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网络文化议论文(汇集20篇)

共享单车是指企业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网络文化议论文,欢迎查看!

浏览

6174

作文

122

网络的利与弊学生议论文

全文共 775 字

+ 加入清单

网络有利,也有弊。利在于我们能帮助我们拓宽视野;给我们一些不明白的问题提供一些参考信息;在我们疲倦的时候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些我们喜欢的来音乐放松心情……而其中的弊,如若受其害,就会毁了一生。

首先让我来说说网络的弊。我曾经在书中了解到有关网络致人死的例子:一位高三的学生,在网吧玩游戏时因过度兴奋从而引发瘁死,医生鉴定时,这名学生时脸色发白,心跳、脉博等生命体征全无,属于典型的因过度兴奋引发心脏病的死亡案例。

也有一些还活着的,却沉溺于网络,接受着各种各样的不良信息熏陶,有的引发模仿,有的信息让人无法自拔的,有的却因此走上犯罪的道路,更有甚者就是发展成自杀或者杀人的恶性事件。有一个案例是这样:一名小学生在网络视频中看到上吊,他便去模仿,也找来了绳子和凳子,先把绳子挂好,就站上凳子,用绳子的另一头套住自己的脖子,然后把脚下的凳子踢开。幸亏他妈妈发现及时才没有酿成惨剧。而安徽庐江县的少年胡彬就没这样幸运,他沉溺于网络游戏,在网吧疯狂玩了11天游戏后,服毒自杀。

一天,我正在做作业,被一道题目难住了,我冥思苦想,还是不明白。忽然灵机一动:网上搜索呀。于是我打开电脑的浏览器,在百度里把题目输入上去,一下子,屏幕上全是关于这道题目的解析,我选了几个打开,仔仔细细的看,然后把几种不同的解析进行对比,然后完全明白了其中运用到的知识。第二天我的作业上老师批了个大大的“优”。“有网络我就不怕难题不明白了。”拿着作业时想。

网络还能让困难的人得到帮助。一个叫苏珊的姑娘,她因突发急死,当时家里又没人,她通过互联网发布了一条求救信息。别一个看到信息的小桑恩看到后及时拨打了救援中心的电话,小苏珊因此得到了及时救治。如今也有很多人在借助互联网向社会救助的,也是互联网让很多人得到了人们的帮忙而生存下来。

网络有利也有弊,只要我们合理的利用网络,它就能很好的为我们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关于炫苦哥的作文:从“炫苦哥”看网络文化

全文共 880 字

+ 加入清单

简单地用“炫苦哥”来称呼左扬民实在不够准确。他上传照片的本意是让人们更多地了解留学生活,或是记录一下自己的生活体验,反正我丝毫没有看出炫耀的意思。但是,网络时代的宣传却从不在乎真实,只在乎是否能引来足够的观众。

而“炫苦哥”这一称号就喊得出、叫得响,又恰恰在如今人们对铺天盖地的富二代炫爹炫富感到厌恶后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于是这一名号一下子走红,相关宣传也不断展开,左扬民的照片也成了最大的亮点——当然,这一切都紧紧围绕“炫”字。

看到这里,不知左扬民本人是否会感到些许无奈,然而网络时代,一个人一旦被贴上标签并因此闻名,摘下标签便几乎不可能了。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继续戴着这个标签被反复片面地理解。人们在那些照片中收获着感官的刺激,在片刻的感触与同情之后再不多去关注他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而我们的网络与媒体也大多不愿在“炫苦”以外做更多的生命力量与价值的挖掘,仅让他停留在表层,然后随着时间流逝,依照网络固有的规律淡出人们的视野。

只求表面的轰动,不求深度的探索,热衷于简单的贴标签,忽视了全面的理解与认识,这是网络宣传的基本特点。

而“炫苦哥”走红的背后其实是当今一种网络文化的流行:简单的自嘲,对自己生活不满而又无奈,热衷于展现自己遭受的艰苦,感慨于生活的艰辛却最终无勇气与决心改变现状,而“左扬民式的炫苦”又恰恰与这种病态的潮流有相似之处,也正因此,网民在看左扬民时,当然把重点放在炫苦之上,而再不愿从中学习他积极进取的心态。

然而,炫苦绝不能减少痛苦,对苦难的“欣赏”也绝不能让苦难变成享受。人是为幸福而生的,不是为不幸而生的,经历困苦只是磨砺我们,让我们有更大的力量战胜困苦。而满足于展示痛苦,或是热衷于品味别人的痛苦的“炫苦”,绝不是战胜困难的方式,这只能让你在苦难中麻痹以至失去自己。

对困难的正确态度当然是默默承受,成长,最终战胜,是不畏困难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决心,这些我们都可以在左扬民的拼搏路上看到,可惜在破碎的价值观下,在病态的网络潮流与片面的网络宣传中,我们忽视了这些,只留下一个简单化的“炫苦哥”。

[关于炫苦哥的作文: 从“炫苦哥”看网络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网络抄袭的议论文

全文共 249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网络抄袭议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

网络抄袭,老生常谈的话题。也许,自从有了互联网,就有了网络抄袭的历史吧。

还记得,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文字被别人原封不动搬走时,当时惊讶、气愤的心情简直无以言表,但,面对抄袭,却又无可奈何。更因为,抄袭我文字的朋友竟然还是我QQ上的好友,想来真是好笑。从有限的几次聊天中我知道,她喜欢我的文字,但,因为喜欢而占为己有,似乎说不过去。亦或者,注明转载也就罢了,偏却什么都没有。一气之下,将这位朋友拉进了黑名单,从此再无联系。

一段时间后,无意中又看到一个QQ姐妹将我缅怀父亲的文章照搬回去。可笑的是,我发的文没被飘红,她搬回家发出后竟然被红了。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难道,怀念逝去的父亲,也会是一样的心情?难道她的父亲跟我父亲一样的病魔?天下有这么巧的事情吗?我无法理解,我不能理解。抄袭一篇抒情散文,抄袭一段杂文,或者抄袭一篇小说,似乎还说得过去。如此抄袭怀念亲人的文字,实在是想不明白呢。

后来,为这事我写了一篇日记。有朋友看到后,建议我去打假论坛揭发,还有的让我直接给她发信息。思虑再三,还是放弃了。说心里话,作为曾经直接交流过的朋友,她好意思抄袭,我还不好意思去责问。也有人宽慰我说,别人这是欣赏我的文采,才照搬回去的。此话听来似乎有点道理,只是,这样的逻辑我不敢恭维,也不能接受。这一段友情,也因此而结束。

那时候,我还不知道通过百度搜索,可以查看自己的文章是否被剽窃?一次,无意中将自己的一篇文章在百度输入,本来,只是想看看,能否被搜到。这一搜吓一跳,竟然发现好几个网站转载了。一一点开查看,还算不错,作者名字还是我,这起码说明了文章出自我手,别人只是转载。

以后,陆续看到听到别人谈论关于网络抄袭的事件。于我而言,已经亲历,也就见怪不怪了。对于原作者,除了无奈,还能怎么着呢?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作品被剽窃,只有无可奈何了。网络文学不比纸媒文学,简单的复制、粘贴,也许一分钟的时间也不需要,一篇文章便到手了。对于那些喜欢剽窃别人文字的人来说,真是太简单太方便了,不用大脑思考,不必太多时间,不需太多精力,别人的心血便成为自己囊中之物。网络里数以亿计的读者,谁会知道那是剽窃别人的成果呢?除了作者自己,谁也不会知道吧?而原作者,又怎么会那么巧的就看到自己的文章被剽窃呢?

很久很久了,不再去百度搜索自己的文章,知道抄袭难免,但还是不想面对。

前几天,无意中看到一个朋友与我同题的一篇文章,兴之所至,点开欣赏。只是,看完后心里五味杂陈,说不出的滋味。他的这篇文章,95%的内容摘录自我的文章,不是一篇,而是多篇文章之中的片段,如此,凑成了他的这篇文字。这个朋友是从事文字工作的,他进红袖时间不长,但是,他的作品已经数百计了。他的作品我看过一些,语言流畅、文风犀利,文字功底深厚,思想见解独到。曾经,在心里慨叹,不愧是吃文字饭的,与我等只是把文字作为爱好的相比,水平自是胜人一筹啊。

跟一个朋友闲聊,谈及此事,朋友说,人家那是喜欢我的文字,仰慕我的文采,才有所选择摘录的。我无言,如果,通过这样的方式喜欢或者仰慕,我情愿什么都不要。别人将我的文字搬走,我似乎还能理解,以他的才华,以他的文章数,以他的水平,根本不需要这么做啊。那,这么做的目的又是什么呢?真的只是喜欢我的那些文字片段吗?我不知道,也无从知道。

今日,闲来无事,在网站上溜达,又看到了关于网络剽窃的话题。联想前几日刚刚看到的事,将文集中评定为A级的《别让网恋蒙蔽了心灵》输入百度搜索,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网名海的女儿将我这篇文章直接发到了她的博客上;

网名冰冰精灵将此文发在华声论坛,还声明为原创作品;

网名舞中别情将此文发在新浪博客,还被众多的博客圈加精推荐阅读;

网名56wx将此文发在我乐;

网名乍暖还寒将此文发在新浪,只注明来自红袖,没有原作者;

网名甜甜的天空将此文发在搜狐圈子的狼行天下;

网名江南将此文发在自己在雅虎博客的空间里;

网名凡人世界将此文发在搜狐圈子的松原圈,还特意注明:为了尊重那位博友,凡人在发此文前已经征得博友的同意并进行了删改,同时隐去了博友的博客地址,以上仅为凡人个人观点,衷心的祝愿那位朋友早日摆脱痛苦,获得现实的快乐与幸福;

另外,还有网易博客,360圈子,西祠胡同,腾讯博客等好多地方都有转载,只是,到了那里,便不再是转载,而是那些人的“原创”了。

只有文肆,是唯一一个标名了出处和作者的。

看到自己的文章被转载,真的说不出的感受。特别是那个凡人世界,真是太可笑了,简直是大言不惭!相比若干时日前,现在的剽窃更加明目张胆,直接复制,粘贴,省去原来的出处,隐去原创作者,堂而皇之的便成为了剽窃者的原创。

无法言明的感受。默默的从百度里退出,也不想再将别的文章再搜索了。虽说,网络文学被剽窃,对自己并没有实质性的伤害,但,还是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成为别人的“孩子”。

自知才疏学浅,码字只是一点爱好,一直以来,对待码字并无过高的要求。没有华丽的辞藻去装饰,只是以简单、朴实的文字记录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如此而已。但,不管怎样,一字一句,都是自己用双手一点一滴从心里敲出来的,对于那些行文优美、语言流畅、思想深刻的写手及其文字,除了欣赏,更多的是崇敬和钦佩。

一篇文章出来,犹如一个婴儿诞生。那一字字,一句句,必定倾注了作者全部的精力和心血,那写文背后的感受和心情,别人又怎么能体会?对于那些抄袭别人文字的人我真的不能理解,我们在网络上写东西,只是想表达观点抒发情怀,同时与别人交流和沟通,想写才写,从不刻意。费尽心机将别人的文字占为己有,让不知情的读者去吹捧去奉承吗?说到底,还是虚荣心作怪吧。只是,拿别人的心血来粉饰自己算什么泥?俗话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网络说大也大说小也小,能保证不别原作者看到吗?就算是不被别人发现,偷了别人的东西自己心里会塌实吗?

抄袭,抛开道德和良知不讲,是对原创作者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不尊重,一个人的魅力不只在于展示出来的文字,更在于表现出来的行为,文字背后的东西是永远无法抄袭的!但面对抄袭,我们又确实无能为力,只有无可奈何。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杜绝网络暴力议论文

全文共 894 字

+ 加入清单

正值花季雨季的青春年华,琪琪却选择以跳楼的方式结束生命,是她对生命不负责?是因为店主通过网络定了她“莫须有”的罪名?还是因为网友们无情的人肉搜索?又或是因为同学轻信网络便加指点?我们来看看究竟是什么扼杀了一个正如夏花般绽放的生命。

首先,都说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但丁亦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倘若不曾偷窃,管他网上是疾风骤雨还是雷电交加,只要问心无愧,君子只管坦荡荡!倘若确曾为之,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何苦就此轻生,选择死亡或许可以逃避一切,却无法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反而只在亲人心中留下无法痊愈的伤疤。

诚然,我们只是旁观者,不痛不痒地评价着当事人的做法,却无法感受其痛苦,那琪琪当时究竟身处何境才致使她毅然拿死神当挡箭牌?

一切的开始,从店主把怀疑琪琪的视频截图发上微博并请求人肉搜索说起。既然是“怀疑”也就是不确定,既然是不确定,凭什么“开启”网络的人肉搜索功能?君不知未经允许就有目的地发布他人照片有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君不知当今网络无孔不入足以毁了一个花季少女?君不知网络暴力恐怖得足以把“白”的染成“黑”的?难道调查真相的方法就只有一种吗?难道店主不可以求助于相关机构或私底下找当事人调解吗?

当然,这件事也少不了成千上万的网友的推波助澜,好奇心必然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体里,但那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为了满足它而伤害他人。首先,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发起人肉搜索就应该马上扑上前去凑热闹吗?其次,如果真的认识当事人,给店主私信联系方式足矣,至于把他人的隐私也昭告天下吗?试想一下,如果网络上铺天盖地都是你的个人隐私,不会觉得生活中像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你看吗?你能活得畅快自在吗?

再者,作为同学,即已与琪琪相处有一段时间了,对其为人怎么也了解到个大概了吧?这时她最需要的就是身边人的支持,听她说说心里话,听她谈谈事件真相,再作进一步的举措,总比从一开始就因网络传言而在其背后暗暗指点来得要好吧!

究其原因,都是网络暴力惹的祸,无论是谁,都不应掀起或参与一场网络暴力,用强大的内心抵制网络暴力的侵害也是必要的,唯有如此,才能慢慢扼制网络暴力。请让人间多一份尊重与信任,少一些网络“误伤”和“误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传承文化议论文800字

全文共 807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着实让过诗词出了“风头”,也不可避免地将传统文化的弘扬问题再次拉回了人们视线的中央。然而,各地各校打着“弘扬传统文化”旗号的诗词背诵活动,在我眼中,却有几分妄图“一劳永逸”的意味。

不可否认,诗词背诵本身,与《中国诗词大会》的初衷一样,无可非议。在传统文化不被重视的今天,这样的活动或行为,无论是组织有序还是自发自愿,都是一阵强心剂,使日渐“衰弱”的传统文化重获人们的欢迎和期待。然而,当大众开始纷纷效仿,不由分说地将背诵诗词加入学校必修教程时,这早已无关文化,却更像一场闹剧——由一时兴起引发的,缺乏长远规划的“电光石火”。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弘扬传统文化本身是个庞大工程——怎样弘扬、怎样才算“弘扬”,每个问题都需要人们的深思熟虑,也远远不是背诗所能一劳永逸的。换句话说,选择背古诗词的方式弘扬文化无可厚非,可怕就在于人们只抓住这一根“稻草”不放,认为这就是有所作为,也统统不管诗歌的择选、文化的引导或是鉴赏能力的传授。这样的做法,不仅不会对传统文化的弘扬起到推进作用,从长远来看,反而会误导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成为一场“记忆力”的比拼。

弘扬传统文化,究其根本,恰在于引导人们体味传统之美,漫步历史的河滩,寻觅文化的珍宝。借用尼采的话说,参差多态乃美之本源。若仅仅是重复与记忆,那么烙在人们脑海中的只有枯燥不理的词与句,若没有必要的引导,那么月只是月而已,它不是张若虚笔下饱含哲思与体悟的当空皓月,也不再是令人动容的千里婵娟;雨也只是雨而已,它不再承载“鬓已星星”的悲欢离合,亦或是“故人何在,烟水茫茫”的凄然心境。

所以,传承文化能一劳永逸吗?答案是否定的。节目的热播或舆论的焦点只是一时,传统文化的弘扬却不能一蹴而就,因背诵诗词而重新被重视的文化弘扬问题,若只局限于“背诗”本身,那么只能收效甚微,甚至是南辕北辙。因此,传统文化的弘扬,依旧少不了社会、国家的集体作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四年级中国文化议论文

全文共 911 字

+ 加入清单

如今,现在的中国人在过节日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的习俗,例如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这些文化习俗的传承都离不开中国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历史。然而现在的我们对中国文化又了解多少呢?

别的暂且不说,就说我国的唐诗宋诗,你对它了解又有多深呢?无论是唐诗的艺术魅力,还是宋词的小令,中调,长调,给我们的都是一些许许多多优美动人的画面,让我们回味无穷。

你看,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他们共同经历了李唐王朝从极盛走向衰败的过程,二人都是至交好友。李白才思敏捷,诗风豪迈飘逸;杜甫博大精深,诗风沉郁顿挫。他们是唐诗星空中最为耀眼的双子星座:一个浪漫奇迹,一个情深意永。而北宋词人李清照却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愁”字。其中,她《醉花阴》中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间接的给我们展示了她的无限“愁丝”。给我们的都是不同的文化感情色调。

其次中国的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这四件东西,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它们一直到现在都是功不可没的。你看我们现在用的作业本都是通过造纸术等一系列程序完成的。而火药在现今社会军事方面的功劳更是数不胜数;是它让我们国家在世界上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也是它让其他国家对我们所背负的“东亚病夫”有了新的看法。然而指南针在航空、轮船、交通方面的功绩也是闪耀夺目的,接着过来的“路位移”让我们这些对路途的不熟,也渐渐的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使我们到陌生的地区可以找到方向,这些发明,不正是传承着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吗?

然而文房四宝也不占下风,你看哪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使人身临奇景,遨游世界,那飞扬的神笔挥洒出豪迈情怀,使人有一种想去了解“它”的想法。同时,也绘画出一张悠闲自若的画面,给人一种悠闲自在的感觉,从而让人们更加的想去“研究它”。

我想对于文化,既要传统文化,也要有创新精神。中华民族虽然遭受过外族的入侵和列强的蹂躏,但却是四大发明古国中唯一能保持自己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伟大民族。然而,历史告诉我们,要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既离不开生养,哺育我们的这块黄土地,也离不开及时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孙要学会观察文化现象,学会文化透视,发扬中华文化,传承其精华。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议论文800字

全文共 134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流传了一代又一代,直到如今的二十一世纪

它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而流传至今的传统节日中,还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

在这么多的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的是春节,还记得去年那个春节,大大小小的街道都挂上了红红的大灯笼,家家户户在除夕那天早早的起床来,吃了早饭便开始将早就买好的对联、“福”都拿出来,一家人开始贴对联、贴“福”字

。我揉着自己朦胧的双眼,看着忙碌的大人们,希望自己帮上一点忙,我看见茶几上的几张“福”字,便拿了一张,用胶布小心翼翼的贴在窗户上。妈妈进来拿东西时,看见了我贴的字,便走了过来,我正等着妈妈夸奖我呢,但妈妈却将我贴的字撕了下来。我满腹疑惑的问道:“干嘛撕下来?我好不容易才粘好的。”妈妈却将手中的“福”字倒了过来对我说道:“这个福字应该是倒过来贴的,不可以正着贴。”“为什么?”我更加不解了。“因为倒‘福’,表示‘福到’的意思。”妈妈边贴边说“倒福”边回答道。我这才恍然大悟一般,点了点头,嘴巴成了圆形,说:“哦~”到了早上八点,就会从屋外传来一阵一阵的鞭炮声,原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起得很早啊。等到一大家人都坐在一起准备吃饭时,已经中午十二点过了,长辈们都往我这边塞着红包,妈妈提醒我要说谢谢。我连忙对家里的长辈们一个一个地道谢。就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吃完了一顿午饭。

到了下午两三点,我睡过午觉起床了。一走进厨房,便听到一种“咕噜咕噜”的声音,我心想:肯定又是爸爸在烧水准备泡茶了。我对着客厅喊道:“爸,你的水烧开了!”爸爸便马上跑过来,说:“来了来了。”我对爸爸说:“爸,你跑那么快干什么?小心摔一跤。”爸爸却一边拿出那套他专用的青花瓷茶具,放入适量的茶叶到茶壶中,对我说:“这个是你不懂了吧,我们中国的茶是很有讲究的,茶叶的数量,热水的多少包括连水的温度也是由要求的,要泡一壶好茶,可真的不容易。你以后真该多了解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了,作为一个中国人,连这点知识都不知道。”我看见爸爸又开始说教了,连忙说道:“知道了,知道了,您专心泡茶,我出去玩一会儿。”

在春节这样一个热闹非凡的节日里,怎么可以少得了鞭炮呢?我和几个约好一起出来玩儿的小伙伴儿们凑了十几块钱的零花钱,到小区的商店去买了好多擦炮,一个人拿着几盒,道一片很大的空地上玩儿,因为大家都是女生,就每次都扔好远好远,生怕伤到自己,到了夕阳落山,我才依依不舍地回了家。这顿丰盛的年夜饭吃了好长时间,大人们都在喝酒,我拉了拉妈妈的衣角,对妈妈说:“妈,你真该叫爸爸少喝一点酒了。你看爸爸喝得满脸通红。”妈妈听了之后笑着说:“你还知道关心人了?你爸爸知道轻重,而且有长辈在,他也不好不喝呀。”我点了点头,有些担忧地望了望爸爸通红的脸。

在第二天的夜晚,我随爸爸出门去了热闹的广场,爸爸带我去了一个人群围着的小铺,我一看,原来是猜灯谜呀。我积极第去到前排,开始踩。在我答不出时,爸爸在一旁提示我,最后,我得到了一个很小的娃娃作为奖品。经过努力之后的成果,最让人开心了。

这些便是体现在传统节日中的传统文化:灯谜、茶、酒等等。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古代发展而来的,从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中,还体现了古代人民社会中的精彩画面。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高二作文:出入网络之间议论文

全文共 807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日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腾讯QQ、新浪微博、网络游戏等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充实我们的生活,帮助很多人实现梦想的同时,也使很多人沉迷其中,一蹶不振,需引起我们的警惕。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现象很普遍,很多人不管走到哪里,手里都拿着手机。而且只要一有空,就习惯性地玩手机,不是玩游戏就是不停地刷新微博,而不顾其他事情。微博固然有它的优点,我们可以在高兴或郁闷的时候,发发感想,也能和别人交流,沟通情感,也可以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大事,从而拓展视野。网络给我们提供的这个平台,带给我们很多方便。但是如果把上网发微博、看新闻、玩游戏当作一件正事来做,我们就会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就如漫画中的那个被形如“微博”字样的绳子绑住双手、被手机牵着走的男子,失去方向,失去自由。

因此,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无论是网络还是微博,都只能作为我们休闲娱乐的工具,作为我们生活组成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我们必须做到自如地出入网络与生活,而不是被网络沉重的枷锁所束缚。

前不久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张照片:“十一”长假期间,五六个年轻人回家看望爷爷,陪爷爷吃饭。而画面中呈现的并不是一家老小欢声笑语,而是圆桌边的小孩们各自手捧手机,或上网,或微博,自娱自乐,唯独剩下爷爷一个人冷清地坐在一旁。网络的出现的确令我们闭塞的乡间生活充满了更多乐趣,但照片中五六个小孩一个个被手机束缚,对爷爷置之不理,失去了享受天伦之乐的机会,真是可惜。

也许在当今这个处处充满压力的社会中,人们的确需要一个能自由宣泄的地方。网络恰好提供了一个虚拟的世界,供人们自由地放松。但是,这种自由是虚幻的,一旦离开网络,人们只会感到更空虚。我们要面对的是真实的生活。因此,我们应当铭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充分利用网络的好处后,自如地从网络的世界走出。这样我们的心态才是积极的,我们的生活才是充满阳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三年级中国文化议论文

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五千年的瑰宝。唐代有诗,宋代有词,元代有曲……我热爱于这些智慧结晶!但点缀着它们的还有可爱的标点符号们。

我爱逗号,长得像小蝌蚪的逗号在文章中十分受欢迎,惹人喜爱。当句子太长,让人捉不透时,逗号大师便登场了。对,这需要停顿一下,这就不需要了。瞧,一句优美的句子就诞生了。

我爱句号。长得最饱满的句号与逗号常常合手共助,创造出一篇篇文章。无论在哪里,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句号象征着美好的结局,常为文章起画龙点睛之用。

我爱感叹号。长得最奇特的感叹号也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哪篇感情丰富的作文不用它。当人们高兴、悲伤时都会出现,可谓是人类的贴心小棉袄。

我爱问号。上面是个耳朵形,下面是个小圆点,这就是我们的问号大王。当人们遇到问题时,问号便派上了很大的用场。一样的一句话问号与句号便有天壤之别。当然问号还有别的作用,反问句中问号有着别样的色彩。

我最爱省略号。六个可爱的小圆点把它展现人们眼前。要说省略号,那用处就多了。它可以起省略作用,还可以表示语言停顿、结巴。但最重要是它让人引起的遐想。许多唯美句子文章的结尾都有它的身影。它让我们勾起对往事的回忆,对事情的不同看法,对未来的幻想……

我爱中华文化,我爱我的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网络暴力议论文参考文本

全文共 4357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 众所周知,言论自由权已然成为国际社会所公认的基本人权之一。言论自由权作为现代民主的基石和一个国家政治文明进步的最低保证。言论的自由与否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民主的试金石。言论自由是公民的一项最基本的权利,而公民恰当行使言论自由权则是现代宪法精神的一种体现。小编整理了一份关于网络暴力议论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言论自由权概念

有关言论自由权含义的探讨由来已久,包括言论自由,又称表达自由,具体指公民将自己的意见、主张、观点、情感等内容以各种媒介手段与方式公开而不受任何人的干涉、限制和侵犯,包括言论、出版、集会、走路、逛街、科学研究和文艺创作的自由等。其核心为言论和出版自由。言论自由权是公民所享有的一项基本人权,是政治自由的重要组成部分。

纵观国内外学者观点,较为流行的有两种:

一是政治自由说强调言论自由是一种政治自由。

二是精神自由说则更倾向于言论自由属于思想自由。

两种观点都有其忠实的拥护者,双方也为此争执不休。广为大众所普遍接纳的是1948年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所提出的:“人人有权享有主张和发表意见的自由;此项权利包括持有主张而不受干涉的自由,和通过任何媒介和不论国界寻求、接受和传递消息和思想的自由”。

我国宪法对言论自由也有相关规定。《宪法》第 51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但除宪法之外,并没有其他具体的法律对言论自由权利予以规定、进行保护。

二、我国言论自由权的发展

回顾我国古代几千年封建统治时期,“言禁”、“报禁”等社会现象几乎贯穿整个历史。封建社会体制下人们的思想被压制,言论自由权也从未得到声张。直到近代,封建制度的彻底瓦解,西方自由民主思想迅速传播,才将人们对于言论自由的渴望正式唤醒。自新中国成立后,法制建设全面展开,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三、互联网时代下的言论自由权

随着以互联网为主的新兴传播媒介的迅速普及,人与人交流的言论自由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沟通交流方式,由现实空间向虚拟化空间延展。开放性的空间与实时的互动性使得网络交流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着世界。网络的普及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可以畅所欲言表达个人想法的平台。然而,在网络平台上部分网名逾越法律界限,发表不当言论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当事人的现实正常生活,酿造了许多的现实悲剧。更有甚者,利用网络平台损害国家社会的公众利益。

四、网络暴力的概念及现实影响

(一)网络暴力的概念

人们正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无限便利,同时也经历着互联网高度发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网络暴力”的蔓延。网络暴力造成的危害极大,所侵害的法律实体也有所不同,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受法律保护的私人利益”。本文主要讨论的网络暴力主要围绕公民私人利益展开,即指“基于互联网,部分网民针对互联网上发布的未经证实或已经证实的事件,发表具有攻击性、煽动性和侮辱性的言论,损害当事人人格尊严,侵犯其名誉权公开当事人现实生活中的个人信息,侵犯其隐私权以及对当事人及其亲友的正常生活进行侵扰,侵犯其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行为”。

(二)网络暴力的现实危害

网络暴力是与公共利益相对立的,而网络暴力行为已经冲击了或碰触着法律的底线。与现实中的传统暴力方式相相比较,网络暴力具有自己典型的特征,即网络暴力是虚拟的,但其所带来的伤害是真实的,并且这种伤害所造成的后果远比传统暴力要严重得多。

1.网络暴力可能会助长现实暴力:

网络空间虽然是一个虚拟空间,但其影响力并不仅仅止步与虚拟空间。部分网民在网络中无所顾忌的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利用网络超越时空的便捷性对其他个体进行无中生有的指责与谩骂。久而久之,这种行为也会带到现实生活中,“网络暴力”也可能转化成现实暴力。

2.威胁法治秩序,践踏现实社会法律:

网络的虚拟空间是一个所谓的“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并不了解,似乎每个人都可以任意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不用被追究责任。没有了现实生活中各种规则的限制,人们的言论也容易失去理智,甚至会触犯现实法律。这样的行为会扰乱虚实社会秩序,践踏现实社会法律。

3. 挑战公民道德底线:

道德是人与人之间约定俗成的衡量行为正当性的意识形态。网络虚拟空间的存在,使得人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表达自由。这种自由之下很容易出现权利的滥用,权利的滥用的背后往往伴随着公民道德的缺失。

4.侵犯公民人身权利:

“网络暴力”不单单是言论自由权的滥用,一般情况下,还涉及对他人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基本人身权利的侵犯。其造成的影响不仅严重影响受害者的心理健康,还会危害其正常的现实生活。

5.引发社会群体漠视:

在心理学中存在着一种称作“责任分散效应”的心理现象。

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行为是不同的。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况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予帮助。但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

网络虚拟社会也正是这样,当人们针对某个网民或网络事件集体展开负面言行时,往往会忽略其个体不良言论应负的责任。导致群体性的冷漠。   五、区分网络言论自由与“网络暴力”

孟德斯坞曾经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每个公民享有言论自由权,言论自由也并不是指的绝对意义上的自由,而是相对自由,即“在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也不能侵犯他人的利益”。“网络暴力” 属于权利的滥用,因为它超越了言论自由权的应有范围,在外观上虽是言论自由权权利的行使,但该权利之行使并非为达到设立该权利之原始目的,而是为达到其他目的。“网络暴力”也可谓是互联网时代下言论自由的畸变。

六、解决网络暴力现象

“网络暴力”已不是个例,其影响力波及全球,大多数网民或多或少都曾见证过“网络暴力”的巨大危害。为了防止自由言论权的肆意滥用,遏制公共与个人利益遭受权利侵犯的现象。我们都应该着手解决“网络暴力”问题,将“网络暴力”的危害减至最低。

(一)政府方面

1.加快网络立法进程:

全面落实我国宪法中所提到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最大限度的明确言论自由权的内涵. 修改宪法中所规定的言论自由权只为政治权利这一权利属性,还原其公民基本权利的属性。

网络立法可以调整、约束和规范公民的行为,针对虚拟社会立法是对网络暴力有效治理必不可少的首要工作。

2.引导树立正确的行业规范制度,全面构建实名制上网制度:

追究网络不良言行,明确责任,打击网络犯罪行为。对暴力信息查堵,营造一个清洁网络空间,对网民不当的言行进行相应的处罚。

3.构建透明政府,公开“网络暴力”治理方案:

及时解决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了解网民的现实需求,吸纳民众中好的建议或意见,形成公正、公开、公平的管理模式。

4.利用政府权威,构建网络文明的主流意识:

对公民进行网络道德规范教育。网络道德规范以明确的赞同、鼓励、禁止、惩罚等规定,来约束公民的言行,倡导网络社会所提倡的道德价值,让民众都参与到自觉抵制“网络暴力”的浪潮中来。

(二)网络行业方面

合理借鉴国外网络行业较成熟的发展理论与经验,基于行业自律,使用互联网技术,将网络内容分级处理和并采用过滤系统对网络信息进行过滤,对外开设公众投诉通道。

(三)大众传媒方面

新闻媒体作为连接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桥梁,肩负着宣传者、监督者和引导者的重要使命,其舆论导向作用越来越突出。在解决“网络暴力”这个社会老大难问题中,新闻媒体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1.及时引导网络非理性情绪。

2.开辟多元意见表达渠道,及时反映各界的需求。

3.在全社会范围内对健康文明上网教育普及。

4.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充分发挥新闻工作的引导舆论的功能。

5.准确及时解析政府相关政策,起到宣传作用。

(四)网民道德方面

一方面,网民应积极主动

遵守《文明上网自律公约》,文明上网,理性发言,不对他人使用“网络暴力”。另一方面,当遭遇“网络暴力”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不受侵犯。

七、总结

在本文中,首先应明确一点,即“网络暴力”并不是公民对于言论自由权的正常行使。“网络暴力”是部分网友利用网络平台的便利,逾越了道德,甚至逾越了法律的界限,对其他个体、社会、国家采取辱骂、诽谤等不当的方式对其进行肆意攻击,对个体、社会、国家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

“网络暴力”是互联网迅速普及后的负面现象,造成“网络暴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府的监管不力,也有互联网企业技术控制的不到位,以及部分网民滥用言论自由权。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的导致“网络暴力”事件的层出不穷。给社会安定和谐都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网络暴力”并不仅仅是一起单纯的事件,而是一种已经在社会中频繁显现的社会现象。这种恶劣的社会风气如果得不到及时的遏制,其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政府掌握着丰富的社会资源,在治理“网络暴力”问题的过程中,政府掌控着绝对的话语权。

“网络暴力”所涉及的范围已波及全球,西方国家已被荼毒多年。网络暴力”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它需要政府、相关企业、全体网民共同努力,各司其职。政府立法引导,构建一个严谨完善的行业规范,明确各方责任,并用行政手段予以保证;企业技术控制,清洁网络空间,杜绝不良信息的出现;新闻媒体引导舆论;网民文明上网。只有这四方面相互配合,才能彻底的使“网络暴力”无处遁形;才能充分的发挥互联网的作用,让互联网为我们的生活添姿加彩。

参考文献:

[1]林坚逢.微博时代言论自由权利的冲突与协调.法制与社会.2011(9).

[2]方天皓、鲍文强、张泽宇.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界限.法制与社会.2015(8).

[3]孙权.当前我国网络实名制问题及对策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12.

[4]周宁宁.论网络暴力的社会危害及治理.河北大学.2010.

[5]孟庆祥.言论自由权及其限度.北方工业大学.2014.

[6]戴激涛.从“人肉搜索”看隐私权和言论自由的平衡保护.法学.2008(11).

[7]唐秀霞.论我国网络空间中的言论自由权.中国海洋大学.2008.

[8]许竟.论公民言论自由权的保护.长春理工大学.2012.

[9]李默菡.晚清表达自由制度研究.武汉大学.2011.

[10]秦前红、陈道英.网络言论自由法律界限初探.信息网络安全.2006(4).

[11][日]彬原泰雄著.吕昶,等译.宪法的立式――比较宪法学新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12] [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1996.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网络语言糟蹋了传统吗议论文

全文共 1756 字

+ 加入清单

“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武汉大学“四大名嘴”之一、著名国学专家李敬一教授,做客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时,痛斥现在网络上出现的不规范用语及火星文。李敬一认为,如今网络语言泛滥,从不规范的潜词造句,到不知所云的“火星文”,充斥网上,糟蹋了祖宗和传统经过几千年形成的汉语言文字体系。(5月20日《楚天都市报》)

虽然记者在李敬一教授的名字前加了那么多吓人的定语,宕子我仍然不得不说,教授先生,你错了,网络语言并没有你老人家想像得那么厉害,它糟蹋不了祖宗和传统经过几千年形成的汉语言文字体系——你老人家断错了案,糟蹋了你老人家心中神圣的祖宗和传统另有其“人”。你老人家真不愧为“四大名嘴”之一呀,平常习惯了信口雌黄倒不打紧,可在学术问题上,说出的每一句话却都得有充分的理据支撑,相信这么简单的道理你李大教授不会不知道吧——你老人家说网络语言糟蹋了传统,可有什么实证依据,另外,传统被网络语言糟蹋过程的运行机理又是什么呢?

宕子我之所以认为网络语言糟蹋不了咱的祖宗和传统,首先是因为网络语言流行的范围有限。网络语言虽然有向网络之外扩散的趋势,如一些80后、90后的写手在写作中大量使用这种不规范的语言,但其主要传播渠道仍然只是在网络上,而且使用人群主要也主要只是部分青少年。在日常交流中,如果大量使用网络语言,就会发生交流障碍,因此,就算那些追赶时髦,标新立异,喜欢使用网络语言的青少年,在这种场合中一般也不会使用它——在大部分时间,他们所使用的还是正常的汉语和汉字。何况,就算将网络语言视为一种“语言污染”,可任何语言体系都象水体一样,对污染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当水体遭到污染时,在一定限度内,都能凭借“自然净化”的作用,恢复到污染以前的状态。而且,在每一个时代,都存在一些特殊的群体,他们在特定的场合使用一种特殊的语言进行交流——如行话、黑话、暗语之类,就属于这种语言。这类语言具有与网络语言类似的特征,也经常侵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文本交流与口语交流实践,似乎也并未见得已经糟蹋了我们的祖宗和传统,由此看来,网络语言同样不会。

此外,作为描述和建构世界的工具,新事物的出现总是会催生出新的语言。在此意义上,语言是时代的镜子,总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在语言的变迁中,存在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那些适应时代需要的,表现力强的词汇往往会沉淀下来,成为民族语言传统中有活力的组成部分,而那些已经过时,或表现力比较弱的词汇则会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野,或通过改变其意义及用法而生存下来。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正是这种可能被李敬一教授视为“糟蹋了祖宗和传统经过几千年形成的汉语言文字体系”的新的词汇和用法的不断冲击,为每一种语言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丰富了我们的语言文字体系的表现力。

不可否认,在当前,整个中国正处于文化大滑坡的时代,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确实也同时被糟蹋了,但传统文化被糟蹋的原因绝对不是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二者是同一根藤上结出的两个病态的果实。与器物的传承不一样,文化的传承其实是一种“重估一切价值”的创造性过程,即通过对传统文本的重新解读,使传统文化在每一代人的头脑里获得再生,以应对现时代新出现的各种问题。这一过程最需要的能力即是创造能力与思辨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民族的“文化危机”往往也就是该民族创造能力与思辨能力的萎缩、衰退——甚至缺失——的危机。

法国作家与思想家邦雅·曼贡斯当在《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一书里说:“思想乃万事之本:工业,兵法,以及所有的科学和艺术,都需要运用思想。它是它们进步的原因,通过对这种进步的分析,它也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如果专横权力试图束缚它,道德观念就不会再健康,实用知识就不会再精确,科学发展就不会再活跃,兵法就不会再进步,工业就不会再有新的发现而繁荣。人类生活最高尚的部分如果受到攻击,很快就会感觉到这种毒害作用逐渐向最遥远的地方蔓延。你以为你只是剥夺了它某些多余的自由,或者删除了某些无用的虚饰,实际上你那有毒的武器正好戳到了它的心脏。”

到底是什么玩意剥夺——甚至扼杀——了国人的思想,并进而“糟蹋了祖宗和传统经过几千年形成的汉语言文字体系”,还是留待李敬一教授去细细地研究罢,宕子我才疏学浅,且人微言轻,缺少足够的话语权,纵使略有发现,又能如何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拒绝沉迷网络的议论文

全文共 917 字

+ 加入清单

“听闻地下城勇士很好玩,你有兴趣吗?”

相信大家对这个游戏的名字不会陌生。没错!它就是风靡全国网络,同时在线人数超过150万的一个网络游戏。150万,这是个多么大的数字啊。同时在线的意思是在同一个时间一起玩着这个游戏的总人数,那么150万人里又有多少个已经沉迷网游了呢?恐怕没有沉迷的也差不多绝种了吧?

一个网络游戏能带给人什么?居然能吸引数以百万计的网民去参与这游戏。难道这里头有什么秘密吗?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适当的游戏能娱乐身心。娱乐,就是给人带来轻松、快乐,在游戏中获得胜利,同时就得到了成就感。大家不能藐视“成就感”这一在内心形成的产物,它有着强大的力量,能控制整个人。大脑也成了它的奴隶,它想你成功的话,就会让你变得很努力;若它想你失败,你就得乖乖地服从它,最终的结果是一败涂地。

成就感既然是在虚荣心里形成的,本来就应该是人去操纵它。但如果你的操纵能力太差,意念被它控制住的话,你便是输了,代价是让它控制自己。

虚荣心与人的斗争就像是催眠师与受催眠者之间的关系一样,若催眠师的意念十分强烈,甚至高于受催眠者多倍,那受催眠者就只能乖乖地被它控制;相反,如果受催眠者的意念高于催眠师,催眠师就会被反催眠。这是必然的!

以上只是我对催眠的见解略谈。与本文关系不大。但是虚荣心催眠人的能力却是不容置疑的!事实胜于雄辩。有多少人因为沉迷于网游,导致走上了歧途。俗话说“知识改变命运”,这是从正面去影响你的一生;但是,网游也能改变命运!那就是使你沉迷于网游,继而膨胀你的虚荣心,使你受它的唆摆,任其摆布。难道那些沉迷网游的人就甘心受它的摆布吗?不,这是因为它们已泥足深陷,不能自拔,他们在网游中得到了太多虚荣,以致整个人都变得不切实际,脑子里装满了网游的记忆。他们甚至失去了人性!

网游能使人沉醉于虚幻的网络世界中,网游能直接影响人的心情。轻则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在游戏中失去了东西就认为是在实际上也失去了东西,心情变得烦闷,暴躁。都只是内心情绪受到挫折。而重则付诸于实际行动!新闻也不时有提及到一些由于沉迷而作出异常举动的人,他们有的杀人,走上了歧途;有的失去电脑后自闭,最终害了自己。

这一切在沉迷网游之后的行为,害人害己,值得吗?答案自在人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网络的利与弊议论文

全文共 959 字

+ 加入清单

在伟大的21世纪,人们公认的蠢人有三种:吸烟者;不懂电脑者;不懂音乐者;看来,电脑已经融入了每个人的世界。而上网则是电脑的另一部分,它指的就是通过电脑网络与外界沟通。这种技术是先进的,也很适合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往往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上网也不例外。

好的,现在来说说本人的上网经历。同大多数人一样,最初,上网存在于迷雾的另一边,对于这种高科技,这种虚拟的世界,无所畏惧,也无所了解,通过网络游戏,就将互联网与自己紧密地连在一起。从而,开始迷恋于此,当然,在这种时候,父母会告诫你,不要再上网,以学习为重,或者,立刻给你讲几个生动形象的故事,让你从此放弃。但是,就算是父母语重情长地教导你,那也是耳边风。因为迷恋足以让你迷失方向,你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追求什么,自己将要失去什么,只是沉迷在不真实的境界中。这是大多数青少年的表现,长此以往,他们会变得性格内向。孤立。消极,他们的成绩会足见下降。把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网络里。这就是许多家长不同意孩子上网的原因。不过,并不是所有的青少年都是这种情况,专家发现:易出现上网成瘾的孩子主要缺少自制力。所以,对于自制力强的青少年,他们会很好的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娱乐。或与外界交流。从而不会让家长和老师担心。

下面,我们来谈谈互联网带给青少年的好处。上网,尽管是在一个不现实的空间,但是,它方便。轻快。灵活的特点,让我们增长了见识,让我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同样也可以享受各种娱乐方式。例如,在互联网上的虚拟学校里进行学习,在这里你同样可以找到最好的老师,得到最精要的学习方法;你也可以在节日之际发一封E-mail给亲友,它能代表你最真诚的祝福。而这一过程仅仅是你轻轻的按下enter键;以及,通过网上聊天室或者是BBS等方式广交朋友,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发表观点见解等等。网络正是有这么多的优点,所以它是让人如此青睐。

不过,网络还是有弊端。最明显的是许多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中,荒废学业,浪费时间。一旦上瘾,后果不堪设想。更严重的是,有少部分学生因为上网而走上犯罪道路,最后,遗恨终生。可以这样形容:学生们的自制力有限,网络的吸引力无限。

事物的正反两面正是这样,有利也有弊,主要是看你如何去运用,如何去把握。我们应好好认识这两方面,加以善用和改进,那才真的算得上是获益良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网络点赞的看法议论文

全文共 3782 字

+ 加入清单

如今网络点赞的行为越来越普遍,那么大家对这一现象有什么看法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论文,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 要:随著现代科技的发展,社会个体与亲友、陌生人交往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本文主要通过对现代化社交媒体中点赞这一虚拟性社会行为,来映射个体如何来重构其现实社会中人际关系网络,并进一步理解其主观能动性行动背后所引发的寒暄性社交与违背主体意愿的道德绑架现象。

关键词:社交网络;点赞;人际关系重建;道德绑架;寒暄社交

点赞为网络语言,来源于各大网络社交媒体的赞功能,后引申为对(网络上的)某个内容(比如一篇文章或者一条微博等)表示赞同、喜爱,即通过愉悦他人促进整个关系群体社交生态平衡。实则,点赞成了社交网络上内涵和外延最丰富的人类行为,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参与成本(即实现了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的对接),还适度缓解了孤独。

本文主要的问题是探讨社交网络的点赞是一种现实人际关系到虚拟社交网络的延伸,还是一种变相的道德绑架。简单来讲,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社会个体与亲友、陌生人交往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们通过现代化社交媒体(例如微博、QQ空间、贴吧)发布一定的文字或图片信息来达到使亲友了解自己生活或树立自身某种形象的目的,而相应的,看到信息的亲友会以点赞的方式来表达对其生活状态的了解、喜爱甚至重视。

一、导论

首先,人类学当代研究范畴涉及到“人类学的想象力”,即将问题放在整体性、历史性视角下关照人类,不能只看人类学学科的实用性,更应强调“人之所以为人”的层面;其次,从学科性划分来看,网络文化人类学相关问题,如现实的社会建构、人的社会化、不同人群的位置与体验等。

有别于传统人类学研究的实体社会,本文跨空间的虚拟社交网络研究具有研究展开价值。除了学术价值与大众问题的比较,我们更多地强调在考虑某个事项时如何将其由抽象化转向具体化的,而又是如何变成事件后转变为研究课题的。点赞是在某类群体中普遍存在的,而先前对于其行为目的的分析也多集中在社会关系网络的重构或者两种空间的对接,但在现代化背景下,新的价值观转变会带来一种对传统的反抗,即认为点赞行为本身已逐渐失去其本初目的,那么其隐藏在背后的因素的讨论总结其实已经由事件再次抽象化了。

二、分析层面

本文将点赞行为从两个分析层面(从心态上区分):一方面是信息发布者(或是“求赞者”),另一方面是点赞者。前者信息发布主体方向为强关系社区时,希望借此让亲友了解自己的生活或树立某种形象进而获得认可(本质上),而现代性价值观必然会对内容的选择、包装及发布产生引导性作用,常见信息发布类型有晒照片、发状态、发日志等,主要动机为群组趋同性(被理解)、认同感(被需要)、被认可及其他不确定因素。

本文提出的研究课题应该给予一定群体、地域的情景限制,我们将研究对象作为社会人来考量,发出点赞这一行动的主体是社会性的,脱离社会的人是不存在的,因而每个人总以各种方式与他人进行交往。一方面,朋友圈作为自己的私人空间,应该存在一些自己想看到的信息,对于一些不咸不淡或者自己厌恶的信息会选择屏蔽,更何谈点赞或是与此相附加的道德绑架;但是本文探讨的是信息发布者来源于自己需要长期保持联系或者重新整合关系的人群,面对他们发布的信息,你会选择主动点赞、直接忽视抑或收到某种不确定因素被迫点赞。

三、点赞研究价值

(一)社交关系网络状态下的点赞

社交网络源自网络社交,主要是为一群拥有相同兴趣与活动的人创建在线社区,通过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和技术为用户提供各种联系、交流的交互通路。这里我们主要涉及两类关系网络,即以QQ空间、微信朋友圈为主体的强关系网络,以及以早期的百度贴吧、豆瓣为主体的弱关系网络。

具体分析点赞在强/弱关系社区中的价值观原则是:在强关系社区里,点赞更多是在“用户有互动需求但表达需求不强(表现为没什么话说,或一时不知道说什么)”的情况下使用,其作用是“互动交流”而不是“信息认同”(这里要区别于“有互动需求且表达需求也强烈”的评论功能,本文主要讨论“点赞功能”);但是在弱关系社区中,我们更在意的是信息,是因为某个兴趣或者某个爱好点赞方才会感兴趣,而不是因为对人感兴趣才会对其信息感兴趣。例如,不熟悉的两个人,由于信息方有意义才互相关注,在此基础上,只有存在表达需求时才会有互动需求,如果点赞作为互动交流机制出现的话必然是失败的。

(二)点赞重建人际关系

曾经长期封闭的中国社会,关系社会的特征十分突出,那时人们的交往主要是通过面对面的方式(即实体空间)实现的,而现代互联网的出现,对于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变迁具有巨大影响,真正改变了中国人的社会交往方式,也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结构(即虚拟社交网络)。互联网正在重新塑造中国文化,并逐步造成了“个体主义”盛行的局面(作为一种新的价值体系、西式的、“失范”的结构,极大地扩展了个体的交往范围和交往空间,而互动也具有平等和自由的特征)。中国社会自古源于家族、宗族社会,属于“整体本位社会”(以费孝通研究的“差序格局”为例),而互惠的信念是传统人际关系中一种最基本的信任状态,而这种信任是现代经济和社会的重要机制之一。互惠在日常道德实践中的内涵往往要更加丰富,其中不仅仅是利益的交换,还涉及一系列复杂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以及由此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在传统研究中,互惠不仅作为一种义务,其交换双方关系并不完全对等,而且与社会关系网络是动态互动的。

(三)点赞构成现代寒暄社交

寒暄社交就是以寒暄语为基础,在不同的媒介中表现出有各自特点的现象,并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社交形式化(缺少实质性交流)、社交肤浅化(炫耀心理与攀比)、社交广而不深(社交媒体上的寒暄文化,看起来是在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了解,实际上却在逐渐毁灭人性的温情,造成社交广而不深的尴尬局面)等。寒暄社交作为一种维系和谐人际关系的文化,在特定群体研究中不可或缺,即使在社交媒体盛行的年代其有了新的发展和特征,还是不能丢失它的本性,即让人们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融洽,更好地完成互动。为了更好地理解寒暄社交,我们以伴随点赞现象新兴的点赞之交群体(既包含强关系社区也包含弱关系社区)为例,认定点赞对于弱人脉的维系效益。

(四)c赞成为新形式道德绑架

道德绑架由“道德”和“绑架”两个词构成,两者相互修饰和限制。一般来讲,道德是社会情境下对秩序的认可,与价值主体的价值观有所重叠,框定可为不可为。“道德”来修饰绑架,表示绑架带有道德特性,含有善恶评价和软约束的特点;“绑架”来修饰道德,表示道德带有强迫性和要挟性的双重特点。综上,道德绑架即普通民众利用大众的道德观通过舆论、评论等形式胁迫个人或众人履行一定行为或终止与道德相冲突的行为,实质是以道德为砝码,要挟个人或众人不得不做某些事情,结果一般是做了的也少有自豪感,不做的则会在一段时间内感到忐忑不安,比如半强迫性的捐款、本不该进行的道歉、sumaritan等。

但一般意义上将社会人或法律作为道德绑架主体的研究并不归为本文,道德绑架发生的可能性在强调群体和统一价值观的社会中,人们对道德力量的恐惧有时候甚于对法的力量的恐惧,因而西方现代文化理念(变迁的个体主义价值观)与传统的道德社会是格格不入的,进而遭遇并难以承受许多道德的绑架,这也不是说道德社会就一无是处,一旦适应便会依赖它。强弱关系实际都存在,而点赞与否又是否只是一种个人的意愿,而其意愿背后的均衡因素又是值得我们思索的。在这种层面上,会呈现更深层次上的“点赞狂魔”以及“求赞”行为。

四、小结

点赞主体的主动点赞举动(寒暄社交)以及违背主体意志的点赞举动(道德绑架)是我们分析点赞这一虚拟性社交行为的两个层面。换句话讲,本文将点赞放在现代化社交网络中,通过人际关系重建以及道德绑架两个维度对寒暄性社交进行理解。

其一,是社交关系维系方式的多样化以及对人际关系重整的方式的思考(信息化、虚拟化的交往是否可以取代现实生活)。中国正处在一个快速的社会转型期,不可逆的现代化进程往往会导致传统与现代在价值观、道德判断和行为规范方面的冲突,这导致中国社会不可能回到以往的人际关系模式,需要一些新的形式去满足人们对关系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两种主动对于现代化要求的适应。

其二,中国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的道德话语、实践分析。需求引导行为目的,并决定行动方向,通过点赞来达到的人际关系重构是一种需求,而对道德绑架带来的反抗以及主观性屈服也是需求的一种表现。这表面上是一种社会变迁(转型背景下)人们价值观、个体主义张扬中对道德绑架的控诉,实质上“浅尝辄止”的人际关系(表面意义上的弱关系)在当代中国人际关系中是重要的,寒暄性社交带来的社会效益也是巨大的。而点赞从单纯道德上讲可能是令人恼火的,但通过各种诱因的全面考量,我们会更好理解事件发生的合理性,或者会成为其效益的获利者。

其三,研究群体的选择及研究方法的使用。之前我们提到要对事项研究框定一个范畴,从而制造一个可以讨论的平台,我们也不断看到过多的特例对本次研究主题的挑战,那么道德绑架是否真的过于沉重其实是一个时间(历史)范畴及其适用性的过程,在研究中不能以一概全、也不能以某类边缘群体的状态来否定问题本身的存在,过多地限定是否还具有原本的研究价值以及具体方法的选择成为我们下一步讨论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议论文800字

全文共 827 字

+ 加入清单

没有土地的滋养,就没有了参天大树,没有底层坚固的地基,就没有那高楼大厦,没有中华传统文化,就没有现代文化的,繁荣发展。

近年来,有不少学生利用其寒假时间去参加传统文化培训班,他们的这一做法是值得肯定的,俗话说人不能忘本,我们现在所学文化,其根源都来自于传统文化,所以我们应该继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世界上的每个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我们的文化也不例外,传统文化中有优秀的也有其不好的,部分,我们应该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继承并发展下去,作为学生的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只有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古文,让我们领略了古人的风采,学习历史,让我们了解了古人的伟大成就,古人们留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是非常宝贵的历史文化,它能够丰富我们的生活,增强我们的精神力量,促进我们全面发展。

发展传统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五千多年沉淀下来的,有其独特性区域性,21世纪的现在,倡导和平与发展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是促进国与国之间进步的一个途径,所以我们应该把眼光放得更广阔,更长远,既要借鉴各国优秀传统文化,也要争做中外友好关系的使者,中华文化有其固有的包容性,兼收并蓄,所以我们更加要不断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立足于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文化也是其中的变化因素所以我们必须牢牢抓住传统文化的根,在其基础之上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使其顺应时代潮流,现在传统文化的气息还随处可见,春节贴春联,守岁等悉数已深深烙在人们的心里,在其基础上,人们也在不断的革新,让新年更加的热闹,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魂,如果没有传统文化,就没有现代社会文化的繁荣,所以我们必须牢牢抓住传统文化这个基础,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不断创新。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魂,是现代文化繁荣发展的根基,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成分能够促进社会发展,请同学们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七年级中国文化议论文

全文共 1036 字

+ 加入清单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这优美熟悉的旋律,瞬间让我们一遍遍想起亲爱的祖国——中国!

自遥远的曾候乙编钟到司马相如的“绿绮”古琴;自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到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自《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到各种华美大气的“釉彩大瓶”,自京杭大运河到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中国,用悠久、跌宕的历史谱写了一曲跨越五千年的、磅礴不朽之歌!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正因为有了诗歌的滋养,中国人的生活才会如此有滋有味,丰饶多姿。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代诗仙李白,他的豪情万丈,乐观向上让我折服。他借酒浇愁愁更愁,他举杯望月月更明,对酒当歌,月下独舞,抒发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和“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愤懑。他“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他对酒是真挚的爱,对山河是热切地恋。他才华横溢、忧国忧民;他怀才不遇、愤世嫉俗;他直爽率真、放荡不羁……也正因如此,才为中国诗歌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身处乱世,仿佛一片浮萍四处飘零的杜甫,仍然怀揣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每时每刻关注国事和天下事。“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52岁的杜甫为国而乐,与国同庆,让人敬佩!“安史之乱”虽然让杜甫国破家亡、流离失所,可他很少自怨自艾,诅天咒地。他更关注的达官显贵的“朱门酒肉臭”和芸芸众生的“路有冻死骨”。他著就的“三吏”、“三别”,是迄今为止,仍然为人们传诵的、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以她清风拂柳般的柔情婉约,令人牵肠挂肚的惆怅凄苦,小桥流水般的和风细雨使人过目不忘。还有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精忠报国,刘禹锡“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豪迈乐观等,让我们的祖国处处都有诗意,人人都有诗情。

中国诗美词美,画更美。

《洛神赋图》、《步辇图》显中华之文采,《韩熙载夜宴图》、《唐宫仕女图》示人物之形象;《五牛图》、《百骏图》现动物之姿态;《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展中华之风貌;《富春山居图》、《汉宫春晓图》露秀丽之美景。还有齐白石游动的虾,徐悲鸿奔腾的马,黄胄淳朴的驴……一个个,一幅幅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让中国充满画意。

一诗一画,诗情画意;一山一水,山清水秀。这就是中国,一个处处山清水秀的国家,一个时时诗情画意的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有关网络热词的议论文

全文共 911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网络上有越来越多的网络热名词,从以前的蓝瘦香菇到现在的皮皮虾我们走起来,这些名词我也是无能为力了,真的是不明白,他们这些人是怎么想到这么多点子,从此因为这个名词从此一炮而红的,在我看来,如果我不懂这些只是我不去关注,但是我身边的朋友知道了我不懂这些名词之后的反应是惊讶然后是嫌弃,他们现我是一个土包子,从此以后我只能不懂装懂,在朋友面前,不会用这样的热名词,有许多人认为这样和好笑,但是我认为这是没有素质的体现。

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高品质的生活,但是在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过程中我们却用了低俗的话语来做铺垫,所以我们要努力的改善我们的不足,但是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些网络名词都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就拿现在我们生活中的热名词来举例吧!最近新出的热名词火车推,相信不少人已经听过了,这个例子完完全全的展示了我们生活中的状况。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火车推的来源,火车推的意思是火车上的推销语,而且是非常夸张的推销语,但是也有不夸张的,例如香烟瓜子火腿肠,啤酒饮料矿泉水,让一让让一让。”经过了今年的春运以后,在车上推销已经成为了常用手段,而且趁着顾客需要什么,他们就卖什么,例如,现在几乎人手一个手机了,所以说靠着人人都要用手机,人人都需要电,开始推销,最开始买充电宝,虽然推销的时候说的比较夸张,但是卖的是比较实用的,可是有些人不仅推销的时候语言夸张,而且卖的都是一点也不实用,只是靠着巧妙的语言获取孩子们的好奇心,父母受不了孩子哭闹,就用钱来买给孩子,这样他们就推销成功了,这种现象每天都会发生,有时每天会发生上百例,甚至上千例。

从这种现象可以看出,虽然我们的社会进步的越来越快,但是问题暴露的也就越来越多,所以我们不仅要帮助社会进步,还要让自己的素质更加进步,让社会风气变得整洁干净,创造更美好的明天,这才是当季时代最需要的。

但是光有我们的坚持好够吗?现在之所以会变成这样还是以为我们的文学素养不够高,如果我们在火车上文明一点,不再喧哗打闹,也就不会有人再好意思去打破这安静的气氛,这也是我们需要反省的,所以这不仅让我们意识到,我们创造了网络,网络改变了我们,这才是许多不好的现象的本质,希望我们共同进步,创造更美好的明天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七年级中国文化议论文

全文共 695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文化是各式各样,层出不穷的!比如说:中国的诗集、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都具有中国文化,这说明我们中国文化多么被人们接受和喜爱啊!

中国的诗集是棒的;中国的戏剧是棒的;中国的书法是棒的;中国的语言是棒的;中国的人民也是棒的……这些都是中国文化所创造的奇迹。

首先我们先来介绍中国的诗集;中国的诗集有唐诗三百首,有弟子规、有千字文、还有三字经等等。这些都是活脱脱的例子。这里面每一个词,每一个字都蕴涵着中国文化的底韵;也蕴涵着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中国的戏剧是棒的:你看京剧、秦腔、河北梆子等等,都具有我们的灵魂,中国的精华,也不例外表现出了各个民族的特点,各个民族的智慧。

中国的书法是棒的:你看古时候多少人为了练好书法,写坏了多少毛笔,写满了多少张纸啊!咱们书法被多少外国人学习,多少外国人敬仰我们的书法啊!

中国的语言是棒的:你看成词、生字和各种修辞方法都能提高我们说话时的文明和生动,每一个都出口成章,人们都利用说话推选出了律师、辨者,这不都是咱们中国的语言吗?

中国人民也是棒的:你看古时候的人民多么落后啊!都被外国人侵略了国土,外国人当时很强大,而我们中国却十分弱小。但是,我们中国人民靠意志,靠精神,靠我们中国人民的团结,把他们狠狠地打出了中国的境区。可是,当别的国家发生自然灾害时,我们不计前嫌,一如既往的帮助他们,关心他们,没有丝毫的怨言,没有丝毫的抱怨,中国派出了多少警员,多少人死于他乡,他们为和平付出生命的代价。

同学们,中国文化多么富有中国人民的精神啊,中国文化是我们的国粹,是我们的灵魂,是我们的精髓,请大家多多宣传我们中国的文化,让更多的人们认识我们中国,了解我们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网络的弊端议论文

全文共 850 字

+ 加入清单

人们惊叹于蜘蛛编织的巧夺天工的,它总能轻易地住食物,满足蜘蛛的生存需

求。而现实生活中也有一张,其与蛛捕食不同,它虽无形,却让人们甘心情愿被“缚”其中。这便是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的络。 在物质生活飞速发展的今天,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工作、娱乐、学习、交流功能强大的络已经“秒杀”了过去的传媒,成为人们的新宠。3g上、平板电脑、掌上电脑商家层出不穷的创意更是让络如影随形,与生活息息相关。 但在这络“万能”的时代,人们被快速发展的络“拴住了”双手,“拴住了”自己的一切。当他们被禁锢于络时,生活便变得单调。手不离键盘,眼不离屏幕,思想也被紧紧“拴住”,变得苍白。因此,当我们出入络之时,一定要坚守自我。

我们在面对络之时,入要适度,力求有益身心。

络世界有如万花筒一般,无奇不有。只要轻点鼠标,你就可以逛“上商场”,买到价廉物美的物品;只要轻点鼠标,你就可以在微博论坛上畅所欲言;只要轻点鼠标,你就可以欣赏曼妙的舞姿和流行的音乐但是,同样轻点鼠标,络游戏充斥其间,也会让你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凡事都有一个度,过了这个度,结果往往弊大于利。络世界无限好,也有它的弊端,切不能让它占据自己的整个心灵。出入络,把握一个度,保持真正的自我最重要。

同时,面对络,我们也需努力做到出要自如。

我们是有思想的人,有自己的生活,切不可让络占据了我们全部的生命。当你无法自拔时,看看天空吧,白云朵朵,时刻变换着自己的形状,多么美好!当你无法自拔时,适当地做做运动吧,跑一跑,跳一跳,运动能让你享受大汗淋漓的畅快。当你无法自拔时,出去走走,拍拍照片吧。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作文大全 )通过镜头,你会发现草儿在微笑,花儿在舞蹈,鸟儿在歌唱,世界很美好!

快离开络,从生活中寻找美好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轻松愉快的心情,才能获得身心的健康,才能更好地坚守本性。

络的确很重要,但是我们要正确地对待它。出入络之间,关键在于坚守自我,保全一颗平常心,一颗对生活热爱的心,把握好度,切勿让络牵着鼻子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网络用词议论文

全文共 575 字

+ 加入清单

网络时代,日新月异,变化莫测。近年来,也出现不少网络用词,贯穿于人们的生活。

神马都是浮云,似乎出现的挺早的,神马誉为“什么”,其实指为“什么都是浮云”,是对一些事物表示的淡定,个人其实对这个网络用词比较欣赏,在遇到挫折时,默念这个用语,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对挫折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让自己的淡定感染周围人的情绪,正所谓”欲速则不达“,对于事情,要保持淡定的心态,”神马都是浮云”的淡定,才能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

给力是另一个网络用词,是对一些人为的事物表示极好的赞赏和肯定。我记得在一次期末考中也曾出现同样的网络用词考试,可见网络用词渗透人的生活。在工作中,老总夸了一句“太给力”,员工会感觉全身充满了战斗力;在学习中,老师夸了一句“太给力”,学生的学习热情会倍感升温;在生活中,别人夸了一句“太给力”,你就会对生活充满了积极向上之心……

网络用词不仅有好的,也有坏的。杯具实义为“悲剧”,是一类消极的网络用词,是对于生活中的一些不如意表示的一种泄气之感。当你遇到了什么难事,你会自感这是生活的一种杯具,从而无力再去燃起对生活的热情,我也并不是说这是一种肯定的结果,但总会对人有多多少少的影响。但也有好的一面,有时人们会用来开玩笑,这也会是生活的一种乐趣不是吗?

总之,网络用词不管好的坏的,都是一种力量,都是一种对了解生活两面性的力量,让人更好的理解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三年级中国文化议论文

全文共 734 字

+ 加入清单

看到由湖南卫视播出的《汉语

汉语

五岁的我,这时,我在家乡,说着方言。天真的我还以为世界上只有一种语言。一天,在动画片里听见一种像我们家乡的方言,却又不是我们家乡方言的对话,我便问妈妈:妈妈,为什么动画片里的语言,我有点听不懂?

妈妈说:那是普通话,与我们这里的方言有点不同。

中国有多少方言?我不解的问。

每一个地方都有一种不同的方言。妈妈说。

我疑惑地点了点头

八岁的我,由于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多,我渐渐地明白一些以前不太明白的事,而且也渐渐接触了普通话。这要感谢电视,由于我迷恋电视,而电视里说的都是普通话,唱歌用的也是普通话。我喜欢唱歌,所以对普通话也就更感兴趣了。不过,家乡仍未改变。依久用方言交谈,家乡也没有几个人说普通话。除了长年在外打工偶尔回来的人用普通话。

十三岁的我,现在我已经了解普通话,也说着普通话。家乡随着发展也有人开始使用普通话来交谈,慢慢地,方言被淡忘。

这也是普通话的推广,大家都开始使用普通话,以后就不会出现听不懂方言而发生小摩擦的事。中国只有一种语言也挺好的。

汉字

说起中国文化,汉字

记得那次,妹妹跟我埋怨老师,就是因为她在考试时字没写好,答案明明是对的,却被老师扣了分。

虽然我在嘴上没说什么,但也不知不觉地想起了一些事情。汉字

但是,与之相比的是我们现在的书写态度。如今的规范字明明是楷书,却把它写成了标致极了的草书。中国的楷书又叫方块字,顾名思义,一横一竖都是极有讲究的。但现在的学生,一笔一画都是歪歪斜斜的。在《汉语

中国的文化渊远流长,而汉字

推广普通话,书写规范字。简简单单的十个字,蕴含的却是十三亿中国人的素质。外国友人都在努力地学习中国文化,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难道不应该把中国文化发扬光大吗?

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