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
3661作文
38电影文学剧本
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电影文学剧本的创作活动,是一部影片总体创作过程的第一个环节。它是由电影编剧来完成的。在影片的全部创作人员中,编剧是第一个接触生活素材的人,是他最先从生活中获得启示、灵感、冲动和思想,对素材进行分析、选择、加工、提炼,使之成为一部影片特定的题材,构思出人物和情节,并组织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格局,设计出与内容相应的艺术形式的。
电影文学剧本是电影的基础,它对未来影片的主题、人物、情节、结构、以及风格、样式等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导演在把一个电影文学剧本实现在银幕上的时候,对上述内容通常是无法作根本改动的。例如他不可能把在文学剧本中本来是顺序讲下来的故事改成插叙或回叙式的结构;他也不可能把一个喜剧剧本导演成一部悲剧。除非在拍摄之前他重新改写电影文学剧本,而这样的作法反而更加说明文学剧本乃"一剧之本"了。
电影文学剧本是一部影片成功的保障。一个导演只是在拥有一个好剧本之后才有可能组织创作班子,展开他的工作;一个电影厂的领导部门只有在审定了电影文学剧本并对它的思想艺术质量做出充分估价之后,才有可能下达生产命令,投放摄制经费。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微电影剧本写作基础
全文共 1598 字
+ 加入清单导语:要写好微电影剧本,掌握剧本写作的一些基础知识是必备的,先来看看剧本的格式下面小编收集了一些微电影剧本写作基础,请大家认真阅读!
首先明确一点,剧本区别于任何一种文体形式,我经常看到有的朋友把剧本写成了小说或人物传记,这是不对的,至少是不专业的。剧本有自己专署的格式,写剧本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个技术活。
写剧本也不是什么很崇高的艺术创作,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工种,剧作家和清洁工人没什么区别,都是很普通的工作而已,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写剧本,每个人都可以当导演。当然,既然是一个工种,就有自己的规范。这些规范也许不会让你迅速变成一个专家,但至少能使你看上去像一个专家。或者,不至于让你糟糕的格式成为审稿人枪毙你稿子的理由。因为一个审稿人每天要看三到四篇稿子,如果你的剧本格式看上去不怎么专业的话,他完全有理由翻上几页就把你的剧本扔在角落里凉快。
先来看看剧本写作常犯的错误:
1:把剧本写成了小说刚刚上面提到有的朋友把剧本写成了小说,不是不可以,但那个是文学剧本,根本不能用来指导拍摄和制作。举个例子,你可以在小说里花几页的笔墨来写一个人的身世,背景,家庭组成,或是用几页的笔墨来描写主角的心理斗争过程,但这些东西是无法表现在电影屏幕上的。你的剧本就是一个屏幕,你所要表现的是电影屏幕上能被观众直接看到感受到的东西。像心理活动这类东西是无法很好的表现出来的。加旁白?当然可以,除非你能忍受主角的画外音在一动不动的镜头里读几页小说。电影*画面表达情绪,你的剧本就是电影画面,要通过摄像机的角度来写,这可能引起第二个问题。
2:不必要的摄象机标注如果你这样写剧本:在5号升降台,用盘纳为升70型相机,60mm镜头,由8.5m摇至2m对焦…………如果你这样写,就算过了审稿人这一关,你的剧本也会被导演扔掉。你不需要教他怎么拍,这不是你的事。你在写剧本的时候完全不用担心相机的事。但是不是剧本就不要考虑相机了呢?也不是,你需要考虑相机的关系而不是位置。剧本里有自己的专用相机术语,多多使用这些术语,能让你的剧本很专业,至少看上去很专业。
1.Angle on 角度对准:比如BILL走出便利店,相机对准BILL。
2.Favoring 主要表现:BILL在一个大广场,人很多,但主要表现BILL。
3.Another angle 另一个角度:换个角度的相机表现BILL在大广场玩的很开心。
4.Wilder angle 更宽的角度:先表现BILL在广场的一角喝可乐,然后镜头拉远,表现BILL所在的广场。
5.New angle 新角度:换个角度表现BILL喝可乐,使镜头丰富。
6.POV 视点:从BILL的视点看东西。就是第一人称视角。
7.Reverse angle 反拍角度:BILL和SALLY在一起跳舞,先拍BILL看到的SALLY,再拍SALLY看到的BILL,通常是两人的POV互反。
8.Over shoulder angle 过肩镜头:相机越过BILL的肩头看到SALLY,BILL的肩头能把画面自然的分割,很常用的类型。
9.Moving shot 运动镜头:包括跟拍,摇移,追随等等,反正镜头是运动的,至于具体怎么动,还不是现在考虑的问题。
10.Two shot 双人镜头:BILL和SALLY在边喝可乐边交谈,这种镜头的相机不要随意移动,防止“越轴”。把BILL和SALLY两人连起来有一条轴线,相机只能在轴线一侧运动,如果越过这条轴线,在画面上BILL和SALLY的位置就会左右互换,引起观众视觉上的逻辑混淆。
11.Close shot 近景:强调SALLY美丽的眼睛,但一般少用为妙。
12.Insert 插入镜头:某物的近景,比如天色已晚,SALLY问BILL几点了,BILL抬起手来,接下来可以接一个BILL手表的特写,当然你还可以用此种镜头来换景,比如BILL移开手表时摄象机里看到的已经是夜晚的舞会了。
篇2:周星驰电影经典台词语录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本文章是名人名言编辑整理,周星驰电影台词。请大家一直的支持本站,留意本站的内容。
你这妖怪说什么?人家郎才女貌,天生一对,轮到你这妖怪说?———大话西游
哇,好精致 ———鹿鼎记
什么大哥!你有没有公德心呀,大嚷大叫,街坊们不用睡觉呀?人家明天还要上班啊,你滚!败类!
我只数三声,预备,3!
杀人嘛,我整天都有这个想法。
小四眼,我认得你;看来这位先生对戴眼睛的人士有很深的成见;没错,尤其是金丝眼睛,唆唆唆唆唆唆唆唆丝……………………我身为文员,戴金丝眼睛,是很合理,也和很逻辑,我戴的好看,你为何定要针对我啊;帮忙!唔,汪!
你到底是想我殴他本人,还是殴他老妈啊,你搞的我好乱啊。
盘丝洞!不要乱闯~~~~
买粥为什么买这么久啊;我扶老婆婆过马路;你来这里干嘛?;看看有没有色鬼偷看人洗澡。六婶,有没有色鬼偷看你洗澡?六婶,没凭没据…你别乱指呀。神经病,没凭没据。
无双看到苏察哈尔灿——已经是乞丐了
无双:是你?
阿灿:不是我! ———武状元苏乞儿
好心的大爷们啊 可怜可怜我这个小乞丐吧 我已经3天没吃饭啦!
小乞丐这点碎碳你还要? 有没有剩下来的碎银子啊!
为兄弟两肋插刀,为美女插兄弟两刀。
兄弟如手足,美女如衣服,谁穿我衣服我砍他手足;
美女如衣服,兄弟如手足,谁动我手足我穿他衣服!
老娘没用!给你娶了八个老婆来服侍你,你还是不满足,整天愁眉苦脸的,我看我还
是死了算了吧!
我只爱长发飘飘!!!
这么多高人啊,长见识了
别以为你长的帅我就不打你。
好好的胡子干吗剃掉,你想当状元啊?文也不行、武也不行,赶快去做山贼这份很有前途的工作吧!
篇3:电影剧本写作基础
全文共 1790 字
+ 加入清单学习要点:
1:例子:一个钟在滴滴答答地走动、一个窗子正在打开、一个人在看、两个家伙在笑、一辆汽车在弯道上拐弯、一个电话铃在响等等。(这些描述性的不进入内心世界的语言是电影剧本的语言。)
2:定义:1:一个电影剧本就是由画面讲述出来的故事,还包括语言和描述,而这些内容都发生在它的戏剧
性结构之中。
2:它有四个基本的构成要素:即场景描写(Scene)、人物(Character)、对话(Dialogue)和动
作描写(Action)。
3:结构:电影剧本一个明确的开端、中段和结尾。
4:剧本与电影的时间比:电影剧本中的一页等于银幕时间一分钟。
5:第一幕,或称开端
1:一般观众需要在开头十分钟来确认是否喜欢这部电影。
2:前十页需要让观众和读者明白你的主要人物,什么是故事的前提,故事的情景是什么。
3:第一幕结尾需要有个情节点,即是一个事件或者事变。使得故事出现转折。(一般出现在25— 27页之间。)
6:第二幕,或称对抗
1:它之所以称为电影剧本的对抗部分,是因为一切戏剧的基础都是冲突(conflict)。一旦你给自
己的人物规定出需求(need),亦即在剧本中他想要达到什么目的,他的目标是什么,你就可以为
这一需求设置障碍(obstacles),这样就产生了冲突。
2:第二幕结尾处的情节点一般发生在第 85 页至 90 页之间。(就把故事引入到结局部分。 )
7:第三幕,或称结局
戏剧性结构可以被规定为:一系列互为关联的事情、情节或事件按线性安排最后导致一个戏
剧性的结局。
8:示例:
它是一个模特儿,一个式样,一个构思的规划;一个技巧高超的电影剧本就是这个样子
的。它为我们提供了关于电影剧本结构的总观。如果你弄清楚了它就是这个样子的话,你可
以简单地把你的故事“装”进去就行了。
9练习:1:以后再看电影,要记住什么时候开始电影吸引了你,什么时间你开始喜欢或不喜欢一个电影
的。
2:再看一看你自己能否分解出各个部分,找出它的开端、中段和结尾。
3:记下:故事是如何开始建立的,你需要多少时间能知道这个影片讲的是什么,你是否被这部
影片所吸引,或者是被硬拖到影片故事中去。然后再找出第一幕结尾处与第二幕结尾处的情
节点,看看它们是如何导致结局的。
第二章 主题
1:定义:
记住一个电影剧本就象名词──指的是某一个人在某一个地方去干他(她)的事情。这个人就是主人
公,而干他(她)的事情就是动作(action)。当我们谈论电影剧本的主题时,我们实际谈的是剧本中
的动作和人物。
动作就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而人物,就是遇到这件事情的人。每个电影剧本都把动作和人物加以戏剧化
了。你必须清楚你的影片讲的是谁,以及他(她)遇到了什么事情。这是写作的基本观念。
2: 当你能够通过动作和人物简明地表达你的想法时,当你能够用名词来表示它──我的故
事是这个人,在这个地方,在干他(她)的这件“事情”时,你已经在开始你的电影剧本写作
的准备工作了。 下一步是扩展你的主题。赋予剧本中的动作以血肉,把焦点集中在剧中人物身上,这
样就扩展了故事线和突出了细节。要想方设法去收集素材。这对你是非常有益的。
3: 请记住:你知道的越多,你所能传达的也就越多。而且当你做出创作决定时,请你
一定站在选择和责任的高度上去处理。
调查研究会给你一些想法,使你对人物、情境和故事发生地点有所认识。它还可以给你一定程度的信
心,从而使你始终能高于你的主题,让你站在选择的高度而不是强求或无知的地位上去处理这一主
题。
4: 动笔时,先问一下自己要写的是什么故事。是一部户外的惊险动作的影片,还是一部描
写复杂关系的情感的影片?当你一旦决定想要写哪一种动作之后,就可以进而考虑剧中人物了。
5: 首先,要明确你的人物的需求(need)。你的主人公想要什么?他的需求是什么?是
什么驱使他走向故事的结局的呢?
6: 一切戏剧都是冲突。如果你已经清楚自己人物的需求,那就可以设置达到这一需求而要克服的种种障
碍。他如何克服这些障碍就成了你的故事本身。
7: 冲突可以使外部世界的也可以是内心精神世界的。
8: 一个人的行为而不是他的言谈,表明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9: 当你着手探索主题时,你会发现你剧本中的一切事情都是互为关联的。没有一件事是偶
然纳入的,或仅因为它机智可爱而被纳入的。
10: 练习: 为你要写的电影剧本选择一个主题。然后通过动作和人 物用几句话表达出来。
篇4:郑州银行2024年微电影剧本征稿启事精编
全文共 1324 字
+ 加入清单作品征集:自公布之日起至2015年5月29日
为打造郑州银行的特色名片,塑造个性的“中意你我他”品牌形象,郑州银行拟借助微电影这一艺术形式更好的丰富、提升郑州银行的品牌内涵,现面向全行、全社会公开征集开展优秀微电影剧本及小微企业创业故事。有关事项如下:
一、征集要求:
(一)内容方向
1.微电影剧本
(1)能体现郑州银行“中意你我他”的品牌沟通理念。
(2)能凸显郑州银行服务形象、社会责任和公益价值。
(3)能巧妙植入郑州银行金融产品及特色银行卡产品。
2.创业故事
(1)创业故事对象不限,内容可以是自己的创业梦想、自己亲身的创业经历,也可以是身边的创业梦想故事或人物传记。
(2)故事内容主要体现“突破自我、执着追求梦想、关注社会责任、自主成功创业”等方面。
(3)注重创业故事的生动性、创新性和传播性。
(二)创作要求
1.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以思想性、艺术系和观赏性统一为原则,反映现实生活,表现、讴歌时代精神和中华传统道德观;内容健康,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
2.主题鲜明,情节合理,贴近生活。剧本题材不限,要有完整的剧情主线,具备内容丰富,构思新颖、精辟感人、耐人寻味的特点,在拍摄上具备可操作性。
3.所有应征剧本及故事必须是尚未拍摄过、无版权争议的原创作品。如因作品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等引发的异议和法律纠纷由参赛者承担,与主办方无关。
4.剧本及创业故事限3000字,剧本可供拍摄时长限度在15分钟以内;不接受剧本大纲、创意、故事梗概等文字过于简略的稿件以及小说、散文、电视剧等其它体裁的稿件。
5.应征剧本格式要求:
(1)剧本开头列出剧本名、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简介。
(2)剧本原则上采用对话的形式呈现。
(3)剧本中间用中括号的形式提示情景,用小括号的形式提示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4)如能添加音效、配乐等设定更佳。
6.片中能巧妙植入郑州银行LOGO、整体形象、产品、服务等。
二、奖项设置
本次活动主办方将设置专业评审委员会,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参选作品进行评审,并根据征集作品的数量及质量最终确定入围奖及入选奖若干,入围奖奖金5000元,入选奖奖金10000元。
三、投稿方式
1.电邮:请参赛作者将作品电子文档以附件方式发送至:bangongshi@zzbank.cn,邮件主题注明“郑州银行征集”字样。
2.直邮:将剧本打印成稿直接邮寄到郑州银行总行。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商务外环路22号郑州银行大厦2311室,邮编:450046,联系人:刘玲,王若珽。
3.直送:将剧本打印成稿直接送至郑州银行总行办公室。
四、其他事项
1.郑州银行独家享有所有报送作品的修改权、编辑权、制作权和播放权,即主办方有权将获奖剧本及故事摄制成微电影,发行并播放,保留作者的著作权和署名权。
2.获奖剧本将择机进行拍摄,进行推广宣传,并推荐参加省级、国家级和国外专业赛事评选。
3.所有作品不作退稿处理,请作者自留底稿。
4.参评作者在本次征评期间联系信息如有改变,请及时通知主办方。如出现因作者联系信息发生改变而未及时通知,导致无法与作者取得联系的状况,视为参评者自动放弃评选资格。
5.本征集启事由主办方负责解释。
篇5:致青春电影的经典台词语录
全文共 981 字
+ 加入清单1、知道遍体鳞伤,才来以酒麻醉。啤酒入口的味道虽然苦涩,但你轻轻让它流淌过舌尖,再细细地品味,你的舌尖上就仿佛盛开了一朵清芬的花。
2、青春是场远行,回不去了;青春是场相逢,忘不掉了;青春是场伤痛,来不及了。
3、眼泪无谓而徒劳的液体,流泪的人是愚蠢而可悲的。
4、爱情就是一条河,谁不是摸着石子过河。
5、谁先爱了,谁就输了。
6、青春短暂,先不疯狂更待何时?
7、青春何需品味。
8、然而,有人依然选择疯狂。见鬼去吧,什么终将逝去的青春,我赌一次永恒!
9、生命中很多人注定无法预见。很多人,一旦错过了,就是陌路。
10、年人的爱恋,也许爱情的方式是错的,然而爱情的直觉永远是对的。
11、那么,疯狂吧!在最美的年华里!青春是终将腐朽的,时间对谁都公平,谁都只有这几年新鲜,谁都输不起。
12、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而且一步步打碎我们青春时的梦。在爱情里付出的心血和收获的幸福从来不成正比,越想去爱的人,就越得不到爱。
13、可是生活就是场灰色幽默。很多人是很好的,只是不够幸运,遇不到合适的人。因为即使愿意将就,其实也没那么简单。
14、多年后,感慨青春。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
15、有时候疯狂过。可是面对了等待。但是只要你爱。其实等待也并不是那么难熬的一件事。
16、再到最后。被现实所迷惑,最后发现爱上一个只见过几面的人其实也不难,为了生活。
17、当你越讨厌一个人时,他就会无时无刻不出现在你面前,当你想见一个人时,又怎么都找不到他。
18、她如何能不爱,感情不是水闸,说开就开,说关就关。那场感情,她豁出了自己,一丝也余力也没有留下。而他是在她最快乐的时候骤然离开,中途没有争吵,没有冷战,没有给过她机会缓冲,让热情消散,如同一首歌,唱到了最酣畅处,嘎然而止。
19、得到一样东西,就意味着另一样东西必定要失去。
20、是我的,就是我的,走了的,只能说明他从来没有属于过我,也许爱情是刚性的,婚姻却是柔性的,我们都得学得妥协。
21、也许这才是成年人的感情,放在天平上小心计量,你给我几分,我还你多少,我们可以付出的东西是那么有限,再也经不起虚掷和挥霍。而年少时不计代价去爱的我们又到哪里去了?
22、当年舟车劳顿只为与爱人片刻相依的她,一心只想把那份感情守成天长地久的她,可曾想到会有今天?爱着的时候,以为那个人就是自己的一生,谁料到一朝梦醒,就站在了另一个人的身边。
篇6:写作基础知识:电影剧本
全文共 10064 字
+ 加入清单电影剧本,包括着三种不同的剧本,即电影文学剧本、电影分镜头剧本和电影完成台本。小编收集了电影剧本的写作基础知识,欢迎阅读。
电影剧本,包括着三种不同的剧本,即电影文学剧本、电影分镜头剧本和电影完成台本。今天,几乎任何一部发行放映了的国产影片都同时拥有这三种剧本。就一部影片所拥有的这三种剧本的内容而言,是大致一样的,但它们是由影片不同职务的创作人员完成的,而且在影片制作的不同阶段上出现,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一 、电影文学剧本
电影文学剧本的创作活动,是一部影片总体创作过程的第一个环节。它是由电影编剧来完成的。在影片的全部创作人员中,编剧是第一个接触生活素材的人,是他最先从生活中获得启示、灵感、冲动和思想,对素材进行分析、选择、加工、提炼,使之成为一部影片特定的题材,构思出人物和情节,并组织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格局,设计出与内容相应的艺术形式的。
电影文学剧本是电影的基础,它对未来影片的主题、人物、情节、结构、以及风格、样式等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导演在把一个电影文学剧本实现在银幕上的时候,对上述内容通常是无法作根本改动的。例如他不可能把在文学剧本中本来是顺序讲下来的故事改成插叙或回叙式的结构;他也不可能把一个喜剧剧本导演成一部悲剧。除非在拍摄之前他重新改写电影文学剧本,而这样的作法反而更加说明文学剧本乃"一剧之本"了。
电影文学剧本是一部影片成功的保障。一个导演只是在拥有一个好剧本之后才有可能组织创作班子,展开他的工作;一个电影厂的领导部门只有在审定了电影文学剧本并对它的思想艺术质量做出充分估价之后,才有可能下达生产命令,投放摄制经费。
二 、电影分镜头剧本
又常被称为导演台本或导演剧本。
电影是由一个个场景和一个个镜头组成的。导演在拿到满意的文学剧本之后,就要作一些更为具体细致的拍摄计划,比如这一段戏用多少镜头拍,这些镜头是从什么角度、什么距离、什么方式(推、拉、摇、移……等)去拍。在这个剧本中,哪些戏可以在同一个景里拍摄?哪些戏可以在同一个季节里拍摄?等等。所有这一切,在文学剧本中通常规定的并不是十分明确,有些问题甚至根本不去规定它(例如不规定拍摄的镜位、景别),所以导演要以电影文学剧本为依据,在电影分镜头剧本中把它们制定出来。只有这样,摄制组全体人员才能根据分镜头剧本的十分具体的指示,着手自己的工作。
分镜头剧本的写作方式因导演的习惯而不同。有的导演喜欢自己单独来干,有的导演则喜欢同它的主要创作人员(摄影师、美工师、录音师、化妆师、道具师……)一齐讨论研究,最终把它制定下来。
三、 完成台本
又常被称作镜头记录本。这是在整部影片拍完之后,由场记完成的工作。导演在拍片过程中并不总是按照分镜头剧本进行。他经常灵机一动地改变自己在分镜头剧本中订下的方案,作一些增删改动。完成台本的任务就是把拍成并定了稿的影片中一切技术、艺术内容,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并详细写明每个镜头的呎数。每卖出一个影片拷贝,都附上一册完成台本。这样,电影理论工作者可以把它作为一种研究资料,比如通过它与文学剧本、分镜头剧本的对比,看看其间作了哪些改动,琢磨一下改动的原由。电影放映部门可以根据它对拷贝作检查,看看它的损坏程度,并据此进行修复。最后,我想说明一点:在口语中,我们又常常习惯地把电影文学剧本简称为电影剧本。在这本书中,我们也认同这种习惯式的说法,把电影文学剧本称为电影剧本
电影剧本的文字形式
可以肯定地说,电影剧本不象写信或打电报那样有个固定的文字形式。它的文字形式甚至比话剧剧本更自由。譬如话剧剧本大约总是先在起首写上时间,地点,人物表之类,然后再写内容----台词,和写在台词缝隙里,用括号括起来的情景说明。电影剧本却没有这一套成规。一个电影剧作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习惯或剧本内容的需要,决定采用什么样的文字形式。在此,我只能根据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把电影剧本的文字形式粗分为两大类。
一 、可读性较强的剧本
这种类型的剧本在苏联和我国较为流行。它们的文字形式大都有如下几个特点:(1)剧本不但是可供拍摄的(习惯上称为"可拍性"),而且也很注意文字语言的修辞和文采。它既为导演拍摄提供了基础,又能成为一种普通读者直接阅读欣赏的文字读物。例如《甲午风云》、《红色娘子军》、《归心似箭》、《巴山夜雨》等等;我国已经翻译出版的苏联电影剧本《夏伯阳》、《红莓》、《恋人曲》等等,即便作为读物阅读,它们所给予人的审美快感也不亚于小说。(2)往往以场景的时空变化来划分剧本的文字段落,但不在每次时空转换的时候标明时间,地点之类。而是通过对情节的描述自然而然地把那些内容体现出来。这样就可以使读者在阅读时保持住情绪的连贯性,不被"5.县城火车站。寒冷的冬夜。"之类的文字打断。例如《夏伯阳》中的这一段:
小县城的火车站上,停着客车。司令部车厢的车窗里,灯火辉煌。传来断续的铜号声,火车头调度的汽笛声,缓冲器的铿锵声,挂车员的口笛声…… 在司令部华丽的车厢里,一个穿着卡别列夫中尉军服的军官站在一大幅标着战线的地图前面。
如果按照镜头记录式剧本的写法,这两段前边都会标明时间,地点,比如第二段文字起首可能专用一行文字写上:"6.司令部车厢内景。夜。" 甚至有这样一些剧本,编剧为了不打断读者在阅读时情绪上的连贯性,索性不以场景的时空转换来划分文字的段落,而是以情节发展相对完整的阶段来划分。例如美国电影剧本《克莱默夫妇》在同一文字自然段落中写下了一系列不同时空中发生的场面:先写父亲特德带儿子在公园里玩,同女邻居聊天,再写他在办公室给儿子打电话的情景,而后又写俩人一同在家中用晚餐…… (3) 不对拍摄技术作明确的规定(比如注明什么"特写"、"推"、"淡出"之类),而是通过对艺术形象的直接描写把那些内容暗示出来。例如苏联电影剧本《应该为她辩护》(又译《辩护词》)的开头这样写道:
熙熙攘攘的大街上,站着一位面目清秀的青年,他身体斜倚、臂肘撑住铁栅栏,正在等待什么人。我们从裁缝店里偷偷地注视着他,仔细地打量他,简直出了神。那女裁缝干脆凑在玻璃窗前看。后来,她终于转过身来对我说:
这段文字虽未写明用什么具体方法拍摄,但有经验的导演却不难想象出摄影机的拍摄位置。例如被我加了着重号的那句话,暗示出摄影机是由屋内对准街窗方向拍摄的,而且会出现女裁缝的近景。最后一句则暗示出境头里该出现正试穿衣服的女主角了。这样的写法有一定的好处,它可以使导演能动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也不使读者因被那些技术术语干扰而破坏了阅读时的情绪。
二、 可读性不强的剧本
这类剧本在西方国家和日本比较流行。它们大致有如下几个正好与前一类相反的特点:(1)编剧把提供导演拍摄作为自己唯一的责任和目的,并不准备使自己的剧本成为一种文字读物。因此,多采用对动作或画面的直接白描,不追求文采,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可读性。例如日本影片《裸岛》的剧本:
2. 黎明
海还在沉睡。
人也在沉睡。
晨雾中传来橹声。
一只小舢板靠近岸边。
船上有一对贫苦农民夫妇,那是千太和阿丰。
千太是个三十五、六岁动作笨拙的矮胖汉子。
阿丰是个二十六、七岁,脸色微黑肩膀很窄的妇女。
船上放着四只木桶。
两人各自用扁担挑起木桶,走上岸边。
象这样的剧本,普通读者是读不出什么味道来的。(2)以场景(有时甚至细致到以镜头)来划分文字的自然段落。在每段之首专用一行文字标明场(或镜)号,场面发生的地点、时间等等。例如上面列举过的《裸岛》中的那段文字,一开始就标明了场号和时间:"2.黎明"。后面的段落又有标明地点的,如:"22.梯田"、"23.干旱的大地"。而"24.海滩上的松球"就写下了镜头内容,这一文字段落是一个仅仅包括一个空镜头的场面。(3)这类剧本经常明确地从技术上规定拍摄的方法,甚至详细地对摄制组的其他创作人员(导、演、摄、录、美……)也做出许多的较为具体的指示。例如法国电影剧本《广岛之恋》开头的这一段文字的描写:电影开始时,两对赤裸裸的肩膀一点一点地显现出来。我们能看到的只有这两对肩膀拥抱在一起---头部和臀部都在画外,上面好像布满了灰尘、雨水、露珠或汗水,随便什么都可以。主要是让我们感到这些露珠和汗水都是被飘向远方、逐渐消散的"蘑菇云"污染过的。
剧作者在这段文字里十分明确地在拍摄方法上、镜头的距离上、画面构图上、人物造型上提出了技术方面的要求。由于这类剧本看上去较接近于导演的分镜头剧本,故而人们又常常称其为镜头记录式剧本或技术剧本等等。
当然,这两种不同文字形式的剧本的划分只是相对而言的,有很多剧本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它们既追求文字语言的文采,又在必要的时候对摄法作一些简要的提示。这种剧本在今天的我国是较为普遍的,《祝福》就采用了这种文字形式。我见过不少初学者采用镜头记录式剧本的写法,行文之间加入了很多技术术语,诸如"特写" 、"淡出"、"推"、"拉"之类。由于他们尚未弄懂那些导演术语的内涵和使用时的逻辑根据,而仅仅是为了装点自己的剧本,让人读来似乎很有点象个电影剧本似的,其实,那些术语常常让内行人看了以后不免皱眉摇头,有时甚至感到有些画蛇添足。例如有个青年写道:"一缕轻烟从铜烟锅上冉冉升起(特写)。"其实,稍有点电影常识的人看了这句话就知是个特写镜头,这时再标明"特写",就显得多余了。
我以为,初学者不宜采用镜头记录式剧本的文字形式。那种文体应建立在你对电影的导演和制作知识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基础之上,没有这个基础反倒会弄巧成拙的。
03 小说和电影剧本的不同?
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况:一些颇有水平的小说家对写电影剧本发生了兴趣,但在他们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之后,写出的东西却常常无法拍摄,或者即使拍摄了也不是什么好作品。这使他们非常恼火,因为若把这部分生命用来写小说,成果要比这大得多。于是他们乘兴而来,扫兴而去,从此以后再也不敢轻易地去写什么电影剧本,并告诫别的小说家也不要去写电影剧本。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
原来,小说和电影剧本虽说都是用笔在纸上写故事,但叙事的方法、手段和构思的规律却是有差别的。写小说和电影剧本虽说都需要运用形象思维,但电影的形象思维特殊一些,它叫做电影思维。这种思维要求剧作者在构思的时候,时时刻刻站在摄影师的立场和视点展开艺术想象。他的脑海里总是张挂着一个银幕,构思中的一切生活都只能在这个四方框框里出现。这就好像戏剧家在构思的时候,脑海里总有一个舞台是一个道理。我们知道,凡是出现在电影银幕上的一切内容都是十分具体的、实实在在的。如果一辆车迎面驶来,那就一定是一辆汽车或是一辆火车,不可能又是汽车又是火车或随便什么车。这一特点与小说相去甚远,小说的文字描写需通过读者头脑中的想象才能变成形象。例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不同的读者就可能想象出不同长相的贾宝玉来。但一旦把《红楼梦》拍成电影,贾宝玉就只能是具体地由一位演员扮演的贾宝玉了。正因为电影有这么个特点,所以电影思维也就要比小说思维更为避虚就实。
比方说肖像描写吧,你写"一人走来,四十多岁年纪,一看便知是个善良和气、讨人喜欢的人。"这就不符合电影剧本避虚就实的要求。因为"善良和气、讨人喜欢"只是对性格抽象的、虚泛的形容,导演无法得知这些性格是具体通过什么形象一看便知的。你不如这么写:"一个人走来,四十多岁年纪,胖乎乎的脸上带着一种颇有感染力的心满意足的微笑,他不断对身边走过的人点头打招呼,那些熟人们---不论年长年轻--都亲切地拍拍他的肩,拉拉他的手,甚至刮刮他的后脑勺。"当然,这不一定是段好文字,但至少它是可拍的。
小说家企图通过文字描写使读者对人物外表特征有个正确的想象,往往需要对肖像作十分细致入微的描绘。有时,这种肖像描写甚至是连篇累牍的。电影剧本中的肖像描写虽求具体,但又不能过于繁杂琐细,因为一个人物的造型最终还要由导演、演员、化妆师、服装师等一系列创作人员的合作实现在银幕上,规定得过于具体是没多大意义的,只需抓住关键性的、能从某一侧面反射出人物个性特征的细节具体地描写出来就行了。
电影剧本中的景物描写也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语言尽可能简洁,但又绝不能虚泛、抽象。比如,"夜,甜蜜而温柔的夜。"这样的写法就要不得。你必须把"甜蜜而温柔"这层意思通过视听形象表露出来才行。比如你可以写:"街道旁的垂柳隐退到暮色里,街灯向路面喷洒下金红色柔美的光,一辆洒水车从街上缓缓驰过,湿湿的路面便映出灯光,象是闪光的河。一对情侣相偎而来、飘然而去。晚风里远远传来隐约的圆舞曲声……"这样,你就通过具体的视听形象所体现出的舒缓的节奏和韵律,把那种"甜蜜而温柔"的情绪传导出来了。
在一部电影剧本中,最重要的还是写好人物的行动。电影剧本中的行动描写与小说中的行动描写之间的差异也许是最突出的。小说家写人物行动,常常用很多抽象的语言直接分析人物的内心活动,却不一定直接描写这些内心活动是通过怎样的外部行为表现出来的。现在,我信手从中篇小说《万元户主和猫》中摘来这样一段:他家的大花猫病得厉害。按理说,他不能去开会,要想办法抓紧诊猫病。但他怕人家说他装大、装阔,发了财就喊不动了。他之所以能混到眼下这步田地,当初离不开干部们呢。人在得意的时候,引人注目的时候,千万不可傲慢哩。
第一句就不符合电影的要求。在电影剧本中不能只写"猫病得厉害",要具体写出"厉害"成什么样子才行,否则就等于把编剧的责任推给了导演。后面的句子就更无法拍了,他们都是写对人物内心矛盾的直接介绍,至于这时的人物是站着还是蹲着?是坐在炕沿上叹气还是准备出门?我们一概不得而知。当然,机械地要求电影剧本中的每一句话都是具体的形象也是不对的。其实,在不少时候,编剧对自己设计的人物动作加上一些解释,也是必要的和允许的。例如《裸岛》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11. 村里的路上
阿丰挑着空木桶边走边向来往的行人恭敬地行礼。因为阿丰一家在村里所处的地位低于村里所有的人,所以不得不走向对方恭敬地行礼。
"因为……"后面的这句话,就是对阿丰前边行为的解释性语言。我们可以看出,这种解释性语言与小说中直接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语言不一样。它有一个重要的存在前提,即这种解释是依附于具体的动作描写的,是能通过那个动作表现出来的。创作者之所以写入这类句子,一定是他认为有必要让导演和演员知道自己前边写下那个动作的用意,以使他们更好地把那层意思通过动作表现出来。比如上边这一例中,如果不作解释,"阿丰对人行礼"这个动作的意义可能会被导演和演员忽视。经编剧一解释,他们得知剧作者如此设计的苦心,在表现这个动作时就会掌握恰到好处的心理依据,通过行礼表现出因地位低下而露出的卑谦来。但又要注意,如果导演和演员通过行动描写完全可以看出人物做出这些行动的内心动机和内心依据,编剧如再用一些话语把它们解释一番,就是不必要的了。电影剧本的行动描写还不允许小说中常见的那种对动作过程的"虚处理"。例如,"转眼间十几年过去了,兰兰已长成了大姑娘。""他找遍了大街小巷,可就是寻不见小佳佳。""他夜以继日一连苦战三天,终于攻克了最后一道技术难关。"这些句子都是无法直接搬上银幕的。例如中间那一句,除非你把他写成这样:
"人群熙攘的公园里,他焦急地寻找、呼唤着小佳佳。
街头,他焦急地向警察询问。
他在百货商店里的人群中挤来挤去地寻找着……
他精疲力竭地坐在街头一家商店的台阶上。
电影剧本与小说的又一不同之处是它不允许写入视、听以外的内容,比如肤觉、味觉、嗅觉等。"他和她走在一起,她身上散发出的香味使他迷醉。""脸孔开始象针扎般发痛。"这些句子如果出现在小说里不算稀奇,可是一旦你把它们写入电影剧本,人家就会说你是外行,因为再高明的导演也不可能把它们表现清楚。
最难办的是,小说作者只管写他要写的一切,完全不必顾及自己与被表现的对象之间的距离和角度之类的问题,而一个电影剧作家却不能这样,在他头脑中出现的不再是随心所欲的漫无边际的生活场景,而是一个又一个有着具体的方位、具体的视句和拍摄方法的镜头。他在稿纸上写下的,实际就是在他的大脑银幕上由这一个个镜头组成的影片。而这部影片的包括导演、表演、摄影、剪辑等等一切制作过程,都是由剧作者一个人预先在自己的大脑中完成的。一个人的文字表达能力再强,如果没有这种电影思维,写出的东西也往往只能读,不能拍。我们从下面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这一点。
例一:"车身上,北京开往C市直快的白牌。"
也许,我们在小说中写什么"M君"、"S市"尚无不可,但如果表现在银幕上,这块牌子莫非写成"北京--C"吗?这不是苛求,这暴露出作者在写它的时候头脑里没有画面感觉,而这对写电影剧本的人来说是至关紧要的。
例二:"在场的三人,眼光对视着。"
如果我们在写的时候考虑到了演员的表演,就会发现,要么是其中一人与另外两人对视着,要么是其中两人对视着,而第三人左右地观察他们。三人对视是不可能表演的。
例三:"从海边吹来一阵风,吹动了果实累累的树枝。真奇怪,这棵被无花果树紧紧环绕起来的苹果树上有多少个苹果成熟了啊!累累的苹果!你看!这面是粉红色的,那面是金黄色的,仿佛被太阳射透了似的。本可以靠近来看它们,糟糕的是,大石头叠成的围墙挡住了我们。"
从表面上看,这段文字描写下的形象都是十分具体的,但由于作者缺乏电影场面调度的知识,仍然无法拍摄。作者详细地描述了苹果的两面颜色和"被太阳射透了似的"形象,要想把它表现出来除非使用近景拍摄。然而,作者又告诉我们这苹果是被一圈无花果树环绕着的(且不说这环绕不好表现),无花果树挡住了镜头的视线。何况在最后一句里,作者又一次否定了我们靠近拍摄的可能性,让"大石头叠成的围墙挡住了我们"。
综上所述,一个电影剧作家的电影思维水平是建立在他对电影总体制作工艺的全面了解之上的,而这就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小说家已经习惯于不受限制地在纸上纵横驰骋,他不习惯把目光限制在镜头的取景框里,不习惯以镜头组接的方式来结构自己的作品,所以才会出现作家害怕写电影剧本的情形。
04 "人"是银幕形象的主题核心
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
一、人与环境
任何一部电影剧作都少不了对环境景物的描写。那么,什么样的景物描写才算得上是好的呢?标准很简单,就看那描写是否为塑造人物提供了有利条件或者直接成为人物思想情绪的体现者。从这点来看,倒与我国古典诗词有某些相似之处。在古诗里常有对景物的描写,但最终那描写要落在人的身上。例如:"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前边写景的句子都在最后一句上找到了归宿。电影剧作中成功的景物描写也是如此。例如《城南旧事》的结尾处,影片充分发挥了环境描写的作用。台湾义地里,灰色的坟茔静卧于凄凄芳草之中,一团一团火红的栌叶在秋风中瑟索,霜天里传来乌鸦苍凉的叫声,再伴之以令人神伤的音乐,这一切构成了义地特有的情调。在此,剧作者显然不是在单纯地描绘美丽的秋天景色。对于全剧来说,这里是一个情绪高潮:英子长大了,经历了人世不少风雨了,她的性格至此已有较大的发展。她再不是那个无忧无虑,只知道唱"小麻雀"的小姑娘了。除了快乐之外,她明白了世间还有许多不平和痛苦,她学会了忧伤。影片结尾的这一系列景物描写,恰恰是通过画面的内涵、色调、节奏和韵律,将小英子那种与亲人(死去的父亲和离去的宋妈)、也是与自己的童年告别时那种凄切的离愁和怅惘的心绪外观化了。它折射出小英子的性格和情感,因而也才具有诱人的艺术魅力,使观众能从这景物描写之中对人生思索和品味一些什么……
由此可见,在剧本中景物是没有独立存在的意义的。离开了人,景物写得再美,也会令人生厌。这种毛病在今天的国产影片里还是较为普遍的。一些影片中的景物描写很多,也很美,但它们仍无法吸引观众。说到底,就因为人们在欣赏不同艺术的时候是采取不同标准,提出不同要求的。欣赏话剧,没有人会抱怨听不到唱腔:欣赏歌剧,听不到好的歌曲就不行了。观众欣赏电影,要看的就是人生--人的社会生活和人的命运。如果要看风景,他们就会去看摄影展览或风光旅游片去了。我们很多初学编剧的同志往往不懂这一点,片面地追求景物描写的文词华美,却忽视了多写人于人的关系,这是不对的。
二 、人与动物
确实,有不少影片直接描写人与动物的关系。例如苏联影片《白比姆,黑耳朵》中很详尽地写了一条狗的生活经历。表面上看,这部影片主要描写对象是条狗,但实际上剧作者正是通过这条狗在人类中的种种遭遇,揭示了苏联社会之中人与人的关系、不同人所体现出来的不同的道德情操。又如美国影片《大白鲨》用了很多的篇幅来写鲨鱼的凶猛残暴,从片名看,大白鲨成了影片的主角,而人倒反而成了辅助因素似的。其实不是这么回事。从头到尾,这部影片的诱人魅力都仅仅来自一个原因:观众在为剧中人物的命运担忧。他们关心的是,在突然降临的灾难面前各种人物的性格反映,以及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他们期待着人能战胜这一灾难。如果这部影片不是以这些"人的问题"为核心的,这部影片就与电视系列片《动物世界》没有多大区别了。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是一部纯粹以动物为描写对象的影片又怎么以"人"为核心呢?这样的影片确实是有的,比如日本影片《狐狸的故事》,美国影片《海鸥乔那森》,前者只写狐狸,后者只写海鸥。其实,如果我们细心对它们分析一下,便会发现它们实际上是寓言式的。其中的动物分明是人的化身,是拟人化了的。剧作者赋予它们的是人的思想情感,社会本质和社会关系,它们的生活就象征着人类的社会生活,因此,也就寄托着作者对人生的看法。如果不是这样,这些影片就与普通科教片无异了。
三 、人与技术
我曾听说这样一件事,有个同志写了一个反映炼钢工人的剧本给故事片厂送去,编辑看过之后却把它转到科教片厂去了。因为那个剧本把主要的精力用来描写炼钢的技术问题,却忘了塑造人物,忘了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致编辑误以为它是部有关如何炼钢的科教片脚本。可以设想,一旦把这样的剧本拍摄下来,其结果会怎么样。
在故事片剧本中遇到技术问题的时候,最好的办法莫过于绕开它。比如你写石油战线的故事,其中写到井喷,你就没有必要通过人物之口详细讲解井喷的原因,只要暗示出它将造成的严重后果就行了。因为观众要看的是井喷以后人们的不同表现,而不想听那一大堆技术术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充分地认识到:电影剧作家应时时刻刻把自己创作的目光对准人,他所感兴趣的只能是和人物的性格揭示有直接关系的事物,与此无关的他都不屑一顾。
05 性格
所谓性格,即指一个人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构成性格的因素是很复杂的,研究性格心理学的专家们经常要用大量的文字去分析、推论、总结、归纳它们。我们学习编剧的人在构思人物性格的时候更多地是从形象思维的角度出发的。没有必要象心理学家那样去一一剖析人物性格的构成因素。真那样去做,反而会把一个生动活泼的艺术创作弄得冷漠、机械。所以,我们只要从主要的方面把握人物的性格就行了。
在一个人的性格结构中,最主要的莫过于"倾向性"和"气质"这两个因素。一场大火燃烧起来了,烈焰正在吞噬着国家的财产。面对此情,有的人公而忘私、奋勇救火,有的人则贪生怕死、逃之夭夭。决定人们采取不同态度的,就是性格中的倾向性。所谓倾向性,即指人的世界观、人生观、立场、政治态度等等。它是性格结构的主要方面。它决定着人的行为的目的、意志、情感、生活计划,以及他的生活积极性的程度。很显然,性格结构中的倾向性是后天形成的。它的成因与人的社会经历、遭遇、家庭、阶级地位、出身、教育、职业……等等一系列社会因素有直接的关系。
一场大火燃烧起来了,两个人都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一心想着保护国家财产。但其中一人简单鲁莽,一下子冲进火海,反被烈火烧伤;另一人从容冷静、机智灵活,采取了有效措施。这两人的倾向性是相近的,这时决定他们行为方式不同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性格结构中的气质(当然,还有其他因素,比如对于救火知识是否了解熟悉)。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脾气火爆、容易激动;有的人沉静稳重、动作迟缓;有的人性情脆弱、内向娴静等等。这就是不同的气质表现。气质受先天影响很大,但是由于后天的生活环境和自然条件不断改变着人的生理素质,所以人的气质也会有所改变。
在人的性格中,倾向性和气质是密不可分的。我们不能错误地以为人的这一些行为取决于他的倾向性,而那一些行为取决于他的气质。人的任何行为都同时受着两个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并同时体现着这两个因素。我们在塑造人物的时候不仅要写人物做什么,而且要写出人物怎么做,而这些都是由人物性格中的倾向性、气质以及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气质等等虽然不能改变人的倾向性,却能使倾向性呈现出丰富的个性色彩。
文艺作品中真正活生生的人物性格,是丰富复杂的,也是千差万别的。我在这里着重讲了"倾向性"和"气质",并不是说只注意这两个因素就够了。要从多方面去把握性格的各种因素和复杂表现,才能创造出独特的、丰富的人,一个立体的人物形象。
篇7:2024电影剧本孵化计划申报项目征集启事
全文共 2235 字
+ 加入清单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贯彻全国电影工作座谈会精神,落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要求和财政部等七部委《关于支持电影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推动电影事业繁荣发展,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共同发起实施了电影剧本孵化计划。现在我省范围内广泛征集电影剧本孵化计划申报项目。
一、活动宗旨
电影剧本孵化计划是进一步提升电影创作质量、加强编剧队伍建设、推进电影精品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落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要求,大力扶持电影编剧创作出更多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富有时代气息,唱响中国梦,提振“精气神”,传递正能量的电影作品。
二、孵化方式
电影剧本孵化计划采取项目制方式,面向电影企业征集未拍摄的优秀电影项目。对入选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的项目,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每年根据项目发展实际和论证评估情况,分阶段给予创作扶持。我省积极推动重点项目投入拍摄。
三、选题方向
申报项目题材不限,重点扶持选题范围如下:
1.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反映中国人民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理念,弘扬中华民族崇德向善、匡正扬善、诚信孝亲、勤劳节俭等传统美德,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中国精神。
2.反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道德模范和平民英雄,刻画敢为人先、勇于进取、创新发展、坚守良知、辛勤工作、默默奉献等各行各业普通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的普通人物,讴歌人间真情,歌颂奉献精神。
3.艺术地再现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反映中华民族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斗争历史,讴歌中华儿女不屈不挠、英勇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4.反映我国各民族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历史传统、地域文化,讴歌各族人民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思想和精神。
四、申报主体
项目申报主体限定为企业。转企改制的国有电影企业和民营影视制作公司均可申报,要求依法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备电影从业资质、财务制度健全、纳税信用良好、符合国家文化产业政策发展方向,无不良记录。
电影企业应拥有申报项目的版权。如孵化项目委托个人创作者编写大纲或剧本,电影企业和创作者双方依法依规签
订合作协议,厘清版权归属、权利义务。
五、项目申报
申报项目需按要求填写选题创意简介、深入生活计划和《电影剧本孵化计划项目立项申请表》,并于11月5日前报省委宣传部文艺处。联系人:刘开云,联系电话:82218501,电子邮箱:wy2217342@126.com。
省委宣传部和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组织对征集的申报项目进行筛选,确定6个推荐项目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剧本规划策划中心电影剧本孵化计划办公室,并对获资助项目跟踪监督和联络管理。
六、评估与资助
中宣部文艺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和电影剧本中心聘请业内专家组成项目评审组,分阶段进行项目审读、评估。
(一)资助项目立项
1.项目评审组对各省(区、市)提交的项目进行综合评估,选出不多于100个资助项目立项,报请主管部门审定后,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向社会公示。
2.公示结束后,电影剧本孵化计划办公室发布立项资助项目名录,与获得立项资助项目的电影企业签订《电影剧本孵化计划项目资助协议书》(以下简称“资助协议书”),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电影剧本中心按资助协议书拨付深入生活扶持资金(5万元/项目),主要用于编剧深入生活,搜集创作素材,创作故事大纲。电影企业按照协议书约定,落实编剧深入生活计划,推进项目创作。
(二)剧本创作扶持
1.资助项目立项后3个月内项目企业以书面形式将编剧深入生活简况(1000字左右)、剧本故事大纲(3000字以上,一式五份)汇总至电影剧本孵化计划办公室。同时,将电子版发送至电影剧本孵化办公室邮箱。联系人:田宝锋、肖海花,联系电话:010-86096997、86096923,电子邮箱:dianyingjubenfuhua@163.com,联系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外大街2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剧本规划策划中心电影剧本孵化计划办公室(100866)。
2.项目评审组对故事大纲进行评估,从中选出60个项目,报请主管部门批准后,向企业拨付剧本创作扶持资金(5万元/项目),主要用于编剧进行剧本创作。
(三)剧本修改扶持
1.项目故事大纲获得资助3个月内,项目企业向电影剧本孵化计划办公室提交完整剧本(一式五份),剧本电子版发至电影剧本孵化计划办公室邮箱。
2.项目评审组对剧本进行审读评估,依据综合评价,筛选出相对成熟、可投入拍摄的剧本,给予拍摄前剧本修改扶持。
3.电影剧本孵化计划办公室按照有关要求,对资助项目成果进行检查、评定、验收,并报请主管部门批准后,出具结项验收报告。
4.资助项目剧本发表、出版和拍摄完成片,均要在适当位置标注“电影剧本孵化计划资助项目”;未能投拍的,电影剧本中心享有优先有偿代理权,及资助协议书约定的其他权利。
七、项目管理
电影剧本孵化计划实施及专项资金使用接受国家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获资助的企业,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确保资助经费的使用效益,并承担相关责任。资助经费要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并完整保留与资助项目有关的会计资料。获资助的企业,出现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协议书约定等情况,经有关部门核实后,电影剧本孵化计划办公室有权暂停拨款、取消申报资格、一定期限内禁止申报和追回已拨经费。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篇8:电影《萨利机长》经典台词语录
全文共 376 字
+ 加入清单1、我凭着我的经验和我的态度,还有我过去的四十年里我开过的数以千计的飞机所得的经验
2、乘客们手里拽着的就是最好的机会,我用我的生命去保证,事实上,我真的尝试过了,我还会再尝试一遍
3、工程师不是飞行师,他们说的不一定对,并且她们当时不在场
4、机长应该在第一时间做出判断
5、不要因为别人说什么而烦恼
6、一个对的人在对的时间做了一件对的事
7、你会犯错,每个人都一样,不要忘记了,不管发生什么,尽管去飞
8、要是他遵守该死的规则,我们都得死,可能这就是你不喜欢的地方,但是你已经得到了答案
9、我们不是无用的人,我们正在为人类飞行
10、无论怎样都要记住这似乎不是正确的事
11、是因为不是对的,尽力就已经足够了
12、我只是焦虑,孤独不能休息好
13、如果路人会对我造成危险
14、萨利,你是英雄,所有人都会习惯的
15、我绝不会对话多的人产生厌恶
16、我们做了本职工作而已
篇9:电影分镜头剧本
全文共 703 字
+ 加入清单又常被称为导演台本或导演剧本。
电影是由一个个场景和一个个镜头组成的。导演在拿到满意的文学剧本之后,就要作一些更为具体细致的拍摄计划,比如这一段戏用多少镜头拍,这些镜头是从什么角度、什么距离、什么方式(推、拉、摇、移……等)去拍。在这个剧本中,哪些戏可以在同一个景里拍摄?哪些戏可以在同一个季节里拍摄?等等。所有这一切,在文学剧本中通常规定的并不是十分明确,有些问题甚至根本不去规定它(例如不规定拍摄的镜位、景别),所以导演要以电影文学剧本为依据,在电影分镜头剧本中把它们制定出来。只有这样,摄制组全体人员才能根据分镜头剧本的十分具体的指示,着手自己的工作。
分镜头剧本的写作方式因导演的习惯而不同。有的导演喜欢自己单独来干,有的导演则喜欢同它的主要创作人员(摄影师、美工师、录音师、化妆师、道具师……)一齐讨论研究,最终把它制定下来。
三、 完成台本
又常被称作镜头记录本。这是在整部影片拍完之后,由场记完成的工作。导演在拍片过程中并不总是按照分镜头剧本进行。他经常灵机一动地改变自己在分镜头剧本中订下的方案,作一些增删改动。完成台本的任务就是把拍成并定了稿的影片中一切技术、艺术内容,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并详细写明每个镜头的呎数。每卖出一个影片拷贝,都附上一册完成台本。这样,电影理论工作者可以把它作为一种研究资料,比如通过它与文学剧本、分镜头剧本的对比,看看其间作了哪些改动,琢磨一下改动的原由。电影放映部门可以根据它对拷贝作检查,看看它的损坏程度,并据此进行修复。最后,我想说明一点:在口语中,我们又常常习惯地把电影文学剧本简称为电影剧本。在这本书中,我们也认同这种习惯式的说法,把电影文学剧本称为电影剧本
篇10:最新电影剧本格式
全文共 1649 字
+ 加入清单电影剧本究竟是什么?首先,它不是小说,当然它也绝对不是戏剧。小编收集了电影剧本格式,欢迎阅读。
如果选择每行44个五号汉字,则Microsoft word页边空白和水平标尺上数字标号为: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40 42
淡入(Fade in)
1.外景或内景 场景发生的地点1 白天1.
场景外貌或镜头、摄影机角度的简单推荐性的提示
详细地描述第一个镜头中的主体——“角色1的动作”。如需要还可以描述镜头中
的道具、角色做“动作”的位置以及做“动作”的环境。(5/40格之间)
角色1
(说话的方式或情绪
18/26格之间)
台词1的具体内容。………………………10/34格之间
详细描述第二镜头中的主体——“角色2的下一个动作” … (同上5/40格之间)
角色2
(说话的方式或情绪
18/26格之间)
台词2的具体内容。………………………10/34格之间
(转场方式)
2.外景或内景 场景发生的地点2 黑夜2.
场景外貌或镜头、摄影机角度的简单推荐性的提示
详细地描述第一个镜头中的主体——“角色3的动作”。如需要还可以描述镜头中
的道具、角色做“动作”的位置以及做“动作”的环境。(5/40格之间)
角色3
(说话的方式或情绪
18/26格之间)
台词3的具体内容。………………………10/34格之间
角色1
(说话的方式或情绪
18/26格之间)
台词4的具体内容。………………………10/34格之间
详细描述下一个镜头中的主体——“角色的下一个动作” … (同上5/40格之间)
(换页场景不变时写上CONTINUED)或(转场方式)
以上就是电影剧本写作的“单栏剧本格式,针对这一格式有几点说明:
(传统电视的双栏格式在这里不作介绍)
1,机位、角度和镜头描述:
剧作者用不着告诉导演怎样运用视听语言,视听语言是导演的功课。所以,对“摄影机(CAMERA)的机位、角度”和“细致的镜头术语”剧作者不要具体写作。如果确实需要,
也只是写出简单推荐性的提示(对于120分钟的电影剧本而言,这种提示可能少到只有十
处)。剧作者的任务是逐个镜头地写剧本。
2,对剧作者而言,关于“镜头”的定义:
镜头(shot)就是摄影机所看到的东西。
3,主镜头和局部镜头:
场景的写作是由主镜头(master shot)和局部镜头(specifie shot)构成。主镜头覆盖一个场景的全貌。如一个房间、一条街道、一个休息厅等。局部镜头专拍房间的某一部分,如房门、或某一条街道上的某一商店的门前或某一座建筑物。
在写完“内景(或外景)·地点·时间”后,可以从一个局部镜头开始描述局部场景的环境和角色的动作,然后直接写角色的对白。也可以从一个主镜头开始描述主场景的环境和角色的动作,然后直接写角色的对白。但是,在具体写作时并不标明是主镜头还是局部镜头。“主镜头”或“局部镜头”是根据我们设计场景时的需要来决定的。
4,找出镜头中的主体:
摄影机画面中发生的角色动作——角色正在画面内进行动作(肢体动作或对白)或完成动作并离开画面(对于肢体动作叫出画,在画外的对白就画外音)。一旦决定了镜头的主体,就可以叙述镜头内发生的视觉动作。
5,标注:
在最右侧和最左侧分别标注场景的序号,然后在最右边写上白天或者黑夜(DAY or NIGHT),接着在最左边标注室内或者室外(INT or EXT).
6, 角色:
对白角色的名字写在其角色台词的上面,居中的位置。。
7,空行:
使用空行的地方是:a不同的场景之间;b场景与转场方式(如:切至、淡入、淡出、叠化)之间;c一个角色的台词与另一个角色的名字标注之间;d角色的台词与镜头中主体的详细描述之间。e的详细描述之间。两个镜头主体
8,黑体字:
a所有的标注用黑体字;b角色第一次出现要用黑体字;c机位、角度和镜头等简单推荐性的提示用黑体字;d转场方式要用黑体字;e对白角色的名字要用黑体字。f场景换页但场景内容继续时写上“CONTINUED”,“CONTINUED”要用黑体字。
篇11:微电影剧本的写作
全文共 3315 字
+ 加入清单微电影剧本泛指以文字描述整部影片的人物和动作内容,所采取的各种写作形式,它有四个基本的构成要素:即场景描写(Scene)、人物(Character)、对话(Dialogue)和动作描写(Action)。一本优秀的剧本是精彩电影的前提和基础。小编收集了微电影剧本的写作,欢迎阅读。
微电影剧本怎么写,有人就知道要写个故事,可是不知道那是娱乐片范围的剧本,连这个起码的知识都没有,就不可能写个象样的剧本,有人还把好莱坞影片说成是前卫,把整个事情颠倒了。
你要写故事片的剧本,首先要考虑的是这个故事是否适合于银幕表现,或者说这个故事该从什么角度来讲,才最适合于银幕的表现,另外,你在写一个故事片剧本的时候,你还得分清楚,你是要讲一个故事,还是写一个人物性格,这两个差别是很大。我们总是把它搞混了,其实在我们的电影剧本里和影片里,只有讲故事的影片,没有表现人物性格的影片,这两种影片是完全不同。
以讲故事为主的影片,他的人物不是真正的人物,只不过是用来促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触媒剂。这些人物引发了冲突,但他的目的不是通过冲突来揭示人物性格,而是促进故事向前发展,最后解决冲突就完。一般观众就喜欢听你讲这种动听的故事,千万注意,这里可没有真正的人物性格,只有定型的、典型的人物。典型的就是不存在的。没血没肉的,这种定型的人物,象形尸走肉一样,穿行在同一类型的任何影片中,这里就不举国产片的例子了,就看看好莱坞西部片的牛仔,和警匪片的侦探,在这个类型的任何一个影片中都是一样,正如好莱坞的西部片的明星mature所说的“七年了,只换马和女人,服装台词全一样”.整个一个幼儿园。
在大陆中国有些电影评论家,在这种娱乐片中找人物性格,是不是神经有点不正常,另外一种叙事性影片,是以塑造人物性格为主,他们也发生矛盾,但是这种故事冲突的目的,不是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是揭示人物性格。以人物性格为主的影片,当然就要更高档一些,因为所有的艺术,毕竟都是在研究人本身,只知道讲故事的人就不必参加这种以揭示人物性格为主的讨论了,因为你弄不懂的。
我们在回头来研究一下,以讲故事为主的影片,都是定型的,就是那么几个套子,我们把这叫做神话。其实神话是不准确的,神话这个字来自希腊文,用英文来拼myth,我们中国把它翻做神话,是讲故事的意思,我们中国把它译成神话的原因是因为古希腊的故事是诸神的故事所以就变成神话了,其实是故事。我们应该要弄清楚,讲故事的目的不是取娱于观众,讲故事的初哀是长者要把自己的社团和部落的一个共同的信念,子子孙孙的宏扬下去,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一个动听故事讲给年青人听,人人都喜欢听故事,这个传统信念也就随着故事传了下去,比如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一种信念,其实生活里不是这样,这是一种信念。又如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是一种以家庭为最小社会单位的社会制度的信念,所以不管那个男的或那个女的有多野,最后全都套在婚姻上了,我们说这是清教徒的信念,所以在好莱坞的影片里就不可能不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在一个部落或一个社团的聪明人,想出了好办法,把这种信念编成动听的故事讲给傻子听,于是把这种信念就通过爱听故事的傻子传了下去,可是到了现在呢,钱好象比信念重要。既然一般观众喜欢听故事,那么生意人就知道通过讲一个动听故事给一般观众听能赚大钱。而一般观众把看电影当成是娱乐,所以娱乐片里决不说教,好来的一位大制片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想要布道吗?租个礼堂去”头脑是多么的清醒,还有一个好来的大老板说过这样一句话,“发信息那是电报局的事”又是一个清醒的头脑,会做生意,所以从表面上看,娱乐片就是给普通观众解闷乐的,其实他是有含义的。他的含义就是诸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有情人终成眷属,实际上它通过一个好看的故事,把这个信念给了你,只不过没有说教没有发电报而已,所以有人认为好来坞影片titanic有教义不是没有道理的, 娱乐片就是这样产生的,实际上娱乐片是讲故事的附产品,讲故事的目的不是娱乐是保守,只不过现在表面上看是倒过来了。Myth从来是停滞不前的,它并不是鼓励发展前进,它的目的是维持现状。
另外讲一个电影故事,讲一个动听的电影故事,是需要一套方法的,在我的网页上经常有人发表剧本要求大家看,也有人要求我讲剧作,但是我没有讲,因为我认为如果连电影语言都没有搞清楚,那你写什么电影剧本?就算我讲“怎样写电影剧本”你也不会真的听懂我讲的是什么。它也不会给你什么帮助。说老实话,这些剧本我也只是看几行,因为我要看的甚至不是你有没有写视觉的东西,小说里的描写不也是视听的东西吗?我看的是角度,你这个剧本取材用材的角度,同样的故事瞎子讲跟聋子讲是不一样的,尽管在瞎子在讲的时候也可能用几句视觉的句子,可是它自己并没有真正的看见,所以我们一听就听出来了,不对头,我看的是写这个剧本的人有没有视听思维能力。所谓电影写作的技巧,不是一般的技巧,它不同于话剧的写作,也不同于小说的写作,他是建立在视听思维的基础上的。我们在研究视听语言的时候,要研究怎么样用光和声,来体现电影的时空。这些作业是一般的基础训练。可是当我们进一步要研究故事片的时候,在研究故事片时空的时候,那么正象我前面提到的故事片里分以叙事为主的故事片和以塑造人物性格为主的故事片,那么以叙事为主的故事片的时空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是用来讲故事的,所以我们说在以叙事为主的影片里,他的时空是从属于叙事的。
没有研究过视听语言的人,对这句话“它的时空是从属于叙事的”会感到莫明其妙,别看有些人会赶时髦的念念有词的时空啊时空啊时空交错呀,实际上是不知道时空是怎样表现的,他们更不知道电影的时空是建立在看者的幻觉基础上的。
当然,说到这里,大家似乎得出结论说,要写一个娱乐片的剧本,首先要充分掌握电影的视听语言。话是这么说,但是编剧在用文字写剧本时,它不可能直接用视听语言。有人喜欢用一些术语,什么特写了推拉了,这都是多余的。对于一个电影编剧来说,最重要的是它的构思的时候是用视听思维的,至少他应该知道通过光和声体现出来的时空结构是怎么样的,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是可以拍的。
前面谈的还是总的要求,在具体写的时候,我发觉有些人的写作方法不对头。这是娱乐片不是艺术片,娱乐片只不过是供观众消遣的,给观众逗乐的,所以你最好是倒过来写,当你想出一个开头之后,你要考虑的是结尾,你准备怎么样结尾,这是最重要的,bettidevis这个美国大明星说过,前面没我的戏都没关系,只要最后十五分钟有我就行。他们都掌握了窍门的,你先想好,如何给观众一个可行的,动人的结尾,然后你倒回去写,这样你就可以控制住局面,不会写到最后收不了场,也不容易出情节上的漏洞。因为他是倒过来的写的,所以他的发展是合情合理的,这样你就什么都控制住了。
还有就是情景设置是很重要的。在电影里不可能依靠演员的表演,风险太大了,因为没有几个明星是真正胜任电影表演的,再加上摄影、录音、剪接、美工、拍摄顺序的干扰,演员的表演难道不是支离破碎的吗?更何况你那剧本也不是写人物性格的,它只不过是促进情节发展的触媒剂,跟舞台剧不一样,哈姆雷特要不是莎士比亚的名剧,一般观众根本不喜欢看,所以聪明的编剧把它的精力花在情境设置上,如果情境合情合理,能够催人泪下,(我说的是情境不是演员)那么阿猫阿狗哪个人演都一样,是情境在起作用,观众是觉察不出来的,如果专业人员也觉察不出来那就是一个内行了。比如说,在中国的电影界有不少人硬是说《雁南飞》的名演员演的好,真见鬼了,你研究一下,《雁南飞》的情境设置,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一般观众包括那些的外行的内行认为这个女演员会演戏,情境设置也是一个泡制明星的好办法。你不一定要用一个明星,只要你情境设置的好,你挑选的演员形象符合潮流,再加上你的宣传,她就能成为明星。中国不会泡制明星,中国连专业人员也捧明星,这简直是荒唐。好来坞的一个明星说的好,“当你是明星的时候,你捧着玖瑰花从前门走出去,当你不再是明星的时候,你提着垃圾桶从后门溜出去”. 专业人员迷信明星那就是傻 了。要学会情境设置 ,要学会泡制明星,让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明星提着垃圾桶从后门出去。
篇12:归来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338 字
+ 加入清单《归来》是张艺谋对特定历史下的自我解读,他用浓浓的东方伦理情怀,多元融合的文化背景,高超的电影叙事技巧,以及简约、洗炼的电影构图和镜头运用,为我们讲述了妻子等待丈夫,丈夫守候妻子的故事。影片在线性结构的推衍下,展示了风雨如晦的时代特色,揭露了年代政治斗争的残酷与迫害,在客观剖析大时代的背景下,用温暖的亲情、动人的爱情表达导演对于“归来”的深刻理解。
爱情中,甘心守候。无论是冯婉瑜还是陆焉识,无论是文革前还是文革后,夫妻两人相互的等候与坚守都是这部片子中最令人感动的“情”。在陆焉识逃回家中敲门时,导演用特写将冯婉瑜的脸部表情完整呈现,满眼的泪水,慌张的表情,展现了冯婉瑜内心的激动与慌张,也暗示了她现实的苦楚与无奈;陆焉识与冯婉瑜屋外屋内光线的对比,隐含着两人的关系因外界的因素而产生的隔阂与距离。在陆焉识给冯婉瑜往门下塞信时,红色的纸张,沉重、惆怅的音乐表达出陆焉识心中的思念和深深的歉意,凸显了在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真挚情感。电影中最让人纠结的一幕便是冯婉瑜与陆焉识在火车站分离,镜头在丹丹、冯婉瑜、陆焉识与组织中的人中快速切换,表现出当时情况的危急,陆焉识与冯婉瑜声嘶力竭的哭喊,大提琴沉重、感伤的音乐为这痛苦时刻更添悲愁,将观众带入电影中,切身感受爱人别离的彻骨伤痛,
彰显了两人情感的坚守。“5号接焉识”的纸条,老旧的“陆焉识”的名牌······在细节中为我们展现了一种真诚且难得的爱情,心甘情愿守候一辈子的真挚。电影中对爱情的诠释让我们在物欲浮华的现代重感纯真与守候的不易。
亲情中,学会谅解。影片中丹丹与陆焉识的父女亲情也是一大亮点,从不认父亲到相认谅解的过程,不仅是亲情的回归,也是人与人心灵的靠近。影片开始时,陆焉识回到家中被丹丹碰到,丹丹与陆焉识,明亮与昏暗的关系对比,表现出的是两人情感的隔阂,暗示了丹丹的父爱的缺失,为下面丹丹去告状做了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在帮助母亲恢复对陆焉识记忆时,黑白的老照片,父亲的位置全部被剪掉,用特写的拍摄方式强调了照片上的空缺,再次揭示了丹丹父爱的缺失,也展示出了文革的时代背景下小人物命运的悲惨与无奈。陆焉识接丹丹回家时,特写镜头将两人激动的神情完整展现,暖色调的使用不仅符合主人公的心情,也彰显了时代感与历史厚重感,突出了时代变迁下人的改变。电影中对亲情的解读让我们品味了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亲情的不同内涵。
人性中,固守本真。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表现出不同的人性情感,在影片中,李主任这个角色的设置就是导演对于大时代下的一种人文关怀。在调查的人来到冯婉瑜家中时,全景的拍摄方式让观众直观的看到李主任的站位,一句“问问
也是人之常情”展示的不仅是李主任的关怀,也是导演对于文革时代人的一种关怀,以及恪守人的善良本真的呼吁。冯婉瑜对丈夫此志不渝的等待,陆焉识对妻子心甘情愿的守候,丹丹对父亲的体谅,李主任对冯婉瑜的关心都是在特殊时代背景下人性本真的体现。电影对人性的展现让我们在冰冷的文革时期感受到丝丝温暖。
《归来》通过丰富的视听语言让我们在文革的时代背景下重新感受了爱情的真挚,亲情的伟大,人性的温暖。导演张艺谋再次用对历史寓意的构筑架起了历史与现代的桥梁,让我们在感受中反思,在反思中回顾社会发展史、个人成长史,慢慢积淀。
篇13:微电影剧本写作基础:剧本写作常犯的错误
全文共 1579 字
+ 加入清单要写好微电影剧本,掌握剧本写作的一些基础知识是必备的,小编收集了微电影剧本写作基础,欢迎阅读。
首先明确一点,剧本区别于任何一种文体形式,我经常看到有的朋友把剧本写成了小说或人物传记,这是不对的,至少是不专业的。剧本有自己专署的格式,写剧本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个技术活。
写剧本也不是什么很崇高的艺术创作,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工种,剧作家和清洁工人没什么区别,都是很普通的工作而已,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写剧本,每个人都可以当导演。当然,既然是一个工种,就有自己的规范。这些规范也许不会让你迅速变成一个专家,但至少能使你看上去像一个专家。或者,不至于让你糟糕的格式成为审稿人枪毙你稿子的理由。因为一个审稿人每天要看三到四篇稿子,如果你的剧本格式看上去不怎么专业的话,他完全有理由翻上几页就把你的剧本扔在角落里凉快。
先来看看剧本写作常犯的错误:
1:把剧本写成了小说刚刚上面提到有的朋友把剧本写成了小说,不是不可以,但那个是文学剧本,根本不能用来指导拍摄和制作。举个例子,你可以在小说里花几页的笔墨来写一个人的身世,背景,家庭组成,或是用几页的笔墨来描写主角的心理斗争过程,但这些东西是无法表现在电影屏幕上的。你的剧本就是一个屏幕,你所要表现的是电影屏幕上能被观众直接看到感受到的东西。像心理活动这类东西是无法很好的表现出来的。加旁白?当然可以,除非你能忍受主角的画外音在一动不动的镜头里读几页小说。电影*画面表达情绪,你的剧本就是电影画面,要通过摄像机的角度来写,这可能引起第二个问题。
2:不必要的摄象机标注如果你这样写剧本:在5号升降台,用盘纳为升70型相机,60mm镜头,由8.5m摇至2m对焦…………如果你这样写,就算过了审稿人这一关,你的剧本也会被导演扔掉。你不需要教他怎么拍,这不是你的事。你在写剧本的时候完全不用担心相机的事。但是不是剧本就不要考虑相机了呢?也不是,你需要考虑相机的关系而不是位置。剧本里有自己的专用相机术语,多多使用这些术语,能让你的剧本很专业,至少看上去很专业。
1.Angle on 角度对准:比如BILL走出便利店,相机对准BILL。
2.Favoring 主要表现:BILL在一个大广场,人很多,但主要表现BILL。
3.Another angle 另一个角度:换个角度的相机表现BILL在大广场玩的很开心。
4.Wilder angle 更宽的角度:先表现BILL在广场的一角喝可乐,然后镜头拉远,表现BILL所在的广场。
5.New angle 新角度:换个角度表现BILL喝可乐,使镜头丰富。
6.POV 视点:从BILL的视点看东西。就是第一人称视角。
7.Reverse angle 反拍角度:BILL和SALLY在一起跳舞,先拍BILL看到的SALLY,再拍SALLY看到的BILL,通常是两人的POV互反。
8.Over shoulder angle 过肩镜头:相机越过BILL的肩头看到SALLY,BILL的肩头能把画面自然的分割,很常用的类型。
9.Moving shot 运动镜头:包括跟拍,摇移,追随等等,反正镜头是运动的,至于具体怎么动,还不是现在考虑的问题。
10.Two shot 双人镜头:BILL和SALLY在边喝可乐边交谈,这种镜头的相机不要随意移动,防止“越轴”。把BILL和SALLY两人连起来有一条轴线,相机只能在轴线一侧运动,如果越过这条轴线,在画面上BILL和SALLY的位置就会左右互换,引起观众视觉上的逻辑混淆。
11.Close shot 近景:强调SALLY美丽的眼睛,但一般少用为妙。
12.Insert 插入镜头:某物的近景,比如天色已晚,SALLY问BILL几点了,BILL抬起手来,接下来可以接一个BILL手表的特写,当然你还可以用此种镜头来换景,比如BILL移开手表时摄象机里看到的已经是夜晚的舞会了。
篇14:电影文学剧本的写作基础
全文共 10062 字
+ 加入清单电影剧本,包括着三种不同的剧本,即电影文学剧本、电影分镜头剧本和电影完成台本。小编收集了电影剧本的写作基础。欢迎阅读。
电影剧本,包括着三种不同的剧本,即电影文学剧本、电影分镜头剧本和电影完成台本。今天,几乎任何一部发行放映了的国产影片都同时拥有这三种剧本。就一部影片所拥有的这三种剧本的内容而言,是大致一样的,但它们是由影片不同职务的创作人员完成的,而且在影片制作的不同阶段上出现,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一 、电影文学剧本
电影文学剧本的创作活动,是一部影片总体创作过程的第一个环节。它是由电影编剧来完成的。在影片的全部创作人员中,编剧是第一个接触生活素材的人,是他最先从生活中获得启示、灵感、冲动和思想,对素材进行分析、选择、加工、提炼,使之成为一部影片特定的题材,构思出人物和情节,并组织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格局,设计出与内容相应的艺术形式的。
电影文学剧本是电影的基础,它对未来影片的主题、人物、情节、结构、以及风格、样式等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导演在把一个电影文学剧本实现在银幕上的时候,对上述内容通常是无法作根本改动的。例如他不可能把在文学剧本中本来是顺序讲下来的故事改成插叙或回叙式的结构;他也不可能把一个喜剧剧本导演成一部悲剧。除非在拍摄之前他重新改写电影文学剧本,而这样的作法反而更加说明文学剧本乃"一剧之本"了。
电影文学剧本是一部影片成功的保障。一个导演只是在拥有一个好剧本之后才有可能组织创作班子,展开他的工作;一个电影厂的领导部门只有在审定了电影文学剧本并对它的思想艺术质量做出充分估价之后,才有可能下达生产命令,投放摄制经费。
二 、电影分镜头剧本
又常被称为导演台本或导演剧本。
电影是由一个个场景和一个个镜头组成的。导演在拿到满意的文学剧本之后,就要作一些更为具体细致的拍摄计划,比如这一段戏用多少镜头拍,这些镜头是从什么角度、什么距离、什么方式(推、拉、摇、移……等)去拍。在这个剧本中,哪些戏可以在同一个景里拍摄?哪些戏可以在同一个季节里拍摄?等等。所有这一切,在文学剧本中通常规定的并不是十分明确,有些问题甚至根本不去规定它(例如不规定拍摄的镜位、景别),所以导演要以电影文学剧本为依据,在电影分镜头剧本中把它们制定出来。只有这样,摄制组全体人员才能根据分镜头剧本的十分具体的指示,着手自己的工作。
分镜头剧本的写作方式因导演的习惯而不同。有的导演喜欢自己单独来干,有的导演则喜欢同它的主要创作人员(摄影师、美工师、录音师、化妆师、道具师……)一齐讨论研究,最终把它制定下来。
三、 完成台本
又常被称作镜头记录本。这是在整部影片拍完之后,由场记完成的工作。导演在拍片过程中并不总是按照分镜头剧本进行。他经常灵机一动地改变自己在分镜头剧本中订下的方案,作一些增删改动。完成台本的任务就是把拍成并定了稿的影片中一切技术、艺术内容,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并详细写明每个镜头的呎数。每卖出一个影片拷贝,都附上一册完成台本。这样,电影理论工作者可以把它作为一种研究资料,比如通过它与文学剧本、分镜头剧本的对比,看看其间作了哪些改动,琢磨一下改动的原由。电影放映部门可以根据它对拷贝作检查,看看它的损坏程度,并据此进行修复。最后,我想说明一点:在口语中,我们又常常习惯地把电影文学剧本简称为电影剧本。在这本书中,我们也认同这种习惯式的说法,把电影文学剧本称为电影剧本
电影剧本的文字形式
可以肯定地说,电影剧本不象写信或打电报那样有个固定的文字形式。它的文字形式甚至比话剧剧本更自由。譬如话剧剧本大约总是先在起首写上时间,地点,人物表之类,然后再写内容----台词,和写在台词缝隙里,用括号括起来的情景说明。电影剧本却没有这一套成规。一个电影剧作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习惯或剧本内容的需要,决定采用什么样的文字形式。在此,我只能根据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把电影剧本的文字形式粗分为两大类。
一 、可读性较强的剧本
这种类型的剧本在苏联和我国较为流行。它们的文字形式大都有如下几个特点:(1)剧本不但是可供拍摄的(习惯上称为"可拍性"),而且也很注意文字语言的修辞和文采。它既为导演拍摄提供了基础,又能成为一种普通读者直接阅读欣赏的文字读物。例如《甲午风云》、《红色娘子军》、《归心似箭》、《巴山夜雨》等等;我国已经翻译出版的苏联电影剧本《夏伯阳》、《红莓》、《恋人曲》等等,即便作为读物阅读,它们所给予人的审美快感也不亚于小说。(2)往往以场景的时空变化来划分剧本的文字段落,但不在每次时空转换的时候标明时间,地点之类。而是通过对情节的描述自然而然地把那些内容体现出来。这样就可以使读者在阅读时保持住情绪的连贯性,不被"5.县城火车站。寒冷的冬夜。"之类的文字打断。例如《夏伯阳》中的这一段:
小县城的火车站上,停着客车。司令部车厢的车窗里,灯火辉煌。传来断续的铜号声,火车头调度的汽笛声,缓冲器的铿锵声,挂车员的口笛声…… 在司令部华丽的车厢里,一个穿着卡别列夫中尉军服的军官站在一大幅标着战线的地图前面。
如果按照镜头记录式剧本的写法,这两段前边都会标明时间,地点,比如第二段文字起首可能专用一行文字写上:"6.司令部车厢内景。夜。" 甚至有这样一些剧本,编剧为了不打断读者在阅读时情绪上的连贯性,索性不以场景的时空转换来划分文字的段落,而是以情节发展相对完整的阶段来划分。例如美国电影剧本《克莱默夫妇》在同一文字自然段落中写下了一系列不同时空中发生的场面:先写父亲特德带儿子在公园里玩,同女邻居聊天,再写他在办公室给儿子打电话的情景,而后又写俩人一同在家中用晚餐…… (3) 不对拍摄技术作明确的规定(比如注明什么"特写"、"推"、"淡出"之类),而是通过对艺术形象的直接描写把那些内容暗示出来。例如苏联电影剧本《应该为她辩护》(又译《辩护词》)的开头这样写道:
熙熙攘攘的大街上,站着一位面目清秀的青年,他身体斜倚、臂肘撑住铁栅栏,正在等待什么人。我们从裁缝店里偷偷地注视着他,仔细地打量他,简直出了神。那女裁缝干脆凑在玻璃窗前看。后来,她终于转过身来对我说:
这段文字虽未写明用什么具体方法拍摄,但有经验的导演却不难想象出摄影机的拍摄位置。例如被我加了着重号的那句话,暗示出摄影机是由屋内对准街窗方向拍摄的,而且会出现女裁缝的近景。最后一句则暗示出境头里该出现正试穿衣服的女主角了。这样的写法有一定的好处,它可以使导演能动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也不使读者因被那些技术术语干扰而破坏了阅读时的情绪。
二、 可读性不强的剧本
这类剧本在西方国家和日本比较流行。它们大致有如下几个正好与前一类相反的特点:(1)编剧把提供导演拍摄作为自己唯一的责任和目的,并不准备使自己的剧本成为一种文字读物。因此,多采用对动作或画面的直接白描,不追求文采,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可读性。例如日本影片《裸岛》的剧本:
2. 黎明
海还在沉睡。
人也在沉睡。
晨雾中传来橹声。
一只小舢板靠近岸边。
船上有一对贫苦农民夫妇,那是千太和阿丰。
千太是个三十五、六岁动作笨拙的矮胖汉子。
阿丰是个二十六、七岁,脸色微黑肩膀很窄的妇女。
船上放着四只木桶。
两人各自用扁担挑起木桶,走上岸边。
象这样的剧本,普通读者是读不出什么味道来的。(2)以场景(有时甚至细致到以镜头)来划分文字的自然段落。在每段之首专用一行文字标明场(或镜)号,场面发生的地点、时间等等。例如上面列举过的《裸岛》中的那段文字,一开始就标明了场号和时间:"2.黎明"。后面的段落又有标明地点的,如:"22.梯田"、"23.干旱的大地"。而"24.海滩上的松球"就写下了镜头内容,这一文字段落是一个仅仅包括一个空镜头的场面。(3)这类剧本经常明确地从技术上规定拍摄的方法,甚至详细地对摄制组的其他创作人员(导、演、摄、录、美……)也做出许多的较为具体的指示。例如法国电影剧本《广岛之恋》开头的这一段文字的描写:电影开始时,两对赤裸裸的肩膀一点一点地显现出来。我们能看到的只有这两对肩膀拥抱在一起---头部和臀部都在画外,上面好像布满了灰尘、雨水、露珠或汗水,随便什么都可以。主要是让我们感到这些露珠和汗水都是被飘向远方、逐渐消散的"蘑菇云"污染过的。
剧作者在这段文字里十分明确地在拍摄方法上、镜头的距离上、画面构图上、人物造型上提出了技术方面的要求。由于这类剧本看上去较接近于导演的分镜头剧本,故而人们又常常称其为镜头记录式剧本或技术剧本等等。
当然,这两种不同文字形式的剧本的划分只是相对而言的,有很多剧本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它们既追求文字语言的文采,又在必要的时候对摄法作一些简要的提示。这种剧本在今天的我国是较为普遍的,《祝福》就采用了这种文字形式。我见过不少初学者采用镜头记录式剧本的写法,行文之间加入了很多技术术语,诸如"特写" 、"淡出"、"推"、"拉"之类。由于他们尚未弄懂那些导演术语的内涵和使用时的逻辑根据,而仅仅是为了装点自己的剧本,让人读来似乎很有点象个电影剧本似的,其实,那些术语常常让内行人看了以后不免皱眉摇头,有时甚至感到有些画蛇添足。例如有个青年写道:"一缕轻烟从铜烟锅上冉冉升起(特写)。"其实,稍有点电影常识的人看了这句话就知是个特写镜头,这时再标明"特写",就显得多余了。
我以为,初学者不宜采用镜头记录式剧本的文字形式。那种文体应建立在你对电影的导演和制作知识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基础之上,没有这个基础反倒会弄巧成拙的。
03 小说和电影剧本的不同?
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况:一些颇有水平的小说家对写电影剧本发生了兴趣,但在他们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之后,写出的东西却常常无法拍摄,或者即使拍摄了也不是什么好作品。这使他们非常恼火,因为若把这部分生命用来写小说,成果要比这大得多。于是他们乘兴而来,扫兴而去,从此以后再也不敢轻易地去写什么电影剧本,并告诫别的小说家也不要去写电影剧本。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
原来,小说和电影剧本虽说都是用笔在纸上写故事,但叙事的方法、手段和构思的规律却是有差别的。写小说和电影剧本虽说都需要运用形象思维,但电影的形象思维特殊一些,它叫做电影思维。这种思维要求剧作者在构思的时候,时时刻刻站在摄影师的立场和视点展开艺术想象。他的脑海里总是张挂着一个银幕,构思中的一切生活都只能在这个四方框框里出现。这就好像戏剧家在构思的时候,脑海里总有一个舞台是一个道理。我们知道,凡是出现在电影银幕上的一切内容都是十分具体的、实实在在的。如果一辆车迎面驶来,那就一定是一辆汽车或是一辆火车,不可能又是汽车又是火车或随便什么车。这一特点与小说相去甚远,小说的文字描写需通过读者头脑中的想象才能变成形象。例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不同的读者就可能想象出不同长相的贾宝玉来。但一旦把《红楼梦》拍成电影,贾宝玉就只能是具体地由一位演员扮演的贾宝玉了。正因为电影有这么个特点,所以电影思维也就要比小说思维更为避虚就实。
比方说肖像描写吧,你写"一人走来,四十多岁年纪,一看便知是个善良和气、讨人喜欢的人。"这就不符合电影剧本避虚就实的要求。因为"善良和气、讨人喜欢"只是对性格抽象的、虚泛的形容,导演无法得知这些性格是具体通过什么形象一看便知的。你不如这么写:"一个人走来,四十多岁年纪,胖乎乎的脸上带着一种颇有感染力的心满意足的微笑,他不断对身边走过的人点头打招呼,那些熟人们---不论年长年轻--都亲切地拍拍他的肩,拉拉他的手,甚至刮刮他的后脑勺。"当然,这不一定是段好文字,但至少它是可拍的。
小说家企图通过文字描写使读者对人物外表特征有个正确的想象,往往需要对肖像作十分细致入微的描绘。有时,这种肖像描写甚至是连篇累牍的。电影剧本中的肖像描写虽求具体,但又不能过于繁杂琐细,因为一个人物的造型最终还要由导演、演员、化妆师、服装师等一系列创作人员的合作实现在银幕上,规定得过于具体是没多大意义的,只需抓住关键性的、能从某一侧面反射出人物个性特征的细节具体地描写出来就行了。
电影剧本中的景物描写也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语言尽可能简洁,但又绝不能虚泛、抽象。比如,"夜,甜蜜而温柔的夜。"这样的写法就要不得。你必须把"甜蜜而温柔"这层意思通过视听形象表露出来才行。比如你可以写:"街道旁的垂柳隐退到暮色里,街灯向路面喷洒下金红色柔美的光,一辆洒水车从街上缓缓驰过,湿湿的路面便映出灯光,象是闪光的河。一对情侣相偎而来、飘然而去。晚风里远远传来隐约的圆舞曲声……"这样,你就通过具体的视听形象所体现出的舒缓的节奏和韵律,把那种"甜蜜而温柔"的情绪传导出来了。
在一部电影剧本中,最重要的还是写好人物的行动。电影剧本中的行动描写与小说中的行动描写之间的差异也许是最突出的。小说家写人物行动,常常用很多抽象的语言直接分析人物的内心活动,却不一定直接描写这些内心活动是通过怎样的外部行为表现出来的。现在,我信手从中篇小说《万元户主和猫》中摘来这样一段:他家的大花猫病得厉害。按理说,他不能去开会,要想办法抓紧诊猫病。但他怕人家说他装大、装阔,发了财就喊不动了。他之所以能混到眼下这步田地,当初离不开干部们呢。人在得意的时候,引人注目的时候,千万不可傲慢哩。
第一句就不符合电影的要求。在电影剧本中不能只写"猫病得厉害",要具体写出"厉害"成什么样子才行,否则就等于把编剧的责任推给了导演。后面的句子就更无法拍了,他们都是写对人物内心矛盾的直接介绍,至于这时的人物是站着还是蹲着?是坐在炕沿上叹气还是准备出门?我们一概不得而知。当然,机械地要求电影剧本中的每一句话都是具体的形象也是不对的。其实,在不少时候,编剧对自己设计的人物动作加上一些解释,也是必要的和允许的。例如《裸岛》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11. 村里的路上
阿丰挑着空木桶边走边向来往的行人恭敬地行礼。因为阿丰一家在村里所处的地位低于村里所有的人,所以不得不走向对方恭敬地行礼。
"因为……"后面的这句话,就是对阿丰前边行为的解释性语言。我们可以看出,这种解释性语言与小说中直接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语言不一样。它有一个重要的存在前提,即这种解释是依附于具体的动作描写的,是能通过那个动作表现出来的。创作者之所以写入这类句子,一定是他认为有必要让导演和演员知道自己前边写下那个动作的用意,以使他们更好地把那层意思通过动作表现出来。比如上边这一例中,如果不作解释,"阿丰对人行礼"这个动作的意义可能会被导演和演员忽视。经编剧一解释,他们得知剧作者如此设计的苦心,在表现这个动作时就会掌握恰到好处的心理依据,通过行礼表现出因地位低下而露出的卑谦来。但又要注意,如果导演和演员通过行动描写完全可以看出人物做出这些行动的内心动机和内心依据,编剧如再用一些话语把它们解释一番,就是不必要的了。电影剧本的行动描写还不允许小说中常见的那种对动作过程的"虚处理"。例如,"转眼间十几年过去了,兰兰已长成了大姑娘。""他找遍了大街小巷,可就是寻不见小佳佳。""他夜以继日一连苦战三天,终于攻克了最后一道技术难关。"这些句子都是无法直接搬上银幕的。例如中间那一句,除非你把他写成这样:
"人群熙攘的公园里,他焦急地寻找、呼唤着小佳佳。
街头,他焦急地向警察询问。
他在百货商店里的人群中挤来挤去地寻找着……
他精疲力竭地坐在街头一家商店的台阶上。
电影剧本与小说的又一不同之处是它不允许写入视、听以外的内容,比如肤觉、味觉、嗅觉等。"他和她走在一起,她身上散发出的香味使他迷醉。""脸孔开始象针扎般发痛。"这些句子如果出现在小说里不算稀奇,可是一旦你把它们写入电影剧本,人家就会说你是外行,因为再高明的导演也不可能把它们表现清楚。
最难办的是,小说作者只管写他要写的一切,完全不必顾及自己与被表现的对象之间的距离和角度之类的问题,而一个电影剧作家却不能这样,在他头脑中出现的不再是随心所欲的漫无边际的生活场景,而是一个又一个有着具体的方位、具体的视句和拍摄方法的镜头。他在稿纸上写下的,实际就是在他的大脑银幕上由这一个个镜头组成的影片。而这部影片的包括导演、表演、摄影、剪辑等等一切制作过程,都是由剧作者一个人预先在自己的大脑中完成的。一个人的文字表达能力再强,如果没有这种电影思维,写出的东西也往往只能读,不能拍。我们从下面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这一点。
例一:"车身上,北京开往C市直快的白牌。"
也许,我们在小说中写什么"M君"、"S市"尚无不可,但如果表现在银幕上,这块牌子莫非写成"北京--C"吗?这不是苛求,这暴露出作者在写它的时候头脑里没有画面感觉,而这对写电影剧本的人来说是至关紧要的。
例二:"在场的三人,眼光对视着。"
如果我们在写的时候考虑到了演员的表演,就会发现,要么是其中一人与另外两人对视着,要么是其中两人对视着,而第三人左右地观察他们。三人对视是不可能表演的。
例三:"从海边吹来一阵风,吹动了果实累累的树枝。真奇怪,这棵被无花果树紧紧环绕起来的苹果树上有多少个苹果成熟了啊!累累的苹果!你看!这面是粉红色的,那面是金黄色的,仿佛被太阳射透了似的。本可以靠近来看它们,糟糕的是,大石头叠成的围墙挡住了我们。"
从表面上看,这段文字描写下的形象都是十分具体的,但由于作者缺乏电影场面调度的知识,仍然无法拍摄。作者详细地描述了苹果的两面颜色和"被太阳射透了似的"形象,要想把它表现出来除非使用近景拍摄。然而,作者又告诉我们这苹果是被一圈无花果树环绕着的(且不说这环绕不好表现),无花果树挡住了镜头的视线。何况在最后一句里,作者又一次否定了我们靠近拍摄的可能性,让"大石头叠成的围墙挡住了我们"。
综上所述,一个电影剧作家的电影思维水平是建立在他对电影总体制作工艺的全面了解之上的,而这就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小说家已经习惯于不受限制地在纸上纵横驰骋,他不习惯把目光限制在镜头的取景框里,不习惯以镜头组接的方式来结构自己的作品,所以才会出现作家害怕写电影剧本的情形。
04 "人"是银幕形象的主题核心
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
一、人与环境
任何一部电影剧作都少不了对环境景物的描写。那么,什么样的景物描写才算得上是好的呢?标准很简单,就看那描写是否为塑造人物提供了有利条件或者直接成为人物思想情绪的体现者。从这点来看,倒与我国古典诗词有某些相似之处。在古诗里常有对景物的描写,但最终那描写要落在人的身上。例如:"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前边写景的句子都在最后一句上找到了归宿。电影剧作中成功的景物描写也是如此。例如《城南旧事》的结尾处,影片充分发挥了环境描写的作用。台湾义地里,灰色的坟茔静卧于凄凄芳草之中,一团一团火红的栌叶在秋风中瑟索,霜天里传来乌鸦苍凉的叫声,再伴之以令人神伤的音乐,这一切构成了义地特有的情调。在此,剧作者显然不是在单纯地描绘美丽的秋天景色。对于全剧来说,这里是一个情绪高潮:英子长大了,经历了人世不少风雨了,她的性格至此已有较大的发展。她再不是那个无忧无虑,只知道唱"小麻雀"的小姑娘了。除了快乐之外,她明白了世间还有许多不平和痛苦,她学会了忧伤。影片结尾的这一系列景物描写,恰恰是通过画面的内涵、色调、节奏和韵律,将小英子那种与亲人(死去的父亲和离去的宋妈)、也是与自己的童年告别时那种凄切的离愁和怅惘的心绪外观化了。它折射出小英子的性格和情感,因而也才具有诱人的艺术魅力,使观众能从这景物描写之中对人生思索和品味一些什么……
由此可见,在剧本中景物是没有独立存在的意义的。离开了人,景物写得再美,也会令人生厌。这种毛病在今天的国产影片里还是较为普遍的。一些影片中的景物描写很多,也很美,但它们仍无法吸引观众。说到底,就因为人们在欣赏不同艺术的时候是采取不同标准,提出不同要求的。欣赏话剧,没有人会抱怨听不到唱腔:欣赏歌剧,听不到好的歌曲就不行了。观众欣赏电影,要看的就是人生--人的社会生活和人的命运。如果要看风景,他们就会去看摄影展览或风光旅游片去了。我们很多初学编剧的同志往往不懂这一点,片面地追求景物描写的文词华美,却忽视了多写人于人的关系,这是不对的。
二 、人与动物
确实,有不少影片直接描写人与动物的关系。例如苏联影片《白比姆,黑耳朵》中很详尽地写了一条狗的生活经历。表面上看,这部影片主要描写对象是条狗,但实际上剧作者正是通过这条狗在人类中的种种遭遇,揭示了苏联社会之中人与人的关系、不同人所体现出来的不同的道德情操。又如美国影片《大白鲨》用了很多的篇幅来写鲨鱼的凶猛残暴,从片名看,大白鲨成了影片的主角,而人倒反而成了辅助因素似的。其实不是这么回事。从头到尾,这部影片的诱人魅力都仅仅来自一个原因:观众在为剧中人物的命运担忧。他们关心的是,在突然降临的灾难面前各种人物的性格反映,以及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他们期待着人能战胜这一灾难。如果这部影片不是以这些"人的问题"为核心的,这部影片就与电视系列片《动物世界》没有多大区别了。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是一部纯粹以动物为描写对象的影片又怎么以"人"为核心呢?这样的影片确实是有的,比如日本影片《狐狸的故事》,美国影片《海鸥乔那森》,前者只写狐狸,后者只写海鸥。其实,如果我们细心对它们分析一下,便会发现它们实际上是寓言式的。其中的动物分明是人的化身,是拟人化了的。剧作者赋予它们的是人的思想情感,社会本质和社会关系,它们的生活就象征着人类的社会生活,因此,也就寄托着作者对人生的看法。如果不是这样,这些影片就与普通科教片无异了。
三 、人与技术
我曾听说这样一件事,有个同志写了一个反映炼钢工人的剧本给故事片厂送去,编辑看过之后却把它转到科教片厂去了。因为那个剧本把主要的精力用来描写炼钢的技术问题,却忘了塑造人物,忘了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致编辑误以为它是部有关如何炼钢的科教片脚本。可以设想,一旦把这样的剧本拍摄下来,其结果会怎么样。
在故事片剧本中遇到技术问题的时候,最好的办法莫过于绕开它。比如你写石油战线的故事,其中写到井喷,你就没有必要通过人物之口详细讲解井喷的原因,只要暗示出它将造成的严重后果就行了。因为观众要看的是井喷以后人们的不同表现,而不想听那一大堆技术术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充分地认识到:电影剧作家应时时刻刻把自己创作的目光对准人,他所感兴趣的只能是和人物的性格揭示有直接关系的事物,与此无关的他都不屑一顾。
05 性格
所谓性格,即指一个人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构成性格的因素是很复杂的,研究性格心理学的专家们经常要用大量的文字去分析、推论、总结、归纳它们。我们学习编剧的人在构思人物性格的时候更多地是从形象思维的角度出发的。没有必要象心理学家那样去一一剖析人物性格的构成因素。真那样去做,反而会把一个生动活泼的艺术创作弄得冷漠、机械。所以,我们只要从主要的方面把握人物的性格就行了。
在一个人的性格结构中,最主要的莫过于"倾向性"和"气质"这两个因素。一场大火燃烧起来了,烈焰正在吞噬着国家的财产。面对此情,有的人公而忘私、奋勇救火,有的人则贪生怕死、逃之夭夭。决定人们采取不同态度的,就是性格中的倾向性。所谓倾向性,即指人的世界观、人生观、立场、政治态度等等。它是性格结构的主要方面。它决定着人的行为的目的、意志、情感、生活计划,以及他的生活积极性的程度。很显然,性格结构中的倾向性是后天形成的。它的成因与人的社会经历、遭遇、家庭、阶级地位、出身、教育、职业……等等一系列社会因素有直接的关系。
一场大火燃烧起来了,两个人都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一心想着保护国家财产。但其中一人简单鲁莽,一下子冲进火海,反被烈火烧伤;另一人从容冷静、机智灵活,采取了有效措施。这两人的倾向性是相近的,这时决定他们行为方式不同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性格结构中的气质(当然,还有其他因素,比如对于救火知识是否了解熟悉)。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脾气火爆、容易激动;有的人沉静稳重、动作迟缓;有的人性情脆弱、内向娴静等等。这就是不同的气质表现。气质受先天影响很大,但是由于后天的生活环境和自然条件不断改变着人的生理素质,所以人的气质也会有所改变。
在人的性格中,倾向性和气质是密不可分的。我们不能错误地以为人的这一些行为取决于他的倾向性,而那一些行为取决于他的气质。人的任何行为都同时受着两个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并同时体现着这两个因素。我们在塑造人物的时候不仅要写人物做什么,而且要写出人物怎么做,而这些都是由人物性格中的倾向性、气质以及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气质等等虽然不能改变人的倾向性,却能使倾向性呈现出丰富的个性色彩。
文艺作品中真正活生生的人物性格,是丰富复杂的,也是千差万别的。我在这里着重讲了"倾向性"和"气质",并不是说只注意这两个因素就够了。要从多方面去把握性格的各种因素和复杂表现,才能创造出独特的、丰富的人,一个立体的人物形象。
篇15:电影剧本大纲
全文共 783 字
+ 加入清单一、主题
主题不能过行字三要过三行字,人家本不根道知要你说什么。 题很主清,很楚有点,很特独有力量,人家,下一就兴感了趣。
二、物人
人物的个、性特点、景背都写楚,清但是要超过不行3字任,一个何影电写人物你话,写的故事大在里纲面要超过不3个人物就是,要人物主。
三、纲大
大纲一要一行写行写一,可点转以,转时候永的记住远10行在右的左候,你时们一定有要一个段桥要完成了要,有一个高潮上去小了,要有个空一行。 写故事 大纲里面远永不要写白对,个整事大故就这么纲一内容点不,有要形词容,不要性格有描,述不要有白独这些虚的统统不要,它,要么什?就要中国它描画的线画,你可以画白的具体,很是必须但平是,面以把可一个故事述清楚的叙白描的故事介。绍
在你故的里面有事没有这4个字--起承转么,合面开前写的罗罗始嗦嗦,但中是间的展发部没分有写故事。纲的时大,一候上来就进入状态,么什件发事了生,什么候时始开,主要部分是写在重就两要段到高,潮的候,时一高到,最后潮句一马话结束上这就,是承起转,合一定检要你的查事大纲故。然再查后一个重要很,就是错的别,字错别是一字塌糊,涂你错有别,人字家看觉得你这个一编剧一点化都没文有。
你本子最重中要一的,点就是物要人有节细那,细个要很有张力,节有点,人家一很就看画龙点睛是,是就剧本的你光点,就闪是你的细节千,不要老万声谈。常
故事纲、分集大概梗、分场景梗概
剧本写的是作剧本创从开始意,其中最的重要的容就内是故梗概,事它的目是的让片制人了解剧本故事内的容。
梗概分三:种事大纲故分、梗概、集分景场梗概。
故事纲大为是了制让人片剧对有本个大致了解的,常这通个时,候本没有立剧,项没也进入有真正的作阶写段故。大事纲内容比简较单只要把故事,廓轮勒出来就可勾了以简洁,明快,用写得不复太,其杂要尽次可能把故地事的精或华卖点者展示来,故出事一定不很整完,一般1千到2千字。
篇16:20句经典优美的电影英文台词
全文共 4799 字
+ 加入清单1.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是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那么忘记了。
One is always on a strange road, watching strange scenery and listening to strange music. Then one day, you will find that the things you try hard to forget are already gone.
2.幸福,不是长生不老,不是大鱼大肉,不是权倾朝野。幸福是每一个微小的生活愿望达成。当你想吃的时候有得吃,想被爱的时候有人来爱你。
Happiness is not about being immortal nor having food or rights in ones hand. It’s about having each tiny wish come true, or having something to eat when you are hungry or having someones love when you need love.
3.爱情是灯,友情是影子,当灯灭了,你会发现你的周围都是影子。朋友,是在最后可以给你力量的人。
Love is a lamp, while friendship is the shadow. When the lamp is off,you will find the shadow everywhere. Friend is who can give you strength at last.
4.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是谁,而是我在你面前可以是谁。
I love you not for who you are, but for who I am before you.
5.爱情,要么让人成熟,要么让人堕落。
Love makes man grow up or sink down.
6.举得起放得下的叫举重,举得起放不下的叫负重。可惜,大多数人的爱情,都是负重的。
If you can hold something up and put it down, it is called weight-lifting; if you can hold something up but can never put it down,its called burden-bearing. Pitifully, most of people are bearing heavy burdens when they are in love.
7.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各自的过去中,人们会用一分钟的时间去认识一个人,用一小时的时间去喜欢一个人,再用一天的时间去爱上一个人,到最后呢,却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忘记一个人。
We all live in the past. We take a minute to know someone, one hour to like someone, and one day to love someone, but the whole life to forget someone.
8.一个人一生可以爱上很多的人,等你获得真正属于你的幸福之后,你就会明白一起的伤痛其实是一种财富,它让你学会更好地去把握和珍惜你爱的人。
One may fall in love with many people during the lifetime. When you finally get your own happiness, you will understand the previous sadness is kind of treasure, which makes you better to hold and cherish the people you love.
9.年轻的时候会想要谈很多次恋爱,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终于领悟到爱一个人,就算用一辈子的时间,还是会嫌不够。慢慢地去了解这个人,体谅这个人,直到爱上为止,是需要有非常宽大的胸襟才行。
When you are young, you may want several love experiences. But as time goes on, you will realize that if you really love someone, the whole life will not be enough. You need time to know, to forgive and to love. All this needs a very big mind.
10.当明天变成了今天成为了昨天,最后成为记忆里不再重要的某一天,我们突然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已被时间推着向前走,这不是静止火车里,与相邻列车交错时,仿佛自己在前进的错觉,而是我们真实的在成长,在这件事里成了另一个自己。
When tomorrow turns in today, yesterday, and someday that no more important in your memory, we suddenly realize that we are pushed forward by time. This is not a train in still in which you may feel forward when another train goes by. It is the truth that weve all grown up. And we become different.
11.离开我就别安慰我,要知道每一次缝补也会遭遇穿刺的痛。
If you leave me, please dont comfort me because each sewing has to meet stinging pain.
12.曾经拥有的,不要忘记。不能得到的,更要珍惜。属于自己的,不要放弃。已经失去的,留作回忆。
Don’t forget the things you once you owned. Treasure the things youcan’t get. Dont give up the things that belong to you and keep those lost things in memory.
13.我喜欢并习惯了对变化的东西保持着距离,这样才会知道什么是最不会被时间抛弃的准则。比如爱一个人,充满变数,我于是后退一步,静静的看着,直到看见真诚的感情。
I love and am used to keeping a distance with those changed things.Only in this way can I know what will not be abandoned by time. For example, when you love someone, changes are all around. Then I step backward and watching it silently, then I see the true feelings.
14.男人的爱是俯视而生,而女人的爱是仰视而生。如果爱情像座山,那么男人越往上走可以俯视的女人就越多,而女人越往上走可以仰视的男人就越少。
Men love from overlooking while women love from looking up. If love is a mountain, then if men go up, more women they will see while women will see fewer men.
15.好的爱情是你通过一个人看到整个世界,坏的爱情是你为了一个人舍弃世界。
Good love makes you see the whole world from one person while bad love makes you abandon the whole world for one person.
16.在自己面前,应该一直留有一个地方,独自留在那里。然后去爱。不知道是什么,不知道是谁,不知道如何去爱,也不知道可以爱多久。只是等待一次爱情,也许永远都没有人。可是,这种等待,就是爱情本身。
We shall always save a place for ourselves, only for ourselves. And then begin to love. Have no idea of what it is, who he is, how to love or how long it will be. Just wait for one love. Maybe no one will come out, but this kind of waiting is the love itself.
17.有谁不曾为那暗恋而痛苦?我们总以为那份痴情很重,很重,是世上最重的重量。有一天,暮然回首,我们才发现,它一直都是很轻,很轻的。我们以为爱的很深,很深,来日岁月,会让你知道,它不过很浅,很浅。最深和最重的爱,必须和时日一起成长。
Is there anyone who hasnt suffered for the secret love? We always think that love is very heavy, heavy and could be the heaviest thing in the world. But one day, when you look back, you suddenly realize that its always light, light. We all thought love was very deep, but in fact its very thin. The deepest and heaviest love must grow up withthe time.
18.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真正快乐的男人,才能带给女人真正的快乐。
In this world, only those men who really feel happy can give women happiness
19.女人如果不性感,就要感性;如果没有感性,就要理性;如果没有理性,就要有自知之明;如果连这个都没有了,她只有不幸。
If a woman is not sexy, she needs emotion; if she is not emotional, she needs reason; if she is not reasonable, she has to know herself clearly. coz only she has is misfortune.
20.一段不被接受的爱情,需要的不是伤心,而是时间,一段可以用来遗忘的时间。一颗被深深伤了的心,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理解。
An unacceptable love needs no sorrow but time- sometime for forgetting.A badly-hurt heart needs no sympathy but understanding.
篇17:电影《魔兽》经典台词语录20句
全文共 579 字
+ 加入清单1、有些人认为死亡有很重大的意义,但当它降临到你身上时,你不会觉得它有任何的好。
2、我们的世界濒临灭亡,那里已经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了。如果我们的部落想存活下去,我们必须在这里安家,不惜一切代价。
3、我曾经率领数千个勇士浴血奋战,但我害怕成为一个父亲。这将会使我成为一个领袖,还是懦夫。
4、我们生活在这片土地,多年来一直和平欢乐。但是,今晚我们的一个村庄被烧毁了。
5、拯救世界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任务。
6、我们要么一起战斗,或者共同赴死。
7、如果我们不联手对抗这个敌人,我们的世界将会灭亡。
8、比起我的儿子,我花了更多时间去保护我的国王,我到底是忠诚,还是愚蠢。
9、我们的希望被摧毁了,我们也已经无路可退。战争,难道是唯一的答案吗?
10、我对你的爱净重21克。
11、泰兰德?真的是你的声音,在黑暗中度过一万年的漫长岁月后,你的声音还是如同皎洁的月光一般照进我的心中。
12、生命总会在最黑暗的地方绽放。
13、圣光会抛弃你的,英雄,就像抛弃我那样。
14、生命本身毫无意义,只有死亡才能让你了解人性的真谛
15、英雄,那是你的过去。
16、你知道,一万年了,泰兰德还是那么美。
17、我终有一天会死,但不是今天。
18、我见过最高尚的兽人,也见过最拙劣的人类。
19、“我如同羊群前的雄狮,但他们不畏惧我,也不敢畏惧我。”
20、湮远而艰辛的探索到此为止,真正的正义者将由命运择示!
篇18:电影剧本写作技巧及方法
全文共 2341 字
+ 加入清单电影是一种视觉媒介,它把一个基本的故事线戏剧化了。
一部电影剧本就是一个由画面讲述出来的故事。它象名词(noun)──指的是一个人或几个人,在一个地方或几个地方,去干他或她的事情。所有的电影剧本都贯彻执行这一基本前提。一部故事片是一个视觉媒介,它是把一条基本的故事线加以戏剧化。如同所有的故事一样,它有一个明确的开端、中段和结尾。
第一幕,或称开端 一个标准电影剧本的篇幅大约有120页,或长两个小时。不论你的剧本全用对话、全用描写,或两者兼有之,均可按一分钟一页来计算。
如果你去看电影,你时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做出判断──你是否喜爱这部影片。今后看电影时,请注意一下,你需要多长时间做出你是否喜爱这部影片的决定。一般大约十分钟左右。也就相当于你写的电影剧本的头十页。你应该及时地抓住你的读者。
第二幕,或称对抗 第二幕是你故事的主体部分。一般是在剧本的第30页至90页。它之所以称为电影剧本的对抗部分,是因为一切戏剧的基础都是冲突(conflict)。一旦你给自己的人物规定出需求(need),亦即在剧本中他想要达到什么目的,他的目标是什么,你就可以为这一需求设置障碍(obstacles),这样就产生了冲突。
第三幕,或称结局 第三幕通常发生在第90页至第120页之间,是故事的结局。故事是如何结束的?主人公怎么样了?他是活着还是死了?他是成功还是失败了?等等。你的故事需要有一个有力的结尾,以便使人理解并求得完整。
戏剧性结构可以被规定为:一系列互为关联的事情、情节或事件按线性安排最后导致一个戏剧性的结局。
要想写好剧本,就必须懂得剧本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搞明白电影的规律﹗
简单来说,要写好一个故事,首先要构思好你的故事走向,人物关系,情节高潮,主题思想等…… 美国好莱坞有一套编剧规律:
即开端、设置矛盾、解决矛盾、再设置矛盾,直至结局。中国也有自己的编剧规律:起、承、转、合。
态度 ( attitude)
写故事最重要的是对故事的态度,不同的态度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同样是写一个青楼女子的故事,如果作者
是以一个淫秽、色情的态度去写,故事自然集中于男女之间欢爱的部份。相反,如果作者是以一个同情、尊重的态度去写,故事便会集
中于描写青楼女子被迫卖身,身不由己的可怜、无奈……
主题 ( Theme )
在下笔写故事之前,你必须要问自己:你要讲一个怎样的故事?是朋友之间的友情(如电影午夜牛朗-midnight cow boy),男女之
间的爱情(铁达尼号-Titanic),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故事(天煞地球反击战),还是一个控诉战争的故事(杀戮战场-platon)等。这就是主题。
主题必须十分明确、贯彻、毫不怀疑D悴荒軐悬惶讘馉幤危粫r就怀疑战争,一时就歌颂战争。主题有如一支指南针,它会引导
你创作故事,和贯穿故事中的枝节。而最重要的是它能避免你在写作中偏离主道。试举一例,清朝皇帝雍正在野史是一个杀弟、杀父夺位,
强奸弟弟妻子的禽兽。但在雍正皇朝(早期亚视播出的电视剧)作者笔下的雍正,却是一个好皇帝。因为作者的主题是要写一个好皇帝,所以
在故事中只会见到雍正彻夜不眠批奏章、视察农民、减税、推行德政等场面,并没有杀弟、杀父等场面。
所以,一套成功的剧本是要让观众看完后,清楚明白作者想表达的思想和主题。
创造角色冲突 ( character conflict )
角色冲突是吸引观众的不二法门。这包括故事角色和角色之间的冲突,角色和他自身价值观的冲突等。
创造角色冲突的方法:
方法一: Potogonist Vs Antogonist
故事里的人物想做一些事,但有一股力量抗衡他,这就是Potogonist /Antogonist
例如电影怒火风暴(Falling Down)故事中,主角刚刚经历完痛苦的劳狱生涯,当他出狱时,他一心想见回自己的妻子,重过正常人
的生活(Potogonist,他想追求的事)。但他的妻子逃避他,不认他,而四周的人也因他的犯罪纪录而歧视他(Antogonist,阻止他达到目的的
力量)。
方法二:不能分解的关系 ( unbreakable bonding )
当角色和角色之间存在冲突,而且有一个不能分开的结把他们拉在一起,好戏便来了。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男主角的妻子是个三姑六婆、八卦的女人,而男主角的母亲则是个守礼节的传统妇女。因为环境的因素,主角和
他的妻子必须搬进家里和妈妈一起住。试想两个完全冲突的人:媳妇和奶奶被一个 unbreakable bond 拉在一起时,会是怎样。
伏笔 (Planting)
相信有作文的人都会知道什么叫做伏笔吧﹗埋下伏线可以吸引观众追看剧情。例如在电影心计中,主角汤美一早便表露了他有模仿人
签名和行为的能力(伏线),到故事发展到他杀了有钱人迪奇后,观众凭借伏线已经估到主角会假冒迪奇。
关键匙 (Payoff )
所谓 Payoff,就是最能象征整个故事的对象。例如在电影”Apartment”中,那条门匙就是Payoff。又如著名电影「舒特拉的名单」
中,那张犹太人的名单也是Payoff。
蒙太奇 (montage)
有两个画面,梅花间竹地播出,这就是蒙太奇。
例如在电影教父中,画面一边播出教会里正在举行的神圣仪式,如神父替孩子洗礼,向天主祈祷等。但另一边画面却转接地播出教
会中邪恶的一面,例如教会中的领袖为求夺权,去反对他的人的住所,不停地大开杀戒。
蒙太奇亦可以指一些不同而没有关系的画面,当他们剪接在一起的时候,会产生另一种意义,简单来说,如第一画面中有一只手正在
投球,而另一画面是另外一只手接到一个球,然而球不见得是同一个,但当两个画面前在一起的时候,就是一个人把球投给另外一个人,注意
/若中间再加入另外的画面,这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
篇19:电影剧本是什么
全文共 4939 字
+ 加入清单“假设您现在在自己的办公室内……一位您从前遇到过的漂亮姑娘走进您的房间,她脱下她的手套,打开她的钱包,把它一下子放置在桌子上……她有两个一角钱的硬币和一个五分钱,此外还有一个火柴盒。她把那个五分钱硬币搁在桌子上,把另外两个一毛钱硬币放回钱包里,然后把她的黑手套搁在暖炉上……正在此时,您的电话铃响了。这位姑娘拿起电话,说了一声哈罗,停下来听了一听,又接着说‘我从来没有过什么黑手套’。说完,她就挂了电话……您看了一下周围,突然发现有个什么家伙在你的办公室内,他正在打量那个姑娘所做的一切……”
“继续,”鲍考斯笑着说,“发生了什么事儿?”
“我不知道,”斯塔尔回答,“我正在拍片。”
--《最后的大亨》(TheLastTycoon),
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F.ScottFitzgerald)著
1937年夏天,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酗酒过度,负债累累,走投无路,绝望之际来到好莱坞试图寻找出路。他希望通过编写电影剧本来恢复自己。正如一位朋友所言,这位曾经写过《了不起的盖茨比》、《夜色温柔》、《人间天堂》等剧本的大作家,也是《最后的大亨》(未完成本)的作者,当今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竟沦落到如此境地。
此后,在有两年半时光中,他在好莱坞游荡,他把电影剧本写作看得十分认真和严肃,一位知道他的文学才华的人这样评价他说:“看到他全心投入这个事业,你会感到心酸而伤心。”菲茨杰拉德编写每一个电影剧本时,都像他写小说一样认真,他时常是在写人物对话或者对白之前,要先为剧中的每个主要人物写出一段很长的背景故事。
无论他在编写一个电影剧本之前,如何进行所有的准备,他始终被一个问题所缠身而难以脱身找出答案:到底什么是创作出一个好的电影剧本的关键呢?比尔·维尔德曾经把菲茨杰拉德比作:“一个伟大的雕塑家,被雇佣去干一件喷灌工作;他不知道如何把水管联接起来,让水能通畅流动。”
他在好莱坞的多年生涯中,始终在寻求一个答案:如何在口述语言和影像之间取得平衡。
在此期间,唯一一部标有他的大名的电影剧本是根据埃里希·马里亚·雷马克(Erich Maria Remarque)的小说《三人行》改编而成(Three Comrades,1938,罗伯特·泰勒、玛格丽特·苏利文主演);但最后还是由约瑟夫·曼凯维奇(Joseph L. Mankiewicz)反复修改多次才获得通过的。他曾经修改或写作几个其他的剧本,包括花费一个艰苦的星期去计划编写《乱世佳人》的剧本(他被限制不得使用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小说中不曾出现的字眼)。这样,除了这部《三人行》电影剧本之外,菲茨杰拉德的所有电影剧本都以失败告终。有一个为琼·克劳馥写的剧本《不贞》(Infidelity)因涉及性内容而半途而废。菲茨杰拉德死于1941年,临终前,依然在创作他的最后一部小说《最后的大亨》。
他愤愤而死,临死还坚信自己到头来不过是个失败者。
我时常会着迷于斯科特·菲茨杰拉德一生的经历。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他花费一生的时光去寻求“到底什么是创作出一个好的电影剧本的关键?”这一问题的答案。他不寻常的生活--妻子塞尔妲被送入疗养院,他所陷入的债务和难过的生活方式,他的酗酒等等--都和他沉迷于电影剧本写作有关。他始终坚信电影剧作是一种工艺(craft),一种可以学习、把握的工艺。无论他如何刻苦努力,孜孜不倦,而且尽心尽力地探索,结果,他还是失败了,白费了自己的心力和精力。
为什么?
我想这不会有明确的答案。当我阅读完菲茨杰拉德这个阶段的全部著作、文章以及书信后,就似乎很清楚了:他从来没有明确过究竟电影剧本是什么;他时常茫然于到底他是否“做对了”,或者是否存在一定的规则,他能够遵循,从而使得他能够写出一个成功的剧本。
记得,当年,我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书时,专科是英国文学,在课堂上,我仔细地阅读了《夜色温柔》(Tender Is the Night)的第一、第二版。这是一个讲述一位精神病科医生同他的一位患者恋爱的故事。但随着病越来越好,她开始对于他持续的努力失去信心,直到“他毫无作用了”。这是菲茨杰拉德最后一部完整的小说,却被认为是一个技术上有瑕疵、商业上失败的作品。
在第一个版本中,即我所读的第一本书,是从露丝玛丽·霍伊特(一个年轻的女演员)的视角写的,讲述了她与迪克和尼科尔·戴弗等人的圈子里面的事情。露丝玛丽在法国的里维埃拉避暑胜地的开普德安迪比斯的海滩上,看见他们在度假。她观察这一对男女,认为他们是天生一对,富有、漂亮、有教养,他们似乎拥有所有人所憧憬的一切东西。但是,在第二个版本中,小说的焦点变为迪克和尼科尔的生活。结果是,我们从露丝玛丽眼中所看到的他们的关系不过是他们做出来给外人看的,并非真实的。戴弗夫妇有着不少问题,这些麻烦使得他们从心理、精神到肉体都受到损害,并最终彻底地摧毁了他们。
当初,在《夜色温柔》第一版出版发行后,销售不是很好,菲茨杰拉德自认为是他饮酒过量,以至于影响到他的视野。但是,根据自己的好莱坞经验,他开始相信是他自己对于人物介绍不够足,也不够早。于是,他给他的小说编辑麦克斯韦尔·帕金斯写信说:“一个大错误,就是故事真正的开端--这位在瑞典的年轻的精神病医生,一直到小说的中部才出现。”于是,他决定在第二版再版印刷时,将第一、二章节进行对调,以身处瑞典战乱时期的迪克·戴弗作为开端来解释戴弗的热恋和婚姻之谜。于是,他的书就以直接介绍主人公迪克·戴弗为开始了。但是,这仍然不起作用,菲茨杰拉德被击垮了。这部小说一直不成功,直到多年以后,他的才华得以被公众认可之后,才红火起来。
使我感到震惊的是菲茨杰拉德并没有看出来,小说的开端聚焦于露丝玛丽如何看戴弗夫妇,这是多么地电影化(cinematic),而非小说式的写法。它是一个极好的电影化的开端,以他人的眼光来观看人物,就像一个开始建置的镜头。在第一版中,菲茨杰拉德展现给我们的是众人眼中的模范夫妇,有钱、漂亮,似乎拥有所有的一切。当然,我们从表面观察到的,不同于关起门后的他们的真实面貌。我个人认为,是菲茨杰拉德对于电影剧本编剧工艺技巧的不确定与不自信导致他把如此好的开端改坏了。
斯科特·菲茨杰拉德是一位艺术家,游弋于两个世界之间:一方面,他是极具才华的作家;而另外一方面他却自我怀疑,无法用电影剧本来展现自我才能。 电影剧本写作的确是一种工艺技能,一门艺术。多年来,我阅读了成千上万的电影剧本,时常去看一些特定的东西。首先,页面如何?是否留白太多,或者段落太稠密、太厚实,对话太长?或者相反:场次似乎太单薄,对话也太松散?这些就是我首先关注的,也是我希望从页面上看到的。你也许会奇怪在好莱坞里仅从一个电影剧本的表面模样就会做出多少决定--你可以从中看出写作者是否是一位专业剧作家或是出自一位刚出山的新手的手笔。
每个人都是电影剧作家,从你经常光顾的酒吧、饭店的服务员,到公共汽车司机、医生、律师或是在当地咖啡馆里冲泡拿铁咖啡的咖啡师。去年,美国作家协会从西海岸到东海岸一共收到了75000本电影剧本,其中可用的不过400到500个左右,而实际生产拍摄使用的更少。
是什么使得一个电影剧本比起其他的更好一些呢?这里有很多的答案,当然了,因为,每个电影剧本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如果你真想花费六个月到一年的时光去写一个电影剧本的话,你首先就要知道或弄清楚电影剧本是什么--它的本质是什么。
电影剧本是什么?它是一部故事片的指南或概要吗?是蓝图吗?或者是图表吗?是一系列通过对话和描写来叙述的形象、场景、情节等,就像一串联系在一起的珍珠项链一样吗?也许,它只不过是一幅梦境中的风景画?
显然,电影剧本不是小说,当然它也绝对不是戏剧。如果你看一部小说并且尝试着去确定它的基本性质时,你会发现那种戏剧性的行为动作(action)、故事线(storyline)等,时常是发生在主要人物的头脑中。我们(读者)通过人物的眼睛,从他或她的视野角度,欣赏着逐渐展开的故事线。我们偷窥着人物的思想、感情、情绪、言语、行为动作、记忆,乃至梦境、希望、野心、观点等等。读者与小说中的人物共同经历,共同分享故事中的情绪和戏剧性事件。我们知道他们如何去行动,去感受,去反应,以及如何理解事物。如果出现了另外一位人物,那么故事线则随着视角而变化,但时常是又返回到原来的主要人物那里。主要人物才是故事叙述的对象。在小说中,所有的行为动作都发生在人物的头脑中,即在戏剧性行为动作的“头脑幻景”(mindscape)之中。
在戏剧(舞台剧)中,行为动作和故事线则发生在舞台前拱架下面的舞台上,而观众则成为第四面墙(theforthwall),窥视着舞台人物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和所说的一切。人物用语言来交谈他们的希望、梦想、过去和将来的计划,讨论他们的需求、欲望、恐惧和矛盾等。这样,戏剧中的行为动作产生于戏剧的对白语言之中,用口头讲述出来的文字表达人物的情感、行为动作及情绪。
电影则不同。电影是一种视觉媒介,它把一个基本的故事线戏剧化了。它所打交道的是图像、画面、一小片和一段拍摄好的胶片。我们看见,时钟在滴滴答答地走动,一扇窗户正在打开,不远处,在阳台上一个人探出身子,抽着烟;在背景中,我们听见电话铃在响,一个婴儿在哭,一只狗在汪汪叫;同时有两个人在看自己的汽车在弯路上行驶时,哈哈大笑。“这些都是电影。”电影剧本的本质就是同影像打交道。如果非要给它下个定义,那么,我们可以说:一部电影剧本就是一个由画面讲述出来的故事,还包括语言和描述,而这些内容都发生在它的戏剧性结构之中。
这就是它的本质,如同岩石是坚硬的,流水是湿润的一样。
因为,一部电影剧本就是一个由画面讲述的故事,那么所有的故事的共同点是什么呢?正如让-吕克·戈达尔所说,它们都有一个明确的开端、中段和结尾,尽管有时不按照这样的次序。电影剧本都有一个基本的线性结构,并由它来创造电影剧本的形式(form)。因为正是它把故事线的每一个独立的元素、片段都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上,组成一个整体。
若想理解结构的原则,首先应该从这个词本身入手。结构(structure)一词的词根是“struct”,它有两重意思:第一个定义为“建设或构置”或者“把一些东西拼凑在一起成为整体”,如建造一幢建筑或是组装一辆汽车;第二个定义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部分与整体,这是一个重要的区别。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是什么呢?我们如何区分两者?以象棋为例,它的整体由四个部分组成:首先是棋子,如,后、王、象、卒、马等;其次是棋手,无论是相互对下,或者是使用电脑下棋,都必须有棋手;第三是棋盘,下棋一定要有棋盘;第四是规则,因为下棋必须有自己的游戏规则。这四个部分--棋子、棋手、棋盘和规则--组合在一起就成为了一个整体,其结果就是象棋这个游戏。也正是这样的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决定了这个游戏。
这种关系也同样构成一个故事。一个故事是一个整体,而构成这个故事的要素--行动、人物角色、冲突、场景、场次、对话、动作、第一幕、第二幕和第三幕、偶然事件、情节、大的事件、音乐、地点等等--它们都是部分,而正是这些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好的结构就象一个冰块与水的关系:冰块具有一定的晶状体结构;而水具有的是分子结构。那么当冰块在水中溶化时,你能够将冰块的分子结构同水的分子结构区分开吗?结构就像是地心引力,如胶水般把故事聚集一起。它是基础,是脊柱,是故事的骨骼。正是这样的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把电影剧本组织成一体,使其成为我们所看到的样子。
这就是戏剧性结构的示例(paradigm)。
一个示例就是一个模特儿、一个样式或一个构思的规划。以一张桌子的示例为例子:一张桌面加上四条腿。在这个示例范围内可以有矮桌子、高桌子、窄桌子、宽桌子,或者是圆桌子、方桌子、长方桌子、八边形桌子,或者是玻璃桌子、木桌子、塑料桌子、熟铁桌子等等,无论是什么桌子,这个示例不变--它始终是那个样子,一张桌面加上四条腿。这就象手提箱就是提箱一样,不管它有多大或多小,也不管它的形状如何,它就是它。
如果我们把一个电影剧本像一幅画那样挂在墙上,那么它看起来就像这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