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怀参观心得(热门19篇)
书是人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尔基也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郭永怀参观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浏览
6571作文
25参观气象局心得体会
全文共 454 字
+ 加入清单四(4)班刘航杉
5月16日8时30分,学校组织我校小记者到气象局参观,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坐着公交汽车到达了气象局,下了公交车,迎面就是高端的气象局大楼,走进气象局大楼,气象员阿姨就精心为我们讲解了各种仪器的名称,如日照测量仪,百叶箱,感应器,温度计等等,我们也了解了天气预报制作流程,以及气象灾害的预警和防御知识,例如刮风的时候要关紧窗户、远离窗户,有雷电发生的时候,要蹲好,双手并拢,手放膝下,身向前屈,我们还通过游戏、互动来了解了一些关于气象的知识,如我们体验了可催雨的火箭弹,里面有一种催雨剂,可用来进行人工降雨,火箭弹包括三部分,分别由箭头、中间、尾翼这三部分组成,还让我们分别当了一次小小天气预报员,给我们纷纷拍了照,我们还玩了许多关于气象知识的游戏。
此次活动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激发了我们热爱科学的兴趣,让我们受益匪浅,参观完毕后我们大家和所有的气象员叔叔阿姨合了影。活动结束后,大家极不情愿的坐上了公共汽车,因为我们还没有参观够,还对气象局恋恋不舍,这真是我最快乐的一天!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参观标本馆心得体会600字
全文共 695 字
+ 加入清单经过一场小雨的洗礼,雨后的清晨空气清新,隐约有一丝凉爽之意。
我来到快乐作文,在老师的带领下,去参观标本馆。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迈着轻快的步伐,一路欢歌,来到一栋大楼前。
顺着楼梯走到四楼,向右拐便来到了一号标本馆,跨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只身穿白色战袍的北极熊,它后腿贴地,前身紧贴后腿的肌肉,那一副可爱的样子好像要和你窃窃私语呢。那只金丝猴瞪大了眼睛,好像正惊讶我们的到来呢!
接着,我们来到了二号标本馆,黑白相间的斑马,像一座泰山站在你面前,气势不可小估。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华南虎。它额头上那几道黑黑的横纹,就像用毛笔写出来的一个醒目的“王”字。浑身一道道横的、纵的、弧形的黑纹十分有规律地缀在黄白相间的毛上。它矫健的身姿稳稳地立在一块巨大的石头上。张着血盆大嘴目不转睛地盯着猎物,好像随时要发起进攻一样。看着眼前的画面,我仿佛置身于森林之中,耳边似乎传来了食肉性动物和食草性动物的嘶吼声和奔跑声,心里不由为之一颤。
最后,我们来到了三号标本馆,最令人喜欢的是金雕,它用锋利的爪子抓住了一只小白兔,可怜的小白兔全身都不住的发抖,它两只眼睛圆溜溜的,大大的,好像是在疑惑,好像是我们打扰了它的午餐时间,也好似怕你去抢夺它的食物,它那弯弯的嘴显示了它的威武,如果你敢靠近,便会毫不客气地啄你一下。
一棵大树上,聚集了许多鸟,有麻雀,有燕子……各种各样。我想起了巴金的课文——《鸟的天堂》:“大的,小的;的、粉的;多种多样、大大小小,这真是鸟的天堂。”
从眼前的一个个美丽、生动的标本中,我可以看出制作标本的工作人员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的思维方式。这次参观,我想每一个人都会懂得动植物的重要。
篇2:2024参观郭永怀纪念馆有感
全文共 1057 字
+ 加入清单我忘不了53年前在一个阳光明媚的秋日里,第一次见到导师时的情景。那时,郭先生对我和我的师兄李家春说:“ 我们这一代,你们及以后的二三代要成为祖国的力学事业的铺路石子。”作为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为此贡献了毕生精力,在中科院力学所,在中国科大,在九院,在29基地,到处可以看到他的“铺路石子”精神结出的硕果,而他的教导也成了我一辈子的座右铭。
在人民大会堂“共和国的脊梁”晚会上,看到描写九位科学家的节目片断。令人荡气回肠的情节,让人肃然起敬的言行,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在舞台上,又见到了我的研究生导师郭永怀先生的高大形象,更令我浮想联翩,心潮难平。
郭永怀先生是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的烈士,在回京汇报工作途中的空难夺走了他正在华年的生命,而在空难发生的那一刹那,他与他的警卫员用生命护卫了国家的机密,留下了永世流芳的时代印记!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是爱不能到达的
多媒体音乐剧《爱在天际》充分诠释了郭永怀对祖国的深爱、对科学的热爱、对亲人的挚爱,正如剧中人郭永怀所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是爱不能到达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是科学不能到达的。”
在接受导师郭永怀耳提面命的教导的六年间,我了解到,他深沉寡言,不苟言笑,但是他把炽热的爱埋在心里,表现在日理万机的工作中。他默默地率领众人科研攻关,总是战斗在第一线。我见过第一次原子弹爆炸时他在现场监测时待过的掩体,见过他试验克服热障的庞大风洞,也知道作为力学所的副所长他为科研人员设计过图书馆的座椅、灯光。
他说过:“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作为革命队伍中的一员,衷心希望象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早日建成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耒鼓舞全世界革命人民。”他用行动实践了他的热爱和希望。
我忘不了53年前在一个阳光明媚的秋日里,第一次见到导师时的情景。那时,郭先生对我和我的师兄李家春说:“ 我们这一代,你们及以后的二三代要成为祖国的力学事业的铺路石子。”作为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为此贡献了毕生精力,在中科院力学所,在中国科大,在九院,在29基地,到处可以看到他的“铺路石子”精神结出的硕果,而他的教导也成了我一辈子的座右铭。
我也见证了郭先生与师母李佩先生之间坚贞不渝的爱情。在他俩20年的共同生活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笃爱情深,大爱无疆,在郭先生辞世的47年中,李先生依然对他一往情深!如今李佩先生已经九七高龄,仍有一种“你不回来,我不老”的情怀。这一点,在音乐剧中有生动刻画,即使只是短短八分钟的片断,也感人至深。
篇3:参观监狱警示教育心得体会精选
全文共 1330 字
+ 加入清单x月xx日开展了警示教育的活动,在这次警示教育中,我现场听到了2个服刑人员的现身说法:她们的作案过程,心路历程,还看到了她们悔恨的泪水,这些违法犯纪者的不义之财来自权力的“魔棒”,用她们的权力演绎了一场场淋漓尽致的权钱交易之戏。这是私利贪欲占据灵魂而最终成为铁窗人的忏悔,在这里,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警示教育,灵魂再次得到了洗礼。更为震撼我心灵的是:这些劳教人员都曾经有过美好灿烂的往昔,然而,她们把握不住自己私欲的膨胀,经受不住金钱和私欲的诱惑,拜倒在金钱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脚下,一念之差,使自己痛受牢狱之苦,失去了自由,失去了美好的前程,给社会、给家人、给自己造成无可挽回的巨大损失。教训是深刻的、令人痛心的,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一、提高理论素养。
努力学习,重视学习,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知识水平,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邓小平讲过:“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会容易庸俗化。如果说变质,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放松了学习,放松了对主观世界的改造,思想落后于形势,就会丧失先进性,就难以抵档各种利欲的诱惑。在押服刑人员忏悔发言再次教育了我,他们过去曾是党员领导干部,据说在押服刑人员整个监狱1000多人中,有大批的局长、院长、总经理、还有市长等案件警示我:不注意学习,不提高修养,势必思想境界低下,就会辩不清是非,就会陷入个人“欲望”的泥潭。只有加强学习,达到理论上的成熟,才有政治上的坚定,也才有行动上的自觉。
二、筑牢拒腐防变。
党章对党的干部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厉。xx同志要求党员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在清正廉洁上,党员干部要自觉做到“慎独、慎欲、慎微、慎初”,不管在什么环境,何种条件下,都能够守得住物质上的清贫,抗得住酒色利实禄的诱惑,顶得住庸俗关系的腐蚀。要时刻警示自己,只能为人民谋利益,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不能为个人谋私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能见钱眼开,见利忘义;“声色犬马,无不玩物丧志”,要在生活上洁身自好,严导操行。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逾越制度这条“红线”,不碰纪检这条“警戒线”,不触法律这条“高压线”。
三、自觉接受监督。
必须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能否牢固树立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对于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至关重要。通过监狱警示教育活动,充分说明党员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监督的重要性。在党内监督机制中,接受监督人是主体,接受监督人有了接受监督的意识,并自觉接受监督,监督机制就会充满活力。反之,机制就难以正常运行,权力就必然失去监督,失去监督的权力就必然产生腐败。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不断强化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把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权力始终置于党纪法规的监督和约束之下,把自己始终置于党组织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监督之中。
通过警示教育,既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又从反面教材中汲取了教训,从点点滴滴之处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党的光辉形象靠党员的共同努力来增彩,党的利益要我们大家来共同维护,我将以此来警示自己,防微杜渐,警钟长鸣,牢固树立执政为民、廉政为民的思想观念,做到常思贪欲之害、常除非分之想,常修为官之德。
篇4:党员参观烈士陵园心得体会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曾经参观过很多烈士陵园,认为他们的实际很感人。他们的人格很崇高,我知道他们就是我的榜样。我想将来有一天自己如果真的成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党员,我也会像他们一样背负上更多的责任。
没有奖励,没有奖章,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他们不屈不挠,勇往直前,成立了新中国。没有鲜花,没有掌声,为了一个坚定的信念,他们求实创新,建设着新中国。他们不怕流血,不俱牺牲,为振兴中国而奋勇拼搏。不怕辛苦,不怕劳累,为复兴中华而前赴后继。
这一切感染着我,启发着我,让我真正认识到作为一名中华民族的子孙真的有义务向这样一个伟大的党靠近,而今我真的坐在党校培训的课堂上,来接受党的考验和洗礼。我很高兴得此殊荣,端详着这些可爱的人们,我很幸福,在我的生命中能接受他们的熏陶。我再一次向前跨了一步,更加走进了***,严肃的面孔下有着对未来的坚定,也有着对我们年轻一代的期待。我感受到了这份期待,作为一个入党积极分子,我会以一个***员的职责要求自己,作出像他们一的事业,中国是个有潜力的国家,而中国的未来有寄托在我们的身上,就让我们充实自己的头脑,担负起这份职责,为中国,为人民作出自己的贡献。
篇5:党员参观烈士陵园心得体会
全文共 551 字
+ 加入清单早就想组织支部搞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一直没时间,现在正是清明时节,经过大家的商讨,决定于四月三号支部党员一起去西安烈士陵园扫墓!
在去之前支部组织委员作了很多准备工作,包括联系负责人,安排流程等,整个过程大概花了一个星期左右,最后由于某些因素,活动组织的还是显得很仓促。也许是第一次以核心人物的角色来组织这次活动,心里也不免有些紧张,生怕会做不好,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才慢慢发现其实有好多地方自己没有做好,导致很多同学很多地方不明白,经验真的是拷行动来积累的,一路上我一直在想下次组织活动一定不会在这样了。虽然以第一次组织活动为由勉强说服了自己,可心里对这次活动的行程还是很不满意。
虽然活动没组织好,但同学们也都很配合,整个流程下来行业还算顺利,这次活动的意义也凸显了出来。一进烈士陵园就感到一种无比庄重的氛围,在为烈士们默哀,念完悼词,献上花圈后,我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烈士纪念馆,我们看到了烈士的遗容了解了他们的光荣事迹,大家都很认真很严肃的听讲解员叙述着烈士们的事迹,我想大家心里也在默默的想着什么,参观完从纪念馆出来大家的心情都是沉重的,我想这次的活动一定在大家心里更坚定了对党的认识,以及作为一个党员应该做些什么……之后,我们还在馆外参观了每个烈士的墓碑,在惭愧的同事也坚定了向烈士们学习的决心!
篇6:参观烈士陵园心得体会
全文共 1750 字
+ 加入清单5月4日,湖北大学人民武装学38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 带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奔赴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根据地发源地,曾孕育三支工农红军队伍和 200多个解放军高级将领的革命老区——红安。
中国“第一将军县”这片神奇的土地,位于大别山南麓、鄂豫两省交界处。从武汉向北驱车二个小时,进入红安属地。车轮时不时地在坎坷中颠簸,飞扬的漫漫尘土把人们的思绪不知不觉带到了战火弥漫的年代。。农民在烈日下挥锄修路,大颗大颗汗珠滴入干燥的黄土地。灰青色的大别山南麓,就是中国“第一将军县”红安。
从红安县城去烈士陵园的路叫将军道,因为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223位将军、两任国家主席。走在将军路上,能感受到浓浓的红色气氛,寸寸浸透英烈血。此地本名黄安,革命红旗下除走出了223名将军、两任国家主席外;工农红军的队列中,曾经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黄安人;每4名英烈就有一人来自黄安。为了胜利,14万儿女奉献了生命,登记在册有名姓的烈士就有22552名。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将黄安改名红安。
烈士陵园门口人来车往,里面却庄严肃穆。从大门进入,由林荫大道前行约百米,就看到巍然屹立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碑身四面镶嵌汉白玉,在明亮的阳光下亮得耀眼。碑身正面为“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17个大字,两侧面有董必武、叶剑英、李先念、徐向前等人的题词。在烈士纪念碑下,是红色的党旗和党员的宣誓词。这一天,许多来参观的党员在纪念碑下重温宣誓词,他们声音洪亮,表情严肃。
站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前, 我们仿佛听到了昔日战斗的号角在风中阵阵响起,历史一幕幕浮现在眼前。78年以前,著名的黄麻起义,一举攻克了黄安城,成立了黄安县农民政府和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建立了鄂豫皖边区根据地,革命的征程上,播下了一颗希望的火种;1930年春,根据党中央决定,中共鄂豫皖边特委和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革命低潮时,敌人实施“三光”政策,黄安人民的革命信念毫不动摇,他们前赴后继,百折不挠;北伐军攻下武汉以后,黄安的农民运动迅猛发展,农民武装普遍建立,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革命风暴席卷全县,鄂东北地区形成了大好的革命局面……
在纪念碑浮雕上,我仿佛看到了燃烧着的黄麻起义的熊熊烈火,看到张南一、秦绍勤、程昭续等革命先烈“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血洒战场的悲壮场面,看到了革命烈士高尚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将生命献给共产主义事业,死而无憾的豪迈气慨。我默默的宣誓:向烈士学习!向烈士致敬!继承先烈遗志,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革命烈士纪念馆内还修建了李先念纪念馆,被毛泽东称为“不下马的将军”李先念也是红安走出的革命家。李先念1909年6月23日出生在红安李家大湾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7年11月参加黄麻起义,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率领300名青年加入红军,任红四方面军第十一师政治委员。解放后,李先念曾担任湖北省委书记。1983年6月,他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当登上纪念馆的大理石台阶时,感受到了无比的神圣。讲解员的解说把我带进了充满血泪和硝烟的革命战争年代,看见硝烟中闪耀的光芒,这便是中国共产党执着的追求和勇敢的斗争。李先念同志从一个农村木匠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伟大奋斗历程深深地震撼着我。一种责任感涌上了心头。我站在李先念同志的蜡像前,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陈锡联、秦基伟、韩先楚……“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徐向前元帅的题词概括了红土神韵。五兄妹中有4人壮烈牺牲,一家11人先后捐躯的满门忠烈,不少人被开膛分尸,死得非常惨烈,但宁死不屈成了这片土地的性格。
红安,新中国的革命圣地,每年有近20万名青少年来到这里聆听历史的回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红安人民的革命事迹不仅教育人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激发无数有志青年发奋图强,时刻准备报效祖国。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真正体会到了红安革命烈士的伟大及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一个人只有建立了正确的信念和理想,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才能最好的实现自身的价值。革命烈士能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而我们现在过着美好生活,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让我们记住红安,祝福红安-红土地上正在播种着的新的希望。
篇7:参观烈士陵园心得体会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今天,08国贸二班的同学们在这一起哀悼,一起祭奠!我们手里握着小白花儿,一个接着一个地把小白花儿摆放在烈士陵园烈士纪念碑前中间。我们知道他们都是英雄,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不惜牺牲自己的宝贵生命,我们要向他们学习;我们久久地站在墓碑前,心里很沉重与敬畏。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们是在哪场惊天动地的战役中牺牲的,但我们知道他们都是在战争中与敌人殊死搏斗的英雄,是他们的热血铺下了我们走上美好生活的红地毯,是他们用生命谱写了祖国和平繁荣的美好篇章,我们不能忘记他们,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虽然我们去的烈士陵园很肃穆与庄严,但我们敬献的花圈为烈士陵园增添了几分生气。希望烈士们能够感受到我们的祝福与崇敬!他们的付出让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并在和谐社会的道路上前进着。我们真的很幸福!
在活动过程中,我们主要进行了几项仪式。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三分钟默哀”。在肃穆庄严的纪念碑前,在严肃的氛围中,我们真正地诚心的默哀。我眼前仿佛浮现出几十年前战士们英勇奋斗,捐躯卫国的壮烈场面。他们很多人都风华正茂,但为了解放中国,为了解救亿万中国人民,他们英勇献身,舍己为人。他们的精神和壮烈牺牲的壮举都会永载史册的!
作为21世纪的青年,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五四”运动精神,并且努力学习科学知识,要有当祖国接班人的决心,并为此不断奋斗!!更要珍惜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刻苦学习文化知识,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繁荣与强大,也让和谐的生活更加美好!!!
篇8:参观荣成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有感
全文共 1077 字
+ 加入清单今天(10月16日)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2周年的日子,新中国成立后,为壮大国防事业、维护国家安全、铸就国家脊梁,无数科研工作者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他们之中,出生于荣成、被授予烈士称号的“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郭永怀同志做出了卓越贡献。为缅怀他的丰功伟绩,铭记那段光辉历史,继承和发扬他无私奉献、以身许国的伟大精神,荣成市历时三个多月建成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并于今日正式开馆。
郭永怀出生于滕家镇西滩郭家村,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唯一一位在中国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领域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1968年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终年59岁。1999年,郭永怀被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多年来,荣成一直十分重视郭永怀的事迹宣传。为更好地让市民了解他的事迹,2010年,荣成在博物馆广场东侧竖立了郭永怀雕像。近年来,又与中科院力学所等单位密切联系,为建立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打下了基础。
今年结合中央提出的“两学一做”要求,市委、市政府重新将展馆建设提上议事日程,组织专业力量,高水平策划、高标准建设,先后到北京、四川绵阳、梓潼与青海海北州等郭永怀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搜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历史文物。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位于荣成博物馆一层,展览面积2000平方米,有400多张图片、200多件珍贵文物资料、6个视频。根据郭永怀院士的生活工作经历,陈列馆拟划分为八大板块,分别是“荣成之子 潜心求学”“驰名海外 毅然归国”“两弹一星 功勋卓著”“儒家情怀 大师风范”“献身科学 壮烈殉国”“怀瑾佩瑜 爱在天际”“高山仰止 永远怀念”以及多媒体教育厅。内容涵盖了郭永怀的出生、外出求学、归国、从事力学和国防科学研究,直至牺牲的完整人生轨迹。通过对其一生的展示和部分科研场景的复原,让人们可以充分了解郭永怀的儒家风范和大师情怀,全面展示了郭永怀院士的卓越功勋。
当天捐赠的模型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模型。吕劭伟在捐赠活动中表示,郭永怀是为“两弹”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伟大科学家,是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荣成人民的骄傲。“两弹”模型是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的重要展品,浓缩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精神,是对郭永怀卓越贡献的重要展示。对面向党员干部、青少年、社会公众全面深化党性教育、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大意义。今后,荣成将不断组织社会各界向郭永怀同志学习,切实发挥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的作用,传递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
篇9:党员参观烈士陵园心得体会
全文共 775 字
+ 加入清单4月28日,公司党委组织预备党员到烈士陵园扫墓。此行我感受非常深刻!
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向那些永垂不朽的烈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倾听着他们的英雄事迹,了解我们的人民烈士视死如归、勇往直前的无畏精神,心中有点颤抖,使我感觉自己的渺小。常言道:“一个人的肉体倒下了,然而精神长存。”这句话正好映照在烈士身上,显得如此的恰如其分。
站在纪念碑下,我们默哀,向烈士致敬,心随着平静的音乐轻轻地走着,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心中那份深深的哀痛与崇高的敬意。听着他们的事迹,使我的心豁然开朗,明白了我们的人民烈士为了解放全中国,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他们抛头颅,撒热血,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这面旗帜。为了胜利,他们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而我们现在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心灵的感激,使他们的在天之灵得到慰藉。看着他们的照片和故事,显得那么的年轻,也许生活中一件琐碎的小事会激起你心中层层波澜,然而随着时间的默默流逝,便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然而这次经历却不比往常,它的庄严与肃穆,它的可歌可泣,它的启发与感悟将在我的记忆中永存。
跟他们的事迹相比,我们在工作中、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又算什么?可是在他们的背后,我们所谓的付出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回想起以前,生活中或工作中,一遇到困难就气馁,就放弃,现在看到这些烈士们,比起他们,自己就是幸福天使,生活在伟大祖国的怀抱里。
联想自己,在以后的工作里,更要向那些烈士学习,学习他们的勇往直前精神,把他们的精神发挥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去。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思想!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始终把个人工作事业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自己的工作要求严谨,认真负责,以集体利益为奋斗目标,不求个人主义,廉洁自律,创新自我,不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真正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代头作用,为公司又好又快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10:参观法院的心得体会作文400字
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为增强学生法制意识,3月22日下午,向阳法院第20个公众开放日,迎来了立新教育集团明德校区四年一班全体学生走进法院进行社会实践,感受法治氛围,增强法治信仰。
我们一进门,都被眼前的“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几个大字所吸引,讲解员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为同学们讲解了这句话的意义,让同学们从小感受阳光、透明的法治氛围。
在讲解员的讲解下,同学们参观了诉讼服务大厅和刑事、民事、少年审判法庭,了解了法院的立案流程和审判流程。在刑事审判法庭前,同学们感受到了法庭的庄严肃穆,并开展模拟庭审,体验了法官、书记员、辩护人、公诉人等职业。我们了解了法官、检察官、书记员、法警、被告人等角色,以及法院审理案件的过程。我们在每个角色的位置都坐了坐,体验了一把。当我坐在审判长的位置上时,法槌一敲,我感受到了审判长的威严;坐在书记员的位置时,我觉得做人要严谨,一丝不苟;坐在被告的位置,则感觉无地自容……
今天的参观,让我大开眼界,学习到很多相关法律知识。同时,我们也坚定了决心,立志要从自己做起,自强、自尊、自重、自爱,争当新时代遵纪守法的好少年。
篇11:优秀党员参观烈士陵园心得体会
全文共 860 字
+ 加入清单7月1日,公司党委组织党员和预备党员一起到雨花台烈士陵园进行新党员宣誓活动并参观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瞻仰革命烈士,缅怀先烈事迹。
在庄严的革命烈士雕像前,新党员们在党旗下庄严宣誓,老党员们也一并重温了入党誓言,大家驻足停留,在宣誓声中共同表达对共产党的无比忠诚和对革命烈士牺牲精神的无限敬佩。
随后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通过讲解员的介绍让我了解到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把雨花台当成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场,邓中夏、恽代英、罗登贤等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在雨花台被杀害。新中国成立后南京市政府在这里建立了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碑和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自1927~1949年,约有10万革命志士殉难于此。大家在听取了这些革命先烈的先进事迹并观看了烈士纪念馆内陈列的烈士遗物、珍贵图片和文献资料后,都震撼了,深深感动了,那些烈士英勇就义时还是那么的年轻,有的比我们年纪还小,在国难当头时他们一心只为了救国,在奉献自己生命时,他们根本没有去想我能得到什么,而是一心只想保卫自己的祖国、坚守共产党的秘密。看着照片上那一张张充满稚气的脸和充满朝气的样子,让人心中不由的肃静和难过。
参观完纪念馆后,徜徉在优美的雨花台烈士陵园风景区里,脚踩在埋着无数烈士先驱的这片土地,我的心情激荡着,久久不能平静。我认为此次活动是一次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在黑暗统治的腥风血雨中,先烈们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正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和弘扬的精神;先烈们的博大胸怀永远指引我们始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先烈们为了民族解放事业,不惜牺牲自己,顶住了各种威逼利诱。我们一定要继承先烈遗志,树立远大理想,用先烈们的精神激励自己,鞭策自己,净化思想,提升素质,正确对待名利和得失。
作为一名商业战线的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我要从本职做起,脚踏实地,勤奋敬业,勇于创新,内练素质,外树形象,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和业务技能,继续为党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终身,为公司集团化经营,企业做大做强,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12:优秀党员参观烈士陵园心得体会
全文共 579 字
+ 加入清单今天我们参观了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知道了我们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是千千万万革命先辈用汗水与鲜血换来的,他们所付出的艰辛是我们所不能体会的,我们应该学习革命先烈“流血、流汗、不流泪”的精神,现在虽是21世纪,但我们仍要弘扬革命先烈的英雄精神,更加加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忘不了在纪念碑前默哀的情景,忘不了宣誓的那一句句话语,忘不了参观革命先烈纪念馆里的那一个个陌生的名字和一颗颗火热的心,我想我永远会将宣誓的话铭记在心,时时提醒自己,改变成一个全新的自我,立志成人。蓦然回首,想想没来到这里之前的自己,是那么的堕落于沉沦,酒吧、迪厅唤不回,亲人朋友那样的劝说、教导,我始终无动于衷,甚至和父母、亲人争吵、打闹。想到这里,内心无比的惭愧与内疚,我想我留给父母心里的伤痛是永远无法愈合的了,现在,我只有在西点阳光学校里努力的磨练自己,完成好各项训练科目,改掉身上一些不良的坏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且要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要学习革命先烈不怕苦,不怕累的顽强品质,坚信“有志者事竟成”。
不要有懒惰的思想,对自己要有坚定的信念,做什么都要做好,做得不好的地方,要更加努力,不要灰心丧气,只要肯努力,就能到达成功的阶梯,我们要像革命先烈那样努力,锲而不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向成功。
相信自己会成为一个阳光少年的,加油!
篇13:参观烈士陵园心得体会
全文共 1296 字
+ 加入清单3月26日我们复旦大学数学系57届毕业的在沪部分同学12人约定游玩龙华烈士陵园与上海植物园,地址定于龙华塔下于上午10:30汇集。当天阳光明媚春意浓浓,心情俱佳,我与叶济川君于9:30在复旦驱车沿内环线高架由曹溪路出口抵达龙华寺,见已有多位老同学早到达,再等几分钟所有人都到齐了。这次碰头的总指挥、总调度陈家星君,已提前一天来此打前站,并在和记餐厅预定午宴。我们一切都听她的安排,她简单说了今天的安排,上午去龙华烈士陵园,午宴后下午去植物园。
早就读过一首烈士的遗作:“龙华千古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穷,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艳一般红。”今天抱着崇敬与缅怀先烈心情瞻仰烈士陵园,走进陵园,林木苍翠,桃花盛开,人不多很幽静,庄重、肃穆令人起敬。我站在“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碑文”前,默默地读着文采斐然的碑文:“巍巍中土,泱泱古国,载深履厚,灿烂光华......”。当读到“缅怀先烈,景行仰止,心驰神旺”时,想起有读者给新民晚报,写过一封信疑为“心驰神旺”有误,应是“心驰神往”。陵园解释碑文无不妥,神旺,精神旺盛,精神振奋。我也从中学到神旺比神往含义更富有感情色彩、更达意。最后读到“松柏傲霜 兰蕙其芳 浩气凌云 功被八荒 烈士之风 山高水长 千秋万岁 永矢不忘”。令人拍案叫绝 ,烈士永远耸立一代又一代人民群众的心间。
当我在沉思之际,旁边有一位退休长者告诉我,要详细参观整个园陵只少要化一个星期的时间,因退休后有空闲时间,他已足足看了一个星期了。由于我们只选金字塔的陈列馆参观,纪念馆1、2两层主要分三个部分:旧民主主义时期,新民主主义时期,社会主义时期。数百位烈士的照片和遗物,事迹的介绍,身上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追求实现理想,真正体现先烈的骨气、志气和勇气。扪心自问,我们一些权高位重人,中国革命史上为解放中国烈士们,你们是否已忘记?那些曾在党旗下宣誓的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人,为什么要移民国外呢?记得当年(1953年)我们大学第一学年读的“中国革命史”也只有新民主主义那一部分,而没有旧民主主义部分。今天来陵园参观自鸦片战争以来,为“独立、民主、解放、建设”而战斗与牺牲的烈士们事迹,他们浩气长存。我想起赵扑初曾为烈士陵园书写一碑文:“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今日神州看奋起,陵园千古慰忠魂。”写出一种沧桑和壮烈,读之为之感动,烈士用青春和热血为我们铺平道路,让我们现代人好好的走。
午宴设在和记餐厅6号包房,无酒不成宴,我们要来黄酒与长城干红。自查出患有心脏病以来,我拒饮任何酒,今天高兴破例喝了约3两干红。席间与因今天突处急事不能出席的东道主施伯乐君挂电话,在电话中部分同学分别轮流感谢他一惯慷慨资助老同学活动经费。每人赠送2009年上海交通地图册(城区版)一份,由叶济川君安装在校名袋分发,大家都觉得很及时很必要,感谢叶济川君想得周到。
饭后赴植物园参观,今天天气宜人,游客特别多,尤其是戴绿领巾的小学生。在郁金香园我们一群老头老太合影留念。植物园占地1500亩,我与叶济川君以及劳洁声伉俪趁坐电瓶游览车,环园听游览车司机介绍各园盛开的郁金香、桃花、洋百合、樱花......等。
篇14:参观荣成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有感
全文共 888 字
+ 加入清单豪情树丰碑,细雨缅故人。昨日,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开馆仪式、郭永怀夫人李佩画传首发仪式在荣成举行。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青海原子城纪念馆、中国两弹城等单位代表,郭永怀同志部分同事、学生及亲属,威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霍高原,荣成市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各镇、街道党委书记,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高校学生和中学师生代表,共计300人出席仪式。
威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霍高原,市委书记江山等领导,分别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党员教育基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员教育基地”揭牌。
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昌松,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相关领导,郭永怀学生和亲属代表,先后在仪式上致辞。市委副书记吕劭伟主持仪式。
刘昌松在致辞中表示,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是民族复兴(威海)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荣成红色教育的主要载体,对于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动力,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荣成将把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作为党性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科普教育“三位一体”的优秀教育基地,引导荣成市党员干部、青少年学生以及广大群众,重温党的历史,传承红色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全市各级要继承和发扬郭永怀的崇高精神,以“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当走在前列排头兵”为目标,坚持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主线,牢固树立“经济主业、工业主体、税源主责”意识,提升精气神、提升执行力、提升责任感、提升纪律性,更加注重创新突破、更加注重务实奋进、更加注重开放合作、更加注重共建共享、更加注重法纪思维,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努力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新跨越。
在随后举行的李佩画传首发仪式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向郭永怀事迹陈列馆赠送了《佩瑜怀瑾纨质蕙心——李佩先生的世纪生涯》一书。
仪式开始前,参加仪式人员观看了郭永怀和李佩电子画册。仪式结束后,与会嘉宾参观了郭永怀事迹陈列馆。
:
篇15:2024年参观郭永怀纪念馆
全文共 7050 字
+ 加入清单郭永怀是唯一一位为中国核弹,氢弹和卫星实验工作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在中国开始研制核武器时,他负责动力项目研究。提出了“铁条包布”的设计思想。为核武器真正武器化做出贡献。
1956年年底,刚刚成立几个月的力学研究所迅速发展为全国力学研究中心。不久,郭永怀受命出任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了化学物理系,郭永怀出任首任系主任。这期间,郭永怀创办了《力学学报》和《力学译丛》,并亲任主编,翻译出版了《流体力学概论》等多部学术名著,先后开展了新兴的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其成果不断引起国际科学界瞩目。
在中科院组织的星际航行座谈会上,郭永怀提出我国要发展航天事业,并就运载工具、推进技术等问题发表了许多重要见解。不久,他当选为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
1965年,我国将研制发射地球卫星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郭永怀负责人造地球卫星设计院的领导工作。
郭永怀还负责指导反潜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学和水洞力学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此外,在潜-地导弹、地对空导弹、氢氧火箭发动机和反导弹系统的研究试验中,他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郭永怀的努力下, 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郭永怀牺牲的第二十二天,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了成功!
攻克“突破声障”的理论堡垒
1908年,莱特兄弟实现了人类飞行的梦想。到三四十年代,飞机平均时速达到了三四百公里,人们正在为进一步提高飞行速度而奋斗。这是航空发展史上第二个里程碑。为了提高飞行速度,在技术上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也就是说,当飞机以接近于声速的速度飞行时,阻力剧增,升力骤降,头重尾轻,舵面失灵,甚至机翼、机身发生强烈振动。因此,跨声速流是当时摆在力学家和航空工程师面前的一个艰巨课题。人们形象地称这一难题为“声障”。
在理论上进行研究也有很大困难。一方面,在跨声速范围内,即使是薄翼和细长体,线性化理论不再适用,必须考虑非线性效应;另一方面,由于出现兼有亚声速与超声速区域的混合流动,必须发展混合型方程的理论,尤其是当来流速度超过某一临界值以后,会出现激波,所以,在流场中存在着未知的间断面,通过该间断面,物理量的变化是不连续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冯卡门领导下,有一批科学家聚集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为攻克这个堡垒进行了大量艰苦的研究工作。其中,郭永怀在跨声速领域的理论研究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
郭永怀对跨声速流动不连续解的研究不仅在数学上有创见,即采用了渐近分析方法来克服超几何级数收敛缓慢的困难,更重要的是,他与钱学森一起,在《可压缩流体二维无旋亚声速和超声速混合型流动和上临界马赫数》一文中提出了所谓“上临界马赫数”的概念,回答了机翼上何时会出现激波这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尽管人们当时凭直觉已经意识到激波的出现是气动特性改变的主要原因,但起初往往只注意下临界马赫数(即流场中第一次出现声速的飞行马赫数)这个参数。郭永怀的连续解说明,即使飞行速度超过了下临界马赫数,在理论上连续解依然可能存在,只有当飞行马赫数超过了上临界马赫数(即流场中第一次出现极限线的马赫数)时才会出现激波。这时等熵流动条件破环,流动出现分离与旋涡,流体的一部分机械能转变为热能。所有这些因素都会严重地改变流场与气动特性。所以,真正有实际意义的是上临界马赫数,而不是下临界马赫数。这是一个重大的发现。郭永怀还进一步用稳定性理论解释实际临界马赫数会介于上下临界马赫数之间的原因,这也是对高性能气动外型的设计的先驱性工作。
郭永怀对激波与边界层相互作用的研究回答了激波是怎样影响翼剖面气动特性的这个重要问题。在这一时期,已有的简化模型只在速度型上逐步接近实际,但均未考虑粘性效应,所以至多给出定性结果。郭永怀用两种不同途径直接考虑了弱激波从平板边界层的反射,得到了平板上压力分布、流线曲率、分离点等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包括层流与湍流边界层的情况。他的结论同里普曼的实验结果十分一致。这对于机翼上出现激波后,气动特性的变化的分析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发展奇异摄动理论
在20世纪40年代,由于计算机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而在流体力学中只有罕见的几个准确解,所以,寻求物理问题的近似解析解颇受青睐。摄动理论就是求物理问题近似解的一种有效手段,所以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但是,在应用摄动法时,所得到的解往往不是在整个区域中一致有效的。为了克服这一困难,奇异摄动理论应运而生,奇异摄动理论最常用的两个方法是匹配渐近展开法和变形坐标法。郭永怀在这两个方面都有贡献。实际上,1904年,普朗特提出的边界层理论是匹配方法的雏型,它来自物理上的直觉。后来经过包括郭永怀在内的许多科学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将这类方法系统化、数学化,直到范戴克提出匹配原理以后,才真正上升为比较完整的理论。郭永怀还推广了庞加莱的变形参数法和莱特希尔的变形坐标法,使它对于一阶方程即使是非线性的情况也适用。他还将边界层方法同变形坐标法结合起来,以消除边界层前缘的奇异性。钱学森于1955年在《应用力学进展》的一文中将这种方法命名为PLK方法(庞加莱、莱特希尔、郭永怀)。在郭永怀的《关于中等雷诺数下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绕平板的流动》一文中,不仅克服了前缘奇异性的困难,给出了有限长度平板二阶阻力公式,使适用范围扩展到Re=15左右,而且准确地描述了平板前缘附近缓慢流动的流场特性。PLK方法在力学和其他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在,摄动理论成为比较完整和系统的学科,郭永怀则是这门学科最重要的十几位理论奠基人之一。
郭永怀不仅是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而且是一代应用数学大师。将工程科学与数学紧密结合是他进行力学研究的风格。这种风格主要体现为:
1、从事力学研究,选题必须有比较明确的(包括远期的)应用背景。力学研究既不能象纯粹数学那样只用演绎的方法进行工作,也不能局限于非常具体的技术问题,必须将实践上升为理论,从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
2、在大量观察与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问题物理机制进行分析,提炼出既反映现象本质,又便于数学分析的简化力学模型。
3、采用一切现有的有效数学手段,将问题求解到尽可能彻底的地步,在必要时,要研究与发展新的数学方法,以满足工程需要。
4、对分析结果进行物理解释,揭示规律,并同实验与现场观测作比较。
郭永怀的这种学术风格可以追溯到著名的德国哥廷根学派。高斯不仅是大数学家,而且是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本世纪初,哥廷根大学应用力学系是数学家克莱因)创立的。普朗特在那里提出了边界层与升力线理论。普朗特的学生冯卡门将这种风格带到了加州理工学院。而郭永怀凭着他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将这种结合提高到了非常完美的程度,并给我国的力学界、应用数学界以深远的影响。
开拓我国的近代力学事业
50年代,由于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的发展。1957年,郭永怀在《现代空气动力学问题》的报告中,指出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应该是我国随后一个时期的重点研究方向。他和钱学森极力倡导在国内开展高速、超高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和爆炸力学等新兴学科的研究。为了将这些领域的研究铺开,他在北京组织了高超声速讨论班,研究探讨了许多前沿领域的重大课题,对我国高速飞行器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0世纪中叶,由于能源危机迫在眉睫和高速流动中电离现象的出现,磁流体这门新学科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郭永怀抓住这一苗头,于1961年在力学所筹建并领导了磁流体力学研究室。他为这个室选定了三大研究课题:磁流体和等离子体稳定性;磁流体直接发电;同位素的电磁分离。他还以敏锐的眼光指出磁流体发电原理应当和原子能技术结合起来。这是很富有创造性的思想。60年代初,郭永怀指出了爆炸力学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并负责指导力学所爆炸力学室。他组织制定了第一个全国性的有关爆炸力学的规划,在爆炸力学的民用和国防应用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意见。这一时期,郭永怀还担任了核防护新技术领导小组副组长,并直接指导完成了《三峡水坝抗核爆炸模拟实验中相似关系换算》的技术报告。
郭永怀异常重视实验研究和实验设备的建设。为了在“一穷二白”的状况下开展力学实验研究,他提出了搞实验要符合我国国情的思想。他说:“就象高能物理研究那样,我们不能搞昂贵的大型高能加速器,但可以用小型设备来观测宇宙线;我们搞气动力的,不能一上来就搞大型风洞,而搞激波管和激波风洞却是力所能及的捷径。”他十年如一日,大抓这两项设备的建设。在他负责我国制导规划研究期间,他又亲自领导了电弧风洞、弹道靶和高温激波管的筹建工作。这些实验设备不仅为基础研究和国防任务提供了大量可靠数据,而且为国内建设同类设备提供了经验,同时还培养了一批专门人才。
郭永怀一直是力学研究所的主要学术领导人。他不仅在筹建研究室、培养人才、建设实验设备、规划研究方向、指导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而且还身体力行,参与许多具体课题的研究。他在高超声速讨论班上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和精辟见解。他认为:当飞行马赫数超过5以后,介质的动能足以激发分子内部自由度,因此必须考虑振动松弛、离解与复合、电离与中和化学反应等效应的影响;在计算高超声速无粘流体绕钝体的流动时,最关心的是物面上的物理量,因此应当正确分析激波层中物面附近(而不是激波附近)物理量的数量级关系。1961年,他指出:对于钝体绕流,在一定条件下,后身流场中会产生“悬挂”激波。他还提出了小钝锥熵层分析方法,解释了压力过度膨胀和回升现象。他还为寻求确定激波形状的简易方法进行了探索。1964年,他提出云粒子侵蚀课题。日后的发展证明,云粒子侵蚀是实现全天候攻击与突防和反弹道导弹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此外,郭永怀还提出要研究电磁波和等离子体鞘套与尾迹中的流动之间的相互作用。
郭永怀是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和钱学森、周培源、钱伟长等一道,规划了我国高等学校力学专业的设置。他和力学家们运筹帷幄,认真研究了近代力学的发展方向,制定了学科的近期发展规划和远期奋斗目标,使我国力学学科的面貌大为改观,特别是近代力学科学一起步就有很高的基准,只短短的几年功夫,在某些方面就已接近于世界先进水平。
辛勤培养科技人才
早在回国以前,郭永怀就同谈镐生探讨过回国后如何培养力学人才的问题。回国后,他始终把培养科技人才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1956年,我国恢复建立研究生制度。郭永怀积极筹划力学所的研究生培养。在第一批招生中,他一人就带了5名研究生,以后又亲自带过几批。他主张:培养人才要“言教、身教,以身教为主”。在教学和科研中,他自己做表率,经常同年轻人一道解决一个个具体的技术问题。在培养研究生和助手时,他注重使他们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都得到提高。他对年轻人的指导和帮助是启发式的、循序渐进的,重点强调掌握科研方法,提高科研本领,而不仅仅是解决某些具体问题。在他的培养下,研究生中有不少已成为所级学术领导人或博士研究生的导师。
1957年,郭永怀和钱伟长组织并领导了清华大学力学研究班。他除负责研究班的日常组织工作外,还亲自执教,讲授流体力学概论。开课前,他把辅导教员找来,亲自带领他们到有关高等院校的实验室参观,对一些关键问题给予一些启示,再让他们为课程安排一个实验计划,使这门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临毕业前,郭永怀亲自指导安排学员们的毕业论文题目,并设法每周都同辅导教员和学员碰头,了解进展情况,帮助解决问题。清华大学力学研究班前后共办了三届,毕业生达290多名。现在这些学员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各个部门,特别是在国防科研单位和重点院校的力学系或力学专业教研室,他们起着顶梁柱的作用。
郭永怀在培养人才方面不遗余力。1958年,他兼任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和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教授,讲授高速边界层。执教中,每堂课都凝结了他的心血。他评论和分析学者们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使初入门的研究人员都深受启发,甚至终生受用。在讲到求解各种形式的NS方程时,他总是眉飞色舞,侃侃而谈,指出采用什么样的变换有希望获得成功,走哪一条路是徒劳的,会遇到什么问题,症结何在。凡听过他课的人都感到回味无穷。陆士嘉也常常赶来听郭永怀的讲课。她当时曾评价说:“只有他能讲得这样传神。”
郭永怀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他将自己比作一颗石子,甘愿为青年人的成长铺路。他深感大批培养优秀人才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培养学术接班人这一艰巨任务在他的工作安排上占有突出的地位。他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这一点。1961年,他曾写道:“当前的打算是早日培养一批骨干力量,慢慢形成一支专业队伍。”随后他欣慰地说:“由于几年的工作,已经见到效果。”
献身我国的核武器事业
1960年5月,郭永怀被调到核武器研究院(九院),并兼任该院副院长。他在处理好力学所日常工作的同时,把大量精力花费在研制核武器这项对我国政治、国防和科技发展有重大意义的事业中。在原子弹研制初期,郭永怀主要负责力学方面的领导工作。
在原子弹理论探索阶段,郭永怀对一些关键问题的解决作出了重大贡献。例如,当时在第一颗原子弹采取什么样的引爆方式上存在不同意见,郭永怀通过比较两者的优劣,大力支持“争取高的,准备低的”的方针,即以较高级的“内爆法”作为主攻方向。又如,在炸药爆轰波的理论计算上,郭永怀正确地提出用一维特征线法进行,解决了一大批理论和技术难题。为了使大家了解爆轰学,郭永怀还亲自讲授了爆炸力学。
在爆轰物理试验过程中,郭永怀经常深入试验现场,指导工作并协助开展试验。当时,为确定原子弹爆轰聚焦技术方案,争论是很热烈的。年轻的物理学家陈能宽提出了一个难度和风险都很大、但却能少走弯路的聚焦方案。许多人对此持怀疑态度。郭永怀从力学角度反复估算,大胆支持采纳这个方案。为了配合爆轰试验,郭永怀还指导设计部人员进行不同试验元件的结构设计,使爆轰试验得以顺利进行。
郭永怀十分重视并经常在九院的会议上反复强调核弹的武器化和系列化,指出要努力做好核武器的后期发展工作。在此后的进程中,他一直负责总体结构设计、外型设计以及环境模拟实验的指导与把关。他很早就安排了一系列与武器化有关的预研课题,包括结构设计、外型设计、飞行弹道、物理引信、环境试验项目与设备等。在弹体结构设计中,郭永怀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设想,包括薄壳结构、通用核航弹等。它们都在后来的工作中逐步得以实施,对核武器的轻型化、实战化和系列化以及新原理实验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环境试验方面,郭永怀在建立我国核武器环境试验设备及分析研究上起了主导作用。他从技术人员的配备、课题的安排、试验项目的确定和试验设备的筹建等多方面入手,使我国有了一整套大型、精密、试验范围较广的设备,包括冲击、噪声、振动、过载、温湿度、霉菌、盐雾的组合试验设备和大型离心试验机等。他还亲自出马,找有关单位协商研制专门设备。
郭永怀的科研眼光长远,在他心中始终装着武器化阶段的长远计划。他提出动态环境试验要开展随机振动、高速冲击和噪声试验。为了提高核武器的适应性,他提出开展拓宽温度试验。九院当时分工不分家,郭永怀的注意力也常常超出力学领域之外。他特别关心“安全论证”课题的研究。“安全论证”就是研究当飞机投下核武器后,能否以及怎样安全躲过光辐射、冲击波的威胁。为了保证绝对安全,郭永怀极力主张理论计算与模型空投试验结合进行。为此他还亲自过问并参与计算核航弹和氢弹空投过程中的飞行弹道、伞-弹弹道特性。在他的倡导下,经过严格的计算与分析,每次核试验飞机都安全返航。
郭永怀参加了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以后又参加了核航弹、氢弹和导弹核武器试验。他对我国核武器事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例如,他对核武器系列化发展提出许多建议和设想;他指导进行了反潜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学研究、水洞试验以及调研工作;对研究发展潜地导弹也作出了贡献。此外,郭永怀还应两弹结合时期的需要,对我国核武器科研体制提出了重要设想。
1968年10月,郭永怀再次赴青海,筹划我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试验工作。在离开青海之前,他对这次国家试验进行过评价发言。当时,试验的理论方面有“过早点火几率”问题;实验方面有设计内球新结构问题;材料加工方面正考虑产品自热和装配贮存问题;在整体系统方面有“弹、伞、机”的协同配合问题。郭永怀从这次热试验的准备情况瞻望1969年和以后的任务,大胆提出今后设计要重新考虑上述各方面的问题,为我国核武器的机动、安全、和小型化指明了方向。12月5日,郭永怀从兰州乘飞机返京。当飞机在北京机场着陆时,发生了一等事故,郭永怀不幸以身殉职。
郭永怀为我国的力学事业、国防科技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他在回国后的短短12年时间里所做的工作之多令人叹服。他参与了我国小型地空导弹、氢氧发动机和反导导弹的研制;他翻译并出版了普朗特的名著《流体力学概论》,组织翻译了《爆炸力学》;他担任了《力学学报》和《力学译丛》两个杂志的主编;他是中国力学学会理事和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郭永怀的学术成就和高尚品德受到人们的敬仰和钦佩。为了纪念他,中国科学出版社分别于1982年和1990年出版了《郭永怀文集》和《郭永怀纪念文集》。1988年12月5日,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大院东侧绿荫丛中为郭永怀树立了一尊汉白玉雕像。郭永怀的光辉形象将永存人间。
篇16:优秀党员参观烈士陵园心得体会
全文共 1056 字
+ 加入清单5月8日,我们校本部9名团员代表与其它校区的各位代表们在校团总支的组织下,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参加了红安红色之旅,参观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
红安烈士陵园广场面积达到了5000平方米,纪念碑高27.11米,此数字是黄麻起义的纪念日(1927年11月13日)。在陵园的下沉广场,绿化有深刻寓意:路两边种植的银杏树各边13棵,一共有26棵,代表了从1923年-1949年这26年的革命战争历程;在英烈台的两旁种有14棵雪松,代表了红安牺牲的14万英雄儿女;广场周围笔柏和红继木球相间种植共223棵,象征着红安两百多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也突出了两百将军同一故乡的主题。
随着参观的深入,我们的思绪被带回到那枪林弹雨的革命年代,1927年11月13日,著名的黄麻起义,一举攻克了黄安城,成立了黄安县农民政府和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建立了鄂豫皖边区根据地,中国革命的征程上,播下了一颗希望的火种。
每一幅历史的画卷,都向我们诉说那令人难忘的年代,每一位烈士的背后,都有着令人无比震撼的故事,甚至还有不少烈士连照片,姓名都没有。不少烈士的照片都是依靠后来幸存的革命战士的记忆素描画成的,更让我们无比震撼的是,有不少的女烈士,她们将自己的丈夫、儿子都送去当了红军,而她们也为革命事业奉献了自己的生命;有一位戴克敏烈士,他的全家所有亲人都为革命事业相继牺牲,令所有参观者无比动容!烈士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为了全国人民得到解放,但是每一位烈士却各有各的故事,他们有的被反动派凌迟处死、有的被反动派秘密枪杀、有的直接作战牺牲、还有的被反动派活埋致死……
这些残酷的刑罚,在今天,我们似乎只能在小说或者影视作品中看到,然而我们的革命先烈们却都承受了这样的酷刑,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把生的希望留给了自己的革命同志,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他们为了保守党的秘密,保护革命战友,宁可自己牺牲,也绝不出卖党、出卖同志。是什么可以使这些英雄视死如归?我想那是一种信仰,是一种叫“共产主义”的信仰,他们胸怀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充满了革命的理想,人生谁人不死,难能可贵的是死得其所。“共产主义”的信仰,“为祖国的独立统一而战”的革命理想,永远是他们心中的第一,为理想而死,心也光荣。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真正体会到了红安革命烈士的伟大及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一个人只有建立了正确的信念和理想,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才能最好的实现自身的价值。革命烈士能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而我们现在过着美好生活,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篇17:小学生清明节参观烈士陵园心得体会
全文共 309 字
+ 加入清单踏着矫健,
沉重步履,
拾级而上。
一群人的英魂在此长眠。
冰冷的大理石上,
蚀刻着的名字,
如一道道尖刀,
刺向我的胸口,
撕裂。
一颗子弹,
射进了胸膛,
又一颗子弹,
穿过了肉体。
他们重重地倒下,
轰然倒地。
手里握着斧头和镰刀,
而手指,
如一道道闪电,
直刺井冈苍穹。
血流山河,
包裹着愤怒与抗争,
如滚烫的岩浆,
在黄洋界哨口流淌,
在井冈山的山野流淌。
我的灵魂,
泅过那一片河,
贴着河面,
划过树林,
如鹰,
在寻找目标。
他们倒下了,
长眠在此,
一条路,
一生路,
短暂的生命,
终究化作永恒的力量,
如凤凰,
涅槃在此。
斧头把这一座座丰碑,
敲打进这土地。
当当的声音,
如一道冰凉。
直刺耳膜,
直刺胸膛。
用手掐一下石头,
我的手在疼,
我将思绪关在门外,
一转身,
便听到敲门。
篇18:参观气象局心得体会
全文共 436 字
+ 加入清单四(4)班徐翰
2019年5月16日星期四,学校领导带领我们去气象局参观学习,我们既激动又兴奋,因为这次是我第一次出去参观学习,所以我要把握机会多听、多记、多学习。
经过一段车程我们到达了气象局。到了气象站后,我第一眼看见的是类似于导弹的东西,经过解说员一番讲解,原来这是一枚催化弹,里面装的是催化剂,天空上雨是这样形成的:云里有大量的水滴,但那小水滴太轻了,当水滴聚集在一起时,水滴就会落下,这就形成了雨。我和赵天琪有幸体验了一次:第一步,要先触摸地板;第二步,放入催化弹;第三步,盖上档板,插入线条;第四步,调整角度后,就可以发射了。啊!看似简单的操作实际掩藏着深奥的科学知识。同时讲解员还给我们讲解了其他的仪器,和为科学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这次参观气象局结束了,但令我回味无穷!也令我受益匪浅,天气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应该多了解天气,适当增减衣服,保证身体健康。在业余时间多读书,了解科普知识,注意防雷电,要学以致用,争当做一个了解自然,了解天气的小小气象员!
篇19:参观荣成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有感
全文共 774 字
+ 加入清单10月16日,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正式开馆。开馆仪式上,郭永怀生前同事、学生、亲属及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到场缅怀先人,并举行郭永怀精神研讨会共同探讨永怀精神内涵。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霍高原出席开馆仪式并在研讨会上讲话。
郭永怀出生于荣成市滕家镇西滩郭家村,是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1968年因公殉职,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为缅怀他的丰功伟绩,继承和发扬他无私奉献、以身许国的伟大精神,荣成市历时三个月建成郭永怀事迹陈列馆。陈列馆用400多张图片、200多件珍贵文物资料、风洞、核爆等模拟体验厅,全面展示了郭永怀院士的卓越功勋,成为山东省首个院士纪念馆、国内展示新中国科学家风采的重要展馆。
霍高原说,郭永怀同志所从事的事业是让中华民族挺起脊梁、实现强国之梦的伟大事业,他用伟大的一生诠释了无私奉献、以身许国的崇高精神,在全国人民心中扬起了一面鲜红旗帜,树立了一座不朽丰碑。作为民族复兴(威海)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成为对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进行国防教育、党性教育、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将引导党员干部、青少年学生及广大群众,重温党的历史,传承红色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汇聚力量。相关部门要继续挖掘人物事迹,注重系统化提升,不断扩大宣传影响,努力将其打造成干部教育培养、人才对接、科研项目开发与合作的多元平台,用创新发展的实际行动践行郭永怀报国许国的精神遗志。
仪式上,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相关负责人分别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员教育基地、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党员教育基地揭牌。同时,青海原子城纪念馆、中国两弹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馆,分别与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结成了友好合作馆。现场还举办了郭永怀夫人李佩先生的画传首发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