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商场名人故事汇编6篇 作文四年级(精彩20篇)

《生门》是聚焦于每一个家庭都会面临的生育问题。开学吧小编整理了《生门》观后感,快来看看吧。

浏览

1192

作文

1000

关于道歉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455 字

+ 加入清单

廉颇蔺相如的将相和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名人故事作文

全文共 625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名人故事,我不曾了解,所以看不到他们究竟付出了多少,作了多少,所以,我利用假期时间,看了这本从妈妈学校借来的书---《大名人小故事》。

你知道飞机之父—莱特兄弟吗?那我来给你们讲讲他们的故事:莱特兄弟小时候喜欢放风筝,也喜欢做风筝。一次,他们发现老鹰会飞,是因为它有翅膀,而且是曲线的。他们也想装上翅膀飞起来。父亲送给它们一只纸做的蝴蝶,右手旋转藏在腹部的橡皮筋,朝天空一放,竟飞了起来,他们开始在他们的小仓库研究。他们的父母也相信一个数学家和一个发明家会搞出一点名堂的。

莱特兄弟不但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更实现了人类的梦想。现在,几乎所有的人都不会再嘲笑他们,没有谁会嘲笑他们当年那看似不可能的想法。成千上万的人幻想着自由的飞翔,然而,只有莱特兄弟首先做到了。因为他们不单单这样想,更努力的尝试着去做了。“勤奋、认真是成功的发动机;想象、创新是成功的桨。”

你可知消灭敌人的最好方法是什么吗?林肯作为美国的第16任总统,为我们找到了答案。看到这篇文章,给我感触颇大:一次,林肯参加一群年轻士兵的讨论,有的士兵认为,战争中最大困难是钱,有的则认为人才才最重要。然后讨论如何消灭敌人,有的认为使用先进武器,而有的则是摧毁敌方阵地。而林肯并未评论,他说:“非常简单”“让敌人成为你的朋友。”

我终于知道:消灭一个敌人的确少了一个对手,但从另一个意义上讲也少了一个伙伴。真正的胜者不是能打败敌人的人,而是能使敌人成为自己的朋友的人!

我相信这本书会给我众多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名人故事读书笔记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妈妈教我看了一本书叫《名人故事》,令我记忆犹新的是华人首富李嘉诚的这篇文章。

文章中讲述了李嘉诚出生于一和穷人家族,当时,为了躲避战争他们只好来到香港。李嘉诚苦苦找了一个星期的工作才有人收他当茶馆的伙计。他踏踏实实的工作,经过了几年的努力成为了一家塑料玩具厂的总经理,有自己用积蓄7000美元开了一家自己的公司。不久便有人来和李嘉诚合作,而且要求李嘉诚必须要找一位有钱的人为他担保,李嘉诚求遍了所有他认识的人,就是没有人肯为他担保。李嘉诚没有欺骗对方,诚实的告诉了这位外商,自己认识的人不多,并没有有钱人愿意为他担保。这位外商被他的诚实所打动,便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和李嘉诚合作。从那以后多有人都知道李嘉诚是个可信的人,都和他做生意,他在30岁时已经成为了亿万富翁!

我认为,李嘉诚能够成为华人首富并不是因为他出身尊贵而是靠他自己的诚实感动了所有人,让人们觉得他可信,都来和他做生意。在想想我们,每天都被一些谎言所迷茫,生活在一个虚假的世界里,没有真实的自我。我真心希望人们能够找到真实的自我,向李嘉诚一样,让人们相信你,这样,你才能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现代名人小故事:身残志坚张海迪的传奇一生

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海迪生于1955年,小名玲玲,山东济南人。5岁因患脊髓管瘤,高位截瘫,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并获得了硕士学位。1983年张海迪走上创作文学的道路,后成为山东创作协会一级作家并且是山东作家协会副主席。

5岁时张海迪因患脊髓管瘤而不能上学,但她非常想学习,恨不得跳出病魔的“控制范围”。一天玲玲终于挎不住心中的渴望,她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上学。”话刚说完,妈妈的眼泪夺眶而出:“孩子,妈妈和爸爸会让你学到知识的!”玲玲不能上学,家里又请不起教师,妈妈爸爸下班后便亲自教她。

有一次,她感到非常疲倦,连作业都无力完成(家庭作业),就对妈妈说:“这些作业我明天再做行吗?”妈妈却正重地对她说:“今天的事今天做完。”听了妈妈的话,玲玲明白到学习贵在坚持和自觉,绝不能拖拉。

学习知识的决心让这位钢铁战士傲视一切苦难,经过多年的努力,张海迪不但能够阅读英文版的报刊和文学作品,还能翻译许多长篇小说;不仅能够像其它人一样学习丰富的知识,还成为一位著名的作家。她的作品〈〈轮椅上的梦〉〉给了无数奋进中的人以无尽的力量。

在我们周围,还有许许多多个像张海迪的人,我们应该学习他们做一个生活强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名人励志小故事大全

全文共 212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当人生路上遇到一些坎坷,难免会沮丧萎靡,这个时候请多想想那些成功人士的曲折之路,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成功必须冲破障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名人励志故事大全,欢迎大家参考!

《廖昌永》(篇一)

廖昌永——这一响铛铛的名字,为我们中国人在世界歌唱家中搏得了地位,你可知道他原来是农民的儿子。

廖昌永7岁那年,父亲病故了,这对本来就十分贫困的廖昌永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上学后,廖昌永渐渐地喜欢上了音乐,他对音乐的最初了解,来自于农村的大喇叭,每天清晨村头电线杆的喇叭里传出的歌声,如同细雨一样,滋润着他那颗热爱音乐的心。

从此,廖昌永不放弃任何学习音乐的机会。虽然他也曾失败过,但音乐那优美的旋律一次次漫湿了他枯干的心灵,最终他从阴影中走出来了,成为一个着名的男高音歌唱家。

《坚持》(篇二)

坚持到底的最佳实例可能就是亚伯拉罕·林肯。如果你想知道有谁从末放弃,那就不必再寻寻觅觅了!生下来就一贫如洗的林肯,终其一生都在面对挫败,八次竞选八次落败,两次经商失败,甚至还精神崩溃过一次。

好多次,他本可以放弃,但他并没有如此,也正因为他没有放弃,才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此路艰辛而泥泞。我一只脚滑了一下,另一只脚也因而站不稳;但我缓口气,告诉自己,“这不过是滑一跤,并不是死去而爬不起来。”——林肯在竞选参议员落败后如是说。

《创造奇迹》(篇三)

法国名画家纪雷有一天参加一个宴会,宴会上有个身材矮小的人走到他面前,向他深深一鞠躬,请求他收为徒弟。纪雷朝那人看了一眼,发现他是个缺了两只手臂的残废人,就婉转拒绝他,并说:“我想你画画恐怕不太方便吧?”

可是那个人并不在意,立刻说:“不,我虽然没有手,但是还有两只脚。”说着,便请主人拿来纸和笔,坐在地上,就用脚趾头夹着笔画了起来。他虽然是用脚画画,但是画得很好,足见是下过一番苦功的。在场的客人,包括纪雷在内,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纪雷很高兴,马上便收他为徒弟。这个矮个子自从拜纪雷为师之后,更加用心学习,没几年的工夫便名扬天下。他就是有名的无臂画家杜兹纳。

启示:没有手竟然能成为画家,岂不是很不可思议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排除万难的毅力和恒心,你就能创造奇迹,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只要努力、才会出现奇迹。

《是蝴蝶,就不怕翅膀上的雨水》(篇四)

3岁那年,她的父母离婚了。因为家庭的贫困,加上血统的原因,一家人备受歧视。母亲带着她过着四处漂泊的生活,她们因无法支付租金而寄宿在朋友家的地板上。

即使是这样,她却从未掉过眼泪。因为母亲曾是一名歌剧演唱家,小小年纪的她受母亲影响,4岁时,就迷恋上了音乐,常常跟在母亲身后学唱歌。

上学后的她,学习成绩并不优秀。一次测试,她的数学得了6分,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责备了她,但她却理直气壮地站起来,说:“数学对于我没用,以后我要当歌星。”此语一出,立刻遭到了同学们的嘲笑,在同学的嘲笑声中,她紧紧地握紧了拳头。

13岁起,她开始了音乐创作,14岁,她找到了几个录音棚,担任他们的后备试音歌手。高中毕业,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带着稚嫩的梦想,到了纽约。

刚到纽约时,她只能在酒吧里做招待,与人合租狭小的房子,自己常常在客厅地板上铺一张床垫过夜;她每周常常只能靠一包干酪通心粉艰难度日,在经济极为拮据的几个月,她甚至只能靠附近熟食店老板施舍的硬面包和冰水填饱肚子。

然而她没屈服,在昏暗的灯光下,她不停地写歌,写到手发麻,累得趴在桌上睡着了。她热切地盼望着有一份合约,出一张唱片。然而她跑遍了纽约街头所有的唱片公司,都被拒绝在门外。

18岁时,她终于在一家热门的俱乐部获得了登台表演的机会,她的完美的嗓音和创作才华渐渐为人注意,哥伦比亚唱片公司以35万美元的合约成功将她揽入旗下。35万美元,对于她是一个天价,那一刻,她热泪盈眶。

她很快在公司崭露头角,为公司创下排行榜的十大热门歌曲。她的歌曲也越来越成熟,而形象也变得性感自信,她频频出现在各大杂志的封面。这些杂志认为她在音乐和形象上的转变带动了整个乐坛的潮流,并将此种潮流命名为“蝴蝶效应”。20岁,她就获得了格莱美音乐大奖最佳女歌手,此后的10年间,她在世界音乐大奖、全美音乐奖、灵魂列车音乐奖、美国作曲家协会奖、欧洲音乐白金奖等大奖上收获颇丰。

然而,就在她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了。30岁时,她与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分道扬镳,只得寻找新的公司,但不幸的是,两年后,新公司也决定终止她的合约。原因是他们认为她失恋后,精神上出现了问题。

那时的她备受争议,然而在低谷中的她没有放弃音乐,她坚信,是蝴蝶,就不怕翅膀上的雨水。

一年后,她与环球唱片公司旗下的Island唱片签下合约。在新公司,她很受赏识,两年后,她凭借新专辑重新回归到乐坛的巅峰。这张专辑的销售量位居当年全球销量第二位,国内冠军。此后她的歌曲一直在各大音乐榜单上排名第一,她的歌曲受到全世界各地乐迷的喜爱,她因此被称为流行乐坛天后。

蝴蝶有一个特点,它的翅膀上布满了鳞片,鳞片中含有大量的脂肪,仿佛给蝴蝶穿上了一件“防水雨衣”。她一直相信自己是一只美丽的蝴蝶,雨再大都不会打湿为梦想而飞的翅膀。终于,她成功了,迎来了自己绚丽的春天,她就是玛丽亚·凯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名人哲理故事

全文共 591 字

+ 加入清单

《把我的笔记本还给我》

法国作家雨果中学时代是个“诗歌迷”。在他的书桌抽屉里,藏着一大摞写满诗歌的笔记本。他视这些笔记本为宝贝,每当离开教室的时候,总要给抽屉上好锁,唯恐笔记本会“不翼而飞”。

在雨果读书的中学里,有两个思想保守的人物。一个是校长高底埃,另一个是数学老师德高特。他俩都反对学生写诗,认为这是“非分”的事。尤其是那个德高特,经常偷偷监视学生的行动。只要发现哪个学生稍有“不轨”,准要到高底埃校长那儿告上一状。

有一天晚上,雨果突然发现自己书桌的锁被人撬开,笔记本一本也不见了。他大惊失色,急得直跺脚,心想,这事准是厌恶的德高特干的。

雨果果然没有猜错。第二天,他被人叫进校长办公室。一进门,只见高底埃和德高特正襟危坐,脸色阴沉,桌子上放着一摞笔记本。没等雨果开口,德高特先质问起来:“学校曾三令五申,学生不准写诗。你怎样胆敢违抗呢?”

“可谁允许你撬别人的锁?”雨果反问一句。

德高特简直不坚信自己的耳朵了,没想到小小的雨果竟敢和自己顶嘴。

“你想被学校开除吗?”“把我的笔记本还给我!”高底埃和德高特面面相觑。他们心中火冒三丈,但又不想把矛盾激化。“拿走你的笔记本吧!”高底埃无可奈何地说,之后,又讲了一套学生应当循规蹈矩的大道理。但雨果仍然认为,学生写诗是没有错的。他拿起桌上的笔记本,一言不发地离开了校长办公室。

哲理:人的一生总该有自己的坚持,这是一种信仰,是生活给予的勇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美国名人故事作文400字

全文共 379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丹尼尔·卡尼曼将心理学的知识引入经济学,并因此获得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卡尼曼得出的结论看上去颇为荒谬,甚至违反直觉。1996年,卡尼曼做了一个最为有名的实验,他研究了682名做结肠镜检查的患者。他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病人的结肠镜检查稍做延长,即检查结束后,先不抽出管子,而是静静地放一会儿,这时候病人会感到不舒服,但已没什么大痛。做延长检查的病人(不管开始阶段有多么痛苦)事后都反应不错,觉得下次选择还是要选结肠镜而不是钡餐和X光。而那些没有延长检查时间的病人下来后则大叫:“真像下地狱啊。”

卡尼曼由此得出结论:“我们在评价某种经验时,有一个时间长短的因素。也就是说,最后阶段的痛苦(或欣悦)程度决定了我们对整个事件的记忆与评价。这对我们预期某种决策以及每天利用这一“捷径”做出上百个决定极为有用。

[美国名人故事作文4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名人谈读书的故事

全文共 2447 字

+ 加入清单

我今年八十七岁了,从七岁上学起就读书,一直读了八十年,其间基本上没有间断,不能说对于读书没有一点经验。我所读的书,大概都是文、史、哲方面的,特别是哲。我的经验总结起来有四点:

(1)精其选。

(2)解其言。

(3)知其意。

(4)明其理。

先说第一点。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真是多极了,真是浩如烟海,但是,书虽多,有永久价值的还是少数。可以把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仅供翻阅的。所谓精读,是说要认真地读,扎扎实实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所谓泛读,是说可以粗枝大叶地读,只要知道它大概说的是什么就行了。所谓翻阅,是说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不要一句话一句话地读,也不要一页一页地读。就像看报纸一样,随手一翻,看看大字标题,觉得有兴趣的地方就大略看看,没有兴趣的地方就随手翻过。听说在中国初有报纸的时候,有些人捧着报纸,就像念五经四书一样,一字一字地高声朗诵。照这个办法,一天的报纸,念一天也念不完。大多数的书,其实就像报纸上的新闻一样,有些可能轰动一时,但是昙花一现,不久就过去了。所以,书虽多,真正值得精读的并不多。下面所说的就指值得精读的书而言。

怎样知道哪些书是值得精读的呢?对于这个问题不必发愁。自古以来,已经有一位最公正的评选家,有许多推荐者向它推荐好书。这个选家就是时间,这些推荐者就是群众。历来的群众,把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书,推荐给时间。时间照着他们的推荐,对于那些没有永久价值的书都刷下去了,把那些有永久价值的书流传下来。从古以来流传下来的书,都是经过历来群众的推荐,经过时间的选择,流传了下来。我们看见古代流传下来的书,大部分都是有价值的,我们心里觉得奇怪,怎么古人写的东西都是有价值的。其实这没有什么奇怪,他们所作的东西,也有许多没有价值的,不过这些没有价值的东西,没有为历代群众所推荐,在时间的考验上,落了选,被刷下去了。现在我们所称谓“经典著作”或“古典著作”的书都是经过时间考验,流传下来的。这一类的书都是应该精读的书。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发展,这些书之中还要有些被刷下去。不过直到现在为止,它们都是榜上有名的,我们只能看现在的榜。

我们心里先有了这个数,就可随着自己的专业选定一些须要精读的书。这就是要一本一本地读,所以在一个时间内只能读一本书,一本书读完了才能读第二本。在读的时候,先要解其言。这就是说,首先要懂得它的文字;它的文字就是它的语言。语言有中外之分,也有古今之别。就中国的汉语笼统地说,有现代汉语,有古代汉语,古代汉语统称为古文。详细地说,古文之中又有时代的不同,有先秦的古文,有两汉的古文,有魏晋的古文,有唐宋的古文。中国汉族的古书,都是用这些不同的古文写的。这些古文,都是用一般汉字写的,但是仅只认识汉字还不行。我们看不懂古人用古文写的书。这叫语言文字关。攻不破这道关,就看不见这道关里边是什么情况,不知道关里边是些什么东西,只好在关外指手划脚,那是不行的。我所说的解其言。就是要攻破这一道语言文字关。当然要攻这道关的时候,要先作许多准备,用许多工具,如字典和词典等工具书之类。这是当然的事,这里就不多谈了。

中国有句老话说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意思是说,一部书上所写的总要比写那部书的人的话少,他所说的话总比他的意思少。一部书上所写的总要简单一些,不能像他所要说的话那样罗嗦。这个缺点倒有办法可以克服。只要他不怕罗嗦就可以了。好在笔墨纸张都很便宜,文章写得罗嗦一点无非是多费一点笔墨纸张,那也不是了不起的事。可是言不尽意那种困难,就没有法子克服了。因为语言总离不了概念,概念对于具体事物来说,总不会完全合适,不过是一个大概轮廓而已。比如一个人说,他牙痛。牙是一个概念,痛是一个概念,牙痛又是一个概念。其实他不仅止于牙痛而已。那个痛,有一种特别的痛法,有一定的大小范围,有一定的深度。这都是很复杂的情况,不是仅仅牙痛两个字所能说清楚的,无论怎样罗嗦他也说不出来的,言不尽意的困难就在于此。所以在读书的时候,即使书中的字都认得了,话全懂了,还未必能知道作书的人的意思。从前人说,读书要注意字里行间,又说读诗要得其“弦外音,味外味”。这都是说要在文字以外体会它的精神实质。这就是知其意。司马迁说过:“好学深思之士,心知其意。”意是离不开语言文字的,但有些是语言文字所不能完全表达出来的。如果仅只局限于语言文字,死抓住语言文字不放,那就成为死读书了。死读书的人就是书呆子。语言文字是帮助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棍。既然知道了那个意思以后,最好扔了拐棍。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得意忘言”。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过河拆桥是不道德的事。但是,在读书中,就是要过河拆桥。

上面所说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之下,还可再加一句“意不尽理”。理是客观的道理;意是著书的人的主观的认识和判断,也就是客观的道理在他的主观上的反映。理和意既然有主观客观之分,意和理就不能完全相合。人总是人,不是全知全能。他的主观上的反映、体会和判断,和客观的道理总要有一定的差距,有或大或小的错误。所以读书仅至得其意还不行,还要明其理,才不至于为前人的意所误。如果明其理了,我就有我自己的意。我的意当然也是主观的。也可能不完全合乎客观的理。但我可以把我的意和前人的意互相比较,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这就可能有一个比较正确的意。这个意是我的,我就可以用它处理事务,解决问题。好像我用我自己的腿走路,只要我心里一想走,腿就自然而然地走了。读书到这个程度就算是能活学活用,把书读活了。会读书的人能把死书读活;不会读书的人能把活书读死。把死书读活,就能把书为我所用,把活书读死,就是把我为书所用。能够用书而不为书所用,读书就算读到家了。

从前有人说过:“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自己明白了那些客观的道理,自己有了意,把前人的意作为参考,这就是“六经注我”。不明白那些客观的道理,甚而至于没有得古人所有的意,而只在语言文字上推敲,那就是“我注六经”。只有达到“六经注我”的程度,才能真正地“我注六经”。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名人故事作文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李阳祖籍山西,出生于祖国大西北的新疆乌鲁木齐。其父母六十年代大学毕业后响应党的号召志愿支援边疆建设。李阳中学的学习状况不很理想,高三期间因对学习失去信心曾几欲退学,自新疆实验中学勉强考入兰州大学工程力学系。大学一二年级李阳多次补考英语。

为了彻底改变英语学习失败的窘况,李阳开始奋起一博,他摒弃了偏重语法训练和阅读训练的传统,另辟蹊径,从口语突破,并独创性将考试题变成了朗朗上口的句子,然后脱口而出。经过四个月的艰苦努力,李阳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一举获得全校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李阳,绝对是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榜样。基础差不要紧,笨鸟先飞嘛,关键是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起学好英语的自信心:人家可以讲一口流利、纯正、地道的英语,我们也一定能!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全文共 353 字

+ 加入清单

孔融(公元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为当时著孔融小时候家里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

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

孔融四岁,知道让梨。上让哥哥,下让弟弟。大家都很称赞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于名人鲁迅的读书故事

全文共 1468 字

+ 加入清单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名人故事鲁迅读书的故事》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看作宝贝一样。

还在进“三味书屋”前,他在自己的启蒙老师——一位远房叔祖父那里看了不带图的书。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怪物……可惜一时找不到了。这么一部有趣的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把他的保姆长妈妈也感动了。长妈妈不识字,她探亲回来时,就设法给鲁迅买回了这部书。一见面,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鲁迅,高兴地说:“哥儿,有画的《山海经》,我给你买来了!”

一听这消息,鲁迅欣喜若狂,赶紧把书接过来,打开纸包看了起来。

这是鲁迅最初得到的心爱的书。后来,识字渐渐多起来了,他就自己攒钱买书。过年,鲁迅得到压岁钱后,总是舍不得花,攒起来买书看。

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显然,抄书使他得益匪浅。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连的。

鲁迅小时候对书籍特别爱护。他买回书来,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问题,一定要到书店去调换。有些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

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脏桌子上是不放书的,脏手是不翻书的。他最恨用中指或食指在书页上一刮,使书角翘起来,再捏住它翻页的习惯。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子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

鲁迅小时候养成的爱书如宝的好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账统计”,从1912年至1939年,就有九千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鲁迅生于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城内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士大夫家庭。鲁迅原名周树人,英年早逝,他是中国现代着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自幼聪颖勤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的一所着名的私塾,鲁迅十二岁时到三味书屋跟随寿镜吾老师学习,在那里攻读诗书近五年。鲁迅的坐位,在书房的东北角,使他用的是一张硬木书桌。现在这张木桌还放在鲁迅纪念馆里。

鲁迅十三岁时,他的祖父因科场案被逮捕入狱,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他经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然后再在药店给父亲买药。有一次,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和药店,回来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老师看到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十几岁的学生,还睡懒觉,上课迟到。下次再迟到就别来了。”

鲁迅听了,点点头,没有为自己作任何辩解,低着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地许下诺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

以后的日子里,父亲的病更重了,鲁迅更频繁地到当铺去卖东西,然后到药店去买药,家里很多活都落在了鲁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当铺和药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课。虽然家里的负担很重,可是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每当他气喘吁吁地准时跑进私塾,看到课桌上的“早”字,他都会觉得开心,心想:“我又一次战胜了困难,又一次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

后来父亲去世了,鲁迅继续在三味书屋读书,私塾里的寿镜吾老师,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老师的为人和治学精神,那个曾经难鲁迅留下深赢得记忆的三味书屋和那个刻着“早”字的课桌,一直激励着鲁迅在人生路上的继续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从一粒米的成功王永庆名人故事

全文共 109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读]王永庆成功的例子说明,不要以为创造就非得轰轰烈烈、惊天动地。把一粒米这样细小的工作做好同样也是一种创造。

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一家米店。

那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竞争非常激烈。

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很小的铺面。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更谈不上知名度了,没有任何优势。在新开张的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刚开始,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一天下来,人不仅累得够呛,效果也不太好。谁会去买一个小商贩上门推销的米呢?可怎样才能打开销路呢?王永庆决定从每一粒米上打开突破口。

那时候的台湾,农民还处在手工作业状态,由于稻谷收割与加工的技术落后,很多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杂在米里。人们在做饭之前,都要淘好几次米,很不方便。但大家都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王永庆却从这司空见惯中找到了切入点。他和两个弟弟一齐动手,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捡出来,然后再卖。一时间,小镇上的主妇们都说,王永庆卖的米质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烦。(励志文章)

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米店的生意日渐红火起来。

王永庆并没有就此满足。他还要在米上下大功夫。那时候,顾客都是上门买米,自己运送回家。这对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就是一个大大的不便了。而年轻人又无暇顾及家务,买米的顾客以老年人居多。王永庆注意到这一细节,于是主动送米上门。这一方便顾客的服务措施同样大受欢迎。当时还没有“送货上门”一说,增加这一服务项目等于是一项创举。

王永庆送米,并非送到顾客家门口了事,还要将米倒进米缸里。如果米缸里还有陈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把米缸擦干净,再把新米倒进去,然后将旧米放回上层,这样,陈米就不至于因存放过久而变质。王永庆这一精细的服务令顾客深受感动,赢得了很多的顾客。

如果给新顾客送米,王永庆就细心记下这户人家米缸的容量,并且问明家里有多少人吃饭,几个大人、几个小孩,每人饭量如何,据此估计该户人家下次买米的大概时间,记在本子上。到时候,不等顾客上门,他就主动将相应数量的米送到客户家里。

王永庆精细、务实的服务,使嘉义人都知道在米市马路尽头的巷子里,有一个卖好米并送货上门的王永庆。

有了知名度后,王永庆的生意更加红火起来。

这样,经过一年多的资金积累和客户积累,王永庆便自己办了个碾米厂,在最繁华热闹的临街处租了一处比原来大好几倍的房子,临街做铺面,里间做碾米厂。

就这样,王永庆从小小的米店生意开始了他后来问鼎台湾首富的事业。

最终:他把台湾塑胶集团推进到世界化工业的前50名。(名人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成功名人小故事

全文共 2251 字

+ 加入清单

社会上有为数众多的名人,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功。在他们的人生历程中,发生过许多故事,其中一些故事让我们深刻,下面为大家分享了成功名人的小故事,欢迎借鉴!

名人成功励志小故事篇1:曼德拉:

从小就追求正义和理想。曼德拉是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他同南非种族隔离制度进行了几十年不屈不挠的斗争,赢得了全世界人的支持和喝彩。因此,有人说,曼德拉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曼德拉的反抗精神、对正义和理想的追求在童年时期就已初露端倪。

曼德拉出生在一个小村庄,9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从小曼德拉就经常目睹当地大酋长在解决部落争端过程中被白人政府的法律所约束,他逐渐萌发了寻求正义和平等的理想。年纪更大一些后,他多次领导同学抗议学校的白人法规,甚至因领导学生运动而被除名。在一次次的“斗争”中,曼德拉逐渐立下志愿:要为南非的每一个黑人寻求真正的公正。

名人成功励志小故事篇2:卡莉·菲奥里纳:

从母亲那里受益匪浅。惠普前任女掌门卡莉。菲奥里纳曾是男性主导的硅谷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精明强干、坚忍不拔的卡莉曾两度荣登财富“最有权威的女企业家”榜首,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卡莉从小就受母亲影响,从母亲那里学到了坚强、博学和热爱生活,并受益一生。

卡莉出生于美国得州一个带有欧洲血统的家庭。父亲是联邦法院的法官,母亲则是一位艺术家。在童年的卡莉心中,母亲一直是她最崇敬的人。母亲热爱生活,教卡莉做人的道理,使卡莉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卡莉童年时代随父母游历了不少国家,不仅开拓了眼界,更培养了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这对她成为一个有勇气、有魄力、自信并热爱生活的人也不无影响。

名人成功励志小故事篇3:莫扎特:

一个天资聪慧的神童。莫扎特被公认为音乐史上的神童,他很早就显露出了在音乐方面的非凡天赋和卓绝才能。从莫扎特的童年中,你能看到一个孩子对待音乐的积极心态,对艺术事业的执著追求。虽然不能人人皆为天才,但对广大孩子来说,“神童莫扎特”绝对是具有传奇色彩、又值得学习的好榜样。

小时候,莫扎特常常走到钢琴前面,按着琴键细听,并努力弹出他曾经听到过的音乐。一次,莫扎特的父亲和朋友一起回家,看到4岁的莫扎特正坐在桌旁写东西。父亲问他在干什么,莫扎特说他正在写钢琴协奏曲。父亲把五线谱纸拿过来一看,激动得流出了眼泪,他对朋友说:“你看,他写的这些又正确又富有意义啊!”天资加上勤奋和用心,这就是神童莫扎特!

名人成功励志小故事篇4:约翰逊:

约翰逊博士,他的父亲经营一个大旧书摊。有一次,距离不远处有个节目,大家都去赶集,这天正下着雨,他的父亲想要约翰博士分一部份书籍,运到赶集的地方去贩卖。他的父亲接连呼唤他三次,要他去,可是约翰逊博士这时正专心阅读一本又厚又大的书,竟假装听不见,也不理睬,父亲叹了一口气,只得自己亲自去了。这时候,约翰逊博士年十八岁。五十年后,有一天中午十一时,当地人看见这个体态臃肿的老年人,跪在街心,他把帽子夹在腋下,拐杖放在一边,低头跪在太阳下,热泪直流。这时约翰逊博士业已成名,大家都来看他,他对大家说:五十年前的同一天,同一时刻,我不听父亲的话,现在我跪在这里忏悔!

名人成功励志小故事篇5:卓别林:

卓别林能编,能导,能演,是不可多得的全能影人。有一次,他召开影片摄制会议,一只苍蝇在他四周绕着圈子飞。起初他用手打几下,没有打到,就要了一个苍蝇拍。会议进行中,他就握着苍蝇拍,摆出打苍蝇的姿态,眼睛狠狠地望着那苍蝇。可是打了三次,都没有打到。后来苍蝇就在他面前的桌上,他慢慢地拿起苍蝇拍,正要作死命一击时,忽然放下手中武器,让苍蝇飞走。旁边在座的人看了,就说:为什么你不把它打死?这位谐星耸了耸肩,说:这只不是方才那只!

名人成功励志小故事篇6:贝克汉姆:

从“赌局”中领悟父亲的良苦用心。有谁统计过,贝克汉姆在球场上到底吸引过多少人的目光?每当这位世界顶级球星的身影出现在球场,无数的尖叫声立刻响遍全场,相机快门也闪个不停。小贝从3岁就开始踢球,尽管那时还是“玩”球多于“练”球,但父亲一直苦心培训他,顽皮的他渐渐奠定了对足球事业的热爱。

上小学时,小贝跟父亲之间甚至还约定了一个常规“赌局”:如果小贝能站在禁区边不助跑射门,每次把球踢中门柱,就能从父亲那儿赚到50个便士。总是赢到零花钱的小贝很开心,直到长大成人后他才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名人成功励志小故事篇7:牛顿:

牛顿研究学问非常专心。有一次,朋友请客,席间,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于是叮嘱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见牛顿回来,只好去看个究竟。原来牛顿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项实验的做法,到家后,就一头栽进实验室,做起实验,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一乾二净。又有一次,他饿了,煮鸡蛋吃,却一边想问题,一边把鸡蛋放进锅子中,等问题解决了,想吃鸡蛋时,揭开锅盖,捞起的竟是自己的怀表。

名人成功励志小故事篇8:希拉里:

有领导能力的小姑娘。伶牙俐齿?勇敢智慧?咄咄逼人?人们对希拉里似乎总是褒贬不一,但有一点你无法否认,她绝对是世界第一流的女政治家。希拉里丝毫不比老公克林顿逊色,她不仅从小成绩优秀,出类拔萃,还表现出了极强的领导和社交能力。

希拉里出生于芝加哥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4岁时的一件事锻炼了小希拉里坚强的意志和决断力。当时,社区中有个霸道的小女孩总是欺负希拉里,希拉里很害怕,泪流满面地向母亲诉苦。母亲告诉希拉里,若遭到欺负,就一定要毫不畏惧地还击。小希拉里的确这样做了。此后,希拉里天赋的领导才能日渐显露,她身旁很快聚集了一大帮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四年级作文成长的故事_[第七单元]成长的故事600字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童年,多么让我留恋!可它却用层层烟雾,将我遮住。童年,多么令人回味!可它却像一片片羽毛,越飘越远。偶然间,我采了一串童谣放在口中。啊!那正是我的童年,它像一串糖葫芦,又酸又甜! 记得那年,我只有六岁,每次看到爸爸喝啤酒时那陶醉的神情,就禁不住也想喝上一口过过瘾。但每回爸爸都摇摇头说:“这东西小孩可喝不得,喝了会‘醉人’的。”爸爸越是那样说,我越认为那是好东西。

有一天,家中只有我一人。机会来了,我赶紧拿出一瓶“三得利”啤酒,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用开酒器打开了瓶盖,倒入小杯。而后,学着爸爸的样子,猛喝了一口。啊呀呀!这味道又苦又涩,怎么和我想像的完全不一样!也许多喝几口才能尝到甜头,我不由得安慰起自己来。又喝了几口后,糟糕,我感觉人像是浮了起来,头重脚轻,浑身乏力。就在这时,妈妈回来了,她见我满脸通红,再看看那只剩下一半的酒瓶,什么都明白了。

“什么不好学,竟学你爸爸身上的坏习惯!洗洗脸,睡觉去!”妈妈气不打一处来,板着脸,严肃地说道。 那天,我一连睡了十三个小时,醒来之后还觉得头晕,恶心呢,就像刚生过一场大病似的,唉,原来!这就是‘醉人’呀!我别提有多后悔啦! 虽然它只是我成长故事中的一个小插曲,但是我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大人说不能碰的东西,小孩最好别碰,否则,只能自讨苦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成长的故事四年级作文600字

全文共 635 字

+ 加入清单

成长是一碗香喷喷的炒饭;成长是赢得比赛的奖品;成长是独自走出黑暗之路;成长是战胜困难时的喜悦……

记得我六岁那年,特别怕黑,一到下午,就胆小如鼠。那天,因为妈妈和爸爸要到医院做体检,我做完功课,赶紧对要走的爸爸妈妈说:“爸妈,能不能带我去呀!”“不行,马上考试了,你得在家好好复习,好好做练习。”说完,就扬长而去了。

老虎不在家,猴子称霸王,爸爸妈妈刚出门,我就独自乐了起来,打开电视,拿出一堆零食,边吃边看电视的日子真是逍遥呀!电视看完后我便玩起了“吃鸡”游戏,一下午的时间,我玩得昏天暗地。“咕噜……咕噜……”苍天啊,我的肚子怎么这么饿,我一看手表,什么,已经六点了,怪不得肚子这么饿。我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什么吃的都没有,最后,我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我要做一顿属于我的下午饭。

我进了厨房,从冰箱里小心翼翼地拿出来了鸡蛋、西红柿、小白菜。我把鸡蛋磕出了一条小裂缝,到出鸡蛋液搅拌均匀。然后在锅里倒了一点水,给它烧开,把西红柿放锅里烫了烫,把它的皮给去掉,切成一块块的,接着把白菜洗了一下,把它切成块,放进锅里,开始煮。我又从柜子里端来了油,在另外一个锅里倒了油,把鸡蛋和西红柿倒了在锅里,学着妈妈的样子,翻炒起来。啊!一滴油不小心烫到了我的手,好疼,我拿出创可贴,贴在了上面。忍着疼痛炒完菜,最后尝了一口,哇,味道还不错咦!吃着香喷喷的饭好开心呀!

时间老人,它牵着我的手,带我走过了美好的时光,这件事虽然过去很久了,但我依然不能忘怀,每次想起那美味,我的心里都美滋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名人故事之安徒生的身世之谜

全文共 876 字

+ 加入清单

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生前曾自述出身寒微。但据丹麦历史学家佐格孙表示,安徒生的生父可能是丹麦国王克里斯迪安八世,安徒生实际上是个“落难王子。”

据说丹麦克里斯迪安八世未登基前,曾与民间一少女私恋,生下安徒生后却被迫分手,安徒生交由一个女管家抚养。身为安徒生母校斯莱兹镇学校校长的佐格孙翻阅档案,发觉安徒生并未正式登记入学,因为他并没有出生证明书,直到17岁时才补领了一张出生证。他也不象普通孩子出生受洗,由教士签署出生证明,而是由一个警官代为签字。同时,安徒生的学习课程与专门为王室成员安排的一样,所交的学费也比普通学生高一倍。

安徒生生前所提供的个人资料声称,他在1805年出生于奥登斯市的贫民区,那时父母才结婚两个月,父亲是个鞋匠。11岁时父亲病故,母亲改嫁。安徒生从此到处飘泊,做过多种行业的学徒。14岁时到哥本哈根谋生,在丹麦皇家剧院当临时演员,因为失声被辞退,所写剧本又被退回。幸得剧院一名导演同情,资助读完中学、大学,然后开始从事创作,24岁才有处女作在剧院演出。成名后,收入仍仅够糊口。1875年逝世。终其一生,未曾有过真正安逸的生活。

但是1975年由布斯铎写的《安徒生传记》,却对此表示怀疑,认为安徒生隐瞒了身世的真相。佐格孙更详细指出,安徒生并非生于奥登斯,而是生于布洛霍姆市的古堡,母亲葛洁是当时尚属王储的克里斯迪安八世之情妇。安徒生成长过程中,一直受到王室暗中的照顾,5岁就与王孙一同嬉玩;他在斯莱兹镇上学时,王储经常探访他。他无权无势,成名前却被“皇家剧院”长期聘用。吃苦之说,纯粹是为掩人耳目而编造出来的。

据说,安徒生童话大部分根据他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创作。《丑小鸭》和《皇帝的新装》等故事,一向被认为取材于安徒生的一些亲身经历。提出安徒生是“流落民间王子”的人士,又举出一个例子:

在《安徒生童话集》里有一个故事讲述一名鞋匠与一个洗衣女工相恋,生下一个貌丑的儿子,却不能自行抚养,丑儿孤苦伶仃,幸获天使照顾,长大后发了财,成为名流。结局时丑儿的身世大白,原来他是国王的私生子。安徒生自称是鞋匠之子,由此看来这个故事确实有他本人的影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想出名名人故事

全文共 325 字

+ 加入清单

有个年轻人,不愿做艰苦的工作,却整日想入非非,梦想侥幸成名,却总也不能如愿。一天他碰见了大发明家爱迪生,格外高兴,赶忙请教道:“爱迪生先生,你是怎样使自己名扬天下的呢?”

爱迪生猜到了年轻人的企图,故意反问:“看来,你是天天都在想着出名吧?”

“对对,我连做梦都在想啊!我什么时候能像你一样扬名世界呢?”

“你死后就会很快出名。”年轻人吃了一惊:“为什么我非要等死后才能出名呢?”

爱迪生诚恳地说:“因为你只想怎样才能占有一座高楼,而不是想怎样动手去建造这座高楼,那么,你终日想象的高楼是永远也不会自动出现的。可是你如果在空想中虚度一生,你死后就会成为那些只愿空想、不干实事者的一面镜子,人们就会经常提到你的名字,以教育后人,这样,你不就能够名扬天下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鲁迅与萧红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1991 字

+ 加入清单

萧红,1911年6月2日出生在黑龙江省呼兰县城内一个地主家庭。萧红本姓张,名乃莹,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上著名的女作家。萧红是其1935年在上海出版著名长篇小说《生死场》时所用的笔名。

1934年6月12日,萧红离开哈尔滨,同萧军一起流亡到青岛。9月,在青岛她写完了旨在宣扬“不当亡国奴,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鬼”的长篇小说《生死场》。然而周围的朋友相继被捕,他们只好又流亡到上海。1934年11月30日,萧红和萧军在上海终于见到了文坛大师鲁迅先生。萧红眼中的这位带有传奇色彩的一代大师出奇的平和并充满善意,他面色苍白显得有些衰弱,脸颊消瘦,颧骨突出,嘴上留有浓密的唇须,头发极富于特征,硬而直立,眼睛喜欢眯起来,但目光却异常锐利。他们完全被先生的人格魅力所征服。

鲁迅先生喜欢萧红、萧军的纯朴爽直,而且萧红与鲁迅的夫人许广平也一见如故,甚至淘气的满嘴上海话的海婴,也很快和萧红混熟了。这次见面后,鲁迅为了给二萧在上海铺展一条从事文学写作的道路,又于12月29日以庆祝胡风的儿子满月为名,在梁园豫菜馆举行了一次宴会,把二萧介绍给茅盾、聂绀弩、叶紫等左翼著名作家,并指派叶紫作为二萧的向导,帮助他们尽快熟悉上海,加入到左翼作家队伍中去。后来又支持他们三人结成“奴隶社”,出版“奴隶丛书”。

从此,在鲁迅的关怀引导下,萧红开始走入上海文坛,并与当时的许多重要人物建立了广泛联系。而萧红与鲁迅之间的情谊日益加深,这对其日后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难以估量的作用和影响。

1935年12月,第一次以“萧红”为笔名的成名作《生死场》,就是在鲁迅先生的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三,由上海容光书局出版的。鲁迅先生还亲自为《生死场》一书写了序,震动了当时的文坛。《生死场》的出版,不仅为萧红打开了上海文坛的大门,而且使她立于20世纪30年代中国著名左翼作家之林。

在鲁迅先生的帮助与鼓励下,萧红很快步入了上海文坛,创作也如山中瀑布,奔泻而来。在此之后,萧红发表了不少散文和小说。如散文《索菲亚的愁苦》,短篇小说《手》、《马房之夜》等等。这期间萧红写的作品大多都经过鲁迅的审阅并介绍发表。萧红是鲁迅精心培养起来的作家。

鲁迅不仅在文学创作、出版方面鼓励、支持萧红,而且在经济、生活等方面也特别予以关怀和帮助。鲁迅时刻关心着萧红的成长,还经常把萧红介绍给一些外国的进步文化人士,与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女士的相识,就是鲁迅介绍的。

鲁迅先生的人格风范、美学思想和文艺创作乃至为人处事等方面都给萧红极其深远的影响。

一次,萧红到鲁迅家里做客,他们谈得非常高兴,不知不觉忘了时间,当萧红要走时已是午夜1点钟以后了,许广平送萧红出来,外面正下着蒙蒙细雨,弄堂里的灯全都熄灭了,鲁迅一再嘱咐许广平一定让萧红做小汽车回去,并让许广平先付车费。后来,二萧把家搬到北四川路,离鲁迅家住得近了,萧红就经常到鲁迅家来,一方面排解纷杂的思想因素,一方面聆听鲁迅先生的教诲。有时萧红也给鲁迅一家做一些饺子、韭菜盒子、荷叶饼之类的北方面食,即使萧红没做好,鲁迅也必定要多吃一些,似乎是对萧红的一种鼓励,萧红看到鲁迅先生吃了许多,心里非常高兴。

1936年夏,由于个人感情方面的原因,在极度苦闷的心情指使下,萧红只身东渡日本去东京疗养。临行前的7月15日,鲁迅支撑着病重的身体,设家宴为萧红饯行,许广平亲自下厨烧菜。鲁迅爱怜地嘱咐萧红:“每到码头就有验病的上来,不要怕,中国人就会吓唬中国人。”这一次相聚,竟成了萧红与鲁迅先生的永诀。

1936年10月21日,萧红在日本东京得知了鲁迅逝世的消息,悲痛万分。为此,她写了散文《海外的悲悼》。

回国后,萧红怀着巨大的悲痛,拜谒了鲁迅先生墓,写下了令人泪下的《拜墓》一诗。她用很多时间负责《鲁迅纪念集》中新闻报纸部分的剪贴、校对工作,以寄托她对鲁迅先生的哀思。同时也写了许多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鲁迅的深深怀念、崇敬与感激之情。她用细腻、清新的笔调,为读者刻画出一个特别富有人情味的鲁迅先生的形象。让读者看到鲁迅家庭的和谐、生活的朴素以及她与鲁迅全家之间的感情。

在萧红笔下,鲁迅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还是一个和蔼宽厚的老人;他不仅是中国文化界的思想领袖,他还是一个美满家庭的家长,一个尊重妻子的好丈夫,一个了解儿子的好父亲,一个辛勤培植晚辈作家的情义深重的、慈祥宽厚的长者。

与鲁迅相处的日子,是萧红坎坷不幸的一生中少有的闪烁着灿烂阳光的日子,她对鲁迅先生一直怀着深深的崇敬与感激之情。鲁迅先生的早逝,对她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给她留下了难以消除的悲痛,甚至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恩师鲁迅先生。1942年1月22日,弥留之际的萧红一再拜托守候在她床前的挚友骆宾基说:“我死后只有一个愿望,就是能把我的一点骨灰埋葬在鲁迅先生的墓旁……如果真有在天之灵的话,以便在天国里也能聆听到先生的教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名人求职的小故事

全文共 622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每个人工作的时候,都有一个求职的过程。那名人求职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名人求职的小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罗温·阿特金森:灵机一动

英国著名喜剧演员罗温·阿特金森以其“憨豆先生”的形象而深入人心。罗温成名前到英国一家著名的马戏团应聘滑稽演员。考官出的面试题目是当场让人捧腹大笑。憨豆又讲笑话又演哑剧,可考官没有一人露出一丝笑意。

罗温灵机一动,亮出绝招,他转身拉开面试房间的门,对外面等候面试的其他应聘者大叫道:“喂,你们都可以回家吃饭了!他们已经决定录用我了!”这时,已经憋了很久的考官们一下子集体大笑起来。

罗温终于得到了一份可以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并最终成为英国喜剧泰斗、世界著名的滑稽大师。有时候懂得运用幽默,也是打动人心的一个技能。

李咏:处变不惊

1991年7月,李咏刚从北京广播学院(现已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就去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招聘考试。面试的当天,中央电视台把内部的闭路电视全部开通,台里所有人都能看到面试现场的画面,考场台下黑压压的全是人,初出茅庐的李咏有点儿慌,他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随着面试的进行,他逐渐适应了这种场面。

当时正打海湾战争,考官问海湾战争参战国都有哪些国家?李咏搜肠刮肚说了一些,惟独少了伊拉克,台下马上就有人质问,李咏想都没想,脱口而出:“联合国正制裁呢,那是‘敌’国呀!”一句话让台下的人全乐了,李咏由此给考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顺利地进入了中央电视台,为日后成为综艺节目“一哥”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我和书的故事四年级的作文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在我家发生了一件趣事,你一定很好奇,到底是什么事情呢?那我就跟你说说,因为我看书太投入而把书当菜炒啦。

妈妈常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就经常跟书做朋友,这不,今天妈妈又在新华书店给我买了两本新书。买到家以后,我立马趴在床上如饥似渴地看了起来。妈妈要去上班,临走时吩咐我在家做一下午饭,我说:“不能从外面买饭呀!”妈妈说:“不行,从外面买又贵又不卫生,所以就要在家吃”因为我看书看得入迷了,也就随口答应了下来。

妈妈走后,我从现实世界回到了故事的情节当中去,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我对这本书的热情仍然不减。之后,我躺在床上睡了一会儿,缓解一下疲倦的脖子。准备再看书时,发现时间已经快到中午了,我想:哈哈,要吃饭喽。这时,我才想起来早上妈妈让我做饭的事情。我腾地一下子从床上翻了起来,夹着书进了厨房,我想边做菜边继续看书。

油热了,我把手中的“菜”放了进去,我先放醋,结果呢,醋“哗啦啦”倒多了,我心想:加糖改改味吧,就又放了糖,但是糖又放多了,我急中生智,再倒点酱油,不就能化解很多吗?等“稀里哗啦”地把酱油倒进去,锅里已看似一片焦糊,我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准备用锅铲把“菜”给装起来,我手中的书呢?我这才发觉,我竟然把书当菜放进了油锅里都浑然不觉,我的书已经被我当菜给炒糊了。

虽然我的一本书没了,但我对书的喜爱一点没有改变。今后我依然会让书成为我的好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最聪明的苗子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1862德国哥丁根大学医学院的亨尔教授迎来了他的新学生。在对新生进行面试和笔试后,他欣喜地发现,这届学生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是他教学生涯中碰到的最聪明苗子

开学不久,亨尔教授把自己多年积下的论文手稿全部搬到教室里,分给学生们,让他们仔细工整地誊写一遍。

学生们翻开亨尔教授的论文手稿,发现这些手稿非常工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根本没有重抄一遍的必要,做这种没有价值而又繁冗枯燥的工作是浪费青春和生命。他们说,只有傻子才会坐在那里当抄写员。让人想不到的是,竟然真有一个“傻子”坐在教室里抄写教授的论文手稿,他叫科赫。

一个学期以后,科赫把抄好的手稿送到了亨尔教授的办公室。看着科赫满脸疑问,一向和蔼的教授严肃地对他说:“我向你表示崇高的敬意,孩子!因为只有你完成了这项工作。而那些我认为很聪明的学生,竟然没一个完成这个作业。

我们从事医学研究的人,不光需要聪明的头脑和勤奋的精神,更为重要的是要具备一丝不苟的精神。要知道,医理上走错一步,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其实,抄这些手稿,既是学习医学知识的机会,也是一种修炼心性的过程。”

这番话深深触动了科赫年轻的心灵。在此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科赫一直牢记导师的话,他老老实实做最傻的人,以涵养严谨的学习心态和研究作风。这种做事态度让他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发现了结核菌、霍乱菌。此外,第一个发现传染病是由于病原体感染而造成的人,也是这位叫科赫的“最傻的人”。1905细菌研究方面的卓越成就,瑞典皇家学会将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授了科赫。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