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
4302作文
447更多相似作文
篇1:事件背景
全文共 1159 字
+ 加入清单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展开全面侵略中国的大规模战争。7月17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蒋介石在庐山声明中表示:“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全国上下掀起全民抗战的浪潮。
同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展开淞沪会战。战役初期,日军于上海久攻不下,但日军进行战役侧翼机动,11月5日在杭州湾的全公亭、金山卫间登陆,中国军队陷入腹背受敌的形势,战局急转直下;11月8日蒋中正下令全线撤退;11月12日上海失守,淞沪会战结束。
淞沪会战结束后,中国军队向南京方向溃退,位于上海和南京之间的多处军事要塞无人防守,军队几乎全部撤退到南京外围。中国的首都南京处于日军的直接威胁之下。由于从上海的撤退组织的极其混乱,中国军队在上海至南京沿途未能组织起有效抵抗。中国将领唐生智力主死守南京,主动请缨指挥南京保卫战,11月20日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经过淞沪会战三个月鏖战,日军也损失甚巨。日本参谋本部原计划让上海日军“凯旋归国”,并没有进攻南京的计划。11月7日,日本参谋本部给上海派遣军和第十军的命令是:“扫荡上海附近之敌,追击的战线为苏州、嘉兴以东”。 然而日军中下级军官不愿就此罢休,11月15日的第十军军团扩大会议达成决议:“全军独断敢行,全力向南京方向追击。”11月22日,松井石根致电多田骏:“为了尽快解决事变,要求军部批准向南京进军和占领南京。”
12月1日,日本参谋本部正式下达占领南京的命令。日军经过数月连续作战,此时进攻上海以西数百公里的南京,几乎没有后勤支持。日军军官称:“粮草不足就现地解决,弹药不足就打白刃战。”在西进途中,日军抢劫、杀害平民、强暴妇女的暴行已经开始。
自从命令下达后,罪恶感就消失了,军人们变成了到处偷袭抢夺谷物、家畜来充饥的匪徒。这个就地征收的命令,使下级军官发狂,不但抢夺粮食,并且强暴了中国妇女……对于反抗的人就以武力解决。(曾根一夫,《南京大屠杀亲历记》)
12月4日,日军逼近南京外围。8日,日军占领南京外围阵地,已从北、东、南三面包围南京,此时南京守军只剩西面的长江一条退路,然而唐生智做出“背水一战”的姿态。一方面下令集中力量固守复廓阵地,另一方面命令销毁长江上全部渡船,并令宋希濂三十六师看守城内通向下关的唯一通道挹江门,严禁部队从此处退出。自此,南京城内守军和平民的退路被全部切断。10日,日军发动全线进攻,但直到12日仍未能突破南京城防。12日晚7时,唐生智突然下令突围撤退,自己乘保留的汽艇出逃。南京守军瓦解,大部向下关溃退,在挹江门与三十六师发生激烈冲突,最终击破城门逃至下关。由于渡船已经销毁,许多难民与士兵仅试图依靠木板渡江,最终大多冻溺江中。其他人见渡江无望,返回城内。许多士兵脱下军装躲入南京安全区。
篇2:镜子里的我作文500字
全文共 552 字
+ 加入清单我是个爱照镜子的男孩。每天早上我都要照镜子,看今天打扮得帅不帅。
早上,我又来照镜子了。可是镜子里竟然有两个我!先看看左边的我吧,他头发乱糟糟的,还翻着白眼,嘴巴翘得好高,都要翘到头发上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那问一下左边的他是怎么回事吧。左边的他回答:“今天早上我迷迷糊糊地起来,看到七点二十五分了,再过五分就迟到了!于是,我顾不得吃早饭,穿上衣服鞋子,喊爸爸送我上学,结果还是迟到了。进校园,我才发现我没带红领巾、校牌。上午做课间操当场被抓。课上做眼保健操没闭上眼睛被批评。饭桌上,雅雅,外婆,爸爸妈妈陆续吃完饭,只有我孤零零的,还坐在椅子上吃饭,不仅吃饭速度慢,而且我的饭碗旁边掉下了许多米粒。这样的我,真是让人讨厌!”
再看看右边的我,他头发精精致致,满脸笑容,看样子充满自信,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再问一下,右边的他回答:课堂上,我专心致志听老师讲课,老师提出问题,我便积极回答问题;在主持班里,我是个优秀的学员,课外活动中,当篮球前锋,抢球是我的强项。我爱好广泛,弹钢琴,书法,跆拳道,主持我都会。主持派对中,我是称职的小主持人,在舞台上尽情展现自我,这样的我真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突然,妈妈从我身后走过,说,动作快一点。我猛地一哆嗦,镜子里只剩下一个我,我想这肯定是右边的,就让左边的我永远消失吧!
篇3:二、写作背景
全文共 413 字
+ 加入清单王维的《鸟鸣涧》当作于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间游历江南之时,其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此诗是王维题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是诗人寓居在今绍兴县东南五云溪(即若耶溪)的作品。
据《新唐书·王维传》记载,王维于开元初进士及第后授太乐丞,因坐伶人舞黄狮事被贬为济州同仓参军,直到开元二十三年(735)张九龄执政才返京任右拾遗。对于王维的这段履历,绍籍越文化研究者竺岳兵在其《王维在越中事迹考》中认为:“唐开元八年至开元二十一年将近十五年间的王维原来在吴越漫游。……有充分的理由说他的《鸟鸣涧》、《山居秋暝》、《相思》等名篇作于越中。”王维漫游若耶,触景生情,联想到前人描写若耶溪的名句,欲与古人争胜厘毫,“出蓝”而“胜蓝”,于是有了“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一联以动写静的精彩诗句。从《鸟鸣涧》诗体现的风格和意境分析,此诗应作于唐玄宗“开元盛世”时期,为王维青年时代的作品。
篇4:创作背景
全文共 1113 字
+ 加入清单冰心作为五四时代的著名诗人,她的诗名是和《繁星》、《春水》连在一起的。《繁星》共由164首小诗组成,《春水》由182首小诗组成,主要发表于1922年的《晨报副刊》上,小诗均无单独标题,只按序号编排。1923年两组诗歌先后结集,分别由商务印书馆和新潮社出版。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冰心的小说和散文已经赢得了广泛的读者和众多的赞誉,人们已经注意到,这个文坛新秀具有诗人的天份。而她自己立意做诗,还是因为受到了《晨报副刊》的记者孙伏园的鼓励。他把冰心一篇饶有诗趣的杂感,分行放在诗栏里,使冰心受到极大鼓舞,决心打开自己心中文栏与诗栏的界线,专门做起了诗人,用诗的形式来探索人生。
冰心在后来回忆了自己当初写诗时的情景。在她求知欲最旺盛的时候,课上课下贪婪地读着各种书报,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就三言两语歪歪斜斜地抄在笔记本的眉批上,这样做惯了,有时也把自己随时随地的杂感和回忆写上去,日子多了,数量也就相当可观。虽然大致不过三五行,但这三五行背后,总有些与亲身经历有关的事,看到这些字,便想起很亲切很真实的情景,舍不得丢掉。
这时她偶然在一本什么杂志上,看到 郑振铎译的 泰戈尔的《 飞鸟集》连载,都是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三言两语。她心里一动,觉得自己记在笔记本眉批上的那些三言两语,也可以整理一下,抄录出来。在抄的时候,她选择那些更有诗意的,更含蓄一些的,放在一起,因为是零碎的思想,就选了其中的一段,以繁星两个字起头的,放在第一部,命名为《繁星》。
当时的许多评论家也认为,冰心受了泰戈尔的影响。但也许说她在泰戈尔的启示下,发现了自己的诗才更准确些,真正的源头还在于她自己那些“零碎的思想”。
郑振铎的看法更全面一些,他认为,除了泰戈尔以外,冰心还受到了古典诗词上绝句、小令的影响。冰心10岁的时候就读了《论语》、唐诗,“发疯似的爱了诗”,看诗韵,学对对联,还在课外做了两首七绝,执拗地送给先生“改削改削”,深厚的诗词功底是她成功地创作小诗的原因之一。另外当年周作人翻译的日本短歌俳句,流传极广,对冰心的影响也不少。
《繁星》和《春水》是冰心在探索人生的过程中灵光闪动的汇合,里面包含着她对生命真谛的认识和理解,包含着丰硕的哲理。捕捉灵感的闪光,凝成短诗,这就是《繁星》和《春水》。后来在《晨报》的“新文艺”栏发表,并结集为《繁星》和《春水》于1923年先后出版。这 300余首无标题的格言式自由体小诗,以自然和谐的音调,抒写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人生哲理的思索,歌颂母爱、人类之爱和大自然,篇幅短小,文笔清丽,意蕴隽永,显示了女作家特有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在“五四”新诗坛上别具一格,很有影响。被茅盾称为:“一片冰心安在,千秋童稚永存。”
篇5:我身边的镜子作文500字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不同的观察,不同的思考,可以发现不同的问题,我身边就有很多“镜子”。
以木头为镜,他又干又枯,没有人会注意他,也没有人发现他的美,他从来不会抱怨别人,只是默默无闻地为大家奉献着自己。用自己的身体为大家盖房子,用自己的身体为大家做书本,用自己的身体为大家做生活用品……谁会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大家呢?只有木头,只有他懂得奉献,不计回报!
以野草为镜,“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熊熊大火都灭不了他,什么也改变不了他生长的信念,顽强的生命之火永远在他的心中燃烧着,他永不放弃,永不倒下,永不言败,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以竹子为镜,竹子很坚强,永远都挺立在高山之上,强大威猛的风都重重地拍打在他的身体上,想象一下针扎的感觉,不,是千万根针扎在身体上,久久不息的疼痛。我们都不能忍受,而竹子居然以平常的心态来面对,他早已对这强烈的拍打习以为常,不会受到任何干扰和影响,只是坚定地站在大山上。
如果以人为镜,可以知道自己身上的不足,清楚自己缺少了什么,我们就可以不断地完善自己,塑造自己,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丰富多彩。
其实世界上的镜子有很多,各有各的特点,这是我的镜子,那你的镜子是什么样的呢?
篇6:一:信义是面镜子
全文共 552 字
+ 加入清单诚信是一汪清泉,能成为沙漠里人的精神支柱;诚信是一座灯塔,能成为迷路人的导航仪;诚信是一个港湾,能成为无助者的依靠。
“赤面秉赤心,驱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无愧青天。”这句话是赞美关羽的。他只为桃园三结义时的一句“生死相随”,就付出了一生。即使在乱战中投靠了曹操,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时间如水,匆匆流逝,三国已成为历史,关于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的故事却流传至今。
生活中,关羽的故事时刻勉励着我。这天,天色昏暗,空气沉闷,乌云滚滚,蝉的叫声让天地之间的气氛更加压抑。快下雨了,可今天却是与朋友相约去看书的日子。我纠结极了:到底要不要去?去?快下雨了,朋友会去吗?不去?要是朋友去了呢?心中像是有两小人儿在争吵:“去!”“不去!”“去!”“不去!”······我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这时,我想起了关羽的故事。抓起雨伞,直奔与朋友约定的地方。途中,一道闪电划破天空,和着震耳欲聋的雷声,吓得我心惊肉跳。顷刻,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尽管有雨伞,我也成了只“落汤鸡”。终于赶到了约定的地方,朋友居然没来。
虽然当时的衣服湿透了,但是我依然快乐着。因为我在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
诚信是不取他人院外之梨的“我心有主”,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君子胸怀,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坦荡风度。
篇7:镜子的两面作文500字
全文共 543 字
+ 加入清单“啪!”
一声落下,男孩卧室里的镜子碎成了无数片,但男孩却并没有为此感到可惜。
“王宇,你可别拿镜子撒气,你被我骂,纯粹是因为你自己不挣气,你看看人家李文杰,天天都能考一百分,而你呢?考了个九十多分就自满了………”
男孩的卧室门外传来妈妈的怒吼声,但男孩没有听,而是啪的一声把门关上,跑到床上去睡觉了。
第二天,男孩发现妈妈新买了一个古铜色的镜子,新镜子很大很高,几乎和男孩一样高了。而更让男孩感到奇怪的是它好像有一股魅力,让男孩触摸它。当男孩触碰镜子的时候,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男孩居然从镜子穿了过去,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
在“另一个世界”妈妈仿佛变了一个人,无论男孩做的事情对还是错,她都视而不见,只是一笑而过。
刚开始,男孩还觉得这里的妈妈挺好的,不但不会骂他,还对他特别好。但有一天,男孩考试,但之前他却一点都没有复习过,结果可想而知,男孩只考了七十七分。但“妈妈”还是如往常一样笑眯眯的原谅他,但男孩却并没有像一样对她说谢谢,而是不顾“妈妈”的疑惑,冲向自己的卧室,再次穿过那个古铜色的镜子……
“丁铃铃……”天亮了,王宇的闹钟显的并不想让他好好睡觉,王宇只好不情愿的起床。他从床上坐了起来,巡视了一遍四周,一切都平常,但那面古铜色的镜子却不见了……
这或许只是一个梦,却让王宇陷入深深的沉思…
篇8:镜子中的我
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朱勃岳
今天回家,我看了看镜子。呀!镜中的小伙乌黑的头发,长长的睫毛,曲线优美的脸廓,正是我帅气的模样。
忽然,画面一转:一个稚气未脱的少年,拿着一本书,飞快地跑进了厕所,坐在马桶上,津津有味地读起了书。我笑了起来,是呀,古人读书是“厕上、枕上、马上”,现代人却是“厕上、枕上、车上”。看来这位少年真是会利用时间呀!可待我一看他的模样,心凉了半截,这不是我吗?可我站在这儿呀!他又是谁呢?
我正要上前去问,但眼前一阵模糊。待眼前清晰时,我又看见了“自己”,但较于刚才的“我”,他脸上的稚气明显多了几分。怎么回事?难道是我穿越了时空?我往锅里倒了许多水,并把火打开,待水煮沸后将方便面放进锅里。这个场景我很熟悉,我三步并作两步跑上去,但又是一阵眩晕,我闭上了眼睛。
睁开眼,一个婴儿正在床上哭,我正准备行动,一个妇女走了进来。咦!俺老妈?难道这是小时候的我?“妈妈”拿了一个奶瓶,而“我”一看见它,就一把抱住,满足地喝了起来。这回我不再犹豫了,想问:我在哪?但又开始眩晕,又来!
画面回来了,回到了属于我自己的时空,刚才那一切,全是我成长中的点滴,每个年龄的我,都有自己的个性、优点、缺点,它们都是我记忆中璀璨的明珠!
篇9:镜子作文600字
全文共 674 字
+ 加入清单雨后,独自走在公园里,呼吸着带有泥土气息的湿润空气,我浮躁的心情却难以平静。
沿着石阶小路,到了一处荷塘。一阵微风袭来,吹得那荷苞摇摇晃晃,花苞上晶莹的露珠滚落,格外地美丽。就在这时,我看见了一个年纪和我相仿的女孩。
她左手执着画板,右手拿着笔在纸上涂抹着,显出了非常好的功底。走近一看,原来她在画那含苞未开的荷花。她的笔尖时而轻描细钩,时而潇洒自如,笔笔中峰,展现了她良好的艺术素质,我看见她屏气凝神,似乎要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画作中,终于,一幅漂亮的荷塘一角画好了。而她,正好转头看向我。
她说,她先前非常浮躁,什么都学不进去,后来,她见到一位画画老师,迷上了画,用心投入到画作中时,会感到异常的平静。我看着她,回想起当时那个我真的学什么也学不进去,整天浮浮燥燥,感觉异常颓废。学习状态直线下降,考试也很不顺心。她的话,像一面镜子,照亮了那个浮躁的我。
我们接着聊,她说,画画是最好的方式来得到平静。因为,当你把自己扔进茫茫的画海中时,仔细去观察世间的万物,而不是大大咧咧地只看事物的外表时,通过细致地勾画涂抹,会感到万物的美好。世间万物那些千变万化会被你察觉到,哪怕只是那么一丁点。所以她把自己扔进了画海中,抚平了她那浮躁的心灵。
我望向她,她那平静的外表,以及说话时那平静的语气,都是我想要的。我无法达到她那种境界,是因为我没有平静下来。她,像一面镜子,照亮我自己,使我得到了平静。
再次望向荷塘,那荷苞已怒放,冲我笑着。我内心已平静了。因为,我懂得了,细致观察生活,才是我想要的宁静。
她,就是我的镜子,让我明白,细致地观察生活就能得到平静,使我受益匪浅。
篇10:镜子作文600字
全文共 589 字
+ 加入清单冲刺,冲刺,再冲刺……终于,八百米跑完了,体育一模也结束了!
“你能陪我去拿一下水杯吗?”忍着喉咙中的疼痛我吃力地对她说。她艰难的点了两下头,看她通红的脸颊,听她急促的呼吸声便能察觉出她身体的不适。但我自私的想:陪我拿一下水又不会有什么事。
天气依旧是燥热的,汗水顺着我的脸颊流到了脖子最终落到衣服上。看到不远处的球门中摆放着的水杯,我立马来了精神,匆匆跑了过去。
水肆意的冲刷着我的嗓子,我沉醉在水的清凉中。正准备问她要不要回看台便发现身旁已空无一人。留下的只是一个被拧开盖子的粉色水杯。我将头低下,仔细一瞧,杯中的水仍是满的,一滴不少。
我着急的四处寻找她的身影,一个极似她背影的人出现了。我不敢确认,便站在一旁观察。她弯下腰,蹲在地上,抱起了几个已经脏的不成样子的足球。她旁边的人感激的对她笑笑后,便又想将她手中的球拿走。她摇了摇头,嘴上轻吐了几个字,向我站的球门这边走来。她将球安置好了后,挥了挥手示意一起回看台。她的手早已由最初的白净变成了如今的黑脏,我的内心仿佛被什么给扎到了似的。当我听到尾随她身后的人那句“谢谢你,你叫什么名字”。
说震惊其实也不震惊,在班级中大家有需要时想到的第一个人便是她,大概她听到的最多的话语就是“谢谢你了”。
但想想我自己,一个想方设法因为自己的懒而拒绝别人帮助的人,一种羞愧感油然而生。
她似一面镜子,照出了我的自私懒惰,更照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篇11:镜子中的哲理作文
全文共 359 字
+ 加入清单镜子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它的作用可大了!镜子表面光滑,形态各异。而且是最好的反光物体,它还容易碎,应该倍加呵护,它是诚实的,任何瑕疵都不会被掩饰;当你朝着镜子手舞足蹈的时候,它也会跟你手舞足蹈。在童话剧中,镜子通常能反映出人物的心灵感受,这就是镜子。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给予了什么就得到什么,你播种什么就收获什么。当你给予了小孩一份爱的时候,那个小孩就会回报你一份爱;当你给了路边乞丐一分钱的时候,那个乞丐直到生命中截得时候,都不会忘记你给了他一分钱;当你知道生活还有一段路的时候,你就会对生活充满希望,生活在向你招手,你就会有勇气继续向前冲,直到你追求到你的梦想为止;当你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问候就能改变一个人一生的时候,这时你多快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让我们去奋斗吧!
镜子的作用可真大啊!
[镜子中的哲理作文
篇12:写诚信的一面镜子学生
全文共 707 字
+ 加入清单诚信是支撑着我们这个社会体系不崩塌的基石,诚信对我们来说到底有多重要我想每个人应该都是清楚的,对于我们来说,诚信就像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射到我们的内心深处。
倘若天空失去了云彩,那么它就蔚蓝得看不出流动的浮云;倘若大海失去了波浪,那么它就平静得掀不起一丝波澜;倘若帆船失去了风帆,那么它漂泊的方向就显得虚无缥缈;倘若人失去了信义,这个社会又会褪变成什么样子呢?
信义是艳丽的鲜花,美化世界;信义是灿烂的阳光,温暖人间;信义是甘甜的清泉,滋润心田。
有关信义的人灿若群星,有关信义的事浩如烟海。孙水林、孙东林就是其中的两颗,“信义兄弟”的故事就是那烟海里最动人的一朵浪花。
当哥哥孙水林带着一家五口连夜赶回家乡,赶在春节前为跟着他打拼了一年的工友送去工钱时,心中揣着的是信义;当弟弟孙东林在悲痛的泪水里站起来,为了哥哥的遗愿东拼西凑发放工钱时,他念念不忘的是承诺。
生命之花已凋谢,却把永恒的信义之树永驻人们的心中。一诺千金的分量,使我们敬然;言出必行的举动,让无德者汗颜。
商家无视信义,才会出现“丰田刹车门事件”;官员失去了信义,才出现了河北王亚丽造假当官事件……没有信义,就没有和谐,没有信义,良心的天平就坍塌了。
“生命诚可贵,信义价更高”,许下的承诺是欠下的债。没有信义何来尊严?当信义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了生命。诚信守信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约翰·雷曾说:“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守信则是长久之策。”信义就是一面镜子,一旦打破,你的人格就会出现裂痕。
信义是一把尺子,衡量人与人之间真实的距离;信义是一抹阳光,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若无信,还有什么是值得依赖的?信义就是人身上最美丽的外套。
篇13:创作背景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这首词是1936年2月,毛泽东率军从陕北瓦窑堡出发,准备进入黄河进入山西西部的时候。在袁家沟登山观雪景后作的,1936年10月红军完成了伟大的长征,胜利到达抗日前线的陕北革命根据地,给全国人民极大的鼓舞。年底党中央政治局召开了“瓦窑堡会议”,制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12月27日。毛泽东又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对当时的形势作了深刻的分析,会上决定渡过黄河东征。1936年2月,毛泽东便亲自率领红军渡过黄河进行东征,到华北抗日前线对日作战。途经陕北清涧县袁家沟时,适逢大雪。面对着雪花纷飞的壮丽河山,联系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毛泽东怀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雄浑豪放的诗篇,词中以咏雪起兴,赞美祖国的江山,评论祖国的历史,歌颂祖国的今天,憧憬祖国的未来。1945年秋,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赠给柳亚子先生。1945年10月14日《雪》公开发表于重庆《新民报晚刊》,引起轰动。一时间重庆的骚人墨客,纷纷填词唱和,更有一些别有用心者,据说想要填出超过这一首词的。据大致统计,从1945年11月到1946年2月,国内报刊发表《沁园春》和词30余首,无出其右者。由此可看出此词真可谓冠绝千古。
篇14:母亲我成长中的镜子作文500字
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这句人人皆知的名言中能让唐太宗“明得失”的人,是魏征。而能让我“明得失”得人,是我的妈妈。
那天,是星期一,是整个星期放学最晚的一天,而我又有两节一个半小时的课,加上空手道打卡,干完已经是八点多了。我没时间吃饭,争分夺秒地写起了作业。
当我手表上的时间显示十点整的时候,我已经疲惫不堪了,而作业却还剩下一页口算。我想都没有想,直接离开桌子准备回房间睡觉,可就在我踏出书房的一瞬间,妈妈把我堵在了门口,严肃地说:“回去,把作业写完。”“哎呀,没什么……”我打着哈欠回答妈妈。“不行,写完。这是你的任务,今天必须完成的任务。”也许是妈妈话里那不容置疑的意味,我瞬间清醒了大半,抬起头,盯着妈妈的眼睛。
那双眼睛,那双乌黑发亮,如明镜一般的眼睛。让我看到了,那从妈妈的眸子深处反射出的那个一脸颓败的我,那个懒惰的我,那个满不在乎的我……
“好。”面对妈妈那如明镜一般透亮,如潭水一般深邃,能映出世界的双眸,我的喉咙里挤不出任何否认的字眼,一个都挤不出……
那天,我在十点零八分,写完了那最后的一点作业。这个时间,我记得非常清楚。因为,那一刻,我在妈妈那双透亮又深邃的双眸中,看见了一丝浅浅的笑意。
这,就是我的母镜。
篇15:背景与努力之间的选择作文
全文共 15094 字
+ 加入清单当我们呱呱落一天起,我们的命运就被决定了四分之一。无论富裕还是贫穷,我们都要试着去接受。剩下的四分之三就靠你自己去决定了。
我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家庭,父母是做小本生意的。家里条件一般,所以从小到大手里也没有阔绰的时候,也更别说有钱去到处玩耍。不过我觉得自己的生活还算可以,至少没有为吃饭问题担心过,也在学堂愉快的学习了很久。在这里我不得不感谢上天,感谢他给予了我一个平凡的四分之一的人生。
时候,因为父母要外出工作,姐姐就由奶奶他们带。那时候我被寄养在外婆家,那时候生活还是挺开心的,虽然有时候想到父母不在身边挺难过,有时候看到人家的孩子有父母带就会很难过,不开心也会一个人偷偷哭泣。读小学时成绩挺优秀的,一直是老师表扬的对象,当时对于一个小孩来说比别的孩子棒是件很骄傲的事情。和我住在一起的还有舅舅一家人,舅舅他人很好,对我也好。我还有一个表妹比我小一岁,和我同年级,但是成绩比我差很多。那时候每天吃放他们就拿我俩来比较,反正我一点都不喜欢。大人们总爱和别人比,比生活比小孩,真是可悲。
我最讨厌家长会了,每次开家长会我就像一个没人要的孩子,座位上都是空的,即使老师在那里表扬了我,我也是很难过。那个时候每个孩子都希望父母能给自己多一点的关爱,物质反而不那么重要了。再后来因为外公生病了,他们没有时间可以照看我,所以爸爸把我带到了一个他们身边,一个陌生的城市,一个新的开始。
我在这里上了一家私人的小学,学费贵不说,而且教育也不怎样。来这里上学的大都是打工仔的子女,因为在这里公办学校上学,要交很多手续费,所以他们只能把自己的孩子放在私人小学读书。在这里我还是很开心的认识了一些小伙伴,大家都挺好相处的。我由于成绩和能力还可以,所以担任了几年的班长。转眼间就小学毕业了,那时候我们一群人互相承诺要上同一所初中。那时候的我们太单纯了,我们都不是本地的户口,要在这上学哪有那么容易。最后我考了全年级第三名,可是还是不能上好的初中。那一次爸爸给了我三千块让我带给学校的老板,让他帮我买个学位,就这样我生平第一次拿了那么多钱出门,后来到录取通知书下发时,我想去的学校说要五千块钱,我当时都快绝望了。最后我进了一所一般的学校,在那里开始了我的新生活。而那些家庭比我差的朋友要么回了老家要么去了我们眼中最差的中学读书。我们的生活就这样渐行渐远。
在初中分班时,由于错误我被分到了普通班,那里都是成绩很差的学生,我很困惑去找了主任,最后他帮我调到了重点班,就这样我在重点班里开始了不通的生活。在自我介绍时我告诉他们我来自的某小学时,他们都表示不知道。在那里我感觉自己好像不如人,我进来的成绩也只有班里五十多名。所以我一心都在学习,很快在第一次月考我地成绩排在了十二名,大家对我的态度又有了改变。后来我的成绩一直都是全班前十吧,性格又变得开朗起来,那段时光真的很开心,没有什么压力。再后来我们要升中考了,每天早上六点就起床,边走路边吃早饭,晚上十点又赶回家。最要命的是每天的体育锻炼,真是要人命。当然我记得一件事情,我们班有个女生家里条件不好,班里经常有同学看不起她。这件事让我觉得很难过,为什么没钱就要被人看不起,这又不是她能决定的。所以这个社会你不得不努力。
考那段时间,家里发生了一些事情。妈妈的脚弄伤了,在医院呆了一阵子,后来在家休养了三个月。对于一个普通的家庭这是很伤脑筋的事情,爸爸也只能不做生意照顾妈妈。中考的时候心情好差,而且又感冒了,昏昏沉沉的考了试。虽然比平常成绩差了但是还是以不错的成绩考上了这里最好的高中,一所好学生和富家子弟的聚集地。我的生活从这里又发生了改变。
在这里我遇到了让我心动的人,在这里我流下悔恨的泪水,在这里我变得那么软弱,那么不争气。我的命运也在这里有了改变,我从一个优等生变成一个差生,我悔过我挣扎,可是一切都太晚了。
在这里富人和穷人的差别很大,优等生和差生的差别也很大。而我也一点点迷失,一点点离梦想越来越远。高一的时候,我分到的宿舍大部分的舍友家里面都很有钱,他们都有点爱显摆。穿的鞋都是三四百的,吃的东西都是进口的,用这苹果。而我和这些人都显得格格不入。我尽量不长时间和他们一起,一心用在学习上,希望可以安静的度过这三年。可是一切都变了,是我变了。
分班后,我不再那么认真学习了。喜欢上了穿名牌,喜欢拿着手机一直玩,喜欢上了一个人,我对这个人很好,下课帮她打好水,帮她补数学,上课时偷偷的看她,喜欢她的笑,喜欢她说话的样子,反正是着了迷似的喜欢上她。有时候会一个人很难过,我真的很普通,不帅没钱。她有个有钱的男朋友,对她很好。后来她不在理我了,我就像个废物一样,陷入了泥坑中。我想站起来,可是有个黑洞不断吸引我进去,我看不见了自己。高三下学期就这样靠近了我,我的成绩已经不能看了。高一教我们生物的老师又来教我们了,当她看到我的成绩时很惊讶,她鼓励我前进。就这样在不同好心的人鼓励下我又重新奋斗,我看着那些通过自己努力的人慢慢靠近自己的目标又有了勇气。我才发现我各科成绩都变得太差了,于是每天早起夜战,题目做了一遍又一遍,成绩有了一点点气色。然而时间太快,进步的空间太大了。高考成绩出来的时候,我早已做好心理准备了。我的成绩只能上三本学校,而我选着了专科。那两个月,我不能表现的很难过,我去上了两个月的班。爸妈没说我什么,只不过是为了不让我更难堪。当我知道我在意的人考到个不错的学校时,我的心更痛了,这一切都是我自找的。不要当你发现错误时去补救就有用,有时错了就必须付出代价,这些代价会让你痛会让你成长。这些错误像个耳光一样打醒了我,如果现在还不努力,未来更加难过。
就这样我工作了两个月,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它和我当初的目标差太多了,但是可以再学习很幸福了。在这里我遇见了一个师姐,她一直把我当小孩看待,教会我很多东西。我周末都在学习本科课程,基本都是在自习室和图书馆度过的。我最喜欢的就是打篮球的时光,永远那么快乐,那么有正能量。我也喜欢和师姐一起散步,听她讲话,她是那么漂亮,那么温暖。有空我也会打兼职,去地铁站派传单,在寒风中颤抖,吃着几块钱一份的路摊炒粉,躺在地下睡觉。那是我最难忘的日子。也有摆过地摊,卖着一些东西,一个人干着这些事情。至少我没向父母要过生活费。
这样的生活不多了。我会努力为自己未来奋斗,也许高考失败了,也许迷茫过,也许过着普通的生活,但我还是不会放弃自己的追求。
我的身边有着不同生活境遇的人,是命运和不同的生活坏境让我们彼此变得越来越不同。在假期我和不同的朋友聚会,感叹着时间的飞快,也深深体会到这个世界的现实。我们都是上帝的孩子,但是上帝把我们放在了不同的家庭。有些朋友已经不读书了,有的连孩子都有了,有的每个月拿着2000多块的苦力钱,有的一放假就到处旅游到处玩,有的已经出国留学了。长大后你不得不去面对现实,现实就是那么惨忍,一个钱字可以让你为之喜悦为之苦恼。所以没背景的孩子我们要跑起来,你不努力以后你的孩子会过着和你一样的生活。
毕业的季节,我到处奔波寻找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职业。一次次碰壁,在我投了无数份简历时,我的舍友,一份简历都没投就进入了一家外企工作了。这就是生活在这个拼爹的年代。我依旧寻找着工作,后来在一次面试中我遇到了我以前打兼职时的经理,他似乎还记得我。回去后我就收到了通知叫我下星期去上班,那一天我激动的想哭。那家公司是知名的国企,能在那里上班是一件光荣的事。在那里我第一次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我每天都很早到,把领导的杯子洗的干净透亮,把地扫的干干净净,随叫随到。小心的做好每件事,努力的学习。一个月后,经理把我调到销售部,莫名其妙的我就升职了。后来才知道是经理发现我干活时连盆栽的叶子都能擦的干净发亮,对我很满意。就这样我不仅入职了还升了职。只要努力了还是有回报是吧,我只不过是比别人早点来晚点走,多扫了个地,多干了些活?。不久之后我隔壁来了个女生,应该是刚毕业,每天开着个奥迪而且一进公司就有了编制。再后来隔壁的男孩走了,我惊讶他放弃他那带有编制的铁饭碗又发现他妈妈原来是某公司总裁。
也许你会抱怨为什么你付出了那么多却没有那样的待遇,也许你会骂为什么你能力比他好却没得到提拔,也许你会怪他们不给你机会。我想说我们生来就没有含金钥匙,我们没有背景,我们必须更加努力。你现在不努力你要一辈子为别人打工,每天为钱烦恼,让你的孩子过着和你一样不平等的人生。努力向爬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不要问为什么要问自己凭什么。不要抱怨父母抱怨生活,不是世界不好而是我们不够优秀不够努力。
不管未来怎么样,努力不会错。不抱怨,不放弃,未来一定会充满温暖。
作者半岛铁盒的文集
一抹晕染在高空的 “密卷云”
——陆游晚年诗作写照
近读《宝鸡日报》一篇气象报道:“昨日下午5时,晚霞映红了天空,突然市区头顶上云像被什么东西拽了一下,从块状、团状拉成一根根云条……长的像玉梭,短的像羽毛,铺展在湛蓝的天空上,像一幅极美的画。”另附了一张画面阔大、壮美、奇诡的晚霞彩照。这就是气象学说的密卷云,是由于高空空气强对流形成的。
看了报道心有所动,蓦然想起“英雄迟暮”四个字,又进而想起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我想,这幅图画同陆游那充满着瑰丽、静美、凄婉的晚年诗作何其相似!陆游的晚年生活不就是一抹晕染在高空的“密卷云”么!
陆游是我崇敬的古代诗人之一,他不少激昂慷慨、大气磅礴的爱国诗篇从年轻时代就镌刻进我的脑海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些充满着豪情壮志和必胜信念的诗句,给人以鼓舞和力量。每每咏读这些诗句,都不禁热血沸腾,不能自已。陆游在他的暮年还写出了“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悲壮诗句,为其一生画上了完美的句号。陆游不愧为南宋时代的民族英雄。
但近读陆游留给我们的大量诗歌,尤其是他65岁退隐山阴乡居的二十年间,所写的那些描写农村田园生活闲适、静美和抒发个人感情世界凄清、婉丽的诗歌,我对陆游又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陆游不但是一位勇于上阵征战的战士,也是一位对安定、幸福生活充满向往的性情中人。这生活中的另一面,只有在他解甲归田、远离战阵和政治漩涡之后,才能充分显现出来。
一个真正的战士是在是在风云激荡的战斗中冲锋陷阵的勇士,是生活中的强者。但他不可能一生都生活在战阵之中。在战胜归来或战争间隙,他也需要休整和保养自己,也需要月白风清和鸟语花香。陆游在65岁之前,一直生活在山河半壁沦陷、金兵虎视眈眈的风雨飘摇之中,主张兴师北上收复失地的主战派和主张妥协投降、媾和偏安一方的主和派的争斗,构成了南宋政治斗争的主漩涡。陆游在自己40多年的仕宦和从军生涯中,以坚定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不懈的战斗精神同投降派进行了顽强的争斗,写出了大量爱国诗篇。为此,他也屡受投降派的打击与迫害,多次被罢官还乡。这些曲折的经历,在陆游心灵深处必然留下累累伤痕。
我把陆游比作一头雄狮,在大半生的残酷争斗中它既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英雄本色,也在浑身上下留下了滴血的伤口。现在它老了,不得不退出战场,回归自然颐养疗伤了。我想,归隐山阴老家过起田园生活的陆游,正是这头回归自然颐养疗伤雄狮。
离开政治漩涡、归隐田园的陆游究竟怎样生活?这时他的思想并不平静,兴师北伐收复失地的爱国情怀仍然激荡在心,在大半生的战斗中留下的伤痕需要抚平,年轻时爱情生活的坎坷不免又浮上心来。如果说过去他一心一意在冲锋陷阵,无暇它顾,现在退出战场闲下来后,他的生活就必然会显示出另一个样子。这就如本文开头说的密卷云那样,在多种因素的激烈“对流”之中,“块状、团状拉成一根根云条”,呈现出更加丰富、更加靓丽的风采来。
翻看着20年间陆游写下的6000多首诗歌,其内容之丰富,风格之多变,正是这抹“密卷云”的真实映像。
这些诗歌中,从数量上讲,抒发爱国情怀的已经变得少多了,这同他在中年时期的诗歌形成了很大反差。这并不奇怪,那时战斗几乎是他生活的全部容,现在不同了,摆在它面前的是自然田园,是桑麻渔樵,是耕耘劳作。但是战士总是战士,那种爱国情怀依然在激荡,在支撑着他的生命。他在劳作之余、风雨之夜回忆当年,依然会如临战场,昂扬激愤。
我还记得过去有一个老木匠的故事:老人已是风烛残年,卧病在床。一天孙子拿着斧头在砍一个木框,砍得歪歪扭扭。老人看不下去,竟突然从床上一跃而起,捉起斧头几下就把门框砍直溜了。孙子大为吃惊,说爷爷返老还童了。我想,此时的陆游就像这位老木匠那样,见到斧头浑身就充满了力量。最典型的就是他那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听到深夜的风雨之声,竟忘记了年老体衰,还想着身临战阵,为国戍边。这种豪情壮志,不禁令人肃然起敬。还有他68岁写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句,表现了对沦陷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壮志未酬的慨叹。直到去世的前一年,眼看此生收复失地无望,还写下了《示儿》诗,盼望着王师北定中原的的壮志在他死后能够得以实现。
但是,此时的陆游写得更多的还是描述田园生活的静美、闲适与辛苦的诗歌。这是他当时生活的真实记录。此时,陆游在诗歌中的角色,已由冲锋陷阵的战士转换为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的观赏者、绘画师,转换为与父老“把酒问渔樵”的乡民和“老惫扶犁杖”的老农。如果说开始一段,在一些诗歌中还时而流露出壮志未酬的感叹,后来就几乎陶醉于这种闲适平静的生活之中了。这些作品,或羡慕田园生活的静美,或赞赏大自然的美景,描绘了一幅幅田园风俗和自然风景的画图。
1204年陆游80岁时曾写过一帧长达7米的巨幅《自书诗卷》,选书了自己当时诗作8首,这些诗可视作他晚年田园诗的代表作。且看第一首《记东村父老言》:
原上一缕云,水面数点雨。夹衣己觉冷,秋令遽如许!
行行适东村,父老可共语。披衣出迎客,芋栗旋烹煮。
自言家近郊,生不识官府,甚爱问孝书,请学公勿拒。
我亦为欣然,开卷发端绪,讲说虽浅近,於子或有补。
耕荒两黄犊,庇身一茅宇,勉读庶人章,淳风可还古。
入秋微雨之中,陆游走访东村父老。主人披衣相迎,并烹煮芋栗招待;唠起家常,陆游听主人说他在阅读孝书,高兴地接过翻看,见其中浅显的文字对教育孩子颇有益处,深为感慨:种地有两头黄牛,遮身有一所茅屋,又努力阅读《孝经》的《庶人章》篇,淳厚的古朴之风又可回来了。这是多么纯朴和谐的邻里关系啊!
第二、三、六首分别描绘了乡村的自然景色,如:
秋高山色青如染,寒雨霏微时数点。兰亭在眼久不到,每对湖山辄怀歉。(《访隐者不遇》)
度堑穿林脚愈轻,凭高望远眼犹明。霜凋老树寒无色,风掠枯荷飒有声。(《游近村》)
苍桧丹枫古渡头,小桥横处系孤舟。范宽只恐今犹在,写出山阴一片秋。(《渡头》)
着墨不多,一幅兰亭“青如染”美景,一幅农村霜树枯荷图画,一幅古渡孤舟的秋色,都耀然纸上。可见作者已深深融入这乡野的景色之中。
第五、八首则抒发了安于农村闲适生活的心境:
老来胸次扫峥嵘,投枕神安气亦平。
漫道布衾如铁冷,未妨鼻息自雷鸣。
天高斗柄阑干晓,露下鸡埘腷膊声。
俗念绝知无起处,梦为孤鹤过青城。
《美睡》
万物并作吾观复,众人皆醉我独醒。
走遍世间无着处,闭门锄菜伴园丁。
《杂书》
老来胸中峥嵘豪气已一扫而净,气静神安,尽管被褥冷得似铁也未妨碍自己酣睡。一觉睡到天晓鸡鸣,梦里竟然还化为仙鹤到蓬莱游了一回。题为《美睡》既有调侃亦有自足之意。《杂书》则将这种心境上升到理性高度:吾反复观察世间万物,没有容我落脚之处,只有回归田园才是最好的出路。陆游在这里发出了“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呼喊,不免又让人想起他“壮志未酬”的慨叹。
值得一提的还有两首描绘农村风俗画的诗,一首题为《泛湖至东泾》:“春水六七里,夕阳三四家。儿童牧鹅鸭,妇女治桑麻。地僻衣巾古,年丰笑语哗。老夫维小舟,半醉摘藤花”。另一首题为《父老饮村酒有作》:“父老招呼共一觞,岁犹中熟有余粮。荞花漫漫浑如雪,豆角离离未着霜。山路猎归收兔网,水滨农隙架鱼梁。醉看四海何曾窄,且复相扶醉夕阳”。陆游此时已和家乡父老融为一体,这种温婉自然的农家乐成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境界。
可是晚年的陆游,还有一个在年轻时受过创伤的感情世界需要平复,这就是他和原来的妻子唐婉的爱情。他20岁时和表妹唐婉结婚,感情深厚,可是母亲不喜欢唐婉,硬把她赶出家门。26岁时,他们重逢在故乡的沈园,陆游写下了有名的《钗头凤》;其中“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的诗句凄美动人,感动了历代年轻人。此时脱离了紧张的仕宦和军旅生活的陆游,对唐婉的思念又与日俱深。
退隐山阴之后,陆游几乎年年都要去沈园,以睹物思情,唤起对唐婉的思念之情,写下了许多凄婉的诗篇。现摘看几篇:
1199年也就是陆游七十五岁时游沈园,写下了“沈园怀旧”两首:其一: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帐然。其二: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
第二年又写下了“梦游沈园”诗二首,其一: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其二: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四十多年过去,唐婉的“惊鸿照影”和“玉骨”“墨痕”依然深深地镌刻在心间。
直到1208年,也就是陆游去世的前两年,他还拖着衰老的身子再到沈园,写下了“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这是陆游对唐琬最后也是最深的怀念。
可见,这种对唐婉的生死之恋与深沉思念,也是构成陆游晚年诗作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当然,陆游晚年也还有不少教育子女的诗作、朋友往来的诗作和其他诗作。
综上所述,陆游晚年的诗作交织着报国杀敌的豪气和壮志未酬的慨叹,交织着对农村自然景色的陶醉和田园生活闲适的向往,交织着对真挚爱情的执着和对深爱情人的思念,在南宋风云变幻的文学高空中,犹如一抹密卷云,显得阔大、壮美、多彩、绮丽,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靓丽的风景线。
河街以外的春天
意识到春天的脚步正在逼近,但感觉春天的模样仍比较模糊。灰色楼群之间,依然是车辆和人流的穿梭,匆忙中显出季节转换的疲倦。大街上的梧桐还挂着去年冬天的枯叶,细碎的新叶怯怯地站立枝头。寒凉的风旋转着铺展,偷袭着人们渐渐薄下来的衣衫。春天近了,但城市的春天面目不清,只有满街店铺“减价打折”的招牌和叫卖声,在提醒人们,这正是换季的时节。
吃过晚饭,我顺着解放路往前走,从大十字往右拐,跨过后街,走进了狭窄的河街。老黔江人都知道河街这条街。上世纪八十年代,这里有家着名的餐馆“柳绿亭”,生意非常火爆。那时,城小,人少,上档次的宾馆酒楼绝无仅有,除了县招待所之外,能接待客人的地方,这里算是知名的一家。那个有着诗意命名的餐馆,而今已消失在这个城市过往的烟云,很少为后来的人所知晓。但曾经用来开餐馆的那家土墙瓦房子还在,附近紧紧挤在一起的相似的老房子都还在。要寻找旧时黔江城的样儿,这里算是一个缩影。
走近今天的河街,旧时的“柳绿亭”已屈居为一个打麻将的小茶馆,微弱的麻将声宣示着这里的没落、世俗、边缘和无奈。其实街的对面就是繁华的解放路,而这里却十分安静。顺着河街往河边方向延伸的房屋,更显幽深和沉寂,一直要继续往前走,登上河堤的石梯,来到河滨公园,才能呼吸到更宽阔流畅的气息。
河边的柳树绿了,本来就该绿了,但要是不到这里,似乎并没觉得。柳树绿得那样耀眼,那样酣畅淋漓。柔软簇新的柳枝披拂在河岸边,风姿绰约,楚楚动人。再把眼光向周围展开,发现满眼皆是绿色,除了柳树,还有大棵的香樟,以及其他叫不出名的大小树木。河滨公园就是一个绿色的长廊。细细打量,会看到,像伞一样撑开的香樟树,底下是深色的旧绿,上面浮了一层浅黄的嫩绿,像水彩笔刚涂抹上去的新鲜的色彩。放眼望去,其实绿色正在大地四处流动。河对岸的公路边,再远一点的山坡上,无处不浮动着跃跃欲试的绿色。前两天,刚下了一场不小的雨,大地被清洗了一遍,因此这满眼的绿显得很干净,很纯洁,让人心生怜爱。
河堤外边的水涨到了半河,显出浑浊的宽阔,发出很响亮的涛声。这声音没有秋天河水的疲乏,也没有冬天河水的迟缓,而是急不可待地向前冲撞。河水的奔腾淹没了河两岸城市的喧哗,似乎城市被远离了,这里展示的是纯粹的郊野,其实这河流仍在城市的包围之中。
河堤上行走着来来去去的人,多是老年人和中年男女,步伐轻快,脸上挂着兴奋。很少有年轻人,大概年岁大的人才更珍视自然,珍视这来之不易、稍纵即逝的春色。年轻人都在忙于享乐,城市的灯红酒绿足够让他们消费,他们没有多余的闲暇关顾这城市之外的春天。
我顺着这些闲散的人流前行,走到黔江老大桥处,又折转身往回走。从河街到老大桥这一段,完全是黔江老城的地域,走在这里总是会感到很亲切。而另一面,走在这个满眼尽绿的春天的河街之外,又会生出许多回忆的怅惘。
天正在暗下来,河两岸城市的灯火次第亮开。流动的车灯在对岸公路上刺目地照射。河堤上打卦算命的瞎子老人也收起了自己的摊子,颤颤巍巍地摸索着回家。绿色渐渐与夜色溶为一体,莫辨彼此,只有清新的空气还包裹着我,让我无比惬意和享受。
不知不觉又回到了河街。走出逼仄的小巷,来到灯火通明的解放路大街,才发现,春天在河街之外。
“靠山梆子”剧团轶事
“靠山梆子”剧团轶事(散文)
马占驿
我的故乡是个名不见经传有千余口人的小山村,但村里的“靠山梆子”剧团却曾盛名一方,红火一时。
“靠山梆子”剧团是由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村文艺宣传队发展而来的业余剧团,剧团并不只演河北梆子,也演京剧、评剧。因为剧团演职员都是本村农民或他们的子女,演技不够专业,演出时偶有“改编和发挥”,加之村民依山而居,像大山一样淳朴,乡亲们就把村里的业余剧团昵称为“靠山梆子”剧团,称谓里充满了亲情与爱意,并无丝毫贬低和轻视。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喇叭里唱的,电影里放的,年画里的剧照都是那几个着名的样板戏。耳濡目染中,村里会模仿的人越来越多。当时叫生产大队的干部们顺势成立了文艺宣传队,组织排练《沙家浜》和《红灯记》,置齐了道具和服装,于正月初二在本村登台亮相了。公演当天,全村门不闭户,举家而出,和家人、亲戚、邻居一起看家人、亲戚、邻居的演出。女扮男装饰演的郭建光威风中多了几分俊俏,腰扎花围裙的阿庆嫂,满头白发的沙奶奶,身穿忠义救国军军服,腰挂 “盒子炮”的胡传魁、刁德一,在乡亲们的眼里个个形神兼备。台上唱,台下跟着唱,首场演出获得了预想不到的成功。之后上演的《红灯记》也同样产生了轰动效应。应乡亲们的强烈要求,两个剧目轮番登台,居然演到了正月初八。邻村的观众来了,邻乡的甚至邻县的观众也被吸引来了。宣传队又先后排练演出了《龙江颂》、《杜鹃山》、《海港》以及自编的《新编逛新城》、《女社员》,在当时物质和精神相对匮乏的年代里,宣传队的演出给乡亲们带来的短暂的欢乐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除在本村演出外,宣传队还多次参加县、乡(当时叫公社)组织的汇演和调演,当年的县革委会主任(相当于现在的县长)就为他们颁过三次奖,名扬一方的村宣传队成了乡亲们的骄傲。
改革开放后,生产大队改为村委会,宣传队则变成了村的业余剧团,由演出现代剧改演古装戏,村里出“巨资”置办行头,邀请县文化馆和县剧团的专业人员作指导,先后排演了河北梆子《辕门斩子》、《生死牌》,京剧《铡美案》,评剧《花为媒》等几十个剧目。自演古装戏开始, “靠山梆子”剧团的雅号就诞生了。自此,每年从正月初二演到初五成为剧团的惯例。
演古装戏,看古装戏,在当时的农村还是新鲜事。最初的几年,“靠山梆子”剧团演出的消息一传出,十里八村的男女老少,有步行的,有骑自行车带着人的,有推独轮车推着人的,有赶着马车或开着拖拉机拉着人的,或为看戏、或为卖小商品、或为找对象、或为凑热闹向戏台前聚拢来。靠近戏台的,拿了矮凳或搬了砖头、石块坐着看,在他们的后面是坐在椅子或凳子上的老人和站在他们身边的孙子孙女或外孙外女们,再后面是按着个子高矮站着的群体,这些人的后面则是站在砖石、凳子、自行车、马车、拖拉机上的人墙。人墙外是卖瓜子、糖葫芦和水果的小商贩或者是凑热闹的青年或儿童。墙头上、树上则被孩子或年轻人所占据。没人维护剧场秩序,以不遮挡后面人的视线为前提,所有的观众自觉地分出层递,以剧台为圆心呈扇形铺展开。演员的道白或唱腔从戏台一角的高音喇叭里溢出,荡漾在空中,荡漾在山野,荡漾在观众的耳畔和心间。
邻县的观众为抄近路来看戏,要翻一座山梁,走八九里羊肠小道。为行走方便,爱美的姑娘就穿了平底鞋,背着高跟鞋,将要进村时,换上高跟鞋,把平底鞋藏在柴草丛中。为免除每天往返的辛苦,这些搭粱看戏的观众大多住在亲友家里,看戏串亲两不误。没有亲友的,就吃住在素不相识的老乡家中,付钱是断然不收的,推让急了,房东便说给钱就是骂他就是看不起他。待客的真诚从心底发出并镌刻在脸上,无半分客套之嫌。有几户因此结了儿女亲家,有的至今还像亲友一样交往着。
社会在变革,经济在发展,这种盛况非常遗憾又在情理之中地没能持续多久。随着电视和VCD的普及,山里人足不出户就可欣赏名家的专业演出,更有异彩纷呈的电视剧,易于传唱的流行歌曲,风靡一时的霹雳舞,陆续出现的舞厅、歌厅、网吧,人们选择娱乐的方式多种多样、五花八门。一直坚守演古装戏的“靠山梆子”剧团逐渐失去了魅力和吸引力,观众一年少似一年。此时有人建议剧团增演流行歌舞或小品,团长则认为村业余剧团,演不好现代流行节目,不演也罢。直到一九九零年,照例在正月初二演出河北梆子《十五贯》时,台下仅有二百余观众。正月初三演出《墙头记》时,台下百余名观众更是越走越少,到演出结束时,台下仅区区12名铁杆儿戏迷了。面对此景,“靠山梆子”剧团团长无耐地对着麦克风向台下的观众和全村宣布: “从明天起,停止演出,剧团解散。”
历经二十年兴衰,“靠山梆子”剧团解体了。观众的多与寡,决定了剧团的存与亡。
其实,剧团真的很不易,很了不起!乡亲们如是说。
“大锅饭”年代,宣传队的队员们每排练和演出一天,和队里的社员一样记工分,好年景日值也不到一元钱。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制后,“靠山梆子”剧团的团员都是义务排练和演出。演出结束时,村干部到剧团里发点儿糖果、香烟,以示慰劳,这就是他们劳动的全部物质所得。演员尽义务,观众免费看,真真正正的义演,是何种力量让剧团顽强地坚守了二十年?是乡情、亲情,是潜意识里的社会责任让他们聚在一起,甘愿奉献。“给一个角色和职位,就要演好、就要干好!”,成了“靠山梆子”剧团永不消逝的魂。 “靠山梆子”剧团衰亡了,但剧团的“魂”却扎根在团员的心底得到了永生。
如今,剧团的兴衰,剧团的团员,发生在剧团里的往事永久地存储在了团员和观众的大脑里,时常被点击、浏览,有时还会补充新内容。
剧团先后有三任团长(队长),都是村里德高望重的人物。担负着确定剧目、物色演员、聘请指导和从排练至演出的组织和管理,是剧团的核心。虽然已经多年不演出了,他们依然备受村里人的敬仰和尊重。
拉幕的“小雷公”本是村里铁面无私的护林员。谁到村里封山育林的山场里割柴被他抓住,他一定没收了刀斧,令其扛到村里五保户的家中做烧柴。任谁讲情都不放过。每逢剧团演出,他是剧团里的拉幕员兼管看护戏台(此时也没有上山割柴的),大幕拉开,他就站在戏台一角的幕布后面。威严地巡视戏台四周,无关人员休想登台一步。
道具保管老朱是村里的保管员。无论是现代剧的木质刀枪,还是古装戏的凤冠龙袍他都像自己眼睛一样爱护。演出前一件件摆好,演出后一件件收存,不出半点差错。剧团解散后,年岁渐大身体欠佳的他坚持领着儿子定期把服装和道具取出晾晒,收好,至今完好无损。
民办教师老张是提词员。提词员可能是“靠山梆子”剧团独有的,因排练时间短,一些演员文化水平较低,为防止演出时忘词冷场,提词员就站在隔开前后台之间的幕布中央后台一侧,为台上表演的演员提示动作、道白、唱腔等,从一开场直至演出结束。即便如此,也偶有笑话发生。有一桑姓演员,年纪大,不识字,但嗓子好。演出中,剧情要他做一个搬椅子的动作,张老师提示道“括弧里的动作搬椅子”,他居然作为唱词,一字不差的唱出了 “括弧里的动作搬椅子”,惹出了台下一片开心的笑声。
司鼓小朱指挥的乐队,有能随着演员的调子顺下来各种唱腔二胡伴奏的寇氏兄弟和京胡伴奏村兽医老朱,有技艺娴熟、鼓着腮帮吹唢呐的老孙、吹喇叭的老马,乐队默契的配合,都深深的印在了观众的脑海,定格为永恒。
留下笑柄的有两例。新婚的丈夫坚决不让妻子“抛头露面”而使妻子不当演员当了观众,那位丈夫被村里人唾为“老封建”。还有临阵逃脱的小伙子,看到台下黑压压观众,宁死不肯表演了,被愤怒的团长踢了一脚,坐在后台再也不肯起来。最后由团长替演才救了场,令人可笑更令人可气。
剧团的“魂”给团员以好运以力量。女扮男装饰演郭建光的小张,成了闻名乡里的“明星”后,邻乡的帅哥猛追了四年终于喜结连理,据说现在过得非常殷实和睦。先后饰演过秦香莲的三位村姑也在大都市里创出了自己的一片小天地。负责笛子伴奏的小吕,后来考上了公务员,成了国家干部。一直留在村里的,小日子也家家过得红红火火。
现在,剧团已经解散二十年了。村里或回村探亲曾经是“靠山梆子”剧团的团员们,偶尔聚到已是老朱的司鼓手家中,吹打弹拉唱,票一把戏瘾。我听说,现在的乐队的成员都是本村已经学成出徒的新手,“靠山梆子”剧团后继有人了。但我在思考,“靠山梆子”剧团还能获得重生吗?
月饼与嫦娥
这些年,每到中秋节,亲朋好友都会热烈的互致短信,热情洋溢的祝福和祝愿的话,让人心里幸福着,愉悦着。除了这些幸福的话语外,互送月饼也可以说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了,提溜着大小不一、五光十色精美包装的月饼走亲访友。
有时,感觉不送上个一、二盒月饼,这个节好像没有过好似的,心里多少有一些惆怅,甚至不安;似乎这几块月饼就是传递着信息的媒介了。
记得小时候,中秋节晚上,孩子们会围住爸爸或妈妈,在他们身边转圈圈,看看他们手中能变出几块月饼来,那时的月饼可是稀罕物。有时,孩子们只能分得半块月饼,放到小嘴边先舔舔,然后再吃,掉到地上的渣儿,也会飞快捏起,吃掉它。
月饼好吃,是因为它很甜,很香,那青丝玫瑰的,冰糖的,枣泥的,尤其那个五仁的月饼,更让人增加了遐想的空间,美不胜收的感觉迅速传遍身体每个部位。
孩子们聚在一起时,还会攀比着,这是会小心翼翼拿出来,吧嗒着嘴;人越多,吧嗒的越响,这样的好奇心会持续很久,优越感也会因这块月饼而升华,孩子们眼睛已不在关注他的什么优越感了,关心是那块月饼什么时候吃完,吃完了以后是否还有,会是什么馅的。其实,孩子们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月饼和人并联起来了,月饼还是那块月饼,可是人的威望值高了,高的几乎能在孩子中呼风唤雨了。不过,嫉妒的孩子也有,趁着别的孩子没有注意时,飞奔回家,翻箱倒柜找找有没有故意藏着的月饼,那怕是一小块也好,也算有了战胜别人的资本,后来,没有结果是必然的了。然而,最终也不会因为这块月饼而彻底沮丧,缺憾总会有,但不会带来终身的遗憾。
不过,真正感到欣慰的是,孩子们围在奶奶身旁,听上一段嫦娥奔月的故事,奶奶把漏风的牙使劲兜着,语速总是放的那么慢,像是自言自语,仿佛诉说着昨天刚刚发生的事,又像是她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又像是她向丈夫倾诉懊悔后,期盼夫妻重圆的生动场面。这个古老的爱情神话,让懵懵懂懂孩子们还是知道一些中秋节,月亮,月饼,嫦娥,后羿神话中的人,物与事;人世间渴望美好团圆,渴望幸福生活的那份情感。当故事讲完,奶奶仍然沉浸在团圆的幸福中时,孩子们的目光已经集中在了奶奶手中没有吃的月饼上了。
年年的中秋节就像讲述这个古老神话故事一样,不停的重复着,我们也会不厌其烦地传给下一代,月饼还是那样的月饼,孩子们更加幸福地把各式各样的月饼咬上一口,还会大声说道,不像你们大人说的那么甜,那么香。嫦娥仍然是神话中的嫦娥,孩子们会齐声问到,她为什么偷吃药,上了天。
这些无法回应的问题,大人们也在朦胧着那、或许在思考着。
心说:小时候过中秋节,嫦娥的故事根本听不进去,心里老想着那块月饼;现在过中秋节,月饼根本吃不下去,心里老想着那个嫦娥。
寒风凄老光武泪,夜雨揉碎离别秋
窗外,寒风呼啸。母亲做着炊饭,哼着儿时的歌谣。闲话往昔,说东道西。秋风扫落叶,沙沙作响。飘飞的思绪,随夜幕,缓缓而降。如此境遇之下,人会忆旧,会念起很多不平之事。悲秋,是一个人绕不过愁肠。
昨夜忽降冷雨,淅淅沥沥,淋湿孤寂的窗棂。我想把心磨成一把刀,割裂所有思念,割断所有袅袅如履的愁意。
母亲说,前年九月二十四,突降大雪,自此,老天爷便一冷不热。今冬,不知冷暖何从。但是,不管怎样,心里怕不会冰冻,你住在心里。
平淡的日子,如水,索然无味。于是,我开始归于寂静。我会关住心窝,不让你的温暖,悄然流逝。我会思索很多,很多想也想不通的事,爱情,前程,人生。
有一段日子,莫名其妙地,总是想死,想抛开一切困顿,丢弃一切与我有关的伤悲。也学野鹤耆老天际,也学鱼鳍追逐浪花。莎士比亚的困惑同样淤塞着我:
活着,还是不活,这该是个怎样的问题。
你走之后,思念凉透,人比黄花瘦,你走之后,醉卧清冷,唯独诗与酒。你走之后,山河碎了,天涯都到了尽头。你走之后,一切繁华都退了颜色,一切凡尘都沾染忧愁。
我很庆幸,我还活着。我诀弃了所有伤悲,艰难地支撑起这个被你,被分离折磨的几近昏厥的孱驱。我走出了泥沼,去欣然接受雨露,阳光,虫鸟,花香。
你是否发现这多么像一场梦啊,当一觉醒来,晨光熹微,所有的都蓦然不随。可是唯独此心,断然如同这嫣然的景致一般,无法荡平,依旧残存。
然后,我发现,我又爱你了,我更爱你了,爱得是那样深沉,那样刻骨铭心,那样无药可救,那样一发不可挽回。
只要,爱还在,你就拌在身边;只要,心还暖,你便不曾走远;只要,梦依然,你定还会回来。
只要心是赤诚,坚定,执着,花开花落,雁哭雁歌,定能掬到你的容颜,定会与你耳鬓厮磨。
此情不渝。
此心不失。
此人不冷。
此屋不空。
此志不息。
此意不平。
此诚不败。
此念不改。
此肠不断。
此爱不减。
乡声永恒
凌晨四点多,突然就听到窗外一声又一声的鸟鸣,仔细谛听,这鸣声清脆响亮,穿透云气,响彻夜空;仔细谛听,这鸣声如行云流水,如山涧的清泉那样明丽,让人感到凌晨的窗外世界是那样的宁静,浩瀚的夜空是那样的深邃。
紧接着,鸟儿的鸣声就渐渐的繁多起来,这种集团似的鸣叫让人感到像是在听一曲雄壮的乐曲,而这种乐曲的突然变换,让人自然想到了独唱和合唱的不经意调节。这声音雄浑而嘹亮,仿佛是一条又一条清脆的山泉骤然汇成了一股雄壮的洪流。这声音似乎吼得夜空再也无法安睡,夜空渐渐发白,窗外朦朦胧胧晦明变化间似乎在进行着最后的较量。鸟儿们反倒是颇有耐心,这种集团式的轰鸣倒也永不停歇,乐曲不仅没有减慢,反而声音是愈来愈多,声音愈来愈亮。这暗的夜神终于是敌不住这啼鸣的威力,好似加快了逃遁的步伐,窗外呈现出了一片乳白色,黎明就要到来了。
自从听到鸟儿的鸣叫后,我就再也无法安睡,于是倾起了耳朵来听这难得的小鸟破晓的乐曲,在日渐喧嚣的城市里,这真是难得的天籁之音。我惊奇于这些小鸟竟然也有金鸡破晓般的敏锐。脱离了久远的乡村以后,几十年来就再也没有听到过那熟悉的金鸡长鸣声,判量时间的角色转换成了金属的闹钟,真是此一时也彼一时也。乡村里那一声又一声的天籁似乎已经成为一个遥远的故事。小时候启蒙读书时那一种雄鸡昂首挺立伸长脖子对着日头啼鸣的风景画也成为遥远的记忆。而我,对于金鸡崇拜的情感好似也是从闹钟的角色上台以后渐渐消失的,现在回到家乡,住在那久违的窑洞里,大脑里就会自不然的想起上学时为我们做出贡献的鸡鸣,于是又产生了重新体验一下那久违了的声音的感觉,然而在业已使用起来煤气灶做饭的今天的广大的农村,消失的不光是那久违了的鸡鸣,也还有那一缕缕亲切的炊烟。
而今天,当我再拿起来那乡村的风景画的时候,看那袅袅升起的炊烟,看那金鸡破晓的图画时,我给女儿解释说:“这是乡村的风景”。然而女儿却会一句“这是假的”来回应我时,我试图百般的解释,可女儿总是说“奶奶家就不是用柴草做饭的,奶奶的村子里也没有金鸡破晓。”我知道我的解释是一番徒劳,我无法复制消失的生活场景,也无法让女儿接受我的观点,我只是想在一个合适机会一定带女儿去还依然保持着久远的年代的那一种淳朴的农村生活场景,让女儿真实的体验一下真正的乡村生活,这包括那些久违的鸡鸣,袅袅升起的炊烟,还有那充满了沧桑岁月的石磨,耕地的默默黄牛,拉车的骡马等。
凌晨的这声声鸟鸣,不经意间让我产生这么多感想。而此时,天已大白,合唱的鸟儿也渐渐散去,各个忙去捕虫觅食。而这时,窗外却又传来一声又一声的“咕咕,咕咕”的鸣叫声,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台,这黎明的音乐不可谓不丰富。据说这是布谷鸟的鸣叫,我们耳朵里听到的“咕咕,咕咕”的意思被乡人们解释为“布谷,布谷”,这让我想起布谷鸟那有趣的传说,想起童年里那不多的给心灵带来趣味的精神食粮故事;想起那简朴的农村生活。
街道上的车辆渐渐地多了起来,新的一天的喧哗又重新升起。感谢这些不知名的鸟儿的欢唱,因为在它们的欢唱声里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回到了乡村,回到了自然之中。
愿乡声永恒,愿那一种淳朴之光在我心中永驻。
[背景与努力之间的选择作文
篇16:二、写作背景
全文共 211 字
+ 加入清单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任盩厔(今西安市周至县)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贵妃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没。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何如?”于是,白居易写下了这首长诗。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陈鸿同时写了一篇传奇小说《长恨歌传》。
篇17:以镜子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全文共 893 字
+ 加入清单“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古有唐太宗吸取隋王的教训励精图治,今有巴黎和会上吸取弱国无外交的例子,正因为有这些“镜子”,社会才会进步,科技才会发展。
我从小就讨厌镜子。不仅是因为觉得只有臭美的人才会照镜子,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我妈总喜欢“以人为镜”。就算我做得很好,她总能举出比我更好的人的例子来,以至于做每一件事,我都会觉得自己做不好。每每看到别人勇于尝试自己喜欢的事时,我都会感到羡慕,羡慕他们能有足够的信心去做,就算没做成,也不会害怕指责,然而,这点羡慕对我而言最终会变为担忧与退缩。
事情发生转机时是一个早晨,天刚刚朦亮,太阳半挂在空中,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面颊通红,晕染了大片天空,晨辉洒照大地,万物迎来了一天的第一缕阳光。我站在老师办公室,正接到好友负伤不能参加数学竞赛的通知,末了,班主任附上一句:“所以,我们一致同意这场竞赛让你代替她上。”这场竞赛是初中阶段最后一场数学竞赛,意义非凡,所以当我听到这个炸弹性的消息之后,第一时间就觉得自己不行,老师感叹一声(next88):“哎,你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没有信心。这样子吧,你再考虑考虑,我们班就只有你和她一起做了备考的习题,其他人既没有准备又没有比你更好的实力,况且马上就要比赛了,也没有时间再重新培养。算了,你先去上课吧。”听了这段话,我心情沉重,虽然觉得自己拿不到奖,索性没有提出申请,但因为这次突发状况,我又有些犹豫。刚露脸的太阳又被白云遮住了。
放学后我去了趟医院看望好友,当提起这件事时,只见她有些遗憾地说:“我早就听说了,以往历届都是我拿奖,这次倒是可惜了,不过你一定要加油,替我拿个奖回来,这样我也就无憾了。其实我知道你一直都很强,只是没有信心,以后你一定要每天早上对着镜子鼓励自己,说自己一定能行,这样你就会自信起来。勇于去挑战困难。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听完好友的这段话,我坚定了决心,每天早上对着镜子为自己加油,久而久之,我渐渐自信了起来,几天后,数学竞赛成绩出来了,我不负众望荣获一等奖!
让我摔倒的是镜子,把我扶起来的也是镜子。其实每个人的一生中必须要有一面镜子,但也不能有过多的镜子。
篇18:二、小说如何确定世界背景风格
全文共 1731 字
+ 加入清单所有的小说,都是一个发生在某个时间、某个地方的故事。因此,当你确定好了小说的立意之后,你就该进入大纲写作的第二步,确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也就是为你的小说设计世界背景风格了。
世界背景风格习惯上被分为两个部分,一个叫做世界历史地理人文设定,一个是网络小说独有的力量体系设定。
我们先来看所有小说都有的世界历史地理人文设定部分。这一部分要说难,可以说是异常艰难,说容易呢,又可以说十分容易。那么难在哪里呢?现在假设有那么一位打算写西幻的作者在构思他的世界,他会先确定大陆的名字,然后写下在遥远的过去,这大陆上关于诸神和英雄的传说,在诸神创世纪部分,他穿插了大陆的历法、自然地理和天文方面的设定。过去的设定结束后,他又继续写着主角将要登场的时代,大陆上有哪些种族,有多少国家,国家之间的关系如何。写完了这些,如果他还有剩余的精力,他会接着去写种族的习俗,国家的风俗,甚至还会兴致勃勃的为每个国家设计一个风格迥异的王都。然后,……没有然后了,绝大部分的作者在写完这些之后,他感到自己所有的灵感和热情都变成了灰烬,他对接下来要写的故事感到了厌恶和茫然,于是他变成了一个设定党人,也许还兼职合理党人,隔三岔五的在论坛上写设定,写了一个又一个。许多写手在他的回帖里写下这样的话:“大大,我想借用您的设定,可以不?”“嗯,你尽管拿去用吧。”……
总有一些聪明的写手在鄙视着设定党人,他们的看法是:我为什么要写设定?我借鉴一个就好了,我还不随便的借鉴,我就借鉴现在最火的小说,如果现在有两种不同风格的小说同时火了,那我就全部借鉴。甚至我还可以这样:我可以第一卷写都市异能,都市玩腻了,我就让主角穿越到古代;第二卷我就写古代王朝争霸,争霸要是枯燥了,我就加几个武林高手进去,变成江湖恩怨;第三卷让主角继续跑路,遭遇外星文明,写科幻;第四卷,主角在遥远的星系发现了一个魔幻星球,嘿,西幻来了;第五卷,……总之,设定最容易了。
结果,跟风扑街了,写大杂烩又扑街了,这是上面大部分作者的结局。
那么,人文设定究竟怎么写。我提几点意见。
1、所有的人文设定其实都是从我们现实生活的世界里变化出来的,与其说自己绞尽脑汁的去空想那些国家的名称,那些种族的风俗,那些虚无子有的神话传说,不如去借鉴现实的历史地理人文,这会节省你很多时间。你的天文历法气候,可以借鉴地球上的热带、也可以借鉴温带,还可以借鉴寒带;同时,你可以顺手借鉴真实生活在这些地区的国家的风俗、神话故事;更懒一些的,你可以照搬他们的行政区划,改个名字好了。懂得这样借鉴的人,才算真正懂得使用百度。
2、写什么样的世界,不是取决于现在流行什么,而是取决于你熟悉什么。现在百度流行了,大大降低了传统写作中素材积累这一项的要求。你不需要像你的前辈那样,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做摘抄;也不需要在抽屉里常备剪刀一把,以便于剪下报纸上你感兴趣的东西。你把这些都一股脑的交给了百度和狗狗,但是,最起码,你要记得在搜索栏里该填何种关键词,百度和狗狗才会告诉你你最需要的东西。素材的积累,对于习惯网络的写手仍然是必要的,一个打算写西幻题材的写手不能满足于看几本当红的西幻小说,他至少也应该从历史这个故纸堆的最上面,挑出一些普及读物阅读一番。如果一个写手总是认为:我不需要知道那些,我只要跟风就好了。我只能说:你写写试试好了。我总是坚持认为:小说的风格,有一半以上是来自于细节,有些作者总是能写出令读者产生强烈真实感的段子。这是因为他对于某个特定的世界有着别人没有的认识。
3、写一个风格单一的世界。这一条不是真理,但是对于大多数写作经验不多的写手而言,我觉得,风格单一的世界更便于作者去把握。大杂烩不好写,没有丰富的经验,绝佳的天赋,超人的笔力,不要去碰。世界的风格,其实可以分得很细的,比如都市异能这一项,如果细分的话,又有美式都市英雄,日系漫画风格,《屠龙者》开创的现代国家框架下修真等。中幻风格又可分为新派武侠世界,蜀山仙侠世界、《佛本》结合封神、蜀山打造的洪荒世界等。还有其他很多类不太好分的世界:如《飘渺》的星路修真,如莫仁的未来古武,如徐公子的江湖异闻。都各有特色。作者尽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去选择一个。如果你什么积累也没有,那就先选一个你喜欢的吧。
篇19:初中优秀作文书就是镜子800字
全文共 827 字
+ 加入清单阳光明媚的午后,独自一人在阳台上看书,泡上一杯香茗,静静地品味着书中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
唐代皇帝曾以人为镜,而我则是以书为镜。这面镜子伴随着我走过春夏秋冬,引领我走出困境,照出我的内心世界。
书是一面镜子,是一面教我如何生活的镜子。读《论语》让我明白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从此我总是能够虚心向人学习,从而取得了不断的进步;读《爱的教育》让我懂得应真心待人,从此我学会了把关爱送给身边的人;读《儒林外史》让我懂得了功名利禄乃身外之物,从此我不再和他人盲目攀比。我无法想象,如果没有了书,我将会过着怎样无聊的生活!
书是一面镜子,是一面能显现处事之法的镜子。与父母有代沟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告诉我,父母育儿是多么的艰辛,不该因为一时的沟通有碍而伤害父母的心;与师长有误会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告诉我,师长对后辈的爱是无私的,不该因为一次的误解而与师长赌气;与朋友吵架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告诉我,朋友是难得的,友情是珍贵的,不该因为一点小事而埋藏友谊。这一切告诉我,一旦没有了书,我将会失去至亲至爱的人。
书是一面镜子,是一面能照出我性格的镜子。当我遇到困难想要退缩时,书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于是在书的引领下,我学会了挑战困难。当我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所措时,书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于是,在书的鼓励下,我学会了慎重考虑,自己选择,自己承担。当我烦恼一大堆,意志消沉时,书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于是在书的教诲下,我学会了用剪刀剪除烦恼,重新整装待发。
读书使人明礼,有了书,我们才能学会正确的待人接物的方法读书使人明理,有了书,我们才能健康成长,拥有卓尔不凡的气质;读书使人明智,有了书,我们才能得以发展,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书是一面镜子,经常照照这面镜子吧,你将会开创出另一个人生,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生。
[初中优秀作文书就是镜子800字
篇20:写作背景
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鲁迅(1881—1936),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一生写作了许多小说、杂文、散文、诗歌、日记、书信、论著,还翻译了不少作品,这些都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宝贵财富。
课文《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于1926年2月至11月间写作的十篇回忆散文。最初在《莽原》半月刊上陆续发表时,总题为《旧事重提》;1927年5月,编印成书时改题为《朝花夕拾》。这是鲁迅回忆青少年时代生活经历的一组文章。
《藤野先生》写于1926年10月12日。当时作者正在厦门大学任教。鲁迅是应厦门大学聘请于1926年8月26日离开北京南下到上海,同年9月4日到达厦门的。
1926年3月18日,北洋段祺瑞执政府的卫队血腥屠杀爱国请愿学生,死47人,伤300多人,女师大学生刘和珍、杨德群就是其中的两个殉难者。鲁迅说“三月十八日,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北洋政府血腥镇压爱国者的当天下午,就下了通缉令,抨击过北洋政府及其首领的鲁迅,自然是被列入这个通缉名单的。后冯玉祥的国民军把段祺瑞赶下台,而奉军又攻进北京,赶走国民军。奉军进北京,骚扰百姓,奸淫掳掠,大肆逮捕和杀害进步人士。北京成了一个充满恐怖和令人窒息的地方。鲁迅遭到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这年的七月,鲁迅接到厦门大学的任教聘请,8月离开北京去厦门。本文是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年后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