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的来历
全文共 2936 字
+ 加入清单腊八节,也俗称“腊八”,是古代庆祝丰收、感谢先祖和神灵的一种古典祭祀仪式。因为在每年的最后一个月举行,故称这个月份作为腊月,把进行仪式的这一天称为腊日。这个节日是古人用来祭祀自己先祖神灵并且祈求新的一年能够收获丰硕和吉祥的节日。后来东汉佛教传到中国,佛教为了加强在中国的影响力,特意把腊八节作为佛成道日。在这一天,中国自古以来都有喝腊八粥和吃腊八蒜的生活习俗。
腊八粥还有一个另一个名字叫“七宝五味粥”。在中国喝腊八粥的传统,已有长达一千多年的渊源。每逢腊八节这一天,上至皇家,下到黎民百姓,家家户户都要做腊八粥。可以说,只要你生活在那个年代,腊八粥就不可能离开你的生活,因此也留下了许多有关腊八粥的诗句传说。
到了宋朝的时候,腊八粥的风俗更是在当时广为流传。在皇宫里,皇帝皇后都要向劳累了一年的文武大臣、还有侍卫太监宫女赐下腊八粥。并向佛道寺院发放食用的米等供给他们食用。民间还要合家聚在一起享用腊八粥,而且还要把腊八粥送给亲朋好友等人,感谢他们一年来的帮助,也对他们给予美好的许愿和祝福,希望来年的健康。
在中国这个讲究吃的土地上,尤其是节日里的腊八粥,可以说是做法品种多多。让你能每年的腊八节都体会不同的滋味和品种。而且腊八粥的用料十分广泛,栗子、杏仁、桂圆无一不可,你也可以加入葡萄、花生、红豆。可以说,基本上能满足每一个人的口味。到了这一天,你不用担心你吃不到你喜欢的那一款,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
所以,到了腊八节的时候,大家也可以安心坐在家里,和家人喝上一碗温暖的腊八粥,在寒冬中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珍惜这种福分。
腊八粥典故
说起腊八节大家可能都不会陌生,若是讲起腊八节的来历知道的人就屈指可数了。
相传,在古印度北部,即今天的尼泊尔南部,迦毗罗卫国有个净饭王,他有个儿子叫乔答摩·悉达多,年轻时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苦恼,发觉社会生活徒劳无益,并对婆罗门教的神权极为不满,于是,在他29岁那年,合弃王族的豪华生活,出家修道,学练瑜珈,苦行6年,大约在公元前525年,一天,他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树下,彻悟成道,并创立了佛教。史传,这一天正是中国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日,由于他是释迦族人,后来佛教徒们尊称他是释迦牟尼,也即是释迦族圣人的意思。
据说在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曾经修苦行多年,饿得骨瘦如柴,决定不再苦行。这时遇见一个牧女,送他乳糜食用。他吃了乳糜,恢复了体力,便端坐在菩提树下入定,于十二月八日成道。夏历以十二月为腊月,所以十二月八日称作腊八。中国汉族地区,将这一天作为释迦牟尼的成道日,于是腊八成了佛教节日。佛教传入我国后,各地兴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动也随之盛行起来,尤其是到了腊月初八,祭祀释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举行诵经,并效法佛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和果实等造粥供佛,名为腊八粥。这便是腊八粥的来历。《百丈清规》说:“腊月八日,恭遇本师释迦如来大和尚成道之辰,率比丘众,严备香花灯烛茶果珍羞,以申供养。”寺院在这天举行诵经,
典故一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过一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跌断。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他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典故二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 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典故三
早先年,有这么一个四口之家,老两口和两个儿子。老两口非常勤快,一年到头干着地里的庄稼活。春耕夏锄秋收,兢兢业业奔日子。家里存的各样粮食是大囤满、小囤流。他们家院里还有棵大枣树,老两口精心培育,结出的枣又脆又甜,拿到集上去卖,能卖好多好多银钱,小日子过得挺富裕。
老两口紧紧巴巴地奔日子,就为给两个儿子娶上媳妇。
眼看儿子一天天都到了该娶媳妇的岁数了,老两口也都老的不行了,老父亲临死的时候嘱咐哥俩儿好好种庄稼;老母亲临死的时候嘱咐哥俩儿好好保养院里的枣树,攒钱存粮留着娶媳妇。
四口之家现在光剩下哥儿俩过日子了。哥哥看到这大囤满小囤流的粮食,对弟弟说:“咱们有这么多的粮食,够了,今年歇一年吧!”
弟弟说:“今年这枣树也不当紧了,反正咱们也不缺枣吃。”
就这样,哥儿俩越来越懒,越来越馋。光知道一年一年吃喝玩乐,没几年就把粮食吃完了,院里的枣树呢,结的枣也一年不如一年了。
这年到了腊月初八,家里实在没有什么可吃的了,怎么办呢?哥哥找了一把小扫帚,弟弟拿来一个小簸箕,到先前盛粮食的大囤底、小囤缝里扫呀扫的,从这里扫来一把黄米粒,从那里寻出一把红豆来,就这样,杂粮五谷各凑几把,数量不多,样数可不少,最后又搜出几枚干红枣,放到锅里一齐煮了起来。煮好了,哥俩吃起这五谷杂粮凑合起来的粥,两双眼对望,才记起父母临死前说的话,后悔极了。
哥俩尝到了懒的苦头,败子回头,第二年就都勤快了起来,像他们的父母一样,不几年就又过上了好日子,娶了媳妇,有了孩子。
为了记取懒的教训,叫人千万别忘了勤快节俭地过日子,从那以后,每逢农历腊月初八那天,人们就吃用五谷杂粮混在一起熬成的粥,因为这一天正是腊月初八,所以人们都叫“腊八粥。”
腊八粥的做法推荐
材料:花生: 40克,黄豆:40克,薏仁: 40克,红豆 : 40克,红枣:6--8个,莲子: 15克,桂圆肉: 30克,糖:1/2杯,水:10杯
1、花生、黄豆、薏仁、红豆洗净后泡水4*6小 时。
2、放入锅中加水10杯、将豆子煮至软熟。
3、糯米洗净加入红枣煮约25分钟,将煮熟之豆 子及桂圆一起加入熬煮约20分钟,入糖煮开可熄火。
咸腊八粥做法,咸法中有豆制品、肉丁或腊肠。
作法:
材料:小米、玉米、黄豆、绿豆、红豆各2汤匙;配料:碎猪肉约100克,莲子、栗子数粒,盐少许。
先把各种豆类在冷水里浸30分钟,滤干;莲子去心,栗子去皮;水烧滚,先将豆类放入煮约15分钟,再放入其他材料,水再滚后用慢火煮约45分钟即成。
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全文共 256 字
+ 加入清单农历十二月初八,2015年元月27日 释迦摩尼佛成道日!我国老百姓即有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吃“腊八粥”过“腊八节”的风俗,这是由中国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而形成的一个典故:在殊胜吉日:祈愿佛日增辉,正法久驻,世界和平,国泰民安,众生解脱!
【过了腊八就是年】明天腊八节,古时,腊八是人们庆祝丰收、祭祀神灵祖先的重要日子。咱大连地区过腊八吃腊八粥的习俗在清末就已盛行。腊八前一天把豆麦用水浸泡待用,腊八晨起主妇煮成香喷喷的腊八粥,如果分给亲友食用不能过午。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来了,春节的脚步更近了,你期待吗?
春节的来历400字
全文共 498 字
+ 加入清单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元宵节的来历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夏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前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年夜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不雅灯、猜灯谜、吃元宵百口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垄断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身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华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 三的发示支习像之联搭江迎更智同四。,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 "太一神"的祭奠勾当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始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2024最新端午节的习俗和来历
全文共 1840 字
+ 加入清单“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名臣周处的《风土记》,这本书成了现代人们查考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习俗的重要参考。这部著作,可以说是周处给后世中国人留下的一笔宝贵遗产。不过在中国百姓心中,更为人们所熟悉的还是他除三害的故事。图为周处处三害故事插图——周处斗蛟龙。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夏季最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缘起和许多节俗活动均与夏令有关,且与夏至时间相邻,故称为夏节。晋代周处《风土记》就说过:“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
从字面上来讲,端午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古人纪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而午时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午,古人与“五”通用,故端午、端五同义。还有一种说法,因唐太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为了避讳,改五为午,从此,端午之称更加普遍。又因其月日数相同,人们又称端午节为“重五节”或“重午节”。
【端午节的传说】
位于介休绵山的介子推母子像。介子推是清明节由来传说的主角,可也有人认为端午节的由来与他有关。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历代学者有着不同的说法,各地也都有着很多传说。我们只能把这些说法罗列出来,供诸君一览。至于哪一种说法更接近真相,还有赖于学者们进一步考证。
一说认为端午节是龙的节日。闻一多先生《端午考》考证,端午节是古代吴越民间举行图腾祭的节日,认为端午节实际上是一个龙的节日。
二说认为端午节是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逝世。据《续齐谐记》记述: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楚人哀之,每逢此日,以竹筒盛米,投江祭之。
三说是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
四说认为据东汉时期蔡邕《琴操》中载,端午节系为纪念先贤介子推。
五说认为宋代高承《事物纪源》刊文,端午源于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于是日操练水军。
六说认为梁宗懔《荆州岁时记》转述,端午是为迎“涛神”伍子胥。《后汉书》中也写道:浙江虞巫上祝曹盱,五月初五在曹娥江上婆娑起舞,迎接伍子胥。后来江浙一带百姓每逢端午逆流而上,举行各种仪式,以悼念伍子胥。
七说认为在《道书》中载有五月初五是为祭祀先祖日。
八说是据《会稽典录》一书记载,端午是为纪念寻父投江而死的曹娥。
九说认为端午起源于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其时仲夏之日,万物方盛,夏至日,阴气荫生,恐物不懋,故在五月初五以五色印为门户饰,以惩恶气。
十说是民间有一传说认为,端午源于湖北沔阳沙湖曾有四位豪杰专门劫富济贫,后遭当地官兵突袭围困而于五月初五投江而亡。当地民众万分悲哀,将这一天定为端午节,以示悼念。
在上述这些传说中,端午纪念屈原一说因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刚正不阿的人格力量及其诗作的深远影响,秦汉以后由楚地逐渐传遍神州,为人们所认同并相沿迄今。
【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时,我国江汉平原的人民必食黄鳝佳肴,他们认为“端午黄鳝赛人参”。
吃黄鳝
我国江汉平原每逢端午节时,还必食黄鳝。黄鳝又名鳝鱼、长鱼等。端午时节的黄鳝,圆肥丰满,肉嫩鲜美,营养丰富,不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补功能。因此,民间有“端午黄鳝赛人参”之说。
鸡蛋
我国很多地区有在端午节吃蛋的风俗。茶叶蛋、盐水蛋、大蒜蛋都是端午节的风味佳肴。
吃茶蛋 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蛋有鸡蛋、鸭蛋、鹅蛋。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为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吃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农村每逢端午节这天,家里的主妇起得特别早,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早餐食大蒜、鸡蛋、烙油馍,这种食法据说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打糕
朝鲜族同胞在制作打糕。端午节也是朝鲜族人民的节日,打糕是他们最主要的端午食品。
吃打糕 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吃煎堆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煎成。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
2024迎八一建军节的作文:建军节的来历
全文共 317 字
+ 加入清单八月一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它来源于中国国内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的新时期,标志着中国新型的人民军队的诞生。
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八月一日为中国工农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前身)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建军节期间,中国各地都要集中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活动,纪念人民军队的诞生。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以来,历经千难万险,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发展为一支多兵种合成的军队,正在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上奋勇前进,成为中国捍卫和平与发展的钢铁长城。
中元节的来历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中元节是本土文化的产物。在梁武帝时已有,至宋代定型成熟。唐代官方的提倡,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为祈求玄元皇帝(太上老君、老子)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唐、宋以后,已成为民俗节日。清乾隆《普宁县志》言:"俗谓祖考魂归,咸具神衣、酒馔以荐,虽贫无敢缺。"祭品之中,楮衣是不可或缺的。因七月暑尽,须更衣防寒,与人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汉人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汉族传统民俗,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道教强调孝道;佛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在20世纪20-40年代,中元节远比"七夕"、"清明"热闹。人们传承着以家为单位的祭祖习俗,祭祖先、荐时食的古老习俗直至民国时期仍然是乡村中元节俗的首要内容。抗战胜利后,各寺庙还增加祈请佛力普渡"抗战阵亡将士"英灵。20世纪50年代,中元节依然热闹。但后被认为是宣扬封建迷信,逐渐边缘化。传统中元节都是商办官助,可到20世纪50年代末,大部分的商已被改造,无力承办,又无官助,自然销声匿迹。
"文革"时期,除了清明节,所有的传统节日都被取缔,中元节也没能幸免。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传统节日逐步回归,但中元节却被冷落了。2010年5月18 日,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香港特别行政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民俗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全民健身日的来历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了纪念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国务院日前批准,从2009年起,每年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
设立全民健身日(Fitness Day),是适应人民群众体育的需求,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需要,是进一步发挥体育的综合功能和社会效应,丰富社会体育文化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促进中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目标迈进的需要,也是对北京奥运会的最好纪念。
1995年,我国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至今已经开展了十多年的“全民健身周、月”活动。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盛志国表示,要把“全民健身日”与已有的全民健身活动相结合,并且有所创新。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体育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强身健体需求,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圆满成功,更是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群众的体育热情,增强了全社会的体育意识。
刘鹏说:“设立‘全民健身日’,是适应人民群众体育的需求,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需要,是进一步发挥体育的综合功能和社会效应,丰富社会体育文化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促进中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目标迈进的需要,也是对北京奥运会的最好纪念。”
1995年,我国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至今已经开展了十多年的“全民健身周、月”活动。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盛志国表示,要把“全民健身日”与已有的全民健身活动相结合,并且有所创新。
刘鹏说:“希望8月8日这一天,每一个人都能够在自己所在的地方,快乐、健康地从事体育健身活动。”
2024关于除夕作文:除夕的来历和习俗
全文共 2776 字
+ 加入清单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即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春节前一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至于“除夕”的来历,有这样的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叫夕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经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兽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这时,村外来了个半大的孩子,只见这孩子长得浓眉大眼,漂亮可人。这小孩子来到村东头见着一位老婆婆问起大家为何惊慌。老婆婆无奈告诉孩子夕又来做乱,那孩子笑道:“婆婆,我的名字叫做年,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兽撵走”。老婆婆答应后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夕”闯进村。发现村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夕”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夕”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夕”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年在哈哈大笑。“夕”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年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夕”兽的办法。为此,大家纷纷都去拜会年,也就是现在的“拜年”(拜年的由来),把年的图帖在门口或窗前,叫年画(年画上的那个大胖小子就是年)年除掉夕的这一天叫做除夕(除夕的由来)。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是啊,如今每逢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除夕之夜,无论相隔多远,工作多忙,人们总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有时实在不能回家时,家人们也总是为他留一个位子,留一副碗筷,表示与他团聚。这年夜饭也叫“合家欢”,是人们极为重视的家庭宴会。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
除夕通宵灯火齐明,人们辞岁守岁。各地的除夕风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风俗很有特点,苏州的除夕守岁时,都要等待从枫桥寒山寺传来的洪亮钟声。当钟声穿过沉沉夜色,传到千家万户时,就标志着新春的来临。 无论春夏秋冬,每日半夜正交子时,寒山寺中就会传出这口巨钟的洪响,民间称为“分夜钟”。这口钟,已成为苏州城乡方圆数十里人民生活的时间信息。北京的除夕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祭神拜祖的仪式一开始,整个北京城便淹没在一片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人们还在自己家院子里,铺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岁”,取长命百岁的意义。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各家的饺子也下锅了,人们尽情的娱乐。
“民以食为天”。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除夕,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今天。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 新年吃馄饨取其开初之意。传说盘古氏开天劈地,使“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结束了混沌状态,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则取“馄饨”与”浑囤”的谐音,意思是粮食满囤。
文人墨客相关于除夕的描述可谓生动活泼、淋漓尽致。如诸“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十二月尽,俗云‘月穷岁尽之日’,谓之‘除夜’。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间,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尴,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租宗。遇夜则备迎神香花供物,以祈新岁之安”、“腊月,乡人以朱墨涂面,跳舞于市,行古傩礼。除夕,易门神、桃符、春帖,井(石畏)皆封,爆竹、燔紫,设酒果聚欢,锣鼓彻夜,谓之守岁”、“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 “凡除夕,蟒袍补褂走竭亲友者,谓之辞岁。家人叩竭尊长,亦曰辞岁。新婚者必至岳家辞岁,否则为不恭”、“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如此等等。
关于除夕过节,《燕京乡土记》记载着一个十分凄凉的故事:旧社会穷人生活困难,三十晚上是个关。有户人家,丈夫到三十晚上很晚了尚未拿钱归来,“家中瓶粟早罄,年货毫无”。女人在家哄睡了孩子,一筹莫展,听得邻家的砧板声,痛苦到极点,不知丈夫能否拿点钱或东西回来,不知明天这个年如何过,又怕自己家中没有砧板声惹人笑,便拿刀斩空砧板,一边噔噔地斩,一边眼泪潸潸地落……,这个故事让人听了.确实心酸。
与此同时,冬至前后是兴修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积肥造肥的大好时机,同时要施好腊肥,做好防冻工作。江南地区更应加强冬作物的管理,做好清沟排水,培土壅根,对尚未犁翻的冬壤板结要抓紧耕翻,以疏松土壤,增强蓄水保水能力,并消灭越冬害虫。已经开始春种的南部沿海地区,则需要认真做好水稻秧苗的防寒工作。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是啊,除夕之夜,有烟花的绽放,人们的笑声。爆竹的响起,要把这短暂的时刻珍藏在自己的心灵里,永恒地记住这个美好的时刻。让烟花的绽放铺开新一年的道路,让我们洋溢着笑容,承载新的梦想,释放自己的热情,去追捉,去畅想,去迎接未来。欢乐除夕之夜,“吉祥天空”飘过朵朵福云,“欢乐海洋”增添缕缕乐波,“美事山上”升起喜气阵阵,“送福短信”送来祝福声声:恭祝您除夕穿“金”带“银”,团“福”圆“运”!
还是用名人解志维的话作结吧:除夕城乡好热闹,爆竹声声震九霄。家家喜庆迎新春,感谢党的好领导。此处小鞭噼啪叫,那边又响二起脚 。更有天女来散花,漫天流星分外娇。除夕就把歌来唱,普天同庆奔小康。和谐社会人人笑,不是天堂胜天堂。黄昏饺子喷喷香,联欢晚会喜洋洋。吃水不忘打井人,高歌赞颂共产党。
元宵节的来历
全文共 809 字
+ 加入清单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在西汉就存在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日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地区到全国各地的发展过程。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命名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元宵节美食——元宵
大节日。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元宵节的来历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人民传统的元宵节。每逢这一天,家家户户要挂彩灯、放焰火;大街上高挂千万盏琳琅满目的花灯,东北和新疆等寒冷地区,还要制作千姿百态的冰灯,到了晚上,一家老小围坐在一起,品尝各种元宵的风味。那么,这个有趣的节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元宵节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古时候,人们称元宵节为灯节、上元、灯夕或者灯期。因为上元之夜,又称为元夜或元宵,因此后人才管正月十五又叫元宵节。其实正月十五这个节日,起初是由灯引出来的。
西汉以前,皇帝的宫殿里到处是花花绿绿的宫灯,汉武帝在创造《太初历》时,就把正月十五日作为一重大的节日。每逢这一天,皇宫里的所有灯盏,都要大放光明。当时,元宵节玩灯、赏灯,还仅仅局限于皇宫,并没有形成一种民间风俗。元宵节成为万民同庆的灯节,是以后的事。
过去每逢正月十五这一天晚上,皇帝还要大宴群臣,酣歌曼舞,彻夜游乐。因此,当时的玩灯、赏灯,是一种独特的享乐。当时,首都长安规定,每天夜晚街鼓鸣响之后,所有人不许在街道上走动。但是,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夜晚,长安城内却允许人们上街观游,尽情欢娱,直至天光大亮。这样一来,元宵节的玩灯、制灯、观灯,便逐渐形成了一种民间的风俗。
国际聋人日的来历说明
全文共 482 字
+ 加入清单每年的9月28日(国际聋人节)为世界性的聋人节日。1957年,世界聋人联合会根据欧洲各国聋人组织的倡议,决定1958年9月28日为第一个国际聋人节,并规定以后每年9月的第四个星期日为国际聋人节。
我国于1955年加入世界聋人联合会,1958年8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教育部、卫生部、文化部、国家体委、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总工会和中国聋哑人福利会等9个单位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庆祝这一节日。每年此日,中国各地都为当地聋人组织多种形式的庆祝活动,如聋人文艺演出、书画展览,以及球类、棋类、田径等体育比赛等,这对活跃聋人生活,促进社会理解、支持残疾人事业,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国际聋人体育联合会(International Sports Federation for the Deaf,简称ISFD)成立于1924年,总部设在丹麦。主席是美国加勒德特学院的朱丹。其宗旨是:通过体育达到平等,并积极组织聋人的体育竞赛。每四年举办一次世界聋人运动会。到目前为止已举行了16届世界聋人运动会。
该联合会共有45个会员国,我国聋人体育协会是国际聋人体育联合会的正式会员。
感恩节的来历
全文共 2470 字
+ 加入清单导语:感恩节是美国特有的节日。在感恩节这一买里,阖家团圆、共享买伦是主要的特征,吃火鸡则成为一种传统的仪式。以下是小编带来的感恩节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只有感恩才会惜福,只有感恩才能聚福。“五月花”号的航行好像有天意相助,但真正承受磨难的是人而不是神,这次神奇之旅翻开了人类文明史新的一页,移民们的感恩之举教化了后人,也给了人们深深的启迪。
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感恩节。感恩节是美国人定下的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美国人合家欢聚的节日,因此,每当美国人提起感恩节来时总是倍感亲切。
公元1620年的一天,英国的一个港口里。臀悄地驶出了一条小渔船。船非常破旧,看起来并不适合用来远航。对这一点,船上的水手们都很清楚。但已经没有时间犹豫和深思熟虑了,也没有任何再延迟的余地了,因为船上搭载的是一群受迫害的人和落难者。在他们之中,有清教徒、破产者、流浪者一一我们可以概括地称他们为“没有办法在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中找到位置的人和没有办法实现梦想与抱负的人”。于是航船出海了,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小渔船出海了。
他们带着对新世界的梦想和随时可能葬身鱼腹的惶恐,向着不可预知的前途发出了挑战。这是一次充满危险的旅程,也是一次被载入世界史的光辉之旅。正是这次远航改写了世界文明史,但当时船上的人并不知道这一点,这艘破旧的渔船的名字是“五月花”。
航船满载着人们对不列颠的愤懑和对来来的殷切期待,离开了港口,当时船上共102人。
那时并不是航行的好季节。大西洋上风高浪大,寒流涌动。小小的渔船时而被抛向浪尖,时而沉落波谷。船上的人们不断地祷告着,无法克制的叫骂声和怨恨声充斥其间。当航船驶入那一望无际的大西洋时,粮食吃完了,疾病降临了,人们面临着共同的敌人一一绝望。
就在进退艰难、粮食短缺、疾病肆虐的时候,船上的人空前地团结了起来。他们必死的决心和同绝望抗争到底的勇气全部调动了起来。那时,巨浪滔天,人们体能耗尽,有些人已经考虑该立遗嘱了,但抗争的勇气依然有在。
这样,30天艰难地过去了,接下来,又是一个月过去了,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感到生命已走到了尽头,随之而来的是无尽的疲惫和倦怠感。102人中有一个人死去了。然而,他逝去的同时,船上的孕妇顺利地分娩出了一个生命!船不知何时就将破碎,它已经再也经不起任何大风大浪了。
四天后,人们突然听到甲板上传来了世上最为悦耳的声音。他们一窝蜂地跑到船舷去观望。奇迹发生了一一一块新大陆赫然展现在他们面前!
美丽的大陆海岸线像一条温驯爬行的长蛇伏在人们眼前!美洲大陆敞开怀抱,迎接着这批移民的到来,他们是美利坚民族的祖先。在他们之中,有今天名列世界500强企业的创始人,有哈佛大学的创立人,有美国历任总统的先人,就连现任美国总统布什、前副总统克里的先人也名列在内。“五月花”号渔船上的人们历经了风暴、饥饿、疾病、绝望之后,竟能顺利抵达美洲,这是人类创造的又一个奇迹。
新家园就在面前,船上水和粮食短缺的程度已经达到了极限,然而这时小船却停了下来,船上的人们并非叫噢着、急着上岸,他们认为有必要讨论一个问题我们如何管理一个新世界?我们未来将依靠什么来管理这个崭新的世界?这个重要的讨论在船上的51名男子中间展开,最后,被称为美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的《“五月花号”公约》诞生了!
这51名男子笃信,是上苍之手,将他们从劫难中拯救出来。因此,人们对这块新土地充满了敬意。
但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船上的日子并不是最糟的,这从死亡人数上反映了出来。“五月花”号共搭载了102人,途中死一人,后又生下了一个新生儿,到达新大陆的人数仍旧是102人,但在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过后,活下来的移民只有50来人,死亡人数已经接近了一半!
移民们遇到了超出他们想象的困难,他们终日饥寒交迫。就在这时,土着的印第安人给移民送来了大量的生活必需品,并派人教授他们待猎、捕鱼和种植作物,最终,“五月花”号上的移民战胜了种种磨难,迎来了丰收的日子。这时他们才松了一口气,他们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北美移民,经历了这人间的大悲大喜夕后,“五月花”号上的移民们仰望着茫茫的上苍,欢庆着第一次的丰收。
移民们虔诚地选定了一个日子,并邀来给他们巨大帮助的印第安人,共同庆贺这来之不易的胜利。大家点起簧火举行了盛大的室会。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本土化的节日一一感恩节,诞生了。
感恩节是美国特有的节日。在感恩节这一买里,阖家团圆、共享买伦是主要的特征,吃火鸡则成为一种传统的仪式。
现在,感恩节习俗仍旧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是一颗感恩的心帮助他们打开了智慧之门,使他们在日后对自然征服过程中无往而不胜,直至一个世界上强大的民族和国家呈现在世人面前。
感恩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带给美国人的福社是无以言表的。无论是人伦教化,还是校正人们的心态,净化心灵,它都是一剂良方。它让人的内心更加深沉博大,更为从容。
在今天的美国人心目中,感恩节是比圣诞节还要重要的节日。首先,感恩节是一个长达4天的假日,足以使所有人尽情狂欢和庆祝。其次,感恩节也是传统的家庭团聚的日子。感恩节期间,散居在他乡外地的家人,都要赶回家过节,这已经成了全国性的习俗。此外,美国人一年中最重视的一餐,就是感恩节这一天的晚宴。在美国这个快节奏的国家里,平日的饮食是极为简单的。美国的快餐流行世界,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但在感恩节的夜晚,家家户户都大摆筵席,物品之丰盛,令人咋舌。在节日的餐桌上,上至总统,下至庶民,火鸡和南瓜饼都是必备的美食。这两昧“珍品”体现了美国人民回忆先民艰难开拓的经历,追思第一个感恩节的怀旧情节。
不论何种信仰、何种民族的美国人都会庆祝感恩节,它已成了一个传统节日。每逢感恩节这一天,美国举国上下热闹非常,人们按照习俗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祷,城乡市镇到处都有化装游行、戏剧表演或体育比赛等。劳燕分飞了一年的亲人们也会从买南海北归来,一家人团团圆圆,品尝美昧的感恩节火鸡。
我们中国也有为数不少的传统节日,过节时的隆重程度也绝不立于美国人过感恩节,我们的传统节日也充分体现出了传统文化的深远含义。
更多热门文章:
元宵节的来历
全文共 634 字
+ 加入清单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祝新春的延续,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元宵节我和奶奶、爸爸一起做“元宵”,我认为元宵其实是和汤圆一样的。都是那么园,那么白,像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小娃娃。我觉得包元宵好好玩,在元宵里放入各种馅儿:芝麻,豆沙,桂圆,果仁等等,然后再包好。我想“元宵”这个“元”和团圆这个“园”是谐音,大概就是要把元宵搓得很圆才行,包好的元宵再放入锅里煮。这样元宵就做好了,家家户户就围在一起吃元宵了。就像这句话“闹元宵,煮元宵,骨肉团聚,满心喜。”
元宵节那一天最热闹的无过于放礼花了。街上人很多,每个人都站在了最佳观赏烟花的位置。放烟花的人来了,他点燃了烟花,“呯呯”开始放了。看,一只像老鼠一样的烟花冲上天了,一炸五颜六色的花点儿就在天上飞舞,过了一会儿又不见了。
紧接着,又飞上了一朵花像流星雨一样从天而降,就像天女散花……人越来越多了,笑声越来越响了,一朵朵“花”也越来越好看了……大伙儿沉浸在欢声笑语的元宵夜之中。
元宵节家家户户聚在一起,累了,困了,一会儿就进入了美妙的梦乡,我想,人们也一定会笑得很开心的。
关于除夕的来历作文
全文共 412 字
+ 加入清单除夕转眼来临。人们欢天喜地准备年货。
那么,你知道除夕的来历吗?
传说古时候,有一只怪兽叫做夕。每逢大年三十就到人间糟蹋庄稼、吃掉牛羊、危害百姓。百姓们苦不堪言但也无计可施。
有一位叫做年的兄弟在天宫中听说了这件事,非常气愤。他决定下凡间为民除害。大年三十,除夕即将来临,年从天而降,他来到夕出没的地方,站在大街上。只见大街上空荡荡的,鸦雀无声,原来,大家都躲在家里,紧闭门窗。这时,从远处传来了沉重的脚步声,夕来了,它一边走一边发出一声声可怕的吼叫声,震得地动山摇。
人们躲在屋里瑟瑟发抖说时迟,那时快,年抽出一条红绸,朝夕挥去,夕一见红绸,吓得呆立原地,动也不动。英勇无畏的年又拿出了鞭炮,点燃了用力扔到夕的脚下嗤鞭炮的导火线闪着亮光,嘣嘣嘣鞭炮发出一阵阵巨响,碎纸片弹飞满天,夕哪见得过这个架势,吓得撒腿就跑。
从此,夕再不敢再来滋事了。
年终于为民除了害。人们纷纷从家长狂奔而出,敲锣打鼓,来宣泄心中的狂喜。
[关于除夕的来历作文
除夕的来历作文
全文共 354 字
+ 加入清单除夕之夜,我们吃完了热腾腾的饺子。全家人坐在一起看春晚,广告的时候,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很神奇的故事,叫"除夕的来历".
从前,有一个村子,村子的后山有一只害人的怪兽叫"夕".每到除夕之夜它就会下山害人,"老妈,夕阳在天上,咋会长在山上害人呢?"我说,妈妈说:"‘夕’是指一只怪兽,不是夕阳。"我说:"哦,知道了。"然后妈妈就接着讲故事了。有一年除夕夜里,人们都收拾好东西准备离开这个村子到城里去避难,这时,来了个八十多岁的老人说:"光害怕自己被‘夕’吃掉,还不如齐心协力吧‘夕’赶走。夕最害怕火光和响声。"大家听完后,纷纷在家里摆了一些青竹,然后点燃,青竹噼里啪啦的响着,"夕"果然被吓跑了。从此,人们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啊!中国传统文化真是光辉灿烂,我们做为祖国的下一代,应该把我们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重阳节来历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九九重阳,代表着天长地久,更代表着我们应该敬老爱老尊老。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又到重阳,我还没有彻底的老去,但衰老是终究会到来的盛宴。曾经在这个多彩的世界走过,那是怎样的奇妙!
史铁生在地坛的余辉中感悟生命,不论生有怎样的艰难,它都是美丽的,为什么不能善待自己、他人,怀着美好的心来感念上帝的恩赐?
经历心灵上极度的绝望之后,我才知道自己的狭隘、幼稚、可笑,但这也是我的财富,它至少教会我如何坚持下去。
人生的易老让我懂得珍惜,珍惜不是挥霍,不是现在俗务中疲累,而是对心灵的释放,心若不自由了,哪里还有自己的天地。在这个日益繁复的剧场里,总要找准位置。而天既然难老,就更要把自己放归,像鸟一样冲破风雨飞翔,像草一样在茫茫草海中自在生长。
春节的来历
全文共 281 字
+ 加入清单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我最喜欢和最开心节日。每当春节到来的时候,我们都要换上新服,贴春联、放鞭炮、收压岁钱还有很多的小伙伴在一起玩耍,非常热闹。
春节这么热闹,但大家知道春节的来历吗?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物,他经常在冬天欺负住在山里的人,有一些人就想把它除掉,也有一些人想把它赶走。有一年冬天“年”又来了,许多人家里都遇到了袭击,除了门外生着火的和家门口挂着红布帘的家没有受到伤害。因此,山里的人类知道了“年”害怕的东西,分别是红色、很大的响声和火。
有一次,“年”又来了,人类用这三样东西把“年”给赶走了,以后代代相传,便形成了过年热闹的习俗。
中秋节的来历作文500字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中秋节这个名字是因为中秋节这一天正好是在秋季的中间,就是阴历八月十五。而且秋天也是丰收的季节,人们为了庆祝这个季节,所以才把阴历八月十五——秋天的最中间的日子定为”中秋节“这个节日。
既然是丰收的季节,就肯定有很多很多好吃的。比如:苹果、梨、葡萄、毛栗子……说到中秋节,大家肯定会想到一个好吃的东西,也很甜腻的东西,那就是月饼。月饼有莲蓉馅的,有奶黄陷的,也有牛肉馅的,还有我最爱吃的巧克力馅。我最喜欢跟家人一起吃团圆饭,一起看月亮。
可是十五的时候我没有看见月亮,十六的那天还是没有看见月亮,今天我依然没有看见月亮,我想我该去问问科学家了,问他这几天怎么都没见月亮姐姐呢?她很忙吗?还是被云雾这个淘气的娃娃遮住了?最后我终于知道原因了,原来是被云雾遮住了。
我这几天放了大假。第一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了爷爷和奶奶,并且还和叔叔、姐姐一起吃了一顿大餐,晚上,我们一家人就在院子里赏月,一边吃着月饼一边赏月,好幸福。晚上我回到姥姥、姥爷家,小姨带着弟弟也来了,我们一起开心的玩耍。第二天我们去了财神庙,还有楼观台。晚上我们又一起吃了冰淇淋月饼,月饼很好吃,外边是脆皮,里面是冰冰凉凉的冰淇淋,好过瘾。
今天我在家里写作业,中午爸爸和妈妈带我去吃了老必,也就是必胜客Pizza,我们吃了美味的披萨饼。反正我这三天过得挺好的。
父亲节来历作文
全文共 500 字
+ 加入清单父亲节是每年6月份第三个星期日,在这一天,我会想到我的爸爸,天天还在忙碌,他总是说一句话“累,铺天盖地的累,天天累得身不由己……”我总是很心疼他,每当这时,我总想到爸爸真的像座山,再累再难的活,他都能克服,我很敬佩他。
“爸爸是座山,有山的体魄,有山的伟岸;爸爸是座山,有山的力气,有山的威严;以前我站在这座山头,去爬长城,去游大海,去看祖国的名山大川。”这些话说得一点儿也不错。我的爸爸的确很能干,特殊能吃苦耐劳;爸爸也很幽默,总是和我妈妈一起开玩笑;爸爸还经常带我们一起出去旅游,去海边兜风,去爬庐山,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我和爸爸在一起已经有好多年了,但他这两年在外地工作,我很想念他,也很惦记他,也时常在心里默默地祝福他,祝他工作顺利,身体健康……我也经常想他一个人也没人照顾他,我感觉他一定很寂寞,想去陪陪他,但是我平时还要上学。假如我能有一种飞行器,可以飞到他那里去看看他,该有多好啊!可是这一切都不能成为现实。我只能在话筒里和他说声“节日快乐!”他居然不知道今天是他的节日,爸爸听到我的祝福,感到既激动又兴奋。
父亲节也是我和爸爸的节日,因为我长大了也会成为父亲,我也会成为像座山一样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