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家乡的年味儿作文推荐两篇 作文怎么写(汇总19篇)

童年的故乡是记忆中的摇篮。小编收集整理的我家乡的年味儿作文推荐两篇 作文怎么写,欢迎大家查阅!

浏览

2559

作文

34

家乡的年味儿

全文共 698 字

+ 加入清单

新年期间,人们一般要走亲戚,回老家,于是,我就跟爸爸妈妈回了老家河南,先去爸爸老家三王庄,再去妈妈老家洛阳。23号我们与其他几个人加行李,满满当当地驾车去了。

经过一整天颠簸,来到了河南新乡三王庄。到家时已是深夜9点多了,一进卧室就看见了我奶奶——我爸爸妈妈。她穿着棉袄,正在暖炉旁暖手,一见我来了就很激动地笑了笑,操着满是河南味方言示意我也暖暖手,一路上天很冷,我就坐下来了,她便问我长问我短,我都一一回答了,有些听不懂我便找驰哥帮忙。晚上,昌昌来了,他比我大一点,一见我便热情地带我出去放炮,老家炮不想城里那样好,小店炮很单一,大一点店也没有什么好看花炮,都是响炮,可我玩津津有味,因为这里人十分好客,虽然生活节奏慢,但却很令很多人羡慕。第二天,我上午十一点起床去走亲戚,大半人我那时是没有什么印象了,但每到一家都是笑脸,很温暖。有一次竟被强迫吃了两次晚饭,使我一连一整天吃不下东西。26号还是27号,我去了洛阳。

到了洛阳,我见了婆婆——我妈妈妈妈。她很慈祥,一见我们先是抱了抱弟弟小雨,可小雨竟然不认得了昔日如此关爱她婆婆,好在我们到来令婆婆很高兴,晚上,二姨回来了,包括她未婚夫,一家人其乐融融。第二天,我去了宝宝家,宝宝是我表弟,我们小时候很喜欢在一起玩,他们家很招待我,我很感谢。除夕,我又回到了婆婆家,晚上看新年联欢晚会、放炮,年都是这样过。第二天走亲戚,虽没有三王庄一样里那么近,可一天下来也忙得够呛,一堆作业都没有做。倒是烩菜挺好吃,那是由一些各种不同菜与肉还有粉丝拌在一起煮,一做出来十里飘香,还有饺子,可让我好好品尝了一顿。

一回家,我就疯了似赶没做完作业。唉,新年就这么过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家乡的年味儿

全文共 951 字

+ 加入清单

春去春又来,又到了过年的日子,每家每户都忙碌了起来,当然,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身为东莞人,自然会懂得一些东莞的过年风俗。

十二月二十三是民间祭灶的日子,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在这一天,灶王爷就会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由此就有了“送灶”的仪式。在这一天,我们家就会烧香拜佛,在桌子上摆上许多小吃,像糖冬瓜之类的。

十二月二十四就要贴对联了,在这一天,我们家都会将准备好的对联贴上,其实不止是对联,还有在房子的各个地方贴上写有“老少平安”、“招财进宝”等等的或红或橙的字条。

十二月二十八则是大扫除,在这两天里,一家大小都行动起来,将家里里里外外的打扫干净,迎接新的一年。孩子们在这一天都特别开心,因为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

除夕夜,每家每户都团圆在一起,一起吃着年夜饭,等待着新年的钟声响起。这一夜,是多少子女回家的夜,是多少为生活外出奋斗的人们,享受幸福的夜……

正月初一,我们早早的起床,放鞭炮,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按照书上说的,一出门向什么方向出发,出门行大运,接着就去喝茶,中午那顿大概是不吃的,这一天,孩子们是最开心的了,他们可以收到爸爸妈妈和亲朋好友的红包,这一天的红包大概也是最多的,因为我们都会到处去拜年。

正月初二,就是开年了,这一天也少不了的放鞭炮,虽然现在禁止放烟花爆竹,但人们违背不了习俗。也把大门大开,在门前放一桌的食物,旁边还放凳子,据说是给逝去的祖先吃的。

到了正月初八左右,家里都把剩菜倒在一起,再用糯米粉和水弄成丸子,和剩菜一起煮,叫做“咸圆”,这应该是他们处理剩菜的最好的方法了。

元宵节,这是过年的最后一天,家里煮元宵,吃元宵,有花生味的,还有芝麻味的,到了晚上,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把过年期间收到的红包都拆开,看看都收到了多少,这或许是孩子们最期待的了。

这是我们家乡的过年,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好像越来越感觉不到过年的气氛了,我们都希望,过着最有气氛的年,心里奔放着一朵朵希望的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家乡的年味儿作文

全文共 1006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的年味儿,蕴含着淳朴的风土人情,孕育着茁壮成长的一代代,更体现出我的家乡是具有丰富文化历史的铁的事实。没错,我的家乡就是那被世人称为仅仅只是财富之地的——东莞。——题记

大年三十那天,只见妈咪与奶奶在不停地忙碌着。原来,这天里,要去各个地方“拜神”与“奉身”,并且今年搬了家,所以还要把家乡的观音请到家里去呢。妈咪是家里的大媳妇,所以这些事,由妈咪来传承。而我是家中的长女亦长孙,也是家中的一份子,当然要帮妈咪的忙,所以要跟着一起去“拜神”。

我跟着妈咪,首先到家乡的庙里拜拜,庙里香火鼎盛,每家每户都会有人来拜,这也成为了家乡的一传统习俗。拜神注重的是诚心诚意,但是,烧香、添灯油钱、烧纸钱、放爆竹,却缺一不可。这一步步都是竟然有序的,为的就是祈求神仙保佑我们家族的人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万事胜意。小孩们快高长大,学业进步。庙里拜完了,我们接着要去祖屋“奉神”。步骤与拜神基本一致但“奉神”讲究的是供奉祖先,自然也含有保佑的意思。回到了家乡的房子,只见汽车一列列的停放好了,奶奶在每部车前都点了蜡烛烧了香,接着烧纸钱,放鞭炮。保佑爸爸妈咪叔叔婶婶们开车平安无事,路路畅通。一转眼,下午了,这时候把菩萨接到家里去了。将菩萨像安放好,妈咪一边边开车,我一边洒米,说是为了给菩萨指路,回到了家里,再次烧香、点蜡烛、烧纸钱、放爆竹。

年三十的晚上,家家灯火通明。喜气洋洋,全家人欢聚一堂,吃着与众不同的汤圆。用玉米粉捏成的斋汤圆与白菜、虾米、干鱿鱼,冬菇等食材煮成一锅,味道鲜美,把汤圆那团圆之意的味道发挥的淋漓尽致,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有说有笑。这晚,全家老少一齐放烟花。看着那应接不暇的烟花,对新一年的憧憬与期待的心情已经像烟花似地在心中崩放。凌晨,帮爸爸发着祝福的飞信,那一条条信息,飞到了每个人的心坎里,一股股暖流透遍人心。

大年初一,全家人都已经“装备“好向家乡出发了。家乡,每家每户都杀鸡烧鹅。而我们家,也已经准备好了招待亲戚朋友们的美味佳肴。叔叔和爸爸去了远方亲戚家拜年,而我们这些小孩收红包收得不亦乐乎。不一会儿,亲戚朋友们都到齐了,我却见到了许多陌生人。但却因为那股浓浓的年味儿,是我心中不禁由然而生了一种喜悦,抛陌生感于脑后,像亲人一样招待着。这种感觉,是幸福的,无可代替的。后记:这就是我的家乡,即使没有过人的文化魅力,但却有着无可非议的人情味儿。家乡的年味儿,是隐于财富间那一股股渗透人心的暖流。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家乡的年味儿作文

全文共 772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种情感一直让我回味无穷,那就是暖暖的亲情。

放寒假,马上要过年,可却感觉不到丝毫年味。匆忙的人群、热闹的大街没觉出和平时有啥不同,直到那天早上妈妈把我从被窝里揪出来“快点,今天去给外公外婆拜年。”我才一个激灵意识到,这是又要开始马不停蹄地走亲戚拜年。

行进在路上,我们很快就融入走亲戚的大军中。电动车、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川流不息,水果、美酒、饮料、糕点,礼品是各种各样。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淡淡笑容。

来到外婆家,轻轻敲敲门,外婆立马出现在我眼前,好像早已在等着敲门声响起。赶紧给外婆拜年,脚未踏进门就收外婆一个大大的红包,外公也不甘落后拉着我说:“又高,也壮实。”“是啊!我准备每逢佳节胖三斤。”听我这样一说,一家子人都被逗乐,欢快地笑声里似乎有浓浓的年味。

晚上,舅舅舅妈弟弟妹妹都回来,人一多,整个家好像要沸腾,各人找各人的小团队,爸爸妈妈和外婆、舅母打麻将,舅舅则陪我和弟弟斗地主。一面墙将我们分割为两个“战场”,但战场上没有硝烟的气息,只有欢乐的温馨。我和弟弟拿着大把大把的压岁钱,而舅舅只拿几张一块钱,他看着我们自信地说:“和你们这俩小屁孩儿打扑克这点钱就够。”我和弟弟相视一笑,瞬间便达成秘密合作协议,舅舅却还被蒙在鼓里。接下来,我和弟弟赢光舅舅的钱,当我们故作惊讶地看着舅舅时,他却尴尬地说:“今天牌神没来……”我和弟弟听到这个答案,忍不住开怀大笑。

拿着赢来的“战利品”来到另一个战场炫耀战果,不料,一声声“先借我点钱,一会儿赢给你分一半。”传来,我也毫不吝啬地将钱全借出去,看着空空如也的双手,心里难免还是有点失落,忽而有猛然意识到:他们每个人好像都在用我的钱打牌。忍不住嘀咕地说:“你们这群‘坏人’。”可话语里没有愤怒,只有被自己感动的欢笑。

那是一个难得快乐的夜晚,久久飘荡的欢声笑语里却饱含着浓浓的亲情、纯纯的年的气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家乡的年味儿作文

全文共 717 字

+ 加入清单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我的家乡在陕西。陕西人如今扔把春节叫做“过年”,并流传下来一个关于过年的传说——在远古时,有一种叫“年”的野兽每当寒冬将去新春将来的夜晚,便出来食人,使人们不得安宁。人们在与年的搏斗中,发现这种凶残的野兽最怕火光和响声,于是人们想个办法:一旦年出现时,便燃起大火投入竹节。年一见熊熊的大火,听见叭叭炸响的爆竹,就逃得无影无踪。后来便逐渐形成过年团聚、守岁、挂红灯、贴对联、放爆竹的风俗习惯。

年味最浓的就是放鞭炮。新年的钟声一响,整个夜晚都成烟花爆竹的世界。大家说,过年不放鞭炮,等于没有过年。我跟表哥堂哥一有空就放鞭炮——当然,我是经常有空的。我们白天放很粗的“大炮”,像划火柴一样的擦炮,摔在地上就爆炸的摔炮,还有点着像火箭一样飞上天空的冲天炮;晚上,我们就放烟花,放礼花弹。“满天星”、“冲天炮”……各个村庄的上空到处是五颜六色的烟花,耳朵里传来的是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渲染着新年的氛围。

——这就是家乡的年味儿!

一辆辆摩托车、小汽车载着归家的人们,还有那大包小包的年货,也载着人们的期盼回家!通向细长隧道的巷道,一对对春联喜气十足,趣味横生,一个个“福”字刚劲有力,金光灿灿,一辆辆车上走出满面春风的儿女;一扇扇门前站着神采奕奕的父母。楼满,一间间屋里飘出欢声笑语;路窄,占道的是丝丝缕缕扯不断的亲情。

——这就是家乡的年味儿!

年味最浓是子夜。家家灯火通明,喜气洋洋,全家人欢聚一堂,各种小菜摆满饭桌,,一家人开怀畅饮,共叙亲情,说着吉祥祝福的话语,有说有笑,其乐融融。既有口福,填饱肚子,还温暖心坎。

——这就是家乡的年味儿!

心思涌动,欢歌飞扬,这就是家乡的年味儿!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家乡的年味儿小学生优秀作文

全文共 963 字

+ 加入清单

春去春又来,又到了过年的日子,每家每户都忙碌了起来,当然,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身为东莞人,自然会懂得一些东莞的过年风俗。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民间祭灶的日子,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在这一天,灶王爷就会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由此就有了“送灶”的仪式。在这一天,我们家就会烧香拜佛,在桌子上摆上许多小吃,像糖冬瓜之类的。

农历腊月二十四就要贴对联了,在这一天,我们家都会将准备好的对联贴上,其实不止是对联,还有在房子的各个地方贴上写有“老少平安”、“招财进宝”等等的或红或橙的字条。

农历腊月二十八则是大扫除,在这两天里,一家大小都行动起来,将家里里里外外的打扫干净,迎接新的一年。孩子们在这一天都特别开心,因为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

农历的除夕夜,每家每户都团圆在一起,一起吃着年夜饭,等待着新年的钟声响起。这一夜,是多少子女回家的夜,是多少为生活外出奋斗的人们,享受幸福的夜……

农历的大年初一,我们早早的起床,放鞭炮,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按照书上说的,一出门向什么方向出发,出门行大运,接着就去喝茶,中午那顿大概是不吃的,这一天,孩子们是最开心的了,他们可以收到爸爸妈妈和亲朋好友的红包,这一天的红包大概也是最多的,因为我们都会到处去拜年。

农历的大年初二,就是开年了,这一天也少不了的放鞭炮,虽然现在禁止放烟花爆竹,但人们违背不了习俗。也把大门大开,在门前放一桌的食物,旁边还放凳子,据说是给逝去的祖先吃的。

到了正月初八左右,家里都把剩菜倒在一起,再用糯米粉和水弄成丸子,和剩菜一起煮,叫做“咸圆”,这应该是他们处理剩菜的最好的方法了。

元宵节,这是过年的最后一天,家里煮元宵,吃元宵,有花生味的,还有芝麻味的,到了晚上,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把过年期间收到的红包都拆开,看看都收到了多少,这或许是孩子们最期待的了。

这是我们家乡的过年,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好像越来越感觉不到过年的气氛了,我们都希望,过着最有气氛的年,心里奔放着一朵朵希望的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描写家乡的年味儿作文

全文共 938 字

+ 加入清单

嘀嗒、嘀嗒,时光在指缝间,从我们的生活中匆匆地走过,从绚烂的烟火中慢慢地飘过,从热闹的街市中悄悄地溜过,从一盘盘可口的饭菜中……到了,到了,快到了马年,幸福的马年。

走到街上,小灯笼串成一条红艳艳的长龙,在风中摇曳出新年的喜庆。汽车不停地喇叭声也不再令人烦躁,因为车上装载的都是满满的一颗颗想回家的心。环顾四周,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马”,有的引颈长嘶,有的悠然自得,有的昂首追赶。这些可爱的马儿让你想拍照,想抚摸它的背,一起迎接马年的到来。远远望去,你仿佛来到了一处广袤的天际,对马年更是有着马到成功的期盼。

在大家的欢庆声中,终于迎来了喜气洋洋的马年。大年初二,我们的汽车在用烟花碎末儿铺成的地毯上缓缓驶过,满心喜悦地来到了乡下。放眼望去,屋后的河水里洒满了红色的“花瓣”,可见大年夜,家乡鞭炮满天飞。走到家门口,缕缕菜香迎面扑来。走进自家厨房:绿得发亮的团圆果,白得如雪的年糕,香得醉人的八宝饭……摆得琳琅满目。只见外婆手拿大铲子,在大锅前一刻不停地烧制美味佳肴。妈妈在一旁打个下手,一会儿洗青菜,一会儿切肉丝。我呢,在灶头前窜来窜去,也不管新衣服上是否粘上了灰,感受着那忙碌的年味儿

开饭啰,随着外公的一声吆喝,各位表舅表嫂的就纷纷入席了。这时,舅婆也满脸喜气地赶过来了,她还没来得及坐下,便往我衣服里塞红包,我这下急了,说;“婆婆,这钱您自己留着吧,我不用。”可舅婆硬是塞到了我手心里,看着这揉得皱皱的,带有一点点温度的红包,令我的心暖洋洋的,我想:这是舅婆的压岁钱,我可一定要用在学习上哦!饭桌上,伴着热气腾腾的“满汉全席”,大家边吃边聊,几个大舅和姨夫,比我们小孩还“贪玩”,忙发新年的“第一笔财”,不时地来几下划拳的把戏,那老酒配上粗旷的嗓子,真可谓其乐融融啊!

晚饭才进行一半,几个小孩便从桌底跐溜钻了出去,口袋里的硬币被拿了出来。几个人有说有笑,勾肩搭背地来到了小店买小爆竹。黑夜里,如流星一样的“珍珠泉”和我们的笑声一起绽放,我既大方,又不时有点害羞。大家你问我,我问你的,却总离不开灿烂的笑脸,喜庆的气氛。在大大家酒杯的碰撞声中,我们的心也更近了呢!

时光匆匆,一年又一年……家乡的年味儿,却越来越浓,它像墙上挂着的“福”字,把我们的幸福定格在这一个温暖的夜晚。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家乡的年味儿作文800字

全文共 842 字

+ 加入清单

记忆中的年味儿,似涓涓细流,一步一步,蔓延,席卷。

临近春节,家里总能忙上几天。一大早,天才微微亮,远处的山还隐没在雾气中,妈妈就叫醒我,要大扫除了。大扫除,是过年的序幕,寓意为,扫掉烦心的事,新的一年顺顺利利。才起床,妈妈便已踩着阳光,把窗帘,床单统统扯下来,准备清洗。进进出出,忙的不亦乐乎。我呢,就负责擦家具。偶然抬头,瞥见妈妈,她在擦玻璃。呵上一口热气,再用指甲一蹭,一连串动作干净利落。打扫完毕,便在大门上,贴上大红的福字、对联,红红火火,好不热闹。年味儿,便在冬日的空气中,微微酝酿着。

腊月二十八,便要赶集上店,置办年货了。大集上是最热闹的,漫天遍地的叫卖声,无不吸引行人注目。马路上堵的水泄不通,行人脸上绽放着笑容,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我们全家,一前一后在人群中。买些瓜子,糖果,年糕等小吃,还有肉类,豆腐,蔬菜水果。不知不觉,便逛了一上午,心里乐滋滋的。路上张灯结彩,挂上了红灯笼,年的味道,更加浓郁了。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入暖送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日一日扳着指头数日子,年味渐浓,新年总算盼来了。

除夕夜,吃团圆饭,总觉得自家的团圆饭是最丰盛的。妈妈将事先准备好的猪肉洗干净,切成肉丁,放在锅里加佐料,熬成汤,放在碗中静置,待成肉冻,这第一道菜便准备好了。过年必不可少的,当然是饺子。妈妈最喜欢做胡萝卜馅和韭菜馅的,馅多皮薄,一个个花朵一样,绽放在菜板上。加入水中,翻滚几次,便出锅了,热气腾腾的。还有清蒸鱼,凉拌黄瓜……屋子里弥漫着各种饭菜的香,这是幸福的味道,年味儿。大家便在着浓浓的年味中,吃着美食,阖家团圆。

吃完团圆饭,大家都移步客厅,其乐融融看春晚。一边看一边聊,今年的收成,孩子们的工作,左邻右舍的日子……当然最高兴地是晚辈向长辈们要压岁钱。我们向长辈磕头,满口的祝福,他们总是笑眯眯的递过来鼓鼓的红包。这柔柔的幸福,便是新年的馈赠。窗外的鞭炮声,响彻云霄,连绵不绝。爆竹声中,人又长了一岁。

任凭旧年的回忆浮现,又带着怀念期盼新一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家乡的年味儿作文

全文共 697 字

+ 加入清单

千盼万盼,终于盼到过新年。前几天,我是不眠不休的写作业,现在终于可以稍作休息,停下来享受一下猴年的春节。

此时此刻的我,深深的被过年的气氛包围着。

除夕夜那晚,我跟随者爸爸妈妈来到奶奶家。一进门,我就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味儿。哥哥、姐姐、小姑妈他们都在餐桌上聊天,侃侃而谈。晚上,一家人围坐在大圆桌前开开心心的吃着团圆饭。

享受完年夜大餐,大家聊一会儿天。聊着聊着,春节联欢晚会就开始,它给我们带来一顿美艳的视觉“团圆饭”。晚会上有绚烂的灯光,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蹈,幽默的小品一盘盘精彩的“菜”让我们回味无穷。

单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我觉得还是有些无聊,我就找出一副扑克牌边打牌边看春节联欢晚会。我们陪着奶奶玩一会儿接猴,奶奶也玩的很开心。

到深夜,哥哥就陪着我们去放烟花。我们先放一个蛋卷是的烟花。它的烟花非常得矮,但是给人一种很温馨的感觉。接着,我们点一个荷花型的,那个烟花点燃之后,就一下子嗖的转起来,喷出粉色的火焰,那个样子,真的像是荷花展开一样啊!这个烟花却是名副其实啊。接着,我们又放一个奇幻旅程,那个烟花可漂亮,有红的,黄的,紫的,各色各样,五光十色,绚烂缤纷。最后,我们放一个手持式的烟花,那个上说是有60 发,我就一个一个的数。哥哥说这个烟花是他们小时候最喜欢的烟花,一个烟花可以放好长时间呢。第一个烟花,我数到53 个,但是姐姐只数到47 个,诶,怎么回事呢?可能我们数错吧!

就在这个时候,十二点的钟声也敲响。周围的鞭炮声也随之响起,噼里啪啦的,一个个花也在空中汇聚出漂亮的舞蹈,恭贺猴年的到。这个除夕夜还真是年味十足。

相信我在猴年里,我会更加努力,我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会有更大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家乡的年味儿

全文共 722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期间,人们一般要走亲戚,回老家,于是,我就跟爸爸老妈回了老家河南,先去爸爸老家三王庄,再去老妈老家洛阳。23号我们和其他几个人加行李,满满当当地驾车去了。

经过一整天的颠簸,来到了河南新乡三王庄。到家时已是深夜9点多了,一进卧室就看见了我的奶奶——我爸爸的老妈。她穿着棉袄,正在暖炉旁暖手,一见我来了就很激动地笑了笑,操着满是河南味的方言示意我也暖暖手,一路上天很冷,我就坐下来了,她便问我长问我短,我都一一回答了,有些听不懂的我便找驰哥帮忙。晚上,昌昌来了,他比我大一点,一见我便热情地带我出去放炮,老家的炮不想城里的那样好,小店的炮很单一,大一点的店也没有什么好看的花炮,都是响炮,可我玩的津津有味,因为这里的人十分好客,虽然生活节奏慢,但却很令很多人羡慕。第二天,我上午十一点起床去走亲戚,大半的人我那时是没有什么印象了,但每到一家都是笑脸,很温暖。有一次竟被强迫吃了两次晚饭,使我一连一整天吃不下东西。26号还是27号,我去了洛阳。

到了洛阳,我见了姥姥——我老妈的老妈。她很慈祥,一见我们先是抱了抱弟弟小雨,可小雨竟然不认得了昔日如此关爱她的姥姥,好在我们的到来令姥姥很高兴,晚上,二姨回来了,包括她的未婚夫,一家人其乐融融。第二天,我去了宝宝家,宝宝是我的表弟,我们小时候很喜欢在一起玩,他们家很招待我,我很感谢。除夕,我又回到了姥姥家,晚上看春节联欢晚会、放炮,年都是这样过的。第二天走亲戚,虽没有三王庄一样里的那么近,可一天下来也忙得够呛,一堆作业都没有做。倒是烩菜挺好吃的,那是由一些各种不同的菜和肉还有粉丝拌在一起煮,一做出来十里飘香,还有饺子,可让我好好品尝了一顿。

一回家,我就疯了似的赶没做完的作业。唉,春节就这么过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描写家乡的年味儿作文

全文共 2919 字

+ 加入清单

年的味道,这久违的感觉,在这样的一个偶然的场合,一个不经意的瞬间涌上了心头。眼前的所见夹杂着年关将近、日益迫切地归家的之情,以及一个人长年独自在外生活的种种不易,让我更加迫切的珍惜这份来自于心底最为真实的一份感觉,一份逝去的冲动。

家乡,确切的说是老家山东,那里的年别有一番韵味。似乎家乡的年味每年都来的特别早,一入腊月,我们那里的大家就开始准备过年用的面、油,开始陆续的赶集筹备过年牦肉、包饺子用的调料,炒菜、蒸菜馍豆馍、花糕用的葱、芫荽、粉条、红豆、枣,过油用的鱼等,逢集就去敢,数落着买,生怕落下什么。过了腊月中旬,随着外出打工的亲人挣钱的归来,孩子的放假回来,我们那里的人,家家的妇女就开始蒸菜馍豆馍、花糕,从早蒸到晚,一锅接着一锅,直到把准备的馅子用完为止,外人行走在胡同里就能闻到馍的味,闻味就知道谁家在蒸什么馍,还有那厨房里发出的“亢池、亢池”的风稴声,烟囱上冒着的浓烟,就知道家里的老娘们们在忙碌着蒸这蒸那呢,提早进入年当中,让一年在外打工辛苦的亲人和上学的娃娃提早吃到年的过活,感受一份家的温馨和节日的祥和。这时谁若走亲串门,主人家都会拿出刚蒸好的各种馍,让你吃,让你尝,关系好的临走时还会相送一疙瘩馍;还有我们那里的人除了自己蒸这馍那馍的,还会拿麦子到馍馍店去换几十斤机器馍,以备亲戚来访时,款待客人用,在我的记忆里这种机器馍一直都是小孩子们的最爱。

等菜馍豆馍、花糕等的蒸完,来不得休息,各家就开始过油炸东西了,炸鱼、炸酥肉、咋丸子一直都是我们那的习俗。在这三类里,我唯独对炸红薯丸子情有独钟,记得每年红薯丸子都是排在最前炸,因为稀罕再或是嘴馋的缘故,只要是知道母亲或奶奶要炸丸子了,我那天非得等到吃到红薯丸子了才肯出去玩。按照我们那的习俗,过年了,刚出锅的第一拨丸子需要敬过灶神、财神等后,人才可食用,而我呢,哪里等得了,尾随着母亲敬神的同时,我时不时的捏一个捏一个的,然后把捏到的红薯丸子快速地放进嘴里,烫的嘴直打哈哈,一咬一股热气,当时吃的是那么的硬,且是那么的有滋有味;当然了,我的不守规矩,也不时会遭来母亲的阻止与“抱怨”,说我怎么这么的不懂事,我嬉皮笑脸的,装作没事一样,继续吃呀吃。

炸过东西,过完油,就到了牦肉了,这个是吃肉不香,啃骨头和喝汤香,一家人齐上阵啊!在我印象里,牦肉一般都是在下午或晚上,若是下午的话,晚饭就不用做了,一家人吃些煮好的肉,喝些肉汤就够了。牦肉可不同于蒸馒头,牦肉要用大火一直烧,每逢这时,父亲都会预先劈好木柴,到时只管一个劲地拉风稴和往锅底续劈柴,直烧的锅里“咕嘟、咕嘟地”,散发出扑鼻的肉香味,不过我家里的人都不怎么能吃肉,用母亲的话说就是“我们家的人都不能享福”,煮完的肉,顶多是啃啃骨头,喝喝汤,然后就被母亲把肉捞进了罐子里,放上盐腌了起来,这腌肉能放很长时间不变质,基本等过完年馍、丸子等都吃完了,它还在,那时更是成了小孩子们吃馍的菜、嘴中的福。

最后就到了年关,包饺子,准备除夕的年夜饭。一般饺子都是母亲和嫂子来包,父亲准备柴禾、烧烧锅等的,而哥和我有时也会在母亲、嫂子忙不过来的时候去帮忙轧饺子皮,但大多数时候都是我哥俩贴对联,一个人扶着椅子,一个人站在上面贴对联,早年的时候,家里的对联,包括我们村的很多人家的对联都是爷爷写的,谁家拿红纸上门,爷爷都会一一给写,可惜当时的对联本现在还在,而如今爷爷已不在了,爷爷舞动几杆毛笔半余生,在村里的红白喜事中不知留下了多少墨迹,爷爷,即将过年了,在天国的你可安好!

后来大肆兴起了印刷的春联,爷爷只是偶尔的一年会写写,同时上门找爷爷写对联的人也少之又少了。再后来,我家每到春节开始批发对联、卖对联,爷爷更是不再写了,但爷爷平常练字的习惯没有丢,那些你从公社拿回的老年干部之家的书本上,写满了你的字迹,在你走后,爷爷你知道吗,这些都做为了孙儿我的收藏,保留了下来。本来想着在此写写我六年中卖对联的感受,以及对手写春联逐渐遗失的一些看法,看来不必了。说实在的爷爷,随着你逝去时间的逐步变长,我真的是不常想起你,有的也只是在您的祭日及想起奶奶孤苦伶仃的时候,才会想起你,而今天,在这个临近春节的晚上,在这个我即将回去的异地,我再一次想起了你,等着我,爷爷,腊月二十九下午,我带着纸钱和鞭炮去看你、去看你!

贴完对联,同族的、也就是同一个姥爷爷或姥姥爷爷的晚辈们开始在街上集结,然后一起去地里上坟,以前我不长去,有时也轮不到我去,但现在不同了,只要我在家,别人不叫,我也一定会去,因为有爷爷在了。上坟,和整个喜庆的节日比起来,似乎这一个环节很悲戚,对如我一样甚至是比我小的男孩子来说还好,或许就是跟着去玩,再或是地里坟包里躺着的人,他已经忘了,或压根就不知道,去上坟,无非就是凑凑热闹,放放鞭炮;而对父辈们来说,可就不同了,那座座坟包内躺着的可能就是自己的亲爹亲娘,那人世中最亲最爱的人,不管是往常多坚强的一个人,在这节日里,在这上坟的那一刻,总有一丝情感的弦在牵动着他,让他悲痛的留下眼泪,让他想起已不在人世的亲人。

上完坟回来,一般下午四五点钟了,天还很亮,就有人家开始放鞭炮,下饺子了。在这会,我们那也有一个习俗,那就是向爷爷家送饺子,与叔叔、大爷家互换饺子,进门子间尝尝谁家做的饺子好吃,不过最近几年这种习俗也在慢慢的淡去,有的人家还在送,有的人家已经不在互相送了。早早地吃过除夕饭,大人小孩就到处溜达着玩了,那一长年在外打工,不曾聚在一块的朋友或同龄人,这会难得聚在一块,打打牌、打打麻将等的,娱乐娱乐,或是熬个夜等的,图个大吉大利。而我呢,一般是出去玩会,就回来了,看看春节联欢晚会,看着看着就睡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不是母亲把我叫醒,就是外边“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把我吵醒,天还很黑呢,我就起来了,起来按照习俗先用热水洗洗脸,然后就听母亲在堂屋门前唤唤鸡、唤唤养、唤唤狗等的,寓意一年内六畜兴旺。然后母亲开始挨个在院子里、屋里头、门前等烧香和纸糊的元宝,而我呢,就在院子里放鞭炮、双响,粗心的时候,也有把双响放倒的,一声巨响,直震得树架上的鸡“哥哥咯”的叫,狗躲在墙角不敢吱声。这个大年初一起早的事情很微妙,三言两语我也说不清那份异样的感受,也许只有经历其中的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吧!

烧完香,放完这刻的鞭炮,我们家里的人陆续都起来了,母亲开始烧水准备下饺子,父亲拿扫帚扫遍整个院子的角角落落。有时还没等我家吃完早晨的饭,大黑天的到我家给我父母磕头的人就来了,于是父亲、母亲放下手中的碗,匆匆出来应对,等磕头的人一走,母亲就开始催促哥和我赶紧吃,好去磕头,很多时候,哥和我也就不再吃了,出门给长辈拜年去了。在大街上遇到辈分高的那可真是“咕登”跪地就磕,磕了主,磕了长辈,基本上天就亮了,想跑的话,就随群到其它家族的主上去磕一圈,不想磕的话,就回家睡觉,而这时,父亲是闲不住的,每逢大年初一,就得去走老亲戚了。

热热闹闹的年就过完了,接下来就是走亲戚和打算外出了,打工的打工,上学的上学,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常态,不同的是,我们都又长了一岁,年前年后的一聚一离,一喜一悲皆融入了年的味道当中,一切的一切都烙印在了你、我、他的记忆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家乡的年味儿

全文共 536 字

+ 加入清单

盼望着,盼望着,春节的脚步近了。城里的大街小巷都装扮起来了,你瞧:街树上挂起了红灯笼,店门前挂了红气球,广告声此起彼伏,人潮涌来涌去,到处是喜气洋洋的景象……

但我们却要告别热闹的城市回家过年了,那里,又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呢?

车到家乡的村口,只见村门上悬挂着一条横幅:“热烈欢迎外出乡贤回家过年!”我虽说是个孩子,但心里却立刻暖融融的。车子缓慢地在洁净的乡道上驶过,只见路旁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新的春联。挂上了新的红灯笼,从每家每户的门里传来了阵阵爽朗的乡音,天气虽然很冷,却挡不住人们高涨的热情,乡道上这里一拔、那里一拔人群正高声地谈笑风生。平时寂静的小山村摇身变成热闹的集市啦!

最难忘的是除夕这一天。一大早,各家各户就相继走进祠堂祭祀祖先,祠堂里一时人声鼎沸,香烟缭绕,炮竹连连。到了傍晚时分,最为温馨的时刻就上演了——吃团圆饭。一大家人围坐在圆桌旁,满桌的好菜就着满满的亲情,最暖人的话语,最诚挚的祝福让亲情浓得像蜜一样甜!晚饭后,最盛大的活动开始了:“轰隆隆、轰隆隆……”小山村奏起了交响曲,我们忙抬头往上看,只见夜空中盛开着朵朵五颜六色的烟花,这朵刚谢,那朵又开,天空简直成了一个大花园……

家乡的年味是热闹的,是温暖的,是幸福的,快乐的!我爱我的家乡,我喜欢家乡的年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描写家乡的年味儿作文

全文共 1255 字

+ 加入清单

去年春节前十多天,爸爸说,我们还是回家乡过年吧,深圳过年太没有味道了,家乡的年味要比深圳浓得多。我问爸爸,什么是年味呀?爸爸说,年味啊,就是过年的味道。你回去就知道了。

我从小在深圳长大,对家乡实在没有什么印象,过年呢,更不要提了,根本不知道家乡的过年是什么味道。于是,对于回家乡过年满是期待,恨不得一下就飞回家乡。但爸爸说,离过年还早呢,我们慢慢玩着回去。我们由长沙再到湘潭再到邵阳,然后到了爷爷住的那个叫源头的小山村。

没有深圳的高楼大厦,没有深圳的车水马龙,没有深圳的霓虹闪烁,故乡有的是连绵的群山,崎岖的山路,稀稀落落的村庄。但是,在这里,我确确实实体会到爸爸所说的浓浓的年味。

先说家乡的打糍粑吧。故乡习俗,过年是要打糍粑的。打糍粑的过程是这样的,先把糯米用水浸泡好,然后放在蒸笼里蒸熟。用木杓把蒸熟的糯米一杓杓倒在一个很大的石臼中,两个身强力壮的男人用两根比我小腿还粗的木杵往石臼里使劲捣,大约几分钟后,糯米捣成了糊状,就把它用木杵挑出来,放在一个簸箕里,女大家就蘸一点米粉,把糯米糊揉成一小团一小团的,再把它压扁,做成圆圆的饼状,糍粑就做成了。打糍粑时,灶里的柴火是红红火火地烧着,蒸笼里的热气是扑扑腾腾地升着,男大家把石臼捣得轰轰的响,女大家手忙脚乱地揉着糍粑,我们小孩子呢,就在那里乱窜着,笑着叫着添着乱,一派过年的热闹景象。

再说说杀过年猪吧。故乡过年,不论家中富有或贫穷,都是要杀猪过年的。一大早,爷爷就请了两个杀猪的屠夫过来了。大家把猪从猪舍里赶出来,那猪可真够肥大的,爸爸说,起码有300多斤。一个屠夫上前抓住猪的耳朵,另一个屠夫从后面抓住猪的尾巴,把猪按在一条凳子上。这时,爸爸走过来对我说,你到屋里去,太血腥了,儿童不宜。我满心的不情愿,但又怕爸爸骂,只好走进屋子里面,耳朵里却听见猪凄厉的叫声。过了一会,猪不叫了,我又偷偷地跑了出去,看到猪已经被宰掉了。屠夫们忙乱着,把肉切成一块块的,放在桶里腌着,爸爸说,这是用来熏制腊肉的。连村里的几只狗都赶来凑热闹,在那里乱窜,一个屠夫飞起一脚,把一只狗踢得汪汪叫。就连空气中都洋溢着过年的热闹气氛。

当然,年味最浓的还是放鞭炮了。我们知道,在深圳过年是不允许放鞭炮的。但家乡就不同了,大家说,过年不放鞭炮,等于没有过年。所以家家户户过年都要放鞭炮,放得越多越有面子。这可乐坏了我,从一回家,就跑到村里的小卖部买了很多的鞭炮。我跟表哥堂哥一有空就放鞭炮——当然,我是经常有空的。我们白天放很粗的“大炮”,像划火柴一样的擦炮,摔在地上就爆炸的摔炮,还有点着像火箭一样飞上天空的冲天炮;晚上,我们就放烟花,放礼花弹。那时,恰好是我爷爷的70大寿,烟花爆竹多得不得了,让我放得不亦乐乎。但爸爸说要我注意安全,少放为佳。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除夕的晚上,各个村庄的上空到处是五颜六色的烟花,耳朵里传来的是此起彼伏的鞭炮声,那种热闹的情形,真是让我兴奋不已。

至于提着鞭炮去拜年,收到压岁钱和无数的红包,我就不多说了,总之,去年过年我真正体会到了爸爸说的过年的年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描写家乡的年味儿作文

全文共 1006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的年味儿,蕴含着淳朴的风土人情,孕育着茁壮成长的一代代,更体现出我的家乡是具有丰富文化历史的铁的事实。没错,我的家乡就是那被世人称为仅仅只是财富之地的——东莞。

——题记

大年三十那天,只见妈妈与奶奶在不停地忙碌着。原来,这天大家要去各个地方“拜神”与“奉神”,并且今年搬了家,还要把家乡的观音请到家里去呢。妈妈是家里的大媳妇,所以,这些事,由妈妈来传承。而我是家中的长女亦长孙,也是家中的一份子,当然要帮妈妈的忙,所以要跟着一起去“拜神”。

我跟着妈妈,首先到家乡的庙里拜拜。庙里香火鼎盛,每家每户都会有人来拜,这也成为了家乡的一传统习俗。拜神注重的是诚心诚意,但是,烧香、添灯油钱、烧纸钱、放爆竹,却缺一不可。这一步步都是井然有序的,为的就是祈求神仙保佑我们家族的人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万事胜意。小孩们快高长大,学业进步。庙里拜完了,我们接着要去祖屋“奉神”。步骤与拜神基本一致但“奉神”讲究的是供奉祖先,自然也含有保佑的意思。回到了家乡的房子,只见汽车一列列的停放好了,奶奶在每部车前都点了蜡烛烧了香,接着烧纸钱,放鞭炮。保佑爸爸妈妈叔叔婶婶们开车平安无事,路路畅通。一转眼,下午了,是时候把菩萨接到家里去了。将菩萨像安放好,妈妈一边边开车,我一边洒米,说是为了给菩萨指路,回到了家里,再次烧香、点蜡烛、烧纸钱、放爆竹……

年三十的晚上,家家灯火通明,喜气洋洋,一家人欢聚一堂,吃着与众不同的汤圆。用玉米粉捏成的斋汤圆与白菜、虾米、干鱿鱼,冬菇等食材煮成一锅,味道鲜美,把汤圆那团圆之意的味道发挥的淋漓尽致,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有说有笑。这晚,一家老少一齐放烟花。看着那应接不暇的烟花,对新一年的憧憬与期待的心情已经像烟花似地在心中崩放。凌晨,帮爸爸发着祝福的飞信,那一条条信息,飞到了每个人的心坎里,一股股暖流透遍人心。

大年初一,一家人都已经“装备”好向家乡出发了。家乡,每家每户都杀鸡烧鹅。而我们家,也已经准备好了招待亲戚朋友们的美味佳肴。叔叔和爸爸去了远方亲戚家拜年,而我们这些小孩收红包收得不亦乐乎。不一会儿,亲戚朋友们都到齐了,我却见到了许多陌生人。但却因为那股浓浓的年味儿,是我心中不禁由然而生了一种喜悦,抛陌生感于脑后,像亲人一样招待着。这种感觉,是幸福的,无可代替的。

后记:这就是我的家乡,即使没有过人的文化魅力,但却有着无可非议的人情味儿。家乡的年味儿,是隐于财富间那一股股渗透人心的暖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家乡的年味儿作文

全文共 1006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的年味儿,蕴含着淳朴的风土人情,孕育着茁壮成长的一代代,更体现出我的家乡是具有丰富文化历史的铁的事实。没错,我的家乡就是那被世人称为仅仅只是财富之地的——东莞。——题记

正月三十那天,只见妈咪与奶奶在不停地忙碌着。原来,这天里,要去各个地方“拜神”与“奉身”,并且今年搬了家,所以还要把家乡的观音请到家里去呢。妈咪是家里的大媳妇,所以这些事,由妈咪来传承。而我是家中的长女亦长孙,也是家中的一份子,当然要帮妈咪的忙,所以要跟着一起去“拜神”。

我跟着妈咪,首先到家乡的庙里拜拜。庙里香火鼎盛,每家每户都会有人来拜,这也成为了家乡的一传统习俗。拜神注重的是诚心诚意,但是,烧香、添灯油钱、烧纸钱、放爆竹,却缺一不可。这一步步都是竟然有序的,为的就是祈求神仙保佑我们家族的人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万事胜意。小孩们快高长大,学业进步。庙里拜完了,我们接着要去祖屋“奉神”。步骤与拜神基本一致但“奉神”讲究的是供奉祖先,自然也含有保佑的意思。回到了家乡的房子,只见汽车一列列的停放好了,奶奶在每部车前都点了蜡烛烧了香,接着烧纸钱,放鞭炮。保佑爸爸妈咪叔叔婶婶们开车平安无事,路路畅通。一转眼,下午了,这时候把菩萨接到家里去了。将菩萨像安放好,妈咪一边边开车,我一边洒米,说是为了给菩萨指路,回到了家里,再次烧香、点蜡烛、烧纸钱、放爆竹。

年三十的晚上,家家灯火通明,喜气洋洋,全家人欢聚一堂,吃着与众不同的汤圆。用玉米粉捏成的斋汤圆与白菜、虾米、干鱿鱼,冬菇等食材煮成一锅,味道鲜美,把汤圆那团圆之意的味道发挥的淋漓尽致,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有说有笑。这晚,全家老少一齐放烟花。看着那应接不暇的烟花,对新一年的憧憬与期待的心情已经像烟花似地在心中崩放。凌晨,帮爸爸发着祝福的飞信,那一条条信息,飞到了每个人的心坎里,一股股暖流透遍人心。

正月初一,全家人都已经“装备“好向家乡出发了。家乡,每家每户都杀鸡烧鹅。而我们家,也已经准备好了招待亲戚朋友们的美味佳肴。叔叔和爸爸去了远方亲戚家拜年,而我们这些小孩收红包收得不亦乐乎。不一会儿,亲戚朋友们都到齐了,我却见到了许多陌生人。但却因为那股浓浓的年味儿,是我心中不禁由然而生了一种喜悦,抛陌生感于脑后,像亲人一样招待着。这种感觉,是幸福的,无可代替的。后记:这就是我的家乡,即使没有过人的文化魅力,但却有着无可非议的人情味儿。家乡的年味儿,是隐于财富间那一股股渗透人心的暖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家乡的年味儿

全文共 933 字

+ 加入清单

春去春又来,又到过年的日子,每家每户都忙碌起来,当然,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身为东莞人,自然会懂得一些东莞的过年风俗。

腊月二十三是民间祭灶的日子,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在这一天,灶王爷就会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由此就有“送灶”的仪式。在这一天,我们家就会烧香拜佛,在桌子上摆上许多小吃,像糖冬瓜之类的。

腊月二十四就要贴对联,在这一天,我们家都会将准备好的对联贴上,其实不止是对联,还有在房子的各个地方贴上写有“老少平安”、“招财进宝”等等的或红或橙的字条。

腊月二十八则是大扫除,在这两天里,一家大小都行动起来,将家里里里外外的打扫干净,迎接新的一年。孩子们在这一天都特别开心,因为感受到劳动的快乐。

除夕夜,每家每户都团圆在一起,一起吃着年夜饭,等待着新年的钟声响起。这一夜,是多少子女回家的夜,是多少为生活外出奋斗的人们,享受幸福的夜……

大年初一,我们早早的起床,放鞭炮,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按照书上说的,一出门向什么方向出发,出门行大运,接着就去喝茶,中午那顿大概是不吃的,这一天,孩子们是最开心的,他们可以收到爸爸妈妈和亲朋好友的红包,这一天的红包大概也是最多的,因为我们都会到处去拜年。

大年初二,就是开年,这一天也少不的放鞭炮,虽然现在禁止放烟花爆竹,但人们违背不习俗。也把大门大开,在门前放一桌的食物,旁边还放凳子,据说是给逝去的祖先吃的。

到正月初八左右,家里都把剩菜倒在一起,再用糯米粉和水弄成丸子,和剩菜一起煮,叫做“咸圆”,这应该是他们处理剩菜的最好的方法。

元宵节,这是过年的最后一天,家里煮元宵,吃元宵,有花生味的,还有芝麻味的,到晚上,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把过年期间收到的红包都拆开,看看都收到多少,这或许是孩子们最期待的。

这是我们家乡的过年,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好像越来越感觉不到过年的气氛,我们都希望,过着最有气氛的年,心里奔放着一朵朵希望的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描写家乡的年味儿作文

全文共 837 字

+ 加入清单

华灯初上,灯火通明。早春的花街上,人头涌动。叫卖声,砍价声,欢笑声在明朗的夜晚交织成了一部和谐的交响曲。大街上,麦田边,华丽绚烂的烟火带着大家美好的祝愿飞上天空,在空中尽显它那美丽的舞姿。今晚,大家将彻夜不眠,迎接那新年的第一声钟响。

家乡的年味,永远是最浓的;家乡的年味,永远是最亲的;家乡的年味,永远是最让人难以忘怀的。

踏上归途

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早晨。天还未亮,我和父母就踏上了归家的旅程。从东莞到我的老家大概有七百多公里的距离吧,我们大概需要十几个小时才能到达。

经过了漫长的车程,我们终于在次日的14点到达了李家村。一回到村子,爷爷奶奶便开始忙活了起来:老家的气温只有几度,而我们只穿了几件单薄的衬衫。于是奶奶便去拿衣服和暖炉给我们。爷爷拿出了一大卷火红的爆竹,走到了门口。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我们回到了老家。

去访祖堂

第二天一早,父亲便早早地叫醒了我,说是家中的男性都要去祖堂给老祖宗上柱香。我还从未去过祖堂呢,于是便兴致勃勃地与父亲去了。

走在村中那条唯一的水泥路上,我听见前方的鞭炮声接连不断。走到祖堂,便发现这儿烟雾缭绕,地面上铺满了鞭炮碎屑。祖堂内,有许多村民络绎不绝地去祭拜祖宗。要想让祖宗保佑你一生平安,就得先磕三个头,上三炷香,再磕三个头。这是我们老家的传统习俗。祖堂的里墙上挂着一张捐款明细表。上面写着全村村民捐款修祖堂的金额。我看到父亲捐的款是全村最多的。父亲看到我在看那张表,对我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人不能忘本。”

吃年夜饭

每一家过年年夜饭总是一年之中最丰盛的,我的老家也不例外。但我的父亲讲究健康,所以今年的年夜饭不免多了几盘绿色食品。在我的家乡,猪脚和猪蹄膀是绝对必不可少的东西。餐桌上,众人举杯共庆新年,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平常文绉绉的人到了餐桌上自然也免不了几分豪爽之情。

终要离别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们终于要离开家乡,回到东莞了。这次家乡之旅虽然只有短短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但却给了我许多深深的回忆。

我带着这份回忆,开始了新一年的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家乡的年味儿作文

全文共 963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味儿,蕴含着淳朴风土人情,孕育着茁壮成长一代代,更体现出我家乡是具有丰富文化历史铁事实。没错,我家乡就是那被世人称为仅仅只是财富之地——东莞。——题记

大年三十那天,只见妈咪与奶奶在不停地忙碌着。原来,这天里,要去各个地方“拜神”与“奉身”,并且今年搬了家,所以还要把家乡观音请到家里去呢。妈咪是家里大媳妇,所以这些事,由妈咪来传承。而我是家中长女亦长孙,也是家中一份子,当然要帮妈咪忙,所以要跟着一起去“拜神”。

我跟着妈咪,首先到家乡庙里拜拜。庙里香火鼎盛,每家每户都会有人来拜,这也成为了家乡一传统习俗。拜神注重是诚心诚意,但是,烧香、添灯油钱、烧纸钱、放爆竹,却缺一不可。这一步步都是竟然有序,为就是祈求神仙保佑我们家族人在新一年里平平安安、万事胜意。小孩们快高长大,学业进步。庙里拜完了,我们接着要去祖屋“奉神”。步骤与拜神基本一致但“奉神”讲究是供奉祖先,自然也含有保佑意思。回到了家乡房子,只见汽车一列列停放好了,奶奶在每部车前都点了蜡烛烧了香,接着烧纸钱,放鞭炮。保佑爸爸妈咪叔叔婶婶们开车平安无事,路路畅通。一转眼,下午了,这时候把菩萨接到家里去了。将菩萨像安放好,妈咪一边边开车,我一边洒米,说是为了给菩萨指路,回到了家里,再次烧香、点蜡烛、烧纸钱、放爆竹。

年三十晚上,家家灯火通明,喜气洋洋,全家人欢聚一堂,吃着与众不同汤圆。用玉米粉捏成斋汤圆与白菜、虾米、干鱿鱼,冬菇等食材煮成一锅,味道鲜美,把汤圆那团圆之意味道发挥淋漓尽致,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有说有笑。这晚,全家老少一齐放烟花。看着那应接不暇烟花,对新一年憧憬与期待心情已经像烟花似地在心中崩放。凌晨,帮爸爸发着祝福飞信,那一条条信息,飞到了每个人心坎里,一股股暖流透遍人心。

大年初一,全家人都已经“装备“好向家乡出发了。家乡,每家每户都杀鸡烧鹅。而我们家,也已经准备好了招待亲戚朋友们美味佳肴。叔叔与爸爸去了远方亲戚家拜年,而我们这些小孩收红包收得不亦乐乎。不一会儿,亲戚朋友们都到齐了,我却见到了许多陌生人。但却因为那股浓浓年味儿,是我心中不禁由然而生了一种喜悦,抛陌生感于脑后,像亲人一样招待着。这种感觉,是幸福,无可代替。后记:这就是我家乡,即使没有过人文化魅力,但却有着无可非议人情味儿。家乡年味儿,是隐于财富间那一股股渗透人心暖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家乡的年味儿作文600字

全文共 648 字

+ 加入清单

爸爸说他们小时候的年味儿是穿新衣戴新帽;是装在口袋里的瓜子、花生、糖果等等。妈妈说年味儿是蒸笼上的馒头和一锅锅白白嫩嫩的豆腐。

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家家户户都准备甜甜糯糯的食物,如年糕、汤圆,送灶神爷“上天言好事”,然后开始购买年货、蒸馒头、做包子,然后就是炸丸子,各种美食让人眼花缭乱,到处都是满满的仪式感。超市里熙熙攘攘,人头攒动,人们大包小包地往回拎;大路上车水马龙,忙碌了一年的人们满怀喜悦地从四面八方奔进最温暖的港湾——家。

贴春联,包饺子,看春晚……对于我来说,这些就是年味儿。其实,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让我们了解传统文化、民俗的好机会。

年三十一大早,妈妈就叫我起床贴春联。据老人讲,今年“打春”就在除夕夜下午,所以要在“打春”之前把春联贴好。看到爸爸把“福”字倒着贴,我不明就里大声提醒“福倒了”,爸爸笑着说:“到了就对了。”原来爸爸是故意倒着贴,寓意“福到了”。接着我们备好酒菜,隆重地迎接灶神回来。“三十下界保平安”,灶神爷在这一年当中会好好照看整个家。

到了晚上才是过年的重头戏,妈妈准备了一桌特别丰盛的“年夜饭”。餐桌上有一条大鱼,奶奶提醒说这条鱼不能吃只能看。因为“鱼”和“余”同音,餐桌上有鱼,就代表“年年有余”的意思。吃完了年夜饭,是我们小朋友最开心的时候。不仅可以拿到鼓鼓的红包,还可以尽情地放小鞭炮,更重要的是不受大人的约束,想多晚睡就多晚睡,因为这叫“守岁”。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人们送走了旧的一年,迎来了崭新的一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家乡的年味儿

全文共 948 字

+ 加入清单

春去春又来,又到了过年的日子,每家每户都忙碌了起来,当然,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身为东莞人,自然会懂得一些东莞的过年风俗。

腊月二十三是民间祭灶的日子,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在这一天,灶王爷就会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由此就有了“送灶”的仪式。在这一天,我们家就会烧香拜佛,在桌子上摆上许多小吃,像糖冬瓜之类的。

腊月二十四就要贴对联了,在这一天,我们家都会将准备好的对联贴上,其实不止是对联,还有在房子的各个地方贴上写有“老少平安”、“招财进宝”等等的或红或橙的字条。

腊月二十八则是大扫除,在这两天里,一家大小都行动起来,将家里里里外外的打扫干净,迎接新的一年。孩子们在这一天都特别开心,因为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

除夕夜,每家每户都团圆在一起,一起吃着年夜饭,等待着新年的钟声响起。这一夜,是多少子女回家的夜,是多少为生活外出奋斗的人们,享受幸福的夜……

大年初一,我们早早的起床,放鞭炮,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按照书上说的,一出门向什么方向出发,出门行大运,接着就去喝茶,中午那顿大概是不吃的,这一天,孩子们是最开心的了,他们可以收到爸爸老妈和亲朋好友的红包,这一天的红包大概也是最多的,因为我们都会到处去拜年。

大年初二,就是开年了,这一天也少不了的放鞭炮,虽然现在禁止放烟花爆竹,但人们违背不了习俗。也把大门大开,在门前放一桌的食物,旁边还放凳子,据说是给逝去的祖先吃的。

到了正月初八左右,家里都把剩菜倒在一起,再用糯米粉和水弄成丸子,和剩菜一起煮,叫做“咸圆”,这应该是他们处理剩菜的最好的方法了。

元宵节,这是过年的最后一天,家里煮元宵,吃元宵,有花生味的,还有芝麻味的,到了晚上,孩子们和爸爸老妈一起,把过年期间收到的红包都拆开,看看都收到了多少,这或许是孩子们最期待的了。

这是我们家乡的过年,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好像越来越感觉不到过年的气氛了,我们都希望,过着最有气氛的年,心里奔放着一朵朵希望的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