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结亲户民情日记(合集20篇)
日记作为一种文体,属于记叙文性质的应用文。日记的内容,来源于我们对生活的观察,因此,可以记事,可以写人,可以状物,可以写景,也可以记述活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春节日记作文怎么写,欢迎阅读!
浏览
4565作文
453双联工作个人民情日记
全文共 1687 字
+ 加入清单2016年开春的第一场雪,比往年来得更冷一些。老天从农历正月初一就一直阴沉着脸,飕飕冷风伴着寒霜把先开的花朵吹残冻蔫。
立春、雨水节令早已过了,气温还在个位数上徘徊。昨天最低气温降到-2℃,中午飘起了雪花,参加迤车镇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和各村总支书记会议后,我们及时与中寨村“三委”班子修改完善发展规划和脱贫实施计划。为加快工作进度,我和杨建军分头行动。他听取村党总支书记计加眺介绍实施方案及项目规划,我到火烧寨村民小组入户调查。
从“挂包帮”、“转走访”活动开展以来,省市县一再强调要精准识别贫困户,并开展了两轮“回头看”工作,按照“五看、五不录、六优先”(看住房,看大件,看劳力,看产业,看负担;有机动车的不录,有新建住房的不录,有城镇商品房的不录,有公职人员的不录,有较大实体产业的不录;有重病人的优先,有重度残疾的优先,有在校学生的优先,无壮劳力的优先,住危房的优先,重灾户优先)原则,做好前期建档立卡工作,为精准扶贫打牢基础。新来乍到,我放心不下,还是决定亲自去走一走,看一看。
村委会宣传员吴启成带领我来到火烧寨时,村民小组长李友平正在李广万家准备吃春客宴。李友平瘦小精干,从相貌上看不出他已经是62岁的老人。我随机点了刘志高、李广亮、刘志龙3家,请他带我入户走访,看看农户家的实际情况。李友平面露难色,看我态度坚决,只好直说:“表册上的刘志高,名字登记有误,实际叫刘志富,外出打工去了,只有他父亲刘庭先在家。”沿着泥泞的小路,拐了三道弯转过五排房子,才来到一个逼仄的小院,一辆畜力车上杂乱地摆放着锄头、钉耙等农具,两间土木结构的正房年久失修破烂不堪,西侧土夯的墙体开裂倾斜,冷风直灌屋内,房檐下挂着几串包谷。李组长连喊几声“庭先――庭先――”,才从黑屋子里探出一个黏着黄灰的脑袋。他就是刘庭先,才46岁的人,就头发稀疏,腰杆弯曲,老态龙钟。20年前,他的妻子嫌他穷,离他而去,抛下两个儿子与他相依为命,如今两个儿子刘志宽、刘志富已长大成人,但不务正业,在外飘荡,过年还要刘庭先寄钱作车费才回得来。刘庭先寒心地说:“坐着这点破房子,我讨不着媳妇倒无所谓,两个儿子在家里也蹲不住,更难说媳妇了。做梦总想着盖新房子啊!”走访出来,我的鼻子酸酸的,真为他家担心。转过一个墙角,来到刘志龙家门前,正门紧闭,人不在家。低矮的门楣上黑黢黢的,院坝里飘着一股腐臭味。他家里的境况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李组长说,刘志龙岁数倒不大,就是常年生病,缺乏劳力,媳妇得白血病死了,两个娃娃正在读书,日子越过越困难。我请李组长带我去看看李广亮家,李组长说李广亮在马路乡做生意,要了解情况,只能去问问他父亲李世成。踩着猪粪鸡屎,翻过几个土堆粪堆,跳过一条脏水沟,来到一个开阔的高台上,终于见到了80岁高龄的李世成老人。他正准备吃晚饭,见我们造访,高兴地迎出来。老人精神矍铄,器宇轩昂,只是有点耳聋,需大声说话他才听得见。老人自豪地说:“我有3个儿子。大儿子李广书就在村里盘田养家糊口,子女很成器,不用大人操心。二儿子李广学在个旧生活,有辆车跑运输。小儿子李广亮在马路乡做生意,两个娃娃也争气,大姑娘李徐考取曲靖卫校,已经去实习,小这个男娃娃李伟在会泽一中读高中,学习好!”从李世成老人家出来,走了一段水泥路,刚好遇见李友平的老伴高文秀在扫地,她有些肥胖,行动迟缓。高文秀说,过小年前她才看病回来,医生诊断为骨膜炎,感谢党的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这次住院花掉4000多块钱,政府帮助报销了一大半,自己只出了800多块钱。
李组长告诉我,火烧寨有118户455人,其中贫困户26户,在外打工的人有30多人。希望上级领导支持,为我们村修一条排灌渠,可使100多亩粮田受益。要是能争取立项,我们村可集中规划建设80套左右新房,使村容村貌有大的改观。后山上栽了10000多棵核桃树,但严重缺水挂果不多,要是能在山上修个蓄水池,加强灌溉,产量会提高。我们还想试种100亩软籽石榴。我由衷佩服老组长有这样的胆识,跟他说会积极汇报争取项目,但目前村中滥堆乱放的脏乱差现象要想办法治理,还有脱贫的产业支撑也要拓宽思路,多想办法。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走访贫困户扶贫日记
全文共 293 字
+ 加入清单今天是第二次入村摸底。早上出门,满目白霜,呼口气立马成雾。区教育局3位领导、我和4名村干部,分成4个组,分头行动:挨家挨户问卷、填表、按手印。
我从东峰村五组开始,一上午走访了16家。我看到有不少家庭都盖了两层小洋楼,觉得还不错。但是,真正入户以后,才发现情况不尽如人意。
走访的第一户是双女户,还有一位老奶奶,常年瘫痪在床,吃喝拉撒都要人伺候,男主人得了大病,每年要花好几万。房子勉强建好了,但是没有产业,靠身体好的时候零散打工挣零花钱。
我想,没有支柱产业,大部分青壮年还是会纷纷出门务工。若在外买房安家,如果老了,出不了力气了,还是要回老家,还得靠政府帮助。所以扶贫,产业扶持才是根本。
篇2:民情日记:为群众修一条好路
全文共 1149 字
+ 加入清单8月8日 星期三 多云
令人头疼的 “沼泽路”
在两个来月的走访过程中,感触最深的就是程卞韩社区的路坑坑洼洼的太难走了,尤其是韩家村组,现在还没有修公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村里人都戏称它为 “沼泽路”。每年秋收时节,赶上阴雨天,庄稼都运不出村,严重影响了广大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这不,好几天前下的大雨,依然让程卞韩社区的老百姓难以出村。
社区支部书记王瑞忠告诉我: “村里也想修路,但是一直没有能力办这件事。”我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这种面貌,为社区修一条公路,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8月10日 星期五 多云
关于修路的争议
我今天召集了韩家村两委成员开会,商量怎么来解决道路出行难的问题。会上,大体出现了三种观点:一是保持现状,可以避免纠纷,免得费力不讨好;二是可以修砂石路,费用较少,村集体也不至于背负更多的债务;三是修公路,使用年限长,能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但是费用每公里5万元,这还不包括土方,村里负担不起。
我坚持认为,不修路,肯定是不行的,道路是惠及全体社区群众的大事、好事,一定要修。具体是修砂石路还是修公路呢?与会代表各执一词,如果修成公路,花费初步预算就在8万元左右,这些钱哪里来,又有谁来协调,都是问题。
会后,村两委就修路一事征求全体群众的意见,同时动员群众自发组织成立修路理事会,而我则向局领导汇报,争取局领导的支持。村民程建河找到我说: “我们都盼着修路呢,这可是大好事啊,我们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定支持修路这项工作。”他的话让我很受感动,也更加坚定了我修路的信心:我不但要修路,还要修一条好路,彻底改变现在的面貌。
8月13日 星期一 阴
资金问题解决了
很高兴,我今天向局领导汇报社区修路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后,局领导当场同意协调4万元资金用于程卞韩社区公路的修建工作,同时协调交通局给予大力支持。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大家的时候,大家紧锁的眉头都舒展开来了。
我们对下一步工作大体进行了分工,村 “两委”负责修路的筹备和土方工作;修路理事会负责募集资金,积极发动群众集资捐款,同时对资金的用途进行监督;我负责和局里沟通,一起到交通局协调各项优惠政策,争取早日完成社区公路的修建工作。
分工明确后,大家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了紧张有序的工作中去,看到大家昂扬的干劲儿,我心里很受触动,群众是如此的淳朴,群众满意是我工作的最大动力。
9月26日 星期三 晴
开工喽!
“开工喽,开工喽!”伴随着孩子们愉快的呼喊声,程卞韩社区公路建设项目正式开工。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有努力、有彷徨,但是今天,当我听到设备轰隆隆的声音,看到群众脸上满意的笑容时,我知道自己的努力是值得的,能够为群众办一件实事真好。
王瑞忠笑着对我说: “老刘,你这一个月瘦了很多啊。”我笑了笑,回答他说:“但是心里踏实多了。”
篇3: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民情日记
全文共 1772 字
+ 加入清单海选理事会
3月19日 星期一 晴朗
新庄畈是江西省湖口县文桥乡新庄村2007年新农村建设省级试点村。春节过后,村理事会的人选迟迟未定下来。
为了尽快落实理事会的班子,上午,我和村支部的同志经过商量,决定采取海选的办法产生理事会,并确定晚上开群众大会。
傍晚,群众陆陆续续地来到了会场。等人都到齐了,村支部书记宣布会议开始,他首先介绍了新农村建设的有关要求,重点就海选理事会的工作作了具体说明,随后把选票分户发了下去。一时间,群众有的窃窃私语,有的高谈阔论,有的陷入了沉思,但都没有急于动笔。好一阵喧闹之后,才有人开始写票。有几个老大妈把村支书拉到一旁轻声细语地交待,委托他来填写。
很快,结果出来了,夏兴生28票,夏先明26票,夏丙水26票,夏正平25票,夏春喜11票,后面的就更少了。看到票数比较集中,支书高兴地对我说:“要不然就定前五位,正好赶个奇数的班子。”我再看了看得票情况对他说:“群众要的是实数。我们就不管什么奇数、偶数了,前四位是真正的民意,四位就四位,公布吧”。于是,新庄畈理事会在群众的一片掌声中产生了。
人群散尽的时候,村支书神秘地对我说:“我还有一个发现,4位理事会成员中有3位是共产党员。”村支书的发现使我有了几份意外收获的感觉。透过今天群众的选举过程,我更深深地体会到:党相信群众,群众才会相信党,相信组织。
理事长的重大决定
4月22日 星期日 阴天
今天上午,理事长夏兴生突然找到我,说今天晚上要开群众大会落实两件事:一是宣布一项个人决定;二是通过“户户通”方案。夏理事长为人正直,性格直爽,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要说宣布个人决定我还真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一说到“户户通”的事,说实在的,这些天来还真难为他们理事会的几位同志。为了拿出一条相对公平、合理的路线,他们在村子里跑上跑下,方案是一改再改,伤透了脑筋。尤其是这些年来,农村建房疏于管理,不少村庄的房屋建得零乱,现在要在资金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把“户户通”工程摆得户户都满意,真是一件很难的事,谁不想把硬化路通到自家的房前屋后呢?难怪理事长上次告诉我,方案未定就有几个村民找上门来闹事。但这件事不能再拖下去了,考虑到现在是农忙,我们同意把会议定在晚上开。
吃过晚饭,我早早来到了会场。人基本到齐了,理事长开始发言,他几乎用沙哑和颤抖的声音说:“户户通的事已经搁了好多天,事情再难也得解决,我反复揣摩,为了节约村里的资金,为让全村人尽快走上平坦路,我家门前20米的硬化路由我自己承担,不占集体指标。说句真心话,就新庄畈的现状,户户通这碗水我们难端平,请大家支持理事会的工作。”理事长突如其来的决定,无不让在场的人感到惊呀和不解,会场上有人劝阻,有人感叹,也有人沉默,此时群众的议论、争论也达到了白热化。我思索了片刻,明白了理事长的良苦用心,于是站起来,激动地对群众说“乡亲们,理事长作为一名老党员,他的决定不是心血来潮,也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经过了慎重的考虑,希望大家能够用心去理解他。如果我们都能顾全大局,在新庄畈建设新农村还有解决不了的困难么”。群众频频点头,好象一下子领悟了其中的道理。
其实,群众就是直来直去,他们需要我们用先进的人和事去点拨他、引导他、感化他,真的让群众把道理弄懂了,困难再大也能化解。
留守老人
4月25日 星期三 阴天
下午我想早点回去,快出村口时发现有户人家的厨房里在冒烟,便好奇地进去看看,进屋后看见一位老大妈正蹲在火炉边煮饭。只见她上穿蓝色对肩褂,下穿黑色裤,脚穿一双布鞋,她头发花发,古铜色的脸上写满了皱纹。因为已是下午4点多,我忍不住问:“老人家,你是做中饭还是做晚饭?” 她抬起头望了望,见是县里派到村里的指导员,连忙起身倒茶,搬来凳子让我坐,显得很热熟,她叹了一口气说:“唉,一天到晚不晓得饿,现在就中饭当晚饭了。”见老大妈心事沉重的样子,我便坐下来和她拉点家常:“大妈,过得怎么样?” “谢干部,象我这样上了年纪的人吃穿都无所谓,就是孩子们一年到头不在一起,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整天守着三间屋打转转,心里闷得荒啊。”慢慢地我了解到老人叫柳桂花,今年68岁,十多年前老伴就出世了,儿孙长年在外打工,每年要到春节的时候才回家过上几天。
像柳桂花这样的留守老人占到全村的三分之一。打工大潮既为落后的农村地区带来财富,也为这些留守老人带来孤独与寂寞。
篇4:驻村干部走访记录民情日记
全文共 268 字
+ 加入清单7月27日
感激与承诺
昨天开始的人代会,今天是选举日,自我安慰着,选不起,有点丢脸,老百姓都不要,留在这干嘛!也正好借这机会回城,心里盘算着最下策的棋局,心里也就淡然了。
但我真的没有想到,结果出来竟然是满票,50个代表有两个公假外出学习,48票。对高票都只是一种奢望,结果却是满票,的确是出乎意料的,那一刻心里除了感激那份满满的信任,忽然感觉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没有任何的豪言壮语,只能发至内心真诚而坚定的作出承诺:任期,一定用我的正直去引领人,用正气感召人,用正派去规范人,踏踏实实做事,坦坦荡荡做人,除了尽职尽责努力工作,我别无选择!
篇5:村官入户走访民情日记
全文共 428 字
+ 加入清单2015年4月11日 星期六
趁着今天学生放假,我走访了恒寨村的留守儿童皇甫一凡.皇甫一凡的父母都在远处打工,常年不回家,留下自己和弟弟在家和爷爷奶奶生活,且两个孩子均在上学,家庭负担很重.
今天天气很好,我带着文具、牛奶等礼物搭了个顺风车来到一凡家.我已经来了好多次,一凡还是有些害羞,低着头不爱说话.奶奶和我说着家里的情况,不禁落泪抽泣,我的心情也变得很沉重,感觉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当问到孩子的学习情况时,老人家感慨又多了起来,她说:家里没有大人,孩子的教育是个问题,没人管没人问.我对奶奶说:不管是生活上的困难还是孩子学习上的困难,都可以找我,我一定会尽全力帮忙.
离开的时候我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方便以后和孩子联系,对比他们家的实际情况,我能帮的实在太少了.真正的走村访户才了解到,村民的生活其实很辛苦,虽然走了很远的路,但我觉得一点都不累.以后我一定会经常拜访留守儿童和困难户的家,和老人家聊聊天,关心孩子的学业,发挥自己的特长,为村民做些实事.
篇6:2024年双联扶贫民情日记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20xx年3月28日 天气:扬沙
为规范有序、科学推进双联富民行动,认真贯彻省市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扩大会议精神,今天,我局局领导班子带领全体中层干部一行39人,组成9个工作对接联络小组,深入到我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联系点古浪县土门镇新丰村9个村民小组,与乡镇、村、组分别对接座谈,进村入户向群众宣讲“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精神和惠民政策,座谈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分析贫困原因,寻找致富途径,融洽干群关系,为下一步开展帮扶工作取得了第一手资料。
每到一个联系点,地税干部都与困难群众促膝相谈,在拉家常中倾听他们的心声,详细了解他们吃、穿、住、行以及上学、就医、就业、养老和春耕生产等方面的情况,对民情民意、贫困户住房情况、耕地面积、燃料类型、饮水、收入、劳动力及贫困原因等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
对接之后,从方便农户的角度入手,及时将包含联系人姓名、手机号码、行动要求为内容的“民情连心卡”发放到帮扶农户手中,力求使联系沟通无极限。
通过走访座谈,帮扶小组了解到,金色大道横贯该村东西,且紧靠黄羊河农场。依托这一地理优势,群众对发展特色种植业和暖棚养殖业积极性很高,他们希望党和国家能继续制定出台更多的惠农政策,提供必要的、能够发展养殖、种植的资金,修建乡村道路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村级文体活动室,在全省广大干部的帮扶下早日摆脱贫困,奔向小康。群众还对村务公开、土地产权纠纷、农田灌溉缺水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
在初步摸清联系村和联系户的基本情况后,我们将根据联系村的需求,结合地税实际,将尽快制订出分村帮扶方案。
篇7:慰问老党员民情日记
全文共 1259 字
+ 加入清单今天是单位为庆祝建党92周年展开的系列活动之一,到挂钩扶贫村慰问老党员并列席参加老屋村党员民主生活会,同时到村开展调研工作的好日子。上午8时,我们准时出发。
7月的巧家是碧绿的,而昨夜大雨过后的清晨更是清新而翠绿,柏油路两侧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和绿油油的庄稼。刚出城不久,我们都不约而同地打开了车窗,尽情享受着自然界赐予的夹杂着各种绿叶植物清香的湿润气息,感觉格外舒适。脚下的这条公路和两边规划得整齐划一的房屋,我亲自见证了从天堑变坦途的建设过程和新农村发展建设的点点滴滴,这一切让我感受到了在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城市和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体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农村建设的巨大促进作用。
行车一个小时左右,我们到达了老屋村。首先要去的是海子社老党员普朝荣和李发元家进行慰问。现年74岁的普朝荣已有 35年党龄,曾担任老屋村支部书记18年。现年86岁的李发元已有58年党龄,1950年参军,并参加过剿匪战争。刘松院长亲切地与两位老人拉起了家常、谈党的发展史,并向他们了解对十八会议精神的掌握情况。他们表示现在农村的政策一天比一天好了,这都是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为自己作为一名党员深感自豪。刘松院长还亲自向他们送上了党章一本,慰问金200元,并祝愿老党员健康长寿,希望他们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离开了两位老党员家,我们走到了村里的田间地头,看到田地里的玉米等庄稼长势非常喜人。老屋村谭支书带领我们实地查看了我们单位出资帮扶种植的玉米样板科技种植示范地,样板地里的玉米苗长势比其他地块的玉米明显更好,叶肥杆壮。谭支书说:这几年实施的示范地给当地群众科学种植起到了很大的引导作用。
到村公所后,我们将带来赠送给村公所的一面党旗,一幅入党誓词牌匾挂在了村党员活动室的墙上,整个活动室骤然给人以焕然一新的感觉,更重要的是这是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心中的精神指引。当看到这鲜艳的红旗和庄严的誓词,作为一名党员,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在谭支书的主持下老屋村召开了党员民主生活会,我们给参会党员每人发送了一本最新修订的党章。之后,刘院长带头同参会党员一起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建党92年以来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骄人成绩,学习了云南省委关于党的群众路线“四群”教育实践活动会议精神,还结合近年来巧家县农村干部职务犯罪情况作了拒腐防变警示教育。指出作为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要切实起到基层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要时刻站在对党负责,为人民服务的高度上,大力支持党委政府政策,提出好的发展建议。参会党员纷纷表示:感谢法院这些年来对老屋村的帮扶,老屋村人民受益很多,今天刘院长带领我们学习了文件,还给我们赠送了党旗、入党誓词和党章,意义重大。党员们结合个人实际,畅谈了自己对党的认识和感情,提出了如何发展和创富的建议。并表示在今后的实际生活中一定要发挥好一名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帮助老屋村谋动经济发展,努力化解社会矛盾,争创和谐富强的新农村。
会上,在老屋村谭支书的带领下,全体参会党员举行了入党誓词宣誓活动,重温入党誓词,时刻不忘身份和使命,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
篇8:2024干部帮扶民情日记
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今天,对我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因为这是我第二次到包扶村里报到,担任“第一书记”,肩负着组织上赋予“第一书记”的使命,抓好党建,促进发展,保障脱贫的责任和重托,带着就业局各位领导和同事们对驻村工作的情感和支持来到水泉镇胜泉村。
上年8点半到村部时,村党总支书记张兴民同志、村委会主任苑明清同志等两委成员已经早早来到村委会,相互介绍后,就从基础情况入手聊起了本村的工作。
胜泉村位于突泉县政府所在地东31公里处,水泉镇政府所在地东北7公里处;全村辖3自然屯;共512户,1397人;少数民族710人;贫困户73户,贫困人口113人;低保户145人;五保户5人;劳动力478人。全村区域面积33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16333.3亩,其中,水浇地面积800亩,林地面积19432.9亩,经济林面积1657.5亩,草牧场面积14328亩,主导产业为种植。专业合作社4家;人均收入0.46万元;机电井总数110眼;牲畜总数6007头(只);现有党员47名;两委班子成员5名;村民代表18名。
通过了解情况,我深刻感受到:胜泉村两委班子是一个非常团结合作和有战斗力的集体,表率作用明显,村干部声望非常高。这也激励着我按照工作会议精神,认真遵守驻村工作纪律和各项要求,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慎言慎行、以身作则,主动接受乡镇领导和群众监督。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和发展观念,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做到吃住在村上,工作到农户;驻村不扰民、帮忙不添乱;助力使真劲、脱贫不落人。
篇9:2024年扶贫攻坚民情日记
全文共 653 字
+ 加入清单2016年1月22日。走访地盘子村贫困户黄生录家。
基本情况:家庭人口4人,黄生录以及儿媳与两个孙子。黄生录60岁,以拉运沙石为第一收入来源,以全家10亩耕地租赁费用(每亩500元,年共计5000元)为第二收入来源。儿媳在县城租房照顾孩子上学,期间在各类饭馆打工(每月1500元)为该家庭第三收入来源。目前户主黄山录因腿痛、腰痛等疾病而无力拉运沙土,因此全家月收入不足2500元。
需求:通过申请扶贫资金,搞家庭牛羊养殖。因为黄生录本人有牛羊养殖经验,同时也可以向村民租贷部分草场,牛羊养殖条件已经成熟。
措施:积极联系县兽医站技术人员对其引进牛羊养殖技术进行培训;对自家庭院部分房屋改造为牛羊养殖棚;协调牛羊饲草料,联系当地养殖大户引进带动等。
家庭希望:通过黄藏寺水库建设补偿款,首先在县城购买一套80平米左右的房子,让儿媳与孙子居有定所,孙子上学也方便;家庭内部积极动员儿媳择婿再嫁。
据了解,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该县共确定了9个省定重点村和13个州定贫困村。共抽调扶贫干部71人,其中省级27名,州级44名。扶贫干部均能及时报道上岗,积极与乡镇党政、村“两委”打成一片,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为扶贫工作队和选派单位树立了良好形象。
一本民情日记虽然只是概要的民情记述,但如果没有一种亲力亲为,没有一种一心为民的民生情怀,自然就看不到贫困村未来的希望,当然就更写不出独到的发展眼光和发展思维。从这个意义而言,民情日记是一面镜子,是一个窗口,或者说是一个扶贫攻坚的发令枪,从中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一种激越与奋进。
篇10:社区入户走访民情日记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手持一本“民情日记”,党员、干部深入居民家中拉家常、嘘寒问暖问计策,并将走访的居民的基本情况、生产生活中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和解决(答复)处理的情况如实记入“民情日记”本,这是自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新疆阿勒泰市金山路街道常见的场景。据悉,金山路街道四个社区加街道机关共有100余名党员干部参与了走访,每个人走访100户左右,做到走访全覆盖,走访中要求:必访贫困户,必问衣食冷暖,必访下岗失业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必问就业现状,必访党员和“能人”,必问发展良策”,旨在倾听走访记录中了解居民群众所思、所想、所怨、所盼,掌握民情民意,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逐步解决。
每名干部持着“民情日记”不畏寒冷,走东家、访西家,一笔笔、一宗宗,真实地记录着居民需求和社区百态,从普通居民的水电暖、菜篮子到特困户的低保发放、子女入学,从社区的公厕、下水道到街道的社会治安、文体娱乐,每名干部用心记,用心议,更用心做“民情日记”,架起了社区居民连心桥。
“倾听民声为民生”,我们把解民忧、惠民生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每名干部认真查找梳理居民群众关心的问题,解决居民群众关注的难题,向居民讲解各类惠民政策,对于暂时不符合政策、无条件办理的耐心细致的做好政策解释工作,力争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打造成群众满意工程,阿勒泰市金山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周红梅说道。
篇11:2024干部帮扶民情日记
全文共 625 字
+ 加入清单昨天中午从兰州汇报旱情情况回来,下午去了大河乡光华村位于榆木山的牧业点,一年一度畜牧业生产的最关键时期---接羔育幼已全面展开,我去的这一户牧民家的新生羔羊因病死了好几只了,乡农牧业技术服务站的技术人员和村干部已闻信去了,并提取了病死羔羊的病料送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实验室化验,正在等待结果。本来我要带一个兽医去的,但无奈的是机关的兽医全部去各乡,村突击打小反刍兽疫疫苗去了,我只能只身前往。接羔育幼才刚刚开始,由于持续的干旱,今年流产也较往年明显增加,这是草原畜牧业的本质决定的,虽然这些年大力发展舍饲半舍饲养殖情况有所好转,但是离彻底改变尚需一段时日。
了解了这一户的情况,反复交代了要注意的事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返回到县城已是华灯初上的时节了,牧区居住分散,要做好农牧村工作实在不易。回来后分别安排了应对的措施,一是安排休病在家的一名高级兽医师和实验室一名女同志,明天再去这一家进一步确诊病因,以便对症下药;二是要求包村技术人员近期督促牧民做好消毒等防控工作,三是要求技术人员继续查阅资料交流诊断,尽快控制疫病,减少群众损失。明天要去明花,祁丰,大河三个乡查看小反刍兽疫防控情况,工作的特殊性和最近牧业生产的形势,需要我们到一线去了解情况,帮助开展工作,再说了,我们一线的100多名干部还在加班加点的忙碌在千家万户呢。下去,到一线,到一线的同志们中间去,到牧业点去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
干部职工的表现令我感动,默默的我对你们说一声---谢谢!
篇12:干部驻村扶贫民情日记
全文共 449 字
+ 加入清单2016年4月28日,福贡县马吉乡难得放晴的一天。
我来到马吉米桥上,用摄像机拍摄马吉米村的变化。这里正开展易地扶贫搬迁,要不了多久,这里将会是美丽新家园。
在返回工作队驻地时,我看到一个缓慢的身影,一手拄拐杖,一手提口袋,步履蹒跚地前行。这个身影我很熟悉,他是村里的百岁老人,也是村里少数会说汉话的老人。有时在乡街上会遇到他去买菜,他总是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老人是易地扶贫搬迁户,当我们问老人有什么困难时,老人却拉着我们说:“我没有什么困难,政府已经对我很好了。我身体好,村里还有很多身体不好的老人,你们应该多帮帮他们。”
老人行走得很慢,我走快两步搀扶住老人,询问他要去哪里。老人见到我,脸上绽开了笑容,拉着我的手说,他特意送只鸡过来给我们扶贫工作队,说我们为村里做事不容易,要吃好点。听到这话,我感觉到似乎有块灼碳卡住了喉咙,是感动、是责任、更是一股一股无形力量的鞭策。
离开大城市,在扶贫工作队工作期间,生活工作虽然辛苦,但总有这样一件件小事激励着我们。老乡的淳朴与深情厚望,让我们不敢有丝毫懈怠。
篇13:2024年驻村干部民情日记
全文共 891 字
+ 加入清单9月11日,霍城县民政局的领导及干部,还有清水河镇的民政干事找到工作组,落实李得海老人军人生活补贴的事,由我带路,我们一同来到李得海老人家。
现住清水河光明路2巷的李得海,1934年10月10日出生,回族,丧偶,农业户口,户口在宁夏泾源县香水镇,现在靠捡拾垃圾为生。1951年2月由平凉参加抗美援朝人民志愿军,被分配在平凉自立团独立营四连二排当兵,后调往宁夏泾源县公安队工作,1987年前往新疆至今。1998年5月,李得海在原宝地对面住的两间砖木房屋,因规划要求搬迁。2011年李得海居住的房屋因失火不能居住,经社区、镇民政办协调区镇党委,通过抗震安居资金新盖一间20平米砖木房,居住至今,老人生活条件十分恶劣。工作组先后两次进行了慰问,在入户走访时,李得海老人向我们反映了他生活补贴的事,老人说:“生活补贴我一直都没有领,你们工作组能否帮助解决?”
问老人:“老家有亲戚吗?是否他们在领?”
老人却始终回避老家宁夏的亲戚不谈,说起三宫及大西沟亲戚的事,但工作组却把这件事记在了心里,向县民政局咨询了这方面的知识,并经协调,由县民政局向宁夏泾源县民政局发函同意将老人的老军人生活补贴(每月525元)转至霍城县发放。今天县民政局到老人家来,主要是落实老人是否前面领取生活补贴,如果没有领取,将协调宁夏泾源县纪委帮助协查。
说话间,这时旁边的一位邻居走了过来,告诉我们:听父辈说起过,钱一直由他老家得智障的儿子在领取。于是给老人讲:“我们已经调查了,是您的儿子在领取您的生活补贴,对吗?”。最后老人终于承认是老家的儿子在领生活补贴的事。
问老人:“从您儿子那里把补贴追回给您,好不好?”
老人说:“钱都花了,我不要。”
问:“现在把您的补贴转到霍城县清水发放可以吗?”
老人说:“这好得很!”
告诉老人:“您是否愿意回宁夏老家,民政局有救助站可以免费送您回家的。”
老人说:“我不回去,我喜欢新疆这个地方!”
几经周折,李得海老人享受老军人生活补贴的事情终于有了眉目。工作组帮助老人办理了农村信用卡,并写了申请,并由县民政局将其身份及申请有关资料邮寄至宁夏泾源县民政局,相信不久,老人就会尽快享受到生活补贴。
篇14:下乡扶贫民情日记
全文共 1425 字
+ 加入清单今天我到三组入户走访,感觉三组大部分都是新搬迁户,一统计,仅去年就搬迁了18户。原来三组的村民主要分布在山上和山下,大约各占一半,山上的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村民们强烈要求搬迁。经村委会协调,在山下整理了一些屋基,条件好的都迁下来住进了新房,目前山上大约还有七、八户,我决定先上山走一趟。
沿着山路往上爬,大约二十多分钟才到第一家,叫徐光朝,家里三口人,低矮的三间土坯房,家里很乱,满院都是刚孵出的小鸡。徐光朝的儿子徐斌对我们说,他们家三口本来都在外打工,因为他母亲生了病,得了肝硬化,在医院住了几个月,医生说没有了救治希望,不得已才回来。他母亲现在病情虽然没有恶化,但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他父亲身体也不好,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和甲亢病,他只有放弃打工回家照顾父母。为了挣点钱,他到省农科院学习了蜈蚣养殖技术,在家里养蜈蚣,但才起步,还没有见收;同时又买回了一批鸡苗,准备搞规模养殖。徐斌是我入户走访来在农户家里遇到的第一个年轻人,今年25岁,也是全村唯一一个搞特色养殖的,我很有感触,年轻人就是不一样,有文化,有思路,建设新农村就需要年轻人。我对他说,养蜈蚣风险很大,关键是技术,所以你一定要多小心,有什么问题一定要及时请人解决,千万不能让蜈蚣生病。
再往上走,来到程梅家,她正在林子里放牛,我说我们是“三万”活动工作组的,想到她家里坐坐,她便把牛拴好,把我们带到她家。家里条件还不错,虽然住在山上,但是楼房,而且也收拾得很干净,她说房子建了好几年了。程梅今年39岁,是我入户调查遇到的第二个40岁以下的年轻人,接连遇到两个年轻人,我便有些兴奋,现在年轻人都出门打工,留下来的实在太少了。
程梅家里三口人,丈夫朱朝明开农用车在周边村从事农产品收购、贩卖,每年可以挣一些钱。她在家种庄稼,不仅种了10亩土地,还养了10头猪、3头牛、1只羊,我粗略地算一下,她在家种地搞养殖每年的毛收入也有近2万元。她还有一个女儿,9岁,在洪门铺读小学。她家是我在洪门铺村入户走访以来遇到的条件算比较好的一户了。我问她现在主要有些什么困难,她说主要是她女儿上学比较困难,才9岁,每天要走几里路到山下读书,又没有同伴,中间要穿过好几个树林子,现在野猪比较多,很有危险,上学的时候她可以送一下,放学要是太忙就来不及接,希望能够解决一下。再就是希望村里帮忙在山下协调一个屋基,还是想搬到山下去住。
三组山上的资源其实还是很丰富,森林保护得比较好,山场面积也很大,如果年轻人不出门打工,像程梅一样,在家发展养殖,也还是可以挣到钱。政府应该在这方面做一些工作,力所能及地把年轻人吸引回来,只有年轻人回来了,村子里才有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才可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接着我又到吴玉海、程家钱、吴兆旭、涂原进等几家,情况大体差不多,都属于比较勤奋、生活过得去、但生存条件又比较差的一类。他们都反映山上条件太差了,而且野牲畜多,破坏性大,庄稼都种不成,要求村里能够帮他们迁到山下居住。
从山上往回走,我想村里搞迁移扶贫是正确的,应该把村民从山上迁下来,人虽然住在山下,但山上的地还是可以种,而且还可以利用山场资源发展特色产业,老百姓也有增收的路子。
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城市化,那么农村发展的趋势应该是集镇化和村庄化,如何探讨一种土地流转机制和搬迁帮扶机制,把那些生存条件恶劣的村民集中迁移到公路沿线、集镇周围,让他们迁得下、住得稳、能发展,应该是政府认真研究并切实解决的问题。
篇15:关于驻村民情日记
全文共 461 字
+ 加入清单3月12日 星期二 晴
今天,是全体村干部值班日,经驻村工作组与村支两委负责人商定,下午两点召开村支两委扩大会议,召集村支两委成员、小组长、村民代表32人,专门就平滩村目前的工作情况以及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商量。
会上,通过交流讨论,一致认为平滩村目前急需解决三大问题。一是全村人畜饮水。目前已经在用的从烂沟水库安设的管道由于使用年限已10多年了,加上管理不善、水源点水量小而沿线各村的用水量大导致平滩村经常没有水用。二是从三组接小水路的1公里多的机耕道目前毛路已打通,可以实施修建,但项目没有立项,缺少资金建设。三是如何加强猕猴桃园管理,提升水果品质,保证水果畅销。
经大家商议,关于自来水的问题,准备采取两种方法解决。一是由驻村工作组与县水利局或市一级水利部门联系,调阅查看村的范围内水系走向,可否采取钻井打水,二是从大塘村的老虎洞内查看水源情况,采取两次提升抽水的方式解决。关于三组机耕道的建设,计划在驻村工作组的帮助下,拟写报告和项目书,争取列入乡一事一议项目解决。三是加强猕猴桃种植技术培训,提高村民果园管理水平。
篇16:下乡驻村民情日记
全文共 323 字
+ 加入清单3月28日 星期四 晴转雨
上午9:00时,与副县长程建华及有关乡镇、县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起,陪同贵州百花药业集团董事长黄文荣一行考察道真重庆产业园区和巴渔创业园区。
12:00时,县长向承强主持召开贵州百花药业集团投资意向洽谈会。双方就贵州百花苗方制药厂的搬迁及中草药种植基地建设等事项进行友好协商,初步达成共识:贵州百花药业集团拟将贵州百花苗方制药厂迁至道真重庆产业园区,计划用地面积300亩;选择5个左右的中草药品种,建设育苗、示范种植基地;贵州百花药业集团提供技术支撑,帮助道真建设10万亩以上的中草药种植基地。
驻村感言:同步小康驻村工作,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在道真这样一个欠开发的县份,我们更应该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最大限度引进客商落户发展。
篇17:2024民情日记:帮助困难户
全文共 688 字
+ 加入清单今天,吃完中午饭,请了老君山镇镇长、镇中心学校校长来到我的驻村官宅村,目的是请他们帮助解决村幼儿园搬迁的资金问题,官宅村幼儿园现在的教室已经年久失修,成了危房,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了孩子们的安全,经和村干部协调,把村里新建成准备用于村党支部活动室的一幢面积约100㎡的混凝土房子调给村幼儿园,然后把现有危房修复后在用于村党支部活动室。镇长领导了解了具体情况,表示将情况上报上级相关部门帮助解决。
镇长、校长他们走后。我和村党支部黄书记、村委会和副主任走访困难户,共走访了五户。其中一户使我印象最深刻,户主是一位名叫耗恒发的79岁傈僳族老人,儿子英年早逝,儿媳妇丢下一个女儿便和别人跑了,老伴也于去年去世了,现在只剩下耗恒发老人和孙女相依为命,孙女在远嫁洱源的姑姑的资助下在县城里读高中,耗恒发老人每月只有60元的补助和100多元的低保,村上给他申请了一套电视机和接收器,现在基本生活还能保障身体也还可以。与耗恒发老人简单的聊了哈,我便留下了联系方式,和老人说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帮忙的就和我联系。当前,在农村像他这样的孤寡老人很普遍,无论是生活上还是精神上,他们都极需要照顾与关怀。
走访结束回到宿舍,我却有了不一样的心情,我在思索。该如何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如何让他们过得更好?能给予困难群众更多的帮助。但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真心的鼓励、微薄的资助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困难群众的困境。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惠农政策日渐丰厚,社会保障日益完善,农民的生活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但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民没有脱贫。要解决他们的贫困,主要还是要靠党和政府的帮助,社会的关心。
篇18:走访党员民情日记
全文共 797 字
+ 加入清单今天,我们驻村工作组一行3人在村支书的带领下,到农户家中走访,进一步了觖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我们走访了苏远凤、先平英、任学德、王根祥、郭友江、杨德权等农户。每到一户,耐心细致地与农户攀谈,询问家庭有几口人,劳动力有几个,种了多少猕猴桃,一年下来,收入有多少,存在什么问题和困难。在得知现在由于种植猕猴桃大家的收入都有了普遍提高后,工作组一行都为群众们在乡党委政府的带领下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增收渠道而欣慰。
在得知村民郭友江反映他的贫困户建房款还未领到的这一况后,工作组立即和乡分管该项工作的领导及村建所联系,了解相关情况。得知,原来是郭友江这一批建房户还有两家还没有建完工,需要等其完工后再统一发放补助款,而不是建一家发一家。我们将情况向郭友江进行了说明,并给他讲了我们知道的一些政策,取得了他的理解,并勉励他安心发展生产,响应政府的号召,大力发展猕猴桃种植,努力通过勤劳致富,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
3月18日 星期一 晴
通过近几天对全村矛盾纠纷排查,得知平滩二组张声祥与其兄弟张昌伦因土地发生纠纷,村组多次协调未得到解决。工作组对这一矛盾进行多方调查,掌握具体情况为:兄长张声祥在2000年的时候将自己的3亩土地(土地上种有猕猴桃,未产生经济效益)叫兄弟张昌伦代为管理,不收取任务费用。而在2012年,兄长张声祥要收回自己的土地,可是弟弟张昌伦称自己在这些年中补种猕猴桃在土地里面,要等2013年收获了以后才归还土地给哥哥。两兄弟为此事争持不下,哥哥将弟弟告上法庭,法庭也做了判决,可是两兄弟仍然不服,一直为此事争持。
在详细了解了情况后,驻村工作组成员会同村支两委、县法院、公安和谷堡乡群工中心人员分别与两兄弟做工作,在经过耐心的思想工作后,哥哥张声祥允许弟弟张昌伦将2013年猕猴桃收获后再收回土地,弟弟答应补偿3万元钱给哥哥,双方在我们的证实下签订了协议书。为此,一桩兄弟间的纠纷得以化解。
篇19:大学生村官走访日记
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走访单位:鹿起西山 2011年10月20日
走访对象:陈后红家 天气情况:晴
今年,鹿起村共有两口当家塘扩挖清淤,其中之一便是西山组的西山大塘,工程现正处于收尾阶段。
对于这项惠及群众、泽被百姓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的实施情况及带来的效益,群众心里究竟是怎样想的,我很想听听。于是,我召集了该组陈后红、沈先林、沈守余、陈道改、陈文华、龚世英、孙吉群共七位村民进行座谈。不谈不知道,一谈吓一跳。一座谈,我才发现,大家对扩挖这口塘的意见还真不少。各位乡民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林林总总提了不少大小问题。
这口塘是当家塘,几百亩的田地灌溉全指望这口塘,牲畜饮水、群众洗衣、淘菜也离不开它,这口塘当之无愧是“母亲塘”。
这口塘挖得确实深,可是村民们一致反映,堆在塘埂上的泥不粘,一遇雨雪,塘泥就会滑向塘底。如此一来,挖的再深又有什么效果?此外,这么多的塘泥堆占了两个农户家的好几亩口粮田,明年开春要耕地啊!这个问题又怎么解决呢?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胸怀是最宽广的,群众的支持是干部最离不开的,群众的赞同褒扬是干部最需要的。我当即对这些乡亲们说,大家担心忧虑的心情我非常理解,我们干部的想法跟你们是一样的,一家人不说二家话,我在此谨代表两委班子向各位承诺,这口塘一定会修的壮观漂亮,新塘一定会比老塘发挥的作用大,目前工程并没有结束,大家不要急,塘会是个好塘,会比以前好得多,我们一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交代,请大家放心。
见大家紧皱的眉头渐次舒展开,我也松了一口气,回村部后,我把群众的心声、要求一五一十、不打折扣地向两委班子作了汇报。
篇20:扶贫工作驻村民情日记
全文共 747 字
+ 加入清单2016年5月16日 星期一 中雨
找“穷根” 开“良方”
农忙,白天,田间地头与农户交流,早晚,入户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
我们到熊绍支家,他以核桃待客,笑容羞涩。刚从地里回来,泥土和雨滴的芳香尚存,他神采飞扬。
熊绍支38岁,熊家6人。住房由土墙砌成,为更宽敞,他加宽客厅。农闲,他外出务工,因无技能,体力活,低收入。农忙,回家种地,亩产不高,尚能自给自足。
我们鼓励他,为他谋划。
“按凤塔村现有条件,你认为适合种植什么作物?”
“从今年开始,我摸索种植魔芋,但我不懂技术,只能参照图片资料进行模仿。”
“我们会努力协调政府开展种植培训,提供技术保障。”
“省交通厅来村里扶贫,为我们修致富路,地里的粮食不愁运不出去了。”
“路通了,要送孩子出去读书,走出大山。只要不等靠要,一定能脱贫致富奔小康。”
……
熊绍支一直想方设法变家境,他勤劳朴实,我们印象深刻。让老人颐养天年,让孩子外出求学,让家人吃饱穿暖——依靠这方世代养育自己的水土,才是他最长远的生计。
老党员刘海全,46岁,因贫至今未娶,与母亲、二弟、三弟和侄子共处一室。走访发现,凤塔村三代同居不分家、大龄单身汉等不鲜见,因病返贫、因残致贫等突出。部分贫困户住木楞房,人畜共居,防火能力差。有的“赘婿”因贫而走,留下妻儿成单亲。村民自我保护的意识不足,意外伤害、亚健康、离婚等问题凸显。
夜深人静,工作队员结伴返回村委会。手电筒的光束照亮泥泞崎岖的山路,一把雨伞、一顶草帽、一个背包、一本笔记本、一份调查表、一双沾满泥巴的胶靴,蚊虫叮咬的一身“红包”止不住地痒,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浸湿了衣服。大家一边交流进村入户的收获,一边相互鼓励克服恐惧、消除疲惫。村民或许早已进入梦乡,他们充满期待的眼神仍然历历在目,恳切的请求始终萦绕耳畔。脱贫攻坚,我们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