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精神个人心得体会精品20篇
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开始了!我心中的小康,那就是一个如桃花源林般的美,人人都如“大同社区”所描写的那般;一起来看看全国两会精神个人心得体会,欢迎查阅!
浏览
792作文
246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个人观后感
全文共 1462 字
+ 加入清单(一) 向同学们介绍法律的基本知识:
1, 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 请同学们举例说出哪些是我们不能做的事:
旷课,夜不归宿,赌博,偷窃,敲诈勒索,进入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
(二)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我们的独立自主的 2
意识是很可贵的,但是有些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做法不理解,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这样的学生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同学们是否也有这样的问题呢?请大家看下面的案例: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因为害怕第二天的家长会很晚才回到家.回家之后父亲知道他成绩很差就辱骂他,逼得他与父亲顶撞之后离家出走.
请同学们思考:你是怎样看待故事中的父子俩的做法的(讨论:谁对谁错?)
(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我们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四)、教育学生应该如何预防侵害
1.依靠法律,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监护人有权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中小学生要明确,依靠法律是预防侵害的首要原则,是自我保护的必备武器.
依靠法律,必须学法,知法.要学习宪法,刑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要弄清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什么是自己的义务,权利和合法权益,什么是受到侵害.还要弄清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内容和法律责任.
依靠法律,必须用法.要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行使权利,并在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形成侵害时,能够依靠法律手段进行自我保护。
2.依靠组织,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
这里所说的组织,一般是指侵害发生地或自己所在的街道办事处,派出 3
所,居委会,村委会,学校等部门,根据法律规定:"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加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
3.依靠群众,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
相信我们大多数人对破坏社会治安,危及中小学生人身安全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深恶痛绝,所以当我们受到违法犯罪分子的侵害时,要千方百计地求助身边的群众,共同来对付坏人。当群众勇敢而义无反顾地和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时,违法犯罪分子将成为过街老鼠,无藏身之地,遭灭顶之灾。
4.依靠智慧,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
同学们,我们毕竟年龄较小,社会经历少,在面对违法犯罪分子时,要善于斗争,要依靠自己的聪明智慧,机智巧妙地战胜敌人。前不久,张店一初一学生一人在家做功课,忽听有人撬家门,立即悄悄拨打110,警察迅速赶来,当场抓住正在撬门企图入室盗窃的坏人。可见,面对坏人,不仅要敢于斗争,更要善于斗争,勇敢加机智才能保平安。否则,单凭勇敢,鲁莽从事,可能会受到更大的侵害.所以,"智勇双全",才是预防和对付侵害的正确方法。
总之,同学们,虽然我们社会对我们时刻关注,但是我们不能放松了自己对法治的学习,当我们的利益受到侵害的时候,我们要勇敢的拿起法律的武器争取自己的利益!同时,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违法犯罪,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公民!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观后感个人心得
全文共 762 字
+ 加入清单今年的春节有些特别,爸爸妈妈提前请假带我回湖北老家的计划搁浅了,因为武汉爆发了新型肺炎。现在是病毒肆掠期,待在家里最安全。因为已经提前请好假,爸爸妈妈索性在家里休息起来。
最开始的三天,我按部就班地完成了学校里的寒假作业,闲暇时看看我最喜爱的《三国演义》,看累了就和爸爸在客厅里打打羽毛球,锻炼锻炼身体,倒也自在。
只是外面连天的阴雨,再加上在家里呆了四五天,我的心里也湿漉漉的,感觉整个人都快发霉了。除夕一大早,爸爸说要出门买点东西,我央求爸爸也带我出去透透气,爸爸开始不肯,说外面太危险,在我的再三恳求下,爸爸终于答应了,不过有个前提条件——戴上口罩。
刚戴上口罩,还觉得有点不习惯,勒得脸生疼生疼的,而且感觉呼吸也不畅,不过能够呼吸一下户外的新鲜空气,我心里非常开心。走在路上,人不多,偶尔会碰到相熟的邻居,大家都清一色地戴着口罩,我只能远远地点头微笑,表示问候。
到了晚上,我通过微信视频给远在湖北的爷爷奶奶拜年,听爷爷奶奶说,因为疫情,舅爷爷、姨奶奶,还有幺爷爷过年都准备待在各自家里,不在一起聚餐了,家里也比往年要冷清不少。我对爷爷奶奶说:“爷爷奶奶,我想你们,我要回去看你们!”只见奶奶笑中带泪,说道:“傻孩子,虽然爷爷奶奶没和你呆在一起,但对你的爱一点也不会少,在家里过年的快乐也不会少,等春暖花开时,你再回来看我们!”边说边偷偷的抹去眼角的泪花。
视频结束,我急忙问爸爸,新闻上报道了那么多感染的,武汉能应付过来吗?爸爸说:“包括上海在内的全国医疗队,已经在除夕当天驰援武汉了,而且全国的医疗物质都紧急调拨武汉,相信我们一定能战胜病毒”,听了爸爸的介绍,我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我明白了,武汉也不是一座孤岛,它一定会好起来的,戴口罩的日子一定会很快结束!等到春暖花开,这座城市痊愈时,我会回去湖北,去看我的爷爷奶奶!
篇2:2024年全国两会十大看点
全文共 3220 字
+ 加入清单2014年3月5日清晨,来自河北邢台的小朋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
许丛军摄
2014年3月1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在北京举行。多位部委领导应邀参加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古 雨摄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纷纷建言。
姚大伟摄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江苏淮安环卫工孙国庆代表正在整理建议案。
李 舸摄
2014年3月6日,河南省内黄县第四实验小学老师在给孩子们讲解两会会徽。
刘肖坤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提出,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更加完整,趋于成熟。
与之相随的是,广大人民群众正在分享越来越多的改革成果,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了越来越多的期待。恰逢2015全国两会到来之际,社会各界将再次聚焦党和国家的改革发展大计。两会看什么?怎么看?记者围绕“四个全面”的部分内容,尝试提出相关看点,以飨读者。
改革关键年,将有哪些关键之举?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早已绘就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自那以后,每一项改革部署、每一个政策举措,都牵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
如果说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那么2015年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改革征程中我们已经迈出了多少步?开局起步的情况究竟如何?同时,关键之年又会有哪些关键之举?将会开出怎样的改革清单,涉哪些险滩、啃哪些硬骨头?2015全国两会上,党的意志将会再次上升为国家意志,全面深化改革蓝图的部分内容,将会再次转变为具体的政府决策。对于改革,我们始终充满期待。
新常态下,GDP增速会下调吗?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早在三个月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降息”又“降准”,引发社会各界关于中国经济的冷思考、热讨论。
其实,自去年5月以来,“新常态”就成为人们评论中国经济时引用最多的一个词语,其不仅意味着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调整,还蕴含着对经济发展质量的要求。那么,“新常态”在2015年会有哪些具体的经济政策体现?特别是“降息”又“降准”后,还会降GDP增速吗?“两会”之中必定有看点。
聚焦“三农”,农村“沉睡的资本”如何活起来?
2015年中央1号文件发布,连续第十二年聚焦“三农”。文件提出,必须把农村改革放在突出位置。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文件部署的这些改革,意在通过市场化手段,激活被长期压抑的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和农村产权,让农村“沉睡的资本”得以“活”起来。
同时,“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三农”。文件专章部署依法治农,指出必须加快完善农业农村法律体系,同步推进城乡法治建设,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三农”工作。
一边是改革,一边是法治,相信这些新部署、新思路,必会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热议的话题。
区域协同,会创造哪些发展机遇?
前不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确定2015年区域经济发展路线图,要重点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按图索骥,记者梳理发现,各地两会也确实不离上述三大关键词,积极部署对接国家战略。比如,今年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大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核心省份新疆,在部署今年工作重点时,就把“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迈出重要步伐”放在首位强调。
显然,“区域协同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其究竟会给国家、各地带来哪些发展机遇?相信在全国两会上,这个问题一定会是热门话题。
制度反腐,“打虎”“拍蝇”还会有哪些动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党风和社会风气明显好转,这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力反腐有关,特别是对贪腐高官的查处令人瞩目,仅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就查处省部级以上贪腐高官80余名,这种反腐力度前所未有、令人震撼。
“全面从严治党”的号角已经吹响。2015年,如何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还会有哪些“大老虎”被揪出,如何真正用制度管住权力,切实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进而将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人们无比期待。
公正司法,冤假错案不再有了吗?
设立巡回法庭、清理执法考核指标、推行司法公开……近日,有关法治的新闻再次屡屡见诸报端。其实,法治是近年来社会各界热议的高频词。
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专章部署“建设法治中国”之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做出了全面、系统、科学的部署。说到底,这些都是为了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让呼格吉勒图、于英生等冤假错案不再发生。下一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还会有哪些新举措、新亮点?对此,“两高”报告自然是必读文件。
立法法修改,“红头文件”能不再“任性”吗?
立法法,一部涉及立法体制、规范立法工作的基本法。根据部署安排,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听取和审议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在此之前,立法修正案草案已经经历“两审”,多处修改值得再思考。
地方立法权真的会扩大吗?草案拟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将较大的市(包括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限修改为“可以对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
同时,“红头文件”会得到遏制吗?根据草案规定,没有法律法规依据,地方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
究竟如何定论,让我们拭目以待。
户籍改革,民生福祉有啥新期待?
日前,国家发改委等11部门联合发文,将北京通州等62个城市(镇)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这些地区将推进积分落户政策。户籍制度改革被称为硬骨头,特别对于特大城市而言,更是难上加难。如今,积分落户总算是为外来常住人口融入北京等地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他们对生活有了新的期待。
当然,民生福祉绝不仅仅是一纸户口。上学、看病、买房……这些事关百姓的民生问题年年都是热点,也说明百姓期望政府下更大功夫。正如很多网友所呼吁的,期待全国两会涌现出更多的“中国好声音”,促进社会资源分配更公平,百姓生活更如意。
巩固思想文化阵地,如何荡涤“精神雾霾”?
群众不但需要充裕的物质食粮,也需要丰富的精神食粮。对人们的思想阵地,先进的思想不去占领,腐朽的思想便去占领。特别是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恐怖的网络暴力、害人的网络谣言、低俗的网络色情以及其他种种网络丑态,正在影响百姓视听、玷污群众思想。
显而易见,一个良好的社会生态,对于个人成长、家庭生活、国家安全极为重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如今,如何让“真善美”发扬光大,让“假丑恶”退避三舍,荡涤各种“精神雾霾”,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是值得你我共同研究的问题。
保护生态环境,如何破解“十面霾伏”?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也是一项全民族、全社会的共同事业。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雾霾”“污水”,我们必须形成共识:只有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交出一张足够分量的“生态答卷”,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才是做活“发展文章”的最根本保障,才是国家和人民最大福利。
有共识,更要有行动。每年全国两会上,生态保护、美丽中国、雾霾治理等总是提及频度最高的热点之一。今年应该还会如此,群众依然翘首以盼着一个问题的答案:如何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各方责任,破解“十面霾伏”等一系列问题。
《 人民日报 》( 2015年02月25日 18 版)
篇3:2024年全国两会精神内容心得体会
全文共 3900 字
+ 加入清单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分析2016年全国两会,要关注最近的高层动态,政府部门动态与全国31个省区市的“两会”动态。综合分析,国企改革与供给侧改革将是2016年经济改革主线。2016“两会”舆论应当关注国企改革与发展五条舆论热线。
结合历年新闻舆论热点、今年地方两会传达的新闻舆论热点话题是十三五规划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注环保、自贸区、养老、教育、医疗等热点主题同时,国企改革仍然是热点主题。
2016年“两会”, 最大的事情是审议通过十三五规划并在会后正式对外发布,作为未来5年发展的规划蓝图,十三五规划对未来5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月22日(昨天)政治局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这是为两会定调的会议。关于“十三五”规划纲要要关注两句话:1、“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2、“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关于2016年工作也要关注两句话:1、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2、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前者是主题,后者是要求。这是“重点的重点”。这都认识判定与国企改革与供给侧改革舆论的重要依据。
从全国31个省区市两会看。各地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国企改革和去产能是今年工作的重点之一,重组、混合所有制改革、资产证券化成为重要措施。
再从国资委在两会前的动作看 ,近日的国企改革研讨会与第二批改革试点的新闻发布会,推进国企改革的举动必然影响两会舆论走向。
十三五规划值得关注的舆论热点,包括制造升级、现代服务业、国企与其它经济体制改革深化、一带一路与自贸区等,多与国企改革有内在联系。
在2016年“两会”,可望从五方面在国企方面形成热点主题。
第一条主线,加大国企改革试点,2016年国企改革广度、力度、深度将进一步加大。国务院国资委近日将宣布第一批试点成果,这批试点将代表国企改革与发展方向,过期并将启动第二批国企改革试点。同时,地方改革试点也将进一步推进,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已经公布试点的6家央企包括中粮、中建材、中国医药、国开发、中国节能、新兴际华,旗下中港两地上市公司共34 家。这批央企的试点成果总结已久,应该有望成为央企改革的先行者。近日。国资委将新公布十项试点。两次试点央企中港两地上市公司近百家。
“十项改革”是“四项改革”的进一步推广与升级。国务院国资委副秘书长彭华岗近日透露,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并确定国有企业改革十项改革试点,将于2016年全面展开。一是落实董事会职权试点,二是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试点,三是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四是企业薪酬分配差异化改革试点,五是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六是中央企业兼并重组试点,七是部分重要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八是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试点,九是国有企业信息公开工作试点,十是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试点。
近日即将推出的十项改革试点与第一批试点相比有三个变化,一、顶层设计方案出台后,对国企改革的部署重点更加明确,试点更加具体,针对性更强。二、在供给侧改革及十三五规划的大背景下,将国企改革中的一些新问题列入了试点内容,尤其是兼并重组的试点;三,内容更丰富,范围也进一步扩大。根据国资委确定央企改革第一批试点的原则以及最终确定试点集团的特点,将从四个特点来选择重点关注的集团:集团性质以竞争类为主,且是产业龙头公司;集团具有一定改革基础及经验;集团改革方向较为明确;管理层改革积极性较高或有相关表态。
第二条舆论主线,地方国企改革进入全面加速期。关注地方两会传达热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结构、环保、区域发展等话题今年热度更高。目前各个省的两会已经召开,从梳理情况来看,至少有23个省重点提及“调结构”,有26个省重点提及“环保”。此外,有9个省份围绕“一带一路”提出相关目标愿景,有14个省份提及申报建设自贸区。其中,上海、吉林、浙江、山东、江西、湖南、广东、福建、宁夏、新疆、河北、河南、江苏等十余省区市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部署了2016年的国企改革主要工作,在加速重组调结构、清退落后产能、资产证券化、股权多元化以及投资运营公司等方面提出诸多新要求。
上海市提出,推动一批国有企业开放性、市场化重组,推进一批国企集团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基本完成符合条件的国企集团公司制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领域集中。
广东省提出,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规范有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组组建试点,推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支持开展资本运营。
湖南省提出,放宽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国企改革重组和公共领域建设,推进省属监管国有资本布局调整与国有企业重组整合。
山东省省长郭树清提出,支持各类企业规范改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财务制度,实现更多企业挂牌上市。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开展首批58户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郭树清对山东省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在全国省长中是引人注目的。
江西省提出,着力抓好江铜集团、省旅游集团、江西国际公司和省招标咨询集团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积极推进钨和稀有金属产业重组整合。深化江西报业集团改革,组建省文艺演艺发展集团、省广电传媒集团。
值得注意的是,以混合所有制为导向的市场化兼并重组将加速,包括整体上市以及整合重组均是地方国企改革的主要路径。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可以看出,国企改革正式步入了快车道,有望盘活超万亿的国企存量资产。今年地方两会对于股权多元化、资产证券化、落后产能清退方面作了许多新尝试,下一步,在全国两会前后,有望在中央对国企改革的部署中看到对于上述新变化的明确。相关股权激励和产能清退的细则如果得到明确,意味着困扰国企改革的关键“瓶颈”今年有望打破。
第三条舆论主线,十三五规划正式公布与去产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2016年政府宏观调控的主基调,近期也是政策频频出台,新闻舆论正热。预计在2016年两会上,对于传统产业去产能、僵尸企业清理等方面预计有进一步的政策表态。钢铁、煤炭方案出来了,水泥、玻璃、有色等方案为人们关注。
估计,去产能、僵尸企业清理等方面,“不想去”、“不敢去”、“不能去”现象,将会成为舆论热点。政府部门的政策配套缓慢,将成为焦点。
要重点关注地方国企和央企产能过剩领域的壳资源。筛选标的的逻辑是:一是行业属于产能过剩领域,如煤炭、钢铁、水泥、玻璃、有色、建材等;二是公司效益较差,甚至处于长期亏损状态,改革需求迫切;三是公司背靠大集团,资产证券化率较低且有优质资产,上市公司就资产清理后优质资产有望注入。
22日政治局会议强调“重点领域风险防控”,有一个僵尸企业的处置问题。让“僵尸企业”入土为安并不是让企业直接倒闭或者退市,首选还是并购重组,通过资本运作来“出清”。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去产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兼并重组为主,破产清算为辅。”但是,煤炭、钢铁行业大而不倒,计划经济痕迹深重,“出清”造成大量失业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做好风险防控,避免社会动荡,是必须高度重视的。
第四条舆论主线,央企与地方国企的兼并重组进入了加速期。分类基础上的兼并整合将成为国企改革重头戏,围绕着国企改革的市场化重组大潮正在开启。从目前地方两会中透露的种种信号来看,下一步通过加大集团层面的兼并重组来推动强强联合和专业化重组,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依托,通过股权合作、资产置换、无偿划转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同质化业务整合和细分行业整合,同时也加快一些缺乏竞争优势的非主业领域及一般产业低端环节的退出,为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扫清障碍。 2016年的首出央企重组大戏已开锣。1月25日,中材与中建材正在筹划战略重组事宜。 2月17日,国药发布公告称,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公司股票自2016年2月18日起停牌。
今年将是重组与清退产能年,有望带来市场对于国企改革预期的重构。在监管部门鼓励、市场倒逼、制度建设推进的背景下,或许会迎来产业横向整合与纵向链条整合的潮流,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产能过剩行业的资本市场兼并重组事件将大概率增多。
数据显示,在目前A股所有上市公司中,实际控制人为国资委、地方国资委、地方政府、中央国有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大学以及集体企业的上市公司高达1010家,占到了A股上市公司的三分之一以上。未来几年可能有近10万亿元地方国企资产实现证券化,这将带来大量投资机会。
在107家央企中,业务在竞争性领域且业务相互有重叠、容易引发市场合并重组预期来进行合并的央企,包括建筑工程、有色及冶金、航运、军工、电信及旅游等消费服务领域。除上述已经有进展的航运央企外,其他包括中国铁建、中国中冶、中国铝业、五矿发展、武钢股份、中国国旅、中航科工等,也会有机会。
第五条舆论主线,是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及国企保增长。22日的政治局会议强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而且强调“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加强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今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要完成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区间”自然会下移,但不会幅度不会过大,因为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须保证一定速度,具体区间会在3月两会期间最后公布。
从两会时间看,舆论分为前中后期。从近10年的情况看,两会前及刚开始三天,主要受益于政策预期较高、宏观数据空窗期以及年报高送转等,舆论最热;两会中,舆论全面展开,广泛而丰富:两会后,政策预期回落、1-2月宏观数据披露以及年报和一季报业绩等市场影响因素增加,舆论进入回落期。
篇4:全国两会学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1645 字
+ 加入清单科技“小巨人”当擎“半边天”
在各类市场主体中,科技型中小企业最具活力、最具潜力、最具创造力,抓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就是抓经济发展的未来。出席今年全国两会的我省代表委员认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潮中,河北要打好经济发展翻身仗,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发展是关键一招。
摆上位,用“铺天盖地”引爆区域经济
统计显示,2015年,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天津创造出48.4%的工业总产值。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生力军,可谓半壁江山。但这一动力源在一些地方却长期‘摆不上位’,得不到应有重视。”全国政协委员、沧州市政协副主席何香久说,现在一些地方仍是“抓大放小”思维,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放任自流”。
“急功近利、重大轻小的思想误区,正是一些地区整体发展后续动力不足的原因。”全国人大代表、保定市市长马誉峰认为,必须认识到,今天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可能是明天的“小巨人”。
近年来,从长城汽车到英利光伏,从巨力索具到晨阳水漆,保定市发展势头强劲的领军企业,都由中小微甚至“草根”出身。
“相对于传统的大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更具活力、潜力和成长空间,最有希望成为支撑地方发展的‘大树’和‘森林’。”马誉峰代表说,“是继续抱 着原有少数大企业‘独木求林’,还是把眼光放长远一些,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既有‘顶天立地’,又有‘铺天盖地’,答案不言自明。”
“应把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工作摆上更高位置,切实重视起来。”全国人大代表、晶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靳保芳认为,“去产能、去库存背景下,占用资源少、活力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如燎原星火,‘铺天盖地’局面一旦形成,必将引爆区域经济。”
解痛点,用政策杠杆撬动群体活力
我省近期提出,2020年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8万家,“科技小巨人”达到3000家。
“要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发展,必须找准‘痛点’,突破制约其发展的各种障碍。”马誉峰代表认为,其中关键是聚焦政策效应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他建议,应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力度,出台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的配套政策。继续大力推进“苗圃”、“雏鹰”、科技“小巨人”三项工程。用足用好既有资金,继续推进科技金融改革,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
“应出台更为具体的扶持政策,让科技型中小企业觉得‘解渴、管用’。”全国人大代表、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李振江建议,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明确对科技创新型企业产品优先采购、使用政策,确保这些企业的科研成果能迅速占领市场,创造效益。
“要进一步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减负。”靳保芳代表建议,应考虑给予科技型中小企业税收、土地(办公和科研场所)等方面的扶持。
“政策杠杆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活力的撬动作用十分显著。”马誉峰代表介绍,在保定市去年出台的一系列利好政策影响下,该市2015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同比增长两倍多,总数4151家,居全省前列。
重协同,促更多京津科技成果落地河北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省当前最大机遇。
北京是我国创新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但统计显示,近水楼台的我省承接北京技术转移仅占其输出的2.81%。
“科技型企业的发展,需要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以及支持企业持续创新投入的服务平台。”靳保芳代表创办的晶龙集团,就发端于位于天津的河北工业大学产业基地。
他建议,我省应围绕京津建立承接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高质量平台,催生更多科技型企业。
“京津科技成果向外转移是大势所趋。”马誉峰代表建议,作为地方政府,应积极行动,改善发展环境,全面开展与京津间的科技合作。
他透露,旨在承接京津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搭建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发展平台的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京南科技成果转化试验区正在规划中。
“打好‘协同牌’,不能‘等靠要’,必须主动出击,寻求合作机会。”李振江代表说,神威药业近期在北京建立了“神威京津冀联创药物研究院”,变 “上门求成果”为直接进京组建创新团队研发成果,将一手原创成果带回河北,以实现企业研发能力升级、技术实力升级、产品档次升级。
篇5:2024全国两会热点曝光
全文共 3272 字
+ 加入清单“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早已绘就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自那以后,每一项改革部署、每一个政策举措,都牵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
如果说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那么2015年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改革征程中我们已经迈出了多少步?开局起步的情况究竟如何?同时,关键之年又会有哪些关键之举?将会开出怎样的改革清单,涉哪些险滩、啃哪些硬骨头?2015全国两会上,党的意志将会再次上升为国家意志,全面深化改革蓝图的部分内容,将会再次转变为具体的政府决策。对于改革,我们始终充满期待。
1.新常态下,GDP增速会下调吗?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早在三个月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降息”又“降准”,引发社会各界关于中国经济的冷思考、热讨论。
其实,自去年5月以来,“新常态”就成为人们评论中国经济时引用最多的一个词语,其不仅意味着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调整,还蕴含着对经济发展质量的要求。那么,“新常态”在2015年会有哪些具体的经济政策体现?特别是“降息”又“降准”后,还会降GDP增速吗?“两会”之中必定有看点。
2.聚焦“三农”,农村“沉睡的资本”如何活起来?
2015年中央1号文件发布,连续第十二年聚焦“三农”。文件提出,必须把农村改革放在突出位置。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文件部署的这些改革,意在通过市场化手段,激活被长期压抑的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和农村产权,让农村“沉睡的资本”得以“活”起来。
同时,“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三农”。文件专章部署依法治农,指出必须加快完善农业农村法律体系,同步推进城乡法治建设,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三农”工作。
一边是改革,一边是法治,相信这些新部署、新思路,必会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热议的话题。
3.区域协同,会创造哪些发展机遇?
前不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确定2015年区域经济发展路线图,要重点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按图索骥,记者梳理发现,各地两会也确实不离上述三大关键词,积极部署对接国家战略。比如,今年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大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核心省份新疆,在部署今年工作重点时,就把“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迈出重要步伐”放在首位强调。
显然,“区域协同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其究竟会给国家、各地带来哪些发展机遇?相信在全国两会上,这个问题一定会是热门话题。
4.制度反腐,“打虎”“拍蝇”还会有哪些动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党风和社会风气明显好转,这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力反腐有关,特别是对贪腐高官的查处令人瞩目,仅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就查处省部级以上贪腐高官80余名,这种反腐力度前所未有、令人震撼。
“全面从严治党”的号角已经吹响。2015年,如何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还会有哪些“大老虎”被揪出,如何真正用制度管住权力,切实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进而将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人们无比期待。
5.公正司法,冤假错案不再有了吗?
设立巡回法庭、清理执法考核指标、推行司法公开……近日,有关法治的新闻再次屡屡见诸报端。其实,法治是近年来社会各界热议的高频词。
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专章部署“建设法治中国”之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做出了全面、系统、科学的部署。说到底,这些都是为了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让呼格吉勒图、于英生等冤假错案不再发生。下一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还会有哪些新举措、新亮点?对此,“两高”报告自然是必读文件。
6.立法法修改,“红头文件”能不再“任性”吗?
立法法,一部涉及立法体制、规范立法工作的基本法。根据部署安排,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听取和审议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在此之前,立法修正案草案已经经历“两审”,多处修改值得再思考。
地方立法权真的会扩大吗?草案拟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将较大的市(包括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限修改为“可以对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
同时,“红头文件”会得到遏制吗?根据草案规定,没有法律法规依据,地方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
究竟如何定论,让我们拭目以待。
7.户籍改革,民生福祉有啥新期待?
日前,国家发改委等11部门联合发文,将北京通州等62个城市(镇)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这些地区将推进积分落户政策。户籍制度改革被称为硬骨头,特别对于特大城市而言,更是难上加难。如今,积分落户总算是为外来常住人口融入北京等地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他们对生活有了新的期待。
当然,民生福祉绝不仅仅是一纸户口。上学、看病、买房……这些事关百姓的民生问题年年都是热点,也说明百姓期望政府下更大功夫。正如很多网友所呼吁的,期待全国两会涌现出更多的“中国好声音”,促进社会资源分配更公平,百姓生活更如意。
8.巩固思想文化阵地,如何荡涤“精神雾霾”?
群众不但需要充裕的物质食粮,也需要丰富的精神食粮。对人们的思想阵地,先进的思想不去占领,腐朽的思想便去占领。特别是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恐怖的网络暴力、害人的网络谣言、低俗的网络色情以及其他种种网络丑态,正在影响百姓视听、玷污群众思想。
显而易见,一个良好的社会生态,对于个人成长、家庭生活、国家安全极为重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如今,如何让“真善美”发扬光大,让“假丑恶”退避三舍,荡涤各种“精神雾霾”,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是值得你我共同研究的问题。
9.保护生态环境,如何破解“十面霾伏”?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也是一项全民族、全社会的共同事业。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雾霾”“污水”,我们必须形成共识:只有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交出一张足够分量的“生态答卷”,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才是做活“发展文章”的最根本保障,才是国家和人民最大福利。
有共识,更要有行动。每年全国两会上,生态保护、美丽中国、雾霾治理等总是提及频度最高的热点之一。今年应该还会如此,群众依然翘首以盼着一个问题的答案:如何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各方责任,破解“十面霾伏”等一系列问题。
10.怎样坚定不移推进“一国两制”?
2014年,香港、澳门、台湾都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情况。如何汇聚香港各界依法推进政制发展的“正能量”,并使香港进一步在国家战略的“大棋局”中找准定位;如何用好中央支持澳门的政策,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如何确保两岸关系这艘大船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基础上沿着和平发展的正确航道稳定前行,都将是代表委员关心的话题。
11.新形势下怎样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党治国治军新的实践中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进入2015年,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如何将军队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等,都备受外界关注。此外,中国军力和国防预算也是海内外媒体聚焦两会的热点。
12.大外交格局如何打造“命运共同体”?
2014年是中国“主场外交”的丰收年,进入2015年,世界将迎来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联合国成立70周年,而推动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加强“一带一路”建设等,都令外界格外瞩目中国。习近平主席还将应邀赴美进行国事访问。中美、中俄等新型大国关系,中国与周边邻国的关系,以及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都关乎世界和平发展与稳定,令中外舆论和观察家拭目以待。
篇6:2024全国两会心得体会
全文共 1702 字
+ 加入清单春和景明,全国两会也带着全国人民的寄托胜利召开,这次的盛会关注的是民生大事,代表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身为基层党支部的基层党员,我们也时刻关注着两会的进程,政协报告气象新,政府报告内容实。深受教育,感受良多。
2015年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3月3日在北京开幕,俞正声主席代表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作工作报告。俞正声指出平台很必要,宽松和谐的环境更重要,在政协的各种会议和活动中,要始终坚持“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抓辫子”的“三不”方针,提倡热烈而不对立的讨论,开展真诚而不敷衍的交流,鼓励尖锐而不极端的批评,努力营造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民主氛围。
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首先对2014年的工作进行了回顾,之后对2015年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最后明确了2015年的重点工作,他指出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以深化改革为强大动力,以调整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务求实效。
报告文字精炼,文风朴实,内容翔实,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报告全面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我国各族人民克难奋进,团结拼搏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同时描绘了今后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五年来,我国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国际影响力显着提高,这五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报告对于我们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振奋精神,同心同德,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奋力前行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李克强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民生等各个方面,其中让我最有感触的有:
一、谈改革。李克强总理指出:“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
二、谈金融。李克强总理指出:“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
三、谈开放。上海自贸区的成立,让很多地方羡慕嫉妒恨,开放不能只体现在一些特区,李克强总理指出:“扩展内陆延边开放,让广袤大地成为对外开放的热土。”
四、谈信用。现在社会出现这样一种怪现象,即“失信者一路畅通,守信者寸步难行”,常常让人感到无奈。李克强总理指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共享,推动建立自然人、法人统一代码,对违背市场竞争原则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
五、谈食品安全。李克强总理指出:“严守法规和标准,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六、谈贫困。贫困的代际传递,是这个社会最刺目的重大问题之一。人生的起点可以不同,但发展的机会应该尽可能均等。李克强总理指出:“我们要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
七、谈“饭碗”。李克强总理指出:“坚守耕地红线,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13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八、谈棚户区改造。高楼林立,棚户连片,反应的现实并不美好。对于棚户区的改造,政府应该出力更多。李克强总理指出:“加强城镇化管理创新和机制建设。要更大规模加快棚户区改造,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
九、谈医改。李克强总理指出:“为了人民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推进医改,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好这个世界性难题。”
十、谈污染。污染像贫困一样让人揪心,也一样难以解决。李克强总理指出:“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
李克强总理谈到的这些内容都是直接关系民生的重大内容,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届政府的带领下,我们的2015年会更好,我们的未来会更好。我们对政府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践行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途中,越发的充满信心!
篇7:2024全国两会热点精神解读最新
全文共 2506 字
+ 加入清单导语: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将在2016年3月5日和3月3日召开,你知道有哪些精神传达吗?下面是yjbys作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全国人代会和政协会将分别于3月5日和3日召开,会议将主要审议《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政府将对外公布今年的工作目标、政策,以及未来五年的经济工作方向。在投资者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不明的情况下,有必要把握好政府的经济目标、宏观政策基调及其决策背后的逻辑。
稳增长的地位上升,经济增长有底线,预计2016年政府GDP目标将从2015年的7%下调至6.5~7%。在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经济增长没有达到政府目标(实际GDP分别增长7.3%和6.9%,目标分别为7.5%和7%;历史上只有1998年因亚洲金融危机和政府解决国企脱困没有实现增长目标)之后,将增长目标下调是合理的选择。但是,鉴于2020年经济增长比2010翻番目标具有约束性,政府仍然希望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而且,今年结构性改革的任务艰巨,保持一定的增长可以为调结构提供一个稳定的宏观环境。另外,今年是第一次将增长目标设定为一个区间,表明政府至少在意愿上,不会过分追求增长,而是希望把更多精力放在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我们注意到,江苏、山东等省份已经将今年GDP目标设定为增长区间,并将供给侧改革列为政府工作首位。
稳增长需要积极的宏观政策。首先,财政政策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预计今年的预算赤字率目标将从去年的2.3%上调到3%。由于加大盘活公共部门储蓄的力度而盘活的资金不计入当年财政收入,去年实际赤字率达到3.5%,预计今年的实际赤字率将进一步扩大。此外,准财政的政策力度也将加大,比如,以财政贴息为杠杆,通过政策性银行发行专项债券支持基建投资的力度加大,预计其发行规模将是去年8千亿元的两倍以上。落实各项减税工作,主要通过金融、房地产、建筑以及生活服务业的营改增进行,预计减税2000亿元左右[1],小微企业的税负也有望得到进一步减轻。为了体现减税意图,预计今年财政部将开始研究降低制造业增值税、减轻企业社保缴纳负担、个人所得税综合征缴等问题,企业部门的税负下调的空间比较大。
其次,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中偏松的态势,支持经济增长。预计今年政府M2和社会融资的目标均将设定在13%左右,M2增长略低于去年13.3%的实际增长,社融增长目标快于去年12.4%的实际增速。按此测算,今年全年社会融资新增目标为18.0万亿元,去年实际为15.4万亿。货币金融环境仍然相对有利,市场利率有望进一步下行。人民币汇率重在形成机制的完善,更加关注一揽子汇率的稳定,但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会有所管理,借鉴去年8月汇改和今年初汇率大幅波动的经验,防止贬值预期的形成。
再次,基建投资的支持力度可能进一步加大。鉴于制造业投资低迷,房地产投资存在不确定性,基建投资有必要加大力度。在具体投资项目选择上,与市政相关的基础设施、城市轨道交通、停车场、地下管廊建设有望加强。
最后,出台保持消费平稳增长的政策,包括税收、金融支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和社会福利支出、加大扶贫力度等。
供给侧改革的任务预计将进一步细化,并在国务院层面出台相关执行文件,但具体成效需要看政府的执行力。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加快供给侧改革的意愿,并明确提出了“去产能、降成本、去库存、降杠杆、补短板”的五大目标。我们预计目标会得到进一步的分解和明确,相关文件将在上半年陆续出台。虽然实施供给端改革有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但具体影响需要看具体执行文件的力度。比如,春节前夕,国务院分别发布了关于钢铁行业、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的指导意见,去产能力度大幅低于预期,中国产能过剩情况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难以改善[2]。因此,关于后四项目标的具体进展,还需观察后续相关执行文件的规定和具体部门的政策。
“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未来经济转型的方向。首先,预计“十三五”期间政府确定的预期平均增长目标为6.5%左右,但这是一个底线增长目标,如果低于这个目标,翻番目标将难以实现。
其次,“十三五”是落实改革的时间窗口。财税改革重在减税以及划分中央地方关系,今年的减税主要通过“营改增”实现;企业的社保缴费负担较重,将在未来几年逐步解决;房产税草案开始起草,预计将在2017年提交人大立法;环保税有可能在今年提交全国人大立法。国企改革侧重提高效率,国企改革侧重提高效率,减少垄断,建立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虽然国企改革总体方案和有关文件均已出台,但短期进展不尽如人意,预期配合去产能工作,国企的兼并重组有望加快。金融改革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包括金融业市场化、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和风险管理三方面,同时适当调整货币政策框架,构建利率走廊和有效的利率传导机制,更多地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管理流动性,影响经济活动。
再次,基建投资将对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作用,新型城镇化特别是大城市的发展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预计市民人口年均增长两千万,是此前十年年均增长的两倍,带来新型基建投资机会。
第四,大力度改善民生,通过人口、户籍改革促进人口的自由流动,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保体系,将养老保险上交中央政府统一管理。
第五,提升消费率,促进宏观经济结构转型,预计消费年均增长率为10.5%,比总体经济名义增速高2个百分点以上。
第六,实现有质量的经济增长,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淘汰传统产业的过剩产能,促进信息科技、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3]。
此外,预计今年继续规范政府和经济主体行为,降低经济运行的交易成本,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为配合政府部门改革、依法治国和减政放权,全国人大的工作将涉及到经济方面的立法、修法。去年,《商业银行法》、《大气污染防治法》获得修正和通过。预计今年《证券法》、《价格法》等会继续修改,环保税也将在今年立法,房产税的立法工作也开始启动。但由于全国人大会议时间短,大部分立法、修法工作将在会后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更多两会热门时事论据文章推荐:
篇8:2024年全国两会精神和主要热点解读
全文共 3104 字
+ 加入清单导语:2016全国两会将在2016年3月5日和3月3日召开,会议会传达出什么样的精神呢?下面是yjbys作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两会”是什么?
“两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简称。每年3月份“两会”先后召开全体会议一次,每5年称为一届,每年会议称X届X次会议。
2016年全国两会前瞻
国计大势
关键词一:改革
聚焦:关键之年如何“解局”
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启程之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其首份政府工作报告中77次提及“改革”一词。
过去一年,备受瞩目的公车改革、司法改革、户籍制度改革、高考改革等纷纷启动,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让民众切身感受着改革带来的红利。
今年,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关键之年”,面对经济转型升级的诸多困境,经济体制改革如何破题收效;面对备受社会诟病的积弊沉疴,国企改革如何实现“国民共进”;面对民众在教育、医疗、住房方面的迫切期待,改革如何回应民生关切……
今年全国两会,“改革”依旧是各界最为期待的议题。
关键词二:反腐
聚焦:“打虎拍蝇”剑指何方
2015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2月份,中央集中查办了十余名省部级涉腐高官,“打虎”不收兵的态势,无疑也让反腐话题的高热度在全国两会上延续。
十八大后的两年多,80余名省部级及以上官员落马,十余万党员干部受处分,除了党政系统,反腐风暴还深入到国企、军队、高校等领域。中国反腐上不封顶、不设禁区,引来全球瞩目。
2015年的“打虎拍蝇”将剑指何方?此外,包括纪检体制改革、官员财产公开、“裸官”监管、反腐立法等等,反腐“治本”工程怎样推进?这些无疑将成为2016年全国两会的高热议题。
关键词三:新常态
聚焦:GDP增速如何设计区间
2016年中国的GDP目标如何设定?这是国内外舆论关注本次全国两会的焦点之一,而回答这个问题,“新常态”或是2016年两会的高频词。
2014年中国GDP同比增长7.4%,这一增速创下了1990年以来的新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换挡的特点也再度凸显。
年初,31省份亮出今年GDP预期目标,其中29个省份均明确下调了GDP增长目标。与此同时,更加注重提升质量和效益,更加强调改革创新,更加关注改善民生,这些成为各地设计经济发展目标时的“新常态”。
作为牵动着13亿人的庞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如何适应“新常态”,如何在“新常态”下转型成功?2016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将再度会商“解题思路”。
关键词四:依法治国
聚焦:法治中国如何坚守“公平正义”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提升到全新高度,并提出18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作为新时期中国“四个全面”发展战略之一,依法治国如何在今年全面推进,这是外界关注此次全国两会的又一焦点。
从呼格吉勒图案昭雪,到最高法巡回法庭挂牌,中国司法改革的步伐令全社会高度关注。就在两会前夕,公检法的深化改革方案接踵出台,司法改革正按照四中全会的“顶层设计”紧张施工。
今年两会期间,备受关注的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将在本次人代会审议,“法”将注定成为今年两会的关键词。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元年,人们期待,“依法治国”这四个字,可以是每个公民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举措,可以是每个中国人都能感受得到的公平与正义。
关键词五:一带一路
聚焦:区域协同如何破除利益藩篱
每年年初召开的省级地方两会,可谓是全国两会热点话题的预热与吹风。如果从今年地方两会上找全国两会的热点,“一带一路”将不可或缺。
今年的省级地方两会,“一带一路”成了各地政府工作报告的“标配”,31个省份均针对“一带一路”的建设亮出地方版的对接举措。
作为一项同时关系中国内政与外交的大战略,“一带一路”提出至今已近一年半。面对国内外关切,“一带一路”将有哪些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这亦是国内外舆论关注今年全国两会的焦点。
其实,不光是“一带一路”,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有分析称,中国经济将在今年正式开启区域协同作战的“大棋局”。不过,既然是协同,如何破除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将是外界聚焦的另一议题。
民生热点
关键词六:环保
聚焦:“美丽中国”如何驱霾除污?
近年来的两会舆论场中,如果找一个与中国国土上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话题,这个话题非“环保”莫属。
过去的一年,“APEC蓝”一词因承载中国民众对清新空气的期待而远播四海,而今年春节期间,大江南北数十城市的PM2.5爆表,让“春节霾”成为舆论争议话题。
如何驱散雾霾,留住蓝天?这是近年来,民众对于全国两会环保议题的最现实关切。
其实,除了大气污染,去年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近六成地下水水质差,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达19.4%。
中共十八大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生态文明建设”也写入党章。但是,在应接不暇的环境污染数据曝光之后,中国的“美丽”愿景该如何变成现实?依旧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焦点议题。
关键词七:户籍改革
聚焦:一纸户口如何剥除福利捆绑
同样是牵涉到每个国人的切身利益,2014年,中国的户籍制度改革正式拉开大幕。
取消农业与非农户口界限,破题城乡二元壁垒,特大城市可积分落户,引导人口“梯度转移”,取消暂住证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此轮户籍制度改革凸显出渐进特点,但是,作为一块“硬骨头”,户籍制度改革前路依旧艰辛。
一边是城镇化大潮中,进城群体难以在购房、教育、医疗方面获得同城待遇,一边是北上广等大城市迫于城市承载力以户籍设限,一纸户口牵动着太多利益博弈。
户籍制度改革难,难在附着在户口本上的地区公共福利差异,然而,在中国的区域间、城乡间发展失衡的背景下,户籍如何与福利剥离?可以预见,这亦或是两会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焦点之一。
关键词八:养老金
聚焦:“并轨”后的养老疑问
今年1月,中国养老“双轨制”正式终结,近四千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告别“免缴费”时代,开始按个人缴费工资的8%缴纳养老保险,按个人缴费工资的4%缴纳职业年金。
此前的省级地方两会,20余省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制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的并轨方案并抓紧落实该项制度。
虽然国家层面的改革方案已经尘埃落定,但是,舆论围绕此项改革的讨论却没有降温。
诸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待遇是否降低?平均工资是否上涨?企事业职工“待遇差”是否会缩小?延迟退休何时启动?“并轨”之后,因养老而产生的疑问与争议,也料将成为2016年全国两会的热点话题。
关键词九:创业
聚焦:中国式“创业潮”前景何在
从去年全国两会以来,李克强不下十次公开谈及创业问题,更是宣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大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新浪潮”。
去年以来,中国政府也推出一系列举措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再度取消及调整200余项行政审批等事项、对小微企业定向降准、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支持发展“众创空间”……利好政策激发了社会的创业创新动力。
在政策引导下,中国式“创业潮”前景如何?政府如何为年轻人的创业梦想扫清路障并保驾护航?2016年的全国两会,这一话题期待代表委员们的讨论。
关键词十:价格改革
聚焦:改革如何破除“一放了之”
去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将改革能源、交通、环保等价格形成机制,稳步放开与居民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绝大部分专业服务价格。2015年,国家发改委宣布放开24项商品和服务价格,从铁路运输到民航客运,从房地产经纪到小区停车,改革速度令人吃惊。
价格放开会不会导致价格大涨?一些领域的价格乱象如何治理?价改会不会进入“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怪圈?伴随着更多领域的价改推进,这一关系民生福祉的改革,也料将成为2016年全国两会的焦点议题。
更多全国两会精神热点资料共享:
篇9:2024全国两会观后感
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又到三月,全国人大代表带着各省人民的期盼,聚集北京。聚焦2016年全国两会的关键词:“发展生态环保”、“美丽中国”等。这些关键词无一不是反映我国当前的实际,无一不是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代表人民的意愿。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团结起来,开拓进取,为全国的发展、人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集中精力把两会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贯彻落实好两会精神,统一思想才能行动一致。学习贯彻两会精神,首先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自治国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力量凝聚到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在大是大非上头脑清醒,在路线原则上立场坚定。
历史经验表明:统一思想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是我党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是我们的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思想上同心同德,才能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只有统一思想,才能达到共识,坚定信心,凝聚力量;只有统一思想,才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致,奋发有为,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贯彻落实好两会精神,坚定信心才能明确方向,争取早日实现我国的总体目标。
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要坚定信心,认真落实。全国两会的实际就是我国的发展,就是实现我们自己的“中国梦”。作为干部要以身作则,立足本职工作,踏踏实实地干,把学习两会精神的成效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动力。
与此同时,以当前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及“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为平台,开展好中心工作,用实际行动来贯彻落实两会精神,以实实在在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成果体现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的成效。
学习全国两会精神,是每个干部的职责所在,贯彻落实两会精神,更是每个干部的实际性任务。作为干部,要将学习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当做一项思想政治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把握实际,突出重点,认真落实,用成绩说明成效。
篇10:大学生全国两会学习体会
全文共 1580 字
+ 加入清单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在关注“两会”的同时,我们要将其精神注入我们的思想,激励我们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而学习、工作、奋斗。
3月是我国一个极不寻常的月份。3月3日第十二届人大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两会”代表齐聚北京,代表人民把有关人们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和一些社会问题提交“两会”讨论。对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从改革、反腐、社保、军事、教育、医改、土地和台湾等关键方面,有了新的内容。就垄断行业改革引入竞争机制,由于垄断行业的特殊性,垄断行业一直以来缺乏竞争的意识,也因此损害了不少民众的利益。引入竞争机制,实现投资主体的产权多元化,由竞争促进结构调整提升服务质量,更能体现关切民生利益;就今年要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各地因地制宜,中央财政适宜补助,反映了对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关注,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增加军费开支,国防军队建设是重要战略任务,对增强国防力量,实现国防军队变革、转变意义深远。
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这一新制度的提出,更进一步体现了对教育的重视,对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重视和对教师的尊重,更加有利于培养为教育事业积极奉献的人才,提升教育师资力量有很大作用,很有必要得到试点实行并得以推广,必将对今后教育的改革产生莫大的积极意义。在“两会”中,食品安全、医疗改革和农民工子女上学依然是代表们讨论的热点。代表们认为现阶段我国的食品安全机制还不够健全,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有待提高,国家应该从“以人为本”的宗旨出发,加强对食品的监查和管理,让人们吃得安全。医改进行了几年,但取得的成绩不大,药价高、费用大依然是人们看病难的主要原因,因此一些代表提出国家应该采取切实措施把药价降下来,同时简化看病的程序降低费用,提高医院的服务效率,只有降低医院的门槛,人们才会去医院看病,也才敢去,特别是农民和边远地方的人。作为社会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一直是代表们关注的一个焦点。代表们指出在一些地区,农民工子女上学依然受到歧视,同时一些在读的农民工子女在学习和生活中也遇到有别于其他孩子的困难,这将会对他们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代表们建议政府采取措施保护他们上学的权利,并号召全社会对他们予以足够的关心和关爱。 从食品安全到农民工子女上学,此外还有饮水安全、住房难等问题无一不涉及日常生活,无一不关乎人们的健康和发展,做到了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两会”上,国家主席胡锦涛还要求领导干部增加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增强“三个意识”是在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反对腐败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对于国家反腐、增加干部的领导能力和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将是一个极有力的促进。此外,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也是“两会”上代表讨论较多的话题
总之,今年的“两会”代表们讨论的焦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科技等众多领域,但更加突出的是民生的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最基本的就是民生问题,这也就体现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国家对民生的重视。全国人大的立法、监督作用和全国政协的协商、监督作用在不断地完善。两会代表在谈到当代的青年时还说到:吃苦不在形式,学问要有“杀手锏”。代表们指出,现在时代变了,不能要求年轻人像从前的科研工作者那样吃苦。吃苦的形式并不重要,关键是要心理有数,有自己的创新和特长。只要扎实干、有本事,在哪里使出来都可以。
作为“80后”的我们,我觉得我们是积极健康向上,肩负着历史重任的一代。虽然面临的问题很多,挑战很严峻,但是我相信,我们年轻的一代能够加强学习和修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锻炼成长,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勇敢地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篇11:检察干部学习2024年两会精神心得体会
全文共 1265 字
+ 加入清单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首先对2013年的工作进行了回顾,之后对201x年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最后明确了201x年的重点工作,他指出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以深化改革为强大动力,以调整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务求实效。
李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民生等各个方面,其中让我最有感触的有:
一、谈改革。李总理指出:“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
二、谈金融。李克强总理指出:“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
三、谈开放。上海自贸区的成立,让很多地方羡慕嫉妒恨,开放不能只体现在一些特区,李克强总理指出:“扩展内陆延边开放,让广袤大地成为对外开放的热土。”
四、谈信用。现在社会出现这样一种怪现象,即“失信者一路畅通,守信者寸步难行”,常常让人感到无奈。李克强总理指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共享,推动建立自然人、法人统一代码,对违背市场竞争原则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
五、谈食品安全。李克强总理指出:“严守法规和标准,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六、谈贫困。贫困的代际传递,是这个社会最刺目的重大问题之一。人生的起点可以不同,但发展的机会应该尽可能均等。李克强总理指出:“我们要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
七、谈“饭碗”。李克强总理指出:“坚守耕地红线,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13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八、谈棚户区改造。高楼林立,棚户连片,反应的现实并不美好。对于棚户区的改造,政府应该出力更多。李克强总理指出:“加强城镇化管理创新和机制建设。要更大规模加快棚户区改造,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
九、谈医改。李克强总理指出:“为了人民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推进医改,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好这个世界性难题。”
十、谈污染。污染像贫困一样让人揪心,也一样难以解决。李克强总理指出:“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
李克强总理谈到的这些内容都是直接关系民生的重大内容,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届政府的带领下,我们的201x年会更好,我们的未来会更好。
通过这次认真的学习,看到《反腐倡廉教育读本》中一个个触目惊心的典型案例,看到少数党员干部放松了对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抵御不住诱惑,走向了犯罪的深渊,以致身陷囹圄,结果令人痛心,我对此感受颇深,启发很大。
:
篇12:大学生全国两会学习体会
全文共 1191 字
+ 加入清单2016年3月初,中华人民共和国召开全国政协和全国人大会议。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科技、卫生等各个领域。会期十天,两会期间五百多件议案,七百四十多份建议和意见集中反映了国家领导人对国家各个领域改革和发展的高度关切,对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重大问题的愿望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推动力。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我国政治之帆,更是老百姓的民生期待和厚望,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大致有如下几个热点问题
一、经济发展
如今的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上海强大的经济贸易纽带推动亚洲经济的发展。如此同时,今后中国仍面临更深层矛盾,资产持续高涨,消费不足,通货膨胀等复杂的经济形势,中国政府在两会期间着重把中国经济战略侧重于“调结构”,“防通胀”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这一主题变的更加凸现。
二、楼市房价问题
在去年全国各地房价普遍暴涨,打碎了年青人安居乐业的梦想。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更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而又健康的发展,房地产业商家也应该流淌这道德的血液。温总理而表态说自己有信心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在两会期间,总理还强调在未来五年内,每年将建造三千万套房子,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要求。
三、教育事业
中国教育事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当前“有学上”、“上起学”已经不是问题,百姓需求的焦点变成“上好学”,促进教育公平,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从理论上将这是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增长与现实供给短缺的矛盾,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不仅包括资金上的投入,也应包含合理的布局,调整结构,优质资源整合,师资力量的强化,保障师生安全,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特别加大教育改革力度,更应采用多元文化的办学模式,强化知识更新,不能变成单一的“发文凭”。
四、就业难的热点问题
首先,对十三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回顾,这过去的五年内,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显著提高,我们能够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使国民不断强大,经济不断发展,国民教育不断提高,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群体不断扩张膨胀,就业难的一系列社会性的问题更充分暴露这些问题,无形中把大学生划分到实实在在的弱势群体,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是两会期间党和国家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既能有效促进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也能真正把知识变成生产力,从而推动一个国家的实际发展。
通过这以上政府工作报告的学习,我进一步加深对一下几个方面的认识和体会:一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我们战胜各种严峻挑战,靠的就是科学发展。二、作为一名大学生更应该及时调整,准确修正自身工作方向指导,通过学习两会精神从而了解国际内的形势,坚决拥护党中央和国家所做出的科学决定。三、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自觉践行两会精神,自觉履行学生应尽的义务,积极参加两会精神的学习,讨论和实践中去。四、一定要铭记历史责任,发扬两会精神,为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13:2024全国两会内容心得体会
全文共 1528 字
+ 加入清单汇聚民意民情,问计国计民生,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哪些人最关注两会?他们最关注哪些问题?新华社联合百度搜索梳理了今年和自十八大以来的三年多时间里有关全国两会的大数据,“数”说两会关注点。
“最热门”:改革、环保、养老和创业
今年全国两会有哪些话题最热门?
百度提供的搜索数据显示,改革、环保、养老、创业这四大话题排名居前,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搜索“高频词”,这四个话题的搜索量均超过亿次。
紧随其后的则是反腐、一带一路、创新创业、依法治国、价格改革等,这些话题的搜索量均超过千万次。消费环境、教育公平、户籍改革、全面两孩、看病难看病贵等关键词的搜索频率也在百万次以上。
不难发现,百姓的关注点正是政府工作的着力点。
两年多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181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中央有关部门完成261个改革任务,各方面共出台改革成果785项。这几百项改革成果,几乎涵盖了当今社会热点、难点、痛点,利在当下,着眼长远。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让天更蓝、水更清;简政放权、“双创”不仅让百姓办事更方便,更激发出全社会创业创新的热情;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低保等保障水平近几年不断提高,一张保基本、兜底线、广覆盖的民生保障网不断织密织牢……
社会热点、百姓痛点,正是执政者关注的方向,和中央确定的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契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1月29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所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
“最变化”:感受中国发展成果
跳出年度数据,看看三年多来两会大数据到底有哪些变化。
百度提供的2012年底至今年2月份的搜索年度月度变化数据显示,从年度变化看,三年多来关于两会的搜索量变化不大;从月度变化看,搜索量峰值集中在每年的3月1日至3月21日期间。
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一些新词如“中国梦”“一带一路”等都成了互联网搜索的高频词,“互联网+”、亚投行、经济新常态、供给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扶贫、人民币“入篮”等也是网民搜索最多的关键词。
数据显示,习马会、养老金并轨、全面两孩、胜利日阅兵……这些在去年刚刚发生的大事,成为“热度上升最快”的话题,从中可以看到我们走过的历程;教育公平、食品安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养老……这些昔日的热点、难点逐步得到改善,成为“热度上升最慢”的话题,人们亲身感受到发展的成果。
2015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7.4%,继续跑赢GDP增速,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进一步收窄;全国新建、改扩建校舍5166万平方米,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取得明显成果;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外地务工人员更多享受基本公共服务逐步推进……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表示,从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紧紧围绕共建共享这一核心,全面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覆盖面,让百姓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最关注”:给关注两会人群画个像
“最关注”全国两会的都有谁?根据大数据,搜索人群呈现以下“画像”特征:
从地域分布上看,搜索量排前十的地方分别是北京、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山东、河南、河北、湖北、四川,表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与中部人口大省关注度较高。当然,分析显示,西部地区搜索量低也与人口少有关。
从年龄分布上看,19岁以下占搜索人群的13.32%,20-29岁为66.72%,30-39岁为16.51%,40-49岁为2.36%,50-59岁为0.67%,其他占0.42%。
数据表明,20-39岁中青年群体对两会的关注度最高,占总搜索人群的八成以上。这也与这一年龄段是上网主要人群的统计相一致。
篇14:2024年教师学习两会精神心得体会
全文共 1213 字
+ 加入清单本次“两会”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面召开,中国人民集中力量办大事、办好事的局面振奋人心。会议的热点问题正是社会的焦点问题,通过关注两会,我也发现自己对社会的了解、认知逐渐增多,社会责任感有所加强。
目前作为一名顶岗实习教师,通过对今年召开的两会的了解及学习,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我打算就“教育”这个和民生息息相关的热点话题发表自己的一些见解。
始终认为强国必先强教。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要抓紧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着重抓好五个方面:
一是推进教育改革。要解放思想,大胆突破,勇於创新,鼓励试验,对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制度等进行系统改革。坚持育人为本,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探索适应不同类型教育和人才成长的学校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提高办学和人才培养水平。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二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初中校舍改造和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尽快使所有学校的校舍、设备和师资达到规定标准。为农村中小学班级配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让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的支持。
三是继续加强职业教育。以就业为目标,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四是推进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和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鼓励高等学校适应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推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学术发展紧密结合,激励教师专注于教育,努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创建若干一流大学,培养杰出人才。中央财政要加大对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持。
五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鼓励他们终身从教。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培训,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贫困地区从教。加强师德教育,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关系著民族素质和国家未来。不普及和提高教育,国家不可能强盛。这个道理我们要永远铭记。
要贯彻好全国两会精神,就要扎实做好4项重点工作:一是要全面把握总体形势,认真学习传达两会精神,巩固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和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基本政治制度;二是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推动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深入发展;三是推进改革创新,解决发展中的体制性障碍问题,在关键环节、关键领域的改革开放要有新突破;四是恪尽职守,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确保完成政府工作各项任务。
2.2015年两严学习心得体会汇编
3.2015年教师学习去极端化心得体会
4.研究生学习2015全国两会精神心得体会
5.2015教师寒假政治学习心得体会
6.入党积极分子学习2015全国两会精神心得体会
篇15:2024年两会精神心得体会
全文共 652 字
+ 加入清单用在政府自己身上的钱该怎么花?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答案:坚守节用裕民的正道。报告给中央部门定了高压线,即一律按不低于5%的幅度压减一般性支出,决不允许增加“三公”经费,挤出更多资金用于减税降费。此举彰显政府自身勒紧裤腰带,让百姓过好日子的坚定决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停建楼堂馆所、清理公房公车、压缩政府性文娱庆典活动等一系列举措接连落地,“三公”经费逐年减少,奢靡之风明显减少,党政形象大为改善,赢得了人民群众好评。
国奢则用费,用费则民贫。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财政收支矛盾仍然十分突出,政府带头节约开支尤为必要。政府厉行节约不仅仅是省钱,还会产生强大的示范作用,引领全社会形成艰苦奋斗的好风气。政府开支减少,少花钱多办事,可以给企业改革创新营造更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空间,大大增强企业发展的信心和活力。企业经营红火了,创造的整体社会财富增加,老百姓的生活自然也会水涨船高。换句话说,政府撙节用度,百姓更能荷包宽裕。
节用是手段,裕民是目的。细读政府工作报告和预算报告,无论是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提高至每人每年450元,还是中央财政安排补助地方专项扶贫资金比上年增加200亿元,无论是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还是加大对资源能源型和财政困难地区支持力度,都可以看到,这每一分增加的钱,都是用在补民生短板上。
各级政府和部门下定决心削减行政开支,拿出实招减轻企业过重负担,综合施策改善民生薄弱环节,百姓的日子就会一天比一天过得红火。
篇16:2024全国两会观后心得体会
全文共 4302 字
+ 加入清单日前,国企改革推出重大举措,落实董事会职权等“十项试点”计划公布,标志着国企改革又一次向深水区重点突破。
两年多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181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中央有关部门完成261个改革任务,各方面共出台改革成果785项。
随着一项项改革措施密集出台,全面深化改革潮掀浪涌,奏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强音。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新的五年发展规划将提交审议讨论。届时人们可以看到,一份彰显改革决心、贯穿改革主线的规划将变为国家意志,成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
勇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打造增长引擎
这段日子,紫晶立方的淘宝小店销量激增,元旦、春节、情人节……定制3D打印礼品设备的采购单接连涌来。
这家由大学生创立的小公司,3D打印机销量已达1400余台,正在商谈的经销商订单超万台。
创业梦想的实现,得益于两年前的一项改革举措。
2013年3月1日,还在清华大学就读的王世栋拿到了商事制度改革后北京首张企业营业执照,创办了紫晶立方。“因为取消了最低注册资本的限制,让我们轻松迈过了创业的第一道门槛。”他回忆道。
一元钱办公司、简化住所登记、改年检为年报……商事制度改革调动了千百万创业者的积极性,去年全国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2万户。
“实践证明,以商事制度改革为代表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能为市场主体减负、能为大众创业松绑,能够发挥经济运行‘发动机’和‘稳定器’的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刘文新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既定,任务艰巨。发展动力何在?
路径就在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一个个微观层面的创新创业活力,汇聚起大范围高强度的发展能量场——
杭州滨江区,春节刚过,全球最大视频监控设备生产企业之一的海康威视,就忙着盘点业绩、谋划开局。从科研单位转身为实体企业的海康威视,在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走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我们最早的板卡产品到现在已经卖不动了,后续创新产品不断推出后,企业发展曲线始终是上扬的。”企业负责人陈宗年说,当前不少传统企业面临困境,但同时也有许多创新先行企业进入良性轨道。
一项项谋当下、利长远的高端改革举措推出,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
财税改革先声夺人,夯实发展基础;价格改革破冰前行,催生发展活力;金融改革步伐加快,疏通经济血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整体推进,促进协调发展……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科研人员在创新成果转化中的处置权、收益权……改革释放“体制红利”,构建人才集聚机制,点燃创新的火种。
一个重大思路的调整,引发全世界关注。从供需两端入手,着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山东小城龙口,一块价值大约每吨1万元的普通铝锭经过挤压、焊接、拼装,变身高铁列车的一部分,价值超过6万元。这块普通铝锭的华丽蜕变,是“龙口智造”的代表作。
面对产能过剩压力,以铝业为主的龙口市近年来着力从供给侧推动改革,通过科技创新带动产品升级,形成了从能源、铝土矿到铝合金终端产品的完整高端铝材产业链。
去年底,新加坡《联合早报》敏锐发现,面对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中国领导层继“新常态”之后,再提出另一个经济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从LV包到尿布,一边是人民群众对高质量、高品质产品的需求,一边是中国游客‘买断’全世界,这些产品不是中国不能生产。”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日前说,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在供给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指出:“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技创新是动力,实体经济是主体,改善人民生活是最终目标。”
2015年,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对GDP贡献率已跃升至66.4%。展望未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压缩无效供给、改造落后供给、创造优质供给,必将释放出更大需求潜力,使消费更好发挥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
“只要全力加强改革,中国未来5年就能实现年均6.5%的增速。”美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说。
强改革——瞄准难点痛点发力,补齐发展短板
河面铺满绿萍蓝藻,一些地方漂着死鱼……这是不久前记者在蚌埠市淮上区淮河支流三浦大沟岸边看到的一幕。淮河,曾被列为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之首。多年治理下来,虽然干流水质明显好转,但支流水质仍让人忧心。
“因为污染重,村里人吃水都困难!”当地村民说。
发展有制约,现实存短板。解决之道何在?
就在深入推进改革,以问题为导向,针对经济社会发展难点和民生痛点,加快补齐短板。
“无论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还是人与自然和谐问题,无论是解决民生难题还是社会公平正义问题,都要通过改革推动、靠改革实现。”全国人大代表傅企平说。
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宣言书——
针对资源环境制约,中央层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打出一套理念先行、目标明确、顶层设计、系统推进的“1+6组合拳”,从强化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保责任、建立环境监测新格局、发挥好审计监督作用、明确领导干部责任追究等多方面作出一体化制度性安排。
地方层面,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刚刚召开的地方两会,“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热词:北京提出不以GDP论英雄,要求领导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发展质量、优化发展环境上;福建强调“决不能要了金山银山丢了绿水青山”……
这是提高人民“获得感”的承诺书——
2015年12月,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发布声明,由于急诊儿科医生人手不足,医院暂停急诊儿科服务,仅收治危重症患儿。
“加强儿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卫生计生部门与教育部深化医教协同改革;启动儿科医师转岗培训;加强儿科医务人员针对性继续医学教育。”24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采取四项主要措施加强儿科医生人才培养,到2020年,力争使儿科医师达到14万人以上,每千名儿童拥有的儿科医师数达到0.6人以上。
1.3亿65岁以上老年人,期待增加养老服务供给,增强便利医疗保障;900万城镇登记失业人口,期待有一门专业技能,实现稳定就业和收入;7000万贫困人口,期待早日脱贫奔小康……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期盼,为深化改革提供了指向。
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改革贫困县考核机制,建立贫困县约束机制,研究贫困县退出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产业体系、市场体系……一系列经济社会领域的改革措施蓄势待发,预示着未来五年将是一个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时期。
“改革为了人民,改革必须依靠人民。人民从改革中受益,有了更多获得感,会更加支持改革。”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谢春涛说。
这是促进公平正义的决心书——
不久前,国办印发《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为所谓“黑户”打开了实现权利之门。虽然少数人因出生证明补办和领养登记而遇到一些困难,但随着制度的完善,这些难点将逐步消解。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战略部署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把全会提出的180多项对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举措,纳入改革任务总台账,一体部署、一体落实、一体督办。
竖起权力与司法间的“防火墙”,严格规范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程序,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立案登记制改革正式实施……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一项项“啃骨头、动奶酪”的举措令全球瞩目。
促改革——增强攻坚克难意志力,凝聚起奋进的力量
在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国家深化改革,绝非易事。30多年来,容易的改革基本完成,而深水区的改革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面对艰难险阻怎么办?办法就在拿出击楫勇进的决心和气概。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强调:“坚定改革决心和信心,增强推进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扭住关键、精准发力,敢于啃硬骨头,盯着抓、反复抓,直到抓出成效。”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
——促落实,必须革除畏难观望心态。
2016年上班第一天,8位民营企业家应邀走进上海市委会议室,就如何以改革促创新、加快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献计献策。
尽管上海的一系列重大改革探索走在全国前列,但面对“十三五”开局之年的新形势,市委领导班子清醒认识到:“要当好发展的排头兵、改革的先行者,就要始终全力以赴推进各项改革工作,每项工作都要有时间表,都要真抓实干、注重结果。”
必须去除等待观望、畏首畏尾,否则,改革将一事无成。
近日,环保部宣布已如期完成与直属8家环评机构率先脱钩的承诺。这是环保部针对“红顶中介”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现象,主动推出的改革之举。
“今年还将有200家类似的环评机构需要脱钩。”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说,“这项工作非常繁重,也很敏感。这是割自己的肉,阻力很大,但是我们坚定不移。”
瞻前顾后、抱守私利,改革就难以深化。
公车改革、简政放权、国企薪酬改革、足球改革……每一项深水区的改革措施都是在“动奶酪”“破藩篱”,都需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
——促落实,干部状态是关键。
2015年11月,“史上最高规格”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并将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有明确目标,更有实招硬招。中央抓扶贫工作从完善考核约束机制入手,以改革的手段克服当前“为官不为”“贫困县领导不关心扶贫”等问题。
“把改革落实到位,就要用‘硬手腕’推进,与官员的‘乌纱帽’挂钩,由中央督查,做不到的就要处理人,一票否决。”河南省扶贫办主任张成智说。
——促改革,提高能力是要件。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基础,按照中央部署,2016年将再安排河北、山西等10个省份开展整省试点。
“不仅要查缺补漏、有序推进,还要善作善为、善始善终,以创新思维着力维护和发展农民经济权益。”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不只是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财税体制改革……一系列难度系数大、涉及面广的重大改革措施陆续出台并进入实施阶段,牵一发动全身,都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
中央已经明确,要把试点先行作为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对一些难度大的改革,中央定方案,地方趟路子,充分发挥试点对改革全局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要抓实、再抓实。不抓实,再好的蓝图只能是一纸空文,再近的目标只能是镜花水月。”这几天,全国人大代表、兰州理工大学教师马建苹正在对自己有关教育的议案做最后修改完善,她说,“发展优质、均等化的职业教育不能只是笼统鼓励倡导,要把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与深化改革联系起来,把措施落到实处。”
一年之计在于春。以改革促发展,是时代的重任、人民的重托,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篇17: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观后感个人心得
全文共 2543 字
+ 加入清单正月十五的烟花还没来得及欣赏,全县脱贫攻坚的战鼓就已擂响。正月十四,单位领导电话与我沟通选派干部到贫困村脱贫攻坚事宜,我欣然应允。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脱贫攻坚是为民之举,为善之劳,功在千秋。无论单位领导出于什么想法和理由找我,作为党员干部,有幸参加这次扶贫攻坚工作,是我的荣幸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尽管有许多实际困难:老父亲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孩子不满四岁需人照顾、家在市区,往返会更加的麻烦和辛苦。
初到村上十年前,我在乡镇工作时曾联点包抓这个村,现任村支书那时还是村里的民兵连长,村主任也是当年共事的老相识,这次相见也算是见了故人,心中难免有些庆幸。十年弹指一挥间,一切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全村还有着22.9%的贫困发生率,近五百人的脱贫任务依然艰巨。与以往扶贫不同的是,这次脱贫攻坚是层层立下军令状,倒排时间表,脱离原单位,全身心投入,全天候驻村,全面脱贫奔小康,任务更加艰巨。好在早我两年市里包扶单位选派了第一书记老周驻村搞扶贫。老周是市驻村工作队长,我是县驻村工作组长。老周是脱贫攻坚指挥部总指挥,我是副指挥。我们都是外地人,都来自县区部门。两个外乡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干着同一项工作,吃在一起,住在隔壁,从此命运有了交集。至此,村上也形成了第一书记、工作组、村组干部三方聚力抓脱贫之势。
病中遐想进村时天还很冷,我很快感冒了,似乎还有些发烧,本想喝些冲剂就能撑将过去,可现实是不行的,我再也不是十年前的我,以至于头晕小睡竟将挂职副县长拒之门外。同学为给我改善伙食送来一个肉夹馍,因为好久没吃肉了,咬了一口居然没尝出那是肉。搅团是我喜爱的美食,尝了两口就没有了胃口。我在想,没病的时候中午在村上能这样吃一顿“心仪”的饭该多好,在不切实际的情况下,随心想象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啊。
走访老徐十年前,我无牵无挂,无亲无故来到这里,故能无私无畏。如今,当我再次走进这里,已然物是人非。不少人还向我热情地打招呼,有些直截了当的说我进城这些年,职务也没升上去,似乎很惋惜,我一笑了之,并不介意,知道他们内心是朴实的。那天,去见贫困户老徐,我就快把他家门砸烂了,才见他慢悠悠的来开门。老徐正给老伴熬草药敷腿,家徒四壁,又阴又暗,一个节能灯快吊在我鼻尖的位置。病痛已使他老伴双腿严重变形,可老太婆一听我说“老徐还挺疼你的”,笑得合不拢嘴。我脑海中闪过四个字“白头偕老”,用现在流行话说就是“你若不离不弃,我便生死相依。”有些村干部抱有工作组不会长期扎下来的心理,为我们到来前的准备也不很充分。后来,慢慢的才明白这次要长期安营扎寨的。大家这样想也是正常的,驻村前有同事好心叮嘱我说这次也许是个机会。我想什么又是机会呢?这也许是全县历史上最后一次脱贫战役,也是我职业生涯最后一次在乡村工作了,不来也就赶不上了。
感受寂静乡村的夜晚是寂静的,也是寂寞的。有时静的令我害怕,唯一想做的就是给妻子和儿子打个电话。偶尔也有不安静的夜晚,狂风大作时呜呜的呼啸声响彻夜空,偶然深夜还能听见窗外不知什么动物的嚎叫声,还有几次听到楼下跑大车的司机们在吆喝着什么,这群奔波的人们可能是在这里歇脚。起身向外望去月亮孤独的挂在夜空。
乡下日子过的飞快,快的白天来不及想正在家里发脾气的父亲,来不及想可爱的儿子,大有“只知有汉,无论魏晋”之感。也许我太过专注,以致常于梦中谋划脱贫大计:今年,对没技术、没能力、没资金的80户贫困户,由企业代养奶山羊,每户每年可获得350元的参股分红,连分三年后还可领到一只羊;
对有搬迁意愿,符合条件的19户贫困户,帮助他们通过移民新村安置、插花自建安置、购买县镇保障房的方式拔穷根;
19户养羊户每户能享受畜产局1666元的养殖补贴;养殖黑乌鸡帮助贫困户“换穷业”是不是行得通;
还有150户土地流转……自认为对工作从没有如此上心过,也许是累了。累是连日来最深切的感受,天一黑就犯困这是好长时间没有过的状况。
电影专场也不知老周这两年在乡下的夜晚是怎么过的。有天晚上我看着他在宿舍和办公楼之间走来走去,竟然感伤起来。十年前在乡镇工作,虽是清苦,夜晚倒也能看看电视和同事聊天吹牛。而如今,县里的电影放映员每月按时来村里的广场放映,我才能稍稍感到人气。天热的时候,每次放映两个片子,放映前后都要帮着放映员搭拆架子。天冷的时候,好几次观众只有老周一个人,我戏称这是他的专场,拍了照发到朋友圈,点赞的一大片,都说这是浪漫,其实……
半斤白糖扶贫日子虽然单调,却有时也令人感动。一个上午,我正在村委会院子和村上几个干部谈工作。这时,一个面部黝黑的中年妇女手里提着一个白色小塑料袋来到大院,里面装的什么没看清楚。她好像没看见我们似的,径直就进了老周的办公室。那半会老周没在办公室。我见她进去就跟了进去,仔细一看,这不是散养五保户转娃嘛!村里有名的疯子呀!我问她干什么,只听得她嘴里念叨着老周吃糖什么的,见我来,慌忙把手里的塑料袋扔到桌子上,颠颠的跑了。我提起袋子看了看,原来是半斤多白糖。下午,老周回来,我学说给他听。老周很吃惊,说转娃能给他送白糖真是不可思议!据他绘声绘色的讲,去年十二月间,天很冷,村上的互助幸福院好几天不见转娃来吃饭,他就和村民小组长找遍村子,在一间废弃的小屋里找到了正捂着肚子,缩成一团的转娃,看样子生病了。急忙叫了车,抬起转娃,送到了县医院,经诊断转娃得了病毒性感冒和胆囊炎,吃药打针,折腾到晚上十一点多他们才回到村里。老周讲,这件事他以为都过去了,没想到转娃会送半斤白糖来感谢他,着实让他太感动了。到现在老周每次捏一撮白糖冲水,都说糖水好甜好甜。
公选考试十二年前,我有幸见证了村民兵连长通过“公选”当上县里第一批公选村支书,那时的他还略显腼腆,找我帮他做考前准备。可之后的参加从工人农民招录公务员考试,虽屡战履败,又屡败屡战。这次进村四个月,又赶上他参加县上组织的从“三类人员”中择优选拔镇领导班子成员考试,考前我们也有几次深入的交流,相比当年他已很成熟稳健。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笔试、面试、量化考察等环节,他在村党组织书记组拔得头筹,跳出农门,被委以副镇长之职。十二载一个轮回,在这个轮回里两次见证一个人职业生涯跨越式进步,也算是一种幸运和缘分。
篇18:2024个人全国两会学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1970 字
+ 加入清单我想讲讲对新动力的一些认识,我觉得在学术上,对增长动力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我们一般都是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去讨论,中国从过去来看,传统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投资需求的拉动,工业产能的扩张,以及要素的高强度投入,这些方面的动力,其约束条件都在增大。
首先是依靠扩大投资拉动增长,这一动力受到投资效率明显下降的约束,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后,降幅更加明显。投资效率下降以后,要保持收益必然要增加杠杆。10年到15年,我国年均负债的增长也是明显高于名义GDP的增长。
第二,工业产能扩张明显受到多数传统制造业的影响,达到了产能的峰值。从过去两年看,钢铁、水泥已产量已经在负增长,发电量有的月份也是负的,因此,我们认为总量已经达到极限了。从国际比较看,日本和韩国经济高速增长期结束以后,进入了中速阶段,无论是人均的钢材消费量,用电量,汽车保有量,其增速回落都是非常明显的。它已经达到峰值,不可能扩张了,我们再依靠工业产能扩张这条路基本上不行了,我们不能走产能扩张的路子,一定要走价值提升的路子。
第三,依靠生产要素高强度投入的条件也在发生变化。首先,劳动力在减少,老龄化趋势是非常明显的。再看要素的生产率,过去都是呈放缓的态势。从劳动生产率和资本产出率来看,也都是下降的。过去传统的动力都在减弱,所以现在提出要推动动力转换。
改革开放后,中国也经历过两次动力转换。一次是1979年到1998年,我们那时候主要的约束条件是需求端,供给不足,而需求是不断在扩张的,是典型的短缺经济,总量失衡表现为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主要来自改革开放,释放供给潜力,实现供需的总量再平衡。
第二次就是1998年到2010年,它的基本特征就是需求开始疲弱。供给相对比较充足,需求就显得相对不足,出现了通缩的现象。需求成为约束条件,因此提出通过扩大内需,搞基础设施投资,所以现在中国的高速公路总长两万多公里,铁路超过12万公里,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总里程跃居全球第一位。
2010年以后,尽管也存在总量性失衡,但是主要表现形式或者主要矛盾已经转为结构性失衡。这种结构性失衡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约束条件,结构性失衡表现出什么特点呢?实体经济供需错配,需求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在升级。但是由于国有企业的传统体制制约,供给不能随着需求的升级而进行相应的调整,所以就出现了实体经济利润下滑、价格指数负增长、工业品指数负增长等现象。
实体经济下滑,导致资金大量流入虚拟经济领域,通过杠杆来获取高收益。还有一个重要的领域就是房地产,去年前十一个月,按揭贷款占新增贷款比例达到72%,如果再加上开发贷款,这个比重就更高了。某种意义上讲,把银行的资源高度关联在一起。
这一轮动力转换就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做文章。要推进这一轮改革,当前是从化解过剩产能入手的,为什么要去做这件事?这是重建市场化机制的重要条件,不能说过了十年之后,再来去产能,一定要把这个机制建立起来。
动力转换还要找到新动力,新动力可能会涉及很多方面,但是核心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就是资本的产出率,劳动的生产率和全要素的生产率。怎么来提高?关键还是靠改革。提升要素生产率有没有空间呢?我觉得空间非常大,按照劳动生产率的国际比较,中国的水平还非常低。从资本产出率来看,我们现在也在大幅回落。从全要素生产率来看,我们跟发达国家的差距是非常大的。这三个都有很大的空间,怎么去挖掘这些空间?就是要通过改革。
首先要激发企业家精神,振兴实体经济,提升资本的产出率。这里面我们需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打破资本流动的制度性障碍,让资本能够自由流动、有效配置。第二个就是要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硬化国有企业的预算约束,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另外要抑制资本泡沫,遏制资本“脱实向虚”,为恢复实体经济的资本收益率创造良好的环境。推动企业市场化兼并重组,重建市场化产能出清的新机制等等。
第二就是提升人力资本,推动资本深化,提升劳动生产率。我们说随着经济发展工资也增长有它的合理性,但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可以通过提升劳动生产率,来减缓工资上升的压力。要着力提升人力资本质量,特别是地方型的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本科和职业教育转型,大规模培育产业技术工人。我们现在高校可能也过剩了,应该结合产业升级的人才需求,加快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鼓励民间创办小型的高层次研究型大学,放宽国外一流大学到国内办学的条件。建立体制内体制外的旋转门机制,提高劳动生产率。
最后就是要通过结构性改革,来重塑激励机制,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包括推进科研机构的改革,倒逼体制内的研发机构的改革,加快要素市场的改革。特别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还会释放出很大的潜力。还有加快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特别是对干部的有效激励机制,这些都有利于更好的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我就讲这些,谢谢。
篇19:政法干部学习两会精神心得体会
全文共 3020 字
+ 加入清单三月春意洋洋,春风袭人,绿意萌动, 到处是生机盎然的美好画卷。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承载着百姓的寄托和希望,肩负着历史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带着各自的议案奔赴北京,齐聚一堂,共商国是,为祖国发展献计献策,为普天生民请民愿。一年一度的两会是人民政治生活中的盛事,是各方英杰的“群英会”,迸发的是智慧,凝聚的是力量,统一的是思想,形成的是共识。在二个星期的时间里,我始终关注两会的进展情况,注意学习和领会两会精神实质,用两会精神指导我市的司法实践。
深入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关键在于知行统一,首先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一方面加强两会精神学习与领会,另一方面立足基层法院实际,认真抓好“五型”司法,在具体的司法审判实践中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实现“以法治国”和“法制中国”作出应有贡献。
一是坚持服务型司法。为大局服务是人民法院的神圣使命。牢固树立司法工作服从和服务于党委政府大局的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县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自觉把法院工作置于大局中来谋划,找准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法院工作与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同频共振”;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富裕和谐文明的幸福家园奋斗目标,高度重视重点项目建设的社会稳定工作,妥善处理项目建设中出现的矛盾纠纷,依法排除影响工程建设的妨碍和阻力,切实保障重大建设项目顺利进行;加大对森林、荒山和矿产资源的司法保护力度,依法打击破坏生态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妥善处理与农村改革发展有关的矛盾,依法审理好各类涉农案件,依法打击妨碍农业发展、破坏农村稳定、损害农民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主动、有效地服务“三农”工作,积极运用法律手段推进新农村建设,助推农村稳定和发展。
二是坚持能动型司法。充分发挥司法能动作用,延伸审判功能,积极开展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切实维护良好的社会管理秩序。完善参与社区矫正良性互动工作机制,加强与公安、司法、社区、学校、家庭的沟通联系,协同、配合做好被矫正人员的日常监管和法制教育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的发生;完善参与网络虚拟社会建设管理机制,依法打击网上诈骗、网上盗窃、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等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净化网络环境;完善法律服务机制,深入开展法律服务活动,采取送法上门、以案讲法、办法制讲座、开通法律服务热线等方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实现“静态”普法向“动态”普法转变,努力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积极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开展民间借贷、农民工工资、金融借款、合同类纠纷等专项审判,认真落实执行联动威慑机制,加大对诚信正反两方面典型案件的宣传力度,通过惩治失信行为,加强信用警示,引导全社会增强诚信意识;积极参与和谐社区建设,以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作奉献”和新“三万”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法律援助、政策宣传、扶贫济困活动,同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城乡结合部、涉黑涉恶、黄赌毒窝点的打击治理,促进社区和谐建设,助推基层社会管理;抓好司法调研,建立对社会问题审判信息分析、预警工作机制,对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反映在司法领域的各种情况和问题,以及多发性、倾向性和新类型案件,及时研究总结、反映通报情况、提出对策建议,为社会管理创新注入司法动力。
三是坚持和谐型司法。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人民法院的重要职能。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分子的同时,加强轻微刑事案件的和解工作,对具有法定从轻、减轻处罚情节的依法从宽处理,分化瓦解犯罪,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强化“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理念,充分发挥调解工作在解决矛盾纠纷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调解结案率、自动履行率和服判息诉率;高度重视涉诉信访工作,坚持院领导接访制度,完善信访案件终结机制,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化解涉诉信访积案;加强非诉讼矛盾防控和化解工作。强化诉前矛盾化解和诉调对接工作,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诉讼调解”四位一体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法院与村镇、工会、妇联、民调组织的联系互动机制,法庭与辖区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维稳信息共享机制,充分利用司法的指引功能对矛盾纠纷进行诉前分流和引导。抓好执法办案与社会矛盾防控的对接,从审判、执行的各个环节,随时排查和掌握易引发社会重大事件的纠纷、易产生群体性诉讼的矛盾,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和化解措施,变被动为主动化解,变事后处置为事前预防,努力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
四是坚持效能型司法。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是检验人民法工作成效和提高群众满意度的重要途径。注重提升司法便民工作质效。加大电话咨询、巡回立案、就地办案等便民力度,落实便民联系卡制度,设立 “假日法庭”和“流动法庭”,加大适用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简化审办理案件力度,缩短办案周期,减轻群众诉累,确保群众以最便捷的方式、最小的成本实现利益诉求;注重提升司法政务工作质效。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司法管理制度,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狠抓制度落实,推行工作任务分解、交办和督办制度,加强制度落实考核,做到每周有抽查、月月有通报、年终有奖惩,保证各项工作规范、有序、节俭、高效运行。认真做好考勤、财务、车辆管理和安全保卫、法院保密、网络舆情应对等工作,注重细节管理和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司法政务工作效率和整体效能;注重提升审判工作质效。坚持把案件质量作为审判工作的生命线,大力实施“铁案”工程和“精品案”工程,以审判管理为依托,落实法律文书“三级审签”、案件质量评查、审判流程监管、发改案件剖析讲评、案件质量检查通报等制度,坚持简易案件庭内研讨、疑难案件业务小组“会诊”、重大复杂案件审委会讨论制度,全面推行审判绩效每月通报、季度考评、年底兑现的考评奖惩机制,力促审判质量提升、办案效率提速、审判效果提高、绩效考评进位。
五是坚持清廉型司法。公正廉洁司法,关乎公平正义,关乎法院形象,关乎队伍安危。坚持违法违纪违规“零容忍”,以建设“零违纪”的班子、带出“零违纪”的队伍、争创“零违纪”的法院为目标,着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深化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力度,实行“一票否决”制度,筑牢廉政防线;坚持随案发送《廉政监督卡》,畅通举报电话和举报邮箱,在审判执行部门设立廉政监察员,加大审务巡查和督察力度,加强对司法行为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认真做好年度工作报告和专项报告,及时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重要部署、重大情况以及办案中的突出问题,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建议和关注案件,邀请代表、委员视察法院工作、旁听案件审理,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加强与检察机关的工作沟通与交流,落实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制度,认真对待检察建议,依法接受检察机关监督;落实公告开庭、公开宣判、新闻发言人、案情通报会制度,开展“带案回访”和 “公众开放日”活动,加强裁判文书上网工作,推进阳光司法,认真接受社会监督;充分发挥网络和媒体宣传优势,实时发布法院工作动态信息和重大案件审判信息,及时主动接受社会舆论监督。
司法实践没有止境,建设和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没有止境。学习好、贯彻好两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需要坚持不懈的润化在思想上,落实在实践中。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人民法院要在两会精神的引领下,始终不懈地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篇20:2024全国两会会议心得体会
全文共 1262 字
+ 加入清单春光明媚,两会大幕将启。家事、国事、天下事,梦想的图景激荡人心;新常态、“十三五”、发展新理念,中国的步伐举世瞩目。随着“两会时间”临近,世界的目光更加聚焦中国。从改革开放的万千气象中,国际社会感知着来自东方的信心与力量。
跨越风起云涌的“十二五”,中国与世界携手迎来发展的新起点。从“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的坚定信念,到“一带一路”建设稳步推进,再到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远谋划……在中国与世界紧密互动、深度融合中,改革开放的中国不断给世界带来机遇。“我们相信,中国仍是全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增长故事,并将继续提供令人兴奋的投资机会。”美国《福布斯》网站言论,道出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前景的信心、对合作共赢的期待。
信心与期待,基于中国经济的实力与底气。刚刚过去的春节期间,近600万中国出境游客“刷出”约900亿元人民币的境外消费,“散入春风满洛城”的中国年,不但成为一种影响全球的经济现象,也生动诠释了中国经济的巨大潜力。从世界第二的经济体量,到全球经济增量的首要贡献者,从成为世界最大贸易国,到连续多年稳居最具吸引力投资目的地之首,“中国好,世界就好”正在成为全球共识。高铁、核电、智能手机、互联网经济等一张张耀眼的中国名片,激荡起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时代浪花,标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深刻转变。
信心与期待,源于中国制度的优势与活力。一家德国媒体叩问:中国取得发展成就的原因和做法是什么?透过两会议程,答案可见一斑。无论顺风逆风,中国航船始终稳健前行,这与稳健高效的决策机制密切相关。作为今年两会最受关注的话题,“十三五”规划建议让世界再次见证了执政党的政治智慧。从确立发展新理念、新思路,到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环境治理到铁腕反腐,与时俱进的战略决策,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洞见和对国家民族的担当。两会代表委员将通过民主立法、民主监督、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等多种方式履行职责,为决胜全面小康提供有力制度保障、汇聚全民族力量。这种强大的决策力、动员力、行动力,打造出卓越的中国速度、中国效率,是创造中国奇迹的根基所在。
信心与期待,来自中国攻坚克难的决心和能力。无论为破解发展短板建言献策,还是为改革攻坚凝心聚力,两会日益发挥集众智、汇众力的作用,把亿万人民的智慧和意愿有效转化为同心合力实现伟大梦想的磅礴力量。面对挑战,中国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也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勇气和魄力。“中国面临的问题同样也是世界面临的问题……在所有国家都在寻求解决之道的过程中,中国提出的规划和纲要是最行之有效、也最有可能实现的。”在世界经济艰难前行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目光投向东方,期待从中国智慧、中国实践中找到借鉴、汲取力量。
“乘之愈往,识之愈深,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展望两会,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呼之欲出。当中国踏上建成全面小康的新航程,世界也不断从这个东方古国的前行中发现新机遇。让中国与世界的目光交汇,让合作共赢之路越走越宽广,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