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朗读者》第7期观后感(汇总19篇)

浏览

4613

作文

119

第三期徐静蕾《朗读者》观后感

全文共 1472 字

+ 加入清单

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由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首次担当制作人。本周末,《朗读者》将迎来第三期的播出,而这次的主题是“选择”。每个生命都有不同的华彩,每个人生都面临多样的选择,才女徐静蕾与观众分享“选择”的故事。

世界给我的第一个记忆是,我躺在奶奶的怀里,拼命地哭,打着挺儿,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哭得好伤心。窗外的山墙上剥落了一块灰皮,形状像一个难看的老头儿。奶奶搂着我,拍着我,“噢、噢”地哼着。我倒觉得委屈起来。“你听!”奶奶忽然说,“你快听,听见了吗?”我愣愣地听,不哭了。我听见了一种美妙的声音,飘飘的、缓缓的……是鸽哨儿?是秋风?是落叶划过屋檐?或者,只是奶奶在轻轻地哼唱。直到现在,我还是说不清楚。

“噢噢,睡觉吧,猴子来了我打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屋顶上有一片晃动的光影,是盆里的水反射出来的。光影也那么飘飘的、缓缓的,变成和平的梦境。我在奶奶的怀里安稳地睡熟……

我是奶奶带大的。有很多人当着奶奶的面对我说,是奶奶把我带大的,长大了不要忘了奶奶哟!那时候的我懂些事了,趴在奶奶的膝头,用小眼睛瞪那些说话的人,心想:“瞧你们那讨厌样儿吧。”翻译成孩子还不能掌握的语言,意思大概是:“这话用你们说吗?”

奶奶紧紧地把我搂在怀里,笑着说:“等不到那会儿!”那神情仿佛已经很满足了。

“等不到哪会儿?”我问。

“等不到你孝敬奶奶一把铁蚕豆。”

我不停地笑,我知道她不会那么想的。不过我总想不好,等我挣了钱给她买什么。爸爸、大伯、叔叔给她买什么,她总是说:“用不着花那么多钱买这个。”

奶奶最喜欢的是我给她踩腰、踩背。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的身上,来来回回地踩。她趴在床上“哎哟哎哟”的,还一个劲地夸我:“小脚丫踩上去,软软的,真好受!”我可是最不喜欢干这个的,踩来踩去,总也踩不到尽头。

“行了吧?”我问。

“再踩两趟。”奶奶说。

我大跨步地踩了个来回,问:“行了吧?”

“唉,行了。”

听到这话,我赶快下地,穿鞋,逃跑……

于是,我说:“长大了我还给你踩腰。”

“哟,那还不把我踩死?”

过了一会儿,我又问:“你为什么等不到那会儿呀?”

“老了,还不死?”

“死了就怎么了?”

“那你就再也找不着奶奶了。”

我不嚷了,也不问了,老老实实地依在奶奶的怀里。那是世界给我的第一个可怕的印象。

一个冬天的下午,一觉醒来,不见了奶奶,我趴着窗台喊她。窗外是风和雪。

“奶奶出门了,去看姨奶奶。”我不信,奶奶去姨奶奶家总是带着我的;我整整哭了一个下午,妈妈、爸爸、邻居们谁也哄不住,直到晚上奶奶出人意料地回来了。这事大概没人记得住,也没人知道我那时想到了什么。小时候,奶奶吓唬我的最好办法,就是说:“再不听话,奶奶就死了!”

夏夜,满天星斗。奶奶讲的故事与众不同,她不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少了一颗星,而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颗星。

“怎么呢?”

“人死了,就变成一颗星。”

“为什么要变成星星呀?”

“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亮儿……”

我们坐在庭院里,草茉莉都开了,各种颜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时候能吹响。奶奶用大芭蕉扇给我赶蚊子。凉凉的风,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那时候,我还不懂得问,是不是每个人死了都可以变成星星,都能给活着的人把路照亮。

如今,奶奶已经死了好多年。她带大的孙子忘不了她。尽管我现在想起她讲的故事,知道那是神话,但在夏天的晚上,我时常还像孩子那样,仰着脸,猜想哪一颗星是奶奶……我慢慢地回想奶奶讲过的那个神话。我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上添一丝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蜡烛……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朗读者》勇气为主题的观后感

全文共 1119 字

+ 加入清单

朗读者》正在寻找和回归的方向,也是这类节目带来的意义,优秀节目的意义也在于引领和示范。对普通人来说,朗读可以随时发生,但在读的同时还要去听,多听一些好的作品,多看一些好的节目。

对于孩子来说,勇气能让你收获成长,而对于成年人来说,勇气更多时候被用来收获爱。从1987年认识到现在,汪明荃和罗家英相识相恋了整整30年。两人谈了22年的恋爱,直到2009年,61岁的“阿姐”汪明荃才和62岁的罗家英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注册结婚。在《朗读者》的现场,汪明荃坦言这是她做过的最有勇气的事:“因为我们俩单身了很久,然后在六十岁的时候才决定结婚,我觉得这实在需要很大的勇气。

普通人或许很难理解汪明荃和罗家英之间的情感,与外界的猜想有所不同,虽然两人相恋了那么久,但其实在结婚之前,他们一直都是分开住的,各自保持着各自的生活。而在持续了几十年这样的“分居恋爱”后,突然要住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家庭,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况,两人的生活理念和性格其实很不相同。

现场汪明荃“吐槽”罗家英:“我这个人喜欢干净整洁,他就东西扔的到处都是。”罗家英也忍不住腹诽:“她是个大女人,我也是个大男人,不晓得谁听谁的。”现场这样的斗嘴小插曲几乎伴随着整个访谈,一会罗家英说:“吵不过她们,她们说的都是歪理。”阿姐立刻反击:“现在看的主要都是女观众,你要小心。”于是罗家英只好败下阵来,灰溜溜地表示“不说了,喝茶”,可爱的表现令场面显得温情至极。

对于孩子来说,勇气能让你收获成长,而对于成年人来说,勇气更多时候被用来收获爱。从1987年认识到现在,汪明荃和罗家英相识相恋了整整30年。两人谈了22年的恋爱,直到2009年,61岁的“阿姐”汪明荃才和62岁的罗家英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注册结婚。在《朗读者》的现场,汪明荃坦言这是她做过的最有勇气的事:“因为我们俩单身了很久,然后在六十岁的时候才决定结婚,我觉得这实在需要很大的勇气。

普通人或许很难理解汪明荃和罗家英之间的情感,与外界的猜想有所不同,虽然两人相恋了那么久,但其实在结婚之前,他们一直都是分开住的,各自保持着各自的生活。而在持续了几十年这样的“分居恋爱”后,突然要住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家庭,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况,两人的生活理念和性格其实很不相同。

现场汪明荃“吐槽”罗家英:“我这个人喜欢干净整洁,他就东西扔的到处都是。”罗家英也忍不住腹诽:“她是个大女人,我也是个大男人,不晓得谁听谁的。”现场这样的斗嘴小插曲几乎伴随着整个访谈,一会罗家英说:“吵不过她们,她们说的都是歪理。”阿姐立刻反击:“现在看的主要都是女观众,你要小心。”于是罗家英只好败下阵来,灰溜溜地表示“不说了,喝茶”,可爱的表现令场面显得温情至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朗读者》观后感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朗读者》的文字和个人的情感紧密结合,朗读者的情感故事和之后的朗读内容在情感串联上将完成统一。”董卿说。

她认为,文字的作用是准确地传递信息、传递情感,文学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是因为文学本身就是对共通情感的精准描述。“《朗读者》就是朗读的人,在我看来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就是展示生命。”

据介绍,相比于文字,《朗读者》更注重“人”,节目不但要塑造立体的人,更是通过情感的纽带联系不同时空的生命。

董卿说,针对不同主题,每一位嘉宾都带着自己的故事来讲述。在来到《朗读者》之前,每一位嘉宾都有自己的社会角色,而《朗读者》要呈现出他们作为“情感人”的一面。

“柳传志是著名的企业家,但《朗读者》中他的身份却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父亲,他要朗读在儿子婚礼上的讲话,那种紧张、兴奋和幸福综合的复杂情感是他最真实的内心。”董卿说,“世界环球小姐张梓琳要给女儿读的作品是刘瑜写给孩子的《愿你慢慢长大》,观众能够感受到文字背后那颗跳动的心脏。”

首次作为制作人的董卿,谈及做《朗读者》的初衷时说,几乎所有综艺节目形态她都已经尝试过,她需要改变,这是《朗读者》诞生的偶然性,但从社会和行业发展的趋势来看,《朗读者》的诞生又成为一种必然。

从《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到《传承者》《非常传奇》,严肃的文化类节目近年来不断走红荧屏。正如主持人白岩松所说,董卿制作并主持的《朗读者》有着对中国文化的传承意义,“《朗读者》是一个回归本源的过程,朗读虽然是一个现代的字眼,但是中国文化一直以来多是以读、说的形式进行传承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朗读者》李亚鹏观后感

全文共 1225 字

+ 加入清单

李亚鹏和董卿的对话,特别是她第一次披露他和王菲所生的女儿嫣儿的成长故事,引起了现场观众的强烈关注和兴趣。李亚鹏回忆他培养女儿的故事:“第一次带嫣儿爬山是她一岁半的时候的元旦,接着几乎每一两个月就要去爬一次山,北京郊区的灵山两千多米,五岁的时候就已经可以爬到顶了。

李亚鹏还讲述说,除了带女儿嫣儿爬山,还帶着女儿对自然天气24节气进行科学观测。坚持了七年,风雨无阻,从未断过,每一个节气去十三陵水库做科学观测,共一百六十多次,观测气温、水温、植物、动物、标本等等。

为了培养女儿多方面兴趣,李亚鹏还带着女儿四、五十次地参观故宫。一个文化的大宝库,从小可以培养一个大的格局。

李亚鹏还披露,女儿3岁多,就带着她通读5000多字的金刚经。李亚鹏说:“其实是一个简单的方法,很简单都可以做到,不会让孩子受苦。 ”

董卿问李亚鹏:“所以总结一下,就是嫣儿培养了一个兴趣,你就会去带她实践对吗?”

李亚鹏回答说:“因为教育就是言传身教,自己认真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孩子自然就会模仿的。孩子在小的时候,讲述大道理其实没有价值,因为理解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有限,但孩子天生就有模仿力。 ”

董卿问:“对嫣儿的教育还是鼓励型的吗?”李亚鹏:“鼓励居多,但是严厉过一次。打过她一次,忘了具体为什么,但是是一次没有争议的犯错了,轻易不会打,这一次也不后悔。打一次就要记忆深刻,要她知道凡事都是有边界有权威的,我那次就扮演了这个权威的角色,这个时候要演的很生气,虽然心里忐忑不安,但是是不能笑场的。 ”

董卿又问:“那有没有一句话,或者一个问题,是小时候父亲经常对你说,现在你也会对嫣儿说的? ”

李亚鹏:“这两年我就会时不时的问嫣儿,‘你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使命是什么?’嫣儿本来听不太懂,我就说,每个人来到世界上是有任务的。我每年在早餐上逮住她问三四次,把她问急了她就说,那你呢?我也找了很多年才找到,我希望来到这世上能让世界变得美好一点点。嫣儿听了我的回答,想想之前自己说的画家啊、设计师啊,说之前那些都不算,我再想想。 ”

董卿:“嫣儿今年才十岁,现在就问这些会不会太早了? ”

李亚鹏:“不早,我小时候就是这样被我父亲提醒的。 ”

教育就是爱!董卿点评说:“看到网上有人说过,嫣儿在“拼爹”上算是赢家了,出生的时候爸爸给成立了基金会,生病了爸爸建立了儿童医院,要读书了爸爸创立了培德书院,要学英语了爸爸又发起了‘对话世界’。可以说嫣儿人生的每一步,你都有为她准备一份礼物。”

李亚鹏说:“其实归根结底,说到教育的方法,还是爱是超越一切的。虽然抱在一起的时候不知道如何表达,我对她每天说的口头禅翻来覆去这么多年也就这么几句话,还是要用实际行动去做。李亚鹏的真情朗读,父爱大如天,感动了现场所有观众,有许多人为李亚鹏的父爱感动得流泪。

董卿对李亚鹏给女儿的朗读进行了点评:“从李亚鹏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位父亲的言传身教,是给子女最好的礼物。希望嫣儿在不久之后,可以真正感受到这份沉甸甸的礼物的珍贵。”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朗读者》许渊冲观后感

全文共 422 字

+ 加入清单

朗读者》是一个回归本源的过程,朗读虽然是一个现代的字眼,但是中国文化一直以来多是以读、说的形式进行传承的。”“《朗读者》让观众进一步看到首次担当节目制作人董卿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2017年2月18日周六晚8点在CCTV-1和CCTV-3联合播出《朗读者》。此次播出的《朗读者》受邀嘉宾是译界泰斗96岁高龄的许渊冲先生。许老在节目中给大家分享翻译趣事及人生故事。

去年,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受央视《朗读者》制作人董卿的邀请,来到节目录制现场,给大家分享翻译趣事及人生故事,许渊冲对董卿说道:“10年前,我做直肠癌手术时,医生说我最多能活7年,可是我现在什么感觉也没有。2014年的时候,得了国际译联杰出文学翻译奖,成了首位获此殊荣亚洲翻译家。让中国文化得到了认可,我要走也没什么遗憾了。我希望我还可以抓紧时光,多为翻译中国文化做些事情.......”对于未来的时间,他是这样雄心勃勃设计的:两个多月翻译一本,计划有生之年完成《莎士比亚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朗读者》观后感

全文共 820 字

+ 加入清单

前晚,随着李云迪的钢琴伴奏,董卿首次担任制作人的节目《朗读者》在央视一套播出。没有炫目的舞美,只有6组嘉宾安静的朗读声,节目首播便获得了豆瓣9。4分的高评。有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有艺术家濮存昕,有企业家柳传志,也有从四川成都鲜花山谷里走来的普通夫妇等。围绕第一期主题“遇见”,嘉宾们念诗、读散文,分享家书,让曾经打动过,甚至改变过自己生命轨迹的文字,随荧屏潜入千家万户。对于节目的首播成功,董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真人秀或者纯综艺节目霸屏的今天,这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鼓舞,也让我看到了文化类节目的风向标。

“我只愿意凭着这一点灵感的相通,时时带给彼此以慰藉,像流星的光辉,照耀我疲惫的梦寐,永远存一个安慰,纵然在别离的时候。醒来觉得,甚是爱你……”“我们喜欢天南海北地旅游,后来走的地方多了,她也累了,就想稳定下来。她原本就喜欢花卉植物,聊天的时候她说要是有个自己的花园该多好,我只有一个想法,就算砸锅卖铁都要满足她,我一定要亲手为她种一个花园。”节目中,汉语之雅驯,文化之宽广,情感之丰厚,全都在节目不疾不徐的节奏中渐次打开。朗读引起了观众很多的共鸣、关注和赞赏,同时也展现出了朗读者们的可爱和执着。无论是明星还是素人,朗读者的真诚打动了无数人。也有不少观众在观看时发现很有趣的细节,濮存昕在提到老舍时一直在说老舍(shè),原来不是老舍(shě)是念老舍(shè)。

对于节目首播的成绩,董卿坦言:达到了我们(制作团队)的预期。在被问到为何采用“星素结合”的方式挑选朗读者时,董卿也直言不讳地表示:明星已经被过度消费,在他们身上很难或者说比较难捕捉到大开大合的人生故事。“我们发现在普通人或者说一些特殊的普通人身上,真的有我们意想不到的,能够给我们带来惊喜和感动的一些人生的经历和感悟,像这一期里面鲜花山谷那对夫妇,就让我们看到了人生的一种我们都没有想到的普通夫妻,还能够有如此真挚、美好、单纯的一种生活,给我们大家带来了无限的想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朗读者》许渊冲观后感

全文共 366 字

+ 加入清单

朗读者》,以“遇见”为核心线索。各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人来到现场,与董卿围绕“遇见”对谈,分享人生故事,并倾情朗读一段打动自己的经典美文。在这样的设定下,文字不再只是别人笔下的世界,更融入了朗读者的精神世界。

96岁高龄的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也拄着拐杖来到现场。他回忆道,“1931年翻译第一首诗,就是林徽因的《别丢掉》。”许老打趣说,“当时翻译这首诗,是因为喜欢一个女同学。”《别丢掉》是林徽因为纪念逝去的徐志摩而作,“一样是明月,一样是满山灯火,只有人不见,梦似的挂起。”许渊冲现场念起这两句,动情时眼中噙满泪水。“林徽因通过这首诗表达的感情很真很美,所以我就把它翻成英文,还把它送给喜欢的女同学,可惜这位女同学已经名花有主。”没想到,五十年后许老竟然收到了回信,“当时我拿了大奖,她在台湾看到这个消息,就回了我这五十年前的信。”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央视节目《朗读者》麦家观后感

全文共 850 字

+ 加入清单

《致信儿子》是一封麦家写给远在美国留学的儿子的信,“儿子,当你看到这封信时,你已在我万里之外,我则在你地球的另一端。地球很大,我们太小了,但我们不甘于小,我们要超过地球,所以你出发了。这是一次蓄谋已久的远行,为了这一天,我们都用了十八年的时间作准备;这也是你命中注定的一次远行,有了这一天,你的人生才可能走得更远……”

“儿子青春期特别‘作’”

“很多人的青春期都有叛逆难弄的一面,面对这种有问题的青春,父母应该怎么办?是选择放弃还是坚持?忍耐还是放任?”麦家以父亲的身份,分享了自己与儿子的点滴。

“我的儿子青春期可以说是特别的‘作’。”麦家直言,高中开始,儿子就把自己封闭了起来,3年全部待在家里,每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打游戏、上网、聊天、恶作剧。对于儿子,麦家无数次想放弃,但是最后又无可奈何。“我们始终不放弃,每天把老师请到家里来,但很多老师上了几天后就劝我还是算了。”

儿子气走了家庭教师,麦家却仍然不放弃寻求让孩子可以继续接受教育的途径,甚至一度自己掏钱开了一家培训机构,只是为了让儿子和同龄人在一起,然而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好在,麦家一直未停止对儿子的陪伴,“年轻人,或者说青春期就是一个危险,可以上天也可以入地,可以是一把刀也可以是一朵鲜花。我们作为长辈,只有一种选择,帮助他变成一朵花,抹平坚韧的地方。帮助他度过最摇摆不定,定时炸弹的这样一个阶段。”

申请美国6所大学成功

终于,麦家的儿子到了该高考的时候,看到曾经的小伙伴都开始努力读书,孩子突然意识到了差距。“他本身英语基础很好,人也聪明,努力了半年,靠着他的童子功过了英语关,通过了6所美国那边的大学的申请。”

当有一天儿子告诉麦家被一所大学录取了,麦家一度完全不信,“他申报了8所学校,陆陆续续过了6所,包括他现在正在读的费城艺术大学,还给12000元美金的奖学金。”麦家说,“现在他的情况也比我期待得要好,学业不错,也交到了朋友。其实儿子虽然话不多,但是为人大方,受人欢迎。当初我的选择,就是用我的力量来保护他,陪着他承受青春期的痛。”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朗读者》第十二期观后感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8月,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次站上了奥运会最高领奖台,而带领这群平均年龄不足24岁的年轻女将们拿下这块金牌的,正是中国女排第一个黄金时代中的主力——郎平。

32年前,郎平在洛杉矶奥运会上获得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块金牌,也创造了堪称奇迹的五连冠历史。而以她为代表的五连冠女排队员们,更成为80年代人们心中最深刻的记忆,用她们的女排精神鼓舞了整整一代人。那时候,郎平其实也只有24岁。

里约奥运会后,不少媒体报道了郎平为女排主攻手朱婷[微博]缓解压力的细节。对于22岁的朱婷来说,作为队里的重要得分点,重大比赛前的压力足以压垮一个人,而郎平的信任给了她极大的力量来对抗这份压力。而在32年前,同样是主攻得分手的郎平,面对东道主承受的压力丝毫不弱于朱婷。节目中,谈起这段经历,郎平坦言:“当年的比赛规则还不同,如果主攻一旦发挥不好就失误率很高,所以压力很大,也不敢找队友说,一说大家压力都挺大。所以我自己去找的袁导聊聊,聊得流眼泪了,我是一个特别爱哭的人。”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女排运动员惠若琪、袁心玥、魏秋月、徐云丽也来到《朗读者》的舞台上,与郎平一同朗读。

在这些不同的青春中,我们或许能看见自己,或是回忆起一些早已忘却的记忆。月6日(周六)晚起央视一套和央视三套黄金档播出的《朗读者》,一起再见青春。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朗读者》观后感

全文共 349 字

+ 加入清单

朗读者》对于观众的欣赏习惯提出了更高一些的要求,但相信蕴含其中的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会在荧屏吹起一抹别样的清新之风。

事实上,文化综艺的身影,从未远离过观众的视野。比起卫视频道的娱乐综艺数量之多,央视作为国家电视台,一直致力于在社会责任和文化担当层面肩挑更多的功能,不时奉献精品力作。从《百家讲坛》时代起,大众就见证了文化节目在建构知识、分享智慧层面的巨大价值。到了近几年间,无论是讲美食与文化的《舌尖上的中国》,还是回溯家庭历史的寻根之旅《客从何处来》,以及《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无一不是收视和口碑双双叫好的上乘之作。

建立在这样的受众基础之上,《朗读者》作为央视顶尖团队的又一次诚意出击,怀揣一份使命,一份情怀,希望在繁华似锦的娱乐节目之外,继续捍守一片属于文化的宁静之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朗读者》第三期观后感

全文共 857 字

+ 加入清单

小时候我很喜欢看动画片,舒克和贝塔这两只小老鼠,会说话、一个开飞机、一个开坦克。我想看了这些动画片的孩子,仿佛就映衬了今天那句话:心灵和肉体,总要有一个在路上。心灵我们在路上了。这两只富有正义感的小动物,代替我们惩恶扬善。在虚拟的动物世界里,行侠仗义。

我三个月前关注了郑渊洁父亲郑洪升的微信,起初我不太相信,以为是郑渊洁代笔,但是今天看了《朗读者》--《父与子》篇,了解到郑洪升86岁,每天4点半开始创作编写微博,我终于信了。

2012年卡梅伦问郑渊洁,为何能把独家发表自己作品的《童话大王》坚持写了几十年。郑渊洁说源于父爱。郑渊洁喜欢用钢笔,一次的钢笔半个月没灌水仍可用,半夜上厕所,发现父亲在替他灌墨水,很感动。父亲当夜问他能坚持写多久,儿子回答只要父母活着他就写下去。父亲说只要儿子坚持写下去他和妈妈就坚持活着。多么朴素的动力!

郑渊洁把命题作文《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改为《早起的虫儿被鸟吃》,老师责令其当着全班道歉并自辱百遍,郑渊洁当堂点燃鞭炮被开除。郑渊洁害怕父亲责骂,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短篇小说,有情节、有转折、很煽情。郑洪升深明大义,决定在家里自己教授儿子课程。我也想到了自己的父亲,在小学竞争大队长的时候,三年级的竞选演讲稿就是父亲替我写的,直到小学毕业前我都很认为父亲的作文水平比语文老师高。父亲每次出差回来,都会给我带很多书,我童年最好的礼物,就是父亲的书,大部分是童话书,也有故事集,其实,有书的日子都是节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郑渊洁就是用一种毅力来回馈父母的肯定,坚持将一本只有自己作品的杂志写了三十多年,发行几亿本,破吉尼斯世界纪录。而我,也在努力的练习写作水平,尽量不让幼时父亲的期望落空,那就是饱读诗书,读写增文采。

从昨天晚上凌晨三点我工作到今天下午五点半,回到家中,我依旧要写完这篇文章,因为文笔不写就生锈了。趁着中午喝了点茶叶强打精神,就是要向郑渊洁学习,他可以坚持几十年死磕一本杂志,我为什么不能坚持365天更新微信呢?当一件事坚持的足够久,就会成为习惯,如同营养融化进血管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年《朗读者》王佩瑜观后感

全文共 305 字

+ 加入清单

在《朗读者》节目中,曾被人称作“小冬皇”的王珮瑜将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献给了“余派最好的传人孟小冬”,抑扬顿挫的京剧韵白将这首大家十分熟悉的“课文”演绎出了全新的感觉。不少网友在网络上分享了这段视频并直呼:“忍不住跟着念起来,太带感了。”

与新中国成立后才确定的普通话发音相比,来源于古音和方言的京剧韵白或许其实更接近古人的发音,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京剧韵白会和古诗词如此契合。这种新鲜的朗读方式不仅受到网友们的追捧,也给了王珮瑜不少启发:“我觉得今后可能会针对这样一种形式来进行的艺术推广,比如说中国有很多好的古诗、古词都可以和戏曲的韵白来做结合,我们可以以《朗读者》为一个契机,来做一系列这种类型的策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央视《朗读者》观后感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朗读者》在CCTV-1黄金档首播,一档纯文化节目,受到意料之外的全民关注。节目首播后,各方好评不断,豆瓣评分高达9.5,微博榜单持续上榜三小时,张梓琳、许渊冲等嘉宾纷纷登上微博热搜,翻译家许渊冲先生的书也上了当当的热搜,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朗读者》是董卿作为制作人的首秀。从《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仿佛是董卿走下春晚舞台的一个转身,让观众领受到了她规矩之外的别样风采,温婉庄重包裹的是一股强烈的个性,一瞬间鲜活起来。这也同样是《朗读者》带给观众的感受,无论是企业家、世界小姐、大明星、大学者、医生和普通人,他们虽各有身份之别、建树之差,但都有着同样浓度的性情之真。 一对平凡的夫妇上台念情诗,丈夫为妻子的愿望种下满谷鲜花,更让人击节赞叹的是丈夫遇到妻子后的所有荒唐举动。

妻子说,如果当年我有一万个结婚对象可以选择,他也只排在一万名之外,却被丈夫先通知了所有亲朋好友结婚的消息,收了礼金后再求婚的破釜沉舟之势反攻,妻子说更打动人的是那一往无前的勇气。从此一生,丈夫偕着妻子,以开阔的胸襟践行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古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朗读者》王源观后感

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从第一期的“遇见”开始,《朗读者》十一期节目十一个关键词,每次都能引发无数观众的共鸣。本周,这一季的最后一个主题词又是一个一听就能让人泛起无尽感慨和回忆的词——青春。

节目中,17岁的内地人气青春励志组合TFBOYS成员王源将以自身经历为观众讲述一个不一样的偶像青春。作为无数青少年的偶像,也是第一位登上联合国世界舞台的中国少年偶像,王源在大众的眼中无疑是光芒万丈享受着无尽粉丝追捧的。然而12岁就已少年成名,在其他人想着看什么动画玩什么游戏的时候就必须承担繁重的艺能训练、工作,同时还要平衡自己的课业。王源看似令人羡慕的偶像青春其实完全不像大众想象中那么轻松。节目中,王源坦言自己的成名作《青春修炼手册》原名其实叫《正太修炼手册》,而且唱的时候完全不懂歌词的意思,“因为当时还是小孩,才12岁,就当作儿歌来唱。”

如今,17岁的王源已经学会处理学习与工作、个人生活与公众形象等很多问题。但在刚刚出道时,还是孩子的他在网络上被不少人攻击,面对难以理解的委屈,为了发泄只能关起门来对着空气“回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朗读者》叶嘉莹观后感

全文共 302 字

+ 加入清单

叶嘉莹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饱读诗书,后师从于古典诗词名家顾随教授学习,深得老师的赏识。1945年大学毕业后,叶嘉莹便开始了自己的教学生涯,先后于多所世界著名大学教授中国古典文化,去年还获颁“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生成就奖。她一生致力于古典诗词的教学,获得了使古典诗词于当代「再生」的赞誉。

叶嘉莹曾说过:“我以为中国古典诗歌之生命,原是伴随着吟诵之传统而成长起来的。古典诗歌中的兴发感动之特质,也是与吟诵之传统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对于吟诵诗词这一活动,叶嘉莹一直十分倡导。而吟诵,其实也就是古典版的朗读。在本期节目中,这位著作等身的教育大师将在《朗读者》中畅谈古典诗词文化对自己人生的影响,并为中华文化而吟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朗读者》观后感

全文共 543 字

+ 加入清单

周六晚八点,我准时打开电视,观看《朗读者》,这是第一期,也是我和《朗读者》的第一次"遇见".

就像董卿阿姨在节目开始的时候说的那样,有时候,就算遇见也没有什么印象,有的"遇见"却会从此改变我们的生命。这改变生命的"遇见",濮存昕就经历过。他小时候是一个残疾孩子,被同学们嫌弃,体育课上跑步的时候,也没人愿意和他一组。同学们甚至还给他起了个绰号——"濮瘸子".我想,那时候的他心中肯定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幸运的是,他遇见了荣国威荣大夫,荣大夫为他做了整形手术,那是他生命中的转折点,他从此可以和正常的孩子一样了!可以跑、可以跳了!这对荣大夫来说,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手术,是他做的许许多多手术中的一个,也许他对此毫无印象。但对濮存昕来说,这是他生活中最美的"遇见".他朗诵了老舍散文《宗月大师》节选,内容讲的是老舍对曾经将自己领进学堂的刘大叔的感恩之情。我想:我也会对帮助过我的人心存感激。

还有蒋励,他和他的三个同事都曾担任过"无国界医生",在战乱和灾难中救死扶伤,平均每天接受四十个新生婴儿,在工作中,他们随时"遇见"生死。《答案在风中飘扬》让我们明白平静的生活多么值得珍惜。柳传志"遇见"失败,许渊冲"遇见"古今中外文化的碰撞……

遇见,是多么美好,愿我们一生中,都拥有无数次美好的"遇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朗读者》维和战士观后感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今年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申亮亮家人上的这期节目,主题为“告别”。在节目中,主持人董卿介绍,2017年,中国赴马里维和行动的全体官兵被联合国授予和平荣誉勋章。

申亮亮的几位战友也来到现场参加节目。司崇昶一瘸一拐地上台,董卿介绍,司崇昶赴马里执行任务时受伤,现在还在康复中。

“我记得,那是马里时间2016年5月31日2时50分左右,我和申亮亮执行站岗任务,一辆皮卡突然加速冲来,亮亮喊话制止的同时指挥我开枪射击。这辆皮卡撞上营区外围的一个沙箱后翻车、着火。亮亮说:‘你快撤。’我说:‘咱俩一块撤。’亮亮说:‘我是主哨。’然后,他一把把我推了出去。当时就爆炸了,我被炸飞、昏迷了……”司崇昶含泪讲述那让他终生难忘的一幕。

由苏联作家西蒙诺夫创作的《等着我吧》是一首写给战士及其家人的颂歌。在节目中,演员张国强和申亮亮的4位战友一起朗诵这首诗。他们说,这首诗既是献给亮亮母亲的,也是献给所有维和部队战士母亲的,向她们表达敬意和慰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观后感

全文共 742 字

+ 加入清单

朗读者》是董卿特别坚持要做的节目。但阅读其实是一件很私人的事,它为什么需要被搬上屏幕?

对此,董卿直言,阅读是很私人的事情,但朗读不是,朗读要有对象,它和唱歌一样。只不过我们很多人没有形成这种习惯,因为它显得略微有些正式。

“我对文字是有偏爱的。我其实是变相给大家一段阅读时间,不长,也就一个多小时。”

那么到底给观众读什么,选择标准是什么?董卿说,“我首先会问,我被感动了没有?我有没有看着看着就情不自禁地读出来。”

挑选朗读者是一件特别费神的事,董卿说,“他们经常会一页纸60人,密密麻麻,然后说勾吧,可能60个人里我只挑了10个、15个,然后他们特别沮丧地拿着那个名单就走了。再来一页纸60个人,再挑10个。”

董卿认为选的朗读者有知名度、影响力,肯定有利于传播。但仅仅有知名度是不够的,朗读者还必须很有个人魅力。就像翻译家许渊冲像一匹黑马一样杀出来。许渊冲是最早朗读嘉宾名单当中的一员,但开始的时候董卿还担心,会不会显得高冷。

柳传志在节目中朗读儿子婚礼的致词感动了无数观众。对此,董卿透露一个秘密。“柳总本身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为了这个朗读,他跟我们非常认真地谈,光见面就有两次,然后通过秘书反复沟通。”“我第一次进他办公室,聊了一会儿,他就从西装口袋里掏出了一沓纸,叠得四四方方的,就是那段婚礼致辞。当时他儿子婚礼还没办。他说:‘我真的想了很长时间,要不先读给你们听听,你看这个成不成?’”

董卿说,当时去了三个女导演,加上他的两个秘书,一共五个人坐在他办公室,就静静听他把这封信读完,没有人出声,因为都哭了。“当时我觉得好尴尬呀,我们俩第一次见面,算是陌生人。我觉得,一个做父亲的人,不管有多成功,最后你就是个父亲,没什么比看到自己的孩子幸福更幸福的了。后来我们当即决定,就它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朗读者》董卿观后感

全文共 226 字

+ 加入清单

2月18日晚,央视一套三套联合播出了董卿主特并兼制作人的又一文化综艺新作《朗读者》。

此间一众娱乐综艺节目热闹上演之际,春节前后,《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综艺刮起一股清新之风,其中,《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更是一举夺得实时收视冠军。此番,董卿以制作人、主持人双重身份推出的《朗读者》,在“热身”阶段便引发关注。

董卿曾介绍称,《朗读者》不是朗诵节目,不是语言节目,而是人生节目和情感节目,这里不仅有在各领域推动社会进步的人,而且有很多普通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央视节目《朗读者》麦家观后感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中国最有商业价值的传统文学作家,麦家曾凭借谍战小说《暗算》摘得中国传统文学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由他的每一部小说都被改编成影视剧,曾一度掀起中国当代谍战影视的狂潮。

虽然麦家凭借作品在业界和读者群中获得了巨大的影响力,但在生活中,他行事低调内敛,极少在公众面前讲述自己的个人生活。此次,在《朗读者节目中,麦家是第一次公开分享自己与儿子的父子故事。

“儿子,当你看到这封信时,你已在我万里之外,我则在你地球的另一端。地球很大,我们太小了,但我们不甘于小,我们要超过地球,所以你出发了。这是一次蓄谋已久的远行,为了这一天,我们都用了十八年的时间作准备;这也是你命中注定的一次远行,有了这一天,你的人生才可能走得更远……”《致信儿子》是一封麦家写给远在美国留学的儿子的信件,字里行间,不但有麦家对儿子的叮咛嘱咐、有对生活感悟的分享、对人生的探讨、也有不吝表达的切切爱子之心。

展开阅读全文