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卫风俗作文【精品20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还是对筹莫展吗?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中卫风俗作文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浏览

1013

作文

1000

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1123 字

+ 加入清单

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史记》“武帝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风土记》:“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同时又有另一种端午节食,称为“龟”也只在晋朝昙花一现,随即销声匿迹。只有《风土记》中称为“角黍”的粽子,因为附会在屈原的传说上,千百年来,成为最受人欢迎的端午节食。

吃粽子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粽子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当时主要有两种粽子,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到晋代,端午食粽子成为全国性风俗,“仲夏端午,烹鹜角黍”,这是西晋周处所作《风土记》一书中的明确记载。当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称“益智粽”。到了唐代,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的必备食品。唐人姚合“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的诗句,反映了当时食粽之普遍。宋代时,出现了用“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子”。元代的粽子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突破了菰叶的季节局限。明代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核桃,品种更加丰富多彩。今天流行的“火腿粽子”则出现在清代乾隆年间。 .

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种多样,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含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饮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 “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古诗云:“唯有儿时不可忘,持艾簪蒲额头王。”意思是说端午节这天,孩子们拿了艾叶,戴上菖蒲,额头上用雄黄酒写了“王”字,以辟邪防疫。把雄黄酒洒在墙角、床底等处,可以驱虫,清洁环境。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雄黄酒外用尚可,饮则有害 ,必须慎用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春节风俗议论文

全文共 745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国一个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全国是上下举国欢庆,处处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气氛。

佛山的春节一般在农历的二十几就开始了。主要的活动包括逛花街,办年货等。佛山人喜爱逛花街,久而久之,这便成了佛山人过春节必不可少的活动。因此,按历代风俗,都会举行一次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这句是广东话。佛山人会在农历二十八的时候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把这一年不好的东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来临。年前,佛山人还会开油锅、蒸年糕。开油锅炸蛋散、油角、煎堆等,寓意来年的日子像只油锅,油油润润,富富足足。佛山人还爱蒸年糕,寓意年年高。

在年三十晚这一日,是整个春节的高潮。这一日,孩子们都会到处燃放烟花爆竹。不仅仅如此,大家还会忙于做年夜饭。佛山人对年夜饭的菜色十分讲究,既要美味可口,还要好意头。一般的年夜饭都会有鸡,俗话说无鸡不成宴,所以,鸡是少不了的。其次,就是一些应景的菜,例如:鱼,代表年年有余;发菜,代表发财;蚝豉,代表好事……吃过晚饭,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点,人气就越旺。

大年初一,大家都会睡到近中午才起床。吃过午饭后,佛山人会到公园去看表演或到亲友家去拜年。拜年时,不论带了多少礼物都不能是单数,因为俗话说好事成双。进了门,首先要对象说不一样的祝福语。对老人要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对有工作的人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而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拜年时,长辈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利是给未成年人,表示把吉祥和祝福带给他们。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在佛山,有这么一个俗语行通济,无蔽翳。这意味着在正月十五那一日,人们都会拿着行运风车和与生财同音的生菜走通济桥,祈求身体健康、财运亨通。除此之外,这一日还要吃汤圆,寓意和和美美,团团圆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重阳节风俗作文600字初一

全文共 1356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九月初九是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或“敬老节”。重阳节历史悠久,在战国时期就形成了,它有着非常多的习俗,比如说登高、赏菊、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九九重阳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是一个尊老、敬老的日子。于是,我准备给奶奶一个惊喜。

回到家,我弯着腰、蹑手蹑脚地上楼,像小猫一样悄无声息地踱到房门口,“噗”的一声,我跳了出来。咦,怎么没反应?哦,原来奶奶出去买水果了。我想,可以趁奶奶不在家,准备点什么。

首先,我将作业完成了,接着帮奶奶泡了一杯热茶。在倒开水的时候,些许热水烫到了我的手背,痛得我哇哇大叫,但一想到奶奶能喝到热茶,这点疼算得了什么!

这时,奶奶回来了,她进门放下包,准备倒一杯水喝,我指指那杯热气腾腾的绿茶,奶奶惊讶地问:“这是你倒的吗?”“不是。”我答道。“是开水先生和茶叶小姐在杯子里约会哩!”奶奶听了后,明白了我的心意,开心的摸了摸我的头,欣慰的笑了。

我看看钟,已经到新闻的时间了,便拉着奶奶坐到沙发上,打开电视,调到新闻频道,说:“奶奶,您看您最喜欢的新闻吧。”在一旁的我,还学着电视里的样子,给奶奶敲敲背、捶捶腿,小肉拳头敲得奶奶笑眯了眼,直夸我是个好孩子,我可开心了。

吃饭时,我把妈妈买的一只炸鸡腿夹到了奶奶的碗里,把另一只留给了自己。奶奶说:“这鸡腿还是你吃吧!”“不行,您吃!”我坚定的说。“你吃吧,这样你就能长的高大结实。”“不行,要胖的,我减肥!”“那我吃了就不会胖呀?”“您以前总是省给我吃,吃一两次不会胖的!”“你吃……”“您吃……”这只鸡腿就不停地在我们的饭碗里“转悠”。最后,奶奶拗不过我,只得把鸡腿吃了。“嗯,太油了!”奶奶说。“嘻嘻,这样才好吃嘛!”我得意地大笑。奶奶也笑了。

晚上,我睡得可真香,大概连导弹爆炸也吵不醒我。还做了个好梦,梦是怎样的?你猜……

重阳节风俗作文600字初二6 6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之间又到了这年的国庆节,并也迎来了我们的传统佳节——重阳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又被称之为“重九节”和“老人节”。重阳节的活动十分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放风筝、吃重阳糕、插茱萸……

说到重阳节,它源自于战国时期,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分为“阴”“阳”两类,“阴”代表着黑暗,“阳”则代表着光明与欢乐。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为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两阳相重,便称之为重阳节。

重阳节,敬老是必不可少的。尊敬老人,先要从我们身边做起:比如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他们奋斗了一生,都是为了我们。现在他们老了,我们身为他们的.晚辈,身为他们的子孙,是时候该我们孝顺他们,帮助他们了。将我们中华民族的孝道发扬光大。

孟子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敬老人,不止局限于我们的亲人。如今,有许许多多的空巢老人。他们因为各种原因,没有人陪伴,没有人关心。但我们都是祖国的一份子,都同为炎黄子孙,也可以给予他们关心,也可以给予他们温暖。

孝敬老人,不要只在乎形式,不要在节日的时候才表达关怀,无需用金钱和物质去衡量关心的程度。身在外地的,一条短信,一通电话,只要是流露真心的问候,老人也会很高兴。经济不太好的,平时多帮老人做些家务,和老人聊聊天,也是的孝道。

孝敬老人,这不只是义务,是一份责任,更是一种源自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748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国家的节日有很多,比如:六一儿童节、五一劳动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但是我最喜欢的就要属正月十五元宵节了。

我的家乡每到元宵节这一天,就要吃元宵。先准备好材料:糯米粉、馅料(蓝莓酱,草莓酱等等)。先加入水和糯米粉揉成面团,然后稍微醒一醒,醒完后,就要制作元宵了,把大面团分成好几个小面团,把小面团压扁,再在里面加入馅料,我包了好几个汤圆,但是都失败了,不是馅太少,就是馅太多,要不然就是没有包好,都露出来馅了。后来,我向妈妈请教了一下,妈妈边做边向我说,听了妈妈说的话后,我成功包出了汤圆,后来,我包的越来越多,越来越熟练了。包完后就要下锅煮了,先把水烧开,然后把汤圆下里面。煮到你觉得软软糯糯的就行了。在等待的时间里,我对锅中的一切只能是猜测:汤圆必定大了两三倍了吧,汤也有了汤圆的味道了吧。想着想着,锅开了,上面飘着汤圆的香味,忍不住让人多吃几口。把汤圆盛在碗里,我看着这些汤圆,情不自禁地用汤匙盛了一个汤圆,刚想往嘴里送,妈妈说道:"一会儿再吃,刚做好的太热了。"虽然听了妈妈的话,但是汤圆好像在让我把它吃掉,我不禁张开了嘴,把汤圆放进了嘴里,"啊,好烫啊!"我不禁又大叫了一声,我赶忙把汤圆吐了出来,过了好一会儿,汤圆有些凉了,我才把汤圆送进嘴里,软软糯糯的太好吃了,里面的馅也好吃,不一会儿,我就吃了两碗,听妈妈说,汤圆寓意团团圆圆。

晚上,我们在赏花灯,上面的图案各式各样,还有猜灯谜,我抽选了一张字谜,上面写着"一头牛被吞了牛尾巴",我一想,答道:"告!是告!"妈妈说我答对了,我特别高兴,于是又猜了下一个"顺着念,采花蜜;倒着念,比蜜甜”,我一想,肯定是蜜蜂,于是答道:"是蜜蜂。"我又答对了,一轮下来,属我答对的多。

元宵节可以赏花灯,吃汤圆,还有多种活动,我最喜欢的就是元宵节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云南的风俗

全文共 869 字

+ 加入清单

外公的坟墓在云南丽江的一座高山上,坟墓石头垒成的,墓碑上刻着龙,亲人的名字,我仔细找着,还能找到我的名字。附近还有一座坟墓是为老红军的,墓碑上刻了红军的头像,好像没有什么后人了,荒草凄凄的。

每年清明节,我们都要带上野炊的家什。我们与其说是去上坟,不如说是野炊。各家各户都带上食物,有的带火鸡,有的带鸭子,还有的会拉一只羊去。

那次,外婆拿着饮料和鞭炮,把一只大公鸡让我提着。上山很累的,山路很长,绕着山梁弯来弯去。

到了外公的坟前,就在石灶上架好了锅,我们分头去收集枯枝叶,我拖了一个枯树枝放在锅灶旁边。不一会儿,大舅赶着几头驴来了,每头驴驮着两桶水,驴脖子上的铃铛叮叮当当响着。

外婆开始烧水,我们就要插香了,关系亲近的就插三根,稍微疏远一点的就插一根的。

插完香,外婆让我们放鞭炮,纸壳弹到了我身上,待烟雾散尽,纸壳满地都是。我们在一圈石块外面跪着,开始烧纸钱,外婆念念有词,说:“在下面不要舍不得花钱,去买酒喝,再买几套衣服穿……”

红红的火焰窜起,香灰四处飘扬,我的脸变得很烫,衣服也特别烫。烧完了,我拍了拍膝盖上的土,去放炮玩。而大人必须忙着张罗炊事了。

大舅和二舅杀了鸡,叫我拔鸡毛,然后他们把鸡开膛破肚,清理内脏,切成碎块,开始煮了。

无数炊烟升起,风吹树叶沙沙的响,放眼大山上下,人们这里一群,那里一窝,都在忙碌着,传来了人语声,鸡叫声,放炮声。

不久,汤沸腾了,锅盖一上一下碰撞着,飘出一阵肉香。

这时,外婆在墓碑前摆了九个碗,摆出一个正方形,第一排倒酒,第二排放鸡,第三排盛饭,每个碗上放一双筷子。

外婆对外公喊道:“菜做好了,赶快来吃。”过了一两分钟,以为外公吃饱了,就把九个碗放到不远的草地上,外婆向着四周喊道:“野鬼快来吃饭,不要跟别人抢东西吃呵。”

然后,倒了酒,倒了饭,而菜倒到一个碗里。我们也开饭了,大人碗里倒了酒,一边喝酒一边划拳,外婆跟来的亲戚说这话,而我们小孩子大口地喝饮料,咬着鸡腿,大家都累坏了,胃口很好……

吃完了洗了碗,然后,我们要回家了,大舅赶着驴下山,临走时,外婆对着外公的墓喊道:“我们走了,你自己要保重……”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说明文作文:开斋节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776 字

+ 加入清单

据伊斯兰教经典记载,伊斯兰教初创时,穆罕默德在斋月满时进行沐浴,然后身着洁净的服装,率穆斯林步行到郊外旷野举行会礼,并散发“菲图尔钱”(开斋捐)表示赎罪,以后相沿成俗。

节日会礼前,回族群众都履行这种交纳课税的义务,通常按各家人口多少计算,舍散“菲土尔”钱。回族群众一般都自己愿意履行这种义务,否则就失去了斋戒的完美性。

开斋节时,成年回族穆斯林个个都要洗大净,沐浴净身。男女老少都换上自己喜爱的新衣服。回族群众聚会和活动的场所——清真寺节日前该维修的维修,节日里也都打扫得千干净净,有的地方还专门布置一番。大约到了早晨八点以后,回族群众个个腋下夹一个小毯子或小拜毡,从东南西北,四面八方,汇集到清真寺。当阿訇宣布会礼开始,回族群众铺下毯子或小拜毡,脱下鞋子,立即面向圣地麦加古寺克尔白方向叩拜。礼拜后,回族群众齐向阿訇道安,接着全体互说“色俩目”问候。整个会礼结束后。由阿訇带领祖坟念锁儿(《古兰经》选读),追悼亡人,然后恭贺节日,串亲访友。

节日中,家家户户炸油香、馓子、花花等,同时,还宰鸡、兔、羊,做凉粉、烩菜等,互送亲友邻居,互相拜节问候。一般中年妇女在家待客,年轻夫妇、未婚婿要带上礼物,在节日的第一、二天去岳家给岳父母拜节。许多青年还在佳节举行婚礼。节日期间回族的小辈要上门给长辈拜节。哈萨克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等还举行叼羊、赛马、射箭等活动。节日时的马也与平日不同,马身上扎满红色布标,马鬃和马尾上用红色绸束上几团野鸡毛;马鞍和套头的皮带上,系满各种花饰。

随着社会的发展,回族的开斋节也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全国回族聚居的一些地方,除参加聚礼等活动外,还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如辽宁省鞍山市的回族青年在节日里要耍狮子舞、踩高跷;河北沧州地区的回民在节日里喜欢表演武术;西北一些青年节日里喜欢摔跤、扳手腕,拧指头等;城市里一些回民喜欢游公园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春节风俗

全文共 1390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是三德范,那是一个风景优美的村庄,那里的春节有着独特的风俗

家乡过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就开始了,家家都买起了年货,忙里忙外的准备了起来。而小孩子们更是热闹,男孩子向大人要钱买鞭炮,女孩子缠着父母吵着要买新年衣裳。可平时‘小气’的大人们在这时总是大方地把钱从钱袋里掏出来给小孩买衣服、买鞭炮烟花。

看吧,每天都有几个是好朋友或者是亲戚的男孩子在胡同里放鞭炮;听吧,每天家门外头都没完没了地响着,什么二踢脚啊、窜天猴啊……各种各样的鞭炮声,随着几个男孩的笑声响了起来。我不知道别人听到这种奇妙而又特别的“乐曲”是什么感受,但我知道每当我听到这声音的时候心情都特别舒畅。

转眼间,已经是小年了,腊月二十三,孩子们差不多都放假了。这一天,大人开始忙活着包水饺了。晚上,一盘香喷喷的水饺摆在了餐桌最显眼的位置,看着是多么美味可口啊。这水饺的皮儿是父母的关爱,这水饺的馅儿是父母的期望啊。

腊月二十八这天,是赶集的日子,这一次赶集和往常的不一样,这不仅仅是一年中最后一次赶集了,而且这一天大多数人都是去买烟花爆竹。小孩跟着父母,在卖鞭炮烟花的区域里逛着,东挑挑、西挑挑,不一会儿,篮子里就装满了烟花、爆竹,当然还有小孩能自己玩的小鞭炮和烟花。一家人就高兴而满意的回家了。

其实,最热闹的还是大年三十这天。天渐渐黑了的时候,一家之主,小孩的父亲拿着挂在竹竿上的鞭炮,站在大门口上就噼里啪啦地放起了鞭炮,那热闹劲儿就甭提了。当天完全黑了的时候,男人们才开始放烟花,而妇女则在家里准备除夕晚上丰盛的大餐。这时,小孩是最悠闲的了。大家都纷纷爬到了自己的房顶上,怀着那种兴奋的心情看着五彩缤纷的烟花。当我像其他孩子一样,站在房顶上看到那一朵朵灿烂夺目的烟花时,就会想到,这一晚今年的最后一个晚上,过了这一晚我就又长大了一岁,长大了一岁的我会迈向人生更高的阶梯、会突破人生更多的奇迹……看完了烟花的‘表演’,大家都从房顶上下去了,回到温馨洋溢的屋子里,会看到一桌丰盛美味的大餐,还有几盘光滑晶莹的水饺。这时,小孩子的父亲会拿出一瓶酒,津津有味地喝两盅。全家吃着可口的饭菜,看着引人入胜的春节联欢晚会,全家洋溢在幸福的生活之中……

大年初一,这一天便是春节了。不管男女老少这一天都会穿着新衣服,迈着轻松的步伐去给亲戚朋友们拜年。小孩这一天会非常的高兴,因为他们又可以收到压岁钱了,虽然我们这里的压岁钱给的不多,但是小孩们都会非常开心。

接下来的几天一般都是去小孩子母亲的娘家走亲戚,这也是一种风俗,也是过春节可少的风俗呢!

大约初七初八吧,“扮玩”活动也随之来了。大人小孩都到街上去看“扮玩”。扭秧歌的妇女们个个容光焕发;赶毛驴儿的、扮猪八戒的老太太们个个都精力旺盛,好像是年轻了好几十岁;踩高跷的人们个个都十分卖力;站在抬杆上的小朋友们个个精神抖擞。扮玩也是一门艺术,我觉得它是一门了不起的民间艺术。

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正是元宵节,也叫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赏灯节也是元宵节的别名,这是因为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风俗。这一天,大家会吃着香甜粘滑的汤圆;到了晚上,每一家都会出来放烟花,有的还会去街上赏灯,有耍龙灯的、玩云彩灯的……真的是应有尽有!这一天,将又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夜晚……

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春节也差不多就结束了,大人们去工作了,孩子们也都陆续开学了……大家都精神焕发地开始了新一年的工作和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我们喜欢的家乡风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虽普天同庆,可各地的风俗不同。我是泰州人,咱们的春节可有趣了!

春节前最重要的是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家里的三大姑、八大姨,所有的亲朋好友都会聚在一起。除非有重要的事,即使身在异乡,也会赶回来,好聚一场。酒桌上大家互相祝福,人人脸上绽开了打心眼里的笑容。

泰州人的新年离不开鞭炮,在天刚朦朦胧胧透出一点光亮时,鞭炮声就已经响彻天空。它成了人们大年初一起床的闹钟。看向窗外,家家户户的灯都陆陆续续亮起来,穿新衣,戴新帽,双手拱起敬菩萨。之后便是全家总动员,每个人都忙得不亦乐乎。白花花的糯米粉,绿油油的馅料,包在一起,下锅。当听到“咕噜咕噜”的声音时,早晨的第一道美味—汤圆就出锅了。愿新的一年里阖家团圆,幸福美满。

太阳升起,第一缕阳光洒落在大地时,人们更加忙碌起来。人们在家里纷纷热情迎接前来拜年的亲朋好友。小孩子们总是不约而同地排成一个小队,挨个儿去拜年,回来时总是收获满满,衣兜里被揣满了各种各样的甜美的糖果。有些好友相隔虽远,可情谊深如桃花潭水一般,纵使开几十分钟的车,也要去会友拜年。到了下午,电影院便成了人流众多之处,春节档的电影,往往会给人带来欢乐。夜幕降临之时,更是孩子们最兴奋的时候,个个拿出最大最好的烟花,一时间,烟花胜过了月光,在那一刻为漆黑的天空布上一朵又一朵绚丽的繁花。

春节就这样短暂而快乐地度过,成为了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广州逛花街风俗

全文共 617 字

+ 加入清单

街,是广州市民过年的传统习俗。今年大年三十,我们吃完了团圆饭后,一家三口来到了越秀区的西湖路花市逛花街,体验一下热闹的过年气氛。

走进花市,通往花市的大牌坊已经让人眼前一亮!两边牌坊有一对对联。顶上横写着”越秀西湖花市”几个醒目的大字,上面还挂着很多大红灯笼,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光芒透过灯笼罩着灯笼的红纱,射出昏暗的红色灯光,射到了地面上,成了不经意间的“投射灯”。 灯笼上面还有几条拱形光柱,光柱里面还有水在不停的流动呢!牌坊前面还有两只大大的幸福兔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呢!

走入牌坊内,人来人往、人声鼎沸的西湖路花市就在我们眼前。我们很快就融入到欢乐的人群中。我们看见路边有许多花档,鲜花鲜艳夺目,美丽极了,那里简直就是花的海洋,各式各样的鲜花姹紫嫣红,争奇斗艳。你看,水仙花正含苞欲放;各色菊花仰着灿烂的笑脸;百合花在低头私语;一阵阵芳香味扑鼻而来,吸引了许多顾客来买花,花市除了鲜花外,还有许多盆桔,桃花和工艺品等,多么艳丽;多么魅力四射!周围许多人的手里都举着漂亮的风车。我也不落后呀,也赶快去买了一个大风车,风车的页片五颜六色的,可漂亮了!一阵风吹过,风车开始转动,发出“呼呼”的声音,寓言在新的一年里,它会给我们带来好运气的!

不知不觉已经是一点多钟了,于是我们一家依依不舍地回家了,今夜花市中我所看见的鲜花令我难忘,我真高兴,因为逛花市既让我大开了眼界。我要把买回来的花布置在家里的客厅里,使它生机勃勃,多么有新年的气氛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春节的风俗作文400字

全文共 552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了,过年了,个个家里都是喜气洋洋,热热闹闹。但是,炮竹不仅是我们小孩最受欢迎的,大人也不例外。擦炮,摔炮……种类繁多,好玩极了!

大年初一一早,“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炮竹声就响了起来,甭提有多热闹了!

对了,要说放炮竹,还有一段故事传说呢!

传说,很多很多年前,森林里有种非常凶恶的野兽,叫做“年”。每年夏历腊月除夕那天,它都要出来大吼大叫,专门吃人和牲畜。当时没有人能够制服它。为了躲避“年”的灾难,人们都要在除夕那夭杀猪宰羊敬供年,只有让它胀满肚子,它才不伤害人畜。

有年腊月除夕这天,人们忘了杀猪宰羊来敬“年”,“年”一来就大吼大叫,要想吃人。人们没法只好关上大门,爬到竹楼上去躲着。“年”从这家走到那家,到处转来转去找东西吃。它见到处空空荡荡的一无所得,不由气得发疯嚎叫。这时,邻近一家的竹楼失火了,火势很大,烧得竹子“劈劈啪啪”地乱响。“年”听到这突如其来的响声,吓得逃回森林去了。

躲在楼上的人们发现了这个秘密,以后每到腊月除夕这一天,便去砍许多竹子来烧,竹子“劈劈啪啪”一爆响,“年”就被吓跑了。同时,人们还发现“年”怕鲜红的颜色,于是又把桃木板染成红色,挂在大门的两边,这就是批符。以后发明了炮竹,炮竹就代替了爆竹。

每当晚上我和爸爸妈妈散步,都会看到那美丽的烟花,都会融入那喜气的气氛当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秋节风俗的作文

全文共 502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那么,它的起源是什么呢?有什么样的习俗呢?是什么原因使得其成为团圆节日呢?国内外民俗学的相关研究很多,而且很深入,但是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本文着重从起源、习俗、象征意义、相关传说等方面,从民俗学、社会学的角度,由现象深入本质进行剖析,在前人很多研究的基础之上,得出自己的结论。

节日起源考证

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它的形式与意义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并有相关的祭祀的记载。在民间,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在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加之相关诗词的作用,中秋节更逐渐为人们重视。

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关注,中秋节也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过年风俗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有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但我最喜欢的是春节,因为春节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还可以领压岁钱,男孩子还可以放炮竹呢!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节日。关于春节的来历是这样的: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这天,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里的人们都要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后来有一位老人,告诉大家。“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户户要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每家每户都灯火通明,守更待岁。大年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在我们的家乡,人们在除夕前好几天,就开始准备过年了。人们会买炮竹、买对联、准备年货、买新衣服,人们还要彻底打扫卫生。除夕之夜,我们还要吃饺子,每年包饺子的时候,妈妈会在一些饺子里包上硬币,谁吃到了有硬币的饺子,就代表谁在新的一年里会走好运。吃完饺子后,我们都会守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

到了春节那天,我很高兴,因为我可以穿新衣服,而且还可以收到很多压岁钱,另外我发现别人也都很精神,也很高兴,到处都充满了欢乐的笑声!

我喜欢春节!它是中华名族的优良传统,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它们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特别的家乡风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传统节日很多,什么中秋元宵清明除夕端午,数不胜数。但拥有一段凄惨的爱情故事为点缀的,便是乞巧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七夕节。

传说织女在人间遇见了牛郎,便留在人间和他生儿育女,幸福生活。但织女是玉帝的女儿,被玉帝发觉私下人间后,不得不告别牛郎,回到天庭受罚。牛郎带着两个孩子追至南天门,却被王母划下的天河所阻。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王母娘娘见他们的感情如此真挚,便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而这一天,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上搭起鹊桥,帮助牛郎织女相会。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所以人们也往往在相聚一起,期待能观此盛况。并以各种方式向织女乞求智巧。

古时候,穿针乞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朝,七夕之时,各家女儿围坐一团,以五彩丝线穿针,速度快为巧者。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习俗也慢慢发生了变化,明清后,又有七夕中午,把针放进水里,借日影而验工拙,成花鸟云兽的影子,则乞得巧。

但现代,乞巧的女子越来越少,但在这一天期待和爱人相互厮守的情侣越老越多,所以七夕节已成了情侣们互述衷肠的节日。对于情侣来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收到对方的一份礼物,感受情人的一颗真诚的心,似乎便代表他们之间的情感就像牛郎织女那样,银河也阻隔不开。

七夕节的故事还在传唱,七夕节的儿女们不止眺望远方的星河灿烂,更凝视着眼前爱人,期盼着情比金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过年的风俗

全文共 310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人们俗称“过年”。那么,人们过年一般都干什么呢?那就要看不同地方的习俗了。

在大城市里,除夕那天,人人都穿新衣裳,接着清洁自己的房子,贴对联,购年货,然后把买来的新花草摆放好。晚上,家家都做好丰富的团圆饭。人们吃完年夜饭后,就在规定的路段上放烟花,或者在家里看电视转播的春节联欢晚会。

乡村的除夕是这样过的:大清早,人们就起来了。换上新衣裳以后,就在自家的门前贴对联,家家户户的院里都挂上了红灯笼。晚上,家家户户的灯笼都亮了。每家门前“劈劈啪啪”都是爆竹声。人人挨家挨户到处串门,好不热闹。

大年初一,城市和乡村的人们,都带着年货,有的去庙里上香;有的去亲戚朋友家拜年;还有的一家一起出去游玩。

这就是中国人们过年的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春节的风俗作文

全文共 74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老师要求写一篇有关传统习俗的作文。由于我是小孩嘛,老盼望过年又最爱吃饺子,所以我决定写写有关“春节吃饺子”的传统风俗

于是,我上网查了查。不查不知道,一查真奇妙――

原来,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朝和清朝时已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大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而子时是农历正月初一的开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春节吃饺子有很多神奇的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沌状态。二说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三说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捏土造人时,由于天寒地冻,人的耳朵很容易被冻掉。为了使人的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便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儿,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着吃。

其实,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美食,深受老百姓喜爱,民间就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春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美食。究其原因:一方面,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另一方面,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的新年祈望。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有些地方春节吃饺子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吃鱼团、肉丸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还有些地方吃法很独特。如:在我国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面条与饺子一起煮着吃,取名“金钱穿元宝”。你说有趣不有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写新年风俗作文400字

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一转眼,又进入了腊月,蛇年即将过去,马年就要到来。新年时,家家户户贴春联,挂年画,吃年夜饭,放鞭炮。除了这些和大家一样的风俗外,我们这儿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 正月初一 ,但在我们这儿,过年是从 腊月二十四 的扫尘开始到 正月十五 元宵节结束。 腊月二十四 扫尘,按民间说法:“尘”与“除”谐音,新春扫尘有“除尘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全部扫出门。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庭院。

到了除夕或者除夕前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祭祖,也叫“辞先”。这个活动非常隆重,要做许多好菜摆在桌上,请祖先回来吃,还要烧纸钱给他们,称为“压岁钱”从长辈到晚辈,按次序磕头。最后就是除夕晚上全家人还要吃团圆饭,称为年夜饭。

到了 正月初一 ,要吃汤圆,放鞭炮,拜年,人人喜气洋洋,但这一天却有许多禁忌:不能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吃汤泡饭,免得这一年出门遭雨,还不能扫地,朝门外泼水,免得把财运扫出去。

初二、初三、初四,人们互相拜年,吃“春叙酒”。但到了初五被称为小年,一般人都在家里吃饭,这天也要放鞭炮,吃汤圆。“七不出,八不归”是指初七不外出,初八在外面的人不回家。 正月十五 ,也称元宵节,这天可热闹了,我们这有猜灯谜、舞龙等活动。过了这天,过年也就基本结束了。

当然,有许多习俗是封建迷信,在科学发达的今天,我们从不再沿袭,现在只剩下高尚的娱乐活动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天津春节的风俗

全文共 1236 字

+ 加入清单

按照天津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八就开始了。腊八这天,人们早早起来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农历12月二十三日,是传统的“小年”。这天,人们要把灶台打扫干净,杀鸡宰鸭来祭“灶神”。 腊月二十五日前后,人们选择吉日把家里打扫的一尘不染,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迎新年。这时,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买菜,割肉,准备各种各样的年货。

从前,天津民间信奉多神,如财神、灶王、菩萨、玉皇等,但由于天津地处海边,民众一面强调航海技术一面祈求神灵保佑,所以在民间威望最高、崇拜最甚的要属“天后娘娘”———在南方称“妈祖”。同时天津又是航运枢纽,外来商人诸多,航运活动频繁,所以“天后宫”的香火也非常旺盛,并多有祭祀的花会活动。到了清朝初年,康熙皇帝巡视天津,视察了天后宫,并非常欣赏花会的表演,皇帝钦赐会旗,从此天后宫的民间花会成为了“皇会”。法鼓、狮子、中幡和花鼓等各种表演走街串巷,锣鼓声不绝,喝彩声不断。据《天津皇会考记》记载,“通宵如是,直至夜阑不散。烛灭香消,未觉东方之既已白。”后来,除了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诞辰大庆之外,农历腊月十五至正月初一还要举办盛大的庙会,慢慢地,天后宫庙会变成了春节最为重要的一个喜庆节目。

天津民俗博物馆副馆长尚洁说:“为什么在腊月这冰天雪地的寒冷季节举办规模宏大的娘娘庙会呢?说起来它与天津人传统的年节习俗有着很大的关系,天津人十分重视过年过节,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大城市中极负盛名,这与天津的历史地理环境、五方杂处的人群结构、多数人长期从事漂泊无定的海运和漕运职业有关。每到年节,人们企盼着能够与家人平安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共祝来年好运。这种买价与心理的浓烈程度是其他城市的百姓无法相比的。

天后宫腊月庙会就是在这样一个热闹的气氛中应运而生的。从腊月十五开始,各种年货商贩聚集到天后宫内,形成一个声势浩大的年货交易市场。宫南宫北一带年节需要的杂货和庙内前院的儿童玩具,吸引了大量的游人,而这种形势至今未改。” 除夕可真是热闹非凡呐!家家户户赶做年饭,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漂亮的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春联;有条件的人家,还会在门口挂上两个大红灯笼。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日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和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

大年初一是春节的高潮。这天,人们不许杀生。早上,要互相讲吉利话祝贺,大人们要给孩子们压岁钱。从初一到十五,人们都不许讲不吉利的话。吃罢早饭,人们就从四面八方潮水般地涌上街头,三个一伙,五个一群的凑在一起,下象棋,聊天等,热闹极了。 正月初二这天开始,人们便要到亲朋好友家串门拜年。 初三,大家一大早就起床,开门扫地,打扫成堆的鞭炮纸。 汤圆一上市,春节便接近了尾声。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这天晚上,有张灯结彩、猜谜踏歌的活动,突出了一个“闹”字,人们还要吃汤圆,预示着新的一年快乐吉祥。过了这天,春节也就过完了。农民们开始准备春耕,学生们也要开学了,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春节的风俗

全文共 554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虽然没有大城市那么豪华,那么美丽,但是一但到过年,那是多么令人难以忘记!下面,我给大家讲一讲吧!

每当快要到过年的时候,人们会把家里里里外外打扫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打扫完以后,人们就会去天虹,大超市里卖各种各样的年货,比如糖,水果等,这一去就会大包小包地提回来。

你知不知道人们为什么要在过年的时候在自家门上贴上对联和放鞭炮吗?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吧!

从前在一个山谷里有一个黑漆漆的山洞里,山洞里住着一只叫做“年"的怪兽。在这个山谷下面有一个小村庄,这个年到了过年的最后一天的时候,就会下山来害人,这村庄里的人就会把门关得紧紧的。可是,年依然有办法进入村民的家中吃村民的东西,村民没有一点办法。有很多村民都到了城市里过年。有一年,村民们正在去城市的路上,有一位仙人对村民们说:“这怪兽最怕红色的东西和响声了。”村民们听了后,就把红色的对联贴在了门上,把鞭炮放在了门前,怪兽一来,就会看见红色的东西和“砰砰砰”的响声,吓得直往山里跑。就这样,过年放鞭炮和贴对的习俗就持续到现在。

我家乡过年的时候,每家每户都会做上一顿丰盛的饭——年夜饭。家家户户忙东忙西的,烧了一桌子的菜,有鸡,鱼等。让人看了一定会口水流不停。吃完后,妈妈会给我一件很帅气的衣服,大人会给我们压岁钱,里面的钱还不少哦!

过年还真是令人难忘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朝鲜族风俗作文300字

全文共 295 字

+ 加入清单

56个民族,各有各的特色,我们汉族对我们来说是最普通的,因为人数已占很多,在少数民族里,我对朝鲜族很感兴趣。于是,我紧跟潮流,用手机搜。

在网上,我了解到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其次是黑龙江、辽宁、内蒙古等省?区。他们的长白山林区的特产人参,貂皮,鹿茸角,被誉为“东北三宝”。

他们的节日还基本和汉族相同呢!除这以外,还有三个家庭节日。

朝鲜人民一般喜爱素白色,以示清洁、干净、朴素、大方。

朝鲜人民非常尊重长辈,在他们那的规则可比我们这多多了。晚辈不能在长辈面前喝酒、吸烟时,年轻人不得向老人借火,更不能接火,否则便被认为是一种不敬的行为。

在朝鲜人民的身上我懂得了尊重长辈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清明节的传统风俗作文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今日是清明节,是扫墓踏青的日子。清明节是中国汉族的节日,古时也叫三月节,我们也叫寒食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早晨天刚亮奶奶把我叫醒,她说清明节要早起。吃早饭时,奶奶端来了热气腾腾的饺子,我莫名其妙地问,为什么吃饺子哪?奶奶说吃完饭去扫墓,饺子是祭拜祖先的。以前家里穷,一年都吃不上次饺子,自己根本就舍不得吃,只是祭祖和家里老人吃点,别人根本吃不着。桌上还有鸡蛋和葱。奶奶说清明节要吃鸡蛋和葱,这样小孩会更聪明的。我想让自己更聪明,吃了很多鸡蛋和葱。老妈却在一旁偷笑了起来……

饭后我们到山上扫墓,祭拜先人,踏青寻春。老爸说,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是清明节前一日寒食节的内容,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

今日我了解了很多清明的知识,我们中国有很多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有关家乡风俗的作文800字

全文共 932 字

+ 加入清单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福建安溪当然也有很多,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应该是举旗了。

那是20__的寒假,在正月初六那天,全村的人都在讨论要不要去举旗;有人会给起得早的人打电话叫他帮忙拿一面旗,那天晚上的小孩都会很兴奋得睡不着觉,这也是很正常的。

举旗在我们那是一个传说:到了正月初七那天,所有小孩都要举旗子,因为那天菩萨会坐在轿子上面,村子里的男人就抬着菩萨坐的轿子,小孩举旗,抬着菩萨到村里村外玩一圈,这样整个村都平安。

到了初七那天,家里有4人拿着旗子到了集合点,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笑容,我看见村子的入口处人山人海、行人们把路堵得水泄不通,前后望不到头,那队伍中有举旗的、有舞狮的、有打鼓的、有跳街舞的、还有舞龙的等等,丰富多彩。

只听哨子一响,这便是出征之时,每个人都迈开脚,跟着最前方的人走,因为人太多,最前面我只能看见一根很长的旗子,队伍旁有许多人在向我们挥手,那时是清晨之时,我们的眼皮像在打架一样,想闭上却不敢闭上,走了一会儿,大家的脚步慢了下来。有人觉得是第一个人累了,可并不是,是第一站到了,所有人都停了下来,举旗的人到旁边休息,而表演的人排好了队,一个一个的表演。看表演时所有人都开怀大笑,时不时边鼓掌边说话,不知是不是太阳大的原因,大家脸上流着珍珠般的汗珠。

接下来也是走走停停的,一路上欢声笑语。中午走到村中心的建筑地点,大家脸上都大汗淋漓的,这是上半场的最后一场表演,表演完后,所有人都往一个地方赶,就是“食堂”了,每个人都像狮子看到肉一样,两眼放光,吃到食物的“狮子”都很开心,脸上瞬间挂满笑容,吃完饭可以让你去放松一会,买买东西和小玩意儿。

到了下半场的时候了,大家脸上还有汗珠,可是不像上午那么多汗。下午和上午一样,可是进行到一半时,天空不作美,下起了雨,不过天神好像知道我们在举行活动,下了一会儿又停了。

到了最后,我们回到了“最初的地方”,大家把之前没表演完的节目都在这全部表演出来,看完演出也差不多结束了,看看天空,结束之时已是“黄昏”。大家脸上都挂着比之前更开心的笑容,带着发着亮光的汗珠,拖着疲惫的身体都回家了。这情景,应该是我见过最好的“风景”了。

在这个黄昏大家都有体会,虽然累了点,可还是很开心,心里很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