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请你恰恰是几年代的歌【精选20篇】

春联一开始不叫“春联”,而叫“桃符”,那么请你恰恰是几年代的歌?我们看看下面的资料吧!本文就是开学吧为同学们带来的一些请你恰恰是几年代的歌优秀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用。

浏览

6915

作文

95

篇1:六七十年代:“盼过年就是盼一顿饺子”

全文共 539 字

+ 加入清单

张秀兰说:“当时盼过年其实就是盼一顿饺子,忙年也就是为了家里的一顿年夜饭而忙活。”她至今还能说出自己家当时年夜饭的几个当家菜:葱包肉、凉菜、炒花生米、咸鸭蛋、白菜木耳,主食是全家盼望已久的酸菜馅或白菜馅饺子。这在当时已经是非常丰盛的年夜饭了。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正值计划经济时期,各种物资都比较匮乏,哈尔滨市的家家户户生活也都捉襟见肘,各种生活物资都要凭票供应。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时,哈尔滨市民每人每月供应1公斤大米,三四公斤白面,有时过年可以多给0.5公斤大米、1公斤白面,春节时每户还给3两香油。过年才能吃到的瓜子、花生全都按户按量供应,猪肉、鸡蛋、豆腐、香烟、白糖等都凭票供应,平时生活必须的肥皂、布匹等也都要凭票购买。春节期间每户居民还可以凭票买到一只白条鸡。

文化生活方面,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春节期间的文化生活也比较匮乏。由于绝大多数市民家庭都还没有电视机,主要的文娱活动就是看电影。春节期间,一般都是单位发几张电影票,全家人都抢着去看,因而哈市当时为数不多的几家电影院在春节期间就成为众多市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人气很旺。当时连黑白电视机都没有,大家过年就几家凑到一起包饺子、打扑克,搞一些娱乐活动,偶尔单位发了几张电影票,也得大家轮着去看。那情景至今还令老人们难以忘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80年代电影《高考1977》观后感

全文共 1165 字

+ 加入清单

我记得07年高考前在家里吃饭,是周五的晚上,从学校回来。

拿着一本《走向高考》的复习书给他看,上面写着从1977到2007,纪念高考30周年。

我内时候还想,纪念啥,这么损的东西。

那天我爸告诉我那是他高考的一年。

他是上海二工大毕业的。

我从来没有详细问过他那时候怎么复习的,我就记得我妈给我看他那时候的物理复习书和数学复习书,大概也就只有30几页,可是他里面夹着草稿纸啊笔记啊都比书要厚。

我的确是不怎么把高考当作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来做的。

高三的时候也没有头悬梁锥刺股。

虽然住校,虽然也会晚上打手电看英语可是也会早起抄作业。

当到一出是一出,今天想努力了就好好的读了一个晚上,明天不高兴了就晚自习看小说或者干脆跑到一楼有电视的教室看81队的比赛。

真的,说不当回事是假的,都在嚷嚷高考了高考了还是慌的。

高二的班主任是一个生物老师,女的,挺年轻的,刚结婚。

可是思想特别老土。

她总是跟我们强调知识改变命运总是说不读书就没出息之类的话。

城市里的孩子总是没有这些感觉的。

从小,读好书上好的学校进好的班级,大半是为了给爸爸妈妈骄傲的资本,给自己可以得意的本钱。

我有同学考不上重点高中就花钱买,考不上重点大学就砸钱出国。

总之他就是可以走的比你舒坦而且比你光鲜。

我虽然从来没有羡慕,但是仍然觉得那样的生活未必未来会比我们这些高考考的焦头烂额的人差劲。

我的确无法体会那种想要用一场考试改变命运的迫切感。

我只记得成绩出来准备填志愿的时候我爸爸给我做了一张表格,详详细细的列了学校,地区,专业,能上线的可能性,以后的发展前途。

我为此天天和他吵架,动不动就摔门或者胡闹或者委屈的乱哭。

我考完了我就不愿意去管那些了,可是他逼着我天天逼着我去看去研究去决定。我打心眼里烦!

回想那些学校和专业,不管是生物还是计算机还是农业还是食品科学之类的。没有一个是我喜欢的,其实我到现在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但是我知道他喜欢,我知道他为我挑的都是他喜欢的专业。

他那时候没有选择的权利,考上了部队让去哪就去哪,让学什么就学什么。

小时候我想学水彩他就很较真的监督我,我才小学一年级呀他就把我当画家一样的培养。后来我偶尔跟他抱怨说他居然还为了画画的事打过我的时候他就会叹气说,我多羡慕你呀,我也想小时候学画画啊。

我眼睛就红了。

是的,他没有这么多机会,他总是把很多梦想压给我希望我替他实现。

后来画的油画他喜欢的也被他裱起来挂在我房间里了。

我不知道所有的人,但是我知道爸爸心里,他心里有很多梦想。

时代没有给他那个机会去实现,他一直忍着忍着不想遗憾,他一直瞒着瞒着不想回顾然后伤感。

想起来有这么好条件的我们真是不知足。

其实即使看了电影我也无法深切体会他们的情感。

可是我看着自己的爸爸我就能很明白,知识改变命运。

我很明白,现在这些都不是理所当然的。

1977,对他来说,是很重要的一年。

对很多人都是。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光阴记忆的年代

全文共 626 字

+ 加入清单

一场散落记忆的旅行,我在途中。

——题记

繁盛的枝叶下,阳光的碎影洒落一地明媚的光耀,亦如光阴的华美。

吊角楼上的白鸽,终是毫无留恋的飞走,只一根坠落的羽毛在风中招摇,宛如路过时光留下的印迹。

眼见着那些逝去的日子像风筝越飞越远,渐渐地失了踪影,只剩眼眸里一片淼淼的蓝天和手中欲坠的线团。转过身,却见一场被风吹落的雏菊花瓣的大雨,于是,静默伫立,观望这场繁华的盛景。

记忆的空巷里,一壁潮湿的青苔以高傲的姿态疯长,糜烂发霉的气味在干燥的空气里四处逃窜,凄清的荒凉充斥着这记忆的每一寸土地。尘埃满布的枯井里,青蛙天真地望着天空,不知它为何如此执着地仰望井口的天空,也许它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井底之蛙,而是一只懂得一对一方天地的洞悉延展出无限时空的生灵。转念之间,便仿佛历经了一场光束满布的旅行。

窗外,一场放肆的天雨下着。。静静地坐在玻璃铺砌的台阶上,饶有兴致地观赏这个被黑暗吞噬的巨大空间,嘴角微微上扬,暗自说了一句,这就是你的家。而后,一行清泪滑落面颊,滴落在赤裸的脚上,刺骨的寒意自下而上窜入心中。些许年来,家里给人的感觉总是极端的,不是喧闹繁杂就是如现在这般岑寂。转过头,看见一片氤氲迷离的空气,或许这场雨是某人的悲伤,或许是某人的幸福,亦有可能二者都包含其中……。而此刻的悲喜亦慢慢覆上时间的外页,渐渐地幻成脑中的记忆。

记忆就如同是生命这场旅程的相册,每一页都有别样的风景,每一篇都有异样的情愫。当一切华光退却,剩下的也惟有一种名叫“记忆”思忖,刻骨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纯真年代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31 字

+ 加入清单

当时的只道是寻常,却成了现在最宝贵的珍藏。

——题记

思绪穿过时光回到从前,推开那扇布满灰尘的大门,蓝天白云下,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女孩迎面走来,胸前的红领巾格外鲜艳……

秋日的清晨,凉风瑟瑟,太阳躲在乌云后面不肯探出头来。小小的我背着书包跟在爸爸身后,也感到些许凉意。爸爸把我抱起放在自行车的后座,像往常一样叮嘱我要抓紧。“嘎吱嘎吱”自行车缓缓地行进,凉风毫不留情地扑面而来,我不禁打了个哆嗦。“孩子,冷吗?”爸爸问我,“

嗯。”我抽了抽鼻子。“来,把手放在我的口袋里,抱紧爸爸!”我把手伸进爸爸的衣袋,哇,真暖和。我抱住爸爸,他的身体发着微微的热量温暖着我,我突然感觉没那么冷了。此刻,在我心里,爸爸就像是一只大毛熊,我是一只小毛熊,相互依偎着

取暖。风依然寒冷,但我的心却是暖的。

像很多孩子一样,小时候的我也很贪吃,喜欢吃各种各样的零食。那时候,我家附近只有一家小商店,里面的零食又少又贵,还有很多不健康。看到我每次都拿着五角钱扫兴而归,妈妈的心里有了主意。一天,我放学回家,一进门,一股清香就扑鼻而来。“妈,这是什么?”我指着桌子上的一盘的青绿色的饼问道。“这是我用一种草捣汁和面做的饼,你尝尝,看味道怎么样。”我拿起一个温热的饼,轻轻咬了一口,一股清香立刻顺着舌尖流淌开来,还带着一种芝麻的鲜香。“好吃!”我高兴的赞不绝口,妈妈的脸上也挂满了笑容:“只要你喜欢,我以后天天给你做!”从此以后,每天放学回家,我都能看见那一盘热气腾腾的点心。不同的味道里,包裹着一份同样的爱。

那时候,小女孩们最喜欢玩的游戏应该就是跳皮筋和跳格子吧。日暮西山,我总是一吃完饭,就去找小伙伴们做游戏。我们用稚嫩的小手拴好皮筋,画好方格,露出认真而专注的样子。“啊,我成功了!”“哇,进两格!”轻柔的微风包裹着我们的欢声笑语,夕阳的余晖把我们的影子拉的好长,静谧而温柔的气氛浮动在整个小巷。

时光匆匆,现在的我,或许不用再在破旧的自行车上吹寒风,可以坐舒适的小轿车上学;或许不用再为没有零食吃而苦恼,随便走几步就能找到大超市;或许不再玩跳皮筋、跳方格,而是对电子游戏感兴趣……但曾经经历的一切,都会是我心中如

诗般的美好岁月,永远铭记于心,伴我同行。

纯真年代,那个用爱与温暖编织的世界,永不褪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5:90年代的春节作文

全文共 2529 字

+ 加入清单

看看春节期间商家的广告词就知道百姓过年有多忙了,“打个电话拜个年,欢天喜地大团圆”、“包饺子贴窗花欢乐在农家,看焰火放鞭炮京郊真热闹”、“春节不在家,假日列车游天下”。总之,围在家里包饺子看晚会是老皇历了,过节也要过出个性过出新意来。这让北京人过春节也开始犯难:出游订不上团,在超市购物交款排大队,打保龄球球道爆满,想租个车到郊区转转,车早就预订一空。春节的乐事多了,品戏、看电影、听音乐会,连电视频道也“春运”——节目太多,挤破门槛。想求新求异也不是容易事。不夸张地说,正月过后,就要计划明年的春节怎么过了,因为动作慢了计划跟不上,只能过一个遗憾的春节。

百姓过节的方式是一天天变了,休闲度假的意识也一天天强了,春节在人们的心目中从一个团圆佳节渐渐变成一个度假的好机会,提高生活品质从这个最传统的节日开始了。

年饭家宴挪到酒楼吃

半数以上的人家不自己包饺子,速冻饺子出现断货现象。

辛辛苦苦一年了,过春节该享享口福了,家家户户为年夜饭张罗,这是每年过节的传统想法。可越是吃得好了越想在过年的时候吃点省事的、吃点清淡的。老百姓的心思早被商家琢磨到了,1992年,西单菜市场推出五种家庭套餐,每套50元至70元,回家简单一加工就是丰盛的年夜饭。

按老礼儿,京城的馆子到春节差不多都关门上板了,家家户户都忙着在家里炒菜,谁还会光顾餐馆?可到1994年,春节期间最常见的大红纸“春节休息”见不到了。家宴设在餐馆酒楼成了时尚。与其在家一通忙活还不如在餐馆里踏踏实实吃一顿呢。而商家也看准了这一点,为了有个好买卖,为了有个好商缘,都比着赛不关门,加班加点纷纷摆出家宴擂台。1996年,北京城摆起了年夜饭,百店家宴热热闹闹。到了1997年,年夜饭也要预订,订晚了就剩回家煮冻饺子了。

1990年前后,时兴涮火锅、涮羊肉,之后是烤鸭、粤菜、川菜、上海菜、湘菜相继而至,中间还穿插着红焖羊肉、家常菜,各家餐厅为了年夜饭也绞尽脑汁变换花样,到了1996年,连饺子城也火爆起来。

“破五的饺子”,北京的老风俗还被很多人记挂着,只是初五热了冻饺子。北京已经有半数以上的人家不自己包饺子了,速冻饺子出现了断货现象,就连做饺子皮也成了“新兴产业”,一个小商贩春节期间能卖出去三四十斤饺子皮。

年货鸡鸭鱼肉成配角

食品的花费还不到春节花费的1/5,而1/3的钱被用来交朋友了。

到了90年代,正月临近的日子里,很难见到被大包小包的“吃物”压得难于行走的人了,“平日里也是吃海参鱿鱼,干吗非要赶到春节?”粮店里挺金贵的菜籽油也开始被冷落了,1992年的春节,尽管张贴了“春节期间每人优惠10斤”,仍没有达到促销的目的。因为北京人知道,更好的“绿宝”、“骆驼唛”之类有的是,根本不用囤积。

尽管民以食为天,但在1994年的一项调查统计中发现:虽然过年几乎各家各户都要购买食品,但食品的花费还不到春节花费的1/5,而1/3的钱被用来交朋友了,吃,已经不是北京人过年的主旋律了,人们把更多的精力和钱用在了自身建设和交往娱乐上了。

会吃了会玩儿了,北京人过年也更实惠了,开始时兴批发过年。去水产市场批海产品,到大钟寺批发水果,当然,还有批发鲜花。去年春节,北京销售鲜花超过30万盆,销售额近1500万元,和一个大中型商场的效益差不多。

1995年,必备年货是金童玉女财神爷和大大的福字。1995年的年货里还有一样小东西:欢乐球。这是“禁放”之后春节欢乐产品的主唱。上亿只欢乐球在那个春节爆响:既安全又声色兼备。

吉祥物也是置办的年货,1996年小老鼠随处可见,1998年,虎行天下。

年乐旅游过年成时尚

春节,从旅游淡季变为“黄金季节”,机票优惠已成为历史。

1992年的年三十,五个结伴前往哈尔滨看冰灯的年轻人是新闻人物,过个团圆年的观念正在被悄悄改变。这一年,春节机票优惠50%的做法已成为历史。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看春节晚会的日子也已经过去。

1996年的春节迎来最长的公休假,从初一到初七整整一周,机票价格开始上浮。春节,从旅游的淡季变为“黄金季节”。

到1997年旅游过年有钱也难,还在1996年12月,东南亚以及海南、昆明、西双版纳、厦门、武夷山等国内路线已经爆满。据统计,1997年北京春节旅游过年的人数在10万人上下。

1997年开始,留在北京过春节的人包饺子看晚会之后又多了一个节目:看灯。北京城打扮得火树银花,每天有几十万人上街看灯。出租车司机都愿意在街上多转转:亮堂堂的心里痛快。

春节里,各个体育场馆打开大门,从保龄球、轮滑、羽毛球到室内攀岩,64项体育活动把大约10万以上人次的北京人从麻将桌和酒桌旁拉走。1997年的春节,5万人奔了体育场馆。

1997年贺岁片登场,《编辑部的故事》续集《万事如意》除夕之夜在全国30多家省级电视台同时登场。有人发出询问:还看晚会吗?全城同做一件事的情景不复存在。从这一年开始,贺岁片年年如约而至。

年话身体健康排第一

调查显示,“身体健康”是1998年最流行的拜年话。

电话铃声传问候,打开电脑接贺卡,贺词传进寻呼机。北京半数以上的人电话拜年。这是九十年代北京人的拜年方式。

拜年,不再是两盒点心跑一天。先是贺年卡贺年的方式流行起来,贺年卡不是学生专利,已经被全社会接受了,1992年春节前分拣量达到250万件。尽管邮件量比平日高了近1/4,但增长速度还是放慢了,因为电信发展快了。

北京最早的寻呼台是126台,1992年春节每小时寻呼1万次以上。1997年已经有寻呼台推出预约拜年,北京有寻呼机用户上百万。1995年,1/5的北京人打长途拜年。1983年,北京近一半的长途电话需要话务员人工接转,用户挂一个长途电话需要等几十分钟。而如今,北京长途电话可以直拨全国2000多个城市、县,2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拨比例可在99%以上。

1998年流行的拜年话是“身体健康”,在对北京、上海、广州等10个城市的调查显示:“身体健康”是人们排名第一的愿望。而在1995年左右,人们的祝福大多是“恭喜发财”。

进入1999年,贺卡成为落后的形式,因为使用大量纸张,不利于环境保护,电子贺卡在今年流行。每天中国电信网上至少有四五千封电子贺年邮件接来送往,轻轻一点,祝福可以传出万里之外。

[90年代的春节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6:90年代的5毛硬币默默疯长100倍!

全文共 1152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常用的五角钱硬币,正面为梅花的图案,体现出梅花在我国象征价值。这几年5角的硬币身价上涨,正式投资的好时期。

近几年,这种5毛硬币渐渐受到收藏爱好者的重视,价格也一路走高。上周,生菜君的朋友买了一卷93年的梅花5角,花了2500元。一卷里面共50枚,折合下来每枚50元,是面值的100倍!

梅花5角年份不同收藏价值大相径庭。其中,93年的梅花5角发行量最少,收藏价值最大。其次是94年、91年、96年、92年、98年、95年、97年、99年、2000年和2001年。

另一方面,铜材质的硬币向来是民间首饰加工的首选材料,自91年梅花5角发行以来,用梅花5角加工首饰的就一直存在,可以说梅花5角流通了20年,也被加工了20年的首饰。这20年间,梅花5角被加工成首饰的数量不断增加。从以上各种情况分析,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的梅花5角已经人间蒸发或损坏。这些耗损直接影响着其存世量的大小。

现阶段的投资价值

中国发行的四大种硬币中,硬分币与长城币在现阶段投资价值已经不大,因为它们的收藏价值已经上升到了一个高度,后期溢价速率会相对减慢。就像邮票中的猴票一样,现如今一万多的价格,已经不会再跟着市场的大规律去跌升。

而且,梅花5角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正是投资的好时机。在生菜君看来,梅花5角价格大幅上涨的时间会出现在银行宣布第四版人民币退出流通领域的那一刻。

观点

四版人民币已经停止发行多年,市场已经难觅踪迹,所以在可以预见的3、5年内,四版人民币退出流通领域的可能性很大。而93梅花5角作为整个梅花系列最为稀少的年份,价格势必大涨。所以生菜君建议,有意入手梅花5角的看官可多买进93年的梅花5角,当然94年也不错。在整个四版人民币系列中,93梅花5角是一个非常值得期待的品种。

收藏价值

中国人自古以来,对铜有一种特殊的偏爱。由于长城币当时主要以套币形式发行,零散币市场流通数量很少。即使在当时,也有不少人没有见过。加之,年代已远,早就退出流通领域。尽管十分珍贵,但收藏难度太大。所以,梅花5角硬币一发行就深受人们喜爱。我国发行第4套流通硬币开始,不再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而注"中国人民银行"。而2001年没有发行菊花1角硬币、牡丹1元硬币,2001年梅花5角硬币就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关门币。梅花5角硬币自1992年投放市场参与流通,至今已超过20年。从1991到2001年,每年都有发行,共11枚,且发行量很大。集全成套,本非难事。随着第四套流通硬币的大量发行流通,第三套流通硬币正在逐步退出流通领域,特别是5角梅花币流通量明显减少,有些品种如1993和1994年梅花5角硬币甚难见其尊容。其主要原因是: 1、5角硬币特有的高沉淀率,使之积存于家庭中。2、收藏爱好者看到了梅花5角硬币的升值潜力,有意识地集藏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二三十年代革命斗争

全文共 366 字

+ 加入清单

高云览:《小城春秋》

梁 斌:《红旗谱》,有层次的反映了从本世纪中叶开始的中国三代农民,由自发反抗到自发革命的历史途程和必然命运,"中国农民革命运动的史诗"。(朱老忠、严志和、江涛、运涛)

杨 沫:《青春之歌》,通过叙写林道静的成长过程,展示了30年代前期北平抗日救亡运动的面貌。(林道静、余永泽、林红)

欧阳山:《三家巷》透视一条胡同三个家庭的矛盾纠葛,重现了20年代包括省港罢工、广州起义在内的南国风云。塑造了主人公周炳、区桃和周金等革命青年形象。

王愿坚:《党费》、《七根火柴》(短),是革命战争生活的速写,刻划了长征时期英勇雄壮的共产党员形象。 抗美援朝类

杨 朔:《三千里江山》,写一支铁路工人志愿援朝大队,在保护江桥,支援前线的战斗中所创造的惊人奇迹。姚长庚、姚志兰等。

陆柱国:《上甘岭》

巴 金:《团圆》,改编成电影《英雄儿女》。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纯真年代

全文共 2617 字

+ 加入清单

雨,赶跑了心烦意乱的桑拿天。网上闲逛到岁月流星的博客,看他写的艳遇小故事不禁莞儿一笑,更吸引我的是他给故事配的音乐,反反复复听,一位婀娜多姿、亭亭玉立的小女孩儿形象从音符中走出来。尽管是这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形象,可那种清新自然的味道似曾相识,如同清晨小草上的露水,如同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小果冻,如同湛蓝海面上的海鸥,如同校园里的吉他。

音乐萦绕,我渐渐回到那个纯真年代……

那是大三的春天,我不小心把宿舍钥匙丢了,借了上铺女孩儿的钥匙就急匆匆去学校内的小商店,那里有配钥匙服务。路上遇见学生会主席,叮嘱我宣传部、文艺部和体育部一会儿开个紧急会议,我一边恩恩恩答应着一边朝商店方向走去。那个商店不是很大,是夫妻店,常是一个人值守。我进去就嚷嚷着快给我配钥匙,老板不紧不慢地说等等,他在盯着一个男生挑选钢笔呢。那眼光,呵~好像人家会偷他一大把似的。到现在我也顶讨厌这种眼光,特别是在超市,售货员象看犯人一样看我挑选商品,所以我是最烦进超市。我等了大概半分钟就很不耐烦了,一想那边还有会要参加又开始嚷嚷:“还不好?还不好?还要开会呢!”老板没吱声,那个挑钢笔的男孩子抬头看了看我,又看了看老板说:“好的,就拿这一支吧。”我本来是很埋怨这个磨蹭男生的,觉得一个男孩子挑支钢笔还这么仔细果然是学财经的。但就是他那疑问又无辜的眼神投向我时,我心虚的很,脸马上红了起来并转移了视线。或许,他没见过这么风风火火极其没耐心的女孩儿吧。

他与老板一起从货架走到收款台,男生掏出钱夹拿出很多零钱摊在老板面前,左数右数就是差一块钱。我看到男生面露尴尬,又不好意思央求老板,就自告奋勇地说:“你给人家优惠点不就得了!又不是带着不给你!”老板还是慢吞吞地说:“我已经打折了,不能再便宜了。”“要不,我下次再给你补上?”男生说。“不行不行,你们这些学生现在太差劲,我上了多少次当了。”“哎呀,我给你这一块钱!你也不能把我们都一棍子打死吧!”说着我就把一块钱递过去了。我这么“逞能”“显摆”,一是觉得这个男生好尴尬(想必也是因为有个女生在身边吧)二是生气老板这么武断教条,如果还有三的话,那就是我自打进商店极不淑女的“哪咤”形象感觉很羞愧,毕竟那是情窦初开的年龄,都想给男生留下温顺乖巧的印象,尽管他是一个陌生人,但我还是掩饰不了那个年龄该有的生理与心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忘了说,就算作第四点吧,这个男生不快点走老板就无法给我配钥匙,不给我配钥匙我就无法尽快去开会,我这种急性子怎能等得天下掉一块钱的事儿呢?为了早点打发他走,为了弥补或改善我的形象,就用一块钱象过去土财主“捐官儿”似的自欺欺人当了一把活雷锋。

老板没有接我这一块钱,具体说来是没敢接,他眼光投向了男孩子。男孩子的诧异我已经用余光感受到几秒钟了,所以迟迟不肯正面看他。

“这样不太好吧?我……”他说。

“哎呀,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不就是一块钱么!哎,老板,你快点给我配钥匙啊,我等着开会呢!”我一边羞怯把话题转移到钥匙上来,一边还真着急想快点走人,硬生生把钱塞老板手里。

“恩,恩,那真是谢谢你了!请问你是哪个系的,明天我还你钱。”

“不用不用,你太客气了!举手之劳。”我如同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侠女,打败了欺凌弱小的地痞流氓,老百姓十分感激地答谢,我则骑着马提着剑身上的斗篷还被风微微吹起,面露自豪与欣慰的神情,就差拱手告辞了,象极了李自成将军手下李岩将军的夫人红娘子。

“那怎么行呢,我给你送去!”

“说了不用了,干吗这么较真啊!”

……

就在我和这个男孩子辩论的空当里,老板已经给我配好钥匙了。我抓起钥匙付了钱就跑,好像我欠了人家钱怕追讨似的。只听得他“哎!哎,你是哪个系的?”落在身后。我急匆匆开会去了。

我是个记性超级好的人,但对不在意的事情转身就忘。这件事情再想起来时已经到了夏天,学院之间足球比赛最沸腾的阶段。巧合的还是在这个小商店,后来我一直在琢磨,学校有很多小商店,为何偏偏我们都毫无企图地选择那家去光顾。

那天是我们经管院与金融院的比赛,好像是进四强吧,印象中很激烈看客也蛮多。我是啦啦队副队长,大队长是一个嗓门比我还大还尖的一个女生,呵呵。我们啦啦队除了摇旗呐喊还要负责队员们的饮水问题,这可不是小事,就派我这个貌似吃苦耐劳能干的去商店领矿泉水(团委发的矿泉水票算是赞助足球联赛,凭票去校内各家商店领水。校内好几家商店,怕引起不公,所以每家商店都赋予了提供矿泉水的权利。反正学校与他们结账。)。一到商店我才傻了眼,我以为领十多瓶就光杆司令一个人来了,弄了半天是一大箱子!我怎么能搬动呢,何况还要很长的一段路才能到足球场。我又气又无奈站在那里双手掐腰,只眼睁睁看着别的学院人高马大的男生扛起来就走。

“是你!又遇见你了!”一个很兴奋的声音,开始我并没意识到这话是说给我的,我只顺着声音扭头一看,努力地想了想,这个男生看我呆疑的表情就说:“你忘了,钢笔!钢笔!”说着还伸出右手的食指冲天指了指,又说“一块钱?你忘了?”哦,原来是他啊,成全我当侠女的那个买钢笔的男生。

“你来买东西?”他主动问我。

“喏,我来搬它的。”我把眼神带向地板上的矿泉水。“不是踢联赛么,我是啦啦队的,不知道是搬这么大一箱子。”

“呵呵,你们啦啦队没男生啊,你可没这力气!对了,你是哪个学院的?”

“经管的,你呢?”

他嘿嘿一笑说,“你们的对家!”

我愣了一下接着明白了,原来他是金融学院的,今天与我们经管院踢球。

“我也是来领矿泉水的,我先帮你搬过去!”他边说边弯腰抱箱子了。

我没有客气只说了声谢谢,就走在他身旁稍稍靠后的位置。

从商店到足球场有十分钟的路程,尽管有两次相遇但毕竟不熟悉只能不咸不淡地交谈。我主动问他“你学什么专业?”“证券投资”我吐了吐舌头,三年前这个专业极热门,分数要高于学校录取分数线三十分以上才有把握录取不被调剂到其他专业。这意味着面前的这个男生智商不低。

“那你是什么专业的?”

“我啊,我,你猜猜吧?”

“呵呵,这个还有猜的?那好吧,我猜你是学投融资专业。”他偏过头冲我笑。

“咦,你怎么知道?”我紧跟了他两步,刚要说“你打听过我”觉得很鲁莽与浅薄,“我们经管院这么多专业,你怎么偏偏猜我是投融资的呢?”

“嘿嘿,你用一块钱换回我这么一个整劳力,不是学投融资的哪能这么精明呢?!”他扭过头冲我笑,我也呵呵笑起来顺便打量他的面容。单眼皮,白牙齿,发梢有一点点卷,还没仔细打量完他就不敢接我的眼神把头扭回去了。

这是我第一次给他出考题,他竟然猜对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郎平代表着八十年代的理想主义和开放精神

全文共 920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真的有女排精神,这种精神到底是什么?中国乒乓球队后来称霸乒坛很多年,成绩远比女排出色,但是人们更怀念还是女排。中国女排从来没有过“统治地位”,几乎每一次夺冠,都靠艰难的拼搏完成的,在最困难的时刻,呈现出最顽强的精神,或许这就是女排精神的实质。

事实上,女排的崛起,是让人怀念的80年代的一部分。80年代要比现在落后很多,但是在那个时代,弥漫着一种理想主义气息和开放精神。

如果真的有女排精神,从80年代以来,一直担负着这种精神的就是郎平本人。1988年,中国女排在汉城惨败,从此进入低谷。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连续参加3届奥运会的巫丹被查出尿检呈阳性,更是让中国女排哭成一团,但是有多少人是同情她们的?直到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夺冠,人们才又重新开始谈论女排精神。30多年来,“女排人”换了几代,女排也几度沉浮,只有郎平一个人,仍然像当初的铁榔头一样,与世界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

郎平动不动就落泪,显示出她内心柔软的一面。这让人想起她当初为何选择出国,据她在自传中说,她曾陪湖南郴州训练基地的官员到当时的“国家经委”去申请经费,但是那笔钱却被郴州基地的官员挪为他用,为此,国家体委还让郎平写了检查。当时,郎平还不到30岁,她就已经知道,适合自己的,只有单纯的排球。正是对自己命运的清醒认知,才让她选择了始终与排球为伴的道路。她一直是一个单纯的人,为排球而活的人。

就这个层面说,郎平一直领先于时代,领先于中国体育界。她退役后就去美国学习体育管理,这让那些选择当官的队友们不解;当初她去意大利打职业比赛,被人讥讽为“为钱打球”;她率领美国队在2008年奥运会上击败中国,也在网络上引发了一些谩骂。郎平是真正把排球视为自己的职业和事业,排球就是目的,而不是一个达成其他目的的手段。毫无疑问,郎平是“举国体制”培养的花朵,但是最终却挣脱了举国体制下运动员的宿命,而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欢呼之后,我们也许更应该深思:在“女排精神”中背后,其实还有一种“郎平精神”和“郎平道路”。这才是中国体育界应该总结的。

奥运会后,朱婷将去土耳其联赛打球,人们都说朱婷是郎平最好的接班人,除了得分能力,这种开放和纯粹,也有郎平的影子。或许这才是最好的传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纯白年代作文800字

全文共 954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初中三年,即将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完结。回想这长长的时间,千余个日日夜夜寄托着我们的梦想,纪念着我的纯白年代,令人永生不能忘怀。

初一刚进校时,我只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孩,单纯的目光里充斥着对于未来的恐慌和期待。那时的我正如一张白纸,纸上写满我的不谙世事。于是我在一片茫然中按照分班的名单踏进了十一班的班门,从此开始了一段我一生都无法忘却的旅途。

对于我们初次的见面,我已经记不太清楚了。但印象最深的,是有许多不熟悉的人在友好地与我交谈。我才开始明白我们将要成为一个集体,而这个集体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保护。

我的班主任吕老师给班级里的所有人都安排了一项职务。从班长到管理白板笔的,我们负责的事情并不相同,但干好这些成为了我们的一种责任,让我们时时铭记,我们是这个班的一份子。

除此之外,我在初中最幸运的事,就是遇到了我的挚友。初一时,每个人都是友好的,我们在一起玩耍,一起学习,生活中撒满了欢乐。而我和我的挚友初次接触的场景,我还历历在目。其实只是一件借东西的经历,但却让我看出了她的一些不同寻常的东西:善良,包容,勇敢。在此后的三年里,我始终在学习她的包容,她的勇敢和果断。我的朋友,她教会了我很多。

初二,是介于初一和初三中间的一年。初二的我们,比初一熟悉,比初三轻松,正是我们的大好时光。然而此时的我在几件事情的作用下正陷入于一种迷茫之中,看不到出口,找不到方向。

但是我慢慢地发现,其实我依然拥有着很多。我还有关心我的同学,还有我知心的朋友,还有善解人意的爸爸妈妈和老师。他们的温暖如同一道光,在我当时比其他每一个年级都要晦暗的初二里骤然亮起,从此永不熄灭。

学校使我成长。它给了我困难,也给了我解决方法。我在学校中开始明白一些我从前得不到的道理,正是它们改变了我,在我的纯白年代里留下一道痕迹。

随即而来的,是轰轰烈烈的初三。在初三,我看到了更多。我可以看到时间一丝一丝轻柔而毫不留情地从我的生活中飞离,看到行走着的思维如何在书本和作业中穿插,看到朋友间的友谊,看到离别前的伤感……我开始明白有些东西将永远失去,而有些东西却会一直留存下来。

初中三年,且行且歌。我们经历了很多,遗忘了很多,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不过在我的世界里,这段珍贵的时间和记忆将永远与我的纯白年代一起,留存在我心中最安静,最干净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我父亲的年代

全文共 351 字

+ 加入清单

我坐在饭桌前,听父亲讲他小时候的故事,这也是我最感兴趣的事了。据父亲说,他上学时恰逢1979年改革开放,学得十分艰苦,但那时也是父亲最快乐的时期,那时的书费只要二元五毛钱,这真是令人不可思议啊。可是那时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啊,有些家庭承担不起这么大的开支,于是就让他们的女儿们辍学了。那时的高中简直就相当于现在的大学了呀。并且当时的升学率是小之又小。其实我最最感兴趣的是听父亲讲他们的学习生活,他们一天有七节课,为物理、政治、数学、英语、语文、化学,老师都是按书本教的(这种教育的方法,使得我父亲固守陈规,不敢大胆去闯荡、创业,以致总是呆在这个小农村里),句句言传,不得违背,这就是他们的教学准则了,然后呢,一放学,他们就去做泥胚(方言:做瓦片的胚形。)于是乎,七年就这样在一个又小又破的平房里度过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活在碎片的年代作文900字

全文共 860 字

+ 加入清单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我们就不应该逃避它,更不应该顺从它,我们应当好好利用这“碎片化”。

试问,你昨晚在手机里看了什么?你最多也只能说出一两条新闻罢了,其他的早就被遗忘了。这很正常,随便翻阅手机内容也许只是为了放松心情,也许只是看看时事,没有知识可学。

在家翻阅几篇经典名著,又看看几份朋友圈里的哲理小美文,总觉得不太一样。前者能让我变得开心,后者要么给我灌下“鸡汤”,要么让人义愤填膺,读多了,莫名的就浮躁了。同时,你有感到“美”吗?

再说,如果你说你学到了时事及知识,那我反而很好奇:“你相信吗?”“有专家这么说。”也许你会回答。但这依旧不可信,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发文章,并署名“专家XX”老中医XXX”。由此可见,碎片化阅读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几乎毫无益处。

最后,再来谈谈碎片化的社交。举个例子,有一个罪犯,他在网上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好青年,以骗取财产和生命。如果我们只是看一眼照片或简介,又怎么能分辨呢?就算你的社交对象是你的亲戚,他发给你的“读书无用论”“养生方法”以及几年前的表情包,你会学到东西或和他的关系变好吗?那么,碎片化社交有益吗?

“那我们就不要信息化了”碎片化生活没有用!”这也是不对的。大众点评、淘宝、知网……虽说也是碎片生活,却也为我们带来了大量便利。

你听说过“书呆子”吗?那便是只学习,不谙世事的体现。如果只注重于深阅读,完全一板一眼地“执行”生活,那就会成为书呆子了。

所以说,碎片化生活不但为我们节约了时间,提供了便利,而且我们也离不开碎片化生活。

“碎也错,整也错”那怎么办呢?

那必定要掌握分寸。想学习,想陶冶情操,那必须靠“深阅读”也就是读书。平日,看看新闻,点点外卖,建议用碎片时间进行。

但有一点,如果你在学习,那绝不可以用碎片时间学或练,这点我深有体会——

做回家作业时,如果你做做语文,做做英语,不仅会让你的只知识系统混乱,还不起一点点复习的作用。

因此,我们可以得知:学习、社交建议整体化;购物,放松,建议用碎片时间来完成。

我们应当好好利用这“碎片化”,在这碎片化的生活中,“游”出一条通往成功的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战争年代的孩子

全文共 400 字

+ 加入清单

1937年8月28日,日本突然轰炸上海火车南站。那一瞬间,房屋倒塌,车毁人亡,天桥断裂,一片狼藉,到处弥漫着硝烟。

画面中有个大约三四岁的小男孩,只见他的衣服破烂不堪,瘫坐在地上,遍体鳞伤。边哭边喊:“爸爸!妈妈!你们在哪里啊!”他无助的坐在冰凉的地上,号啕大哭,想着刚才的一幕幕,父母把他推出去,而自己却被炸得粉身碎骨。他盯着那片废墟,多么希望爸爸和妈妈能够站起来再和他说几句话啊!可那永远只是幻想,他的父母已经不能再站起来了。

就这样,他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整天风餐露宿,沿街乞讨,此刻多么希望有一位好心人可以收留他啊!这样的苦难经历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阴影,永远抹不掉的阴影。

战火中的人们啊,侵略者们,你们也有父母,为什么不为了父母、亲人而和平呢?为了战火中的孩子,去争取吧,也许有一天,你的孩子也变成了战火中的儿童,你们会怎样?

我们祈祷,我们期盼,能让战火中的儿童重拾笑容,能让和平之神永驻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年代的距离

全文共 794 字

+ 加入清单

黑与白;伛偻与茁壮;稚嫩与成熟,他们之间的距离,会远吗?--题记

奶奶从小和我一起生活,初来城市的她望着车水马龙,高大建筑总是看呆,惊叹。父母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与我分离,在另一个城市打拼。而我,只能与生活在不同年代的奶奶一起面对生活。

奶奶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妇女,什么事情都得精打细算,不能吃亏啊。到了菜摊总是争执不休,为了扣下那几毛钱而与摊主死缠。有时拿她没办法,只能便宜卖给她。我与她买菜,能累得喘气,价格得比十几家只有碰到材料好,价格实惠才肯满意地提回家。我却认为没必要,摊主也得赚钱养家啊!

有时,奶奶的行为让我感到莫名其妙。路边有矿泉水瓶就如同看见金子在放光,向她招手示意,他迈着欢快的步子,眼里发着光,嘴角向上翘着,如同春天的姑娘碰上心爱的男子。她像变魔法似的从口袋里抽出一个大红色的袋子,用娴熟的手法装进袋子里,我站在他身旁,不好意思地低着头,害怕别人看了失面子。可是奶奶却很自豪,她觉得她是"环保小卫士"。

然而,那天下午,我们彼此近了,心贴着心,我对她的看法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变,奶奶成为了最懂我的人。

那天下午,整个天像下了土似的,打在了我的头上,使我的心重的好像不能跳动。那次是竞选英语课代表,我落选了。各种低落的情绪从我的心传向每个身体的角落,我不甘心,因为我认为我很优秀,我不比别人差,我觉得好丢脸,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奶奶来到我身旁,用比她平时低了不知多少分贝的细语对我说:"人要放下身段,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就像我,虽然与你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但是我放下了身段,我虽年老,但我心不老!"

那天晚上,我想了很久,觉得奶奶的话真的击中了我的要害,其实我们并无距离,他一直很懂我,我也一直很懂她。

年代虽远,但心却不远。年代的距离不会成为我们之间的隔膜,年代的距离不会打破奶奶对我浓浓的爱,年代的距离更不会让苍老的奶奶颓然。满头白发的奶奶牵着我一起面对生活,我不觉得我们远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纯真年代作文500字

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在刚刚过去的季节里,我经历了两次长途旅行,在这个纯真年代里,充满着亲情,没有任何的阴谋,我所见到的都是关心、宽容。

当我们从呱呱落地,慢慢的学会说话,走路时,似乎我们对一切毫无所知,但是我们对我们的喜怒哀乐毫不遮掩,那时的我们就像一张白纸。纯洁天真是我们的本性。但是,好景不长,又有多少人能把我们的“本性”保持一辈子呢?

小时候,是我们最快乐、最高兴的时候,那里,是属于我们的纯真年代。长大后,我们不再具备纯真,我们对过十分依恋,但是时光匆匆,我们不可能再回到过去,回到那个纯真又美好的年代。在那个时代里,我们是诚信的,是幸福的,是充满快乐的。它在我们心里就像在戈壁之北的外蒙古,如今依然充满山林美景,飞鸟走兽,来到这里,我们会感觉它和大自然靠的很近。但是,我们现在却无法触及这部分天地,只能在这之外无尽徘徊。

纯真年代已经随我们的长大,而离我们远去了,而我依然可以感受到它的气息。纯真年代是属于我们的,是人生中最美妙的岁月,它记载了我们在那里所有的酸甜苦辣,同时那时的每年事都是真实的,都是值得我们不断的回忆,在回忆中不断地享乐其中所谓的乐趣。

纯真年代,是我们最美好的岁月,融入了我们最真实的情感,对我们的人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个纯真年代我永远不能够忘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春联起源于什么年代?

全文共 4906 字

+ 加入清单

春联起源于什么年代?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春联起源于什么年代?

五代十国,孟昶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中国最早的春联。

来源

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时期,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

宋代时期,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

到了明代时期,桃符才改称“春联”。明太祖朱元璋在金陵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清代时期,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春联最早是由避邪的桃符演变而来的。相传古代有一凶暴甚於鬼的人叫后羿,被桃枝打死,大家就相信在门楣上悬挂桃枝可以驱鬼;后来又盛传山林里住著「神荼」、「郁垒」两位神仙专门吃鬼怪,大家就把桃枝刻成这两个神的模样悬挂在门上,期能永久平安,这就是所谓的桃符。

后来桃符渐渐简化,以方形红纸画个桃形,再写上神荼、郁垒的名字代替。到唐朝以后,又在这红纸写些吉祥话,再修饰对仗,慢慢就形成今天的春联。

春联发展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楹联分为春联、寿联、挽联,门联、厅联、庙联,名胜联、商业联、游戏联等多种形式,而春联只是楹联其中的一种。所谓楹联,就是挂在或贴在堂屋前的廊柱或门框上的上下相对的联语,因此,楹联也叫对联。这种对联是由两串字数相等、互相对仗,而且具有一定内涵的独立文体。就是说,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内容要有意义,平仄要合律,对仗要工整。凡符合这些条件的就是对联,否则就不是对联。

楹联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学形式。它最初起源于桃符。桃符是中国古代挂在门框上的,画着或刻有避邪图形或字迹的两块桃木板。桃符早在秦汉以前就出现了,当年中国民间每逢过年,就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画着或刻着降鬼大仙“神荼”、“郁垒”桃符的习俗。

那么为什么桃木能避灾驱邪呢?根据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的记载,远古时代有座山是个鬼的世界,叫鬼域。在这个鬼域门口,有棵大桃树,树冠能覆盖三千里,在树上生活着一只金鸡,负责每天的报晓。每当清晨金鸡啼叫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就必须赶回鬼域。在鬼域的大门两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将它们捉住,用绳子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所有的鬼魂都畏惧神荼、郁垒。这样在民间就流传开用降鬼大仙神荼、郁垒和桃木驱邪、避灾的风习。他们用桃木刻成神荼、郁垒的模样,或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挂在自家门口,用以避邪防害。这种桃木板被称做“桃符”。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明代时期,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原来主人是个杀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朱元璋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春联类别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斤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同时,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粱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贴春牌” 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大家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

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 “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大家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商店中均中出售。

春联产生时间

据说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上一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下一句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由此开始,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这不仅表现在开始用骈体联语来替代“神荼”、“郁垒”,而且还扩展了桃符的内涵,不只是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这就成了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

桃换旧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的盛况。同时,随着门神的出现和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负的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大家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是生气,就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写完后就继续巡视。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就命

令侍从赏给这家三十两银子。由此可见,“春联”的得名和推广,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联成为一个广泛的概念,出现了很多附属的品类。根据使用的场所,可分为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几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的,就是我们常见的春联;“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就是春联的横披;“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的单幅文字,如在过年时在庭院里贴上 “抬头见喜”、“出入平安”、“恭喜发财”之类的文字;“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单扇门或影壁上,春节时大家喜欢倒贴的“福” 字,就属于这种“斗斤”。

中国古代春联可以知识追溯到春秋时代,那时候的春联是刻写在门庭木掾或石柱上,也有篆刻在悬挂门庭的长幅竹片上,以后又墨写在丝帛稠带上(北方人称之为幌子)以装饰门庭。及至造纸术在我国古代发明后,春联便由文人墨客书写在纸制条幅上悬挂,进而再发展到大家用红纸书写并张贴在门亭与厅堂。

“坤福满门”,“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财”等等,家家户户年前贴春联,把春节点缀得春意盎然,喜气洋洋。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大家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据说春联真正普及于民间,用红纸书,而成为年俗之一,是明代以后的事。在陈云瞻的《簪云楼杂记》上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时,有一年的除夕前日,匆然心血来潮,命令公卿士庶,门上一定要贴出春联,表示一番新气象。第二天,他微服出巡,到民间观赏各家的春联,以为娱乐。在巡游了一段路后,他忽然发现有一家没贴春联,便遗侍从去查问究竟。

如果从秦汉开始计算,中国贴春联的历史已有两千年,那么为什么中国百姓对贴春联一直情有独钟呢?这就涉及到中国百姓传统的思维观念问题。俗话说: “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国人民自古就有个乐观的思维观念,就是寄希望于未来,祈盼未来会给自己带来好运。无论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什么高兴、得意的事,还是有什么不如意的事,总是希望未来的一年过得更好,因此在新春即将到来之时,贴春联恰好是达到这种目的的最佳选择。他们借助于春联表达对即将过去的一年的欣喜和幸福的心境,或者表达对新的一年的期盼与厚望。在他们的传统的观念里,一年中有个好的开端是最惬意的事,最吉利的事,所以,每到春节就通过贴春联表达自己的美好感受和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期盼。同时中国人民过春节很讲究喜庆、吉利、热闹,吃好的,喝好的,穿新衣,放鞭炮,走亲访友等都是喜庆心理的反映,而贴春联恰恰是强化大家的喜庆心理和渲染气氛的一种外在的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年代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292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生活在这个丰富多彩充满人间真情的时代,可是没有人会想象,我们这样好的生活环境是谁创造的。而我想说是我们最伟大的父母,他们曾经与汗水赛跑,与时间赛跑,与生命赛跑,才换来我们可以好好上学好好生活的资本。假如有一天,我们可以穿越回到他们那个年代,看到或是体验他们的曾经,那么,也许这个世界会充满更多的关心与宽容。

咻——眼前突然一亮,这是……一所高中,看上去很是古老,房子旁的参天大树像是要把房子吞噬掉一样,校园里同学们的嬉戏声让天空都更湛蓝了!向前望去,一对俊男俊女正向我缓缓走来,脸上青涩的笑容,即使身着便衣也显得那么好看。咦!是爸爸妈妈,我扑上前去,结果“爸爸”将我挡住,“你干什么!”我一脸茫然,他们怎么不认识我?再仔细看看周围的环境,天哪!我不会是穿越了吧!他们从我身边径直远去,没有一丝留恋。不一会,我又到了下一个地方,我看见一群年轻人正在工厂里忙碌着,人群中就有我的爸爸妈妈,他们的汗水从脸颊滑落下来,滴答————仿佛刺痛了我的心。回想我平时上学乱花钱的种种,我不禁羞愧,爸妈,你们真的不容易,上学时期还这么拼,而我每天衣食无忧却还挑三拣四,我有什么资格啊!我只想说,爸妈,您们辛苦了!

咻——又换了一个地方,这里也是一个工厂,不过比起刚刚那个似乎新了不少,人们都在忙碌着手里的机器,没有人注意到我的存在。我再一次看到那对年轻人,他们也停不下手中的工作,只听见那个男人说:你呀,快回去吧,待会宝宝该闹了。这一刻我明白了,“我”出生了!“那会扣钱的!你一个人也辛苦!”“没事,你放心,我一定不会苦了咱们孩子和你的!”女人眼眶里充满了幸福的泪水,接着便离开了。我却久久站立没动,原来,爸爸妈妈曾经这样辛苦劳作,只为给我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却从没为自己想,是啊,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一个父母亲不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努力拼搏着?哪怕是灰头土脸的活他们也无怨无悔!哪怕是身心具惫也不曾埋怨!而我们做孩子的,却把父母的来之不易用得心安理得,只知道漫无天日的过日子,却不知道这快乐背后的辛酸泪。我只想说,爸妈,您们辛苦了!

我正准备做好到下一站的准备,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传过来,“起床了,还睡!”是妈妈,我冲上去,来了个大大的背后抱。“妈妈,您辛苦了!”妈妈一脸蒙圈,却接道“不辛苦,只要你好好的,爸妈怎样都不辛苦!”眼泪像脱了缰的野马,奔腾而出!拦都拦不住!过一会,我便回到书房,拿起一支笔,这笔好像“长胖了”,此刻在我手中重千金啊!我一字一字地写着:

致亲爱的爸妈,您们包容着我儿时的幼稚与任性,长大后的娇惯与叛逆,却没有一丝打骂,每次都是悉心地和我讲道理,让我懂了您们的良苦用心,这些年来,您们太过操劳,却每次都慰问我是否安好,此时,千言万语都抵不过一句说多了的常话:爸妈,您们辛苦了!

以后的我不会再让您们这么劳累了!爱惜自己的身体!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家喻户晓的诗,谁又能真正领悟其中之精华呢?当我梦里回到那个充满憧憬与未来汗水与幸福的年代时,我懂了,爸妈是多么地不易!我应该要多么的努力!我们要在这个激烈的市场中存活下来,唯有好好学习,才能不负自己!不负那些所有关心你爱护你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奔腾年代观后感悟

全文共 807 字

+ 加入清单

一部最初都没有引起看的欲望的电影,却带给了我最大的感动,引起了我心中最大的共鸣,是的!强大的是我们的内心!尽管我们的外在是不怎么样的,尽管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会有很大的挫折,但是,我们不会放弃,我们会坚持到最后!

"海洋饼干"是一头不起眼的矮马,他最初是用来当好马的陪练的,由于很不起色,它买卖了许多次,但终于被一个驯马师相中,同时还有幸被好心的霍华德先生买去,碰巧还被一个落魄的年轻人骑上了!他们就这样摸索着前进,希望能够在赛场上赛出很好的成绩,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它和他终于有了在赛场上证实自己能力的机会,"海洋饼干"从第一次超越其他的马,到最后完胜"元帅"虽然历经挫折,有过大意,有过得意,但是有着好心霍华德先生的宽容,细心驯养师史密斯对马的驯养,在加上对赛马又有激情和技巧的瑞德的驾骑,在困难面前是算不了什么的的!

片中也一直在宣扬着我们不要被困难打倒,相反的我们要努力起来,用行动来证实我们自己,但是,就在大家出于巅峰时期时,骑师瑞德与"海洋饼干"相继摔伤了腿,也相继被医生诊断为不可能再次参加比赛,兽医甚至叫霍华德先生解决掉"海洋饼干",但是对持有"何必因为对方受过伤或是犯过错而就丢失一整条性命"思想的霍华德先生来说,尽管不相信"海洋饼干"能够上赛场,但是的话,却还是可以尽量医好的,最后在瑞德的悉心照料下,"海洋饼干"逐渐复原了,和带伤却坚持的上赛场的瑞德一起参加了圣阿尼塔的比赛,结果当然是,对我来说,我生来就很矮,回忆以前自己的确很多的地方被人瞧不起,至少对那些以身高论能力的人来说是这样,自己的话,却一直在梦想着长高,还在尽力的为长高而锻炼着,尽管收获甚微,我现在开始有些明白,自己的能力与身高是没有多大的关系,自己用不着逃避,相反的我可以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证明自己的能力,但是,自己一定要努力,就像卡特教练说的,有时候你值得那些,但是别人却不会拱手送你的,相反的自己要努力地夺取它!加油!你能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春联起源于哪个年代

全文共 789 字

+ 加入清单

据说贴桃符的起源很早,当时贴“桃符”是为了用来驱除妖魔鬼怪。

传说,古代有一种极其凶残的怪兽,经常作恶,危害百姓,却又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降住它。后来,有两位专门除妖的神仙,他们用桃枝降住了怪兽。

于是,民间便传出,直呼偶在门上挂上刻有两位神仙名字的桃枝,妖魔鬼怪便不敢靠前。后来,这样的桃枝被称为“桃符”,“桃符”便流行下来了。

在五代十国时期,桃符演变成了春联。据记载,当时后蜀主孟昶让张逊在桃木上题词,他写完之后,孟昶觉得不对仗,便又写道:“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是中国第一幅春联,而在当时还被成为桃符。后来纸张的出现,桃木换成了红纸。

春联真正的出现是在明朝朱元璋时期,当时,朱元璋要求家家户户贴春联,于是大街小巷处处贴满了春联。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

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

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独生年代的苦与乐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这个幸福和谐的年代里,几乎到处都是独生子女的影子,我也是其中的一个。作为一个独生子女,我有着与父母师长截然不同的生活背景与经历。

独生给我带来了许多快乐,爸爸妈妈把我当作心肝宝贝似的,给我买这个买那个,不论是好吃的,还是好玩的,只要我一说,他们就会立刻达到我的要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更是把我视为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上怕丢了,整天围着我团团转,让我天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生活。

但独生在给我带来快乐的同时也给我带来了烦恼和遗憾。每天放学回家,我完成作业后就一个人孤零零的呆在家里,没人陪我玩耍,陪我聊天顿时我觉得好无聊,好孤单,便垂头丧气地来到自己的房间,翻着看了一遍又一遍的书籍,听着电视里无聊的广告,有时我会拿出五子棋,自己和自己下,有时下白棋有时下黑棋。我的心仿佛打了一个永远解不开的结。我想:要是有个双胞胎姐妹那该多好啊!我们可以一起玩耍,和对方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总之,独生既有快乐,也有烦恼,生活就是这样,像一个五味瓶,有酸,有甜,有苦,有辣……我想甩掉烦恼,和快乐一起奔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