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理想国》读书报告【合集7篇】

导语:读一本好书,好比交了一个益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初二的优秀作文,欢迎查阅!

浏览

1573

作文

8

《理想国》读书笔记

全文共 2040 字

+ 加入清单

图书馆有十多本柏拉图的《理想国》这本书,但是全被借走了,连节选本都没剩,由此可见理想国这本书的影响以及读者对它的热爱。按照计划,我这周必须读完这本书,没办法,我只好求助于网络,从网上下载了《理想国》的电子版,由于电脑辐射,长时间盯着电脑看书,好几次眼睛疼,所以我又去买了眼药水,虽历经波折,但总算在这周的最后时刻完成了计划,把这本书读完了,内容不多,一共十章,跟他的大部分著作一样,这本是也是以对话的形式写的,内容不是很难懂,但是读起来会有点枯燥,兴趣的力量战胜了枯燥的感觉,最后还是把它读完了。下个星期该读古希腊最著名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了,他是柏拉图的学生。

柏拉图(公元前427--347)是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的最大代表.他也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出身于贵族家庭,在政治上拥护贵族专政,反对雅典民主制。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因反对民主政治被雅典法庭处死,柏拉图于是出亡海外,继续从事反对雅典民主制的活动,直到公元前388年才回到雅典。后来创办了“阿卡德弥亚”哲学学园,从事讲学。

柏拉图的经济思想集中反映在他最主要著作《理想国》中,其次,也反映在《法律论》中。《理想国》是一本对话体著作,写成于公元前404年,其时,伯罗奔尼撒战争刚刚结束,实行贵族寡头专政的斯巴达战胜了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的雅典,这个事实对柏拉图设计理想国家的模式具有重大影响。

在柏拉图的方案中,分工被作为理想国家的构成原则,因此他着重论述了分工的必然性和分工的原则,以及这个原则如何运用于理想国家的组织。他认为,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但人所具有的才能却是有限的,如果人们根据自己天生的才能只从事一项工作,就能把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好,所以人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天生禀赋进行分工;另一方面,要满足人的多方面的需要,从事单项工作的个人又必须互助,由此形成团体,又由团体联合成国家。这样,他就从个人需要的多面性和个人才能的片面性来说明社会分工的必要性和国家产生的原因,这当然是不正确的。可见柏拉图也同色诺芬一样,只从使用价值方面来考虑分工的必要性,他们都“根本没有想到交换价值,想到使商品便宜的问题。”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按照人们的天性进行的分工使整个社会分为三个等级:第一个等级是国家的执政者,这是一些富有理性和知识的哲学家,他们的职责是治理国家和教育人民;第二个等级是国家的保卫者,即战士们,他们的职责是保卫国家和对外作战;第三个等级是提供生活资料的人,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都属于这个等级。奴隶不属于理想国的任何等级,因为柏拉图根本不把奴隶当人看待,认为他们只不过是奴隶主的会说话的工具。柏拉图认为,在这样的理想国中,每一等级都必须严格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干预另一等级的事情,因为第一、二等级的人,都是些天生的统治者,尤其是第一等级的人,都是天生的圣贤,这两个等级的人都是从小按严格的教育制度培养出来的,最适宜从事脑力劳动。而第三等级的人都没有真正的思考能力,不能担当治理国家的重任,只能从事经济活动。在柏拉图看来,依据这样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国家就是健全的,既合乎理性,也合乎自然,能长治久安。由此可见,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阶级对抗和城邦危机的消失,不是由于阶级的消灭,而是由于阶级界限的更加分明和不可逾越。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还主张实行奴隶主阶级的财产公有制,即在第一、二等级中消灭私有财产,只允许第三等级保留私有财产。因为他认为私有财产是国内矛盾和意见分歧的根源,第三等级是些无所作为的下等公民,对国家事务没什么影响,可以不要担忧,但第一、二等级是国家的统治者,为了能更好地履行治理国家和保卫国家的职责,他们不应拥有私产,而应由国家来供应他们的一切生活需要,并且在这两个等级中也不应有个体家庭存在,就像在原始氏族公社初期那样,即在理想国的统治阶级中不但实行共产,而且共妻、共子。柏拉图的这种理想实际上是日益衰落的贵族奴隶主的反动的、倒退的幻想。后来的资产阶级往往利用柏拉图的理想国来污蔑无产阶级的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实际上,柏拉图的“共产主义”与无产阶级的科学共产主义毫无共同之处。

柏拉图认为,自给自足的农业是理想国的经济基础;手工业和商业是最低贱的,但又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最好是让奴隶从事手工业劳动,而让外国人来经营商业。柏拉图强调说,商业是一种唯利是图的不体面的行业,国家应该用法律来强制商人取得过多的利润。他还主张国家应限制高利贷的活动。这说明他已本能地意识到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威胁着奴隶制自然经济,他想认为地予以限制。

柏拉图还考察了货币问题。他认为分工的存在,产生于专门从事买卖的商业、商人和市场,交换的日益频繁产生了对货币的需要。这样他就初步指出了分工、交换和货币之间的因果联系,比色诺芬更明确地认识到货币是为日常交换服务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但他却反对把货币作为储藏手段。这说明他并没有认识到货币的本质,反而主观地规定国币应该具有哪些职能或不应该具有哪些职能,这与他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是密切相关的。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理想国》读书笔记

全文共 1086 字

+ 加入清单

《青春之歌》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塑造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的优秀长篇小说。小说的作者杨沫,以她自身为小说的生活原型,以“一二·九”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以学生运动为主线,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在三十年代觉醒、成长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

我曾经特意观看过以这部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电影拍摄于1958年,以女主角林道静因投亲不遇,却又遭校长余敬唐算计嫁给当地的权贵,走投无路之下她投海自尽,被一直注意着她的北大学生余永泽搭救为开头。虽然影片的制作较现在而言粗糙了许多,但系毫不影响情节的跌宕起伏,成为十七年革命经典电影的代表作也是当时少有的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作品。

小说讲述了林道静从一个受封建家庭逼迫而走投无路的青年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引导下,逐步在革命斗争的锻炼中成长为一名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故事。小说的开篇,描写了一个穿着白洋布短旗袍、白线袜、白运动鞋,浑身帐下全是白色的女学生在火车上守着一堆乐器的情景。那细致的描写让我立刻就投入了进来。仿佛我就坐在那辆火车上,和旁人一样打量着邻座的那位女学生和她守着的那些乐器。

随着情节的发展,我好像亲眼看着林道静经历了从教授学生抗日救国之道,到与余永泽的相恋与分手;从她靠黑夜的掩护到大小胡同张贴宣传标语和散发传单,到被戴愉出卖惨遭被捕,到最后对革命的那种坚持。早已深深的印刻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青春之歌》唱出了那个时代青年人的心声,也唱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那个时代每一个看过《青春之歌》的青年们,哪一个不幻想着成为杨沫笔下的林道静、卢嘉川。而现在的我们,又何尝不钦佩那个时代的革命先辈们。

读书笔记之《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

蒋勋先生以时间为纬线,以各个艺术流派的艺术家及其代表性的作品为经线,从史前数万年前到20世纪终结,胜景全收。作者从一把史前的燧石手斧开讲,围绕地中海世界这西方美术的血脉初源,从神秘的埃及、伟大的希腊、光荣的罗马,光辉的印象派,直到光怪陆离的现当代艺术,数千年艺林往事,数百件旷世杰作,蒋勋先生娓娓道来。

读这本书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它的图片。图片清晰,且极具震撼力。与我在还未看过此书时,对于这本书的猜想不同。我认为《写个大家的西方美术史》会为我们介绍西方的各种各样的建筑风格。可以翻开此书,才发现这本书带给我的知识,远远大过我所想象的。我通过蒋勋先生的笔和极具艺术感的画,看到了旧石器时代的维伦多夫维纳斯、希腊的人像雕刻、HIERONYMUS BOSCH……令我对西方的美术史有了最初的了解。

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好像蒋勋先生就坐在我的对面,指着一幅幅名画,给我讲着名画背后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苏菲的世界》读书报告

全文共 1229 字

+ 加入清单

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

这是14岁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后收到的一封神秘的信。

从这一天开始,苏菲开始了解哲学,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哲学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

这是《苏菲的世界》里的内容。《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哲学导师艾伯特向一名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的过程,介绍个哲学的发展史。改书自1991年出版以来,长期雄据各国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截止到95年5月,该书便以创下120万册销量的天文数字。一部《苏菲的世界》就是一部深入浅出的人生哲学史,它不仅唤起人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敬仰与赞叹,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与好奇,而且还对人的发展——使生命从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进入觉悟之境,挂起了一盏盏明亮的栀灯。

《苏菲的世界》作者是挪威世界级作家乔期坦,贾弗。他的作品以《苏菲的世界》最为著名。

我起初以为哲学是一门不切实际的学问,但现在才发现哲学是最接近生活的。哲学是关于天底下每个人都关心的一些问题的学科,哲学所要接近的是还没有科学方法可以证明的问题,诸如善与恶,美与丑,秩序与自由等。哲学给予人们的是智慧,是使人在潜移默化中产生改变。哲学给人以思想上的启示,使人产生改变,使人更超越更具智慧。哲学的发展与科学是密不可分的,与人类文明的足迹点滴相印。与其说是在看哲学史,不如说是人类文明的通史纵会眼底。在浩瀚的历史文明发展中,每一个我不过是道星光,一点水滴,那段深夜里在教堂以小时为单位计算历史进程的对白在熟悉不过。它反衬着个人生命的短暂,无不倍觉珍惜与伤感。

《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更是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与好奇。

美国的《新闻周刊》曾这样评价这本书:该书是一个将学术作品通俗化的杰出范例,未曾修习过哲学概论的人可以把他作为一本最佳的入门读物,对于学习过此门课程但以忘却大半的人而言,本书则是温故而知新的知新的得力之作。

由此可见,《苏菲的世界》在哲学上的意义深远而悠长。哲学是做人的智慧,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而且此书将深奥的哲学描述的较为通俗,是一本很好的读物。

《苏菲的世界》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来写哲学,也通过导师艾伯特引领小女孩走入哲学殿堂来向读者介绍了哲学的发展史。书中描述的哲学导师艾伯特也是此书中的关键人物,他对小女孩的指导是成功而有智慧的,他自己就是哲学最好的代名词。

在现在这个社会,科学是被大众所承认的。其实,哲学和科学是缺一不可的。哲学没有公式来精确计算,来衡量。哲学是对未知事物或不确切认识的事物的假设性解释,是追求真理的开路先锋。在我们这个世界,仅有科学而无哲学是不能使我们免于浩劫和觉悟的。科学给予我们的是知识,而哲学给予我们的是智慧。

《苏菲的世界》所表达的有很多,我所领悟到的不过是些许皮毛。无论如何,哲学的智慧是该每个人都去学习和探索的。《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学启蒙书,书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智慧无穷。掩卷思索,真实的我们应该好好去看看这个世界,抱着好奇的心去探索,去发掘。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理想国》读书笔记

全文共 1796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经典著作就如春风化雨一般,使我们龟裂、饥渴的心田得到滋养和浇灌,或增长我们的见识,或启发我们的思维,或提升我们的涵养与情趣。而圣哲们的格言有时就像引航灯,当我们陷入困惑和黑暗的荒野之中,找不到人生的出路时,它或许能给我们予指引。

柏拉图的《理想国》就是这样一部经典之作。全书共十卷,由智者苏格拉底和格劳孔、阿得曼托斯、克法洛斯、玻勒马霍斯、色拉叙马霍斯等人的对话组成。涉及到的主要思想有伦理道德思想、社会政治思想、辩证法、认识论、艺术观念与教育思想等。讨论了正义问题(国家的正义、灵魂的正义)、教育问题(护卫者的教育、妇女儿童的教育、哲王教育、灵魂的教育)、妇女儿童公有问题、著名的哲王问题、渐次堕落的城邦形式(贵族政制、荣誉政制、寡头政制、民主政制、僭主政制)以及理想国的实现等问题。毫无疑问,书中也呈现了许多苏格拉底充满智慧的言论,如:“人类的行为如果没有理性的指导,就永远摆脱不了自我毁灭的命运。”、“一个天赋贫弱的人是永远不会做出任何大事,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可怕的强烈的非法的欲望事实上在每个人的心里,甚至在一些道貌岸然的人心里都有,它往往是在睡梦中显现出来的。”(因为在睡梦中,灵魂的理性部分失去了对灵魂中激情和欲望两个部分的控制作用)“承认自己无知也是有知,即无知之知”、“德性即知识”诸如此类闪耀着智慧光芒的言辞不胜枚举。

记得我的一位已为人师,现又将为人之母的女友说过,曾有朋友送给她一本精装的《理想国》,她将它置于床头,每天临睡前都要翻几页。我很赞许她睡前读书的习惯,但《理想国》绝对不适合作为床头读物。与戏剧、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松散的行文结构相比,《理想国》虽全篇都是对话,但却有较紧凑的结构,较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讨论的问题也相当严肃,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思维的参与和精神的集中,因此这种阅读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但是,如果我们能够跟着苏格拉底和他的对话者们的思维行进,就会渐入佳境,最后真正感受到阅读的快乐。笔者想从优生举措、妇女儿童公有、女权主义和艺术观念等几个方面,来谈一谈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一些个人的看法。

柏拉图将社会分为三个阶级:统治者、辅助者、生产阶级。前两个阶级统称为卫国者 ,后一阶级是各行各业的手工业者,属于被统治阶级。卫国者除了像警犬一样时刻警惕保护城邦之外,他们还有一项很重要的职责,就是使国家保持统治阶级种族的纯正,使卫国者的后代具备最优秀的天赋才能,防止统治者由于退化而导致国家的堕落甚至毁灭。最重要的一项举措是用优生学的原则指导配偶的分配,就是尽量使最优秀的妇女与最优秀的男子结合,像动物配种那样使所生的后代最优秀。在卫国者中婚配是靠抽签决定的,因此统治者会秘密地设计一些抽签技巧,使得最不优秀的人总没有结婚的机会,而优秀的男女总能结合到一起。他们还给战争中的勇士安排更多的结婚机会,以便“从他们的身上获得更多的后代”(460B)。生下来的这些孩子由专门的官员和保姆监管抚养,他们和保姆住在专门的城区,不让父母认出自己的孩子,孩子长大后也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一些生下来就有先天缺陷的孩子被秘密杀死,其中内幕也不让局外人了解。他们会将那些生下来天资平庸,将来不堪担任国家大任的儿童贬低到低等阶级中去,而那些出身于低等阶级,被证明确实有能力做卫国者的儿童将被提升到高等阶级。以此保证统治者阶级的优秀。

在理想的国家里,卫国者不能随心所欲的挑选自己喜欢的女子做妻子,而是按照才智的高低和优生的原则来进行操纵和分配。两性行为是庄严神圣的大事,因为这关系到国家秩序的稳定与国家下一代管理者的素质。任何不经正式安排而发生的两性行为都是亵渎神明的,不正义的,他们所生的孩子也不能享受国家的抚养。育龄之外的男女也不可再生孩子,这样的孩子也是“愚昧与淫乱的产物”,国家也不予抚养。男子将他结婚后七个月或十个月所生的孩子全部作为自己的子女,这些孩子称他为父亲,孩子之间彼此称为兄弟姐妹。城中禁止乱伦,乱伦界定为父母同子女及孙子孙女之间,或同自己的父母或祖父祖母之间,但兄弟姐妹则可以同居。

柏拉图认为,这样能使卫国者对国家的忠诚再次被家庭伦理加上一重保障。城邦卫国者之间的关系是父母兄弟或祖孙关系。晚辈必然尊重孝顺长辈,长辈必然爱护晚辈。这样的城邦就像是一个统一和睦的大家庭,将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天伦之地,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能够达到最大的一致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理想国》读书笔记

全文共 479 字

+ 加入清单

总算静下心来,分成好几次,把《理想国》读完了。颇有感叹,那个谁说过事非躬亲不知难。很多我们平时挂在口头的东西未必是真正理解了,而我们挂在嘴边说得多了,还真以为自己就真懂了。

大凡读书的人,大约都知道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但谁知道他究竟是怎么做这个产婆的呢?

有些话我一直以为是毛泽东讲的,是近代的谁讲的,现在,才知道,许多的话,在几千年前的古希腊就在讲着,只是近代的人借用了古代的,于是我们就以为近代的人真厉害啊。

越来越明白,为什么读的书越多,人会变得越谦虚。当然,这也有缺点,只有你以为自己有特别厉害的地方,你才能不断地说出来写出来,也才有可能出点什么成果,怕啊,还是保持自己的特点吧。

苏:最大的惩罚还是你不去管人,却让比你坏的人来管你了。我想象,好人怕这个惩罚,所以勉强出来。他们不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而是迫不得已,实在找不到比他们更好的或同样好的人来担当这个责任。假如全国都是好人,大家会争着不当官,象现在大家争着要当官一样热烈。那时候才会看得出来,一个真正的治国者追求的不是他自己的利益,而是老百姓的利益。所以有识之士宁可受人之惠,也不愿多管闲事加惠于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理想国》读书笔记

全文共 1159 字

+ 加入清单

理想国》是古希腊着名哲学家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347年)重要的对话体着作之一。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的中期对话。本书分为十卷,在柏拉图的着作中,不仅篇幅最长,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其哲学的各个方面,尤其对他的政治哲学、认识论等有详细的讨论。《理想国》是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丰富多彩、环环相扣的对话,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这个城邦是历史上大大小小“乌托邦”的开山鼻祖。该书是柏拉图中期思想的总结,其语言华丽,逻辑缜密,想象丰富,阐述精彩,在历史上颇具影响力。

柏拉图不仅是古希腊哲学家,也是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所谓理想国,是柏拉图推理出的一个充满正义和美德的国家,这个国家由立法统治者,国家护卫军,普通劳动民三个阶级组成。该书的核心思想是哲学家应该为政治家,政治家应该为哲学家。哲学家不应该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读书而百无一用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去努力实践,去夺取政权。政治家应该对哲学充满向往,并不断的追求自己在哲学上的进步,并用哲学思想来管理民众。柏拉图认为,正义的城邦或理想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统治者应从有才能的人中挑选出来,可以是男人,也可以是女人。第二,统治者阶层应过公社生活。第三,国王应该是哲学家,或应该让哲学家作国王,因为只有哲学家才具备治理国家应有的知识。

《理想国》首先开启了对理想国家加以描述的先河。在该着中,柏拉图本来是要论述个人正义,为了说明个人正义,用城邦正义作为铺垫和比方,但,柏拉图实际上用大量的篇幅去论证描述理想城邦。柏拉图的这种证明方式给了后人一个他所始料不及的提示:除了个人正义之外,还存在着城邦正义,或者说,还存在着国家制度的正义。后来人们在思考国家正义、法律正义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对人类文明发生重大影响的思想成果。而我国古代没有关于国家正义问题的思考。我国古代虽然有对个人正义的思考,但这种思考主要涉及个人义务、行为,基本不涉及国家制度的正义问题,所以,其思考的深度远不能同西方的正义思考相比。传统中国政治法律思想史认为,君主制是天经地义的事,不可改变。如果没有西方思想的引入,很可能,我们现在仍然生活在帝制或君主专制制度中。想到现今的社会,正义一直都是受人们褒扬的话题,正义的事情永远都是被人们所称颂的。然而什么是正义,我想很多人都是无法给出全面的解答的,或者即使给出了也是摸棱两可,一个简单的有思想的人都可以利用柏拉图式的反驳推翻掉。社会现象纷繁复杂,人们的思想各色各样,在此处正义的事情,放到彼处马上就变成了荒唐的事情,甚至是极其不正义的事情。单纯的眼光去判断事情总是片面的,多虑的思想去思考事情总是无法清晰的,生活中只能适事而行。

作为一本影响深远的书籍,《理想国》内容不可谓不精彩,是一本可以很好了解城邦由来的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柏拉图《理想国》读书笔记

全文共 959 字

+ 加入清单

理想国》传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柏拉图心目中的理想国实质应该是封建贵族专制的奴隶制国家。这个国家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和正义的。在这个理想的城邦中,人被分为三等:掌握哲学思想的贵族统治者、掌握武力的武士阶层,还有奴隶身份的广大平民。柏拉图认为国家权力应掌握在哲学家的手中,哲学家必须是有护卫国家的智慧和能力的人,同时也是一些真正关心国家利益的人,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城邦的正义。

而代表勇敢的武士应努力维护城邦的安全,并维护统治者的任何决定。同时,他认为掌权者和被统治者间应保持和谐、团结的关系,被统治者要服从统治者的所有政策,这样,才做到了节制和正义。柏拉图描绘的这一理想蓝图,满怀着憧憬,被后来的空想主义者所向往。

而读到这部分,我却觉得很多说法都似曾相识,早在中国的夏商周时期,就有用系统的礼制来约束臣民的做法,分封制要求奴隶服从统治,诸侯享有封地上一切努力的劳动所有,但有义务向君主定期朝贡、纳税,君王号召时要集合军队保护君主。而在中国传承了千年的儒家文化,也与柏拉图的许多主张有着相似之处。君主对全国的思想专制、用道德和礼仪约束人民行为、武力全部收归中央掌权者所有……通过一系列的比较和思考,我明白了:这一切,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的专制统治的需要,这一系列的教育灌输、道德约束、假借神意,最终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维护封建统治,愚弄人民。

所以,通过书中的政治辩论,我发现了很多我并不认同的柏拉图的观点。例如:为维护统治,掌权者可以用假话欺骗民众,甚至编造所谓的“腓尼基人的传说”,假借神意来证明人生来就有贵贱之分,“老天铸造他们的时候,在有些人的身上加入了黄金,这些人因而是最可宝贵的,是统治者。

在辅助者(军人)的身上加入了白银。在农民以及其他技工身上加入了铁和铜。”这些都体现了柏拉图所倡导的“理想国”的实质——封建贵族专职的奴隶制国家,特权横行、等级森严,压迫沉重,人与人之间严重不平等。我认为,柏拉图生在那样一个时代,他已经是具有创新意识、目光深远、有改革思考的智者。但是,因为时代的局限性以及阶级的局限性,柏拉图代表的是封建贵族的利益,这决定了他的政策主张都是为封建贵族服务的,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客观性和公正性,有很多的主张都不见得是正确的,他的主张也不见得是真正正义的。

[柏拉图《理想国》读书笔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理想国》读书笔记

全文共 2700 字

+ 加入清单

本来,我是没打算把《理想国》这本书读完的,一是没兴趣,二是没耐心!为了安慰自己开学以来如陀螺般忙碌的身心,我告诉自己,这是我所学的专业要求必须读完,否则这么点小事都做不了,怎么配在教育学专业混?终于,我还是看完了,而且看了两遍!只不过第一遍N久前读的,全忘了。

总的来说,我不是不喜欢这本书,是——很不喜欢。但是抛开他们辩论的内容,我发现苏格拉底的辩论术很有意思。除了他先把别人可能反对的观点先自己说出来,然后予以否定,让别人无话可说。在许多问题上,苏格拉底和格劳孔等人展开激烈的辩论,我就发现,和苏格拉底辩论的这帮人总会不自觉的被苏一步步地引向他预先设好的陷阱里去。然后他们发现,由于不能(或者不好意思)推翻自己一开始所下的(也许有些武断的)结论,然后,只能跟着苏的话往下顺着说,说着说着就被套牢了。我想,如果格劳孔他们能够及时的纠正自己的错误,就不会往后先下去了。

很多同学读这本书的时候,都会自觉不自觉的挑里面的不合理的观点而大加批判。其实,如果我们把苏格拉底看成一个平常人,还会对辨者的错误那么不依不饶么?也许那时候他会说“何必那么较真,谁没有犯错的时候呢?”事实上,在看很多不出名的人的东西的时候,我们大多持宽容的态度,而对于名人,我们大多数人就很喜欢看他的不足之处,而更少关注他哪里写得好。也许这是我们很多人看书的通病吧。而我自己的一些读后感中就有一些批评柏拉图(或者苏格拉底)的,这么一着我倒成了五十步笑百步了。 算了,笑就笑吧,我还是得说说。

在看第三卷的时候,我有一种强烈的感受:很多英雄都是被宣传出来的。例如,在悲剧诗中要删去那些“可怕的凄惨的名字”和听了使人“毛骨悚然的名词”。就因为“担心这种恐惧会是我们的护卫者软弱消沉,不像我们所需要的那么坚强勇敢”。这个理由是多么的可笑! 护卫者是干什么的? 这个答案不言自明,护卫者是保护城邦里的人的,他们的职责之一就应该是抵抗外来侵略。护卫者天生就是要面对很多残酷血腥的战争以及打击社会阴暗势力。那么,如果只给他们以光明的教育,而把社会阴暗面的东西掩盖起来,当他们遇到这些被封锁的知识时,你让他们情何以堪?难道不会觉得有上当受骗的感觉么?他还会相信曾经被传授的那些东西么?这不是在教育他们向善,而是在教他们怎样骗人!

那么,这就出来了一个问题:善意的谎言应该被原谅么?这样的人,以一颗善意的心,自以为是为你好,做出来的事情确是对你最不利的,你应该怎么办?

一般的小事,容易原谅,如果遇到不可逆转的大事呢?你会原谅么?大概难以谅解吧!至少需要几年恢复受伤的心灵,至少我是这样的。

再说到儿童的教育,无论是护卫者还是哲学王抑或是妇女,从小都应接受相同的教育。为了陶冶性情、强身健体,比如音乐和体育。基础教育阶段实施无差别的教育;至于儿童长大后分门别类的教育,应该怎么教,要根据其职业要求进行培养和训育,这样的教育模式不正是现在社会也具有的么!只是现在很多的职业教育很失败,培训出来的职业人不具有职业性。这些职业教育机构的负责人需要好好反思其教育目的,不能一味的赚钱而误人子弟(如果想赚钱,不要找教育,请到商场中做生意去吧)。同时,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教师的天职就是把学生教好,职业学校的教师不能因为所教的学生是没考上高中的而不予重视,教学态度不认真等等。

还有,哲学王分阶段的教育方面,“当他们年少时,他们的学习和哲学功课应该适合儿童的接受能力;当他们正在长大成人时,他们主要应好好注意身体,为哲学研究准备好体力条件;随着年龄的增长,当他们的灵魂开始达到成熟阶段时,他们应当加强对心灵的锻炼;当他们的体力转衰,过了政治军事服务年龄时,……只从事哲学研究……”这种分阶段的教育又一次的告诫我: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要完成好自己所处阶段的任务,才能为下面更好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工作。而现在的有些人,刚跨进某一阶段时,听不进去前辈的谆谆告诫,总是要等到快到另一人生阶段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该做的事情都没有做,而后悔莫及。

卷四开头提到护卫者的幸福问题。苏格拉底说道“我们建立这个国家的目标并不是为了某个阶级的单独的突出的幸福,而是为了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因此,在任用我们的护卫者时,我们必须考虑,我们是否应该割裂开来单独注意他们的最大幸福”。这段话明确告诉我:护卫者要牺牲自己的幸福来保卫城邦内人的幸福。而且,只有这样做“整个国家将得到非常和谐的发展”,而“各个阶级将得到自然赋予他们的那一份幸福”。看到这里我就想到当今国家的服役人员,国家对军人真的是十分优待。国家试图用高薪养廉般的做法,用厚禄来激发军人的优越之感。也许这样说极端了些,除了军人的荣誉之外,我发现唯一吸引人去当兵的条件就是,当兵的待遇。无论是当兵时的补贴还是转业回家后找工作,都能找到不错的工作。在这个背景下,军人看起来是很幸福的。和平年代,军人不用三天两头打仗,冒生命危险;当他们在社会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抗洪抢险、地震救援、国际维和……这个时候,即使冒着生命危险,也是幸福的。因为人们感激他们,尊敬他们,以他们为榜样。就像央视的一则公益广告:他们满身泥泞,人们却说他们是最干净的人;他们拒人千里,人们却说他们是最亲近的人;……国家把军人的形象无限光辉化,让他们不自觉的就以苦为乐了。这招真是高!

卷六大部分在讨论哲学家应具备的条件:天赋具有良好的记性、敏于理解、豁达大度、温文尔雅、爱好和亲近真理、正义、勇敢和节制。这些学习和做人的品质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很重要的。虽然我们没必要培养出很多哲学王式的人物,但是这些品质是可以经过后天培养训育出来的,可以给我们现在的教育以参考。

卷十里讲到荷马的诗。苏格拉底一直在贬低荷马的诗。虽然我没读过荷马的作品,但我至少还知道他的作品是史诗。言下之意即,具有历史性。那么历史性的东西多多少少是值得看的,同时,值得参考。而苏格拉底反对荷马的理由是什么呢?往后面看着看着,我看到了这段话“格劳孔啊,当你遇见赞颂荷马的人,听到他们说荷马是希腊的教育者,在管理人们生活和教育方面,我们应当学习他,我们应当按照他的教导来安排我们的全部生活……”权当以一颗小人之心来度君子之腹吧!我在想,苏格拉底之所以反对荷马,应该是因为他必须驳倒荷马的作品,才能进一步驳倒荷马在听众心目中的位置。只有削弱荷马的影响,他自己的思想才能出头以及发扬光大。

上述几点是我看完《理想国》之后整理出来的一些东西。本来我是不喜欢写读书笔记的,觉得它限制了我看书的兴趣。自从听了辛老师关于读书笔记的一些建议,我还是准备以后写读书笔记,好好整理自己的读后想法,也算是加深自己对该书的印象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