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孟子

孟子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孟子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孟子问题。

分享

浏览

1859

作文

105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五单元作文:仁者无敌——孟子的人生哲学_800字

全文共 797 字

+ 加入清单

孟子看来,要想成为圣人就必须“保养本心”、善养“浩然之气”。孟子说这种“浩然之气”“至大至刚”,能够“塞于天地之间”,听起来似乎充满故弄玄虚的神秘色彩,实则仍以保养本性和加强仁义道德修养为旨归。纷繁世间,酒色财气,人生总是充满了欲望和诱惑,要想学做圣人就必须摆脱这些干扰。孟子认为,人们的差别不在于富贵贫贱,而在于能否保持高尚的道德,即做“仁人”。君子“以德服人”,“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抵御外在物欲干扰,保养良好天性,既需要好的环境,更需要个人持之以恒的努力。因此,孟子更强调个人的立志和坚持,强调君子必须“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孟子反对的是大家都将“仁义”抛诸脑后而把眼睛紧盯在“利”上,反对“见利忘义”和“后义而先利”。他认为,如果人人都 “怀利以相接”,“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那就会导致人们不顾廉耻、互相倾轧,天下大乱。因此他提倡君子应该做到“仁民而爱物”,在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要舍利取义、“舍生取义”。

与老子的清净无为不同,孟子奉行积极入世的人生观,有一种“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轩昂霸气,这比孔子的“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无可奈何更为坚毅和充满斗争意志。他相信即使暂时遇到挫折和困难,那不过是一些必经的考验,人要想成功,必须经风雨、见世面。孟子认为人只有在逆境中奋斗,才能激发出强烈的进取精神。在面对困境时,“君子不怨天,不尤人”,“自任以天下之重”,以实现人生价值。

孟子还提出了理想的人生典范——大丈夫人格。在孟子看来,保持自我和完善人格才是理想的人格即所谓大丈夫:“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只有人格独立自主才能“无为其所不为”,才能“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仁人无敌于天下”,有了这样的修养和“浩然之气”,就能够无所畏惧。

展开阅读全文

《孟子》

全文共 213 字

+ 加入清单

5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5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5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6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6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62.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6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64.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6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展开阅读全文

孟子名言佳句

全文共 2005 字

+ 加入清单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王顾左右而言他》已编入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寡人之于国也》编入高中语文教科书中。语文迷小编分享一下孟子的名言给大家,快来看看吧!

( 1 ) 尽信书,不如无书。

( 2 )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3 )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 4 )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 5 )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6 ) 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 7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 8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9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 10 )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 11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12 ) 人皆可以为尧舜。

( 13 )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 14 )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 15 )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 16 ) 养心莫善于寡欲。

( 17 )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 18 )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 19 )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 20 )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 21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22 )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 23 )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 24 ) 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 25 )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 26 )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也;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 27 )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 28 )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 29 )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30 )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 31 )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 32 ) 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 33 )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34 )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 35 ) 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 36 )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 37 )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38 ) 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 39 )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40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41 ) 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 42 )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 43 ) 尊贤使能,后杰在位。

( 44 )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 45 ) 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 46 ) 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 47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48 )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49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50 )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 51 )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 52 ) 其进锐者,其退速。

( 53 )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 54 )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 55 )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 56 )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 57 ) 仁者无敌。

( 58 )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 59 )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 60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展开阅读全文

孟子的名言警句

全文共 1699 字

+ 加入清单

孟子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zhǎng)氏。今天,yuwenmi小编为大家分享孟子的名言警句,欢迎阅读!

1)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2)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3) 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4) 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5)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6) 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7)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8)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0) 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11)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2)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13)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4)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5)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16)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17)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18)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19)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20)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1)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22)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3)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4)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25) 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26)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27)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8)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29)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30)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31)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32)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3) 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34)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5)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36)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37)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38)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39)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40)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41)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42)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43)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44)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5)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46) 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47)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48) 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49) 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50)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展开阅读全文

有关孟子的经典名言

全文共 2354 字

+ 加入清单

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zhǎng)氏。小编收集了有关孟子的经典名言,欢迎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孙丑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滕文公》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孟子·梁惠王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孟子·万章上》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其进锐者,其退速。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退自齐梁,述尧舜之道而着作焉,此大贤拟圣而作者也。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有风人之托物,二雅之正言,可谓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亚圣之大才者也。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定天下者,在乎仁政为一者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父母;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仇寇。

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孟子言凡欲天子之万乘者,且於其内取千乘,而为天子之诸侯;欲诸侯之千乘者,且於其内但取百乘而为之大夫,是亦不为少矣,何必交相争夺,慕多为胜耶?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义,而先且以自利,则不交相杀夺,故不足自饱餍。言必杀夺。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言上下交取其利而国丧亡者,是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所弑也,无它焉,则千乘之家欲以万乘之利为多也。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所弑也,亦无它焉,是百乘之家欲以千乘之利为多也。

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

展开阅读全文

孟子读后感

全文共 3247 字

+ 加入清单

他自幼接受严格教育,留下“孟母三迁”这样广为人知的故事,他曾游历齐、宋、滕、魏诸国,宣传先王之道,不为采纳,归而与弟子讲学著书,他被后人尊为亚圣.没错,他就是大学者孟子.

孟子生活在战国中期,诸侯之间战争以兼并为主,社会的战乱程度比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有过之而无不及.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了《孟子》这样闪耀伟大光辉的不朽之作.

在《孟子》之中,我体会最深的是孟子的仁的思想.孟子思想中包含着仁义的思想.“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向我们开启了一个人性善良的世界,对于仁义礼智,孟子说:“求则得之,舍则失之.”这不禁引发了我的思考,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自大而是自卑、自弃,当被别人否定时也自我否定了,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无数优点,都有仁义礼智这样美好的品格,只是这座宝藏还尚未被人发现而已,在这个时候,如果能坚强地顶住压力,坚持挖掘自己的优点,那么就是“求则得之”,若是破罐子破摔,恐怕就是“舍则失之”了.在《孟子》首章中,粱惠王问“何以利吾国”,孟子却说利尚且可以不谈,但仁义却是根本之策,这种仁政的思想是很可贵的,但与梁惠王当时的心情无疑是不相同的.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们,真正能实行仁政的又有几人呢?汉朝有汉高祖,汉文帝、景帝而已,唐朝也只有高宗、太宗时期尚可称得上仁政,玄宗时虽然出现了盛世,但者与其祖宗打下的基础密不可分,更不用说他任用奸佞、酷吏的事迹了,而整个宋朝几乎就找不出能施行仁政的皇帝,元朝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为了保住自己的政治地位,对其他民族严防死守,倍加歧视,也许只有世宗还算有点仁政的思想罢了,明朝从朱元璋起便是杀人如麻,当其读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之时,更是说出“倘此老在今日,岂可免我一刀”的话来,清朝虽有康乾盛世,这背后却也隐藏着许多文字狱这样的冤案.

由此可见,仁政在整个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是得不到统治者广泛认同的.于是孟子的主张不为采纳也变成了注定的悲剧.

除了仁之外,我还深深体会到了孟子的智慧,有这样一段话让我记忆深刻:于不可已而已者,无所不已.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也.其进锐者,其退速.孟子告诉我们既不能“不及”,又不能“过”,这对我们今天来说,是很有意义的,既阐明了不能中途而废,须坚持到底,善始善终的道理,又告戒人们要把握好“度”,比如马拉松赛跑,是万万不可起跑便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出的.孟子的名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我认为这是孟子智慧最集中的体现.一个人如果好高鹜远,恐怕一事无成.现实不会总是顺如人意的,倘若我们想让世界因自己而改变,那是绝不可能的.只有自身去适应客观条件,在可能的条件下做到最好,才是最重要的,怨天尤人是愚蠢的,真正明智的人即使处于逆境也该有所作为.

最后,我感觉到的,并为之惊讶的是孟子变通的思想,他并非古板的教条主义,而是具有变通思想的思想家,孟子的学生陈臻问他:“以前在齐国时,齐王送给老师您金钱两千两,您不接受,而在宋王、薛君赠予时却接受了,这接受与不接受总有一次错了.”孟子的回答令人豁然开朗:“宋王是送我盘缠,而在薛地时听说路上有危险,需要买兵器戒备,我怎能不接受呢?至于齐国,则没有任何理由,这等于用钱来收买我.”其实无论什么事情,理论到实践总要结合具体情况考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不也是与中国具体国情想结合吗?我认为这种思想在当时应该是很先进的了,由此可见孟子的学说为何有如此之高的地位了.当淳于他自幼接受严格教育,留下“孟母三迁”这样广为人知的故事,他曾游历齐、宋、滕、魏诸国,宣传先王之道,不为采纳,归而与弟子讲学著书,他被后人尊为亚圣.没错,他就是大学者孟子.

孟子生活在战国中期,诸侯之间战争以兼并为主,社会的战乱程度比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有过之而无不及.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了《孟子》这样闪耀伟大光辉的不朽之作.

在《孟子》之中,我体会最深的是孟子的仁的思想.孟子思想中包含着仁义的思想.“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向我们开启了一个人性善良的世界,对于仁义礼智,孟子说:“求则得之,舍则失之.”这不禁引发了我的思考,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自大而是自卑、自弃,当被别人否定时也自我否定了,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无数优点,都有仁义礼智这样美好的品格,只是这座宝藏还尚未被人发现而已,在这个时候,如果能坚强地顶住压力,坚持挖掘自己的优点,那么就是“求则得之”,若是破罐子破摔,恐怕就是“舍则失之”了.在《孟子》首章中,粱惠王问“何以利吾国”,孟子却说利尚且可以不谈,但仁义却是根本之策,这种仁政的思想是很可贵的,但与梁惠王当时的心情无疑是不相同的.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们,真正能实行仁政的又有几人呢?汉朝有汉高祖,汉文帝、景帝而已,唐朝也只有高宗、太宗时期尚可称得上仁政,玄宗时虽然出现了盛世,但者与其祖宗打下的基础密不可分,更不用说他任用奸佞、酷吏的事迹了,而整个宋朝几乎就找不出能施行仁政的皇帝,元朝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为了保住自己的政治地位,对其他民族严防死守,倍加歧视,也许只有世宗还算有点仁政的思想罢了,明朝从朱元璋起便是杀人如麻,当其读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之时,更是说出“倘此老在今日,岂可免我一刀”的话来,清朝虽有康乾盛世,这背后却也隐藏着许多文字狱这样的冤案.

由此可见,仁政在整个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是得不到统治者广泛认同的.于是孟子的主张不为采纳也变成了注定的悲剧.

除了仁之外,我还深深体会到了孟子的智慧,有这样一段话让我记忆深刻:于不可已而已者,无所不已.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也.其进锐者,其退速.孟子告诉我们既不能“不及”,又不能“过”,这对我们今天来说,是很有意义的,既阐明了不能中途而废,须坚持到底,善始善终的道理,又告戒人们要把握好“度”,比如马拉松赛跑,是万万不可起跑便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出的.孟子的名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我认为这是孟子智慧最集中的体现.一个人如果好高鹜远,恐怕一事无成.现实不会总是顺如人意的,倘若我们想让世界因自己而改变,那是绝不可能的.只有自身去适应客观条件,在可能的条件下做到最好,才是最重要的,怨天尤人是愚蠢的,真正明智的人即使处于逆境也该有所作为.

最后,我感觉到的,并为之惊讶的是孟子变通的思想,他并非古板的教条主义,而是具有变通思想的思想家,孟子的学生陈臻问他:“以前在齐国时,齐王送给老师您金钱两千两,您不接受,而在宋王、薛君赠予时却接受了,这接受与不接受总有一次错了.”孟子的回答令人豁然开朗:“宋王是送我盘缠,而在薛地时听说路上有危险,需要买兵器戒备,我怎能不接受呢?至于齐国,则没有任何理由,这等于用钱来收买我.”其实无论什么事情,理论到实践总要结合具体情况考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不也是与中国具体国情想结合吗?我认为这种思想在当时应该是很先进的了,由此可见孟子的学说为何有如此之高的地位了.当淳于髡问孟子男女之间不亲手递东西既然是礼的规定,那嫂嫂掉进水里,小叔子应该用手拉他吗?孟子明确地说,小叔子用手拉她,这是通权达变.至此,孟子之智便跃然纸上,无须多言了.

孟子的“仁”、“智”、变”,是我在古卷墨香之中的最大收获.我想,对于今人而言,孟子永远不会过时,他永远以现在时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有人说一本《孟子》一本《管子》便足以管理一家大公司,其实一本《孟子》就够我们一生做人的了.

走近孟子,品读《孟子》,该是做人的起点吧.

问孟子男女之间不亲手递东西既然是礼的规定,那嫂嫂掉进水里,小叔子应该用手拉他吗?孟子明确地说,小叔子用手拉她,这是通权达变.至此,孟子之智便跃然纸上,无须多言了.

孟子的“仁”、“智”、变”,是我在古卷墨香之中的最大收获.我想,对于今人而言,孟子永远不会过时,他永远以现在时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有人说一本《孟子》一本《管子》便足以管理一家大公司,其实一本《孟子》就够我们一生做人的了.

走近孟子,品读《孟子》,该是做人的起点吧.

展开阅读全文

孟子的典故:孟子少时诵

全文共 256 字

+ 加入清单

【原文】: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译文】:孟子年少时候,有一次,他在吟诵诗文,他的母亲在一旁纺织。孟子(受其影响)突然停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又开始吟诵。他的母亲知道他忘记了,叫住了他就问:“为什么要中间停顿了?”孟子回答说:“忘记了,一会儿又记起来。”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子就割断她的织物,说:“这个织物割断了,能够再接上去吗?”从此之后,孟子读书就专心了。

展开阅读全文

孟子简介,孟子主要著作

全文共 931 字

+ 加入清单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华夏族,今山东人。

他是孔子之孙孔汲的再传弟子。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zhǎng)氏。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王顾左右而言他》已编入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寡人之于国也》编入高中语文教科书中。

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解。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希望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

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着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一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孟子》有七篇十四卷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

但考诸《孟子》,孟轲所见时君如梁惠王、梁襄王、齐宣王、邹穆公、滕文公、鲁平公等皆称谥号,恐非孟子自作时所为也;又记孟子弟子乐正子、公都子、屋卢子皆以“子”称,也断非孟子之所为,其编定者极可能是孟子的弟子。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

《孟子》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流传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儒家经典着作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2024高考考素材:孟子的名言及译文

全文共 1119 字

+ 加入清单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规和矩,就画不出圆和方。现在用来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

【译文】称一称,才知道轻重;量一量,才知道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

【译文】人要放弃一些事情不做,然后才能做成事业。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文】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凉它十天,没有能够长大的。寓意做事一日勤,十日怠,没有恒心,是不会成功的。

5、其进锐者, 其退速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

8、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9、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鲜鱼,是我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如果)两样东西不能一齐得到,(只好)放弃鲜鱼而要熊掌。生命,也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生命和正义不能够同时得到,(只好)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

1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儿女,推广开也去爱抚人家的儿女。

1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有利的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

1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行仁政的就有很多人帮助,不行仁政的就很少有人帮助。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都反对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都归顺他。

1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富贵不能乱了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屈我的节,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14、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译文】君子内心所怀的念头是仁,是礼。仁爱的人爱别人,礼让 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 人也经常尊敬他。

1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译文】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神谷神为次,君主为轻。

展开阅读全文

孟子思想与廉政建设主题征文

全文共 2671 字

+ 加入清单

孟子廉政思想是廉政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思想资源。有效整合传统廉政文化资源,使孟子廉政文化传统与不断发展的先进文化和反腐倡廉的新形势相适应,实现廉政文化建设的与时俱进,具有非常现实的启示作用。

一、清廉自守应成为党员干部之为政根本。孟子明确地把为官者的腐败与廉洁两种行为联系起来考察。他说:“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他认为,为官者不取不义之财,即为廉:相反就是伤害了廉。“伤廉”小则身败名裂,大则国亡族灭。这些关于吏治清明重要性的思想,对防范官吏的腐败有重要的警示作用。“廉”与“贪”仅一字之差,却反映了两种绝然不同的人格形象。那些清正廉明之士,高官不能变其节,重利不能易其行,公正无私,光明磊落,深受人们爱戴,留芳千古;而那些贪官污吏,“率兽食人”,见利忘义,临财变节,终遭万民唾骂,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遗臭万年。这两种人格在历史上产生的两种不同反响,表明了历史的公正评判,反映了我们民族反贪拥廉的价值选择,值得我们大加发扬。官员是社会的一杆标尺,一面镜子,他们爱好什么,追求什么,对社会大众具有极大的暗示、导引和示范作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千方百计为自己敛财,他们的信仰是“不要白不要”、“不取白不取”,这同孟子所追求的“廉”德水火不能相容。这就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把清廉自守奉为为官准则,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能够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

二、重义轻利应成为党员干部之道德取向。孔子认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即通过“不义”手段取得富贵,视如浮云。孟子进一步阐释说:“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孟子反对的是“见利忘义”和“后义而先利”。他认为,如果人人都“怀利以相接”,“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那就会导致人们不顾廉耻,互相倾轧,天下大乱。因此他提倡君子应该做到“仁民而爱物”,在“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情况下,要舍利取义、“舍生取义”。孟子进一步阐述说:“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天下弗愿也;系马千驷弗视也;非其道也,非其义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如果不符合道义的准则要求,那么即使一根小草也不随便交给人或不随便从别人那里取得。孟子还说:“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表现了孟子重义轻利的道德取向。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问题,对于为政者来说尤其重要。为政者在执行公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金钱与道义的关系问题。一些人常常出于个人私利,千方百计诱惑拉拢官员,以实现其不可告人之目的。处于这种环境下,官员们怎样才能经受得住各种诱惑的考验?毫无疑义,“以义制利”原则,给了人们思考问题的价值取向。它教导为官者,对于“利”要有一种理性的约制,不苟取,不妄得,不受不义之财,这种道德意识,给了为政者拒腐防变的精神支柱,使为官者养成“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的高尚人格。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孟子的“重义轻利”原则,对于保证廉政的实施,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三、修身养气应成为党员干部之立命根本。孟子思想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注重人格和道德修养,引导人与社会崇尚真、善、美。孟子认为:“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还强调:“养心莫善于寡欲”“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说:“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居住在天下最广大的居所里,站立在天下最正大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广阔的道路上,能实现志向就与百姓一起去实现,不能实现志向时就独自施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就是大丈夫!也就是说,一个人应该行得正,站得直,为理想目标去奋斗,其中表现出了高度的原则性和大丈夫人格。孟子的“修身”、“养气”思想,传达的是一种做人的道理,他告诫我们:一个人,无论你贫穷还是富贵,都必须要有良好的修养和崇高的人格,否则将难以“见于世”。这一思想对于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永葆先进性具有同样的借鉴价值。新形势下加强党性修养,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更显示其必要性,这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现实需要;是激励昂扬精神,立志为党为人民有所作为的力量之源;是抵制腐朽思想影响,树立党的良好形象的固本之举;是完成新世纪历史任务的重要保证;也是改善党员队伍现状的重要保证。孟子也说过,在历史上担当“大任”起过作用的人物,都经过一个艰苦的锻炼过程,“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党员干部是要担负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改造世界的“大任”的,所以更必须注意在革命斗争中的锻炼和修养。要“善养浩然之气”,经常检查自己的言行,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志存高远,淡泊名利,清正廉洁,勤政为民,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行为品质。

四、知耻明德应成为党员干部之道德操守。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这就是说,知耻乃做人之本。“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一个人之所以不清廉,乃至于违犯礼义,做出不合乎道德的事,原因就在于不知羞耻。当官的人无耻,就会使国家蒙受灾难和耻辱。现在贪官犯赃,怕的是刑法,就是不怕羞耻两字。古人说:“教人,使人必先知耻;无耻,则无所不为。既知耻,又须养护其知耻之心,督责之使有所畏,荣耀之使有所慕。督责荣耀,皆非所以为教也。”这又告诉我们,必须在社会上培养知耻明德的风气,重在“督责”,重在教育、重在预防。法网恢恢总有漏洞,道德自省无处不在。只是依靠刑法而不教育干部明德知耻,也不可能从思想根子上铲除腐败。毛泽东说过,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臣下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而国家还没有办法治理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老百姓一定要当李自成。国民党是这样,共产党也会是这样。毛主席的这段话,使我们明确廉政文化建设与知耻文化的建立有很大的关系。胡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精辟概括,明确提出了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应倡导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强调“知耻”,就是教育党员干部和社会大众反对腐败行为,形成不容腐败的社会环境,为反腐倡廉提供公众性舆论支撑,占领和挤压腐败文化的生存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孟子思想与廉政建设主题征文

全文共 2224 字

+ 加入清单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无论是“仁爱礼信”、“正心诚意”、“修身慎独”、“舍生取义”等积极思想,还是“为政以德”、“民为邦本”及重民尊民等儒学观念,无论是孔子强调的“德政”,还是孟子提倡的“仁政”,从理论上说,都逻辑地蕴涵着“廉政”思想。这些儒家学者们杰出的治国感悟和政治智慧,具有无法替代的强大功能,对我们今天的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取其精要,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志存高远

《论语》中提到“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儒家之志乃“内圣外王”。内圣,就是加强自我修养、磨砺坚强意志;外王,即是服务社会、管理国家。中国传统文化有“修齐治平”的说法,国家公务员不是圣人,但当洁身自好,服务国家。“法乎其上,得乎其中”,志向立得高远,抵受腐败诱惑的力度才有可能加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就是清简素朴,方志敏在《清贫》一文中写道:“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当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条件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在首都北京,更是处在高发展的阶段,高发展伴随着高风险,因此,党员领导干部,更需要坐得住板凳,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十八大以来,中央接连打掉徐某、周某两只大老虎及众多副国级、省部级干部达46人之多,他们以权力为工具,追求享乐、谋取私利,以至国家人民财产蒙受严重损失,是我们所不齿的。一位行贿者在交代他们的犯罪“心路”时说:“我是一个钓者,把领导干部钓住了。但有时又想,我也是一条贪吃的鱼,这不正是因为他的权力,钓走了我的金钱吗?”这段话值得我们反复吟味深思。《论语·学而》载:“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是说一个人要养成“吾日三省吾身”的习惯。王阳明一生主张“良知、致良知、知行合一”,即在生活中,对后天所染的心灵垃圾作不断的清除。“致良知”是崇高的心境,高远的志向,同时也是一个立志的思想过程。

二、三畏三戒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我们不妨将天命理解为“规律”,理解为民意。一个人在腐败的时候就要有所畏惧,因为他已在违背规律,违背人心,违背潮流。个人是这样,政党也是这样,没有一怕字在心里放着,就会出大问题。我们手里有了权,这权是谁给的?是人民给的。民如水,执政者如舟,执政者心里若没有了人民,水随时都有可能“覆舟”,邓小平在《共产党员要接受监督》一文中说过: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也不好,做事要有所畏,有所怕,不能无所顾忌。孔子又说到“畏大人”,对父母、长辈、有道德学问的人有所怕,因为他们的人生中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去吸取与参考。第三“畏圣人之言”,这是叫我们去读书,因为许多总结历史经验的好书都是“圣人”,从书本上学习,并抱着敬畏之心,按照所说的去实践。有了三畏,孔子告诉我们还要有“三戒”:“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这就是说,有道德、有学问的君子,应该有三件事情时刻警惕和戒备:年轻人身心尚未完全成熟,不能贪图女色;壮年体魄强壮,精力旺盛,不能一味地去争胜夺强;老年疲惫衰弱,不可以贪得无厌。许多贪官落马就是心中少了畏字和戒字。最近,原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长魏某案,让国人震惊。据多方证实,魏某被带走时,家中发现2亿现金,执法人员从北京一家银行的分行调去16台点钞机清点,当场烧坏了4台。上亿元的现金是个什么概念?将1亿元人民币堆在一起,差不多能得到一个1.55米长、0.77米宽、1米高的长方体。与这么多的现金“同床共枕”,不知魏某心中可有畏惧,对于腐败分子来说,金钱的诱惑力还是把他们带到了死亡的深渊。

三、行己有耻

《论语》说:“行己有耻”,即:作为一个人都要有自尊、自爱之心,不要做出令自己感到羞耻的事情。孔子说:“知耻近乎勇”,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又说:“羞耻之心,义之端也”。欧阳修也讲过,“廉耻,是立人之大节”。康有为则讲过,“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心”,“风俗之美,在养民知耻”。现在贪官犯赃,怕的是党纪国法,就是不怕羞耻两字。法网恢恢总有漏洞,道德自省无处不在。只是依靠党纪国法而不教育干部明德知耻,就不可能从思想根源上铲除腐败。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曾说过:“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臣下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而国家还没有办法治理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老百姓一定要当李自成。国民党是这样,共产党也会是这样。” 在日本,当一个日本人犯下罪行,他承重难当的不是罪恶引起的内责,而是罪行带来的耻辱。一个政府官吏发生重大错失,耻辱会让他走上自杀道路。警视厅将一个贪污犯押上刑车,都要在他的头上蒙上黑套,并一定将他的领带卸去,原因也是为防止他自杀免辱。这种耻文化也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耻是文化,不是刑律,但已经成为精神意义上的刑律。可以说刑律是物质法制、表层法制,而耻文化则是精神法制、深层法制。

总之,儒家廉政文化中的许多优秀成果,到了今天仍未丧失它的理论光辉,只要我们善于发掘、总结,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作指导,大胆地批判继承中国传统儒家廉政智慧中一切合理的、有益的因素,它必能在当前党风廉政建设中发挥其应有价值,大放异彩。

展开阅读全文

孟子——仁政大师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1、孟子,是光照千古的儒学圣人,是塑造中华民族灵魂的思想巨匠,是描绘盛世宏图的设计大师。从诸葛亮高卧隆中到纵横天下的人生轨迹中,我们能看到孟子设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蓝图的巨大意义。《寡人之于国也》能让我们看到孟子主张仁政、行王道的治国安邦的大智慧。

2、你宣传仁政思想.也曾像孔子一样周游列国,在周游列国的过程中.演绎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你主张人性本善,提出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处世准则。你蔑视权贵、刚直不阿,“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你具有丰厚的学养、刚健的气质和机智应变的能力。你,养浩然之气,做顶天立地的中华大写的人。

3、你留给后人的是一部充满了你的思想主张的书——《孟子》,虽然并非都是你所作,却可以代表你的思想和风格。

顾炎武曾说“邦无定交,士无定主”,一般游士,都肆无忌惮。是不是也因为你无定主,所以说话较随便些,在王宫大人面前,也敢抵掌而谈呢?大概也是因此,你的文章才会有如此磅礴的气势吧!为什么你会无所忌惮呢?难道单单是因为你是个游士,无定主吗?不是的,这其中还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修养,也是因为怎样的修养,才是你的文章沛然而不可御。

孟轲,请允许我叫你全名,这比叫孟子更亲切。

你是站在历史之上的巨人,“亚圣”之名当之无愧。你闪亮的思想会继续耀眼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历史典故:孟子不尽信书

全文共 505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在殷商末年,周武王继位后的第四年,周武王得知商纣王的军队主力远征东夷,朝歌空虚,即率兵伐商。周武王率军队,进至牧野。

商纣王闻讯后,仓促调动少量的防卫兵士和战俘,开赴牧野迎战。后来,《尚书·武成》中说:“受(纣王)率其旅如林,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没有人愿意和我为敌),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向后边的自己人攻击),血流漂杵。”

战国时期的孟子,有一次读到这里颇有感慨地说:“尽《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以血之流杵也?”按照孟子的看法,像周武王这样讲仁道的人,讨伐商纣王这样极为不仁的人,怎么会血流成河呢?肯定是《尚书》的记述有问题。

经验是一个既有用又无用,既有利又有害的东西,用得好可以使你不断成功,用得不好则会让你一败涂地。书上说的只是理论和经验,要通过自己亲自去实践去验证,得到的才是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书也有错的时候。如果一味相信书本上的东西,就有可能被误导,反而不如没有书本了。在现实中,我们也经常看见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死抱着书本,两眼不见现实,进行所谓的研究。他们的作为充其量不过证明他们自己是书呆子而已。

[历史典故:孟子不尽信书

展开阅读全文

与孟子相关的名言警句

全文共 204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与孟子相关名言警句,欢迎借鉴!

1、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2、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3、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4、仁者无敌。

5、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6、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7、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8、国人皆曰可杀。

9、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10、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11、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

12、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13、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

14、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15、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16、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17、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8、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19、仁人无敌于天下。

20、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21、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22、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23、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24、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地。

2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26、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27、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

28、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29、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30、居移气,养移体。

31、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32、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33、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34、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35、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36、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37、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38、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39、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40、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41、出于其类,拔乎其萃。

4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3、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44、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45、天下殆哉,岌岌乎。

4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7、仁则荣,不仁则辱。

48、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49、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

50、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51、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52、其进锐者,其退速。

5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54、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55、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56、彼一时,此一时也。

57、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58、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59、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60、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61、胸中正,则眸子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吒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庚哉?

6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63、尊贤使能,后杰在位。

64、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65、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66、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67、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68、登泰山而小天下。

69、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70、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71、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7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73、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74、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75、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76、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77、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78、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

79、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80、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展开阅读全文

《孟子》的名言警句

全文共 1732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留传。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孟子》的名言警句,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孟子》的名言警句

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於是则慕仲尼,周流忧世,遂以儒道游於诸侯,思济斯民。然由不肯枉尺直寻,时君咸谓之迂阔於事,终莫能听纳其说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长师孔子之孙子思,治儒述之道

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有风人之托物,二雅之正言,可谓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亚圣之大才者也孟子退自齐梁,述尧舜之道而著作焉,此大贤拟圣而作者也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旨意合同,若此者众

则为王之大夫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家,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则为王之士庶人亦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身。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孟子言上下交取其利而国丧亡者,是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所弑也,无它焉,则千乘之家欲以万乘之利为多也。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所弑也,亦无它焉,是百乘之家欲以千乘之利为多也

孟子言凡欲天子之万乘者,且於其内取千乘,而为天子之诸侯;欲诸侯之千乘者,且於其内但取百乘而为之大夫,是亦不为少矣,何必交相争夺,慕多为胜耶

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义,而先且以自利,则不交相杀夺,故不足自饱餍。言必杀夺

如千乘夺取万乘,百乘夺取千乘,然後为饱足也惠王今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国,则为王之大夫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家,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则为王之士庶人亦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身

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王以国为问,大夫以家为问,士庶人以身为问者,王称国,故以国问;大夫称家,故以家问;士庶人无称,故以身问而已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展开阅读全文

有关孟子中的名言警句大全

全文共 1651 字

+ 加入清单

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以下是“孟子中的名言警句”,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1)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2)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3) 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稿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氵孛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

4) ”斯言殆欲使後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不但施於说《诗》也。今诸解者往往摭取而说之,其说又多乖异不同。

5)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6) 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7)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8)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9) 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10)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1) 惟有贤者然後乃得乐此耳。谓修尧舜之道,国家安宁,故得有此以为乐也。不贤之人,亡国破家,虽有此,亦为人所夺,故不得以为乐也。

12)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13) 孟子言凡欲天子之万乘者,且於其内取千乘,而为天子之诸侯;欲诸侯之千乘者,且於其内但取百乘而为之大夫,是亦不为少矣,何必交相争夺,慕多为胜耶?

14) 王如知此不足以相笑,王之政犹此也,王虽有移民转粟之善政,其好战残民与邻国同,而独望民之多,何异於五十步笑百步者乎。

15)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16)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17) 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18)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9)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20)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21)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22) 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23)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24) 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长师孔子之孙子思,治儒述之道。

25)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26)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7)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28)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9)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30)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31)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32)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33)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34) 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35) 有风人之托物,二雅之正言,可谓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亚圣之大才者也。

36) 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37)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38) 如千乘夺取万乘,百乘夺取千乘,然後为饱足也。

39) 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40)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41) 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父母;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仇寇。

42)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43)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44) 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45)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6)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47)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

48)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49) 贤者而後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50) 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51) 则天下归之,以政伤民,民乐其亡,以梃服强,仁与不仁也。

52) 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展开阅读全文

我眼中的孟子作文

全文共 626 字

+ 加入清单

孟子,一位先秦大家,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位风度翩翩的儒生,他和蔼可亲,慈祥的面颊上总是返着一丝微笑。

孟子是博爱的。

孟子的仁政和非攻思想处处都体现着他忧国忧民的仁心。他四方游说诸侯施行仁政。在那战乱纷飞的年代,充斥着暴力,流行着吞并,肆虐着攻伐,这位儒家学派的“亚圣”要从法家的血腥中抢得一丝仁爱的地位,何其不易。但是他为天下万民,仍不屑努力与八方诸侯,无奈天下分久必合,孟子最终放弃了。他站在泰山之巅,俯视天下万民,有的穷困潦倒饿死街头;有的为谋生存骨肉分离……仰不足以养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他万念俱灰,为何他的眼中长含泪水,因为他爱老百姓爱得深沉。游说不遂他便退以着书,终成《孟子》。

孟子十分讲原则。

孟子为人很讲原则。即:“生而有不用也,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无论何时,哪怕是生死关头也要讲求原则,决不做苟且偷生之事。他大义凛然,四心伴身:他遇人知恻隐;遇错明羞恶;遇贤懂恭敬;遇事辨是非。面队万钟的丰厚条件,他毅然咏颂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和加焉!他一生两袖清风,不求宫室之美;不爱妻妾之奉;不需所识穷乏者得我。他从始至终都保持着人皆有之的“本心”,使他成为了正人君子的典范。

孟子作为亚圣,真的将仁爱的种子播撒如万民的心中,普济了天下。

孟子朴素的一生充满了失望,无奈,贫困。但他志向远大,却壮志未酬。真正做到了:贫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失为一位学术,政治教育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孟子作文800字

全文共 761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的流逝,荡涤旧迹,仅留下微薄的平淡与悲哀,纵横历史,一颗流星划破了长夜,流下一道璀璨的光和影。我,陶醉于你——永远孟子,你那淡泊名利,追求仁义,执著地忧国、忧民。

你的思想,深邃而又使人大彻大悟,让人不得不叹之惜之,赞之赏之。你继承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可又丝毫没有生搬硬套的迹象。你甘于平淡,却不甘于平庸,当你遭到诸侯冷视之时;当你无法施才华之时;当你一心为民,而力不从心之时……我看见了你辞去象笏的艰难与挣扎;一边是助君成业而自己却安于清贫,另一边则是你所向往的仁政忠义。你离去的背影如此地坚决而伟大,回到家乡,你聚徒讲学,著书立说,为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努力。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我曾摆脱不了那甜的诱惑,忘却不了那或苦或甜的香醇,可在我山穷水尽的那一刻,或在我烦躁的那一刻,我望见了你那平静如水的双眸、给予我前进的方向与无穷的动力。我想要触及你的衣襟,细细地玩味,却在指泵碰触了清而澈,凉面透的泉水,淡得让人无从品味,感受的只有宽宏壮阔的大爱,久久地萦绕在脑海。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舍生取义”,“以民为本”我本仅以为你为求得一方兴起,一片安宁而不懈努力,可是,我错了,你虽身处山野,可心怀抱负,思虑早已冲出大山,越过江河,展望世间。你真正寻求的是一种以民为本的博爱,一种让仁义响彻齐鲁大地的大儒思想,一种为了正义而勇敢抗争的精神,何必在乎那权贵之争?谁言非要承受那委屈人格,受于压迫之苦?

唯有对你惊鸿一瞥,却窥见了一种为仁为义的人生之道。当后人恍然大悟你用心良苦的哲理如此深邃之时,你却早已悠然飘远,教我如何追寻你的步伐,那仁政忠义的精髓?教我如何触及你的衣襟,那忧患而生,安乐而死的哲理?夜的帷幕渐渐拉下,我当空长吟,那远方完美的一道光弧,是为你而起的缥缈之虹。

展开阅读全文

我心中的孟子作文800字

全文共 949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战国,战乱频频,纷扰天下,风烟中,一人矗立,那人便是我心中的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是仁爱的。他心系四方百姓,弘扬“仁政”思想,他关心世间万物,从王侯到将帅,从商贾到百姓,从牲畜到林木,从草色到花香。孟子在《尽心》中说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仁爱的思想影响了千百年来的中国人,例如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最美妈妈——吴菊萍。吴菊萍用双手托起了素不相识的孩子,不顾性命之险,如同呵护自己的孩子一般将坠楼的孩子紧紧拥入怀中。我想,吴菊萍的思想深处,是有着一个勇敢谏言“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的孟子,有着一个普爱众生、大爱天下的孟子。

他是梦中的一支歌,温婉,柔和,只因他大爱天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是刚强的。他有一颗坚韧的心,一颗不容人轻视,不容人僭越的心。纵然富贵,不随波逐流,污浊不堪;纵然贫贱,不卑躬屈膝,低声下气。可顶天,可立地,可爱天下,也可傲天下。他是硝烟中的一朵奇葩,他的刚烈无人能及,他心中有信念:“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他不惧艰险,为了大爱的推广,将一切艰险都变为磨练。于是,他成为天下人皆仰视的一株傲梅。

他是战时的一把剑,尖锐,猛利,只因他心若磐石。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孟子是坦率的。他不遮不掩,不逃不避,直言人性劣端:“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他直面君王,指出其:“王好战。”他批评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他与道家先祖老子有着共通之处,老子飘逸如汪洋大海,他坦率如浩瀚宇宙。他们都直面人生,直视宇宙,坦率如飘渺峰神灵,孑然一身,却又心怀天下。

他是莲中的一曲舞,优雅,宁静,只因他坦率如神。

他就这样远去,远去,化为天边的一颗星。他是我的神,纵使相隔千年,即使,他的肉体已离这凡世远去,但他的思想,他那高尚如明月的品格,已经深深烙入我的心灵。我想,我懂他,哪怕懂的只是冰山一角,哪怕懂的只是火烛一隅。

梦中的一支歌,轻吟轻唱,道的是以神的姿态大爱天下。

战中的一把剑,猛击猛打,显的是以王的智慧心若磐石。

莲中的一曲舞,时起时落,诉的是以人的灵魂坦率如神。

展开阅读全文

我眼中的孟子作文

全文共 512 字

+ 加入清单

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一生的经历很曲折,小时候的孟子因受环境的影响,很贪玩。孟母因此搬过三次家,第三次家,他们搬在了一个书院旁边,孟子因此变得非常好学,时不时跑过去偷听先生讲课,孟母看到了很欣慰,就送孟子去上学。孟子在学堂里,经常因为有自己的见解,而去顶撞先生。孟子长大后,创办了一个学院,教导弟子。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仁义治天下,就带着弟子们去游学。可是,无论他到哪个国家,没有哪一个君王愿意接受,他们都是以战争的方式来打江山。到了老年,他觉得自己的愿望不可能实现了,就回到家乡来教学。

其实,孟子的做法没有什么不对,因为战争,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人们会无家可归。用仁义来治理天下,人们都会拥戴这个君王,觉得这个君王是个好君王。

就像我们生活中,常常因为些小事,而动怒,打架,为什么不能静下心来好好的谈论,而是用武力来解决事情呢?现在,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在打仗,这有什么好处呢?这只会让人们受苦,这些战争灾区的人们是无辜,为什么要他们来承受这一切呢?为什么不能停下战争来谈判呢?这对双方都有好处。

读了《孟子的故事》我感触很深,它让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用武力来解决,要用文明的方式来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