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古代巾帼英雄人物事迹简短推荐20篇

总有一些事迹令人感动,总有一种精神催人奋进,总有一群人,即便是他们走了之后,我们仍然会常常想起他们。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习毛丰美先进事迹征文,欢迎大家参考!

浏览

5168

作文

140

2024高考语文作文素材:中国古代人物

全文共 16087 字

+ 加入清单

高考作文其实是有套路可循的,掌握住基本的方可以了。主要的是掌握大体段落结构,积累素材,2015年高考即将展开,考生们可以根据这些高考作文素材学习,以备不急之需。

一.人物

中国古代人物

1.李白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政治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但李白一生关心国事,希望为国立功,与他不满黑暗现实之间形成剧烈的矛盾。他的《古风》59首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对唐玄宗后期政治的黑暗腐败,广泛地进行了揭露批判,反映了贤能之士没有出路的悲愤心情。言多讽兴,气骨高举。李白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朝廷做了三年的翰林学士,并没能涉身政治,却成了君王的御用文人,再加上他对权贵的傲视,从而招致排斥,愤而离开了长安。在诗中,我们很容易看出诗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心绪。可以想象,一个满腹惆怅的人,当他一心解愁却又无法解愁的时候,内心是怎样的愁苦啊!表面上开怀畅饮,实际上愁箭穿心。但诗句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其根源就在于作者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

适用话题

李白的诗篇正像他若干歌咏大鹏鸟的作品那样,表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开阔胸襟,从侧面反映了他追求不平凡事物的渴望。李白即使在被唐玄宗赐还乡期间,还胸怀坦荡,对未来充满信心,适用话题“仰望”、“抱负”、“肩膀”等。李白在皇宫期间,要求高力士为其脱鞋,因此而招来放逐的命运,此话题适合“谈意气”、“高洁”、“我想握住你的手”等。

2.红顶商人的中庸之道——胡雪岩

胡雪岩以他卓越的圆通能力在夹缝里生存发展。在官场、漕帮黑白两道的夹缝里,在民族经济与西方经济的夹缝里,在左宗棠与李鸿章的夹缝里,他踢打出了一个世界、一方天地。胡雪岩的飞黄腾达是熟谙、遵守、利用潜规则的结果。但遗憾的是,这个夹缝最终毁了他,左宗棠的死使他成了官场倾轧的牺牲品。从白手起家到富甲天下,再回到一文不名,胡雪岩走完了他人生轨迹的圆圈。

分析:一个绝顶聪明之人,往往善于利用规则而不是创造规则。胡雪岩的一生验证了这一道理,同时也说明另外一个道理:“玩火者必自焚”。

话题:“知与不知”“谦虚”

3.商鞅立木取信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搬这块木头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搬者给予五十金。有个大胆的人终于扛走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终于使老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使新法顺利地推行实施。

分析:“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国家都是一样的,言而无信则自取灭亡。

4.屈原以死报国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 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分析: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话题:“命运”“责任”“精神卫士”

5.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 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分析:“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岳飞的忠勇故事千百年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每当外侮当前,人们总是以岳飞为榜样,坚决抵抗。

6.弃疾忧国忧民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7.李宗仁的民族情

1955年,李宗仁在美国公开提出反对“台湾托管”和“台湾独立”,主张国共再度和谈,由中国人自己解决中国的事情。1965年7月,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下,李宗仁冲破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干扰,摆脱国民党

特务机关的暗杀,毅然返回祖国,他声明:“期望追随我全国人民之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欲对一切有关爱国反帝事业有所贡献。”他还希望留在台湾的国民党人,凛于民族大义,毅然回到祖国怀抱,为完成国家最后统一做出贡献。

分析:为了祖国的和平统一,李宗仁先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民族大义,将永远激励着为统一大业而奋斗的人们。

话题:“心中的丰碑”“祖国的呼唤”

8.项羽欲学万人敌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的项羽,生于楚国将官世家。小时候家里请老师教他识字,没认几个他就不肯再学下去。再让他学剑术,又没学成。项羽的叔叔项梁十分生气,骂他不长进。项羽袒露心迹说:“认字,能够写自己的名字,就足够了;剑术,只能对付一个敌人,不值得去学。我要学就学对付千军万马的本领!”于是项梁就教项羽学习兵法,终于成就了项羽“西楚霸王”的大业。

分析:成功是诸多因素综合的结果。项羽抓住了主要因素,距离成功也就不远了。话题:“人生设计”“努力的过程与结果”

9.左思立志 坚韧不拔

西晋文学家左思少年时读了张衡的《两京赋》,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决心将来撰写《三都赋》。陆机听了不禁抚掌而笑,说像左思这样的粗俗之人,居然想作《三都赋》这样的鸿篇巨著,简直是笑话;即使费力写成,也必定毫无价值,只配用来盖酒坛子而已。面对这样的羞辱,左思矢志不渝。他听说著作郎张载曾游历岷、邛(今四川),就多次登门求教,以便熟悉当地的山川、物产、风俗。他广泛查访了解,大量搜集资料,然后专心致志,奋力写作。在他的房间里、篱笆旁、厕所里到处放着纸、笔,只要想起好的词句他就随手记录下来,并反复修改。左思整整花费了十年的心血,终于完成了《三都赋》。陆机在惊异之余,佩服得五体投地,只得甘拜下风。

分析:认准行动目标,不为外人所动,坚持就是胜利,挺住就是一切。

话题:“磨砺与成功”“如何对待别人的嘲笑”

10.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

东晋诗人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有一次,郡里的督邮到彭泽检查公务。郡里派人送信给陶渊明,要求他做好迎接准备,也就是备好礼品,备好美食佳肴,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来迎接。 陶渊明气得将信撕得粉碎。他大声说:“我决不为小小县令五斗米的薪俸,就低声下气地向那些家伙献殷勤!”说完,脱下官服,摘下官帽,交出官印,就辞官回家了。

分析:没有高尚的品德和气节就无法做出这样的举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世代相传,这正是人们对高尚品德和气节的追求与向往。

话题:“品德与气节”“人生的追求”

11.明月照人——王夫之

王夫之为了事业和理想,从来不为利禄所诱,不受权势所压,就是历尽千辛万苦,也矢志不渝。明朝灭亡后,他在家乡湖南衡阳抗击清兵,失败后,隐居石船山,从事思想方面的著述。他晚年身体不好,生活又贫困,写作时连纸笔都要靠朋友周济。每日著述,以至腕不胜砚,指不胜笔。在他71岁时,清廷官员来拜访这位大学者,想赠送些吃穿用品。王夫之虽在病中,但认为自己是明朝遗臣,拒不接见清廷官员,也不接受礼物,并写了一副对联,以表自己的情操:

清风有意难留我,

明月无心自照人。

清指清廷,明指明朝,王夫之借这副对子表现了自己的晚节。

话题:“气节与情操”“高贵与低贱”

12.苏武牧羊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由于“虞常事件”,苏武受牵连被扣押。匈奴单于采用各种手段,软硬兼施威逼苏武投降。然而苏武在刀剑下昂首不动,在甜言蜜语中侧耳不应。他对前来劝降的匈

奴官吏说:“以死报国,是我早就下定了的决心,只要能对国家有所贡献,即使是受刀剑,下油锅,肝脑涂地,我也心甘情愿。”不管匈奴人如何折磨他,他都没有低下那颗高贵的头。匈奴首领单于最后无计可施,只好把他赶到荒无人烟的“北海”,与羊群为伴。19年后苏武归国时已是须发皆白的老人了。 话题:“爱国”“忠贞”

13.慷慨赴国难 誓死表忠心

1894年9月17日,在中日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一直冲杀在前。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舰多处受伤,船身倾斜。邓世昌对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即所以报国也!”他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第一游击舰队旗舰“吉野”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拼命逃窜,并向“致远”舰连连发射鱼雷,“致远”舰躲过一条泡沫飞溅的鱼雷后,不幸被另一枚鱼雷所击中而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他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分析:“慷慨赴国难,誓死表忠心”,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来表忠心,其爱国之志,苍天可鉴! 话题:“爱国”“视死如归”

14.李清照夫妇典衣治学

李清照夫妇二人勤俭度日,常典当衣物,“取丰千钱”,买来一些碑文古迹,回家研习,且全身心投入。她给自己立下规矩:不吃第二道荤菜,不穿第二件绸衣,更不置办贵重饰物。有时她在街市上碰见珍贵史料,宁肯脱掉身上的衣服典当,也要买回。

分析:李清照夫妇为世人所称颂,流芳百世,这与其对治学的不断追求分不开的。

话题:“治学贵在勤奋”“痴”

15.王国维之死

王国维的文化生命中,最深奥的一笔是他的死。

关于他的死,赵万里《王静安先生年谱》有如下记载:“五月初二日夜,阅试卷毕,草遗书怀之。是夜熟眠如常。翌晨(即1927年6月2日)盥洗饮食,赴研究院视事亦如常。忽于友人处假银饼五枚,独行出校门,雇车至颐和园。步行至排云轩西鱼藻轩前,临流独立,尽纸烟一支,园丁曾见之,忽闻有落水声,争往援起,不及二分钟已气绝矣,时正巳正也。”

由此大体可以推测,王国维的死,不仅是一种主动的选择,而且平静得很,如同去赴一位老朋友的约会,没有丝毫激昂的成分。正是这种视死如归的平静,为王国维在文化史的坐标系上圈定了一个独特的位置。他并非死于具体的时事,而极可能是死于对他身处其中的文化精神的失望,对于中国文化中某些无法补救的缺失的绝望。从大的历史观来看,他的死,不仅不拘泥于一些具体时务,更超越了个体生命;他以死来将自己同沦落的文化分割开来——他看到,倘肉体不死,精神必定走向泯灭,所以,只有以肉体的死,换取精神的永生。这正是他的大清醒、大智慧处。当时恐怕只有少数有同感者看穿了这一点。

分析:宁静无悔的选择,似乎在追求着什么,也许是中国知识分子那内心深处的一种恬然吧!

16.敢问路在何方——玄奘

唐玄奘25岁离开长安西游。进入沙漠后不幸迷了路,随身携带的一罐水也不慎掉了。四五天中曾多次昏倒在地,可是只要他一醒过来就继续前进,终于走出了沙漠。他一路越戈壁、翻峻岭,经碎叶城,登帕米尔高原,闯铁门关天险,经历了近一年多的时间,终于到达天竺国,成为第一个周游古印度的中国旅行家。

分析:“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唐玄奘的成功,更印证了东坡居士的这一论断。

话题:“路在脚下”“开拓者”话题:“选择和追求”“死亡与永生”

17.黄金百斤 不如季布一诺

季布,汉朝人,他以真诚守信著称于世。时人谚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意思是说,季布的一句话,比金子还要贵重。后来,季布跟随项羽战败,为刘邦通缉,不少人都出来保护他,使他安

全地渡过了难关。最后,季布凭着诚信,还受到汉王朝的重用。

分析:只有诚信待人者,才能被别人诚信相待。

话题:“诚信与人生”“互助”“诚信的价值”

18 张伯苓的理想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国旗第二天就降下来了。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

回到天津人才。

分析:只有祖国的富强,个人才有尊严。为此,张伯苓不余遗力地创办学校,希望能以教育培养振兴中华的人才,其爱国热情让人感动。

话题:“教育与爱国”“人生的目标”

19于右任的临终诗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临终前有诗《望大陆》云:“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诗作于1964年公开发表,立刻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分析:祖国的统一和强盛是华夏儿女永恒的愿望。于右任的临终诗之所以能打动无数人的心,还在于他表达了这样的愿望,引发了人们的共鸣。

话题:“故乡情”“月是故乡明”“殷殷爱国情”

20炙肘练笔 当代画家潘觐缋于上海艺专毕业后,回到家乡卖画为生。他在恶劣的环境下刻苦练画,常十几个筹办学校。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终于在1907年办起了南开学校。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小时不停地练。晚上他就在煤油灯下练画,还找到了治瞌睡的最好办法。每当夜间作画困意缠绕,难以自制时,他就把臂膀伸到灯罩上,滚烫的煤油灯玻璃罩发出“嗤”的一声。剧痛驱散了他的睡意,又提起精神继续作画。久而久之,他的左膀肘上留下几块黑色瘢痕。他刻苦学画作画,终获成功。他的鱼类画,风格特异,独树一帜,蜚声中外。

分析:学习既要讲究方法,也需要毅力。任何想投机取巧的人都不可能获得成功。

话题:刻苦 成功的法则

21陆游气吞残虏 陆游一生以诗文为武器,抒写抗敌御侮、恢复中原的激越情怀和有志难伸的忧愤,气势雄浑,感情奔放。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的爱国诗人。

分析:陆游的爱国诗篇没有矫情,没有妥协,从中可窥见到诗人强烈的民族气节。

话题:“文学的力量”

22李苦禅烧画

李苦禅是我国当代著名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完成。不久,当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讣告后,面有愧色,即趋作画,画了幅“百莲图”,并郑重其事题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随即携至后院,将画烧毁。事后,对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

分析:真正的画家、艺术家都是些感情真挚而丰富的人。他的不虚伪造作,讲诚信,从不食言,真可谓画品如人品。

话题:“诚信人生”“重诺

23狂放不羁 充满叛逆的元曲家

关汉卿的为人和个性,元人熊自得《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对此,他本人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套数中有更透彻的自白。他毫无惭色地自称“我是个普天

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在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

“我是颗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分析:以自己为解剖对象,亦庄亦谐,本真地反映了关汉卿的个性:坦白诚实、刚正不阿,一腔正气,叛逆和反抗。

话题:“独立”“倔强”“与众不同”

24刚直不阿的海瑞

海瑞一生刚直,为了维护农民的利益,海瑞惩罚恶霸,归还被强夺的土地。徐阶在当地占有的土地最多,同时,徐阶曾经对海瑞有恩,但海瑞仍然秉公执法。徐阶发现不退不行了,就象征性地退了一些。海瑞则写信劝他应该作出表率,多退一些田。许多京官纷纷为已经告老还乡的徐阶说情,但海瑞还是联合一些官员,迫使徐阶退了二分之一的田地。海瑞还依照法律将徐阶两个违法的儿子充了军。其他地主见此情景,赶忙将多占的田地依数退还。

分析:如果中国都是海瑞型秉公执法的官员,那么社会则要清明多了。

话题:“公与私”“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识”

25“强项令”董宣

东汉光武帝时,董宣为洛阳令。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的仆人在大白天杀了人,躲在公主府中,官吏逮他不得。一日,公主外出,那仆人陪乘在侧,董宣候在路旁,等公主车驾一到,就用力拦住,面斥公主的过失,并将她仆人就地处决。公主回去就哭告光武帝,光武帝为了让姐姐消气,召来董宣让他磕头谢罪。谁知,面对掌握着生死大权的天子和怒气冲冲的公主,董宣坚决不从。光武帝下令将他按倒,可他两手撑着地,死也不磕头,光武帝无奈,也被其耿直所感,只得作罢。此后,董宣获得了一个“强项令”的雅号。强项,硬脖子也。

分析:世上软膝盖者多,硬脖子者少。以法理、人格来感染封建国君,董宣是一个硬汉。 话题:“权与理”“抗争与屈服”

26陆杲执法不畏权势

梁天监五年(506年),陆杲任司法机关长官。山阴县令贪赃枉法,被陆杲捕办。皇帝的亲信大臣黄睦之想疏通关节,让陆杲从宽判处,陆杲置之不理。梁武帝萧衍听说此事,问陆杲是否认识睦之,陆说不认识。武帝指着站在他身旁的黄睦之说:“就是此人。”陆杲竟怒于色,指责武帝:“你皇上代表国家,竟敢包庇犯国法之罪人!”黄睦之大惊失色,武帝也惶悚不安,感到内疚。

分析:不畏强权,敢于执法的清官可贵,“惶悚不安,感到内疚”的皇帝也可敬。

话题:“权利面前”“权与法”

27羊祜恼恨议而不决

西晋咸宁元年(275),羊祜任征南大将军,准备平定东吴。羊祜派人私下修整船只,训练水军。正好这时,西北的秦凉屡遭败绩,朝中有人急功近利,主张先取秦凉。羊祜上奏章说:“东吴平定了,胡人自然就安定了,现在应当努力,迅速拿下东吴,这是头等大事。”晋武帝司马炎将羊祜的意见交朝中大臣讨论,然大多数人却不同意羊祜的主张。羊祜感叹道:“天下不如意的事情,常常占十之八九,所以会发生„当断不断‟的情况,上天赐予,偏偏不去拾取,这不是存心要让管事的人日后来懊恼吗?”

分析:“少数服从多数”是决策时一个普遍的原则,但“民主集中制”有时会成为某些人独裁的幌子,岂不知有时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话题:“犹豫与果断”“实事求是”“事物的两面性”

28医 圣

张仲景是东汉名医,他博览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著《伤寒杂病论》

合十六卷。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医圣”,《伤寒杂病论》被奉为医经。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人类医药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的医学典籍,他第一次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流行病和各种内科杂症的病因、病理以及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并为后世临床各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分析:没有平时的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没有孜孜不倦、广采众方的求学精神,也许就没有《伤寒杂病论》这部伟大的著作。因此,坚持就能取得成功。

话题:“坚持与放弃”“对工作的态度”

29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是世界上对石灰岩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进行大规模考察、并作详细记录和深入研究的第一人。徐霞客一生足迹遍及今华东、华北、东南沿海和云贵地区共计16个省的无数山川。在旅途中,他总要把当天的经历与观察所得记录下来。有时日行百里,露宿残垣,寄身草莽,他仍坚持燃枯草照明,走笔为记。这些游记涉及所到之处的地理、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植物、农业、矿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以及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内容翔实,文笔优美,后人编辑成约60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此书不但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分析:只要努力坚持,你会发现,一些原本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其实只是因为努力得还不够罢了。 话题:“坚持与放弃”“成功者的素质”

30顾炎武“自督读书”

顾炎武一生勤奋治学。首先,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他读完《资治通鉴》后,一部书就变成了两部书。再次,他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做笔记,写下心得体会,他的一部分读书笔记,后来汇成了著名的《日知录》。最后,他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温习前半年读过的书籍,边默诵,边请人朗读,发现差异,立刻查对。他规定每天这样温书200页,温习不完,决不休息。

分析:勤奋能成功,这只是对有自律的人来说的!懂得如何自律的人,才会充分发挥自我主动性,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也才能有所收获!

话题:“学习和工作的态度”“善于自我监督”“立长志与常立志”

31曹雪芹著书

晚年的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他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红楼梦》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分析:逆境能摧毁人,也能锻炼人。对于有坚强意志的人来说,逆境只不过是展示其毅力的一个平台,是其奋斗的一个缩影。面对逆境,努力者成功,畏缩者失败。

话题:“人生的困境与奋斗”“逆境与成功” 32孔子

(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尽善尽美 孔子对音乐的内容与形式是非常重视的,它赞美古代乐舞《韶》及《九辩》完善的艺术形式。《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评价《韶》乐尽善尽美。而对周朝乐舞《大武》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以高度赞扬外,对其表现周武工伐纣灭商的战争功绩的内容却给予批评:“《大武》,尽美未尽善也。”

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信任,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白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君子固穷 孔子到达陈国,寄居在司城贞子家,居住了三年。楚国听说孔子在陈蔡之间,便使人聘请孔子,准备把有户籍的民社方圆七百里之地封给孔子。孔子前往拜见回礼,从陈地往蔡地迁徒被围闲,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诵弦歌不绝”(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亦有穷乎?”孔子说:“君子同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闲就胡作非为了)。”告诫君子任何艰难的时候,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也应该维护自己的操守和道德。

逝者如斯夫 孔子伫立于尼山脚下,望着滚滚辽河,触景生情,禁不住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于司空见惯的流水绿波之中发现了深奥的道理,懊丧的情绪也如水般流去了。后来庄子在《庄子?知北游》中也有类似感叹:“人生天地间,如白驹之过隙,忽忽而过。”形容时间流逝得非常快,这也是“白驹过隙”的来历。

苛政猛于虎 孔子路过泰山,见有一位妇女在坟莹旁痛哭哀号,于是询问。妇女回答说:“我的公爹被老虎吃了!”孔子让子路问道:“为什么不离开这个地方呢?”妇人回答道:“因为这里没有苛捐杂税的暴政。”孔子对随从的弟子们说:“苛政对人的危害,有甚于猛虎啊!”

33.庄子

(约公元前369梷前286),名周,宇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今城关镇东城路)人。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影响深远的哲学流派

濠梁之辩 庄子和惠子一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倐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鱼游得多么悠闲白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说: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循其本。子日 „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嚎上也(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 „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己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壕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秋水》

材与非材 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问他们是什么原因,说: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高兴,叫童仆杀鹅款待他。童仆问主人: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不能鸣者。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鹅,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道: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

庄周梦蝶 庄子为了说明物化的道理,讲了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庄子说这就叫物化。简单的一个故事,既表现了一种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又把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庄周与蝴蝶的关系揭示出来。形而下的一切,尽管千变万化,都只是道的物化而已。庄周也罢,蝴蝶也罢,本质上都只是虚无的道,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鼓盆而歌 庄子回到家不到一年,妻子就病死了。好朋友惠子前来吊唁,见庄子正盘腿坐地,鼓盆而歌。惠子责问道: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人家与你夫妻一场,为你生子、养老持家。如今去世了,你不哭亦足矣,还鼓盆而歌,岂不太过分,太不近人情了吗)?庄子说: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

故止也(不是这意思。她刚死时,我怎会独独不感悲伤呢?思前想后,我才发现自己仍是凡夫俗子,不明生死之理,不通天地之道。如此想来,也就不感悲伤了)。他主张人生在世,要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人乐观豁达。

庄子陪葬 庄子快要死了,弟子们l打算用很多东西作为陪葬。庄子说: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弟子说: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说: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34.孙膑

战国时代著名军事家,孙武后裔。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鄄(今鄄城北)一带人,主要活动于齐威王时期。 师从鬼谷子孙膑,自幼聪慧。不幸幼年丧父,二哥孙虎因兵乱走失。孙膑立志拜师学艺,造福百姓。当时楚国有位学者,姓王名栩,精通兵法,武艺高强,隐居鬼谷山中收徒传艺,世人尊称"鬼谷先生",孙膑于是学艺于鬼谷先生。与孙膑一起学艺的还有庞涓、苏秦、张仪,被后人称为"鬼谷四友"。

因才遭妒 庞涓是其同学,孙膑勤奋好学,为人忠厚,与师兄弟们相处和善。而庞涓却心胸狭窄,骄傲自大,嫉贤妒能。庞涓比孙膑先下山,做了魏惠王的大将军。他自认为才能不及孙膑,就悄悄派人召孙膑到他那里共事。等孙膑到了以后,庞涓设计陷害孙膑,削去了他的两只膝盖骨(古代称为膑摈刑),想使孙膑的才能不得显现于世。这是"孙膑"这一名字的由来。 逃魏奔齐孙腔被削去了膝盖骨后,成了残疾人,并且是受人贱视的"刑徒"。有一天,他听说齐国的使者到了魏国郡城大梁,就以犯人的身份秘密地会见了齐使,陈说自己的遭遇、行军布阵的策略及政治主张。齐国的使臣大为感动,认为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就偷偷地用车把他带回齐国。

赛马被识 齐国王公贵族常以赛马为乐。有一次,孙膑去看田忌和齐威王赛马。孙膑出主意说:"将军先用下等马和威王的上等马赛,再用上等马和他的中等马赛,用中等马和他的下等马赛。"田忌照做了,结果一负两胜。以往比赛,田忌都输给了齐威王,这次齐威王对田忌突然赢了自己感到奇怪,就问他用的是什么办法。田忌借机将孙膑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召见孙膑,跟他谈论兵法和治国之道,威王衷心信服,"遂以为师"。

围魏救赵 公元前354年,赵国出兵攻占了卫国的漆和富丘,卫国原来就依附于魏国,当受到赵国的军事压力后,卫国屈服了。魏惠王为了夺回属国,以庞涓为将率军伐赵,兵围邯郸。次年,邯郸在久攻之下己岌岌可危,赵国便向齐国求救。齐国应赵国之请,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孙膑向田忌提出"批亢捣虚"、"疾走大梁"、"攻其所必救"的战略。田忌依计而行,令一部轻兵乘虚直趋魏都大梁,而以主力埋伏于庞涓大军归途必经的桂陵之地。魏惠王见齐军逼进,急令庞涓回师自救。刚刚攻下邯郸的庞泪闻大梁告急,急率疲惫之师回救。至桂陵时,遭到齐军迎头痛击,几乎全军覆灭,庞涓仅以身免。

回归田园、著书立说 齐宣王拜田忌为右丞相,孙膑为左丞相。不料一些朝中权贵大臣不断向宣王进谗言,宣王起了疑心。孙膑知道后,即劝田忌一同弃官隐居。孙膑回到自己的老家,在这里写成了《孙膑兵法》继承和发展了《孙子兵法》的军事战略思想,这是一部享誉世间的兵家宝书。

35.曹操(155-220)

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市)人。 疑杀华佗 晚年的曹操患了头脑痛风症,僚臣华歆向他推荐了神医华伦。遗憾的是,当华伦指出其症因风而起,病根入脑,风涎不能出,枉服汤药,须利斧开脑取风涎方可根除时,曹操竟疑心华佗是想乘机害他性命,遂将华佗杀了,一代神医命绝于世。

提倡薄葬 218年,曹操颁布了一道《终令》,提出死后不要厚葬,要将自己埋葬在瘠薄的土地上,依照地面原有的高度作为圹基,陵上不堆土,不植树。一年后,他为自己准备了送终的四季衣服,并留下遗嘱说:我如果死了,请按当时季节所穿衣服入殓,金玉珠宝铜器等物,一概不要随葬。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

割发代首 有一次,曹操大军经过农田,看见田里庄稼丰收在望,于是下令凡践踏麦田的,就斩首示众。不料自己的马受惊而一下子蹿入麦田中,践踏坏了一块麦田。为了实践自己的命令,取信于民,于是就割了自己的头发来代替。

望梅止渴 曹操征张绣时,路上缺水,将士皆渴,于是他以鞭虚指着前面说有梅林,军士听说后均感到口中生津,不那么渴了,最终走出了困境。

煮酒论英雄 一日,曹操与刘备边喝酒边评论天下英雄,曹操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刘备于是从容俯首拾箸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丈夫亦畏雷乎?”刘备说:“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意即连圣人对迅雷烈风都会失态,我怎能不怕呢?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曹操于是不疑刘备。

裸足迎才 许攸来投曹操,曹操正在睡觉,一听旧友许攸来投,连忙从床上跳下来,鞋袜不穿,跑出恭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操先拜于地。许攸一见,感慨万千。

东临碣石 公元207年,统一北方的大局已定。仲秋八月,秋高气爽,曹操亲率威武之师,满怀胜利豪情,长驱东进。渤海西南岸有一山突兀,灵秀独钟,曹操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沧海,歌以咏志。于是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观沧海》。

曹操焚稿 《三国演义》第六十回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张松出许都求见曹操,曹操见张松矮小,相貌又丑,便有意冷落他,边洗足边接见,使张松憋了一肚子气。次日,曹操掌库主簿杨修拿出曹操新著兵书《孟德新书》给张松看,意欲示曹操的大才。张松看了一遍即记了下来,故意笑曰:“此书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诵,何为新书?此是战国时无名氏所作,曹丞相盗为己能。”杨修不信,张松说:“如不信我试诵之。”遂将《孟德新书》从头至尾朗诵一遍,并无一字差错。杨修大惊,就去告知曹操,曹操奇怪地说:“莫非古人和我想的都一样?”认为自己的书没有新意,就让人把那本书烧了。

36.韩信

(?—前196)汉初军事家,淮阴(今属江苏)人。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项梁,继随项羽,后从刘邦(见汉高祖刘邦)。汉高祖元年(前206),经丞相萧何力荐,始为大将,协助刘邦制定了还定三秦以夺天下的方略。

胯下之辱 淮阴有个屠户侮辱韩信,说:“虽长大,好带刀剑,怯耳”。并当众侮辱他说:“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韩信注视了对方良久,慢慢低下身来,从他的胯档下爬了出去。街上的人都耻笑韩信,认为他是个怯懦之人。

萧何月下追韩信 韩信多次同萧何交谈,得到萧何的赏识,却始终不被刘邦所重用,于是乘月而走。萧何听说韩信走了,来不及向刘邦报告便骑上马去追韩信。追上韩信后,萧何问韩信为什么要走,韩信说:“汉王不信任我,不用我,我留在这儿也没什么意思,想去投奔别人。”萧何说:“你先别走,和我一块回去。如果这次汉王再不封你为大将,你再走也不迟呀。”在萧何的再三恳求下,韩信勉强跟萧何回去了。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有一回,汉高祖刘邦在和韩信的闲谈中,议论朝中将领的军事才能。到后来,刘邦问韩信:"你看我能指挥多少军队呢?"韩信说:"陛下您最多能指挥十万人。"刘邦又间:"那么你能带多少兵呢?"韩信说:"我带兵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反映出韩信的自信。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刘邦与韩信议定元年八月吉日,出师东征。当时出征的栈道已被烧毁,不能行军。问韩信该如何进兵,韩信提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于是派了兵士几百人,装作去修建栈道,自己却率领三军,悄悄地从南郑出发,偷渡陈仓。

断水塞流,大破联军 汉王三年(公元前204年)九月,韩信与齐楚联军对峙于潍水。韩信连夜秘密派人装满一万多个沙袋,将潍水上游堵起来,这样下游河水变浅了。次日上午。当齐楚联军刚刚走到河心,韩信暗令埋伏在上游的汉军扒开沙袋,飞泻而下的大水将正在渡河的齐楚联军截为两段,被大水卷走的士兵不计其数。韩信回兵追杀过去,一举全歼了已过河的齐楚联军。齐王逃跑,尤且(齐楚联军主帅)战死,留在东岸尚未渡河的齐楚联军见主帅已死,纷纷弃甲曳兵,落荒而逃。就这样,汉军一举占领了齐国全境。

四面楚歌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楚汉两军在该下(今安徽灵璧南)展开决战。刘邦以韩信为主将,统一指挥各路大军。项羽指挥十万楚军,从正面向汉军阵地猛攻。韩信采用典型的侧翼攻击战法,令汉军中军稍稍后退,避开楚军锐气,而将两翼展开,实行侧击,然后再令中军推进,一下子完成了合围。人夜,韩信令汉军四面唱起楚歌,楚军丧失斗志,被汉军一举聚歼于垓下。项羽眼见大势己去,自剔于乌江边。历时五年的楚汉战争以汉王刘邦夺得天下而告终。

37.司马迁

(前 145或前 135梷前87?)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太初元年(前I04),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

游历天下 20岁开始了他的游历生活。他的足迹到达会稽,访问夏禹的遗迹:到过姑苏,眺望范蠡眨舟的五湖:到达淮阴,访求韩信的故事:到过丰沛,访问刘邦、萧何的故乡:到过大梁,访问夷门,并考察秦军引河水灌大梁的情形:到过楚,访问春申君的宫殿遗址:到过薛地,考察孟尝君的封邑:到过邹鲁,拜仰孔孟的家乡。此外,他还北过涿鹿,登长城,南游沅湘,西至崆峒。壮游使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临危父命 司马迁的父亲病危时,拉着儿子的手,流着眼泪对他说:“……我死了以后,你一定要接着做太史,千万不要忘记我一生希望写出一部通史的愿望。你一定要继承我的事业,不要忘记啊!”这一番谆谆嘱托极大地震动了司马迁,他看到了父亲作为一名史学家难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也知道父亲将自己毕生未竟的事业寄托在白己的身上。

仗义执言 天汉二年 (前99),李陵出征匈奴时被围,在矢尽粮绝的情况下投降匈奴。武帝大怒,文武百官也大骂李陵投降可耻。司马迁辩言:"李陵转战千里,矢尽道穷,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他虽投降,尚属情有可原。臣以为只要他不死,他还是会效忠汉朝的。"盛怒中的汉武帝听了司马迁这番话,认为司马迁有意替李陵护短开脱,把他投人监狱,并处以腐刑。

忍辱负重 不幸的遭遇,尤其是腐刑,使司马迁精神受到极大刺激,曾一度想自杀。但他想起了父亲的遗言,又以孔子、屈原、左丘明、孙子、韩非等在逆境中发愤有为鼓励自己,终于以惊人的意志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经过六年的囚禁生活,终于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巨著一一《史记》

开综合纂史之法 《史记》开创了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各种知识的综合纂史方法。《史记》第一次把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包容在历史学的研究范围之内,从而开拓了历史学研究的新领域,推动了我国历史学的发展。

38.荆轲

战国末期卫人,先世为齐人,喜好读书击剑。卫人称之为“庆卿”,后游历到燕国,被当地称为“荆卿”(或荆叔)。后来,由燕国智勇深沉的“节侠”田光推荐给太子丹,拜为上卿。后刺杀秦王不中,被杀。 谋计樊於期 樊於期本为秦将,因事得罪于秦王而出逃到燕。只有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和燕国督亢的地图去奉献给秦王,秦王才会乐于接见荆轲,这样才有刺杀秦王的机会。荆轲知道太子于心不忍,便背着太子私下去见樊於期,用道理说服了他,樊於期自刎而死。

易水萧萧 太子知道荆轲要去刺杀秦王这件事的宾客,部一身素装来送别荆轲。至易水之上。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分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填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己不顾。

谋计于蒙嘉 荆轲带着价值千金的礼物,厚赠秦王宠幸的臣子中庶子蒙嘉。蒙嘉替荆轲先在秦王面前说:“燕王确实被大王的威严震慑得心惊胆战,不敢出动军队抗拒大王的将士,情愿全国上下做秦国的臣子,谨此砍下樊於期的首级并献上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装匣密封。燕王还在朝廷上举行了拜送仪式,派出使臣把这种情况禀明大王,敬请大王指示。”秦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

智解危机 秦王布置九宾的礼仪,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荆柯捧着有樊将军头颅的匣子,秦舞阳捧着装有地图的匣子,依次走到台阶下面。秦舞阳内心害怕,脸色突然变了,秦国的大臣对此都惊疑起来。荆轲回头对秦舞阳笑了笑,上前对秦王谢罪说:"北方边远地区的粗俗人,不曾见过天子,所以害怕,望大王宽恕。" 图穷匕见 在秦殿上,荆轲取出地图捧着它献给秦王,地图展完了,匕首忽然露了出来。荆轲乘势用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用右手迅速拿起匕首向秦王胸口刺去。匕首没有刺到秦王,秦王大惊,吓得连连后退,绕着朝堂上的大铜柱子跑。荆轲紧紧地逼着。旁边虽然有许多官员,但是都手无寸铁;台阶下的武士,按秦国的规矩,没有秦王命令是不准上殿的,秦王拨出了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站立不住,倒在地上。他拿匕首直向秦王扔过去,却没有击中。武士们这时冲上来,把荆轲杀死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郭小平颁奖词及事迹:暖带入春风

全文共 356 字

+ 加入清单

2004年,山西临汾第三人民医院院长郭小平见艾滋病区几个孩子到年龄却没法上学,便办起“爱心小课堂”,后在各界支持下,临汾红丝带学校挂牌成立。建学校让郭小平饱受争议,但他仍坚持,说只愿有一天艾滋患儿能到正常学校上学!

郭小平颁奖词:瘦弱的孩子需要关爱,这间病房改成的教室,是温暖的避难所。你用十二年艰辛,呵护孩子,也融化人心,郭校长,你是风雨中张开羽翼的强者。

郭小平事迹介绍:2004年,临汾第三人民医院院长郭小平看到艾滋病区的几个孩子到了上学年龄却没法上学,便和同事一起办起了“爱心小课堂”,在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下,2006年9月1日,临汾红丝带学校正式挂牌成立,2011年学校被列入正式国民教育序列。2014年,彭丽媛向红丝带学校写信,并在采访中说:“我希望这些受艾滋病影响的孩子们,都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古代《水浒传》中人物的有趣的灯谜

全文共 1162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关于古代水浒传》中人物有趣灯谜,希望你喜欢。

禁止调房(打《水浒传》人名一)。杜迁

红色为上(打《水浒传》人名一)。朱贵

禾薪入门(打《水浒传》人名一)。柴进

哥哥相亲(打《水浒传》人名一)。顾大嫂

再三让贤(打《水浒传》人名一)。陆谦

给爷爷让座(打《水浒传》人名一)。孙立

一路无事故(打《水浒传》人名一)。安道全

木材遭水劫(打《水浒传》人名一)。林冲

社会在发展(打《水浒传》人名一)。史进

不许你发达(打《水浒传》人名一)。杜兴

赫赫小英雄(打《水浒传》人名一)。童威

长安一片月(打《水浒传》人名一)。秦明

一生离乱(打《水浒传》人名一)。牛二

空中霹雳(打《水浒传》人名一)。凌震

济人急难(打《水浒传》人名一)。施恩

单刀赴会(打《水浒传》人名一)。关胜

应声而出(打《水浒传》人名一)。闻达

众芳竞艳(打《水浒传》人名一)。花荣

绿化北京(打《水浒传》人名一)。燕青

元前明后(打《水浒传》人名一)。宋清

渐渐安定(打《水浒传》人名一)。徐宁

不甘落后(打《水浒传》人名一)。乐进

艳冠群芳(打《水浒传》人名一)。王英

过分要求(打《水浒传》人名一)。索超

岩纹美丽(打《水浒传》人名一)。石秀

立足于走(打《水浒传》人物绰号一)。行者

学富五车(打《水浒传》人物绰号一)。智多星

长跑冠军(打《水浒传》人物绰号一)。神行太保

此谜已破(打《水浒传》人物绰号一)。中箭虎

风云可测(打《水浒传》人物绰号一)。摸着天

孤灯如豆(打《水浒传》人物绰号一)。独火星

僧穿彩衣(打《水浒传》人物绰号一)。花和尚

金环银环(打《水浒传》人物绰号一)。两头蛇

中华腾飞(打《水浒传》人物绰号一)。入云龙

才超北斗(打《水浒传》人物绰号一)。智多星

身轻如燕(打《水浒传》人物绰号一)。鼓上蚤

秘密部队(打《水浒传》人物绰号一)。神机军师

城府极深(打《水浒传》人物绰号一)。笑面Hu (Hu== “虎”)

斑斓大虫(打《水浒传》人物绰号一)。锦毛虎

胆大的耗子(打《水浒传》人物绰号一)。白日鼠

久旱逢甘露(打《水浒传》人物绰号一)。及时雨

断桥会许仙(打《水浒传》人物绰号一)。白面郎君

澄江浑如练(打《水浒传》人物绰号一)。浪里白条

飞将军之子(打《水浒传》人物绰号一)。小李广

白娘子与小青(打《水浒传》人物绰号一)。两头蛇

奥运射击冠军(打《水浒传》人物绰号一)。金枪手

掌握自然规律(打《水浒传》人物绰号一)。摸着天

笑得前仰后合(打《水浒传》人物绰号一)。没面目

不寻常的秀才(打《水浒传》人物绰号一)。圣手书生

奥运射击冠军。(打《水浒传》人物绰号) 谜底:金枪手

禁止调房。(打《水浒传》人名) 谜底:杜迁

渐渐安定。(打《水浒传》人名) 谜底:徐宁

济人急难。(打《水浒传》人名) 谜底:施恩

赫赫小英雄。(打《水浒传》人名) 谜底:童威

不许你发达。(打《水浒传》人名) 谜底:杜兴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九一八事变英雄人物事迹:蔡廷锴

全文共 792 字

+ 加入清单

蔡廷锴(1892━1968),广东省罗定县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1932年任国民党十九路军军长兼副总指挥。

1932年,日军制造“一 二八”事变,进犯上海。当时,驻守上海的中国军队为第十九路军。在全国人民抗日高潮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号召的影响和推动下,十九路军全体将士士气高昂,决心抗击日寇,保卫上海。军长蔡廷锴等致电行政院长孙科、军政部长何应钦表示:“职等为国家人格计,如该寇来犯,决在上海附近抵抗。即使牺牲全军,亦非所顾。”不出所料,入夜,日军以铁甲车为前导,兵分5路进攻闸北,十九路军奋勇抵抗,当即予以迎头痛击,著名的淞沪抗战由此开始。日军凭借陆海空三军优势,气势嚣张,对我军阵地及民宅、商店狂轰滥炸,发动了四次总攻,却均遭败绩,四易主帅,死伤累万。中国军队在武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以誓死牺牲的精神,组织敢死队与敌白刃肉搏数十次,冲锋陷阵,奋战月余。在闸北、江湾、吴淞、曹家桥、庙行、浏河、八字桥一带展开了多次战役,予敌以重创。仅闸北一役,便使日军开战一周,未取得丝毫进展,损失逾千。十九路军的英勇抗战,鼓舞了中国军队的爱国热情,张治中率领第五军抵达上海增援助战。全国同胞感奋觉醒,上海各界、全国人民和海外侨胞展开轰轰烈烈的支前运动,给予十九路军大力支援。

淞沪抗战,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气焰,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为以后的全面抗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1933年11月,蔡廷锴与十九路军其他爱国将领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等一部分势力,公开宣布与蒋介石决裂,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逐步地转向与共产党合作的立场。1946年,在广州与李济深等共组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政协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三、四届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写英雄人物事迹

全文共 414 字

+ 加入清单

每人心里都有一个英雄,我也不例外,我心中的英雄是—关羽.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生活于东汉三国时代,祖籍河东解县宝池里下冯村,也就是今天山西省运城市常平乡.据民间传说,关羽最早并不姓关,因他杀了人才更名改姓.那年关羽刚19岁,他从下冯村来到解州城,想求见郡守,陈述自己的报国之志.可是,郡守因他是无名之辈,拒不接见.

从桃园三结义以后,关羽就一直跟随着刘备打天下,双目炯炯、长须飘飘、青衣青袍,是关羽最显著的特点,关羽很重义气,自从“桃园结义”以后,就一直跟随刘备打天下,即使刘备兵败,“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关羽是一名勇将,也是一名智将,“温酒斩华雄”算是关羽的第一次初试锋芒,以后又屡屡立功,或用勇、或用计,直到“水淹七军”,真的可以说是“威震华夏”.但是关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也就是自命清高、太自负,从“受封五虎上将”就可以看出,所以才会有后来的“大意失荆州”的事件发生.也正是他的自负使他丧了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古代英雄人物作文

全文共 376 字

+ 加入清单

辅佐朱元璋登上皇位的第一谋士——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

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

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感动中国人物张富清事迹心得摘抄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每每点开学习强国学习软件,都可以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对老英雄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的重要指示,赞扬他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

老英雄张富清同志在解放战争时炸毁、攻占敌4座碉堡,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1950年获西北军会颁发的“人民功臣”奖章。作为基层工作人员,我曾经参与过退伍军人信息采集工作。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在与退伍老兵的交谈中,他们讲起过去的战事如数家珍,充满了自豪。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对曾经物质匮乏的生活、满目疮痍的年代已只能从老一辈同志的口中慢慢感悟了,与他们的交流中我了解过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以及战争背后的残酷,深深的感受到这份沉甸甸的勋章们身后的血与泪,在阅读张富清同志的光辉事迹时,满怀敬畏的从他的过去中看到新中国的来之不易,领悟到红色共和国的深刻含义。

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老英雄张富清同志在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后,他兢兢业业的坚守着平凡的工作岗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作为战功赫赫的战争英雄,张老没有利用光辉的过去为自己、为子女、为家人谋取过一分名与利,张老夫妻二人仍住在80平米的单位分房中,在此次退伍军人信息采集之前,张老的家人甚至只知道“他曾当过兵”。许是见过太多的反腐信息报道,对张富清同志这样的党性,这样的坚守,我们心生敬意。

个人干净、勇于担当,是张老对自身的要求,也是我们要从张老身上学习的闪光点。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在面对困难时要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奋斗精神,面对诱惑时要做到对党忠诚,面对工作要发挥好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用高标准要求自己,将温暖送进群众的心中,像张老学习坚守住自己的工作初心—为人民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感动中国人物张富清事迹心得摘抄

全文共 1194 字

+ 加入清单

95岁风雨人生,71年党龄,63载深藏功名,一辈子不改本色。近日,老英雄张富清的初心故事,触动了亿万人的内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薄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的学习榜样。

时间砥砺信仰,岁月见证初心。从71年前冒着枪林弹雨,为人民求解放开始,张富清就把党旗下的誓言印刻在心,始终与党同心同向同行,一生做爱国奉献的“突击队员”,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担当。

学习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是为了不断把新时代党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我们在感动于老英雄的初心本色时,更多是要铭记初心、接续奋斗。

铭记初心接续奋斗,信仰是压舱石。“有了坚定的信念,就不怕死......”面对“你为什么不怕死?”这个问题,张富清从未改变过答案。正因为有了铁一般的信仰,他才不顾生命,冲向碉堡,勇敢拉掉了手榴弹拉环,才毅然选择扎根偏远山区,“无我”奉献一生。人生如船,信仰就是压舱石。立足新时代,每名党员都要把信仰这块压舱石深扎在灵魂深处,始终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忠诚于党;始终树牢“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忠诚于核心;始终做“为党和人民我可以牺牲一切”的先行者,忠诚于人民,才会让人生航船吃水更深、航向更准,才能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铭记初心接续奋斗,担当是试金石。“这里苦,这里累,这里条件差,共产党员不来,哪个来啊!”面对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为了“为人民做一点有益的事情”,老英雄再一次选择了当“突击员”,义无反顾地到最边缘、最艰苦、最落后的山区支援建设。这一干,便是一辈子。担当是党员干部的“试金石”,它能检验出一个人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事业的“纯度”与“硬度”。立足新时代,每名党员都要涵养“无我”的精神境界,坚守“整装再出发”的初心使命,以“我将无我”的担当情怀,以“党叫我到哪里去,就到哪里去”的实际行动,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辛勤汗水,勇于担当、敢于担当、乐于担当,把人生理想融入新时代逐梦之旅,才能创造出“不负人民”的辉煌业绩,才能赢得群众“这个从上面派来的干部,是真心为我们想!”的真心点赞。

铭记初心接续奋斗,清廉是磨刀石。“如果我给我的家属行方便,这不就是以权谋私吗?这是对党不廉洁,对人民不廉洁,我们坚决不能做。”为了支持改革,张富清率先从自己的“脑壳上开刀”,让妻子下了岗;为了给国家节约经费,他在白内障手术中主动装上了一个最便宜的晶体;他从不争名争利,尘封功绩63年,连儿女都不知情......一件件大事小节的选择,都映衬出老英雄清廉自守的鲜明政治底色。清廉是磨刀石,它需要每个党员用一生来磨砺。立足新时代,每名党员都要把清廉作为自己最鲜明的政治本色,把个人的价值追求与党的初心使命统一起来,带头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铭记初心,接续奋斗,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书写出清廉无私、纯粹洁白、顶天立地的“大我”精彩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朗读者》人物事迹

全文共 1127 字

+ 加入清单

“敦煌女儿”樊锦诗

人们叫她敦煌女儿,可她生在北平,长在上海。25岁那年她前往大漠深处,守护国宝54年,发表论著百余篇,从青春年少到满头华发,只是为了与莫高窟的千年衰亡之命搏上一搏!

2014年,樊锦诗筹划30余年的“数字敦煌”档案落成,它的实现,宣告了莫高窟的消亡,从某种意义上,永恒停摆。敦煌莫高,得以“永久保存、永续利用”!季羡林先生极力称赞,他用了一个词:功德无量。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4届会议上,也曾这样评价:“莫高窟以非凡的远见,展示了有效的遗产地旅游管理方法,以保护遗产地的价值,树立了一个极具意义的典范形象。”

樊锦诗的心全部献给了敦煌,献给了莫高窟。

她的年龄大了,自己的生日都记不住了,数字敦煌的网址却能脱口而出,那是她毕生的心血。

莫高窟以缓慢却不可逆转的速度消逝着,她拼着命把莫高窟记录下来,送到千千万万人的眼前。

用董卿的话说,那是“逆天”的勇气啊!

“体操王子”李宁

他是体操王子,也是商界传奇。他有让人印象深刻的标志性微笑,他用坚强的意志成就了世界体操的神话。他是王子,魅力能颠倒众生;他更是一个传奇,让一个品牌成为中国的骄傲。

有人说“李总这一辈子,活了别人好几辈子。”在完全不同的领域,通过自己的拼搏和努力,取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成就。在此过程中,他也几度沉浮,经历挫折,用一颗勇敢的心一次次战胜困难。顺心顺意的成功并不能检验一个人的勇气,而面对困难破釜沉舟的魄力,才是勇气最好的写照。

“支教演员”江一燕

她的心灵如她美丽的容颜,她为大山里的留守儿童送去温暖和关爱。她喜欢用镜头记录看见的美好,用爱心去抚慰孤独的心灵。她深刻的领悟:“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江一燕,一个具有纯净、优雅、成熟、知性气息的演员。

她从自己的老师那儿接收到了一份宝贵的礼物——勇气,同时也把这份珍贵的礼物传递给了更多孩子。

勇于挑战者翟墨

著名航海家哥伦布曾经说过:“除非你有勇气到达看不到岸边的地方,否则你永远不可能跨越大洋。”从古至今,大海一直是人们从没有完全征服的领域,引无数航海爱好者鼓足勇气去其中探险和挑战。而在当代中国,一位航海爱好者,翟墨,从2007年1月至2009年8月,他用两年半的时间,完成了自驾帆船环球航海一周的壮举,成为“单人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中国第一人”。

爱的使命:秋爸秋妈

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对于秋爸秋妈来说,当他们的孩子秋歌秋语被诊断为自闭症的那一刻起,接下来生活的每一天,都需要勇气。

面对不幸的反应和态度能检验人的勇气,他们面对双胞胎儿子的疾病,没有退却,选择抗争。他们把一个悲剧改写成幸福,把一种无奈替换成胆量。他们热爱生活,直面困苦!他们是平凡的父母,却有不平凡的勇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感动中国人物黄文秀先进事迹观后感大全1000字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黄文秀那么高的学历毅然回到家乡冲到第一线开展脱贫攻坚工作,那么漂亮的女孩为了扶贫工作不打扮不恋爱、那么贫困的家庭不扶己先扶他,通过点点滴滴的选择可以看出她的勇于担当、倾情投入、甘于奉献。黄文秀深知,群众要脱贫,增收是硬道理,村经济发展了,人民群众的收入提高了,驻村扶贫的作用才能充分体现出来。驻村一年,她把全村所有的贫困户遍访了一遍又一遍。在驻村满一年的那天,她的汽车仪表盘里程数正好增加了两万五千公里。她深入群众中,赢得了群众的尊重和认可。她的一生过的短暂而热烈,为我们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值得我们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和思考。我们党员干部要学习黄文秀敢于拼搏,甘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通过学习反思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端正思想,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地位,一切以人民利益出发,关心群众,服务群众。基层干部要加强与群众联系,听民情访民意,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切实利益,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多思多想,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如何带领人民群众脱贫的问题上来,要敢于创新,用于突破,牢记初心,不忘使命,以党的思想理论做指导,为人民群众服好务、办好事。

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抗洪救灾人物先进事迹

全文共 776 字

+ 加入清单

抗洪抢险一线 彰显巾帼风采——段松兰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她心系群众、舍小家为大家、敢为人先,她与时间赛跑、与大雨斗争。她是中方镇炉亭坳村党总支书记段松兰,这个第一眼看上去瘦小又带点温柔的女同志用自身的行动彰显了当代女性的力量。她说,首先我是一名共产党员,然后才是一名女同志。

7月3日,中方镇普降强暴雨,其中炉亭坳村是受损最严重的村子之一。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炉亭坳村支部书记段松兰迅速向镇党委政府报告险情,并召集村支两委、组长冒雨集合,经过短暂的分析研究,迅速打响一场严峻的抗洪抢险攻坚战。面对困难毫不退缩,面对压力毫不妥协,她带领着村支两委干部、驻村帮扶队、组长、防汛救灾抢险队伍,一家家一户户检查村民受灾情况,排查通村、通组道路及每家每户房前屋后隐患。

“我们一定要保证好每一位群众的安全,将被困在家里的村民全都转移到安全的地点。”为了确保所有群众的安全,段松兰带领着村干部深入到村民家中,赶到独居的五保户曾宪武家时,洪水已经淹没了地基,此时的曾宪武还仍在家中,为了确保他的安全,段松兰紧急带领干部将曾宪武转移到村部安置。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最终将所有的群众都转移到安全地点,直到这一刻,段松兰才松了一口气。

面对灾情,段松兰组织全体村干部、党员、驻村干部对全村各受灾户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及时妥善安置灾民,在村部设立了临时救灾安置点,指派村干部专人负责,确保受灾的村民都能有饭吃,有衣穿、有地方住,重点解决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连日的紧张抢险她基本没合眼,甚至连续24小时没来得及吃上一口热饭。她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全身心投入到抗洪抢险工作中,力使受灾损失降到最低。

据统计,在这次抢险中无一群众因灾伤亡。段松兰带领全村干部、党员用实际行动印证了“让党旗飘扬在抗洪一线",充分体现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展示了基层党组织的坚强不息的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关于九一八事变英雄人物事迹:李兆麟

全文共 597 字

+ 加入清单

九·一八事变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冲突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根据冲突爆发的日期,史称“九·一八事变”。由于当时中国东北地区称为满洲,因此日本方面将这次事变称为“满洲事变”。

“九一八”事变后,李兆麟到北平参加由中共地下党员任骨干的抗日民众救国会,在平西一带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不久,中共党组织派李兆麟等人以抗日民众救国会名义,回东北辽阳一带组织抗日义勇军,开展反日武装斗争。193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随后被派到本溪煤矿从事工人运动。次年8月调中共满洲省委军委工作,参与创建东北抗日武装。1934年起任珠河反日游击队副队长、哈东支队政治委员、东北人民革命军(抗日联军)第6军政治部主任、北满抗日联军总政治部主任。曾与赵尚志、李延禄等领导的部队配合创建松花江下游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1939年5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路军总指挥,率部在广袤的松嫩平原上开展了英勇的抗日游击战,打击日伪军,先后攻克讷河、克山、肇源等县城。1940年底,抗联部队在极其艰难险恶环境下遭受严重挫折后,他和周保中等组织整训部队,继续坚持斗争。曾任整训后的东北抗联教导旅政治副旅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以中共代表身份任滨江省副省长,兼任哈尔滨市中苏友好协会会长等职,同国民党“接收”大员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46年3月9日在哈尔滨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中国古代人物

全文共 16050 字

+ 加入清单

高考作文其实是有套路可循的,掌握住基本的方可以了。主要的是掌握大体段落结构,积累素材

一.人物

中国古代人物

1.李白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政治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但李白一生关心国事,希望为国立功,与他不满黑暗现实之间形成剧烈的矛盾。他的《古风》59首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对唐玄宗后期政治的黑暗腐败,广泛地进行了揭露批判,反映了贤能之士没有出路的悲愤心情。言多讽兴,气骨高举。李白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朝廷做了三年的翰林学士,并没能涉身政治,却成了君王的御用文人,再加上他对权贵的傲视,从而招致排斥,愤而离开了长安。在诗中,我们很容易看出诗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心绪。可以想象,一个满腹惆怅的人,当他一心解愁却又无法解愁的时候,内心是怎样的愁苦啊!表面上开怀畅饮,实际上愁箭穿心。但诗句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其根源就在于作者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

适用话题

李白的诗篇正像他若干歌咏大鹏鸟的作品那样,表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开阔胸襟,从侧面反映了他追求不平凡事物的渴望。李白即使在被唐玄宗赐还乡期间,还胸怀坦荡,对未来充满信心,适用话题“仰望”、“抱负”、“肩膀”等。李白在皇宫期间,要求高力士为其脱鞋,因此而招来放逐的命运,此话题适合“谈意气”、“高洁”、“我想握住你的手”等。

2.红顶商人的中庸之道——胡雪岩

胡雪岩以他卓越的圆通能力在夹缝里生存发展。在官场、漕帮黑白两道的夹缝里,在民族经济与西方经济的夹缝里,在左宗棠与李鸿章的夹缝里,他踢打出了一个世界、一方天地。胡雪岩的飞黄腾达是熟谙、遵守、利用潜规则的结果。但遗憾的是,这个夹缝最终毁了他,左宗棠的死使他成了官场倾轧的牺牲品。从白手起家到富甲天下,再回到一文不名,胡雪岩走完了他人生轨迹的圆圈。

分析:一个绝顶聪明之人,往往善于利用规则而不是创造规则。胡雪岩的一生验证了这一道理,同时也说明另外一个道理:“玩火者必自焚”。

话题:“知与不知”“谦虚”

3.商鞅立木取信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搬这块木头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搬者给予五十金。有个大胆的人终于扛走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终于使老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使新法顺利地推行实施。

分析:“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国家都是一样的,言而无信则自取灭亡。

4.屈原以死报国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 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分析: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话题:“命运”“责任”“精神卫士”

5.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 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分析:“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岳飞的忠勇故事千百年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每当外侮当前,人们总是以岳飞为榜样,坚决抵抗。

6.弃疾忧国忧民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7.李宗仁的民族情

1955年,李宗仁在美国公开提出反对“台湾托管”和“台湾独立”,主张国共再度和谈,由中国人自己解决中国的事情。1965年7月,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下,李宗仁冲破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干扰,摆脱国民党

特务机关的暗杀,毅然返回祖国,他声明:“期望追随我全国人民之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欲对一切有关爱国反帝事业有所贡献。”他还希望留在台湾的国民党人,凛于民族大义,毅然回到祖国怀抱,为完成国家最后统一做出贡献。

分析:为了祖国的和平统一,李宗仁先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民族大义,将永远激励着为统一大业而奋斗的人们。

话题:“心中的丰碑”“祖国的呼唤”

8.项羽欲学万人敌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的项羽,生于楚国将官世家。小时候家里请老师教他识字,没认几个他就不肯再学下去。再让他学剑术,又没学成。项羽的叔叔项梁十分生气,骂他不长进。项羽袒露心迹说:“认字,能够写自己的名字,就足够了;剑术,只能对付一个敌人,不值得去学。我要学就学对付千军万马的本领!”于是项梁就教项羽学习兵法,终于成就了项羽“西楚霸王”的大业。

分析:成功是诸多因素综合的结果。项羽抓住了主要因素,距离成功也就不远了。话题:“人生设计”“努力的过程与结果”

9.左思立志 坚韧不拔

西晋文学家左思少年时读了张衡的《两京赋》,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决心将来撰写《三都赋》。陆机听了不禁抚掌而笑,说像左思这样的粗俗之人,居然想作《三都赋》这样的鸿篇巨著,简直是笑话;即使费力写成,也必定毫无价值,只配用来盖酒坛子而已。面对这样的羞辱,左思矢志不渝。他听说著作郎张载曾游历岷、邛(今四川),就多次登门求教,以便熟悉当地的山川、物产、风俗。他广泛查访了解,大量搜集资料,然后专心致志,奋力写作。在他的房间里、篱笆旁、厕所里到处放着纸、笔,只要想起好的词句他就随手记录下来,并反复修改。左思整整花费了十年的心血,终于完成了《三都赋》。陆机在惊异之余,佩服得五体投地,只得甘拜下风。

分析:认准行动目标,不为外人所动,坚持就是胜利,挺住就是一切。

话题:“磨砺与成功”“如何对待别人的嘲笑”

10.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

东晋诗人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有一次,郡里的督邮到彭泽检查公务。郡里派人送信给陶渊明,要求他做好迎接准备,也就是备好礼品,备好美食佳肴,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来迎接。 陶渊明气得将信撕得粉碎。他大声说:“我决不为小小县令五斗米的薪俸,就低声下气地向那些家伙献殷勤!”说完,脱下官服,摘下官帽,交出官印,就辞官回家了。

分析:没有高尚的品德和气节就无法做出这样的举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世代相传,这正是人们对高尚品德和气节的追求与向往。

话题:“品德与气节”“人生的追求”

11.明月照人——王夫之

王夫之为了事业和理想,从来不为利禄所诱,不受权势所压,就是历尽千辛万苦,也矢志不渝。明朝灭亡后,他在家乡湖南衡阳抗击清兵,失败后,隐居石船山,从事思想方面的著述。他晚年身体不好,生活又贫困,写作时连纸笔都要靠朋友周济。每日著述,以至腕不胜砚,指不胜笔。在他71岁时,清廷官员来拜访这位大学者,想赠送些吃穿用品。王夫之虽在病中,但认为自己是明朝遗臣,拒不接见清廷官员,也不接受礼物,并写了一副对联,以表自己的情操:

清风有意难留我,

明月无心自照人。

清指清廷,明指明朝,王夫之借这副对子表现了自己的晚节。

话题:“气节与情操”“高贵与低贱”

12.苏武牧羊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由于“虞常事件”,苏武受牵连被扣押。匈奴单于采用各种手段,软硬兼施威逼苏武投降。然而苏武在刀剑下昂首不动,在甜言蜜语中侧耳不应。他对前来劝降的匈

奴官吏说:“以死报国,是我早就下定了的决心,只要能对国家有所贡献,即使是受刀剑,下油锅,肝脑涂地,我也心甘情愿。”不管匈奴人如何折磨他,他都没有低下那颗高贵的头。匈奴首领单于最后无计可施,只好把他赶到荒无人烟的“北海”,与羊群为伴。19年后苏武归国时已是须发皆白的老人了。 话题:“爱国”“忠贞”

13.慷慨赴国难 誓死表忠心

1894年9月17日,在中日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一直冲杀在前。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舰多处受伤,船身倾斜。邓世昌对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即所以报国也!”他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第一游击舰队旗舰“吉野”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拼命逃窜,并向“致远”舰连连发射鱼雷,“致远”舰躲过一条泡沫飞溅的鱼雷后,不幸被另一枚鱼雷所击中而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他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分析:“慷慨赴国难,誓死表忠心”,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来表忠心,其爱国之志,苍天可鉴! 话题:“爱国”“视死如归”

14.李清照夫妇典衣治学

李清照夫妇二人勤俭度日,常典当衣物,“取丰千钱”,买来一些碑文古迹,回家研习,且全身心投入。她给自己立下规矩:不吃第二道荤菜,不穿第二件绸衣,更不置办贵重饰物。有时她在街市上碰见珍贵史料,宁肯脱掉身上的衣服典当,也要买回。

分析:李清照夫妇为世人所称颂,流芳百世,这与其对治学的不断追求分不开的。

话题:“治学贵在勤奋”“痴”

15.王国维之死

王国维的文化生命中,最深奥的一笔是他的死。

关于他的死,赵万里《王静安先生年谱》有如下记载:“五月初二日夜,阅试卷毕,草遗书怀之。是夜熟眠如常。翌晨(即1927年6月2日)盥洗饮食,赴研究院视事亦如常。忽于友人处假银饼五枚,独行出校门,雇车至颐和园。步行至排云轩西鱼藻轩前,临流独立,尽纸烟一支,园丁曾见之,忽闻有落水声,争往援起,不及二分钟已气绝矣,时正巳正也。”

由此大体可以推测,王国维的死,不仅是一种主动的选择,而且平静得很,如同去赴一位老朋友的约会,没有丝毫激昂的成分。正是这种视死如归的平静,为王国维在文化史的坐标系上圈定了一个独特的位置。他并非死于具体的时事,而极可能是死于对他身处其中的文化精神的失望,对于中国文化中某些无法补救的缺失的绝望。从大的历史观来看,他的死,不仅不拘泥于一些具体时务,更超越了个体生命;他以死来将自己同沦落的文化分割开来——他看到,倘肉体不死,精神必定走向泯灭,所以,只有以肉体的死,换取精神的永生。这正是他的大清醒、大智慧处。当时恐怕只有少数有同感者看穿了这一点。

分析:宁静无悔的选择,似乎在追求着什么,也许是中国知识分子那内心深处的一种恬然吧!

16.敢问路在何方——玄奘

唐玄奘25岁离开长安西游。进入沙漠后不幸迷了路,随身携带的一罐水也不慎掉了。四五天中曾多次昏倒在地,可是只要他一醒过来就继续前进,终于走出了沙漠。他一路越戈壁、翻峻岭,经碎叶城,登帕米尔高原,闯铁门关天险,经历了近一年多的时间,终于到达天竺国,成为第一个周游古印度的中国旅行家。

分析:“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唐玄奘的成功,更印证了东坡居士的这一论断。

话题:“路在脚下”“开拓者”话题:“选择和追求”“死亡与永生”

17.黄金百斤 不如季布一诺

季布,汉朝人,他以真诚守信著称于世。时人谚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意思是说,季布的一句话,比金子还要贵重。后来,季布跟随项羽战败,为刘邦通缉,不少人都出来保护他,使他安

全地渡过了难关。最后,季布凭着诚信,还受到汉王朝的重用。

分析:只有诚信待人者,才能被别人诚信相待。

话题:“诚信与人生”“互助”“诚信的价值”

18 张伯苓的理想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国旗第二天就降下来了。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人才。

分析:只有祖国的富强,个人才有尊严。为此,张伯苓不余遗力地创办学校,希望能以教育培养振兴中华的人才,其爱国热情让人感动。

话题:“教育与爱国”“人生的目标”

19于右任的临终诗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临终前有诗《望大陆》云:“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诗作于1964年公开发表,立刻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分析:祖国的统一和强盛是华夏儿女永恒的愿望。于右任的临终诗之所以能打动无数人的心,还在于他表达了这样的愿望,引发了人们的共鸣。

话题:“故乡情”“月是故乡明”“殷殷爱国情”

20炙肘练笔 当代画家潘觐缋于上海艺专毕业后,回到家乡卖画为生。他在恶劣的环境下刻苦练画,常十几个筹办学校。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终于在1907年办起了南开学校。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小时不停地练。晚上他就在煤油灯下练画,还找到了治瞌睡的最好办法。每当夜间作画困意缠绕,难以自制时,他就把臂膀伸到灯罩上,滚烫的煤油灯玻璃罩发出“嗤”的一声。剧痛驱散了他的睡意,又提起精神继续作画。久而久之,他的左膀肘上留下几块黑色瘢痕。他刻苦学画作画,终获成功。他的鱼类画,风格特异,独树一帜,蜚声中外。

分析:学习既要讲究方法,也需要毅力。任何想投机取巧的人都不可能获得成功。

话题:刻苦 成功的法则

21陆游气吞残虏 陆游一生以诗文为武器,抒写抗敌御侮、恢复中原的激越情怀和有志难伸的忧愤,气势雄浑,感情奔放。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的爱国诗人。

分析:陆游的爱国诗篇没有矫情,没有妥协,从中可窥见到诗人强烈的民族气节。

话题:“文学的力量”

22李苦禅烧画

李苦禅是我国当代著名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完成。不久,当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讣告后,面有愧色,即趋作画,画了幅“百莲图”,并郑重其事题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随即携至后院,将画烧毁。事后,对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

分析:真正的画家、艺术家都是些感情真挚而丰富的人。他的不虚伪造作,讲诚信,从不食言,真可谓画品如人品。

话题:“诚信人生”“重诺

23狂放不羁 充满叛逆的元曲家

关汉卿的为人和个性,元人熊自得《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对此,他本人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套数中有更透彻的自白。他毫无惭色地自称“我是个普天

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在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

“我是颗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分析:以自己为解剖对象,亦庄亦谐,本真地反映了关汉卿的个性:坦白诚实、刚正不阿,一腔正气,叛逆和反抗。

话题:“独立”“倔强”“与众不同”

24刚直不阿的海瑞

海瑞一生刚直,为了维护农民的利益,海瑞惩罚恶霸,归还被强夺的土地。徐阶在当地占有的土地最多,同时,徐阶曾经对海瑞有恩,但海瑞仍然秉公执法。徐阶发现不退不行了,就象征性地退了一些。海瑞则写信劝他应该作出表率,多退一些田。许多京官纷纷为已经告老还乡的徐阶说情,但海瑞还是联合一些官员,迫使徐阶退了二分之一的田地。海瑞还依照法律将徐阶两个违法的儿子充了军。其他地主见此情景,赶忙将多占的田地依数退还。

分析:如果中国都是海瑞型秉公执法的官员,那么社会则要清明多了。

话题:“公与私”“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识”

25“强项令”董宣

东汉光武帝时,董宣为洛阳令。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的仆人在大白天杀了人,躲在公主府中,官吏逮他不得。一日,公主外出,那仆人陪乘在侧,董宣候在路旁,等公主车驾一到,就用力拦住,面斥公主的过失,并将她仆人就地处决。公主回去就哭告光武帝,光武帝为了让姐姐消气,召来董宣让他磕头谢罪。谁知,面对掌握着生死大权的天子和怒气冲冲的公主,董宣坚决不从。光武帝下令将他按倒,可他两手撑着地,死也不磕头,光武帝无奈,也被其耿直所感,只得作罢。此后,董宣获得了一个“强项令”的雅号。强项,硬脖子也。

分析:世上软膝盖者多,硬脖子者少。以法理、人格来感染封建国君,董宣是一个硬汉。 话题:“权与理”“抗争与屈服”

26陆杲执法不畏权势

梁天监五年(506年),陆杲任司法机关长官。山阴县令贪赃枉法,被陆杲捕办。皇帝的亲信大臣黄睦之想疏通关节,让陆杲从宽判处,陆杲置之不理。梁武帝萧衍听说此事,问陆杲是否认识睦之,陆说不认识。武帝指着站在他身旁的黄睦之说:“就是此人。”陆杲竟怒于色,指责武帝:“你皇上代表国家,竟敢包庇犯国法之罪人!”黄睦之大惊失色,武帝也惶悚不安,感到内疚。

分析:不畏强权,敢于执法的清官可贵,“惶悚不安,感到内疚”的皇帝也可敬。

话题:“权利面前”“权与法”

27羊祜恼恨议而不决

西晋咸宁元年(275),羊祜任征南大将军,准备平定东吴。羊祜派人私下修整船只,训练水军。正好这时,西北的秦凉屡遭败绩,朝中有人急功近利,主张先取秦凉。羊祜上奏章说:“东吴平定了,胡人自然就安定了,现在应当努力,迅速拿下东吴,这是头等大事。”晋武帝司马炎将羊祜的意见交朝中大臣讨论,然大多数人却不同意羊祜的主张。羊祜感叹道:“天下不如意的事情,常常占十之八九,所以会发生?当断不断?的情况,上天赐予,偏偏不去拾取,这不是存心要让管事的人日后来懊恼吗?”

分析:“少数服从多数”是决策时一个普遍的原则,但“民主集中制”有时会成为某些人独裁的幌子,岂不知有时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话题:“犹豫与果断”“实事求是”“事物的两面性”

28医 圣

张仲景是东汉名医,他博览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著《伤寒杂病论》

合十六卷。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医圣”,《伤寒杂病论》被奉为医经。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人类医药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的医学典籍,他第一次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流行病和各种内科杂症的病因、病理以及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并为后世临床各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分析:没有平时的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没有孜孜不倦、广采众方的求学精神,也许就没有《伤寒杂病论》这部伟大的著作。因此,坚持就能取得成功。

话题:“坚持与放弃”“对工作的态度”

29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是世界上对石灰岩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进行大规模考察、并作详细记录和深入研究的第一人。徐霞客一生足迹遍及今华东、华北、东南沿海和云贵地区共计16个省的无数山川。在旅途中,他总要把当天的经历与观察所得记录下来。有时日行百里,露宿残垣,寄身草莽,他仍坚持燃枯草照明,走笔为记。这些游记涉及所到之处的地理、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植物、农业、矿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以及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内容翔实,文笔优美,后人编辑成约60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此书不但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分析:只要努力坚持,你会发现,一些原本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其实只是因为努力得还不够罢了。 话题:“坚持与放弃”“成功者的素质”

30顾炎武“自督读书”

顾炎武一生勤奋治学。首先,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他读完《资治通鉴》后,一部书就变成了两部书。再次,他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做笔记,写下心得体会,他的一部分读书笔记,后来汇成了著名的《日知录》。最后,他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温习前半年读过的书籍,边默诵,边请人朗读,发现差异,立刻查对。他规定每天这样温书200页,温习不完,决不休息。

分析:勤奋能成功,这只是对有自律的人来说的!懂得如何自律的人,才会充分发挥自我主动性,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也才能有所收获!

话题:“学习和工作的态度”“善于自我监督”“立长志与常立志”

31曹雪芹著书

晚年的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他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红楼梦》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分析:逆境能摧毁人,也能锻炼人。对于有坚强意志的人来说,逆境只不过是展示其毅力的一个平台,是其奋斗的一个缩影。面对逆境,努力者成功,畏缩者失败。

话题:“人生的困境与奋斗”“逆境与成功” 32孔子

(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尽善尽美 孔子对音乐的内容与形式是非常重视的,它赞美古代乐舞《韶》及《九辩》完善的艺术形式。《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评价《韶》乐尽善尽美。而对周朝乐舞《大武》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以高度赞扬外,对其表现周武工伐纣灭商的战争功绩的内容却给予批评:“《大武》,尽美未尽善也。”

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信任,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白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君子固穷 孔子到达陈国,寄居在司城贞子家,居住了三年。楚国听说孔子在陈蔡之间,便使人聘请孔子,准备把有户籍的民社方圆七百里之地封给孔子。孔子前往拜见回礼,从陈地往蔡地迁徒被围闲,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诵弦歌不绝”(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亦有穷乎?”孔子说:“君子同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闲就胡作非为了)。”告诫君子任何艰难的时候,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也应该维护自己的操守和道德。

逝者如斯夫 孔子伫立于尼山脚下,望着滚滚辽河,触景生情,禁不住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于司空见惯的流水绿波之中发现了深奥的道理,懊丧的情绪也如水般流去了。后来庄子在《庄子?知北游》中也有类似感叹:“人生天地间,如白驹之过隙,忽忽而过。”形容时间流逝得非常快,这也是“白驹过隙”的来历。

苛政猛于虎 孔子路过泰山,见有一位妇女在坟莹旁痛哭哀号,于是询问。妇女回答说:“我的公爹被老虎吃了!”孔子让子路问道:“为什么不离开这个地方呢?”妇人回答道:“因为这里没有苛捐杂税的暴政。”孔子对随从的弟子们说:“苛政对人的危害,有甚于猛虎啊!”

33.庄子

(约公元前369梷前286),名周,宇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今城关镇东城路)人。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影响深远的哲学流派

濠梁之辩 庄子和惠子一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倐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鱼游得多么悠闲白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说: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循其本。子日 ?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嚎上也(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 ?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己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壕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秋水》

材与非材 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问他们是什么原因,说: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高兴,叫童仆杀鹅款待他。童仆问主人: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不能鸣者。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鹅,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道: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

庄周梦蝶 庄子为了说明物化的道理,讲了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庄子说这就叫物化。简单的一个故事,既表现了一种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又把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庄周与蝴蝶的关系揭示出来。形而下的一切,尽管千变万化,都只是道的物化而已。庄周也罢,蝴蝶也罢,本质上都只是虚无的道,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鼓盆而歌 庄子回到家不到一年,妻子就病死了。好朋友惠子前来吊唁,见庄子正盘腿坐地,鼓盆而歌。惠子责问道: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人家与你夫妻一场,为你生子、养老持家。如今去世了,你不哭亦足矣,还鼓盆而歌,岂不太过分,太不近人情了吗)?庄子说: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

故止也(不是这意思。她刚死时,我怎会独独不感悲伤呢?思前想后,我才发现自己仍是凡夫俗子,不明生死之理,不通天地之道。如此想来,也就不感悲伤了)。他主张人生在世,要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人乐观豁达。

庄子陪葬 庄子快要死了,弟子们l打算用很多东西作为陪葬。庄子说: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弟子说: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说: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34.孙膑

战国时代著名军事家,孙武后裔。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鄄(今鄄城北)一带人,主要活动于齐威王时期。 师从鬼谷子孙膑,自幼聪慧。不幸幼年丧父,二哥孙虎因兵乱走失。孙膑立志拜师学艺,造福百姓。当时楚国有位学者,姓王名栩,精通兵法,武艺高强,隐居鬼谷山中收徒传艺,世人尊称"鬼谷先生",孙膑于是学艺于鬼谷先生。与孙膑一起学艺的还有庞涓、苏秦、张仪,被后人称为"鬼谷四友"。

因才遭妒 庞涓是其同学,孙膑勤奋好学,为人忠厚,与师兄弟们相处和善。而庞涓却心胸狭窄,骄傲自大,嫉贤妒能。庞涓比孙膑先下山,做了魏惠王的大将军。他自认为才能不及孙膑,就悄悄派人召孙膑到他那里共事。等孙膑到了以后,庞涓设计陷害孙膑,削去了他的两只膝盖骨(古代称为膑摈刑),想使孙膑的才能不得显现于世。这是"孙膑"这一名字的由来。 逃魏奔齐孙腔被削去了膝盖骨后,成了残疾人,并且是受人贱视的"刑徒"。有一天,他听说齐国的使者到了魏国郡城大梁,就以犯人的身份秘密地会见了齐使,陈说自己的遭遇、行军布阵的策略及政治主张。齐国的使臣大为感动,认为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就偷偷地用车把他带回齐国。

赛马被识 齐国王公贵族常以赛马为乐。有一次,孙膑去看田忌和齐威王赛马。孙膑出主意说:"将军先用下等马和威王的上等马赛,再用上等马和他的中等马赛,用中等马和他的下等马赛。"田忌照做了,结果一负两胜。以往比赛,田忌都输给了齐威王,这次齐威王对田忌突然赢了自己感到奇怪,就问他用的是什么办法。田忌借机将孙膑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召见孙膑,跟他谈论兵法和治国之道,威王衷心信服,"遂以为师"。

围魏救赵 公元前354年,赵国出兵攻占了卫国的漆和富丘,卫国原来就依附于魏国,当受到赵国的军事压力后,卫国屈服了。魏惠王为了夺回属国,以庞涓为将率军伐赵,兵围邯郸。次年,邯郸在久攻之下己岌岌可危,赵国便向齐国求救。齐国应赵国之请,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孙膑向田忌提出"批亢捣虚"、"疾走大梁"、"攻其所必救"的战略。田忌依计而行,令一部轻兵乘虚直趋魏都大梁,而以主力埋伏于庞涓大军归途必经的桂陵之地。魏惠王见齐军逼进,急令庞涓回师自救。刚刚攻下邯郸的庞泪闻大梁告急,急率疲惫之师回救。至桂陵时,遭到齐军迎头痛击,几乎全军覆灭,庞涓仅以身免。

回归田园、著书立说 齐宣王拜田忌为右丞相,孙膑为左丞相。不料一些朝中权贵大臣不断向宣王进谗言,宣王起了疑心。孙膑知道后,即劝田忌一同弃官隐居。孙膑回到自己的老家,在这里写成了《孙膑兵法》继承和发展了《孙子兵法》的军事战略思想,这是一部享誉世间的兵家宝书。

35.曹操(155-220)

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市)人。 疑杀华佗 晚年的曹操患了头脑痛风症,僚臣华歆向他推荐了神医华伦。遗憾的是,当华伦指出其症因风而起,病根入脑,风涎不能出,枉服汤药,须利斧开脑取风涎方可根除时,曹操竟疑心华佗是想乘机害他性命,遂将华佗杀了,一代神医命绝于世。

提倡薄葬 218年,曹操颁布了一道《终令》,提出死后不要厚葬,要将自己埋葬在瘠薄的土地上,依照地面原有的高度作为圹基,陵上不堆土,不植树。一年后,他为自己准备了送终的四季衣服,并留下遗嘱说:我如果死了,请按当时季节所穿衣服入殓,金玉珠宝铜器等物,一概不要随葬。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

割发代首 有一次,曹操大军经过农田,看见田里庄稼丰收在望,于是下令凡践踏麦田的,就斩首示众。不料自己的马受惊而一下子蹿入麦田中,践踏坏了一块麦田。为了实践自己的命令,取信于民,于是就割了自己的头发来代替。

望梅止渴 曹操征张绣时,路上缺水,将士皆渴,于是他以鞭虚指着前面说有梅林,军士听说后均感到口中生津,不那么渴了,最终走出了困境。

煮酒论英雄 一日,曹操与刘备边喝酒边评论天下英雄,曹操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刘备于是从容俯首拾箸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丈夫亦畏雷乎?”刘备说:“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意即连圣人对迅雷烈风都会失态,我怎能不怕呢?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曹操于是不疑刘备。

裸足迎才 许攸来投曹操,曹操正在睡觉,一听旧友许攸来投,连忙从床上跳下来,鞋袜不穿,跑出恭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操先拜于地。许攸一见,感慨万千。

东临碣石 公元207年,统一北方的大局已定。仲秋八月,秋高气爽,曹操亲率威武之师,满怀胜利豪情,长驱东进。渤海西南岸有一山突兀,灵秀独钟,曹操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沧海,歌以咏志。于是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观沧海》。

曹操焚稿 《三国演义》第六十回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张松出许都求见曹操,曹操见张松矮小,相貌又丑,便有意冷落他,边洗足边接见,使张松憋了一肚子气。次日,曹操掌库主簿杨修拿出曹操新著兵书《孟德新书》给张松看,意欲示曹操的大才。张松看了一遍即记了下来,故意笑曰:“此书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诵,何为新书?此是战国时无名氏所作,曹丞相盗为己能。”杨修不信,张松说:“如不信我试诵之。”遂将《孟德新书》从头至尾朗诵一遍,并无一字差错。杨修大惊,就去告知曹操,曹操奇怪地说:“莫非古人和我想的都一样?”认为自己的书没有新意,就让人把那本书烧了。

36.韩信

(?—前196)汉初军事家,淮阴(今属江苏)人。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项梁,继随项羽,后从刘邦(见汉高祖刘邦)。汉高祖元年(前206),经丞相萧何力荐,始为大将,协助刘邦制定了还定三秦以夺天下的方略。

胯下之辱 淮阴有个屠户侮辱韩信,说:“虽长大,好带刀剑,怯耳”。并当众侮辱他说:“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韩信注视了对方良久,慢慢低下身来,从他的胯档下爬了出去。街上的人都耻笑韩信,认为他是个怯懦之人。

萧何月下追韩信 韩信多次同萧何交谈,得到萧何的赏识,却始终不被刘邦所重用,于是乘月而走。萧何听说韩信走了,来不及向刘邦报告便骑上马去追韩信。追上韩信后,萧何问韩信为什么要走,韩信说:“汉王不信任我,不用我,我留在这儿也没什么意思,想去投奔别人。”萧何说:“你先别走,和我一块回去。如果这次汉王再不封你为大将,你再走也不迟呀。”在萧何的再三恳求下,韩信勉强跟萧何回去了。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有一回,汉高祖刘邦在和韩信的闲谈中,议论朝中将领的军事才能。到后来,刘邦问韩信:"你看我能指挥多少军队呢?"韩信说:"陛下您最多能指挥十万人。"刘邦又间:"那么你能带多少兵呢?"韩信说:"我带兵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反映出韩信的自信。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刘邦与韩信议定元年八月吉日,出师东征。当时出征的栈道已被烧毁,不能行军。问韩信该如何进兵,韩信提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于是派了兵士几百人,装作去修建栈道,自己却率领三军,悄悄地从南郑出发,偷渡陈仓。

断水塞流,大破联军 汉王三年(公元前204年)九月,韩信与齐楚联军对峙于潍水。韩信连夜秘密派人装满一万多个沙袋,将潍水上游堵起来,这样下游河水变浅了。次日上午。当齐楚联军刚刚走到河心,韩信暗令埋伏在上游的汉军扒开沙袋,飞泻而下的大水将正在渡河的齐楚联军截为两段,被大水卷走的士兵不计其数。韩信回兵追杀过去,一举全歼了已过河的齐楚联军。齐王逃跑,尤且(齐楚联军主帅)战死,留在东岸尚未渡河的齐楚联军见主帅已死,纷纷弃甲曳兵,落荒而逃。就这样,汉军一举占领了齐国全境。

四面楚歌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楚汉两军在该下(今安徽灵璧南)展开决战。刘邦以韩信为主将,统一指挥各路大军。项羽指挥十万楚军,从正面向汉军阵地猛攻。韩信采用典型的侧翼攻击战法,令汉军中军稍稍后退,避开楚军锐气,而将两翼展开,实行侧击,然后再令中军推进,一下子完成了合围。人夜,韩信令汉军四面唱起楚歌,楚军丧失斗志,被汉军一举聚歼于垓下。项羽眼见大势己去,自剔于乌江边。历时五年的楚汉战争以汉王刘邦夺得天下而告终。

37.司马迁

(前 145或前 135梷前87?)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太初元年(前I04),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

游历天下 20岁开始了他的游历生活。他的足迹到达会稽,访问夏禹的遗迹:到过姑苏,眺望范蠡眨舟的五湖:到达淮阴,访求韩信的故事:到过丰沛,访问刘邦、萧何的故乡:到过大梁,访问夷门,并考察秦军引河水灌大梁的情形:到过楚,访问春申君的宫殿遗址:到过薛地,考察孟尝君的封邑:到过邹鲁,拜仰孔孟的家乡。此外,他还北过涿鹿,登长城,南游沅湘,西至崆峒。壮游使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临危父命 司马迁的父亲病危时,拉着儿子的手,流着眼泪对他说:“……我死了以后,你一定要接着做太史,千万不要忘记我一生希望写出一部通史的愿望。你一定要继承我的事业,不要忘记啊!”这一番谆谆嘱托极大地震动了司马迁,他看到了父亲作为一名史学家难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也知道父亲将自己毕生未竟的事业寄托在白己的身上。

仗义执言 天汉二年 (前99),李陵出征匈奴时被围,在矢尽粮绝的情况下投降匈奴。武帝大怒,文武百官也大骂李陵投降可耻。司马迁辩言:"李陵转战千里,矢尽道穷,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他虽投降,尚属情有可原。臣以为只要他不死,他还是会效忠汉朝的。"盛怒中的汉武帝听了司马迁这番话,认为司马迁有意替李陵护短开脱,把他投人监狱,并处以腐刑。

忍辱负重 不幸的遭遇,尤其是腐刑,使司马迁精神受到极大刺激,曾一度想自杀。但他想起了父亲的遗言,又以孔子、屈原、左丘明、孙子、韩非等在逆境中发愤有为鼓励自己,终于以惊人的意志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经过六年的囚禁生活,终于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巨著一一《史记》

开综合纂史之法 《史记》开创了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各种知识的综合纂史方法。《史记》第一次把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包容在历史学的研究范围之内,从而开拓了历史学研究的新领域,推动了我国历史学的发展。

38.荆轲

战国末期卫人,先世为齐人,喜好读书击剑。卫人称之为“庆卿”,后游历到燕国,被当地称为“荆卿”(或荆叔)。后来,由燕国智勇深沉的“节侠”田光推荐给太子丹,拜为上卿。后刺杀秦王不中,被杀。 谋计樊於期 樊於期本为秦将,因事得罪于秦王而出逃到燕。只有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和燕国督亢的地图去奉献给秦王,秦王才会乐于接见荆轲,这样才有刺杀秦王的机会。荆轲知道太子于心不忍,便背着太子私下去见樊於期,用道理说服了他,樊於期自刎而死。

易水萧萧 太子知道荆轲要去刺杀秦王这件事的宾客,部一身素装来送别荆轲。至易水之上。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分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填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己不顾。

谋计于蒙嘉 荆轲带着价值千金的礼物,厚赠秦王宠幸的臣子中庶子蒙嘉。蒙嘉替荆轲先在秦王面前说:“燕王确实被大王的威严震慑得心惊胆战,不敢出动军队抗拒大王的将士,情愿全国上下做秦国的臣子,谨此砍下樊於期的首级并献上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装匣密封。燕王还在朝廷上举行了拜送仪式,派出使臣把这种情况禀明大王,敬请大王指示。”秦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

智解危机 秦王布置九宾的礼仪,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荆柯捧着有樊将军头颅的匣子,秦舞阳捧着装有地图的匣子,依次走到台阶下面。秦舞阳内心害怕,脸色突然变了,秦国的大臣对此都惊疑起来。荆轲回头对秦舞阳笑了笑,上前对秦王谢罪说:"北方边远地区的粗俗人,不曾见过天子,所以害怕,望大王宽恕。" 图穷匕见 在秦殿上,荆轲取出地图捧着它献给秦王,地图展完了,匕首忽然露了出来。荆轲乘势用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用右手迅速拿起匕首向秦王胸口刺去。匕首没有刺到秦王,秦王大惊,吓得连连后退,绕着朝堂上的大铜柱子跑。荆轲紧紧地逼着。旁边虽然有许多官员,但是都手无寸铁;台阶下的武士,按秦国的规矩,没有秦王命令是不准上殿的,秦王拨出了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站立不住,倒在地上。他拿匕首直向秦王扔过去,却没有击中。武士们这时冲上来,把荆轲杀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全国最美基层民警人物事迹学习感悟

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10月22日,市公安局积极组织各单位民警收看“全国最美基层民警候选人事迹推介展示活动网络直播”,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正向激励作用,引导公安民警学习最美、争当最美,积极投身“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践行新使命、忠诚保大庆”实践活动,坚决捍卫政治安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切实保障人民安宁。

淮安分局鱼市派出所组织除开展勤务工作以外的全体民警、辅警,在勤务指挥大厅,通过央视网在线直播观看活动情况。通过观看,淮安分局鱼市派出所所长李凡文说,“最美基层民警”候选人的事迹接地气、暖民心、聚警心,给基层民警很大的激励,对提升警民关系、提振队伍士气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淮阴分局组织民警观看了全国“最美基层民警”候选人事迹推介展示活动。广大民警从候选基层民警的事迹中感受到一种信念、一种精神、一种担当,从中获得的不仅是震撼、铭记,还有奋进前行的力量,这份力量指引着大家要努力培养“敢吃苦、善学习、心为民”的精神品格。

金湖县公安局组织机关不值班民警、辅警集中收听收看、各派出所自行收看了全国“最美基层民警”候选人事迹推介展示活动。广大民警、辅警纷纷表示,将立足岗位、学习先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顽强拼搏、无私奉献,为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而不懈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支月英颁奖词及事迹介绍:芳兰振蕙叶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1980年江西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19岁的南昌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只身到离家两百多公里、海拔近千米且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一名深山女教师。36年,她从“支姐姐”到“支妈妈”,绚烂了大山里两代人的童年。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乡亲们把我当做亲人,山里娃就是我自己的孩子,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干下去!”支月英说

支月英颁奖词: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着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

支月英事迹介绍:支月英,女,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36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抗洪救灾人物先进事迹

全文共 1075 字

+ 加入清单

1、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虎泉站值班站长——江山。

___年7月5日晚至6日,武汉迎来梅雨季最强一次暴雨袭击,面临外洪内涝最艰难的时刻。强劲的降雨致使武汉地面交通一度陷入瘫痪,轨道交通则在此刻担负了起城市运输的重担。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

7月6日一早,作为站区防汛抢险小分队一员的江山一接到支援武昌火车站防汛抢险电话后就立刻动身赶往现场,但此时江山所住的南湖片区也发生了严重淹水情况,根本无任何交通工具可以出行。见此情形,江山没有抱怨、没有推脱,二话不说的直接从家开始淌水行走。最终,江山在淌水步行了一个多小时后于7:30分赶到了4号线武昌火车站,并没有片刻休息地立即加入了抗洪防汛工作中。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江山同志一直严于律己,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觉悟水平,树立起一名共产党员该有的模范带头作用。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江山同志都时刻铭记一名党员的责任和义务,身不正则令不行,在立足岗位的同时,竭力带领身边的人共同前进。

2、6月中旬以来连续不断的降雨,山洪爆发,道路阻断,南平地区进入了防汛抢险的紧急状态。

在抗洪抢险保通信的战斗中到处都能见到一个“瘸子”的身影不断地穿梭在抗灾抢险的第一线——他就是省公司优秀共产党员移动松溪分公司建维中心主任潘佐健同志。潘佐健同志在邮电分营前因工伤造成了大腿股骨骨折,目前两腿长短相差约4公分,走起路来一瘸一拐,人们习惯把他称为“瘸子”,是一个伤残七级的残疾人。

在抗洪抢险战斗中小潘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有多重。他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他一方面要积极筹集各种抢修通信材料和备品备件,另一方面又要负责调集抢修队伍,制订抢险方案,亲临故障现场指挥解决各种线路障碍。为确保公司通信畅通,近十几天来他没有安心的吃过一顿饭,也没有安稳的睡过一个觉;在险情发生时,大家总能在第一时间内看见他拖着伤残的左腿出现在抗灾的现场。

6月18日下午16:36分,由于山洪暴发导致汉福国干南平至建瓯光缆被毁全区除延平外通信全阻,为了及时抢通被洪水毁坏的线路小潘带领大家一直寸步不离地守侯在主机房进行调测,连续工作了9个多小时,直至19日凌晨零点35分抢通恢复通讯。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此时已是深夜1点多钟了,大家饥肠辘辘,这时大家才发觉晚饭还没有吃呢。

潘佐健同志就是以这样忘我的工作精神,积极奔赴在松溪分公司各抗灾抢修的第一线,哪里基站有问题,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哪里线路损坏,哪里就出现他指挥的声音,他就是以这样一种朴实的精神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英雄本色,他以坚守和奉献成功诠释了移动人的“责任”和“卓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人物事迹

全文共 420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6月1日,“东方之星”号客轮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水域翻沉。官东主动请缨加入海军工程大学抢险救援分队。6月2日抵达救援现场后,他第一个跳入水中,面对水流湍急、能见度极低的双重考验,官东首先在船舱内发现朱红美老人,他一边耐心安抚老人的情绪,一边帮她穿戴好装具,最终成功将其救出,这是第一位被成功救出的生还者。14时15分,官东再次下水,在机舱部位找到了船员陈书涵。面对体力严重透支,陷入绝望的陈书涵,官东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装备给了陈书涵,自己冒着生命危险仅靠轻潜装具支撑。撤退时,他身上的信号绳被缠住,危急之下,官东割断信号绳,与水面彻底失联。官东在黑漆漆的舱内摸索近20分钟,终于找到出舱口,怎料,一个暗流瞬间将他卷入深水区,而此时,装具里的氧气即将耗尽,官东果断丢掉所有装具,憋着一口气猛地往上游。由于上升速度过快,刚出水的官东双眼通红、鼻孔流血。面对大家的赞许,这个帅气的90后小伙儿,没有多言。因为在他看来,这是军人应有的担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女排颁奖词及事迹介绍:为国著功成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2016里约奥运赛场上,中国女排姑娘们团结一致,一路力克强敌,时隔12年重夺奥运冠军!女排精神,再次激励了亿万中国人!《感动中国》2016年度特别致敬,中国女排!

中国女排颁奖词: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女排在比赛中绝地反击,上演惊天逆转,她们比的是实力,拼的是意志,搏的是勇气。奋勇拼搏,决不放弃,这是女排精神,是激励中国前行的力量。

中国女排事迹介绍:在里约奥运上中国女排从出征奥运会之前的备受嘲讽与质疑,到一路奋勇夺冠,时隔12年重回世界之巅。是的,有一种信仰叫中国女排,在不可能中创造可能,对中国人来说,这种精神早已超越体育范畴,成为一种情结一直鼓舞着国人士气。中国女排秉承着这种精神真正意义上的让无数人热泪盈眶。不断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成为了中国女排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理念照耀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奔向远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抗日英雄人物事迹赵登禹

全文共 847 字

+ 加入清单

赵登禹(1898——1937),字舜臣,山东菏泽人。1914年加入冯玉祥的部队,后任冯的随身护兵。1926年参加北伐。1933年,任第29军第37师第109旅旅长,后任第132师师长。

1933年初,日本侵略军越过山海关,开始侵袭热河省,在3月4日攻占了承德后,开始向长城各口发动大举进攻。10日,日军逼近喜峰口。赵登禹率部星夜跑步急行军40华里,在日军之前抵达喜峰口孩儿岭,并将敌先头部队击退,在孩儿岭及口门一线稳定了前沿。为了有效消灭进攻阵地的敌军,赵登禹要求部队待敌进至百米之内,再突然出击,以手榴弹炸,用大刀砍。由于两军混杂,使敌飞机、大炮、坦克无法发挥作用。入夜,赵登禹又利用敌军警戒疏忽,率部从两翼迂回敌人侧后,进行包抄袭击,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死伤甚众。战斗中,赵登禹腿部被击伤,但仍裹伤出击率部众与敌肉搏相拼。激战数日,敌人多次攻击不果,锐气尽挫,中国军队取得喜峰口战役胜利。喜峰口战役,共歼灭日军五六千人,狠狠地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

全面抗战爆发后,7月下旬,日寇调集数以万计的日军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分别向北平、天津以及邻近各战略要地大举进攻。担任132师师长的赵登禹,率部抗击日军入侵,守卫北京城外的南苑。日军出动40余架飞机轮番轰炸阵地,并有3000人的机械化部队从地面发动猛烈攻击。132师将士在赵登禹的率领下,不畏强敌,奋勇抵抗。日军将中国军队切成数段,分割包围。部队孤军作战,在敌人炮火和飞机的狂轰滥炸下,损失惨重。赵登禹率部誓死坚守阵地,拼死抗击。

7月28日,在奉命向北平撤退途中,遭致日军伏击,壮烈殉国,牺牲时年仅39岁。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赵登禹等国ming党抗日将领,称赞他们在执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神圣任务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他们给了全中国人民以崇高伟大的模范。1937年7月31日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赠赵登禹为陆军上将。1945年后,北平市政府将北沟沿改名为赵登禹路,以示纪念。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人民政府对卢沟桥西道口的赵登禹烈士墓进行了多次修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感动中国2024人物事迹观后感

全文共 1207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节目如约而至,这批入选“感动中国”的人物,同往年一样,尽管他们岗位不同、经历不同、事迹不同,但他们的精神深深敲击着人们的心灵。他们身上呈现出的忠诚、敬业、担当、奉献、大爱等优秀品质,树立了一座座丰碑。

爱国奉献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而且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激励人们奋进新时代的光辉旗帜。爱国是崇高的,也是具体的,体现在一世一生中,落实在一言一行里。“感动中国”人物中“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放弃国外优厚条件,为开创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成为中国指挥核试验次数最多的科学家。把生命献给高原的植物学家钟扬,援藏16年,不仅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而且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奋进新时代,就要像“感动中国”人物那样,把爱国之情化作不懈奋斗的动力,以报国之志书写新时代的华美篇章,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添砖加瓦。

职业孕育事业,事业高于职业,只有把职业当事业来对待,才会激发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始终保持热情、充满感情、怀有激情。“感动中国”人物中守岛卫国的民兵夫妇王继才、王仕花,32年如一日,坚持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在没水没电、植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默默坚守,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其美多吉,在雪线邮路上工作了29年,行驶里程相当于绕赤道35圈,从未发生一次责任事故,圆满完成了每一次邮运任务;坚守三尺讲台的乡村教师张玉滚,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城市工作机会,回到家乡从教,一干就是17年,把青春奉献给大山里的孩子们。奋进新时代,就要像“感动中国”人物那样,始终把职业当成一种事业,把辛苦当成一种幸福,把爱岗敬业当成一种责任担当,尽职尽责,实干苦干,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篇章。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急关头豁得出来,是一种担当本色,也是一种责任自觉,体现出一种为党分忧、为国解难、为民帮困的境界。“感动中国”人物中不畏牺牲的排雷战士杜富国、勇斗歹徒的退伍军人吕保民、危急时刻安全降落的英雄机长刘传健,他们当国家利益和群众生命财产受到损害的紧要关头,都是不顾个人安危,英勇无畏,不畏艰险,勇挑重担,冲锋在前,毫不犹豫地为党和人民奉献一切,竭尽全力维护和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奋进新时代,就要像“感动中国”人物那样,面对大事难事勇于负责、敢于担当,面对艰难险阻不屈不挠、敢于斗争,做到平常时候能看出来、关键时刻迎难而上、生死关头勇往直前,以实际行动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当先锋、打头阵、做标兵。

奋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展示新作为,要从“感动中国”人物身上去汲取精神的营养、激发前行的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有为,努力做新时代的追梦人,奋力奔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感动中国2024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全文共 352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一段人生,不同故事,皆为净化灵魂的精神史诗,如一首如歌的行板,悠扬抒怀的大爱,缓缓地流入心田,滋养心灵。感动之中,有无名之火:该是政府的责任不应由弱势的个人凭爱心去承担。下面是yjbys作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视频:在央视播出,一位位让国人感动的面孔亮相荧屏,他们的故事温暖人心、催人泪下。其中,第一个出场的便是在南通家喻户晓的磨刀老人——吴锦泉。一身旧衣、肩背微弓、满脸风霜……老人踏着红地毯一出现,就赢得了现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吴锦泉,一位88岁高龄却仍在坚守老手艺的磨刀老人,而更可贵的坚守,则是数年如一日,将磨刀积攒下来的一枚枚硬币,捐给灾区和慈善机构。他每月生活费不过300元,而捐出的善款却超过了4万元。

吴锦泉《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词:

【吴锦泉 高节卓不群】

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

【人物事迹

2010年8月9日,吴锦泉收听广播时得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将磨刀挣来的硬币凑上1000元钱送给红十字会捐给灾区。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吴锦泉得知此消息后,将两年来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挣下的1966.2元辛苦钱,通过红十字会捐给灾区。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累计捐款37000多元钱。吴锦泉,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年过八旬,仅靠磨刀为生,生活并不富裕,老两口还住在三间破旧的瓦房里,但他关心社会,为村里修桥补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无保留地捐献出来。

今晚,磨刀老人的善举“感动中国”

今天8时不到,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村委会议室,数十名电视观众就早早地围坐在吴锦泉身旁,观看央视“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盛况。此刻,这位普通的农民不仅是观众中的主角,更是央视荧屏上的主人公——“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之一。

颁奖盛典的开场是专门为老人设计的,背景是老北京胡同。主持人白岩松和老人在街角相遇了,开始讲述他的爱心故事。

老人踏着红地毯第一个出现在屏幕中,敬一丹充满深情地宣读“感动中国”给老人的颁奖词:“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

当屏幕中的吴锦泉高高举起水晶奖杯接受致敬,小小的会议室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而老人却一如平常地谦虚:“我做的这些事很小,人们却给我了很高的荣誉,让我很感动。”

荣誉,对老人来说,是鼓励和认可,但更是一种责任和鞭策。今天上午,记者来到吴锦泉的家时,他推着装有窄条凳、磨刀石的自行车才刚刚做生意回来。“春节用刀多,生意好做些。这不,今天早上就有人打电话给我,让我去磨刀。”吴老说。

1月下旬,经过民主推荐、网络投票和最终评议,“感动中国”评选组委会最终从22名候选中人推举出当选人物,吴锦泉高票入选。受中央电视台之邀,23日,老人推着他的磨刀行头走进央视演播厅录制今晚播出的节目,并捧回了沉甸甸的心形奖杯。但回到南通,他便把奖杯小心翼翼地锁进木箱后,每天依然冒着严寒,骑着老旧的自行车,踏行几十公里,走街串巷磨菜刀、剪子。三块、四块地小心积攒着零钱,储存进他的慈善梦想中。

每月仅花300元,他却捐出4万多元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造成的巨大灾害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地震后第四天,南通红十字会募捐点,一位衣着陈旧的八旬老人走了进来,将随身携带的布包向募捐台上一倒,一堆硬币“哗啦啦”地倾泻出来。“我是一名党员。四川受灾,我心里很难过。这是我磨刀挣的钱。虽然我今年已经80岁了,但我身体还好,还能挣钱。这点心意捐给灾区人民。”

这名老人便是吴锦泉,一位走街串巷靠磨刀赚辛苦钱的手艺人。当天,他向四川灾区捐出了1002元。“我力量不大,否则还能多捐点。”握着空空的布袋,老人满脸歉意地说。

汶川地震凝聚了全国人民的爱心,让吴锦泉感受到了爱的力量。他,要做这种力量的传递者。

磨刀,是一门技术活,也是体力活。从62岁退休后操起磨刀旧手艺,吴锦泉送走酷暑、迎来寒冬,坚持了已26年。

“锵,锵锵……”在南通市港闸区一带,居民们只要听到清脆的“吊金龟”声(六片铁板串成的敲打器具),就知道是磨刀老人吴锦泉来了。接过居民送来的菜刀、剪刀,吴锦泉停下车子,支起窄条凳,摆好磨刀石,弓着腰,一丝不苟地磨了起来,“老人家的手艺特别好,我服装厂的剪刀都是送来给他磨。磨一次能用一年,价格还便宜。”港闸一家服装厂老板张郭平说。

从起初每磨一把刀收几毛钱,到现在不过三四块钱。吴锦泉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每天仅赚着几十元的微博收入。他生活十分简朴,青菜自己种,几乎没买过新衣服。每个月的生活费不过300元。他省吃俭用,却将磨刀积攒下的微薄收入,以及政府颁发的慰问金、奖金慷慨捐了出去。

孤残儿童需要帮助,他将1000元政府慰问金和316元磨刀收入捐给了红十字会;玉树地震第二天,他就蹬着自行车向募捐点捐去1000元;舟曲泥石流,老人又捐出一大堆硬币,共1001元;南通中华慈善博物馆筹建,他捐款3000元;雅安地震,他又将两大罐硬币捐给了灾区,近2000元……哪里有困难,哪里总能看到吴锦泉步履匆匆的脚步。近年来,吴锦泉共向灾区、孤残儿童、贫困家庭捐款达4万多元。

榜样的力量,满城爱心如泉涌

4万多元,对于那些大慈善家来说,也许微不足道,但对于靠磨刀为生的近9旬老人吴锦泉来说,几乎是倾其所有。老人的善举,一次又一次感动着社会。但他更像一盏烛光,召唤着无数胸怀善意的爱心人士,也感染了满城爱心犹如泉涌。

有吴锦泉为榜样,老人所在的五星村成立了“锦泉一元爱心社”。吴锦泉带头捐款3000元,还发动儿子捐款。村里的15家企业也自发捐出了3万多元,就连一些普通村民也加入到爱心捐献中来。目前爱心社救助资金达到5万多元,已救助39人次,向伤残、重症、贫困家庭发放救助款1.4万余元。“更多的人不一定向吴老一样去捐款,但可以在自己的工作中做贡献。他给村里带来一种精神,可以感染每一个家庭。”五星村党总支书记褚君芳说。

2012年,南通市红十字会还创建了“磨刀老人微公益基金”。吴锦泉个人捐款3000元,截止目前,基金已收到各界捐款15万余元,惠及60岁以上的特困老人、困难环卫工人、困难农民、贫困学子等人群。“磨刀老人”也被注册为江苏省首个公益商标。

就连吴锦泉踏着自行车外出磨刀时,人们也都认出这位就是用微薄收入慷慨行善的磨刀老人吴锦泉。不少人在磨刀时,特意给老人一张整钱:“吴爹爹,不用找了,我们都知道你是在做好事,挣的钱捐给了困难人群。你也算帮我捐一点。”对于这样的好心人,吴锦泉心里感动着,但他一定让人写下自己的名字,代为捐赠。

“我是一个磨刀的,也是一名慈善大使。通过我,希望能让更多的人成为有爱心的人。”吴锦泉说。如今,他是南通年纪最长的红十字志愿者。

“我要活到老,磨到老,捐到老”

今天上午,记者走进港闸区五星村。村里大多数人家洋房耸立、生活富足。但来到吴锦泉老人的家,却让人有些心酸。三间低矮的旧瓦房修了又修,老人已住了40多年。旧桌椅、旧被铺,家里几乎没有新的家具和值钱的生活电器;走进厨房,没见到半点肉丁,半只吃剩的煮山芋老人还不舍得扔;老人身上的衣服,还是补了又补的旧物。穿的黑裤子已经有39年了,还是出门时才舍得穿的行头。

物质生活寒酸,但放眼四周,墙上一帧帧老人获奖或接受国家领导人接见的照片,以及一块块奖杯,又填充着老人的精神世界,富足又让人敬仰。吴锦泉先后获得中国好人、中国公益良心奖、省道德模范等荣誉。“去年老伴去世了,就我一个人,吃自己种的菜,也花不了多少钱,能存下来多少,我就捐多少。”吴锦泉说。

他指着墙上挂着的一幅照片告诉记者,那是他2012年获得第七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楷模”荣誉时,在中南海接受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接见。当时他对总理说,自己要磨刀磨到90岁,做好事做到90岁!“现在政府接我定期到医院检查,视力、听力都很好,身体没问题。现在我要说,我磨刀肯定不止90岁,我要活到老,磨到老,捐款做好事到老。做点好事,这辈子的最后几步路也走的舒坦。”吴锦泉说。

继入围201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候选人后,吴锦泉又入围2015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候选人。央视发起网络投票以来,他的事迹感动了国内外无数观众。1月19日网络投票最后结果显示,吴锦泉共得票近300万票,在22名候选人中位居第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