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
4830作文
1000革命电影观后感革命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477 字
+ 加入清单走出西柏坡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解放战争的前夕,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历史事件,头绪纷繁、人物众多,而影片以精湛的技艺,真实、朴素、生动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通过看这次电影,我深刻体会到革命政权的来之不易,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都是用那些革命义士的鲜血换来的,是那么的来之不易。因此,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一切,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发扬党的精神,坚信革命理想和信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工作并做好本职工作。在利益与金钱眼前、在困难、艰苦眼前,想一想为革命事业,在南昌起义总、在战争时期牺牲了的先烈们,想一想在和平年代里英年早逝仁人志士们,难道还有什么阻止不了,还有什么困难不能解决的吗?
从电影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毛主席身边的警卫员耿涛在全国解放前夕,被派往天津参加城市接管工作,遇到了自己的救命恩人马宝山,并和他一起共事解决城市的接管工作。
从以上马宝山成为英雄和囚犯的故事情节中,可以看出,成为英雄是因为马宝山始终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有着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成为囚犯是因为他面对党的工作有了骄傲情绪,想凭着自己战场上的英勇换来工作上违反原则的自由,面对工作不认真对待,视组织纪律于不顾,独断专行的个性。
影片通过描述以耿涛为代表的基层共产党人坚决贯彻党中央指示,克服重重困难,团结广大群众恢复生产并和党内出现的居功自傲和腐败现象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故事,给人以深刻的警示:作为一个革命者,一个共产党人,在革命的转折时期,必须要时时保持清醒的头脑。而马保山被资产阶级“糖衣炮弹”打中的残酷事实,联系毛泽东在西柏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谆谆教导和关于全党要警惕“糖衣炮弹”攻击的及时告诫,不能不引起人们强烈的震撼和深深的思考。耿涛和马保山一正一反的事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在告诫我们不要被一时的胜利所蒙蔽变得骄傲自大。
在电影的结尾,毛泽东说道,我们进北京是去赶考的,希望我们都能考试及格,不要学李自成一样做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因此,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关于“两个务必”的重要论述,教导我们全党同志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要像马宝山一样被糖衣裹着的炮弹击中。
一个人应该清醒的懂得,树立崇高的理想是正确的,为理想而忘我奋斗会得到鲜花和掌声。就如马宝山一样,人们并不恨他,只是惋惜他,惋惜他钢铁打不穿的胸膛被糖衣炮弹击碎了,战场上坚不可摧的意志脆弱地倒在了石榴裙下。理想是美好的,道路是曲折的,通往理想王国的道路上充满了艰辛和坎坷,这一切困难需要我们努力拼搏,艰苦奋斗地去面对。“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在新的历史时期,艰苦奋斗精神已不单指物质上的节约,更重要的是它包含一种团结进取、勇于拼搏的深刻蕴意。无数事实证明,牢记艰苦奋斗可以使我们在逆境中获得勇气和力量,最终走向成功之路。牢记谦虚谨慎可以使我们在获得成功之后保持清醒头脑,不骄、不躁,从而应对生活中的一切考验,在前进的路上走得更稳、更远,影片中正反两个人物的对比也恰恰证明了这点。
影片从真实的历史事件中提炼创作素材,正确地、艺术地反映走出西拍坡这一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使其具有鲜明的纪实性和文献性。通过今昔对比,使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今天幸福的生活和安静的生活环境,都是成千上万
的先烈们用先血和生命换来的,没有他们的牺牲,没有他们的奋斗,便没有我们的今天,作为祖国的一份子,我们要自觉加强思想修养,使自己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成为改革开放的推动者,才能无愧于我们的先辈和先烈。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红色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395 字
+ 加入清单我今天看了电影《小兵张嘎》,电影讲述了英勇机智小兵张嘎的故事。
故事开头讲了张嘎碰到八路军的故事,叙述了一位受伤八路军战士在张嘎家养病,这时鬼子浩浩荡荡进村搜捕八路军战士,嘎子的奶奶见此情况叫嘎子带上八路军战士先走,自己留在家里,
鬼子把全村老百姓揪集一起,大声问到有没有见到八路军,老百姓保持沉默没有说,
鬼子走到嘎子奶奶面前问有没有见到八路,奶奶没有回答,鬼子气急败坏的又问一次有没有见到八路,奶奶仍然说没有,
鬼子一气之下开枪杀害了小兵张嘎的奶奶,嘎子得知这件事后伤心极了一连哭了好几夜,并发誓要给奶奶报仇,最后,张嘎决定去找八路军为他的奶奶报仇,他找了很久才找到八路军,八路军把张嘎带回了自己的营地,营地里队长同意了他的要求,让他当了一名小侦察员,侦察日本鬼子的行动。
经过浴血奋战,张嘎他们沉重地打击了日本鬼子,为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做出了贡献。我想对勇敢的小嘎子说:“你是我心目中小英雄”。
篇2:电影告白观后感
全文共 1460 字
+ 加入清单第一次看《告白》是在大一上学期,经同学推荐。开始看到名字以为是那种青春校园恋爱故事,得知还是日本的片子的时,便失去了兴趣。因为不怎么喜欢日本的文化,可能是由于无知和缺乏了解所带来的偏见,我觉得他们的潮流和审美十分奇怪。
但是在同学的强力推荐下,并且告知“告白”并不都是“表白”的含义,就和室友下载来看看。看到大概一半的时候忘记由于什么事就把它放下了。对电影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没有进一步的猜想,只有对电影中所表现的班级,所表现的的老师感到阵阵凉意与厌恶。之后某天突然看到电脑中没看完的电影,本着看完的态度继续看了下去,这个学期在课上又再看了一遍,对比之前看故事情节而言,看到了许多以前没看到的,有了更深,但是又说不出的感觉。
最反感的镜头是当维特老师刚来到这个班级的时候,他想和同学们打成一片,想和同学们交朋友,之后有个短头发的女生便开始笑起来,十分夸张,并不是那种可以传递欢乐气氛的笑,但维特老师却十分开心,觉得自己赢得了大家的好感与尊重,他说什么同学们的一切他都会照单全收,其实他什么也不懂,根本就是一个被排挤在外的人。
最不解的是森口老师告白之后的慢动作镜头,孩子们在雨天中跳跃,脚踏进浑浊的雨水,激起的水花并不像我想象中的像簇簇箭头四散快速射出,而是像优雅的奶茶广告中一滴奶茶滴入香甜柔滑的巧克力奶中,污水像一个花苞将少女的脚包裹。污水慢慢升高,飞进少女的裙子里,然后再慢慢跌落,中间有镜头的转换,让我一时有一种错觉:那污水本身就来自少女的身上,它们只是自然的流露与脱落。这让我在脑海中闪出了一个画面:森口老师和美月在餐厅见面的时候,当森口说出她的目的本是想让自己原来班上残暴的学生逼死俢哉。森口知道只是初中生的孩子可以有多残忍。电影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残忍的,并不只有那几个主角,每个人都是污水中的一部分,甚至每个人都是污水的源泉,人性本恶,这是我的理解。
第二个不解的是美月的死。俢哉一直渴望着被妈妈关注,被妈妈爱,这一切只有美月知道并了解他,可他最后却将美月的陪伴与关心看做垃圾,之前看到的他们带有暖意的相处成为俢哉打发时间的作秀。俢哉用最原始粗暴的方法杀了美月,比他所鄙视的露娜希杀害家人的手法还要原始。并没有用他自己所研制的处刑工具,最后用一把如镰刀的大刀将美月肢解。鲜血还是喷溅出来,随着刀的挥动带到空中,变成了他没有温情的儿时妈妈残忍的将他的玩具肢解的零件。俢哉的妈妈毁了他的玩具,他的童年,给他之后的暴力埋下了种子,而俢哉自己则毁了最了解自己的人,毁了自己的以后。
最震撼的是天空的镜头。直树和俢哉杀害爱美那天是个大晴天,下午的阳光让直树和俢哉的影子在地上投射出长长的阴影。阳光越过天空中的多多白云照着出尖锐的线条,白云的边缘也被啃食掉的感觉,当然,影片中的色调并不是清新的蓝天白云,云朵不是白色,天空也不是蓝的,而是罩上了一层群青,墨绿,熟褐与紫色混合后的灰。短焦距镜头将一大片很有质量的云压下来,让我有种压抑喘不过气的感觉。阵雨将下前与雨过天晴后的天空十分相似,云层上方,受到阳光照射的地方显出白色,而下面则积压了大量铅灰的阴影。如我在豆瓣上看到的第一个影评上所说的“渐渐的,我们不再只看到表面光明的世界,而是真正处于阴暗之境,看见光影交织的世界,善与恶如影随形的真貌。”
这也是我觉得这部片子的魅力所在。它不是单纯地讲述师生情谊,老师有多么伟大的电影,不是单纯抨击现今教师职业道德操守的片子,而是将校园问题带出校园,不以学生和教师或是教育体系的矛盾,简单粗暴地下判断,而是直面复杂的个人处境。
[电影告白观后感
篇3:李雷与韩梅梅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385 字
+ 加入清单电影《李雷和韩梅梅》正在热映,恰逢高考结束,无数即将离开高中校园的同学们,虽然可能没经历过“李雷和韩梅梅”版教科书,但青春的共鸣的部分年龄的。作为国产青春题材电影,《李雷和韩梅梅》是否跳出了“国产青春烂片”的枷锁呢?下面是下小编整理的李雷与韩梅梅电影观后感,欢迎阅读!
提起“李雷和韩梅梅”,如同念出了一句充满魔法的咒语,瞬间令无数人陷入沉思,恍然大悟间想起了两个久未谋面的老朋友,这对当年英语书中的灵魂人物可谓是风靡一时。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有一亿人以上都对他俩印象深刻,满满的都是关乎于学习和青春的美好回忆。定于6月9日登陆全国影院的《李雷和韩梅梅》,就围绕着两位主人公而展开剧情,将教材中的经典人物改编成电影,既新颖有令人充满期许,开创了青春片的先河。
《李雷和韩梅梅》是由杨永春执导,由张子枫、张逸杰等人主演的青春校园喜剧。影片的故事围绕着主人公李雷和韩梅梅而展开,从初中的青葱岁月,到高中的懵懵懂懂,从深情款款的道别,到十年后的再次约定,一对课堂上的老同学,一起经历了青春、热血、爱情和烦恼,一切的一切化成了最最美好的回忆,展现了一段浓郁的校园生活风情画。
其实,《李雷和韩梅梅》的故事开场有些常规。李雷外形俊朗,是学校里公认的学霸,以英语和无线电见长,以出国留学为奋斗目标,但运动场上极其渣;韩梅梅阳光甜美,是运动场上的灵魂人物,足球、铅球、羽毛球……标准的“十项全能”选手,但学习是最大的硬伤。足球场上的一次偶然比拼,成为了一个分水岭,两人的经历和遭遇,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故事的发展,充满了新鲜与未知感,令观众完全猜不透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纵观整部影片,青春的美好,甜美的微笑,淡淡的忧伤和忧郁的情感穿插其中。从课堂上的点点滴滴开始,逐渐刻画出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小秘密。男女主人公之间微妙的情感关系,在一次次的偶然与巧合中,延伸出了无限可能。其实,影片也在告诉我们,青春并不是只有浓情和爱意,还有一种叫“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朴实无华、轻松自然的真挚情感。
曾几何时,“打架、酗酒、堕胎”成了青春片的代名词,仿佛这三件宝就是衡量青春片的标尺。而在《李雷和韩梅梅》中,两位主人公联手奉上了最最纯情的青春回忆,一次转身、一个微笑、一次见面、一句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话语,就足以了然于心、表明心境。莫说是接吻了,就连牵手这样的小动作都无从相见,绝对是当下青春片中的一股清流。
青春片一直是影院里的常客,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到《致青春》,从《同桌的你》到《栀子花开》,每每都能带给观众诸多的美好回忆,而《李雷和韩梅梅》却另辟蹊径,从英语书中的传奇人物入手,透过男女主人公的青葱往事,一点一滴打开观众的记忆宝库。尽管当年的英语书早已是踪影难觅,但“李雷和韩梅梅”这两个灵魂人物,首次出现在电影院里、出现在大银幕上,看着他们的故事、了解他们的感受,这种感觉对于观众来说依然很神奇。
“李雷和韩梅梅”可谓是当下的热点,作为火热的大IP,改编随处可见。从歌曲到漫画,从话剧到电视剧,以及即将上映的电影,两位主人公的经历和遭遇也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影片《李雷和韩梅梅》,无疑能带给观众一次难得的观影体验,两位记忆深处的老朋友迎来的银幕首秀,不按套路出牌的青春故事,满满的青葱回忆,真挚的情感外露……或许走出影院,我们对青春、对爱情、对回忆,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李雷和韩梅梅》来的正是时候。
篇4:佐罗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762 字
+ 加入清单我是个潜藏多年的佐罗迷,对于这种富家公子不顾个人安危、不耽于自身享乐,救人民于疾苦的精神崇拜不已。最主要的是,里面有我喜欢的双重人生,壁炉之后,另外一个世界,另外一个人,不同的人生,迥异的个性。但前些日子的中央8的《佐罗》生生雷到自己了,原来狗血和白烂剧情是各国相通的呀呀呀呀……
由于看剧不连贯,前因后果乱七八糟不知道也不研究了。先说佐罗一家人,全跟总督他们家有关系。总督妹妹嫁给佐罗爸爸成为佐罗的继母,佐罗喜欢总督的大女儿(MS还不是总督亲生的?),虽然自己写小说也喜欢搞怪,但看到两代人一起谈恋爱,一个赛一个浪漫还真不太舒服。(虽然亚力杭德罗真是粉帅的老头哇……)总督的二女儿单恋佐罗(迭戈)。总督喜欢佐罗他姑姑,但他姑姑因为总督早年残杀印第安人以及杀了佐罗的生母不愿意和总督在一起。佐罗的姑姑做了修女但还是时常和总督约会。唉唉,光向上帝忏悔就忏悔了好几次。忏悔一次半集,拖沓得连老妈都看不下去了。我只好和她解释,拉丁语系人的生活节奏慢……
明明知道人家不爱他还强娶的老戏码又上演了,结果那个队长自然只能给自己戴绿帽子。佐罗爸爸亚力杭德罗又上演遇到小姨子的戏码,可惜那个女孩的身份还没公布我就猜出来了。姑姑被准姑父因为枪走火打到,又演了一段精神战胜死亡的戏码。可惜一个总督天天为了情人什么也不干了。迭戈你全家还真是都很辛苦。为了救被未来岳父关起来的未来岳母,继续玩受伤。受伤就受伤吧,没看出来佐罗在哪里撞到头居然伤好后会失忆。看来这不仅是中国古装片的“精华”所在。总督的二女儿又玩把男主角迷倒然后谎称两人如何如何了的游戏。我吐啊吐啊实在看不下去了。MS这世界上就剩下迭戈一家和总督一家了,集成了传统武侠剧、苦情剧的各种元素?还是世上的电视剧太多了,早晚都要撞车甚至跨洋撞?为民除害呢?行侠仗义呢?这才是主要情节都被吞了吗?
篇5:电影南京南京观后感
全文共 693 字
+ 加入清单当看到凶残的日本军官放肆地在长达六个星期的南京大屠杀中,不择手段地杀害我们的南京同胞,人们在惊慌而逃,很多人难以幸免于难,三十多万同胞惨死在日本鬼子的屠刀之下时,我的心里感到一阵阵的难受。
不过我们中国人都是有骨气的,就像那梅花,从不在冰雪中向恶势力或者强者低头,它依然在大雪中凌寒独放。我们中国人也是具备这样的品质的。当日军俘虏了我们的一批军队后,日军鸣枪下威,要求中国军队起立,几个日本鬼子挎着枪陆续走了上来,准备扫射。但中国军人都握紧双拳,他们脸上带着愤怒,带着无助,带着悲愤的神情,他们都不向日军低头,他们都不起立,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起也是死,不起也是死,他们就拿起自己的骨
气跟这些日寇们拼了,他们就这样与日军僵持着。日本军官被这一场面惊呆了,手持机枪扫射了几个人,只听见死者的家属抱着亲人冰冷的尸体痛哭。突然一个男的带头矗立起来了,他就是被日军俘虏的军人中的一员,或许,他不想再听见无辜的人们凄惨的声音,或许他起立是为了表达中国永远都不会是缩头乌龟。小孩也勇敢在走了出来,人们都起来了,向日军走去,只见人们一齐高呼:中国不会亡,中国万岁……。天空中回荡着这悲壮的声音,最后,他们都牺牲了。
但是,他们没有为我们中国人丢脸,人们记住他们是中国人,甚至在他们临死前也不忘高呼:中国成功,中国不会亡。这句话给予我极大的震撼,因为这句话透露了中国人民是多么热爱自己的国家呀!
电影真实地反映了那一段历史,那一段让人屈辱的历史。旧中国国势衰微,中国成为别国欺负的对象。要使这段历史不再重演,我们这代人就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不断增强祖国的综合实力,为祖国的安宁和繁荣富强作出自己的贡献。
篇6:关于电影《昨天》的观后感
全文共 765 字
+ 加入清单张扬导演的电影《昨天》根据演员贾宏声的真实经历改编而成。讲述了他由吸毒到戒毒的过程。电影中的人物除了贾宏声的妹妹由王彤扮演外,其余的都是自己演自己。说它是电影倒不如说它就是生活。
贾宏声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爱吃面条,穿时髦衣服,热爱摇滚。92年开始吸毒,染毒之后,他不再拍戏,不再工作。反反复复地听同一盘磁带,日复一日地思索人生的意义。他没有选择,只能死磕。和所有人死磕,包括自己。最终谁也扛不过他,朋友们纷纷离他而去。只剩下他,还有墙上的列侬。他把自己想象成列侬的儿子,自认为在beatles的音乐中找到了归宿,看到了自己的终点。他看不起庸庸碌碌,毫无目的的凡人。可是到最后,他痛苦地发现自己也是凡夫俗子,没有欧洲血统,组不了摇滚乐队,成不了伟大的演员,而且跟列侬没有一丝关系。他梦中的那条龙一遍遍地告诉他:你什么都不是,你只是一个人。
贾宏声代表了每一个困惑迷茫的个体。他们沉醉于毒品和摇滚乐之中,把自己隔绝在现实世界之外。他们似乎知道要去追求些什么,可是又不确定什么是值得追求的。他们不甘于像父辈那样一辈子没活明白,他们内心中涌动着一股激情,却找不到出口。进退维谷,狼狈不堪。对于电影印象最深的就是贾宏声在大雨中踽踽独行的场景。没有目的,没有方向,就这样一直走下去,直到筋疲力尽,双脚磨破。
人改变不了生活,只能是生活改变人。是父母把贾宏声从虚无缥缈的幻想中拉回现实。父亲对儿子的拯救过程,也是父子心灵逐渐沟通的过程。贾宏声从对父亲的抗拒到回到母亲的怀抱,终于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是家庭最终接受了这个心灵的漂泊者。
影片结尾,贾宏声骑着二八式自行车,从斜坡上滑行而下,张开双臂,拥抱未知的明天。此时,收音机中传来一声婴儿的啼哭,一个新生命诞生了。然而,一切都才刚刚开始,从虚幻中走出,告别了迷茫混乱的昨天,又该如何面对未知的将来呢?
篇7:《雷锋》电影观后感作文300字_小学五年级作文_人物作文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这部电影主要介绍了主人公雷锋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事情和经历。这些事情虽然不大,但是却让人非常感动,令人敬佩。
影片中,雷锋不惜牺牲自己在星期天的休息时间,主动去施工场地积极地帮助工人们施工,做了好事还不肯留下自己的姓名。
还有一次,雷锋看见公路上有一位妇女手里拉着小孩,身上还背着包袱,在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着,雷锋忙上前打听,才知道这位大嫂从外地回来,要去十几里外的地方。于是雷锋冒着雨走了两个多小时,才把她们母子送到家。
雷锋生活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他连一瓶汽水都不舍得喝,可见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却乐于助人。
又要到3月5日学雷锋日了,这部电影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尽管现在我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好了,但是雷锋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五年级:郑立伟
篇8:电影《无法触碰》观后感
全文共 570 字
+ 加入清单看电影,我很少去记导演,主演,出自哪里;每一部电影对于我,就是一个故事。电影《无法触碰》的开始让人觉得乏味,但好电影,总值得让人坚守!
首先说说黑人driss,如果只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他,那就是真实。一个流露着真性情,敢说敢做的黑人大小伙。越往后看,就越发让人佩服和尊敬他。其实,他就是一个特别普通的人,没有超凡的特长,没有伟大的梦想,但他又是那么的不普通。试着问问我们自己,在这个社会里,还有几个人能如同driss一样,活得如此真实!真性情!纯粹!
越长大,我们面对生活,面对事情却越发的变得复杂。有多少人,甚至慢慢的迷失了自己。想想我自己,也开始慢慢变得不是我自己了,这样是会做人了,懂事了,还是别的什么了?电影看到最后,很想哭,是什么,让我慢慢的偏离了自己,活得这么累,真的很累。
而菲利普,因为跳伞的事故,终身残疾,看着万贯家产却不能动弹,每晚还要在床上因为药物的副作用痛苦的呻咛,到后面我才明白为什么他要选择dirss做他的护理,任他的性子,跟他一起开跑车,吸烟。而对那些真正专业的护理冷言相对。我想他已经看破了这个虚伪的社会,当他将driss的画以高价卖给那些自认了解艺术的人时,更加是将这个虚伪,物质的社会现象诠释的淋漓尽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只有他和driss在一起,他才会有难为的笑容,一直到最后他终于和爱恋很久的笔友相见。
篇9:《秀美人生》电影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520 字
+ 加入清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无论是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还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亦或是砥砺前进的改革开放时期,我们一代代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跨越。黄文秀一个甘于奉献的优秀共产党员用实际行动,彰显着初心使命的强大力量,她那感天动地的奋斗故事,奋斗在脱贫一线奉献了自己的青春,甚至奉献了自己的生命。
时代楷模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全党同志要深刻学习黄文秀同志的精神和伟大事迹,时刻牢记“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以黄文秀为榜样,牢记初心使命,用于奉献担当,在新时代的前进路上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学习黄文秀甘于奉献勇于实干的精神。作为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一年间就带领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20%以上。在平凡的岗位上,她书写下了非凡的业绩。黄文秀的感人事迹,必将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勇往直前。
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不忘初心,才能践行使命。不忘初心,黄文秀用奋斗锻造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的作风,用真情践行心系群众、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用毕生书写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使命担当。
篇10:电影小偷的观后感
全文共 849 字
+ 加入清单父亲,一直是一个温暖又深沉的主题。父亲在人们的心目中总是代表着依靠,包容,承担,坚强……这也是很多孩子的童年时代都会有过的想法——将来我一定要变成父亲那样的人。
这部俄罗斯人的自我反思电影《小偷》讲述了一个关于“父亲”的故事。天真无邪的小桑亚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与母亲过着流浪的生活。在他的心目中,父亲是一个美好又令他憧憬的伟大形象,然而托杨的出现改变了小桑亚和母亲卡嘉的生活。开始小桑亚并不接受托杨“父亲”的角色,而且并不明白托杨在做什么,但是在与托杨一起生活的日子里,桑亚渐渐开始对托杨怀有崇敬之情,托杨唤起了桑亚对于父亲的梦想。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卡嘉在知道托杨的身份和所作所为后感到愤怒和悲伤,她虽然在这种生活中痛不欲生,但是却深深地爱着托杨。托杨在一次失败的盗窃后被抓,卡家和桑亚又失去了依靠。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部分就是桑亚和卡嘉去探望托杨,他们焦急的等待着托杨的出现,当看到托杨的一霎那,小桑亚飞奔了出去,大声的叫出了“爸爸”。那一幕真的催人泪下,小桑亚在茫茫雪地中拼命地追逐着载着托杨的车,不停地喊着“爸爸,不要丢下我们……”其实,桑亚已经在心底认同了托杨,认同了他是自己的父亲。
后来母亲卡嘉因为堕胎不当离开了人世,小桑亚失去了亲人住进了孤儿院。然而在他心里一直想着托杨,他认为托杨是他的理想与希望。慢慢长大的桑亚一次偶然遇到了托杨,他满怀希望的去找托杨,然而托杨却冷漠的回绝了他,并且还在继续自己的偷盗生涯。梦想破灭而陷于绝望的桑亚最后把枪举向了自己的父亲……
这部电影以“父亲”为主题,讲述了小托杨对于父亲的梦想由产生到破灭的过程。托杨的梦想同时也隐喻着俄罗斯人民的梦想——对于斯大林的梦想。电影中不止一次出现斯大林的图像,间接代表了俄罗斯民族对斯大林由盲目崇敬到最后抛弃斯大林崇拜的过程,反思了俄罗斯人民过去对于斯大林的幻想,令人深思。
斯大林就好像俄罗斯人民的“父亲”,这部电影也在鼓励俄罗斯人民放弃过去的失败与伤痛,重新来过。像桑亚一样亲手结束了自己父亲的生命,放弃过去,重拾希望。
篇11:火柴人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922 字
+ 加入清单2018年9月20日,我和几位老师参加了天音心理咨询中心举办的电影赏析活动。此次赏析的电影《火柴人》,讲述一对搭档行骗了多年,因为一次失败,最终男主人公回归正常生活的故事。看完整部电影,男主最大的失败是源于自己内心的障碍,他有着严重的强迫症,需要通过非法途径获得药物来使自己保持正常的状态。他也有着不敢面对的过去,在老婆怀孕的时候离婚,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子女,不知道是儿子还是女儿。在搭档的帮助下,男主看了心理医生,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男主又见到了自己未曾联系过“女儿”。男主人公的心理障碍和变化,告诉了我们很多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在强迫症方面,男主人公每次开门或关门都要连续开或关三次,他也有着严重的洁癖,地毯不能有灰尘,桌子不能有灰尘,就连搭档使用的电话也要求用完之后擦干净。一次药物不小心全都掉进洗手池的水道里面,失去药物的支持,男主终于控制不住自己,不知疲倦地把全家打扫一遍,连门的把手也要用牙刷刷干净。搭档打了他一天电话,而他基本已经和外界隔离,只看到哪里不干净就清洗哪里。其实强迫症并不像人们想的那么简单,比如纠结于出门有没有关煤气,或是有没有忘记锁门,有没有把窗户关上。强迫症的特点是内心强迫与反强迫的对抗,这种对抗几乎没有办法可以自己走出来,就像陷入一个无底洞一样,一直在下落而又看不到底。这种时刻围绕的痛苦感觉一般人很难想像。但我们可以通过他的行为看到,强迫症确实让人过得不轻松。
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前妻不愿意和男主见面,但是女儿想跟爸爸见面了。14岁的女儿正处于青春期的叛逆期,当她住进男主的家里后,家里的一切东西都被弄乱了,但男主很多次都能控制住自己不发火。当然,在情急之下,男主人公也对着女儿吼过几次,但他能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调整自己。似乎就是爸爸对女儿的爱让男主越来越开放自己的内心,无奈之下教女儿骗术,最后再让她把钱还回去;带女儿去自己的保险柜,以致于最后自己处于危险中时,只想把保险柜的密码告诉女儿,让女儿过上好日子。一个靠骗人开上豪车,住上豪宅的人,内心也能拥有为人父母对孩子的关爱,这些人性的存在并不矛盾。相反地,亲密关系之间的情感,可以点燃男主心中的爱与勇气,最终让他摆脱了自己的心理障碍,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篇12:电影《夺冠》观后感
全文共 1272 字
+ 加入清单“女排精神是体育人的骄傲,是中国体育的一面旗帜,我们也深受鼓舞。郎平指导说过,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一路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一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神坚定。”
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筚路蓝缕年代,竞技体育尤其是大球项目的崛起,无疑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人们带着贫困与饥饿的回忆,相信体育兴则国兴,体育强则国强,赛场上的荣誉就是国家荣誉的最好体现。女排精神的广为传颂,宣誓着中华民族崛起的能力与信心。女排姑娘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被视为艰苦奋斗的标杆和座右铭,激励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建功立业,践行“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使命。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国女排的发展既是一部艰苦创业史,也是一首壮丽的赞歌。从白手起家到崭露头角,靠的是艰苦创业;从低谷到高峰,靠的是艰苦创业;从高峰迈向辉煌,靠的仍是艰苦创业。在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物资匮乏的年代,她们在简陋的条件下进行“魔鬼训练”,即使摔得遍体鳞伤也永不放弃……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淬炼出1981年第一个世界杯冠军、1982年第一个世锦赛冠军、1984年第一枚奥运会金牌,而后在1985年、1986年又相继卫冕世界杯、世锦赛。老一代中国女排“五连冠”的荣誉牢牢地镌刻在中国体育的丰碑上。
女排精神是一种催人向上的动力。30多年前,在“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中,女排精神赋予了国人奋发向上的昂扬斗志。她们用“五连冠”的佳绩,激励、感召和促进了各行各业的人们投身改革开放。30多年后,中国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女排精神从未走远、从未过时。女排精神历久弥新,生生不息,在新时代焕发着新的光彩、新的活力,早已超越体育而融入全社会,她属于我们伟大的祖国、属于我们伟大的民族、属于我们伟大的时代。
伟大的精神历时光而不朽,中国“女排精神”永不过时。今天,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学习“女排精神”,在坚定信念上奋勇“夺金”,在立足岗位上勇“夺金”,在团结协作上奋勇“夺金”。坚守为国争光的梦想,永葆求新求变的精气神,不忘初心,与时俱进,用专业素养提升实力,以开放包容博采众长,靠苦干巧干赢得竞争,这是新时代“女排精神”的持久魅力所在、深刻启迪所在,也正是新长征路上的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力追上时代的底气所在、力量所在。中国梦成就了“女排精神”,中国梦的实现也需要“女排精神”。女排创造的奇迹,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能行”,让世界见证了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
女排精神所蕴含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体育的范畴,被视为融入各项事业中的宝贵精神财富,已经深深扎根在中国人的心中,化作浓浓的解不开的情结,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它将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
“女排精神”是一面旗帜,点燃国人激情,彰显团队力量!在新时代,我们为“女排精神”动容,是为了继承发扬、开拓进取,更是为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展望未来,中国女排的发展正如一部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史诗,熠熠生辉“女排精神”激励中国运动员在竞技体育上不断创出佳绩,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奋勇前行,实现强国梦想!
篇13:观看电影焦裕禄观后感
全文共 1044 字
+ 加入清单怀着深切的缅怀和钦敬之情,我饱含热泪观看了电影《焦裕禄》,看的我泪流满面,热血沸腾,感到世界是那么精彩,人性是那么美好!焦书记那高大的形象依然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40年风雨变迁,40年沧海桑田,中华大地却依然记着焦裕禄这样一位共产党人的名字,他的故事,已经深深地烙进了人们的心中,他的事迹感动了整整两代人! 片中患有严重肝病的焦裕禄凭着一个共产党员坚定的信念,一心为偏僻穷苦的山区兰考,为兰考人民过上好日子,鞠躬尽瘁的工作。忘记了妻子、儿女更忘记了自己.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焦裕禄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和幸福的家庭。吴县长派人分给他二斤大米,这在当时来说相当的珍贵,可以让家里人吃上几顿香喷喷的饭。可他却一点也没动,让家人原物奉还。他带头废除了干部生活调节费,为补助一些一辈子任劳任愿而犯所谓的“错误”去别的县买米。因此遭到了无所事事之人的诽谤和中伤。但困难并没有吓倒他,反到增强了改变兰考穷困面貌的决心。每当他的肝病发作,疼痛难忍时,他就采取了独特的治疗方法“压迫止痛法”用茶缸、抽屉或者桌角顶住腹部来减轻分散身体上的疼痛。在一次考察中,他的旧病复发,一阵一阵的肝痛使豆大的汗珠不断的从额头冒出,承受着巨大病痛的却不哼一声。
这是多么刚强的性格,多么顽强的意志,多么韧拔的气节。
他是艰苦朴素的典范。身为县委书记,身上没有官气、阔气,一件旧大衣是他御寒的唯一之物,他吃的是窝窝头,小咸菜,他的儿女和老百姓一样挨饿受穷。
他是群众利益的代表,他坚持生活在群众之中,和群众同甘共苦,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是优秀共产党员的典范,他从没有考虑过个人的成败,从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得失,更没有为求什么政绩而去弄虚作假。在他身上体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风采和不怕艰难困苦,不畏流血牺牲的,锐意进取,廉洁奉公的高贵品质!
焦裕禄同志的事迹给予我新的感受,新的启迪和新的振奋,使我再一次认真思索着人生的真谛,人当怎样活着?我们要做一个怎样的人? 作为一个生于80年代的独生子女,我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从来没有体验过贫穷和饥饿,但今天 我感谢革命先辈为我们指明了生活的航向,树立了前进的路标,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和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为此,我将以焦裕禄同志为学习的榜我们当不畏困难,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我们要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发扬焦裕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向困难低头,不断开拓进取,在任何环境下,都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
篇14:《盲山》电影观后感精选
全文共 2755 字
+ 加入清单《盲山》的故事,几乎耳熟能详,报纸上类似的事情也报道过不止一回。电影讲一个女大学生白雪梅急着找工作,于是被骗,被一对谎称收中草药的男女7000块钱卖到“西北某偏僻山区”一个农民家里做媳妇。这部电影的风格近似《盲井》的平淡,没有音乐铺垫,只有偶尔凄凉长腔的民歌,镜头平实,常像纪录片一样晃动。这大约是李扬导演一种冷静且坚硬的态度,他不乐意让太多感情来包裹并主导电影的前进,让画面语言冷静下去,事情里面的冲突、野蛮、激动等等情绪就会自己露出头来。
因为类似的新闻听得多,电影的故事如何发展,在电影一开始就能猜个大概。白雪梅进村后被“丈夫”强奸,逃跑、报信等等努力一次次失败,逃跑后被抓回来痛打之类,统统能想象得到,想象不到的,是在这些必然的情节中,村里人如何对待这个“媳妇”的种种细节。这些细节来自于导演长时间详细的调查和访问,以及对这些见闻的再现,真实得可怕,也让人能够清晰看到这个女大学生逐渐崩溃的步骤。
一开始就不忍看的,是村里面人看到这个女孩来到后自然而然的态度。雪梅被绑在屋子里,“丈夫”黄德贵一家请乡亲们在屋外办婚礼酒席,德贵敬酒,敬酒词都是这样的:“谁不喝完这酒,谁就一辈子打光棍,儿子孙子也打光棍,下辈子还是打光棍!”窗户边,几个孩子凑着窗口看正在床上挣扎的雪梅。头几天晚上,雪梅把矮小的黄德贵赶出了门,黄德贵没能“弄”成,他在村里朋友们面前很抬不起头,甚至他面相善良的老父亲也斥责他搞不定一个女人。于是,老父亲和老母亲帮儿子按住雪梅让儿子强奸“老婆”。“弄”完之后,德贵喜滋滋的坐到父亲旁边,老头以赞许的态度递给儿子一根烟。老母亲是个女人,但她只晓得7000块钱不能白花,尽管她明白这事情并不对,她只是不断说着没有道理的话:“事情已经这样了,女人家,嫁谁不是嫁,你给我们儿子做媳妇,不会亏待你的……”
这种把在法律和道德范围之外的事情当作常态的态度,看起来当然不会好受,电影抓的很准。即便你明白这些农民是文盲,是法盲,老早让四周的盲山给遮蔽了目光,还是会在心里对这些人产生无比的愤怒,以及和雪梅一样的茫然无助。
电影看到中间,在村里小学当老师的黄德诚给雪梅送去几本杂志解闷,他是黄德贵的表弟,起初想,这个人的心眼还不错,德诚给雪梅介绍自己名字的时候,说“道德的德,诚信的诚”,我当时就想笑,在雪梅被骗到这个没有人能救他出去,她也逃跑无门的偏僻山村之后,居然有人把“道德”和“诚信”说出来,简直一个天大的讽刺,我想笑是因为这个“小叔子”的真诚里总透着一丝虚伪,我猜也许是演员演得不好,毕竟他真的是要关心这个被拐来的嫂子,因为他念过高中,在村里小学做了老师,还会有些良知。当后来这家伙以救出雪梅的名义摸了雪梅的手,亲了雪梅的嘴,搞了雪梅的身子之后,就完全明白,原来他比村民多的那点知识,完全被他用在了和村民一样的无道德行径上,而且这些微薄的知识给他伪装出一层良知的面具。他靠雪梅心存的一丝希望来解决自己的感情与性生活,可怕的令人发指。
还有那些貌似可以救助雪梅的人,比如收税费的人的和邮递员,也完全和村民们沆瀣一气,因为他们了解,在这个地界,大家都是一条绳上拴的蚂蚱。收费的看看拍着窗户呼救的雪梅说,“这是家里事儿,我们管不了”,转过头拿了黄德贵家的各种苛捐杂税,说黄德贵艳福不浅,然后加一句“媳妇要拾掇,跟收费一样,要上硬的。”
邮递员对雪梅的态度,永远看上去那么礼貌,雪梅每次写了信交给邮递员,邮递员都认真放进自行车后的邮袋里,雪梅说谢谢,他说不用谢。问题在于,邮递员对黄德贵的态度一样地客气,他收下黄德贵给的肥硕的老母鸡,把雪梅的信交给黄德贵,黄德贵说麻烦你了,他说你也不容易。这个邮递员第一次出现的时候,雪梅脸上出现一丝笑容,主演黄璐表演的时候,这个笑笑得太狠了,让我一度以为雪梅在这时已经穷尽了希望,嘲笑所有的人都勾结串通,给所有买来的媳妇儿密布下一个逃不脱的落网,后来却发现这笑是表现雪梅又看到了希望的标志,因为她以为可以写信叫邮递员送出山去。
为了逃跑,雪梅终于想出要用自己的身体做本钱,除了那个“道德的德,诚信的诚”,她还用身体向小卖部老板换五十块钱,老板跟他还价到四十块,她拿了钱,但还是没走掉。
至于最终帮助雪梅寄出求救信的失学小孩儿李青山,虽然显出一丝小孩儿的善良,但在这些人的麻木不仁里显得微不足道,他帮助雪梅,也并不显得给这重重盲山带来多少光明,而只像是剧本里一个情节安排而已。而且这个安排,稍嫌刻意。最终雪梅逃走了,但是走得很狼狈,因为即使是警察来了,拿出枪,也没办法挡住上百村民们的围攻。黄德贵凶悍地让警察拿枪抵着自己,然后叫嚣“朝这打,朝这打。”
电影诸多细节,都表现了村里人的人心和人性。李扬解释他电影名字中的“盲”,是指眼睛死掉了。而我先想到的是,这个字可以在《盲山》的拐卖妇女,以及《盲井》的在矿井里杀人骗钱的事情中,表示人心已经死掉了,但是看着《盲山》里那些蠢蠢欲动,拿着农具敢和拿着枪的警察拼命的村民们,以及《盲井》里的人挥舞煤铲杀人的时刻,我又犹疑起来,这些人心不但没有死,而且血淋淋、活生生得很。或者又感觉,这两种事情里的人们完全丧失了人性,但他们的人性何尝又不是正在血淋淋、赤裸裸地迸发着野蛮的活力。想起来以前大学里学古代文学,老师带我们讨论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的问题,这问题古人争论不休,现在想必也没有答案。《三字经》的“人之初,性本善”不过是国学大热的点缀装饰,让一些读经班的幼儿们多一份装腔作势的资本。而当面对电影中这些事实,关于人性善恶的讨论,也变成了一种装腔作势的姿态。当我们这些还不贫穷、或者富起来的人们靠着这些经典努力洗刷自己的心灵,或者生下来就已经让自己的心灵住进温房,接受文明养料,或者让于丹的心灵鸡汤式《孔子》温暖自己的时候,有多少人乐意从温室中探出头来,迎着原野蛮荒的寒风,看看那些仍旧贫困到极点的地方?
看看电影里那个来村里视察的领导就晓得有多少亡目的文明人了,那个领到和村主任哈哈哈一番,然后赞叹,风景如画啊。到如此的穷乡僻壤发这种文明赞叹的好领导,想来不止电影里这一个。这些领导尊贵的法眼当然看不见村里狡猾的村民老早把拐卖来的媳妇儿装上三轮藏进了山上,他们当然也不知道,村主任早就恶狠狠地在大喇叭里警告:“谁要是败坏了咱们村的名声和形象,一切后果由他自己负责,我们绝不会对他手软。”这些领导,只晓得人在画中游。所以撇开人心或者人性来说,还是导演自己的解释最准确,这个“盲”就是眼睛死掉了,村民的,以及一些世人的眼睛死掉了。
这部影片在技术上和艺术上或许存在问题,比如没有对剧情进行更缜密的组织,看上去有些松散和不牢靠,也没有《盲井》的那种压抑氛围的营造。但各种细节,已经太能说明问题,太能表现出导演那颗乐意关注这个世界一些角落的心。
(豆瓣灰土豆)
篇15:电影圆梦巨人观后感
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在暑假的时候,学校带着我们去看了一部迪斯尼的电影——《圆梦巨人》,内容是一个小女孩和一个老巨人的故事,是一部感动人心的电影。
当天早上,我们怀着万分期待的心情, 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着圆梦巨人会是怎么样的一部电影,终于,我们出发了,到了电影院之后,我们更加兴奋,我们迅速坐下后,电影就开始了,我们认真地看着电影,看到有趣的片段就哈哈大笑,看完电影后,我们就返回学校了。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我觉的电影中的小女孩聪明、冷静、也很机灵,也告诉圆梦巨人他不应该受众人摆布,我也觉得圆梦巨人很勇敢,即使那些喜欢欺负他的巨人身材壮硕又凶恶,他却愿意为了保护小女孩挺身而出,请求女王帮助他们,击退那些邪恶的巨人,并把他们送到孤岛,也让故事有了一个快乐的结局,而我觉得最好笑的部分是当圆梦巨人想称呼“女王陛下”时,却不小心讲成了“女王屁下”,不只有我而已,几乎全部电影院的人都笑了出来呢!
我已经六年级了,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跟全班同学一起去看电影,也许有,也许没有,但我相信,不论是这部电影的情节,还是看电影的情形,或者是我们看电影时,心中的喜怒哀乐,都会像我所有的快乐回忆一样,深深记在我脑海里。
篇16:青蛇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467 字
+ 加入清单初中时就看过青蛇,当时十几岁对看电影只是一种消遣,前几天又看了俩遍,长大了终于看懂了。还是一边说电影一边说感受吧,虽然电影名字是青蛇,但是四个主要人物(人,妖,神)的刻画和表演均有出色之处,觉得犹以法海为最有新意(赵文卓版法海超帅~虽然我也挺喜欢李连杰的),比《白蛇传说》有新意多了。
刚开头修行20年的法海就收了一只修行200年的平和温顺的蜘蛛精(可能暗示法海是神明大蟒蛇神(八部天龙之一)转世),但是蜘蛛精产生的佛珠使他动摇。在紫竹林碰到青白蛇,原本要收妖,但看到俩蛇为孕妇遮雨,放她们一马并把佛珠给了她们让她们修炼。
白蛇青蛇修的人身,游戏人间。昆剧念白变成了她们的平素言谈,白蛇娘子此番化作美艳人形游戏人间,因有千年道行相助,是以喜怒哀乐等诸多凡尘情感皆可生成,欢笑悲泣,随心而来,无异常人。而小青修炼时日尚浅,虽有凡人皮囊掩护,然而蛇性难改,小青可以说是一个心智在十一二岁的阶段,慵懒滑腻依旧,只知道随心所欲疯癫玩乐,不懂得伤春悲秋泪洒西风。
小青见那书呆子许仙跟白蛇终日厮混纠缠,欢乐逍遥,不由得心生妒意,暗下决心要跟姐姐斗法相拚,不相信自己收不了许仙那一颗情鱼色心。
刚开始还发洪水天灾,小青和小白去治水还碰见法海,法海看到她们有如此善心也感到很欣慰,但是小青好像对法海有意(小青前面就说过一句话“紫竹林的和尚也不错”小青对法海是有好感的),但是小白让小青敬而远之。
后面其中一段小青和小白一起说谎骗许仙说看到的是纱布。小青根本不知什么是说谎什么叫说谎,该如何说谎。说的前言不搭后语的。对话表达出来的效果很好。看得我也哭笑不得,《白蛇传说》的对话怎么看都像是念台词。
再来说说许仙。其实他早清楚娘子小青皆非人类,奈何爱恋大过惊惧,怎舍得那人间仙境温柔乡。死里逃生,一梦醒来,他听闻法海即将来犯,当下就要带着娘子和小青逃亡离去。拉拉扯扯,去留成惑,你说这浊世男子到底爱上了白娘子小青哪一个?你说这天仙般的青蛇白蛇到底是爱上了这人间俗子法力高强的法海还是恋上了这花花世界浪荡乾坤?如此这般,岂能逃脱?
犯了色戒的法海内心矛盾重重(法海炼自己定力那一段小青是翠绿色蛇尾,缠绵的是黑灰色蛇尾,暗指法海,不是小青抱着自己蛇尾自嗨。),将那许仙劫往金山寺,逼其剃度,为其讲经,希求佛法施威,令他迷途知返,回头是岸。
青白蛇双双飞来,长袖翻飞,大战法海。一时之间水漫金山,江河决堤,将民宅淹没,生灵涂炭,惨不忍睹。白蛇早有身孕,跟法海鏖战之下,动了胎气,在水中产下一婴孩。原本已被人妖孽缘和心内色念困惑不堪的法海禅师惊见白蛇修炼成人产子,更是心神恍惚,是非难辨。他再难搞清所谓人神妖孽有何不同,而自己苦心修炼驱魔降妖又是为了哪般。
念颂什么“大悲天龙般若诸佛世尊地藏般若巴嘛空”,妄称什么“心有如来静似如来”,到头来还不是被妖娆妩媚的青蛇所迷惑,且看他神姿缥缈,情不自禁,怕是已经爱上了这投怀送抱耳鬓厮摩的温香软玉。
什么神佛菩萨,若是真的众生平等,保不准他就跟这妖异女子携手双飞,只羡鸳鸯不羡仙去也。
怎奈天上人间,戒律永存,美梦虚幻,想都不能想。最后结局出乎意料,小青认为许仙出家是背叛了她们姐妹(许仙出家是为了不让法海收他们。)一剑刺死了她认为懦弱、丑陋的虚线,白素贞好像已变作凡人被雷峰塔压死,法海去救白素贞但是只救得孩子。青蛇滚入水中,随波逐流,远离红尘。(最后小青要走时法海貌似叫的一声是小青,前面总是妖孽的~)
最后,如果你有心,就把影片调到开头,你会发现,影片还没开始前的片头曲部分,全部的画面,都是小青在诱惑法海时脱掉的那件顺水流走的丝衣。
篇17:金刚川电影观后感个人影评
全文共 1333 字
+ 加入清单“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本周一升旗仪式的主题为缅怀英烈。家国清明,共寄哀思。今天,不管你身在何处,请向所有为民族独立、人民自由幸福英勇捐躯的先烈致敬。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一首歌,传唱了一代又一代,雄壮的旋律,凝结了一个国家的集体记忆。那年,那月,为了守护我们,为了捍卫和平,上百万中国军人满怀报国激情,远离故土亲人,奔赴战火弥天的前线。数不清经历了多少次战斗,有的连队一百多张年轻面孔,只剩寥寥之数,有的连队在猛烈炮火下共赴光荣,还有的连队在冰天雪地中,化作了“冰雕连”……数万将士,烈骨忠魂,不留姓名地长眠在了异国他乡。
在韩国北部坡州市,距离朝韩军事分界线,仅6公里的一个村庄旁,一条泥泞的小路尽头,有一座很少有人知道的颇为神秘的墓地。这里安放了数百具志愿军烈士遗骸,但他们叫什么名字,生于何年又死于何日都是空白,简易的墓碑上,写得最清楚的就是翻译为“中国军”的韩文。
60年多年过去,祖国从未将他们忘却。2014年3月28日,搭载437具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的专机降落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437位烈士,回家了。从这一年开始,每至清明节前,我们总能等到一批批英雄荣归故里。到2018年已有5批589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历经千难万难,回到祖国怀抱。魂兮归来,长眠异乡的英烈得以落叶归根,跨越60多年的回家之路,正是对和平的诠释。又一年清明将至,又有一批英雄要回家了。4月1日,中韩两国在韩国仁川,举行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装殓仪式。此次韩方共向中方移交,10具烈士遗骸及部分遗物。漂泊异乡60余年的10位烈士,终于回归故里。
英雄的背后往往是沉重。这几天,我们的心,被扑救木里森林火灾牺牲的31位英雄紧紧揪着。牺牲的救火英雄中,大部分是90后,还有一位00后。记得以前,我们总说“消防员叔叔”,现在我们该说“消防员哥哥”或者“消防员弟弟”了。他们在生活里也和我们一样,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梦想。他们当中,有的人刚刚订婚;有的原本打算退役后去上大学;有的原本准备十月份举办婚礼;有的也喜欢NBA,生前是詹姆斯的铁粉……然而,为了挽救火灾,他们牺牲了宝贵的生命。
当危险来临,总有人矢志坚守,总有人用生命护我们周全。“多少男儿浴血中,卫我中华一脉同”,又是一年清明时,我们慎终追远,祭奠先烈,我们寄托敬意,安放思念。
和平年代,不再有隆隆炮火,但同样有血与火的考验、有生与死的抉择。所谓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约有2000万名烈士英勇牺牲。一个曾经苦难的民族,因为有了这些不屈的脊梁,才可以傲然挺立。
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
家国清明,共寄哀思。今天,不管你身在何处,请向所有为民族独立、人民自由幸福英勇捐躯的先烈致敬。
他们以英勇之举,开辟中国新天地。吾辈自强,笃定前行,建设一个更好的中国,才是对先烈的缅怀。
松柏常青,英雄常在。今天,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纪念英雄、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新时代,让英雄的情怀激励我们前行,在逐梦路上留下无悔的足迹,谱写壮美的诗行!
篇18:过年好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744 字
+ 加入清单可惜了,一个电影化不成功的话剧,怎么看都像是一个潦草的小品
中国人年年都会拿过年这件事来大做文章,关于过年的故事,其实是中国人家庭观念的表现形式之一。而这种观念在社会的变化下正不断地受到冲击,这不是少数特殊群体面对的问题,如果说《老炮》里的六爷一族是一群不甘老去的老混混,赵本山饰演的老李就是不忍家庭模式出现变化的老家长。我敬重前者,更同情后者。
六爷的可敬之处,在于他对原有"规矩"的恪守,这份恪守在面对当下的"不像话"时,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我们想过没有,在老炮们年轻的时代,在那个更有规矩的时代,恐怕他们才是"没规矩"的人,他们打破了老一辈人的规矩,建立了自己的时代和自己的规矩,而晓峰小飞其实只是做了他们当年做的事罢了,我们必须弄明白一点,从发展的眼光看,新一代顶替老一代,其手段势必更为下作,更为没有底线,否则,他们无法在旧有的"规则"内战胜规则的制定者。这样的群体没落了,是他们自己的悲哀,但老李就不一样。
他所面对的问题完全不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而导致的,他们只是用和以前一样的方式爱护自己的家,而面对新环境的年轻一代甚至两代又势必不会适应,过年的实际意义,其实就是家庭的幸福与团圆,反之,当不利于家庭和谐的因素在过年时出现,这种效果就会被放大,同时也使得老人的困惑,无奈,痛苦,在影片中表现的尤为深刻,而且必须承认,本山大叔演的不错,在他的身上,我是真的看到了我爷爷奶奶的影子,很真实,而且不落俗套,只要不是十分计较,但是这一份情感上的沉淀与反思,就是关于过年的一份价值。
与之相对的,则是电影结构的极度混乱,很多地方看得人莫明其妙,人物的行为缺乏内在联系,至于结尾,简直就是群魔乱舞,除了二人转以外什么也看不出来。这些问题在片中都是败笔。
不过那又怎样,多大的事不能等过了年再说。
篇19:电影圆明园的观后感
全文共 1386 字
+ 加入清单相信所有人看过《圆明园》之后都会有一种无法诉说的震惊感,悲痛感。同样,震撼、哀痛也充斥着我的大脑和心脏,萦绕心头久久不散。
以前,我听说了很多有关圆明园的故事,有多少建筑师赞叹它的奢华、雄伟,有多少画家欣赏它鬼斧神工的园林艺术所造就的意境,又有多少诗词文人不惜笔墨抒写它所表达的神韵一切都那么让我神往,我使劲儿的在头脑中构想,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难道真的是人间天堂?
耳听不如一见,确实,在我对圆明园有过见识之后,圆明园带给我视觉上的冲击,让我震惊!当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的时候,在影片中一个英国军官这样评价过他眼前的所见:法国所有的城堡和宫殿,加起来也抵不上一个圆明园。园中到处都是宫殿,其中充满着古玩、书籍、绫罗绸缎和各种珍宝,这是一千零一夜中的场景,是一种幻境;就是狂想也想象不出我们眼前确实存在的现实,务必有一位诗人、画家、鉴赏家、历史学家和中国学者集于一身的人,才能解释和形容。
就是这样一座幻境般的旷世园林,英法联军为了要留下他们胜利的证据,用了三天三夜的时光将圆明园这个占地5000多亩的园林付之一炬。在洗劫中,士兵们发现了一个有许多马嘎尔尼爵士赠给中国皇帝的礼品的秘密仓库,令他们惊讶的是,中国人拥有大英帝国的大炮和,却从未设法改善自我落后的武器装备!
这不得不让我们思索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拥有先进设备却还是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的局面?
这个问题不难回答--闭关锁国。确实闭关锁国的封建统治政策带给了我们沉痛的教训;确实闭关锁国让我们落在了世界的后面;确实是闭关锁国让人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圆明园,一个包容世界之宝的皇家园林遭受了如此重大的洗劫,怎样能不让我们中华儿女捶胸顿足,暗然神伤?
有人说,从圆明园的奢华来看可知当时的统治者只明白享受荣华富贵,滥用权力,这致使了整个封建统治的衰败。(ok。)我的看法并不是这样,因为在《圆明园》中,我们能够看到三代满清帝王为了国家而呕心沥血、日理万机。皇室之人都是勤勤恳恳,刻苦不终!以康熙为第一任总设计师开始建造圆明园,他将自我天文、数学上的深厚造诣,融入到这座旷世园林的中,亲自指挥,能够看到,作为统治者的康熙他始终没有让自我终止努力。雍正继位后,将我国几千年的园林艺术精髓集于圆明园的完善中,其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够体现他所念念不忘的国家之太平。雍正每一天要批阅3000名高级官吏呈上的奏折,每一份奏折都留下了他的意见和评语,每一天的睡眠时光竟然不超过4个小时(我感叹他们的毅力,感叹他们的学识)。圆明园并非是一件奢侈品,它是国力强大繁荣的体现,也是统治者唯一寄托的精神家园。
18世纪末19世纪初,咸丰皇帝继位。种种原因内部朝政事务荒废,外部英国大肆向中国倾销,一个泱泱大国就这样沉沦。英国特使马嘎尔尼感叹道:大清帝国好像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它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确实应了一句老话--落后就要挨打。中国的闭关锁国,让我们人民失去了太多太多,然而过去终究已经过去,我们不能只沉思与一种悲愤中,我们要记住这一次惨重的教训,开拓创新,奋勇向前!圆明园的雄伟已经消逝,而它被焚烧后的遗址依在,它会让我们中华儿女奋进拼搏!历史的沉痛教训我们不能够不能忘却,我们开拓未来的步伐更加不能停止,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
篇20:湄公河行动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3084 字
+ 加入清单2011年10月5日在湄公河金三角泰国水域发生的一起针对中国船员的恶性袭击事件。两艘搭载13名中国船员的中国籍船舶“华平号”和缅甸籍船舶“玉兴8号”商船在湄公河金三角水域遭到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劫杀,13名船员全部遇难。
影片以中国特警解救被劫大巴上的人质演习作为开头,不知道是不是在回忆2010年8月23日香港游客在菲律宾马尼拉被菲律宾前警察劫持的事件。作为一部带有政治色带的商业片,不管是从情节的开放程度、高科技的运用还是从对他国国家机关的态度上来说都可以算同类型电影中的前卫者。片中正派反派各个有血性、勇敢机智有头脑,2个小时里时刻充斥着声、炮声、直升机引擎声;射击、格斗、开快艇也是幕幕精彩,又默默地点燃了我想学散打的小火苗。
以下是我看了《湄公河行动》这部电影及“湄公河惨案”事件始末后的一点点感悟,电影很值得一看的,里面印证了很多我们以前知道但认识不深刻的一些道理:
1、干活需要领导力挺。回顾事件本身这场漂亮的剿匪行动,需要背后的中央在人力、物力、财力、外交等各个方面给与充分的支持;
2、想要合作,需有共同利益。这一次中方为啥花费这么大的人力物力去帮助金三角铲匪,除了因为遇难的全部是中国船员以外,背后应该还有更大的利益吧,至少可以扩大在此地区的影响力,通过此次事件以后在金三角乃至周边区域政治军事活动会更加方便,这不还成立了联合巡逻执法指挥部嘛,就像美国在太平洋区域的活动一样,“我是来维护和平的,因为你们管不好嘛!”,而作为缅泰老三方为什么同意且算配合这次行动?中国政府给他们好处是必须的嘛,再说不费什么精力就可以消除一大心患,何乐而不为?
糯康集团为啥可以和泰国军方合作、可以得到当地首领百姓的支持?因为利益嘛!对于和泰国军方的合作,糯康集团可以打击报复中国、可以赢回赌场生意、可以得到补助的支药、可以杀鸡给猴看;泰国军方可以借糯康之手破获毒品大案、可以升官发财捞政绩,看似双赢嘛!
而当地首领为什么帮助糯康?难道不怕他日益壮大,到时候镇压不住吗?呵呵,先管了眼前在说嘛,比如糯康集团会出钱给他们修路、比如毒品也可以适当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解决劳动力问题、比如要和地头蛇搞好关系,万一有些人不好管,万一出现类似于征地拆迁的问题而糯康又不是傻子,白做这些?中国第一次抓捕他以失败告终,不就是糯康这一战术高明的体现吗?
3、就算错也要错到底。虽然从小接受的思想就是,有错就要改正,这没错,但要分事情、分情况,当一件事情已经不可逆转的时候,还不如硬气一点一错到底,我们来对比卡扎菲和萨达姆,都是国家领袖任务,都是有别国干预他们国家的内政,都是被迫害至死,但多年后回过头来看看,至少我会觉得萨达姆死的有骨气,是条汉子,当年萨达姆被抓后处以绞刑,按照当地习俗被处绞刑是要套头蒙面的,而萨达姆拒绝蒙面,要死的有尊严,从后来流出的视频中可以看到他死的很淡定、从容,有一种生于安乐死于忧患的大气;
回顾卡扎菲逃到下水道被发现后不断求饶,最后被反对派折磨至死,虽然结局都是死但这两者我更欣赏前者,毕竟有些事情已成既定事实,何不让它更有尊严?至于他的政策、管理方式到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这些都留给时间去证明,本来政治问题就没有对错之分,不管怎样美国在萨达姆被处死的7年之后还是从伊拉克撤军了不是吗!美国也承认出兵伊拉克是错误的决定不是吗?而在此次事件中糯康得知自己被判处后希望中国人民饶恕他的画面,显得很可笑,既然死罪已成既定的事实,求饶又有什么意义?徒增笑柄而已!
4、干大事要和身边的人搞好关系。刚才说到了合作是需要有共同利益的,这是问题的本质,而表面体现就是和身边的人搞好关系,在关键时刻这很重要,至少不指望别人能帮你,也不希望别人是因为痛恨你而故意把你暴露出去吧。不管是糯康还是世人皆知的美国9·11行动策划者本拉登,为什么能在各种搜索中屡次侥幸逃脱?因为当地人民护着他,老百姓掩护他(原谅我此时脑海中蹦出了中国地道战的情景)
5、人不可貌相且文质彬彬更易获得上下认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话了,在糯康、本拉登、杜月笙等人(当然不包括朱元璋)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他们之间有着很多的不同,但有一点极其的一致,就是看上去文质彬彬,走到大街上绝对不会把他们和暴力、黑暗联想到一块。这可能是面善的人更易得到别人的认可,上级会放下对你的戒心提拔你,下级会觉得你很亲切从而拥护你吧!记得小时候老妈总会告诉我,问路要找个面善的问,哈哈!总之,形象很重要,那些看上去就很凶残的同志们,在这里我想友情提示一下,千万别做坏事,很容易被发现!
6、想解决问题需要创造热点引起高关注度。以前湄公河流域的商船就没有遭到过绑架勒索、没有船员莫名其妙的死掉吗?当然有,那为什么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因为没有成为热点、没有引起社会充分的关注,所以很容易被社会忽略。这里想讲一个从别处听来的真实事件,有一年高考结束后小明去查成绩,发现有一门考试是负一分,小明很无奈,你给我零分我也好想一点啊,给个负一分是个什么鬼,小明同学充分的了解中国国情,没有去找警察叔叔,而是去找了记者,记者当然对这种奇怪的问题很好奇,给予了充分的报道,事件一下子火了起来,查明原因后得知原来是在考卷运输途中弄丢了,所以是负一分。高考试卷丢了呀,会影响考生的一身耶!于是这件事情引起了领导、社会的高度重视,领导也承诺会加紧寻找试卷给大众一个交待,在接下来的一周里事件持续被报道,感觉全民都在找试卷时,有一天试卷奇迹般的被找到了,分数是74分。各位来想一想试卷真的被找到了吗?如果这么容易就被找到了那当时也不会弄丢,也不会得到那个负一分,那到底是为什么呢?理由很简单,试卷并没有被找到,但是领导要给大众一个交待,而为什么是74分呢?因为这个成绩正好能使小明同学考上他填报志愿的学校。就像湄公河事件一样,这次能顺利的解决此事,原因之一是它引起了足够的社会关注度,领导要给民众一个交待啊!
7、每一个人性格的形成都是有前因后果的,到底是什么造就了糯康的坏?还是那句老生长谈的话,没有一个人生下来就是恶人,是不是因为他从小接触的环境就很暴力?是不是当地生存环境太过艰难,迫使他不得不归属某个帮派?是不是还有什么不得以的苦衷?张爱玲曾经说过“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会原谅现在的我”当然糯康犯得错是不可以被原谅的,但这也提醒了我分析一个人、一个问题时要分析它的前因后果。
8、平时了解知识的面要广。影片中有一幕让我印象深刻,警方根据孔的分布,分析出泰国是事先埋伏好的,根据河流的流速判断出当天天气的情况,虽然这是警方的专业技能,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了解知识的面要广有利于对事物分析的准确性。
9、暴力是和平的保证,和平是暴力的终极目标。高刚和方新武抓到的每一号重要人物,让他供出什么重要信息时采用的方式都是极度暴力的,比如吊在空中飞行、暴打一顿、放血。。。就像我国的国家性质一样,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它的本质是民主,但这个民主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它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于敌对的少数人是要实行专政的,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两者相辅相成(怎么办忽然好怀念上政治课)。
10、学技术的时候好好学。电影中最不能忍的一幕就是哪吒拿着追踪仪追踪拿走钱的毒贩宋哥时,被对方发现并设计甩掉,在追了几条街后看到被遗弃的那一包钱,你怎么能下车捡呢?明显是个圈套呀!这直接导致了高刚他们谈判的失败,商场内的火拼,虽然这只是电影情节的设置,但遇到这样的队友,我不得不吐槽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