脸上爬满了皱纹,意外苍老,外公那时还不到六十岁。外公一生挑着箩筐,走街串巷,以贩卖海鲜干货为生,辛辛苦苦养育了六个儿女。
后来,父亲因病逝世,母亲带着我们兄妹三人为生活而奔波。一转眼,我也年近四十,也有了孩子。再次去外公家,茅草屋已经不见了,改建为砖瓦房,站在屋后,我突然发现小时候觉得很宽的小河,原来那么狭窄。外公已经过世十几年了,九十几岁的外婆坐在门前晒太阳,她已经走不动了,不会再站在屋旁喊:“阿斌,阿斌,吃点心了,快点,快点。”
我从小没有在外公外婆身边长大,每年也就见一两次面,但每次想起外公外婆,就会想起那间黑乎乎,四处漏风,下雨天地面都是泥水的茅草屋。其实,外公的一生就是茅草屋上的一根稻草,任风吹,雨打,日晒,他一直在尽一个家人的责任,直到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