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
1611作文
228不屈不挠褒义词贬义词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屈:弯曲,屈服。挠:弯曲。比喻在压力、邪恶势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不低头,表现十分顽强。很明显是褒义词
不屈不挠造句
不屈不挠(解释:屈:屈服;挠:弯曲。比喻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1、隔壁的小王和小偷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最后把小偷制服了。
2、我的爸爸不屈不挠的拼搏才有今天的成就。
3、老师面对冲进学校的坏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搏斗,最后把坏人抓住了。
4、他马上体会到,这种自由是要经过一辈子的苦难才换得来的,而且代价是普通人不会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5、他们不屈不挠地前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6、人民解放军和敌人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战斗,最后战胜了敌人。
7、对待难题,我们要有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样才会取得成功!
8、只有不屈不挠的精神,才能战胜一切困难。
9、日战争中不可计数中国的军民以一片赤胆忠心,以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打跑了日本鬼子。
10、虽然他失败了几次,但他依然不屈不挠地坚持。
11、不屈不挠是取得成功的唯一道路。
12、我们的今天就是靠先辈们和敌人不屈不挠的斗争才争取的今天。
不屈不挠拼音:[bù qū bù náo]
不屈不挠释义:
屈:屈服;挠:弯曲。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不屈不挠近义词:
奋不顾身,宁死不屈,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宁为玉碎,再接再厉,至死不屈,重张旗鼓,一往直前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大摇大摆褒义词贬义词
全文共 389 字
+ 加入清单大摇大摆,贬义词,指人走路时身子摇摇摆摆。形容自以为了不起的傲慢神态。
一、大摇大摆的意思
【成语】: 大摇大摆
【拼音】: dà yáo dà bǎi
【解释】: 走路时身子摇摇摆摆。形容自以为了不起的傲慢神态。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回:“他们都是一气,不怕有一万个强盗,你们只管大摇大摆的走罢。”
【近义词】: 神气十足、威风凛凛、高视阔步
【反义词】: 如履薄冰、缩手缩脚、蹑手蹑脚
【歇后语】: 八王爷上金銮殿
【灯谜】: 鸭子走路
【用法】: 作定语、状语;形容人或动物走路
【举例造句】: 次日早晨,大摇大摆出堂,将回子发落了。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
二、关于大摇大摆的成语
【过市招摇】:市:闹市,指人多的地方;招摇:张扬炫耀。指在公开场合大摇大摆显示声势,引人注意。
【招摇过市】:招摇:张扬炫耀;市:闹市,指人多的地方。指在公开场合大摇大摆显示声势,引人注意。
篇2:乱七八糟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1647 字
+ 加入清单乱七八糟,形容毫无秩序及条理,乱糟糟的样子。 出自 清·曾朴《孽海花》第五回:“你看屋里的图书字画,家伙器皿,布置得清雅整洁,不像公坊以前乱七八糟的样子了。”
一、成语解释
【成语】: 乱七八糟
【拼音】: luàn qī bā zāo
【解释】: 形容无秩序,无条理,乱得不成样子。
【出处】: 清·曾朴《孽海花》第五回:“你看屋里的图书字画,家伙器皿,布置得清雅整洁,不象公坊以前乱七八糟的样子了,这是霞郎的成绩。”
【举例造句】: 琴弹得乱七八糟,可是她的嗓子怪清亮的。 ★老舍《二马》四�
【拼音代码】: lqbz
【近义词】: 杂乱无章、污七八糟
【反义词】: 井然有序、井井有条、有条有理
【歇后语】: 牛毛炒茴香;鸡毛炒韭菜
【灯谜】: 二大娘的针线筐
【用法】: 作定语、状语;指混乱
【英文】: all to a hideous mess
二、成语典故
七国之乱与八王之乱
“乱七”,指的是发生在西汉时期的“七国之乱”。西汉初,刘邦在铲除异姓诸侯王的同时,又分封了一批刘姓子弟为王,想依靠刘氏宗族的力量,作为皇权的羽翼。但是,随着诸侯王的势力不断扩大,其弊病和隐患也渐渐地显露出来了。经过几朝的演变,到景帝时诸王势力越来越大,其中齐、楚、吴三封国几乎占天下之半,严重地威胁着汉王朝的中央政权。大臣晁错建议景帝进行“削藩”,以减少诸王的封土,从而巩固中央政权。景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下令在众同姓王中推行“削藩”的政策,激起诸王强烈反对。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正月,吴、楚等七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武装叛乱,史称“七国之乱”。景帝有些慌张,听信馋言,诛杀晁错,但诸王的军队还是不退,继续挺进。景帝悔恨之余,决定以武力平叛,于是派遣太尉周亚夫率兵征讨。周亚夫以坚壁固守的战术,多次挫败吴楚联军的进攻。吴楚联军的士卒饿死、投降、失散得很多,只得败退。三月,吴王刘濞残部数千人退守丹徒冲江苏镇江),被东越人所杀。其他诸王也战败自杀、被杀。这时候,历经三个月的七国之乱遂被平定。到了文帝时期,已崭露头角的晁错敏锐地看到诸侯王势力的扩大,必然对汉朝中央政府带来严重的威胁,便向景帝刘启提出“削藩”的建议,即“削其枝郡”,归中央直接统辖。景帝采纳了这个建议,并着手逐步削减王国的封地。这就是历史上的“周亚夫平七乱”。“乱七”一词,即产生于此。
“八糟”,指的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朝皇室内宫争权夺利的“八王之乱”。西晋初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后,担心其他大夫会夺去他的政权,把皇室子弟分别封为诸侯王,并规定享受许多特权。司马炎死后,继位的惠帝司马衷为人庸愚弱智,实际朝政大权落入他外祖父杨骏的手里。这引起司马炎的妻子贾后的不满,她便暗中用计,杀掉了杨骏及其同党。之后,贾后请了汝南王司马亮来辅政。司马亮上台后,也是独断专行。因此,贾后密诏司马玮将司马亮杀死,由司马玮出来辅政。可是,司马玮也不是对贾后言听计从,贾后便又设计杀死了司马玮。后来,为独霸朝野,贾后又将皇太子司马遹废为庶人后毒死。赵王伦趁机发动兵变,打出了为太子司马遹报仇的旗号。永康元年(公元300年),赵王伦发兵进攻洛阳,斩杀贾后及其亲党,一场持续16年之久的皇族夺权混战就此开始。因为先后参与这场乱事的共有八个同姓王: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冏、河间王颙、成都王颖、长沙王乂和东海王越。因此,这场混战史称“八王之乱”。这次皇室内宫争权夺利的血腥斗争,远比“七国之乱”时间更长,人民所遭受的灾难也更加深重。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八王之乱”被形象地称为“八糟”。
此后,人们将“七国之乱”和“八王之乱”这两个历史事件连到了一块构成了一句成语。
黄帝内经
女子七年一周期,丈夫八年一周期,天人合一俗称七七八八,假如不按天地阴阳四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交替生活,生命就会紊乱,就叫“乱七八糟”
易经
在九宫八卦中,其他卦象都是凶中带吉或者吉中有凶,唯独第七宫的游魂卦和第八宫的归魂卦是纯粹的凶卦,所在古人在摇乌龟壳时遇到第七卦心就乱了,卜到第八卦事就糟了,所以说乱七八糟。
篇3:肃然起敬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358 字
+ 加入清单肃然起敬,褒义词,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一、释义
【成语】:肃然起敬
【拼音】:sù rán qǐ jìng
【解释】: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反义词】:漠然置之、不屑一顾,置之度外
【近义词】:肃然生敬、油然起敬、肃然增敬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英文】:feel deep respect for
【造句】:人们对毛主席肃然起敬。
二、典故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弟子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原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执经登坐,讽诵朗暢,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举例造句】: 衍举眼观看仲连,神清骨爽,飘飘乎有神仙之度,不觉肃然起敬。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百回
篇4:妄图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961 字
+ 加入清单妄图,人对事物的一种虚拟的贪婪心态,为了获得不正当的利益,采取痴心妄想图谋不轨的投机行为。下面我们来看看妄图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欢迎阅读借鉴。
妄图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妄图是贬义词
妄图造句
1、犯罪分子妄图蒙混过关。
2、敌人四处搜查,妄图找出我地下党员。
3、敌人妄图卷土重来,我们要时刻警惕。
4、他们怙恶不悛,妄图扩大杀戮的规模和范围。
5、小偷妄图盗走国宝,被勇敢的警察抓住了。
6、这个罪犯妄图越狱,却没有成功。
7、一些不法之徒妖言惑众,妄图扰乱社会秩序。
8、歹徒妄图毁灭罪证,逃脱法律的制裁,但没有得逞。
9、清廷妄图利用袁世凯以苟延残喘。
10、为了笼络人心,他还妄图用请客送礼、封官许愿等办法掩盖他贪污受贿的事实。
11、敌人到处搜捕这个革命烈士的遗孤,妄图斩草除根。
12、为了掩人耳目,他精心地布置了假现场,妄图逍遥法外。
13、被抓住的小偷先是满脸堆笑,接着凶相毕露,妄图顽抗,最终无计可施,被带上警车。
14、常言说“盗憎主人”,老帅们是这些家伙妄图篡党夺权的障碍,所以被他们看成眼中钉。
15、犯罪分子制造各种假象掩人耳目,妄图使侦破人员陷入歧途。
16、反动派妄图扑灭革命火种,但心劳日拙,无济于事。
17、国外的敌对势力和国内的坏分子遥相呼应,妄图破坏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
18、那些贩毒分子,近日又蠢蠢欲动,妄图再冒一次险。
19、敌人倚仗着长江的艰险,妄图阻挡我军前进的步伐。
20、1949年,一小股土匪妄图凭借摩天岭天险苟延残喘。
21、他妄图偷懒,结果捷径窘步,欲速不达。
22、这个邪教组织又在蛊惑人心,妄图实现其阴谋。
23、解放前,各帝国主义国家都虎视眈眈,妄图把旧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
24、犯罪分子妄图腐蚀拉拢我们的领导干部,那是枉费心机。
25、侵略者竭力为自己的侵略行径涂脂抹粉,妄图逃脱世界舆论的谴责。
26、这个人偷妄图用贼喊捉贼的办法,转移大家的注意,使自己逃脱。
27、犯罪分子妄图掩盖事实真相。
28、敌人妄图消灭我军的计划彻底破产了。
29、犯罪分子制造各种假象掩人耳目,妄图使侦破人员陷入歧途中。
30、日本军国主义否认侵华历史,妄图东山再起。
31、敌军磨刀霍霍,妄图侵占我革命根据地。
32、他作案后,妄图乔装打扮逃离出境,但终于被识破了。
33、林彪一伙反革命分子,妄图颠覆社会主义,其结果落得个折戟沉沙的下场。
篇5:循循善诱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一、循循善诱的意思
【成语】: 循循善诱
【拼音】: xún xún shàn yòu
【解释】: 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出处】: 《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举例造句】: 先生循循善诱,余今日之尚能握管,先生力也。 ★清·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近义词】: 谆谆教导、诲人不倦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教育
【英文】: be good at giving systematic guidance
二、循循善导的意思
【成语】: 循循善导
【拼音】: xún xún shàn dǎo
【解释】: 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导: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出处】: 《论语·子罕》:“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举例造句】: 业余的节目主持人,说到这里,也学专业人员正视观众,两眼也发放出来机智的光彩,脸上也呈现循循善导的笑容。 ★林斤澜《二分》
篇6:桀骜不驯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解析
全文共 1125 字
+ 加入清单桀骜不驯是一个贬义词,多数是用来形容人叛逆的性格或者是动物野性很强,性情强暴不驯顺。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桀骜不驯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解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成语】:桀骜不驯
【拼音】: jié ào bù xùn
【解释】: 桀:凶暴;骜:马不驯良,比喻傲慢。性情强暴不驯顺。
【出处】: 《汉书·匈奴传赞》:“其桀骜尚如斯,安肯以爱子而为质乎?”
【举例造句】: 识字读书,聪明出众。只是生成一个桀骜不驯的性子,顽劣异常。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
【近义词】: 横冲直撞、无法无天、桀敖不驯
【反义词】: 安分守己、俯首帖耳
【示例】:
储安平《在塔里木河的下游》:“历史上久享盛名
的这条旷达、豪壮的、同时也是桀傲不驯的彩河。”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纪献堂)只是生成一个桀骜不驯的性子,顽劣异常。”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蒋子龙《赤橙黄绿青蓝紫》:“一向桀骜不驯的刘思佳竟被一个刚来的姑娘管得服服帖帖,太窝囊了!”
桀骜不驯造句
1、歪放在最倒霉的脑袋上的最破烂的睡帽都带着这样一种桀骜不驯的意思:“戴破帽的我知道过日子有多困难,但是你可知道戴破帽的我要你的命又有多容易?”
2、我们都知道,这位大才子桀骜不驯,风流倜傥,经常口出狂言,所以才会说出“只有一个地方硬”这样赤裸裸的大实话,但结果又怎么样呢?
3、这个老人天生桀骜不驯,他的脾气就是要反对每一个人。
4、我也看到了它那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我血液里的冲动却渴望一种更桀骜不驯的旅程。
5、他没戴帽子,树叶搅乱了他那桀骜不驯的卷发,叫所有那些发丝都纠结起来。
6、横行加勒比桀骜不驯的海盗让您在迈向惊险之旅时不知不觉地已进入海上战斗,处处惊心动魄的游乐设施让您饱尝新鲜惊奇与兴奋!
7、他桀骜不驯地面对着愤怒的人群。
8、我承认这种生活有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那井然有序的福祉,但我血液里的冲动却渴望一种更桀骜不驯的旅程这样的安逸中好像有一种叫我惊惧不安的东西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
9、这条河真可说是桀骜不驯,猛不可当。
10、这并非因为诸如此类的诠释必然要固着于一个主题上。()而是由于在《呼啸山庄》无可争辩的力量中带有些桀骜不驯的成分,根本就拒绝某种包罗万象的诠释。
11、我不喜欢家庭奢靡的社交生活,这不单在于青年人的桀骜不驯。
12、于千山万壑间,比兹卡勤劳朴实又桀骜不驯,乐观豁达又粗犷豪迈。
13、在西方人看来,显得似乎衣着寒碜,不修边幅,桀骜不驯、我是个和其他女孩子不一样的有很强的洞察力的,桀骜不驯的,有主见的,也很难受外界因素干扰的女孩子,所以我不认同他们的想法
篇7:同仇敌忾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760 字
+ 加入清单同仇敌忾,褒义词,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成语出自 《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一、 同仇敌忾的意思
【成语】: 同仇敌忾
【拼音】: tóng chóu dí kài
【解释】: 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出处】: 《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
【举例造句】: 因为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评”或“批判”者同仇敌忾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五论“文人相轻”—明术》
【近义词】: 同仇敌慨
【反义词】: 卖国求荣、屈膝投降
【用法】: 作谓语、定语、分句;指共同作战
【英文】: share a bitter hatred of enemy
二、成语故事
东周春秋时期,有一首流传于军中的歌谣,表现了士兵们慷慨从军;同心对敌的乐观精神和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这首歌谣分为三节,可以反复咏唱。其中第一节是这样的:”谁说没有衣服?我的战袍就是你的。国王兴兵打仗,快把刀枪修好。我与你共同对付仇敌。”“同仇”这个词就来源于上面的歌谣。公元前623年,卫国的宁俞出使鲁国,鲁文王设宴招待。席间,文王让乐工演唱《湛露》和《彤TONG弓》,宁俞一听就知道。这是周天子对诸侯恩赐、褒奖时的宴乐。为此,他在席间不作任何答谢之辞。文王对宁俞在席间表示沉默不理解。宴饮完毕后,命人私下询问他是什么原因。宁俞回答说:“当年诸侯以周天子对敌人的愤恨为同恨,所以为天子献上战功。天子为了酬谢诸侯,在酒宴中赐彤弓,赋《湛露》,这是应该的。但如今我们卫国来到鲁国表示友好,大王学天子赐诸侯的礼节,也命乐工演唱《湛露》和《彤弓》。在这种情况下,我只好沉默不言了。”“敌忾”这个词就来源宁俞说的话。
篇8:唉声叹气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482 字
+ 加入清单一、成语解释
【成语】: 唉声叹气
【拼音】: āi shēng tàn qì
【解释】: 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八:“终日价没心没想,哀声叹气。”
【举例造句】: 我看你脸上一团私欲愁闷气色!这会子又唉声叹气,你那些还不足,还不自在?★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三回
【近义词】: 长吁短叹、垂头丧气、无精打采
【反义词】: 喜眉笑眼、喜笑颜开、喜气洋洋
【用法】: 作谓语、状语、补语;用于忧愁等叹息
【英文】: sigh in despair
二、成语典故
《四大名著中的人性之痛》:唐僧虽然缺乏能力、脑子糊涂、意志薄弱,没有高僧的风度和耐性,却担当了取经队伍的领队,原因只有一个:唐僧是佛祖如来的二弟子,高层有达官贵人提拔。三个徒弟,有人当保镖,有人挑行李,有人化斋,唐僧自己只需信马游缰即可。即使这样,唐僧还是觉得这趟“差”出得太辛苦了。整个取经路上,唐僧的抱怨比八戒还多,“苦”字不离口,唉声叹气不住。虽然是个身高体壮的七尺男儿,唐僧却像林黛玉一样,泪腺超级发达。
篇9:骄傲的褒义词和贬义词
全文共 1489 字
+ 加入清单骄傲(英语:Pride),又写为憍傲,是一种内在的情绪状态,一般而言,有两大类常见的意涵。第一类,作为负面的意思,骄傲是指一种对于个人的地位或成就的自我膨胀与炫耀,通常与傲慢(hubris)是同义词。第二类,作为正面的意思,骄傲是一种对于达成目标,或是对于某个选择或行动,感到自信不悔。它也可以是一种受到赞赏之后产生的情绪,对自我独立、坚强的形象感到满足,成为某个社会群体一份子后产生的归属感与认同,并因此衍生出满意的情绪,有时也作为自嘲鼓励使用。
“骄傲作为一种产物,即使没写在脸上 但也会充满在空气中,所以别抱有侥幸的心里,以为自己在骄傲的时候,无人知晓。”
骄傲的褒义词和贬义词,这个要看语境,词性带有赞许,肯定感情的一般情况都是褒义;相反,句里含有的不赞成或坏的意思的, 比如:贬斥、否定、憎恨、轻蔑感情色彩的,一般都是贬义。
褒义词: 吐气扬眉,不亢不卑,才高八斗
眨义词: 恃才傲物,夜朗自大,大言不惭,耀武扬威,旁若无人,趾高气扬
用骄傲造句
1、作为一中国人,为自己的祖国感到骄傲。
2、中国是个伟大的祖国,我为我的祖国而骄傲。
3、有什么好骄傲的?你不就是得了个第一吗?有本事你再考个第一试?
4、她骄傲的听不进去任何人的意见!
5、看到“神舟七号”发射成功,我为中国的航天事业而骄傲。
6、为了保卫新中国而牺牲的战士,值得我们替他们骄傲!
7、当看到神七升天时,我发自心底的骄傲我是中国的子民。
8、你终于战胜了困难,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我真为你骄傲。
9、航天英雄杨利伟是我们的骄傲。
10、运动会赢得了第一名,他骄傲地不得了。
11、你虽然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切记不可骄傲。
12、同学们都不爱理他,因为他在取得成绩后总是很骄傲。
13、今天我为祖国骄傲,明日祖国为我骄傲。
14、今天,爸爸在公交车上勇斗歹徒。我为有个勇敢的爸爸而骄傲!
15、做人要谦虚,不能骄傲。
16、我们的运动健儿们获得了冠军,骄傲的走了出来。
17、他的学习成绩很好,但他从不骄傲。
18、虽然你考了100分,但不能骄傲,否则,别人将会超过你。
19、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20、做人不能太骄傲,要谦虚。
21、小明顺利地考上了清华大学,父母感到特别骄傲。
22、你太骄傲了,只取得了这样一点成绩就自吹自擂,要继续努力才是。
23、我为我们班取得体育的好成绩而骄傲。
24、刘翔是中国人的骄傲。
25、刘翔打破世界纪录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26、无论我们在考试中取得多好的成绩,都不能骄傲。
27、小红是我们班的骄傲。
28、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
29、能为祖国争光,我感到无比的自豪与骄傲。
30、我为我们的航天英雄感到骄傲。
31、他这次虽然表现得很好,但是他太骄傲了。
32、不要因为考了好成绩就骄傲,这样会使你退步的。
33、你刚刚取得一点好成绩,不应该骄傲,而应该再接再厉。
34、五星红旗在奥运会场高高飘扬,中国人都很骄傲。
35、我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亲朋好友都替我感到骄傲。
36、当我经过自己的努力攻克这道难题时,我骄傲的蹦了起来。
37、我们的运动健儿们获得了冠军,骄傲的走了出来
38、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
39、她骄傲的资本是学习成绩名列全班第一。
40、为了保卫新中国而牺牲的战士,值得我们替他们骄傲。
41、我为自己有这样的好老师,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42、我们不能有一点成绩就骄傲。
43、我们在取得成绩后不但不能骄傲,而且还应该更谦虚。
44、即使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也不能骄傲自满。
45、他这个人特别骄傲,有点成绩就沾沾自喜。
46、我们为中国能举办2008年奥运会而感到骄傲。
47、我是一个值得父母骄傲的好孩子。
篇10:画蛇添足褒义词贬义词
全文共 500 字
+ 加入清单画蛇添足,贬义词,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多余不恰当的事,以致弄巧成拙。
一、画蛇添足的意思:
【成语】: 画蛇添足
【拼音】: huà shé tiān zú
【解释】: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出处】: 《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回:“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
【举例造句】: 这也是一则事实,并非做书的人画蛇添足,为此奇谈。 ★《花月痕》第五一回
【近义词】: 徒劳无功、多此一举、弄巧成拙
【反义词】: 画龙点睛、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多余的事
【英文】: paint the lily
二、成语故事
战国时楚国有位管祠堂的人,在祭祀后把酒分给底下办事的人,但酒不够分,于是他们想出一个办法来:大家在地上画蛇,画得最快的人就可以喝酒。
其中一人画得最快,正打算拿酒来喝,因见其它人还未画好,他就再为蛇添上脚,此时另一人刚好画好了,便从他的手上把酒抢过来,并说:“蛇本来没有脚,你为甚么要为它添上脚呢?”说完就把酒喝掉了。
篇11:飞黄腾达是贬义词还是褒义词
全文共 554 字
+ 加入清单褒义词有关介绍:
飞黄腾达飞黄腾达 ( fēi huáng téng dá )
解 释
飞黄:亦名“乘黄”。传说中的神马名字,腾达:本作“腾踏”, 上升,形容神马飞驰貌,像飞黄神马似的很快地上升着。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地位很快高升。亦作“腾踏飞黄”。
出 处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示 例 他进过种种培植新政人才的讲习班和训练班,虽然结果没有一项使他~。(沙汀《防空》)
近义词 青云直上、平步青云 反义词 江河日下、日暮途穷 灯 谜 乡下人做大官 典 故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儿子韩符少年时十分贪玩,不喜欢读书,韩愈专门写诗教育儿子要立志飞黄腾达,诗文即:“两家各生子,孩提巧相如,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可以说是贬义词
十二生肖飞黄腾达的动物是什么
飞黄腾达 ( fēi huáng téng dá ) 解 释 飞黄:亦名“乘黄”。传说中的神马名字,腾达:本作“腾踏”, 上升,形容神马飞驰貌,像飞黄神马似的很快地上升着。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地位很快高升。所以是马。
篇12:攻无不克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386 字
+ 加入清单攻无不克,褒义词,攻:攻打;克:攻克。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一、成语解释
【成语】: 攻无不克
【拼音】: gōng wú bù kè
【解释】: 克:攻下。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出处】: 《战国策·秦策二》:“是知秦战未尝不胜,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也。”
【举例造句】: 中国人民解放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向披靡。
把这支部队说成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天将神兵。 ★吴强《红日》
二、连用词解释
【成语】: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拼音】: zhàn wú bù shèng,gōng wú bù kè
【解释】: 形容军队力量强大,百战百胜。或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出处】: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古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端赖吾能用兵之将,球至于今,邈不可得。”
【举例造句】: 高皇帝起兵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陈白尘《大风歌》第四幕
篇13:买椟还珠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买椟还珠是一个贬义词,原意是买来珠宝而只留下漂亮的盒子不要里面真正价值高的珠宝。比喻目光短浅的人。
一、释义
【成语】: 买椟还珠
【拼音】: mǎi dú huán zhū
【解释】: 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举例造句】: 不善读书者,昧菁英而矜糟粕。买椟还珠,虽多奚益?改用白话,决无此病。 ★清·裘廷梁《论白话为维新之本》
【近义词】: 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反裘负薪
【反义词】: 去粗取精
二、典故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篇14:再接再厉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再接再厉,褒义词,接:接战、迎战;厉:磨快,引申为奋勉,努力。指雄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磨嘴。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形容一次又一次加倍努力。
一、再接再厉的意思
【成语】: 再接再厉
【拼音】: zài jiē zài lì
【解释】: 接:接战;厉:磨快,引伸为奋勉,努力。指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一下嘴。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
【出处】: 唐·韩愈《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厉乃。”
【举例造句】: 取得好成绩也不能自满,要再接再厉,不断进取。
二、成语辨析
“再接再厉”作为一个成语,它是约定俗成的,且有一定的出处。据史料记载,唐朝时斗鸡游戏广为流行。“再接再厉”出自韩愈、孟郊的《斗鸡联句》中孟郊的诗句。
接,作“交战”讲;“厉”通“砺”,名词活用,作“磨快”讲。
意思是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之前先磨一下嘴。今天,人们常用“再接再厉”来比喻工作或学习要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所以,切莫把“再接再厉”写成“再接再历”或“再接再励”。
[辨形]再;不能写作“在”;厉;不能写作“励”。
[反义]得过且过知难而退
[用法]多用来表示有了成绩后不停步;继续进取;常用在鼓励或赞颂的场合。一般作状语、定语,含褒义。
[结构]联合式。
[辨析]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26页)。
[例句]这次期末考试成绩;我们班名列前茅;老师勉励我们要~;夺取更好的成绩。
篇15:同归于尽褒义词贬义词
全文共 770 字
+ 加入清单同归于尽,褒义词,尽:完。一起死亡或一同毁灭。出自战国·郑·列御寇《列子·王瑞》:“天地终乎?与我偕终卢重玄解:“大小虽殊,同归于尽耳。”
一、同归于尽的意思:
【成语】: 同归于尽
【拼音】: tóng guī yú jìn
【解释】: 尽:完。一起死亡或一同毁灭。
【出处】: 《列子·天瑞》:“天地终乎?与我偕终”卢重玄解:“大小虽殊,同归于尽耳。”
【近义词】: 玉石俱焚
【反义词】: 贪生怕死
【歇后语】: 稻草人救火;竹虫咬断竹根
【灯谜】: 原子弹打飞机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一起死亡或共同毁灭
【英文】: fight like Kilkenny cats
【举例造句】: 只图自己安逸,那管世事艰难,弄到后来,不是同归于尽吗? ★清·姬文《市声》第十四回
二、关于同归于尽的成语及解释
【不分玉石】:指无有区别,同归于尽。参见“玉石俱焚”。
【昆冈之火】:昆仑山失火,将玉和石头一起烧掉。比喻不分好坏,同归于尽。
【昆仑失火,玉石俱焚】:昆仑山失火,将玉和石头一起烧掉。比喻不分好坏,同归于尽。
【犬兔俱毙】:比喻双方同归于尽。
【玉石俱焚】:俱:全,都;焚:烧。美玉和石头一样烧坏。比喻好坏不分,同归于尽。
【玉石俱烬】:俱:全,都;烬:灰烬。美玉和石头一样烧坏。比喻好坏不分,同归于尽。
【玉石同焚】:焚:烧。美玉和石头一样烧坏。比喻好坏不分,同归于尽。
【玉石同烬】:烬:灰烬。美玉和石头一样烧坏。比喻好坏不分,同归于尽。
【芝艾并焚】:犹玉石俱焚。比喻贵贱、贤愚、良莠同归于尽。
【芝艾共焚】:犹玉石俱焚。比喻贵贱、贤愚、良莠同归于尽。同“芝艾并焚”。
【芝艾俱焚】:芝艾:比喻美和恶。芝艾同被烧毁。比喻好的坏的同归于尽。
【芝艾俱尽】:芝艾:比喻美和恶。芝艾同被烧毁。比喻好的坏的同归于尽。
【芝艾同焚】:犹玉石俱焚。比喻好的坏的同归于尽。同“芝艾俱焚”。
篇16:高不可攀褒义词贬义词
全文共 397 字
+ 加入清单高不可攀,形容难以达到。也形容人高高在上,使人难接近。
一、高不可攀的意思:
【成语】: 高不可攀
【拼音】: gāo bù kě pān
【解释】: 攀:抓住高处的东西向上爬。高得手也攀不到。形容难以达到。也形容人高高在上,使人难接近。
【出处】: 汉·贾谊《陈政事疏·治安策》:“高者难攀,卑者易陵,理势然也。”
【近义词】: 高不可登、高不可及
【反义词】: 平易近人
【歇后语】: 三千丈的悬崖;月亮里的桂树
【灯谜】: 登山禁区
【用法】: 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很难达到
【英文】: be too high to reach
【举例造句】: 我们反对把创作说得高不可攀,但也反对把它说成不须付出心血就轻而易举地可以做到。 ★茅盾《创作问题漫谈》
二、关于高不可攀的成语
【夫子之墙】:指学问道德高深莫测。后用以比喻高不可攀,令人向往。
【高不可登】:形容难以达到。也形容人高高在上,使人难接近。同“高不可攀”。
篇17:见风转舵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见风转舵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见风转舵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欢迎阅读。
见风转舵详细释义
【解释】:看风向转发动舵柄。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出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看风使舵,正是随波逐流。”
【示例】:万一上面再传我去问话的时候,我也好~,别再那么一股死心眼儿卖傻劲。
◎茅盾《腐蚀·十二月二十二日》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见风转舵造句
(1) 有些人惯于见风转舵,看领导眼色行事。
(2) 胆小的同事不敢与我往来了,见风转舵,拍马屁的小人更是远离我而去.
(3) 而自己的两个亲信,花蝶见风转舵,已和他貌离神合。
(4) 同时,一部分见风转舵的家伙,也趁机落井下石。
(5) 杨雨这时见风转舵,双手一拍,大声道:“来人哪!咱们这就开席!”。
(6) 我不会背弃你!一刀万杀不是见风转舵之人!
(7) 吃了苦头,连称呼也变了,不愧是做衙役的,见风转舵的本事,实在是高。
(8) 这纨绔青年倒是很会见风转舵,见唐青脸色不怀好意,马上诚惶诚恐地求饶,一点也没有骨气。
(9) 你脚踏两只船,说明你有备无患.你墙头上的草,说明你以大局为重,你上梁不正下梁歪,说明你服从上级领导,你见风转舵,说明你能认清形式。你不苟言笑,说明你该笑笑了,来给爷乐一个!
(10) 对布什而言,这项挑战就是去克服一般人对他的猜疑:他缺乏坚强的信仰或信念,见风转舵。
(11) 既然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赵大海也是信了一大半,立马见风转舵,连连称谢。
篇18:脚踏实地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308 字
+ 加入清单脚踏实地,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比喻做事踏实,认真。
一、词语释义
【成语】: 脚踏实地
【拼音】: jiǎo tà shí dì
【解释】: 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比喻做事踏实,认真。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定语、状语;指做事认真,含褒义。
【近义词】: 足履实地
【反义词】: 好高骛远
【歇后语】: 穿没底的鞋;踩着石头过河
二、词语典故
宋·邵雍《邵氏闻见前录》卷十八:“公尝问康节曰:‘某何如人?’曰:‘君实脚踏实地人也。’
宋英宗时期,司马光负责主编《资治通鉴》,他研究很多历史书籍,广泛地收集材料,按照年代的先后顺序认真编排,终于完成294卷《资治通鉴》,后来因反对王安石变法来到洛阳定居,洛阳的邵雍评价他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
篇19:狗急跳墙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狗急跳墙,贬义词,狗急了也能跳过墙去。比喻坏人在走投无路时豁出去,不顾一切地捣乱。
一、基本解释
【成语】: 狗急跳墙
【拼音】: gǒu jí tiào qiáng
【解释】: 狗急了也能跳过墙去。比喻坏人在走投无路时豁出去,不顾一切地捣乱。
【出处】: 《敦煌变文集·燕子赋》:“人急烧香,狗急蓦墙。”
【举例造句】: 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二回
【近义词】: 困兽犹斗、孤注一掷、铤而走险
【歇后语】: 猫急上房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走投无路的时候
【英文】: A cornered beast will do something
二、近义词——困兽犹斗
【成语】: 困兽犹斗
【拼音】: kùn shòu yóu dòu
【解释】: 被围困的野兽还要作最后挣扎。比喻在绝境中还要挣扎抵抗。
【近义词】: 铤而走险、狗急跳墙
【反义词】: 放下屠刀、自行灭亡
【灯谜】: 虎牢酣战势未休
【用法】: 作谓语、宾语、分句;指在绝境中挣扎
【出处】: 《左传·定公四年》:“困兽犹斗,况人呼?”
【举例造句】: 况困兽犹斗,背城一战,尚有不可测之事乎?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九
篇20:武断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693 字
+ 加入清单【词目】:武断
【解释】:原指以权势断定是非曲折,后指完全凭自己的想象作决定。也指利用权势横行霸道。
【拼音】:wǔduàn
【词性】:贬义词
【词义】:[arbitrary decision;subjective assertion;with high hand] 主观轻率地判断。
【近义词】:犹豫
【反义词】:决断、果断
【出处】:《史记·平准书》:“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於乡曲。”
【基本释义】:
1.以威势妄断是非。
《史记·平准书》:“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於乡曲。” 司马贞 索隐:“谓乡曲豪富无官位,而以威势主断曲直,故曰武断也。”
2. 谓妄以权势独断独行。
唐 元稹 《授刘悟昭义军节度使制》:“州里行信让之风,乡曲除武断之患。” 宋 曾巩 《襄州到任表》:“野有羣行之盗,里多武断之豪。”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仇大娘》:“邑人 赵阎罗 ,原漏网之巨盗,武断一乡。”
3. 只凭主观作判断。
唐 刘禹锡 《祭虢州杨庶子文》:“ 比阳 布和,战地尽辟; 寿春 武断,奸吏夺魄。”《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那著书的既不曾秉笔直书,我说书的便无从悬空武断。” 李大钊 《战后之妇人问题》:“我们 中国 的女界,对于这世界的妇人问题,有点兴趣没有,我可不敢武断。”
4. 主观,盲目自信。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吾以古文称《尔雅》,鲜不疑吾为武断,为狂诞;吾岂无以自信哉?”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名字》:“有时也自己想:这实在太武断,太刚愎自用了。”洪深 《这就是“美国的生活方式”》第三幕第一场:“非常傲慢和武断,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