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
3437作文
346用谚语说明华山自古一条路的意思
全文共 1688 字
+ 加入清单秦岭的骄傲是华山,华山的骄傲是险峻。自古以来,华山以险闻名于中外,有“自古华山一条道”的美誉。领略碧水之灵秀,险峰之雄奇,我们行在旅途。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用谚语说明华山自古一条路的意思,欢迎阅读。
用谚语说明华山自古一条路的意思
“自古华山一条路”就是当地人所说的“华山峪”登山道,包括了自古以来华山唯一登山道上的沿途各景点,连起来就是通常所说的“自古华山一条路”。登华山最大的乐趣即为登山本身,一边克服种种山路的艰险,一边移步换景观赏沿途风光,所以这条经典的登山路线至今仍然是登华山的最佳选择。
为什么华山的登山路线只有一条?
华山位于秦岭北坡的黄甫峪与仙峪之间的分水岭上,东西两侧受流水深切,谷底至峰顶高差达千米左右,谷坡陡峭,上部多为高大悬崖,崖壁裸露光滑,登山者无立足之地。柱峰(南峰与西峰)之南为断层所割,有深达500米的鸿沟与南面山岭相隔,因此东西南三面地形均缺少可利用的开路条件。而柱峰顶面因受原始坡面影响向北倾斜,由于节理发育、流水侵蚀,形成了诸峰环绕的小洼地,集水向北倾泻,塑造出柱峰北麓的华山峪,而华山顶峰与北峰之间又正好存在一道比较完整的华山峪与黄甫岭的分水岭——苍龙岭,因此人们利用从山麓到峰顶出现的三种截然不同的地形修建了山路。在青柯坪以下的山路,基本上是沿着流水下蚀形成深切山涧的华山峪谷底上的砾石堆积层和岩坎开辟出来的。从青柯平离开峪谷,开始沿陡峭的山坡凿石为级,架设天桥,打通了登上北峰的险道。由北峰往南则是利用与柱峰相连的分水岭脊,开辟出登上峰顶的“天梯”。
华山山势险峻,人们常用“自古华山一条路”来形容其险要。登华山必须由玉泉院出发,顺着澄明清凉的山泉而上,经五里关、石门、莎萝坪、毛女洞、云门至青柯坪。从青柯坪到五云峰(北峰),是华山最艰险的路程之一,中间经回心石,往上是危崖峭壁、突兀凌空的“千尺”。此是山崖裂出的一道缝子,人在缝中攀登而上,山路像从直升飞机吊下的悬梯一般,胆小的人会望而却步,故称“回心石”。这座山处处是悬崖峭壁,山路险峻,攀起来惊心动魂。象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上天梯、苍龙岭皆是在峭壁绝崖上凿出,鹞子翻身是三面临空。再加上奇峰、怪石、云海、鸣泉、飞瀑、古迹等景观,不少人,慕名而来探险。但登到险处,俱胆战心惊,半途而返。
“自古华山一条路”的产生与发展,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无畏精神。
华山
华山(Mount Hua),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和“华夏”之“华”,就源于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在省会西安以东120千米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渭,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华山是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中华之“华”,源于华山,由此,华山有了“华夏之根”之称。这一成果首先被孙中山所引用,创立“中华民国”。据清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和历代专家学者考证:华夏民族最初形成并居住于“华山之周”,名其国土曰华,其后人迹所至,遍及九州,华之名始广。
华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为“第四洞天”,也是中国民间广泛崇奉的神祇,即西岳华山君神。共有72个半悬空洞,道观20余座,其中玉泉院、都龙庙、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有陈抟、郝大通、贺元希等著名的道教高人。
1982年,华山被国务院颁布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1年,华山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四十佳旅游胜地之一;1999年,华山被中央文明委、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2004年,华山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山; 2011年,华山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17年6月29日,华山荣膺“2017中国最受欢迎旅游景区”殊荣。
华山是神州九大观日处之一,观日处位于华山东峰(亦称朝阳峰),朝阳台为最佳地点。
地理位置
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境内,处于东经109°57′—110°05′,北纬34°25′—34°00′之间。东西长15千米,南北宽10千米,景域面积约148平方千米。西距陕西省会西安120千米。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冬至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688 字
+ 加入清单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12月21日~23日),太阳黄经达27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冬至”。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数九寒天从冬至开始。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日出到日没有10小时左右。冬至以后,随着地球在绕日轨道上运行,阳光直射地带便逐渐北移,使北半球白天渐增长,夜晚逐渐缩短。冬至日虽然太阳高度最低,日照时间最短,地面吸收的热量比散失的热量多,冬至后便开始“数九”,每9天为一个“九”。到“三九”前后,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天气也最冷,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有的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还有一些以冬至天气看后期冷暖的谚语有:“冬至出日头,正月冷死牛”、“冬至有雨明春暖”等。以冬至风向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冬至南风百日阴”,“冬至一场风,夏至一场暴”。以冬至冷暖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冬至冷,春节暖”,“明年暖得早”等等。
篇2: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
全文共 325 字
+ 加入清单生龙活虎 惊天动地
七拼八凑 胡言乱语
欢天喜地 改朝换代
见多识广 察言观色
高瞻远瞩 左顾右盼
调兵遣将 粉身碎骨
狂风暴雨 旁敲侧击
千辛万苦 眼疾手快
生龙活虎 惊天动地
七拼八凑 胡言乱语
欢天喜地 改朝换代
道听途说 半斤八两
胡言乱语 千变万化
万紫千红 姹紫嫣红
花红柳绿 狂风暴雨
旁敲侧击 鸡鸣狗吠
狼心狗肺 虎背熊腰
獐头鼠脑 千辛万苦
眼疾手快 生龙活虎
先来后到 不知不觉
粗枝大叶 跋山涉水
天造地设 七零八落
兴国安邦 翻山越岭
百依百顺 背井离乡
和颜悦色 冰天雪地
严寒酷暑 救死扶伤
志同道合 豪言壮语
吆五喝六 摇头摆尾
撕心裂肺 枝折花落
胡言乱语 高瞻远瞩
高谈阔论 眼疾手快
聚精会神 金枝玉叶
三年五载 左邻右舍
发号施令
篇3:冬至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234 字
+ 加入清单冬至,俗称“冬节”,在古代是很隆重的节日。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也最受重视。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起源于中国人的阴、阳观念。阴、阳象征生命的平衡与协调,中国人相信冬至来临之时,正是“阴”的黑暗力量与阴寒本性最强烈的时候,与此同时,亦是极为重要的关键时刻,只因“阳”的光明与温暖将会逐渐取缔“阴”的极寒本性。因此,冬至是一个协调及和谐的欢乐时刻。古人认为到了冬至,虽然还处在寒冷的季节,但春天已经不远了。这时外出的人都要回家过冬节,表示年终有所归宿。
篇4:处暑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也就是说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到此为止了。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尤其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必须抓紧蓄水、保墒;以防秋种期间出现干旱而延误冬作物的播种期。
篇5:古貌古心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成语名字】古貌古心
【汉语拼音】gǔ mào gǔ xīn
【近义词】:古道热肠
【反义词】:推陈出新
【成语出处】
1、唐·韩愈《孟生》诗:“孟生江海上,古貌又古心。”
2、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八回:季苇萧迎了上去,见那人方巾阔服,古貌古心。
3、明·张岱《陶庵梦忆·濮仲谦雕刻》:南京濮仲谦,古貌古心,粥粥若无能者,然其技艺之巧,夺天工焉。
【成语解释】形容外表和内心具有古人的风度。
【古貌古心造句】前面那位老人很怀旧,一副古貌古心的仪态,很是和蔼可亲。
【古貌古心的成语故事】
《儒林外史》第二十八回:次日早晨,一个人坐了轿子来拜,传进帖子,上写“年家眷同学弟宗姬顿首拜”。季苇萧迎了出去,见那人方巾阔服,古貌古心。进来坐下,季苇萧动问:“仙乡尊字?”那人道:“贱字穆庵,敝处湖广。一向在京,同谢茂秦先生馆于赵王家里。因返舍走走,在这里路过,闻知大名,特来进谒。有一个小照行乐,求大笔一题。将来还要带到南京去,遍请诸名公题咏。”季苇萧道:“先生大名,如雷灌耳。小弟献丑,真是弄斧班门了。”
篇6:霜降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238 字
+ 加入清单《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篇7:任重道远的意思和造句
全文共 1591 字
+ 加入清单【解释】: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出自】:《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造句】: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建设接班人的重担,任重道远.
【近义词】:全力以赴、负重致远
【反义词】:无所事事、无所作为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在经济社会生活中,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对外经济贸易形势较为严峻,结构调整和扩大需求工作任重道远.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任重道远.
各位老师为国育材,任重道远.
时光如梭,22年过去了,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依然任重道远.
人类进步事业仍然面临严峻挑战,国际社会全面落实千年首脑会议所确定的目标依然任重道远.
由于国民总体受教育水平比较低,劳动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不高,所以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依然任重道远.
1、为了让我国的体育能扬威世界,选手们可说是任重道远。
2、国家的经济陷入低迷,财经官员们个个是任重道远。
3、想要改变国家的困境,我们青年任重道远,无可卸责。
4、我们的未来仍是任重道远,不可轻易鬆懈。
5、我国教育水準有待加强,想要赶上世界的水平,仍是任重道远。
6、推展民主政治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我们必须不断努力才行。
7、教育的工作任重道远,老师们怎能不战战兢兢呢?
8、社会改革工作任重道远,无法立即见到成果。
9、许多的工作仍有待完成,希望大家都能了解未来是何等的任重道远!
10、这是一件任重道远的工作,希望每个成员都能坚持到最后。
1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依然任重道远。
12、我们的肩上都扛着任重道远的担子。
13、目前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仍无法与中华文化自身的内涵和底蕴媲美,文化翻译工作任重道远。
14、尽管如此,有关专家认为整治的前景依然任重道远,政府的法律法规只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要大力加强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
15、对于中国这个尚有众多贫困人口的国度来说,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更是任重道远。
16、这一目标的实现,尽管任重道远,但不再是梦。
17、身为新世纪的青年,已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任重道远,时光瞬逝,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18、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现在可以说是还任重道远的。
19、每次想到我的家庭我就又一次觉得自己的担子很任重道远。
20、作为21世纪的新力军我们要明白我们现在肩上的担子还很任重道远的。
21、面对如此任重道远的事情我怎么可能会退缩呢。
22、任重道远对我来说不算什么,只要我努力了我就一定会成功的。
23、我知道这件事情的任重道远,所以我一定会好好把他完成了的。
24、共产事业对我们全国人民来说都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
25、好好干吧,这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
26、要全面做好教学管理者信息素养培养的规划知识在不断更新,掌握知识更非一天两天的事情,因此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要循序渐进而不能一蹴而就。
27、计算机犯罪的防范任重道远,只有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加深对计算机犯罪的认识,才能更好的防止计算机犯罪的发生与发展,从而降低计算机犯罪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28、搞好管理审计工作任重道远,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与时俱进,大胆地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审计方法和手段,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不断有所突破,提出新思路。
29、要重塑我们国民的人文精神任重道远,不仅要从学校的人文教育抓起,而且还要从社会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抓起,全民动员,全民共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高度物质文明和高度精神文明的国家而共同努力。
30、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应当拓展思路,积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努力提高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觉得这就是他们所需要的就业指导课,从而自觉和乐于接受就业指导甚至主动要求就业指导。
篇8:画龙点睛成语故事意思
全文共 834 字
+ 加入清单从前,有一个技艺高超的画家,他画的动物就像真的一样。有一天,画家外出去玩,看到一面很大的墙,就提笔在墙上画了一条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画龙点睛成语故事意思,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成语】: 画龙点睛
【拼音】: huà lóng diǎn jīng
【解释】: 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成语故事】:
传说古时候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他画龙画得特别好。
有一次,他在金陵(现在南京)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巨龙,那龙画得活灵活现,非常逼真,只是都没有眼睛。人们问张僧繇:“为什么不把眼睛画出来。”他说:“眼睛可不能轻易画呀!一画了,龙就会腾空飞走的!”大家听了,谁也不信,都认为他在说大话。后来,经不起人们一再请求,张僧繇只好答应把龙的眼睛画出来。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刚刚点出第二条龙的眼睛,突然刮起了大风,顷刻间电闪雷鸣。两条巨龙转动着光芒四射的眼睛冲天而起,腾空而去。围观的人,个个看得目瞪口呆,对张僧繇更佩服了。
成语“画龙点睛”就是从这个传说中来的。现在一般用来比喻写作、讲话时,在关键性的地方用上一两句精辟的语言来点明含义,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这种手法也称为“点睛”之笔。
成语典故
原文
张僧繇⑴于金陵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⑶曰:“点之即飞去⑷。”人以为⑹诞(8),因点其一。须臾⑺,雷电破⑽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⑼在。[2]
原文注释
1。 张僧繇(yáo):南朝梁吴(今苏州市)人,中国古代著名的画家。
2 。金陵:今江苏南京市。
3 。每:常常,每每。
4 。去:离开。
6 。以为:认为。
7 。须臾( xū yú ):一会儿。
8 。诞:虚妄,荒唐。
9 。皆:都,全都。
10。 破:击破
11 壁:墙壁
译文
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墙壁上画了四条龙,但没有画眼睛,他常常说:“点了眼睛龙就飞走了。”人们都认为很荒唐,就点了其中一条龙的眼睛。一会儿,雷电打破墙壁,那条龙乘云飞上了天,没有被点上眼睛的龙都在。
篇9:围绕中心意思写作文悔500字
全文共 580 字
+ 加入清单我手里拿着一个香蕉皮,懒得靠近垃圾箱,用力一扔,“啪”的一下,香蕉皮掉在了垃圾箱外。
看到被扔在垃圾箱外的香蕉皮,我懒洋洋的想:哼!拉倒吧,反正也扔到了垃圾箱旁,我也算“尽力”了,准心不好,怪我咯!一边想着一边转身大步流星地向家里走去,忽然背后传来一声惊呼“啊!”随即是“啪”的一声,我一顿,心想:坏了,惹事儿了,急忙转身往回跑,那时垃圾箱边已围了层层的人群,我用力扒开人群,挤了进去,但看到受伤者时,我傻眼了!
竟是外出买菜的奶奶,我愣了一会儿,随即大声惊呼着扑了上去:“奶奶!”奶奶撑着腰,想从地上爬起来,但都失败了,最后只能无奈地躺在地上,苦笑着:“唉,人老了,摔了个跤,都爬不起来了!”说完把目光投向了我,她仿佛看到了救命稻草般,把手巍巍颤颤地伸向了我:“乖孙女儿,拉我起来,我回家给你煮好吃的,我今天买了你最爱吃的肉,我给你去做红烧肉去……”奶奶在那儿说着,我再也忍不住了,嚎啕大哭起来,奶奶和路人都奇怪地看着我奶奶,奶奶惊恐地说:“宝宝别哭了,奶奶就是不小心踩在了香蕉皮上,不碍事。”我抹把眼泪:“那个香蕉皮就是我扔的……”我的“罪恶”不但没使奶奶生气,奶奶还用冰冷的手摸着我的脸,擦干眼泪:“宝宝不哭了,奶奶不怪你,我们回家,啊?”我点了点头,停止了哭泣,好心的人,便将我这个“罪魁祸首”和受害者奶奶送回了家,因这件事,我好几天没抬头。
悔!我好后悔!
篇10:创新的同义词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430 字
+ 加入清单一、创新的解释
抛开旧的,创造新的:职工都有~精神。
二、创新的同义词
立异、改进、翻新、更始、革新
三、同义词例句
1、立异
示例:电子政务就是在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发铺的基本上所发生的政府管理变革,而且对政府管理立异发生巨大推入作用。
2、改进
示例:如果人们在火车上时倾向于等待一个官方人员告诉他们该做什么,那么也许我们应该改进火车上的通讯系统,这样人们在极端情况下就能得到更好的机会。
3、翻新
示例: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学习到如果你一次又一次地翻新一个漏气的轮胎,它会继续泄气,如果你希望真的可以向前走的话,可能是时候买一个新轮胎了。
4、更始
示例:我们的产品每年在新西兰冰淇淋协会和美国冰淇淋协会评比中获得多项大奖,尤其是香草口味,巧克力口味更始在评比中多年获得奖项。
5、革新
示例:但是问一问是公平的:问什么我们不成比例缩减对“泡沫事物”的痴迷,向四处的学生挑战——不管他们的邮政编码——以激发他们的革新力和创造力?
篇11:小暑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246 字
+ 加入清单小暑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从7月7日或8日开始,到7月22日或23日结束。此时正值初伏前后。小暑的到来,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农谚有“小暑交大暑,热的无处躲”的说法,但小暑并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间,故农谚又有“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的说法。
小暑,重在理解“暑”字。在新华字典中“暑”为热,但这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热,而是炎热。小暑期间,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盛夏。
有句成语:“寒来暑往”。小暑、大暑与小寒、大寒都是直接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小暑、大暑是反映夏天暑热程度的节气。
篇12:写出表示看的意思词语
全文共 753 字
+ 加入清单①表示一般地看的:如见、瞧、视、睹、瞅等。
②表示已看到的:如看见、见到、看到等。
③表示向远处看的:如眺、望、眺望、了望等。
④表示向上看的:如仰望、仰视等。
⑤表示向下看的:如鸟瞰、俯瞰等。
⑥表示向周围看的:如环顾、张望、环视、巡视等。
⑦表示看全身的:如打量等。
⑧表示偷看的:如窥、窥视、窥测、窥探等。(觑)
⑨表示亲自看的:目睹、目击、目测等。
⑩表示集中精力看的:如盯、注视、凝视、凝望等。
表示斜着眼看的:如瞟、斜视、瞥等。
表示愤怒地看的:如瞪、怒视、怒目等。
表示略微看的:如一瞥、浏览等。
表示仔细看的:端详、察、察看、观察、检查、查看、欣赏等。
表示恭敬地看的:如瞻仰等。
表示上级看下级的:如检阅、视察等
表示眯着一只眼看的:瞄
表示看景物的:观光、参观、游览、观赏
其他表示看的词语:瞧 瞅 瞄 盯 眺望 瞻仰 俯视 打量 欣赏 环视 偷窥 窥视 注视 张望 注视、凝视、巡视、审视、僵视、斜视、环视(伺)、仰视俯视、轻视重视、近视远视、横目、侧目、游目、纵目、极目、张目、青眼、白眼、怒眼、电眼、观察、浏览、细阅、秋波、偷望、眺望、顾盼、回首、回眸 瞅,窥,瞄,望,注视,凝视,张望,眺,鸟瞰,俯视。。。。
表示已经看到(看见)
表示向四周看(环视)(环顾)
表示向下看(俯视)(鸟瞰)
表示向远处看(远望)(远眺)
表示向上看(仰望)
表示恭敬地看(瞻仰)
表示注意力集中看(注视)(端详)
表示粗略的看(浏览)
表示偷偷地看(窥视)
表示看不起地看(轻视)(蔑视)
表示不值得地看(不屑一顾)
表示照应地看(看护)(照看)
表示生气地看(怒视)(瞪)
表示斜眼看(瞥)
表示拜访地看(探望)
表示上级查看(视察)
表示仔细地看(观察)
表示回过头看(回眸)
表示注意地看(注视)
一个字的:瞧、望、瞪、瞅、瞥、瞄、窥 睇 观、视、睐、盯, 瞟, 乜
篇1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意思
全文共 954 字
+ 加入清单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意思,欢迎大家查看。
出自中唐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为两个词组,而不是两句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
最后两句,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言”有些堪比作“谁知”和“谁将”,其实按诗意还是作“谁言”好。诗人出以反问,意味尤为深长。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小小的萱草花表达的孝心怎么报答得了呢。真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意,感情是那样淳厚真挚。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全诗最后用一双关句,写出儿子对母亲的深情。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此诗写在溧阳,到了清代,有两位溧阳人又吟出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尚萦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可见《游子吟》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是历久而不衰的。
篇14:立秋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5113 字
+ 加入清单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8日或9日立秋。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必定开始落叶,因此才有“落一叶而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而秋季又是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立秋节气概述
立秋(autumn begins):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8月7、8或9日。我国以立秋为秋季的开始。
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立秋又称交秋,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气候学上以每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22℃以下的始日作为秋季开始,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符合各地实际,但与黄河中下游立秋日期相差较大。立秋以后,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秋的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
立秋来历
其实,按气候学划分季节的标准,下半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22℃以下为秋季的开始,除长年皆冬和春秋相连无夏区外,中国很少有在“立秋”就进入秋季的地区。
秋来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首都北京9月初开始秋风送爽,秦淮一带秋天从9月中旬开始,10月初秋风吹至浙江丽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阳一线,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才到达雷州半岛,而当秋的脚步到达“天涯海角”的海南崖县时己快到新年元旦了。“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中稻开花结实,单晚圆秆,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甘薯薯块迅速膨大,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会给农作物最终收成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所以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之说。双晚生长在气温由高到低的环境里,必须抓紧当前温度较高的有利时机,追肥耘田,加强管理。当前也是棉花保伏桃、抓秋桃的重要时期,“棉花立了秋,高矮一齐揪”,除对长势较差的田块补施一次速效肥外,打顶、整枝、去老叶、抹赘芽等要及时跟上,以减少烂铃、落铃,促进正常成熟吐絮。茶园秋耕要尽快进行,农谚说:“七挖金,八挖银”,秋挖可以消灭杂草,疏松土壤,提高保水蓄水能力,若再结合施肥,可使秋梢长得更好。立秋前后,华北地区的大白菜要抓紧播种,以保证在低温来临前有足够的热量条件,争取高产优质。播种过迟,生长期缩短,菜棵生长小且包心不坚实。立秋时节也是多种作物病虫集中危害的时期,如水稻三化螟、稻纵卷叶蟆、稻飞虱、棉铃虫和玉米螟等,要加强预测预报和防治。北方的冬小麦播种也即将开始,应及早做好整地、施肥等准备工作。
立秋气候特点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仍是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立秋常识介绍
根据气候平均温度划分季节的标准,必须是连续5天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是秋天,按照这样的标准,江淮地区一般是在9月中下旬才进入秋天。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虽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气温的日较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而夜晚却比较凉爽。此外,秋的含义,还有庄稼快成熟的意思。
古代立秋之日,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西郊祭祀迎秋,并下令武将开始操练士兵,以保家卫国。另外,不论朝廷还是民间,在立秋收成之后,会挑选一个黄道吉日,一方面祭拜感谢上苍与祖先的庇佑,另一方面则尝试新收成的米谷,以庆祝。
立秋以后气温由热转凉,人体的消耗也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加。因此,可根据秋季的特点来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并为越冬做准备。秋季气候干燥,夜晚虽然凉爽,但白天气候仍较高,所以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为主,可选用芝麻、蜂蜜、银耳、乳品等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秋季空气中湿度小,皮肤容易干燥。因此,在整个秋季都应重视机体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
秋季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以在冬季到来时,减少病毒感染和防止旧病复发。秋季进补应选用“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具有这类作用的食物有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患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可以服食具有健脾补胃的莲子、山药、扁豆等。秋季出现口感唇焦等“秋燥症”的气候,应选用滋养润燥、益中补气的食品,这类食品有银耳、百合等,可起到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补益作用。
还有,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于“立秋”时,一般可种植下列蔬果:
1.北部:高丽菜、花椰菜、茄子、芹菜、乌豆、白豆、葱。
2.中部:番茄、茄子、芹菜、芥蓝菜。
3.南部:高丽菜、长年菜、番薯。
可捕获下列鱼类:
目吼、卓鲲、鲟鱼、龙尖、沙鱼等。
历史记载
1、描述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2、标志
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3、气象学标准
按气候学划分季节的标准,下半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22℃以下为秋季的开始,除长年皆冬和春秋相连无夏区外,我国很少有在“立秋”就进入秋季的地区。
4、国内各地入秋时间段
秋来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首都北京9月初开始秋风送爽,秦淮一带秋天从9月中旬开始,10月初秋风吹至浙江丽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阳一线,1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才到达雷州半岛,而当秋的脚步到达“天涯海角”的海南崖县时已快到新年元旦了。
5、入秋自然现象
“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中稻开花结实,单晚圆秆,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甘薯薯块迅速膨大,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会给农作物最终收成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所以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之说。双晚生长在气温由高到低的环境里,必须抓紧当前温度较高的有利时机,追肥耘田,加强管理。当前也是棉花保伏桃、抓秋桃的重要时期,“棉花立了秋,高矮一齐揪”,除对长势较差的田块补施一次速效肥外,打顶、整枝、去老叶、抹赘芽等要及时跟上,以减少烂铃、落铃,促进正常成熟吐絮。茶园秋耕要尽快进行,农谚说:“七挖金,八挖银”,秋挖可以消灭杂草,疏松土壤,提高保水蓄水能力,若再结合施肥,可使秋梢长得更好。立秋前后,华北地区的大白菜要抓紧播种,以保证在低温来临前有足够的热量条件,争取高产优质。播种过迟,生长期缩短,菜棵生长小且包心不坚实。立秋时节也是多种作物病虫集中危害的时期,如水稻三化螟、稻纵卷叶蟆、稻飞虱、棉铃虫和玉米螟等,要加强预测预报和防治。北方的冬小麦播种也即将开始,应及早做好整地、施肥等准备工作。
立秋习俗
1、立秋节
立秋节,也称七月节。时间在公历每年8月7日或8日开始。在周代是日天子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见《礼祀·月令》)。汉代仍承此俗。《后汉书·祭祀志》:“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车旗服饰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并有天子入圃射牲,以荐宗庙之礼,名日躯刘。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新唐书·礼乐志》:“立秋立冬祀五帝于四郊。”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叶,以应时序。有以石楠红叶剪刻花瓣簪插鬓边的风俗,也有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的风俗(见《临安岁时记》),明承宋俗。清代在立秋节这天,悬秤称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以验夏中之肥瘦。民国以来,在广大农村中,在立秋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预卜天气凉热之俗。还有以西瓜、四季豆尝新、奠祖的风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等风俗。
2、摸秋
夏历八月十五日,是为中秋节。这天夜里婚后尚未生育的妇女,在小姑或其他女伴的陪同下,到田野瓜架、豆棚下,暗中摸索摘取瓜豆,故名摸秋。俗谓摸南瓜,易生男孩;摸扁豆,易生女孩;摸到白扁豆更吉利,除生女孩外,还是白头到老的好兆头。按照传统风俗,是夜瓜豆任人采摘,田园主人不得责怪。姑嫂归家再迟,家长也不许非难。此俗清代以前就有,民国以来仍流传在民间。如在商洛竹林关一带,中秋节夜里,孩子们在月亮还未出来时,照例钻进附近的秋田里,摸一样东西回家。如果摸到葱,父母就认为这孩子长大后很聪明;如果摸到瓜果,父母就认为孩子将来不愁吃喝,事事顺利。人们视“摸秋”为游戏,不作偷盗行为论处。过了这一天,家长要约束孩子,不准到瓜田里拿人家的一枝一叶。商南县的居民,在中秋节的晚上,吃罢月饼后,不肯长高的小孩去摸高梁;没有男孩的人家去摸茄子;没有女孩的人家去摸辣子;小孩不聪明的人家去摸葱。
3、秋忙会
秋忙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有与庙会活动结合起来举办的,也有单一为了秋忙而举办的贸易大会。其目的是为了交流生产工具,变卖牲口,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其规模和夏忙会一样,设有骡马市、粮食市、农具生产市、布匹、京广杂货市等。现今把这类集会,都叫做“经济贸易交流大会”。过会期间还有戏剧演出、跑马、耍猴等文艺节目助兴。
4、秋收互助
秋忙开始,农村普遍有“秋收互助”的习俗,你帮我我帮你,三五成群去田间,抢收已经成熟的玉米。一料玉米要搬四次:头茬、二茬、三茬、捞空茬。妇女、老人、十来岁的小孩,他们手提竹笼,一排接一排,一株接一株,挨着个儿去搬。切忌“猴子搬玉米,搬一个撂一个。”而是搬一个放在笼子里,然后放在地头玉米穗堆子里,最后用大车拉回家。头茬先搬已经成熟了的玉米穗,未成熟的玉米穗,留下来二茬再去搬。二茬、三茬是用同样的办法去搬。最后捞空茬,把剩余的玉米穗,不管老嫩、一齐搬回家中。看谁家的玉米成熟的早,先给谁家搬,既不违农时,又能颗粒归仓。
5、秋田娱乐
秋天,特别是秋忙前后,农事虽忙,秋种秋收,忙得不亦乐乎!但忙中也有乐趣,常见一些青年人和十余岁的孩子,在包谷、谷子、糜子生长起来以后,特别是包谷长成一人高,初结穗儿的时候,田间里正是他们玩耍、做戏的场所。他们把嫩包谷穗搬下来,在地下挖一孔土窑,留上烟囱,就是一个天然的土灶,然后把嫩包谷穗放进去,到处拾柴禾,包谷顶花就是很好的燃料,加火去烧。一会儿一全窑的包谷穗全被烧熟了,丰硕的包谷宴就在田间举行。他们还上树捉麻雀蛋,就地打兔子,能吃的野味很多,都可以在野地的锅里,烧制出来。有荤有素,百味俱全。他们还把打来的柿子,弄来的红苕,放在土窑洞里,温烧一个时辰,就会变成香甜的柿子。这种秋田里的乐趣,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
6、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7、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1]城里人在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而农人的啃秋则豪放得多。他们在瓜棚里,在树荫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着红瓤西瓜啃,抱着绿瓤香瓜啃,抱着白生生的山芋啃,抱着金黄黄的玉米棒子啃。啃秋抒发的,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8、秋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此时收获已毕,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宋时秋社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唐韩偓《不见》诗:“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传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说法。
篇15:围绕中心意思写作文悔500字
全文共 554 字
+ 加入清单“砰啪”——一声脆响!
“你说你能不能长点儿心!这周都打了三个碗了!”妈妈不分青红皂白冲我吼道。我也不甘示弱:“我又不是故意的!不就是三个碗吗?又值不了几个钱!”妈妈更火了:“你还犟嘴!干啥啥不行,还让我说话吗?不懂事儿的孩子,出去出去,别让我看见你!”“这可是你说的,我走了就不回来了!”“走走走!越远越好!“哼,我认别人做妈去!”我把书包一背,拿上我的压岁钱,头也不回往外走了。
街上人来人往,热闹极了!比家里好多了。我慢腾腾地边走边东张西望,两个小时后,肚子开始“抗议”了,一看表,三点半了,还不到吃饭时间啊!反正我有钱,就买点吃的吧。从超市买了一包饼干一瓶汽水,就“大开杀戒”。一阵风卷残云之后,拍拍肚子,饱了,继续闲逛。
天慢慢黑了,路灯亮了,街上行人少了。看看表,都七点半了,有点想家了。就这样不声不响地回去?不甘心。摸摸口袋里的钱,我去找地方吃饭吧。
突然,有个嘶哑的声音喊我的名字:“子硕!”一个人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我面前,是妈妈!我的眼泪不听话地落了下来。妈妈紧紧搂住我:“是妈妈的错,对不起,宝贝,可找到你了!我不该吼你。”我连忙说:“妈妈,我有错,我有错,我太不小心了,更不该跟您顶撞。”
这件事过后,我再也没惹过妈妈生气,没顶撞过父母。因为我明白了,在这个世界上,妈妈的爱是最无私、最伟大的。
篇16:围绕中心意思写作文变600字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70年,俯仰之间;70年,弹指一挥间;70年,人类历史长河的一瞬间。短短的70年,我们亲爱的祖国却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伟大奇迹!从长辈们的娓娓道来中,从我的所见所闻中,一幅中国70年巨变的辉煌画卷徐徐在我眼前展开。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会造汽车、飞机,只能生产桌椅,种种粮食,人们生活很困苦。很多东西从无到有,从用“洋货”到“中国制造”,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的老家在胶东半岛的一个小乡村,虽然我不常回去,但以前乡村的破落旧象我还记忆犹新。然而前年返乡时,我大吃一惊。记忆里的烂泥路不见了,汽车开在平坦的柏油马路上,我不禁啧啧称叹;以前臭气熏天的排水沟穿上新衣,蚊虫苍蝇也不在耳边萦绕;爷爷家里装了暖气,以前的火炕换成了软软的席梦思大床。新农村到处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几天前爷爷在电话里高兴地告诉我,村里装上了太阳能路灯,路灯按照时间自动开关。到了晚上,村里的老人可以聚集在灯光下一起聊天,出门再也不用带手电筒了。
中国之变难道只有扶贫那么简单吗?不。这还远远不止。
从世界屋脊的天路到两万公里纵横神州的高铁,从“墨子号”到中国天眼,从“东风41”到辽宁号航母,新时代的东方巨龙正呈现蓄势腾飞之势。这一桩桩、一件件伟大成就,怎能不让我们为祖国喝彩,为今日的祖国而骄傲!
祖国的巨变与腾飞让国人振奋,让世人震惊,更让我们这些生长在五星红旗下的少年斗志昂扬、热血沸腾。
篇17:红杏出墙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红杏出墙是什么意思,希望对你有帮助。
【红杏出墙】 形容春色正浓,情趣盎然。
【特定含义】:三心:责任心,信心,爱心。二意:说话要有创意,做事让人满意。
【详细解释】
宋·叶绍翁《游小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例句】
你若红杏出墙,我便春色满圆。
红杏出墙的婚姻是拖鞋,它很好穿,又很方便,有很大的适应性。但致命的弱点是出不了大门、上不了正路、走不了多远。
满园春色关不住,我又红杏出墙来。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红杏出墙。
春色满园关不住,我拉红杏出墙来。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篇18:六年级围绕中心意思写作文500字
全文共 569 字
+ 加入清单怕
我是射手座,都说射手座的人胆小,这话说的真不假,我什么都怕,当然我最害怕的还是黑。
有一次,我和朋友们到一个还算远的地方去玩,大家都玩得乐此不疲,不亦悦乎,一直到很晚才分手回家。为了少走一些路,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抄近道——走小路。这条路的两面都是草丛,没有一盏路灯,我只能勉强借人家院子里的光走路,到处昏暗一片,不知是什么虫子在不停地叫着“吱——吱——”,显得更加诡异,让人不寒而栗。走着走着,我感到背后有人跟着我,一回头却什么也没有。吓得我连忙向四处望,心也更加慌了。一路上我胆战心惊,魂不守舍,好不容易才撑回了家。
还记得我第一次一个人睡觉的时候,我连大气都不敢出,眼睛都不敢眨,一直把头捂在被子里。一点头发丝儿都不敢露出来,生怕有鬼。我一直在心里提醒自己不要再想鬼故事了,这些都是骗人的!都是骗人的!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鬼!”我安慰着自己。可是,我还是感觉哪里有一双眼睛盯着我,射出了一道寒光。窗外,风呼呼地吹着,带动着窗帘上下飘动,看起来就像有人在空中飘。我把身子缩得更紧了!我的大脑好像偏偏要跟我对着干似的,我越提醒自己不要想,大脑里出现的却全都是鬼故事,看过的所有鬼片一股脑都涌进我的大脑里,终于我撑不住了,眼皮渐渐垂了下来,一切都变模糊了,我闭上了眼睛进入了梦乡……
唉,我多么希望我变成一个坚强的男子汉,我多么希望我不再怕黑了啊!
篇19:围绕中心意思写作文暖500字
全文共 554 字
+ 加入清单暖是什么?暖是一杯热茶,温暖着全身;暖是你在无助时,别人伸出援助之手;暖是钥匙,打开忧郁的门窗……
每当看到那条浅黄色的围巾,就感倍感温暖。
记得,上幼儿园时,面对一个个素不相识的小朋友,我很害怕。但她却让我有了新的认识。她扎着马尾辫,面带甜甜的笑容,一笑起来两个小酒窝就特别明显,看上去年轻漂亮。在其它小朋友跑出去玩游戏时,我却蹲在墙角,向他们投去渴望的眼神,可是又因为害羞不敢去。“怎么不去玩呢?”一声甜美的声音传到了我耳朵。回头一看,竟然是她,我的幼儿园老师。我嘟着小嘴:“才不要去呢!”老师却说:“那你和我玩好吗?”我点了点头,随后她就拉起了我的小手,往滑梯走去,看着那个微笑,我也不由自主跟着老师去。于是我内向的性格被她施了魔法后变得豪爽、开朗。
上中班时一个下雪的冬季,北风爷爷使劲地吹,雪奶奶也不停地下,寒冷淹没了幼儿园。我缩起脖子,却仍然很冷,又是她。“冷吧!来给你!”说着,老师便取下那条太阳般灿烂的浅黄色围巾,之后就套在我脖子上,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从此,我就再也没见过她了,但那条围巾远地挂在架子上,那个微笑永远藏在我的心底。我永远记住了她告诉我的话:冬天不冷,笑一笑就可以破解冬天的咒,让世间充满温暖。现在,我想问她:“这招真的管用吗?”
暖是什么?是您那个甜甜的微笑;是那条黄色围巾;是……
篇20:拋砖引玉的意思_成语故事
全文共 2265 字
+ 加入清单【汉语拼音】 pāo zhuān yǐn yù
【名词解释】
将砖拋出,引回玉来。语或出《景德传灯录.卷一○.赵州观音院从谂禅师》。后用“拋砖引玉”比喻自己先发表粗陋的诗文或不成熟的意见,以引出别人的佳作或高论,多用作自谦之词。亦用于比喻以身作则,引发众人响应。
【典故来源】
《景德传灯录.卷一○.赵州观音院从谂禅师》
有人与师游园,见兔子惊走。问云:“和尚是大善知识,为什么兔子见惊?”师云:“为老僧好杀。”僧问:“觉华未发时,如何辨真实?”师云:“开也。”僧云:“是真是实?”师云:“真是实,实是真。”僧云:“什么人分上事?”师云:“老僧有分,闍黎有分。”僧云:“某甲不招纳是如何?”师佯不闻,僧无语。师云:“去。”师院有石幢子被风吹折,僧问:“陀罗尼幢子作凡去?作圣去?”师云:“也不作凡,亦不作圣。”僧云:“毕竟作什么?”师云:“落地去也。”师问一座主,讲什么经?对云:“讲涅槃经。”师云:“问一段义得否?”云:“得。”师以脚踢空,吹一吹,云:“是什么义?”座主云:“经中无此义。”师云:“五百力士揭石义,便道无。”大众晚参,师云:“今夜答话去也,有解问者出来。”时有一僧便出礼拜,师云:“比来拋砖引玉,却引得个墼子。”
【注解】
(1) 典故或见于《谈徵.言部.拋砖引玉》。
(2) 墼子:土坯。
【参考资料】
《谈徵.言部.拋砖引玉》
赵嘏至吴。常建以有诗名,必游灵岩寺。建先题云:“馆娃宫畔十年寺,水阔云多客至稀。”末二句未续。嘏游寺续云:“闻说春来倍惆悵,百花深处一僧归。”人以建为拋砖引玉。
拋砖引玉
【典故说明】
砖头是低贱的东西,把砖头丢出去,引回来却是珍贵的玉。“拋砖引玉”这句成语较早的出处,见载于《景德传灯录.卷一○.赵州观音院从谂禅师》。话说赵州大师有一次在晚上讲道场合中说:“今晚为大家回答问题,有需要解说的人请出来。”在座有一位僧人便出来礼拜。大师一看就说:“我原来準备拋砖引玉,哪知引来的是一个土坯。”大师为何如此说,并不清楚,但此处确实引用了“拋砖引玉”的成语。“拋砖引玉”用来比喻自己先发表粗陋的诗文或不成熟的意见,以引出别人的佳作或高论,多用作自谦之词。亦用于比喻以身作则,引发众人响应。宋代诗人王令〈答束徽之索〉诗有这两句:“勉为瓦砾投,幸有金珠报。”见《广陵诗钞》。句中“金珠”,一本作“珠玉”。这两句也是“拋砖引玉”的用法。意思是说我勉强作成这首似瓦砾般的诗,希望引来对方如珠玉般的好诗。在文献上,和“拋砖引玉”这句成语相关的传说,最有名的大概是唐代诗人常建和赵嘏的一段故事了。相传常建很佩服赵嘏。有一次知道赵嘏要来到苏州,心想赵嘏必然前去灵岩寺游览,于是先在寺里墙壁题上:“馆娃宫畔十年寺,水阔云多客至稀。”这首诗他故意只写两句,留下后面两句,就是希望赵嘏看了以后能补上。等赵嘏前来游览时,果然在这两句诗后补了:“闻说春来倍惆悵,百花深处一僧归。”意致高妙,确是好诗。后人认为常建就是在“拋砖引玉”,这个故事见载于《谈徵.言部.拋砖引玉》。
【书证】
01.《景德传灯录.卷一○.赵州观音院从谂禅师》:“时有一僧便出礼拜,师云:『比来拋砖引玉,却引得个墼子。』”(源)
02.元.贯云石〈斗鵪鶉.国色天香套.金蕉叶〉曲:“他道是拋砖引玉,俺却道因祸致福。”
03.《幼学琼林.卷三.珍宝类》:“以小致大,谓之『拋砖引玉』。”
04.《镜花缘.第一八回》:“刚才婢子费了脣舌,说了许多书名,原是拋砖引玉,以为借此长长见识,不意竟是如此﹗”
拋砖引玉
【用法说明】
一、
语义说明 比喻自己先发表粗陋的诗文或不成熟的意见,以引出别人的佳作或高论。多用作自谦之词。
使用类别 用在“自我谦逊”的表述上。
拋砖引玉【造句】
01 我借着这段话拋砖引玉,希望各位能有许多精彩的论见。
02 他的一番话原盼拋砖引玉,结果却造成大家各说各话,徒增纷扰。
03 我的提议只是拋砖引玉,更周详的办法还请大家一起来深入讨论。
04 座谈会引言人拋砖引玉的说辞很巧妙,使得在座各位纷纷发表高见。
05 我这篇文章果然发生拋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各界对这问题热烈的讨论。
06 本文仅就这问题谈些浅显的看法,意在拋砖引玉,以就教于各界专家。
07 要不是你适时发言,产生拋砖引玉的效果,我看今天的讨论会可能十分冷场。
08 主席谦虚地说:“这个问题我不太懂,只谈点个人粗浅的想法,以便拋砖引玉。”
二、
语义说明 比喻以身作则,引发众人响应。
使用类别 用在“争取认同”的表述上。
拋砖引玉【造句】 01 她捐出所有积蓄来賑灾,希望的是拋砖引玉,造成更多的人跟进。
02 这次义诊的目的,是希望能拋砖引玉,引起医学界多关怀偏远地区的卫生问题。
03 义卖会上,主持人率先认购一条围巾以拋砖引玉的结果,引起大众热烈的回响。
04 里长为了鼓励里民参加社区服务工作,自愿出钱出力,希望有拋砖引玉的效果。
05 班会讨论捐血问题,班长首先挽起袖子,以示拋砖引玉,结果造成大家热烈响应。
【参考词语】 引玉拋砖
【汉语拼音】 yǐn yù pāo zhuān
【名词解释】 即“拋砖引玉”。见“拋砖引玉”条。
01.宋.周必大〈闻西省赏酴醾芍药戏成小诗奉简泰之侍讲舍人年兄併以丁香橄欖百枚助筵却求残花数枝〉四首之四:“从来引玉即拋砖,自笑囊空百不堪。”
【参考词语】 投砾引珠
【汉语拼音】 tóu lì yǐn zhū
【名词解释】 犹“拋砖引玉”。见“拋砖引玉”条。
01.明.徐渭〈吕礼部再灯上元〉诗:“共道胜筵须有纪,不妨投砾引珠玑。”
以上是小编为你分享的关于拋砖引玉的意思_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