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文言文

文言文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文言文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文言文问题。

分享

浏览

5921

作文

80

初一文言文“三步走”学习法

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文言文一直是困扰初一学生语文学习的难题。对于刚上初一的同学来说,由小学没有文言文到初中接触文言文,在学习中抓不住学习的方法,往往投入很大,到收效甚微。高中文言文是高考的一项重要题型,所考查内容均为课外文言文,如果孩子在初中没有打好文言文学习的基础,高中学习会更为吃力。

在文言文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文言文的习惯,那么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按照“三步走”的学习方法,更快速地提取出文言文中的有效信息。那么,“三步走”究竟怎么走呢?

第一步:不求甚解识大意。当拿到一篇文言文时,我们要先粗读一遍,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遇到不会的字词跳过去,直接阅读下文。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能够培养学生对于一篇文章信息的提取能力;二是当遇到不会时,学生会纠结在那里,失去了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那么,当我们大致读懂了一篇文言文之后还是不能完全地理解文言文的深意,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第二步。

第二步:咬文嚼字解字词。第一遍粗读之后,不会的字词就像是平坦路上的小石子一样,把我们的双脚咯的生疼,在这一步中,我们要扫除这些限制我们的障碍,彻底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在这一步中,学生要结合书下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并积累这些字词,为以后的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步:深入思考求真意。我们阅读文言文是为了读懂它,并且明确它告诉我们的关于人生的道理。我们古代的祖先是非常具有智慧的,这种智慧往往通过文言文和汉字传递给我们,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掌握古人的智慧,把它应用到作文或是生活中去。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2024学生文言文请假条汇总

全文共 372 字

+ 加入清单

敦敦吾师:

昨夜雨急风骤,风云异色,天气突变。因吾尚在梦中,猝不及防,不幸受凉!鸡鸣之时,吾方发现。不想为时已晚矣乎!病毒入肌体,吾痛苦万分!亦悔昨夜临睡之,不听室友之劝谏,覆加棉被一只,以至此晨之窘境。吾痛,吾悔!无他,惟恸哭尔!室友无不为之动容! 为学大业之成就乃吾毕生之追求也!又怎可为逃避病痛而荒辍学乎!遂释然而往学府。但行至半途,冷风飕飕而来,痛楚袭人。吾泪、涕不禁俱下。乃至生不如死之境。缠喘行之,终究将不支倒地。不得已,而借托友人之臂搀扶,返回吾寒舍!

上述诚表,为吾未至学府之缘由。吾师应懂,吾未到校。乃吾迫不得已之。非不为也,是不能也。吾亦懂,吾未到校,吾师失一佳徒之苦。无吾,汝课索然无味哉!

汝苦,吾亦苦!!但,病痛不饶人,惜之谅之!如有幸再见吾师面,再听吾师之课,吾宁当负荆请罪,自辱其身! 呜呼哀哉!哀哉痛矣!

学生***敬表

展开阅读全文

文言文版

全文共 331 字

+ 加入清单

请假条

愚尊敬之领导:

时光匆匆,恍惚间,鼠年即至。年,事务多。以敝邑及敝家之传统、愚之观念,此大事也。家慈催之,愚窃念而思乡。

又,近半年吾三友之终身大事,有因皆未到,责之甚深。曰:“途远,汝良辰只时吾甚忙。”对曰:“………,吾同砚自南京、芜湖、黄山、镇江而来”。吾甚愧!友约年前小聚,不敢推辞。

又,贱齿抱恙,扰愚依旧,需补之,然金不足。恰愚有友事于此,愚甚盼速解之。

愚思,事业之成乃一男儿之本,怎可为此些许小事而荒辍事业乎?羞于此念,愧有此意。

然国人多而车马不足,途远,行难。愚闻除今日外,欲归,则腊月二九,立而归,无奈。非不为也,而迫不得已也。敬请谅之!

是故,请假七日,即太阳历公元 ****年**月**—****年**月** ,恳准!THANKS!

顺祝:

大吉!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1-6册文言文古今异义字

全文共 3888 字

+ 加入清单

(1)默而识之(《论语》十则) 识:(古义:记 今义:知道,认识)

(2)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 居:古:停留、过了.今:居住、住所.

(3)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益:古:更、更加.今:多用于名词,利益、益处.

(4)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请:古:“问”的意思.今:邀、聘、求之意.

(5)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走:古:“跑”的意思.今:行走.

(6)故使人问这(《扁鹊见蔡桓公》)故:古:副词,特意.今:事故、所以.

(7)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汤:古:热水.今: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8)我以日始出去人近(《两小儿辩日》)去:(古义:离.今义:到.(用于从所在地到另一个地方.))

(9)春社近(《游山西村》)社:(古义:土地神.今义:社会的一个团体,指共同工作或一种集体组织.)

(10)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郭:(古义:外城.今义:仅用于姓氏.)

(11)蜀之鄙有二僧(《为学》)鄙:(古义:边境.今义:品质低下.)

(12)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顾:古:反而,难道.今:看;照管、注意.

(13)卷卷有爷名(《木兰诗》)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

(14)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但:(古义:只、只不过.今义:转折连词)

(15)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安:古:疑问代词“怎么”.今:常用于“安静”、“安全”等 (16)如是再三《宋定伯促鬼》再:古:专指第二次.今:常用于重复,表“又一次”的意思.

(17)阡陌交通《桃花源记》交通:古:交错相通.今: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

(18)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是没有办法,没有出路的境地.)

(19)无论魏晋(《桃花源记》)无论:(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20)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就是“这样”的意思.)

(21)芳草鲜美(《桃花源记》)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

(22)虽人有百手(《口技》)虽:(古:即使,表假设的连词.今义:虽然,表示转折关系.)

(23)两股战战(《口技》) 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24)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文理:古:文采和道理.今:文章内容和词句的条理.

(25)无为在歧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无为:古:无须,不要.今:顺其自然,不必有所作为.

(26)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儿女:(古义:小孩和女子.今义:指子女.)

(27)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何苦:古:愁什么.今:表示反问语气,不值得,犯不着.

(28)谈笑有鸿儒(《陋室铭》) 鸿:(古义:大.今义:鸿雁,书信.)

(29)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丝竹:古:指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 (30)听妇前致词《石壕吏》致:古:对.说话.今:在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感谢、祝贺、悼念等的话.

(31)出入无完裙(《石壕吏》) 裙:(古义:泛指衣裳.今义:指裙子.)

(32)烈士暮年(《龟虽寿》烈士:古:指有雄心壮志的人.今:指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的人.

(33)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一般:(古义:一种.今义:指普通.)

(34)年已蹉跎(《周处》)蹉跎:(古义:过时.今义:用于光阴白白地过去.)

(35)令名不彰(《周处》) 令:(古义:好的.今义:命令.)

(36)何坐(《晏子故事两篇》)坐:(古义:犯罪.今义:多用于“坐下”.)

(37)其实味不同《晏子故事两篇》其实:古:其:它的;实:果实.今:一个词,用来说明某一事实的连词.

(38)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小石潭记》小生:古:小青年,后生.今: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39)居数月(《塞翁失马》)居:(古义:停留,这里是经过的意思.今义:住.)

(40)死者十九(《塞翁失马》)十九:(古义:十分之九.今义:指一个数目“十九”.)

(41)请献十金(《公输》)金:古:古代计算金属货币单位,一两为一金.今:金银的金.

(42)高可二黍许(《核舟记》)可:古:大约.今:常用作表示可以、可能、许可、值得等.

(4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简:(古义:简拔,选择.今义:简单.)

(44)休寝降于天(《唐雎不辱使命》) 休:(古义:吉祥.今义:休息.)

(45)盖为不识者(《荔枝图序》)盖:古:句首发语词,表示推论.今:盖住、盖子.

(46)卒中往往语(《陈涉世家》)往往:(古义:到处、处处.今义:常常.)

(47)夜篝火(《陈涉世家》)篝火:(古义:用笼罩着火.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在野外架起木柴燃烧的火堆.)

(48)借第令毋斩《陈涉世家》借第:借:古义是即使,假使.今指暂用别人的钱或物.第:古义是仅、只.今表次序.

(49)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会计:古:是两个动词,聚会商议.今:一个词,名词,指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

(50)郁郁适兹土(《送董邵南游河北序》)适:(古义:往.今义:适合,适当.)

(51)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送董邵南游河北序》恶:(古:读wū,怎么,表疑问.今:罪恶,厌恶.)

(52)为我谢曰(《送董邵南游河北序》)谢:(古义:致谢.今义:常作礼貌用语.)

(53)鸢飞戾天者(《与朱元思书》)戾:(古义:至,到达.今义:罪过,乖张.)

(54)经纶事务者《与朱无思书》经纶:古:治理,筹画.今: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

(55)山河表里潼关路(《山坡羊.潼关怀古》)山河:(山:古义:指华山.今义:泛指一切山.河:古义指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56)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二章)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姐妹在内的至亲.今义:专门指族外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57)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二章)池:古:护城河.今义:池水,池塘.

(58)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语:(古义:告诉;说.今义:话语;说话.)

(59)子何恃而往(《为学》) 子:古义:敬称,相当于您.今义:儿子.

(60)双兔傍地走(《木兰诗》) 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61)将非鬼也(《宋定伯促鬼》) 将:(古义:或许.今义:接近.)

(62)不习渡水故耳(《宋定伯捉鬼》) 耳:(古义:罢了.今义:耳朵.)

(63)得钱千五百,乃去(《宋定伯捉鬼》)去:(古义:离去.今义:到哪;前往.

(64)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口技》)但:(古义:只.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

(65)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口技》) 闻:(古义:听.今义:用鼻子嗅.)

(66)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 是:(古义:此.今义:判断词.)

(67)惟吾德馨(《陋室铭》) 馨:(古义:美好.今义:芳香.)

(68)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形:(古义:身.今义:样子.)

(69)方七百里(《愚公移山》) 方:(古义:方圆.今义:方形)

(70)曾不能魁父之丘(《愚公移山》)曾:古:并,尚且,连.都.今:曾经.

(7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孟子》二章) 举:(古义:被起用.今义:举起.)

(72)征于色(《孟子》二章) 征:古:表现,征给.今义:征求,象征.

(73)发于声(《孟子》二章) 发:(古义:被任用.今义:送出,交付.)

(74)而后喻(《孟子》二章) 喻:(古义:明白,了解.今义:比喻.)

(75)入则无法家拂(《孟子》二章) 入:(古义:国内.今义:进入.)

(76)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钟:古:一种容器.今:计时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77)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开张:(古:扩大.今:(店铺)开始营业)

(78)引喻失义(《出师表》)义:(古:适宜,恰当.今:意义,含义.)

(79)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痛恨:(古:痛心,遗憾.今:极为仇恨.)

(80)不宜异同(《出师表》)异同:(古:差异,偏义复合词.今:不同与相同.)

(81)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卑鄙(古: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道德品质十分恶劣.

(82)由是感激(《出师表》)感激:(古:感动,激动.今:感谢.)

(83)当奖率三军(《出师表》)奖:(古:勉励,鼓励.今:奖励,嘉奖.)

(84)此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所以:(古:用来…的原因.今: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85)临表涕零(《出师表》)涕:(古:眼泪.今:鼻涕.)

(86)以精力自致者(《墨池记》)精力:(古:精神与毅力.今:精神和体力.)

(87)又何间焉(《曹刿论战》)间:古:参与.今:隔开,不连接,中间,空间,或时间.

(88)肉食者鄙(《曹刿论战》)鄙:古: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轻视,看不起.

(89)牺牲玉帛《曹刿论战》牺牲:古: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

(90)忠之属也(《曹刿论战》)忠:(古: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忠诚.)

(91)小大之狱(《曹刿论战》)狱:(古:诉讼案件,罪案.今:监禁罪犯的地方.)

(92)可以一战(《曹刿论战》)可以:(古:可以凭借.今:表示许可,可能.)

(93)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情:(古:实情.今:感情.)

(94)一鼓作气,再而衰(《曹刿论战》)再:(古:第二次.今:又一次.)

(95)滕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汤:(古:热水.今: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96)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jiǎ):(古:借.今:虚伪的,不真实的.)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

全文共 4037 字

+ 加入清单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 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 敌人(盖以诱敌《狼》)

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慰问(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 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4、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 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 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 2、总共(凡三往)

29. 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长方形(方以长)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30. 分:fēn 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2、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4、fè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31. 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2. 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 2、恶、坏(陟罚臧否)

33. 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 3、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

34.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

35. 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 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36. 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 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

37. 富: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

38. 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2、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 3、互相(更相庆) 4、再、又(更上一层楼) 5、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

39. 苟:1、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 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 3、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

40. 固: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 2、 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5、安守,固守(君子固穷……)

41. 故:1、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两狼之并驱如故) 2、特意(桓侯谷使人问之/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3、原因,缘故(公问其故) 4、所以,因此(故余虽愚)

42. 顾:1、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狼》元方入门而不顾《世说新语》) 2、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3、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3. 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 2、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44. 冠:1、居第一位(以才略居第一位)2、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男子成人礼(既加冠)

45. 光:1、发扬大(以光先帝遗德) 2、光线(仿佛若有光)

46. 归: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 2、回家(太守归而游人从)

47. 过:1、经过(过秦汉之故都《上枢密韩太尉书》) 2、到(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3、犯过失(人恒过) 4、超过,胜过(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48. 好:1、美(秦氏有好女/好鸟相鸣) 2、喜欢(好为梁父吟/好读书,不求甚解) 3、以便、能够(好收吾骨瘴江边)

49. 号:háo 1、大叫,呼啸.(阴风怒号《岳阳楼记》) 2、hào,别号.(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亭记》) 3、hào,国号.(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4、hào,号召.(号令召三老……)

50. 还:1、回家(还以与妻《乐羊子妻》) 2、xuán, 同“旋”,回转、掉转(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51. 患:1、担忧、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且人患志之不立) 2、忧患(无冻馁之患) 3、当作祸害、认为……是祸害(为乡人所患)

52. 惠:1、恩惠(大王加惠) 2、同“慧”,聪明(汝之不惠)

53. 或:1、有时(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 2、有的人(或说处杀蛟/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3、或许(或异二者之为)

54. 极:1、尽头、穷尽(此乐何极) 2、尽、到(南极潇湘) 3、穷尽,动词(尝极东方)4、非常、最(初极狭)

55. 寂:1、平静(视端容寂) 2、寂静(寂寥无人)

56. 加:1、更加(而山不加增)2、好处(万钟于我何加焉)3、虚夸,以少报多(弗敢加也)

57. 间:1、夹杂(中间如拉崩倒之声) 2、一会儿(立有间) 3、 参与(又何间焉)4、中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5、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6、量词(宫阙万间都做了土)7、间隔,隔开(遂与外人间隔)8、暗暗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58. 见:1、同“现”(路转溪头忽见) 2、引见(胡不见我于王) 3、召见,接见(于是见公输盘/曹刿请见) 4、拜见(子墨子见王/乃入见) 5、知道(见往事耳) 6、看见(贵人过而见之)

59. 将:1、将领,名词(则命一上将)2、率领(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3、将要(公将战) 4、搀扶(出郭相扶将) 5、无实义(宫使驱将惜不得)

60. 角:1、吹奏的乐器(鸣角振铃) 2、吹号角(且角且走)

61. 借:1、借(每假借于人) 2、依*(愿借子杀之) 3、即使(借第令毋斩)

62. 尽:1、没有了(担中肉尽/林尽水源) 2、全部取得(利尽南海) 3、尽量,尽可能(进尽忠言)

63. 就:1、接近、趋向(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颓然就醉)2、完成,达到 3、即使

64. 居:1、过了(居十日) 2、停留(不可久居)

65. 举:1、传扬(死即举大名耳) 2、发动(举大计亦死) 3、被举用(管夷吾举于市)4、参加(董生举进士) 5、全(举国欢庆/举世无双)

66. 具:1、同“俱”,全、都(具答之) 2、具有(各具情态)

67.决:1、判断(孔子不能决也)2、 分别(意难决舍) 3、断然(故决然舍去)

68. 绝:1、隔绝 2、极点(以为妙绝《口技》) 3、停止,消失(群响毕绝《口技》)4、极高的,陡峭的

69. 开:1、散开(日出而林霏开) 2、放晴(连月不开) 3、打开(旁开小窗)

70. 可:1、大约(高可二黍许/潭中鱼可百许头) 2、可以(珠可历历数也)

71. 苦:1、苦于(苦秦久矣) 2、使……苦(苦其心志) 3、愁(何苦而不平)

72. 乐:1、以……为乐(太守之乐其乐) 2、使……快乐(钟鼓乐之) 3、乐趣(而不知人之乐) 4、欢乐、快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73. 类:1、类似(绝类弥勒) 2、同类(不与培塿为类/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

74. 利:1、有利的(天时不如地利) 2、锐利(兵革非不坚利/怀抱利器) 3、认为……有利可图(父利其然) 4、物资(利尽南海)

展开阅读全文

高校文言文请假条

全文共 213 字

+ 加入清单

若夫黄叶辞柯,对金节而送燠,丹桂浮香,比西风而迎凉,啼猿则声声啸冷,吟虫则双双鸣寒,所以烟障不落,零氛恒周,以至喉如吞炭,口若在汤,而身体肢干,五感七窍,非无辅,车之难,遂成城,池之殃,岂不悲乎? 金秋时节,枯叶飘落,暑热渐消,丹桂飘香,西风吹来凉气。随着秋虫的声声鸣叫,天气越来越冷。又加上整天到处雾霾,导致我喉咙嘴巴里火烧火燎,而且感觉浑身不适,也不是没有吃药,还是连乘车都困难。如果(传染给别人)殃及池鱼,那就遗憾了。

展开阅读全文

文言文请假条

全文共 326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有写过关于文言文请假条么?下面是由yuwenmi小编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文言文请假条,提供给需要写请假条的朋友们参考学习!

文言文请假条_1

先生,今有所不适,以此为由,望师许之。

时年庚寅十一月初九

文言文请假条_2

恩师在上:

吾,师之徒也,字孔明,今昔朝韩兵戈戎马相见。特要吾以助朝。吾已应,顾吾念之,师昔命尔等留言于去时。而今情势危急矣。须臾不敢怠慢。愿吾师知吾之难也,吾献计于朝则速还,望谅之。

文言文请假条_3

先生如晤:

昨夜寒风大起,学生偶感风寒。身体稍有不适,晨起头晕目眩,念今不得至校,故掷此书明吾意,望先生体恤,学生感激涕零。

文言文请假条_4

吾师贤友:

今适逢身有所不适,欲休假抵翌日。以他事不能面相请,勿罪邪,故以一书代之,唯公许尔,定拜谢不已。

展开阅读全文

文言文《管宁割席》扩写作文

全文共 2360 字

+ 加入清单

管宁割席这则古代的寓言故事你应该听过吧,把它扩写成作文,应该怎样写呢。

管宁割席扩写作文

管宁是三国时期人,他从小做事就认真专注,从不分心。有一次,管宁和朋友华歆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管宁十分认真,专心致志地阅读,可是华歆却不那么专注。忽然门外的大街上人声嘈杂,议论纷纷,说是一个有名的大官经过这里。华歆再也坐不住了,心想:出去看看也许可以交一个朋友。于是放下书本看热闹去了。管宁对这种三心二意不认真读书的态度很生气,于是拿出刀子,割断了坐在身下的席子,表示自己绝不和华歆一样,要和这种人绝交。

古人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我们现在的家长一定要有敏感度,不能什么地方都让孩子去。有一个大酒店的老板,他的孩子4岁读幼儿园,有一天,幼儿园的很多老师都来到他父亲的酒店。父亲一问才知道,这4岁孩子打电话邀请这些老师到酒店来吃饭,居然所有的老师都认为是他父母的意思。他的父亲很惊讶,4岁孩子学的都是社会上的行为。后来父亲把他从海口转到北京某个幼儿园去了。

还有的家长抱着2岁多的孩子到洗浴中心听低俗的歌曲,带着孩子到舞厅、酒吧、麻将馆等地方。也许这些父母生活都比较富裕,但是不要因为自己有财富、地位而将孩子幼小的心灵染污了,这些地方家长都应该少去或者不去,更不应该让孩子去,因为“先入为主”,教育小孩要多多用心。对于身心没有帮助的环境不可进去,同时也不要交德性不好的朋友,而且要提升自己的境界,再用德性去感化周围的人,自己首先应该做到五勿:1.勿交无益身心之友;2.勿入无益身心之境;3.勿展无益身心之心;4.勿言无益身心之语;5.勿做无益身心之事。所以我们的言语行为和所接触的环境书籍,都应该不要造成自己内心的污染,防止污染相当重要。寺庙一入门是“四大天王”,他们都是表法的,“北方多闻天王”手里拿着伞,用伞挡住外来一切污染。就是告诫我们一定要防止污染,成人要有警觉性,对自己的小孩要保护好,每个父母应该是孩子的一把大伞,能够遮挡住一切的风风雨雨,使孩子不受污染,等到他德行的根基扎稳,再接触这复杂的社会,你才能放心。因为他已经能分辨是非、好坏、善恶了。

我们要了解,一杯清水滴了一滴墨进去,可能几秒钟就扩散开了,但是我们要想把这一滴墨汁从这杯水里提炼出来,需要多少时间?是这几秒钟的几十倍,几百倍不止,甚至根本做不到像滴墨前的水一样洁净。古人说:“宁可终年不读书,不可一日近小人”,所以污染的破坏力是非常大的,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很好的成长环境,要广结善缘,让这些亲朋好友,都是懂得教育的,要互相联系,互相帮忙,也可以达到“易子而教”的效力。可能家长自己跟孩子讲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听多了就有些不耐烦,但是这些道理要是从你的好朋友的口中出来,你的小孩会认为,噢!连陈叔叔、李阿姨都这么说,那我父母讲的话应该有道理,所以这些亲朋好友可能在“临门一脚”都可以帮助我们。因此经营好的环境,就可以有潜移默化的力量,孩子就会茁壮成长!

管宁割席扩写作文

每个人都有朋友,朋友是和你志同道合的人;是你失意时无言安抚你的人;是你高兴时与你分享的人;是你骄傲时提醒你的人,是你自卑时鼓励你的人……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朋友之间的故事-----管宁割席。

管宁和华歆都是汉朝末年的人。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他们俩人一起在园中锄地种菜,他们手拿着锄刀,在土地上快速的锄起来,锄呀锄,他们已经累得满头大汗,突然在他们面前的地里有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管宁依旧挥锄,当作没有看见金子,和地里的瓦石没有区别,但华韵就不一样了:他赶紧扔下手中的锄头,飞快地跑过去捡起地下的金子,将金子举上天空,又用牙齿咬了咬,怎么咬也咬不动。于是他拿着金子兴高采烈地走了。

又一次,管宁和华歆同坐在席上,手拿书本,专心致志的读书。不一会儿,华歆有点看不下去了,便打了个哈欠,闭目休息,突然窗户外面传来擂鼓声,他迫不及待打开窗一看:原来是官爷。华歆叫道:“你看他们多威风啊。”,说着就跑出去看热闹了,而管宁还像原来一样专心地在读书。华韵回来后说:“那个大官很阔气,有金子好几十箱,我要是这样就好了,就不用每天辛苦干活、读书了。”这时,管宁拿来了菜刀,割破了席,坚决的说:“子非吾友也。”华歆蹲下来说:“我们不是朋友吗?” 管宁说:“我们志趣不同,不可成席。”华歆只好绝望的离去了。

故事讲完了,它告诉我们:做人不能贪财,不能追逐名利,不能像华歆一样,而应该选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学习要专注,还告诉我们要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我们的学习才能进步。朋友们,你们认为呢?

管宁割席扩写作文

管宁和华歆皆为魏晋之际人,且少时为同学,但二人在性格、志趣方面差别很大。

管宁志趣高尚,一心向学,无意仕宦。在汉末兵荒马乱的时代,避乱辽悔,聚徒讲学达三十七年久。魏文帝和魏明帝都召他做官,但他坚辞不就,以讲学终其身。

华歆却不同,对世俗的财、权看得很重,不讲节义,汉末做到尚书令。当时曹操以外戚身份执掌朝政,势力庞大,华歆就投靠曹操,并成为曹操的可靠爪牙,曾带人杀了献帝的伏皇后。华歆的卖身投靠换得了丰厚的回报:曹丕称帝建魏后,他官至司徒;至明帝时,做到太尉,并被封侯,权势显赫一时。

管宁与华歆的这种差别在早年就很明显了,华歆的品德和行为为管宁所不耻。

一次,他们二人在园中锄菜,碰巧地上有一块金子。管宁像没有看到一样,只顾锄地,视金子如泥土;而华歆却不同,看到金子后立即停了下来,拾起金子并珍藏起来。

终于,管宁无法忍受华歆庸俗的行为,并主动与他严格分清界限。他们曾共同读书,坐在一块席子上。这时门外有乘车的达官贵人路过,管宁读书如故,而华歆立即放下书出门去看,羡慕不已。管宁忍无可忍,拿出刀来把席子割成两半,分开而坐,对他说:“你实在够不上我的朋友。”

后来,“管宁割席”这一典故,用来指志趣不同,不能共事。

展开阅读全文

最新中考初中文言文关于古代饮食的文学常识

全文共 2209 字

+ 加入清单

【五谷】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五牲】五种动物,具体所指说法不一:一种指牛、羊、猪、犬、鸡;一种指麋、鹿、磨、狼、兔;还有一种指磨、鹿、熊、狼、野猪。第一种说法流传较广。

【五味】指酸、咸、甜(甘)、苦、辣(辛)五种味道。烹调上讲究“五味调和”。

【六畜】指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八珍】指古代八种珍贵的食品。其具体所指随时代和地域而不同。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九云:“所谓八珍,则醍醐、麝沆、野驼蹄、鹿唇、驼乳麋、天鹅炙、紫玉浆、玄玉浆也。”后世以龙肝、凤髓、豹胎、鲤尾、鴞炙、猩唇、熊掌、酥酪蝉为八珍。

【古代食器】古代食器种类很多,主要的有:簋(gui),形似大碗,人们从甗(yan)中盛出食物放在簋中再食用。簠(fu),是一种长方形的盛装食物的器具,用途与簋相同,故有“簠簋对举”的说法。豆,像高脚盘,本用来盛黍稷,供祭祀用,后渐渐用来盛肉酱与肉羹了。皿,盛饭食的用具,两边有耳。盂,盛饮之器,敞口,深腹,有耳,下有圆形之足。盆盂,均为盛物之器。案,又称食案,是进食用的托盘,形体不大,有四足或三足,足很矮,古人进食时常“举案齐眉”,以示敬意。古人食肉常用匕把鼎中肉取出,置于俎上,然后用刀割着吃。匕,是长柄汤匙;俎,是长方形砧板,两端有足支地。古人常以刀匕、刀俎并举,并以“俎上肉”比喻受人欺凌、任人宰割的境遇。《鸿门宴》中有这么一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说的就是这种境遇。箸,夹食的用具,与“住”谐音,含有停步之意,因避讳故取反义为“快”,又因以竹制成,故加个“竹”字头为“筷”,沿用至今。以上食器的质料均可选用竹、木、陶、青铜等。一般百姓大多用竹、木、陶制成,贵族的食器则以青铜居多。古代统治者所用的筷子,有的用金、银或象牙制成。

【古代炊具】我国古代炊具有鼎、镬(huo)、甑(zeng)、甗(yan)、鬲(li)等。鼎,最早是陶制的,殷周以后开始用青铜制作。鼎腹一般呈圆形,下有三足,故有“三足鼎立”之说;鼎的上沿有两耳,可穿进棍棒抬举。可在鼎腹下面烧烤。鼎的大小因用途不同而差别较大。古代常将整个动物放在鼎中烹煮,可见其容积较大。夏禹时的九鼎,经殷代传至周朝,象征国家最高权力,只有得到九鼎才能成为天子,可见它是传国之宝。镬是无足的鼎,与现在的大锅相仿,主要用来烹煮鱼肉之类的食物;后来它又发展成对犯人施行酷刑的工具,即将人投入镬中活活煮死。甑,是蒸饭的用具,与今之蒸笼、笼屉相似,最早用陶制成,后用青铜制作,其形直口立耳,底部有许多孔眼,置于鬲或釜上,甑里装上要蒸的食物,水煮开后,蒸气透过孔眼将食物蒸熟。鬲与鼎相近,但足空,且与腹相通,这是为了更大范围地接受传热,使食物尽快烂熟。鬲与甑合成一套使用称为“甗”。鬲只用作炊具,故体积比鼎小。炊具可分为陶制、青铜制两大类。一般百姓多用陶制,青铜炊具为贵族所用。

【古代酒器】尊,是古代酒器的通称,作为专名是一种盛酒器,敞口,高颈,圈足。尊上常饰有动物形象。壶,是一种长颈、大腹、圆足的盛酒器,不仅装酒,还能装水,故后代用“箪食壶浆”指犒劳军旅。彝、卣(you)、纍(lei)、缶(fou),都是形状不一的盛酒器。爵,古代饮酒器的总称,作为专名是用来温酒的,下有三足,可升火温酒。角,口呈两尖角形的饮酒器。觥(gong),是一种盛酒、饮酒兼用的器具,像一只横放的牛角,长方圈足,有盖,多作兽形,觥常被用作罚酒,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有这样的描述:“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杯,椭圆形,是用来盛羹汤、酒、水的器物。杯的质料有玉、铜、银、瓷器,小杯为盏、盅。卮,也是一种盛酒器,《鸿门宴》中有“卮酒安足辞”之句。

【羹】即肉汁。有两种:一种是纯肉汁,供食饮;另一种是肉羹,制成五味调和的浓肉汤,后泛指煮或蒸成的汁状、糊状、冻状的食品。在古代,肉是“肉食者”才能吃到的,贫苦百姓只能用白水煮菜为羹,这就是所谓的菜羹。

【脍炙】脍,切细的鱼、肉;炙,烤肉。古代鲜肉一般用火炙,就像今天的烤羊肉串;干肉则用火烤。“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可见古代脍食需要很高的刀工技法。脍炙,是人们所共同喜好的,后来把诗文为人所称颂叫做“脍炙人口”。

【古代家具】我国古代家具主要有席、床、屏风、镜台、桌、椅、柜等。席子,是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具,最早由树叶编织而成,后来大都由芦苇、竹篾编成。古人常“席地而坐”,足见席子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床,是席子以后最早出现的家具。一开始,床极矮,古人读书、写字、饮食、睡觉几乎都在床上进行。《孔雀东南飞》:“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诗中的“床”指的是坐具。和这种矮床配合用的家具有几、案、屏风等。还有一种矮榻常与床并用,故有“床榻”之称。魏晋南北朝以后,床的高度与今天的床差不多,成为专供睡觉的家具。唐宋以来,高型家具广泛普及,有床、桌、椅、凳、高几、长案、柜、衣架、巾架、屏风、盆架、镜台等,种类繁多,品种齐全。各个朝代的家具,都讲究工艺手法,力求图案丰富、雕刻精美,表现出浓厚的中国传统气派,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独特风格与样式,对世界不少国家产生过深远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文言文《狼》扩写

全文共 775 字

+ 加入清单

夜色显得阴森森的,乌云不时把月掩住了,天冷冷的,不禁让人有一种不寒而粟的感觉。一个膀大腰圆的屠户独自一人走到回家的小路上,肩挑着扁担。

由于白天生意兴旺,担子中的肉早已被抢购一空了,只剩下一些骨头。他得意洋洋地哼着小调走着。突然两对绿光冒了出来,吓得屠户出了一身汗,定眼一看,原来是两只饥饿的啊!屠户的心顿时变得忐忑不安:“还是保住我的小命重要,把骨头扔给它们吃算了。”于是屠户把骨头扔向狼,大步往前跑,未料骨头被一只狼叼去了,另一只仍不死心地跟着屠户,没办法,屠户只好又扔了骨头,可却后狼停止跟随,而前狼又穷追不舍。不一会儿,骨头全没了,只见两只贪得无厌的狼还是像以前一样跟随着屠户。

“唉,我该怎么办啊?我还不想死。”屠户困惑了。屠户陷入了困境之中,心里不禁打了个寒战:“我怎么这么倒霉啊?遇到了两只饿狼,要是它们前后夹攻,我可是应付不了啊!但为了我的妻子,拼一拼吧!”屠户猛地往旁边一看,发现了在不远处有一个打麦场,场主把柴草堆积成小山似的。他终于想到了方法了,于是连忙飞奔到柴草堆下面靠着。屠户卸下了担子,抽出了一把锋利的屠刀。狼们再不敢向前走了,眼睛直瞪着屠户。一阵子后,一只狼径直跑去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户的前面,似乎是放松了,闭着眼,神态十分悠闲。屠户毫不犹豫,用刀一砍,那只狼的头劈开了花,狼可怜地、痛苦地挣扎着,而屠户再劈了几刀,狼死了。

“该死的,敢来惹我。”屠户怒气冲冲地说道。屠户刚想回家,发现了在柴草堆中有东西在动,原来是之前逃跑的狼正努力地打洞,企图从这里钻进去,偷袭屠户,太奸诈了!屠户见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抓紧了机会,果断地斩断了狼的后腿,倒在了血泊之中。“原来,刚才那只狼假装睡觉,是为了诱惑我啊!可真够狡诈,幸亏我也不傻。”天色更晚了,屠户借着恬静的月光,挑上了扁担,加快了回家的脚步。

展开阅读全文

文学常识:由《史记》谈文言文

全文共 101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据说语文科目里,学生最怕三样,作文,鲁迅,文言文。的确文言文不同于我们现在的文字交流系统,虽然是文化精华,但也有它晦涩难懂之处,对教学产生了一定难度。

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首先是一篇文言文,其次才是一篇情节曲折、人物形象丰满的文学作品。

文言文教学很容易形成两种极端:

一是把文言文教成了古汉语,把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一段一段地读,一句一句地讲,一字一字地解,整堂课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枯燥无味,毫无兴趣。

二是完全放弃文言文基础教学,大讲特讲其艺术特色、形象分析。

如何在教学中处理好文言基础与文学内容,因材施教,是教学实践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在去年的培训中也曾讨论过文言文教学,很多人提出了“文”与“言”并重的观点。培训以《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例,谈到了《史记》的阅读教学,看完《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教学录像剪辑,专家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在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学习如何读《史记》。教学中必须紧紧抓住这方面的目标,讨论人物形象、分析问题,都不能偏离,要始终紧扣文中的语言,要防止“得意忘言”,明白了意思却没有学到文中的语言。光是要明白故事内容,听故事、看戏剧、读白话史记,都可以做到,但这不是教学这篇课文的根本目的。

二是第一节课布置作业,教师要要求学生梳理、积累知识,要采取具体措施,不能简单地提一下就放过去。第二节课如何进行对上一节课布置的作业的检查,还需要考虑。

三是课堂上关于文言词汇和文言知识的练习,是否可以多设想一些别的形式,也可以联系以前所学的有关词语和知识进行比较。

文言文教学的突出问题主要是由于文言文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远,所以语法和现代汉语的语法有一定的差异,一些词语用法也跟现代汉语不一样,尤其是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学生可以说是云里来雾里去,因此加重了学生的为难情绪。基础稍好的学生可以通过老师的讲解可课本的注释及工具书,可以记住一些课内的知识,但是给他一些没见过的文章便束手无策了。而老师在讲课中因为这些问题,往往习惯于把知识系统的归类传授给学生,总以为讲得越多,学生就学得越好,所以一堂课都是老师那枯燥的声音和学生昏昏欲睡的双眼,这样学生没有看学习的主动性,更别说积极性了。要知道我们的文言文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还有艺术的欣赏。对于《史记》来说,更是如此。但是高考的指挥棒还在发挥着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不能一味的强调某一方面,而是要从全局入手,基础知识和文学鉴赏并进。

展开阅读全文

对高考文言文满分作文的几点思考

全文共 1738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高考,总是有另类的作文见诸报端,引发网友们的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的热议。今年最热门的另类高考作文,则莫过于两篇与为当代中国的爱国者与民族主义者提倡的显学,即“国学”有关的文章:一篇为湖北一考生的一篇名为《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的古体长诗,被教师们评为今年高考语文“最牛满分作文”;另一篇为四川一考生的“甲骨文高考作文”,害得阅卷老师劳师动众地请古文字学的专家进行了翻译,最后经专家和阅卷组反复协商,认为该作文离题严重,最终被评仅得6分。

两篇文章我都认真地读了一遍,所谓“认真”,就是虽然读不下去,可为了满足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强迫自己去从头至尾给读完。从内容来看,我实在看不出为什么前者就应该得满分,而后者却只能得6分。其实,二人的文章都是高考作文中常见的那种假大空的“考八股”,都符合政治正确,积极向上这种“主旋律”所要求的标准,同样地矫揉造作,满纸谎言,缺乏真情实感,只不是一为用古文翻译的白话文,一为古文字写就的白话文,为何得分竟如此悬殊呢?

俗云,“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这两篇文章在当代中国之所以产生如此这般的轰动效应,只是因为当代中国人于他们所推崇的所谓“国学”其实已是非常陌生了。换言之,正因为“国学”正在迅速地走向死亡,才引发了国人对于“国学”的非理性的狂热,并将任何能与“国学”能扯上一点点关系的事物都推向了一种神圣的位置——正如美国社会学家大卫·里斯曼在《孤独的人群》一书的序言里所言,“一旦某一群体或民族开始利用民族主义或旧信仰、旧习惯复兴运动来保护其独特的历史遗产,这就标志着旧有的习惯势力已开始自发地、无可挽回地走向灭亡。”如果国人对于自己的传统文化比较熟悉,而且古文的写作能力或阅读能力普遍较强,至少《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的古体长诗是不会引起任何关注的,更不可能打满分。

就《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的古体长诗来说,充其量就是一首拼凑而成的“打油诗”罢了,而阅卷老师竟然称这首诗“形式和内容表现上都堪称一流”,无异于“见骆驼而谓马背肿”,实在是少见多怪,坐井观天——说得粗俗一点,就像太监看见一个牙签大的小鸡鸡,也觉得惊才绝艳一样。这实在是一首又长又臭,俗不可耐的“诗”,有古诗之形而无其神——甚至根本不能算是诗。有网友分析了此诗的用韵,发现全诗共有韵脚51处,其中不合韵的有16处,重复用韵的有16处,超过60%的韵脚都有问题。这且不说,从诗的遣词造句方面来说,大多数句子,你都能读得懂,可就是觉得别扭,因为与古汉语的习惯用法相违背,就像时下一些街头讨饭的乞丐写在地上的“顺口溜”。而且,你可以发现大量改造前人成句而成的句子,如第一句“赤焰难明赤县天,百年群魔舞翩跹”就是由毛泽*《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中的“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改写而成的——在其他的地方,我们还能见到杜甫、秋瑾、丘逢甲等人的影子。就整体而言,该诗无非就是将中国历史教科书上所灌输给学生的那点可怜的“史实”和附着于其上的正确的意识形态用“诗”的形式给拼凑出来罢了。至于古诗之意境、之神韵,哪里能见到一点点影子。如果将这种狗屁不通的破玩意评为满分作文,除了说明阅卷老师的不学无术却又自以为是之外,就象那些尸位素餐的大人老爷们竟然将余秋雨捧为“大师”,并将他臭不可闻,比这篇满分作文强不了多少的文章放入中学的教科书一样,无异于误导了学生,让他们更加分不清黄钟与瓦缶。屈原《九章·怀沙》云,“凤凰在笯兮,鸡鹜翔舞”,此之谓也!

该“诗”能获得满分,其实并没有出乎我的意料,却恰恰是我意料之中的事儿。在当代中国这种如此贫瘠、如此寂寞、如此腐臭不堪、如此令人窒息的文化沙漠里,我实在不能期望真正的好东西能获得人们的青睐。当人们都将鱼目当成珍珠的时候,我一个人在这里说人们眼中的珍珠其实只是鱼目,实在是一件相当危险的事儿——犯了为人处世之大忌讳呀!那么,同样是很臭的文章,为什么用古文写的能得满分,而用古文字写的却只能得6分呢?只是因为后者严重挑战了阅卷老师的智慧,使他们无法表现出自己的聪明、睿智和明断罢了,若是这位朋友也将他不知所云的“八股文”用古文或古诗的形式给“翻译”出来,可能他的文章将同样也会成为四川版的古诗文体“满分作文”。

[对高考文言文满分作文的几点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欣赏文言文高效教学策略研究作文

全文共 2323 字

+ 加入清单

文言文是汉语的母语形式,与历史文化密切相关。囿于时代发展,古今汉语之间的差异非常大,这也导致学生学习非常困难。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学生不重视,也不感兴趣。正如钱梦龙老师所言,古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过程的“死角”,古文教学需要创新。那么教师怎样在文言文教学中,打破“一言堂”的沉闷局面,创建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呢?经过六年的实践,笔者所在学校初步建成了高效课堂“115”模式,对于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有较好的效果,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注重预习,加强独学

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预习,这是求知的良好开端。然而,中学生在面对生疏的文言文时,通常会因看不懂而不愿意预习思考,久而久之就对老师的讲解产生了一种心理依赖。“115”高效课堂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高效课堂的第一步:独学,针对课前预习工作的缺乏,在课前,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布置一些导向性的预习题目,先发放导学案,引领学生对所学课文提前预习,让学生清楚每一篇古文应该学什么?如以《出师表》为例,问题一: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熟读课文;问题二:根据书下注释,试着翻译全文,圈划出不会翻译的词语和句子。以上就是第一课时导学案中预习的内容,学生亲自投入阅读实践,独立思考、主动求知。每学一篇文言文都先照注释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遇到不解的字词或问题,便做上记号,第二天拿到课堂上,进行对学、群学,师生与生生之间通过积极的合作讨论、畅所欲言,迸射思想的火花,解决各自在阅读中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此,学生们也获得了学文言文的乐趣,找到了分享的快乐,培养了合作的意识。

二、在合作中分享学习方法,实施对学与群学策略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将独学过程中没有解决的问题解决,再将对学中未解决的问题带入群学中解决。正如台湾学者黄政杰先生在其所著的《台湾省国民小学合作学习实验研究》中所发表的观点,“合作学习是一种有系统的、有结构的教学策略,依学生能力、性别等因素将学生分配到异质小组中鼓励同学间彼此协助、互相支持,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效果,并达成团体目标。”根据此原理及学校指定的教学步骤合作学习,组长安排学习的内容和组内发言的顺序,解决组员的困惑,整合小组答案,以备展示,这种学习模式获得了教师的良好评价。通过组内合作组间交流来解决问题,互相补充,组间交流,教师调控,适时指导点拨。让所有的成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怎样得出答案的,让学生将学习内容前后联系在一起,检查并确保小组中每个成员都已理解与掌握学习材料,在认真做好记录的基础上,再在全班进行展示准备。

三、采用大、小展示的方式,展现学生的风采

有效性教学的核心部分体现在高效课堂的时效性,变换教师主讲的角色,把课堂变得充满生机和活力,学生变得自信满满,真正实现快乐学习。第一,通过展示性的朗读,激发学生的热情。对于文言文而言,如若细细品味,就像是美味菜肴一般。在此过程中,老师应当指导学生深入的研读和品味作品,并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兴趣是深入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养成的前提。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应当“品出真情实感”,教师引导学生对朗读的小组做具体的评价,即语气语调、语势语感、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文章的感情、小组的参与度、小组的创意设计等等,充分地调动学生读文言文的积极性。实际上,评价也是告知学生读好一篇文言文的方法,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改变了以前教师单纯灌输知识的被动性。第二,解释句意。中学生在读文言文过程中,品味其形、领悟其意、感受其情,适当地利用中学生的好奇心,自觉地译句解意,最后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实践效果来看,比老师逐句逐字的讲解效果要好。第三,析文悟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某种表现形式来达到教学之目的,表现其主题和感情。在读文言文过程中,老师应当指导学生结合背景资料、背景介绍,品析和感悟文章主旨。通过老师的点拨指导,督促学生们在学习时析文悟旨,丰富思想情感,提高文化品位。第四,词句积累。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学生要学会积累文言实词和一些虚词的用法,包括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方法都要积累牢记,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外文言文的考试中才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同学进行展示,更能促使竞争,产生怀疑和对抗,使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更为深刻。在此过程中,教师进行加分评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们的热情和积极性。

四、通过测试反馈小组合作的信息,进行及时的调整

在新课标背景下,学生必须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动脑,积极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篇课文学完以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和总结所学内容的重点和宗旨,对学习环节进行梳理,然后自己编写习题检测试题。(1)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实践中,每一位学生都必须准备好笔记本,暂且命名为“文言文专辑”,在学习一篇课文以后,将本课所学的重点知识归类整理。比如,某个作家所创作的作品,对重点词语进行详细的解释,注意其中包含的通假字、一词多义以及古今异义字和词类活用等,并且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化、条理化总结,切忌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死记硬背。(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编习题并开展小组间的检测活动。在学生自主归纳梳理知识点之后,每一个小组成员共同编写习题,然后小组之间交换答题。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同时也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提高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

五、结语

文言文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进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尊重和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真正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

[欣赏文言文高效教学策略研究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戍妇歌高考文言文诗体满分作文

全文共 646 字

+ 加入清单

妾对隆中坐,思君盼归颜。唧唧槐上雀,飞上五铢钱。

深秋十三载,经冬夏历年。年年望乡关,日暮孤棹边。

坞城埋青草,青冢塞上寒。自幼同连理,两小无猜疑。

青梅傍竹植,竹马两相依。 山西共植树,山东采菊归。

郎言不效古,但此常年期。至今东篱下,人面对菊花。

菊花犹未改,陶潜归何处。 十六入君门,妾自君家人。

朝耕南山陲,夜伴读书声。不求官侯达,不求门楣盈。

只愿长此往,携手不分离。自为君家妇,出入守门庭。

为晓三重制,度化四德遗。居家理机务,出家念家居。

尊贵亦尊贵,贫贱不能移。君夸妇贤德,虽苦亦有余。

只求家和气,上下无相欺。 草堂三秋叶,深阁四时春。

皇庭一纸书,征戍到梓门。门前凄凄草,门外犬吠声。

官吏苦无何,老母跪致词:“家中无男子,独此不幸人。

若为从戍去,一去无消息” 官吏苦无何,贱妾前致词。

妾至夫君前,临未无呜咽:“君妇自此别,相期更何年。

临别无甚言,数语君须记。一言征戍苦,朝晚自相顾。

无妾侍君身,衣食亦间疏。二言塞上寒,不似在家园。

行军车马后,烟火戍城前。三言男儿坚,勿以家为念。

男儿须自强,效古作前贤。自此别离后,天海各一边。

天海虽相距,亦有心相连。何年秋雁过,足雁系平安。

君行复迟迟,妾怀惟君知。三步一回首,步步歩相思。

行行复顿足,顿足复行行。疾趋至君前,凝噎已无音。

执手看泪眼,一语谓夫君:“愿做湘神女,伴君塞上征”

日暮鸣鸦晚,人归颐草深。自此一别后,音书无通往。

妾在岭南住,年年登高处。望穿湘江水,望断岭南路。

杂草蓬丛生,荒骨遗野路。君戍守边疆,夜夜尽望乡。

[戍妇歌高考文言文诗体满分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文言文常用文学常识

全文共 4879 字

+ 加入清单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

①听说,听见;

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

③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 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10)侍郎侍中:宫廷侍卫。

(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13)太史:记史,管文收。

(14)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16)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17)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

(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

(20)主簿:秘书。

2.表官职变化的

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

知: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宋史·侯可传》

拜:授予官职。 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表》

授:授给、给予官职。《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

仕:做官。如: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仕宦:做官,任官职。如: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孔雀东南飞》

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晋书·许迈传》

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绌、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

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进爵”

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 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贬:

①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

②降职并外放。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新唐书·柳宗元传》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窜:放逐,贬官。如:暂为衔使,遂窜南夷。(韩俞《进学解》)

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新唐书·装延龄传》)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后汉书·明帝纪》)

⑤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汉书·王尊传》:“迁东郡太守。”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

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

转、调、徙:调动官职。《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

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

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

⑥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兼任。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

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代理、暂任。 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汉书·王尊传》

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假:临时的,代理的。如:乃相与共立为假上将军。(《史记·项羽本记》)

摄:暂代官职。如:俄检校侍中,摄史部尚书。(《新唐书·杜如晦传》)

守:代理官职。如: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为主薄,守高密令。(《三国志·王修传》)

⑦表辞官

告老:官员年老。如:时年已七十,遂隐上山,悬车告老。

解官:辞去官职。如: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如:祁溪请老,晋侯问嗣焉。

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如: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后汉书·李通传》)

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如: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

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如:即日父子供移病,满三月赐告。(《汉书·疏广传》)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以刑部尚书致辞仕。(《新唐书·白居易传》)

这些词,都有个明显的特征,即后面常带表示官职或地点的专有名词,这给我们的翻译带来了方便——可以不译。更重要的是,官职的变动特别是主观情绪明显的降职和升职,往往是我们推断翻译主人公行为、事件中生难字词的重要依据。

3.表人物个性的:耿、(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谲、狷介。

耿:光明。

埂:正直。

鲠:直爽,正直。

佞:能说会道,引为巧言谄媚。

谲:欺诈,玩弄手段。

4.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贪(浊)

5.与科考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6.与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7.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8.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

多:称赞。

嘉:赞美。

与:赞许。

9.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10.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

蛮:南蛮,古代统治阶级对南部民族带污蔑性的称呼。

夷:东部少数民族。

戎:西部少数民族。

狄:北部少数民族。

11.表人物地位的:贵、显、卑、官绅、豪。

12.表主管的:知、典、主。

13.与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秽。

14.与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

稔:庄稼成熟。

刈:割;镰刀一类的农具。

廪:米仓。官府供给粮食。

禀:给于各物。

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藏兵器的地方叫库。后来成了同义词。

荒:荒年,收成不好。

15.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

赡:富足,充足;供给。

给:足,丰足。

16.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17.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

馁:饥饿,五谷没有收成。

馑:蔬菜和野菜吃不上。连用时饥和谨无区别。

18.表俸禄的:俸、禄、秩、饷

秩:官吏的俸禄。

19.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

20.表穿戴的:纨绔、布衣、履、绶、冠、冕、巾、弱冠、免冠、带。

21.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

宇:屋檐。

庑:高堂周围的郭房,厨房;房屋。

22.表桌床的:案、几、床、榻。

23.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

忤:违反,抵触。

牾:逆。

24.表揭发的:劾、讦、揭、擿

劾:揭发罪状。

讦:攻击或揭发别人的短处。

25.表害怕的:畏、惧、惮、慑、骇、患。

26.表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

衔:藏在心中,特指怀恨。

诅:诅咒。

27.表暗中的:阴、间、密。

28.表诬陷的:中、谮、诬。

谮:说坏话诬陷别人。

29.表朝见的:朝、觐

觐:原指诸侯秋天朝见天子。

朝:诸侯春天朝见天子,后来都泛指朝见帝王。

30.与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

畿:京城所管辖的地方。

31.与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

祚:福;帝王。

践祚:即位。

32.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

告:告诫,嘱咐;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谕:告诉,使人知道;知道,了解,明白。

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诘:责备,追问。

诉:告状;诽谤。

33.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

34.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让:责备,责怪

尤:罪过,过错

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35.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36.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

37.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骂、责、戾、诟、谩

戾:①凶暴,猛烈②违背,违反或乖张,不讲情理。

诟:①耻辱②骂

忿:愤怒,怨恨。

恚:恨、怒。

38.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杖、流、赭衣、械。

族:灭族。

流:流放,古代的一种刑罚。

赭衣:赭,红褐色。“衣赭衣,关三木”是古代犯人特穿的衣服。

械:桎梏,脚镣和手铐。

39.表监狱的:囹圄、狱。

40.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

41.表告别的:辞、别、谢。

42.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

43.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往、经。

44.与马匹有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

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45.表行动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逋。

遁:逃,“遁”与“逃”均是逃离某个地方,但“遁”比“逃”更隐蔽,多指悄悄地遛走,不知去向。

逋:①逃亡,逃跑。②拖延,迟延。

46.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

展开阅读全文

文言文狼扩写

全文共 886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傍晚,一个屠夫挑着卖肉的担子,哼着小曲,走在回家的路上。每看一下那仅剩下两根骨头的担子,屠夫就越发变得高兴起来。哈哈,今天的生意真不错,回家我要给老婆孩子煮上一顿大餐,好好的犒劳一下全家。原来千篇一律的路边风景,似乎也活了起来。鸟儿唱着歌,连树叶也在"哗哗"地响着,好像也在庆祝屠夫呢。

屠夫开心地继续朝前大踏步走着,不经意间回头望了一眼,这一眼不望不要紧,一望之下,屠夫的脸都变白了,后面竟然跟着两只!怎么办!屠夫的脑子里一片空白,怎么会有两只狼?要是它们来个夹击,我就完了。天啊!这可怎么办?屠夫又转念一想,不对,它们应该是冲着我担子里猪骨头上的血腥味来的吧,我把担子里的骨头全扔给他们不就完事了。于是屠夫迅速把两只骨头都扔了出去,可是一会儿功夫,两只狼把骨头吃完,又追上了屠夫。完了,它们的目标竟然是我!屠夫的身子开始不断的抖动起来,浑身的鸡皮疙瘩都冒了出来。屠夫环顾四周,发现周围正好有一个麦场,场主将柴草堆起来,像一座小土丘。

于是他赶忙跑了过云,背靠着柴堆,放下担子,拿起了屠刀,瞪大着眼睛,和两只狼虎视眈眈的相向而立。狼也瞪着屠夫,看着寒光闪闪的屠刀,不敢向前,只好绕着屠夫,小心翼翼寻找着屠夫的破绽,然后一拥而上。过了一会儿,一只狼竟然独自走了。屠夫一见大喜,心想,还有一只这就好对付了。另外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在地上,眯着眼睛,要是不知情的人看见了,肯定会觉得这只狼在睡觉,如此悠闲自在。屠夫突然跳起来,冲到狼的前面,用尽全身的力气把屠刀劈向狼的脑袋,狼还没来得及反应,就倒在了血泊之中。

屠夫警惕地向四周看了看,怕刚才走掉的那只狼会突然又蹦出来。果然,屠夫发现刚刚走掉的那只狼正在屠夫原来站立位置的后面打洞,想要从后面攻击他,头正埋在柴草堆里,身子已经进去了一半,只露出了个屁股和尾巴在外面。于是屠夫急忙给那只"勤劳的狼"补上了几刀。屠夫看着死去的两只狼,这才明白为什么一只狼会装睡,一只狼会突然离开。不过令屠夫更加开心的是,今晚的大餐里肯定有"红烧狼肉"这道美味喽。

这件事后来便成了屠夫茶余饭后吹牛的资本了,毕竟,狼再怎么诡计多端,也不可能有人类聪明啊。

展开阅读全文

文言文狼扩写

全文共 1165 字

+ 加入清单

霞光渲染了白云,一大团一大团的粉色,映得人心窝暖洋洋的。集市上的喧闹随着时间的流逝,也都渐渐静了。

"嗯,今天的肉卖得挺好,只剩了两块骨头没人要,看来今晚可以吃骨头,晚饭有着落喽!"屠夫抬头看了看大街已经没人了,便收拾着担子准备回家,心情如同那天上的粉云逐渐高涨,小康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可他不知道,就在他身后多了两双闪着寒光的眼睛。

渐渐的,月亮终于赶走了太阳,把皎洁的月光洒向了大地。屠夫的影子被拉得好长。他饶有兴趣地踩着自己的影子,一蹦一跳地往前走。这时,他停住了,发现就在自己影子的旁边又莫名多出了两团影子,他不觉扭头一看,妈呀!这一看不要紧,后面竟多出了两匹,屠夫吓得眼珠都要瞪掉了,他急忙转过头,握紧了担子,脚步也加快了两倍。我绝不能引狼入室,把两匹狼带回家伤害我的妻儿。不行,得赶快想办法甩掉这两匹狼。于是他便向家相反的地方走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那两匹狼依然紧紧的跟着他,他紧张地想:"这样拖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呀,唉,看来,只能把担子里的两块骨头先抛给它们,或许,这样能先拖住它们。"屠夫打开盖布,取出一块大骨头,眼睛一闭,手使劲一扬,一块骨头便划破天空"飞"到了两只狼的面前。一只狼停了下来,它先闻了闻那骨头,又舔了几下,放心下来了,便开始大吃大嚼。一只狼停了下来,可另一只狼则继续跟在屠夫后面,屠夫不得不把唯一的一根骨头抛给了狼。这下总算两只狼都停下了脚步。屠夫心里稍微松了口气,可随即,前面那只狼吃完后双双跟了上来。屠夫心里又是一紧,全身上下每寸皮肤都在颤抖。几秒钟后,两只狼全都跟上来了,屠夫的心理防备线快崩塌了,因为现在除了他自己身上的骨头,已经没有多余的骨头再来喂狼了。此刻对于狼是十分有利的,它们有可能采用一前一后的夹击战术,把屠夫包围在里面--太恐怖了!屠夫不敢再想下去。

或许是上天开眼吧。就在屠夫不远处有一座小山似的柴草,他眼前一亮,急忙迈开大步向那堆柴草奔去,蹲下身,又弯下腰,取出一把明晃晃的杀猪刀,紧紧握在手上。狼停住了,它们嗅到了危险的气息,眯起了黄棕色的大眼睛,发出咕噜声,小声商量了几句,其中一只便离开了,而另一只则像狗一样坐下来,眯起眼睛装出一副悠闲的样子,却在偷偷观察着屠夫。屠夫心想:这肯定是狼的阴谋,哼,我才不上当呢。宁愿与狼搏斗一回,我也不愿坐在这儿等死。随即便提着刀,一个健步跨过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狼的眼皮还未睁开时就被砍成了一半儿。屠夫还嫌不够,又加砍了几刀。看着满地狼血,屠夫终于松了口气,挑起担子准备回家。

突然,他意外看见另一只狼竟在打洞。屠夫大惊,急忙砍断了狼的后腿,杀死了狼。看到这儿,屠夫恍然大悟,第一只狼是想诱惑自己,让第二只狼乘机袭击自己,想着想着不禁大笑起来。

"哈哈,狼再狡猾,它终究是牲畜,骗术也就这么多,怎能与人匹敌?这是在给我们增添笑料。"

展开阅读全文

文言文狼扩写

全文共 864 字

+ 加入清单

盈盈月光洒在乡间的羊肠小路上,两边的松林阴森森的,不时有几阵风吹过,树叶沙沙直响。一个屠夫走在回家的路上,悠闲地哼着小曲。今天可赚了不少,带来的全卖完了,回家还可以用剩下的骨头熬汤。屠夫脸上满是笑意。

可这看似平静的回家路上,却是危机四伏。不过,开心的屠夫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依然兴奋地向家走去。就在这时,屠夫背后好像出现了两个影子......

!它们似乎闻到了骨头中残留的肉香,由于极度食物匮乏,这两只狼为了生存只能冒险,它们紧紧地跟在屠夫后面走了很远。

屠夫愈来愈觉得不对劲,转头一看,吓住了!赶紧把骨头扔出去给狼。这两只狼还嫌不够,给了一只,另一只还跟着,给了另一只,前面一只又吃完了。就这样,两只狼还是像原来一样追赶屠夫。

屠夫担子里的的骨头没了,办法也没了,剩下的只是自己了。天哪!万一这两只狼前后夹击就完了。屠夫一时慌了阵脚,两只狼步步紧逼,屠夫此时也只能坐以待毙。

怎么办?屠夫的脸上起了密密麻麻的细微汗珠。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事情突然有了转折。屠夫一眼瞄见了不远处的麦场,那可是有利地形,一个个的柴草堆很适合隐藏。他抓住这个时机,以最快的速度飞奔过去,依靠在柴草堆上。他卸下担子,拿起屠刀,准备大干一场。狼一见这种情形,不敢上前,虎视眈眈地朝着屠夫。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好像受不了这种瞪着眼的无硝烟的冷战,一只狼离开了,而另一只也好像宣布投降一样,眯着眼,神情好不悠闲,它像一只狗蹲坐在前面。屠夫却不管什么,上来就是用刀砍狼的头,又跳起来砍了几刀,直到把狼杀死为止。屠夫松了一口气,没想到一转身又看见一只狼在柴草堆旁打洞,原来它想从后面攻击屠夫。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它哪里知道死亡已经向它逼近,它还以为这样就能捞到肉吃呢!只见屠夫从后面劈下去,狼的后腿断了,血光四溅,这只狼也被屠夫杀死了。

这时,屠夫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骗对手的。唉!两只狡猾的狼,它们自以为多么精妙的计策,在人类看来也只是雕虫小技罢了。转眼间,它们都被杀死了。动物们的欺骗手段,不过给人类增添笑料,臭名远扬。

展开阅读全文

改写初中文言文初中文言文含原文、译文及答案

全文共 3211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文言文(含原文译文答案

1、商鞅立信

【原文】商鞅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也,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民信之,卒下令。....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字词解释】

①令:指变法的命令。②具:准备好,指政令的公告已写好。③未布:没有公布。

④市:贸易市场。⑤募:招募。⑥徙:迁徙,这里指搬走。⑦金:古代货币单位。

【阅读训练】

1、解释:(1)既:;(2)徙:;(3)予:;(4)辄:;(5)以:..

2、翻译:

(1)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

(2)民怪之,莫敢徙:

3、本文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2、田登为郡守

【原文】田登作郡守,怒人触其名,犯者必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值上元放灯,吏揭榜于市,...

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故语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本此。(节选自《古今谭概》)...

【字词解释】

①笞(chī):鞭打,用竹板抽打。②州:此指郡。③值:遇到,碰上。

④上元:旧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⑤揭榜:张贴告示。⑥于:介词,在。

【阅读训练】

1、解释:(1)作:;(2)笞:;(3)于:;(4)云:;(5)本此:

2、翻译:

(1)怒人触其名:

(2)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3、为什么“举州”皆谓“灯”为“火”?

3、书法家欧阳询

【原文】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乃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

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选自《书林纪事》).

【字词解释】

①裘:皮袍②索靖:晋朝著名书法家③及:等到④复:又,再⑤布:铺开

【阅读训练】

1、解释:(1)尝:;(2)书:;(3)反:;(4)伫立:;(5)去:

2、翻译:

(1)驻马观之,良久乃去:

(2)及疲,乃布裘坐观: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4、伊犁凿井

【原文】伊犁城中无井,皆汲水于河。一佐领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

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具得泉,但汲水以长绠耳。知古称雍州土厚水深,灼然不谬也。......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字词解释】

①伊犁:地名,今新疆境内②汲:取③佐领:清朝八旗兵的官名④就:靠近⑤皆:都⑥故;所以⑦乃:于是⑧果:真的⑨俢绠(gěng):长绳子⑩雍州:古指陕西,甘肃,宁夏,青海一带,泛指西北地区⑾特:只是

【阅读训练】

1、解释:(1)茍:;(2)安:;(3)具:;(4)耳:;(5)灼然:;

(6)谬:

2、翻译:

(1)皆汲水于河。

(2)乃拔木就根下凿井

3、本文给你什么启示?5、陈万年教子【原文】陈万年乃朝中重臣,尝病,召其子陈咸戒于床下。语至三更,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

之,曰:“乃公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读“谄”的...

读音)也。”万年乃不敢复言。选自(班固《汉书·陈万年传》)

【字词解释】

1.咸:陈咸,陈万年之子。2.大要:主要。3.乃公:你的父亲4.尝:曾经5.谢:道歉

6.语:告诉,对??说7.显:显赫8.杖:打9.其:陈万年的儿子(代词)10.大要;主要的意思。11.具晓:完全明白12.复:再13.具晓所言:您说的话的意思我都明白。14.谄(chǎn):阿谀奉承。15.睡:打瞌睡。

【阅读训练】

1、解释:(1)乃:;(2)戒:;(3)语:;(4)之:;(5)曰;(6)具:.

2、翻译:(1)不听吾言,何也?

(2)万年乃不敢复言。

3、“万年乃不敢复言。”的原因是什么?6、蛇衔草

【原文】昔有田父耕地,值见伤蛇在焉。有一蛇,衔草著疮上,经日伤蛇走。田父取其草余叶以治疮,皆.....

验。本不知草名,因以“蛇衔”为名。《抱朴子》云,“蛇衔(指蛇衔草)能续己断之指如故”,是也。.

(选自《太平广论》)

【字词解释】

【阅读训练】

1、解释:(1)昔:;(2)值:;(3)焉:;(4)著:;(5)以:(6)验:

2、翻译:(1)经日伤蛇走:

(2)蛇衔(指蛇衔草)能续己断之指如故:

★7、王充博览

【原文】王充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

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选自《后汉书王充传》)...

【字词解释】

①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东汉著名唯物主义学者。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27),约卒于东汉和帝永元九年(97?)。年轻时到都城洛阳求学,拜班彪为师。后来回乡教书,曾任过功曹、治中等小官,晚年闭门潜心著书,终于完成了不朽之作。

②班彪:汉代著名学者,史学家,班固的父亲。《汉书》是他草创的。③章句:逐章逐句的疏通理解。④称:称赞、赞扬⑤师:拜······为师

【阅读训练】

1、解释:(1)京师:;(2)好:;(3)肆:;(4)辄:;(5)遂:

2、翻译:(1)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2)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3、“百家之言”中的“百家”是指什么?★8、王羲之书六角扇

【原文】王羲之,东晋之大书法家也。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

姥初有愠色。羲之因谓姥曰:“但言王右军书,以求百钱耳。”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复见......

羲之,羲之笑而不答。(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字词解释】

①蕺(jì):古地名,今浙江绍兴市②王右军:即王羲之,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故又名王右军。③书:写字④竞:争着⑤耳:罢了

【阅读训练】

1、解释:(1)姥:;(2)愠:;(3)因:;(4)但:;(5)以:;(6)他日:

2、翻译:(1)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2)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3、从“羲之笑而不答”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9、顾炎武手不释卷

【原文】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

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释;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

书而熟复之.(选自《亭林先生神道表》)

【字词解释】

(1)凡先生之游:凡是先生外出旅行。先生,指顾炎武。(2)厄塞:险要的地方。(3)曲折:详细情况。(4)即:靠近,引申为走向。(5)坊肆:坊:街肆:商店、店、客店坊肆:街市中的客

店。(6)对勘:核对校正。(7)径行:直接行走。(8)诸经注释: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

(9)熟:仔细认真。

【阅读训练】

1、解释:(1)以:;(2)询:;(3)或:;(4)发:;(5)足:;(6)诸:

2、翻译:(1)或径行平原大野:

(2)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3、文中顾炎武好学不倦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用自己的话回答。★10、吕僧珍为官

【原文】吕僧珍为官,不私亲戚。其侄以贩葱为业,僧珍既至,乃弃业欲求州官。僧珍曰:“吾荷国重恩,..

无以报效;汝自有常分,岂可妄求,但当速返葱肆。”僧珍住市北,前有督邮廨,乡人咸劝徙廨益其宅。....

僧珍怒曰:“督邮,官廨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徙之益吾私宅!”(选自《梁书·吕僧珍传》).

【字词解释】

①既至:指回故乡做官。②常分:正当职业。③肆:店铺。

④督邮:官名,汉代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兼管司狱讼捕等事,唐以后废止。⑤廨,官府的房子。

【阅读训练】

1、解释:(1)私:;(2)荷:;(3)无以:;(4)汝:;(5)咸:;(6)益:

2、翻译:(1)乃弃业欲求州官:(2)岂可徙之益吾私宅!:.

3、吕僧珍具有怎样的美德?★11、苛政猛于虎

【原文】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

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于焉,今吾子又死于焉。”夫子曰:“何不去也?”曰:.

“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焉,苛政猛于虎也!”(选自《礼记》)..

【字词解释】

(1)哀:极伤心。(2)式:同“轼”,车前的横木,供乘车时手扶用。

展开阅读全文

文言文《智子疑邻》扩写

全文共 659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春秋时期的宋国有一个富人,他家的财宝不胜其数,屋里屋外一片辉煌,金库里更是珠光宝气。毫不夸张地说在漆黑一片的晚上,拿一个蜡烛到富人的金库里,那光芒都可以和太阳媲美了。让许多的小偷“口水之下三千尺”,可是因为墙太高,所以他们也只能望梅止渴。

一天下雨,大雨倾盆,一下就是三天三夜。待天终于放晴了,但富人家的‘铜墙铁壁’倒塌了。他的儿子看见了,对他说:“爸爸,如果放着墙不管的话,小偷一定会乘虚而入的!”他邻居的父亲在晒太阳的时候,偶然间看见了倒塌的围墙,也苦口婆心地劝他:“修修吧,不能让那些毛贼捡了便宜呀!”富人思考了一下,想:修一个围墙不要钱呀,那么好的围墙,开支可不少呢!再说,这年头哪有那么多的毛贼啊!

就这样想着,富人依旧我行我素。可是,当天晚上就遭遇了劫难。

那天晚上,黑夜剪断了最后一抹残霞的光芒,黑暗笼罩了大地,大家都早早地熄灯睡觉了。小偷们的活动时间开始了!夜,死一般的宁静。一道黑影悄无声息地沿着围墙走,猛然间就发现了围墙上的缺口,大喜过望。东瞧瞧,西看看老鼠一样敏捷快速地钻了进去,不一会儿就溜到了金库窗前……

早上起来,嗜钱如命的富人衣服都没有换就照常去金库清点财宝。看见窗口前草坪上的脚印时,富人内心警铃大作,忐忑不安地加快步伐,刚进金库就发现不对劲,财宝的光芒减弱了不少。富人早饭都不吃就召开了紧急会议。

“你们认为谁偷了财宝?”抱着抛砖引玉心理的富人说。

一个仆人奉承似地回答道:“少爷很聪明,所以一定是邻人家老头干的!”

这句话说到富人心里去了,所以这个见解就全票通过了。

这真的是邻人老头干的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