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15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精选两篇 作文【精彩19篇】

导语:建议书就是根据某一现象,提出自己的建议。下面是小编给你们精心整理的关于2015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精选两篇 作文优秀作文,欢迎查阅,希望你认真看完,会对你有帮助的!

浏览

3400

作文

76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

全文共 1241 字

+ 加入清单

前不久,一本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建议》却让我有如获至宝、如遇知音。

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此书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捧读此书,不由自主有一种感觉:一位慈祥、睿智的长者,坐在你的对面与你聊天,他的丰厚学养、他的思想、他的智慧正慢慢地滋养着我的心灵,

当读到《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一条建议时,我觉得获益非浅。苏霍姆林斯讲到:“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而要保护儿童对教师的信任,就必须“严格地、坚持地关心儿童,关心儿童的人的尊严感”。因为“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让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 确实如此,尊重是对学生价值的肯定,是把学生作为一个主体看待。每一个人都希望受到他人的尊重和肯定。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为他打开精神发展的领域,让学生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从而获得各方面的发展。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一则小故事 :有一次,一位气乎乎的老师领着一个满脸不屑的学生走进了办公室。“你这孩子,成绩不好,又不守纪律,老师苦口婆心地教育,你反而将头扭到一边,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尊敬老师。”“你骂我蠢猪,我为什么要尊敬你?”“你都不尊敬我……”老师沉没了,学生也哭了。后来老师向学生道了歉,学生也承认了错误。要获得学生的尊重,首先你要尊重学生!

要平等、一视同仁的对待孩子,老师就一定要蹲下自己的身子,从孩子的立场和视角去对待孩子。难怪美国的家长跟孩子说话跟孩子说话时总是先蹲下,用平时的角度与孩子沟通。因为他们觉得孩子也是一个“人”,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也需要被别人尊敬。

其实,学生的心灵是脆弱的、容易受伤的,他们没有我们想象的能够那么顽强地克服困难。因此,不管是面对犯错的学生,还是面对某方面发展有障碍的学生,我们都应该用一颗善良、包容的心去爱护他们、尊重他们,耐心地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或许我们会发现,冷漠的训斥并不能达到我们所要的教育目的,而尊重学生,让他们有自豪感和尊严感却往往能使教育“柳暗花明又一村”。

书是人类的朋友,也是无声老师。先做好“读书人”才能做好“教书人”,读书能让我们成为优秀的教师。我读了书中的一百条建议,有拨云见日之感。作者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出发把教育好孩子的建议向我们娓娓道来,不仅给我排解烦恼,为我指点迷津,还给我教育教学的好方法,受益颇丰。看来,读书能促进人思维的发展,能让人静下心去思考。读书能让我们教师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成为真正有品位的教师。读书吧,朋友,让我们不再浮躁,做个务实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走向高效课堂》读后感教师

全文共 630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里我阅读了《走向高效课堂》一书,使我感到受益匪浅。本书中,刘老师指出“高效课堂不仅要让全体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分数的提高,更要使全体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素质的提升。仅此还不够,还要使学生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最终实现师生共生双赢。”所以,课堂高效关键就在于教师的高效和学生的高效。

所谓高效的课堂,是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在新课程条件下,我们在课堂上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具体的一节课中使学生提高能力,让孩子们过得心情舒畅,有针对性地讲,把学生的作业消灭在课堂中。课堂教学的目标是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它针对的主体是学生群。通过这一节课,使每个学生个体都有所发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课堂教学的目标才能算实现,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出高效。

高效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而应该以促进学生生命的整体发展为核心,培养完整的人,建构学生完满的精神世界。高效课堂中的教师,既是老师也是学生,学生既是学生也是老师。他们的角色可以根据需要不断转换,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作为一名教师,就要与学生做朋友,对孩子各种各样的想法、探索精神给予理解接受,这就是高效课堂的一个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只有这样,孩子的心灵才能得到自由,舒展自我,超越自我。

总之,作为天底下最光荣的职业,在新理念知道下,我们教师要改变生命现状,做一个发展的人,一个教育理念的行动者,一个敢于开拓,不断学习进步,敢于创新的幸福的职业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魅力课堂教师读后感

全文共 1021 字

+ 加入清单

在读了赵希斌老师的《魅力课堂》之后,深深感受到他在教育事业上的博大精深,他的高瞻远瞩和细致入微也能从书本中领略一二。书本从两个大块“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展开,既有理论的依据又有实例的佐证,恰到好处地为我们讲解了有趣而又高效的课堂。赵老师在第一章里面说到“高层次学科素养”,一流教学教素养,赵老师就是一个活教材,所以我在想做一个教师不难,但要做一个有教学素养的教师这条道路真的是任重而道远的。

作为一个数学教师,也时常感觉到肚子里的苦水越积越多,说不完学生的种种不是但也无可奈何,殊不知如果跳出抱怨的怪圈,从学生的客观情况以及相关理论入手好好地摸索与探究行之有效的方法,那么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有益的。比如针对部分学生记忆水平薄弱的特点,教师可以围绕以下几点作出相应的努力:(1)以理解为基础进行记忆。(2)在应用过程中进行记忆。(3)加强记忆的趣味性。在一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中要教授“数的合与分”,如果教师不是把分的结果用儿歌的形式让学生熟记,那么学生在记忆的时候肯定要碰到困难,但是运用儿歌就能朗朗上口,从而解决了难记忆的问题。再如在平时的教学中可能是机械地重复使教师没有那么多的耐心,觉得孩子怎么还是不会,其实他可能从根本上就没有理解所学的内容,因此教师当下要思考的是如何通过长期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理解力,让学生能够将学习内容进行转化;让学生能够对学习内容进行解释;让学生能够形成推断。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达到有效教学,创设情境,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激发起来,萌芽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

所以为了做一个好教师,一个能被学生认同的好教师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布置在教学环境中,这样学生才能进入专心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要建立民主与规范,既不能把课堂管死,又不能让课堂太活跃,影响了课堂纪律。但是课堂的学习行为规范必须要明确,要说到做到,然后还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关爱。

高效是教学的目标,有趣是教学的过程,让我们都能做一个拥有爱心与智慧;方法和策略;素质和素养的优秀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全文共 2583 字

+ 加入清单

世纪老人冰心曾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这是一句至理名言。之前读过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感觉受益匪浅,最近到到书店转了转,看到了郑杰老师的给《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他在书的代序中很谦虚的说,不妨一读此书,这是一本无害的书。

郑杰校长在文中提到一百条建议,每一条都让人受益匪浅,尤其是下面几条对我的启发更大。

首先,教师要有静气。

有的人一身匠气,只知机械地干同样的事,干得毫无生气。他们眼中的工作,仅仅是要完成的任务,为了完成任务,只习惯于从过去的经验中去搜取营养,在这种消极态度下,人们形成了一种定势:凡事都可应付,只需照老规矩办就是了。有的人沾满俗气,或者叫市侩气,又叫小市民。他们遇事总先考虑自己的得与失,不斤斤计较一番,他绝不罢休。有的人躁气,这种毛病许多人都有,躁气就是浮躁之气,千起事来冒冒失失,想急于求成,没有多少事情能干到彻底,却急于表功,事情没有干完,就要评这许那。

教育是长期投资的事业,教师干的工作需要扎扎实实,点点滴滴,任何包装、宣传、炒作,都不能替代一天天熏陶,一本本作业,一句句话语。所以,教师要的是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最好地超越自己;静气就是要静得下来细细地品味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乐趣自然在其中,生活的意义也在其中。静气才能平心,心一平,生活会是另外一番景致,工作也会是另外一番景致。

静下心来,受益的是学生,受益的是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而最终受益的是你自己。是呀,作为年轻教师,有的是满腔的热情和把事情做好的信念,但是要把工作做好,做精,的确需要静。需要静下心来备好每一堂课,批改每一本作业,读几本好书,总结一下自己的不足,细细品位与学生在一起的每分每秒,品尝作为老师的乐趣。何乐而不为呢?来,一起放飞心情吧!

其次,教师要学会做减法。

这一点其实与我们学校老师们口头上流行的要学会“偷懒”相似。那么,在重压之下,我们教师该如何正确偷懒,如何把减法做得更好呢?

减掉那些不合目的的劳动。教育目的是什么?这是做教师的首先应理清的。教师的目的在于促进孩子发展,这是教师目的的全部。一旦将其他目的掺杂其中,尤其将个人目的混入其间,则会带来无尽的苦痛。

减掉那些无效用的劳动。教师的劳动严格地说是脑力劳动,教育的智慧首先在于运用智慧减轻体力的劳作。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反思一下自己的一天,我们会恍然发现我们有许多事情白做了,有一些事情做下来却起了反作用,我们为无效劳动付出了青春与心力的代价。

当然了,做减法先要做加法。在我们的头脑中加入知识,用知识来修炼智慧;在心灵中加入理性,用理性指挥我们的躯体。人只有在克服了盲目和情绪化反应之后,才能在繁琐的事务中找到一个支点,依靠这个支点,我们才能挥洒自如,游刃有余。还记得,当时教某班的时候,我对班上不完成作业的同学的要求是可以只完成一半或三分之一,但要自己认真完成。连续几天,这部分同学的作业都做了一半按时交了,我也都很满意,并在班里表扬了他们。课堂上,他们也听得认真了,不断受到老师们的表扬。“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你用“加法”不奏效时,为什么不试一试“减法”呢?

再次,教师应享受生活。

不仅是教师,人--作为人都应该享受生活。看到这一条我不仅想到,以前看到的一则报告,现在教师的平均年龄只有六十几岁,远远低于人口的平均年龄。有十分充足的证据证明,我们的许多先辈活的比我们幸福快乐,尽管我们已远离了饥荒,先人们没有,在我们今人看来祖先们简直生活在地狱之中,分析原因,我们现在人的工作压力太大了。作为一名教师,每天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完成,既然我们不能改变现在的生活,我们就要想方设法适应现在的生活,享受我们的生活。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每天与孩子接触,班上不乏优秀的学生,聪明好学,讨老师喜欢,但也有调皮,不爱学习,经常跟别的同学打架,让老师头疼上火的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只凭自己一己之力去捍卫学校这一块自由而悠闲的天地,我们甚至根本就没有权利阻碍质朴、而天真的孩子们的生活。他们不应过早的参与角斗,他们太过弱小,他们正处于做梦的年龄,请勿打扰。我们每天与孩子打交道,用心去爱我们的孩子,给他们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建立老师的威信,以诚相待,,尊重学生的选择,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当学生犯错时,耐心的批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张洁老师在书中指出,“对教师而言,享受胜过有着天生的有利条件。只要我们打开所有的感官。”孩子是天真无邪的,我们每天与最快乐的人打交道,享受我们的生活,我们就会童年常在。

最后,教师要有宽容精神。

宽容很不易,才成为一种美德。如果我们在教书时,只认了教科书和大纲,却容不得半点质疑;如果我们只守着自己习惯的教法,借助于习惯的手段和方式,拒绝一切新的想法和创意;如果我们听了某些宣传或说教,认为某种教育理论或政策就是惟一正确或惟一必须信守的,那么我们还是不宽容。

当面对每一个有个体差异的孩子们时,如果我们只以个人的眼光去取舍,唯独偏爱那些乖孩子,排斥那些笨孩子、脏孩子、调皮的孩子、被父母遗弃的孩子,那么我们尚不具备宽容精神。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迈入了一个多元化的世界,进入这个世界的资格就是具备宽容精神。宽容不易,才使宽容成为美德。

宽容不仅在面对异己时有用,对自己的冲突着的人性而言,宽容意味着造福于自己。宽容会使我们挣脱身心的一切束缚,使我们每一天都很自由。陶行知先生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让我们教师学会宽容,给学生多一点宽容,学生自己就会多一点自尊,多一点自省。宽容,是让学生感受到爱和友谊的先决条件,更是能令其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同时宽容也会使我们教师处事变得更加理性,使自己的工作变智育中心为以人为中心,造就一种民主的教育、生动活泼的教育,这不正是现代教育所提倡的吗?

一百条建议,一百个法宝,似阳光,如雨露,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田。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读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而读出的更多是心灵的共鸣、灵魂的回音。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此书让我感动,更让我深思。但愿在此书指导下,我们能以一颗平静的心,宽容的精神,享受我们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

全文共 1272 字

+ 加入清单

一次机缘巧合,无意中读到了这本书,觉得对自己的幼儿教师生涯很有感触。书中作者关于儿童发展与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等的许多观点与建议,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丽莲•凯兹教授写的。书中对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一些教育现状或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解析,书中的每一章、每一节、每一个例子都是凯兹博士所亲身经历和看到的真实问题所写,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发了我心中的共鸣,让我的心常常有触动、有检讨、有反思、有争辩,在检讨与反思之后,又有收获的喜悦。

联系自己的工作,在我们的工作中时有发生,更可悲的是我们竟丝毫没有觉察自己行为的不当,甚至还沾沾自喜于活动的创意。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已开始从关注群体转向关注个体,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来评价孩子,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要欣赏孩子的独特之处。但究竟如何有价值地去欣赏、欣赏孩子的哪些品质,思考真是不多。

我相信就像我一样,不同的人在不同阶段阅读凯兹博士的文章,会有不同的感受与收获。对于在学的学子,即使“照单全收”也会有所收获:对于在职的老师,书里的每一章、每一节、每一个例子都是凯兹博士看到幼教现场的一些问题有感而发所写的,因此应该能引起共鸣,也可促进自己重新审视这些切身的问题。我每一次总会比前一次多一些感受、多一些思考。有时偶尔停顿—下,思考一下书中提出的问题或见解,进行思想或实践上的思辨,再继续阅读、思考,这样才是真正地与大师“对话”,才能从中受益,也更能体会凯兹博士这位大师的用心!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修养自己的内涵,使自己具有一点学有所想,做有所思,思有所悟,才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我的收获是:

要让自己的行为迈向专业化,首先需要找出自己在工作中所遭遇的困难,然后寻找处理困难的方法。专业的幼儿教师在处理问题的方法时要结合专业知识,当面对问题时,首先需要作出价值判断,而判断的依据就是该事件是否能针对幼儿当时的心理、认知水平,对某方面能力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这就涉及到专业知识。作为专业的幼儿教师,当遇到某些突发事件时,应该首先考虑到:此事可以让幼儿获得些什么?教师对事件中的幼儿所做的诊断是什么?专业的幼儿教师在处理幼儿间的纠纷时,首先便应该以双方幼儿最大及最长远的利益作为判断的标准。老师是孩子心目中可以依赖的权威者,处理问题要公正,考虑双方幼儿的利益。每个人的权利都会受到保护,每个人的需求都会受到重视,在维持正义的同时又维护双方学习及发展的权利。另外,教师要站得高些,目光放得远些为幼儿终身发展打基础。所以,当我在今后碰到类似事件时,我不会急于停止纷争,充当“灭火器”,而是最大限度的挖掘教育价值,促进幼儿长期的发展与学习。

要成为一名专业的幼儿教师,其成长的道路是曲折艰难的,也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努力的,对于我这个新手教师而言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努力成为一名专业的幼儿教师。与丽莲﹒凯兹的“对话”,让我收获很多,让我更加反思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及自己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素质和要求,让自己更坚定信念,努力朝专业成长之路迈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教育的姿态》教师读后感1000字

全文共 1729 字

+ 加入清单

“叙事者”11月共读书目是于漪老师的《教育的姿态》,一字一句读完,对封面上“60年教育心得”、“百万师生受益”、“教师教育经典”、“为人为学圣经”这样的精要书评有了更深的感受,对这位从教60年、声名显赫的特级教师有了更多的敬仰。

《教育的姿态》是于漪老师有关中国教育现状的总结与深思,全书分六辑,每一辑都是通过一篇篇小文章呈现于老师的真知灼见。无论是正面的赞颂还是直面的建议,无论是发自内心的欢欣还是发人深省的忧思,无不表现了这位教育前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崇高使命感。细细读来,每一篇文章都值得回味,每一段文字都令人深思。

然而留给我最深印象的却是于老师这句振聋发聩的名言:“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

于老师是什么人,谁都知道:全国首批特级教师、教书育人楷模、劳动模范……光环耀人,令人敬仰。这样的话,初读无法不当作是自谦之词。然而,读完此书,你又不得不承认:这绝不仅仅是于老师的自谦,其实她始终是这样做的,她一直在学做老师。

50年代的复旦大学毕业生,其功底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她却说学历水平只能说明职前接受教育的程度,岗位上是要有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因她是非语文专业的,所以她天天学习,用了三年时间,把大学中文系全部课程学完。她每天都是9点以前搞工作,9点以后自修。这是何等的毅力啊!她一直是那样的谦虚谨慎、好学不倦。

她一生上过2000多节公开课,但她认为没有上过一堂十全十美的课。所以每次课上下来都会认真思考,都会看到自己的不足、缺陷乃至错误。她说所以她从不敢有丝毫懈怠。

她上课从不带教案,因为她认为拿着教案没办法面对全体学生,她在课堂上要察言观色,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要做到这样,备课要备得多么深入,多么熟练啊。她备课还做到了目中有人,为了研究学生的心灵,甚至去研究只有年轻人喜欢的周杰伦的歌。

于漪老师即使退休了,她还在发光发热,真的是做了一辈子老师,一辈子都在学做老师,,所以她会具有那么高的学术魅力和人格魅力。

我从教26年,一路走来也算勤奋,自己也喜欢学习,但是面临的困惑还是很多的。

带了20多年班,教了20多年语文,但是因为岗位变化,不得不放手班级,但心中的语文情节总让我对语文念念不忘,所以只要时间允许,我想方设法听语文课,评语文课。外出参加语文业务学习的机会很少很少,但是我借助网络不断学习,听课、评课、研讨,晚上的很多时间都是都是在网络学习中度过的。于漪老师说教师经常动笔,可以锻炼思维,锤炼情感,增强认识生活、感悟人生的能力,增强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参加叙事者,每周至少写三篇叙事,一篇读后感,其实就是在逼迫自己经常动动笔。

由于岗位的特殊性,我确实很忙碌,而这样的学习、这样的动笔似乎不是我所必须要做的,所以很多人看到我这样忙碌、这样劳累都不理解,甚至不止有人问过我:你到底图什么?很多时候,我只是笑笑,因为我不知道如何回答。我能图什么呢?功利一点讲,我什么都图不到。自己不在一线语文教师岗位上,指导老师也不该是我最主要的职责。到这样的年龄,职称也基本到头了,由于岗位的原因,即使我有发表文章,哪怕再多,也不可能有任何奖金。理解一点的人可能会说我比较好学,不理解的人即使说我不务正业,没有分清工作主次也似乎不为过。也曾想到过放弃,但是又放不下,给自己找了个理由,那就是“喜欢”,因为喜欢,所以坚持了下来。

读完《教育的姿态》,发现于漪老师这样一位誉满教育界的名师,一辈子都在学做老师。学和写不也是老师的基本功吗?我这样的行走,不也是在学做老师吗?选择了老师这个职业,一辈子学做老师,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格魅力,那是一种内驱力的需求,跟所图无关,跟功利无关。这样一想,顿时豁达了很多。

当然,于漪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这样的经典名言对于现在的年轻教师更加有现实意义。

现在的年轻教师,不是研究生就是本科生,学历确实不低,而且都是都过层层考试才走上教师这个岗位的,知识应该说也不会少。然而岗位素质和岗位能力还是得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加上现在的社会、家庭和学校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所以年轻教师更加需要具有“一辈子学做老师”的精神。我想这也是于漪老师对广大教师的一种希冀和激励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

全文共 1090 字

+ 加入清单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扣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在这个疫情期:间,我利用教学空余时间拜读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专着《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感受颇深。书中每一条建议都结合生动的事例,加以精辟的分析,无不充满教育的智慧。

在前面几条建议中,把阅读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在第19条建议中,他说:“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书上作了这样一个比喻,学习困难的学生更需要阅读,就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没完没了的补课,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因为阅读能教给学生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上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我们当教师的工作起来也就更容易。这不禁让我想到我们身边有不少家长竭力反对自己的孩子阅读课外书籍,而让他们死抠书本。认为书上的学会了,学习成绩自然会好起来,其实不然。学生死记硬背也不可取,因为今天会默,明天就忘,就是记住了不知道怎么去用,也只能成为一种“死”知识。更严重的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慢慢失去学习兴趣,产生逆反心理,最后真正沦落为后进生。而且他这章节中,他讲述了一个数学老师培养学生阅读。这让我更有感触,阅读不再是语文学科功利性的东西,而是一种培养思维的方法,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由此看来,我们教师转变观念是当务之急,理解素质教育的实质,为这些孩子推荐合适的读物,让优秀的文学作品来充实他们的头脑,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真正成为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

他还说到“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可是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发现,有许多同学他们整天都在忙于补作业,忙于订正,根本也抽不出多少时间来进行阅读,他们的阅读量少,阅读速度慢,由此循环下去,阅读对他们来说就越来越困难,也失去了阅读的兴趣。

如何保证孩子充足的阅读时间,这也是我们老师当思考的。以后在工作中,不再认为阅读是课外的份,可以适当对作业慢的同学少一些抄写背诵的作业,让他们抽出时间来阅读,培养他们阅读的习惯和兴趣。

教育是一个周期性很长的特殊职业,教师要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即使补丁,也能锈成一朵花。先只管耕耘,不要问收获。教育因我们而精彩,我们因教育而幸福。我们既要为孩子的一生成长奠定基础,也要使自己的生命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增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

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读了《给教师建议》第20条,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不要让能力和知识关系失调。其中再一次谈到了“阅读的重要性”。后进生的问题不是在知识上,而是在能力上存在着问题,说到家,就是他们还没有学会流畅地、有理解地阅读。这种建立在没有理解基础上的知识就自然成了空中楼阁,自然也不会转化为应用的能力,要想学以致用,得先从阅读开始。

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了呢?苏氏说:所谓流利地阅读,就是一下子能用眼睛和思想把握住句子的一部分或整个的较短的句子,然后使眼光离开书本,念出所记住的东西,并且同时进行思考——不仅思考眼前所读的东西,而且思考到与所读材料有联系的某些画面、形象、表象、事实和现象,做到

“有理解的阅读”。

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一系列练习。我们语文课,“读”行天下, “读”占鳌头,“读”是理解的基础,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语文课堂就应该是书声琅琅的。

很惭愧,我的语文课有时被要考核的知识点占去了一大半,课堂上的朗读有时也是蜻蜓点水,点到为止。功利性太强,今后,还是我会把眼光放得长远一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有理解地阅读”,

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阅读才是一把最实用的“金钥匙”,让我们铭记“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从阅读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

全文共 1173 字

+ 加入清单

教师的成长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渠道越来越多,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教师不知道的事情也许学生早已知道,因此我们教师的权威性受到了空前的挑战。为了适应这一时代特点,作为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以终身学习为目标,让读书成为习惯。

一、有爱才会有教育

教师没有爱也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

师爱是包含教育目的爱,而且通过这爱以受到教育效果。陶行知称学生为“爱人”,说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爱和教育视作天生的结缘。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

二、学会欣赏学生

欣赏是有效实施教育的态度,是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学会倾听的基础上,欣赏学生。不仅包含了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当做正常的人一样;不仅欣赏优秀学生的优秀品质,而且,要学会欣赏学生的缺点和失误。我觉得“人没有不良品质,只有用错了地方的性格。”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优秀学生欣赏,几乎每个老师都能作到,但是对差生的欣赏,就几乎没有人认同了。

爱好学生是容易的事,爱那些让我们操不完心的学生就非易事。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提醒自己、不断地学会爱:学会把每个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学会尊重学生的人格;学会欣赏学生,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学会向学生表达自己的爱;学会把学生看作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能以更好的心态投入工作,才不会抱怨自己付出得太多,因为你会发现:在付出爱的同时,我们也在收获着爱!

三、教育应该以人为本

《给教师的建议》里对时下父母还是非常看重的分数做了非常科学的分析。可惜现在大部分的家长甚至教师还是一直把分数放在第一位,认为分数高就是学习好,分数高就是好学生。于是剥夺了孩子双休日的休息权利,让他们参加这样那样的学习班,进行这种那种的培训。有些家长即使有些犹豫,但最终抵不住别家的孩子个个都往学习班送去。正像有些家长所说的那样:现在光靠学校学点是不行的,要考重点学校,不参加学习班,肯定比不上人家。

分数固然重要,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亦或是我们教师来说,很重要,但我们不能一味的强求、苛刻。经常说以人为本,但现在何尝真的“以人为本”了呢?教育就是培养人,就应该以人为本,这是理所当然的。但现在的教育偏失了方向,好像更注重某种功利。总之,尊重差异,立足人本,那才是最重要的育人观。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

全文共 995 字

+ 加入清单

读了《给青年教师建议》这本书,我感受到了很多青年教师在从教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样一句话:要学会原谅他人,不生自己的气。在我看来,真的是这样。在刚开学的时候,我感觉多数学生学习的态度很好,只有个别学生喜欢在课上开小差。这个时候,我就会生闷气,但是有一次,我在和同事交谈的时候,同事给了我好的解压方法,让我豁然开朗。从此,我对待顽皮的孩子也能多鼓励他们,而不是跟自己较真,生闷气。读完全书,我简单的说下我的体会:

一、不要谈论别人,更不要谈论自己。

有的人喜欢说别人的是非,这点在家里或者小区里比较常见。当然,在学校里更是如此。我们要想做一位合格的教师,首先,不能在人身后谈论其是非,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这往往能反应一个人的优良品行。教师要有良好的德行,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作为一位青年教师,我们更应该起到表率的作用,做学生的榜样和楷模。

二、学会控制自己,不将情绪带进课堂。

只要是人都会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但是在不同的场合,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有的时候,我们会遇到比较棘手的事情,但是一定要以平常心对待,不然就会变成“冲动的魔鬼”。等事情过后,常常又会懊恼不已。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需要我们真心去浇灌。在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我们要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不能将我们教师的情绪带到课堂,这样,时间久了,学生会变的焦躁不安。这显然不是我愿意看到的。教师一定要有调控自己情绪的能力,既能教好学,也能有一个好的生理体质。

还有一点我感觉说的很正确,这句话是这样说的:尊重老教师,不能太张扬。

我们作为一位青年教师,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作为老教师,经验丰富,懂得也比我们多。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虚心的请教,特别是礼貌一定要做到。不止在教学上,老教师的各个方面,往往懂得都比我们青年教师要多。这和他们的自身阅历有关。

最后,我想说的是,作为一位年轻的教师,我还有太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我能做的是上好每节课,正确的对待学生,尊重学生。踏踏实实的工作,对学生投入百分之百的热情,学生在学校,我就是他们的父母,把每位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我相信,这样下去,会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也会真心的喜欢上我这个老师。教师这个行业,是我一生的事业,我会认真的对待这个行业,付出自己的真心和恒心,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能看到我的学生变的越来越优秀,而我,也变的越来越好!风雨同舟,愿我们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做温暖的教育者》教师读后感1200字

全文共 1461 字

+ 加入清单

这学期我与这本《做有温度的教育》结缘,刚拿到这本书我被“温度”两字吸引,心里想什么样的教育才能称之为“有温度的教育”?于是携着疑惑翻开了这本书……

先来介绍一个本书的作者:方华,江西省弋阳县教育体育局局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行政专业委员会的常务理事,江西省督学,《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特约撰稿人,《教师博览》签约作者。中国教师报"2014年度全国十大最具思想力教育局长",中国教育报"2015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细细地品读这本书,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这本书共分六个章节,分别是一、教育是什么,二、课堂从什么时候开始,三、怎样对待孩子,四、做个懂行的教育管理者,五,做有温度的乡村教育,六、学校因何而美,下边的文章多数都是方华局长这些年来在各大报刊发表的文章和一些随笔感悟等。

《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展现了他自己长期以来对教育的思考与实践,在字里行间折射出自己对教育的温度的追求与渴望。书中,方华老师一再强调,“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教育最需要耐心”,“教育是给孩子更多可能”,“教育,应该给学生一个美丽的期待”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老师、学生在爱中接受教育,我非常认同他的这些观点。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本书也提出了大量的教育现象和问题,以及针对这些现象和问题提出了自己多年工作经验总结出的解决方案和采取策略。

一个人的格局决定一个人的高度,通过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方老师的教育高度,方老师对教育的独特见解。下面我从具体几篇文章谈谈我的一些感触:

《办好教育需要静下来》让我懂得教育是成长的过程,而成长需要时间,不能求高、求快、求全,让孩子在“静”的环境下成长才是好的教育。本文让我重新审视自己这一年教育教学工作,让我明白我需要静下心来给学生和自己重新定位。

《让底线成为教育的起点》让我深入明白了教育的价值同时也让我懂得了教师的职业操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能培养出什么类型的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都起着主导作用,我们不一定能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的那么优秀,但我们要不放弃、不歧视、不丢下任何一个学生,这不仅是教育的“能”,更是教育的“德”。

《教育,应给学生一个美丽的期待》方老师用自己真实的教学经历让我认识到了自己教育中的错误,对于“成功”一词的定位错误,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犯过的错一而再的重复。我们应该在不断的改正错的教育观念和行为中实现一个教师的成长,教育者做为一定程度的“公众人物”更应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我们应该用最正确客观的言行来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三观”。

《“独行侠”做不好教育》《家校共育赢未来》让我更加了解了家校合作的意义,合作的原则和方法,更明白了家校合作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家校合作工作是用不同的方式减轻老师平时在工作中学生带来的烦恼和心累,辛苦一阵子,轻松每一天。

读完《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让我明白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而教育是有温度的。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善意的举动,都能折射出教育的温度。此刻在我脑海里浮现的是,寒风中王校长在校门口为来参加期末考试的一二年学生加油鼓气的画面,中层干部用微笑迎接每一个入校的孩子并向他们问好,是董雪璐那是那一句,我要让孩子来到学校训练能看到老师在这里,等着他们呢,还有一年级班主任蹲下身子为学生寄鞋带的温情镜头。

教育的温度来自师生朝夕相处的真挚情谊,来自学生对学生的纯真关爱,来自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团结融洽。它就在班级的某个角落,就在校园的某个地方,就在我和你的身边,就在每天上演着的一个又一个真实的教育故事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

全文共 980 字

+ 加入清单

进入教师行业8年。说来惭愧,早就知道有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这本书,但从未想过去认真拜读,恰逢有这个读书活动的时机,我才能真正有幸拜读这本名著。

教师是真正的“灵魂工程师”这句话真可以概括这本书。其中的“酸甜苦辣”,想必也只有真正把教育当作事业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吧!书中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想必作为教师的的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这些体会,读了这本书更是令我们倍感亲切和深受启发!

虽然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也许不能完全体会到其中的奥义,但很多知识是相通的,加以应用加以改变,相信我们的教育生涯也能够在这一生中留下浓重的一笔。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诸多的素质和条件。这些条件如下。

首先,必须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

育人之道,爱心为先。爱是什么?爱是包容!我们面对的几十个长相不同,性格不同,家庭不同的孩子,这些孩子有成绩好的学生,有成绩不好的学生;有运动好的学生,有运动不好的学生;有懂事乖巧的学生,也有调皮捣蛋的学生,他们也许这一刻让你开怀大笑,下一刻就使你怒发冲冠,但他们都是孩子,有些事情只是他们的天性使然。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给孩子,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孩子的前面,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观察他们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其次,平等地对待每个孩子,尊重人格,严慈相济。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人,都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人。不要期待每个孩子成为你眼中的乖孩子,也许他们的闪光点只是你还没用发现。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保持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让孩子感受到你是一颗大树,把绿荫播撒在每个人的心中。当然,对孩子也不能放任自由,宽严有度才是爱。

第三,丰富的学识、幽默的态度和强健的体魄。

让学生感受到你强大,丰富的学识是必要的条件,人都是有趋向性的,也是有好奇心的,现代的学生不会仅仅满足有限的知识。态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兴趣,态度自然而然地就会朝着一个好方向发展。体育老师在严格的同时,不能没有幽默的态度。强健的体魄,是作为一名体育教师的基础,是教学技能得以展示的根本。如果教师能做到精通专业,又通晓八方,让对付学生自然也是信手拈来。

读书,是人类精神的粮食,教师更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时时勤读之,方能在教育上收到更大的启发!感谢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

全文共 1006 字

+ 加入清单

有幸在偶然的机会下,听了一次吴老师的数学课,顿时被吴老师的讲课风格深深的吸引了,后来便在网上搜了许多吴老师的上课视频,每节数学课都是风趣幽默,笑声连连,孩子们在游戏中在实践中就学会了数学,我想这就是专家讲课的特别之处吧。读了这本《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建议》更是让我感受颇深。

吴老师书中的许多教育教学方面的建议都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主要写了四个方面,第一辑是把教育作为人生幸福的源泉,第二辑是真心与儿童做朋友,第三辑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第四辑是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课。其中我感触最深的是第二辑真心与儿童做朋友,其实每次听吴老师的课,就像一个大朋友带着一群小朋友在玩游戏,吴老师是真心与儿童做朋友,在课堂上用真情交流唤起学生成长的力量。听吴老师的课你总会听到她真诚赞美孩子的声音,“老师为你精彩的发言鼓掌!”“你的方法既简单又巧妙,向你们学习!”“你的想法很独特,很有创意!”“你们的发现很伟大,很有可能未来的科学家就在你们中间。”吴老师就这样一次次的鼓励着孩子们,孩子们在期待和鼓励的目光中,一次次体验到了数学课的快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孩子们都是想要表扬和鼓励的,发自内心的去赞扬和鼓励我们的孩子吧,用真情去唤起学生成长的力量。

第三辑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也让我感受颇深,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总是迫不及待想把自己知道的都直接传授给孩子们,忽略了孩子们的主体地位。我们要教给孩子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数学知识,还有学习数学的能力,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让学习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吴老师提出,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激活经验,在对比交流中学会反思,在科学探索中求真。吴老师的课就真正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整节课都是孩子们在动手操作,在交流谈论,在互相辩论,就这样一步步的引导孩子们探究出本节课的数学知识。孩子们在这样的课堂上,学会的不仅是数学知识,还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孩子的数学思维方式,这对以后学习数学有极大的帮助。所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吧,培养孩子们学习数学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数学知识。

看完了这本《吴老师给小学数学老师的建议》,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吴老师数学课堂的生命活力以及吴老师对教育的热爱。让我意识到身为教师要做一个终身学习者,向书本学习,向专家学习,向身边的老师学习,向学生学习,我会做一个勤学的教师,在教育路上坚定的行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教师自我发展规划的制定读后感

全文共 1474 字

+ 加入清单

【篇一】教师自我发展规划制定读后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在不断的更新,教师职业也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也将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那种一旦成为教师就可以一劳永逸的思想与时代的发展越来越不相吻合,教师职业将成为终身发展的过程,作为教师要有一种教到老学到老的意识。否则难以培养出有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来。

作为一位年轻的教师,我们更要对自己的人生作出具体的职业规划,这对我们教师职业的成长是非常有必要的。我记得省教育厅的一位领导曾经跟我们讲过:“一个没有理想、没有目标的人生将会是一场噩梦。”很显然,我们每个人都应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并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迈进,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作为青年教师更要有“我要成为名师”的信念和拼劲。名师之所以为名师,并非他们天生就是名师,回顾一下我国当前的一些名师,像“余漪、余应潮、魏书生、钱梦龙、李镇西„„”,他们都是从基层做起的,他们都对自己的人生职业做出过具体的规划,有长期的,有短期的、有近期的。正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职业作出了规划,然后朝自己的目标去迈进,最终他们就成为了名师。

我觉得自己就没有好好地对自己的职业人生做出过很好地规划,以致于自己从毕业到现在工作了六年,却没能取得骄人的成绩,而是浑浑噩噩度过了这六年。通过远程教育这一课的学习,使我猛然惊醒:当教师不能得过且过,而是要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断地去学习,从而适应教师职业化发展的需求。

【篇二】教师自我发展规划的制定读后感

超越自我是很艰难的,往往还是痛苦的,但是人生的每一次超越自我,都会产生一个全新的自我。我们的人生,从我们这个生命体的形成最初起,经历了多少次超越才得以逐步成熟,无论是胚胎形成、还是离开母体、还是蹒跚学步,每一次超越都得到了提升。可是,许多人在事业或生活方面往往小有成就时,就固步自封,停滞不前,人尤其是作为中国人的劣根性就暴露无遗,很难战胜“自己”这个最大的敌人,就很难再去挑战自我而去超越自己,当然也就停止了自己前进的脚步。许多老师出现职业倦怠等高原现象也是这样自然而然产生了,工作几年后,对教学自以为已经熟门熟路,职业快乐也不那么明显,得过且过的心理就自然产生了,如果没有很大的外力影响,许多老师很难有超越自我的内驱力。陈萍老师在她的报告中以她的亲身体验向我们介绍了她是如何不断超越自我的,她以她的六个标高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她在报告中比较系统地就教师如何规划教师职业生涯,走好专业发展之路作了指导。

至于成就他人,那是更多人难以做到的。我们的社会是群体社会,只有立足于“我为人人”,才会有“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尚,社会才得以进步。老师其实就像一艘渡船,载着一批批学生到达成功的彼岸,自己却永远在渡口徘徊,这说到底就是老师的价值,是社会分工。人生的意义绝不在于这个人本身成了“什么”,而在于他做了“什么”。蜡烛的价值不在于它可能成为什么“金蜡烛”或“银蜡烛”,其价值在于它燃烧时所放的光和热。同样,艄公的价值就在于他坚守岗位,让需要过河的人安全到达彼岸。成就他人就是每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价值。老师:点化一个又一个心灵,照亮一盏又一盏心灯,成就一个个学生,是社会所不可或缺的“灵魂工程师”是何等有意义!老师的伟大就在于此——成就每一个学生!

我耳边回想起陶行知先生的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是啊,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像陈萍老师那样:捧着一颗心来,规划好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不断超越自己,走好自己的专业发展之道,成就他人,不带半根草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二》

全文共 2471 字

+ 加入清单

自参加完省骨干教师培训回到家乡,我对鲍老师推荐给我们的书非常喜欢,也一直在读丽莲·凯兹博士的《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一书,丽莲·凯兹博士不愧是国际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毕竟从事儿童教育、教师成长研究多年,对儿童发展与教育、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乃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具有丰富、深刻、独到的认识。

简单的读了序,我便开始了“我的第一章——幼儿发展的需求”,从这里让我知道了幼儿理想发展的六个基本要素:幼儿需要有安全感、幼儿需要适度的自我肯定、幼儿需要体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幼儿需要成人协助他们理解生活经验、幼儿需要与有“权威”的成人一起成长学习、幼儿需要有成人或兄妹作为学习榜样。简短的几页字让我明白:我们所教育与照顾的每一位幼儿,其幸福与世界上其他幼儿的幸福是密不可分的。去照顾与爱护别人的孩子不应该只是为了一些现实的理由,而是我们本来就应该这样做,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看完了第章“自尊VS自恋”。真是让我大开眼见,让我知道所谓的自尊指的是评价自己后所衍生出来的感觉,而自恋指的则是专注于自己及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心态。而从丽莲凯兹教授举的例子来看,让我明白自尊和自恋会影响着孩子的健康的成长。在接下去的第三章到第八章让我学到了很多以后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如:如何解决或应对所谓的“问题行为”,我们不能光从外表的行为来看,而是要考虑问题行为和原因。而在处理问题行为的时候,我们必须了解其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才是适当的治疗方法。也让我知道在教学中要学什么?什么时候学好?如何学最好?这让我这个刚刚从事幼教工作者受益非浅。

丽莲.凯兹认为幼儿理想发展的第一要素是幼儿需要安全感。所谓安全感是指在心理上感觉自己与别人有“依附关系”,感觉自己有所属。“被爱”和“被需要”并不一定使人产生安全感,安全感必须建立在被爱者感受到这份感情,感受到被需要,感受到自己的特别,而且这份爱还必须是适量的,重点是在儿童“感受到”被爱与被需要,而不是儿童被爱与被需要。而在家长和儿童之间、老师和儿童之间都存在着这样的悖论。

在家长和儿童之间 从与家长的不断接触中发现,现在的家长常常重视自己的感受:生活上我给了孩子什么,我给孩子创造了什么条件,我注重培养孩子什么,我……而从来没有问一问孩子的感受,观察一下孩子的反应,思考孩子需要什么。于是造成了“关怀强迫”、“非常态教育”等非正常状态。孩子还不会自理的时候,父母无微不至地照顾,可是孩子渐渐大了,会走路、会说话了,上了幼儿园了,父母还是呵护得像捧在手里的烛火,他们觉得孩子就应该接受这种照顾,如果有一天,孩子忽然不用他们帮着做什么,这些父母就会觉得失落。还有的部分知识分子家庭,让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教育包围孩子:走在路上的时候“你看,那是什么字?”,游玩的时候“这是什么树?”,吃饭的时候“番茄里面有什么营养素?”,睡觉的时候“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家长们将“情境教育法”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生活中,任何一个情景、任何一个地方,都成为他们教育孩子的现场。家长对孩子照顾得非常周到,生活、思想、学习,家长无处不在,表面上是爱护关心孩子,其实是对孩子依赖自己有一定的依赖。这时候我们没有去想一想孩子的感受,她感受到你的爱了吗?你的爱是否适量?有没有给孩子带来压力?当然有的家长也开始问“你觉得开心吗?”,但常常这样的提问只是形式上的,许多孩子并不完全会总结我这一天是开心还是不开心,他往往与具体的事件联系起来,而有的时候甚至想不到具体的事件,于是对家长的问题会不知所云,常常胡乱应答。而家长在自己的问题中满足了,他不再让自己去用心的观察孩子,体会孩子的心是否如说的那样。孩子短于表达,但情绪通常会在生活中体现,而这时家长已经在忙乎着自己的事情。望着孩子的眼睛,常常会看见空洞、无神;看着孩子的眼睛,常常会看见怀疑、委屈;看着孩子的眼睛,常常会看见不被理解的无奈,缺少真正爱的心灵。

在老师和儿童之间 由于越来越多的业务,促使老师在进步,促使老师在不断的要求自己。由传统的师上生下的观念到今天的师生平等对待老师走过了漫长的路。老师的确在改变自己,给予了孩子更多的爱,老师面临来自各个方面的督促:自我的、家长的、上级的、社会的。我将自我放在第一位,是因为老师的职业责任感告诉老师自己必须进步,否则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于是我们在生活中会看见:某某孩子依偎在老师的身上;某某孩子被老师搂抱在怀里;某某孩子被老师特别关照;某某孩子的错误被匆匆忽略;孩子耳边充满了鼓励和表扬……老师还没有深刻理解:当你怀抱某个孩子的时候,还有那么多的孩子等着你去爱;当你关照某个孩子的时候,还有那么多的孩子等着你来教育;当你靠紧孩子的时候,你是否能客观评价你的孩子;当你只是利用表扬作为教育手段的时候,你是否发现它们已失去了应有的效果……老师所给予儿童的安全感是幼儿相信成人对自己有一种真诚而强烈的反应,而不是空心的温和。是的,老师给予孩子的爱是更加理性的、公平的、真实的、由衷的。其实我们知道,孩子在自己真正努力的时候,他们也渴望这个努力被别人所发现,所赏识,所赞扬。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具体的实在的鼓励和表扬的理由,让孩子正确的、客观的认识自己,赏识自己。当我们感受到孩子的进步时,就给予真诚的欣赏;当我们体会到孩子的错误时,就给予严肃的爱意的批评。当这些开始的时候,让我们再来看看孩子的眼神,再来感受孩子的情绪,再来体会孩子的心情,看看他们是否感受到了你那份真正、真诚的爱。

最后,与大家重温书中的一段话:“我们所教育与照顾的每一位幼儿,其幸福与世界上其他幼儿的幸福是密不可分的。当我们的幼儿需要动生命攸关的大手术时,开刀的医生是别人的孩子;当我们的孩子受到攻击时,犯罪的是别人的孩子。因此,只有当其他幼儿的幸福受到保障时,才能保障我们孩子的幸福。去照顾与爱护别人的孩子不应该只是为了一些现实的理由,而是我们本来就应该这样做,因为这么做是对的。”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能从保障孩子的幸福中,得到专业的发展,享受到教师职业的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教师对学校的建议与整改措施400字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1、解决学生饮水状况,安排专人送水或购置电热水设备。

整改措施:经校委会商定,学校将为每班购置一个电烧壶,解决学生饮用水。

2、突出办学特色,强化传统项目的开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整改措施:学校将进一步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做好相关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办好学校特色。

3、学校后勤提升造血功能,开源节流,增收节支。

整改措施:学校在提升造血功能上,想尽办法,开源节流,对内挖潜。学校欢迎教师们提出具体可行的增收节支方案。

5、加强行管与一线教师的沟通,公平、合理落实各项制度。

整改措施:继续实施校委会领导联系年级组制度,深入一线了解教师心声,沟通感情,落实各项制度,促进校务工作有序进行。

5、强化食堂管理,调配花样,丰富营养。

整改措施:学校将加强食堂管理,卫生监控,提高饭菜质量。

6、充实教师业余文体活动。

整改措施:学校适当组织教师业余文体活动,近期将购置部分文体器材,同时提倡全体教师在课间操时,跟学生一起做体操。

建议人:

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做温暖的教育者》教师读后感1200字

全文共 1084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读方华校长的《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其实有些感同身受。不管是方校长提到的教育是什么,还是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还是在讲述做有温度的乡村教育上,他的很多理念和想法其实和我们还是有不谋而同的地方的。然而,对于我来说,很多理念还达不到方华校长的高度,从方华校长的一篇篇文章中也只能感悟到一些,有些内容真正要做起来或进行改变确实还存在很多的困难。

只有真正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教育才能温暖,才有温度。“温暖”一词,让我想到了我们学校的那句“让我们温暖的绽放”。怎么让教育变得有温度,让学生在教育中感受到温暖,我想,不是简单的喊句口号而已,而是应该在属于自己学校的教育理念下,给孩子更多可能的实践,让教育不再是简简单单的教育,而是如方校长所言:“教育还应有一些更深、更长远的看不见、摸不着、一时发现不了甚至永远都无法量化和具体化的东西。”

在方校长的很多篇文章中都提到了王崧舟老师的那句:教育当以慈悲为怀。慈悲应从心起,教育也是如此。而现在的很多时候,教育变得有些急功近利,变得有些让人看不清楚。我想,对于教育,确实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想想,怎样才是好的教育,怎样的教育才是真正对学生有用并能影响学生的教育。

在方校长的文章中看到这么一句话:“教学从什么时候开始?从学生喜欢老师开始。教育从什么时候开始?从学生喜欢学校开始。”这话说的一点儿不假。还记得在东小交流快结束的时候,和几个学生在办公室闲聊时,一个姑娘对我说道:“陆老师,我们原来的数学成绩不太好,你知道为什么你教了我们以后我们的数学成绩变得很好吗?”回问到:“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喜欢你呀,所以喜欢数学呀。”一句“喜欢你”,瞬间融化了我的内心。是呀,我们的教学希望不就是希望能得到学生的喜欢,得到他们的认可,继而让教学这个事情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吗?

教育是成长的过程,而成长需要时间。教育会像种子一样,埋在人的心里,等到温度、湿度、养分等条件适宜时,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另外,在方校长的文章中我似乎看到了我们叙事者团队的影子。“有希望就有动力,有风景就会行走。让教师知道前方还有更好的风景并且不是他们一个人在行走,这样,教师的职业倦怠或许就不会来得比较早、比较急。”我们的团队也是如此,正是因为有了一群人在共同行走,才造就了现在的叙事者望亭团队,才有了为之共同努力的动力。

当然,方校长的很多文章都是站在了校长的角度在思考与评述,对于我来说还是有很多触及不到的地方,也还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不管如何,我想,做有温度的教育是我们需要追寻的目标,也是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付诸实践并为之努力的事情。愿,我们的教育有爱、有温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

全文共 1380 字

+ 加入清单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来惊天动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撒下的是泪滴。”

一首老歌,旋律悠扬,歌词动人,那份对老师的爱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这首歌唱了这么多年,哪知如今的我真正成了一名人民教师,我要把我心中的爱继续传递下去。

我爱我的学生,但是我却不知道怎样爱他们。是给予无限宽容和自由驰骋的天地,还是一板一眼地严厉管教?这样的困惑让我这个新老师更加努力的学习,因为我要为孩子们打造一个温暖快乐的学习天堂。

除了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我还常麻烦一位好朋友,他就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写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就像是我的甘霖仙露,让我遇到的问题迎刃而解。捧读此书,不由自主地感觉这位慈祥,睿智的长者,坐在你的面前与你聊天,他的丰厚学养,他的思想,他的智慧正慢慢滋润你的心灵。此书中每谈一个问题,都有生动实际的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

每每翻看这本教师宝典时,从字里行间就能感觉作者对教育满满的爱,这是对学生无限的关怀,是对教育事业无尽的热忱。而这种爱是特别的,不是纵容,也不是拘禁,而是一种拿捏到位的教育艺术。

教育是爱的艺术,不仅需要老师付出爱心,更要让学生体会到这份爱,还要他们懂得去爱别人。这一点,也是作者在此书中提到的重要一点。例如,有些孩子纪律散漫,影响他人,作者提到的解决方法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不断的观察和思考中体谅他人、爱他人。所以作者把孩子们带出教室去观察我们身边的世界。身边来来往往的人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在发生着不一样的故事,细心观察我们就能体恤人间的喜与悲,时间长了,孩子们甚至会为花的无声开放而欣喜,会为雨后躺在地上的一条蚯蚓而担忧。于是他们开始为他人着想,思考着如何为所存在的环境添色,爱的光芒开始照进他们柔软的心。如果班级的每个孩子也都能这样体会老师,那么老师的一个眼神或一个动作,就能让他们明了老师的心情从而乖乖听话,这一响应却再也不同于逼迫,而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

教育是爱的艺术,不仅是对学生的爱,我们也要学会爱自己。作者的这一观点总是让我的心中升起一股暖流,是啊,只有我们的心情保持愉悦,我们的双手才能奏出美妙的教育乐曲;只有我们爱惜我们的身体,我们才能在爱的舞台上带领孩子们跳出精彩的舞步。不仅如此,我们要让自己变得更加博学、更加睿智。我们每天要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潺潺不断的流动,我们要给自己规划自由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与智者对话,与知识共舞。

为了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爱,作者还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这些都是我们在实际中非常受用的。其实,我们对孩子起初的爱就像未经雕琢的水晶石,我们在不断的学习中将它打磨出越来越多、不同角度的切面,从而水晶反射出了五颜六色的爱的光芒。这爱是责任,是关怀,是包容,是鼓励,是所有美好情感的凝聚。

老师的爱是一首深情的歌,点点音符像甘甜的雨滴滋润着你和我;老师的爱是一首奉献的歌,美妙旋律像烛光映照着你和我。让我们这首美丽的歌,充满爱的能量,点燃生命的希望之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做温暖的教育者》教师读后感1500字

全文共 3189 字

+ 加入清单

课堂是神圣的,它不能被忽视或者敷衍;面对它,我们需要充满信心但不能有半点骄傲或矫情,更不能随意。而一名教师,经过多长时间的历练可以著书立说,阐述自己的教育信念、传播自身的教育经验?原本我认为很难,但暑假阅读了《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认识了王兮老师,惊叹,几年的时间就够了。

这位从教仅十年的教师,经历过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挫败,曾有得过且过混日子的念头。到其他学校支教过,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彷徨过。四年前加入朱永新先生倡导的“新教育”团队之中,一下子找到了做教师的感觉,短短几年的时间,在班本课程建设、家校互动、推广阅读等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也为新教师的成长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一、为孩子一生成长负责

为孩子一生成长负责,这句话说起来很简单,但要真正落到实处是很不容易的。长远如此渺茫,现实又是如此骨感,使得很多教师和家长在面对当下和未来的抉择时,不约而同地将目光关注到了当下,关注到了即可能够看到的“成效”。班级的学科平均分是否超过了其他班,自己孩子的学科成绩是否具有领先地位,这是教师和家长在短时间内可以看到的“成效”,也是他们鞭策和激励孩子最为重要的法宝。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都在乎分数以及孩子依据分数所占据的位置,至于孩子的道德、人格、情感等方面的涵养,很多教师和家长并不重视,或者说缺少这些方面养育的意识和办法。虽然孩子可以考出很高的分数,但却没有学会如何去面对变故和挫折,更没有教会孩子去了解人,了解人性。

王兮深受新教育基本理念的影响。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教给学生一辈子真正有用的东西;关注孩子的自我发展,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通过阅读来实现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等等,都对她原有的教育经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让她找到了自身成长道路上的一盏灯。在新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她将目光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关注每个孩子的不同家庭背景和学习特点,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引导他们从学会做人开始,开展对生命、对自然、对社会的关注和思考,努力提升孩子们的道德素养,探索如何通过自己的教学为孩子们的长远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让学生能够在校园里面抬起头来走路和欢唱,轻松愉悦、温暖舒心。因为这样的实践,她所看到的不再仅仅是整个班级的学生,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每个人都是那样的独特,那样富有创造潜力,那样的生机勃勃,这使得她时刻不敢怠慢,唯恐因为自己的些许失误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负面的影响。这样的执着探索,让她发现了一片新天地,也赢得了学校和家长的支持。大家意识到,教育,原来是可以有不同的样貌的,孩子的成长,不应该局限于一种路径。看着王老师的教学实录,想着教育、课堂可以是这么美这么有趣。

二、别开生面的班本课程

在《做有温度的教育》这本书中,王兮老师用很大的篇幅介绍了她的班本课程实践,这也是我很感兴趣之所在。王兮在书中介绍了她创建的两类班本课程,一类是贯穿整个学年的班本主题课程,另一类是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而设置的微课程。

贯穿整个学年的主题课程,需要有时间来保证。王兮老师看中了每天早晨20分钟的早读时间。根据“新教育”所提出的晨诵课程的建议,构建起了适合本班学生成长需求的“晨诵课程”。希望通过晨诵,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与音乐感。之所以会选择诗歌,一方面是因为大多数的儿童诗都短小精悍、活泼生动、浅显易懂,符合孩子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诗歌本身所描述的大都是自然的景色、四季的变化、动物和植物的奇妙等,有助于帮助学生借助诗歌这一媒介来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生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小学一年级的晨诵课程,王兮老师精心准备了金波、林焕章、高洪波、罗大里等人的系列诗作,以5-10首诗歌为一组,形成九个不同单元的课程系列。在书中,她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晨诵课程的开设情况,以及学生们的表现,读来特别让人感动。而三年级的孩子,以泰戈尔的《飞鸟集》中的部分诗篇作为学习的内容,看上去似乎有点难度,但孩子们的理解力依然让人惊叹。

王兮所探索的班本主题课程不仅仅局限在晨诵,还有绘本的“读写绘课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绘本对他们的精神世界的成长和丰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让孩子自己去阅读绘本,和在老师的引导下阅读、讲述故事的内容,谈自己的感受、用彩笔绘制自己的想法有很大的不同,后者可以让孩子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特别重要的是,绘本中所蕴含的那些关于勇气、友谊、爱、善良、智慧、美德等人类共同的话题,是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所绕不开的重要话题,学生的想象力、阅读能力以及品德修养等,都会通过这样的课程得以培育。这种以绘本为载体,通过阅读、画画和写作三者相融合的学习方式,能让真实的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让眼睛和心灵结合起来,让艺术和生活结合起来。

班级所开设的微课程,也是很有意思的。比如说《笔记大自然》微课程,让孩子们在学校的`小花园里,去发现平时熟视无睹的植物中所蕴含的各种细节和美妙;《生命》微课程,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男生和女生的区别,以及植物世界以及动物世界的男生和女生;《甲骨文》微课程,通过对汉字起源以及演变的探究,让学生理解汉字的形成特点,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体会文字之美、文化之美;《吟诵》微课程,唤醒那些湮没于历史之中的声音之美,寻找那些根植于我们灵魂深处的根;《经济学》微课程,则让孩子认识金钱,懂得一些财经素养,从小养成正确的金钱观……这类课程的特点是这种体验,让孩子们在身体力行之中有所感悟和发现,给学生创设学科知识之外丰富多彩的生活,让孩子们的生命在课程中拔节。

三、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教育,家庭教育不容忽视,但很多家庭不仅没有能够给孩子创设良好的生长环境,为孩子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还经常以“爱”的名义对孩子施加各种伤害。绝大多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良行为都与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有关。

王兮老师在接手新的班级的过程中,就意识到了家校共育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从该为班级取一个怎样的名称开始,就发动家长和学生一起来参与;学生在班本课程中的各种表现,她都会及时通过家长通讯群发送给每一位家长,让他们关注到孩子的点滴进步;孩子正在阅读的作品,也会及时告诉家长,让家长回去配合老师一起来讲故事,丰富故事的内涵和情节;王兮在“新教育”的网站上学到了一些适合家长学习的内容,也会及时转发给班级里的所有家长,大家一起来分享并互动交流。鼓励家长丰富家庭的藏书,在图书馆开办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主题阅读讲座,让家长参与到班级的管理和义务服务活动中来,和家长们共煮一锅“石头汤”……

在这个过程中,王兮老师看到了家长们的转变,充分感受到了家长对自己工作的支持,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做这些事情的确很累,但很多事情都是具有开创性的,这比每天花费大量时间来做“消防队员”,为班级里此起彼伏的问题“灭火”要有意义、有价值的多了。

爱能帮助别人进步,也能完善自己。当家长们感受到了老师对孩子的这份赤诚之心,感受到了老师所付出的这份爱的时候,他们也会想尽一切办法来帮助教师。这正应了那句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付出了爱,收获的必然是满满的爱!做这样拥有赤诚之心的教师,真好!

做温暖的教育者,是一种教育理想与情怀,也给我们教育一线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会多读经典涵养自己、多学习,多反思,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不断提高自己成为一个温暖的教育者的能力,向温暖的教育者的行列迈进。陶妙如老师是在用心做教育,做温暖的教育、智慧的教育。正如陶老师所说:“用正直塑造形象,用真爱美化心灵,用宽容对待周围的人。这是让自己整个人生动而富有吸引力的法则。”试想,我们都像陶老师在教育上面如此用心,我们的教育又何愁没有发展,保持一种向上的姿态,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

全文共 1347 字

+ 加入清单

本书的主编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丽莲凯兹教授写的。丽莲·凯兹,凯兹教授是国际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从事幼儿教育、教师成长研究多年。她通过文字和我们分享她的经验、观察与看法。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幼儿与幼儿教育”,共有八章,分别为:幼儿发展的需求、自尊VS自恋、学习的气质、我的孩子发展正常吗、慎用行为改变技术、是教育还是让孩子兴奋、幼儿教育的目标与适宜的教学、幼教机构的评价。下篇是“幼儿教育议题”,共八章,分别为:幼教老师的反省与展望、现代父母与老师的角色、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幼教老师的成长、幼教界的观念形态、幼儿教育是专业吗、幼教人员的伦理规范、教学辅导的原则与策略。

简单的读了序,我便开始了“我的第一章——幼儿发展的需求”,从这里让我知道了幼儿理想发展的六个基本要素:幼儿需要有安全感、幼儿需要适度的自我肯定、幼儿需要体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幼儿需要成人协助他们理解生活经验、幼儿需要与有“权威”的成人一起成长学习、幼儿需要有成人或兄妹作为学习榜样。简短的几页字让我明白:我们所教育与照顾的每一位幼儿,其幸福与世界上其他幼儿的幸福是密不可分的。去照顾与爱护别人的孩子不应该只是为了一些现实的理由,而是我们本来就应该这样做,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看完了第二章“自尊VS自恋”。真是让我大开眼见,让我知道所谓的自尊指的是评价自己后所衍生出来的感觉,而自恋指的则是专注于自己及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心态。而从丽莲凯兹教授举的例子来看,让我明白自尊和自恋会影响着孩子的健康的成长。在接下去的第三章到第八章让我学到了很多以后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如:如何解决或应对所谓的“问题行为”,我们不能光从外表的行为来看,而是要考虑问题行为和原因。而在处理问题行为的时候,我们必须了解其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才是适当的治疗方法。也让我知道在教学中要学什么?什么时候学好?如何学最好?这让我这个刚刚从事幼教工作者受益非浅。

而下篇“幼儿教育议题”是值得我认真去看的、去思考的。因为在这里丽莲凯兹教授写下了有关幼教老师的反省与展望、现代父母与老师的角色、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幼教老师的成长、幼教界的意识形态等有关幼儿教育方面的经验和想法。而在第十一章“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让我更进一步的理解了所谓的“专业”。它是对恪守执业标准或行事准则的承诺,这些行为准则规范专业人员在常见的困境中如何行事。其重点是1、在工作上运用高级缜密的知识;2、依据该知识做判断;3、采用专业行为的准则。让我懂得应该如何去教导幼儿,用幼儿教师的专业教育及训练,为儿童的发展与学习尽最大的努力。

书中对我们现在的常见的一些教育现状或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在读凯兹教授所提出的议题与例子时,我的心里常常有触动、有检讨、有反思、在检讨与反思之后,又有收获的喜悦。书中的每一章、每一节、每一个例子都是凯兹博士看到的幼教现场的一些问题有感而发所写的,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参考的。

总的来说,不同的人在不同阶段阅读凯兹博士的文章,会有不同的感受与收获,在不同职位的人看到凯兹博士的文章,也会有不同的感受与收获。读了这本书让我这个新老师更加的了解了有关幼儿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也让我明白做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是多么的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