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2391

作文

953

游兵马俑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一篇课文,是关于兵马俑的,它向我们介绍了兵马俑的来历和许多知识。那时,我真想去看看兵马俑。这个假期,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放假的第四天,爸爸妈妈带着我来到西安,第一站我们就参观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一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号坑展览馆。从展览馆大厅的介绍里我看到,兵马俑是1974年3月,一位农民打井时发现的。一号坑东西长230米,南北长62米,共有陶俑陶马6000余件。看到这里,我更迫不及待了。于是,我们拉着手穿过人群,进入博物馆。

哇!博物馆里人山人海,游人如织,把一号坑围得严严实实,我什么也看不见。于是,我们走呀走呀,终于找到一个人少一点儿的地方。我钻进人群,终于看到了梦寐以求的兵马俑!

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好像马上就要进攻了。听导游介绍,前面三排没有穿铠甲的是敢死队,后面有一排排整齐的陶俑和陶马。我发现有的陶俑手断了,有的陶俑没有头,可能是因为在挖掘时不小心弄坏了。

对了,课文里说,这些陶俑千人千面,表情不一。我赶紧拿出望远镜,向里面望去。看完以后,我不但发现他们面部表情不一样:有的表情严肃,有的闭眼沉思,还有的看上去笑眯眯的。就连头发扎得都不一样:有的把头发盘在中间,有的盘着旁边,还有的戴着帽子。不管是陶俑还是陶马,都惟妙惟肖,各不相同。

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果然是太壮观了!

再往里走,我们看到有的坑里铺着塑料布,原来那是没有挖掘的。旁边有一些残缺不齐的陶俑和陶马,这些都是等待修复的。

接着,我们来到了二号坑和三号坑,参观了将军佣、鞍马佣和跪射俑。一个个逼真的兵马俑,让我想到了秦朝战争时激烈的场面,也让我更加佩服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走出兵马俑博物馆,虽然有点儿累了,但我还是很开心,因为我终于来到了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看到了真正的兵马俑。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秦兵马俑介绍作文

全文共 1279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秦兵马俑的发现,完全可以算得上是第八大奇迹!不看金字塔不算到过埃及,而不看秦兵马俑就不算到过中国。我和妈妈就到了举世闻名的秦兵马俑博物馆参观来了。

来到博物馆中心的陈列馆里,馆内一个菱形标志吸引了我。我定睛一看,原来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代表性标志。蓝色的外圆中心包裹着菱形的图案,很有特色。

馆里很明亮。前方是一个阶梯,走上去,可以看见壮观且巨大无比的两个提线木偶。一个是面容平和的秦俑,他的手牢牢地牵着一个小女孩。它们可曾经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走过秀”哪!不知你们发现了没有?

钻进一个昏暗的小厅里,阴暗的光线使得周围的景物更加生动。眼前四匹骏马正拉着一辆车。玻璃柜台柔和的白色光线洒在马儿身上,形成淡淡的光晕,让它们显得更加真切。那四匹马白色的身子,几块显眼的黑色斑纹点缀在四只强而有力的长腿上,可以想象它们驰骋起来会有多么英姿飒爽啊!可是为什么非要四匹马呢?原来争强好胜的秦始皇认为,“四”与“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驷”谐音,可以说明自己是个守承诺、讲信用的正人君子。

向前走,好多的玻璃柜台中陈列着各式各样的文物。其中有两只箭很是显眼,上面青漆斑驳,残旧不堪,年代又颇为久远,就更是显得陈旧。导游说,这箭一支头儿尖,一支头儿平,一支用来演习,一支用来讨伐征战。可想而知,当时的秦始皇野心雄厚,想据天下为己有。

出了小厅,出了陈列馆,我们来到一号挖掘坑。刚进门,我就被它的宏伟气场震慑了。它一望无际,每个小坑里都笔直地站满了秦俑,挨挨挤挤。头戴冠冕的,脸布胡须的,眼神凌厉的……个个神态不一,各有其表且栩栩如生,难以想象古人是如何做到这样的精雕细画的。它们的发髻全都向右,这是大秦的一种习惯。远处一望,好像来到一片海域,雄壮得令人惊诧不已。一号坑还有尚未挖掘完毕的地方。横木横穿,秦砖堆积。有几个人头戴头灯,正用刀仔细地修缮文物。坑土里还散落着已经出土的秦俑,还有的只探出了脑袋……

这场面煞是壮观,我都舍不得出去了。

来到二号坑,尚未出土的兵俑和马俑居多,面积也不如一号坑大。它的坑土上下起伏,呈波浪形,如浪潮一般跌宕起伏,还是墨绿色的。这号坑在1967年6月份发现,总面积520平方米。此坑曾经遭到严重破坏,挖掘出来的全是残破不堪的。

三号坑和二号坑有些相似,不过大部分已经出土了。那些秦俑站的笔直,手持刀剑枪棒,面容严肃。

接着我们来到一个展示秦兵马俑的大厅里。迎面是单膝跪地的中级军吏俑。它头戴长冠,外披铠甲,脚穿方口齐头履。面部严肃而认真,双唇紧抿,很是威严。再向右看,是一个双眼微眯的高级军吏俑,俗称“将军俑”,目前只出土了7件而已,是秦俑坑中级别最高的陶俑。再看身边,一个双手持拳,半蹲马步的年轻秦俑作持弩待发状,名为“立射俑”。它的姿态是步兵一类的生动写照。而所有的秦俑雕刻都甚为精细,竟然连鞋底的花纹都细心雕刻出来了!

可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秦俑呢?据说秦始皇生来残暴,是个昏君。因此死去之后也希望不受人侵略,便命人大量制作了兵马作为陪葬,好保护他。

参观完了秦兵马俑博物馆,我就回了西安。感触真深,希望可以再来。

[秦兵马俑介绍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春节的来历说明

全文共 2158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下面是yuwenmi小编整理的作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春节的来历说明【篇一】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客家人的传说)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的来历说明【篇二】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春节的来历说明【篇三】

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西安兵马俑一日游作文

全文共 735 字

+ 加入清单

看完了形态各异的龙门石窟,我们又向秦兵马俑进发。经过约六小时的车程,我们抵达西安,第二天一早便直奔秦兵马俑。

我们买完票,请了一位导游,便随着人流进入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我们先跟着导游来到了博物馆,里面陈列着两千多年前发掘出来的铜马车、兵马俑、兵器……听导游介绍,铜车马主体为青铜所铸,一些零部件为金银饰品。各个部件分别铸造,然后用嵌铸、焊接、粘接、铆接、子母扣、纽环扣接、销钉连接等多种机械连接工艺,将众多的部件组装为一体。通体彩绘,马为白色,利用胶的浓度塑造出立体线条。车、马和俑的大小约相当于真车、真马、真人的二分之一。它完全模仿实物精心制作,真实地再现了秦始皇车驾的风采。当初铜车马被发掘的时候,已经碎成了1千余片,经过专家整整8年的修复,我们才能一睹尊容,被誉为“青铜之冠”。

接着我们进入了发掘的现场。先来到了兵马俑1号坑,一号坑最大,一进门,数千个兵马俑有序地排列着,犹如整装待发的将士,异常壮观。据统计一号坑中已发掘并修复兵马俑6000余个,战车6乘,驾车马24匹,还有青铜剑、吴钩、矛、箭、弩机、铜戟等兵器。我一边欣赏拍照,一边情不自禁地啧啧称赞。之后我们来到三号坑,它是最小的,只有68个兵马俑和4辆马车,你可别看它小,听导游介绍,根据兵佣的排列位置,可以看得出这里相当于是秦代部队的指挥所。最后我们进入二号坑,这里比一号坑小,但也有陶俑陶马1300多个,战车80多辆。导游说很多参观完兵马俑的游客都有这样的感叹:“看完兵马俑,我们真是越看越惭愧,越看越倒退,越看越想流眼泪。”虽然这只是一句戏言,可也充分地说明了两千多年前秦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走出秦兵马俑博物馆,我还陷入深深的震撼中,不仅感叹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更为自己是华夏子孙而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游秦兵马俑作文300字

全文共 372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秦兵马俑开放展览了,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传遍了森林,松鼠皮皮邀请钻地鼠洞洞和大美女兔子圆圆一起去一睹这只埋藏在地下20xx多年的军队的英姿。

到了秦兵马俑坑,他们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圆圆是森林里公认的高挑大美女,皮皮是健身冠军,自然也不差,唯独洞洞是森林里最矮小的。可是他们三加起来也只有兵马俑的一半高.

兔子妹妹圆圆被迷住了,一定要和兵马俑合影。

为了使圆圆看上去不太矮,他们想了许多办法,最后决定把圆圆抬到兵马俑的肩上。

皮皮按下快门,飞快地跑去支撑洞洞和圆圆,这时,洞洞一脚踩空,害圆圆摔了下来,头埋在土里,咔擦!相机拍下了这一幕,可想而知,洞洞和皮皮的结局了……

兔子妹妹十分生气,用头接连撞倒了十多个兵马俑(圆圆练过铁头功),兵马俑的头一歪,掉在了随后追来的皮皮和洞洞身上,皮皮很快逃了出来,而洞洞身子小,被工作人员放到了兵马俑的身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微课制作说明心得体会

全文共 976 字

+ 加入清单

刚接触,既好奇又疑惑,有空就进入教师网学习,看看里面的微课,觉得里面的内容不详尽,又到其他网络搜索,看多了我就悟出了道。“它具有以下特点:

1、“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

2、“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

当欣赏了很多微课,个人感觉很简单,迫不及待地着手准备了。

第一步是确定微课的知识点。正是复习期间,就选个习题试试。信心满满地开始录制微课了……

只有试过后才明白“看花容易绣花难”。整个录制过程我都快要崩溃了,“意外”太多。重录了N多遍,好不容易吧,在再也不想录了的念头控制下,保持了点理智,完成了录制过程,点击“保存”,这下是大功成了吧?可是不知道它被保存到哪去了,当时心里的急啊,不能用言语来形容。搜索程序和文件,找不到。这个录制微课的软件几乎是英文,咱不懂啊,再找开它,反正是稀里胡涂地,那个认为消失无踪的东西又出来的刹那间,心里真是比捡到金子还更高兴。

记录下令人“抓狂”的微课录制过程,对初探微课的老师说一句话“磨刀不误砍柴工”,一定要先把录制微课的相关理论知识吃透,再来实践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介绍兵马俑的作文400字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20xx年7月25日,我们去了陕西历史博物馆和兵马俑,不过令我最难忘的是兵马俑。

一开始,我们就进了兵马俑博物馆。首先,我们去了一号坑,一号坑里有许多士兵,这些士兵都是秦始皇的陪葬品。有些士兵有穿盔甲的,也有没穿盔甲的。在最前面的是敢死队,他们是不穿盔甲的。穿盔甲的都是高等兵,高等兵还会带一个小帽,帽子越高,官就越大。他们的平均身高是1。7米。光光一个一号坑,就有几千多名士兵。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石头,他们不能挖掘,因为他们是彩色的兵马俑。一挖出来就会丧失它的颜色,现在的科技还无法挖掘。然后,我们到了二号坑,二号坑还没有挖掘,所以没有东西。但是,有一个坑。这是200年前盗墓贼挖的,那时的科学家很是着急,以为二号坑就废了。但是,现在的科学家一看,笑着说:“我们有能力将他修好。”三号坑是众多坑里唯一一个全部开挖的坑,但是那些兵马俑东倒西歪,头在地上,脚在天上。因为三号坑还没有修复。除了这三个坑以外,还有几百个坑。其中最大的是4号坑,他也有着秦始皇的尸体。四号坑怎么说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坑。

今天真开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秦始皇陵兵马俑

全文共 1270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秦兵马俑的发现,完全可以算得上是第八大奇迹!不看金字塔不算到过埃及,而不看秦兵马俑就不算到过中国。我和妈妈就到了举世闻名的秦兵马俑博物馆参观来了。

来到博物馆中心的陈列馆里,馆内一个菱形标志吸引了我。我定睛一看,原来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代表性标志。蓝色的外圆中心包裹着菱形的图案,很有特色。

馆里很明亮。前方是一个阶梯,走上去,可以看见壮观且巨大无比的两个提线木偶。一个是面容平和的秦俑,他的手牢牢地牵着一个小女孩。它们可曾经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走过秀”哪!不知你们发现了没有?

钻进一个昏暗的小厅里,阴暗的光线使得周围的景物更加生动。眼前四匹骏马正拉着一辆车。玻璃柜台柔和的白色光线洒在马儿身上,形成淡淡的光晕,让它们显得更加真切。那四匹马白色的身子,几块显眼的黑色斑纹点缀在四只强而有力的长腿上,可以想象它们驰骋起来会有多么英姿飒爽啊!可是为什么非要四匹马呢?原来争强好胜的秦始皇认为,“四”与“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驷”谐音,可以说明自己是个守承诺、讲信用的正人君子。

向前走,好多的玻璃柜台中陈列着各式各样的文物。其中有两只箭很是显眼,上面青漆斑驳,残旧不堪,年代又颇为久远,就更是显得陈旧。导游说,这箭一支头儿尖,一支头儿平,一支用来演习,一支用来讨伐征战。可想而知,当时的秦始皇野心雄厚,想据天下为己有。

出了小厅,出了陈列馆,我们来到一号挖掘坑。刚进门,我就被它的宏伟气场震慑了。它一望无际,每个小坑里都笔直地站满了秦俑,挨挨挤挤。头戴冠冕的,脸布胡须的,眼神凌厉的……个个神态不一,各有其表且栩栩如生,难以想象古人是如何做到这样的精雕细画的。它们的发髻全都向右,这是大秦的一种习惯。远处一望,好像来到一片海域,雄壮得令人惊诧不已。一号坑还有尚未挖掘完毕的地方。横木横穿,秦砖堆积。有几个人头戴头灯,正用刀仔细地修缮文物。坑土里还散落着已经出土的秦俑,还有的只探出了脑袋……

这场面煞是壮观,我都舍不得出去了。

来到二号坑,尚未出土的兵俑和马俑居多,面积也不如一号坑大。它的坑土上下起伏,呈波浪形,如浪潮一般跌宕起伏,还是墨绿色的。这号坑在1967年6月份发现,总面积520平方米。此坑曾经遭到严重破坏,挖掘出来的全是残破不堪的。

三号坑和二号坑有些相似,不过大部分已经出土了。那些秦俑站的笔直,手持刀剑枪棒,面容严肃。

接着我们来到一个展示秦兵马俑的大厅里。迎面是单膝跪地的中级军吏俑。它头戴长冠,外披铠甲,脚穿方口齐头履。面部严肃而认真,双唇紧抿,很是威严。再向右看,是一个双眼微眯的高级军吏俑,俗称“将军俑”,目前只出土了7件而已,是秦俑坑中级别最高的陶俑。再看身边,一个双手持拳,半蹲马步的年轻秦俑作持弩待发状,名为“立射俑”。它的姿态是步兵一类的生动写照。而所有的秦俑雕刻都甚为精细,竟然连鞋底的花纹都细心雕刻出来了!

可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秦俑呢?据说秦始皇生来残暴,是个昏君。因此死去之后也希望不受人侵略,便命人大量制作了兵马作为陪葬,好保护他。

参观完了秦兵马俑博物馆,我就回了西安。感触真深,希望可以再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宏伟壮观的兵马俑

全文共 366 字

+ 加入清单

一走进兵马俑宽敞巨大的展览厅,心里的一切感受都随着历史的烟云而飞了,单单的剩下两个字——宏伟

眼里所见的一切是宏伟的。兵马俑虽为人工塑造,但是仍有触目惊心之感。远古,一位帝王的勃勃野心;现在,留给世人的是惊心动魄!千年来尘封的记忆,在它出土的刹那间豁然开朗。这种宏伟,是一种惊心的宏伟,是一种悠长带有韵味的宏伟,更是一种让人掰开了、揉碎了也绘不出的宏伟。恍惚间,茫然四顾,战火硝烟,兀然四起,这又是何等的悲怆!而这些,又何止是一件艺术品呢?

心的感觉是宏伟的。历史的敬、恨、憎、爱,这又何止呢?如果说,兵马俑是历史的见证,那么,我会大声地说:“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还是现代人瞩目的光辉!”

在这样宏伟的兵马俑前,我无法太过仔细地观察它们,因为,我的心早已把它铭记了。没有人会无视这巨大的宏伟,因为它是无与伦比的,它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奇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游兵马俑

全文共 703 字

+ 加入清单

8月26日傍晚,我开始了长达五日的西安之旅。虽然厦门起飞的航班误点了,但丝毫不影响我的激动心情。到了西安咸阳机场,已是夜晚十点多,接机的叔叔已早在机场等候多时,经过近一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酒店,为了保证第二日的游玩质量,快速洗涮后我倒头就睡。

27日的行程是参观秦兵马俑,我们早早来到兵马俑博物馆售票口,只见不少高鼻梁白皮肤的外国人在有秩序地排队买票,倒是像我这样黄皮肤面孔的游客寥寥无几,嘿,没想到老外也认同“不看兵马俑,枉来中国行”的说法。

进了兵马俑一号坑现场,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有序的兵马俑阵,导游告诉我们,秦兵佣是千人千面,不像汉兵佣的千人一面。果不其然,各秦兵佣的表情不一,他们的动作也是千姿百态。讲解员还告诉我们一号坑的前三排都是步兵佣,他们手执弓弩类远射兵器,脸上一幅视死如归的悲壮神情,号称敢死队或前锋队。

咦,第一排敢死队怎么少了三人呢?讲解员解释道那三个被陵东的杨老汉抗旱挖井时捣碎了,无法复原了。当地村名说,兵马俑的发现,归功于杨老汉,如果当时他挖井时向左偏了几厘米,可能现在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就不是西安的兵马俑了。因为兵马俑的发现,涌来了成千上万的游客,也带领了陵东的老百姓走上致富之路。

我们还参观了二号和三号坑,二号佣坑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它由骑兵、战车和步兵(包括弩兵)组成的多兵种特殊部队。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而展览中的秦陵二铜车,其工艺之复杂,做工之精巧,技艺之卓越,更是令人赞叹不已。

走出兵马俑博物馆,大家不由得感慨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兵马俑是全世界的一个奇迹,他让外国人赞叹,也让我们中国人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考点之五:说明语言

全文共 695 字

+ 加入清单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或字),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1)不可以; (2)说明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说明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最后说明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全部”“大都”“大部分”等表范围。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所以不能删去。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

③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策: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找准确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

②找有概数的句子;

③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类型5:指示代词的含义类型:指示代词如:“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①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一般往前找)。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②找到句子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示代词所在的句子中读一读,看是否合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文化遗产兵马俑中考满分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的骊山,树木葱茏,远远望去宛如一匹苍黛色的骏马奔驰着。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就出土于骊山北麓。

我们先走进了规模宏大的一号坑,映入眼帘的是成百上千的兵马俑,听导游介绍,这一号坑是现已挖掘出的三个佣坑中的最大的一个,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面积达14260平方米,坑内有兵马俑近6000个。这些秦兵马俑排列整齐,动作不重,个性鲜明,神态各异,从正面望下去是何等雄伟壮丽啊!先看立射俑,他双腿微微弯曲,一手持弓一手拉箭,左眼睁得滚圆,右眼紧闭,全身绷紧。似乎只要一开战,就立即将拉满月的弓箭射向敌人。在看将军俑,他腰板挺直,大腹便便,怒目圆睁,嘴角含笑,身着铠甲,一手扶着宝剑,另一只手,仿佛正在指挥大军作战,又似乎对这场战争稳操胜券。

紧接着,我们又跟随导游的脚步来到了二,三号坑,只见二号坑与三号坑中摆放了数不胜数的仪器,在旁边摆放了许多破损的兵马俑,有的裂成了两半,有的没有了头,还有的……我疑惑不解,赶忙请教导游,导游便为我解开了心中的疑团。原来这些兵马俑本来都是完好无损的,可随着地壳运动和时间的流逝,许多兵马俑都失去了鲜艳的色彩,有的甚至碎成了渣。所以许多专家便将刚刚出土的兵马俑修复完整,我一下子豁然开朗——我终于知道那一号坑中所向披靡的完美大军是如何重见天日的了。

这次游兵马俑不仅开阔了我的眼界,让我感受到了秦国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景象,更让我感受到了秦兵马俑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游秦兵马俑

全文共 687 字

+ 加入清单

我早已听闻秦始皇兵马俑的雄伟和壮观,但是不亲临其境还是难以体会到这种叹为观止的壮丽。

我刚刚迈进一号坑,就被惊呆了:面前是一个长一公里,宽半公里的长方形大坑,坑的四条边都被栅栏围上了,栅栏的另一边是一条两米宽的供游客参观的小路。我抬眼往上望去,这里简直就像一个巨型的蔬菜大棚,房顶好像是用一条条钢筋编织而成的,上面还盖上了猩红色的钢板,近十条类似施工用的铁架子把房顶分割成了10块儿,每一块儿都有一个可以透进阳光的长方形小洞,温暖的阳光从中斜斜的射了进来,照亮了位于坑底的兵马俑。

兵马俑不愧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瞧。一排排兵马俑昂着胸,挺着胸,一看就是外经沙场,重任在肩。骑兵俑们身穿短甲,披着铠甲,拿着长矛,好像随时准备上马冲杀;将军俑们个个精神饱满,好像对可怕的战争露出了胜利的笑脸;武士俑们披着铠甲,手握武器,显露出英勇善战的镇静。站在高处鸟瞰,一批批秦兵马俑形成了一支浩大的队伍。

看,那边的兵马俑相貌各异:有的沉稳刚毅,有的英勇果敢,有的慈善含笑,有的凶神恶煞,可真是栩栩如生啊!那些穿窄袖战袍外套,披挂齐腰短甲,脚登紧带兽皮鞋,头戴防风帽的,显然是些机警的骑兵。还有的身穿胡服,外着铠甲,头带软帽,足登短靴,一手牵马一手提弓的骑士;有头带长冠,两臂前伸,双手握髻,技术熟练的御手;有头戴长冠,穿战袍,着长甲,手执无钩的下级指挥官;有头戴鶡冠,身着彩色鱼鳞甲,双手扶剑,气度非凡的将军。

这儿还有一些陶马。它的大小跟真马差不多,匹匹都形体健壮,肌肉丰满。看它那跃跃欲试的样子,好像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踏上征程哩……

兵马俑真不愧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令我赞不绝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参观兵马俑作文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到了,我和妈妈、爸爸一起到西安参观兵马俑,它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之一。

我们先乘火车来到西安。我们首先进入大厅,看到了真正的兵马俑。兵马俑像正在等待命令的士兵一样排得密密麻麻、整整齐齐,占满了大厅。

接着,我们看了制造兵马俑的电影,才知道兵马俑是人们用泥土千辛万苦地制造出来的。兵马俑穿着战袍,披着铠甲,脚穿战靴。一个个跟真人一样大小,神态各异,姿态万千,当时的人们真聪明呀!

3参观兵马俑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陕西临潼参观了秦始皇兵马俑。

一号展厅里主要是步兵,二号展厅里主要是车兵和骑兵,三号展厅里是指挥部。

这些兵马俑都排列的密密麻麻的,整整齐齐的。他们都穿着战袍铠甲,十分威武。他们有的拿着长戈,有的拿着弓箭,栩栩如生的。这些兵马列俑中,最著名的数一尊跪射俑了。

兵马俑真不愧是世界第八大奇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秦兵马俑导游词

全文共 325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我是流星旅行社的导游,我有幸可以陪大家一起去参观,我感到特别高兴,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度过这一段美好时光。

兵马俑在我国西安临潼出土,今天我要带你们去参观这一大奇迹。

我们现处的是1号坑,也是3个俑坑中最大的一个。坑内大约有8000个俑。它东西长230米,北南宽62米,总面积为14260平方米。你看,那一排排一列列的兵马俑多整齐呀!看这气势,真像秦始皇当年统领大军,南北征战呀!

将军俑身材魁梧,头顶战冠,身披铠甲。那威风凛凛的样子,一看就知道刚打完一场胜仗。

武士俑一般高1.8米,体格强健,手握兵刀,全副武装。

那么骑兵呢?别急,骑士俑更威风,因为它骑了匹马呢!……

好了,今天的浏览到此结束,祝你们今天好,明天好,现在好,年年好,来点掌声好不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兵马俑作文600字

全文共 65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中午有个小记者活动,我竟然不知道!因为爸爸都已经懒地看手机了,所以没有告诉我今天有个小记者活动,才让我迟到了。到了班里,我问了旁边的同学,才知道今天要做一个兵马俑我就想了一下,兵马俑长什么样?兵马俑是什么?兵马俑……各种问题一瞬间从脑袋里涌了出来,一直到老师说了一句“实验开始”,我才恋恋不舍的放下了这些问题。要发材料了,首先是一张报纸,后来又是一次性杯子和量杯,其次是兵马俑的模具,最后是两根皮筋。实验要开始了,我的心里好激动啊,首先,水晶老师让我们拿着量杯去洗手间,接一杯40毫升的自来水,把水倒进一次性杯子里,后来老师又让人把量杯收起来放到讲台上,然后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包白粉笔磨出的粉,拿到粉后,老师的语气有一点加快,因为下面的做法要非常的快,如果做的非常慢吞吞,你这个兵马俑就会破裂,水晶老师先让我们把粉倒进40ml的水里,但倒完后动作需要加快,我们赶紧把一根筷子放进杯子里搅拌,搅拌时间只有一分钟,所以我们需要快,一分钟过后,我们要把这一团“粉糊”,倒进兵马俑的模具里,一边到一边抖着模具,也是一个字“快”,倒完后你就把它放在左上角静放40分钟……40分钟,其实也挺快的,不一会儿,就到了我们差兵马俑的时刻,首先我是怀着期待的心情,拿掉了放在上面的三个牛皮筋,在慢慢的打开模具,啊!一个栩栩如生的兵马俑出现在我的面前,看着这个兵马俑,我觉得今天的劳动没有白费,我真喜欢这个兵马俑。

今天这个活动我非常喜欢,但是我却迟到了,不过没关系的,下次的小记者活动我就不会迟到了,我只喜欢这个粉笔——兵马俑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参观兵马俑作文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在一个下着蒙蒙细雨的星期天,我和妈妈到西安博物馆看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兵马俑

兵马俑规模宏大,十分壮观。它们一个个形态不一,精美无比。有的兵俑用严肃的神情看着我,好像在说:“我可是最好的士兵哦!”有的兵俑则转过身子,好像在说:“哼,你无法和我相提并论,我可是秦二世的朋友。”还有的兵俑向左或向右转,不愿意到自己的神态展现给游客看。我看见这些一排排一列列整齐的队伍,让我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以及秦朝朝代军队的强大。

随着人流我们来到了大厅的后面,发现那里的人摩肩接踵。里面的兵马俑更加精致,将军昂首挺胸,骏马膘肥体壮,跃跃欲试,士兵健壮如牛,好像马上就要上战场。耳边仿佛战鼓隆隆,一场大战即将开始。

兵马俑那么精美,那么雄伟,前后可都是人民的汗水和血泪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玫瑰花说明作文300字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清晨,走出家门,一阵淡淡的香味扑鼻而来,我想:除了玫瑰花,还有什么花有着么芬芳的香味呢?我顺着花香,来到了花坛旁,欣赏着它的优美,红红的玫瑰站在花坛上舒展着带刺的身躯,让自己露出那优美的脸蛋,高高地昂着头仰望天空。一阵风吹来,花儿们翩翩起舞,我仿佛也成了它们中的一员,变成一朵艳丽的玫瑰花。

姗姗来迟的阳光照射在这个优美的鲜花舞台上,使花坛中的“明星”更加光彩照人,我也和伙伴们摇动着自己的花衣裳,展示自己的优美,蝴蝶、蜜蜂也跑来凑热闹,在花丛中飞快地穿梭着,为玫瑰花传播花粉,那些花蝴蝶们终于忍不住了,跑到舞台上展示着自己婀娜的身躯,我们玫瑰花也不甘示弱,这回就来了个“蝶花舞蹈大比拼”,花蝴蝶们那里是我们的对手呢!三下两下就被淘汰了。

一阵叫喊声把我从幻想中拉了回来,一抬头,发现朋友们在向我招手呢!我冲向她们,与她们一起玩耍,撇下这一片艳丽的玫瑰花。回眸远望,它们仍然在风中尽展舞姿,艳丽多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说明文说明方法的使用

全文共 2673 字

+ 加入清单

说明文以知授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如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说明文说明方法使用,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一、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

1.通常,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征,我们称之为事物说明文,如《松鼠》、《中国石拱桥》等;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说明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我们称之为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等。其实,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释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

2.我们还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

三、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

四、说明的方法: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释明白,就要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如下9种。

1.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如(中国石拱桥)把古代的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对我国建设石拱桥历史的悠久、成就的杰出作了说明。

2.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如《向沙漠进军》一文将沙漠进攻的方式分成游击战和阵地战两类。

3.列数据: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又说服力的依据。如《死海不死》一文用大量的数字说明死海之所以浮力大的原因,非常清晰。

4.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如《人类的语言》一文将鹦鹉、猩猩的语言与人类的语言作比较,得出只有人类才有真正的语言的结论。

5.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下定义。这是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的一种方法。如《统筹方法》一文,开头就给统筹方法下了定义: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下作进程的数学方法。这个定义既指明了统筹方法的本质--数学,也指明了统筹方法的应用特点--安排工作进程。这样,就把统筹方法和其他的数学方法区别开来了。

6.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如《中国石拱桥》中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让读者更形象、更清晰地了解了石拱桥的特点。

7.画图表:有些事物的关系抽象而复杂,仅用文字说明还不能使读者明白,这就需要附上示意图,或按比例精确绘制图,如产品设计图、军事行动路线图等。有时,被说明的事物项目较多,也可制定统计表,将有关数字分别填入表中,使人看了一目了然。如《统筹方法》一文,画了三幅箭头图,配合文字说明.使统筹方法更加具体可信。

8.作诠释: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这个定义,主语与宾语的内涵与外延完全一致,可以颠倒。即说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词也行。而铀,是银白色的金属,则是诠释,其内涵与外延都不相等,铀的外延要小于银白色的金属的外延,因而主语与宾语不能倒过来说,即不能说银白色的金属是铀。作诠释不仅可以用来解释概念、定理、定律等,也可以用来解释事物或事理的性质、特点、功用和原因等。作诠释的语言虽不像下定义那样要求严格,但也须简明、准确、通俗易懂。如《死海不死》一文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用的便是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这里的死指的是鱼虾草木的死,因为死诲咸度很高,生物不能生长,所以叫死海,这就部分地揭示了死海的特征。

9.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如《中国石拱桥》中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样的说明显得十分生动、活泼。

五、说明的顺序:

有条有理地说明,才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一文是按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写的。《活板》一文是按活板制作的程序写的。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按照瞻仰的路线由远及近、由低到高,先四周后正中,先台阶后碑身、碑座等依次进行介绍。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如《死海不死》一文,由现象到本质(成因)揭示了死海的特征,并介绍了死海的现状和未来,层层深入,逻辑条理十分清楚。

六、说明文的语官: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如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几乎对到处都有作了限制,意思是接近于到处都有,因为事实上不可能到处都有。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七、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模式有两种。

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说明文的说明语言

全文共 2082 字

+ 加入清单

在日常生活中,说明文的实用性很强,它主要借助于语言表达让人们了解事物情状。如果语言表达“失之毫厘”,其结果就会“谬以千里”,所以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无误,给读者以科学的认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说明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说明文的写作除了精选材料,巧妙安排结构之外,还要准确地运用语言,有效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等。那么作为考生而言,如何恰当把握该类文体语言的写作特点呢?考生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一、准确性。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这就要求它必须用准确的语言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特征、本质、规律。说明文要介绍客观事物,介绍科技知识,“准确”是至关重要的。

1.表示时间、空间、程度范围的词要准确无误,对事物进行的说明要客观。“基本上”“大约”“左右”“在当时”“比较”“大多数”“几乎”“许多”“可能”等词的准确运用,能帮助我们准确地说明事物或事理。准确,就是恰如其分地说明事物的面貌、状态、性质、特点、变化、规律等,不夸大,不缩小,不走样,不遗漏。对待事物考生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达尔文在《〈物种起源〉导言》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虽然许多事实现在还是不清楚,而且在未来长期内也还弄不清楚,但是我们经过了精细的研究和冷静的判断,可以毫不怀疑地断言创造论的错误。”一方面说明自己否定创造论的科学精神,另一方面又承认还有许多未知事物,这种表述是实事求是的,因而也是准确明白的。

2.要准确地说明事物,就要正确地运用和解说概念。无论是下定义,还是作解释,都要表达得严密无误。如“图书目录简称书目,是一种记录书名著者出版情况和收藏情况,按照一定的顺序编排,供人们查找的工具书”,这个定义,对书目的性质、内容、编排、用途等本质特征进行了准确的概括,这几项去掉任何一项都不行。如只说书目是一种工具书,它与《辞源》等工具书就没有区别;不说“供人们查找”,就无法与供人们阅读的一般书籍区分了。

3.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考生还要特别注意词句的锤炼和修饰语的恰当运用。如:“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建成的桥,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后面三个排比短语,准确地揭示了我国石拱桥建筑的特征和优点,句式整齐,用词精当。修饰语对说明的对象进行限制,能使事物的特征鲜明地突现出来,使作者的解说更有分寸,合乎实际。

二、条理性。任何事物都具有它本身的条理,考生说明事物就要按照它本身的条理来安排说明顺序,使之眉目清楚,有条不紊。说明文的条理性主要体现在说明的顺序上。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1.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常用这种顺序。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递进,或概括到具体,或特点到用途,或由整体到局部一一介绍说明。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

这几种说明顺序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常常是综合运用,只是以哪种说明顺序为主罢了。在考虑运用何各说明顺序时,既要注意客观事物本身的特点,又要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只有合理地运用说明顺序,才能使说明文的写作完成得更好。

三、趣味性。叶圣陶先生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为了把事物的特点说得更加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启发性和感染力,说明文要适当地采用生动的说明。

1.首先,插入趣文。说明文一般来讲是比较枯燥的,考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插入神话、传说和故事等,不但可以增强说明语言的生动性,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如《死海不死》一文,在说明死海海水的浮力很大时,穿插了古罗马元帅处决俘虏,两次将奴隶投入海中却不沉的传说;在说明死海的成因时,又插入了鲁特妻子变成石人的神话。通过这些有趣的段落,既帮助读者加深了对死海的了解,又使文章变得形象生动、活泼多姿。

2.引用诗文。即在说明的过程中,有机地引用诗文、谜语、歇后语、成语、俗语或者歌词等,以增强说明语言的趣味性。如《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的题目就是出自明代陈辉的《荔枝》一诗,作者引此诗句作题目,可以让读者见题而知荔枝的产地、成熟期和颜色,更给文章增加了诗意,具有文学色彩。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中说明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特征时,就引用了许多赞语。既有我国诗人对桥赞美的诗句,又有外国名家对桥评价的名言。通过多方引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对我国的石拱桥给予了形象生动的说明。

说明文的语言还包括简洁性、科学性、严密性等。考生在写作时,要灵活把握,恰当运用,积极思索,选取与文章相适合的特点,一定能写出优秀的考场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徐州汉兵马俑小学作文400字

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一定听说过秦兵马俑吧!但你们听说过徐州汉兵马俑吗?它可是“汉代三绝”之一呀!听我讲讲吧!

汉兵马俑位于徐州市东郊狮子山的西麓。

走进汉兵马俑上方的拱形大厅,从上往下俯视。兵马俑类型众多,有马俑、官吏俑、跪坐俑、盔甲俑、发辫俑、发髻俑、弓手俑等。我仔细端详了马俑。马俑平均身高只有18厘米;马的眼睛似铜铃,神采奕奕,双耳耸竖,鼻骨隆凸挺直,筋骨暴强;臀部浑圆,四肢劲健,表现出骠悍骁勇的战马雄风。

放眼看去,兵马俑的队伍十分整齐。兵马俑的排列是3列面向东的横队,每列有武士俑70个,共210个,似为军阵的前锋。后面紧跟着步兵与战车,38路纵队,每对长180米,似为军阵主体。左右两侧各有一列分为面南和面北的横队,每队约有武士俑180个,似军阵的两翼。西端有一列面向南的武士俑,似为军队的后卫。

接着走进物品展览室。一个个花瓶雕刻精美,一件件兵器做工精巧,令人赞叹不已。

如果说,西安的秦兵马俑的高达壮观,给人一种奔放雄浑的力量美的话,那么,徐州汉兵马俑则侧重于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个人一种精致灵动的意蕴美。

[徐州汉兵马俑小学作文400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