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孔子的作文怎么写(最新20篇)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己所不欲,匆施于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于现代人来说,都是朗朗上口。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作文:孔子的启示,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

浏览

6661

作文

433

观电影《孔子》有感作文1500字

全文共 1252 字

+ 加入清单

我记不起自己有多少年没写读后感或观后感了,今天把电影孔子认真的看了2遍,感受非常深刻。这位古代的圣人所说的很多话都是我一直学习的典范,我常常把佛教与儒教结合起来学习,它们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有儒教比佛教更早流传的说法。

当我看到电影最后孔子结束颠沛流离19年回到自己的家乡鲁国,跪在城门顶礼膜拜的时候,我流泪了,那是一个对祖国对家乡有着无限深情却又无限感慨的垂暮老人,用他全部的爱发出的呐喊声:鲁国,我的父母之邦,我终于回来了!

孔子除了是伟大的思想家还是优秀的军事家,对治国一直主张仁义厚德也就是礼乐仁义。认为诗书礼乐是做为君子的必修,能以礼治国是国家社稷人民之福,礼法丧失国家就会大乱。

孔子有3000多非常优秀的学生,他们很多都追随先生流离云游,其中冉求 子路等弟子都被各列国请去做将领,孔子没有因为鲁国君上当初被齐国利用,驱赶自己被迫无奈离开心爱的国家而积怨,反倒教育自己身边的弟子:国危思将,国难用将。苟利国家,生死以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志士仁人,宁杀身成仁,不可以求生而害人。危邦不入,乱邦不琚,为政不能急于求成。执政者,外正衣冠礼仪,内正品德心灵。凡非礼者,勿视,勿听,勿言,勿动。君子就是死,冠帽也要堂堂正正。名爵者,公弃也,不可以久居,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大象无形,超然物外,不限于人间。不要去计较太多名誉的东西,要学会装装傻,发发呆。无为,万能无不为。无用,安知不是大用?弱则生,柔则存。天下莫若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能胜,上善若水。正所谓:为善者,天必报之以福。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凋也。这就是对孔子最好的写照。世上的人也许很容易了解孔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领悟到的境界。如果人不能改变世界,那么就应该去改变自己的内心,求仁得仁,一贫一贱,交情才见。

片中有3个镜头很有回味:

一:当卫国夫人看着自己欣赏的孔丘问:“窈窕淑女,君子好求”是什么意思的时候,孔子解释道“君子好美,但求之以礼。”当卫国夫人邀请孔丘留在卫国,教自己学诗再见面的时候孔丘以“不便”拒绝。理由是“如斯好德好色之人”

二:当大司徒命令人把玉诀送给孔子的时候,我们知道了:诀者,绝别也。

三:当大司徒年老派人接孔子回国的时候,带给孔子一个玉环,我们知道了:环者,归还也。

这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好电影,我会再次去观赏认真体会圣人每一句话的含义。

儒教的学说应该提倡弘扬的,它教给人们知道什么是礼仪廉耻,什么是尊孝忠义,更教会管理者懂得以礼治理国家的道理,可以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学者提出孔子学说老子学说重新搬出来的道理。

一部给我思想给我精神上了一课的好作品,也给我知识有了更多的收获,我对我的孩子教育也很主张孔子的思想,特别是对爱国敬国,尊老爱幼,孝顺长辈,担当责任尤其重要。

仁 义 礼 立 信,是我小时候就经常听长辈们的说教,也是这些让我长大后去读孔子和老子的学说,虽然我书读的不多,理解也很不够,但我是真的很喜欢,以后还要更好的学习,让我的孩子也学习,相信可以帮助孩子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有很大的指引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孔子和颜回的故事

全文共 1134 字

+ 加入清单

颜回是孔子的学生,颜回爱学习,德性又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一天,颜回去街上办事,见一家布店前围满了人。他上前一问,才知道是买布的跟卖布的发生了纠纷。

只听买布的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二十三,你为啥要我二十四个钱?”颜回走到买布的跟前,施一礼说:“这位大哥,三八是二十四,怎么会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错了,不要吵啦。”

买布的仍不服气,指着颜回的鼻子说:“谁请你出来评理的?你算老几?要评理只有找孔夫子,错与不错只有他说了算!走,咱找他评理去!”

颜回说:“好。孔夫子若评你错了,怎么办?”买布的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头。你错了呢?”

颜回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冠。”二人打着赌,找到了孔子。

孔子问明了情况,对颜回笑笑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哪!颜回,你输啦,把冠取下来给人家吧!”

颜回从来不跟老师斗嘴。听孔子评他错了,就老老实实摘下帽子,交给了买布的。那人接过帽子,得意地走了。

对孔子的评判,颜回表面上绝对服从,心里却想不通。他认为孔子已老糊涂,便不想再跟孔子学习了。

第二天,颜回就借故说家中有事,要请假回去。孔子明白颜回的心事,也不挑破,点头准了他的假。颜回临行前,去跟孔子告别。孔子要他办完事即返回,并嘱咐他两句话:“千年古树莫存身,杀人不明勿动手。”

颜回应声“记住了”,便动身往家走。路上,突然风起云涌,雷鸣电闪,眼看要下大雨。颜回钻进路边一棵大树的空树干里,想避避雨。他猛然记起孔子“千年古树莫存身”的话,心想,师徒一场,再听他一次话吧,从空树干离开。他刚离开不远,一个炸雷,把那棵古树劈个粉碎。

颜回大吃一惊:老师的第一句话应验啦!难道我还会杀人吗?颜回赶到家,已是深夜。

他不想惊动家人,就用随身佩带的宝剑,拨开了妻子住室的门栓。颜回到床前一摸,啊呀呀,南头睡个人,北头睡个人!

他怒从心头起,举剑正要砍,又想起孔子的第二句话“杀人不明勿动手”。 他点灯一看,床上一头睡的是妻子,一头睡的是妹妹。

天明,颜回又返了回去,见了孔子便跪下说:“老师,您那两句话,救了我、我妻和我妹妹三个人呐!您事前怎么会知道要发生的事呢?”

孔子把颜回扶起来说:“昨天天气燥热,估计会有雷雨,因而就提醒你‘千年古树莫存身’。你又是带着气走的,身上还佩带着宝剑,因而我告诫你‘杀人不明勿动手’。”

颜回打躬说:“老师料事如神,学生十分敬佩!”

孔子又开导颜回说:“我知道你请假回家是假的,实则以为我老糊涂了,不愿再跟我学习。你想想:我说三八二十三是对的,你输了,不过输个冠;我若说三八二十四是对的,他输了,那可是一条人命啊!你说冠重要还是人命重要?”

颜回恍然大悟,“噗通”跪在孔子面前,说:“老师重大义而轻小是小非,学生还以为老师因年高而欠清醒呢。学生惭愧万分!”

从这以后,孔子无论去到哪里,颜回再没离开过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我心中的孔子议论文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你可曾听说一个人,他愿意将一生都耗在一项许多君王不认可的学说之上;你可知一个人,他的学问可以经受两千五百年的历史洗涤,非但没有消沉,反而日久弥新?这个人就是孔子

逝者如斯夫,往事犹可追。隔绝了两千年,毕竟只剩下一鳞半爪的真实感,九成九倒是后人评说的高山仰止或者毁誉谤兴。当无数的西方人怀着迷惑与惊叹揣摩这东方的传奇,我们这些传人们似乎更多了一份“身在此山中”的茫然。

我心中的孔子,不是神也不是那些流芳百世的文字或者膜拜的木牌,反而是一个静静聆听人的内心与默默观察世界的智慧老人。有很多文字出自他手,他的出现似乎就是为了传承中华古文明中遗散的智慧,为那个号称天下大乱的时代保留一些更久远的文明与记忆。而他自己只是教教书、游游学,就这样开启属于未来两千年的兴与亡,真或伪……而他最真实的生命却变得渐渐模糊起来。

理解一个影响了文明史的人,若不是亲身用心去聆听,你所看到的可能只有“矛盾”二字。几千年的辉煌可能在一百年中面目全非,而冰冻三尺之下又有几人能够不问寒暑与寂寞,仅仅为了与他仰视同样的星空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孔子》观后感

全文共 1335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割据,各国战乱,孔子的年代就穿插在这样的乱世中。他和他的弟子们颠沛流离,周游列国十几年。一直未曾放弃的是礼义仁和。

我带着并不是很高的期望去看这部影片。两个多小时,和场内的观众一起,很安静地看完。正如胡玫所说“《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让你记住很多故事情节的影片”。但孔子带给我的,不仅是故事和情节那么简单。他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精神,连同他身后的弟子一起,或许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读书人。但你感觉到的必定是如海涛般的千军万马,统领着一个时代。

电影中孔子出身于当时一个小诸侯国——鲁国的没落贵族家庭,为社会的混乱情形而忧心忡忡,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然而就像历史上的其他圣贤早年的经历一样,彼时孔子的时代还未到来。虽曾仕官于鲁国,并以其勇敢和智慧带给鲁国以尊严和强大的希望,但最终政治理念破灭于现实之前。随后孔子为了理想率领众弟子奔走在列国之间长达十四年之久,传播其思想,想与整个时代抗争,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间,不容其主张。他曾数度被乱军围困而身陷绝境,也曾被卷入政治阴谋的旋涡,甚至曾被世人误解……于晚年返乡祖国——鲁国,他归而不隐,不懈于教育弟子众人及进行文献整理工作。

孔子力主禁止活人献祭的戏,十分精彩。朝堂之上发哥舌战群儒,圆形的会场,不知道当时是不是这样的,整个场景很像古罗马元老院或者现在英国议会,呵呵,对待公山狃这种小人,最经典的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给个话啊”,展现了孔子的从容和智慧,更大是幽默。

另外就是老子和孔子那段仙境般的对话,也可在历史上找到印证,史书中有关于孔子向老子请教学问的记载,而电影中编剧为了剧情的需要,让孔子去回忆他和老子的对话,此情节并无不妥,反而可以从他们的对话中表现了儒道两家思想的同异。

颜回、子路、冉求,性格各异,但爱师如命,遵循礼仪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卫国,冉求回鲁国效命。最牵动人心的是颜回,颜回是孔子最钟爱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却机智灵活、意志坚定。他死得那一幕,有很多人给出了负面的评价:矫情、假、搞笑。但我被感动了,我相信颜回不顾生命,甚至都没有想到生命,反复潜入水中挽救竹简的那一刻,很多观众也落泪了,我也相信当孔子一直抱着死去的颜回不肯放手的那个场面,震撼了万千人。

给我印象较深的是孔子的弟子颜回之死,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颜回为了抢救夫子的书简,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这点让我很感动,在颜回的眼中,孔子的书简比自己的命都重要,仔细想想,正由于后来有着无数个颜回,我们现在才可以领悟到孔子的精神。当我看到孔子抱着颜回的尸体大哭,弟子们劝他:已经三个时辰了,已经缓不过来了。可是夫子依旧抱着,那个场面真的和悲惨。还有就是子路之死,子路其实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但是他始终记着夫子的教诲,直到死的那一刻,仍记着夫子说过的:“君子正其衣冠”。夫子得知子路的死后,丧徒如丧子,但是夫子没有让泪流下,夫子依然很欣慰,欣慰的是自己的弟子虽然没有如偿所愿,但已得为仁。

我从电影《孔子》中感受到,我们应当学习孔子钻研学问的严谨态度,以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秉承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成为一个有学问、正直、光明磊落、对国家有用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参观孔子庙的作文

全文共 624 字

+ 加入清单

孔庙,这是个多么吸引人的地方,有多少人想去看看呀!今天有机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参加孔庙,我真高兴!

一刀曲阜,我们便直奔向孔庙。

进门后,我看到不少“龟驮碑”,数了数,一共13个,上面刻有汉、回、蒙几种文字。爸爸告诉我,这些碑是我国历代帝王为歌颂和纪念孔子而修建的。那些文字都是帝王的手迹。碑下面的石龟张着字,仿佛在说:“欢迎大家来游玩。”

我离开了“龟驮碑”,走向大成殿。大成殿的屋顶是用灰瓦垒成的。门前两边是九根雕着龙的石柱子,有的刻着一条,有的刻着两条。

有一根柱子特别引人注目,上面雕着“二龙戏珠”,一条龙头朝下,另一条龙头朝上,都去抢那一颗“珠子”,逼真极了!进了大成殿,我被金碧辉煌的文物团团围住了,看得我眼花缭乱。正中是两米多高的孔子塑像,他身穿黄袍,头戴王冠,脸上挂着一丝笑容。塑像左右两边是他子孙的部分塑像,也有两米高,和孔子穿戴一样。孔子塑像前是古代升堂时敲的鼓。看了这面鼓,我惊讶的伸长舌头:“有这么大的鼓,它足有奶奶家以前的石磨那么大。”这是爸爸说:“古代衙门里告状或战场擂鼓助威,就敲这样的鼓……”我津津有味地听着,耳边好像响起了咚咚的鼓声。

回家的路上,我想:怪不得孔庙这样闻名,原来他充分的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能,有力地说明了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

我生活在这样的国度里,怎么能不感到自豪呢!

后记: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我为生活在这样的国家里感到自豪。自从参观了孔庙以后,孔庙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全文共 595 字

+ 加入清单

世上的所有真理都是经历时间的磨砺才站稳脚跟的,正如孔子的儒派思想;并且所有的真理都不张扬,它是慢慢潜入人们的思想之中,所以朴素的也只有是真理了。最主要的,真理其实很普通,正如春耕,秋收,日起月落它不会披上羊皮,迷惑人们,它只是支持着事物最根本的本质,而没有半点虚假。孔子之所以比凡人更高一层次,因为他是安贫乐道之人且早已领悟天地人之道,应该说这就是君子的表现,所注重的是心灵世界,而凡人为名利操劳,图的是物质世界,简而言之:凡人的眼睛看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由此一想,要是没了孔子,这个世界将会怎样?正是有了孔子的真理,世界变得靓丽了起来。

我心中的孔子,不是神也不是那些流芳百世的文字或者膜拜的木牌,反而是一个静静聆听人的内心与漠漠观察世界的智慧老人。说是老人,那是从我这个两千年后的人类眼里追溯回去的结果,不管从哪方面,他都足以教我、育我去领略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与根。

如今想想,孔子被称为圣人可一点都没有错,他的每句话都含有巨大的哲理,每当我理解了其中的一句时,我只会认为我只是看到了冰山的一角,自己只把自己当成浩瀚的宇宙中一颗没有光亮的小行星,自己要学的知识还多着呢。

不朽的思想总是与时俱进,孔子,这位为教育的实施,为正气的传播,为治国方略的发展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焕发着耀眼的光芒,被新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子。

[有关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孔子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906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这部影片讲述了孔子从年轻到衰老的故事,说明了他的大志与大智,以及他那三千弟子的大作为。

孔子的祖先是宋国人,而孔子后来从宋国移居到鲁国。那是正是宋朝,人们信奉周公的仁与礼,孔子也将仁礼视为约束自己的两个条件。那时的孔子从一介蔗民到被鲁君识中才华提为相国,可是他却被其他同僚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使他不得不被迫离开鲁国。这孔子被逐,他的弟子也不愿老师一个人走,便跟随孔子。被逐以后,孔子和众弟子周游列国,传经授礼。可是,这种日子并不好过,一路上,他们遇到了很多危险。卫国请孔子的弟子:子路去卫国当大将军,抵挡外来侵略者。子路为了保护小小的卫军,被敌人杀害,但是,他在倒下去的最后一刻,不忘要盔正、扶正,孔子听说后,虽然十分悲痛,可是却说他是君子。终于,鲁国大司徒醒悟,请孔子回国。途中,马车正在过冰河时,冰面突然裂开,使孔子的弟子颜回和载有孔子书籍的马车掉入河中,颜回有自救的本领,完全可以马上上岸,可是他却一个猛子扎下去,尽力把书籍打捞上岸,就这样,颜回在冰冷的河水中反复上下,体力终于支撑不住,被冻死了。孔子忙叫人把他打捞上岸,孔子紧紧地抱了他八个小时,要知道,颜回是他最心爱的弟子啊!可是,人死不能复生,弟子把他拉开。经过了十几年的在外漂泊的生活,孔子在将近七十岁的时候回到了他的父母之邦——鲁国。他时刻不忘颜回提醒他的那句话:您知道您为什么被逐吗?是因为您把自己的思想硬加在别人身上。孔子一边抚摸着《春秋》,一遍自言自语:人们敬仰我,是因为它,人们误解我,也是因为它。说罢,他把这部书交给侍仆,命烧掉。

孔子文采奕奕,说话出口成章,面对敌人的威胁仍从容不迫。有一次,他竟以100牛车,吓退了齐国的500乘兵马。孔子语言条理顺畅,说的话大都被世人谨记,如在影片中出现过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不同,不相为谋”等。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教育家。手下3000多名弟子有72人名扬天下。

这部影片人物刻画的生动形象,也能然人体会到深受教育,人们能在悲观或乐观的场景中得到知识。所以,我们这一代新世纪的幼苗,一定要吃水不忘挖井人,铭记这位开创教育先河的人物——孔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孔子观后感

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常泽茹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国的历史悠久,何其辉煌,那些辉煌被记载在一册册书中。可从未被尘封,中华上下五千年,他们一直活在人们心中。

今天看了关于《孔子》的历史的电影,它狠狠的抨击着我的内心。将近两小时的影片,却道出了孔子不凡的一生,每一个细节,每一段文字,从他口中说出的一句又一句经典无不刻画了一个鲜活的形象。

最打动我的有两个镜头,孔子被放逐出境,当时连老天都映衬着孔子的处境下着倾盆大雨,气氛沉重又让人不禁揪心,抛开妻女对一个男人来说是多么不易。马车走了半路,车轮陷进了泥中,孔子师徒试图拽马使其摆脱泥淖,却不料被马踢翻在地,他笑了,笑得那么释然,又令人悲悯,这是一个失意之人最后的畅然!

第二个镜头,孔子及其弟子驾着马车过一个大冰河的场景,不料,冰面开裂了。竹简都掉进了冰河里。颜回想都没想直接跳入湖中捞取竹简,天寒地冻,下着鹅毛大雪,所有人眼睛上,眉毛上都有一层冰霜,在这极寒的地方,别说跳入湖中了,生着火都觉得受不了。

颜回一刻不曾停过,他极力摆动双臂在冰湖里游动,将一卷又一卷竹简打捞上来。竹简都捞回来了,可颜回再也没有上来,永远被封在了冰层中。孔子一声又一声绝望地喊着颜回的名字……牵引着人们的心灵,我不禁鼻子一酸,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孔子后来的生活是在风餐露宿中度过的。就连一碗清可见底的汤,大家都一人一口的喝。他的一生是凄惨的,可以是光辉的!

跳进历史的长河,追溯孔子的一生,我愿化作一个标点,结束最后一个长卷。不让光鲜的背后只剩空白!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学校的孔子雕像作文600字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呈“口”字型的教学楼中间,有一个面积不算太大的小方院。走近小方院,便会看到一道亮丽的风景。

那是一尊庄严的孔子雕像,像巨人一样矗立在小方院的正中间位置,十分雄伟、壮观,他面容慈祥,泰安自若,衣着简朴,左右手放在一起,是古代周礼中的行礼方式,雕像下方是孔子的生平简历,讲述了这位伟人灿烂又辉煌的一生。雕像的后方,是从孔子的著作《论语》里摘抄的名言警句。整个孔子雕像尽显儒家风范。

一年四季,他都在陪着我们学习、成长。

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春天到了,我们也开始迎接新一年的学习,孔子雕像也沐浴在这舒服的春风中,一边在微笑着向我们打招呼,一边在感受着春的气息。

烈阳炎炎,夏天来了,火红的太阳晒得我们喘不过气,仿佛空气都要凝固了一般。可不是吗,就连孔子雕像也热得全身上下都十分滚烫,他的身体是铜铸的,要比我们更加热,但孔子依然顶着烈日,站在那里。

落叶飘下来,不知不觉,秋天也随之到来了,天气渐渐凉了起来,我们都穿着厚厚的毛衣,在教室里上课,但孔子却穿着他那单薄的衣服,意志坚定,我们看看他的样子,真恨不得将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给他穿上。

冬季降临,天越来越冷,下起了鹅毛大雪。我们一来到学校,便看见,和我们朝夕相处的的孔子雕像,我们都惊呆了,孔子雕像的头上、肩上覆盖了一层厚厚的雪,我们赶紧上去,把孔子雕像肩上的雪给扫干净,肩上没有了雪的孔子雕像,笑容可掬,仿佛正在向我们表示感谢呢!

孔子雕像一年四季立在那里,从未离开,他那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品质是我们学习与生活的榜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孔子的名言警句

全文共 2899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下文有关孔子的名言警句,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 不学礼,无以立。(何谓礼?合乎一般的待人接物行为处世的规则的言行罢,继以立,则非狂躁或恭卑之行为也。)

2) 礼之用,和为贵。

3) 巧言乱德。

4)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5)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6) 刚毅木讷近仁。

7)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8)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9)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10)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1)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2)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3)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14)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15) 听其言而观其行。

16)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17)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8)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9)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20)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21)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22)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23)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24)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25) 过,则勿惮改。

26)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27)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28) 有教无类。

29)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人不可没有志向,人生的目标尤为重要,就象是人的灵魂,活着的价值在于为了某种理想而奋斗。)

30)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31)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2) 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33)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4)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35)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以孔子之才,尚一日而三省,况于我辈乎?忠人之事,信以交友,学而时习,子何恃而立?)

36)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7)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用孔子的话解释即为君子成人之美。促狭一点讲公欲取之,必先与之。是之谓乎?)

38)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39)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0) 不学诗,无以言。

41)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2)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43)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4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5)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46)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47)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48)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49)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50) 孔子哲理之人生态度

51)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为人谦恭,处事忠信,仁义之所。)(公司口号)

52)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53)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54)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55)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56)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57)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58)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59) 贤哉,回也!

60)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善自省者德厚,德厚者待人以仁,则远离非议之所矣!)

61)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62) 放于利而行,多怨。

63)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64) 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65)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这句疑有误)

66)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7)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68)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69) 放于利而行,多怨。

70)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71) 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72)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

73)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74)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75)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76) )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则知,行至则仁;既仁且知,夫恶有不足矣哉!

77)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78)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79)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80)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忠信仁义者可行于天下。)

81) 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82) 不迁怒,不二过。(此三句意为人有过失是不可怕的,谁会没有过失呢?但有过不改或者讳疾忌医的态度是最不可取的,这样的人会在以后犯同样的错误,这才是令人悲哀的事。老子所谓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之谓也)

83) )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

84)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一举两得造句)

85)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8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7) 孔子论学习

88) 子路问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89)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90)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91)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92)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狂暴粗野,言不及义,虽乡邻亦鄙之;忠信仁义,谦恭有礼,虽蛮夷之地,亦敬之。)

93)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94)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爱国的名言警句)

95) 其使民也义。

96)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97)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98)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99) 故君子入则笃行,出则友贤,何为而无孝之名也。

100)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101)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孔子名言名句

全文共 484 字

+ 加入清单

1)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2) 其使民也义。

3)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5)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6)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7)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8) 放于利而行,多怨。

9)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0)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1)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12)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13) 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4)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15)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16)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17)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8)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9)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0)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孔子观后感

全文共 784 字

+ 加入清单

岁月不居,时光徙转。一抬头、一低眉、一刹那、一慌神,你已颠簸了半生的光阴。——题记

地点是荒野

时间是深秋

他们是去陪葬的人。那一个个被捆绑起来的穷苦百姓,他们极其可怜,或许有些人都不清楚那位死去的庸君是谁。呵!这一回,也不知又有多少孤魂野鬼游荡在人间。然而,总是会有漏网之鱼的,这回是一名正直舞勺年华的男孩,他灵活的穿梭在林间,身后百万大军。他跑到孔子家躲起,然而,纸里包不住火。事情泄露后,孔丘用巧妙的言语保全了男孩。

孔子因才高智广而被重用,与此同时,他也向鲁国君主提议用“仁”去教化人民,反对残杀。当然治理好一个国家需要漫长的过程,在这期间,孔子因受权贵离间,终于被排挤出朝堂。鲁国已无立足之地,自此他的艰辛和风尘便在岁月中展露的一发不可收拾。

是日,天光阴沉,云雾聚锁,仿佛注定他这漫长的一生将在阴郁寥落当中挨度。后来孔子随同他的弟子到宋、卫、蔡、齐、楚等国出游。但他的政治主张并能得到热衷于血腥与的各国诸侯重视。这一路途中,他经历了太多的艰辛险阻。遭受过质疑与冷嘲热讽,甚至还有小孩侮辱他,但他始终平静理性地对待这个社会,他依旧主张以仁政治国远胜于残杀为王的统治。他的思想并没有因岁月流逝抑或是其他一切而动摇,这是最令人敬佩之处。

在我看来,孔子也是常人。不仅心系他的仁政,他也有细密的情感,当弟子颜回为保全竹简而丢失性命时,是他是有心的,亦是无奈的;他是悲伤的,亦是自知的。

他是鲁国人,虽已在外跋涉,但毕竟它最初的政治寄托还是给了这个父母之邦,所以他从未忘记过她。在如此短暂又长久的时间里折磨着他内心的指望,仿佛要将他弄的遍体鳞伤。他是安定的,亦是窘困的。他之于父母之邦自始至终都是局里人,不然他怎么内心始终渴望又重回故土?

他半生的前程,命运是跌跌撞撞。好在但并没有辜负了自己一颗赤子之心。他选择了遵循自己的心,无论一意孤行或是前方疾风骤雨,他独一袭青衫,馨香如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孔子观后感800字

全文共 896 字

+ 加入清单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伴随着古朴的音乐,一阵清脆的读书声萦绕于耳间,《少年孔子》缓缓拉开了它的序幕。随后讲述了小孔丘与众学童一起学习、干活、玩耍、成长、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并表现了少年孔子的优秀品质。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孔子在弹琴,牛轰的爸爸也让牛轰弹,牛轰说没琴台怎么弹呀?然后他的爸爸趴下指着后背说:“这儿,这就是弹台。”其实牛轰在他爸爸的背上都是乱弹,这时他们听见了孔子在弹一首曲子,一会先生来了,先生问孔丘:“你这篇曲子已经弹了二十天了,学点新的曲子吧!”孔丘说:“我还不知道这个这个作者写这首曲子的意义。”先生继续问孔丘:你会几首曲子了?”孔丘说:“我会一首。”牛轰和他的爸爸都笑了,牛轰的爸爸问牛轰会几首曲子?牛轰说:“我都会五首曲子了。”先生一听说:“孔丘你说说这个曲子的含义。”孔子说:“我觉得这首曲子的作者肯定是一个能管理国家的名人”先生说:”确实是,这首曲子是秦王和越王写的曲子。”

孔丘学习弹奏乐器,一首曲子整整练了一个月,弹出的曲子优美动听,先生都满意地说可以练习下一首了,可是他仍在孜孜不倦地练习,而牛轰,虽然会弹五首曲子,可是一首曲子都没有弹好!让我想到我自己每次练钢琴的时候,我都是非常着急,希望能多弹几首曲子,在练的时候也没弄明白曲子的含义,就换下一首。可是最终没有几首能过关!通过少年孔子的弹琴的经历,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他的妈妈很辛苦,给有钱人家做佣人。孔丘非常孝敬他的妈妈。有一次,她的妈妈得了一种病,这种病需要一种草药才能治好。但是这种草药只长在悬崖峭壁上,很难采到。孔丘还是带着他的同学在悬崖上为他妈妈采到了那种药,治好了她的病。

到了该选诗童的时候了,同学们都选孔丘,先生说:”要选两位诗童去京城参加比赛。”这时孔子推荐了牛轰。同学们都很疑惑,牛轰非常自大,怎么能让他去京城参加比赛呢?其实牛轰家在昨晚着了火,他已经很不高兴了,孔子推荐他是为了让他缓解不好的情绪,说明孔子在小时候就知道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尽力去帮助别人,甚至对自己的对手都很友善。

当然了,小孔子身上还有很多优点,我要好好地向他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孔子的论语读后感

全文共 3211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编订的《论语》中保存,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璀璨的宝石。现如今在全国上下掀起了再学国学经典的热潮,当然,《论语》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孔子的思想的影响力使我们不容忽视。虽经千年,但其中的教育思想、和谐思想、仁者爱人的思想以及君子等各方面的思想不仅对古代的中国还是现代社会,乃至是其他国家的思想文化都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论语》中对于学习的看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为文也。”(公冶长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中人之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之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篇)“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篇)“学而不及,有恐失也。”(泰伯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篇)“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有教无类。”(卫灵公篇)“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篇)“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篇)孔子的学习思想分析要结合他所处时代背景来看。他之所以被成为伟大的教育家,一方面是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观点,同时他还认为学习要“时习之”、“不耻下问”,也就是说学习者对于学习的态度要端正。虽然“有教无类”的概念现在的人们都很熟悉,但是在孔子那个时代被提出则成了我国教育史上的一大突破。孔子对人十分谦逊,相传孔子曾拜比自己小的学者为师,而孔子的弟子颜渊的年纪也比孔子大许多,可见,孔子对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理解并没有局限于时代,这一点十分不易。孔子站在岸边感叹时间如流水般飞快逝去,告诫自己和弟子们要珍惜时间学习。同时,他认为学习应当处于一种乐知的状态才会是学习者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一点犹如现代社会所提出的要培养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一样,很有先见之明。并非每个人都是“生而知之”,孔子总结自己可以取得成就的经验就在于“敏而好学”,借此来教育自己的弟子应当努力勤奋。孔子的弟子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其“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足可见孔子对于学习者的严格要求。此外,孔子对不同的学生所教授的内容也不一样,即用“因人而异”的方法。比如说,子张和颜渊在问到孔子关于“仁”的问题时,孔子就做出了不同的回答。孔子还认为诗、乐对人有一定的教化作用,例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弥之事父,远之事君;多事鱼鸟兽草木之名。”等,在当代,我们又一次掀起了学习国学的热潮,同样是认识到它们是我国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其教化作用仍有一定的意义所在。

其次,再来看看孔子对于君子的看法。“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篇)“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篇)“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生,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八佾篇)“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欲讷言而敏于行。”(里仁篇)“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公冶长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篇)“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篇)“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篇)“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宪问篇)“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篇)在《论语》中,有很大篇幅叙述了孔子的君子思想。孔子认为,所谓君子,就应当有文、有义、有道、有思、有礼。有文,即有学问,要敏而好学,以礼为之,天资聪慧固然可贵,但后天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君子要“文质彬彬”;有义,即要“以义为质”,行之以礼,对待别人要诚信,友好;有道,即有自身的行为方式和方法,勇于追求真理,为了自身修养品德的提高而不断完善自己;有思,即有自己的独到思想,孔子认为君子当有九思:看了要考虑清楚、听后要考虑明白、神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要考虑是否恭敬、言谈要考虑是否忠诚、做事要考虑是否谨慎、怀疑要考虑是否询问、愤怒要考虑是否有后患、获取财力是要考虑是否符合义;有礼,即对待别人要有礼貌,行为要符合礼。做到以上几点,应该称得上是君子了吧!再看孔子的君子之道,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就应当是人们对于自己的行为要有一定得约束,懂得进退的尺度以及不断完善自身。敏和明是孔子君子思想的核心,当代社会亦是如此,虽然有健全的法制制度,但还是会有一些不遵守法制的人出现,可以说现代的社会就像是一个大染缸,有的人能够做到在庞杂的关系中保持着冷静的态度,可以分辨出正确和错误,即做到敏和明,那么这样的人还称不上是君子那谁是呢?

第三,简要分析一下孔子关于“仁”的思想。“仁”可以说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所在,因而在《论语》中有一定重要地位。例如“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篇)“唯仁者能好人,焉得知?”(里仁篇)什么样的人才是仁者?孔子作出了明确的答案:“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篇)同时,孔子又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泰伯篇)贤者要将仁作为己任,树立远大的目标,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仁在这里成为了人们实现自己理想和愿望的催化剂。仲弓问孔子如何做到仁,孔子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颜渊篇)对待别人要小心谨慎如同宾客一般,心中没有怨恨,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句可谓是经典的名句,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闪现光辉,至今为人们所熟知,它所体现的思想核心就是“仁”。“仁者爱人”的思想我们都很熟悉,短短四个字,我想其中至少包含了三层意思:其一,要做仁者,就应当学会关爱别人;其二,作为仁者,就要有相应的高尚品质,爱人就是最好的表现;其三,爱人,可以理解为友好的与周围的共处,这四个字无疑又是在教我们交友的方法。“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篇)益友如纯良的美酒,愈品愈浓,和这样的人交往,可以提高自身的修养品德,去除内心的杂念,“良师益友”这样的道理大家都明白,因此要多多结交这样的人。此外,孔子认为能做到恭敬、宽容、诚信、聪敏、慈惠这五种品德的人也就可以称得上是仁者了。

最后,看看孔子的为政思想。首先,孔子认为统治者应当施行仁政,用之义以礼,从而赢得民心,国家取得长治久安。“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八篇)即君以礼博得臣之忠。“民无信不立。”(颜渊篇)体现出了孔子“民”的思想,和唐太宗李世民所做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次,孔子认为治国要先正礼:“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法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子路篇)为政要遵礼、爱民、施仁义、教化民众。在孔子对子张的问话中回答能够做到五美、摒弃四恶的人就可以为政了。(五美:君子惠而不费、自身劳苦但没有怨言、有欲望但不贪求、胸怀宽广但不傲慢、威严但不凶狠;四恶:不先教导就处罚,是虐待、不告诫就要成就,,是暴、初始慢待突然严格,是贼、出手吝啬,是小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孔子的幽默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有幽默感的人越来越少,所以也就越来越不好玩了。

有些人智力很好,很聪明,反应很快,但就是没有幽默感。不知道为什么。

我想了一下,那个老农当初为什么要写一个认真的“真”字叫孔老夫子的弟子认,是因为老农认为,执念的根子在世人的心中埋得太深了,这个根子已经穿透了人的视网膜,所以只会认真,看不见“直八”。

故事是这样的:一大群弟子随孔子出行,路上看见一老农在给庄稼浇水,就上前去求水喝,老农听说他们的老师是孔子,就写了一个“真”让他们认,结果全错了,人人都指认此字为“真”。

孔子最后认出了老农写的这个字读“直八”。孔子的眼睛没有被蒙蔽,蒙在他眼睛上的那块黑布被拿掉了。他就成了那个时代少数活着的智者之一:睁开眼睛,他看见了直八,没有看见黑布。,

学生到底不如老师,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大清王朝的那些学者也很白痴,在通往圣贤的道路上,他们越走越远,越来越离经叛道。道不在彼岸,道也不在身边,道在心里,而心在身体里。身体必须动起来,所以王x明说,要知行合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我心中的孔子

全文共 777 字

+ 加入清单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同样,在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我国,不同的人的心中便有不同的孔子。与许多人不同,我心中的孔子并非圣人。

孔子非圣,他与普通人一样有着喜怒哀乐。对于子路的轻率勇莾,他哂之;对于宰予的违礼贪睡,他呵斥“朽木不可雕也”;对于颜回的箪食瓢饮,他也会由衷感叹“贤哉回也”;他有时也会小小地偏心,将点视为知己……然而,无论他斥责也好,嘲笑也好,师生间的关系总是如此和谐。孔子诲人不倦,学生们也毕恭毕敬。“万古师表”,这是今人们对孔子的评价。在师道尊严日渐淡化的今天,孔子师生间的和谐关系值得我们提倡。

孔子非圣,他是一位失败的理论推销员。孔子周游列国,出发前可谓信心满满,又怎料回来时两手空空。不管孔子将他的大同世界描绘得多么美好,不管仁、义、礼、智、信听起来大义凛然,不管君子与小人的对比是多么鲜明,这一切,仍抵不过尖兵利刃,峻法严刑。孔子失望了,对这礼乐崩坏的春秋失望了。他曾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这位失败的理论推销员终究没有“人生在世不如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气概,也庆幸没有,否则这将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遗憾。道不行,也不能放弃。将它传递吧,历史会挑选出真正的道。

孔子非圣,他被旧的事物紧紧地缚住了。春秋时间,诸候纷争,周王朝的繁文缛节已无法适应于时代。而孔子,却死死地抱住这礼乐制度,将这即将朽烂的船当作救世的诺亚方舟,试图以自己的微薄之力维护摇摇欲坠的礼乐制度。但这也不能全怪孔子的固执,要知道,是阶级的局限造成了孔了对周礼的推崇。孔子的礼,这一通向仁的途径,是无法被诸候们接受的,这便注定了孔子学说在当时的失败。然而,他在杏坛播下的种子历经千年的沧桑,已成为参天大树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孔子的思想显得越来越重要。

孔子非圣。我无法想像被供在庙堂之上的孔子。也许我们纷纷称孔子为“至圣”的时候,孔老夫子仍在“三省吾身”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我眼中的孔子高二1000字作文

全文共 1141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是圣人,这是众所周知的,并且在许多人眼里孔子是众多优点的集合体,但是“圣”只是形容词,孔子首先是个“人”,然后我们再称之为“圣人”。既然是人,那么就会有缺点,毕竟人无完人。在我的心中孔子就有一个不足之处。

孔子出生于周朝衰弱之际,年轻的孔子拥有满腔热血和斗志他希望自己能通过礼乐教化来改变当时的社会状况,然而孔子直到中年才在鲁国为官。纵然以至中年,但孔子的热血和斗志却不曾退却。壮志满怀的他希望借助鲁国的君上实现自己宏伟的政治抱负,不想当是的社会已是礼乐崩坏、诸侯割据战乱连连,而鲁国礼乐征伐自重臣出,鲁国国君上只是个傀儡君王,根本掌控不到国家这个机器的根本之一——军队。所以孔子的改革就像街边耍猴人的把戏,在跳的最欢的时候却遭到主人的叫停,因为主人并没有权利,真正有权利的重臣对他的把戏已感到厌恶。因此在鲁国孔子所谓的改革也就不了了之。

然而孔子并没有放弃,虽然在鲁国的改革失败了,但哪里失败便在哪里爬起。孔子从鲁国出发四处游说,周游列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重用,施行改革,通过礼乐教化来得到政治上和治国的成功。但可惜的是当时的各国国君要么就是没有权利无法施行改革,要么就是权利达到巅峰希望逐鹿天下、一统中原,因此孔子的理想根本没有实现的机会。孔子也感叹过:“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但之后他依旧走着原来的路,希望能改变这个社会。就这样孔子大半的人生就在赶路和再次地赶路中过去了。

在大多人眼里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可嘉,而书中对孔子前半生的事迹的正解也是说孔子拥有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崇高精神。但是在我看来孔子固然是有一种难能可贵的执着,但是过分的执着就是一种固执。孔子曾说过:“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庸”之中的“中”字代表的是以中为用,其“庸”字又代表的是可常行。而当时的社会已处礼乐崩坏、战乱连连之时,各个国家都在想着逐鹿,希望扩大兵力,大肆进攻,期以获得更多的土地、人口、粮食、财富。而在这时孔子却希望施行仁政,以礼乐教化来改变社会的现状达到孔子心中的大同社会。如果有一个希望得天下的君主听从了孔子的建议恢复礼乐制度,那他如何去争这个天下?!要知道诸侯可不是周王朝的嫡系皇室不拥有继承统治天下的权利,那么他如何会来遵守礼乐制度,又怎么会有恢复礼乐制度的想法呢?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的理想在当时社会是脱离现实的,即“不可常行”。并且在孔子的一味执着中并没有改变过自己的想法,即所谓的“过”,也就是“不以中为用”。所以说孔子也没有遵循其所说的中庸之道。

所以孔子在我的心中是一个圣人因为孔子的确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并且他的精神也的确令人敬佩,但在我心中的孔子也带有一丝丝的固执,亦或叫做偏执的人,只因为他对自己脱离实际的理想的不懈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孔子电影观后感高中生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他,生当“礼崩乐坏”的奴隶制末期;他,周游列国,想用自己的一套学说挽救天下的危亡;他,主张“仁”,“仁者,人也”是他的思想境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他的崇高品质。他的智慧与才能相融,总能使自己化险为夷,但他的认识与主张却因触动三桓利益而使自己流浪与他国。

他用“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态度,上演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他对弟子严厉却不失亲切,总能在他们散落时重建他们的心灵之柱,总能在他们努力时及其万张浪花,凝聚起他们前进的动力。他的弟子们也忠于师,当他被鲁哀公赶出楚国后,他们誓死跟随。他们一同斩破了路途中的荆棘,最终回到了自己的国土——鲁国。我回顾着那些感人至深的镜头,脑海中将他们生活的画卷翻到了充满温情的一页。

那一天,他们已精疲力尽,他的弟子送来了最后一碗马肉汤,这时的孔子已在弦声中挺过了几天,但他并没有一个人喝完汤,而是同弟子们一起分享那温情四溢的汤,他的情谊如此之深,到最后一刻,仍不忘为他人着想。

翻开另一页,雪白的冬景覆盖了我的视野。一个宽阔的冰面上,有一辆马车在行驶,突然冰面裂开了一条缝隙,致使他们纷纷摔倒在地,竹简也不幸落入水中。他的弟子颜回不顾生命危险,一次又一次地捞起那些沉在水中的竹简,最终不幸溺水而亡。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呼喊颜回,声声悲痛与希望在冰面上回荡着,最终却都化为灰烬,尤留悲痛于心中。

他们,走过了一个个暴风雨的夜晚,他们,将真情洒遍世间。他们的感人事迹让我无时无刻不铭记于心。孔子的智慧,颜回的无私,个个人物将一种思想,一种精神化为人们心灵的归宿。我们要学会感知,学会选择,学会进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孔子作文

全文共 671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应该都知道孔子吧?孔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还创立了儒家思想。

孔子从小就十分聪明,可是,他从小就父母双亡。孔子的生活陷入了困境。但他不向困难低头,勇敢的向前走去。胸怀大志的孔子一心想改变社会,让天下太平,他继续虚心的学习,奋发进取,最终成为了政治家。后来,孔子的名声传了开来,很多人都想拜孔子为师。孔子在30岁左右时收了第一批弟子,因此,他成为了我国第一个以私人身份公开教学的教育家。

孔子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他整理编订的六经已成为中国珍贵的文学遗产。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还根据他平时的教诲和生活行为,整理出《论语》一书。后来,清圣祖康熙还把孔子尊称为“万世师表”。

孔子与现在的人类恰恰相反。孔子一生不求回报的奉献着。而我们现在呢?就等天上掉下的大馅饼,自己却奉献的微乎其微。对这些事我是真的深有感触。

有一次,我和爸爸去修车,只见在一张“老板椅”上,坐着一个有“水桶腰”和“将军肚”的人,那人带着一个黑墨镜。一看就是这里的老板。爸爸和人家谈好之后,那位老板指着身边的一个人凶巴巴的说:“你,去把那台车修好,快去。”那个人急匆匆的跑了过去,把车开向修理车间。几个小时过去了,我心里还在想这件事。修好之后,爸爸准备付钱给那位修车的叔叔,可谁知爸爸刚把钱给了叔叔,那位老板对我们说:“嘿!给错认了,我是老板。”说着走过去便从叔叔手里夺走了钱。又坐在了老板椅上。手还不停的在数钱。马上数完了,嘴里抽着根烟对我们说:“正好”我和爸爸开车走了。

人类,醒醒吧!只有我为人人,才有人人为我的时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孔子学堂讲座观后感

全文共 38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读完了吴祚来的《孔子学堂》,里面的名句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可见礼让多么重要,只要礼让治国,还有什么事办不到呢?人们要学会礼让,别人就会尊敬你;国与国之间互相礼让,战争也不会发生;君臣民之间互相礼让,这个国家民心不会动摇,将坚不可摧。孔子对他人礼让相待,他人也就以礼相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走在一起,一定

有我的老师。每个人都有长处与短处,要学会谦虚,要相互学习。孔子老师在谈论“君子”时,子贡夸他而孔子却说这是给他戴高帽子。以及谈论其他问题时,孔子让学生们各抒己见,只要有道理,就值得深思。可见孔子是个多么谦虚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孔子的哲理名言

全文共 844 字

+ 加入清单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