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自古文人多什么【通用20篇】

导语:同学们知道文人是什么意思?它到底是不是贬义词呢?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的自古文人多什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浏览

2599

作文

42

做文明文人的一年级

全文共 881 字

+ 加入清单

在当今21世纪,什么是烦恼?什么是困扰?SARS的来临,非典的侵入,让人们惊慌失措,有一丝无头苍蝇的气息,那怎样才能使我们这群新世纪的新新人类对SARS和新世纪的种种问题持续从容的心态呢?这是所有人在思考而又没有答案的问题,健康这一个重量级的炮弹,在我们的心中轰炸了,我们需要的不是鸡鸭鱼肉,而是健康,永远的健康。那么是什么让我们不健康、不快乐,是随地吐痰?是乱扔杂物?还是不讲究卫生?说白了是我们的素质太差,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太低,对讲究卫生是怎样回事了解的太少,那么新世纪的我们怎样才能用健康的心态,礼貌的行动来建设新中国,新世界呢?就要从此刻做起,从一个礼貌的市民做起,咱们为祖国增光,不为祖国丢脸。

非典时期大家基本都养成了勤洗手、勤换室内空气等好习惯,此刻我们就要把这个好习惯持续下去,习惯成自然,只要你讲究卫生,锻炼身体,疾病就会无影无踪,就像一个小孩子遇见一只大灰狼一样,连碰都不敢碰。我们是因为没有了非典这个压力而没有持续那些好习惯,如果没有非典的压力我们就不会在讲究卫生,也不会带口罩勤消毒,更不会远离人群密集的场所,但是我们更不可能因为健康而要压力,那就要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让人们明白健康的重要性,SARS只但是是对我们的一次警告,一个带有生命代价的警告,它警告了我们如果你们在如此下去地球会因为健康而毁灭,你们会因为健康而灭亡。SARS虽然已经过去了,但是如果我们还如此的生活,它还会重返,还会让我们不知所措,我们还需要防范,更需要一个防范的方法。

既然健康如此重要,我们当然不能忽略,但是礼貌依然与健康同步,礼貌并不能改善,礼貌就应在小时候养成,从小你就讲礼貌懂礼貌,长大的你依然会彬彬有礼,和蔼待人。礼貌是什么样貌的,就应所有人都一清二楚吧,但是还是克制不住自己的所作所为,就应是因为这样一个字“懒”,或许前方就有一个垃圾箱,但是因为那个字,你不愿过去,明明你能够礼貌待人,但是你又因为那个字而不愿如此繁琐,如果你摆脱了那个字呢?你的生活必须会另有一番情趣,你会明白生活是很有好处的。我也因为那个字不想在说什么,大家已经明白了礼貌的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做文明文人的一年级

全文共 824 字

+ 加入清单

礼貌礼仪是什么?礼貌礼仪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困难时的热情帮忙;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是见到老师时热情的问候;是不留意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是看到有人随地吐痰时的主动制止,是在公共场所不大声的喧哗。礼貌礼仪是一种品质,礼貌礼仪是一种修养。

礼貌礼仪是人类进步的标志,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盏明灯。礼貌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没有了礼貌,我们就失去了做人的根本,我们的生活也就失去了光彩!

礼貌礼仪包括礼貌、礼节、仪表、仪式。不但表此刻对人的尊重,还表此刻对社会秩序、文化秩序的尊重。礼貌礼仪既是人们外在的言谈举止的表现,也反映了人们内在的气质。在日常生活之中,礼貌礼仪随处可见,在深圳这个礼貌的都市里,更需要礼貌的礼仪!

中国有五千年灿烂的文化,素称礼仪之邦。我们的祖先也以礼貌着称于世,在世界礼貌的长河里,我们是现代礼貌的使者!

礼貌礼仪要从我做起,从此刻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个动作做起。说礼貌话,做礼貌人。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以礼貌的行为来规范,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礼貌礼貌,诚实守信,学会关心,学会合作,让礼貌礼仪之花在我们的校园里处处盛开。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期望,肩负着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历史使命。育人为本,养成为先。要建设礼貌的社会,就务必的从我做起,让礼貌礼仪之花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我经常看到,有的同学不注意个人卫生,丢三落四,上课不遵守纪律,下课乱跑乱闹……难道这些就是很礼貌的行为吗?“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礼貌的礼仪将会使我们的家园更加的完美,将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的和谐!!

同学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携起手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吧,让我们的校园成为礼貌的天堂,让我们的深圳天更蓝,水更清,道路更清洁,环境更优美……

让礼貌礼仪伴随着我们一齐健康成长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文人赏月

全文共 273 字

+ 加入清单

赏月的风俗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古代文人的诅咒作文800字

全文共 775 字

+ 加入清单

滚滚长河载着古老的文明奔涌向前,翻开历史的记录,那漫漫长篇让我惊叹。可为何我听到了愤懑之声?追寻着这字字足迹,我寻到了一个诅咒,一个古代文人不得志的诅咒。

汩罗江畔,屈原心灰意冷。他的忠贞之心终不能被君主所明鉴。他渴望着楚王能够重用他。可是如同湘君与湘夫人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一样,他又何尝不是一个悲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追求了,也累了,漫长的天问却问不出他要的答案,徘徊于汩罗江畔,他想到的仍是国家,是百姓。可是他清白的身躯却无法容于这浑浊之世,伴着这芷兰之香,轻轻一步,他抛下了一切,或许,只有湘流识得他的九歌之心了。

宫门之外,李白回首四望,这里有他的理想,有他的抱负。曾经“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满怀壮志豪情,他迈进了宫中,他以为他的政治抱负能够实现,能够一展他的惊涛大略,但事实让他失望了,处于皇城之中,处在这政治中心,唐玄宗却只让他将这满腔才略用于贵妃的美貌。桀傲的他又岂甘心,力士脱靴,贵妃研墨,他的傲慢无人欣赏,最终的结果只能够是“赐金放还”。“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面对这世态现状,他无能为力,未来的路是茫然,是无奈。

手持利剑,辛弃疾英雄泪流。山河分裂,金兵肆略,他渴望着用他手中的利剑挥兵斩将,收复山河,但皇帝不给他这个机会,“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热血男儿却只能在梦中追寻着一切。“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样的情景,他想去创造,可这天下之大,又有谁去问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他的心思明明很清楚,却“无人会,登临意”,到最后,铮铮铁骨的儿郎也只能是“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一个诅咒禁锢了一代代文人,杜甫、苏轼、李贺……命运坎坷,有志难酬,他们是被朝廷遗忘的。满腹经纶,一片赤心,终又能怎样?漫篇的文章是文人们滴落的泪痕,历史长河之上,他们飘荡着,游离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将文人的笔化作护国的刀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1923年的中国,薪酬三千日元的医生工作意味着稳定与安逸,但郭沫若却毅然决然地拒绝了。拒绝的背后是妻子心酸的泪水,但他不曾动摇,因为“医生不过是医治少数患者的肉体上的疾病。要使祖国早日觉醒,站起来斗争,无论如何,也必须创立新文学”。

暴力、血腥、杀戮,1927年3月,中国的革命天空是灰暗的,郭沫若是震惊与愤怒的。在北伐革命节节胜利之时,革命阵营内部发生了令人痛心的变故:蒋介石投靠帝国主义,策划反革命政变,先后制造了赣州和安庆惨案。

3月31日,在南昌花园角4号,当时的二十军党代表朱德家中,有一个人奋笔疾书,写成了著名的《请看今日之蒋介石》。这人就是得知蒋介石反革命行径后愤然离开安庆,转赴南昌的郭沫若。文章历数蒋介石的反革命罪行之后,号召“现在凡是有革命性、有良心、忠于国家、忠于民众的人,只有一条路,便是起来反蒋!反蒋!”文章揭露了蒋介石的真实面目,痛斥了背叛革命的国民党右派。蒋介石看到这篇文章后咬牙切齿,勃然大怒,下令通缉郭沫若。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荷花对文人

全文共 382 字

+ 加入清单

在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中,据说晴雯死后变成芙蓉仙子,贾宝玉在给晴雯的殁词《芙蓉女儿诔》中道:“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虽然后世的红学专家们都认为这不是过作者借咏晴雯之名而赞黛玉之洁,不过无论如何荷花总是与女儿般的冰清玉洁联系在一起的。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史上最有骨气文人

全文共 837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下面是语文迷网为大家整理史上最有骨气文人:873亲人被当面杀死不屈服,朱棣起兵前,谋士姚广孝对他说:“朝中有个叫方孝孺的,学问很高,而且很有德操,将来殿下夺取天下,他一定不肯归附,不过殿下千万不要杀他,杀了他,天下读书人的种子就灭绝了。”朱棣颔首答应。朱棣占领南京后,方孝孺果然不肯归附,朱棣于是将其投入狱中。欢迎大家阅读~

朱棣起兵前,谋士姚广孝对他说:“朝中有个叫方孝孺的,学问很高,而且很有德操,将来殿下夺取天下,他一定不肯归附,不过殿下千万不要杀他,杀了他,天下读书人的种子就灭绝了。”朱棣颔首答应。朱棣占领南京后,方孝孺果然不肯归附,朱棣于是将其投入狱中。几天后,朱棣准备正式登基,让方孝孺为他拟写登基的文告,方孝孺坚决不从,朱棣派方孝孺的学生廖镛、廖铭二人前去劝说,反遭一顿痛斥。

无奈之下,朱棣只好派人强行押解方孝孺上殿。方孝孺当时穿着一身斩衰(古代的一种丧服,按生者和死者关系,丧服分为五等,斩衰最重),在大殿上嚎啕不已。朱棣命卫士强行撕去方孝孺的丧服,换上朝服,之后强压怒火,亲自劝解方孝孺说:“先生不要难过了!朕本来是要效法周公辅佐成王的。”方孝孺立即反问道:“成王在哪里?”朱棣说:“他自焚死了。”方孝孺又问:“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儿子即位?”朱棣说:“国家要依赖年长的君主来治理。”方孝孺再问:“那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弟弟为帝?”朱棣语塞,只好说:“这是朕的家事,先生不必过多操劳。”

朱棣让左右将纸笔递给方孝孺,说:“诏天下草,非先生不可。”方孝孺接过纸笔,挥毫写下“燕贼篡位”四个大字,然后把笔一扔,大声道:“死即死,诏不可草。”朱棣见方孝孺不合作,便以诛九族相威胁,方孝孺愤然道:“便十族又如何!”朱棣大怒,命人将方孝孺的嘴豁开,从嘴角一直割到耳朵。方孝孺满脸是血,仍旧痛骂不绝。朱棣厉声道:“岂能让你如此痛快地死,当灭你十族!”方孝孺十族共被杀八百七十三人,都是当着方孝孺的面杀的,每杀一人,监斩官都要问他是否回心转意,方孝孺强忍悲痛,始终不肯屈服。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做文明文人的一年级

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意思是说:做子女的,年少时就应当学会尊敬师长,亲爱同学,学习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礼节。

那么,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礼貌礼仪不仅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观念。

在我们的校园中,也有一些不礼貌的现象。比如:下课铃声响后,有些男孩儿便横冲直撞地跑出教室,和其他同学大声说笑,有时还说出一两句脏话。还有的同学,可能因为一点口角纷争而不依不饶,甚至拳脚相加。这些不好的风气大家必须要制止、杜绝。

有些同学认为要好做到讲礼貌,懂礼貌可真难。其实,从许多生活中的小事就能体现出来:在撞到别人时的一声“对不起”;得到帮忙时的一声“谢谢”;在和他人告别时的一声“再见”。只但是这些小事微不足道罢了。

礼貌礼仪不在于嘴上功夫,而是在于真真正正的实践。我想:如果你失去了这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如果,你失去了礼貌,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失去了做人的真谛。让我们都行动起来,做礼貌礼仪的小主人,让我们的校园失去粗言,充满欢声笑语,让礼貌礼仪之花在校园中万紫千红的盛开吧!

有时,一句诚实、有礼貌的语言可平息一场不愉快的争吵;一句粗野污秽的话可导致一场轩然大波。“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就是这个道理。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礼貌的过程中,我们做为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每个人都要学会使用文雅朴实、健康向上的语言,用礼貌语言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真正体现新世纪小学生优秀的精神风貌。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奋斗在五四时代的文人作文700字

全文共 735 字

+ 加入清单

茫茫历史长河之中,泱泱华夏大国之间,有无数文人志士为中华之崛起甘愿抛头颅、洒热血。自五四运动以来,至今已有近百年时期了,在这将近一百年的时期之间,磨灭的是历史的印记,永不湮灭的是灵魂深处的记忆。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然而这句话并没有在五四运动领袖人物陈独秀身上得到很好的体现。少时的陈独秀天资聪颖,却极其贪玩,其性子又是能忍常人之所不能忍,无论他的外祖父怎么打骂他,他都坚决不掉一滴泪。于是气得他外祖父破口大骂;“你将来一定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大坏蛋!”果不其然,长大后的陈独秀游手好闲,一无是处。随着出国留学的兴起,陈独秀出国了。

学成归国的他,已不再是那个整天只知吃喝玩乐的陈独秀了。刚归国的他,正赶上中国旧民主主义结束时期,一切处于一片萧条之中,百废待兴。看着中国死气沉沉的现状,陈独秀下定决心要干出一番事业来振救自己的祖国。当时的知识青年,大多都沐浴过西方国家的阳光,饱受发达国家的风雨,胸怀雄心壮志,想要归国建设自己的国家。陈独秀很快就招募了这样一批有志之士,并创办了当时第一份青年报刊《新青年》。新青年的出现,为当时在道路山迷失方向的人点亮了一盏明灯。西风独秀引神州,《新青年》的出现,让身处黑暗的人看到了一丝曙光。

百无一用是书生,在战争年代,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更显渺小。然而正是这样一群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文人,将手中紧握的笔杆子,化成了一道道尖锐的利剑,激起了国人沉睡的意识,唤起了国人爱国情怀,书写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虽千万人吾往矣,即使是舍去生命,也勇往直前,在所不惜。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缺乏的时代精神。五四精神,不仅仅是青年精神,更是一种爱国情怀。像那些奋斗在五四时代的文人一样,作为学生的我们,紧握手中的笔杆,书写时代的新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桥·文人·文化700字作文

全文共 678 字

+ 加入清单

赞山之险峻者,心中定有凌云壮志。

观海之无崖者,心中已有广阔天地。

得浮云于目者,必有淡薄名利之情。

爱花之人,定赞花之妖娆追鹰之人,心定慕起自由慕桥之人,定向往桥之清闲。

雨丝如弦,与月儿弹奏出伤感的音符,郑板桥忧愁的眼神在桥上徘徊。终于在朦胧的雨中,桥上穿来朦胧的低吟鸡声毛店月,人际板桥霜。

血红的黄昏,映照在清澈的水中,一座座被夕阳染红的小桥沉睡在清闲里,乌鸦凄凉的一叫,打破了这种沉寂,落日的苍凉背影中,马致远低声吟唱枯腾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风尘笼罩着咸阳附近的独桥,一对对士兵加快了脚步无声无息的载入死亡。一个销售的身影站在一旁黯然神伤,眼里含着泪水。看着这些壮丁奔赴前线,知道是送死,却非去不可的悲凉像一根一根的银针一样,深深的刺伤了杜甫,于是《兵车行》都了一句话尘埃不见咸阳桥。

康河上康桥的妩媚,蛟河上赵洲桥的华丽,永定河上泸沟桥的自然,西湖断桥的忧郁

时常想起这些桥的名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桥给了我清逸的心情。清逸中想想为什么我们要去寻访这些早已被历史风化的桥梁,仅仅因为它们美丽?我想我们更多的是在寻诗,寻找文化的历程,寻觅古代文人那褪色的青衫。童年时候我们自己把这些桥想象得过于完美,我们便利用这些桥梁返回远古,去感悟文人墨客的心境。

桥与文人的魔力,竟然能把那些冷僻的角落,变成人们梦幻的对象。那是为什么?是中国文化的艰难,它有着诉不尽的苦,无人倾听,只有默默的流泪。一滴,两滴文人们便把这些泪珠,铭刻在心底,然后铭刻在桥上。这些桥,这些诗句,蕴涵着中华文化的见证。去走,去品,就像对那一部分文化的实地探访。

[桥·文人·文化700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自古文人多思乡作文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江南梦

很早很早,就听语文老师常常嘴里念念叨:“自古文人多悲秋”。秋天,似乎就是一个被诅咒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黄叶飘落,冷风袭身,惹得文人一心思乡。而乡愁,也似乎成了文人在秋天里唯一的思绪。

太白望月

李白,一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却是长年流落在外,居无定所。一晚,他心中那股强烈的思乡之情在心头沸腾,他想念自己的家乡,想念自己曾经朝夕相处的家人。然而现在,他又如何能见得了自己的亲人。那晚,他再也无法入睡,于是,起身推开窗户。一片银色的月光直射入房中,顺着月光,他抬头仰望那轮明月。明月中,他似乎看到了那久别故人对他频频点头,只是一眨眼,便又在他眼前消逝。原来这只是他的幻想而已。百般无奈之下,李白只能独自吟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瘦马感夕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对于夕阳的缺憾,又何止是李商隐一个人的感叹。他,依靠在一棵枯竭的老树旁,偶然看见一只独自飞行的乌鸦,心里便像压了一块石头一样沉重。眺望远处山头,炊烟袅袅,时而传来阵阵流水声。此情此景,更是令人惆怅。唉,只能牵着一匹瘦马,独自走在寂静的小道上,看着西边那一轮浑圆的夕阳,怎能不叫人感叹。古道上,马致远愁肠百结,却也只能在心底哀叹:“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而他的这一声哀叹,又何尝不是游子心底撕心裂肺的痛啊!

唉,圆,何为圆?一种所谓团圆的东西,却是许多人一生想圆的梦。而这个梦,却似乎永远都是一个圆不了的梦。那个梦,只能圆在人们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其他各朝文人称号

全文共 2173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老子人称“广成子”,因居于空洞上,又自号“空洞子”。

春秋百里奚沦落楚国,被秦穆公用五张羖(音古,指黑公羊)皮赎回相秦,人称“五羖大夫”。

春秋时鲁国人颜叔子独居一室,一天,一位女子要求投宿,颜叔子整夜点着蜡烛火把照明以避嫌,时人称他为“鲁男子”。

战国时越国大夫范蠡。他辅佐越王勾践打败吴国后,激流勇退,归隐民间为商贾,于是以“鸱夷子皮”自号,并改名为“陶朱公”。

战国邹衍,精通阴阳五行,爱发议论,时人认为不合常理,称他“谈天衍”。

秦汉人范增,足智多谋,为项羽效力,项羽尊称他为“亚父”。

汉代晁错,精研法家刑名之学,为汉文帝所重,被称为“智囊”。

汉代召信臣做上蔡县令时,爱民如子,百姓称他为“召父”。

汉代杜诗做南阳太守,除暴安良,关心民生,百姓感激他,称他为“杜母”。

汉代杨震博学多才,精通经史,追随他学习的有一千多人,时人称他“关西孔子”。

汉代张安世,博闻强记,汉武帝驾临河东时,丢失了三箧书,大家都不知道是什么书,只有张安世能够说出内容,后来找回三箧书,果然不错,人称他为“张三箧”。

汉代李广,精于骑射,勇冠三军,人称“飞将军”。

汉代郅都,任中郎将、中尉等,敢于直谏,执法严酷,权贵称他为“苍鹰”。

汉代卢植为人刚毅有气节,曹操称赞他为“国之桢干(栋梁)”。

汉代崔烈花五百万钱买了个司徒的官,时人称他为“铜臭司徒”。

东汉刘宠任会稽太守,廉洁奉公,离任时,有五位老人每人送他一百钱,刘宠只各选一枚,出了地界,把钱投入江中,时人称他“一钱太守”。

汉代杜钦与杜邺,同字子夏皆以文才称于世,但两人时被人叫混,于是杜钦主动戴一顶小冠,杜邺则戴一顶大冠,时人称杜钦为“小冠杜子夏”,称杜邺为“大冠杜子夏”。

汉代秦彭,与堂兄弟四人都是二千石的官,人称“万石秦氏”。

汉代严延年为河南太守,手段残酷,杀人无数,人称“屠伯”。

汉末陈琳,文章写得很好,他的好友张竑称他“文伯(文坛霸主)”。

汉代班昭,早年守寡,很有文才,多次被召入宫想皇后及嫔妃们传授知识,当时号为“曹大家(音姑)”。

汉代龚胜,曾为谏议大夫,王莽篡政后,隐居乡里,字号“隐翁”。

汉代黄香,侍奉父亲极为孝顺,京师人称她“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汉代严遵,在成都摆摊卖卦算命,每天赚够一百文钱即关门挂帘研读《老子》,杨雄曾向他学习,称他为“逸民”。

东汉末的庞统,德才超卓,时人称他“南州士之冠冕”,又称“凤雏”。

东汉何休,学识渊博,著作丰富,时人称他为“学海”。

东汉甄宇,为人谦逊。光武帝建武期间,每年岁终祭神之后,皇帝按例下诏赐博士每人一头羊。因为羊有肥瘦,负责分羊的总管感到为难,甄宇带头取了最瘦的一头,众人再无争执。人送其美称“瘦羊博士”。

东汉光武帝时将军冯异,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平时却为人谦和容让。每当行军休息时,诸将军常坐在一起争功论赏,争得面红耳赤,冯异则常躲开,自己坐在树下,军中称为“大树将军”。

东汉董宣为洛阳令,不畏权势,京中号为“卧虎”。又因得罪湖阳公主不肯低头认罪,被光武帝称为“强项令”。

东汉张湛,官至光禄勋,敢于直谏,常骑一匹白马上朝,皇帝称他“白马生”。

东汉马融,学习勤奋,有一次梦见一树林,林中繁花似锦,便摘了许多花朵吃下,醒来后就对天下文词无所不知。当时人称他为“绣囊”。

东汉宋登,任汝阳县令时,为政清明,治理有方,时人称为“神父”。

汉代郑均,品格高尚,多次征召不就,汉章帝亲赴他家,赐他终身尚书俸禄,时人称他为“白衣尚书”。

汉代陈遵,道德文章均受人尊敬,每一出现,往往举座瞻望,人称“陈惊座”。

三国时,大将军曹爽手下的何晏、邓飏、丁谧被称为“三狗”。

三国时曹操部将许褚,容貌雄奇,勇力绝伦,而为人赤诚近于痴,时人称他为“虎痴”。

宋代张威,官至扬州观察使,统兵打仗,战无不胜,战斗越激烈,他精神越好,两眼变红,人称他为“张鹘眼”。

宋代王德曾率十六骑夜入隆德府,生俘金国姚太师。宋钦宗问姚被俘时情形,姚说:“臣被俘时,只见有夜叉来到面前,无从反抗。”王德因而被人称为“王夜叉”。

宋代喻汝砺,气节高尚,反对与金议和,曾摸自己的膝盖说:“我是不会让你弯曲的。”时人称他“扪膝先生”。

宋代钱剀(右边应是“页”),曾任殿中侍御史,刚烈正直,苏轼有诗赞他“乌府先生铁作肝”,人称“铁肝御史”。

宋代李若拙,为人崇尚气节,自号“五知先生”。“五知”即知时、知难、知命、知退、知足。

宋代词人谢逸,字无逸,临川人,曾作《蝴蝶诗》三百首而闻名于世,世称“谢蝴蝶”。

宋代词人张先喜欢用一“影”字,著名的句子有“云破月来花弄影”“无数杨花过无影”“隔墙送过秋千影”等,人们称他“张三影”。

宋代词人张炎,其词追求骚雅,严守音律,字句工巧。宋亡后词风凄怨苍凉,多追怀往昔,抒写家国身世之悲。其《解连环?孤雁》词,有“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之句,广为流传,人皆称之“张孤雁”。又曾因写《南浦》咏春水一词,被人称“张春水”。

宋代词人贺铸,晚年的一首《青玉案》曾名动一时,尤其是其中的一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广为传唱,贺铸也因此博得“贺梅子”的雅号。

宋代词人秦观。以文才称于当世,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词多写柔情,亦有羁旅感伤之作。清新婉丽,优美谐畅,情韵兼胜。《满庭芳?山抹微云》是秦观“别情”词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也因此词被苏轼戏称为“山抹微云秦学士”、“山抹微云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三、出自文人词句的典故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1、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彭泽,指陶渊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携幼入室,有酒盈樽。”这两句意思是说,滕王阁的宴集,胜过隐士的独乐。《水经注》记载:“睢水又东南流,历于竹圃。水次绿竹荫渚,青青实望,世人言梁王竹园也。”

2、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曹植《公宴诗》有诗句:“秋兰披长坂,朱华冒绿池。”钟嵘《诗品》记载:“宋临川太守谢灵运,其源出于陈思(曹植)。”这里是借曹植来比拟与会的文士将对后代文坛产生影响。

3、北海虽赊,扶摇可接:《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文章借此表达作者不甘沉沦的思想。

4、他日趋庭,叨陪鲤对:《论语?季氏》记载:“(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作者借此说明自己将往海南接受父教。

5、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钟嵘《诗品》说:“余尝言:陆才如海,潘才如江”这句是说,请各位竭尽文才,写出像潘岳、陆机那样的好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中考作文素材:文人家风

全文共 975 字

+ 加入清单

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敦厚尤显重要。因此,古往今来,中国家庭留下了不少“家教联”,令晚辈耳濡目染,成为“言传”和“身教”的典范。

明朝书画家徐渭,晚年曾撰写一副令人费解的家教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此联妙在一个“好”字,语意双关,耐人寻味:少年时期正是读书好时光,可惜不知读书的重要不喜欢读书;年纪老了,懂得读书的重要,想好好读点书,可是老眼昏花,力不从心已经不能好好读书了。告诫子孙珍惜时光,趁早好好读书。

皇室家庭也不例外。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幼时贪玩,无心读书。他父亲兴王心中担忧,将他关在书房里,罚抄一副家教对联:“读书好练武好学好更好;创业难当权难知难不难。”规定每天抄100遍,否则鞭笞。朱厚熜整整抄了100天,顿悟父亲的苦心,痛哭下跪于父亲面前请罪。从此,把这副对联挂在书房里,用功读书。

难得糊涂的郑板桥,以竹入联写就:“咬完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教育儿孙做人要像竹子一样虚心有节、刚直不阿。

清政府中少有的文武兼备的洋务人才,曾任广东按察使的王之春,他的家教联则是:“少读书,便是低天分;行刻薄,真乃大糊涂。”意思是:人没有天生的低天分,一个人天分的高低全在于后天的用功程度,天分低是因为自己少读书的缘故。

林则徐也十分重视家教,其家教联写道:“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则增其过。”其晚年因病辞官回乡,俭朴生活,对子孙要求甚严,处处言传身教,时时督促教导,乡亲们无不称赞他是做人的楷模。

郭沫若曾于1940年,为其侄媳魏蓉芳题写一联:“莫学芙蓉空有面,应效芬芳发自心。”此联用蜂腰格嵌入侄媳妇名字,情深意切地教导她要诚实做人,表里如一。

老舍在女儿出嫁后,十分关心女儿女婿的生活,给他们写了一副对联:“劳逸妥安排,健康多福;油盐休浪费,勤俭持家。”为女儿的生活作了长远规划,愿她治家有道,健身有方,体现了慈父对女儿的爱护和关心。

千年家风,“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些家教对联,底蕴厚重,韵味深长。于家,这是风范;于国,那是脊梁。

点评:这是一篇完整又精彩的议论文,文章开门见山地提出论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敦厚尤显重要”引起读者的思考。作者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论证清晰,告诉我们“文人家风”的重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古代文人绰号的由来

全文共 1056 字

+ 加入清单

文人都有着自己的不同,都有着自己的另类,你知道他们绰号由来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代文人绰号的由来,希望对你有帮助!

宋朝词人贺铸写的《青玉案》一词中,有“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用三种景物比喻愁思多,极为著称,因此,贺铸得了一个典雅的绰号:“贺梅子”。词人张炎写的《解连环》一词中,有“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人们都称张炎为“张孤雁”。另外,张炎写有《南浦》一词来歌咏春水,其中有“荒桥断浦,柳阴撑出扁舟小。回首池塘青欲遍,绝似梦中芳草”的句子,写景如画,唱绝古今,人们又称张炎为“张春水”。

诗人鲍当在河南做官时,写有《孤雁》一诗:“天寒稻粱少,万里孤难进。不惜充君庖,为带边城信。”许多人大为赞赏,并给鲍当起了一个绰号“鲍孤雁”。谢逸写有三百首《蝴蝶》诗,其中的佳句有“狂随柳絮有时见,舞入梨花何处寻”、“江天春晓暖风细,相逐卖花人过桥”。人们称谢逸为“谢蝴蝶”。北宋的翰林王观写有《清平乐》词:“黄金殿里,烛影双龙戏。劝得官家真个醉,进酒犹呼万岁。折旋舞彻《伊州》,君恩与整搔头。一夜御前宣住,六宫多少人愁。”当时的太后读了,说这首词是在亵渎皇帝宋神宗,就将王观罢职,于是,人们称王观“王逐客”。

北宋的寇准被封为莱国公,却无田园房舍,当时的诗人魏野写诗说:“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魏野因此得了一个绰号:“‘无地起楼台’相公”。乔子旷写诗比较生僻,人称“孤穴诗人”。杜默作诗总是凭空捏造,不讲韵律,于是,后世称凡事由臆造而无所本者为“杜撰”。

明朝的袁凯写诗道:“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王谢见应稀。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柳絮池塘香入梦,梨花庭院冷侵衣。赵家姊妹多相忌,莫向昭阳殿里飞。”人们称他“袁白燕”。

清朝的吴绮写有“把酒祝东风,种出双红豆”的句子,传诵一时,人们称他“红豆词人”。吴修龄写有“雁将秋色去,帆带好山移”的橘子,人们称他“吴好山”。扬州的张哲士在《咏胭脂》一诗中写道:“南朝有井君王入,北地无山妇女愁。”人们称他为“张胭脂”。管水初写有“两三点雨逢寒食,廿四番风到杏花”的对联,人称“管杏花”。鲍以文写有“一匝人间夕又朝,晚来依旧满闲寮。疏分霜叶秋容淡,细点征帆别思遥。淡淡欲随城角尽,明明还带酒旗摇。迷藏惯匿西楼影,不似春愁不肯消。”人称“鲍夕阳”。乾隆年间,王苹写有“乱泉声里才通屣,黄叶林间自著书”的诗句,被人们称为“王黄叶”。

文人写诗作文,能有佳句传世,并以此得到有趣的绰号,也称得上是人生中的一大快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李劼批评北京文人“通病”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犹如一颗多年埋藏的地雷,突然间被人引爆——

6月15日,微博网友@荣剑2008 发出一条长微博,内容是文学批评家李劼的《北京文人墨客的皇权意识和中心话语情结》。该文3万余字,批评对象涉及当今中国文坛声名显赫的北京或具有北京背景的文人——芒克、北岛、顾城、海子、王朔、李陀、刘恒、莫言、洪峰、刘索拉、史铁生、王蒙、李锐,等等。

这条有褒有贬的长微博在文坛上引起较大反响。作家陈村、洪峰、林白、解玺璋,诗人徐敬亚、臧棣等转发了此文,并发表评论。

其实,此文是李劼2003年的旧作,收录在《中国80年代文学历史备忘录》一书中。李劼通过与他们的交往接触,直揭皇城传统笼罩下的北京文人墨客的“通病和习性”,痛批以李陀、北岛、芒克、海子、顾城为代表的北京作家的皇权文化基因,和以自我为中心的对话语权的迷恋;揶揄了王朔等人所根植的具有平民意识却缺乏自由平民心态、“狐假虎威”式的大院文化;激赏以史铁生、郑义、李锐为代表的有生命修为和使命感的北京“栋梁型”作家。

李劼,上海市人,现旅居美国。主要作品有:《论红楼梦——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长篇小说《丽娃河》、五卷本《李劼思想文化文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文学常识分享之古代文人绰号趣事

全文共 1008 字

+ 加入清单

宋朝词人贺铸写的《青玉案》一词中,有“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用三种景物比喻愁思多,极为著称,因此,贺铸得了一个 典雅的绰号:“贺梅子”。词人张炎写的《解连环》一词中,有“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人们都称张炎为“张孤 雁”。另外,张炎写有《南浦》一词来歌咏春水,其中有“荒桥断浦,柳阴撑出扁舟小。回首池塘青欲遍,绝似梦中芳草”的句子,写景如画,唱绝古今,人们又称 张炎为“张春水”。

诗人鲍当在河南做官时,写有《孤雁》一诗:“天寒稻粱少,万里孤难进。不惜充君庖,为带边城信。”许多人大为赞赏,并给 鲍当起了一个绰号“鲍孤雁”。谢逸写有三百首《蝴蝶》诗,其中的佳句有“狂随柳絮有时见,舞入梨花何处寻”、“江天春晓暖风细,相逐卖花人过桥”。人们称 谢逸为“谢蝴蝶”。北宋的翰林王观写有《清平乐》词:“黄金殿里,烛影双龙戏。劝得官家真个醉,进酒犹呼万岁。折旋舞彻《伊州》,君恩与整搔头。一夜御前 宣住,六宫多少人愁。”当时的太后读了,说这首词是在亵渎皇帝宋神宗,就将王观罢职,于是,人们称王观“王逐客”。

北宋的寇准被封为莱国公,却无田园房舍,当时的诗人魏野写诗说:“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魏野因此得了一个绰号:“‘无地起楼台’相公”。乔子旷写诗比较生僻,人称“孤穴诗人”。杜默作诗总是凭空捏造,不讲韵律,于是,后世称凡事由臆造而无所本者为“杜撰”。

明朝的袁凯写诗道:“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王谢见应稀。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柳絮池塘香入梦,梨花庭院冷侵衣。赵家姊妹多相忌,莫向昭阳殿里飞。”人们称他“袁白燕”。

清 朝的吴绮写有“把酒祝东风,种出双红豆”的句子,传诵一时,人们称他“红豆词人”。吴修龄写有“雁将秋色去,帆带好山移”的橘子,人们称他“吴好山”。扬 州的张哲士在《咏胭脂》一诗中写道:“南朝有井君王入,北地无山妇女愁。”人们称他为“张胭脂”。管水初写有“两三点雨逢寒食,廿四番风到杏花”的对联, 人称“管杏花”。鲍以文写有“一匝人间夕又朝,晚来依旧满闲寮。疏分霜叶秋容淡,细点征帆别思遥。淡淡欲随城角尽,明明还带酒旗摇。迷藏惯匿西楼影,不似 春愁不肯消。”人称“鲍夕阳”。乾隆年间,王苹写有“乱泉声里才通屣,黄叶林间自著书”的诗句,被人们称为“王黄叶”。

文人写诗作文,能有佳句传世,并以此得到有趣的绰号,也称得上是人生中的一大快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文人与文化作文

全文共 1209 字

+ 加入清单

《古文观止》,从先秦文学到唐宋八大家的作品再到明清文章;古代诗词,从《诗经》到《楚辞》再到唐诗宋词;古代历史,从《史记》到《资治通鉴》等等;再加上古代科技,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论著,那真是汗牛充栋,枚不胜数。这一切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无不是古代文人心血和智慧的结晶。

在唐诗里,杜甫“安得大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的深切情怀;李白“安能使我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文人风骨;李商隐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进退维谷“徒劳恨费声”的无奈和无助,跃然纸上,穿透纸背。在宋词里,至今仍流露着李清照“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哀怨婉约的眼神;闪耀着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的刀光剑影;回荡着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乃翁”的临终嘱托。

孔老夫子一句“学而优则仕”,两千年来,一直或成就或贻误着古代文人,并且一直影响至今。在古代,没有专门的作家司职的机构,没有作协和文化部,文人们如同散兵游勇一般流落在民间,他们人生的终极或者说最高目的就是考取功名,求得一官半职。一般的说,文化和政治的关系是排斥的而非融合的,政治主要是立场和原则问题,而文化更多的是情感和思想问题。文人的天性大多是自由的率性的,一旦踏上仕途,和政治联姻,他们要么改变自己摇身一变成为侍从文人,虽然表面上飞黄腾达了却已江郎才尽,如唐代的沈诠期和现代的郭沫若;要么改变社会高举“达则兼济天下”大旗,坚持自我天性和文人风骨,屡屡进谏终因不谙官场游戏规则而见颜犯怒,其结果或左迁或罢黜,没有杀身之祸就算万幸,司马迁为李陵游说而遭宫刑是也,韩愈谏佛骨入宫被贬潮州是也。

我们商洛籍的著名作家兼世界名人贾平凹先生在一次讲学中说:“文学是不幸者的事业”,诚哉斯言。正因为司马迁的不幸,才成就了《史记》;刘勰一生未娶未仕独居破庙写就了《文心雕龙》;韩愈,苏轼等屡遭贬黜而位居唐宋八大家之列。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里,我不是在称道文人的不幸,而是因为不幸成就了这些伟大的文人,因为不幸者都是寂寞的,还因为“陶思文均,贵在虚静”。

屈原的后继者还将永沉汨罗,李白的粉丝们仍在醉卧长安,柳永的追星族还将痴心红楼。与文化为伍的人与常人不同,他们自古以来就生存在两个世界里: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对于文人们来说,这两个世界完全融合而又格格不入,这就决定了文人生存的难度,同时也决定了文人的命运,所以一些文人成了官场红人文坛小人,一些文人则“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无论如何,我们还是得叩拜和祭奠这些文人以及文化。历史这扇门太沉重了,历史的走廊也太黯淡太悠长了,但是,文人们耗尽生命推开了这扇厚重的大门,一步步走过了这遥远而又黑暗的历程。一幅幅远古的壮景呈现在我们眼前,一个个谜底裸露在文字里,这样,历史这尾金鱼在我们的眼里变得伸手可及,历史这条河流在我们眼里变得清澈见底,透过文化这扇窗户我们的眼眸走向古代,是文人帮助历史恢复了记忆。

[文人与文化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走进文人的生活作文800字

全文共 838 字

+ 加入清单

清晨,一缕阳光从窗帘缝中钻出,悄悄溜进我的房间,这恰好是鲁迅先生工作完毕上床入梦的时候,我却从床上立起身来。

我拉开窗帘,推开窗子,一阵清风与我撞了个满怀,阳光轻洒在身上,暖融融的。

我便在书桌前坐下,在“书堆”中信手拾起一本书,开始了我的书海畅游。老舍似在我的眼前谈着家常,带我领略无数历史的风霜,他似乎讲着笑话,可却使我感到压抑和悲伤。在那个年代,像文人那样生活,并不轻松愉快。

老舍的身影才淡去,周作人却又前来,与我论道了,我们坐在乌篷船里,舱里放下一顶方桌,他抿下一口清茶,听着水声橹声,时而高谈阔论,事儿低首不言,眉头皱成一个“川”字,他站起身来,用力地向一处甩了一下手,像是要挥去什么令人沮丧的情绪似的。他似乎也不想继续,便开始淡去。像文人那样生活,总是身不由己。

下了船,曹雪芹也走进我的视野,我们边走边谈,不知觉间走进了大观园,他轻笑着却露出悲伤的神色,双目像平静的湖水,又像无边的星空,让人捉摸不透。他向我讲述着家族的兴衰,王朝的枯荣,道着儿女情长,我似看见宝玉衔玉而诞,看见黛玉泪尽而逝,看见宝玉光头赤脚,一领猩红的斗篷,踏雪飘然而去,曹雪芹轻笑着:像文人那样生活,或许大起大落。

曹雪芹才走,却见李白踏着歌款款而来,风拂起他的长袍宽袖,仙风道骨,他讲着那些年“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的绮丽山水,“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的知己好友,“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失意潦倒,曾经执剑踏歌行走天下,后来千金散尽无处为家,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像文人那样生活,但求快意潇洒。

我沉浸在书中,与文人交谈,无法自拔。

突然地,萌生出这样一个愿望:像文人那样生活。不论经历怎样的磨难,都不忘初心,只留下一些思想的火花,在多少年后,或许会有人与我共鸣,会了解我,了解他们所未见过的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某个不知名的角落,有个不知名的人在静静地存在着。

夜深了,恰好是鲁迅先生开始伏案写作的时候,我却躺在床上,掩上被子。我故意将窗帘留下一道缝隙,以便迎接明天的第一缕阳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文人赏月

全文共 277 字

+ 加入清单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高雅:文人把淮扬菜带进文苑

全文共 1064 字

+ 加入清单

如此精致的菜肴,当然要细细品,才能吃得出味道。江南有着文人辈出的传统,淮扬菜自然就与文人密切联系在了一起。在八大菜系中,淮扬菜可以说是最“雅”的菜系。

淮扬菜系的文化渊源极为精深,早在《四书》中已有记载。文人、园林、饮食支撑起淮扬菜的文化架构。园林是依托,文人是主体,饮食是对象。在这个淮扬饮食文化传统中,园林是依托。扬州城是园林城,湖山园林、住宅园林、寺观园林数百。酒馆茶肆园林化,而且多为吟诗作赋、以文会友之地。

园林化的茶坊酒肆,幽静淡雅,内设雅座,闹中取静,深受文人雅士喜爱。文化人的雅集,醉翁之意,在于诗情画意,有酒一壶,烫蒲包豆腐干一碗、肴肉一盘,熏鱼上碟,白汤鸡丝面条如数,也就尽兴了。这样慢慢产生了以诗文为主导的茶会或酒会,是食事的升华。

饮食是对象。从满汉全席到面点小吃,都成了文人们笔下浓墨重彩的咏叹主调,淮扬菜荣幸地被骚客们从食苑领进了文苑。浓郁的饮食文化氛围流泽世代,大大促进了饮食文化的发展。

文人是主体。文人是淮扬菜走上巅峰的催化剂。自古以来,淮扬菜入诗、入文、入书、入画、入联、入戏者,或以诗词名句、成语典故等命名淮扬菜者,不胜枚举。

文学介入淮扬美食,早在唐诗、宋词时便已结缘,但清代最多,那时的咏食史、咏采料、咏菜点、咏宴席、咏厨艺、咏酒楼、咏食俗、咏饮话的诗篇有两百多篇,使淮扬菜格调更加高雅,大大提升了文化品位。

从枚乘写王府园林文宴,到唐代的李白、刘禹锡、高骈,宋代的黄庭坚、秦观、陆游、司马光、梅尧臣等,都吟咏了大量扬州美食的佳作。清代文人荟萃,孔尚任、曹寅以及扬州八怪也都留下了可观的烹饪文学及绘画遗产。

西汉辞赋大家枚乘在他的代表作《七发》中有一段劝楚太子品尝美食的文字,涉及多种菜肴、羹汤、饮料、饭食,反映淮扬一带饮食活动,文章盛赞江淮一带的食馔为“天下之至美”。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给美丽的淮扬风景增添了几分浪漫,可是您也许不知道,农历三月不但要欣赏扬州美景,由于此时的蔬菜与河鲜都是当季最新鲜的,因此更是品尝淮扬菜的好时候。李白曾几下扬州,他赋诗:“摇扇对酒楼,持袂把蟹螯。”美食家风度跃然纸上。

“唐宋八大家”中的苏东坡和欧阳修在扬州时,曾大宴宾客,挥毫万字,为淮扬菜系带来文学血液。苏东坡曾作扬州太守,留下了对淮扬菜的很多溢美之词。“鲜鲫经年秘醽醁,团脐紫蟹脂填腹。后春莼茁活如酥,先社姜芽肥胜肉。鸟子累累何足道,点缀盘飧亦时欲。”这首《扬州以土物寄少游》简直可以当作淮扬菜的历史教科书,它所提及的鲜鲫、紫蟹、春莼、姜芽、鸭蛋都是淮扬菜中的经典。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