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中作文教学教案模板(汇编20篇)

青春是蓬蓬勃勃的生机,是不会泯灭的希望,是一往无前的勇敢,是生命中最辉煌的色彩……青春是江河里奔涌的激浪,天地间回荡着她澎湃的激情,谁也无法阻挡她寻求大海的脚步。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初中作文教学教案模板,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浏览

4467

作文

60

初中生物教学日记

全文共 820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每一位生物教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适应新课标的要求。生物新课标要求我们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知识性目标的反思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制定知识目标。扎扎实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搞清生物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知识的学习笔者大多是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互动学习。例如第五章植物的呼吸作用及其利用,围绕三个问题导入:1.什么是呼吸,请说出你身边的呼吸现象?2.人或动物在呼吸时,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在成分上有什么不同?3.植物有没呼吸?等问题展开互动交流讨论。有位学生提出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氧气或二氧化碳的存在?教学内容就这样自然的延续。

二、技能性目标的反思

生物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生

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列举身边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要求的分组实验有具备条件,一个个都要开展,实验过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七年级开展的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实验,发现学生动手能力很强,出乎意料,对实验也非常感兴趣,当场给以表扬。当然对学生的肯定对帮助学生确立自信也是很有帮助。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反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在学习七年级植物标本的采集过程中,“同学们植物标本可帮助我们认识多种多样的植物,在科学研究中也占有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该为植物做些什么呢?”“请我们大家一起来爱护花草树木,以后不会再出现有的同学践踏学校的草坪这现象。”学生也意识要爱护一草一木。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初中五四青年节主题班会教案

全文共 1460 字

+ 加入清单

一、活动设计背景:现在绝大多数的学生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是有些学生面对越来越差的成绩,因为束手无策,最后在重重困难面前不得不放弃了。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希望所有的学生进一步增强历史使命感、主人翁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把自己的理想和前途同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结合起来,要抓紧学习,刻苦钻研。

二、学生现状分析:在学习中仍有一些同学还存在着作业不完成、学习不刻苦的情况。同时还存在课间打闹、组织活动自律性较差的问题。

三、活动目标:希望通过此次班会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青春魅力的舞台,同时激发所有学生发扬青年人的拼搏精神,提高认真学习的积极性。

四、活动时间:5月21日 (因准备时间较长,故推后举行)

五、活动地点:八(4)班教室

六、活动过程:

1、介绍五四精神

什么是五四精神呢?有的认为是爱国主义,有的认为是民主与科学,有的认为是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有的认为是理性精神、个性解放,有的认为是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等等。这些说法都是有道理的,事实上也是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应该把这些方面结合起来,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

总之,五四精神代表着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统一体。因此五四精神就是升华了的爱国精神。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知识更新不断加快,人才呈现年轻化趋势的今天,推动我国科技进步与创新和承担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任,已经愈来愈多的落在青年一代身上。

2、学生交流个人的感悟(学生要进一步增强历史使命感、主人翁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把自己的理想和前途同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结合起来,要抓紧学习,刻苦钻研,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充实提高自己,要敢于开拓,大胆创新,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超越前人,勇攀世界科学技术的高峰。)

3、诗歌朗诵《翻开五月的日历>>翻开五月的日历

我们仿佛看见,那怒形于色的人群,正潮水般的涌向天安门前

翻开五月的日历,我们仿佛听见,那激越高昂的呼声,正清晰的响在耳边,还我青岛 拒签和约,内惩国贼

外争国权,祖国母亲岂容蹂躏,中华大地哪能踏践,这是一群热血青年正义的呐喊,这是一群爱国志士光荣宣言,象一座岩浆迸发的火山,似一柄刺向黑暗的利剑

似一股奔涌而来的洪流,似一只搏击风浪的海燕,翻开五月的日历,我的思绪飘飞的得很远很远,翻开五月的日历,我的心里又添了几许忧患,无数个铁的事实告诉我,愚昧就被欺凌

落后就要挨打,翻开五月日历,我的信心倍增,干劲冲天,信念是坚固的堡垒,理想象燃烧的火焰,和平的呼声早响彻全球,友谊种子已扎根心田,时代的号角已在大江南北响起

改革的春风正在沭阳大地吹遍,让我们高扬五四鲜红的旗帜,团结一心 务实苦干,奋起直追 自强不息,去拥抱新世纪,去拥抱辉煌灿烂的明天

4、全班合唱《未来就是现在》未来就是现在

决赛之后还有决赛,未必有彩排 这擂台,曾经期待多一点的爱,后来明白 每个存在

在乎够痛快不在奖牌,我相信笑容不必加工 爱大于成功,我相信快乐因为感动 真心的互动,我和你爱的光合作用 心灵在震动,看未来在现在进行中

喔我相信,现在就是未来。

5、宣布主题班会结束

七、活动反思:现在绝大多数的学生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是有些学生面对越来越差的成绩,因为束手无策,最后在重重困难面前不得不放弃了。在此,我是郑重地告诉大家:请不要轻言放弃。只要你不放弃,就一定有赢的机会;然而一旦放弃,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作文教学反思简文

全文共 1258 字

+ 加入清单

某先生看了一位学生的作文说:"好,有进步,这才像作文。"过些时候,看到另一位学生的作文,说:"太棒了,已经不像是在写作文了。"有学生问:"老师,‘像作文’好,还是‘不像作文’好?"

先生道:"有的人原来写文章,东拉西扯,词不达意,颠三倒四,杂乱无章。经过一段时间摸索,渐渐摸到了门儿,有了章法,上了轨道,所以说它‘像作文’了,就是说,它符合了作文的规范。有的人文章越写越成熟,看上去就和常见的作文不一样:没有常规的套路,不沿袭惯用的话语;或为时而作,或为事而作,是真情的自然流露,有事理的巧思顿悟;似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有章法却不死守定法。这时说它‘不像作文’,是说它对学校作文规范的超越。从‘不像作文’到‘像作文’,是进步,再从‘像作文’到‘不像作文’又是一种飞跃。"

作文可以作两种解释,一是指写文章,这里的"作文"是词组,《现代汉语词典》里对此还作了一个补充说明:多指学生练习写作;二是指学生作为练习所写的文章,这个"作文"是名词。现在通常讲"作文"大概就是指学生习作,"像不像作文"想来也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的。

我们现在教作文往往是就作而教作文,课堂上宣讲作文法,然后是出题目练作文,接下来是按作文规则评作文,有的地方还组织学生背作文选。总之,"学作文"、"像作文"的意识太强。一些学校写作教学搞得成功,或是通过读书来带动,或是通过自由创作来带动,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作文意识。

有的人能在文章中道出别人看不出、想不到、说不明的东西,这里面有语言上的功夫,为文技巧的功夫,更有学养上、识见上的功夫。一篇文章里可以看出作者非凡的才智,可以看出作者十年、几十年的功夫。功夫表现在文章之内,但却修炼于文章之外。

人们谈健身之道,重在营养和锻炼这两条。我们的语文教育,历来也强调多读多写,与所谈健身之道暗合。目前语文教学的手段,也还不外乎大量的摄入与大运动量的操练这两个方面。不过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发现学生较普遍地患有语文营养不良、发育不正常之症。病根在哪里?恐怕在于补养与练功不得法。这些年来,我们根据"科学配方",采用大剂量的按照"科学法则"提炼的补药加以喂养,丸散丹膏过量,瓜菜米面不足。现在许多学生对文学作品不感兴趣,有的学生虽有兴趣却苦于没有时间去欣赏,还有的学生则不敢萌发兴趣,在好些个中学里各种文学作品都成为禁书,仅有的阅读材料便是课本和作文选。另一方面,机械化的操作早已成了包括语文在内的各门学科教学的全部内容。这种教法学法,借一句练功的行话来说,属于意念太紧,训练不当,难免走火入魔。

为文当有法,然而并无定法,优秀的作文就在"有法"与"无法"、"像"与"不像"之间;教育须有模式,然而又不可死守定式,出色的教育大概也在有模式与无模式之间。规则有序的钟摆声和紊乱无序的噪声都不是音乐,优美悦耳的旋律总是存在于有序与无序的和谐配置之中。在即将迈进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作文教学,乃至整个语文教育,正在呼唤"绿色食物",呼唤产制绿色食物的"绿色工艺",呼唤生长出绿色工艺的"绿色培育思想"。

[初中作文教学反思简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生作文课教学反思

全文共 2329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讲评课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它是根据作文教学的要求,对批改中发现的学生作文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过程。在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它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对前 一次作文的总结,又是对后一次作文的指导。感谢这次同研一节课,让我对作文讲评课有了新的体会。反思这堂作文讲评课,我认 为其成功之处在于:首先教师要给自己一个恰当的定位,扮演好导演的角色,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向目标。这中间,教师要擅于调控课堂,做到

有收有放,收放自如。其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师是活动中的一员,在生生、师生的互动中生成新知识。再次,教师要擅于评价和鼓励,用精当的评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课上,我还注重让学生练习有条理地说话、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概括能力,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意识和能力等。让作文课不单是写,而且还有听、说、读等方面的训练。本课里同样也有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如: 环节上还有些把得死,想放开,可是不知道学生会说什么,怕驾驭不了,所以设计的时候还是走了保守的路线。这说明还是课堂调控能力不是很强,需要进一步锻炼并加强学习。 在方法的总结上还是老师说得多,学生的认识仅限于表面,说明写作的方法、评价的方法及角度还是把握不好,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指导,促进学生的写作、评价水平都能提高一个新高度。 如何利用作文讲评为学生开创一个正常的自由表达空间,是作文教学面临的难题,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要使学生 逐步掌握写作技巧,在作文讲评中真正体会到写作之乐,从而达到提高写作水平。 我将尽量抓住几个关键环节。

一、树立大作文教学观,正确评价学生的作文

学生的活动天地和思维空间会使他们的一些做法显得有些幼稚,想法有些天真,但那是他们真实情感的流露。按照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说真话、实话、心理话,表达真情实感 ”的要求,在作文评价中,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欣赏学生的作文,尊重学生的意愿.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教会他们讲真话。只要具体明白、具有真情实感,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内心出发,写自己想写的、所追求的、所欣赏的,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激情,同时促进他们在知、情、意、行等多方面素质的发展。

二、以欣赏的眼光,科学评价学生的作文

作文讲评不是单纯的教师评、学生听,而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讨论、评议、修改的互动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要想使评讲课上的生动活泼,教师必须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和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并不断创新,才能使作文讲评真正起到抛砖引玉、穿针引线的作用。 以欣赏的眼光来,首先要善于肯定。教师要抓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在讲评过程中通过设置灵活多样的欣赏环节,如 “榜上有名 ”、 “佳作亮相 ”、 “片段欣赏 ”等,让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畅谈自己的写作思路。同时还要注意肯定学生自己的相对进步,从而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进步和成绩的机会,使被评价者通过他人的赞赏而受到激励。另外我们还可让学生的表现延展至课外,如鼓励他们投稿等,让他们充分 “炫耀 “自己的成果,享受成功的快乐。 其次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 “赏中有评 ”。一是教师要善于用富有启迪性、商讨性、趣味性的语言点拨,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各抒己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评评好在哪里,妙在哪里,欠缺又在哪里;二是教师要善于激发提高,唤起学生 “我要修改、我要写得更好 ”的心理需求,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值得提出的是,在学生动手修改、互改前,教师一定要强调 “三分文章七分读 ”,并提出相应的要求,切不可草率过场,敷衍了事,这样在具体的欣赏、评析中,学生会产生一种羡慕之心,会自觉不自觉地以别人的优点为榜样,吸收其中对自己需要的东西.自觉投入修改作文的过程中去。 第三教师要抓住共性、突出重点。学生作文出现的共性问题,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语句不够通顺;二是应用文的格式存在问题;三是记叙文的 “四要素 ”不全;四是议论文的论点不突出;五是文章的结构顺序比较混乱;六是记 “流水帐 ”,不能突出重点等。这些共性问题,其实都是学生作文的基础问题。评讲中,如果不注意这些共性问题,草草过场,往往它就成为我们作文教学路上的绊脚石,这点不容忽视。但我们又不能蜻蜓点水、面面俱到。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作文中暴露出来的共性问题每次确定一到两个重点进行落实。

三、引领学生自改、互改,切实提高学生的自改能力

叶圣 陶老 先生说过: “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 ”。因此,在讲评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到自改、互改中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这是减轻老师工作负担和压力,培养学生动手、用脑等多方面能力的好举措。首先教师要明确修改方向、提出要求,学生对照要求自改;其次学生在自改的基础上进行互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别人是如何触及生活、触及自然的,是如何展开大胆而合理的想象的,又是怎样以真情实感写出新颖的文章来的,在互改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合作中相互学习,从而达到相互沟通、交流的目的。再次教师要引领修改,对部分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评改和交流,用这种引路的方法,鼓励学生认真观察、亲临社会实践,把笔尖探到现实生活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去强化情感。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语文老师能够抓住关键环节,在讲评作文时讲究科学,注重方法的指导和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创造一个和谐、民主、自由、健康向上的学习、育人环境,我们的作文教学水平就一定能上一个新台阶。

[初中生作文课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全文共 1906 字

+ 加入清单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以生活为背景引导作文教学,让学生的想象渗透到作文教学中,将新课程标准落实到语文作文教学中,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然而部分老师忽视了作文教学,最终作文的教学效果差、效率低。作文在中考试卷中占非常大的比重,作文写好了语文成绩就不会太差。作文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无疑是语文教师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作文教学应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入手,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让作文课堂生动有趣。

一、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和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尤为重要。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在写作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予以表扬鼓励和肯定,渐渐打消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慢慢让学生产生写作的兴趣。要让学生多阅读,读优美的文章和段落,背诵一些经典范文,还要注意扩大知识面,阅读一些报刊、名家名篇,读多了背多了,积累的东西就多了。这样写作的时候就不会感觉无话可说,自然会下笔如流水。作文题目命得怎样关系到写作训练的成败,初期进行写作训练时,要选择适合学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设计作文题目,选择的题目要贴近学生实际,能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不能信手拈来,内容陈旧重复,这样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丝毫没有创作激情。之所以重视作文的命题,而且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善于捕捉他们生活中闪光的情景,是因为防止学生失去兴趣。有了写作兴趣,让学生有灵感就写,发现问题就予以改正,长此以往写作就不再是负担,相反是乐趣,真正实现从“要我写”到“我要写”的转变。

二、以生活为背景引导作文教学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息。”学生要写作,首先要有素材,而素材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脱离了生活,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失去了应有的生命力。长期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写作限制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无话可说,即使写了也很空洞。时间长了,还会给学生心理加上沉重的负担,更多的学生则为了完成任务,东拼西凑,写出来的文章没有真实性。因此,要注意引导学生平时积累,利用生活的源头活水提供写作的基础材料,应当让学生积极体验生活,留意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如节假日组织学生登山,让学生走入大自然;开亲子家长会,让学生与家长面对面,沟通心灵;周末布置学生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让学生体验亲情的伟大。我们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把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带入课堂,添加上合适的音乐背景以及教师的语言,使学生身临其境。这种方法主要锻炼学生的感受能力。学生有了亲身体验,写出来的作文必会情真意切。(论文范文 )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发现生活的美,进而体验作文美。

三、让学生的想象渗透到作文教学中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习作中蕴涵的想象因素,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通过想象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乐于下笔。这里面想象既要新颖独特,又要科学合理。想象如果不合理、不科学,缺乏依据,即使很新奇,想象也是空想。在作文教学中,我在启发学生想象的同时,还要求学生说明想象的依据,以此培养他们科学合理的想象。如某学生构思一篇关于“环保”的话题作文。借用猪八戒的形象,好吃懒做,取经回来后开了一石材厂,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生态环境,挖山毁林,破坏环境,终酿成苦果,最后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他的作文想象力丰富,富有创新性,也体现了一个学生的美好愿望和追求,这也是我们所希望达到的目标。想象力的培养,要经常让学生进行练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素材,更多的练笔机会,但也不能硬逼着学生去写,学生没有灵感,会应付着写来搪塞你,也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

总而言之,我们教师要从日常生活入手,从课堂中各种细节入手,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以生活为背景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同时充分发挥想象力,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能活起来,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生动,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王宝梅。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刍议.金色年华,2012(3)。

高琳雁。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新课程,2012(5)。

黄为平。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思考.快乐阅读,2011.(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化学教学日记

全文共 1057 字

+ 加入清单

进入初三后,同学们将会接触一门新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同学们将会学习一些化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应付大大小小的考试。那么,为迎接中考,同学们应该如何学好化学这门功课呢?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省会25中的任胜利老师。任老师说,万事开头难,对于化学这门课的学习,同学们只要早起步,起好步,以后学习起来就比较顺利了。

◆提前预习

任老师说,现在正值暑假,同学们可利用开学前的这段时间,对化学课本进行翻阅,了解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熟悉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因此记忆的东西比较多,尤其是刚开始接触化学时,需要同学们掌握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较多,这就要求同学们去扎实记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矗

◆认真听课

开学后,同学们学习化学,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随着教学的进度往前走。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认真听讲,把每堂课的知识点都弄明白。功在课堂,利在课后,如果在课堂上能基本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后复习和做作业都不会发生困难;如果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当堂没听懂,在课堂上几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课后可能要花费几倍的时间才能补上。因此,同学们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好每一堂课,是学好化学的关键。听课时,一定要聚精会神,集中注意力,不但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思路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及难点。边听课边记笔记,遇到没有听明白或没记下来的地方要做些记号,课后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

◆动手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老师演示实验的操作、现象,独立地做好学生实验,上好实验课,是学好化学的基矗

首先,同学们在课堂上要认真观察老师所做的每一个演示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现象。化学实验是很生动、很直观的,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如果同学们只图看热闹,光看现象,不动脑子思考,看完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无助于学习的提高,所以,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目的明确了才能抓住观察的重点。

其次,要上好学生实验课,课前必须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时,自己要亲自动手,不做旁观者,要认真做好实验内容里所安排的每一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如实地记录。

任老师提醒新一届初三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同学们应报着平常心去学习,没必要有畏难情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们可以观察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化学现象,然后用所学化学知识去解释,只要有足够的兴趣,学好化学并不难!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家乡变化——对比作文教学设计教案

全文共 1627 字

+ 加入清单

巨人作文 六年级我家周围的变化——在比较中写变化

2014年03月22日邱良清第四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交流后,能丰实、调整自己的认识,进而有效选取内容

2、能够抓住变化,确立合理的行文顺序

3、指导学生将变化写具体

二.教学重点 通过过去和现在的比较,看出“变化”,并且能把变化表达出来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将变化写具体

四.教学准备 作前准备:让学生回家自行观察,引导学生去观察、寻访家乡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将自己所得所感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丰富素材,让作文和生活紧密联系,为习作做好准备。

五.教学过程

①课前热身,完成作业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想考考你们的词语积累做的怎么样?想想有哪些与“变化”有关的成语?

好,同学们都说了很多。那我们的书本上也有好多的,现在就打开你们的课本P11,选择几个你喜欢的成语写一段话。

例文:

(1)时过境迁,在这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股票市场可谓是瞬息万变,股票走势更是变幻莫测,为此,想要在众多人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靠他们随机应变的能力来调控股票市场。最后,那些个思维敏锐的人都摇身一变,和之前已是今非昔比了。 说起“变化”吧,词语意思变化也是变化莫测的。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上的意思也是不一样的哦!看到语文百草园第一题,完成练习

②单刀直入,直切主题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的社会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今天和昨天不一样,现在和从前不一样。事物在变,景物在变,环境在变,上节课老师布置你们回家观察身边的人、物、环境的变化,现在,请把你们收集到的材料和同桌交流交流,我期待你们精彩的表现。

1、指导学生选材

典型性,熟悉性,感触性

2、指导学生,处理材料 主要采用对比,比较的方法进行材料的处理。请同学们谈谈家乡过去和现在的对比?板书

同学们,刚刚我们大概地谈了一下我们的家乡的变化,现在就让我们进一步去了解一下它们吧!板书:家乡的变化

3、指导学生,细化材料

刚刚我们说了那么多的变化,这些变化概括起来主要有哪些啊? 总结概括:衣食住行,家庭收入,交通出行,教育保障,医疗卫生,娱乐设施,城市建设

这么多的材料,我们先从周围的变化说起吧!(眼、耳)并用

4、选取细节,立足写作 有人说细微的东西更容易打动人,的确是如此。让他们选取一些细微的事物来描写。好了我们来看看课文是如何来描写家乡变化的?看课文完成P9练习第一第二题……

5、指导成文 1、引导学生思考:有了自己想写的内容,那你打算以怎样的顺序来写呢?(从古到今;抚今追昔;今忆古惜今……) 2、确定行文顺序:根据自己选材的需要看看哪一种顺序更适合你,可以有助于你展示变化。 3、交流: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来大概表述一下自己的习作思路。其它人可以帮忙补充和修正。

六.板书设计

选材:熟悉清楚、以小见大

家乡的变化顺序:古→今、今→古、今→古→今……

表述:真实、含情、具体(见、闻、感……)

巨人作文 五年级未来的我——想象要大胆、合理

2014年03月22日第四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理解掌握拥有丰富想象力的方法

2、指导学生了解想象作文分类,掌握假想类想象作文的写作技巧

二.教学重点

1、如何基于现实生活,大胆、合理地想象

2、如何确立明确的想象作文主旨、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为基础

3、语言表达如何力求朴实真挚而又充满童趣,引人入胜。

三.教学难点

1、如何正确的选材,不偏离实际

2、表达想象要言之有理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流程

(1)故事导入,激发想象 O是什么?数学家说:“那是零,0点。”诗人说:“那是月亮。”运动员说:“那是环形跑道。”老农说:“那是烧饼。”儿童说:“那是鸡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人对O有不同的认识,有无数个人就有无数个答案。

O是什么?O是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过了山花烂漫莺歌燕舞的春就是夏,过了酷热难耐、草木旺盛的夏就是秋,过了硕果累累、稻谷飘香的秋就是冬,过了寒风刺骨、雪花飞舞的冬又是春。周而复始,四季轮回形成一个封闭的O。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学教案

全文共 2171 字

+ 加入清单

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项基本功。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有了基础。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那么,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呢?

一、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

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二、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三、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

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那么,怎样安排记叙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呢?

(一)、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二)、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三)、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有些小朋友看见同学写出一些好文章来,便惊叹道:“这些内容,我也熟悉的,怎么我没能把它们写出来!”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说穿了,那是因为你缺乏从小事中写出深意的能力。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是少见的,一般人所经历的大多是平凡的、细小的事情。自古以来,好文章数也数不尽,大多写的也是平凡的、细小的事。《红楼梦》写的是封建社会大官僚仕宦家族中的生活琐事,这些生活琐事在那样的门第中可以说是平常又平常的了,但它反映的思想意义却是深刻的,成为举世公认的巨著。

那么,怎样从小事中写出深意呢?

(一)、提高思想水平,训练一副见微知著的好眼力。

照相机能摄像,人的双眼也能摄像。然而人和照相机毕竟不同,双眼是带着感情去选镜头的。观察的人本身要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只有这样,才可能看到事情的里层,发现其中蕴含的深意。

(二)、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寻找出事情所蕴含的深意。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凡事多加留意,尽可能深入地去想一想,不只注意到它的表象,还要去挖掘它的本质,弄清它的来龙去脉。这样,就能有敏感的头脑和锐利的好眼力,挖掘、寻找出事情中所蕴含的深意。

(三)、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写。

背景就是时代环境,指的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动态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联系起来,那就不寻常了。

(四)、“事”与“意”的榫头要对得合适。

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容易犯的毛病是“事”和“意”的榫头对得不准,往往是主观上(意)想“深”,客观上(事)显得内容单薄。因此,我们在具体写的时候,避免在提示事情所蕴含的意义时候犯任意“拔高”的毛病。

有一篇题目叫《节日的早晨》作文,叙的内容是一家人愉快地吃早点的情形,结尾是:吃完早点,我开了院门一看,只见人们穿着美丽的新衣服,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走向热闹的大街,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

这段话的结尾处,犯有“拔高”文章思想意义的毛病。如果写好吃早点的情形,体现人民生活水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步步提高是可以的,可是将它和“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联系在一起,那“事”和“意”的榫头就对得不合适了。

总之,我们只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对听到或看到的事深入地想一番,认识它的意义,鉴别它的价值,并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写,就能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毕业班话题作文复习课教学设计

全文共 2746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思想:本设计适用于九年级第一学期,即学生刚上初三时,属于毕业班作文复习的起始课。.写作的复习,首先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关于.写作的目标,回顾、反思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写作实践,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训练。经过九年义务教育,尤其是初中以来的.写作教学,学生对.写作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和不同程度的提高,具备了一定.写作能力。因此,复习时可围绕.写作的基本理念,适当作一些理论方面的指导,把考生原有的以比较散漫形式存在的.写作行为、.写作的程序转化为适应考试作文的综合.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考场作文的基本形式,进一步规范.写作行为。

2、了解话题作文的基本特点,有效地提高考场作文的档次。

教学重点:掌握话题作文的.写作步骤。

教学难点:立意与选材

教学方法:点拨指导,探究归纳

教学过程:

一、激发导入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表现。一篇考场作文可以说是集考生思想认识、品德情操、审美情趣、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以及专项技能之大成,但考场作文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写作,文艺创作,不同于征文比赛的作文,也不同于平时的作文训练。为什么有些平时.写作基础较好的同学在作文考试中也有“失手”的情况呢?原因就在于不熟悉、不了解考场作文的特殊性,复习的目的就是要熟知考试作文的特点,能够有意识地自觉地按照考试的要求.写作。

二、考点归纳

作文题型方式示例中考考点

命题作文以“我的视线”为题作文1、保证审题没有偏离;2、体现各项.写作要求;3、选材围绕题目所限制的中心,来自生活并富有新意;4、构思要完整,文中最好有点题之句。

半命题作文“我终于战胜了 ”1、补充完整后的题目通顺简洁;2、围绕补充后的题目中心构思选材立意;3、语言顺畅生动,富有生活气息与丰富的情感。

材料作文下面一段文字,选自余秋雨的《文明的碎片》,请读后按要求作文。1、读懂材料;2、在文章中恰当引用所给材料并根据题目要求围绕材料构思立意;3、自拟的题目恰当妥帖;4、语言符合所写的文体特点。

话题作文以“珍惜”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1、围绕指定话题构思立意;2、题目贴切恰当通顺简洁;3、语言符合所写的文体特点。

三、“话题”剖析

话题作文是近年来出现的作文考试的一种题型,它的本质是鼓励创新,张扬个性;往往是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就是要鼓励考生发挥个性特长,选用自己最熟悉的、积累最多的材料,运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和方法,自如自在地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考出最佳水平。

1、话题作文的特点。

(1)活——写什么由考生自己来定,怎么写也由考生自己决定。

(2)宽——对考生的要求非常宽,限制性要求很少。

(3)广——只要是在话题范围之内,围绕它怎么说都行。

2、话题作文命题的几种方式。

(1)一段材料引发话题:这有些类似于材料作文,但“话题”源于材料而不拘泥于材料,由材料引发又可以不切入材料。

(2)一段导语带到话题:导语是由出题者铺叙的一段话;这一段话不是材料,它能把考生引导到话题上。

(3)开门见山显示话题:考题直接指定一个话题,比如,“请就‘音乐’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3、话题作文的构思步骤。

(1)审明题意——审材料、审话题、审要求、审提示。(就是要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即对作文题各个部分的内容逐项揣摩,重要部分要逐字逐句地审读,确切地理解它的含义。)

(2)确定文体——围绕话题,明确目的,根据实际选用自己擅长的文体。例如,要“告人以事,使人同感”,选用记叙文;要“晓之以理,使人信服”,选用议/lw/Index.html>论文;要“授人以知,使人懂得”,得写说明文。必须有一个体式明确的样子,有意规范自己的.写作行为。

(3)拟定题目——角度要小,切入要准,表述要精当。(题好一半文,不应简单地以所供话题为题目,而应通过自己的快速思维,或比较,或分析,或综合,或联想,或想象,从生活或学习的积累中,筛选出符合这次考试要求的.写作素材,在这个基础上,提炼出文章的题目来。)

(4)确定中心——准确、新颖(也叫立意,经过快速敏捷的思维所搜索到的.写作素材,需要有一个中心来统帅,又需要围绕这个中心再次筛选、恰当处理素材。这时所确定的中心才可能是准确的,一个有创作个性的学生,其立意也往往是新颖的。)

(5)谋篇布局——放得开,收得拢(常说考试作文“有分无分,靠审题;高分低分,靠构思”,指的就是谋篇布局,实质上是一个“放”与“收”的过程,这一步是写好考场作文的关键。既要能迅速围绕题目展开广泛而大胆的想象与联想,又要能果断地从大量的想象联想之中,选取最佳材料和角度,酝酿成文章的雏形。)

四、例文赏析。

《“知足常乐”辩》

(1)要求学生从审题、定体、拟题、立意到构思等各方面对作文《知足常乐辩》进行点评。

(2)教师参与交流(如从立意上:本文立意 新颖,突破了常规思维模式,以全新的视角对“知足常乐”这一人们至今崇尚的古训进行辩证分析,指出了现代化的今天如果知足就会产生不利影响乃至危害,阐明了只有不知足才能不断进取,其乐无穷的道理。)

五、强化演练

话题作文.写作训练

1、要求学生任选一题,拟好题目,确定思路,拟定提纲,选好材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2、教师协助分析:

你可以拟题“希望——无形的瑰宝”,在与有形财富的比较中演绎希望的珍贵,你可以拟题“盛满希望上路”,用个性化的经历凸现题目所示的坚强的生活姿态的魅力;你可以拟题“每一个明天都是希望”,阐述“无论身陷怎样的逆境,都不应该绝望,因为前面还有许多个明天”的道理,你还可以拟题“莫把幻想当希望”,从哲理层面作辨析,希望是很有可能实现的幻想,幻想是不大可能实现的希望,生活中破灭的是幻想而不是希望,我们常常为实现不了的希望而痛苦,那是因为把幻想当成了希望。

可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文体和题材,你如果对“2004年十大科技发现”有兴趣,不妨写篇说明文——《火星之水探秘》,介绍人类探求火星上是否存在水的经过;你如果有一个波澜迭起的故事,你可以以“秘密”为线索写篇记叙文;你如果是个体育迷,则可以选择议/lw/Index.html>论文,拟题“实力超群,心理成熟——奥运冠军圆梦探秘”,以令人信服的事实证明夺冠的规律;你如果富于哲理思考,你不妨拟题“不是秘密”写篇散文,从“秘密”的两重性切入抒写独特感悟。

六、小结:

“放飞心灵,放飞个性,放飞文采!”应该是中考作文命题遵循的一个原则。相应的,写好考试作文必备的心理素质应该就是:满怀信心,充满激情。但是,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一样,都有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语言运用、规范体式、书写行文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因此,要熟悉掌握话题作文的步骤,规范话题作文的行为,才能写出感人肺腑,动人心弦的话题佳作。

[ 初中毕业班话题作文复习课教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全文共 1896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然而当前的作文教学着实令人担忧。学生态度消极,谈文色变,作文质量偏低,内容空洞,中心不明,结构凌乱,语言呆板。教师“技巧”“经验”满堂灌,忽视对学生的科学实践,命题脱离学生思想实际。学生读书积累生活不够,作文时没有丰富的材料。以上等现阶段作文教学之现状,引发我之思考

一、学生作文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造成了人为的惧怕写作心理,丧失了作文的成就感。反思一下我们的作文教学是这样一个过程:教师教读范文,学生学习范文----教师归结写法,学生效仿写法---教师命题指导,学生构思行文----教师批改讲评,学生领悟接受。作文时一项极富创造性的心智技能活动,学生是这项创造性活动的实践主体。这样过程的作文活动学生往往手足被限制,绞尽脑汁勉强应付,获得的只是挫折、失败的体验,学生哪有作文的成就感可言。

二、学生阅读面狭窄,文化积淀不够深厚,限制了他们思维的发展,也不利于作文素养的生成与提高。当前,许多中学生为无“证”可举,无“材”可叙而困惑。其实,这一问题的根结就在于学生阅读面狭窄,文化积累不够。,知识面不宽广,人文精

神缺失。而当代社会信息化进程大大加快,作为信息载体的图书和电视日益增多,如今巨大的网络资源又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单一、缓慢、刺激度弱的格局,更为学生查阅信息提供了快捷服务。有感于此,我们教师应建立开放的阅读观,让学生走进文学名著,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用人类美好的精神粮食滋养他们的心灵,才能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认识世界,体验人生,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

三、对生活缺乏切身观察,缺乏切身体验,没有丰富的生活底蕴,导致作文内容单一、空洞,情感苍白无力。三个原因,一是教师对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缺乏足够的指导;二是学生对社会、人生的认知水平较肤浅,阅历不丰富;三是教育机制还不够完善,学生除了课本、书籍中了解社会外,交际面窄,视野狭小,造成了他们生活底气不足。

四、作文教学的唯模式化严重,扼杀了学生作文的个性,导致作文缺乏创新。

五、采用“命题”或限制内容的方式,打消了学生的作文兴趣,不利于开发学生潜能和培养创造性思维。

针对以上几点思考,本人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进行了一些实践。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

1、作文命题从学生的生活思想实际取材。

2、在作文教学中把学生和自己放在平等的地位上,在计划、命题以及各个教学环节经常与学生商量、对话、互动。

3、作文修改的优先权给学生本人,在自我修改评改、集体修改评改和教师修改评改的活动中,让学生及时得到反馈,尝到作文成功的鼓舞。

4、结合学生的认识、情感、态度等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资助作文。

5、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鼓励学生独抒性灵。

二、激发作文热情,培养写作兴趣,促使学生乐于作文。

1、组织学生观察、调查、访问、阅读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作文素材和生活源泉,激起他们以文章的形式表达内心感受的愿望。

2、发现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学生以鼓励,树立佳作典型,经常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写作的信心。

3、把命题命到学生的心坎上,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激励学生爱作文,作好文。

4、运用网络的多媒体功能向学生展示多彩的画面,创设作文情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5、拓展课本资源改编课本剧。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思维能力(观察力和想象力)

观察思维与想象思维是写作中两种最基本最重要的思维方式,观察思维是引领学生写好文章的基础,想象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作文的关键。

1、观察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明确观察明的;二是懂得观察又有顺序、有重点。三是多方位、多角度地观察事物。四是将观察和思考结合起来。

2、想象力的培养。一是充分利用教材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想象。二是走进大自然,在生活实践中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四、建立开发的阅读观,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1、引导学生走进文学作品,让学生生活在文学的氤氲之中,接受文学的滋养。

2、鼓励学生多方面阅读,扩大信息量。

3、引导学生养成背诵、积累的好习惯。

4、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读书活动,交流读书心得。

五、走出课堂,投入生活,让作文回归生活。

1、拓展学生的生活视野,丰富其人生经历和体验。

2、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并深入思考生活。

3、正确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真实平实的朴素写作,从竭尽粉饰生活之能事转化到再现生活之本位。

总之,要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质量,需要我们既要有理性的认识,又要有实践的探索精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这将是我们的作文教学获得最终解放的理想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五四青年节主题班会教案

全文共 2356 字

+ 加入清单

一、活动主题

“坚定理想信念,立志成才报国”

二、活动内容

1.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教育工作和青年成长成才重要指示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和青年成长成才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总书记指出,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广大青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在“勤学、修德、明辨、笃行”上下功夫。

今年4月26日,总书记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视察,希望同学们肩负时代责任,高扬理想风帆,静下心来刻苦学习,努力练好人生和事业的基本功,做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学生,做有担当、有作为的大学生,做有品质、有修养的大学生。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和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青年师生健康成长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校团委结合以学习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开展 “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为主题的团日活动。通过研讨沙龙、故事分享、演讲赛、辩论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团员分享、讨论学习总书记讲话的感受和思考,努力将“勤学、修德、明辨、笃实”重要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团委牵头组织)

2. 开展重温入团誓词主题教育。结合团员纳新和重温入团誓词的主题教育,增强共青团员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扬共青团的光荣传统,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年爱国、爱党热情。引导广大团员青年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激励青年学子为“中国梦”的实现不懈奋斗。(团委牵头组织)

3. 组织评先树优表彰工作。为弘扬五四精神,表彰先进典型,充分展现我校青年师生怀揣梦想、追求卓越、奋发进取的青春风采,校团委决定,拟在“五四”期间表彰2015年度“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学生会干部”和“五四红旗团支部”等共青团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团委牵头组织)

4. 深入开展以“坚定理想信念,立志成才报国”为主题的党日团日活动。党日团日活动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载体。一是通过邀请名师名家讲党课团课等形式,进一步深化广大青年师生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二是通过学“党史、团史”学“英模人物”,进一步深化革命传统教育,教育引导青年师生树立报国理想,培养家国情怀。三是通过对优秀团员青年的表彰和宣传等形式,进一步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力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四是组织高一年级、高二年级开展“理想﹒信念”演讲比赛。(团委、政教处牵头组织)

5. 深入开展以“传承中华文化、践行核心价值”为主题的征文和演讲活动。一是组织高一年级同学以学习“十字”传统文化解读,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深厚的文化基因、精神纽带、价值源泉。组织学生结合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扬,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核心价值观教育知行合一。二是通过开展征文和演讲等活动形式,进一步研究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基本要素和实现形式,让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政教处牵头组织)

6. 深入开展以“凝聚青春力量、展示青春风采”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结合学校第四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组织开展主题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广大团员青年的审美情操和人文素养。充分展现二中学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全面发展的青春风采。(教务处牵头组织)

7. 深入开展以“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为主题的网络文明教育活动。网络已成为工作学习生活的“第一环境”,网络文明素养已成为青年师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体现。一是通过开展“网络文明主题班会”“网络文明主题辩论赛”等活动,引导全体二中学子传播网络文明理念,展示网络文明风采,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二是开辟“好人好事”专栏,宣传优秀教师、优秀学生事迹。三是宣传“每月之星”优秀学生事迹。四是通过开展网络安全知识竞赛等形式,着力培养培育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文明的网络素养、守法的行为习惯、必备的防护技能”的新一代“四有”校园好网民,推动实现网络空间的天朗气清。(政教处牵头组织)

8. 深入开展以“矢志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创造”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一是继续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学生不仅要重视书本知识的积累,而且要经受社会实践的磨砺。二是组织高一年级学生到xx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参观、实践,体验高科技带来的高效益。三是组织志愿者到敬老院开展爱心活动。(政教处牵头组织)

9. 开展“525”心理健康教育节等活动。教育引导青年师生锻炼健康体魄,培养积极向上、阳光平和的心理素质。(政教处牵头组织)

三、活动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纪念五四青年节系列活动是我校2016年度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部、团支部要提高认识,精心组织,认真落实,确保实效。

2.广泛发动,营造氛围。各级部、团支部要做好充分的动员工作,使“五四”活动既突出重点,又全面活跃。要利用网站、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平台等媒体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形成全校上下庆祝“五四”青年节的浓厚氛围。

3. 勤俭节约,务求实效。纪念五四青年节系列活动在力求隆重热烈、使青少年真正受教育的同时,要发扬共青团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和铺张浪费。各处室、团支部要按照工作要求,及时将活动新闻宣传稿件、图片等资料报校团委,届时,团委将组织评选优秀组织奖。确保各项活动取得真正实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作文:从文化学的视角看语文阅读教学

全文共 4611 字

+ 加入清单

文化人类学”的出现,使人们清醒地意识到“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这个命题表明:文化是人创造的,被人创造的文化反过来又规范着人,具体的人总是生存在特定的文化世界中。

作为文化存在的人具有特定的文化属性。所谓人的文化属性,是指人在为了满足自己的系统需要而实现系统生产(实践)的过程中,所具有的最基本的性质和特点。统观人类的发展史,我们便会发现,人的生存价值目标不可能永远停留在一种水平上,从充饥到美食,由性交到爱情,人总是在既有的水平上不断优化自己的生存状态。显然,在人的系统需要中有一种追求尽可能完美的意识支配着它,虽然这种完美的尺度是发展变化的,但却是在满足任何需要时它都是要发挥作用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这种追求尽可能完美的意识,既是人避祸趋福本能的升华,又是人关于“我”的意识在诸种关系中愈来愈凸现,要求全面发展的自觉度愈来愈鲜明的表现。追求尽可能完美的意识就是趋优意识,由于它对人的需要的支配,不仅增强了需要自身的更新性,而且增强了需要在活动中的动力性和超越性。人之所以不会长期地重复前人的生命活动,而不断地创造自己的新生活,或者,人之所以要与旧的生活方式发生冲突,重建适应自己需要的新的生存方式,其内在根源就是支配需要系统的趋优意识。为了趋优而创新,使人类的文化得到持续的发展,也使人自身获得了历史的、现实性的自由,并日趋逼近那种以全面发展为内容的真正自由。其实,被人的“受动性”所引发并激扬的人的“能动性”本身,就包含着人的为了趋优而创新这一基本的文化属性。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认为,当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时,绝不仅仅是一个本然的事实判断的命题,而且也是一个当然的价值判断的命题。因为人们虽然不是在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创造,但由于人在以对象化为特征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着自己,发展着自己的趋优意识,这就使其创造不可能不改变那些不再适合需要的一切社会形式。这样一来,“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实质上就是一部人类不断追求优化而创造新的生存方式的历史,人的为了趋优而创新的基本文化属性也正是在这一历史长河中形成和发展的。

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认为,人的心灵是由欲望、理性和精神构成的。欲望和理性,主要调控人的物质需求,而精神的追求则指向主体的存在被社会所认可和肯定。大凡能被社会认可和肯定的个体,其生命样态,必然具有某种优化的特色。这种追求生命样态的优化,既是人的心灵(精神)最根本的价值追求,也是人的文化属性最具个性特征的展示。

“为了趋优而创新”虽然是作为文化存在的人的文化属性,但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对其有着清醒、自觉意识的。这就不能不让我们关注人的发展程度这一问题。判断人的发展程度(主要是精神境界)的尺度不是别的,正是人自身所确定的意义世界及其对此的自觉状态。人对自己确定的意义世界的自觉状态特别重要。确定意义世界容易,对其能自觉维护,努力实现,并能在新的高度上发展、提升其意义世界,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的发展程度既可以成为社会发展和人自身进步的推动力,也可以构成其难以逾越的历史的屏障。

我们从人作为文化的存在、其文化属性是“为了趋优而创新”,谈到自我生命样态的优化是人最根本的价值追求,进而引出人的发展程度问题,就是想给大家一个思考语文阅读教学的文化学背景。

阅读是为人的可持续优化提供充分的营养性资源的

从文化的视角看,阅读是人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方式。人是在交往中生存的。人的交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作为个体生命轨迹的交往,最能看出一个人的追求和向往。

在人的多样态交往中,阅读──交往的一个基础层面,是主体与对象互为“文本”──是不可或缺的。它所追求的是对对象的认知、理解、把握和运用。作为文化存在的人,在其历史活动中,都要通过交往、阅读,建构自己的社会文化圈。一般地说,个人的社会文化圈有两种相对稳定的“居民”:一种是直系亲属(所谓自己人)、“有意义的他者”(具有一定的变动性);另一种是与主体生命意义密切相关的“物”,如农民的土地,知识人的研究手段。通过交往、阅读确认对象属于自己所迫切需要的,人们大都会将其作为个人社会文化圈中的成员。个人的社会文化圈总是处于不断地组合与优化之中,从这种组合与优化中能够见出主体交往、阅读的层次和境界。

语文阅读教学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进而在其实际的生存中,把优秀图书作为自我社会文化圈中的永久性成员,就是了不起的成功。为什么要这样说?因为人的阅读虽由于对象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但真正的阅读作为一种极具个性化特色的交往活动,其最终目的都是为自我生命样态的优化服务的。就一般的阅读交往行为来看,主体生存自觉性高者的基本心理过程是:选择(能够作为阅读对象的,总是体现了主体的一种目的与追求)──阅读对比(特殊交往中发自内心的一种认可)──适度吸纳后的整合(有意无意间的一种内化过程)──再次进入待优化状态(期待新的阅读交往行为)。学生一旦能通过语文阅读教学自觉地将优秀图书作为个人社会文化圈中的永久性“居民”,这就意味着优秀图书将伴随他终生,并为其生命的可持续优化提供充分的营养性资源。特别是,由个体阅读引发的具有一定群体性的评价性阅读,不仅为主体营造了一个特定的公共领域(这是主体个人社会文化圈得以优化的一个重要条件),而且在群体性的相互交流中,锻炼了主体言语交往中重视论据的优良品性(在评价性的互阅过程中,要使自己的评价令他者信服,就必须持有难以辩驳的论据)。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生存理性来说,极为有益。

语文阅读教学是为学生的优化发展服务的

当我们理解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文化学背景后,便会很自然地意识到,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为学生的优化发展服务的。为了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较为扎实地体现这一理念,有必要重视这样几个问题:

首先,要加强学习主体的主体精神的培养。学习主体的主体精神,概括地说,就是认识的能动性、实践的创造性和与“有意义的他者”良好的合作品格。这种主体精神的确立,是以主体对自我生存状态的自觉为前提的。对于教师来说,尊重学生,有必要重新理解“把人当作人”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里的后一个“人”字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实存的人的当下状态;再就是其应有的价值状态。把人当作人来尊重,对学生实存的当下状态,从“人人平等”的层面理应保持相互尊重,但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教育机构,还须有从“应该是”的价值层面上的更高境界的尊重。正是这后一种尊重才是真正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尊重;加强学习主体的主体精神的培养,就是立足于这种尊重基础上的。任何卓有成效的教学活动,都有赖于师生两个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主体精神的培养,要求师生彼此互为“有意义的他者”。如果说,人是通过和有意义的他者的对话,才得以进入自己所处的文化世界中的话,那么,师生间平等、真诚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对话,在加强学习主体的主体精神的培养中的作用就不能低估。

其次,要正确理解基础与主导的关系。强调语文阅读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必要的,这是长期教学实践正反两方面经验给我们的重要启示。这两“性”统一的形态应该是多样的,它应视具体文本的特征而有所不同,不能用一种模式来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侧重于工具性,强调“本色语文阅读教学”和阅读教学的“本位思想”;有的则侧重于人文性,凸现文本所表现的人文精神,要求学生认真体验健康的人文情怀。应该说,这些教师的实践都是有意义的。需要我们进一步搞清楚的,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人文性必须接受语文学科属性的规约。具有人文性的学科,不只是语文课,历史课、政治课都具有人文性。这就说明,不同学科的人文性,应通过各自的学科特点来体现,不能将人文性游离于学科自身的特点加以抽象化。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如果不紧密地结合语文的词语、文体、写作特征等等具有工具性色彩的扎实教学,就很可能出现“空”、“偏”“远”“杂”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有的教师提出了“品词”“品句”“品读”,讲究阅读教学的“感悟”“积累”“运用”,这是值得大家认真思考的建议。

我们能否这样认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是其基础,它具有本体意义,没有这个基础,语文教学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根基,不成其为语文教学;人文性是语文教学的主导价值取向,它的基本指向是用文本所提供的健康的人文精神,持之以恒地健全学生的文化人格。失去主导价值取向,语文教学就不可能较好地完成自身的任务。

再次,要重视有利于学生将其所学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人格构成的教学环节的构想。时下教师们都比较重视教学环节的优化,对一堂课的环节构想非常细致严谨,这是应该予以肯定的。构想教学环节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对课本要做整体性的教学构想。课本到手,必须对课本作整体性的、富于创意的熟悉,以便把握课本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整体性要求;这既是为以后的每一课的教学环节构想作必要的准备,又是对一个学期里的语文阅读教学作有计划的安排。二是在诸多的环节构想中,要以有利于学生将其所学,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或人格构成为出发点。不同类型的精当作业,有利于学生将其所学、所思予以内化。上手操作最易调动人的内部积极性(心劲儿),这是知识得以内化的重要途径。内化的前提是,作业能有力地调动学生的既得知识,能激发学生对新领域的探究兴趣,能与学生的情感、愿望相关。作为一种过程的内化,需要良好的教学境遇。这种境遇的形成,有赖于:1.鼓励具有创意的各类学生作业;2.师生言行一致的道德风尚;3.积极进取的群体心愿。当然,这样的教学境遇不能只靠语文阅读教学来建构,但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人文性特色,却决定了它在建设这种良好教学境遇中有着义不容辞的重任。

再其次,关键在于拓展学生生成知识功能效应的途径。人的智慧,是其知识、经验的功能效应。语文阅读教学从某种角度看,它应有利于学生将其知识、经验转化(生成)为智慧。阅读教学的各种环节的构想,毫无疑问要有利于学生对文本内涵和意义的理解与把握,这一点不能动摇。但这种理解、把握不能教条化,不能模式化,而要智慧化。所谓智慧化,就是有生气的活化,呈现有合理依据的多样态理解,并在对比分析中深化学生的思路,在差异性基础上探求理解的同一性。一个学期的语文阅读教学,不可能每节课都像公开教学那样准备、那样展示,这不现实。但根据课本的总体要求,有计划地选择若干课时,进行既紧密联系文本实际,又能针对性较强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应用智慧的教学,却是必要和可能的。每个学期能坚持这样的教学数次,构成一条智慧化的教学链,中学阶段肯定能为学生的语文知识功能效应的生成,拓展出多种途径来。由语文知识转化成的智慧,不同于理化知识转化的智慧,也不同于政治、历史知识所转化的智慧,尽管这些智慧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构想教学环节时,在切实把握文本特征的基础上,重视学生想象、情感体验、言语建构与表达所构成的综合性智慧的生成和发展。

最后,缓求突变,务求渐进;不求完美,但求进步。语文阅读教学具有春雨“润物细无声”的特色,它的效能主要不在当下,而在久远;它的课堂教学讲究的是实效。真正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明白,人文学科的教学改革,要取得名副其实的成就,在思想方法上要拒斥急功近利,拒斥急就速成,缓求突变,但求渐进;不求某一种教学的完美,但求脚踏实地地进步。这不是保守,这是务实!

[初中作文:从文化学的视角看语文阅读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化学教学日记

全文共 1041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仅仅只有1个月了,这个时候孩子要记要背的东西太多了,但是背会了就一定能把题做对吗?这点大家也是非常有感受的。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中考化学少失分,这里会坚持给大家总结一些中考易错题的解法与小练习。每天十分钟,轻松学化学。

今天要讲的是滤渣和滤液问题,这次四调这道题很多孩子都失分了。是孩子不会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吗?不是。那么这种类型的题怎么做呢?

解题步骤:

1。判断体系可能发生哪些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并依据金属活动性判断反应发生的先后。

如果题目没有更多信息,就分类讨论:

2。分恰好与其中一种物质反应,与2种都完全反应和与2中物质不完全反应三种情况来讨论。那样判断题干给出的结论对错就有章可依了。

用2012年中考最后一道选择题来验证哈把。

题目: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Al和Fe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关于该滤液和滤渣有下列四种说法:

①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②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

③滤渣中一定含有Ag。

④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一定不含AgNO3,可能含有Al(NO3)3。

以上说法正确的个数为

A。0个B。1个C。2个D。3个

解析:体系中Al,Fe均与AgNO3反应,得到浅绿色溶液则有硝酸亚铁生成。也可知滤渣中肯定有银,那么如果AgNO3过量,将Al,Fe消耗完,则1中肯定有气泡产生错误。如果AgNO3不足,则2中一定有沉淀生成错误。3正确。4关于硝酸银是否含有我们无法确定。所以4错误。答案是B

除了学会分析,平时对各类物质化学性质的积累也是关键哦,最重要要了解会发生什么反应,随之判断现象。

再给大家几道类似的练习题把。这类题考到的概率是极大的。

1.向Cu(NO3)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下列情况中可能出现的是()

①溶液中有Fe2+、Cu2+、不溶物为Cu;②溶液中有Fe2+、Cu2+、不溶物为Fe;③溶液中只有Cu2+、不溶物为Fe;④溶液中只有Fe2+’不溶物为Fe、Cu。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2。已知铜和铁都能与氯化铁溶液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Cu+2FeCl3=CuCl2+2FeCl2

Fe+2FeCl3=3FeCl2

向装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Cu和Fe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发现烧杯底部仍有少量固体,过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滤液中一定含有CuCl2、FeCl2B。滤液中一定含有FeCl3

C.滤渣中一定含有Cu和FeD。滤渣中一定含有Cu、可能含有Fe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1、畏难情绪严重,缺乏作文兴趣

对于语文作文教学来讲,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们摒除作文畏难情绪,激发学生们语文作文兴趣。为什么语文作文会成为初中生语文学习的难点呢?我想,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由于作文的综合性强,考察的是学生们语文综合素养。对于语文作文的教学,应该包括字、词、句、段等等众多的语文基础教学。如此一来,学生们的写作功底普遍不好,学生们渐渐就丧失了语文作文学习的积极性,也就难以写出优秀的文章。

2、作文评讲失误,忽视重点

3、作文教学手段落后,脱离本质

在目前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的是针对性、个性的作文讲解,缺乏写作体系教学。随着语文考试中作文分所占比例的提高,教师也是注意到了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也是增加作文教学的时长。但是,教师的语文作文教学更多是停留在作文表面,强调对作文的形式教学。教师缺乏对作文的深入分析,学生们也就难以获得想要的写作手法训练。每当语文考试后,教师总是会针对每篇作文进行评讲,但是,缺乏体系性的作文教学时难以取得显著效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议论文教学论文

全文共 3197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议论文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议论文教学论文,欢迎来参考!

重点是因为搞好议论文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其为难点,是因为初中一、二年级教材里议论文篇目较少,到了初三,只有两个单元的议论文,如果照本宣科,很难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关于议论文的一般知识。加上近年来人们对于议论文考试中重文本理解分析、轻文体常识记忆的要求,使得部分教师对于议论文教学感到无从下手,学生学起来也是满头雾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议论文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深入浅出,系统讲解议论文一般常识,使学生对这种文体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轻文体常识记忆并不是不要讲文体常识。一种知识的学习,一项技术的掌握,都离不开对其基本常识的熟练掌握,熟练到了如指掌不假思索的程度,才能得心应手。如同学习汉语拼音要熟悉声母韵母,学习汉字书法要熟悉基本笔画、笔顺一样。这种熟悉不是记忆式的熟悉,而是眼见而心应的直接反映。议论文教学也是一样,其基本知识也是需要学生必须掌握的,如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一般论证的方法)例证法、理证法、对比证法、比喻证法)等。再如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议论文标题的一般形式等,也应让学生熟练地掌握。

熟悉这些基本常识,不是靠对这些术语的讲解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在议论文的讲解中让学生真正地理解。这就不是单靠课本中的几篇议论文的教学所能解决的问题,要找一些课外的议论文让学生大量地阅读,在阅读中领悟,在阅读中理解,在阅读中记忆,在阅读中掌握。

指导学生阅读议论文,首先要让学生读懂文章,而读懂文章的基本标准是领会文章的中心论点。因此,让学生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是议论文教学中最基本的一点。怎样让学生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呢?首先,教师必须了解议论文的一般规律。其一般规律是什么呢?就文章的形成方面来说,是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并且用事实或道理证明自己观点和主张的正确;就其文章的内容来说,是作者提出问题、提出论点,用一定的论证方法来论证;就其文章的结构来说,是绪论——本论——结论。

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作者是丁肇中教授,他在美国大学工作时发现一些中国学生不知道怎样学习自然科学的问题。就此问题,作者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在文中,作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用大量的事实和道理证明了这一观点的正确。分析本文的结构,属于典型的绪论、本论、结论的形式。文章的1、2自然段是本文的绪论部分,提出问题,提出论点;3~12自然段及13自然段的前几个层次是本论部分,深入地分析了问题,论证了论点;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是结论部分,向中国学生提出希望。指导学生明白了议论文的这一规律,通过一定篇目的阅读练习,学生就会比较容易地把握一般议论文的论点了。

由上面的规律可以看出,论题(问题)是议论文的基础,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灵魂依附于基础。任何一篇议论文的论点,都是以一个特定的论题为基础的,没有论题,论点则无从产生;同样,不提论点,只把问题摆出来,即使堆砌的再多,也不能称其为议论文。由此还可以知道作为议论文重要组成部分的标题,为什么多有两种情况,一是提示文章的论点,二是提示文章的论题,文章的论点和论题也多在开头部分提出。了解议论文的这一特点,也有利于对文章论点准确地把握。

把握了议论文的论点,还要弄清文本使用了什么样的论据,是怎样论证的。论据的形式一般有两种: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人类生活的典型事例和自然界中的普遍现象。一般议论文中运用的事实论据多是古今中外名人的典型事例和自然界中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现象。因为这些事例和现象为人们所熟知,所以作为论据更具有说服力。如梁启超撰写的《敬业与乐业》一文,就用了唐朝百丈禅师的例子来证明论点;丁肇中撰写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用明朝明的例子从反方面证明论点;等等。道理论据包括名人名言、格言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理等。《敬业与乐业》一文中作者多次运用孔子的话来证明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作者用儒家经典著作《大学》里的话来提出论点等,都是运用了名人名言的效应。

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论点和论据靠论证联系起来。可以说,一篇议论文除了标题之外,从头至尾都是一个论证的过程。论证的方法多种多样,在初中议论文教学中,一般多用到4种方法:例证法、理证法、对比证法、比喻证法。例证法即是用事实证明论点,理证法即是用道理证明论点,在议论文中这是两种最基本的证法。对比证法是把两个不同的事例有时是一反一正的两个事例,或者是两种道理抑或一对一错的两种道理放在一起对比着论证。它是以例证法或理证法为基础的,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开篇即用两个实例的对比得出论点。这是用事例对比着进行论证,以例证法为基础;《鱼我所欲也》一文中也有几处对比论证,而这种对比是两种不同观点或道理进行对比,以理证法为基础。可见对比证法不过是把两种不同的事例或道理放在一起对比着论证罢了。比喻证法其实是一种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只是讲法不同,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的道理讲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一些。还有一种所谓的引证法,即引名言证法,其实就是理证法的一种不同说法。另外还有类比证法、归谬法、抓矛盾证法等,在初中议论文里不常见到,这里不再讨论。

2 让学生认识议论文

从表达观点、驳斥观点的角度来看,议论文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类型。立论主要阐述自己的观点,驳论先驳斥对方的观点,而后再阐述自己的观点。在初中课本里,《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属于驳论,其余的议论文都是立论。虽然有些文章有驳斥不同观点的地方,但只属于一个小小的局部,从整体来看仍属于立论。从文章应用的场合来看,有讲话、发言阐述自己观点的一类,有专门写文章阐述自己观点的一类。在这一类文章里面,有典型的议论文,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等;有杂谈(包括杂文)一类,如培根的《谈读书》、马南村的《不求甚解》、鲁迅的《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等。另外,还有一种表达观点、说明道理、劝说别人接受意见的书信也属于议论文。像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一文,用大量的篇幅讲了一个有声有色的故事。但通篇看来,主要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的,所以也属于议论文。还有一类文章开头提出一种观点,接着只讲一个故事,稍加议论最后结尾。因为主要是为了讲明道理的,所以现在的一些辅导教材、参考资料和有些试卷上也把其归为议论文,如《守住自信》这篇短文。看来可以这样概括:主要是为了阐明观点、说明道理的文章,都属于议论文。明白了这一点,区分议论文和其他文体就不是难事。

3 有些术语称谓在议论文中与在记叙文、说明文中的区别

在语文这门学科里,有些术语称谓,在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里都有不同的名字,比较容易混淆,需要加以区别。如“比喻”这种手法,在议论文中叫做比喻论证,在说明文中叫做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在记叙文中叫做比喻的修辞方法。再如“对比”这种手法,在议论文中叫做对比论证,在说明文中叫做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在记叙文中叫做对比的修辞方法。这些术语和称谓的不同叫法,很容易让学生混淆。如果让学生分析问题的时候和本文的文体联系起来,就不容易弄错。

总之,学生对议论文的一般常识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达到一定的熟悉程度,才能像庖丁解牛一样,对议论文从“所见无非牛者”到“未尝见全牛”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分析起来,“游刃有余”。

当然,以上所述,只是对议论文形式上一些肤浅的分析,重点的还是要指导学生深刻地理解、认真分析文章论点和论证的内容,发掘其中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思想内涵,从中受到教益,或者对其进行批判,汲取其精华,摒弃其糟粕,并指导学生针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练习写一些议论文,以提高认识和分析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续写清兵卫与葫芦

全文共 2004 字

+ 加入清单

一、总体构思:

学生刚刚学完《清兵卫与葫芦》一文,并且尝试编排、表演了课本剧,为续写小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节写作课可以看作是《清兵卫与葫芦》一文教学的延伸,教师要有效利用学生已经高涨的阅读热情、学习兴趣和青少年特有强烈的好奇心,通过对话、交流、讨论,打开学生想象的翅膀,激起他们的写作激情。教学中,仍然要继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他们自主意识;要帮助他们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准确、生动地创编故事;要指导他们懂得自我欣赏、自我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时间安排两课时,最好两节课连在一起。

二、过程设计

教法学法

1、课前布置学生编写课本剧:以小说的结尾句“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作为开头,合理想象,续编故事,准备在班级表演。每个大组编排一个剧本。大组组长负责本组剧本的编排演。

2、课堂教学以学生的表演,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为主。教师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表演或者发表自己的观点;启发学生从续编故事、对话交流和表演中得到写作的灵感。

3、现场写作,自我评价、修改习作。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师:大家一定爱看动画片吧,能告诉老师你最喜欢看哪部动画片吗?当然,你还得说说喜欢它的理由。

(学生各抒己见)

师:这些大家喜闻乐见的动画主人公形象都是作者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而得来的。同样,如果我们在写作时有了丰富的想象力,也一定会把作文写得更好。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续写,就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我想通过这次的写作来测评一下同学们的想象力,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观察学生的反应,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写作热情。)

教师点击电脑,借助多媒体系统展示续写的有关知识和要求。(见板书设计)

教师简要点拨。

(二)课本剧表演。

1、各大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报告本组课本剧编排演的分工合作准备过程。教师记载,作为期末综合评价内容之一。

2、四个大组轮流表演课本剧。

3、讨论、评点:

师:请同学们评一评,刚才课本剧表演是不是小说《清兵卫与葫芦》情节的继续发展。

学生发言。教师根据他们的发言,结合课本剧表演的内容,启发思维,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

师:他们的表演,情节虽然不同,但具有一些共同特点。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强调:

(1)围绕“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编剧。

(2)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3)想象合理。

4、提出本次习作要求。(见板书设计)

(三)自由写作。

1、教师提供三种写作形式供不同程度的学生选择。(见板书设计)

2、学生写作。

(四)自我欣赏。

1、小组交流:我觉得我的文章这儿写得比较好……

2、请部分学生上台宣读自己的习作,师生点评。

(五)简单修改习作。

学生自由表达:我想这样修改我的文章……

(六)总结延伸:

师:这堂课,我们尝试着把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与课内的写作结合起来。课前,大家发扬合作精神通过查资料、请教别人等各种途径获取多种信息,然后发挥想象,精心构思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课上,大家能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选择写作方式进行写作;而自信的展示、客观的评价、自主的修改,使你们的作品锦上添花。课后,请大家继续修改自己的习作再送交老师阅评。

板书设计:

1、续写:根据小说的故事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使故事进一步发展,再次创编故事。

2、续写的要求:

(1)人物性格、语言风格尽量与原文保持一致。

(2)情节合理、完整。

(3)想象要有创意。

(4)描写要具体生动。

3、续写的类型:

(1)给一个开头,要求续写成一篇文章。

(2)阅读一篇小说,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在文章结尾处加以续写。

写作要求:

(1)围绕结尾句选材、续写。

(2)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

你可以选择:

(1)记录故事:把刚才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

(2)续编故事:接着刚才看到的、听到的故事写下去。

(3)创编故事:自己根据理解自主创作。

教学探讨:在编排演课本剧的基础上续写小说,这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有意义的、能激起他们热情和兴趣的工作。当然,从阅读体验到表演心理体验,再到创造、创新,对学生的要求相当高,所花费的时间也较多。

三、设计亮点

这节写作课教学设计方案,体现了语文学习的人本化、多元化、综合化以及合作学习的教学思想,吻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强调的“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让学生自主选择写作方式;重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自己评价、修改习作,体验作文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生物教学日记

全文共 1921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具有科学的思维和研究方法、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生物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推理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那次,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验强化学生思维意识和动手操作水平,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的目标。下面就一下几方面谈一下关于生物实验及创新的认识。

一、认真备课,掌握步骤和要领

教师在备课时应先做好实验,分析实验步骤。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步骤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

例如,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三个一”:一、安放距桌边一掌(5-7cm);二、对光要目(目镜)物(物镜)通光(通光孔、光源)一直线,光强用平面镜,光弱用凹面镜;三、观察时标本对孔正中距离物镜一厘米,视野中出现标本颜色或杂质时观察目标即将到位,微调粗旋镜升降,细旋校象清晰,找不到目标时缓缓移动玻片标本即可找到。操作时用左眼观察时,同时右眼睁开,转动物镜时,应扳动转换器。这样学生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象。用完显微镜擦干净外表。转动转换器,把物镜偏两旁,放回镜箱原处。

再如,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将实验步骤概括为擦→滴→取→展→盖→染。然后强调注意事项。滴一滴清水,太多易外溢,太少易出现气泡。取材薄而透明透光易观察,展平防重叠,轻盖防气泡。气泡与细胞的区别,气泡呈圆形,边厚黑,中间亮白,轻压变形。这样学生很快掌握步骤、要领,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自己制作临时装片中的细胞,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在光镜下看不见),然后绘出细胞结构图。这样学生就达到了实验的目的要求,兴奋不已,终生难忘。

二、指导实验,及时反馈和调控

在实验中,教师通过巡视,随时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及时表扬规范操作快而且准确的学生这是实验过程中的及时反馈与调控。例如,有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急于观察,但未按课本的有要求操作,他们或用高倍镜对光,或光圈反光镜未调好,就急于调整粗准焦螺旋,眯着眼睛看目镜。这时,教师应启发学生对照课本的操作要求,检查自己的操作错误并纠正。学生在独立进行实验操作时,往往心理负担较重,动作技能还没有熟练,出现一些错误是正常的,教师要耐心的支出并给予及时的纠正。实验结束后,对表现好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对普遍存在的失误应给予分析和纠正。让学生吃一鉴,长一智。整个过程要处分发挥学生的整体作用,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正确处理规范与创新的关系

中学生物实验大部分属于验证性实验。而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除了掌握课本结论外,还应提高学生的创新与探索意识。教师在实验过程城中,既要要求学生严格规范实验操作,又要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练习和使用显微镜”的实验中有些学生会对显微镜感兴趣,除了完成教师规定的操作外,还会放一根头发或一张纸在显微镜下观察,这种做法是对显微镜无损的,。却反映出学生的求知欲,教师不但不应制止,还应当因势利导,让学生说说实验结果,引导学去理解“所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在这一实验中,一些学生会转转目镜、物镜等,此时教师可以提出“如何判断视野中的污点在哪里?”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将某些验证性试验改为探究性试验

探究性试验与验证性实验相比,更能发挥学生的整体作用,克服思维定式的束缚,更有利于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要鼓励学生不迷信权威,大胆探索,大胆创新。例如在“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时,我就鼓励学生把它变成探究性实验。人体呼出的气体有二氧化碳吗?人呼出的气体有二氧化碳吗?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相同吗?提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在这一实验中可将打气筒变为吸耳球,考虑到学生没有使用过吸耳球,在实验前向学生出示洗耳球并简单介绍他的作用。然后学生经过讨论、分析制定了下列实验步骤:①取甲乙丙三只试管,分别注入10毫升澄清的石灰水;②用玻璃管向甲试管中吹气,重复几次,一段时间后,发现甲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③取一只玻璃管插入乙试管中,不断用吸耳球向玻璃管内压气,与向甲试管中吹气的时间相同,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④以丙试管作对照,比较甲乙两支试管,发现甲试管石灰水变浑浊程度深;⑤得出结论;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实验的成功与失败都会引起学生注意,进而探索实验材料的选择等,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实验创新能力。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注重实验教学,一定能使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日记和写作教案

全文共 2336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通过片段训练,学生能对一件事情做到具体叙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练习,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营造浓郁的文学氛围,激发学习文学热情,陶冶学生心情。 教学重点:片段练习

教学难点:通过片段练习,掌握如何使作文具体化的技巧方法

教学设想:演示实验—练习—分析—片段练习—方法总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堂导入:

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到最可怕的是写作文,感到最难的`也是写作文,胶尽脑汁而无处下笔,搜肠刮肚找不到一个恰当的词语。不由的发出感叹:“作文难啊,难于上晴天”。其实作文难写吗?答案是肯定的!真那么难写吗?亦不然!

因为在祖国的语言文字里,有黄河的不羁和刚强,有长江的奔放和潇洒,有泰山的威武,有草原的粗犷,有彩陶的古朴典雅,有花椒的芳香四溢。有先秦的繁星明月: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庄子的逍遥游,是孔子的颠沛流利,是魏王的老骥之志,是诸葛的锦囊妙计,是君子好逑的《诗三百》,是魂兮归来的《楚词》,是执过羊鞭的《兵法》,是受过宫刑的《史记》,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它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学习、工作、生活的工具,而且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人类的文明。有了这些,我们写作文怎么会难写呢?何愁写不好呢?这就要我们平时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写好读书笔记。因为书到用时方恨少。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解决作文中的一个难题:如何使作文具体化?

二、活动一:

(一) 、教师演示:教师手拿一枚硬币,硬币从手中滑落,掉到讲桌上后又掉到地上。

1、要求:

(1)、每一个同学仔细观察这种现象,然后用一句话描写这种现象。

(2)、同学之间交流、分享。

摘录例句:

(1)、有一枚硬币从老师手中滑落,掉到了地上。

(2)、有一枚硬币从老师胖乎乎的手中滑落,掉到了讲桌上,然后又像一个小精灵叮叮当当的掉到了地上,在地上画了一个优美的圆弧后平静地躺在哪儿。

2、分析:

在同学们写的句子中你认为哪一句写的最好?原因是?第二句比第一句增加了一些内容,说说增加了哪些内容?

通过讨论分析得出结论:都认为第二句好。第二句不仅写出了硬币从哪儿掉下来,更写出了老师的手,硬币掉到地上的响声,还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硬币的姿态,写出了情感。

3、教师点拨:

我们在课堂上要会听课:伸开耳朵去细心的听,睁大眼睛去仔细的看,张开嘴巴去详细的说,用心去细细的想,让后用笔去写写、记记——你看看你变的“聪”明了。在前面的学习讨论中,逐步扩充,最终使句子完整、生动、形象,我们不妨给它取名“步步追问”。用这个方法可以把内容写的具体一些。但是同学们想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的事情,能不能每件事情都要去演示,都要去追问,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有些事情我们不能去演示,只能通过联想和想象去解决,使情节更合理,我们不妨叫它“想象延伸”。如“绿色”、王羲之“之”字写法、“台阶”你可以想到什么?

4、学生讨论总结:

由“绿色”想象到:“水、植物、春天、军人、生命、和平、希望、朝气、青春……等”;

由王羲之“之”字写法想象到:“要有个性、不要墨守成规、行行出状元……等”;

有“台阶”想象到:“一切从零开始、成功的道路的不平坦的、人梯精神、永不止步……等”。这样以来我们的思维变的活跃了,视野开阔了,作文变得好写了。

5教师点拨:我们每天生活在祖国温暖的怀抱之中,生活在亲人、老师、同学的关爱之中、生活在亲情之中,其乐融融。要我们去刻画一个人物的肖像,同学们想想,上面两种方法是否可行?显然以上两种方法是不不够的,我们必须对一个人的某一部位,某个方面进行精细的描绘,才能表现出这个人的优秀品质,我们不妨叫它“局部雕刻”。举例:《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形象。

三、活动二:根据以上方法进行片段练习。

(一)、练习话题1:我惭愧。

1、公式:具体心理形象=步步追问+想像延伸

2、注意:

(1)、是什么原因惭愧?

(2)、惭愧时是什么表情?

(3)、惭愧时是什么心理?

3、师生互动交流,分享成果。

4、教师范文:

我惭愧。我站在老师跟前,耷拉着脑袋,脸火烧火燎的,两只手没处放了,只是无意识的拧着衣角,两脚无力的支撑着身体。心里好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什么滋味儿都有。同学们信任我,选我当班干部,我却做出这等丢人现眼的事儿,我对的起谁?是家里的父母,还是学校里的老师。我的目光在地面上搜寻着,如果有个缝儿的话,我一定会钻进去。

(二)练习话题2:既喜欢又讨厌的同桌。

1、公式:具体人物形象=步步追问+想象延伸+局部雕刻

2、注意:

(1)喜欢到什么程度?

(2)讨厌到什么程度?

(3)为什么会有这样两重情况?

(4)特别注意人物刻画。

3、学生练笔、师生互动、交流分享成果。

4、教师范文:

1、大胆夸张,来点叛逆。

范文:

已知:数学卷2张,语文卷2张,物理、化学卷各1张,英语卷2张, 求:能否在眼皮打架之前做完?

解:因为:一天24小时,在校上课学习时间9个小时,睡觉休息时间8个小时,吃喝拉撒、路上时间2个小时,数学卷2个小时,语文卷2个小时,物理化学卷2个小时,英语卷2个小时。

所以:总共需要27个小时。 结果:在眼皮打架之前不能完成。

2、巧妙悖论,来点幽默。

范文:

3、准确扑捉,画一副漫画。

范文:

4、学以致用,历练身手。

范文:

五、总结:文似看山不喜平。所以除了引人眼球的标题,一锤定音的开头,回头百媚生的结尾外,还要做到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文体立意等诸多方面。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生活中运用语文,在生活中学会语文。

六、作业:以“他在娘的脸上亲了一下”为话题,写150字左右的片段。

七、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物理教学读书笔记

全文共 974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物理教学读书笔记要怎么写呢?下面随小编一起看看初中物理教学读书笔记范文,仅供参考~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物理学既是一门实验科学,又是一门具有严密逻辑体系和数学表述的理论科学。物理学从早期萌芽到近现代的发展,都以它的丰富的方法论和世界观等充满着哲理的物理思想,影响着人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因此,物理是一门带有方法论性质的科学。”

正是因为物理有着以上的特点,而初中生的思维主要还是感性认知为主,理性认知为辅,基于这两个事实,就决定了物理的教学必须讲科学、讲严谨,讲逻辑。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的严谨性、逻辑性的最基本的体现。否则,学生会出现科学性错误、结论表述不够严谨、过程分析思维混乱没有逻辑性,学生越听越乱,学习教学效率低下,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养成脱离实际、浮躁不求甚解、生搬硬套的习惯。

“物理概念和规律有以下特点,物理概念和规律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是物理学体系的基础……物理概念和规律的重要性有以下表现,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升……物理概念来源于实验和事实,并经过高度概括和抽象的产物。物理概念是人们在分析和观察了一系列事实及实验,抽象概括出了一系列具体现象的共同特征,从共同特征中抓住了其本质特征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物理概念是来源于实验和事实,并经过高度概括、抽象的产物。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初中生已经开始以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很低,处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时期,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是学生由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认知的必由之路。物理还年反映物理事实的本质,是进入理性认识的第一步,在物理教学中,如果没有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是认识上升到理论阶段,物理事实了解得再多,也是没有作用的。正是由于物理现象的复杂性和物理概念的特殊性、深刻性和抽象性,让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认识不够深刻,所以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比较、综合、归纳、演绎、推理,把本质特性从非本质特性中抽象出来,从而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和升华。

总之,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既是物理知识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学体系的基础,在物理教学中,使学生形成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是教师的基本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数学教学反思优秀作文

全文共 3648 字

+ 加入清单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由于“错题资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错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屡教不改的出现同样错误,初中数学反思作文。“错题资源”在运用上存在问题。

二、研究成果与分析

(一)归纳了“错误资源”的教育功能

挖掘和利用“错题资源”的教育功能:适时集体讲评,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提供探索空间,培养探究能力;捕捉错误背后,培养创新性思维;关注细节,培养严谨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以及通过集体识错、思错和纠错过程中生成的课程资源,则更是一种真实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应加以有效利用。对于“错误”的产生,教师要宽容对待,更要善于利用,因势利导,培养学生正确归因错误并巧妙地利用错误,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错误”因此美丽起来,让课堂因此更精彩、更鲜活。

新课程呼唤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而这必然伴随着大量差错的生成。面对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差错,教师是以一个“错”字堵住学生的嘴巴,亲自把正确答案双手奉上,还是合理利用这些差错,发挥错误的价值,使教学平添一份精彩?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经常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但错误原因各不相同,在教学中学生各种错误的想法往往被教师忽略,致使有价值的“错误”资源得不到应有发挥。首先宽容学生出现错误,让学生自己说出解题时各自错误的想法,使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形成了正确的认识。其次把错误的资源用于课堂教学中的各个不同环节,利用“错误”,找到学习新知的切入点、自主学习的探究点,去伪存真,理解数学本质;利用“错误”,激活了学生,引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不停涌现。最后议论“错误”,对错题进行反思,反思解题思路的完整性和严密性;反思所涉及知识点的深刻性、透彻性。“正确,有可能是一种模仿;错误,却大凡是一种经历”。对教学而言,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更多的教学资源则是在课堂教学中产生的,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部分错误,以及通过集体识错、思错和纠错过程中生成的课程资源,则更是一种真实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应加以有效利用。

1.适时集体讲评,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师都会启发诱导、点拨激疑,热情地邀请学生来回答问题,哪怕学生只是错误的一点想法和思路,我们也要给以鼓励和启发。学生答错了也不见得是件不好的事,错误不过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做的某种尝试,是非常正常的。数学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提出假设,修正假设,使学生对数学的认知水平不断复杂化,甚至趋于成熟的过程。[案例]学习了第三章第一节《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后,我发现作业本上的一个题目很多学生做错了。利用集体讲评,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发现、纠正错误,从而使学生的知识主动建构,形成了正确的知识。学生的奇思妙想在教师的宽容、鼓励下,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良好的数学情感与态度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克服困难和探索创新的力量源泉。

2.提供探索空间,培养探究能力。

数学实践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的过程,学生随时可能发生各种预想不到的错误。我们应该把错误看成教学的资源,并充分利用,化弊为利,将错就错,培养学生正确归因,让课堂因此而精彩,让“错误”因此而美丽。

(1)让“错误”成为学习新知的切入点、自主学习的探究点。

很多错误是可以预见的。教师在备课时,应该预见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充分呈现出来,以此为重点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尝试错误”的活动中比较、思辩,从“错误”中寻找真理。教师以逆向思维的角度切入教学,有意给学生设计错误,设置一些思维陷阱,激发学生去自主探究、思考、辨析、比较,从而发现错误,进而修正错误,最终学得更牢固的真知。[案例]教学“异分母分式加减法”时,教师出示例题:

例:计算: ,让学生先独立计算,暴露出自己的错误。计算后,教师将学生的各种情况进行整理,大致有五种情况。利用“错误”,找到学习新知的切入点、自主学习的探究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症”下药,面向全体实行分层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2)让“错误”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点

创新思维的特点是创新,不是重复,这就要有较强的独创能力,要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潜心钻研教材,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经常给出标新立异的提问,这样往往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反响,激发他们的创新灵感,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案例]计算:

在一次初三数学复习课中发现很多学生做错了,大多数学生错误的解法是把分式的化简当作分式方程,教师没有让“错误”溜走,而是让学生的思维再现在大家面前,却发现这“错误”是如此美丽。把化简设为方程来解,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由此,激活了学生,引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不停涌现。

3.关注细节,培养严谨的学习习惯。

议“错”是培养严谨的学习习惯的好方法。议“错”是学生对自己错误的反思,也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反思。平时我们总能听到教师道出这样的埋怨:“这道题刚刚讲过,学生又做错了。”而学生也常拍着脑袋喊“冤”:“这道题我已经做了好几遍了,怎么又做错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师生没有讨论错误产生的原因,关键只注重解题结果,轻视解题错误后的反思。反思是一种主动“再认识”的过程,是思维的高级形式。解错题后的反思是对整个解题活动的反思,包括对习题涉及知识点的反思、解题思路的完整性、严密性、严谨性的反思等等。课堂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让学生在议错赏错的过程中,放松思维,体验成功。

①议“错——反思解题思路的完整性、严密性

初中生由于年龄和思维的特点,学习时往往不够深入,满足于一知半解,解题时常常因思考不周密而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议论错误,能使学生充分暴露其思维的缺陷,对错题进行反思,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

②议“错”——反思所涉及知识点的深刻性、透彻性。

总有不少学生眼高手低,拿到一道题目,一看很简单,所涉及的知识点很熟悉,解题方法也比较明确,于是思维就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面,结果解题时就容易错。[案例]在一节反比例函数的复习课上,我出示了三个错题。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些数学概念或原理没有深刻理解,对性质理解得不透彻而出现的短视性思维障碍,在数学教学中我们都深有体会。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告诉,而是通过有意义的活动自主感悟、体验。我通过引领学生体验错误,反思错误,感悟错误,让学生的错误成了课堂教学的亮点,达到自主建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的目的。

(二)探索了“错误资源”的有效运用方式

教材中的每章节的每题错误是有各种不同原因出现的错误。教师作为新课程实施者,只有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和创造力,针对不同错误的特点,运用适当的策略、适当的方式,才能发挥其最大功效,才能更好的推进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根据“错误资源”的不同特点,我们实践探索了以下三种使用方式。

1、组织学生自主纠正

部分“错误资源”,内容易懂,不细致产生,学生一拿到作业本自己马上会发现错误的原因,可以让学生自主纠正。分课内引导纠正和课外合作纠正两种方式。

(1)课内引导纠正

在课内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可以组织学生课内自主纠正。教师根据“错误资源”内容设计问题或设计“错题”改正,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最后给予归纳、总结。

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问题意识的加强,还可以有意识地将根据“错误资源”内容设计问题或设计“错题”改正题这一工作交给学生自己去做,有时学生会提出许多老师想不到的问题。

(2)课外合作纠正

让学生把做错的题目带回去订正,若自己发现不了,与同学合作交流、讨论进行改正。这样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主要以“长作业”形式开展,布置学生在课外对做错了题目的反思与体会,然后组织学生交流体会。通过与学生的反思进行书面交流,我得出了以下几点教学思考与认识:①审题不细导致错误。②忽视隐含条件导致错误。③理解不清导致错误。

2.进行课堂讲评;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动态及其教学的导向是课堂讲评课的重点。

3.开展专题探究。

部分“错题资源”是对教材知识的补充,可以用来拓展和延伸,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适应不同学生的要求。这些材料内容丰富,知识性、探究性、应用性强,如果单靠学生自主纠正,难以取得最好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专题探究。

(三)对初中数学“错题资源”教学的反思与有效运用的几点建议:

1.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学会推敲

2.教学中要注意倾听学生的表达,给学生留下思维外化的足够时间

3.解决数形结合思想,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多角度思维

(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本课题的研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错题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进一步激发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优秀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作文教学反思建议

全文共 189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初中作文教学反思建议,希望能帮到大家!

作文在中学考试中占有百分之四十的比例,也就说除去了基础知识部分,作文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考试的成绩,所以我们必须关注语文作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用自己的话写出观察的结果和感受。”这里就说出了写作不是胡编瞎造,需要的还是要学生写出自己的深刻感受。学生自己的感受才是最为真实,只有真实的感受才能流露出完美的语言。作文教学需要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感受。

一、投入生活,在生活中寻找感受

写作的源泉永远是来自于生活,作文教学要让学生投入自己的生活中,感受自己的生活,再将自己的感受详细地描写下来,一开始可以只是点点滴滴,但是到了后面就会积攒的很多。这时候会有很多学生提问“老师我也在写自己的生活,可是我怎么就是写出来?”这个问题就是这位学生在观察生活东西的时候缺少细心,在观察完了之后又缺少了一部分的感受,所以我们就是需要慢慢培养学生的感受。还有的学生会提问了“老师为什么我是可以观察,也可以写出来,但是写出来的不是自己的感受”。这样的学生作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之前借鉴多了,而无法再次写出自己的想法。还有就是他会观察但是总是没观察到具体的点上面。这类现象之所以产生,主要是因为我们对学生缺乏正面引导。

现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去引导学生们去融入自己的生活,这时候我会先花上两节课的时间去让学生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学生们可以从中感受出每个人物做出的贡献,还可以让学生从中感受出这些人物的点点滴滴。这样可以接受这些人物每一个感动的冲击,放大学生的感受能力,这个时候我就会趁热打铁写一篇800字的看后感。再让学生们分别对每个人物做出点评,让学生们从细节中着手。

让学生的感受能力得到发展,就要让学生学会真正的成为生活的主人,融入自己的感情生活,然后产生深厚的感情。要重视学生的课后实践课和学生的课后生活。其实写作文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发展学生的品德。现在的学生大部分只注重学习成绩,这就是应试教育的压力影响,让学生只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所以我们也需要让学生关注外面的世界。

有些学生就跟我说他们可以很好地写出叙述文,但是对议论文无从下手,这让他们很纠结。我说你们这是缺少自己的主见,缺少看法。在反思了之后,我偶尔让学生看看报纸,《百家讲坛》《新闻联播》当学生看到这些的时候往往会激发他们对一些事物的看法,还有就是看《百家讲坛》的时候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一些知识点的新的认识。看报纸的作用就是培养学生的主见,毕竟报纸包含了很多的观点、很多知识在里面。在看完报纸之后,要求学生写出对某一事件的看法,为学生们写作增加了很多的素材。

二、作文的写作业是需要具体的方法与指导

1.探索身边的事情

有时学生的过完一天感觉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这个时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感悟,有的时候也需要学生对自己的反思。只有反思才可以得到更多的感受,因为学生在反思中可以对自己一个反问,我今天都做了一些什么。比如说我今天背诵了一篇古诗,这时候就可以反思:我这篇古诗仅仅是应付老师吗,我还可以将这个古诗运用到什么地方,我今天出了背了这篇古诗还可以背诵其他的什么?当然除了这些反思,我们可以总结一些道理,比如说以后对人生的态度,每个人对这个社会的帮助。反思是一个很好的习惯,每天睡前的时候可以反思一个小时或是半个小时,再将这些反思写下来,这就是一些很好的素材。

2.运用联想

联想的广告语就是“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其实世界上的发明创造很多就是靠的是联想,比如鲁班发明锯子就是通过看叶子上面的形状割破手指,而发明了锯子。学生可以经常锻炼一下自己看到的某一事物,联想到其他事物或是事件。又或者是学生感受到了痛苦,然后联想到幸福。当然这是一个很大的跨越度,需要学生们长期锻炼。这样的思维跨度大但难度并不大。经常这样思考问题的人,思维会变得更加灵敏,心胸会变得更加开阔。就像韩寒在接受1999年《新概念作文》复赛的时候,就是一个跳跃性思维写出了一篇获奖作文《杯中窥人》。

3.展开想象

既然体会了生活,就不能没有想象的能力。学生时代是想象力最为丰富的阶段。我们要将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出来,合理运用起来。学生展开想象的时候会用自己的经验和熟悉的感觉创建一个新的形象,有可能开发出一个动作。比如说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一只蝴蝶在我面前飘过。”我们就可以想象一只欢快的精灵围绕着我飞舞。想象的能力可以让一篇文章更加生动而富有感情,作文不再是一篇死板的记事。这就需要学生多观察身边的事物,进行合理地想象,说出自己的感受。

[初中作文教学反思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