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国

我国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我国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我国问题。

分享

浏览

3634

作文

118

我国的传统节日个字

全文共 1898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传统节日——中秋节

我们中华民族有很多传统节日,如除夕、元宵、清明、端午??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是中华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

在每年的家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晚上,人们无论在那个

我国的传统节日作文100个字我国的传统节日作文100个字(五)

一年一度的春节马上就要来到了,每家都是喜气洋洋的气氛,很开心,我们家也不例外。 大年二十八,我刚起床,妈妈就喊着让我和姐姐贴春联,我们在大门中央贴了一个大大的福字,大门两边贴了春联,上联是“福中生喜年年乐”,下联是“富上添财岁岁欢”,横批是“新春大吉”。我们很快就贴好了,我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非常开心。

除夕早晨,我们穿上新衣服,就和姐姐去放鞭炮。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从我们耳朵里穿过,好像要把祝福送到千家万户,我们开心极了。除夕夜晚,我们吃过晚饭,我就和爸爸妈妈和姐姐一起观看春节联欢晚会。那精彩的表演让我心情豁然开朗,有相声,有小品还有歌舞……非常好看。

我喜欢过年,过年真好。

快乐的春节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万家团圆,共度美好佳节。

春节还没到,许多人都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放起烟花爆竹来,那零零星星的“流星雨”,真美。

除夕之夜,我匆匆扒了几口饭便在家门口放起爆竹,点火,闪开,捂耳朵,只听一阵急速的嘶嘶声,接着一声"嘭”的声音,烟花在夜幕中画出一道银弧后炸开了,出一束耀眼的花火,旋转,放大,变形,一棵亮丽的圣诞树奇迹般的出现了。一串烟花腾空而起,如花绽放,天空明亮的如同昼夜一般。邻里的孩子们也吸引来了。他们一个个欢天喜地,举着小灯笼,吵吵闹闹,高兴极了。过了一会儿,春节晚会开始了,我就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节目真精彩。

过春节真快乐,我喜欢过春节。

快乐的春节

瑞雪迎春到,每当天空中纷纷扬扬的飘起雪花的时候,春节的脚步就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春节很热闹还很喜庆,下来就听我介绍介绍吧!

到了春节,人们都要欢聚一堂吃饺子,给饺子里头放一个硬币,谁吃到到有硬币的饺子谁今年就最有福气。吃完饺子我们就可以看春节晚会了,春节晚会的京剧让爷爷看的津津有味,笑话让妈妈看的哈哈大笑,相声让我们看的大笑。到了零点,人们都要放鞭炮,传说每到冬季就有一只叫年的怪兽来吃人,人们就拿炮来吓“年”,从此就有了放炮的习俗。

大年初一家家的孩子都要穿着新衣服到长辈们的家里去拜年。拜完年,长辈们都会给我们一些压岁钱。

过了春节,新的一年就开始了,我又长了一岁。

快乐的春节

放了寒假,我最盼望的就是春节了。

除夕那一天,家家户户贴春联,吃饺子,农村里的人宰鸡杀羊,人们戴着大花脸开心地耍狮子,高兴地踩着高跷。小朋友们最喜欢的锣鼓队也来了,随着鼓声,小孩子们都高兴地跳起舞来,脸上露出了鲜花般的笑容!

晚上,我们买来烟花,第一个放“魔术师”,它飞到天空时像花儿一样盛开,有红色、蓝色、黄色……五颜六色,美丽极了!第二个放的是“万炮筒”,它放出了一个又钻出了两个、四个、六个……第三个放的是“降落伞”,有一个小圆圈飞向天空,“嘣”的一声,里面迸出一个粉色的降落伞,把小孩都吸引过去了。放完烟花,全家人就坐在电视机旁看春节晚会。

春节真好,要是天天都是春节那该多好呀!

我盼望以久的春节终于到了。街上挂满了红红的灯笼、彩旗飘飘。商店里人山人海,都在购买年货,可热闹了。

妈妈准备了丰盛的食品,外面还不时传来 “砰、砰、砰”的鞭炮声。小朋友们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们也露出了快乐的笑容。

爸爸给我买了许多礼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着礼花去楼下与小朋友们一起放。我们玩得非常开心,一直到春节晚会开始,我才恋恋不舍地回家。与全家人一起,一边吃水果一边观看晚会,精彩的表演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爷爷奶奶还给我发了许多压岁钱,看着这么多的压岁钱,我心里暗自高兴,要是天天都过年该多好啊!

这真是一个快乐的春节啊!我喜欢过春节,春节真好!

快乐的春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北宋时期王安石写的《元日》这首古诗生动的描写了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的热闹场面。

我最喜欢听大人们讲有关过年由来的故事了。相传,在太古时期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就要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天亮,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百姓们为了度过这个关口,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就逐渐形成了除夕守岁的习惯。

春节的风俗和习惯有:祭灶、扫尘、贴春联和放鞭炮等等。现在国家富强了,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过年的场面也越来越热闹。我要努力学习,成为有用的人才,建设我们的国家!

快乐的春节

春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因为春节是个喜庆快乐的节日!

[关于中国的传统节日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我国的传统节日

全文共 769 字

+ 加入清单

抬头仰望夜空,淡黄的月色流泻几丝忧愁;走进葱郁的大森林,自然地绿色带来几丝清凉。而那红红的太阳送来无比温暖,就像新绽放的花朵。

那红红的光芒炫眼耀目,让我们感到了生命的热情。那红色正是人们那温热的血液,不停地流躺在血管中。

那耀眼的红花绽开的时刻,那就要数春节了。每逢春节,好那个红的福字带来了鸿运,红红的对联美化了家园,红红的中国结展示着古老中国的青春热情,而红红的衣裳带来了好事成双。

这一年中最耀眼的红,也是红色海洋中的冰山一角。在中国的华夏大地上,过年的节俗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在久远的历史上,从初一到十五都飞翔着喜悦之鸟。中华时空中,正月十五的闹花灯和舞狮表演也毫不逊色,红红的狮子舞出了红红火火的日子,燃烧起人们生活热情的火焰。闹花灯,每个灯都从心里往外红,明明亮亮,一串串精致的红灯笼装饰着美丽的夜色,装满了幸福的感觉。

在我们中国,红色各处流传。中秋节和元宵节也都有着中国元素——红。一个个红红的月饼盒,不仅满装着亲情,还装满了中国传统。端午节的红彩线也都源远流长,传颂着美好的传说。

中国的红是独特的,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有着灿烂的青春,我们都知道,我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就洋溢着这种色彩,那象征着幸福而富有生机的中华大地。蓝天下飘扬着的各国国旗中,五星红旗独树一帜,那么鲜艳,那么夺目,落落大方而又庄严无比。

现在,中国红已经从华夏大地流向了世界各地,世界上“红流”滚滚。在各国的唐人街,每逢中国节日,中国红就成了街上的主色调。那红色代表着华人的祖国情,也在外国人的心目中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数千年的中国红,是一条历史的长河,是中国人们企盼美好未来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乐观向上精神的花朵,也是我们喜洋洋心里的真实写照。

中国红,是鞭炮声中欢闹喜庆的色彩,是我们中国人心中最美丽的花朵,是那红红的太阳洒向大地的明亮与温暖。

展开阅读全文

我国的古代文学常识大全

全文共 3904 字

+ 加入清单

一、我国古典文学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诗歌、散文、戏曲、小说等。

1、诗歌又包括诗、词、散曲等

就诗说,还有古诗、律诗、绝句的分别。古诗的句式又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种种;就词说,有八百多种调子;根据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散曲的调子也非常丰富。

2、散文有叙事、记游、说理、抒情等类别。

3、小说有笔记、传奇、平话、章回小说等体裁。

4、戏曲,从元代以来发展成熟的,有杂剧(北曲)、南曲等。二、我国的古典文学已有三千年的光辉历史。

1、秦代以前,我国就有许多伟大的作品出现。

(1)、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保存了古代的三百零五篇诗歌。这些诗歌大约产生在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之间,其中有民歌,有举行典礼用的祭歌和乐歌,有的是叙事诗,有的是抒情诗,有的是讽刺诗。这些反映了当时的生活。

(2)、公元前4世纪中叶以后,南方的楚国出现了一种新体的诗歌“楚辞”。伟大的诗人屈原运用这种新的形式,写了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以及《九歌》《九章》等著名作品。屈原的作品里含有大量的神话传说,丰富的想象,炽烈的感情,这对后代的作品有很大的影响。

(3)、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春秋战国时代,散文有了很大的发展。产生最早的历史著作《左传》《国语》《战国策》,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著作《论语》《孟子》《庄子》《韩非子》等。这些著作中的许多篇章在记言记事、描写人物、论辩道理,以及结构篇章和运用语言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造诣,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2、两汉魏晋南北朝时代,我国文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1)、西汉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写了一部对后代的文学和文学都有巨大影响的《史记》。为各个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众多历史人物立传,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

(2)、汉武帝时,设立了主管音乐的机关“乐府”,采录民间歇谣,用以配乐歌唱,因此许多民歌得以保存下来。现存的汉代乐府里的民歌,多是五言诗的形式,最著名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就是从民歌发展而成的。

(3)、东汉时期,在乐府民歌的基础上产生了文人创作的五言诗。但是开始的时候,诗的产量较少。到了建安年间,有些诗人,尤其是曹植,运用乐府民歌的形式来抒写个人的思想感情,写了很多很好的五言诗。五言诗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东晋末年的诗人陶渊明,用通俗自然的语言写五言诗,赞美劳动生活,歌咏农村景物,诗的内容和风格都有清新自然的色彩。南北朝的民歌,也是因官府采录配乐而 ,保存下来的。南朝民歌,绝大部分是青年男女的恋歌。北朝民歌的题材相当广泛,,其中《木兰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杰作。

3、唐代和宋代是我国文学的发达时期。

(1)、诗歌到了唐代,体裁完备,有古诗、律诗、绝句等等。

李白的诗,嘲弄庸俗世态,反抗权贵,充满了追求理想的浪漫主义精神。他歌颂祖国壮丽的河山,歌颂自由生活,对于社会现象的不合理和自己才能的不得施展,表示强烈的愤慨。杜甫生活饱经忧患,比较接近人民,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生活的痛苦,他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诗句揭露封建社会的贫富悬殊。他的诗富于现实主义精神,发扬了诗经、楚辞、乐府的优良传统,给后来的诗人开辟了宽广的道路。李、杜以后的大诗人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写了十首《秦中吟》和五十首“新乐府”,意在揭露当时政治的黑暗。还有像《长恨歌》和《琵琶行》等一些久为传诵的诗。

(2)、到宋代,盛行配乐歌唱的词,词发展到极盛时期。

柳永和苏拭的词,对于词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南宋的辛弃疾和陆游是两个爱国诗人。这两位诗人的词,在我国文学史上评价很高。

(3)、唐代和宋代的散文也很发达。唐代的古文运动,是一次重要的文体改革运动。这个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和柳宗元,主张废 弃六朝以来浮华的骈俪文,写作切合实用的质朴的古文。他们的文章,平正通达,虽然号称“古文”,实际上是新体散文。到了宋代,欧阳修、王安石、苏拭等继续提倡这种古文。 以后,“唐宋八大家”的古文就成为我国长期流行的文体。

(4)、唐代和宋代以刻画人物为中心的有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小说也发展起来了。唐代最有名的小说是“传奇”。《柳毅传》就是唐代传奇中的佳作之一。这些小说;大都着力刻画人物形象,并且有离奇的情节和完整的结构。到了宋代,小说有了新的发展。由于都市的发达,市民阶层的扩大,这个时期出现了“平话”。

4、元、明、清三代,我国文学有了新的发展,在戏剧和小说方面,有很大的成就。

(1)、元代的杂剧形式很新颖。著名的作品如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王实甫的《西厢记》,分别刻画了封建社会被压迫妇女的不同形象,前两篇写出政治的黑暗以及妇女的厄运,后一篇写出青年男女坚决反抗礼教、争取爱情自由的精神。

(2)、 明、清两代的戏曲得到迅速的发展,篇幅加长,情节增多,反映的现实生活也更为深广。著名的作品,如高则诚的《琵琶记》、汤显祖的《牡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等。

(3)、元、明、清三代的小说超过以前所有的时代,有了新的发展,产生了在我国文学史上光辉曜目的作品。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用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到了清代,又产生了蒲松龄的用文言写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吴敬梓的长篇章回小说《儒林外史》和曹雪芹的《红楼梦》。《儒林外史》描述科举时代读书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辛辣地讽刺了科举制度的腐败和一些读书人争夺功名的丑态。《红楼梦》通过贸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悲剧,以及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的变迁,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社会末期的腐朽和封建礼教的虚伪,对于蔑视封建礼教力求发展个性的人物,表示很大的同情。《红楼梦》展现了巨大的生活画面,刻画了几十个性格极其鲜明、有高度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这部作品结构完整,笔法细腻,语言优美生动,在我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史上达到了艺术高峰。《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的巨著。

5、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文学上出现了一些反映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要求的作品。像李宝嘉的小说《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都比较深刻地揭露清朝政府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

黄遵宪、梁启超等也写了好些有民主主义思想的诗歌和散文。

形式的多种多样,人物形象的鲜明生动,语言精炼形象,这是我国优秀古典文学的高度艺术性的表现。我国古典文学,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宝贵财富。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

1.称杜甫为杜工部, 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 ,分别是以官职、谥号、号 来称呼人。

2."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敬词有令父、令尊等;称自己的母亲时,谦词有家母、家慈等。

3.古代男子年20行" 冠礼",女子年15行"笄礼 ",以示成年,这时才能取" 字"。

4."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这是一幅写给141岁老人的寿联。

5.古代兄弟之间用"伯仲叔季 "表示排行。"伯"表示最大," 季 "表示最小。

6.我国古代对人的称谓有一些特殊的标志,如"从"表示堂房亲属关系,"先"表示已去世。

7.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三种:王公年次记年法、帝王年号记年法、干支记年法。

"淳熙丙申至日"采用的是年号干支合用记年法。

8.我国古代把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十五叫"望",月末一天叫" 晦"。

9.古人说"点卯"的"卯"相当于现在上午五时到七时。

10.农历清明前的四个节气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蜇 、春风 。

11.1998年是农历戊寅年,按传统说法是属虎人的本命年;据此推算,2000年是农历庚辰年,是属 龙人的本命年。

12.古人把从黄昏到第二天拂晓分为五更。其中"三更"大致相当于地支纪时法的子时,也就是现在的前天晚上11点时到 第二天凌晨1点时。

13.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指的是金 、木、水、火 、土五种物质。

14.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 "三省六部制", "六部"是指: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 部、 工 部,各部的长官均为尚书。 "六部"中主管官吏任免、考核、 升降的是吏部。

15.古代授官叫拜 、 除,降官贬官叫谪、左迁。

16.汉代郡的长官称太守,隋唐州的长官称刺史,宋代州的长官称刺史,明代府的长官称知府 。

17.古代中国曾分置九州,居于九州之首的是冀州,"冀"是今河北省的简称。

18.按东、西、南、北、中的顺序,写出"五岳"的名称: 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

19."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一句中的"白下"指的是:南京。

20.河南省的洛阳位于洛河之北 ,湖北省的汉阳位于汉水之北 ,陕西省的华阴位于华山之北。

21.成语"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儒教、佛教、道教 。

22.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炼石补天、衔石填海的神话人物依次是:盘古、女娲、精卫 。

23.我国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坐西朝东 为最尊,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下位是坐东朝西。

24.我国古代造字有"六书"之说,"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5.古代有"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的说法,句中的"四库"指的是经、史、子、集。

26.古代的节日大多伴有一些民俗活动,如元宵节观灯 ,清明节踏青扫墓,重阳节登高赏菊。

27.旧时文人的四大雅趣是琴、棋、书、画。

28."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

29.我国古代五声音阶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 宫、商、角、徵、羽 。

30."入则孝,出则悌。""孝"指善事父母,"悌"指善事兄长。

31.我国古代的十大古曲是: 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渔樵问答、胡茄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 。

展开阅读全文

我国退休年龄调整也宜小步慢走

全文共 737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人口老龄化状况等情况看,我国面临经济增长放缓、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等,延迟退休年龄是大势所趋,各界也基本达成共识。从现实和国际情况看,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因而各国在推进延迟退休年龄中的许多经验和教训,给我们很多启示和借鉴。

一是做好政策引导。各国在延迟退休年龄中,因退休年龄调整涉及各方利益,都曾遇到来自方方面面的阻力。绝大多数国家采取先将改革草案公之于众,广泛征求意见,经反复修改完善后形成正式法案。同时,通过积极的政策引导,增强政策实施的社会认可度和适应性,以给民众和相关利益群体留下调整和转换的适当适应期。

二是小步慢走。这是国外提高法定退休年龄的普遍做法,即用较长的时间来逐步达到提高法定退休年龄的目标。尽管节奏有快有慢,但总体上是逐步推进。我国也应参照每年延迟几个月的办法,用较长的时期逐步达到目标。同时,宜从目前退休年龄较低的群体(如女职工)起步。

三是提前谋划。提高法定退休年龄政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案制定、舆论宣传、沟通协调、公布方案、应急预案、择机实施、评估反馈、修正完善等多个环节,应尽早规划具体方案,综合考虑劳动力供求和老龄化程度等因素,兼顾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以及城乡居民的情况,择机实施。同时,还应考虑部分特殊群体,如工作和生活在自然条件艰苦地区预期寿命较低的人群,可考虑有差别的政策。

四是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如针对中老年人就业难的问题,制定适当扶持政策,鼓励各类用人单位吸纳中老年人就业,引导中老年人就业和创业。

五是利益引导。如通过税收调节提前退休人员返聘的收入;养老金的待遇水平与退休年龄挂钩,即随着退休年龄的延迟,待遇水平有相应的提高等措施,鼓励人们自愿选择延迟退休等。

展开阅读全文

珍惜资源爱我国

全文共 893 字

+ 加入清单

珍惜资源,爱我国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合理运用资源,保护我们的地球。

自从人类来到了地球,人们就尽情享受着土地所带给人们的丰富资源。我们的祖国养育了十三亿的中华儿女,但在这十三亿的中华儿女中有几个人是否想过,人类故意破坏和毫无止境的浪费资源所带来的后果呢?

土地是神圣的,我国土地资源总量很大,但是平均每个人占有土地却非常少,占有耕地更少。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地不断加快和我国的稀少资源正大量减少的原因是1,森林资源大量减少。2,土地荒漠化。3,石油,煤炭,天然气和其它资源的过度开采及大量物种使各种动物濒临灭绝等等。这些东西给我们的地球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据网上资料显示,到今天为止,世界上80%的原始森林已经不存在了。接近三分之一的土地面临着沙漠化的危险。全世界每分钟损失耕地40公顷,每分钟约有10公顷的土地变为沙漠。土壤污染,乱砍滥伐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是加剧地球上的土地资源流失的危机。

土地是地球上的不可再生的资源。人类的生活与土地息息相关。广阔的土地为我们提供了优质的生活,人们依靠土地辛勤耕耘最后收获了累累硕果,土地养育了一代代的子孙后代。但是现在这些资源正在遭受破坏,土地资源正在慢慢减少。

近年来,我们国家是世界资源大国和资源性生产大国之一。长期以来主要依靠本国的资源开发,成功的实现了发展经济的目标,但是,我国的人均占有量极少。资源再多,怎么能共13亿人用呢?所以,我们要牢记胡锦涛书记说的这两句话:“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加强资源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节约要从身边的没一点小事做起。就比如我们的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节约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不要乱砍滥伐,合理利用耕地草地,别让沙漠毁灭我们的家园。

土地孕育着万物,哺育着我们人类,我们却尽情破坏着土地。如果没有了土地,花朵不再美丽,树木不再茂盛,动物和人类也没有立足之地。所以,无知的人类啊,为了这天地万物,让我们学会珍惜,学会节约。祖国的未来在我们的手中,让我们行动起来,珍惜资源,爱我国土,保护环境,共同撑起一片蓝色的天空。

展开阅读全文

我国启动农村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调查工作热点

全文共 1916 字

+ 加入清单

为进一步核准农村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家庭数及患病人员情况,国家卫生计生委会同国务院扶贫办28日在京启动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调查工作,并要求调查工作在2016年7月底前全部完成。

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困户有1256万户,占建档立卡贫困户总数的42.4%。在各种致贫原因中,因病致贫在各地区都排在最前面。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务院扶贫办在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数据基础上,通过卫生计生的专业技术力量,在全国28个省(区、市)有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的县(市)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家庭患病人员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核准患病家庭、人员和病种,建立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管理数据库,为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强调,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将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列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行动,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重大举措。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调查是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的必然要求,是落实健康扶贫各项政策措施的前提和基础。要求各省(区、市)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健康扶贫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调查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圆满完成调查任务,为全面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打好基础。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郑文凯要求各级扶贫部门协同卫生计生部门做好调查工作,摸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家庭情况,采取一地一策、一户一档、一人一卡的措施,精确到户、精准到人,让每个贫困人口享有基本的医疗保障,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发生。

拓展阅读: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

(1)精准扶贫体现了深刻的民生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三个“格外”字字千钧,寓意深刻。党员干部要深入践行“三严三实”,主动与困难群众“结穷亲”,把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和朋友,想困难群众之所想、急困难群众之所急,忧困难群众之所忧,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中来,做到扶贫精准到人、精准到户,达到“应保尽保、应帮尽帮、破除穷根”的目的和效果,让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真正得到保障,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和关怀。

(2)精准扶贫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当今社会,因病因残致贫返贫,因缺技术、劳力和资金致贫返贫……必须牢固树立“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的理念。国家制定了统一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原则,全国扶贫系统用一年时间,完成了对全国所有贫困村、贫困户进行准确识别并逐一建档立卡,建立了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使得扶持对象一目了然。中金网

不仅如此,精准扶贫要求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不仅实现了扶持对象查询追踪的“可视化”、具体化,而且实现了帮扶措施和帮扶效果检查考评的明确化、具体化,真正实现了工作对象的“真扶贫”。同时精准施策,花大力气解决贫困人口增收难、行路难、住房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等系列民生难题,让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能够平等享受基本医疗、基本养老、教育、住房和康复等服务,早日走出贫困深渊,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扶贫工作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科学扶贫、精准扶贫”新要求的同时,强调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在‘三农’工作中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中之重。”

2014年国务院做出决定,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立为全国扶贫日。2014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提出了“扶贫工作事关全局,全党必须高度重视”的新论断。今年1月19日,他在云南考察时强调,“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这一系列论断,为各级党委、政府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建成小康提供了根本遵循,明确了目标和方向,同时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施精准扶贫有着必然的联系,前提是必须通过扶贫消除了贫困,才能实现人民群众的小康梦。

展开阅读全文

附: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全文共 1769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正月

1.正月初一, 春节,鸡日,道教中元始天尊诞辰,佛教中弥勒佛诞辰,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

2,正月初二,犬日

3,正月初三,猪日,小年期

4,正月初四,羊日,孙天医(孙思邈)诞辰

5,正月初五,牛日,破五日,开市,神话中五路财神诞辰

6,正月初六,马日,送穷日

7,正月初七,人日,又称人胜节,送火神

8,正月初八,谷日,道教中阎王爷诞辰,八仙日

9,正月初九,天日,道教中玉皇大帝诞辰

10,正月初十,地日,石头生日(祭石头)

11,正月十二,火日,民俗中老鼠娶媳妇日,炒黄豆(老鼠眼),点百火,丢百病

12,正月十三,上(试)灯日,关公升天日

13,正月十五 ,元宵节,正灯日,道教上元节,是天官尧的诞辰

14,正月十八,落灯日

15,正月二十,天穿节,天穿节又叫补天节,“小天仓”,源于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这一节日又与“雨水”节气相关。立春后的节气是“雨水”。古人认为,是日“天一生水”,应节则下雨,故谓之“天穿”。神话与节令像融合,就形成了天穿节这一民俗节日传统。天穿节的主要习俗:煎饼“补天穿”、天穿射、乱饭扎针。

16,正月二十五,天仓节(填仓节),有的说天仓节是祭星之日,有的说是为祭土地或祭磨神。所谓填仓,意思是填满谷仓。

农历二月

1,二月初一,中和节,太阳生日

2,二月初二 ,春龙节, 又叫龙抬头、 青龙节 ,佛教中济公菩萨生日

3,二月初三,神话中文昌帝君诞辰

4,二月十二,花朝节(一说二月十五),又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花期)

5.二月十五 ,道教中九天玄女娘娘诞辰,道教中太上老君、精忠岳王诞辰

6,二月十九,佛教中观世音菩萨诞辰

7,二月二十一,佛教中普贤菩萨诞辰

8,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节的前一天 ,寒食节,农历日期不固定(见清明)

9,清明,24节气之一,农历日期不固定,通常在二月后半月至三月上半月之内

农历三月

1,三月初三 ,上巳节 ,姑娘回娘家,黄帝的诞辰,道教中真武大帝诞辰,神话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

2,三月十五,神话中赵公元帅诞辰,道教中泰山老母诞辰

农历四月

1,四月初一,祭雹神

2,四月初四,佛教中文殊菩萨诞辰

4,四月初八 ,浴佛节(龙华会),佛教中释迦牟尼诞辰

5,四月十二,道教中蛇王诞辰

6,四月十四,道教中神仙生日(吕洞宾诞辰)

7,四月十八,神医华佗诞辰

8,四月二十八,药王(神农)诞辰

农历五月

1,五月初五, 端午节

2,五月十三,雨节

农历六月

1,六月初一,半年节(过半年)

2.六月初六,晒衣节, 晒伏节“六月六,晒红绿。” “姑姑节”“六月六,请姑姑”,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祭祀山神

3,六月十九,佛教中观世音菩萨得道

4,六月二十四,关公诞辰,神话中雷神诞辰,荷花生日

农历七月

1,七月初一,祭祀海神

2,七月初七, 习称七夕、七月七、乞巧节

3,七月十五 ,是地官舜的诞辰,佛教的盂兰盆节,有盂兰盆会传世,儒家俗称鬼节,道教称中元节

4,七月十八,道教中西王母诞辰

5,七月二十,棉花生日

6,七月二十三,诸葛武侯诞辰

7,七月三十 ,佛教中地藏王菩萨诞辰(地藏节)

农历八月

1,八月初一,天医节

2,八月初三,道都中灶君生日

3,八月初八,神话中瑶池大会

4.八月十五 ,中秋节

5,八月二十,水稻生日

7,八月二十七,孔夫子诞辰

农历九月

1.九月初九 ,重阳节

2,九月十九,佛教中观世音菩萨出家

农历十月

1,十月初一 ,十月朝,寒衣节,又称祭祖节,也是儒家鬼节之一

2.十月十五 ,道教下元节 ,水官禹的诞辰

农历十一月

1,冬至,故又称日南至,亚岁(仅次于新年),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被用来确定月序和闰月的节气,冬至在十一月(子月)月内(即最早十一月初一,最迟十一月二十九或三十)是制定闰月的大前提。因节气和公历都是阳历属性,所以节气公历日期反而相对固定,冬至常在公历(阳历)12月22日前后。

农历腊月

1,十二月初八 ,腊八节 ,佛教中释迦牟尼佛成道日

2,十二月二十三 祭灶节,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

3,十二月二十四 扫尘

4,十二月二十五,道都中接玉皇

5,十二月的最后一天 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 ,封井(祭井神),贴春联,迎财神,吃年夜饭,守岁

展开阅读全文

文学常识我国古代四君子

全文共 3230 字

+ 加入清单

明代黄凤池辑有《梅竹兰菊四谱》,从此,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世人常用"四君子"来寓意圣人高尚的品德。

"四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题材,以梅、兰、竹、菊谓四君子,他们分别是指:梅花、兰花、翠竹、菊花。被人称为"四君子",其品质分别是:傲、幽、澹、逸。"花中四君子"成为中国人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文和艺人字画中常见的题材。其文化寓意为:梅,探波傲雪,高洁志士;兰,深谷幽香,世上贤达;竹,清雅澹泊,谦谦君子;菊,凌霜飘逸 ,世外隐士。他们都没有媚世之态、遗世而独立。在四君子之中而唯有梅花被古人的智慧创作出"梅花篆字"。

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

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这虽然是自身的本性使然,但亦与历代的文人墨客、隐逸君子的赏识推崇不无关系。 "四君子"题材始终伴随着中国花鸟画的发展。

究其原因,这里映衬出的不仅是由于"四君子"本身的自然属性而呈现出的一种自然美,更重要的是古人把一种人格力量,一种道德的情操和文化的内涵注入到"四君子"之中,通过"四君子"寄托理想,实现自我价值观念和人格追求,最终"四君子"成为古人托物言志,寓兴自我,展示高洁品格的绝佳题材。

在花鸟画这一门类里,国画梅花、国画兰花、国画竹子和国画菊花是画家

常常喜欢表现的对象。这正反映出中国画的象征性:中国传统观念认为,这些花花草草具有高尚的品德,好比人中"君子"。"君子"是中国哲学里的一个重要范畴,指具有很高道德修养的人,仅次于"圣人"。

在中国人看来,梅花在漫天飞雪的隆冬盛开,不畏严寒、探波傲雪,象征君子威武不屈,不畏强暴;兰花独处幽谷,喜居崖壁、深谷幽香,象征君子操守清雅,遗世独立;竹子虚怀若谷,中通外直,清雅靓丽,象征君子谦逊虚中,高风亮节;菊花在深秋绽放,顶风傲霜,潇洒飘逸,象征君子隐逸世外,不陷污浊。这些题材不仅在画家笔下常常见到,也是各种文学样式里的常用之笔。艺术家们喜欢这些花草,其实是表现了对高尚道德的景仰、追求和赞美。

发展历程:

"四君子"之一的梅花,较耐寒,花开特别早,在早春即可怒放,

它与松、竹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人们画梅,主要是表现那种不畏严寒、经霜傲雪的独特个性。古人的智慧创作的"梅花篆字"把梅花赞颂的更胜一筹。

元代以郑所南自宋亡后,矢不与北人交接。于友朋座间,见语音异者,辄引起。人知其孤僻,亦不以为异。隐居吴下,有田数十亩,寄之城南报国寺,以田岁入寺为祠其祖祢。遇讳必大恸寺下,而先生并馆谷于寺。一室萧然,坐必南向。

贵要者求其兰,尤靳不与。庸人孺子颇契其意者,则反与之。

邑宰求之不得,知其有田,因胁以赋役取。先生怒曰:"头可断,兰不可画!"他每逢岁时伏腊,望南野哭而再拜。喜佛老教,工画兰,疎花简叶,不求甚工。画成即毁之,不妄与人,所以他存世画的兰花及其少,现只存一幅《墨兰图》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创作背景:

"四君子"是中国画的传统题材,以梅、兰、竹、菊谓四君子。

是传统寓意纹样。明代黄凤池辑有《梅竹兰菊四谱》,从此,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画家用"四君子"来标榜君子的清高品德。《集雅蔡梅竹兰菊四谱小引》:"文房清供,独取梅、竹、兰、菊四君者无他,则以其幽芳逸致,偏能涤人之秽肠而澄莹其神骨。"文人高士,常借梅、兰、竹、菊来表现自己清高拔俗的情趣,或作为自己品德的鉴戒。它的起源可早至晚唐,到宋代更为盛行。表示作者的胸襟,作为自我心灵情致的表现。宋末郑思肖善画兰,而且兰无根,即寓意为河山破碎的无根之忧。明万历年间黄凤池还辑有《梅竹兰菊四谱》,一般均借"四君子"来表现正直、虚心、纯洁而有气节的思想感情。各种形式的四君子图案纹样,一直流传。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即善画此类题材,其中犹以画竹、兰为最妙。

画梅花风姿:

我们先说梅。我们知道,梅花较耐寒,花开特别早,在早春即可怒放,它与松、竹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人们画梅,主要是表现它那种不畏严寒、经霜傲雪的独特个性。

那么,梅花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入画的呢?

据画史记载,南北朝已经有人画梅花,到了北宋,画梅就成了一种风气,最有名的是仲仁和尚,他创墨梅,画梅全不用颜色,只用水墨深浅来加以表现。据说他有一次,看到月光把梅花映照在窗纸上的影子,从中得到了启发,便创作出用浓淡相间的水墨晕染而成的墨梅。此后,另一画家杨补之在这种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了这种画法。创造出一种双勾法来画梅花,使梅花纯洁高雅,野趣盎然。元明以来,用梅花作画更多。元代最大的画梅大师应该首推王冕,他自号梅花屋主,他的水墨梅画一变宋人稀疏冷倚之习,而为繁花密蕊,给人以热烈蓬勃向上之感。王冕的存世名作,是他的一幅《墨梅图》他用单纯的水墨和清淡野逸的笔致,生动地传达出了梅花的清肌傲骨,寄托了文人雅士孤高傲岸的情怀。

历代画梅代表,如王冕、刘世儒、石涛、金农、汪士慎、朱宣咸、关山月、王洪军等。

但是,要画好梅花,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画梅人还必须有画梅人的品格,有人称之为"梅气骨",一种高尚的情操和洁身自好的品格,正所谓:"画梅须有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

画兰花风气:

再看兰花。人们画兰花,一般都寄托一种幽芳高洁的情操。

如楚国诗人屈原就以"秋兰兮清清,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这样的诗句来咏兰。但兰花入画则比梅花晚,大概始于唐代。到了宋朝,画兰花的人便多了起来,据说苏轼就曾画过兰花,而且花中还夹杂有荆棘,寓意君子能容小人。南宋初,人们常以画兰花来表示一种宋邦沦覆之后不随世浮沉的气节,当时的赵孟坚和郑思肖,被同称为墨兰大家。

元代以郑所南画兰花最为著名,寓意也最为明确。据说他坐必向南,以示怀念先朝,耻作元朝贰臣;他画的兰花,从不画根,就像飘浮在空中的一样,人间其原因,他回答说:"国土已被番人夺去,我岂肯着地?"因此,欣赏绘画,也是必须了解历史背景的。而清人画兰,则以"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最为著名的了。郑板桥是一个注重师法自然的人,他画过盆兰。但尤嗜好画"乱如蓬"的山中野兰,为此,他曾自种兰花数十盆,并常在三春之后将其移植到野石山阴之处,使其于来年发箭成长,观其挺然直上之状态,闻其浓郁纯正之香味,因而得山中兰"叶暖花酣气候浓"的贞美实质。

画竹子风韵:

竹入画,大略和兰花相当,也始于唐代。唐代的皇帝唐玄宗、画家王维、吴道子等都喜画竹。据说到了五代,李夫人还创墨竹法,传说她常夜坐床头、见竹影婆娑映于窗纸上、

乃循窗纸摹写而创此法。到宋代,苏轼发展了画竹的方法,放弃了以前的画家们的双勾着色法,而把枝干、叶均用水墨来画,深墨为叶面,淡墨为叶背。以后的元明清时代,画竹名家辈出,只要是山水或花鸟画家,没有不画竹的,而且开始强调竹的整体气势。不过,在众多的画家中,郑板桥的画竹也堪称为一绝。

对于画竹,郑板桥曾写下了自己的体会:"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此机也。独画云乎哉!"因此,从竹子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象中得到启示,激发情感,经过"眼中之竹",转化为"胸中之竹",借助于笔墨,挥洒成"手中之竹"即"画中之竹"。郑板桥的作品,存世较多,流传也广,自清代以来,被世人行家所叹眼,成为"人争宝之"的珍品。

画菊花风骨:

菊花入画则稍晚,大略始于五代,比起梅兰竹来说,

表现菊花的作品则相对要少得多。根据画史来看,五代徐熙、黄筌都画过菊,宋人画菊者极少。元代苏明远、柯九思也有菊的作品。明清两代画菊的也不多。现有明代吴门画派中最享盛名的画家陈淳的一幅《菊石图》藏于首都博物馆,这是本来就较少的菊花作品中的珍品。

梅兰竹菊入画,丰富了美术题材,扩大了审美领域,它们不但本身富有形式美感,而且可以令人联想起人类的品格,所以它既便于文人们充分发挥笔墨情趣,又便于文人们借物寓意,抒发情感,因此,描写"四君子"之风至今不衰。

展开阅读全文

从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成功看我国的航天史

全文共 833 字

+ 加入清单

神舟十一号”是中国建造并发射的第11艘太空飞船,也是中国第6艘载人飞船,它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搭乘景海鹏和陈冬两名男性航天员,将与上个月发射的“天宫二号”对接。

“神舟”载人飞船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用于天地往返运输人员和物资的载人航天器,利用了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及鲜明的中国特色。“神舟”载人飞船可一船多用,既可留轨观测又可作为交会对接飞行器,满足天地往返的需求。

“神舟”号飞船采用“三舱一段”,即由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包括13个分系统,与国外第三代飞船相比,具有起点高、具备留轨利用能力等特点。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由专门为其研制的“长征二号”火箭发射升空,发射基地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神舟一号”和“神舟二号”飞船都是无人飞船,“神舟一号”是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而“神舟二号”在“神舟一号”的基础上,首次在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神舟三号”和“神舟四号”均属于正样无人飞船,即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为以后载人飞船发射做准备。

“神舟五号”是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主要是考察航天员在太空环境中的适应性。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随“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也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航天英雄。

从“神舟六号”飞船开始,我国的“神舟”飞船已经具有承载3名航天员的能力;“神舟七号”飞船实现了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神舟八号”飞船是我国的标准型空间渡船,与“天宫一号”于在我国甘肃、陕西上空进行了对接。“神舟九号”飞船也同天宫一号实施了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并且在此次任务中,中国首位女宇航员刘洋进入太空。“神舟十号”飞船也成功与“天宫一号”进行交会对接成功,标志着中国已经基本掌握了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将对后续的“天宫二号”、即第二代空间实验室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网络渗透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提出新挑战

全文共 2411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网络渗透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提出挑战范文。欢迎阅读,希望文章对大家有帮助!

摘要:进入网络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尤为突出,网络成为意识形态渗透的主战场,网络渗透成为威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新隐患,我国国家安全面临新挑战,为此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和高度警惕网络渗透问题。

关键词:网络渗透、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安全

冷战的结束,东西方之间的意识形态对抗开始逐渐被科技文化交流所隐含的意识形态渗透所取代,特别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成为全球性的传播媒介,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互为矛盾的意识形态在网络领域展开更为激烈的斗争。利用网络对不同制度、不同观念的国家进行全方位的意识形态渗透,成为一些国家推行其国际战略的重要步骤。网络时代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将面临更艰巨的挑战。

一、网络成为意识形态渗透的主战场

网络作为一种新型权力资源,不仅是高效便捷的信息传递系统,也是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载体。网络传递的信息不仅会直接影响受众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还会影响网民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基本认同,进而影响一国的政治稳定。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已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主战场。这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1.我国网民规模庞大,且青年网民居多。网络已经深入影响到我国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5年2月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7.9%。其次,根据《报告》调查显示,我国网民年龄分布集中在20-29岁,且多为初中、高中和技校学历,网民职业多为学生、个体户和自由职业者,更值得注意的是,月收入500元以下的网民还占据相当多的一部分。最后,我国网民人均周上网时长升至26.1小时,网民活跃度超过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而这些年轻的中等学历者,特别是低收入网民更容易受西方意识形态的诱惑、煽动和转化。

2.与传统媒介相比,网络媒体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互联网以其方便快捷性、开放自由性、传播双向性、渗透便利性,虚拟隐秘性等特点,使信息的传播由传统媒介的“单向中转式传播”转变为“直接交互式传播”,网络信息传播能够摆脱观念与器物的束缚,享受最广泛的文化交互。“过去人们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的受众,尽管有选择何种信息的自由性,但却无法利用媒介主动传播个人信息,而现在,网络上任何一个用户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

3.网络环境为消解主流意识形态提供了温床。网络传播使大众传播由点到面,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双向互动。人们不仅仅是舆论的“接受者”,而且还是舆论的“传播者”。网络舆论与意识形态的作用机制是:网络舆论――多元价值观汇聚――社会意识形态。“舆论始终活跃在各种意识之中,是构成整个社会意识的一种最为活跃的因素。各种意识是无形的精神文化的交织状态,包括知识、信仰等,充满了各种意见的交流与互动,构成舆论的一种环境。”从传播源头来说,传播主体意识多元化,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从传播过程来看,信息在每一次传播中都有被加工成谣言的可能,并产生“核裂变”的效应,误导社会舆论走向;从传播内容来看,网络舆论往往是社会热点和敏感话题,这些舆论更容易受到恶意炒作,从而煽动民众的不满情绪;从传播结果来看,正如卡普费雷指出:“谣言传递信息,树立或毁坏名声,促发暴动或战争。”

4.网络信息技术也是一种意识形态。当计算机网络不仅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途径,而且也成为一种文化传播途径的时候,利用网络对不同制度、不同观念的国家进行意识形态乃至全方位的意识形态渗透,就成为一些国家推行其国际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技术可以为不同阶级“政党和国家宣传自身意识形态提供一个媒介,而且,技术本身也已经成为了一种意识形态”。正如美国著名学者希利斯・米勒指出:“媒介就是意识形态”,这也就是说,网络时代,谁掌握了信息技术的主导权,谁将对意识形态起到引导和影响作用。

二、网络环境下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严峻威胁

意识形态安全是一个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不受任何威胁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它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同志强调: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1.网络技术为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创造了条件。由于互联网技术发端并兴盛于美国,全球网络化更像是美国文化的全球殖民化。处于信息技术弱势的国家在“信息殖民”过程中被迫接受西方网络强化性的信息传递,久而久之被西方文化所同化,社会意识形态就会发生动摇嬗变的可能。同时,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很早就注意到网络时代自身具有的信息技术优势,力图牢牢掌握网络控制权,并借此积极发挥其在意识形态中的影响力,侵害别国的意识形态安全。

2.网络权力为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提供了便利。美国作为网络强国,不仅在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播上具有技术优势,而且掌握着管理互联网的权力,这决定了它具有强大的信息资源优势,并且利用这种优势当作向他国、特别是向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工具。自互联网在我国普及并兴盛以来,网络成为境外敌对势力输出“宪政民主”、“普世价值”的重要平台;它也是境外敌对势力散布“历史虚无主义”、“批判主义”等错误思潮的重要平台;它还是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散布极端宗教思想、民族分裂思想、暴力恐怖思想的重要平台;从一些国家发生颜色革命的经历中发现,网络也是颜色革命势力最重要的联络平台。

总之,意识形态的阵地,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资本主义思想就必然会去占领。面对西方网络环境下的意识形态渗透,我们必须针锋相对,有效回击,敢于亮剑,牢牢把握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要努力把网络武装成为一种重要的舆论宣传工具,成为我们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喉舌,确保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占据主导地位。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2024中考素材:我国公民“健康素养”低不容轻视

全文共 1178 字

+ 加入清单

健康数据发布会2日在京召开,通过对今日头条3.3亿用户的健康资讯阅读行为进行分析,解读了公众的健康关注。国家卫生计生委在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的仅为9.48%。(12月4日《京华时报》)

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用一个公众不太熟知的名词来说,就叫“健康素养”。卫计委发布的9.48%这个健康数据,至少表明,我国公民个人的健康素养实在较低。这从2014年12月卫计委发布的《2013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也可找到印证:2013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9.48%,意味着15至69岁人群中,每100个人中只有9个人具备基本的健康素养,属于较低水平。

我国公民的健康素养水平较低不容轻视。这种较低水平,反映在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普遍存在较大缺失,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普遍做得远远不够,维护健康的基本技能普遍欠缺。就拿安全用药来说,不少老百姓不遵医嘱、不按说明书、盲目用药等误区普遍存在。中国科协也曾对27个省区市城乡居民安全用药问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87%的受访者曾有自我药疗的经历、69%看不懂药品说明书、36%表示在自我药疗时出现过失误。这都是健康素养欠缺的外显。

然而健康素养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影响每个个体健康与否,虽然有遗传、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但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却是每个个体的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生活方式与行为、维护健康的基本技能。有专家研究发现,健康素养对每个人的健康影响力占到60%,一个人的体质比较好,多半还是因为他的生活比较规律,平时生活比较健康养成的。而一些老年人病多,要吃的药特别多,不合理用药反而诱发其他疾病。可见,健康素养对每个人何等重要。

我国公民的健康素养能否普遍提高,还涉及全民身体素质能否增强。全民身体素质增强,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这从百年前旧中国积贫积弱,老百姓被称为“东亚病夫”,而今已脱胎换骨,就可感知一二。故世界卫生组织倡导各国大力开展健康素养促进工作,世界很多国家都将健康素养作为衡量民众健康状况、卫生事业发展状况,乃至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而我们,也必须努力提高全体国民的健康素养。

卫计委去年发布《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这是官方首次发布国民健康素养促进纲领性文件,提出“到202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20%”,该指标现仅为9.48%,五年后能否翻倍,取决于各级相关部门能否大力推进营养与健康科普教育、健康促进活动。公众获得健康知识的渠道如今虽多,但权威、科学的健康知识的获取途径还不通畅,掌握健康技能、急救知识的渠道更是匮乏,不合理用药也几乎受不到干预,如何提升管理自己健康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我国汉赋四大家

全文共 227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汉赋铺陈渲染了大汉帝国无可比拟的气魄与声威,是当时社会文化的产物,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我国汉赋四大吧!

汉赋四大家指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四人都有代表性的名篇传世,在当时及后世文坛影响深远,文誉其名。司马相如确立了汉赋劝百讽一的风格,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标志着汉赋的成熟。杨雄《甘泉赋》、《长扬赋》、《羽猎赋》则以司马相如诸赋为蓝本,在文学史上首开不逊于原作的模拟之风。班固代表作《两都赋》,盛夸东汉之声威。张衡所著《二京赋》比之《两都赋》篇幅更长、结构更宏伟,被誉为“长篇之极轨”。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前118年),西汉大辞赋家。字长卿,蜀郡成都人,本名司马长卿,因崇敬战国蔺相如,改名相如。少好读书、击剑,曾为景帝武骑常侍,因景帝不好辞赋,辞官,游于梁会王门下。后回蜀,期间与才女卓文君私奔,留下千古美谈。汉武帝后来看到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大为赞赏,召其入宫,司马相如由此成为宫廷辞赋家。晚年任文园令,后免官居茂陵,元狩五年前后病卒。

汉代,赋这种文体大盛,涌现出了一批善于写赋的作家,而司马相如则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除《子虚赋》外,司马相如还作有《上林赋》、《美人赋》、《长门赋》等。其中,《子虚赋》、《上林赋》内容相连,以子虚和乌有先生争相夸耀本国的故事为基本构架,极尽铺叙、夸张、想象、排比之能事,气势恢弘,典故堆砌,文字华彩,从各个方面体现了散体大赋特点,奠定了散体大赋的体制,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长门赋》为代表的骚体赋对我国宫怨文学有不小的影响。因其文学影响,司马相如被认为是与司马迁齐名的重要作家。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言:“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汉书·艺文志》著录有赋二十九篇,其它古籍还引用了相如两篇赋的一些文句和篇名。其赋作多佚,今仅存《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和《哀二世赋》六篇,其中《长门赋》与《美人赋》的作者仍有争论。后人辑有《司马文园集》。

扬雄

扬雄(前53—公元18),汉赋代表作家,与司马相如并称“扬马”。字子云,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郫县)人。适值王莽篡汉,被迫投阁,曾自杀未遂,后抑郁而死。

扬雄少时口吃,不善言谈,默而好深湛之思。其家贫而好学,博览群书,不慕富贵。扬雄早年酷爱辞赋,尤其仰慕同乡作家司马相如,曾模仿其作品著有《甘泉赋》、《羽猎赋》等。40多岁时,扬雄被推荐为汉成帝的文学侍从,期间写了一系描写天子祭祀、田猎的赋作。扬雄的辞赋在当时颇负盛名,但其后来却认为这是“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并不再写赋,而埋头于撰写时人并不懂的学术著作,以求传之后世。扬雄仿《易经》写《太玄经》,阐发自己的哲学思想;仿《论语》写《法言》,主张文学应当宗经、征圣,以儒家著作为典范。另著有语言学著作《方言》,是研究西汉语言的重要资料。因扬雄的重要影响,《三字经》将其与老子、庄子、苟子、文中子(王通)并称为“五子”。

原有文集,今已散佚,明人辑有《杨子云集》。《太玄经》有北宋司马光《太玄经集注》、正统道藏《太玄经集注》、明叶子奇《太玄本旨》诸本;《法言》有晋李轨《法言注》、北宋司马光《杨子法言集注》诸本。

班固

班固(32—92),东汉前期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出身官僚世家,其父班彪是东汉著名史学家。永元四年(92),因窦宪事件牵连入狱,同年死于狱中。

班固自幼聪明早慧,年九岁,能写文章,诵读诗赋。所著《汉书》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书中为司马相如、扬雄等赋家立有专传。史家之外,班固也是汉朝一位重要的赋家和赋论家,其赋今存有《两都赋》、《幽通赋》、《竹扇赋》等,赋论主要体现于《两都赋序》及《汉书》有关赋家的传论中。

班固受汉明帝赏识入朝修史时,洛阳正修造宫室、浚缮城隍,而关中父老仍希望朝廷西顾,建都长安。班固对此持有异议,遂上《两都赋》,“盛称洛邑制度之美,以折西宾淫侈之论。”(《后汉书·班固传》)此赋在萧统《文选》中位列第一篇,开创“京都大赋”一体,对后世影响较大。

班固所著诗、赋、铭、诔、颂、书、文、记、论、议等四十一篇行于世。《隋书·经籍志》著有《班固集》17卷,已散佚。明代张溥辑有《班兰台集》,传于今。

张衡

张衡(78—139) 东汉伟大科学家、文学家。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南阳县石板桥镇)人。生于官僚世家,父早亡,祖父张堪曾任蜀郡太守。永和四年(139),积劳成疾而卒。

作为一位文理兼修的大家,以科学家身份名垂后世的张衡,同时又是一位重要的文学家,作品具有独创性,尤长于诗赋。

张衡17岁时离开家乡,出外游历,访师求学,到达当时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西汉故都长安,后来又在京师洛阳居住五、六年。沿途的山川风物、历史古迹,以及参观京城太学和结交文人学友,大大丰富了他的阅历、开拓了他的视野,为之后创作《二京赋》打下基础。东汉永初元年(107年),29岁的张衡“精思博会,十年乃成”《东京赋》和《西京赋》,总称《二京赋》。《二京赋》在模拟班固《两都赋》的基础上,注入新鲜内容,特别对封建统治者的穷奢极欲进行了讽刺,警告统治者不要乐极生悲,不要结怨于民,牢记“水所以载舟,水所以覆舟”。此外,张衡的小赋具有抒情的特点,打破了汉赋敷陈描写的老一套,将汉赋从长篇大论的堆砌文字转变为抒发心灵的短小篇章,为后来魏晋抒情小赋的大量出现打下了基础。

《二京赋》外,另著有《南都赋》、《温泉赋》、《归田赋》、《思玄赋》、《四愁诗》等名篇,今人张震泽注有《张衡诗文集校注》。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节气,我国自古以来也流传了很多农谚,比如

全文共 237 字

+ 加入清单

1.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2.知了叫,割早稻;知了飞、堆草堆。

3.山黄石头黑,套0种早麦。

4.小满前后,安瓜点豆。

5.四月芒种雨,五月无干土,六月火烧埔。

6.冬节在月头,卜寒在年兜;冬节月中央,无雪亦无霜;冬节在月尾,卜寒正二月。

7.雷打秋,冬半收。

8.二八乱穿衣,春天后母面。

9.正月冻死龟,二月寒死牛,三月寒死播田人,四月寒死新妇,清明谷雨寒死虎母。

10.寒露麦,霜降豆。

11.立夏小满,雨水相赶。

12. 立夏雨水潺潺,米要割到无处置。

更多节气的谚语文章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我国的传统节日

全文共 286 字

+ 加入清单

最喜欢的传统节日是中秋节。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习俗是拜月亮、纪念嫦娥、猜灯迷,更是合家团圆的日子。

中秋节的这天,月亮也一定是最圆的。还要吃月饼、赏月、吃柚子!我还知道许多关于中秋节的诗呢。如李白写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有好多好多,妈妈只简单地告诉我说:因为嫦娥偷吃了仙人的仙药,被仙人关进了广寒宫内,和她一块关进去的,只有一只可爱的小白兔与她终生为伴。

我爱中秋节!这就是关于中秋节的习俗和传说。

展开阅读全文

我国的传统节日

全文共 769 字

+ 加入清单

抬头仰望夜空,淡黄的月色流泻几丝忧愁;走进葱郁的大森林,自然地绿色带来几丝清凉。而那红红的太阳送来无比温暖,就像新绽放的花朵。

那红红的光芒炫眼耀目,让我们感到了生命的热情。那红色正是人们那温热的血液,不停地流躺在血管中。

那耀眼的红花绽开的时刻,那就要数春节了。每逢春节,好那个红的福字带来了鸿运,红红的对联美化了家园,红红的中国结展示着古老中国的青春热情,而红红的衣裳带来了好事成双。

这一年中最耀眼的红,也是红色海洋中的冰山一角。在中国的华夏大地上,过年的节俗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在久远的历史上,从初一到十五都飞翔着喜悦之鸟。中华时空中,正月十五的闹花灯和舞狮表演也毫不逊色,红红的狮子舞出了红红火火的日子,燃烧起人们生活热情的火焰。闹花灯,每个灯都从心里往外红,明明亮亮,一串串精致的红灯笼装饰着美丽的夜色,装满了幸福的感觉。

在我们中国,红色各处流传。中秋节和元宵节也都有着中国元素——红。一个个红红的月饼盒,不仅满装着亲情,还装满了中国传统。端午节的红彩线也都源远流长,传颂着美好的传说。

中国的红是独特的,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有着灿烂的青春,我们都知道,我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就洋溢着这种色彩,那象征着幸福而富有生机的中华大地。蓝天下飘扬着的各国国旗中,五星红旗独树一帜,那么鲜艳,那么夺目,落落大方而又庄严无比。

现在,中国红已经从华夏大地流向了世界各地,世界上“红流”滚滚。在各国的唐人街,每逢中国节日,中国红就成了街上的主色调。那红色代表着华人的祖国情,也在外国人的心目中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数千年的中国红,是一条历史的长河,是中国人们企盼美好未来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乐观向上精神的花朵,也是我们喜洋洋心里的真实写照。

中国红,是鞭炮声中欢闹喜庆的色彩,是我们中国人心中最美丽的花朵,是那红红的太阳洒向大地的明亮与温暖。

展开阅读全文

继承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全文共 354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传统文化可说是丰富多彩,上到节日下到名胜古迹。这么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我们怎么去继承弘扬呢?首先,我认为可以建立一个网站,然后写上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类的一些文章,这样可以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其次,想要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先要请全中国人注意,我们可以适当的去了解别的国家的传统文化,但是不能丢掉了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

打个比方吧,比如大家都对圣诞节比较感兴趣,而却越来越冷落了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中国的传统节日,以至于端午节的申遗产文化权给了韩国江陵,这难道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所以,要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请所有的国人多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最后请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为了继承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多多宣传,多多了解一下我国的传统文化,千万不要冷落了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写我国的传统文化作文

全文共 905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

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古文、古诗词、曲、赋等。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寒食节、端午节、中秋节……

可是“洋节”来袭,西方的情人节代替了七夕节。春节白天热热闹闹,而晚上在电视机旁看春晚。可是,现在的春晚没有意思了。以前,春晚上不是应该扭秧歌啥的吗?清明节又有谁会在自家的门前插几只嫩柳呢?只不过去扫扫墓,仅此而已。中秋节,谁还会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呢?端午节来临,谁还会闲着去包粽子呢?重阳节又会有谁去登高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慢慢被人遗忘,可见,扭秧歌、敲大鼓等这一些文化习俗正离我们远去。传统佳节现在日益冷清,怎能不让人担忧?

想想以前,每当大年三十晚上,村子里立刻就热闹了起来,有敲大鼓的、有扭秧歌的、有舞龙的……好不热闹。小孩子穿着棉袄你追我赶,不停地放着炮,老人聚在一块儿聊天,年轻小伙子和俊俏姑娘给大家表演节目。而清明节,人们总会把嫩绿的柳枝插在自己家的门前,端午节时,奶奶总会给我们系五线绳,煮鸡蛋、煮大蒜、包粽子……到了中秋节呢,我们一家会拿着一盘月饼坐院子里,举头望明月,低头吃月饼,真是人间的一大乐事啊!可是……现在呢?人们对西方很崇拜。战争以来,中国人便对西方有了一种恐惧或崇拜,西方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国门,打碎了天朝上国的美梦,也在国人心中种下了恐惧又歆羡的种子。面对这种情况,怎能不让人担忧?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要倡议大家献上一份微薄之力。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属于整个民族,它更属于整个世界。我们要尽全力把我们的传统节日推广到世界上,让世界变得更加炫彩多姿。我们要保护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

中国积淀了悠久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人类的美德精华,体现了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让我们在这里栖息、成长,让每个人文明、高雅、有气度、有风范!我要向别人、整个社会呼吁:不要再崇拜和恐惧西方人了。我们的传统节日正在和我们告别,我们一定要努力去捉住它们,不要让它们挥手和我们永久的告别。我们的传统节日是无可替代的,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一定要保护好传统文化,不要让“传统文化之华”枯萎。

展开阅读全文

我国外刊资源建设的现状与发展研究议论文

全文共 5889 字

+ 加入清单

【内容提要】加入WTO后,外刊工作面临困境,迫切需要通过协调来建立全国外刊资源保障体系。文章阐述了我国外刊资源共建共享所取得的成就,并对推进全国外刊资源共建共享提出了建议。

【摘要题】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

【关键词】外文期刊/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我国加入WTO后,外刊工作面临两大难题,一方面,外刊价格持续上涨,而各馆经费的增长远远落后于外刊价格的增长,各馆所订外刊种数急剧消减,而另一方面,国际交流扩大,外刊需求增加,目前从整个外刊资源现状来看,其馆藏不足以满足需求。因此,我国外刊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任重而道远,应积极总结经验,加大协调力度,以共建我国外刊资源保障体系。

1 外刊资源建设面临的困境

外文期刊价格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一直呈直线上升趋势,据统计,平均每年上涨幅度超过20%。致使国外文献订购严重滑坡。1996年全国外文书刊的订购量比1986年平均下降80%。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外文期刊从5050种下降到900种,减少82%;北京大学图书馆减少74%;北京图书馆减少45%。加入WTO后,外汇并轨,外刊价格进一步上涨、虽然近年来大多数图书馆和情报机构都已增加了外刊订购经费的投入,但外刊购置经费的增加远远赶不上其价格的增长,订购外刊的品种和数量依然在减少,我国外刊资源总量不足,与世界一些文献信息资源收藏的服务机构相比,我国处于相当低的水平,科技期刊只占世界期刊出版量(种)的5%左右。目前我国外刊入藏总量约为2.5万种,国家图书馆2002年订购外刊9274种,不到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外刊入藏量的一半,北京大学是我国高校图书馆中订购外刊最多的,2002年订购2122种,加上中文期刊最多不超过1万种,美国收藏文献信息最多的10个大学图书馆期刊收藏数量均在3万种以上,其中哈佛大学收藏数量最多,达10万种。而2003年绝大多数图书馆和科研机构所订外文期刊数量继续下降,我国国内普通高校图书馆外刊资源状况更加不容乐观,我馆是河北省高校中藏书最多的图书馆,2003年外刊只订购了160种,比2002年减少140种。据笔者调查,大多数省级公共图书馆2003年订购的外刊只在百余种左右。目前世界上外刊约20万种,其中有价值的约为5万种,发达国家一般以5万种为引进目标。由此可见我国与国际公认外刊收藏种数仍有较大距离。

文献保障率进一步减弱。据调查,在266个学科和主题领域中。一次文献提供率基本满足要求的学科和主题只占30%左右。同时,由于文献信息资源分属于不同行政管理部门,客观造成了条块分割、机构重复、缺乏统一规划和组织协调,协调采购力度不够,重复采购依然非常严重。据对国家直属或非直属的74所高校图书馆的调查,1996年引进外刊的复本量为2.02,重复订购2122种,占外刊订购总数的40.5%。因此我国未能充分协调外刊文献信息资源的整体化建设。

2 我国外刊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1 国家对外刊资源的共建共享非常重视,我国外刊资源共建共享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早在1957年国务院就颁发了《全国图书协调方案》,国家科委成立了图书小组,协调外文书刊采购、联合编目和建立全国、地区中心图书馆委员会等项工作,我国外文科技期刊保障体系初步形成。80年代后期,为遏制外文书刊进口锐减,国务院采取了三大战略措施,建立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中国高校文献保障系统、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议。1999年我国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及其它文献信息机构共124个单位,联合发起《全国文献信息共建共享倡议书》,提出要协调外文文献的订购,每年定期召开全国或地区性的外文书刊文献订购会,开展代订、补充订购、文献委托、国际交换等业务,实现外文文献多品种、少复本,使有限的资金得到合理的利用,建立科学合理的文献保障体系的目标。此举掀起全国外刊共建共享的高潮。

特别是近年来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国三大系统在外刊的协调采购、特色数据库建立、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2002年5月在中国科技大学召开的全国高校外刊订购协调会议上已做出决定,高校系统与国家图书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上海图书馆合作编制2003年度外刊预订联合目标。该目录对于掌握全国的外刊资源情况,合理布局、协调采购、馆际互借等,均有极大的意见。同时也标志着我国三大系统外刊协调有了实质性的进展。这是我国加入WTO后首次召开的全国性高校外刊会议,此次会议对于开展全国性跨系统的外刊资源共建共享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我国公共图书馆系统,高校图书馆系统,科研图书馆系统,农业系统,医药系统及各省市纷纷成立协调机构,使全国的外刊协调工作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2.2 外刊收藏单位协调意识增强,系统、区域间协调成效显著

系统与区域间的协调是我国多年来外刊协调的主要模式,协调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国际互联网上我国系统、地区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不断开通,文献资源共建共享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山东、福建、安徽等省以及全国化工系统、电子系统、医药系统等都建立了网上外刊联合目录检索系统,提供借阅、复制、传递等服务。

尤其是以国家图书馆为中心的北京地区、以上海图书馆、上海科技情报所为中心的上海地区,在外刊资源共建共享上取得明显成效,北京地区的图书馆情报单位每年召开外刊采购协调会,根据分工购藏的原则,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节约了大量资金,如国家图书馆与清华大学、上海大学交通大学等11所学术图书馆率先联合订购了荷兰Elsevier公司的1100余种电子期刊全文Web版数据库,在我国图书情报界产生了很大影响,目前已有62个高校及科研单位订购了该数据库。上海文献资源协作网已从1994年的19个单位,扩大到目前的60多个单位,1999年就规定成员馆单位订购8000元以上的高价刊原则上不出现复份,协调节约经费100余万元,新增份数近千种。

我国高校系统的有志之士,多年致力于外刊的共建共享工作,全国高校图书馆工委期刊工作专业委员会代管外刊协调以来,已有百余所院校参与,节约经费2000万元。我国高校系统的文献资源协作网:“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LS)的文理中心近年引进的一批在国外有较大影响,且内容适合我国文理科重点学科建设的全文数据库、参考数据库以及电子期刊,通过各地区中心向CALLS成员馆的广大读者提供网上文献检索和全文传递服务,取得显著效果。2002年5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召开的2003年度全国高校图书馆外文期刊订购协调会议上,对新形势下高校外刊协调的内容、全国性跨系统的外刊协调、完善与扩充外刊预订目录和按重点学科分工保种、目次服务、文献快速传递等问题,达成共识,决定从2003年编制《全国性跨系统的外刊预订联合目录》,按重点学科分工收藏外刊资源,逐步建立高校外刊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2.3 外刊协调机构工作规范化,协调内容深化,目标更加明确

大多数协调机构工作渐趋规范,制定协调规章制度,定期召开协调会议,确立各种阶段性研究项目。同时从各个协调机构的工作目标来看,对协调的内容逐步深化,目标更加明确,以往的期刊订购协调一般是以节省书刊经费,在一定区域范围或学科范围内,多馆合作,减少复本,在馆际间进行资源共享为主要目的。而当前对订购协调工作的认识更为深刻,不仅仅满足于减少复本、增加品种,而是积极跟踪国际国内的研究进展及外刊出版动向,了解国内各馆的期刊订购现状,对各馆订购外文期刊复本较少的期刊,根据国内各高校的重点学科设置进行协调订购;对于国外新创办的期刊,向相应的图书馆进行推荐订购。以保证国外的重要期刊在国内不断订,国外新创办的重要期刊在国内有收藏,使我国外刊收藏体系更加科学,结构更加合理。

2.4 各图书馆外刊的采购操作更加成熟,更具科学性

各图书馆在外刊的选择上,同以前相比,减少了盲目性,注重调查研究,选择订购与重点学科以及重点研究项目有关的核心期刊和专业期刊,优先采购国内已购买版权的外刊,协调采购电子版、网络版期刊,参加集团购买,分摊经费,共同享受建设成果,同时收集网上免费资源,加强国际交流,进行国际交换等拓宽外刊来源。

2.5 网络发展迅速,服务手段现代化、多样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文献资源服务的网络化环境逐渐形成,一般院校都建有各自的校园网,基础条件好的地方,在校园网的基础上,实现了地方联网,形成了区域网络化,全国大中型图书馆对文献信息都

采用计算机管理,对文献资源的采选、分编、检索、统计等都在网络环境下运行,为外刊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如最近开通的“上海教育网络图书馆期刊传送系统”对“上海市16所高校馆藏外文期刊数据库”及“国家科技中心馆藏11000种外文期刊”进行网上传递,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合理布局,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各图书馆针对以往外刊利用率偏低的问题,都更加注重外刊的开发与利用,大多数图书馆都积极参加全国范围内的外刊联合目录数据库建设,如目前全国有499家图书情报机构的外刊文献被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制作的《中西日俄文期刊目录数据库》收录,编制馆藏外刊目录,注重宣传,开展全方位的咨询服务,如开展外刊信息定题服务,选择重点研究课题,经常提供对口的外刊信息和各种专题性文摘、综述、参考资料等服务。

3 推进全国外刊资源共建共享的建议

3.1 立足现实,开拓创新

随着21世纪世界科技竞争的加剧,国外信息资源对我国科技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将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在文献资源的建设中应根据我国国情,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既不能思想僵化,闭门造车,也不能盲目跟进,对项目的建设必须有明确的目标,确实的范围。在目前文献数量急剧增长、文献类型多样化、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建设适合我国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文献保障体系,更需要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创新技术、创新管理,走出一条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之路。

3.2 确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协调模式

外刊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模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全国图书馆界探讨的热点,在我国外刊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实践中也表现了多模式共存的状况。然而从大多数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从多年来我国外刊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实际成效来看,有两种模式已经成为我国外刊资源共建共享的主要模式。一是建立全国系统内的外刊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模式;二是建立以省、大城市为中心的跨系统的外刊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这两种模式是构建我国外刊资源保障体系的切实可行的模式。当前应积极总结这两种模式的成功经验,探讨解决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确立新形势下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以推进全国外刊资源共建共享的进程。

3.3 各地发展不均衡,应启动中小型图书馆共同参与

从全国范围来看,协调工作各地发展并不均衡,外刊资源共建共享发展较快的大都集中在经济科技文化发达的地区,如北京、上海、广东、山东、福建等,不少省市刚刚起步,尤其在中小城市,缺少协调机构,信息闭塞,一些中小型图书馆在外刊资源建设中仍然存在严重的“大而全”、“小而全”思想。有些单位至今没有加入任何一个协调组织,各自为政,从而文献保障率越来越低,这必将形成恶性循环,迫切需要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3.4 多渠道筹措经费,保障各级协调工作的顺利进行

经费问题一直是外刊资源共建共享的关键因素,也是图书情报界人士探讨的热点之一。由于缺少经费的支持,各地区、各系统的协调工作也是做做停停,目前协作机构多是按经费比例收取成员馆协调费用,由于没有稳定的经费来源,协调机构的工作没有保障,曾经参与外刊资源共享、协调订购的图书馆,也很难坚持下来,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仅有益于每一个参与的图书馆,同时也对整个周边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益,因此,在政府拨款的同时,还应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以保障协调工作的顺利进行。

3.5 加强立法,使共建共享走向法制轨道

目前我国还没有颁布《图书馆法》无法为全国文献共建共享提供法律保障,仅靠一些图书馆之间的倡议,本着“积极参与、平等协作、承担义务、互惠互利”的原则来进行还不够,很难维持协调工作局面,迫切需要通过法律手段来制定文献分工购藏方针,规定各成员馆的责任、范围和服务方法以及自身的利益,奖惩方式等,没有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保障,缺乏约束机制,任何共建共享也只是建立在自发的松散的结构体系上,很难维持协调工作的局面。

3.6 深入开展对外刊资源共建共享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外刊建设出现了新的问题,同时信息环境的改变,又为外刊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因此,有许多课题需要研究,这些问题主要包括:①对我国外刊资源整体化协调发展的保障机制的研究;②如何在数字化和网络化新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高效的、符合社会未来发展需要的、能对我国教育科学文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的文献保障体系;③对协调机构整体利益与成员馆个体利益的研究;④如何建立协调指标体系,将协调工作进行量化研究,通过科学评估,为调整协作系统各馆的期刊订购提供科学依据;⑤如何在共建共享机制下对各图书馆进行文献资源的评估;⑥目前电子期刊资源已经成为整体文献资源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加强电子期刊资源收藏和利用的调查研究,以进行科学的电子期刊成本与效益分析;⑦如何加强电子期刊的协调共享和网上文献传递工作;⑧由于新技术在期刊工作中的广泛应用,电子期刊的大量出现,给期刊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从现有期刊人员总体情况看,业务和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俊英等.现代化进程中的大学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2,(2):25-27

2 叶继元.入世后我国外刊资源建设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图书情报工作,2002,(10):101-105

3 同1

4 欧阳轻娥等.入世后外刊资源建设刍议.情报探索,2002,(3)

5 蔡丽萍.外刊工作研究综述.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64-66

6 王凌等.论建立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河南图书馆学刊,2000,(3):43-45

7 2003年度全国高校图书馆外文期刊订购协调会议纪要.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4):89

8 朱硕峰.国家图书馆在外文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中的作用.国家图书馆学刊,2002,(3):21-25

9 国家科技部.关于“九五”期间文献资源建设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我国的首都作文300字

全文共 321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有天安门,雄伟而庄严。北京,作为我们的首都,我一直梦想着能去看一看我们的首都。

今天,姐姐特地放了祖国60周岁生日在天安门广场上的大阅兵给我看,看着军人们穿着军装迈着整齐的步伐从天安门广场走过,我心里很激动。

北京有人民纪念碑,在那里,我们可以了解新中国历程中许许多多为祖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民英雄,我心存敬意。北京有宽阔的柏油路,路上的车辆有秩序地行驶着。

北京到处都是高楼大厦,繁华热闹,让我为昌盛的祖国感到自豪。北京还有大大的公园,里面种了许多枫树,火红的颜色仿佛要燃烧一样,将公园装饰得更加美丽。瞧,公园里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河里的小鱼欢快地玩耍着。

看了许许多多的图片,更加增时了我对北京的向往,我为祖国的首都北京自豪,更为祖国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我国的国宝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五小 三年级 贾圣娜

我不喜欢小兔子、小鱼,我只喜欢我们国家的国宝,它就是大熊猫。熊猫的脸圆圆的,耳朵、眼睛四周、四肢都是黑色的,头和肚子是白色的,可爱极了!

它们喜欢吃竹子、玉米秆、竹笋、幼杉树皮,它们在四川北部生活,有的熊猫生活在动物园。野生的熊猫只能活到18~20岁,动物园里的大熊猫能活到30岁以上。

有一次,我们去动物园的时候,我看见两只小熊猫在抢食物。一只比它俩大的熊猫过来把食物夺走了。我看那两只小熊猫很可怜,就问动物园的看管人员要了几片叶子,给小熊猫们吃。刚递给它们,一眨眼,手上的叶子就被两个小熊猫拿走了,它们吃完后就去玩了。它们玩了一会就来我旁边,我就用手摸了摸,小熊猫们累了的时候,它们就睡觉去了,真可爱。

我最喜欢小熊猫了,因为它们是国宝,我就很喜欢它们,你喜欢小熊猫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