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抗日女英雄赵一曼的故事(汇编20篇)

妈妈给了我们生命,又陪伴着我们成长。你和妈妈之间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呢?本文就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抗日女英雄赵一曼的故事优秀作文,欢迎查阅,希望对您有帮助。

浏览

614

作文

203

抗日英雄“谢晋元”的故事

全文共 1806 字

+ 加入清单

谢晋元(1905-1941),字中民,汉族,广东梅州蕉岭县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历任国军排长、连长、营长、师参谋、旅参谋主任、副团长、团长等职。著名抗日英雄,淞沪会战中率“八百壮士”死守上海四行仓库,鼓舞了人民的抗战热情,被国民政府授予抗战最高荣誉奖章“青天白日勋章”(第69号)。本文是关于谢晋元的抗战故事,欢迎阅读!

谢晋元团长:带领八百名英勇孤军死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掩护五十万名中国军队撤退,上海保卫战一役,彻底粉碎了日本"三月亡华"的迷梦。

继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战起,八月十三日即展开了中日首场大型会战--"淞沪会战"。当时的上海是东亚最大港埠,又是我国经济文化交通第一要地,租界林立,华洋杂处,因此,中国最高统帅蒋介石委员长决定在上海向国际显示中国抗战的决心。

淞沪会战的主战场方圆不过几十公里,日军先后增援三十万兵力,双方三个月的血战,死伤超过五十万人,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惨烈程度,被国际媒体形容为"血肉磨坊"。

战争相持至十月底,日军登陆杭州湾,大上海全部陷于敌火包围之中,中国统帅部以拖延时间之战略目的已达,为从长远计,决作战略上之转移。二十六日下命五十万国军退出上海战场。谢晋元团长奉命守闸北继续作战,负起掩护大军撤退的艰巨任务。

谢晋元,广东蕉岭县人,黄埔军校四期学生,他临危受命,率兵转守苏州河北岸,并选定四行仓库为据点,单线作战,带领八百名官兵誓死奋守,孤军为了表明决心,大家都预立遗嘱,交人带出,以明心志。四行仓库实际是金城、盐业、中南、大陆等四个银行的联合栈库,位于苏州河北岸,仓库楼高六层,建筑坚固,为闸北一带最高、最大的一座建筑物。

十月二十七日清晨,日军发觉我军全线撤退,立即跟踪追击。日军在闸北正向前搜索之际,不料忽被四行仓库屋顶之弹雨扫射,日军一时人仰马翻,乱成一片,此时日军尚不知弹雨从何而来。之后发现四行仓库内留有国军,于是对仓库实行三面夹攻,双方冲锋肉搏,战况激烈。谢晋元团长亲率下属于四行仓库外布阵迎战,痛歼日军,杀敌无数。

一时全闸北各地之敌军,分路向四行仓库集中围攻,其中有敌军二十余人,在苏州河畔夹攻,这时有一位在六楼守望的壮士看见,立即全身缚满手榴弹,突由六楼平台对准敌人跃下,一个大炸弹自天而降轰然爆炸,烟硝飞扬中,二十余敌兵化为泥灰肉酱,而我壮士亦血肉横飞,忠勇殉国。隔岸民众看到这一幕,一方面固然鼓掌称快,但也为这个英勇壮士痛哭流涕。

上海女童子军杨惠敏在苏州河畔眼见对岸日旗遍布,独四行仓库屋顶未竖国旗,便决心要将青天白日旗送进四行仓库去。二十九日天未破晓,谢晋元团长率领所属肃立天台升旗,上海市民于一片烟尘火海中,争睹巨幅青天白日国旗,迎风招展,无不喜极而泣,感奋万状。当天全世界各大都市之午晚报,都报道四行孤军奋斗和女童子军杨惠敏代表全体市民,冒险潜入仓库向孤军献旗种种细节。

自四行仓库屋顶悬挂国旗后,全国人心振奋,并且轰动世界。日军当局见全球舆论赞扬国军,痛愤之极,所以向公共租界当局提出严重威哧,要求迫令孤军投降,或撤入租界缴械。一方面向孤军发动猛攻,自早到晚,连续四次进攻,但均遭孤军击退,敌人伤亡甚重。

十月三十日,敌军又大举进攻,用小钢炮及机关枪向四行仓库密集射击。并有敌机数架在上空助战。孤军沉着应战,逐一歼灭。上海公共租界英军司令少将,因见我军英勇作战,深受感动,除了购赠粮食送给八百壮士充饥外,他更亲自进入四行仓库拜会谢晋元,建议孤军自租界撤出,英国驻上海领事愿给予最大协助,但谢团长答道:"我们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即使撤走,也得要有我们蒋委员长的命令,否则我们宁愿战死。"

后来,各国使节团透过外交关系,正式提出照会,要求我政府下令撤离孤军,以免日军重炮射入公共租界,危及各国侨民。中国最高当局再三考虑,以八百壮士已完成掩护国军主力撤退的任务,决定电令仓库守军撤出并转进租界,四行仓库守军只得服从命令,挥泪撤离。

三十一日凌晨,谢晋元率部冒死突围,日军水陆射击,八百壮士且战且走,英军司令在桥头接应,数万市民隔岸声援,情绪沸腾,幸而谢团长沈着应变,于密集炮火中迅速抢越桥头,虽有伤亡,但安抵英租界者尚有三百七十多人。孤军们成功奋守四行仓库,完成了掩护五十万国军撤退的任务。

一九四一年四月二十四日,谢晋元在上海租界军营内,突遭四名汉奸持刀刺杀,当场倒地殉国。一代民族英雄与世长辞,但他与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的光荣战绩,震惊中外,名垂不朽。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革命英雄人物故事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

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仍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灌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据敌伪档案记载,日本宪兵为了逼迫她供出抗联的机密和党的地下组织,对她进行了残酷的拷问。刑讯前后采用的酷刑多达几十种,其中就包括电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任何实情。

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新中国成立后,哈尔滨人为纪念将她,把东北烈士纪念馆门前的街道命名为一曼街。赵一曼塑像就屹立在右边不远的广场,旁边是继红小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抗日英雄观后感

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白山黑水烽烟起,抗日联军举义旗。谁言女中无英豪?牡丹江畔鬼神泣!”我默默合上《抗日英雄》这本书,一道泪水也悄悄地从我的脸颊边流下,我完全被感染了……这本书内记载了许多抗日英雄的故事,但是,最令我震撼的却是,《誓死不屈的抗联八女》也就是,《八女投江》的故事。

在1938年10月上旬,东北抗联第5军西征部队在牡丹江下游支流乌斯浑河西岸遭敌袭击。为掩护大部队突围,已行至河边准备渡河的8名女战士,毅然放弃渡河,在冷云率领下,分成3个战斗小组,一齐向日伪军开火,抗联主力部队才得以顺利突出重围。但是,誓死不屈的8位女英雄在弹尽绝缘的情况下,毁掉枪支,相互挽着肩膀,在朝阳的辉映下,唱着《国际歌》集体投江,壮烈殉国。

国难当头,她们毅然选择了保卫国家,没有退缩,没有逃避,她们的高尚气节强烈地感染着我们!是战争使她们八姐妹走到了一起,也是战争让她们壮烈牺牲的。谁言女中无英豪?在她们中最小的仅仅只有13岁,而的也才只有23岁!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赵一曼,她也是一位女战士,也同样是一位女英雄!她在中华民族遭到劫难之际,义无返顾地走在抗日的最前面;她在艰苦卓绝的抗战中,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她在日寇的各种刑法下,宁死不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反满抗日……赵一曼用自己的生命表现了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和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她的英雄形象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开拓前进!难道赵一曼不是和那八位姐妹一样是一位女中豪杰吗?

八女英灵,永垂不朽。不惧生死,一心为国。乌斯浑河,背水一战。八女投江,气贯长虹。女中豪杰,化作青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爱国人物的故事三百字王二小的英雄故事

全文共 49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就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当时任涞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现为保定市离休干部)同志得到这个消息,马上报道给了边区青救会,《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立即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一直传唱至今,感染了无数青少年。现在,王二小的坟上长满了青草。他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现在还静静地卧在山沟里,人们把它叫做“血色石”。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小英雄雨来故事读后感500字

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读一本好书,犹如交一个好朋友。前几日,我读了一本由管桦写的小说《小英雄来》,我深深地被雨来勇敢的精神所感动了。

《小英雄雨来》讲述了中国人民在艰难困苦的战争岁月里自尊自强,用自己的生命保家卫国的不屈精神,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地和敌人斗争的品质。

书中有一段落,看完后令我激动得热泪盈眶,不能自已。在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下,小小年纪的雨来不仅没有屈服,反而无所畏惧。尤其是当他看到书上那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后,更加坚定了要保护交通员李大叔的决心。我心想,这么危险的情况下,雨来还能做到临危不惧,冷静地思考面对,实在是太不容易了。雨来,我真佩服你!面对凶恶的敌人,你机智勇敢,与敌人周旋,宁可将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也要救李大叔。你的所作所为令人称赞!

可我呢,相比之下,我不禁有些自惭形秽了。但凡遇到一点困难,我就胆小地躲在后面,在父母的羽翼下躲避风雨的侵袭,不敢直面困难,享受着父母给予的安逸生活,当起了缩头乌龟。如今,雨来的经历给了我极大的触动,我应该学着自己长大。雨来,谢谢你,你让我学会了不屈不挠、勇敢坚强的品质。我一定会把这种可贵的精神传承下去的!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我觉得我们应该向雨来那样拥有可贵的品质,坚强不屈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抗日民族英雄马本斋的爱国故事

全文共 941 字

+ 加入清单

马本斋1901年出生于河北省献县东辛庄。自幼聪颖,读过私塾,粗通文墨,后为生活所迫,随父亲到东北。之后投身奉军(东北军)。1924年入“东北讲武堂”学习,在讲武堂毕业后,从士兵升先后任排长、连长、营长,直至升任奉军独立21师第四团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因不满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还乡务农。

抗日战争爆发后,吕正操率领的东北军两个营和一部分群众武装,到河北开展游击战争,开创了冀中抗日的新局面。在这种新形势下,具有强烈爱国心的马本斋挺身而出,组织了回民抗日武装——回民义勇队,开始了同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斗争。

不久,马本斋和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在党的领导和八路军的帮助下,回民义勇队迅速发展、壮大,改名为冀中游击军回民教导队。1938年7月,回民教导队和吕正操组织的冀中军区回民干部教导合编为回民干部教导总队,马本斋任总队长。就在这一年,马本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申请书上写道:“我决心为回民族的解放奋斗到底,而回族的彻底解放,只有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与领导下方能实现。”此后,他以无比的热情和坚强的毅力,完成党交给他的各项任务。

马本斋率领的这支回民武装,机智勇敢地战斗在冀中平原上,给了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1940年的康庄战斗中,马本斋指挥部队从四面八方向敌军猛烈进攻,经过半小时的战斗,除六、七个伪军逃跑外,其余50余人全部歼灭。这一次战斗,缴获大炮一门,重机枪一挺,轻机枪两挺,步枪60余支,马10余匹,以及许多弹药。八路军冀中军区通报嘉奖马本斋同志,并授予回民总队“攻无不克,坚而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的锦旗。

在艰苦的战争岁月里,马本斋认真学习,忘我工作,关心群众疾苦,关心战士生活,受到群众和战士的爱戴。由于长期劳累,他身患疾病,但为了工作,他不愿休养、治疗,直到病得不能起床,才被同志们送进了医院。后来,病情进一步恶化,他估计医治无效,就嘱咐家属说:“我觉得不能为人民为国家为党做更多的工作是件憾事,教孩子继续我的志向做革命工作,告三弟领导回民族抗战,革命到底。”

1944年2月7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马本斋,在山东莘县不幸逝世,终年43岁。

2009年9月14日,马本斋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抗日英雄作文500字

全文共 524 字

+ 加入清单

1937年7月7日警钟长鸣,日本对中国发动了全面的侵略战争,国难当头,中华儿女挺身而出,救国救民,赴汤蹈火,视死如归,他们就是我们的英雄啊!

如果没有抗日英雄,我们的祖国就没了!他们不畏风险,他们拯救人民,拯救了全中国的人啊!

抗日英雄像夏日中的一场暴风雨,也像一棵抗击风雨的大树……抗日英雄,是我们中国人民的榜样!

抗日八年中有许多故事发生,我来讲讲吧,日军占领南京后3个月几乎把南京的人都杀光了。南京血流成河,鬼子杀了30多万人,鬼子的暴行真是罄竹难书啊!

抗日英雄是一座高高的山峰,我们是一个个艰难地往上爬的登山者。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想起抗日英雄,我情不自禁想起了小学课堂里唱过的一首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这首歌,让我们回想起了抗日英雄在战场上打仗。从来不后退,如果有人说要投降,那是不行的,还不如和日本人杀个痛快,同归于尽。

抗日英雄很多很多,很多也默默无闻,他们不会让人看不起,不会让别的国家笑话,只会让子孙后代幸福又快乐。

抗日英雄能在日军进攻时保家卫国,能在危险时刻解救同胞,能让我们子孙赢得和平和幸福。

十万青年十万军,一寸山河一寸血。尽管先烈们牺牲了,但是抗日英雄的精神我们永远永远不会忘记,因为抗日英雄是我们祖国的超级大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抗日英雄——张自忠

全文共 1523 字

+ 加入清单

张自忠是带领大刀队夜袭长城喜峰口的英雄,也为“临沂大捷”、“鄂北大捷”立下战功,最后在日军的围歼下,战死南瓜店,找到了自己战死报国的地方。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两国实际已处于战争状态之中,先有东北义勇军马占山奋起抗日,再有“一二八”淞沪之战,复有长城各口之战,都是七七全面抗日前的序幕战。在这几场序幕战中,战果最突出、最辉煌的,首推长城喜峰口大捷。这是自九一八以来,日军所遭遇到最严重的打击,敌人自己也承认,是侵华以来所遭遇到的最大失败和耻辱。当时二十九军第三十三师,在师长张自忠率领的千人大刀敢死队,以急行军兼程赶赴前线,用大刀、手榴弹为武器,于月黑风高之夜,乘敌不备,歼灭日军步兵两个联队,骑兵一个大队,血染喜峰口,造成空前大捷,震惊中外。张自忠获中央颁授青天白日勋章,于是抗日英雄的威名,传遍全国,妇孺皆知。

张自忠将军山东临清人,生于一八九一年,喜峰口一役后,中日塘沽停战协定签字,先后出任察哈尔省主席和天津市长。

一直以来,日本人都想拉拢张自忠,七七事变后,他奉中央之命留守北平与敌周旋,目的是希望拖到中央军前来增援。后来北平、天津急速失守,张自忠眼见大事已去,继续留在北平已无必要,乃设计脱险。他骑自行车出走到天津,再乘英国轮船经青岛转赴济南。张自忠到了青岛,再改乘火车去济南。一路上,他身陷险境,更承受着千夫所指的屈辱,因为从北平沦陷起,全国舆论集中火力攻击他,认为他是华北头号汉奸,报纸上都称他为“张逆自忠”。

张自忠后来抵达南京,获中央还以清白。蒋委员长接见他时,说:“等你身体康复,我命令你重回部队,让你再有机会报效国家,回到前方看看你的长官、同僚及部下。”张自忠深受感动。

一九三八年春,中央任命张自忠为五十九军军长,返回部队那天,他对部众宣示:“今天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是和大家一同寻找战死的地方。”全体官民激昂效命,泣不成声。

五十九军组成不久,战事延至徐州外围,日军侧面进攻临沂,张自忠受命挥兵前进增援,转眼间将敌军精锐部队击退,日军仓惶后撤时,张自忠继续追迫,歼灭残敌,造成抗战史上有名的“临沂大捷”。经此一役,张自忠名震中外,再也没有人说他是汉奸了。当时中央明令嘉奖,同年十月就升为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

一九三九年三月,日军进攻鄂西,进犯随县、枣阳,张自忠再次亲自率领两军团渡海迎战,大破日军,击毙击伤敌军超过一万三千人,再为抗战史上写下了“鄂北大捷”。次年五月,日军又集结重兵再犯襄樊。张自忠指挥部队渡河迎战,当时敌众我寡,但张自忠不顾一切冒险出击,立下遗嘱后即挥军渡河,双方无论在兵力和武器上都十分悬殊,但他毫不畏缩,指挥部队奋勇进攻。两军昼夜激战九天,敌人伤亡惨重,不明白这支中国部队何以这样难打。后来知道我方的领军是张自忠,立即增援反扑,誓要追剿张自忠以复前仇。

最后张自忠率部被围于南瓜店的十里长山,敌人以飞机大炮配合轰击,弹如雨下。五月十六日,张自忠卫士伤亡殆尽,自己身中六弹,屡次爬起冲杀,左右部属请他突围逃生,张自忠坚持不允,到了弥留时向左右卫士说道:“我今天战死,自问对国家对领袖可告无愧,你们应当努力杀敌,不能辜负我的志向。”一代陆军战神终于战死南瓜店。

日本人十分敬佩张自忠的英雄气魄,在他战死后,把遗体装殓好埋葬起来,坟上还插着木牌,上面写着:“华军第三十三集团军司令官张自忠被皇军击毙之墓”。遗体下葬时,日本官兵集合起来向张自忠行致敬礼。不久,中国援军赶到,重新开棺以上将礼服重殓。

当灵柩经过宜昌时,全市下半旗,民众前往吊祭者超过十万人。灵柩运抵重庆时,蒋委员长特亲临迎灵致祭,并手书“英烈千秋”挽匾,以资褒奖。

张自忠殉国时,年仅五十岁,他的夫人李敏慧闻耗悲痛绝食七日而死,夫妻二人合葬于重庆梅花山麓。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抗战英雄张自忠事迹故事800字

全文共 869 字

+ 加入清单

张自忠(1890—1940),字荩忱。山东临清人。1911年在天津法政学校求学时秘密加入同盟会。1914年投笔从戎。1917年入冯玉祥部,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1930年中原大战后,冯玉祥军事集团被瓦解,张自忠所部被蒋、介、石收编。1931年后,张自忠曾任第二十九军第三十八师师长、第五十九军军长、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五战区右翼兵团司令等职。

1937年,日本侵略者把兵锋直指徐州,1938年3月,日军投入七八万兵力,分两路向徐州东北的台儿庄进发。待至临沂、滕县时,同中国军队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当时守卫临沂的是庞炳勋的第三军团。由于实力过于悬殊,庞部急待援军。张自忠奉调率第五十九军以一昼夜180里的速度及时赶来增援。张自忠与庞炳勋原是宿仇,但他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率部与庞部协力作战。敌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配合坦克、装甲车向茶叶山阵地发起进攻。张自忠与敌激战,反复肉搏。经过数天鏖战,敌军受到重创,节节败退。中国军队相继收复蒙阴、苔县,共歼敌4000余人。不久,日军再派坂本旅团向临沂、三官庙发起攻势,妄图有所突破。张自忠和庞炳勋部两军奋力拼杀,经彻夜激战,日军受到沉重打击,其向台儿庄前线增援的战略企图被完全粉碎,保证了台儿庄大战的胜利。

1940年5月,日军调集15万精锐部队发起了攻占枣阳、襄阳、宜昌等地的枣宜会战。张自忠将军本来率部防守襄河以西,当日军攻破第五战区第一道防线,直扑襄阳、枣阳时,身为集团军总司令的张自忠将军,毅然率领预备七十四师和军部特务营东渡襄河,抗击来犯之敌。渡河后,张自忠将军率部在南瓜店附近顽强抗击日军,重创日军,并截断了日军后方补给线。在日军以重兵对张自忠将军进行合围后,为牵制日军主力造成外线我军对日军实施反包围,张将军力战不退,与敌搏杀,最后身中7弹。弥留之际,张自忠将军留下最后一句话:“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良心平安!”旋即拔佩剑自戕,一代名将张自忠壮烈殉国。张自忠将军率部截敌后路并阻敌西进,彻底粉碎了日军进攻襄樊、威胁老河口的企图,使整个战局转危为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大材小用的成语故事:爱国英雄

全文共 863 字

+ 加入清单

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父亲在他童年就去世,由祖父抚养成人。

辛弃疾曾拜当时著名的田园诗人刘瞻为师,并和党怀英两人是刘瞻最得意的学生。有一次,刘瞻问他们两人道:“孔子曾经要学生谈各人的志向,我也问问你们将来准备干什么?”党怀英回答说:“读书为了做官,为了取得功名,光宗耀祖。我一定要到朝廷里去做大官;如果做不了官,就回家隐居,学老师的样子写田园诗。”

刘瞻听了很高兴,连连称好,认为他的志向很高洁。辛弃疾却回答 说:“我不想做官,我要用词写尽天下的贼,用剑杀尽天下的贼!”刘瞻听了大吃一惊,要辛弃疾今后不要再说这样荒唐的话。此后,辛、党两人的生活道路截然不同:辛弃疾英勇地投身到抗金的民族战场上去,以爱国词人著称于世;而党怀英则混迹于金人统治集团,为金人作了一些帮闲乃至帮凶的工作。

金人南侵后,辛弃疾组织了两千多人的队伍在故乡起义。后来,又率领队伍投奔济南府农民耿京组织的起义军。不久,起义军接受朝廷任命,与朝廷的军队配合作战,打击南侵的金军。但由于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辛弃疾后来曾长期闲居在江西上饶一带。1203年春,才被任命为绍兴府知府兼浙江东路安抚使。这一年,辛弃疾已经六十四岁了。

绍兴西郊有一处地方叫三山,当时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就在那里闲居。陆游比辛弃疾大十五岁,当时快八十岁了,他的爱国诗句早已为辛弃疾所景仰,因此辛弃疾到任不久,就去拜访了这位前辈,两人一起议论国家大事,相见恨晚。陆游听了辛弃疾对形势的分析和统一、全国的设想,觉得他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希望他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次年春天,宋宁宗降下圣旨,要辛弃疾到京城临安去,征询他对北伐金国的意见。”辛弃疾把这件事告诉陆游,陆游觉得这是辛弃疾施展自己才能的好机会,为他感到高兴。为了鼓励辛弃疾发挥自己的才能,陆游特地写了一首长诗赠给他。诗中写道,“辛弃疾是古代大政治家、军事家管仲、萧何一流的人物,现在当浙江东路安抚使,实在是把大的材料用在小处;鼓励他为恢复中原而努力,千万不要因为受到排挤不得志而介意。六十六岁那年,这位始终是被大材小用的爱国英雄,终于在忧愤中去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抗日英雄观后感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刘胡兰她年轻、漂亮、勇敢、善良,来自美丽山西的女英雄,她出生于1932年10月8日,出生在山西省文水县周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八路军来到文水县同人民一起战斗,就在这一年周西村成立了抗日小学。

1942年,年仅十岁的刘胡兰就当上了儿童团长,常常和小伙伴们站岗、放哨,掩护抗日战士。刘胡兰原名刘富兰,母亲生下妹妹后就不幸身亡,父亲刘景谦续娶胡文秀为妻,胡文秀将刘富兰中的“富”字改为自己的姓氏“胡”,从此换名为刘胡兰。

刘胡兰一个十五岁文静的小女孩,是一个对党的事业赤胆忠心;对人民对革命同志忠心爱戴,对敌人的,面对敌人的凶狠残暴毫不畏惧,宁死不屈,大义凛然,表现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当她昂首挺胸走向敌人的铡刀时,是那么从容不迫,视死如归。十五岁,是一个花样年华;十五岁,我们还在父母怀里撒娇淘气,无忧无虑地生活时,而我们的小英雄刘胡兰却被惨杀在敌人的屠刀之下,一个正当花季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我们伟大的领袖---亲自为她挥笔写道“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是对刘胡兰的赞扬。

与刘胡兰对照,我自形惭愧,平时碰到一点点的困难就会垂头丧气,叫苦叫累,我要向刘胡兰姐姐学习,做一个勇于拼搏不怕困难,英勇不屈的人,将来为祖国效力!

看了刘胡兰姐姐的英雄事迹,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我们生长在和平时代,没有了硝烟战火,我们的千千万万的英雄,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此时此刻我们更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我们要好好学习,回报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抗战英雄赵登禹的故事

全文共 969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们,今年是抗战胜利71周年,我们在这一天要“缅怀英雄”,学习英雄勇敢英勇的精神,更要自己学习更多的本领,茁长健康的成长,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热爱自己的祖国。今天小编就来分享抗战英雄赵登禹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抗战英雄赵登禹的故事

赵登禹(1898——1937),字舜臣,山东菏泽人。1914年加入冯玉祥的部队,后任冯的随身护兵。1926年参加北伐。1933年,任第29军第37师第109旅旅长,后任第132师师长。

1933年初,日本 侵略军越过山海关,开始侵袭热河省,在3月4日攻占了承德后,开始向长城各口发动大举进攻。10日,日军逼近喜峰口。赵登禹率部星夜跑步急行军40华里,在日军之前抵达喜峰口孩儿岭,并将敌先头部队击退,在孩儿岭及口门一线稳定了前沿。为了有效消灭进攻阵地的敌军,赵登禹要求部队待敌进至百米之内,再突然出击,以手榴弹炸,用大刀砍。

由于两军混杂,使敌飞机、大炮、坦克无法发挥作用。入夜,赵登禹又利用敌军警戒疏忽,率部从两翼迂回敌人侧后,进行包抄袭击,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死伤甚众。战斗中,赵登禹腿部被炸弹击伤,但仍裹伤出击率部众与敌肉搏相拼。激战数日,敌人多次攻击不果,锐气尽挫,中国军队取得喜峰口战役胜利。喜峰口战役,共歼灭日军五六千人,狠狠地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

全面抗战爆发后,7月下旬,日寇调集数以万计的日军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分别向北平、天津以及邻近各战略要地大举进攻。担任132师师长的赵登禹,率部抗击日军入侵,守卫北京城外的南苑。日军出动40余架飞机轮番轰炸阵地,并有3000人的机械化部队从地面发动猛烈攻击。132师将士在赵登禹的率领下,不畏强敌,奋勇抵抗。日军将中国军队切成数段,分割包围。部队孤军作战,在敌人炮火和飞机的狂轰滥炸下,损失惨重。赵登禹率部誓死坚守阵地,拼死抗击。

7月28日,在奉命向北平撤退途中,遭致日军伏击,壮烈殉国,牺牲时年仅39岁。毛泽东 同志曾高度评价 赵登禹等国民党抗日将领,称赞他们在执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神圣任务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他们“给了全中国人民以崇高伟大的模范”。1937年7月31日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赠赵登禹为陆军上将。1945年后,北平市政府将北沟沿改名为赵登禹路,以示纪念。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人民政府对卢沟桥西道口的赵登禹烈士墓进行了多次修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危难时刻显本色的英雄赵博生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1933年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将江西宁都县改名为博生县,以纪念革命烈士赵博生

赵博生,1897年出生于河北沧县东慈庄。1924年冬入冯玉祥的西北军,从团附升至军参谋长。期间赵博生受共产党人刘伯坚等的影响,于 1931年与在第26路军中的中共特别支部取得联系,赵博生说:“我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叫我干什么就干什么,即使赴汤蹈火亦在所不辞!”同年10月,中共中央批准赵博生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2月14日,赵博生同季振同、董振堂等率所部1.7万多名官兵在宁都起义。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赵博生先后任红5军团14军、13军军长,军团参谋长、副总指挥。他率部参加赣州、漳州和南雄水口、建黎泰等战役战斗。每战他都亲临前线,屡建战功,曾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授予的一级红旗勋章。

1933年1月8日,赵博生与敌人在激烈的肉搏战中,壮烈牺牲,时年36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小英雄雨来故事读后感500字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怀着敬佩的心情放下了《小英雄来》这本书。

《小英雄雨来》这本书的作者名叫管桦,出生于抗日战争年代。小时候亲眼目睹了只比他大几岁的儿童团团长带领着团员们掩护八路军交通员、为八路军送鸡毛信等等。后来,他根据这些事,写出了《小英雄雨来》这本书。

在《小英雄雨来》这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情节是雨来为了消灭警备队而英勇负伤的故事,在一次伏击战中,雨来被警备队抓住了。警备队队长把他交给了一个叫李四喜的人看管。后来,交通员李大叔装扮成了送柴送菜的村民,摸清了警备队内部的情况,并告诉了游击队队长杜绍英。最后,杜绍英带领着队员装扮成村民一起冲进了警备队内部,歼灭了警备队,救出了雨来。雨来也因此负了伤,他在八路军医院里养了半个多月的伤。伤好之后,他申请加入游击队,但可能是因为年龄小,被拒绝了。他没有灰心,后来又再次申请,终于被批准了,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游击队员。

雨来拥有着坚强不屈、勇敢无畏的优良品质,交通员李大叔躲到地洞里之后,嘱咐雨来不要泄露他的位置,鬼子给他日本糖块他不要,给他金戒指他不接,不管鬼子如何诱惑、打骂他,他都没有说出李大叔的位置。真可谓是宁死不屈啊!

雨来不怕困难,保家卫国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小伙伴们,虽然战争年代已经远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还是应该向雨来学习,学习他坚强无畏、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描写英雄人物故事作文

全文共 732 字

+ 加入清单

今晚我在河南卫视的《都市报道》节目中看到了一则报道,这则报道使我深受感动。

报道是这样的:他是一个叫韩远志的小学老师,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师,却在一个平凡的一天----10月10日上午,做了一件不同寻常的事。他这天刚刚起床就听到了外面传来一阵刺耳的声音:抓小偷,抓小偷呀!这时的他顾不上多想,飞快跑出门外,连托鞋也没有换,就这样急急忙忙地去追那偷车贼。勇敢的韩老师,很快就追上了偷车人,三个贼正在推着偷来的四轮拖机往前跑,见到韩老师跑来来,上前就是一脚,可韩老师站起来勇敢地扑向去不让他们跑,可他们三个人见挣脱不开,一个人拿起刀子狠狠地向韩老师的腹部猛刺,随着后面跑来的村民的叫喊声中,小偷纷纷向远方逃窜。眼下韩老师躺在血波中,事后被家人送到县医院,可罪犯还没抓到,我们的英雄还在医院,还要面临巨额的医药费,一家人愁得哭起来。看到这场景,我的心不时吃惊着:为了一件和自己不相关的事件,居然不顾自己的生命,去和罪犯搏斗,我一直想那是电影和小说,没想这就发生在眼前。面对巨大的医药费记者说:能让我们的英雄流血又流泪吗?

这时我想到了韩老师的妻子和三个凶恶的歹徒的感受,还有韩老师的们的感受。韩老师的妻子肯定后悔,自己没起来阻拦着他,他可是她们家的顶梁柱呀!那三个歹徒,特别是那个捅韩老师的人,一定此时此刻看这新闻报道后,一定会后悔不该捅韩老师,因为他是无私奉献的好人。韩老师呢,我想,他一定不会后悔,因为他做了一件大好事,用自己的行动来见证,我们这个社会需要英雄。可是当前这样的英雄太少了,面对突袭的场面,我们的社会太需要英雄的出现了!

通过这篇报导,我感受到了韩老师的那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舍己为公的高尚品质,我长大以后也要做一个像韩老师这样的勇于帮助别人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抗战女英雄事迹故事700字

全文共 775 字

+ 加入清单

八女投江——英灵永垂不朽

“八女投江”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与日军血战到底而决不屈服,最后集体投江殉国的英勇事迹

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5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她们是: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兰、杨贵珍、郭桂琴、黄贵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抗联队伍经过几日的奔袭,战士们又饿又累,师长决定在岸边休息一夜明天早晨过河。10月的北方天气已经非常寒冷,部队在河畔露营后,燃起了几堆篝火取暖。日伪特务葛海禄发现了江边有篝火闪动,向日本守备队报告有抗联战士在江边休息。后半夜,日军熊本大佐集合了一千多日军与伪军将抗联战士包围。拂晓时,抗联战士们发现了日军,急忙向外冲。冷云比较冷静,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敌人没有发现她们,向大部队逼近。此时情况十分危急,在此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殿后,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敌人一下子慌了神,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冲出去的同志最后听到她们齐声喊――“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日军在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兵时,变的更加猖狂边打边叫:“乖乖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妇女!”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后,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被包围的八名女战士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机会,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中……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 8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她们中最大的25岁,最小只有13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年抗日英雄赵尚志征文

全文共 2421 字

+ 加入清单

尚志(1908—1942),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第二路军副总指挥。

1908 年10 月26 日出身在辽宁省朝阳县喇嘛沟一个农民家庭,11 岁时,随家人迁往哈尔滨。1925 年考入哈尔滨许公工业学校。不久,五卅爱国运动爆发,赵尚志积极参与到这场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中。同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学校里组织学生会和从事革命活动被开除后,被党组织送到广州黄埔军校,成为该校第五期学员。1926年5 月,经安排退出军校,返回哈尔滨。从1927 年3 月至1931 年底,因从事革命活动两次遭逮捕,前后度过两年零八个月的牢狱时光。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赵尚志在中共满洲省委营郭国言救下出狱。1932 年初,回到哈尔滨,担任满洲省委兵委书记。同年夏,被派往在巴彦活动的东北抗日义勇军江北独立师工作,任参谋长。1932 年11 月,独立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六军江北独立师,任政治部主任。

由于“左”倾政策的影响,独立师在1933 年初被击溃解散。当时满洲省委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赵尚志执行右倾路线的结果,被开除党籍。但赵尚志并没有就此消沉下去,依然坚定地投身于抗日斗争中。1933 年4 月,到宾县孙朝阳领导的义勇军中当了一名马夫。后被提升为参谋长。由于孙朝阳抗日决心的动摇,当年10 月,赵尚志等七人携带一挺机枪和十余支大小枪支脱离孙部, 决定在珠河县委领导下组建党自己的抗日武装。

1933 年10 月,珠河反日游击队成立,赵尚志任队长。在他的领导下,不到三个月时间内连续取得了多次战斗的胜利,部队也发展到七十多人。1934 年初,他又联合了二十多支义勇军和山林队,组建了东北反日联合军,被推为总司令,全军约五百人。同时在侯林乡、黑龙宫等地建立了游击根据地。同年6 月,部队扩编为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赵尚志任司令。同年9 月,赵尚志率队一举攻克五常堡,震惊了敌人,被当作“北满治安的最大祸患”。10 月,在日军发动的冬季讨伐中,赵尚志带领哈东支队一部二百余人在返回鬼排山宿营地时,遭到五百多日伪军的包围。他临危不惧,指挥部队沉着应战,顺利突出重围。日伪军却损失了一百多人,日军指挥官望月中佐不禁惊呼:“此战必有名将指挥。”

1935 年1 月,哈东支队扩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赵尚志任军长兼第一师师长。与此同时,中共满洲省委也做出了“恢复赵尚志党籍的决议”。3 月,赵尚志与东北民众军司令谢文东和自卫军支队长李华堂的三支武装联合组成东北反日联合军总指挥部,赵尚志担任总指挥。同年夏,日军发动夏季讨伐,叫嚷着“毁灭赵尚志的根据地”。赵尚志于是率第三军主力向方正、汤原、勃利一带转移。在松花江下游地区开辟新的游击区。10 月,赵部同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四军汇合。11 月,扩编汤原游击队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并成功策反了汤原金矿警备连。巩固扩大了汤旺河后方根据地。同年冬,又开辟了巴彦、木兰、通河新游击区。赵尚志部经受住了日军的大讨伐,并进一步发展壮大。到次年8 月已有十个师,六千余人。在此期间,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成立,赵尚志被推选为总司令。

1936 年秋,日军发动以宾县、木兰、通河、汤原、依兰五县为中心的大讨伐。赵尚志于同年11 月率领五百余人踏上西征之路。12 月,在到达海伦冰趟子后,面对一直尾追不舍的日军讨伐队,赵尚志决定利用有利地形打一场伏击战。部队花了两天时间筑起一道雪砌水浇的交通壕,并在几座木屋内准备好足够的烧火木材。第三天,八百余名日军进入了伏击圈。由于准备充分,又占据了有利地势,虽然冰天雪地,但抗联战士在战斗中可以轮流到木屋里取暖,而日军则趴在冰上射击,不仅冻伤了手脚,且枪油凝固,拉不开枪栓,机枪成了“哑巴”。抗联战士越战越勇。整个战斗,歼灭日军三百余人,缴获一挺机枪和其他大批武器弹药。冰趟子战斗是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作战所取得的重大胜利之一。指挥讨伐的日军中将岩越惊叹:“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

1936 年,北满临时省委成立,赵尚志任省执委主席。

1937 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为了巩固东北基地,调集数万日伪军对抗联疯狂围剿。

同年底,北满临时省委派赵尚志作为省委代表赴苏联与中共中央取得联系。

1938 年1 月,赵尚志刚踏上苏联的国土,就被苏方关押起来审查。4 月下旬,北满临时省委召开第七次常委会,会上赵尚志被当作“左倾关门主义路线之主要负责者”,撤销了他抗联三军军长等一系列职务。

1939 年5 月,赵尚志被苏方释放,并被共产国际任命为东北抗联总司令,他把在苏的东北抗联成员一百多人组织起来,编成一支精干的队伍,于7 月返回东北,投入战斗。

1939 年9 月,由于党内路线斗争的加剧,加之种种矛盾和误会,北满省委做出了永远开除赵尚志党籍的决议。同年底,赵尚志无奈之下再次进苏。尽管饱受打击,他日思夜想的依然是投身抗日疆场,实现他“驱逐日寇海陆空军滚出满洲,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奋斗到底”的誓言。1941 年10 月,赵尚志带领四名抗联战士重又踏上东北的土地。

多年来,日本关东军一直视赵尚志为“心腹大患”,悬赏一万元,收买赵尚志的人头。

1942 年2 月12 日凌晨,赵尚志被混入抗联队伍的日伪特务打成重伤后被俘。他大义凛然地对审讯他的警察说:“你们也是中国人吗? 你们出卖祖国, 犯下了罪行,还不觉可耻吗?我一个人死去,这没有什么。但要知道,抗联是杀不完的……”他痛斥敌人,拒绝医治,受伤8 小时后,壮烈殉国。年仅34 岁。凶残的日军把他的头割下运到长春,他的躯体被扔到冰冷的松花江中。

1982 年6 月8 日,中共黑龙江省委员会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的提议,给赵尚志完全平反并恢复党籍。

从1945 年起,中共党组织开始寻找赵尚志将军的遗骨,但一直没有下落。1989年,终于获悉将军的遗首早在1942 年被长春般若寺的炎虚法师从日军手里要下掩埋在寺中。

抗战胜利60 周年前夕,英雄的头颅被找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给抗日英雄的一封信

全文共 617 字

+ 加入清单

你们好!

我们的祖国,叫作中国。中国,占地面积极大,在全世界面积排名第三。我们的国家曾经十分贫困,常常遭受其他国家的侵略,攻击。是你们,在为我们国家战斗,保卫人民,虽然我们国家的人出身贫困,骨瘦如柴。我们国家的外表很像鸡,但是,你们充分的让那些侵略我们国家的人明白了,鸡,可不是好惹的!

在你们的努力下,奋斗下,我们的国家才能迎来今天,赢得了其他国家对我们的尊重,你们为我们证实了,我们也是有尊严的!我爱我的祖国,因为我的祖国拥有着如此美丽的大好河山。我爱我的祖国,因为我的祖国自强不息。我爱我的祖国,因为我的祖国有你们在为我们战斗,我放心,我安心,我有安全感。

听,“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这熟悉的歌声,经过百年飘荡,依旧在天空绽放着她那五彩的光芒。抬头看,那用鲜血染成的五星红旗,依旧高高的屹立在天空,令人看了热血沸腾,每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人们都会肃立在五星红旗之下,久久不能自已。这是多么振奋人心啊!

在曾经,我们只能被别人打压,被别人欺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个同胞被枪打的鲜血四溅,在空气之中,都是一股浓浓的血腥味。但是在你们的奋起反击下,侵入我们国家的人都一定得落荒而逃。

我爱我的祖国,中国这个名字,便是我们中国人的象征。祖国,保护着我们的安危,在祖国的怀抱中,我们每天都甜甜地入睡了······

我的祖国,一天天变得强盛起来。因为英雄们那双灵巧的手,因为英雄们的自强不息,我爱我的祖国!

此致

敬礼!

_X

20_年6月17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有关于英雄的故事满分

全文共 1024 字

+ 加入清单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当我读到这精辟蕴涵哲理的诗句时,脑海中便浮现出那句话“不以出身论英雄”。 "From a small thorn head, but now I feel artemisiamid. When people do not know Ling Yunmu, wait for Lingyun to start high."In the philosophical verses, the sentence appeared in his mind, "Do not talk about heroes from origin."

不以出身论英雄。“阿根廷玫瑰”贝隆夫人正是当中的佼佼者。卑微的出身并没有让她从此屈服,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她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明星。也成为了万人敬仰的总统夫人。她为国家鞠躬尽瘁,为慈善奔波卖力,终让她成为人民英雄。

卑微的出身没有成为贝隆夫人的绊脚石,反而正是由于这个而让她练就了不怕挫折,勇往直前的品质。出身成为她不断向上奋发,成就个人辉煌的催化剂。

陈胜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最终他揭竿起义,成为平民英雄;李明博不为出身而自卑,奋发图强,凭实力成为成功的商人,最后又蜕变为总统;希尔顿遭人羞辱后,立志图强,终成为享誉全球的“酒店大亨”。

这些英雄,他们拥有卑微的出身,他们曾遭人蔑视,但凭借坚不可摧的斗志与毅力,他们成就了各自的事业与人生。正是卑微的出身,让他们领略过酸与苦,他们才能顶着世人施加的压力,平静的对待坎坷的际遇,朝着目标前进,用行动证明自己是名副其实的英雄。

反观,现在社会上的“富二代”却让人心寒。虽然他们有令人羡慕的高贵出身,可是他们却并没有让人肯定的作为。“富二代”烧钱炫富,当街上演激吻好戏等等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除了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资本,他们毫无建树。

他们的不思进取,依仗父荫,好逸恶劳让人生厌,但也显得卑微出身的英雄们更加耀眼夺目,让人羡慕钦佩。

卑微的出身是庸人的伤痛,但却是英雄奋斗的资本与动力。卑微的出身是庸人难以启齿的“秘密”,但却是英雄如猎鹰般搏击长空的气魄。

不以出身论英雄,因此我们不应因平凡甚至卑微的出身庸人自扰、自怨自艾,不应羡慕那些拥有高贵出身的人。

不以出身论英雄,真正的英雄面对世人的冷嘲热讽总能一笑置之,埋头于自己的事业中,用事实反击那些目光短浅的人。

不以出身论英雄,真正的英雄能化劣为优,傲视群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近代爱国英雄赵登禹的故事:英名不朽

全文共 239 字

+ 加入清单

1937年7月7日,日晕悍然进攻芦沟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27日,赵登禹将军率部宣誓抗日,赴南苑作战,以手榴弹、大刀对抗日寇的飞机大炮,一口气将数倍于我军的日寇驱回一里路,毙敌不计其数。

在这次战役中,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在激战中阵亡,赵登禹率军向大红门方向增援,不幸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时年仅39岁。赵登禹将军牺牲后,国、共两党同时册封他为“抗日爱国将军”,以示永久纪念。为纪念赵登禹将军,北京人民把西城区白塔寺侧的一条马路命名为“赵登禹路”,烈士遗骨安葬在卢沟桥附近的五道口。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写抗日英雄人物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一个有着五千年的古老国度,在如河的岁月中,涌现了千千万万的爱国英雄,他们的光荣事迹,让我们深受感动。

我在课本上看到一篇文章《抗日英雄赵一曼》。读后心中有一种难以言状的激动。文章中,赵一曼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第二团政治委员。在一次战役中,她不幸被捕。凶恶的敌人妄想从赵一曼口中得知抗联坐在地,但赵一曼仍镇定自若、宁死不屈。

敌人暴跳如雷,赵一曼忍受一次又一次酷刑的摧残,她的右膀被砍断,被戴上了几斤重的铁镣,但她都不曾屈服。1936年8月2日,抗日英雄赵一曼,永远,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牺牲时年仅31岁。

赵一曼这个名字已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中。她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充分体现了一个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她的一句话使我久久不能忘却。她说:“你们可以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能消灭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吗?”这种浩然正气永远震撼和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

巍峨、险峻是山的个性;澎湃、娴静是水的个性;坚强、无畏是中国人的个性!“苟利国家生死,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中国人特有的情怀,也是所有中国人一生不变的情怀!

祖国的山河无限壮丽,爱国情豪在我们心中如常青树伫立着。它将永远、永远激励着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