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千古风流人物康熙作文推荐两篇 作文优秀20篇

展望古今中外风流人物,看历史的车辙辗转,留下了辉煌的痕迹,触动了我的心灵。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千古风流人物康熙作文推荐两篇 作文,欢迎查看!

浏览

3563

作文

83

千古风流人物作文

全文共 1052 字

+ 加入清单

文庙,是古时的学府。文庙大成殿,是文庙精神的中心。中华各地的文庙大成殿中,当面傲立的,便是中华儒学之始者―――孔子。

可以说,任何一个中国人都知道孔子,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崇敬孔子。孔子生前并非皇族,但在其以后的时光封号却一再提高,从“大成至圣先师”,直至“大成至圣文宣王”,孔门盛极一时,孔子万古流芳。  儒士注重个人的修养,孔子作为儒士之首,自然是修养极高的人。孔子一生行迹依《礼》,非礼勿行。颜回去世,孔子赞曰:“贤哉,回也。”内心极推崇孔子,但依礼反对厚葬。他对诸侯公卿公然欣赏天子乐舞而感到愤怒,孔子对列国不纳其言感到委屈,但又绝对平静。身处乱世,一老者默对现实,独善其身。既有伯夷叔齐般高义,又有微子、箕子、比干之胆识。“见贤思齐”是他的理论,论语中他直抒胸臆:“殷有三贤人”。

儒家求出仕,孔子自然亦是。在做鲁相的日子中,其能大展其才,但因国君不明,只得周游列国。或而谓之游,可此绝非游说之路―――诸侯无一纳其言。但其在天下纷争中,为天下奔走,为他人奔走。在所有人都觉得“礼”已不会富国强兵之时,其却矢志不渝:东方诸国遍布了孔子的足迹,中华大地散满了孔子的喟叹。圣人居于天地间,绝非呼天抢地地狂号,只是留下一片静默,一片永恒。“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静默中蕴含了无穷的力量。

孔子的思想之所以能传至今日,是因其在教育上的贡献。孔子七十二门生为贤人,另有三个人感其教化。孔子身体力行的教学,是无愧于先师的称号的。孔子的学生有的富甲天下,有的潜心学问,有的能通灵于天地,有的傲立于庙堂。孔子注重文化的传承,其修《春秋》、《诗》虽是为儒家而修,对《诗》的内容也有一定的曲解,但无疑将中华的文化传了下来。否则哪有“关关雎鸠”的千古绝唱?孔子是个文化人。孔子回望是历史,低首是现今,远望是将来。汉代的独尊儒术使其学术的传承初见成效;传至宋代,程朱理学的高峰,也是孔子精神的续扬。一门能傲立千年的学术以其时间之长,内容之丰富,以及能代代相传不断创新,证明了它在华夏的生命力,无人可挡的生命力!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的精神,他的学说也随川前行,奔流不止。

孔子为圣,圣者之圣。纷争之春,多事之秋,乱世间,圣人傲立。其对自身的感怀,对社会的关注,对教育的投入,对文化的贡献:仅有一项便可傲立于天地,何况全材乎!

步入文庙,孔子静默。一身宽服的孔子目视远方,目视将来。“圣人不拘于时”,孔子自能望见的将来,不知儒士能否长存,但儒学必定仍扎根每个国人心中。

个体之圣人,社会之圣人,教育之圣人,文化之圣人。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全文共 359 字

+ 加入清单

古往今来,风流人物数不胜数,他们不畏权贵,一心报国。栓释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真谛。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你精忠报国,视功名为粪土,你带兵抗金,气势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你惨遭奸人陷害,含恨屈死。你是一代英雄,是抗金的功臣。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你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你躬耕陇亩,隐居隆中,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你辅佐刘备,兴复汉室,你作八阵图,为天下奇才。你被众人评价,是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第一人。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你是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你是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爱国名臣。你在抗元被俘,誓死不屈。你不畏强权,英勇就义。是儒家所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代表。

这些千古风流人物,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虽不用舍生就义,但也要像他们一样报效国家,为国争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作文李白_初三上册语文第六单元

全文共 885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里,有这麽一个人,他既机智过人又愚不可及,既坦率真诚有狡猾奸诈,既心胸豁达有小肚鸡肠,既是菩萨心肠又是小人嘴脸,没错,如此自相矛盾的人,正是被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千古风流人物——曹操。

曹操出身于官宦之家,年轻时便当上了官,他厌恶官场的阴险狡诈,憎恨那些贪了官污吏,年轻气盛的他,有着鸿鹄之志,所以他不愿意与那些人同流合污。执政为民。见义勇为,为名除害,两袖清风。是老百姓心目中的清官。

东汉年间,天下大乱,烽火连天,民不聊生。他亲眼目睹这个动荡不安的社会,便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统一天下,并且已经牢牢的在他的心里扎下了深根。从此,他为了这个梦想开始在这条漫漫之路上艰苦跋涉

可是,他的人格却发生了巨变。竟忘恩负义的杀死了救他多次的项羽,残忍的杀害了神医华佗,而且对自己的手下的人疑心重重,消灭了大量军人队,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这足以说明他是何等的奸,但是,在更多的时候,他表现的是雄。因为,就连亲刘贬曹的罗贯中,都无不赞叹他独特的智慧和英勇的胆魄!

有的人一生挥毫泼墨,也有的人一生与刀枪为伴。而曹操呢,却是文武双全。一生征战于沙场,却懂得广开言路,开张圣听,重视人才,而且满腹珠玑,难得一个全能之才。一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足以可见他的狼子野心,他曾只身行刺暴君董卓,可见他那非凡的胆魄。他还大胆的使用空城计虚张声势并打败吕布,而且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这是历史上典型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可见他拥有多么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

然而,一想做事严密的他,却在赤壁之战大败,这是他败得最惨的一回。面对人生最大的失败,刘备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最终因病崩逝。周瑜心胸狭隘被诸葛亮活活气死。杨仪也是畏了罪自己杀。然而,此时年近花甲的他,面对茫茫大海,发出强有力的感叹: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然后又积极的投入到沙场,英勇作战。如果他没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和强键的体魄,在如此大年龄又怎能会作出那麽惊人的举动!

有人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孙权的江山是继承下来的,只有曹操的江山是靠自己打出来的!我想,这句话对于曹操来说,是当之无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话说千古风流人物_3000字

全文共 1799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都听说过朱元璋吧!!!他的大儿子的儿子,也就是他的皇太孙——朱允炆。这也是个风流人物呢!

明惠帝朱允炆(1377—?),明太祖朱元璋的嫡次孙,明朝的第二个皇帝。

朱允炆1377年十二月五日出生,生母是吕妃,父亲懿文太子朱标。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终年71岁。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改年号建文,称建文帝。因削藩,导致叔父燕王发动“靖难之役”。建文帝的帝王之旅,四年即告结束,国破人不知所向。清乾隆皇帝追谥恭闵惠皇帝。南明安宗朱由崧追尊建文帝为嗣天章道诚懿渊恭觐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庙号惠宗。

明太祖朱元璋是历史上了不起的皇帝,他由一个放牛娃、寺庙里的小沙弥,经过十几年的戎马生涯,一举扫荡群雄、推翻元朝,开创了大明基业。他深知,创业难,守业亦难,因此十分重视对接班人的培养。他登上皇位的同时,就册立了长子朱标为皇太子,并延请名儒宋濂等人为太子之师,希望能将朱标培养成为一代明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洪武25年(1392年)四月,年仅38岁的皇太子朱标英年早逝,史称“懿文太子”,这令朱元璋异常伤心。朱元璋制定的嫡长子继承制受到了考验,朱元璋不得不重新选择他的继承人。而若根据嫡长继承制度,应该将皇位传给太子的长子,也就是虞怀王朱雄英,但是雄英于洪武15年(1382年)5月薨,这样朱标次子朱允炆就成为首选。

然而朱元璋担心朱允炆儒雅仁柔,难以担负起治理国家的重任。此外,朱元璋也曾考虑过从几个儿子中选择。二子秦王朱樉此时最长,但他实在玉不琢不成器,荒唐成性。四子燕王朱棣文韬武略,有许多地方都与自己非常相似,是个不错的人选。一次,朱元璋对几个心腹大臣流露出立燕王的可能性时,翰林学士刘三吾认为不可,“立燕王,置秦、晋王于何地?且皇长孙四海归心,皇上无忧矣。”当时朱元璋已经分封了诸王,而且皇二、三、四子分别被封为了秦、晋、燕王,三人的封地都是边境重镇,而且手握重兵,一但由于争储而出现内讧,后果将非常严重。朱元璋于是下定决心,9月,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明太祖朱元璋驾崩,终年71岁。遗诏命皇太孙朱允炆继位。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明太祖朱元璋驾崩,终年71岁。朱允炆即位,改年号建文,称建文帝。从年号来看,一个建文,一个洪武,二位皇帝的性格截然不同,而且朱元璋不愿立皇太孙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朱允炆像他的父亲一样,过于柔弱,过于仁慈,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太严重,恐怕日后会吃大亏。

生性“仁明孝友”的朱允炆,22岁的时候被推上了权力的巅峰,承继了朱元璋开创的一统天下,改年号为建文。然而,细心的大臣会发现,新君的脸上并没有君临天下的惊喜,更多的则是愁容。是啊,年轻的皇帝面前有两道难解的题目:一是如何改变太祖建国以来形成的动辄杀戮的严峻政治氛围;二是如何解决太祖分封宗藩形成的尾大不掉的局面。也许太祖朱元璋生前并没有想到,外表仁弱的皇太孙登基伊始就开始着手变革他所开创的大明王朝。

建文帝即位之后,一改洪武时期的紧张气氛,使中国大地吹过了一阵清风,他重用黄子澄、齐泰、方孝孺等文人,对先朝的政治实行改革,为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吏都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建文帝实行惠民政策,减免租赋,赈济灾民,老弱病残者由国家扶养;重视农业生产,兴办学校,考察官吏,任用贤能,派侍郎暴昭、夏原吉等24人充任采访史,分巡天下,以体察情。

洪武年间,经过太祖朱元璋的整治,当时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吏治较以前大为清明。然而他生性“雄猜好杀”,屡次兴起大狱,动辄杀戮,政治气氛非常凝重,文武大臣人人自危。建文帝对局势有着深刻的认识,因此继位伊始,就着手改革,改变了太祖朱元璋的一些弊政,史称“建文新政”。

太祖朱元璋用武力夺得天下,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右武的局面。洪武时,军事衙门大都督府的左右都督都是正一品,都督同知也是从一品,而六部尚书却只有正二品。《大明律》中明文规定文官不许封公侯,因此朱元璋的主要谋士刘基仅仅得封“诚意伯”,而武将得封公侯者多,称王者也不少。这种局面下,文官在议论朝政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建文帝有意结束其祖父尚武的政风,大力加强文官在国家政事中的作用。初登大宝之时,他自己确定新年号为“建文”,与乃祖父“洪武”刚好形成鲜明的对照,从中可见建文帝治国方略的改变。他还立即将六部尚书升为正一品,大开科举考试,并下诏要求荐举优通文学之士,授之官职。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推开岁月尘封的大门,一路越过苏东坡的从容,越过陶渊明的超然,我来到了杜甫的身旁。和着他颠沛流离的生活情境,踩着他“沉郁顿挫”的风格,悄然走进少陵野老的生活,去寻找那旧时的清香。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他对谦让的感慨。他总会为秋风所破,大雨如注,长夜难眠的遭遇,推己及人,联想到国家的命运,战乱给人们带来的苦难,总会有一种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他的每一句话都通俗朴素,明白如话,但又韵味浓郁,平淡中见奇。伟大的诗人,我愿与你同行,共同感受你人生经历的沧桑与坎坷,我愿与你同行,领略你的谦让。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是他对孤独生活的比喻。他总能把流离生活的孤独感受抒发得淋漓尽致

,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孤独之情。你虽孤独,但是你却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你有所坚守的民族气节。伟大的诗人,我愿与你同行,共同感受你在孤独中的愤慨之情,抒写一生心事。

“焦逐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是他狂放不羁的一面。他虽心系苍生,胸怀国事,但也不难看出他的豪气干云。他有“致君饶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对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伟大的诗人,我愿与你同行,共同领略你的宏伟抱负。

伟大的诗人,你是千古风流人物,你既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又有“生涯似众人”的生活,直到生命的最后,你都有对国家和人民“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的怀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写千古风流人物作文

全文共 725 字

+ 加入清单

展望古今中外风流人物,看历史的车辙辗转,留下了辉煌的痕迹,触动了我的心灵.

项羽触动了我的心灵.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雅不逝”的霸王,一位诸侯混乱中力挽狂澜的能者,令各路诸侯匍匐称臣的王君,一位破釜沉舟以激动士兵的将帅,垓下一战,不肯过江东,金戟一扬,血洒疆场.他创下一番霸业因要面子付诸流水,我为他惋惜.

苏轼触动了我的心灵.东坡,那个在“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惊魂未定中自省反思,从而悟儒家之推已及人,会佛家之众生平等,领道家之珍重生命,集众家之精华,铸造“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超脱豁达.我为他赞许.

司马迁触动了我的心灵.“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的司马迁,在蒙受不白之冤,遭受宫刑之辱下,为达成先父遗愿,完成自己的理想,在狱中艰苦度月,终于著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传承的《史记》.我为他的坚毅表示赞许.

梵高触动了我的心灵.梵高,这位印象派画家,为探究一个未被发现的新世界,不惜放弃自己的家财.论家境,他的家族是当时欧洲最大 的画商,几乎控制着全欧洲的美术市场,他完全可以迎合时尚以谋利,但是他却不屑.他的思想超前,难以为人接受.终于,在巴黎一处无人知晓的角落里,梵高像自己笔下的向日葵一样绽放自己最后的美丽.他自尽在一片金黄的麦田中,一如他的追求光明.我为他的执著赞许.

望古今中外多少风流人物触动了我的心灵:苟践卧薪尝胆,韩信受胯下之辱而富强,祖狄闻鸡起舞,生活即是艺术的毕加索……他们编著的篇章,他们的品质,他们的精神,是人类历史上的魂宝.我要学习他们的精神,让自己的人生别有洞天.

他们的所有已经融入历史的汗青,不管镌刻的是人们褒扬或是贬斥,但他们遗留下的痕迹,在无声中起舞,触动了我的心灵.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作文李白_初三上册语文第六单元

全文共 759 字

+ 加入清单

不知不觉恋上了李清照,读李清照,读她的忧伤,读她的潇洒,读她的情到深处人憔悴……读李清照的善感,读她的坚韧,当风雨袭来的时候,她依然挺立!

读“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读她的焦虑、她的忧愁。

读“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读她的英勇、她的豪迈气概。

读“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读她的孤寂。

读“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读她的闺愁,读她的欲罢不能。

读“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读她的天真无邪。

读“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读她的美丽自信。

读“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读她的离愁别绪,读她的难舍难分。

读“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读她的忧国忧民,读她的大女子胸怀。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读宋代最伟大的女词人,读她巾帼之淑贤,读她须眉之刚毅;读她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读她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我寻寻觅觅,却如何读懂她……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作文李白_初三上册语文第六单元

全文共 788 字

+ 加入清单

他,是隐士的精神领袖。他,造就了隐士的精神文化。他,是自由精神的化身。

不可否认,庄周是隐士和宦海失意的文人的精神领袖。一部《庄子》把“无所待”的自由精神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寓言、神话、传说等都寄托了他的思想精神。

我是最喜欢庄子的。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各种文化的规则和文化精神都被金钱时代的铜臭淹没,杂乱无序,混浊不堪,没有信仰,没有领袖,庄周就像黑夜里的北斗七星,有他,你就永远不会迷路。正如鲍鹏山在《寂寞圣哲》中说:“庄子是一颗孤独的树,是一颗孤独的在深夜里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颗在清风夜唳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庄子是孤独的,孤独的人最向往自由,爱绝对的自由。追求绝对自由,是庄子心灵中永恒的旋律。大到高飞九万里的鲲鹏,小到蜩与学鸠,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只有消灭有我境界,“无所待”游于无穷,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庄子始终守望着自己孤独的精神家园。一次庄子在濮水上垂钓,两名楚国使者身负楚王重任来拜访庄子,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望着波光粼粼的濮水“持竿不顾”。问了两个大夫一个毫不相干的问题,楚国池塘里的乌龟,它们愿意到楚王那里,让楚王用精致的竹箱装它,用丝绸的巾饰覆盖它,珍藏在宗庙里,用死换个“留骨而贵”呢,还是愿意拖着尾巴在泥土里自由自在地活着?二大夫答曰:“宁愿拖着尾巴在泥水中活着。”庄子说:“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个性,这就是庄子的个性,给权势一个白眼,一个无情的白眼,以至后来的隐士都追求那种自由境界。“悟已往之,知来者之可追”的陶渊明也“不为形役”而不愿为五斗米折腰,隐居起来。

大抵喜欢自由的人,都很喜欢庄子。冷眼,荒诞的语言对世事无情的嘲笑,让人觉得庄子更加可爱。

圣哲逝去,留下孤独的我们只好去守望我们孤独的精神家园,自由精神是孤独的人,永恒的乡愁。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作文李白_初三上册语文第六单元

全文共 741 字

+ 加入清单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关于屈原,连他是哪朝人自己都不大清楚,唯一能够明白的,就是屈原不忍看自己的国家灭亡,投至泊罗江。上历史课,说屈原大无畏,拥有大胆质疑的理性精神,屡次劝说楚王莫信秦。可提议不被认可,反遭迫害,流放人间,直至江中,以示清白。

相传屈原投江前遇一渔夫,渔夫惊讶:“子非三闾大夫也?”可想当时屈原苦笑,浅浅摇头。遇问之为何落得如此田地时,无奈道:“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夫反问:“何不与世推移?”屈原不从,大叹:“安能以皓皓之白,而以蒙世俗之尘埃乎?”至此稍觉屈原似乎太过自负,而且暗想屈原也傻,为何不看大局之势而行,非得自寻死路?留得青山不怕没柴,日后再细想怎样挽局不好吗?

关于疑问,自看前人评价屈大夫,至王逸叹:“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如石砥,颜如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方才明那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苦心。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五月初五,泊罗江畔一声水响,既而化为宁静。已明白屈原的志向,投江乃示忠心,明清白,便想明为何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但一直不见尸体,于是后人为寄哀思,于此日荡舟之上,投掷米团,免遭鱼虾攻其身。

细想屈原投江时,又是怎样一种情怀?是心中大释?还是含悔而死?想到渔夫走时的莞尔笑歌环绕江前,便明屈原带上清白而去,留下淡然而离。他笑叹今朝,笑看释怀。不与多言,只以《离骚》献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可惜未将真理求出,自先奔赴湘江,留下离骚,让世人明孰是孰非。

屈原的故事,在历史长河中不过红尘一瞬,两千多年的岁月也是转眼即逝。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那众人皆醉我独醒,不允世俗尘埃染皓皓之白的屈原,终将留予世人心中,一代又一代地看其释怀一切,淡然一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全文共 1159 字

+ 加入清单

18世纪末,在政局动荡的法国出现了一位惊世英雄。他将带领军队,屡屡大败反法联盟;他将倾其才华,颁布一部即将成为范本的法典;他也将展开大规模的对外战争,控制欧洲的许多已经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成熟的大国——他就是拿破仑。

拿破仑·波拿马(1769-1821)是法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出生于科西嘉岛上的一个破落贵族家庭。15岁那年,拿破仑进入巴黎陆军学校学习。一年后毕业,他成为了一名炮兵少尉军官。在整个法国大革命时期,他参加了革命军,多次参加了反欧洲封建联盟干预法国革命的斗争,并屡立战功。1799年底,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政权。5年后,他加冕称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在位期间,拿破仑对内巩固资产阶级政治,颁布《法典》;多次大败欧洲反法联盟的军队,并乘胜扩大法国疆域,控制了欧洲反法联军赶下台,法国的封建王朝在外国军队的保护下复辟。他于1821年因胃溃烂死于圣赫勒拿岛。

拿破仑·波拿马——法国伟大的军事家与革命家。他拥有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国人的机敏头脑,但他戎马一生,四处征战,给许多人带来了苦难。他经历无数次战役,创造了赫赫战功,但最后却两次被流放,孤独地死在圣赫勒拿岛。他的一生堪称一个辉煌的悲剧。

历史上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后,资产阶级期望稳定统治秩序。但对外战争仍在进行,人民生活没有摆脱困境。此时急需一名既有军事才华,又可以巩固国内资产阶级革命统治的人。因此“时势造英雄”,拿破仑凭借他出色的才华跃然于法国政治舞台上。

他少年英雄,立下显赫战功,而且头脑精明过人,马克思曾说他,“用不断的战争来代替不断的革命。”不失时机地发动政变,登上权力的巅峰。他的《法典》对内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把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拿破仑骁勇善战,扩大了法国的.疆域。并通过战争打击了许多欧洲国家封建势力。也将法国许多先进的文化思想逮到了其他国家,他在一些被侵略的欧洲国家强制推行他的法典,这看似很不公平,但事实上,他的《法典》比当地的许多法典都要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地的发展。

但相对的,拿破仑起初进行的是正义的自卫战争。后来随着他野心的膨胀,他的战争转变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正如他所说的那样,“从伟大崇高到荒谬可笑其间仅相差一步”,他从一个民族英雄变成为一个令许多人憎之入骨的侵略者。

他永无休止的战争使许多国家遭受了严重的创伤,也使得本国时常处于战争之中,给人民带来了苦难。

世界上没有常胜的将军,最终,莱比锡战役和滑铁卢战役的失败宣告了他军事生涯的结束。也使得他的“百日王朝”画上了句点。

而晚年的拿破仑善于总结,他的许多名言,如:“我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这三个字”,“我最大的敌人是我自己”,都成为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描写千古风流人物的

全文共 776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历史上有无数个名人,没有谁能像曹孟德那样,引发我无限的思绪和敬意。虽然曹孟德不具有刘备的仁德、吕布的武艺、诸葛亮的聪明,但是他的智慧和谋略是这些人都不具有的。三国时期,可谓是猛将如云,谋士如雨,而我却偏爱曹孟德。

人有才不难,有德也不难,难得的是德才兼备,而曹孟德曾东征袁绍,路经一片麦地,他下令不得践踏麦子否则将要问罪。自己却因马受惊而踏坏了不少麦子,他便要自行问罪,却因手下众将力劝,最终,他还是割发代首,以减轻其罪行。千古流传,吾动之!

曹孟德还曾为迎接一位谋士的投靠,而赤脚相迎。这样的行为所体现出的仁德,也并不亚于刘备那样泪水似的仁德。仁义之至,吾动之!

曹孟德非常看重人才,这一点刘备与孙权远不及他。庞统曾先后投靠孙权与刘备,但因庞统貌丑,孙权竟不任用,而仁德美名远扬的刘备也只是封庞统一个芝麻大的官。可庞统在赤壁之战前夕,诈降曹孟德之时,曹孟德却重宴相待,封其大官,不以其貌丑而嫌之。极具领导风范——爱才!吾动之!

曹孟德不但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更是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歌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就在我读了他的《蒿里行》后,对他更加敬佩,“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这句诗,深深体现了曹孟德对遭受到战乱的百姓的同情。爱民之心,吾动之!

记得我读《三国演义》时,总希望曹孟德能赢,这样一位德才兼备、任人唯才的人不赢,真是天理不容。但是他每次在战场上遇见诸葛亮,总是大败而归。他虽然输了,在他有生之年没有完成统一中国的宏愿,但是他的千古风流却让我感动!

历史早已过去,我们现在在追溯旧事,来看曹孟德之“奸”。曹孟德之“奸”并不令人憎恶,那是因为他的“奸”是豪杰之“奸”,并非小人之“奸”。古往今来有两种人,一种人为现在而活,拼命享受,死而后已;一种人为理想而生,死而后已。曹孟德就是后者,他的确实现了超时空的存在,在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千古风流人物周瑜

全文共 865 字

+ 加入清单

梦中,我漫步在江边,恍惚间,看到了身披战甲,剑眉朗目的周瑜。我被他深深的吸引住了,看他指挥若定,潇洒从容,一股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大都督,你可曾想到过你这辉煌的一生,让多少人为之慨叹,又让多少人为之震撼。你的丰功伟业是无法仅用几个词,几句话所能描述的。

你自幼便与孙策相识,后来孙策脱离袁术,你毫不犹豫地主动投奔了他,可见你是何等的重情重义。你与孙策结为了生死之交,想当年,小乔初嫁了,那一天的你雄姿英发,真是羡煞旁人。孙策英年早逝后,你又继续辅佐他的弟弟,一生兢兢业业。

你相貌英俊,让多少女子为之倾心。得知你酷爱弹琴,琴妓们都故意将曲谱弹错,只为博得你多看一眼。文武双全的你还有什么不完美之处呢?我想就算有,赤壁之战也为你填平了这不足。

当刘备说起兵太少之时,你却霸气地答复足矣。你不仅胆识过人,才智也非他人所能及。你仅在“谈笑间”,便使得“强虏灰飞烟灭”。因为你,赤壁之战得以以少胜多,也因为你,曹阿瞒在此战后一直不敢南下,从而阻断了他的统一之路。

你的谋略中无不透露着你那先发制人,锐意果敢的气质。你不仅拥有武将的豪迈英气,还具备文人的俊朗儒雅。这种刚柔的恰到好处的结合就这么在你的身上发生了,这更增加了人们对你的赞美。可奈何天妒英才,赤壁之战两年后,年仅三十六岁的你便因病去世了。

可令人气愤的是,《三国演义》对你的形象做了大量的扭曲贬低。你是如此的完美,可作者仅仅为了美化诸葛亮,便夺走了你的诸多功劳,也掠去了你的优秀品质。原本与你毫无过节的诸葛亮却成了你的死敌,原本宽宏大量的你却变得心胸狭隘,连最后的病逝,也成了被诸葛亮活活的气死。更甚的是,作者还逼迫你说下了“既生瑜何生亮”这种如此诋毁你形象的话语。

但小说终究只是小说,它再怎么扭曲,也无法夺走属于你的辉煌的赤壁之战,更无法改变人们对你的倾佩之情。想北宋词人苏轼游赤壁时,便发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感叹。

梦醒了,发现枕边已被泪水浸湿,这是为周都督流的泪,但我知道,在另一个世界,一个英魂仍骑着战马,驰骋于属于他的那片沙场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作文

全文共 540 字

+ 加入清单

翻开历史长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虽然这些风流人物生命早已消逝,但他的的故事仍在传扬。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的呐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范仲淹的追求;“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毛泽东歌颂当代英雄的名句。

杜甫,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满怀报国之心,目光远大,那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经历“安史之乱”后,国家渐渐衰落,那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伤感。面对官场黑暗他发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感叹。当时的人们处于水深或入当中,勉强维持自己的生活,他忧国忧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毛泽东率领中国农工长征,过草的等。在风雪弥漫的北国,他写下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名句,对帝王他写下了“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名句。委婉的指出了短于文治的缺点。但也写出了蕴含无产阶级后来居上豪迈的气概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文天祥,在无助中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决心等。

不管是领袖,平民,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不管是艺术家,还是商海巨子,只要他们为了当时国家的进步事业做出了贡献,便都是风流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130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似梦,轻盈若飞花,飘渺如浮云,一次次目断苍穹,不知何处才是天尽头?历史的尽头,又在何处?

英雄的时代暗淡了,英雄的背影远去了。慨叹之外,是他们的是非功过,既然担当生前事,难免身后评。于是,千百年之后,我们有了新的眼光去重审历史。在这种新生的历史观之下,便有了新生的声音:

“诸葛村夫不过一个政客而已。”

“蜀汉亡国,亡于诸葛亮。”

“权倾朝野诸葛奸臣。”

……

诸葛亮在这一个个“还原历史”的呼声中走下了神坛,退出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中心,像一个普普通通的过客,融入历史的大潮,一遍遍地淘洗……

历史是冰封的,一切无与有、是与非、善与恶,它无法给出答案,却镌刻了灵魂。历史的行人把他们的伟岸与平凡、寂寞与喧嚣尽数留下了,成了事实,不管在长河里发生了多少惊涛骇浪,曾经存在的历史注定无法改变,历史是寂寞的。

这是诸葛亮。世人的眼中,不论他是将星、是神、是英雄还是凡人,他都是诸葛亮,是隆中抱膝长啸的年轻人,蛰伏垄亩,瞩望着风云际会的天下;是新野意气风发的军师,奇策绵绵,只为匡佐汉室衰落的帝祚;是祁山扶病理事的丞相,殚精竭虑,报一个君臣际会的知遇之恩与如履薄冰的托孤之重……诸葛亮用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换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蜀汉基业,憔悴了身影,换来一场福泽两川生灵的春雨。

位极人臣,在生命的尽头,他说“简葬”,于是“殓以时服,不需器物”!定军山寂寞的山脚,一抔黄土,是他最安宁的归宿。为什么选择了这里?不为阴阳,不为风水,只因为这是入蜀的咽喉,他要永远永远地守在这里,守住这一片他付诸热血与梦想的地方,生而治蜀,死犹护蜀!在向后主自报家产时,他坦然无私心,家无余财,外无营盈!

连亘的群山为他肃穆,绵延的大地为他低泣。是怎样神圣的感召,让巴蜀震撼,令敌国亦为之痛伤?

历史是安静的,走下神坛的诸葛亮,依然是那位呕心沥血、为了一个承诺披肝沥胆的诸葛亮。

寒风瑟瑟吹过五丈原。那颗赤色的大星闪耀着它的光芒、滑过幽深的天际,似乎就已经注定了诸葛亮这个名字要千千万万代流传下去。

秋风再度吹起,杜甫看到了,他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陆游看到了,他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岳飞看到了,用他气壮山河的大毫,啼血而就“出师二表”,像挥斥万里黑夜的一道闪电。

大忠,大智,大仁,大勇!在中国的历史上,一个政治家所能为百姓做的,诸葛亮几乎都做到了。那么对他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尽管,诸葛亮也有局限,也有不能为,但是像他这样的人又有多少?我们不该把他奉若神明,却也应该给他历史应有的定位。种种的挑剔,所谓的“还原历史”又给了历史多少公平呢?矫枉过正的心态会歪曲历史原貌,更达不到以史为鉴而知兴替的目的。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正值得人们去关注和思考。

历史是清冷的,八阵图沉默,静静地看江流石不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作文介绍三:忠与义的交织——走进宋江

全文共 909 字

+ 加入清单

“山东及时雨,孝义黑三郎”,“仗义疏财,忠肝义胆”,“梁山呼保义,郓城宋公明”,这一切的声音,都在共同呼喊着一个名字——宋江

一个父兄眼中“孝字为先”的孝子,一个朝廷眼中“水泊草寇”的顽劣之徒,一个由“忠”和“义”交织而成的历史碑文。

施耐庵笔下的宋江是《水浒》中矛盾的中心,在报效朝廷和建设梁山中,在尽孝道和上梁山中,他始终处于矛盾之中。但最核心的是他在“忠君”与“仁义”间的选择。

宋江是“仁义”的,“及时雨”的称谓非他人能及,“救晁盖”、“济武松”、“杀阎婆”、“三打祝家庄”,这一幕幕至今仍然历历在目。“生死之交一碗酒”是他的人生信条,“急人之所急”是他的做事准则,这一切,都树立了他在一百零八将中的地位,位列天罡,执掌地煞,何等的荣耀;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何等的畅快;劫富济贫,攻城略地,何等的威风。

但这恰恰是施耐庵为宋江吹响挽歌前的空响,宋江毕竟还是一个郓城小吏,在他的骨子里,透着的是对大宋王朝忠贞报国的志向。“敢笑黄巢不丈夫”是宋江留在望江楼的诗,看似轻视朝廷,实为他因报国无门而空自叹息。

不论是晁盖打曾头市后的私见宿太尉,还是水淹高太尉后的盛情款待,亦或是晁盖死后,替换“聚义厅”为“忠义堂”大匾,处处透着他对朝廷招安的渴望。然而他却忘了,在腐朽的赵宋王朝里,哪有他一个郓城小吏的生存空间。

可悲呀,可叹!可怜梁山一百单八将盛极一时,最后却落得死散凋零。

纵然面对这些,宋江在忠与义之中放下了曾经紧握的刀枪,在忠与义中作出了最后的选择,对于宋朝的毒酒,他一饮而尽,想以死“表明忠义”,更令人惋叹的是,为防止李逵再反朝廷,也让他服毒酒随他而去。

留下的只有“茫茫乾坤方圆几何,成大任,重大义,男儿本色……”的悲歌。

宋江在施耐庵的笔下完成了他的使命,他在忠与义的交织中,迷失了自己,最终只能淹没在宋王朝的浪花之中,在“忠君”与“仁义”之中,他选择了忠君,选择了一条看似美丽却永无出头之日的道路。

他走了,或许他依然会笑对朝廷,依然毫无怨恨,留给我们的只有无尽的感慨。

如果可以重来,我愿看到那个真正“笑黄巢”的宋江,那个水泊里“替天行道”的宋江。听,他又唱起了那首歌,在芦苇水道中飘得很远,很远:“生死至交一碗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全文共 915 字

+ 加入清单

站在居高临下的地带,遥望着眼下的山水洲城,寒风凛冽,呼灌而来。红透满山的枫叶,如你一腔爱国热血,真挚永恒。对着天空呼啸而去的老鹰,如你远大的志向,劲击长空。没有历代文人骚客的悲秋情怀,有的只是那辽阔的胸襟以及对往事深深的回忆。

你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对学校十分挑剔的你在这里居然安了家,因为这里有赏识你的老师,有理解你的同学,这里还有伟岸的岳麓山,多彩的橘子洲头以及养育了无数代湖湘子女的湘江。少年的你风华正茂,常常挥洒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可你并不迂腐,与同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你的挚爱;你更会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毕业后的你怀着满腔抱负组织的新民学会,创建共产主义组织,为的是挽救国家于危亡之际,就人民与水深火热之中。之后你又进行了一系列革命活动,面对蒋介石的不守信用,面对国民党留给中国的烂摊子,你深切认识到,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对于别人的野蛮,您采取的是以硬碰硬的举措,就因为您的这句话,改变了中国共产党创党以来的重大思想失误,因为这句话,您也真正站在了中国历史舞台上。

那年,您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湖南,开展革命活动,您相信湖南人民,相信您曾经求学的这篇土地,这片土地上曾经挥洒过你的热情,一展过你的抱负。再次回来,却是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因为你相信,湖南有你的过去,你的未来,将更为辽阔,你坚信中国革命将由你们年青一代有识之士完成。

于是你重游岳麓山,橘子洲头,永用完全不一样的心情去看待这一切,当时正值秋季,橘子洲头上,草木不盛,无多少生机可言。而你,俯瞰着整个橘子洲头,用一代伟人的情怀以及革命乐观精神来看待这一切,胸中有感而发,转瞬泼墨成词,一首《沁园春长沙》就此流芳百世。

又是一年秋风寂寥时,我,秉着游玩的心怀,再次站到了那座刻有沁园春长沙的石碑前,再次看到那激扬的文字,心中似乎也领略了一点那份洒脱的气概,于是心中默念道: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全文共 7870 字

+ 加入清单

【篇一:爱因斯坦复活之后】

21世纪的一个傍晚,在一个忙碌的实验室里,一群科学家欢呼起来了。他们刚刚成功地把爱因斯坦的记忆移植到一个当代人的头脑中。一夜之间,全世界都轰动了,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疑惑:这个“爱因斯坦”会做出什么伟大的事?

美国的爱因斯坦研究实验室立即把这位爱因斯坦接班人请了过去,他们要让他在那里工作并且给予优厚的待遇。爱因斯坦还是那样谦虚,淡泊名利,不过他还是同意留在那里工作,毕竟他要为社会工作。

时间并没有因爱因斯坦的重生而放慢步伐。整整一年过去了,爱因斯坦没有任何建树,人们茫然了。不久,人们得到了解释:爱因斯坦的记忆还停留在20世纪,目前他正在熟悉实验室的环境和仪器设备。随着时间的推移,爱因斯坦已经熟悉了各种仪器设备,但他的工作还没有步入正轨,因为他所提出的理论早在十几年前就被后辈科学家论证了。

实验室的领导召开会议讨论了这一问题。他们一致认为这位新爱因斯坦的知识结构还处在20世纪,所以完全无法与当今接轨。他们还认为,现在这些知识并不重要,他们需要的是爱因斯坦的思维。

随后,他们拜访了美国医学会的会长,表明了他们的意见,但医学会长在听取三位专家的报告后却告诉他们,医学所能移植的只是记忆,并不能移植思维,换句话说,他们所做的不过是提供一台活的储存器。

实验室的领导失望而去。但身为科学家,他们明白要想使爱因斯坦真的重生完全没有可能了。此后,喧嚣一时的记忆移植终告一段落,但它也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思索。

记忆的移植不过是经验和知识的传递,它不涉及大脑本身,更不会令一个弱智者变得思维敏捷。因此科学的进步决不能寄希望于移植老一辈科学家的记忆,未来只有靠我们自己去闯!

【篇二:至圣】

文庙,是古时的学府。文庙大成殿,是文庙精神的中心。中华各地的文庙大成殿中,当面傲立的,便是中华儒学之始者——孔子。

可以说,任何一个中国人都知道孔子,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崇敬孔子。孔子生前并非皇族,但在其以后的时光封号却一再提高,从“大成至圣先师”,直到“大成至圣文宣王”,孔门盛极一时,孔子万古流芳。

儒士注重个人的修养,孔子做为儒士之首,自然是修养极高的人。孔子一生行迹依《礼》,非礼勿行。颜回去世,孔子赞曰:“圣哉,回也。”内心极推崇他,但依礼反对厚葬。他对诸侯公卿公然欣赏天子乐舞而感到愤怒,他对列国不纳其言感到委屈,但又绝对平静。身处乱世,一老者默对现实,独善其身。既有伯夷叔齐般高义,又有微子、箕子、比干之胆识。“见贤思齐”是他的理论,论语中他直抒胸臆:“殷有三贤人。”

儒家求出仕,孔子自然亦是。在做鲁相的日子中,其能大展其才,但因国君不明,只得周游列国。或而谓之游,可绝非游说之路——诸侯无一纳其言。但其在天下纷争中,为天下奔走,为他人奔走。在所有人都觉得“礼”已不会富国强兵之时,其却矢志不谕:东方诸国遍布了他的足迹,中华大地散满了他的喟叹。圣人居于天地间,绝非呼天抢地地狂号,只是留下一片静默,一片永恒。“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静默中蕴涵了无穷的力量。

孔子的思想之所以能传至今日,是因为其在教育上的贡献。孔子七十二门生为贤人,另有三个人感其教化。孔子身体力行的教学,是无愧于先师的称号的。他的学生有的富甲天下,有的潜心学问,有的能通灵于天地,有的傲立于庙堂。孔子注重文化的传承,其修《春秋》、《诗》虽是为儒家而修,对《诗》的内容也有一定的曲解,但无疑将中华的文化传了下来。否则哪有“关关雎鸠”的千古绝唱?孔子是个文化人。他回望历史,低首是现今,远望是将来。汉代的独尊儒术使其学术的传承初见成效;传至宋代,程朱理学的高峰,也是孔子精神的续扬。一门能傲立千年的学术以其时间之长,内容之丰富,以及能代代相传不断创新,证明了它在华夏的生命力,无人可挡的生命力!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的精神,他的学说也随川前行,奔流不止。

孔子为圣,圣者之圣。纷争之春,多事之秋,乱世间,圣人傲立。其对自身的感怀,对社会的关注,对教育的投入,对文化的贡献:仅有一项便可傲立于天地,何况全材乎!

步入文庙,孔子静默。一身宽服的他目视远方,目视将来。“圣人不拘于时”,他自能望见将来,不知儒士能否长存,但儒学必定仍扎根每个国人的心中。

个体之圣人,社会之圣人,教育之圣人,文化之圣人。

【篇三:风雨任平生】

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风雨无阻,“风雨任平生”的一生。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

苏轼一生的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响彻在那里的天空中,响彻在那里的人们的心坎上。他的“一蓑风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物;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我们的人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了多少的英雄豪杰。我们的苏轼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像一个关西大汉,手持铁板,大声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是他历经风雨后的坦然,这是他真情的告白。他知道在有生之年要用美酒来面对如画的江山,如梦的人生。

古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丽的西湖承载了多少中国文人的梦,苏轼虽被贬至此,然而他没有悲怆,没有哭天地,没有愤愤不平,风雨任平生。他懂得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简单道理。于是,一道苏堤便横卧西湖。他要让西湖储藏的心灵,淹没去他所有的痛苦,所有的忧伤。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是他被贬至天涯海角的海南所作的诗。他用荔枝的甜美先去了官场的污垢。他宁愿一辈子做一个普通的海南人,每天尝尽甜美的荔枝。你看这是一个何等豁达的心境。官场的风雨,生活的风雨均无法阻挡他心灵的前行。他要让他的一生过得甜美、豁达。

《明月几时有》一词道尽了诗人在外想家想人的心境。“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然而他也没有因此悲伤叹息,对生活失去勇气,失去信心。他让天上的明月传达自己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人,家人的思念。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仅让他的风雨的一生得升华,而且抚慰了多少中国人思乡思人的心灵。这个时候,他把其豁达的心交给了饱怀思念之情的人们。他要告诉他们——生活的风雨摧不倒我们,我们同在。

风雨的一生;豁达的一生;美丽的一生;多情的一生。

苏轼,永垂不朽。

【篇四:忠与义的交织——走进宋江】

“山东及时雨,孝义黑三郎”,“仗义疏财,忠肝义胆”,“梁山呼保义,郓城宋公明”,这一切的声音,都在共同呼喊着一个名字——宋江。一个父兄眼中“孝字为先”的孝子,一个朝廷眼中“水泊草寇”的顽劣之徒,一个由“忠”和“义”交织而成的历史碑文。

施耐庵笔下的宋江是《水浒》中矛盾的中心,在报效朝廷和建设梁山中,在尽孝道和上梁山中,他始终处于矛盾之中。但最核心的是他在“忠君”与“仁义”间的选择。

宋江是“仁义”的,“及时雨”的称谓非他人能及,“救晁盖”、“济武松”、“杀阎婆”、“三打祝家庄”,这一幕幕至今仍然历历在目。“生死之交一碗酒”是他的人生信条,“急人之所急”是他的做事准则,这一切,都树立了他在一百零八将中的地位,位列天罡,执掌地煞,何等的荣耀;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何等的畅快;劫富济贫,攻城略地,何等的威风。

但这恰恰是施耐庵为宋江吹响挽歌前的空响,宋江毕竟还是一个郓城小吏,在他的骨子里,透着的是对大宋王朝忠贞报国的志向。“敢笑黄巢不丈夫”是宋江留在望江楼的诗,看似轻视朝廷,实为他因报国无门而空自叹息。不论是晁盖打曾头市后的私见宿太尉,还是水淹高太尉后的盛情款待,亦或是晁盖死后,替换“聚义厅”为“忠义堂”大匾,处处透着他对朝廷招安的渴望。然而他却忘了,在腐朽的赵宋王朝里,哪有他一个郓城小吏的生存空间。可悲呀,可叹!可怜梁山一百单八将盛极一时,最后却落得死散凋零。

纵然面对这些,宋江在忠与义之中放下了曾经紧握的刀枪,在忠与义中作出了最后的选择,对于宋朝的毒酒,他一饮而尽,想以死“表明忠义”,更令人惋叹的是,为防止李逵再反朝廷,也让他服毒酒随他而去。留下的只有“茫茫乾坤方圆几何,成大任,重大义,男儿本色……”的悲歌。

宋江在施耐庵的笔下完成了他的使命,他在忠与义的交织中,迷失了自己,最终只能淹没在宋王朝的浪花之中,在“忠君”与“仁义”之中,他选择了忠君,选择了一条看似美丽却永无出头之日的道路。他走了,或许他依然会笑对朝廷,依然毫无怨恨,留给我们的只有无尽的感慨。

如果可以重来,我愿看到那个真正“笑黄巢”的宋江,那个水泊里“替天行道”的宋江。听,他又唱起了那首歌,在芦苇水道中飘得很远,很远:“生死至交一碗酒……”

【篇五:风流人物故事──男人孟轲】

两千年前,太史公司马迁读《孟子》,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遂废书而叹。老先生所叹者,是以为利乃乱之始也。两千年后,我读《孟子》,也不禁废书而叹。我所叹者,是前贤亚圣孟子身上的那股咄咄逼人的英武之气和沛然淋漓的阳刚之气。人说:大哉孔子!我则想说:英哉孟子!天地间一伟丈夫,真男人也。

读《论语》与读《孟子》,感受迥然有别。前者循循善诱,吉光片羽,如雨露之养,时风之化,是典型的温柔敦厚的儒雅风范;而后者口若悬河,滔滔汩汩,其势不可当,“其锋不可犯”(苏洵),雄辩无碍,一泻千里。孔子更多的时候是教育自己的三千弟子,故心平气和,大言炎炎,诲人不倦,在人们眼里是一个“至圣先师”、蔼然仁者。孟子更多的是向不可一世的君王陈说自己的为政之道,故尔常常踔厉风发、意态亢昂,有时甚至带有火气,言辞犀利,显露出十足的刚直不阿、磊落恢弘的大思想家的个性,有一种睥睨王者的人格风范和精神气度。尽管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为争霸天下,莫不纷纷采取功利主义的攻伐之术,以为孟子的“仁政”治国方略“迂远而阔于事情”,也即见效太慢而不肯采纳,但在孟子义正辞严的强大思想攻势下,不能不一时心悦诚服。而孟子并不为了让君王接受自己的政见而屈尊阿附,他无意于取媚讨欢,弄个一官半职干干。他不仅没有丝毫的奴颜媚骨,反而常常直刺君王的痛处,陷这些愚不可及的家伙们于尴尬难堪的境地,不得不“王顾左右而言他”。每读书至这样的段落,便情不自禁再三嗟叹:孟子孟子,何其智勇!孔老夫子曾批评他的学生子路过于勇,而他的嫡传弟子孟轲,其勇较之于子路则更胜一筹。儒家提倡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不讲勇,但是,勇,实在该是男人的本色啊!

不知怎么回事,一提起文人书生,就是一副文弱、寒酸、迂阔的窝囊相,让人“不足观”,不大瞧得起。然而,在文人老祖宗孟子身上能寻出半点窝囊的影子吗?他若知道后世文人把自身形象糟蹋成那种样子,肯定会怒发冲冠,大骂子孙不肖的。孟子实在是为后辈文人树立了刚直英武的楷模。男人的形象不只让剑客游侠武装专美,文人亦男人也。《孟子》中记载,一次,孟子要去朝见齐王,齐王正好派人对孟子说:“寡人本应去拜访你,但不巧感冒了,怕风吹,如果你能来朝,我可以接见你。”孟子一听这话,反而不想去了,于是回答说:“刚好我也病了,不能上朝见王。”第二天,孟子却到东郭大夫家吊丧。公孙丑说:“你昨天托辞有病,今天却去吊丧,这样不太好吧?”孟子理直气壮地说:“昨天病了,可今天好了,为什么不能去吊丧?”以臣子的身份公然与君王较劲,没有一身的正气、骨气、胆气是不行的。孟子曾引一位勇士的话说道:“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都是男人,谁怕谁呀!又有一次,孟子离开齐国,在昼邑歇宿。一个人想替齐王挽留孟子,便大模大样端坐着跟孟子说话,孟子不理他,趴在几上装睡,那人很不高兴,孟子就坦率地教训他:对一个年长的老头子应该懂得礼数!在孟子看来,一些峨冠博带的君王,只不过是贪财、好色的草包蠢货,或者是率兽食人的民贼,哪里值得老百姓仰望尊敬?!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英雄气概,溢于言表。孔子制定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纲常礼数,孟子并未昏愚地全盘接受,他提出:民为贵,君为轻。他遗世独立,傲岸宏达,凛然不可侵犯,完全不把一些平庸的君王放在眼里。

相对于孔子的“君子”学说,孟子给中国传统文化人格增添了一个意义深远的概念: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丈夫者,男子汉也;大者,巍巍乎崇高也,“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一怒而天下惧并非真正的大丈夫,蛮勇斗狠、奸诈残忍、蝇营狗苟、见利忘义之徒更难望大丈夫项背。真正的大丈夫是光明磊落的人,是意志坚定的人,是富有仁德的人,是胸怀宽广的人。大丈夫人格的获得,孟子有一秘诀:善养浩然之气。何谓“浩然之气”?他说这种“气”“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这是一种崇高刚强的正气,一种不可势压利诱的骨气,一种超迈雄放的豪气,一种无所畏惧的勇气,一种宏毅坚定的志气。孟子这一特点,是他的精神导师孔子所不及的。宋代理学家朱熹说:“孟子有些英气。”近人林语堂说:“我们读孟子,可使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孟子尝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种苦心孤诣的教诲,一直使得后代文人们进退有据。不管身在魏阙,还是远处江湖,都不应失去了做人的立身根本,培养浩然正气。孟子身上那种有棱角、有个性的哲人风采、英俊气度、男人本色,成为一条汲之不尽的文化源泉,更行更远还生。

【篇六:堂·吉诃德新传】

桑丘带着他的主人堂·吉诃德和他的朋友们来到了现世。他为他的主人的疯疯颠颠深感头痛。听说,现世有人能够移植记忆,桑丘非常高兴,因为这一移植便可将其主人头脑中的关于古代侠士的记忆去除了。记忆移植手术非常顺利。

堂醒来了的第一句话是“我的电脑呢?快把我的秘书叫来……”桑丘呆呆地站在那里,因为他已经无法再认识这位新堂了。据了解,堂换的是电脑奇才比尔-盖茨的记忆。难怪堂是那样的现代呢!

桑丘带着他的新主人,有些懊丧地回到故园。堂不再去追赶那些羊群,也没有再去傻乎乎地与大风车搏斗,而是天天思考计算机的开发。听说堂回来了,朋友们都来看望他。新堂出来向他的朋友打招呼,这可把朋友们吓坏了。

看,堂穿的是什么呀!黑色的,带有明晃晃、亮晶晶的东西(其实那是扣子),脚下不再是牛皮靴,是没有筒的鞋。人们呆住了。桑丘急忙出来向大家解释原因,大家更觉得不可思议。“现代人类怎么这么厉害!他们发明了什么电脑,还有什么英特网全球通,坐在家里便可以漫游世界,这会儿竟然把什么比尔的记忆移植到我们堂的头脑里来了……”接着便是人们的慨叹声,啧啧声。

新堂觉得很是光荣。他一字一顿地说:“各位,在以后的日子里,为适应全球信息化的需要,我建议大家去学电脑,我会免费教你们的……”刚说到这里,人群在一阵潮涌般哄笑声后,便散去了。新堂有些诧异,桑丘也有些懊丧。

新堂在以后的日子里,常常大发脾气,向桑丘要电脑软件,要秘书,要电脑资料……这使得桑丘感觉到比以前更加难过,更加头疼。桑丘左思右想,最后还是决定把比尔的记忆去掉,把原堂的记忆换回来。

黄尘古道,瘦马飞奔,一把长矛在空中乱摇。做了记忆复位移植的堂·吉诃德又回来了……

【篇七:人生的斗士】

他不仅是现代科学界的泰山北斗,这是一位永远战斗不息的人生斗士,他是谁?他就是史蒂芬·霍金。

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破旧的花架,那么因为他的坚强意志,变得繁花似锦,光艳夺人;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漆黑的夜空,那么因为他的坚强意志,变得繁星闪烁,熠熠发光;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贫瘠的土地,那么因为他的坚强意志,变得葱葱郁郁、油油翠绿。是的,他的成功,不仅仅是他的科学成就,其原因中更值人称道的是他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对人生的无比自信,这造就了一个时代的伟人,人生的斗士。

先来想想他的成就,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艰辛,写出了着名的《时光简史》,推动了科学界的飞速发展,为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他也被算称为与英国的牛顿和爱因斯坦并列的世界三大科学家之一,他的成就足以临驾上当今科学金字塔的顶峰,成为一颗最耀眼的北斗星。

我们在惊叹他在事业上的非凡成就的同时,也不免会感叹他命运的不幸和他意志的无比坚韧。在他身上,不仅闪耀着智者无比的光彩,更散发出一种斗士所特有的一种韧性,他是精神睿智的结晶,是人格力量的聚集,他,是人生的斗士。

记得他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有个女记者提出了一个令全场顿然无声的无比尖锐的问题,她问:“霍金先生,难道你不为被固定在一个轮椅上而感到悲哀吗?”众所周知,霍金是个全身瘫痪的人,只有一些手指可以活动,其命运是无比悲惨的。然后,霍金很镇定自若地用手指在键盘上敲出了这样一些字:“我没有悲哀,我却很庆幸,因为上帝虽然把我固定在这轮椅上,却给了我足以想象世界万物,足以激发人生斗志的能力,其实,上帝对人是公平的。”他的回答得到了全场最热烈的掌声。是的,他战胜了命运,战胜了自己。朋友们,你们是否已为霍金这种“日破云涛万里红”的自信力和“泰山崩前而不动”的坚强所折服。是的,人生的斗志,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现;人生的斗志,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镶嵌。

也许,在我们人生道路中我们会遇到这样那样或那样的挫折,但我们要坚信,命运由自己掌握,让我们怀着刘禹锡“直手天上争春回”的豁达,拍拍我们身上的灰尘,继续我们的人生旅程,去追求我们的理想吧!

霍金,他就是火,点亮了我们前进的灯;霍金,他就是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篇八:照海倚天】

历史被如沙的时光悄悄地掩埋,当我们回首时,已了无痕迹。然而当我们真正回首去聆听和抚摸这尘封的记忆时,却总有那一串串的姓名在大漠的鸣沙中突兀,回荡。

如烟往事,似水流年,却带不走这样一个熟悉的名字,一个为人所倚赖,为人所唾弃,为人所敬佩,为人所鄙薄的名字——曾国藩。

数峰无语立斜阳,也许曾国藩本人留给后人的,也是一块默默的无字碑。一个年少时就才学出众的天才,一个二十多岁就考取进士的少儒,一个当清政府在太平天国打击下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之时挺身救驾的勇者。他曾在官场上春风得意,官至极品,也曾饱受倾轧,郁居乡里;曾在战场上带甲百万,挥斥方遒;也曾一败涂地,差点投水自尽。这截然不同谜一般的身世,也许也正是他一生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融合在一起的折射吧。

内圣外王,不错,这正是国藩一生孜孜以求的人生境界。翻开《曾国藩家书》,翻开《冰鉴》,翻开属于国藩内心的那一页,我为之所震惊,这难道就是扬名政坛,决战沙场,坚忍果断的清廷柱石?不!不像啊!湿润隽永的文辞,语重心长的告诫,诚挚由衷的认错;一派慈和,一派忍让,更有一份曹植的“烈士多悲心”。我不由惊叹,我不由折服,我不由反思。历览前贤,有秦皇汉武的风骚,有唐宗宋祖的文采,有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弯弓和大雕。可又有谁,能像内圣外王的曾文正一样,为官则清正无私,举贤若渴,为将则机智沉稳,步步为营,奇正相佐,为儒则谦和内敛,毫无文人的狂傲之气,为父为兄则严于律亲,不使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曾国藩是一个永远让人无法读明白的人,是一个文人,是一位儒将,是一个好官。也许也只有毛泽东主席的评价最中肯:“曾国藩是地方阶级里最厉害的人物。”

无可奈何花落去,毕竟人无完人,安庆城破,大辟三日;天京陷落,大辟十日;投靠外国……这些是事实,不知是有意,还是不得已。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流年似水,时光如电地过去,也许,只有历史才能让“无字碑头镌字满”,也许也只有历史,才能最好地诠释曾国藩在天京城破,黄袍欲加身之时写尽生平心境的一句话: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全文共 400 字

+ 加入清单

很早我就看了三国,三国里面最喜欢的不是正人君子刘备,也不是最后夺得了江山的司马懿,而是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的曹操。

曹操可真是个霸气,令人震撼的人物。我从小就学了他的很多古诗词,例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例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例如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虽然学过他的诗词,当时对这个人,这些诗句倒是没多大的感触。如果看了三国,又读了三国时期的一些历史著作,才让我能够真正的了解这个人。他一生中虽然也做了不少坏事,杀了不少人,因为疑心,也让很多人冤死,但是他杀伐果决,处事不惊的性格让我敬佩。同时他的诗词现在看来也是写的极好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是何等的人生态度才能写出这样的诗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看着波澜壮阔的沧海,他写出观沧海这首诗,写的多么波澜壮阔,让人尤临眼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这是怎样的感想,才能写出这样的诗?

我觉得某种方面来说,曹操算得上是风流人物,也是让我感叹万千的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话说千古风流人物记叙作文

全文共 752 字

+ 加入清单

古往今来,风流人物数不胜数。这些英雄一次又一次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含义。

他们昂首自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他们都是铮铮铁骨,舍生而取义;他们个性张扬,从不谄媚权贵......

一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大宋已经山河破碎,江山摇坠的时候。文天祥即使有着赤胆忠心,也不得不长叹。多年的抗金救国,失败一次次在眼前,他心中更是万分凄凉。他,一介书生,又怎能换来大宋以往的辉煌!但是他面对敌将的话,心中顿时怒气腾腾。因为他知道必死无疑,又怎么能够叛国投敌!

于是他选择从容就义。

二 陈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是陈涉仰天质问的一种气魄!

在秦王的压迫剥削的暴政下,他从小立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为天下的百姓抱不平,为苍天而咆哮!

于是他决定揭竿而起。

三 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身处蜀地,心却留在长安。蜀道难啊,难于上青天。李白笔下的那一股力量,那一抹雄心。可是本以为可以大展宏图,一施抱负。但却落得日日想着为帝王粉饰太平,这又怎么是他心里所愿意的呢?!他是不羁的,他笔下是苍劲有力的。

于是他游遍天下山水,造就半个盛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国忧民的范仲淹叹息。担心国土的留失,担心老百姓的安危。

诸葛亮聪明过人“未出茅庐而天下三分。”成为刘备的辅佐。成就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可是他又怎能像辅佐刘备那样,去辅佐“阿斗”呢?

唐雎不辱使命,为那一份区区五十里的国土。用他那善于外交的能力,与彗星袭月的坚定。让秦王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布衣之怒”。最终保住了国土。

这些千古风流人物,成为我们的学习的榜样。虽然我们不用舍生就义,但是我们应学着飘然洒脱的生活,洁身自好。应该赞叹,也应该相信自己,勇敢立誓,拥有远大的抱负。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全文共 1232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赛龙舟,粽叶飘香。一个人与一个节日、一个民俗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翻开这一页,你的“离骚”在深深的哀伤和崇高的.义气中似乎仍有启迪后遗症。我背诵你世代相传的诗歌。我渴望穿越浩瀚的时空与你交谈,追求你生活中我极为着迷的美好品质

你出生在一个名门望族。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你可能是一个衣冠楚楚、衣食无忧的花花公子。你可以玩一整天,吃一顿丰盛的晚餐。然而,在这个你不应该熟悉这个世界的年代,你厌倦了身边的衣服和酒,转而对穷人投以同情的目光。在那个时候,你已经通过浮光掠影的泡沫看到了社会的残酷本质。你深邃的思想和崇高的意识说服了我。你踏踏实实,充满朝气。你知道前面的路决不是平坦的,但你可能没有想到,这条路充满了障碍和危险。你的才能和抱负终于展现出来了。但是为了回应你的反对和诽谤。当你面对这些尖锐的恶意时,你会感到无助吗?那些官僚主义者和贵族陷入了世俗财富的泥潭。如果你和他们一起沉下去,你也可以救自己。但你没有。你宁愿被毁灭、被排斥、被放逐,也不愿放弃你那颗崇高而原始的心。很多人不明白:你为什么要麻烦?但是我想你不会忘记那些饥饿的人们的绝望的眼睛,即使他们是混浊的,在朱门外面,贵族们推着他们的杯子,换着他们的杯子;我忘不了村里女人的伤心哭声,她的丈夫被带到部队去了;我忘不了那位因干旱而被前来收税的官兵殴打的老人枯槁的背脊。所以你可以保持你的灵魂高度。你之所以如此,不仅因为你看到了人类的种种苦难,更因为你有一颗清明的慈悲之心,一颗牵挂国家和人民的真挚之心!你不会像那些高官一样梦想死亡,对老百姓的苦难视而不见。相反,你把你的心付诸行动,死而无憾。

然而,楚怀王在张颐的计划是短视的。清香王更是心胸狭窄,载你到了一个更加偏僻、更加艰难的江南。在那之后,楚国的崩溃就不可避免了,它的命运也就穷途末路了。凭借你的才华,你可以去其他国家寻找另一条出路。但你没有,因为你是屈原,楚国的屈原。尽管这个国家曾经给你带来了种种痛苦和不公,你仍然深深地爱着她。但事情到此为止。山河变了主人,你的夙愿没有实现。所以你跟着你的祖国沉入汨罗江。你投河后,当地人立即划船救你,但再也没有找到你。为了表达哀思,人们在江河上划船,然后逐渐发展成龙舟赛。老百姓怕河里的鱼吃了你,就一个接一个地回家拿粽子扔到河里,免得伤到你。后来,吃粽子成了习惯,汨罗河边,你跃跃欲试,把自己立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丰碑,千百年来后人都会仰望。汨罗江的潺潺流淌,流淌着我的思绪。作为皇室的重要大臣,你是站在劳动群众一边的。住在寺庙里,你担心这个世界。住在荒野里,你在看庙宇。你们“长眠遮泪,哀民生难”。你以民为本,尊重天与祖,同情人民,求他们的命令,对人民充满深切的同情和同情。你虽已逝去,但不朽的精神升华了整个时代“你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你对高尚正直的坚守,如涓涓细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洪流,驰骋在历史的河床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让我们燃烧的双眼向着更加深远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千古风流人物

全文共 740 字

+ 加入清单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大泽乡声音嘈杂,热闹非凡,夹杂在磅礴大雨中,在天空中盘旋,久久不肯逝去,而随之而来的响喝,却让秦帝国摇摇欲坠。听是陈胜吧!“兄弟们,忍无可忍,无需再忍!跟我杀向秦帝都,平分天下吧!”早年的鸿鹄大志,成就今天的一代王侯。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伐无道,诛暴秦。成为一段历史佳话。

“一对足千秋,两表酬三顾。”

对着刚写完的出师表泪流满面,内心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是啊!随着先帝驰骋疆场已经二十一年了,这二十一年中除了取得了益州汉中又有什么功绩呢?真是辜负了先帝对我的厚望,难酬三顾茅庐的恩情啊!想着想着,又去研究中原地势了,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战场上,运筹帷幄,步步为营,以一颗赤子之心,报答先帝。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来到朝廷中一月了,天天无所事事,只是喝酒。我烂醉如泥的躺在那里,皇帝又来传唤我,顿时酒醒了一半,心想终于可以为朝廷为社稷做一点事了。到了宫中听到皇上的命令,酒醒了,原来就是为皇帝写歌词娱乐。又这样过了一年,我终于受不了了,干脆辞官去游历大江南北奇山异水,过着浪迹天涯的日子,想着,收拾了金银细软……

“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寒窗苦十载,现在却被奸臣当了我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唉!在长安城带了一阵,回到家里,小儿子已经被活活饿死。“所愧为人父,无食至夭折”。终于安史之乱爆发了,我顶着战乱的危险,去见唐玄宗。“三吏三别”似乎是对唐王朝的诉控,但是他始终是一位爱国志士,始终不改变报国的志向。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虽然这些人物的生命早已消逝,但他们的精神用放光芒!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